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用这5种语气说话,孩子立马变得乖乖哒!
发布时间:2020-06-04 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教育笔记 幼儿园小兔乖乖说课稿 鼓励使孩子成长没有不犯错的孩子,犯错是孩子成长的垫脚石。家长要教会孩子,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要利用这个错误,去鼓励他总结经验和教训,然后再次去尝试。
比如,孩子洗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你不要去呵斥他"怎么连个碗也端不好,笨死了!",而是去鼓励他"碗打烂了没关系,你没受伤吧?以后记得把碗洗干净后再放,要不然上面有洗洁精,碗会很光滑的哦~"
孩子犯错,如果你只是一味的苛责,只能留下眼泪和阴影;如果你来一句鼓励,收获的将是孩子的成长,让孩子脸上绽放美丽的自信之花。
赞赏让孩子进步
上帝赐予每个孩子一样礼物,让他们变得不再平庸,这件礼物就是孩子的天赋。我们应该发现孩子的兴趣特长,发现孩子的优点,然后肯定以及赞赏他。
比如,孩子认真画了一幅画,然后兴冲冲跑到你面前让你看,你如果皱着眉头说"这是什么呀?乱七八糟的",肯定会打击孩子的热情和信心。可是,如果你说"哇,棒极了!能不能再给妈妈画一幅更漂亮的?"于是,孩子在你的赞赏肯定下,一点点画出更好的画来。
赞赏孩子,不仅是对他潜力的认可,也是对他走的每一步的认可。这样,他才会坚定地走下去,让孩子在进步中走向成功。信赖令孩子坚定
孩子在小的时候,可能没有主见,所以总是以询问的目光看向父母。这个时候,爸妈在说话的时候,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
比如,孩子想学唱歌,你用信赖的语气对孩子说:"宝贝你很棒,声音很好听,妈妈相信,只要努力坚持下去,一定会越唱越好!"孩子心里想,妈妈说我行,我肯定行,于是孩子开始尝试,然后默默地坚持下去。等他长大后回忆起来,他会感激爸妈的一路信赖,让他的步子走得更坚定。
父母的信赖,是激发孩子潜力的一股力量,可以让孩子更自信,更积极地面对生活。
尊重予孩子独立
孩子的自我意识,从两三岁起,就开始萌芽、发展,有了一些主见和看法,可能表现为"不听话"。这个时候,你一定要学会尊重孩子,不要"以大欺小",粗暴地反对他。
比如,孩子正在玩橡皮泥,捏小人,你要求孩子马上写作业,可是孩子却想把手头的小人"完工"。你如果说"捏那个干吗?能当饭吃吗?马上去给我写作业!"这样,即使孩子马上去写作业了,也是带着不情愿的小情绪去的,让孩子心里更加地厌恶作业。如果说"那你自己看着办啊,今天的作业你还没做呢",孩子肯定说捏完就去写。如此,既尊重孩子,又能让孩子接受爸妈的提醒,去完成作业。
尊重孩子的小想法,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从而,换来未来孩子对你的尊重。
商量视孩子平等
孩子的自尊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孩子的自主意识也越来越强,青春叛逆也会随之而来。此时,你要将孩子视为平等。
比如,屋里玩具、书籍、衣服……乱七八糟一大堆,你想让孩子去整理一下,你可以这么说"孩子,你这太乱了,其它小朋友都不好意思来这玩了,我们收拾一下怎么样?"这个时候,可千万不要用命令的口吻"马上给我收拾干净了,都成狗窝了!",这个时候,可能适得其反,引起孩子无动于衷的反击,如果你再以"我是你妈妈,我说什么就是什么"的语气和孩子说话,孩子的反应可能会更加激烈,在你眼中就成了"叛逆"。
孩子终会长大,不可能永远是小孩子。学会用商量的语气和孩子沟通,让孩子的青春因此而不叛逆。
鼓励、赞赏、信赖、尊重和商量,5种说话语气,亲爱的家长,你掌握并实践了吗?孩子是否变得更乖了,更听话了呢?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家园合作:5岁孩子爱反抗 4种方法变乖宝!
孩子小的时候,很多的事情都是无法跟孩子说清楚的,好不容易等孩子长大了,有的事情孩子可以听得懂了,但是孩子长大了之后却开始喜欢反抗了,跟孩子说一件事情孩子总是喜欢反着做。今天小编就来告诉大家如何让孩子变乖乖。
变换角度看问题
当你让五岁大的孩子停止看他们最喜欢的节目,并且去做作业的时候,父母应该试着去了解孩子们的想法。与其说孩子们叛逆,不如让孩子们知道你理解让孩子们放下自己开心的事情有多困难,但是有些事情现在必须要完成。这样做同时还能够帮助你的孩子知道这件事情结束之后应该做什么。通过这样的方法,你就能够告诉孩子们你知道他们很开心,但是也要明确坚定地告诉孩子们他们需要做些什么。
利用正面的强迫当你的孩子以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对你的指令做出了反应的话,父母要指出来孩子们行为中的哪些东西是让你感到非常高兴的,并且要告诉孩子们你为什么会对孩子们的态度感到骄傲。赞美孩子或者是感激孩子能够有效地端正孩子们的行为,并且也有利于避免孩子们出现反抗的情绪。父母要积极鼓励孩子们的良好行为,这自然就能够减少孩子们很多的不良行为。
保持日常例程
对于五岁大的孩子们来说,一种可预测的时间安排表是非常的必要和可取的,这样就能够帮助孩子们一天都过的井井有条了。例程能够帮助孩子们产生一种安全感,并且帮助孩子们发展自律的精神。通过保持一致的习惯,父母和孩子们之间的不愉快会大大减少,因为父母不会反对孩子们按照日程来做事。更何况,孩子们也会更清楚地理解父母的期待。比如说,如果孩子们的日程中包括了吃晚饭之后就洗澡睡觉的话,那么,在吃完晚饭之后,你的孩子就会知道接下来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了,孩子们甚至可以自己来完成一部分的日程。
暂停冲突时间
当五岁的孩子正在用自己挑衅的行为测试你的底线的话,你可以叫暂停,不仅仅是对孩子们,也是为自己。花点时间给自己做一个深呼吸,让自己休息一会儿能够帮助你从挫折中恢复。不要用惩罚的方式来处理孩子们的挑衅,将暂停时间看做是孩子们安静的时间。
孩子的心理总是很复杂的,很多事情孩子不愿意做事有原因的,那么父母就是要首先了解孩子的心理,对症下药,有的时候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心理来解决这件事情,无论怎么样,都不要指责孩子哦,父母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
如何让孩子乖乖听话
你千万不要小看一个两三岁孩子的智商,因为,在要不要起床,要不要穿衣服的问题上,他们的“抗争”经常会表现出惊人的“智慧”。
一则刊登在近期美国《育儿》杂志的文章就描述了一名心理学硕士妈妈与自己两岁儿子凯文之间的“较量”。
此外,她还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孩子们乖乖听话。
不妨装装糊涂
即使是最不听话的小孩,在父母显得无能为力时,也会同情父母。所以,有时候要让孩子相信你需要被帮助。
如果孩子拒绝将自己的玩具收起来,你也可以拿出些玩具,然后把它们放到浴盆或厨房的碗橱中。当孩子提出抗议时,你就可以装作很无辜地说:“我不是已经将玩具放到玩具盒里了吗?”这时候,孩子会同情你,然后帮你把玩具放回它们该呆的地方。
引导他看到积极的一面
孩子因为愿望没有达成而吵闹时,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平淡无聊的事情变得有趣。比如,孩子想到操场玩时,突然下雨了。这时你可以告诉他:“这是一场很棒的雨哦,现在我们终于有机会在屋子里野餐了。”这会激起孩子的兴趣,进而变得兴奋起来。
巧妙利用逆反心理
如果你说东,孩子就说西;你说西,孩子就说东。这时候,不如反其道而行。
比如,当我希望儿子能动作迅速一些时,会假装很赶时间,“我拿不准,你能不能在我出发之前收拾好哦。”然后,他就会冲到衣橱前,拿出自己的鞋子和夹克,迅速穿好衣服。
正话反说的方法,是利用了孩子渴望独立的心理特点,使双方都得到各自想要的东西。但这种方法一定要采用有趣的方式,而且不要过度使用,否则,孩子也会识破的!
学会说“好吧,但是……”
对刚学会走路的小孩来说,只要让他们知道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就会表现得非常配合。因此想拒绝他们的要求时,家长们可以采用“好吧,但是……”的说法。你可以说:“好吧,你可以吃一个面包,但是,我们应该先一起吃晚餐。”或者说,“好吧,我们可以看一会儿动画片,但是我们要先把玩具收拾起来。”孩子们通常会反抗“不”,但无法反抗“好吧,但是……”
提前准备点吃的
或许,大部分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你并不知道他们是为了什么。但如果能提前给孩子切几片苹果预备着,也许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因为,让孩子们感到舒适开心其实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尽量满足他的基本需求——食物、睡眠,这些就足够了。
家园共育:请别再用“乖”来评价和要求孩子
“乖”到极致的孩子有着几个父母长辈忽视了潜在影响:
1、“乖”孩子大都没主见
有些父母喜欢什么事情都为孩子安排好,并希望能让孩子照着他们的意思去做,孩子不得有丝毫的不遵从。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对父母长辈的话言听计从的习惯,自己没有任何的想法和主见,等到孩子长大以后在社会中生存时就会缺乏自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从来都是父母给他们决定,当父母不再他们身边时,他们也就不知所措了。遇到问题都无法自主解决的孩子,将来该如何担当起家庭的责任和社会的责任?
2、“乖”孩子容易缺乏想象力
乖孩子不仅容易缺乏主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乖孩子更缺乏想象力,总是听爸爸妈妈的话的孩子不爱思考,因为他们总是不需要思考的,潜意识里他们认为父母会为他们安排好一切,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多数都很老实、不调皮、不搞怪的原因了。
而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一般都是调皮的、敢向规矩和纪律挑战的,他们总是能在各种情况下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鬼点子”,而这些鬼点子往往能孩子变得有趣、有创新能力和想象力。所以,乖未必好,不乖也未必就不好,看事情不能过于绝对。3、“乖”孩子容易忽视自己
因为心中被装满了应该怎么做,孩子渐渐地就变得没有了自我,即使孩子自己心里万分的不愿意,他们也没有了反抗的意识,只知道替别人考虑。
因为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忽视了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且一旦某件事情没有达到父母或者亲友的要求,就容易自责,从而产生忧郁、自卑等负面情绪,这会使孩子的人格难以健全的发展。
4、“乖”孩子不敢表达真实情绪
曾经有一位妈妈留言:我的孩子平时很乖,入幼儿园时非常顺利,不哭不闹,但是一两周后却出现了爱打人、半夜哭醒的问题。为什么?究其原因,恰恰是因为孩子没有安全感。
正常情绪下的孩子,没人愿意去幼儿园。因为3岁的孩子还不明白为什么去幼儿园,以为去幼儿园就是见不到爸爸妈妈了。
如果孩子不哭不闹,说明她觉得要做一个你们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就不能哭闹。她知道不哭闹才会让爸爸妈妈更喜欢她。
换句话说,她在压抑自己真实的内心想法。可是,孩子的感受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宣泄出来。她上幼儿园以后爱打人、半夜哭醒,其实都是内心的宣泄。
孩子能够在你面前哭,说明他对你有足够的安全感,知道你会对他的情绪照单全收,全盘接纳。这种无条件的爱和养育,才是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
除了以上讲述的这些,“乖”孩子还容易掉入“固执”这个怪圈。因为过于听话导致即使某件事情是错误的,他也不会相信别人,总是对父母和长辈们的话深信不疑,因此,会变得很固执,难以沟通、难以听取别人的意见。
最后需要提醒一下,我们并不是要告诉大家:孩子不听话、顽劣反而是更好的表现,反而说明孩子养得好。而是想告诉爸妈们最好不要单纯地陶醉于孩子听话,一定要观察我们的孩子:TA的“乖”到底属于哪种情况?
是孩子是通过压抑自己的想法,为了讨好成年人而表现出的“乖”?还是孩子的心理从小被满足得特别好,所以TA根本不需要通过对抗来实现自己的意志?
这两种“乖”,如果细心观察,一定可以区别出来的。
比如,孩子听话懂事时,是紧张的,眼神怯怯的,还是非常放松愉悦的?
如果孩子属于后者,那么孩子的“乖”可以说是爸妈优质教育的结果咯。
如果属于前者,那么请好好检查一下,孩子身边最亲密的抚养者,在跟孩子的互动中存在怎样的问题,让孩子有压力,不能表达和实现自己的意志,而需要去扭曲自己,去迎合成人的需求,然后尽量改变我们的想法和方式。
因此,最后要说,不论一位爸妈多么睿智,只要我们存有“孩子要乖”的想法,就极可能会阻碍孩子独立思考、发展自我。
不要迷信“乖”孩子,有可能最听话的那个孩子反而会一事无成,因为过度的规矩将束缚他们行动的手脚,捆住他们思想的翅膀,结果他们会既无法奔跑更不能飞翔了。
教你几招让孩子乖乖听话
教你几招让孩子乖乖听话现在的孩子全是独生子女。在家是小太阳,星星、月亮、围着转。在幼儿园也常常骄横,受不了气。老师有时也管不住他们。如何能让这些孩子乖乖地“听话”呢?有些巧妙的手段能让孩子就范。
1.引导法:孩子在干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想让他干另外一件事就必须让另一件事情的吸引力大过他正在干
的事。这样他就会转过来听你的话。
2.联想法:你要他做的事情他若不感兴趣,你就可以想方设法让这件事和他喜欢的事情挂钩。这样他就会
做了。如吃饭,你可以把嘴巴比做挖土机,吃饭就像挖土机在挖泥土。
3.激将法:先称赞他的力量或聪明,再让他做老师要求的事情,他们就会很努力的做。
4.竞赛法: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用比赛的方法促使他干完某件事情。注意你要让他多赢点,但是不要赢得
太轻松。
5.榜样法:就像猴子学样一样的道理。让幼儿跟着老师学做,再适当地帮帮他。
6.以退为进法:如果孩子正做的事情很难收手,不如说玩泥工。老师可以答应他再做一会儿,但是要有时
间限制。
以上这些小策略混合着用效果会更好的。
6方法让孩子乖乖去上幼儿园
6方法让孩子乖乖去上幼儿园
父母把3岁的佳佳送入幼儿园。但这里跟家并不一样,不知道上厕所往哪里走?不知道肚子饿了怎么办?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呆在教室里不让到外面玩?不知道定下那么多规矩是为什么?这些无法解释的问题令华华心里感到某种不安、担心、害怕和惊慌,一些孩子则会出现极端的恐惧,会大哭大吵大闹地不肯去幼儿园。
首先,如果孩子哭闹不想去幼儿园,父母不要生拉硬拽地仍坚持送他去入园,可以先跟幼儿园的老师联系一下,了解孩子最近一段时间在学校的状况,找出他不愿意入园的原因。
幼儿不愿意去上学的理由一般有三个:
第一是社交能力弱。
有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差,没有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除了自己在角落里玩玩具外,没有小朋友和他一起玩,因此在班上不受欢迎,所以也就不喜欢去幼儿园;
第二是自立能力差。
孩子入园之后需要自己学会上厕所、吃饭、穿衣。这些基本生活能力都未具备的孩子在集体生活中肯定会感到不安;
第三表现不佳。
有的幼儿因为智力较低,学习表现不好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有的幼儿好胜心强,特别在意老师的赞扬,一旦老师批评或责备他,他就会受到挫折而害怕上学;有的幼儿则是没有处理好与其他小朋友的友好关系,常常与小朋友吵架打闹,因而产生排斥幼儿园的心理。父母亲可以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不同的开导,消除他的恐惧症
想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开心地度过,父母可以运用一些小的策略:
1、上幼儿园前,先告诉宝宝:“你在幼儿园里开心地玩,下午放学时,妈妈一定会来接你的。”这会让孩子感到父母亲并没有扔下他不管,他还会回到父母身旁的。
2、送孩子上学时,如果母亲向儿子诉说她对丈夫的种种不满,而尚未懂事的儿子无法理解这些复杂的问题,在这种处境下去幼儿园,就容易产生焦虑与不安。所以父母一定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孩子看到你不高兴的样子,以免让孩子在幼儿园里为父母担心,这可避免孩子因为你的苦恼而加重他的焦虑。
3、一些父母因为孩子舍不得他走,但又要赶着上班,只好偷偷地离开幼儿园,这种做法只会造成孩子更大的不安与害怕,因此父母亲最好在幼儿园里安顿好孩子,让他感到放心,然后再离开。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孩子仍然不让你离开,你的态度一定要坚决,否则孩子容易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不利于焦虑的消除。
4、父母亲不要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叮嘱他要听老师的话,要守纪律,要懂礼貌,唱歌时要大声,画画时要画大些,这些过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劝告也会使孩子感到无法达到要求而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
5、还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用教室里好玩的玩具和积木吸引他们,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6、如果孩子对母亲依赖心理过重,可让爸爸送孩子上幼儿园。
小编点评:教育孩子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找到合适的方法,既可以让孩子乖乖听话,又能让亲子关系和睦融洽。因而家长们在教孩子的问题上,应该多花一些时间,多一点耐心,找到一个科学的方法,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4招让任性孩子变乖巧
碰到调皮任性、不听管教的孩子,每个家长都会很头疼,既不能任凭孩子“肆意妄为”,又舍不得采取“强硬手段”。其实,小孩子的行为难免出现偏差,与其批评和对抗,不妨耍些“小花招”,巧妙纠正和引导,让孩子“变乖”。
撤退法。星期天,东东起床后就没完没了地学着吊嗓的人使劲地喊“啊-啊-啊,伊-伊-伊”,爸爸说,别再喊了,会把嗓子喊哑的。他反而喊得更响了。妈妈走过来对爸爸说:“你跟我一起去买菜吧。”等爸爸妈妈离开后,东东见没有“观众”了,也就没兴致再喊了。
激将法。佳佳在公园里赖着不肯走路,一定要爸爸抱,不答应就干脆坐在地上不动了。爸爸对妈妈说:“你看,前面那个小朋友跑得多快,咱们佳佳肯定跑不过她。”话音还没落,佳佳已经“呼”地一下站起来向前追去。
欲擒故纵法。妈妈让丁丁把满桌子的画笔收拾好,丁丁却反而把画笔一支支地向地上扔。妈妈打开丁丁的玩具柜,拿出一小框不怕摔的橡皮玩具递给丁丁,微笑着让丁丁扔完画笔后再把这些东西也扔到地上,丁丁反而不扔了。
转移注意法。天锐拉着小鸭子车经过门槛时,小小的轮子卡在门槛外过不来,外公帮他拉过门槛,可他又哭着把它放回原处使劲拉。外公不再理会,而是去看鱼缸中那条天锐最喜欢的金鱼:“咦,小金鱼怎么不爱动了?该不是生病了吧?”“什么?小金鱼生病了?”天锐丢下小车,着急地跑过来看,早把拉车的事忘在脑后了。
家园共育:你学着这样说话,孩子一定会听话 !
当孩子做事磨蹭、不想理我们或者反抗我们的时候,妈妈你要这样说话,孩子才会懂事听话。
1.当孩子不想上床睡觉
这样说:还有10分钟就到睡觉时间了,先洗漱还是先讲个故事?
——给出事实,选择性的督促
不这样说:还不回你的房间去,这么晚了,别玩了,赶快!我都说了几遍了!
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我不困就不想睡觉。也许我想看电视,也许想做有趣的事儿,我还不知道时间是怎么回事呢?只要你们规定睡觉时间,让我遵守它,也就把我身体的生物钟定好了,我会逐渐养成按时睡觉的习惯。当你对我“这样说”,我会选择我喜欢的做,然后顺理成章的睡觉去了。不过,我有病的时候可能还是例外啊。
2.当孩子做事磨蹭这样说:我们还有5分钟就要走了,你现在穿好衣服,还是把衣服拿着?你要带什么包?
——给出事实,选择性督促
不这样说:你还在那儿磨蹭?我们要晚了,赶快吧,听见了没有?
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我没有意识到我在磨蹭,特别是在玩我喜欢的玩具时,我没有时间概念啊。如果你对我“这样说”,我会顺着你的督促做选择。
3.当孩子说“不”的时候
这样说:好的,你可以说“不”,但是,我需要听听你说“不”的原因,我才能理解你。可以吧,说出来吧。
——尊敬的,正面的引导
不这样说:小孩子懂什么,你怎么这么犟啊,我是对你好。
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当我说“不”时,我在尝试我的独立性,想证明我在长大,也许,我就是不能接受你的教导,也许,当你对我“这样说”,我在学习不惧怕别人,勇敢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4.当孩子不小心弄坏东西
这样说:没关系,这次有了经验,以后就不会弄坏了。每个人都会出错,我也会,不如试试把它修好吧。
——表示理解,引发思考,尝试补救
不这样说:你看你这孩子,把这么贵的东西搞坏了,我下次还能给你买吗?
——抱怨,指责
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当我把东西弄坏的时候,我很紧张也很害怕。当你对我“这样说”,我会感到你们真理解我,我以后也会注意的。
5.当孩子不想理解我们
这样说:孩子,妈妈感受到你今天有心事。我能够帮你吗?和妈妈说说,你心里就舒服了。你能体会到我很担心你吗?
——提出帮助,疏导情绪,运用同理心
不这样说:我跟你说话呢!怎么回事儿,你这孩子怎么又不理人!
——讽刺,压力式的质问
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其实我没有什么心事,有时候我想要自己待一会儿,也许,我在想着自己心里的秘密,也许,我在想我认为重要的事。当你对我”这样说“,我体会到你关爱我,我也许酒吧心事告诉你了。
6.当孩子用哭来达到目的
这样说:如果你不哭的话,我们一起看看怎么办。安静下来,你想对我说什么?
——引导用语言表达的技能
不这样说:哭哭哭,你就知道哭,哭有用吗?我怎么有你这样的孩子。
——不耐烦,说教
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哭可是我的一个有用的武器。以前我使用时就成功过,我要到了我想要的东西。所以,我就用哭来试试你们的反应,也许,哭是我本能地表达自己的方式,我还没有学会到底应该怎么向大人说话呢。当你对我“这样说”,你在耐心地教导我一个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