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家园共育:小孩的“从众心理”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20-06-28

家园共育。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家园共育:小孩的“从众心理”是怎么回事?”,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几乎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某一时期都会出现“从众心理”,学龄前儿童在这方面比较明显。比如,美术课上,看到别人画什么,就跟着画什么,缺乏创造力;明明没有看见浩浩撕书,但听见别人指认,就跟着说是浩浩撕的……

先来看看幼儿产生从众心理的原因

幼儿从众现象产生的原因

群体因素

一般来说,在幼儿园中,大部分幼儿的意见一致,就易于使某个幼儿产生从众行为。

例如,佳佳是班里的“小明星”,小朋友都喜欢和她玩。一次户外活动中,老师鼓励幼儿体验多种方法玩球,有大部分孩子看到佳佳在夹球跳,都纷纷改成了夹球跳。这时,小雨在顶球,她的球一会往前一会往后,总是掉,有些小朋友还笑话小雨。她看到佳佳在夹球跳,改变了自己的玩法,和大部分小朋友一样,改成了夹球跳。

外界的信息往往是决定儿童行为思想的基础,当孩子与同龄人行为不同时,加之他人的嘲笑,经过几次后,将跟随别人的意愿行事。

情境因素

这主要是幼儿年龄较小对很多事不是很清楚,以及幼儿接触的成年人、家里人和老师的影响。即幼儿处在这种情况下的特点,易于产生从众心理。

例如,家长在接送孩子时,总是叮嘱道“听老师的话!”从而使孩子感受到听话就是好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大人总是给孩子灌输循规蹈矩的事,有些孩子不愿接受,外部因素的强大压力下也乖乖听话,甚至有的孩子不听受到责备和惩罚,从而失去了自己的想法。

个人因素

这主要反映在人格特征、性别差异与文化差异等三个方面。幼儿认知水平低,人格尚未完全形成,他们不能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行为缺乏内省和反思。

一般来说,性格软弱的幼儿,容易从众。女孩比男孩容易从众。在幼儿时期,他们的从众现象应该是盲目的。

改变幼儿从众心理的方法

鼓励孩子自己事情自己做,并及时给与肯定

让幼儿真正认识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

例如,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自己洗袜子、摆碗筷、擦桌子等,当孩子们做好这件事,给与及时的表扬,那么,孩子就可以肯定自己,增强了他对自己的认识,以便在必要的时候坚持己见。

不断地丰富孩子的知识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同时要不断丰富孩子的知识,从各方面提高他的能力。创造条件,使孩子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例如,童童是班里较大的孩子,从小妈妈就让童童学围棋、轮滑、美术等,孩子比同年龄的孩子多学了很多知识。同时也相当注重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每到老师讲到她会的知识时,她就会坚持自己的观点,甚至有时还是其他孩子跟随的对象。

家长改变教育观念

家长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不再要求孩子一味的尊重和顺从,而应创设平等、民主、开放型的教育环境,要真正做到“和孩子一样高”,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为他们创造宽松、愉悦的氛围,不再让“听话即是好孩子”的无形框架束缚孩子的语言和行为。

例如,有时候,家长在面对一些孩子提出的有着显而易见答案的问题时,完全可以对孩子表现出“没意见”。

不过,如果孩子真的不懂的话,帮助孩子分析是有必要的。年幼的孩子,道德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判断标准仍然是模糊的,总是主观的确定自己喜欢与厌恶的人与事。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小孩做作业拖拉是怎么回事


拖拉是怎么回事?

拖拉是一种具有消极倾向的行为模式,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性格。

拖拉就是喜欢把该做的事情尽量往后拖,懒散、低效、耗时。出现这种情况的孩子,很容易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排斥,不仅在学校环境中常处于劣势,而且长此以往,会一直弱化孩子的自信心,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爱拖拉,首先要考虑的原因是孩子是否缺乏学习的目标,或者家长从小一味包办代替从而导致孩子责任感缺失。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也是家长对孩子的信任度不够,家长都不信任,孩子那里来得自信心动力呢?

其次孩子没有学习的目标,学好学坏一个样子,是否与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严有关呢?孩子没有学习的目标,没有树立起学习的理想,行动自然就不会主动,就会很随意,免不了拖延和低效。一旦形成习惯,就会沉淀成一种心理定势和行为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影响孩子成长的绊脚石。

孩子一味拖拉,家长若也一味包办代替,随意迁就,孩子就会在拖拉中尝到甜头。孩子一旦习惯了,就会把自己当成“国宝熊猫”,事事都等着家长操办,后果将不堪设想。

再次,孩子的自我管理的培养是否到位,孩子在时间观念上的培养是否有效,都值得家长思考。爱拖拉,是孩子缺乏自我管理动力的表现。做事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注意力的集中与否。而注意力的培养又与严格的要求有关,要求的随意性,必然会给孩子带来松懈的理由。好的时间观念的培养也非常关键,比如说家长是否以身作则,在家庭活动中是否也能定时、守时、按时完成每一件事呢?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孩子时间观念的形成。

建议

“爱拖拉”看起来是小问题,但不进行矫正,就可能发展成大毛病。像现在社会上给“90”后的潜台词就是“自我”在以上这几点里是不是也有很重的“自我”形为呢?因此这一点尤其需要家长朋友们重视,要在错误发生的“初始阶段”就进行干预和纠正。

建议家长朋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尝试:

首先,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目标。生活中,我们不妨采用记笔记的方法,记下今天必须完成的学习目标,越具体越好,例如今天必须背诵10个单词,或者必须完成某科作业。然后,根据笔记,随时监督。

其次,教会孩子时间管理的方法。这里可以采用“契约”的方法,也就是用约定监督并有规则的督促孩子做作业。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的作业量和孩子做作业的效率,帮孩子估算出做作业需要的时间,和孩子商量出一个明确的时间期限,慢慢地,家长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按任务定时间,孩子在自己给自己定时间契约的过程中,学习就会慢慢自觉起来。

再次,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精神。例如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比如做俯卧撑、举哑铃等,以做10个为起点,每天增加1个,坚持1个月,然后保持或适时增加。通过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精神,激励孩子改变拖拉的毛病。

异食症的孩子是怎么回事


有些孩子身上在饮食方面会出现一些异常的现象,而这些孩子吞食某种并非食用的物品,如泥土、小石头、头发、塑料制品,这种行为为异食症。

(一)什么是异食症

有些孩子身上在饮食方面会出现一些异常的现象,而这些孩子吞食某种并非食用的物品,如泥土、小石头、头发、塑料制品,这种行为为异食症。

(二)表现

孩子在吞吃异物时可以发生各种的意外,如吞吃瓶盖会造成食管破裂、出现消化道出血等;吞吃泥土会导致贫血、厌食等;吞吃头发、石头、塑料制品会引起肠梗阻;吞食污物会引起肠寄生虫或导致肠胃炎等;吞吃水泥、金属饰品会引起中毒等等,如不加以制止可能会引起生命危险。有的孩子对某种物品特别感兴趣经常的大量食用。有的孩子异食行为会发生在晚上或独自一人时,不容易发现。孩子的异食行为危害常不在于的行为本身,而是在于孩子吃下去东西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有时这种行为也会使孩子产生不安、烦躁、忧虑、自卑等情绪问题。

(三)原因

孩子一出生就吃奶,这是人类的天性。孩子刚出世后对客观世界了解的最直接、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嘴巴和眼睛。孩子慢慢成长,逐步有了感知觉,但他们对什么都好奇,似乎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其它感官,仍然想用嘴的活动来了解这是什么东西。所以拿到什么都会往嘴里送,形成一种习惯。

吃怪东西往往是在游戏过程中形成的,孩子一边在玩沙子或者泥土,不知不觉地把沙子、泥土放到口中。有些孩子由于动嘴吃东西的时间太少,父母不能满足他们的口欲需要,就会把各种东西往口里塞。这种需要不是吃饱来得到满足,而是通过嘴的运动而满足。特别那些家庭情况较差的,没有足够的零食供给孩子,异食症的发生率较高。据调查,例如经济较不发达地区,约有百分之十六的孩子吃过泥土。其它如父母离异或弟妹的出生、突然减少或失去母爱、父母的过分严厉等也容易造成孩子心理失衡,出现异食行为。某些疾病,肠道寄生虫,性格缺陷、精神病,痴呆症等也会出现异食行为。

(四)辅导

为解除孩子对疾病的顾虑和伴随的情感问题,树立信心,父母应该尽量分析了解引起孩子异食行为的原因。

在孩子很小的时侯,孩子活动的环境中要尽量避免放置以些容易导致中毒、引起身体损伤的东西,特别是外形尖锐,色泽亮丽容易吸引孩子的物品,如针、硬币、胶泥、颜料等。家长在给孩子购买玩具时也要注意,不买体积过小和容易咬碎的玩具,因为孩子会常用口去咬这些东西,有时会咬下一些接着给吃了,有时会将整个玩具吞下去。大人佩戴的各种饰品,也不要随便给孩子玩,吞食戒指、耳环等金、银饰品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他们已能到处行走,这就更需要控制环境条件以防止孩子异食行为所引起的事故。孩子咬东西,基本上能通过指导来达到预防和矫正的目的。父母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告诉孩子什么能吃,那种东西不能吃,并简单地描述一下吃了这种东西的后果。

对于习惯吃某一类异物的孩子,除进行制止以外,也要给孩子一点惩罚。如孩子咬橡胶小动物,就不给他玩,并对他说这是危险的。

孩子写作业拖拉是怎么回事


对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家长来说,“陪孩子学习”是一项很重要的功课。孩子写作业慢、拖拉是令很多家长头疼的事。其实,慢和拖拉不是一回事。慢有合理的成分,拖拉属于不良习惯。

一位妈妈说,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每晚写作业都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有时候发会儿呆,有时候玩一会儿,写得也很慢,真是急死个人,天天晚上都要拖拉到9点多才完成作业。

对于孩子写作业慢、拖拉,一定要要分清原因。找清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真正解决问题。

一般来讲,孩子写作业慢、拖拉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孩子本正常,家长太着急。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智发展水平,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认知能力、思维水平、反应速度,就是这样的,家长要了解孩子这个年龄的心理、生理发展发展状况,尊重孩子的特点,不能用大人的标准要求孩子。要耐住性子允许孩子慢,给孩子时间让他一点点来。切忌说孩子“你怎么这么拖拉,慢死了”之类的话,让孩子觉得他做的不够好。久而久之,孩子会认为自己真的不好,失去自信,真成了你说的那样。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刚上学的孩子来说,即使差几个月,心智成熟度也差别很大,因为孩子的年龄一共不过百月。所以,不要看别人的孩子好自己的孩子不够好就着急。同时,男孩和女孩也是有差异的。

(二)、有的孩子就是慢性子,干什么都仔细,写不好,要擦掉重写,还不满意,还擦,非要写到自己满意。这是孩子的性格特点,特点不是缺点。允许孩子有他自己的标准。随着年级的升高,作业量的增加,孩子会调整、适应的。曾经采访过一个孩子,如今在美国威斯康辛州读精算。她上小学的时候,作业经常写到很晚,因为追求完美,有一点不理想也要重新写。她妈妈看着常常着急,就说:不用那么仔细。可孩子有自己的标准。直到孩子上了大学,她妈妈对孩子的这种慢性子才释然:孩子就是这样的人,只要她能把自己的事情安排好,不用刻意去改变她。

(三)、有的孩子边玩边写,写作业不专心。这是个真正的问题,也是许多孩子拖拉的原因。需要孩子建立起好的学习习惯。

有一个妈妈在微博上吐槽上一年级的女儿是怎样写作业的:选铅笔颜色纠结了n分钟,涂颜色像绣花一样绣了n分钟,中途削铅笔n分钟,不满意的地方橡皮擦了n分钟,中间小动作发呆耗掉n分钟,一页简单的作业纸竟然搞了40多分钟,真是个慢啊!

在孩子“拖拉”的种种表现中,大多数不能怪孩子。有的要怪家长。比如,铅笔就是学习用品,为什么买那么多颜色,让孩子选择难?孩子学习前为什么不帮孩子把削铅笔之类的准备工作做好?有的根本不是问题。比如,像绣花一样涂颜色,说明孩子很认真,而且她这年龄就是这速度,为什么不可以?在这段吐槽里,只有“小动作发呆”是孩子的个问题,需要帮助其改正。

孩子写作业专心、高效,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书桌周围不要有玩具等容易让孩子分心的杂物,同时,在孩子写作业前最好把吃喝拉撒等事情解决好。写作业过程中,父母也不要轻易去干扰,送吃送喝问这问那的。

(四)、写完了老师的作业还有家长的作业等着,没有玩耍的时间。不少父母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写完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再给额外加点练习题。孩子知道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写家长的作业,没有玩的时间,才会无望的拖延。于是,孩子就这样在“拖拉”中恶性循环。

因此,必须给孩子一定玩的时间,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一个初一孩子妈妈说,原来孩子做作业,都做到很晚。为了提高效率,和孩子实行“计划作业”。就是在写作业之前,让孩子估算一下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有了计划,孩子的时间观念就增强了。结果,完成作业的时间比以前快了半个多小时,这半个小时,允许孩子看自己喜欢的书,玩自己喜欢的东西。孩子写作业渐渐进入了良性循环。

(五)还有些孩子,有学习的障碍,学习能力不足。这需要到专门的机构去测量矫正,这样的孩子很少,一个班里也不一定有一个,所以,不要轻易把孩子归到这一类里。大多数孩子是因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此可见,孩子写作业慢、拖拉,并非都是孩子的问题,有的是家长的眼光和态度问题,有的是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造成的。所以,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建立正确的观念。昨天在微信里我们说过,“不要以为告诉孩子ta做的不对,ta就会改进。”重要的是通过引导和示范,让孩子知道怎样做是对的。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长需要父母的引领和帮助。

儿童做事拖拉磨蹭是怎么回事


家长首先要帮孩孩子认识时间的价值,制定互相监督计划

孩子做事磨蹭很大程度上也因为他还没有时间观念,他不知道时间对他来讲意味着什么,因此,培养时间意识对磨蹭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家长要想办法使孩子认识到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要想办法让孩子明白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的道理,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十分珍惜时间的故事,还可以在孩子的卧室里张贴一些名言警句来提醒孩子。另外,与孩子一起讨论磨蹭的害处也必不可少,家长要明确向孩子指出磨蹭是有害终生的坏习惯,一个做事磨磨蹭蹭的人会白白浪费许多时间,这样的人不仅做事效率不高,而且还会被现代社会所淘汰。

首先,帮孩子认识磨蹭给他自己和父母都带来不好的后果,让他接受意见并表示愿意改正。接着,与孩子一起制定了一个互相监督的计划,让他监督自己有没有磨蹭现象(父母一方参与,一方当),裁判记录结果并及时报告。双方一起制订生活日程表,记录每天早晨穿衣、盥洗、吃饭等所用的时间,一段时间后看有没有进步(为了维护他的积极性,父母常让孩子赢),孩子为自己的进步而高兴,就会主动加快自己的做事速度,时间观念也加强了。

2

对拖拉磨蹭的孩子要停止催促,坚持表扬;多一些鼓励和奖赏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时候,很多家长喜欢喊,不断的催促,结果感觉是越催促,孩子的动作越慢,家长就更生气。我们应该换一个思路:发现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快时,就表扬。表扬和鼓励比批评和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孩子的积极动机,孩子受到的表扬越多,对自己的期望也就越高。一般的孩子都较为看重来自外界的承认或认同,所以,要想让孩子不再那么磨蹭,父母改变对孩子的评价是必须的。如果父母能经常对孩子说:"你如果再快一点儿就更出色了","你现在比过去有进步了","你看你做的多快","做的真棒,加油啊","真好,现在用不着老提醒你了",孩子便会受到正面的外部刺激,而这些真诚的鼓励是能够打动孩子的,孩子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下次做事就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快点儿。另外,为了使孩子更有动力,当他做事的速度比以前加快时,或者当他达到了大人的要求时,父母还可以适当地给予一些物质奖励,比如给孩子加一个小红星,带孩子外出游玩,给孩子买他想要的玩具等等。用鼓励和奖赏来"催"孩子做事,往往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3

让磨蹭付出代价

孩子只有在体会到磨蹭会给自己带来损失之后,他才能够自觉地快起来,因此,让孩子为自己的磨蹭付出代价,让孩子自己去品尝磨蹭的自然后果,不失为一个改掉孩子磨蹭毛病的好方法。比方说孩子早晨起床后磨磨蹭蹭的,家长不要急,也不要去帮他,可以提醒孩子一下"再不快点可要迟到了",如果他依然在那里磨磨蹭蹭的,不妨任由他去,不必担心孩子上学会迟到,其实我们恰恰就是要让孩子亲身体验上学迟到的后果,孩子如果真的迟到了,老师肯定会询问他迟到的原因,孩子挨了批评后,就会认识到磨蹭给自己带来的害处,几次以后孩子自然就会自己加快速度。

4

不能责备打骂

当孩子做事磨蹭时,一些家长会表现得比较性急,加大嗓门冲孩子嚷,对孩子责备个不停,有的甚至打骂孩子。可是,许多时候这些简单、粗暴的方式并起不了多少作用,孩子看上去暂时好像是被吓住了,做事的速度加快了一点,一旦事件平息之后,孩子照样磨蹭依旧。其实,对于孩子做事磨蹭,家长采用发脾气的办法是于事无补的,比如有的时候孩子做一件事比较慢,可能是这件事对于孩子来说难度较大,可能是孩子不知道其中做得更快的要领,也可能是孩子已经养成了磨蹭的习惯,这时如果家长再在一旁火冒三丈,孩子便会越发不知所措,做事的速度反而变得更慢了。另外,对孩子采用过激的态度和行为还有可能造成他的逆反,孩子年龄虽小但也需要得到尊重,面对家长发脾气、责备和打骂,孩子的心理感觉一定不好,有时他就有可能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或者干脆故意拖延时间来表示对家长的反抗。

5

让孩子觉得"快得值",节约的时间由孩子自由支配

孩子只有感觉到做事快对他自己是有好处的,感觉到做事快是值得的,他的动作才能够"快"得起来。比如做作业磨蹭的问题,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学的多一些,玩的少一些,最好是一点都不要玩,在孩子完成了学习任务之后,经常给孩子增加额外的任务,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了,家长的一大堆作业还在那里等着,所有的作业都做完了,还有画画、拉琴等许多事情需要孩子去完成,孩子心里很不情愿,但是父命难违,于是就想出了磨蹭的招数,孩子自己有一笔帐:我做的越快任务越多,反正也不能出去玩,不如索性做的慢一点,起码可以省点力气。这个问题解决的最好方式就是,不要老对孩子层层加码,要把孩子节约出来的时间还给孩子,在孩子较快完成了任务之后,就要给孩子自由安排生活的权力,孩子可以用省下来的时间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布置一些家族内部的作业,比如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会布置什么读英语,孩子刚读完英语,家长又安排做奥数题。等等。总之家长给孩子安排得相当充分。孩子也看出问题的所在,那就是,只要有孩子空闲时间,家长就会安排任务。所以,孩子的对策是,化整为零,在写作业的时候边写边玩。这样拖很长的时间,由于老师的布置的作业没有完成,家长也不会另外安排任务。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就玩了。

我们应该将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家长布置的任务)进行一个时间预计。一定要给孩子留下休息的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如一共要一个半小时,那么孩子一个半小时(甚至提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余下的时间就必须由孩子自己支配,如玩他喜欢的玩具,或者打一会儿游戏,进行一会儿体育锻炼等。就是做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养成这样的习惯以后,孩子会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因为早写完就有很多时间玩了。

改善评价角度,少说“慢”;鼓励为主,正面引导

“动作慢”的评价会使孩子忽略时间的利用,长期被说成“慢”,孩子会认为自己每次的学习时间都很漫长,自然而然地出现太多的“小插曲”:发呆、玩橡皮、上厕所、喝水等。因此,在学校里,老师有意识地夸她,今天进步了,速度比昨天快了。在家里,家长也要有意识地进行表扬她,并告诉她,你可以“快”起来,只要在学习的时候不做其他事情就可以了。如果孩子爱磨蹭是“手笨”造成的,父母就要想办法锻炼她的动手能力,帮助孩子提高动作的熟练和敏捷程度。父母可以与孩子玩一些小的竞技游戏,如比赛看谁穿衣服快,看谁洗澡快等。通过这些比赛,家长可以随时教给孩子穿衣、洗漱、收拾玩具等自我服务的技巧,教给孩子如何利用做事的先后顺序来提高效率、安排时间等。

家长要改变追求完美的想法,试着把责备改成鼓励,如“你能行”、“你可以快起来”、“只要集中注意力就好了”。家长也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和信心,及时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

增加计时性活动,增加紧迫感

缺乏适度的紧张感是许多孩子做事磨蹭的重要原因,所以,家长可以在孩子的生活中“制造”点紧张的气氛,让孩子的神经绷紧一些,使孩子的生活节奏加快一些。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可以给孩子的洗漱、穿衣、吃饭和做作业等增加些计时性活动。做某件事情,需要多长时间,然后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里保质保量地完成,孩子做得好就给予一定的奖励,做得不好就给予一定的惩罚。如家长与孩子一起评价,调整要求,下一次做得更好。在开始设计时间的时候,家长要及时核对。孩子做事,家长为她计时,告诉并夸奖她今天比昨天又快了几分钟。这样,孩子会有很高的积极性。对于低龄的孩子来说,如果家长跟孩子一起进行计时阅读、计时记忆、计时答题、计时劳动的小竞赛,会有更好的效果。

利用“速度测定法”,感受“我可以快”。

记录单位时间里(如5分钟)能写多少个字,能做几道题目。然后算一算按这样的速度,做完所有的作业需要多长时间,结果肯定会使孩子惊讶:我能这么快完成呀!并且让她认识到“快得值得”。很快完成了学习任务,多出来的时间如何处理?许多父母会利用这些时间让孩子全面发展:增加练琴时间或者额外增加作业,反正不能闲、不能玩。孩子会觉得:还不如慢点好,反正越快任务越多。所以,你得让孩子感到“快得值得”,她才会去“快”。

为孩子营造一个集中注意力的环境

不是所有的磨蹭都是故意的,很多孩子做事拖拉,磨蹭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旁边有什么好玩的事就会让他忘记在做的事情。孩子在学习的时候,要把写字台上与学习无关的东西都收起来。尽量给孩子一个独立、安静的空间学习,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如果你在看电视,请将音量调小一些;家里有客人或父母在一起交谈,声音尽量小一些,或者在一个隔音比较好的房间里,不要让孩子受到声音干扰。

家长不要干扰孩子的学习思路和专注力。有些家长对孩子不放心,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总要去看一看他是不是又在玩;或者是在一旁帮孩子检查作业,一发现错误,就说你这道题做错了,也不顾孩子正在写其他作业。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受到影响,无法专心写作业。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你相信他能够很好很快的完成作业,并且放手让他独立完成作业。

检视家庭的教育环境,及时调整教育方式。

一些孩子做事拖拉,根本源于家庭教育环境的不当和良好教育方式的缺失。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凡事都依着孩子,孩子开始出现做事磨蹭的迹象时,家长们也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孩子纠正坏毛病。同时,一些家长自身做事不遵守时间规则,也在无形中影响了孩子的行为习惯。

因而,要帮助孩子纠正做事拖拉的毛病,首先家长们要从自身的家庭教育方式上找原因,在家庭生活中,要以身做则,自身一定不要有做事拖拉的毛病,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良好的教育环境。

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家长一定不要给孩子任何可以拖拉的借口,如发现孩子出现拖拉的苗头,一定要及时制止,不以任何的溺爱来对待此种不好的习惯。

善用小闹钟

用闹钟督促孩子做作业,有利于孩子快速有效的完成作业。在孩子使用闹钟前,有个孩子做作业的速度相当慢,总是一会儿喝水,一会儿玩橡皮,20分钟的作业拖一个多小时还不能完成。后来,孩子妈妈想了个主意,她每天根据孩子的作业总量和孩子做作业的效率,帮孩子估算出做作业需要的时间,然后让孩子在写作业之前先上闹钟,闹钟在孩子完成作业的期限前10分钟响。从这以后,这位母亲再不用在孩子后面催促“快点、快点”,闹钟是他最好的催促。同时,孩子在自己定闹钟学习的过程中,也不断体验到了成功感,不再把作业当作帮父母完成任务,学习更加自觉。

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其实一个孩子时间观念不强,绝不会只是表现在学习方面,而应该是表现在生活与做事的方方面面。一个时间观念不强的孩子,不但做作业慢,做任何事都慢,所以平时在生活中各个方面都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后来我就有了经验,规定孩子洗澡只能洗10分钟,而且不给闹钟,让孩子自己估计时间!这样孩子的脑子里就有了时间观念,到了大约10分钟时间,孩子就会赶紧出来,有时我还会问两个孩子:你估计你洗澡刚才用了多长时间?答的准确的孩子,我会表扬他,说他时间观念强;吃饭时也一样,我会规定孩子必须要在20分钟内吃完,吃完饭后,估计一下自己吃饭花了多长时间,看看自己估计的时间与真实的时间相差多大;早上起床我也规定时间,7点听到闹钟铃响,必须自己起来,15分钟时间穿衣、洗脸、刷牙。7点15分准时早读,读20分钟。经常督促,孩子的时间感就变强了。

一分钟专项训练,让孩子感受一分钟可以做多少事。

(1)训练孩子专心做题。每天准备几十个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年级不同,难度不同)。规定一分钟,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题目。让孩子感受到一分钟都能做十多个小题,而自己写作业的时候,有时候几分钟也没写一个字,写不出一个小题。

(2)一分钟写汉字训练。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相当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钟内最多能写出多少个字。记下每次的情况,并进行对比。

(3)一分钟写数字训练。每天让孩子练习一分钟写“0123456789”的快速书写。写一分钟算一次,看一次能写几组,随着写的组数越来越多,孩子的书写速度变快,更能感到一分钟能做这么多事。

(4)一分钟记单词,并把每次的记忆效果记录下来,形成对比,用成就感促其进步。

经常与孩子进行速度比赛。

合理安排孩子写作业和活动的时间

孩子的注意力是短暂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一般约为15到20分钟。如果持续时间太长,大脑会疲劳,学习效率变低,加之作业量大,会感到做作业是漫长而痛苦的事。面对总也做不完的作业,孩子最后选择的结果就是拖拉。因此可以把时间化整为零,分割成三四段。

比如估计要用1小时完成的作业,把时间分成三个“20分钟”,每个“20分钟”一结束,就休息5或10分钟。由于每次时间短,还有“短期终极目标”作为激励,做起作业来感觉有个盼头,就会在规定时间内思想高度集中地做作业。也可以用化数为量的办法,即把要做的所有作业按数量划分成几部分。比如,有15道数学题,规定每做完5道就休息5分钟,然后再做下一个5道题。休息时可以让孩子听音乐,可以陪孩子说说话或做点游戏。

开始实施时一定要有家长监督提醒,严格把握好休息与做作业的时间。有些是孩子本身的性格特点引起的动作慢,同时也受家庭环境影响。如果家庭成员也性子慢、生活散漫,做事拖拉,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各方面动作慢。有些是孩子思维运动较缓慢,做事总是比别人慢半拍,快不起来。遇到这种孩子,首先应正视它,不要用“笨”这一类的字眼来辱骂孩子。一是家庭成员要起榜样作用,自己要一改以往做事慢腾腾的习惯,养成雷厉风行、干净利索、动作快捷迅速的做事习惯,让“快”穿行在日常生活之中。

想方设法让学习变得有趣起来。人就是这样,对于喜欢的事、有趣的事都愿意快点做;而对于枯燥的事,不那么有趣的事,则能拖则拖,孩子如此,大人也如此,这是人的天性!所以,对于这类不大喜欢写作业的孩子,父母要多想办法,尽量调动孩子的写作业兴趣,比如:通过游戏的方式、竞赛的方式来安排作业。比如:可以用计时的方式完成某一项作业,规定时间完成了就表扬或记一个“★”,得够二十个“★”,就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

儿童做作业拖拉是怎么回事


我家孩子天天晚上做作业都要做到3-4小时,拖拉、慢吞吞、做做玩玩、做作业挑挑拣拣。虽然费心费力做出来的作业却效果不理想,不是被老师批就是少做、漏做等。怎么办?这是不少家长头疼的问题。

拖拉是怎么回事?

拖拉是一种具有消极倾向的行为模式,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性格。

拖拉就是喜欢把该做的事情尽量往后拖,懒散、低效、耗时。出现这种情况的孩子,很容易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排斥,不仅在学校环境中常处于劣势,而且长此以往,会一直弱化孩子的自信心,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爱拖拉,首先要考虑的原因是孩子是否缺乏学习的目标,或者家长从小一味包办代替从而导致孩子责任感缺失。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也是家长对孩子的信任度不够,家长都不信任,孩子那里来得自信心动力呢?

其次孩子没有学习的目标,学好学坏一个样子,是否与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严有关呢?孩子没有学习的目标,没有树立起学习的理想,行动自然就不会主动,就会很随意,免不了拖延和低效。一旦形成习惯,就会沉淀成一种心理定势和行为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影响孩子成长的绊脚石。

孩子一味拖拉,家长若也一味包办代替,随意迁就,孩子就会在拖拉中尝到甜头。孩子一旦习惯了,就会把自己当成“国宝熊猫”,事事都等着家长操办,后果将不堪设想。

再次,孩子的自我管理的培养是否到位,孩子在时间观念上的培养是否有效,都值得家长思考。爱拖拉,是孩子缺乏自我管理动力的表现。做事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注意力的集中与否。而注意力的培养又与严格的要求有关,要求的随意性,必然会给孩子带来松懈的理由。好的时间观念的培养也非常关键,比如说家长是否以身作则,在家庭活动中是否也能定时、守时、按时完成每一件事呢?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孩子时间观念的形成。

建议

“爱拖拉”看起来是小问题,但不进行矫正,就可能发展成大毛病。像现在社会上给“90”后的潜台词就是“自我”在以上这几点里是不是也有很重的“自我”形为呢?因此这一点尤其需要家长朋友们重视,要在错误发生的“初始阶段”就进行干预和纠正。

建议家长朋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尝试:

首先,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目标。生活中,我们不妨采用记笔记的方法,记下今天必须完成的学习目标,越具体越好,例如今天必须背诵10个单词,或者必须完成某科作业。然后,根据笔记,随时监督。

其次,教会孩子时间管理的方法。这里可以采用“契约”的方法,也就是用约定监督并有规则的督促孩子做作业。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的作业量和孩子做作业的效率,帮孩子估算出做作业需要的时间,和孩子商量出一个明确的时间期限,慢慢地,家长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按任务定时间,孩子在自己给自己定时间契约的过程中,学习就会慢慢自觉起来。

再次,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精神。例如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比如做俯卧撑、举哑铃等,以做10个为起点,每天增加1个,坚持1个月,然后保持或适时增加。通过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精神,激励孩子改变拖拉的毛病。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家园共育:小孩的“从众心理”是怎么回事?》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园共育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小孩做作业拖拉是怎么回事 拖拉是怎么回事? 拖拉是一种具有消极倾向的行为模式,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性格。 拖拉就是喜欢把该做的事情尽量往后拖,懒散、低效、耗时。出现这种情况的孩子,很容易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排斥,不仅在学校环境中常...
    2021-05-11 阅读全文
  • 宝宝自言自语是怎么回事? 导读:细心的父母可能会发现,孩子在独自游戏时,常常会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还常常自言自语,时而与这个角色对话,时而又与另一个角色对话,好像他正在和一些“伙伴”一起玩耍似的。有些父母便会担心起来,怀疑孩子...
    2021-11-23 阅读全文
  • 婴儿的气质是怎么回事? 导读:婴儿的气质各不相同,对于不同气质的宝宝,父母要采取相应的教养策略,比如对于一个正在向电源插座里塞东西的宝宝,如果他是个适应能力强的孩子,父母只要向他讲清楚道理就行了;如果他是个容易分心的孩子,则...
    2021-10-30 阅读全文
  • 异食症的孩子是怎么回事 有些孩子身上在饮食方面会出现一些异常的现象,而这些孩子吞食某种并非食用的物品,如泥土、小石头、头发、塑料制品,这种行为为异食症。 (一)什么是异食症 有些孩子身上在饮食方面会出现一些异常的现象,而这些...
    2022-02-12 阅读全文
  • 孩子饮食习惯不好是怎么回事? 导读:孩子的饮食问题一直是爸妈的困扰,其实关键因素来自爸妈。如果环境充满油炸、甜食,孩子怎能拒绝诱惑?如果爸妈觉得健康饮食太单调,孩子也会对健康饮食没反应。 孩子的饮食问题一直是爸妈的困扰,其实关键因...
    2021-11-11 阅读全文

拖拉是怎么回事? 拖拉是一种具有消极倾向的行为模式,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性格。 拖拉就是喜欢把该做的事情尽量往后拖,懒散、低效、耗时。出现这种情况的孩子,很容易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排斥,不仅在学校环境中常...

2021-05-11 阅读全文

导读:细心的父母可能会发现,孩子在独自游戏时,常常会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还常常自言自语,时而与这个角色对话,时而又与另一个角色对话,好像他正在和一些“伙伴”一起玩耍似的。有些父母便会担心起来,怀疑孩子...

2021-11-23 阅读全文

导读:婴儿的气质各不相同,对于不同气质的宝宝,父母要采取相应的教养策略,比如对于一个正在向电源插座里塞东西的宝宝,如果他是个适应能力强的孩子,父母只要向他讲清楚道理就行了;如果他是个容易分心的孩子,则...

2021-10-30 阅读全文

有些孩子身上在饮食方面会出现一些异常的现象,而这些孩子吞食某种并非食用的物品,如泥土、小石头、头发、塑料制品,这种行为为异食症。 (一)什么是异食症 有些孩子身上在饮食方面会出现一些异常的现象,而这些...

2022-02-12 阅读全文

导读:孩子的饮食问题一直是爸妈的困扰,其实关键因素来自爸妈。如果环境充满油炸、甜食,孩子怎能拒绝诱惑?如果爸妈觉得健康饮食太单调,孩子也会对健康饮食没反应。 孩子的饮食问题一直是爸妈的困扰,其实关键因...

2021-11-1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