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支持老师,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的方式
发布时间:2020-01-09 爱的教育笔记 爱的教育的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爱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做好保教工作来开展一日生活,家园共育也是同样重要的部分。家长积极配合老师工作,对于孩子的教育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家园共育做不好,结果就是事倍功半。
我们班有一个小朋友叫淘淘,从婴班入园就是全园师生都认识的小朋友。淘淘性格有些急躁,常常是行动先于语言,话没说到,手已经打过去了。一直到大班,发生了很多大大小小的状况。妈妈总是隔三差五的和其他小朋友的家长道歉。看着孩子妈妈真诚和内疚的眼神,作为老师,我内心有一股力量,要尽力为孩子做些什么,这是老师的工作职责。
幼儿园每学期都给老师进行心理方面的专业培训,通过培训内容,我和李老师认真的分析了淘淘的情况。做了一些我们之前2年来一直没有的尝试和方法。同时通过和淘淘妈妈的沟通,了解到妈妈在怀孕时和生产时的一些情况,这对于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影响。在家庭中,爸爸是比较强势的,淘淘慢慢的习惯用拳头来解决问题。
我和家长进行了多次深入的沟通。从入小学之前能预料到的种种状况都告知家长。同时老师把老师想到的一些方法指导家长。淘淘妈妈听后非常的配合,回家和淘淘爸爸召开家庭会议。统一思想,目标一致。妈妈根据老师每天反映的情况,每天和淘淘进行沟通和交流。并且把每天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分时间段进行总结和分析。还带着孩子去一些条件艰苦的地方,锻炼孩子的意志力。每天放学,淘淘妈妈第一句话是:“儿子,今天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帮助老师和小朋友?”
每当看到淘淘妈妈渴望的神情,让我这个没有宝宝的老师深深感受到作为一个母亲内心的柔软和爱。如果得到老师的表扬,母子俩边走边说“明天继续加油,我为你高兴”。淘淘妈妈经常和老师说,有什么需要家长做的,请老师一定说,家长积极配合.自己家的孩子,自己心里清楚,给老师添麻烦了。看到妈妈真诚的态度,作为老师更有力量去工作和指导孩子。
在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下,近期淘淘小朋友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改变。小朋友们说淘淘不打人了,有的说淘淘帮助别人做事情了。听到小朋友的表扬,淘淘很是开心。淘淘和小朋友发生了争执,马上报告老师来解决问题。动手打人已经不是他的首选办法了。老师知道情况之后,马上参与进来,引导小朋友友好交往。近期我们学习集体技能《一起合作》,升旗仪式也是要小朋友一起合作来完成的。淘淘认真的说,他也想加入升旗手的选举活动。老师说了选举要求,通过大家投票,淘淘幸运的成为了一名升旗手。本周几次练习,淘淘都非常认真,在周一升旗仪式上,淘淘出色的完成了升旗手的任务,淘淘妈妈在下面开心的笑了。听着别的家长夸奖淘淘,淘淘妈妈的内心是温暖的。yJs21.coM
这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些关于幼师和家长之间的文章,正如文中所说:“家长支持老师,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的方式”。作为一名有职业操守的老师,会用加倍的爱和责任来引导幼儿,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所有的可能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家长一只手,老师一只手,合起来是一双充满爱的手,共同托起孩子美好的未来。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理解是对孩子的有力支持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理解是对孩子的有力支持”,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早锻炼后,孩子们忙着入厕、洗手、喝水,活动室里显得有点热闹和忙乱。
有几个孩子围在一起似乎在争论着什么,松松说话声音特别大,还动手推小朋友一把,看样子他非常生气。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走过去想问个究竟。
一个孩子指着松松说:“是他带头吵起来的。
”另外几个孩子也随声附和:“是松松在吵闹。
”还没等我开口,松松突然很激动地大叫了一声,双手还不停地拍打着桌子。
我是第一次看到松松这么冲动。
松松是个很有自制力的孩子,平时干什么都很认真积极,规则意识也很强,几乎没有和小朋友吵闹过,他今天的行为表现一定是有原因的。
我便用温和的语气说:“松松,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你能告诉我是怎么回事吗?”松松站了起来,说话的声音比平时要大:“那本书是因为我背熟了20首唐诗,爸爸才奖励给我的,可是被小朋友撕破了,我……”他咬着嘴唇,眼泪都要流出来了。
于是,我走过去蹲在他身边,握住他的双手说:“我理解你,你一定很爱惜那本书,现在被别人撕破了,心里一定非常生气,非常难过。
如果是我,我也会像你一样伤心难过的。
”松松含着眼泪望着我,渐渐平静了下来。
我帮他擦了擦脸上的泪痕,说:“等我问清楚是谁撕破你的书,然后请他和你一起把书修补好,行吗?”他很快点了点头。
吃完早餐没多久,松松主动找到我,高兴地对我说:“老师,我已经知道是谁撕破了我的书,亮亮答应和我一起把书修补好,他还向我道歉了,我已经原谅了他。
”我一把抱住他,说:“你做得很好。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及时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我们的理解和同情能安慰他们的心灵,平复他们的情绪,是对他们最好的支持。
关于“理解是对孩子的有力支持”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孩子就是老师的镜子
孩子就是老师的镜子。我们时常说教师是幼儿模仿的对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所在。平时跟家长交流起来的时候我了解到孩子回到家喜欢模仿老师的样子给家里人上课,听起来禁不住被孩子们的纯真可爱所打动,更加激发了我对自己言行的反思。我们总还记得“为人师表,行为示范”的校训,我们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我们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甚至衣着发式无形中都可能成为幼儿学习仿效的楷模。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班里的一个小朋友很自豪的冲进了教室,兴致勃勃的跟小伙伴说:“看,我今天梳了和老师一样的头发。”听到这样的话让我哭笑不得,我当时找不出更好的可以辩解劝说的语言。教师的性格对幼儿的性格养成产生影响,我们从平时的幼儿身上能够明显察觉到班内老师的影子,有些老师性格内向,班内的孩子也会比较沉稳;有些老师性格外向,班内的孩子往往个性开放;有些老师做事认真,孩子自然一丝不苟;有些老师爱学习,孩子也自然比较刻苦,所以,教师性格、品行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作用既深刻又长远。“己不欲施,勿施于人”,我们要求孩子们做一个品行端正、认真严谨的人,就不得不先反思自己的行为,宽容、仁慈、果敢、自信……都是我们应该树立的形象。作为学龄前期的幼儿来说,他们对外界的事物缺乏是非判断的能力,他们就像一张白纸,会毫不犹豫地吸收外界的所有信息,而且,年龄特点也决定了,现阶段是他们吸收外界信息最快,性格塑造最关键的时期,模仿是他们最关键的学习途径,教师、家长将是他们最重要的模仿对象。所以,我们应当给他们最好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影响不可能在孩子们身上立刻体现出来,它是一项长远的计划和任务。也许我们不过是幼儿成长道路上某一段的引路人,但是我们却要做一个合格的引路人。孩子是教师的一面镜子,当我们从孩子身上发现我们的影子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成就感,一种使命感。我们都喜欢发现镜子中自己的美,而不愿意正视自己的丑,所以,我们要学会发扬自己的美,弥补自己的丑。我们身上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我们的教育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有感情,有主见,我们希望用自己的努力来影响教育孩子,看着他们从一株幼苗长成参天大树,任务已经开始,我们何不先从加强自身修养做起,这一行为将会帮助我们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对孩子的理解与支持
孩子们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在幼儿园里,他们离开了对他们百依百顺的父母,他们开始和同龄人交往,在与小伙伴相处的过程中,总会存在摩擦,当发生这些事情的时候,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对幼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一天,在小一班给孩子们上手工课,孩子们兴致勃勃,每个孩子都认真地在做手工。忽然又一阵骚动,只见琪琪指着王文博说:“你给我道歉啊!”王文博全身绷得紧紧的,一句话也不说。通过了解,我知道了原来琪琪在涂色的时候,王文博打了她,并说琪琪是坏蛋。我有点明白了,就对琪琪说,王文博有些紧张,老师先安慰他一下,等会儿老师带他道歉。我把王文博抱起来,对他说:“王文博在玩‘黑猫警长抓坏蛋’的游戏是吗?”听我这样说,王文博点点头。我说:“你下次想和小朋友一起玩这个游戏可以邀请他们,但是不可以打别人,那样别人会生气的。”王文博听了点点头。“现在你需要给琪琪道歉。”他一听我这样说,刚放松下来的身体有紧张了起来。我轻轻的对他说:“当我们做了伤害别人的事情时,都需要向对方道歉.如果你不会我们可以联系一下.”然后我为他做示范,王文博也跟着做,只是声音很小.我建议和王文博一起说5遍,我们每说一次都比上一次更大声,说到最后我们都笑了.我带他到琪琪面前,和他一起对琪琪说:“对不起。”虽然王文博的声音依然很小,但是他终于说了。我能感受到王文博兴奋的心情,为自己的勇气和别人的宽容。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家里的宝贝。全家人宠爱着,骄横,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很多孩子不知道做错了事情要道歉,也不懂得关爱别人。这时,当他们犯错误时,便没有勇气道歉并获得别人的原谅。但他们失去勇气时,我们不应该去呵斥孩子们,教师的理解与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当然作为家长也应该理解孩子。通过与幼儿交流沟通,慢慢地向他们渗透:能够面对错误,向别人道歉是一种勇气。很多事情,只需要一句简单的“对不起”便可化干戈为玉帛。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要跟孩子一起面对错误,给予他们力量,让他们有勇气面对错误。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勇气,并且犯了错误要敢于面对,敢于承认,要获得别人的原谅。给予孩子理解与支持吧,我们是孩子勇气的源泉!
放手,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有时,我们老师还会为教与不教而举棋不定,理念让我们放手,实际有恐于孩子不会。我们应该深刻领会到“孩子是活动的主体,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手让孩子去做”这一教育理念的真正含义。
有一首歌名叫《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我觉得教师的教育也该如此,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要总把孩子攥在大人的手心里,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赞美,多给孩子一些心灵的沟通,那么孩子的发展远远高于你的预想。
放手,也是对孩子的一种爱,把握好爱的度,孩子会成长得更好!
恩恩走上梯子,他迈着小步子一点一点往前挪动,走了两小步,他身子晃了下,弯下腰想用手扶点东西,但是没左看看右看看,没什么可以扶的,于是又直起身子继续往前走。他还是挪着小步子一点一点往前走着,到了中间了,他看到有梯子他扶了一下,然后又继续往前,他的速度稍微加快了一点。快要走到终点时,恩恩加快了脚步,两只手往前准备扶住梯子,终于,他扶到了,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他转了身子,从梯子上爬了下去。
恩恩挪着小步子说明他有些害怕,但是他能够坚持走完,并且没有求助他人,还是很勇敢的。
他又自我保护的意思,一路上一直在寻找可以扶手的东西,当走到后面一点时,恩恩其实已经变得大胆多了,步子也加快了。
平衡能力一般。
两条梯子是加大了难度的,路程加长了,而且平衡木较窄且旁边没有扶手,因此幼儿在心理上是有些恐惧的。
我们在地上放了垫子,可以缓冲幼儿的心理障碍,同时可以站在孩子的身边,鼓励他们,适当地给予他们帮助,让幼儿发现保持身体平衡的方法。
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
一节活动课过后,有孩子跑来告诉我:“李老师,儿歌大书被人撕坏了。”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孩子们就争着说:“是xx撕坏的。”“不是我,不是我!”xx涨红着脸连忙解释说。“他撒谎!我们看见的。”大家七嘴八舌,xx则拼命摇头,活动室里乱成一团。见此情形,我给孩子们讲了自己的故事,并对孩子们说:“老师小时侯打碎了别人的东西,我都会勇敢地承认错误并向那人说声对不起,我相信我们班的孩子也能这样做。做错事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勇敢地承认错误并改正,就是好孩子。这样吧,撕坏大书的孩子一会儿悄悄地来告诉我,老师不怪他。”小朋友喝水后,大家都进入区域活动。忽然有人拉了拉我的衣角,我回头一看是xx。“老师,大书是我不小心撕坏的。”xx低着头,一只手紧紧抓住我的手,我感觉他的手心在出汗。“刚才老师问的时候你怎么没承认啊?”我问。“我真的不是故意的!”说完,他的头埋得更低了。“你能承认错误,老师很高兴,老师小时候也常常犯错,做错事并不可怕,只要以后小心点就行了。”xx使劲地点了点头。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是在无意中做错事的,这时他往往有逃避、害怕的心理,如果我们让他在众目睽睽之下认错,反而会引起他的抵触情绪,如果我们能妥善处理和引导,那么不仅可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还能让孩子正视自己的过失,做一个诚实的、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懒老师”有时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教育方式
今年我带的是蒙氏小班,近一年的时间了,我深深感到小班的孩子们对老师的依赖性是那么强,诸如系鞋带、扣钮扣等小事也要老师帮助才能完成。尤其每天午睡醒来后,总有一大群孩子围在身边,让我帮助他们做这些事晴。说实话,有的时候真的感觉有点烦,但当我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充满恳求的小脸听到孩子们稚气十足的话语:“老师,我脱不下来”,“老师,我的鞋带系不上了”,“老师,帮我……”我还真不忍心不去帮忙。但是往深处一想,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本来就很差,但是蒙氏班的孩子开始就是这些生活方面的练习,应该比别的班的孩子自理能力更强一些。如果一味这样迁就照顾下去,孩子的自理能力、动手能力怎么能提高呢?好长时间,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一天,午睡起来后,能力强的孩子们仍像往常自己穿鞋、入厕、洗手、喝水,但有几个孩子始终坐在床上不穿鞋,张妈妈沉不住气,又要过去帮他们穿,我制止了。过了一会儿,孩子们准备吃点心了,几个平时一直要我穿鞋子的孩子,竟然也穿“好”了。虽然,有的穿反了,但毕竟是他们自己穿的。还有几个孩子前段时间在幼儿园已经做得很好了,因为生病在家长时间不来幼儿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包办承做了所有的事情,来园后退后到自己不会吃饭,我们细心引导,及时鼓励,两三天后又做得很好了。我猛然发现,这些事情他们不是不会做,而是不想做。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绝大多数孩子都能自己做了,但仍有少数几个孩子拿着衣服、鞋子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我知道这些孩子肯定是不会做。于是,我告诉他们回家后让妈妈教他们,自己也多练习练习,争取早日自己穿衣服,系鞋带,孩子们满怀信心地点了点头。我也和家长交谈,让家长认识到自己的教育误区。对于如何提高孩子们的自理能力长时间困扰着我,经过这些小事,我也有了一些新的见解。有的时候,我想做一个“懒老师”逼孩子们自己动手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谭杰)
老师,我是好孩子
凯凯小朋友是我班长的最高大、最强壮的小朋友,因此,班里有需要孩子帮忙的事情我总爱让他去做,他在班里的威信也就高了,有时候还会趁着老师不注意时欺负其他的小朋友,班里的其他小朋友也都看他的眼色,受欺负了也不敢说。我有一次发现这个事情之后就不让凯凯再管班里的事了,而是换了炳心小朋友帮老师做事。我发现每次让炳心做事的时候,凯凯的眼神就很不自然,有时候还显得很丧气,我也没多在意。
一天下午快要吃茶点时,我觉得班里有点闹,就提出谁要是表现得好,安静的呆到老师拿下午点过来,老师就给他发一块漂亮的小橡皮,小朋友们立刻就不说话了,把腰都挺的直直的,显得很期待。可是我拿下午点回来时,刚要给表现好的小朋友发橡皮,结果却发现有一袋橡皮不见了,我于是问小朋友们谁见了,结果鹏鹏把凯凯举报了,说午睡的时候看到凯凯拿着橡皮玩了,我觉得凯凯的嫌疑很大,就把他叫到一边,问他有没有拿,开始时他说没见到,后来我说要打110,他就告诉我是他拿的,我很生气,问他为什么拿,凯凯跟我说,以前老师很喜欢他,现在不喜欢了,什么事情也不叫他做了,他很伤心,于是就拿了老师的橡皮,最后她跟我说他是个好孩子,凯凯的回答让我很警醒,他是为了引起我的注意啊,虽然他的做法很不对,但也是有我的原因,因为我讨厌凯凯的自高自大,所以不再关注他,才导致了他的这次行为,身为老师,这是我的失职,
后来,我跟凯凯说,让他和炳心轮流值日,以后不要再欺负其他朋友了,他很高兴并痛快的答应了我,我也从他兴奋的眼神中体会到了关注一个孩子会给他带来的影响。
听话就是好孩子吗
乖,听妈妈(爸爸、叔叔、阿姨、老师等等)的话!”
恐怕大多数中国人都听过甚至讲过这样的话吧?而且不仅是讲,更有身体力行的,以此作为奖惩标准的。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听话”就好吗?就够了吗?该听谁的话?怎么去“听话”?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些都是问题。
一般而言,教育孩子听大人招呼、遵守公共道德和纪律都是必须的,问题在于我们常把“听话”扩大化、绝对化了。孩子们从小到大,听父母的话、听幼儿园阿姨的话、听学校老师的话、听单位领导的话,然后,听老公或者听老婆的话,然后再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再“听话”……显然,除了“听话”之外,这里忽视了作为个体的孩子们的独立个性、独立判断和思考。因为“听话”的潜在前提是:我说的是正确的,你听我的就行了。这可能吗?世上没有哪一个人敢说自己绝对正确、永远正确,恐怕只有在自己孩子面前的父母才有此胆量吧?
还有一个“怎么听话”的问题。几乎所有父母都担心自己的孩子到“社会”上去会吃亏,所以中国才会流传下来许许多多“应世技巧”,比如有一句俗语叫做“锣鼓听音,听话听声”,若按简单的“听话”原则培养起来的小孩子,猴年马月才能达此境界?岂不是要在社会上碰得头破血流才能悟出点道道来吗?试想年轻的父母们于心何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