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2020家长的参与让她变成了“小老师”

发布时间:2020-05-29 幼儿园的家长活动方案 幼儿园家长进课堂活动方案 幼儿园家长进校园活动方案 在《动物我们的朋友》的主题活动中,家长所担任的角色非常重要:既要丰富孩子关于动物的经验,又要帮助提供一些动物的图片、书籍,还要结合班级特色活动和孩子一起在家利用废旧材料做一做各种各样的小动物。

在活动开展的时候,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孩子:她讲起企鹅的故事来有趣、生动;带来了企鹅的图片,还有和妈妈一起制作的企鹅宝宝。

自主性游戏开始了,今天我们的游戏内容就是来源于她和妈妈的创意,利用一次性纸杯和卡纸制作小企鹅。在孩子们开始游戏的时候,她跑来对我说:“老师,我也是创意工坊的,我去教她们做企鹅吧?”在老师同意后,她俨然成为了一位“小老师”忙开了,招呼这个孩子把纸剪小一点

,教那个孩子先画上眼睛再沿着边框剪下来,还帮助一个孩子将企鹅的肚皮贴好。游戏讲评时,五只憨厚的小企鹅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在这个游戏中,她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也解放了老师的劳动力,让老师可以放心地去指导其他区域的游戏。

是什么成就了她的成长?我想,除了她本身活泼开朗的性格外,家长的参与也是无形的助推力。在和家长一起制作的时候,她得到了关于企鹅的较为系统的经验,从讲述到制作。家长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在我们主题活动开展前,家长就通过故事、手工等活动激发了孩子的兴趣。正是有了家长的参与,让她变成了一位了不起的“小老师”。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家长参与的力量


我们在组织方案教学活动时,得到了家长的全力支持和帮助。如在组织“水”的方案教学活动前,我们心中没有底:幼儿对水了解多少?他们的兴趣与需要是什么?他们会怎样研究水?后来,我们在家长会上说出这些顾虑,立刻得到了家长们的热情支持。有的家长说:“我们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查资料,或从网上下载资料。”有的家长说:“我们会在家中与孩子一起研究,支持孩子的探索行为。”还有的说:“我可以帮助你们联系参观自来水厂,让孩子了解自来水是怎样来的。”更有家长表示可以到幼儿园来做“妈妈老师”或“爸爸老师”,做孩子的伙伴,与孩子一起参加方案活动。家长们的支持着实让我们感动。以下就是家长参与活动的一些片段。

调查阶段

场景1:双休日一大早,宝宝妈妈便带着宝宝来到了书城。在查询电脑后,他们便直奔目标,收集有关水的资料。星期一,宝宝抱着厚厚的一叠书,骄傲地对小朋友说:“看!这是我带来的资料!”

场景2:性格有些内向的飞飞一到幼儿园便把奶妈推到老师跟前:“这是我妈妈从网上查到的资料。”厚厚一叠资料,图文并茂,孩子们爱不释手。

场景3:门卫阿姨送来一个邮包,原来是谅谅妈妈特地用快递送来的关于自来水厂的资料。

场景4:凡凡爸爸拿着从网上抄录下来的资料对我们说:“因家中没有打印机,所以只能手抄了。”

在调查阶段,热心的家长通过各种渠道为孩子准备了图书、VCD碟片等多种资料。每当孩子们在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他们便主动地去查询资料,支持和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探究阶段

片段1:有一次,烨烨提出了“透明的水是干净的”观点,引起了争论。谅谅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透明的水不一定干净,里面可能有许多细菌。”冰冰也不赞同。这事让在医院工作的金晶妈妈知道了,她带来了两瓶水。这两瓶水虽然看上去一样,但通过高倍显微镜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中一瓶水中有许多细菌。金晶妈妈还和孩子们进行了“为什么不能喝生水”的讨论,孩子们终于信服了谅谅的观点。

片段2:由于自来水厂不适合孩子们实地参观,谅谅妈妈就到自来水厂拍摄了自来水净化的整个过程,然后到幼儿园做起了“妈妈老师”。她边放录像,边与孩子们讨论黄浦江水是如何净化成自来水的。孩子们对其中的过滤环节特别感兴趣,他们找来许多材料,尝试将污水过滤、净化。洋洋通过多次观察、记录与比较,发现污水要经过好几次过滤才能变成清水,使用不同材料的过滤效果是不同的,等等。分页标题

片段3:当孩子们研究“动物、植物都需要水”的内容时,一位家长特地到养鸽场拍摄了鸽子饮水的镜头,给孩子们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孩子们对这方面的研究更有兴趣了。

片段4:在孩子们提出“怎样让污水变成清水”的问题后,我们得到了子昂爸爸的帮助──到污水处理厂参观。在参观过程中,孩子们提出了一连串问题,他都一一给予解答。孩子们对污水处理中的曝气池特别感兴趣,池中冒出的无数泡泡令孩子们疑惑不解:“这些颜色像巧克力的小泡泡到底是什么?”子昂爸爸介绍说:“它能给池中好的细菌提供氧气,使它们在污水中继续生存,最终吃掉坏细菌。”孩子们第一次听说细菌有好坏之分,非常惊讶。冰冰说:“我真想研究研究好的细菌,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有个孩子惊讶地发现路旁的树叶有些发黑,就提出了疑问。子昂爸爸与孩子们讨论?这个问题,原来树叶是受污水的污染而变成黑色的。

孩子怎么玩得好? 家长老师要参与


青龙路小学,板球队的孩子们在球场上玩得很尽兴。 (记者 许恢毅 摄)

孩子在一起怎样才玩得好?昨(9日,下同)日记者调查发现,对于这个问题,孩子、家长、老师、专家都有自己的看法。

学生:互动的游戏好玩

朱泽赫(六年级):喜欢跟小伙伴玩球类运动,空闲时间里也喜欢玩传接球的游戏。最近同学们爱上了互动游戏“撕名牌”,把同学的名字贴在帽子上,帽子被戴在头上就算输了。这是同学根据电视节目《奔跑吧,兄弟》中的游戏自创的新游戏。

程浚哲(三年级):周末最喜欢在小区里溜冰。

陈思印(五年级):我喜欢骑自行车。

家长:让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

黄帆(35岁 教师):儿子喜欢骑自行车,我就让他跟同学组队骑车,冬天天气冷,我就鼓励他和同学玩一些室内可以进行的球类运动,比如打乒乓球等。

卢施浩(38岁 摄影师):我女儿喜欢手工刺绣,我就让她多去结交有相同爱好的同学和朋友,几个同学一起在家安安静静地做手工,大家还可以相互赠送劳动成果。

李松洋(36岁 医生):放假我一般会让她和同学去看电影、跑步等。

老师:师生和家长培养共同兴趣

青龙路小学校长陈雅琳:学生组建了板球队,如果老师不会、家长不懂,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可能因缺乏交流、引导而失去兴趣。现在我们正在策划组建一支家长老师板球队,尽管是业余队,但便于培养起大家的共同兴趣。孩子在一起怎样才玩得好?家长和老师必须是个“玩家”才行。

江北区玉带山小学校长邹红:学校教育不能涵盖儿童需要的全部教育营养,家长也在行动,非常好。学校应该多鼓励和扶持这样的活动,让家长的教育主张能得到实践和落地。

专家:玩好了才能锻炼好

南岸区教委体卫艺科科长李明祥:南岸中小学正在打造“一校一品”,我希望每所学校都有学生喜欢有特色的运动项目。对于小学生来说坚持阳光体育锻炼、每天锻炼一小时是很有必要的,只有丰富了“玩”,孩子们才能运动好、锻炼好。

微博互动>

@古月斤欠:跳房子、踢毽子、丢沙包,我都耍过。

@猫神战:怀念童年,好想玩!

@尚版好缘:现在的小孩喜欢玩什么?

@Pan_xin:如今的孩子喜欢耍IPAD啊。

家长的爱可能变成变成无微不至的伤害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天鹅湖的一个小岛上。它们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

岛上住着老渔夫和他的妻子,见到这群天外来客,非常高兴,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小鱼精心喂养天鹅。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竟然没有继续南飞。湖面封冻,它们无法获取食物,老夫妇就敞开茅屋让它们在屋子里取暖并给它们喂食,直到第二年春天湖面解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年冬天,这对老夫妇都这样奉献着他们的爱心。终于有一年,他们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也从此消失了。可它们不是飞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冻期间饿死了。

故事中渔夫夫妇像爱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天鹅百般呵护,管吃管住,而且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奉献着爱心,人们不禁要感叹了:“多好的一对夫妇,多么幸运的天鹅!”然而,天鹅悲惨的结局又告诉我们,正是渔夫夫妇这种过分的爱,使天鹅沉溺在悠闲安逸的生活中,养成了惰性,丧失了生活的本能和生存的基础,无法再适应环境,最终被变化了的环境所吞没!

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父母一辈子都在为子女营造舒适安逸的爱之窝啊!孩子小时,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要星星不敢给月亮,不让孩子干一点点家务活、吃一点点苦、受一点点累,让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老爷生活;孩子大了,又要忙着给他们谋个旱涝保收日不晒雨不淋的好职业,还想着要给他们留下一笔丰厚的遗产,哪怕自己为此吃尽苦受尽累也心甘情愿……

这就是典型的“渔夫夫妇”式的父母和他们博大无私的爱!然而,想想天鹅的结局,我们还能对这爱肃然起敬吗?其实,这种“无微不至”的爱,这种一味营造舒适安逸的爱,恰是人生的“陷阱”。陷入此“阱”的人,除了依赖和惰性,他们一无所有。一旦生活中出现“湖面封冻”,他们的结局绝不会比天鹅好到哪里去。

人们固然需要爱,但是,当这爱变异为一种安乐的馈赠、一种包办一切的呵护时,它就不再是爱,而成了一把能置人于死地的温柔的刀子!

她的成长,有我的陪伴


她的成长,有我的陪伴经过小班的锻炼,xx有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一年里,她在钉纽扣比赛中得到了“小巧手”的称号,在“花儿朵朵开”运动会中,拍皮球得到了二等奖,这都与老师的帮助离不开,作为母亲反而以工作忙为借口,疏忽了与她的沟通和教育。

曾记得在“花儿朵朵开”运动会开幕式上,女儿是要代表跳舞的,可是她外婆回来告诉我说:那天女儿在跳舞前一直哭,怎么都不肯和小朋友去操场。我听后心里别提多冒火了,觉得女儿太不上台面了,以后老师哪里再会让她跳舞啊!我气哄哄的吼她:“让你跳舞,你为什么哭啊!”她委屈的说:“妈妈,你之前都答应我来看的,你为什么又没有来!”我愣住了,的确,在运动会前夕她每天都很兴奋的和我说今天学了什么动作,并且拉着我看,可是我当时正忙着工作上的一个活动一直敷衍她说:等开幕式那天妈妈一定去看。可是到开幕式那天,因为某些原因我失约了,原来在女儿的心中她是多么希望妈妈参与见证她认为重要的一刻,而我的失约对于她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现在我知道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女儿认为十分重要的时刻她想和父母分享,我会努力去陪伴,即使因为工作原因我无法参与某些时刻,我也不再敷衍承诺,我想让xx知道:在她成长的路上,有我一路陪伴。

2020家园携手,为了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很重要。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手脑并用”的理论,强调了手指的运动,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但是,有的家长片面地把教育单一的看成智力开发、技能的学习,(从这次的兴趣班报名中我们也看到,我们有的家长也有这方面的倾向),在早期教育上这是违背儿童的心理特点,强制性的智力开发,只要求进行知识灌输,而不看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的生活则事无巨细,娇生惯养,溺爱放纵,有求必应,唯恐孩子“受屈”。有些父母为显示对儿女关怀“无微不至”

读书让孩子的品质成长了


“爸爸,该给我读故事了。”

“今天我们看那本书呀?”

“《宇宙十万个为什么》!”

“好的。我们今天从金星开始吧。”

听着他们的一问一答,我总是很识趣的退出孩子的房间。接着,父子间的交流随着书本的内容开始了……

每天晚上这个时间,是他们父子亲密共处的时间。也是我们全家人的学习时间。孩子这个时候总是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两人往往是穷于应付,不得不求助于电脑——孩子的提醒。

孩子的兴趣是逐渐形成的。他从小哥哥哪里了解了三国的故事,在那时我们是从网上让他从亲宝儿歌里完整的了解了《三国演义》的全集(儿童动画版),他可以一字不差的给我们绘声绘色的复述整个故事。正巧老师让我们给孩子准备圣诞礼物,我们就买了注音版的《三国》及一本少儿版的《青少年科学百科全书》。正是这两本书,让孩子爱不释手,开始了我们全家的阅读。

提起“读书”,我们真的是要感谢老师的引导。孩子在读书中学到很多:交往的礼仪、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原则以及他感兴趣的地理,植物知识。

记得读到了陨石撞击地球的那一章时,他突发奇想的问我要了一个大盒子,我们不明白他的意图。他神秘的说要做实验。看看撞击的力量有多大!他的爸爸也鼓励他实践。

亚马逊河流域的食人树让孩子着实的吓了一跳。他那几天看到树木或笼状花草,就问这是不是也能吃人的?他还能不能到外面去玩?中国有没有食人树?猪笼草在那个地方最多?看着忧心忡忡的孩子,我只好用自己那些半吊子的知识为他开导:居住区是不会种有危险的植物的,现在人为的破坏很大,食人树等种类也不多见了。热带的人才有机会看到的。等到他大了,也可以亲自去看看。好在CCTV10也有介绍这类内容的,我就把他拉到电视机前一起了解食人树及猪笼草,受益匪浅。母亲节的前一天,我们一家没有读书。在散步时,孩子说:“妈妈,我有点小郁闷。”我差点失声大笑,“为什么呀?”“前几天,我们男生女生一起比赛。女生6分了,我们男生才3分。”“很正常啊,女孩子稳定性好嘛。男生好动的。”“不是的,妈妈。是黄玉衡比赛时,洋洋推他打闹,黄玉衡就站不稳,输了比赛。洋洋也是一样输了。我就说洋洋不该这样,本来应该我们赢的。洋洋就伤心的哭了,黄玉衡看洋洋哭的太伤心了,他也哭了。我不是想让他们哭的,我想让男生赢的。看他们哭我也难过。我就有点郁闷呢。”我听了孩子的话,感到孩子的心理也是脆弱的。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我就问他还记得我们的手工书《猎人海力布》他通过那块能听懂鸟类语言的灵石,了解到洪水就要爆发的消息,不顾自己在泄露天机后就会变成石头的后果向村民们报告了消息。虽然他变成了石头,但大家却世代记住了他……我开始小心翼翼的分析:你批评他们的想法是好的,你想让大家赢。但是你不应该批评,要在比赛时说:加油,你赢了,我们就能赢了。他们一急,就不会打闹了。也就不用哭了。其实他们哭,也是因为没有赢,不是因为你的几句话。好朋友不会因为几句话就会变成坏朋友的。真的。看着孩子的似懂非懂,我们做父母的只能期待以后的书本中能有机会再探讨这类问题。我真心的说:孩子,小朋友们是把你的话放在心理了。他们知道应该努力的。不要多想了。不用郁闷的。他眨眨眼睛说:妈妈,你把我放在那里呢?我拍拍他,认真的说:孩子,妈妈把你放在心里呢。他拉拉我的衣服,示意我蹲下来。当我和他平视的时候,他很肯定的说:妈妈,我把你们放在心窝里!一时间,我很感动。感谢老师让小朋友们买了绘本。是那本《我对你的爱有多远》让我的孩子知道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

育儿心得-如何让她宝宝健康地成长


育儿心得-如何让她宝宝健康地成长

说起来也真的没什么,现在我在家当全职妈妈,我也和宝宝一起慢慢成熟,学习怎样理解孩子更好的培养孩子让她健康地成长。

布布是个很听话的乖孩子,脾气有时很倔,但又是一个“吃软不吃硬”的乖孩子,你越对她凶,她就越哭闹得厉害,你若蹲下来好好和她说,反而会乖乖听话,懂事得让我们吃惊,像个小大人。

但在原则性问题是一定要坚持,不能做的就不能做,跟她讲道理、举例子。第一次她还是会哭闹,但这次过后就知道了,再闹也没有用,就不会有下一次了。

睡前给她读故事书,没事时让她自己放歌碟或故事碟自己看,让她养成读书的习惯。现在布布经常有事没事就拿故事书出来让我读给她听。

早上孩子往往会赖床,特别是冬天,我就和她约定好,再睡10分钟,就和妈妈一起起床。但有时候也会无理取闹,这个时候我就再跟她说:“起床后还要和妈妈玩一次“推到”游戏呢。”或者说“起床后还要泡牛奶给你喝呢。”布布听了就想着要做这些事情,于是就不再赖床了。

孩子从小就有这虚荣心,喜欢争第一。每次去幼儿园的路上,看到前面不远处有同去学校的小朋友,就赶紧抓紧我的手说:“妈妈,我们跑吧。把他/她落得远一点。”若后面有小朋友,她也是拉着我走得急急的,生怕被别人赶上来。自己跑前面了,就高兴地咯咯笑。

在班上看到其他小朋友当班长了,回到家对我说:“妈妈,我也要当班长。”我就趁机教育她:“当班长,要本领大、嗓音大、会管得住人哦。你要当班长就要和其他小朋友竞争,别人当你也该为朋友高兴,你表现好了,老师也会选你哟。”慢慢地她懂了,再也不会因为没有当上班长或得到第一而哭闹了。

在班上老师提问,她也会经常举手,但这么多同学,老师也不会经常点到她回答。回家后对我说:“我每次举手,老师都不点我。”我就教育她说:“你们班这么多同学,老师会换一换点,点别人的时候你也要认真听,然后想想自己会怎样回答,这样下次老师点你时,你会回答得更好,是不是?”布布认真的点着头。

其实,小孩子嘛,只要顺其自然,告诉她生活常识、做人的道理,我觉得就够了。幼儿园是孩子的社会大家庭,让她知道尊老爱幼、友爱同学,做一个善良的好孩子,学会做人,身心健康就足够了。

希望亲爱的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这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也是社会的希望!

中国孩子已经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没跟上!


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老一辈的总是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带,老师们也觉得他们教的孩子一届不如一届。那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老一辈的总是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带,老师们也觉得他们教的孩子一届不如一届。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从80年代开始,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现在面对的教育对象是90后和00后,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也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成长起来的一辈人。

其实孩子们也有很多苦恼,只是我们没有深入了解。时代在变,老师和家长们的教育观念也应该转变,下面这篇文章作者深入地探讨了90和00后这一辈人的成长轨迹,以及心理状态。

正如教育家怀特所言:“教育不是为了教人谋生,而是教人创造生活。”

希望各位老师和家长在看完之后,能跟上孩子的脚步,一起共同进步。

现如今的家庭教育之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我们的教育有太多的悖论和问题需要面对。

各位父母,我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了解现在的孩子吗?

我在这个问题上很有发言权,因为近20年来,我大概接触了8000个家庭案例。

当今的孩子是怎么回事?当今的孩子是什么人?我们要从本质上来把握。假如我们不能从本质上来把握,学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都不会在点子上。

从1993年以后孩子们就开始不一样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是1993年中国取缔了粮票,这件事情年纪大的是不是还记得?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家里面,取缔了粮票意味着什么?我们吃饭不愁了。

当一个民族吃饭不愁,尤其是到我们这样的民族吃饭不愁的时候,我们会愁什么呢?我们的需要开始变得不一样了,人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了,家长对孩子的需要不一样了,社会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人对社会的需要不一样了。

我们来看1993年以后的人的基本特征,首先,他们都是独套公寓里的独子。

独套公寓里的独子有什么样的人生感受呢?你可以去试试,到春天的时候,买一只刚刚生出来的小鸡,养着它,给它好吃好喝,你看看是不是两个礼拜以后小鸡就死掉了,因为小鸡也会孤独。现在的孩子带着天生的孤独感来到这个世界。那么孤独会有哪些麻烦?

一,人一孤独,无端伤感,莫名其妙流眼泪;二,人一孤独,思考力就变得非常强,所以麻烦就来了,既不思考吃,又不思考穿,他就过早地思考了一个终极问题,最高哲学问题,“我存在有什么意义?”

我们现在的孩子,连四岁的孩子就会在那里发呆了,你不知道他小脑袋里想什么。一旦人有这种问题,痛苦就伴随着他了。所以我们教育面对的问题是我们得知道自己的子女是什么人,才可以有方向。

第一、当今的孩子背负着沉重的情感负担

回想我们小时候,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多子女家庭,父母很难投入过多的关注在某一个孩子身上。但是现在的孩子是什么样?上海这样的城市里,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有六个人围着他,这六个人会把最好的付出给他。

那么六个人爱一个孩子,你能体会到这个孩子的感受吗?你知道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吗?他内心里面的苦闷你知道吗?

其实人都有一种本能,谁对自己好,他就要报恩。我看到一个四岁的孩子跟奶奶说,奶奶,我长大后赚钱给你用,是因为他觉得奶奶对他太好了。

可是等到十几岁他就搞清楚了,他报不了这个恩,为什么?因为这些大人又不会要他的钱来回报,他们要的是孩子去读名牌大学。可名牌大学在中国就这么几所,凭什么就你们家孩子去呢?

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三的学生来找我咨询,他们所有的症状都是一样的:到了高三不投入学习,整天看手机,整天看小说。你问他想不想考大学?他回答,想,还要考好的。那为什么不投入呢?因为他们焦虑不堪。

我只要说一句话他们就会淌眼泪,我说:“你可能考不到你觉得理想的大学,然后你会觉得实在对不起你的家长,他们对你太好了,是不是?”

孩子们一听眼泪就淌下来。孩子们太可怜了。

我跟这些孩子说:“谁告诉你,你家长的幸福要你来负责任?孩子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对另外一个人的幸福负责任。比如说两个人谈恋爱,一个男的对女的说‘嫁给我吧,我会给你一生一世的幸福’,结果没有三天就吵翻天了。孩子们,你记住,幸福是自己的主观人生体验。”

有一个妈妈,她培育了一个博士儿子,这个博士后来做了外交官,谁都羡慕这个妈妈,但是我们看她在干吗?天天在吃抗抑郁症的药。还有一个妈妈,她的儿子只不过是个普通工人,但是我们看到这个妈妈天天在乐呵呵地搓麻将。

所以,幸福不是别人能给的,而是自己的主观体验。父母们要告诉孩子不要背这个包袱,轻装往前走,这个才是给孩子正能量。

我讲一句贴心的话,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你要记住,不是他要来的,如果他要选择未必会选你,你是单向选择。我跟我儿子经常说的话是,“儿子,咱们母子一场,彼此不要嫌弃,你不嫌我,我不嫌你。”

孩子没有这种重担,他才能轻装往前走,他才不会有考试焦虑。现在咱们国家有多少学生因为在临考前焦虑不堪,学习成绩才没有达到应该有的目标呀!

我们能看到现在的孩子有空前的学业压力,这只是显性的,而隐性的东西是孩子们整天跟焦虑高危人群在一起,这些人是孩子的父母、老师。

你想想看,如果孩子在学校、在家里都要面对一群焦虑的人,人人对孩子拉橡皮筋,老师在学校里不停强调考试、学习;孩子回到家,家长也在强调考试、学习,那孩子可能就完了。跟焦虑的人在一起,会疲惫不堪,我们孩子所遇到的压力是全世界没有的。

美国的学校不应试吗?也应试的,人家的学习任务也很重,可是人家的老师和家长不是我们这样的内心世界,我们(父母)自己太脆弱、不够强大。

第二、当今的孩子对话语权要求很高

现在孩子的第二个特征是对话语权要求非常高。这绝对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在中国几千年来是没有的。我有时候在思考,独生子女政策虽然有很多弊端,但是它会推动民主进程。为什么呢?

首先,人的环境不一样。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我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

现在孩子的生活是这样的,他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直接跟大人对话,为什么你说话我不可以说话呢?

反过来看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者,还是秉承老一套。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中学生被老师教育的时候,老师在训他,这个中学生就这样子,“你讲好了。差不多了讲好了吧?我可以进教室了吧?”他根本不会听你讲的。为什么?

因为你不了解他话语权要求很高,你没有给他平等的对话。

这也就是我们职场上马上要面对的93年以后的人。曾经有个老总找我,说他有一个名牌大学的实习生,这个实习生在开会的时候负责做记录,会上老总发完言,实习生说:“我也来讲”,老总说:“怎么轮到你讲?”他说:“我为什么不可以讲?我也了解啊!”于是这个老总就看不懂了。

我跟他说,你要看懂他们话语权要求很高,如果你不让他有话语的可能性,他就到网上去说,你堵不住他的。

所以各位,你想想看,有这种平等话语权要求的民族,它怎么不是进步的呢?这是对我们几千年文化的一种挑战,你要面对的是我们的文化怎么来衔接,只有把它衔接好了以后,孩子才能够平稳地过渡,而不受到他前代人的压制,这是我们所遇到的问题。

第三、当今的孩子知识面宽广

各位在座的老师你不要生气,现在的孩子他未必是要到你这里来接受知识的,好多课都有光盘,他可以买来光盘自己看,而且都是名师讲的。现在的老师没有权威性,不像我们小时候,家里如果没有一本书,老师就是万宝全书,现在没有这样的老师。你也别指望你做这样的老师,或者说你可能得不到这样老师的感受。

老师不理解这点就会打击学生,就否定现在的学生不如过去的学生。其实这就是时代的特征,跟不上的话,那是老师的问题。

在上海,有的孩子读初中的时候,已经走过半个地球了。老师在教室里面讲加拿大,学生说,“我在加拿大待过很长时间,老师你去过没有?”那么各位,这个书怎么教?我讲的都是非常实际的东西,教育要针对这些问题才能对未来的学生有用。

第四、当今的孩子都很善良

我们所有的1993年以后孩子的父母都会说他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有一点,孩子是非常善良的。这就是中国的希望所在。

理由如下:你在马路上,但凡看到一个乞丐,小孩子的脚步就有点迈不开了,他会拖住他妈妈尽量慢一点,实际上他想让他的妈妈捐点钱给这个乞丐。

小孩子很善良,原因是他有爱,他是浸润在爱当中长大的,他是在一个物质丰厚的时代里长大的,这样的人他一定善良,一定有爱心。

爱心不是空穴来风,爱心是有条件的。现在的孩子具备了基础条件,所以他有同情心,他同情弱者,他爱别人。所以他的道德判断水平要比我们这代人高多了。

因为不同的身世,两代人的道德水准是不同的。所以我觉得非常有信心,后面的年轻人他们会越来越好,这一代孩子是有希望的。我们做家长的绝对不要辜负了他们,他们都是好孩子。

第五、当今都市孩子现实感非常弱

当今都市孩子现实感非常弱也是教育的结果。

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一切现实事务都被替代了,他们只知道好好学习,而我们的学校也没有提供给孩子处理事务的可能性,除了学习和补课没有其他活动。

孩子在现代化的电脑世界里生活,现实感很弱。他们在虚拟的世界体会到真实感,在真实的世界里有虚拟感,这就是他们的特征。

比如说现在的中学生都在玩“手办”,人数大概比例是1/4。什么叫手办?“手办”就是以日本动漫为模板所制作的那些玩偶。他一个人跟这些玩偶在玩,有的时候玩偶还带一些色情,一个男孩子玩到他会爱上这个玩偶,然后就会在虚拟世界里捣鼓真实感。

他们在网上交流,似乎这个玩偶是一个活人一样,最后他反而在真实世界里有虚拟感。两个人在网上聊好了以后准备见面,坐在一起,居然没有话,结果说,“我们网上去说吧,再见。”就到网上去说了。

有一个场景,有几个四、五岁的孩子,他们在一间没有大人的房间里。如果我们以常识来看,这个房间一定翻天了,地上都是水,弄得一塌糊涂。但现实是,这个房间门一打开,鸦雀无声,每个小孩都很安静,比老人院还宁静。

这就是我们的孩子,他们“一不怕死,二就怕苦”。

你跟孩子说不好好学习,将来会过什么什么苦日子,他会跟你说,“不可能的,如果到那天我会去死的。”人家连死都不怕还会怕什么?让我们怎么教育?我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德育校长,如果有,请思考一下:我们现在中小学的德育活动应该做什么?

因为孩子们现实感很弱,学校应该提供这种帮助,模拟法庭,模拟超市,模拟社区……去搞这些东西。

有一个高中生跟我说,学校请来一个老掉牙的战争年代的老军人跟他们说,“我们战争年代如此艰苦,你们这些人到现在满脑子资产阶级思想,天天想着穿名牌。”那个高中生说,“老爷爷,你们革命不是为了我们穿名牌,是为了什么呀?”

所以我们的德育教育真该动动脑筋了。孩子缺什么?你要给他什么?

德育教育是育人,不是灌输某些东西,你要把他育成一个健康的人,不然一个没有现实感的人,到后来他的人格会有问题的。

曾经有一次有个重点中学高中的学生,她带了一个手机给我们看,她说,“老师,我们在玩这个东西”,我一看吓一跳。

玩什么?一人割自己一刀,很好玩吗?这种行为我们怎么理解?这就是现实感缺乏的表现,他必须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真实的存在。

可惜,我们教育者全然不知。我们只知道他的成绩上去了还是下去了,而成绩下来有太多的因素。

我们一定要了解我们的孩子,这些都是他的内心的一些痛苦点。

相关推荐

  • 如何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家长的参与是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是对孩子的理解、支持与鼓励,更是促进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关键。但很多家长忙于工作,不能参与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那么,作为孩子的教育导师,该如何吸引...
    2020-06-13 阅读全文
  • 淙淙成长为老师的小帮手了 今天中午,孩子们都吃完饭,这时候是比较“混乱的”时候,有的吃完了,有的还在吃,老师要打扫卫生,要送碗筷,要给带药的孩子们吃药,有的孩子自己主动搬椅子,有的孩子擦桌子,有的在活动室里乱串。许多小椅子都挤...
    2020-10-09 阅读全文
  • 家长参与的力量 我们在组织方案教学活动时,得到了家长的全力支持和帮助。如在组织“水”的方案教学活动前,我们心中没有底:幼儿对水了解多少?他们的兴趣与需要是什么?他们会怎样研究水?后来,我们在家长会上说出这些顾虑,立刻...
    2020-10-31 阅读全文
  • 让孩子成为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桥梁 眼下正是农忙时节,村里的人趁着天气好,都忙着晒麦子。忙碌的同时流露着丰收的喜悦。可是这一晒不要紧,把宽宽的大路挡住了三分之二,家长在接送孩子的路上自然多了一些障碍。 园里通过开会决定印制《致家长的一封...
    2021-10-30 阅读全文
  • 孩子怎么玩得好? 家长老师要参与 青龙路小学,板球队的孩子们在球场上玩得很尽兴。(记者许恢毅摄) 孩子在一起怎样才玩得好?昨(9日,下同)日记者调查发现,对于这个问题,孩子、家长、老师、专家都有自己的看法。 学生:互动的游戏好玩 朱泽...
    2021-03-22 阅读全文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家长的参与是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是对孩子的理解、支持与鼓励,更是促进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关键。但很多家长忙于工作,不能参与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那么,作为孩子的教育导师,该如何吸引...

2020-06-13 阅读全文

今天中午,孩子们都吃完饭,这时候是比较“混乱的”时候,有的吃完了,有的还在吃,老师要打扫卫生,要送碗筷,要给带药的孩子们吃药,有的孩子自己主动搬椅子,有的孩子擦桌子,有的在活动室里乱串。许多小椅子都挤...

2020-10-09 阅读全文

我们在组织方案教学活动时,得到了家长的全力支持和帮助。如在组织“水”的方案教学活动前,我们心中没有底:幼儿对水了解多少?他们的兴趣与需要是什么?他们会怎样研究水?后来,我们在家长会上说出这些顾虑,立刻...

2020-10-31 阅读全文

眼下正是农忙时节,村里的人趁着天气好,都忙着晒麦子。忙碌的同时流露着丰收的喜悦。可是这一晒不要紧,把宽宽的大路挡住了三分之二,家长在接送孩子的路上自然多了一些障碍。 园里通过开会决定印制《致家长的一封...

2021-10-30 阅读全文

青龙路小学,板球队的孩子们在球场上玩得很尽兴。(记者许恢毅摄) 孩子在一起怎样才玩得好?昨(9日,下同)日记者调查发现,对于这个问题,孩子、家长、老师、专家都有自己的看法。 学生:互动的游戏好玩 朱泽...

2021-03-2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