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语言活动:小鸭找妈妈
发布时间:2020-02-04 托班幼儿活动方案 幼儿园托班语言教案 幼儿园托班语言说课稿 [设计意图]小小班的孩子年龄小,他们离开朝夕相伴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到陌生的环境——幼儿园,不免有焦虑、想妈妈、不安的情绪,要稳定幼儿的情绪,最好的途径之一是让幼儿拥有自己的朋友(妈妈)。因[活动准备]:此,我设计“小鸭找妈妈”的活动,期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懂得有朋友是快乐的,体验不离开大家和大家在一起玩的喜悦心情。
活动目标:
1.懂得在幼儿园要和大家在一起,不能随便离开集体
2.初步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学说短句“不要离开大家”
3.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懂得不离开大家和大家在一起玩是快乐的
教学重、难点:让幼儿懂得和大家在一起玩是快乐的,不离开大家,并能学说简单的短句
教学准备:1.鸭妈妈,小灰鸭,金鱼的头饰各一个2.欢快的音乐(快乐的小鸭),雷声3.四幅色彩鲜艳符合故事情节的彩图。4.录音机一个5.创设小池塘的环境
教学流程:引出主题——讲故事、提问——情景表演——小结
教学过程:
一、引题
(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好看的图片,想看吗?)
1、画面(三):有一只在哭泣的小灰鸭。
老师:小鸭为什么哭了?
幼儿:小鸭找不到爸爸妈妈了。幼儿:小鸭没有妈妈。
幼儿:没人跟小鸭玩。幼儿:小鸭它迷路了。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教案阅读
幼儿园托班语言活动教案――找妈妈
名称一:吃饱了目标:了解常见动物的叫声准备:儿歌卡人手一份过程:1.师生阅读《吃饱了》。2.教师边朗读边指点图片。3.幼儿看图书学习儿歌。4.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5.讲讲小动物和宝宝在吃什么。建议:1.教师可在区域中进行这一活动,幼儿可以自由参与。2.可连续几天在区域中进行这一内容。3.教师在进行“找妈妈”活动时,还可以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分别让幼儿画画《找妈妈》《给动物喂食》。4.凡是让幼儿粘贴的内容,教师都要事先将要粘贴的图像剪下。附:儿歌吃饱了(赵赫)小鸡吃饱了,叽叽叽叽跑。小狗吃饱了,汪汪汪汪跳。小猫吃饱了,喵喵喵喵叫。宝宝吃饱了,哈哈哈哈笑。名称二:动物宝宝找妈妈目标:感知简单的对应关系材料:动物头饰过程:1.指出这是些什么动物。2.模仿这些动物的叫声。3.教师戴头饰分别扮演书中动物的妈妈,小朋友做小动物。――“谁是我的宝宝?”4.幼儿要根据教师头戴何物,确定自己是谁家的孩子。如:教师戴羊妈妈头饰问:“谁是我的宝宝?”幼儿答:“我是羊妈妈的孩子。”5.教师演示其中一则内容,帮动物宝宝找妈妈,幼儿用笔将小动物与它们的妈妈之间连线。建议:1.为幼儿提供水彩笔。2.教师具体帮助幼儿怎样找动物妈妈。3.通过环境布置巩固幼儿对动物习性的认识。
托班整合活动教案――找妈妈
幼儿园小班亲子活动:小鸭找妈妈
教育作用:
1、培养宝宝听故事的兴趣。
2、培养幼儿学说礼貌用语“谢谢”
材料与场地:背景图和小鸭、鸭妈妈、山羊、小鸡、鸡妈妈头饰。
活动过程:
一、问候时光:
1、接待。
a、教师热情的接待每一位宝宝:教师与宝宝及他们的爸爸妈妈交流问候。b、唱歌曲:《找朋友》,稳定孩子情绪。爸爸妈妈握着宝宝手跟着音乐节奏学着拍手,跟着教师一起学唱歌曲。
2、点名游戏。
a、教师主动向幼儿介绍自己的姓名,并向他们问好。
b、教师走到被点到名的幼儿面前,用铃鼓轻轻拍一拍宝宝的手并热情的问好。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回答。
二、运动时光:小动物模仿操
1、宝宝欣赏教师做操。
2、宝宝(爸爸妈妈)和教师一起学说操里地儿歌。
三、快乐时光:
1、教师出示图片,吸引宝宝的注意。
2、故事:《小鸭找妈妈》
a、教师讲故事。
b、教师边操作材料边再讲故事。爸爸妈妈帮助宝宝感受故事的内容,练习故事中人物对话。
c、教师提问帮助宝宝理解故事。爸爸妈妈协助宝宝回答教师的提问。“故事里有谁?小鸭向山羊哥哥说了什么?山羊哥哥是怎样说的?爸爸妈妈帮助宝宝戴上头饰与教师一起表演故事。
四、温馨时光:亲子游戏“走圈圈”
1、请妈妈拉着宝宝的手,面向圆圈站好,准备游戏。
2、妈妈跟着教师随着音乐向逆时针的方向走。
3、走圆圈可与走方框相结合。
4、走时可尝试变化其他方法:踮起脚尖走,爬着走。
附:故事?小鸭找妈妈
小鸡和小鸭在河边玩,但是,小鸭出门时,没有告诉妈妈。太阳快落山了,鸡妈妈接走了小鸡,小鸭的妈妈没有来接小鸭,小鸭急得哭了起来。山羊哥哥看见了,说“小鸭你别哭,我帮你找妈妈”。山羊哥哥把小鸭送回了家,看见鸭妈妈正着急得找小鸭。小鸭找到了妈妈说“谢谢山羊哥哥”“不用谢!下次你出门去玩,要告诉妈妈一声。
儿歌《小鸭找妈妈》(小小班)
活动目标(有益的学习经验)
○引发孩子仔细观察,练习讲述自己看到的事物。
○练习说儿歌时吐字清楚,口齿流利。
○建立初步的安全意识,知道外出时不离开成人。
活动准备
《小鸭找妈妈》的flash、DVD机、电视
活动过程
一、观看flash(集体观看,教师注意幼儿的观看姿势)
互动问题:1、画面上有什么?
2、它们怎么了?小鸭子为什么哭?
3、其它的鸭子是怎样做的?
教育要求:1、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能描述出鸭妈妈带小鸭子们去玩,小鸭子光顾着玩了,跑丢了,鸭妈妈找不到小鸭子了,急得到处找,到处喊,最后也没有找到他们。
2、 给幼儿思考的时间,尊重孩子的差异。由于自身的个体差异,幼儿观看画面、理解画面的能力也不同,这时教师不要着急,要给能力差的幼儿思考的余地和时间。
二、讨论讲述(分组讨论)
互动问题:1、小鸭子为什么会跑丢?
2、鸭妈妈是怎么找小鸭子的?
3、小鸭子究竟去哪了呢?
教育要求:1、对于孩子们的讨论教师要仔细倾听,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2、 教师在巡视每组讨论时,可以参与到其中一组,使幼儿更好的组织语言,学习用适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建议。
中班语言活动:小树叶找妈妈3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小树叶找妈妈3
【作品欣赏】
秋天落叶是极普通的自然现象,然而在童心世界,小树叶是大树妈妈的孩子,帮小树叶找妈妈是人类纯洁的自然流露。散文以此为线索,用拟人化的手法娓娓道出小兔子怎样帮助树叶找妈妈,整篇作品洋溢着爱的情调,像一卷流动的画,形象鲜明而又充满诗意, 很容易激起幼儿美好生活、温馨亲情的向往和憧憬。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小树叶找妈妈》,使幼儿初步了解散文这一优美的文学体裁。
2、通过学习作品,知道秋天里树叶的变化,感受大树和树叶之间的亲密关系,激发幼儿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前让幼儿观察秋天树叶不断的变化。
2、活动室布置逼真的4棵大树:银杏树、梧桐树、松树、枫树。
3、兔子头饰和4种树叶。
【活动过程】
1、以游戏形式引出课题。教师戴兔妈妈的头饰带领兔宝宝到树林里去活动。
2、到了树林里发现了地上的枫叶,讨论枫叶的颜色和形状。
3、教师激发幼儿给枫叶找妈妈。
这些树叶的妈妈是谁呢?孩子找不到妈妈多可怜呀!妈妈找不到孩子也很伤心!
4、带领小兔为树叶找妈妈,首先来到银杏树前,问:“银杏树妈妈,这是你的孩吗?”协助教学的老师藏在树后说:“不是,我的孩子是黄色的,像扇子一样!”孩子们按照银杏树妈妈的话对照,确定不是枫叶的妈妈。
5、以同样的教学方法完成与梧桐树、松树的对话。
6、小兔来到枫树前,枫树妈妈高兴的说:“我的宝宝回来了!”小兔们高兴的拍手笑,将枫叶放到枫树上。
7、完整欣赏散文。
8、教师鼓励孩子们跟说小兔和树妈妈的对话部分。
【结束部分】
拿树叶在大树妈妈的身边听音乐欢快的表演。
【活动延伸】
将树叶投放到区角,用树叶粘贴更有情景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