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亲子教育——家长与老师配合得越好,教育就会越成功!

发布时间:2020-06-04 亲子教育笔记 家长教育笔记 幼儿活动方案亲子教育 孩子成绩不理想?孩子幼儿园里遇到挫折?家长们听了心里着急,老师也很着急!但是,家长光着急也没用,重要的是,要怎么和老师配合,怎么和老师沟通!

家长与老师配合得越好,教育就越成功

孩子的成长好比一面多棱镜,可以折射出家庭的养育、幼儿园的教育以及全社会的方方面面。当家庭、幼儿园和社会三方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时,孩子自然会展现闪耀璀璨的光芒。

那家长和老师该如何沟通配合呢?多一些理解,多一份从容,多一分等待。

理解老师,冷静处理

孩子上学后,每个家长都很在意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态度,特别希望孩子能得到老师的特殊关注。但是教师很难像家长一样对待每个孩子——不是由于责任心的缘故,而是由于角色不同,关注的方式也不同。老师像父母那样关心和爱护学生,也未必是一件好事。老师应当比家长更有理智。

当孩子没有受到特殊关注而产生失落感时,家长应保持冷静,运用智慧做好“补台”的工作。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悄悄地与老师进行沟通。

如果家长不能保持冷静和理智,情绪上流露出对老师的不满,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发一通牢骚,使孩子对幼儿园和老师产生了成见,那后果是不堪想象的。

家长不与幼儿园配合的,结果将是悲剧

家长与幼儿园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因此,在孩子面前,家长要极力维护幼儿园和老师——不是假惺惺的做戏(因为孩子都能察觉出来),而是要真心实意地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做好孩子的工作。

教育需要耐心

中国常有“子继父业”之说。不论是从先天的遗传还是从后天的影响来看,“子继父业”都有一定道理。但是今天很多子女都对父母的专业不感兴趣,原因很复杂。社会不断进步,分工越来越细,选择越来越多,这可能是一个主要原因。

但可能还有另外的原因:家长越是有这样的情结,就越容易对孩子失去耐心,最终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急躁和揠苗助长可能会收到眼前的、显现的效果,但是在孩子精神上可能会造成一些缺陷,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所以,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家长与老师配合得越好,教育就会越成功!


孩子成绩不理想?孩子幼儿园里遇到挫折?家长们听了心里着急,老师也很着急!但是,家长光着急也没用,重要的是,要怎么和老师配合,怎么和老师沟通!

家长与老师配合得越好,教育就越成功

孩子的成长好比一面多棱镜,可以折射出家庭的养育、幼儿园的教育以及全社会的方方面面。当家庭、幼儿园和社会三方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时,孩子自然会展现闪耀璀璨的光芒。

那家长和老师该如何沟通配合呢?多一些理解,多一份从容,多一分等待。

理解老师,冷静处理

孩子上学后,每个家长都很在意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态度,特别希望孩子能得到老师的特殊关注。但是教师很难像家长一样对待每个孩子——不是由于责任心的缘故,而是由于角色不同,关注的方式也不同。老师像父母那样关心和爱护学生,也未必是一件好事。老师应当比家长更有理智。

当孩子没有受到特殊关注而产生失落感时,家长应保持冷静,运用智慧做好“补台”的工作。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悄悄地与老师进行沟通。

如果家长不能保持冷静和理智,情绪上流露出对老师的不满,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发一通牢骚,使孩子对幼儿园和老师产生了成见,那后果是不堪想象的。

家长不与幼儿园配合的,结果将是悲剧

家长与幼儿园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因此,在孩子面前,家长要极力维护幼儿园和老师——不是假惺惺的做戏(因为孩子都能察觉出来),而是要真心实意地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做好孩子的工作。

教育需要耐心

中国常有“子继父业”之说。不论是从先天的遗传还是从后天的影响来看,“子继父业”都有一定道理。但是今天很多子女都对父母的专业不感兴趣,原因很复杂。社会不断进步,分工越来越细,选择越来越多,这可能是一个主要原因。

但可能还有另外的原因:家长越是有这样的情结,就越容易对孩子失去耐心,最终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急躁和揠苗助长可能会收到眼前的、显现的效果,但是在孩子精神上可能会造成一些缺陷,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所以,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

家长和老师配合得越好,孩子的教育就会越成功!说得真好!


尊重老师从家长做起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老师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有时甚至起着决定作用。正是他们把孩子的生命雕塑得更高尚。因此尊重老师是家长和孩子走向老师的第一步。

尊重老师,家长首先要给孩子做好示范。包括尊重老师的劳动,在孩子面前肯定老师的付出。

有的家长喜欢动辄用老师吓唬孩子:“你再不听话,明天我就告诉你们老师去!”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反而使孩子对老师产生不好的印象,使孩子害怕老师,甚至厌恶上学。

另外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老师工作中的失误。孩子有时会在背后议论老师,比方说老师工作中的某些缺点等。家长听到后,应当及时劝阻孩子的背后议论,鼓励他们与老师当面交谈。

和老师结成同盟

有句话说的好,“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也告诉家长,应该明白的一点是,尽可能在孩子面前多夸老师,最好是由衷的。

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老师,毕竟家长和老师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一定要与老师结成同盟军。

家长应该保持与学校的老师和谐共处,特别是班主任 。老师的工作是很辛苦的,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繁杂、教学管理任务重。如果在教育方法上有不到之处,家长应当向学校反映,不宜与老师直接冲突。

千万不要总是絮叨挑剔老师的“不是”,批评老师。有的家长甚至当着孩子与老师争吵,这样做会使孩子对老师产生排斥心理。有的孩子会借此不听课,不学习,排斥老师的教育,长此以往,只是荒废了自己。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亏的是家长。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家长可以私下和老师更多的交流自己的希望,但是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表达自己的情绪,因为,孩子年纪小,心智不成熟,偶尔的一两句话就会对他产生影响。

孩子有时也可能在家长面前埋怨某个教师,家长尽可以听一听,但绝不能帮腔,助长他们的反感情绪。应当帮助孩子理顺情绪,告诉孩子,老师是人不是神,也有自己情绪的波动,自己的好恶。教会孩子接纳老师,用真诚的微笑与老师大胆交流,共同成长。

与老师沟通的原则

要对老师抱以充分的信任

无论是你主动找的老师,还是被动找的,在沟通的过程中,你必须充分信任老师。你可能会遇到老师找你告状,在你看来这些“告状”有夸大、扭曲事实的情况,你也要做到信任,老师之所以提出这些问题,他的出发点都是希望教育好孩子。

沟通要有一致性

跟老师沟通的一致性最重要的是时间。老师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安排,如果时间上不一致,突然就跑去学校找老师,老师正好有空是万幸,刚好有课要上或者有其他事要处理,不仅会破坏沟通的气氛,恐怕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内容上要做到老师能接受

选择什么样的内容跟老师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引起老师的兴趣就更好了。但就算是老师无能为力的那些事,其实家长也可以抱着交流的态度去请教。

表达需要明确

“X老师,XXX最近在学校表现怎么样?”不知道有多少家长遇到老师会这样提问。老师面对这样的问题,一般也只能用“挺好的”来回答。如此一来一去,跟老师沟通的机会就失去了。家长需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保证沟通的效果。

沟通渠道和方式的多样性

有多少家长只在家长会时见到老师,见到了又最多只聊两三句呢?其实,与老师沟通的渠道和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多样性的。比如,电话、网络、便条等,家长应该有针对性地运用各种方式创造跟老师沟通的机会。

沟通的持续性与连贯性

沟通其实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要达到让孩子进步的目的,有时候需要持续地、连贯地跟老师沟通。即便是通过交流解决了已有问题,家长也可以就此向老师表达谢意。千万别让老师有这样的错觉:问题一丢给老师,就完全不管不问了。

受众能力的差异性

每个老师是不一样的,可能在A老师看来孩子身上不存在什么问题,但到了B老师那里,就有问题了。家长要接受老师对孩子评价的差异,也要尊重老师本身存在的差异,不要因为孩子得到不同的评价,而去给老师贴“好或坏”的标签。

家长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才是促进孩子更高效学习的根本途径。家长和老师能否有效的配合,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效果。 所以家长们,想让你的孩子成才,赶快学学如何和老师沟通吧。

育儿常识——家长和老师配合得越好,孩子的教育就会越成功!


尊重老师从家长做起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老师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有时甚至起着决定作用。正是他们把孩子的生命雕塑得更高尚。因此尊重老师是家长和孩子走向老师的第一步。

尊重老师,家长首先要给孩子做好示范。包括尊重老师的劳动,在孩子面前肯定老师的付出。

有的家长喜欢动辄用老师吓唬孩子:“你再不听话,明天我就告诉你们老师去!”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反而使孩子对老师产生不好的印象,使孩子害怕老师,甚至厌恶上学。

另外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老师工作中的失误。孩子有时会在背后议论老师,比方说老师工作中的某些缺点等。家长听到后,应当及时劝阻孩子的背后议论,鼓励他们与老师当面交谈。

和老师结成同盟

有句话说的好,“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也告诉家长,应该明白的一点是,尽可能在孩子面前多夸老师,最好是由衷的。

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老师,毕竟家长和老师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一定要与老师结成同盟军。

家长应该保持与学校的老师和谐共处,特别是班主任 。老师的工作是很辛苦的,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繁杂、教学管理任务重。如果在教育方法上有不到之处,家长应当向学校反映,不宜与老师直接冲突。

千万不要总是絮叨挑剔老师的“不是”,批评老师。有的家长甚至当着孩子与老师争吵,这样做会使孩子对老师产生排斥心理。有的孩子会借此不听课,不学习,排斥老师的教育,长此以往,只是荒废了自己。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亏的是家长。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家长可以私下和老师更多的交流自己的希望,但是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表达自己的情绪,因为,孩子年纪小,心智不成熟,偶尔的一两句话就会对他产生影响。

孩子有时也可能在家长面前埋怨某个教师,家长尽可以听一听,但绝不能帮腔,助长他们的反感情绪。应当帮助孩子理顺情绪,告诉孩子,老师是人不是神,也有自己情绪的波动,自己的好恶。教会孩子接纳老师,用真诚的微笑与老师大胆交流,共同成长。

与老师沟通的原则

要对老师抱以充分的信任

无论是你主动找的老师,还是被动找的,在沟通的过程中,你必须充分信任老师。你可能会遇到老师找你告状,在你看来这些“告状”有夸大、扭曲事实的情况,你也要做到信任,老师之所以提出这些问题,他的出发点都是希望教育好孩子。

沟通要有一致性

跟老师沟通的一致性最重要的是时间。老师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安排,如果时间上不一致,突然就跑去学校找老师,老师正好有空是万幸,刚好有课要上或者有其他事要处理,不仅会破坏沟通的气氛,恐怕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内容上要做到老师能接受

选择什么样的内容跟老师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引起老师的兴趣就更好了。但就算是老师无能为力的那些事,其实家长也可以抱着交流的态度去请教。

表达需要明确

“X老师,XXX最近在学校表现怎么样?”不知道有多少家长遇到老师会这样提问。老师面对这样的问题,一般也只能用“挺好的”来回答。如此一来一去,跟老师沟通的机会就失去了。家长需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保证沟通的效果。

沟通渠道和方式的多样性

有多少家长只在家长会时见到老师,见到了又最多只聊两三句呢?其实,与老师沟通的渠道和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多样性的。比如,电话、网络、便条等,家长应该有针对性地运用各种方式创造跟老师沟通的机会。

沟通的持续性与连贯性

沟通其实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要达到让孩子进步的目的,有时候需要持续地、连贯地跟老师沟通。即便是通过交流解决了已有问题,家长也可以就此向老师表达谢意。千万别让老师有这样的错觉:问题一丢给老师,就完全不管不问了。

受众能力的差异性

每个老师是不一样的,可能在A老师看来孩子身上不存在什么问题,但到了B老师那里,就有问题了。家长要接受老师对孩子评价的差异,也要尊重老师本身存在的差异,不要因为孩子得到不同的评价,而去给老师贴“好或坏”的标签。

家长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才是促进孩子更高效学习的根本途径。家长和老师能否有效的配合,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效果。 所以家长们,想让你的孩子成才,赶快学学如何和老师沟通吧。

小孩子教得越多就越好么?


孩子要读小学了,作为家长的你,究竟需要陪着孩子做多少准备,做哪些准备?本期《育儿有招》节目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资深教育工作者提醒,家长切莫觉得孩子读哪个小学,是给自己挣面子,更别把孩子一进校就考出好成绩,作为向亲朋好友炫耀的资本。

教得越多可能越糟

一名全职妈妈说,在孩子智力开发上,她一点不敢耽搁。孩子还有两个多月要读小学了,她干脆自己买来小学教材辅导书和英语磁带,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播放英语磁带,让孩子适应学习氛围。

但另一名爸爸却倾向“散养”方式,他觉得家长应该相信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和天赋。不过也遭到另一些家长质疑,“孩子虽然有天赋,但是需要一把钥匙,才能打开藏着他天赋的那个宝盒”。

上海市特级校长张人利提醒家长,并不是任何知识都是适合任何年龄学的。请家长思考,“你现在教了,你今后是否有能力一直教下去?”有时,家长教得过多,反而给老师出难题——一个班上,有的孩子拼音全懂了,认识上千个字,有的孩子只认识几个字,过大的差异着实让人头疼。

专家提醒,在你自豪地告诉亲朋好友,孩子钢琴考出了几级,英语考出了几星,口算少用了几分钟时,问问自己,究竟是孩子真的开心,还是孩子为自己挣了面子,你感到开心?

自理自立才是基础

小学里的教学方式和活动准则,都和幼儿园不一样。儿子活泼好动,在幼儿园讨老师喜欢,但是,上学了一节课35分钟坐不住怎么办?孩子做作业的动作可能有点慢,到了小学能否按时完成作业?自理能力不强,幼儿园老师会无微不至地照顾,小学老师是否还会管这些琐事?说起这些恼人的小问题,一些家长不自觉地用自己的忧虑,影响了孩子的情绪。

上海市示范幼儿园、七色花幼儿园园长陆明凤强调,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感到,进入小学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我已经长大了,是我的成功”,要给他一个期待、一个憧憬。

幼小衔接过渡期,不妨给孩子几样“礼物”:

■阅读习惯孩子能够自我地去看书,良好的做功课的习惯。

■自主学习能力

幼儿园的一些小制作、画画练习,让孩子自己去完成。

■倾听能力和注意力

给他看很多东西,请他把它们记住。学会听懂老师和家长的指令。

■生活自理能力

让他自己上厕所,自己用餐,自己知道加减衣物。别小看生活上的这些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孩子才能安心学习。

早期教育,越自然越好


波兰人认为,大自然中的气息、光影和声响,都可使孩子长得更为结实、更为健康,同时还可给孩子营造一个更为和谐、更为宁静的心灵世界,所以他们总是乐意让婴幼儿尽早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实际上,波兰父母引导孩子接触大自然甚至早在孩子诞生尚未满月的“新生儿时期”就业已开始了。当我们东方国家的新生儿还被紧紧地裹在襁褓中并被“密闭”在室内时,波兰的小不点儿们已有幸躺在小睡车里,尽情享受户外明媚的阳光和满眼的绿意了。当然,父母们带新生儿外出时一般会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同时,为了防止过分强烈的阳光可能灼伤孩子柔嫩的皮肤,细心的父母会给孩子的小脸盖上薄薄的面纱。

孩子长到2~3个月大时,常常被大人带到花园或森林中,聆听鸟儿的啼鸣。他们边欣赏小鸟歌唱,边露出会心的微笑。波兰父母认为,让孩子听鸟叫有利于听觉器官的生长和发育。此外,孩子还可能被带往田野,躺在青草地上,尽情呼吸田野美妙的气息,好奇又快乐地观察着周围陌生的世界。

波兰父母认为:半岁大的孩子完全可以接触水了,原因很简单:早在母腹中时,胎儿就与水有着不解之缘。他们或让孩子的小手触碰清凉的溪水,或鼓励孩子仰脸接受细雨的沐浴,或干脆将孩子推进泳池的浅水区戏水(当然须在大人严格的看护或保护之下)。孩子和水的“亲密交流”不仅可以增加孩子触觉器官的敏感性,而且对孩子来说还是一种锻炼肢体肌肉的健身运动(或至少是一种愉快的活动)。

十来个月大的孩子已开始对色彩和香味十分敏感。这时,波兰父母往往会抓住机会,让孩子欣赏彩虹、晚霞和鲜花,丰富他们的视觉经验。同时,五花八门的不同的花香对孩子来说,也可能是一种崭新的经历。当孩子投身于大自然之中与各种各样的色彩和香味“亲近”时,他们的听觉、嗅觉、视觉等器官也会接受到大量的全新的信息,并由此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育儿观念:教育孩子的品格越早越好


1、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

品格教育理念

要趁早,幼儿的食衣住行及心理发展,都与其照顾者有着非常紧密的连系。因此,如何营造健康的亲子关系,教出好品格的孩子,实在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如果想了解自己的教养方式,可指着故事书中的各种动物问孩子:你觉得爸爸、妈妈像哪一种动物?老虎代表凶猛、兔子代表温驯。如此,就能了解你在孩子心中是怎样的形象?

孩子之所以会这么说、那么做,背后都有着看不见的内心世界。一个人的外在行为与表现,事实上都源自内在思想,想要了解孩子,必须去贴近他的“心灵世界”。

孩子为什么情绪不稳、不服从(反叛)、不合作、攻击、干扰他人……?

①情绪不稳

家庭气氛经常紧张或不平静,如:手足间经常吵闹、父母感情不睦等,孩子因而担心、害怕父母随时会分开。

②不服从

母高压、打骂的教养方式,以及严格要求孩子必须服从命令的作法,会让孩子的情绪无法抒发。当他离家在外时,就会把心中的怨气发泄在其它幼儿身上。因此,当孩子出现反抗行为时,许多父母都会不解的说:“不会啊!我的孩子在家里是个小乖乖!”

③不合作、攻击

孩子在家里被打、被骂,内心有很多的反抗与愤恨,转而发泄在弱小孩子身上。

④干扰他人

严厉的父母常常限制孩子的户外活动,孩子只好到外面寻找抒发情绪的管道,因而出现捣蛋、干扰他人的行为。

2、爱与接纳,教出好品格

为了预防孩子出现不良品格,父母一定要挪出时间陪孩子、教孩子。有些父母经常说:“为什么我给孩子那么多爱,孩子长大后却不听话、很叛逆?”这是因为方法不对!你给的爱,并不是孩子想要的。

有些父母拼命赚钱,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却没时间陪孩子,以为这就是爱孩子,殊不知是冷落了孩子;有些孩子长期托给长辈或保姆照顾,和父母缺乏爱的互动。

①接纳孩子

孩子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我们接纳他,他才有改善的可能;若不接纳他,跟他的坏脾气对抗、批评他,反而让孩子认为他就是不好,增加他不好的能量,坏脾气也就无法改善。被责骂的孩子害怕再犯错,没有安全感、胆怯,更容易导致错误发生。

②尊重孩子

视孩子如同成人一样,是一个独立个体,给予关爱、支持和尊重。父母要了解、同理孩子的情绪,从小被不公平对待的孩子自我价值感比较低,老觉得自己不好,进而觉得别人也不会对我好。寂寞的孩子通常需要很多关怀。

③协助孩子抒发情绪

协助孩子把悲伤、愤怒的情绪发泄出来,情绪需要抚平,才会远离!愤怒没有离开,爱如何进去?脾气不好的孩子,需要给予更多的同理。通常令人烦心的孩子,最需要爱!让孩子把话说出来,不要以教条压抑他,而是站在孩子的立场、处境想事情,了解、体谅、接纳他。

相关推荐

  • 家长与老师配合得越好,教育就会越成功! 孩子成绩不理想?孩子幼儿园里遇到挫折?家长们听了心里着急,老师也很着急!但是,家长光着急也没用,重要的是,要怎么和老师配合,怎么和老师沟通! 家长与老师配合得越好,教育就越成功 孩子的成长好比一面...
    2020-06-10 阅读全文
  • 家长和老师配合得越好,孩子的教育就会越成功!说得真好! 尊重老师从家长做起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老师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有时甚至起着决定作用。正是他们把孩子的生命雕塑得更高尚。因此尊重老师是家长和孩子走向老师的第一步。 尊重老师,家长首先要给孩子做好示范。...
    2020-06-13 阅读全文
  • 育儿常识——家长和老师配合得越好,孩子的教育就会越成功! 尊重老师从家长做起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老师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有时甚至起着决定作用。正是他们把孩子的生命雕塑得更高尚。因此尊重老师是家长和孩子走向老师的第一步。 尊重老师,家长首先要给孩子做好示范。...
    2020-06-13 阅读全文
  • 小孩子教得越多就越好么? 孩子要读小学了,作为家长的你,究竟需要陪着孩子做多少准备,做哪些准备?本期《育儿有招》节目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资深教育工作者提醒,家长切莫觉得孩子读哪个小学,是给自己挣面子,更别把孩子一进校就考出好...
    2021-03-17 阅读全文
  • 早期教育,越自然越好 波兰人认为,大自然中的气息、光影和声响,都可使孩子长得更为结实、更为健康,同时还可给孩子营造一个更为和谐、更为宁静的心灵世界,所以他们总是乐意让婴幼儿尽早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实际上,波兰父母引导孩子接...
    2020-12-28 阅读全文

孩子成绩不理想?孩子幼儿园里遇到挫折?家长们听了心里着急,老师也很着急!但是,家长光着急也没用,重要的是,要怎么和老师配合,怎么和老师沟通! 家长与老师配合得越好,教育就越成功 孩子的成长好比一面...

2020-06-10 阅读全文

尊重老师从家长做起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老师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有时甚至起着决定作用。正是他们把孩子的生命雕塑得更高尚。因此尊重老师是家长和孩子走向老师的第一步。 尊重老师,家长首先要给孩子做好示范。...

2020-06-13 阅读全文

尊重老师从家长做起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老师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有时甚至起着决定作用。正是他们把孩子的生命雕塑得更高尚。因此尊重老师是家长和孩子走向老师的第一步。 尊重老师,家长首先要给孩子做好示范。...

2020-06-13 阅读全文

孩子要读小学了,作为家长的你,究竟需要陪着孩子做多少准备,做哪些准备?本期《育儿有招》节目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资深教育工作者提醒,家长切莫觉得孩子读哪个小学,是给自己挣面子,更别把孩子一进校就考出好...

2021-03-17 阅读全文

波兰人认为,大自然中的气息、光影和声响,都可使孩子长得更为结实、更为健康,同时还可给孩子营造一个更为和谐、更为宁静的心灵世界,所以他们总是乐意让婴幼儿尽早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实际上,波兰父母引导孩子接...

2020-12-2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