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随笔:弹珠回来了
发布时间:2020-06-12 中班教育笔记随笔 中班教育随笔笔记 教师教育随笔记录 强强以前没有读过小班,是一个记忆力很强的孩子,老师教的儿歌和故事很快就能记住。但强强的性格比较孤僻,平时不爱说话,不能融入集体。经过家访,我们了解到孩子在家一般不和小朋友一起玩,他喜欢一个人在家里玩,有时把玩具都拆掉。在幼儿园里,我发现两次把玩具塞在自己的口袋里,一次把拉链头放在嘴巴里嚼,一个下雨的早晨,我无意中收到了强强给我的几颗“弹珠”,他的奶奶还让强强对我说一句话,可能是孩子的声音太轻,我没有听清楚这句话,于是我问:“强强,我们班级里有很多弹珠的,你不用拿来的,留着在家里玩吧。”这时强强一言不发地站着
,他的奶奶轻声地告诉我:“这几粒弹珠是强强从幼儿园里带回来的,我批评了他,让他把弹珠带来,对老师说下次不会再拿了。”话音刚落,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强强刚才对我说的一句话是“陆老师对不起,我下次不会再拿了。”
很快到了晨间谈话的时间,我把谈话的内容临时进行了改动。我没有批评强强,而是表扬他,表扬他知错能改,还以一朵红花作为鼓励。那时我从他脸上看到了久违的笑容,让我甜到了心里。晚上我在他奶奶面前表扬强强能小朋友一起玩。
此后,我一直暗暗地观察强强的行为,让我欣喜的是:孩子逐渐与同伴一起做游戏,一起玩;有时还会亲近老师,和老师说说悄悄话,有时还会举手发言。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闪闪发光的钻石,无端的侮辱、责骂、冷嘲热讽,会令璀璨的钻石蒙上尘垢,只有温暖的爱,真诚的赏识,还有充分的尊重,才能令钻石时刻发出耀眼的光芒。正如强强还小,在与人交往方面欠缺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有时会犯错误是难免的,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成人正确的引导。注意的是要给孩子犯错误的机会,让孩子从小学会“知错能改“,明白知错能改还是个乖孩子。成人要充分尊重孩子,用爱去引导孩子改正错误,千万不要奢侈你的表扬和鼓励!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随笔:有趣的弹珠
观察背景:
“啪……哈哈!啪……哎呀!”筱凡和馨冉的笑声吸引了我,他们手里一人拿了一颗弹珠趴在桌子两端,啪……弹珠有滚落到地上……
观察目的:
筱凡会用弹珠玩什么游戏?能否成功!
观察过程:
弹珠在孩子手里传来传去,有时会成功的接住对方的弹珠,有时会掉在地上到处都是,他们一次次尝试着成功与失败,由于桌子的边缘很小掉落在地上的次数很多,筱凡又去找来几张垫子放在地上趴在垫子上,欣然也跟了过来,两人继续刚才的游戏,这下成功的机会越来越多了,两人美得不得了!
第二天筱凡又取来了下跳棋的棋盘开始了新的游戏,一层两层三层他把弹珠一层一层的垒高,然后像他们中间一打,哗,弹珠滚得到处都是,接下来就是捡弹珠的时间……
第三天你又取来了弹珠和一些道具,(puc管、管子、惯性滑梯)你把管子放在滑梯上,然后把弹珠一个一个的放到管子里,弹珠就会通过管子滚到惯性滑梯里,看到小球滚出来你高兴得不得了,看到弹珠有滚得到处都是,你取来了一个小盒子放在出口的地方,这下弹珠就会落到里面,看到旁边小朋友在玩五子棋,你也借来了几颗用同样的方法,可是到了惯性滑梯棋子会停住,你用小手摆弄一下棋子会再滑行一段距离,你又产生了好强的好奇心,在一遍一遍的尝试找出你想要的答案!
分析:
筱凡用一物多玩的游戏,通过一次次的尝试和改变方法,让游戏变得更加丰富有趣,通过弹珠不断的滚落到地上到找盒子接住,这就是你成功的地方,发现弹珠和棋子在惯性滑梯上的不同,这也是你的好奇心所致,很棒,虽然你还尝试用其他物品但是由于一些材料的缺乏没能够满足到你,这需要老师的改进与更新,教师应做好各种准备去满足幼儿的各种需求!
教育随笔:笑容又回来了
教育随笔:笑容又回来了
小班入园的第二个周,我分到小三班和王老师搭班,我非常喜爱这群可爱的宝贝。我们班的杨曦曦引起了我的注意,她是个活泼、开朗的幼儿。我发现曦曦在餐点与运动后,会哭着要妈妈。我抱着她,感觉她身体绷得紧,问她要不要去小便,她摇头。我又问:“要不要大便?”她点头。我牵她到卫生间,她只拉一点就离开了。过一会,她又哭了。我给她新玩具,和她玩游戏,但她的情绪还是不好。离园时,我与她妈妈约谈,了解到曦曦在家上厕所是用坐便器,在幼儿园是蹲厕,所以拉不出大便。
第二天早操后,曦曦又哭了,我蹲下轻声问:“曦曦你是想上厕所吗?”她点头。我带他上厕所,他又只拉了一点就站起来了。我对她说:“今天老师陪你,你把大便都拉出来,好吗?”她点点头又蹲下,但频频回头。连续一段时间,我们老师轮流陪她上厕所,很快他适应蹲厕了。杨曦曦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厕所,笑容又回到了脸上。
铅笔回来了
搬进了新学校,对孩子们的要求和教室整洁度也越来越高了!每天我们都利用午间活动的时间来整理属于孩子自己的储物柜。把书包里老师上课要用的必需品都拿出来,放在应该放的位置,学会整理和养成整理的习惯,保持柜内整洁。
这天中午刚开始整理就听见黄浩杰跑过来跟我说:“老师,我昨天新买的铅笔放在柜子里的,今天一看就不见了。”于是我让孩子们都静下来,帮黄浩杰找找看有没有,可是孩子们都说没有,有的也说是自己的。我觉得肯定是有小朋友拿了他的铅笔,但是我又不确定是谁,于是我就故作神秘地说:“其实我已经知道是谁拿的了,老师很厉害的,一看你们的眼神就知道了。”说完就一一看了每一位幼儿的眼神。然后又补充道:“老师喜欢诚实的孩子,也喜欢知错就改的孩子,如果谁不小心动了黄浩杰的笔,等下下课了轻轻地把它放回去,这样的孩子老师还是喜欢的。”
其实我也不知道是谁拿了,也不知道这个方法有没有效果,但是我不想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幼小的心灵。
上完第一节课《我的手印》,我从办公室倒水回到教室后,周家伟小朋友走到我身边跟我说:“老师,黄浩杰的笔找到了,在他的柜子里。”我心里已经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于是我点点头说:“好的,你知错就改了,老师还是喜欢你的,希望你下次改正,不要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了。”他也会去游戏了。
我们来玩夹弹珠
智慧总动员里面有四个小朋友在玩,分别是赵树卿、赵子睿、何宇轩和范思哲。这4个小朋友对区域内的材料产生了兴趣,于是都拿出了自己感兴趣的区域材料进行游戏。赵树卿和赵子睿玩起了翻花绳,何宇轩和范思哲玩起了钉子上面绕图形的游戏。过了一会儿,范思哲看见了夹弹珠,说:“你们看,这里还有夹弹珠,我们来玩夹弹珠吧。”何宇轩说:“夹弹珠啊,这不是很简单啊。我一下子就能夹住很多。”范思哲说:“我也很厉害,也能夹住很多。”赵树卿和赵子睿听见了,赵树卿说:“夹弹珠啊,我和赵子睿也想玩。”何宇轩:“好,那我们来比赛。”赵子睿说:“这里只有两双筷子怎么办?”范思哲说:“那边生活区还有两双筷子,我们可以去拿来玩啊。”
赵树卿听见了就走到生活区,对生活区内玩的小朋友说:“可以借我们两双筷子吗?”赵树卿顺利借到了两双筷子。赵子睿说:“那我们怎么比赛啊?弹珠最后放在哪里啊?”何宇轩说:“这里有两个箩筐,我们可以把夹来的弹珠放在小箩筐里面。范思哲,还没有开始呢,你怎么开始夹弹珠了?”范思哲说:“我要先试一下。怎么这么滑啊,怎么夹不住啊?”赵子睿也说:“这个筷子和弹珠好滑。”何宇轩说:“那我也来试一试。看,我夹起来了,哎呀,又掉下来了。”赵树卿说:“这么难啊,那我们分成两组比赛吧。我和赵子睿一组,你们两个一组。看谁夹得多,谁就赢了。”范思哲说:“那我们还需要一个裁判员。赵子睿,你来当裁判员。”赵子睿说:“我不想当,我想让何宇轩来当。”何宇轩说:“好,那我来当,我说预备开始,然后我们就开始夹弹珠。预备开始。”4个人就开始进行夹弹珠比赛。
中班随笔:我会下来了
阳阳是一个非常聪明得孩子,小嘴巴能说会道,非常惹人喜欢。今年是他入园得第二年,作为中班小朋友已经进入了哥哥姐姐的角色,所以我们在午睡方面也做了一定的调整。我们先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喜欢的床位,孩子们纷纷跑去找自己喜欢的小床,他们都开心得准备盖被子睡觉了。可是他还没有找到(因为他要帮助其他孩子把鞋子放整齐,这是他的工作),于是当他进来的时候,眼睛瞪得大大的,虽然不说话,但是很明显的感觉到他生气了,因为老师没有给他留床位。于是,我故意问他:“没床了,怎么办?”他东瞧瞧西看看,(*^__^*)嘻嘻……“我找到了”。他得意地说。“那你去吧。”我答道。阳阳高高兴兴地走到床边一看,“这么高的床呀,我怎么办呢?”他挠挠耳朵。我看到他一副着急的样子,说:“没事,你能上去的。”他天真地看着我,尝试着爬上床。可是怎么也不行,我连忙说道“老师在旁边会帮你的,你一定能行。”于是在我们的帮助下,阳阳得第一次爬床成功了,他在上面很自豪地说:“爬得高看得远。”我们都被他逗笑了。
不知不觉孩子们都进入了甜蜜的梦乡,终于到了起床得时间,我先给阳阳一个大拇指,“你真棒,今天睡得真香。”他开心得笑了。可是他又担心起来“我该怎么下去呢?”于是,我先让他观察旁边小朋友是怎么下来的,他也观察得很仔细,一一的把过程都告诉了我。“你得小眼睛真厉害,那你也来学学她们吧。”(为了安全起见,老师在旁边守候)。他一边说过程一边试着下来,可是当他下来第二步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敢下来,我对他说:“下来吧。没事的,老师在旁边保护你。”犹豫了好久,还是没敢下来,我就用手稍微地扶着他,总算慢慢下来了,他也长长地叹了口气。
虽然阳阳不会爬上下床,但是他还是听喜欢睡在上面的。于是我们就在每次的睡觉时间教他怎么自己爬床,怎么样下来等。一个星期过去了,阳阳终于自己爬了下来,他高兴地说:“我会下来了。”真为他高兴。那天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会爬上下床了。
通过这件事情,让我认识到了孩子并不是什么都不会,而是在于老师得知道与孩子的配合,只要你耐心的与孩子沟通交流,细心的照顾孩子,那么他们得成长一定会很健康,很快乐的。
教育随笔:班里来了个小妹妹
新学期开始没有多久,诺诺插进了我们班,刚上幼儿园的宝贝,难免不了哭闹,而且认准了一个人再也不愿意接受别的老师。恰巧他刚来的这段时间轮到我带下午班,每天都是孙老师从奶奶的手上接过这个小宝贝,到我下午带班的时候她怎么也不愿意跟着我了。嘴巴里只念叨着:“我不要这个老师,我要那个老师。”班里那些已经经过一学期磨练的孩子们看见她这样,都嘲笑般地说着:“吵死了,还好哭呢!”每每这个时候弄得我一身都是汗,一边需要去安慰她,一边还要管好其它的小朋友。
用什么办法让诺诺接受我,并且让班级里的小朋友们接受这个刚来的小妹妹呢?每天中午睡觉时,我都会主动要求帮助诺诺脱衣服,其实就是想和她套近乎,一开始她很抗拒,总是说“我不要,我自己来。”渐渐的她开始用期待的眼神让我帮她拉裤子,有时候帮她盖好被子后,她也会浅浅地对我笑。午睡后起床的时候,我给班里长头发的女孩子梳头,开始诺诺只是在旁边静静的看着,当所有的幼儿都梳好头离开后,她还不离开,用期待的眼光看着我,我笑了笑,对她说:“来,我帮你也梳梳头。”(我觉得不应该辜负她的期待,即使她是短发,也应该帮她梳梳头。)她开心地把头转过去,背对着我,耐心的等待着。我用梳子轻轻地在她薄薄的头发上梳理,梳好后,低下头笑着对她说:“好了!”她开心得立刻拍了拍手,并笑着看看我,开心地离开了。有一次,诺诺的奶奶送她来上学,我正好在门口碰到了,就笑着对奶奶说:“奶奶,我把她带到幼儿园里去吧!”奶奶也很开心,就放心地把诺诺交给了我。我伸出自己的食指,让她的小手攥牢我的手指,并低下头对她说:“走吧,我们一起走。”我会多班级里其他的孩子说:“诺诺是小妹妹,我们应该多帮助她,多关心她。”看到我这样对待诺诺,班级里的小朋友也把她当做小妹妹,照顾她,帮助她。经常看到有的孩子为诺诺脱衣服睡觉,有的为她打开水龙头,有的帮她上厕所,有的帮她穿衣服,有的排队时拉好她,不让她掉队。每个人都很喜欢她,争抢着做她的姐姐、哥哥。一次,萱萱小朋友跑到我身边说:“老师,小妹妹不会吃饭,我喂她吃好吗?”我笑着对她说:“好啊,我相信有你帮助她,她一定会吃得很开心的。”
现在的诺诺有了很大的变化,上幼儿园再也不哭了,还会主动和我们打招呼,也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了。我相信,心怡以后的路会更好走些,因为她生活在爱的环境下,我也相信,我们班级里其他孩子也会健康快乐地成长,因为他们是一个懂得关心人,帮助人的孩子。教师尊重每位幼儿,不歧视每个孩子,用真心去关心,去爱护自己的学生,幼儿的心灵就像嫩芽一样刚刚破土而出,他们也会在无形中来模仿你,学着像你那样热心,像你那样照顾他人,关心他人。
小班随笔:我把宝宝生出来了
产假结束上来的第一天,我来到了小三班。班里的孩子们热情地欢迎了我,他们知道我刚生完宝宝不久,于是都围着我问长问短,“你把宝宝生出来了吗?”一连问了好多这样的问题,我答都答不过来了。还有一个男孩子更有趣,他竟然给我家宝宝取了个小名叫“小乖”。他一本正经地要求我:“这是我给你宝宝取的小名,你们以后一直要叫他小乖噢!”,孩子们天真的话语,让我大受感动,打心眼里感谢这群小家伙。第二天一早,我刚来到班里,有个戴眼镜的女孩子就跑来告诉我:“老师,老师,我昨天晚上也把宝宝生出来了!”“啊?”我好奇地问。她得意地又重复了一遍:“我把肚子里的宝宝也生出来了,在家里呢!”顿时,惹得我们几位老师都笑了起来,她倒一点都不难为情,反而笑得更加甜了,也许在她心里认为生宝宝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吧!其实,做了母亲后都知道这是一个辛苦而幸福的过程,还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做了母亲,才会真正深切的体会到“可怜天下父母心”,才能更加理解家长对自己孩子的那份关爱。也许从前总认为有些家长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一点小事就大惊小怪,现在我更能设身处地的从父母的角度体谅这些家长,。人总是会慢慢长大了,多了一种角色,就多了一份经验,多了这份经验,对自己的工作也多了更多的思考和责任。
教育随笔:我班来了个小调皮
刚开学,我班来了个小朋友东东,东东是出了名的软硬不吃的小调皮。
东东来的第一天,就把班里搞了个乱七八糟,上桌子踩凳子那是他的强项。我刚低下头,就有人说:“老师东东打我,”“老师东东爬到桌子底下了”,“老师东东上桌子了”。我的眉头皱了又皱。但是毫无办法。不但这样,他还经常偷偷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甚至连小朋友的玩具都偷偷放进书包带回家。家长天天找,我是天天头疼。有时候他在外面玩,上课了,我叫他,他边用眼睛看我边跑,我真是拿他没办法。
有一天,我在教孩子们读儿歌,一边教他们读,一边用眼睛盯着东东,不知什么原因,今天他竟然跟着读了几句。趁着这个机会,我赶紧夸奖说“东东真是听话,读得真好。”没想到这招还真管用,他更加认真地读了起来。几遍读完,我要求孩子们一起读,没想到东东竟然会了,我赶紧表扬说:“东东真是聪明,这么快就会了,学的这么认真,这么快,小朋友,你们说东东听话不听话?”孩子们大声说:“听话”。我看到,东东有些害羞的偷偷笑了。
从那以后,我感觉东东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我因势利导,见机表扬,现在上课的时候他不再爬桌子上凳子了。在外面玩的时候只要我叫他,他也赶紧往屋里跑了。看到他的这些变化,我知道,很快他会跟其他小朋友一样听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