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游戏的发展和指导

发布时间:2019-12-19

幼儿园游戏发展。

教学经验、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原因对教学游戏化的实施影响巨大。幼儿园游戏是幼儿与外界进行交往的最佳途径。游戏结束时,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的评价要合理、自然。幼儿园游戏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开展教学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游戏的发展和指导》,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导读:发展的空间,教学即是游戏的创生过程。在此过程中,幼儿游戏的良性发展和教师的有效指导分不开。这样教师不再是文本内容的传递者,而是与幼儿同时成为重要的游戏开发者,教师的有效指导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我的游戏我做主”的快乐与自主。

问题的提出:

我们在不断的理解、学习、贯彻《纲要》的精神中对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也在不断吸收新的思想,新的观念,但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却往往是游戏的设计者。从主题、材料到规则,教师都精心策划、准备,幼儿只是服从者,整学期都玩着一成不变的几个游戏,教师经常面对着孩子玩到最后无兴趣,出现“人去楼空”的现象。那么,如何转变观念,将《纲要》思想转化为教师的行为,又怎样将教师的行为落实到孩子的发展上?本学期进行了一些尝试,现就“医院”这一游戏做一个案例分析。

一、“中医院”游戏的萌发

游戏与主题活动的融合,已成为当今幼儿园教育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作为一线的幼儿教师,我们也正尝试向这个方面努力。在平时的幼儿园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一个游戏往往可以生发出一个主题活动,反之,从一个主题活动中又可生成一个游戏,我班的“医院”游戏就是在“有用的植物”的主题活动中生成的。当孩子们发现了植物的药用价值后认识了一些中草药,随之,教师带领幼儿参观了中药店,然后,幼儿提出了开中药店的游戏想法,但经过讨论发现:单纯的买卖中药没有意思,于是大家再三商量,最后制定了开中医院的游戏方案。就这样,我班开设了“中医院”的游戏。

二、“中医院”游戏的发展

虽然我们开设的是“中医院”游戏,但如今,此游戏已发展到了健康服务站,下面简单介绍我班此游戏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第一阶段:明光中医院

游戏现状:当孩子提出游戏的需求时,教师给孩子提供了一块区域,他们讨论出医院有三个部门:挂号室、诊室、和药房,并分别准备了游戏所需材料,有的做药袋,有的设计医院的标记、有的找材料,有的做材料(电脑、药、火炉、称等),还进行了开业典礼,游戏开始后的一个星期,幼儿还能坚守在医院里,偶尔有病人来时要请他们坐下,简单的问话便给他们打针或开药,没有病人就互相之间摆弄游戏材料,或聊天或打闹,当老师提示他们可以上门服务时,他们就来回不停地在各游戏区域内跑,有的人不愿意去看病,有的人就趁机哄闹起来,当老师发现并进行制止后,玩医院游戏的人逐渐变少了,由五个人变成了三个人,三个变成两个,两个人变成一个,往往只有医生没有病人,到最后连医生也没有了。

教师的反思与指导:“中医院”的游戏是幼儿自己提出,一致认可的,对它的喜爱程度和关注一定不会低,但从观察来看却并不是我所想象的,医院里冷冷清清,医生护士无所事事,即使有病人来看病,也就是简单的打打针,吃吃药,游戏和的真医院有什么不同呢?怎样体现“中医院”的特色,在孩子们的游戏中一点也看不出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经过反思得知:幼儿的角色游戏是他们生活经验和体验的反映,此游戏虽然是他们感兴趣的,但幼儿缺乏看中医这样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所以不会使用游戏材料,在游戏中不知该做什么,当他们不能满足模仿成人工作的愿望时,自然吸引不了病人,使得医生要么无所事事,要么喊叫哄闹,于是我决定将游戏取消,但从孩子们的眼神和惊叹中可以看出他们是多么不舍,因为这个游戏从提议到准备幼儿也花了很多心思。那怎样让游戏延续并很好地发展下去呢?我和孩子们进行了一次讨论,正和幼儿在谈论时,一幼儿突然叫了起来:“老师,我的牙要掉了。”这一叫声让很多孩子有了主意:“老师,我们把中医院改成牙科医院吧。”大家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我拔过牙的;我补过牙的,医生要用镊子的,还有一个机器,没有机器怎么办?我们不要机器,用别的方法代替。孩子们积极地争论着,游戏的欲望可想而知。于是,牙科医院的游戏确立了。这一阶段的游戏虽然不成功,但孩子们主动性还是发挥的比较充分,也正是出现了这样的状况才提醒我们在帮助幼儿确立游戏的主题时应考虑到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

第二阶段:牙科医院wWw.YjS21.coM

游戏现状:确立新游戏后,幼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更换环境和材料,他们经过讨论和分工,有的设计牙科医院的标记,有的寻找一些替代物,找不到的动手自己做,有棉花棒、吸管、漱口杯子、消炎药、盘子、镊子还有戴在头上的探照灯。原来冷清的医院一下子变得火暴起来,孩子们常常为当医生而产生争执,看牙的人也络绎不绝。虽然游戏材料并不丰富,但幼儿模仿的还真象有那么一回事,穿上医生的工作服,戴着自制的探照灯,让病人做下来询问他的牙怎么了,然后用棉花棒给吸管做消毒的样子,再让病人张大嘴,假装看一看,碰一碰晃动的牙,接着就学医生的模样说,你的牙没关系,你在换牙,可以拔,也可以不拔,它会自己掉的,但是要是发现新牙已经长出来旧牙没掉就一定要来医院拔,好就这样,注意观察自己的牙就行了。病人也装出难过样,无可奈何地走了。

教师的反思与指导:幼儿正处于换牙期,是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就会有丰富的经验和真实的感受,从幼儿游戏的状态来看幼儿是投入的,积极的,快乐的。他们用游戏的形式再现了自己的生活片段,扮演了一次小大人,但游戏并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在游戏中,幼儿一方面表现、运用、和整理自己已有的经验,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新的经验来扩展游戏情节和内容。于是,我又带领大家讨论:“牙科医院除了补牙、拔牙,还有哪些服务项目呢?这些项目怎样让大家知道呢?”经过讨论和调查、参观活动,幼儿对牙科医院有了新的认识,增加了装牙、洗牙,矫正牙齿的服务项目并且用图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张贴在了挂号处,同时还制作了一些护牙健齿的宣传画张贴在墙面上,从而增添了游戏环境的丰富性。这一游戏反映了游戏发展的自然性,体现了幼儿参与的自主性,同时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幼儿想玩好这个游戏就会主动地探索有关牙的秘密,在游戏中增强幼儿爱牙护牙的意识,在游戏中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分享。

第三阶段:健康服务站

游戏现状:玩了牙科医院游戏,幼儿有点厌倦,有时不停地摆弄材料,使材料损坏,要么缺少病人,到处拉人,影响其它游戏,要么就去观望其他游戏,游戏的规则意识和坚持性减弱了,我想只有更新游戏内容才能吸引幼儿,于是我又组织幼儿讨论,扩大医院的服务范围:除了牙病,如果有其他病怎么办?如果没有病可不可以去医院呢?去医院做什么呢?让这些问题去激发幼儿再次游戏的兴趣。在上一个游戏经验的基础上,幼儿用图形的方式表现了服务的项目,保留了牙科,增添了眼科、药房、专家咨询、健身房等。还为游戏设计了流程图,告诉前来看病咨询的顾客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医院的每个墙面都张贴了怎样让自己健康的宣传画,有营养食谱、健身运动、健康卫生行为,让幼儿从环境中学到了健康的相关知识。等到再次游戏时,兴趣又被调动了起来,觉得有事可做了,而且规则意识更明确,不同的服务项目交替着进行着,有的给顾客查视力、配眼镜;有的给顾客量血压、验血;有的陪顾客做健身;有的给顾客讲解健康知识。

教师的反思与指导:健康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但是简单的说教并不能引起幼儿的关注,而游戏则是他们最喜欢也是做容易接受的一种方式,因为游戏的需要,他们会发现哪些事情是有益身体健康的并且会尝试去做一做,哪些食物是有益健康的不能随便浪费,哪些卫生习惯要养成是对身体健康有用的就要努力改正不良的卫生习惯,虽然那只是游戏,但幼儿在游戏中潜移默化的接受了教育。规则对游戏的开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也是多途径的,在这一阶段的游戏中,幼儿学会了用图示的方式,提示每个顾客怎样接受服务,使得整个游戏显得井然有序,这样规则是幼儿能看得懂,能被接受的。

三、反思与评析:

游戏的指导——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充分感受“我的游戏我做主”的快乐与自主

从上面的案例分析和反思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学活动为游戏的发展提供发展的空间,教学即是游戏的创生过程。在此过程中,幼儿游戏的良性发展和教师的有效指导分不开。这样教师不再是文本内容的传递者,而是与幼儿同时成为重要的游戏开发者,教师的有效指导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我的游戏我做主”的快乐与自主。

首先,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上,教师更多地把空间留给孩子。要深切地体验一个场所,就得与这个场所亲密结合,所以,游戏环境的创设对于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非常重要。在上面的“中医院”发展过程中,幼儿完全是自由的,游戏的环境创设完全是开放的。从游戏所用标志设计、材料找寻、道具制作更多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幼儿的游戏环境创设过程中,不是领导者,也不是权威,而是幼儿的合作者和支持者。她的主要任务是鼓励和引导幼儿构思,协助他们创作,并未因此去支配幼儿或干预他们的决定,更不是教幼儿如何做或代替他们做,完全尊重幼儿的需要,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幼儿,而是与幼儿建立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环境与其间活动的人群构成了一个静态与动态、物质与精神交织在一起的儿童游戏活动环境。

其次,游戏活动内容根据儿童生活经验及时调整是非常必要的。真正属于幼儿的游戏不仅要关注游戏的物质准备,更应该强调幼儿的社会经验,即游戏应该不仅反映幼儿的经验,也要形成经验。因此,游戏的内容应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幼儿最近发展区内的经验,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真正起到增加和形成幼儿经验的作用。所以,游戏内容如不切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就应及时作出调整。因此,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不仅要观察游戏情节的展开,也要关注幼儿的技能。幼儿之所以对游戏失去兴趣,可能是因为没有更多的能够刺激他们去探究的材料,也有可能是缺乏相应的经验和技能。在以上案例中,“中医院”游戏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它不仅要求孩子有一定的经验,还需要有一定的技能。幼儿缺乏看中医这样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所以不会使用游戏材料,在游戏中无所适从,此时,教师必须对游戏内容做出必要的调整才能让游戏延续并发展下去。

第三,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将外部与内部干预结合运用。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身份,明确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要放弃权威,退到游戏的后台,做孩子们自主游戏的旁观者、被领导者和参谋者。当然也不能放纵游戏,让孩子们想干吗就干吗。教育者的教育目的是让孩子们健康的发展,游戏作为一种教育载体,教师也必须掌握好指导的尺度,所以教师在游戏中的隐性角色是孩子们游戏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将外部和内部、显性和隐性干预相结合。一方面,在游戏过程中,应做幼儿游戏的旁观者和支持者。当孩子们在寻找游戏材料,创造游戏主题时,教师要相信孩子们的创造潜能,让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考虑。不管孩子们想出来的游戏多么的幼稚或游戏主题的选择多么的盲目,教师就是应该放手,让孩子们去体验快乐、体验失败,教师应作为旁观者通过不断观察,深入、真实地了解游戏过程中各种现象,这就为教师给幼儿提供怎样的材料,准备怎样的知识经验提供线索,使教师能更好做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成为幼儿游戏的合作者和参与者。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教师的童心、游戏心会使幼儿倍感亲切、自然、融洽,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以合作的身份参与游戏也有助于教师更深入细致地了解幼儿,更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因此,教师应作为幼儿的合作伙伴和游戏的参与者,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共享快乐。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游戏阅读

新形势下角色游戏的生成和指导


【案例一】在小一班“开汽车”游戏区里,乐宜和媛媛正在开心地玩着。突然,教师听到媛媛尖尖的叫声:“讨厌,让我过去!”教师循声看去,只见乐宜正坐在停车场的入口,抬起一条腿挡住媛媛的去路。教师立即上前责怪乐宜:“为什么不让媛媛走?”乐宜委屈地说:“她还没有刷卡,不可以进停车场的!”教师说:“原来是这样,请问我没有卡怎么办呢?”乐宜立即高兴地拿出一张纸片对教师说:“请充值!”教师便拿来游戏币给乐宜。乐宜把“停车卡”在手上一刷,腿就让出路来:“请进!”

【案例二】下午区角活动时间一到,辉辉和笑笑就来到娃娃家里玩游戏。没过多久,教师就听见笑笑大叫“疼、疼!”走近一看,原来是辉辉把笑笑压在软垫上,双手用力抓捏笑笑的后背。教师急忙制止,并责怪辉辉不该欺负笑笑。辉辉说:“我在给老婆做按摩呢!”教师问辉辉:“你怎么会按摩呢?”辉辉说:“我妈妈工作累了,爸爸就是这样给妈妈按摩的。”

【分析】上述两个案例,在前些年的角色游戏中很少见。同样是常见的开汽车游戏,停车场不再是人工收费,而是改成了刷卡智能收费;娃娃家里除了烧饭、带孩子外,幼儿还把按摩、足疗等融了进来。

角色游戏生成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社会生活发展变化快,新事物层出不穷,幼儿感性经验也相应地发生变化。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应,幼儿的生活内容越丰富,游戏内容就越充实、新颖,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汽车等高档消费品已经进入寻常家庭,旅游度假等精神消费也成了一些家庭的家常便饭。如今的幼儿不仅物质条件相当优越,而且接触外界的机会日益增多。幼儿各方面的见识多了,生活经验自然就丰富了,这就为角色游戏的开展提供了新的丰富的源泉。

2.大多数教师的游戏指导理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游戏中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的创造性得以充分体现。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精神引领下,许多教师认识到幼儿主体性学习的重要性。他们能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能多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分析幼儿的想法、做法,真正做到尊重幼儿。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幼儿能积极主动地提出游戏主题,大胆想象,角色、情节得以丰富,游戏内容也就会不断扩大和延伸。

在幼儿新经验不断注入游戏的同时,也给教师的指导工作提出了挑战。如果教师仅凭以往的教学经验处理问题,往往会造成类似上述案例中的“冤假错案”。因此,教师应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做好幼儿游戏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

1.善于捕捉新生事物,不断向角色游戏中注入“新鲜血液”。教师应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新生事物,在班级游戏主题设置、游戏材料提供等方面要有前瞻性。比如,近几年很多城市新开了甜甜圈店,不少小朋友都有过在父母带领下吃甜甜圈的经验。掌握了这一信息,我在有关吃的角色游戏中增设了甜甜圈店的环境,并提供了利于幼儿开展游戏的各种半成品材料。

2.巧妙引导幼儿选择积极向上的游戏主题。新生事物虽然多了,但并不是都能对幼儿身心健康有利。比如,案例二中的按摩游戏。如果幼儿在对成人动作的模仿中稍有不当,易造成同伴的身体伤害。因此,教师应因势利导,对于适宜的、积极向上的角色游戏可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开展,对于上述欠妥、甚至低俗的角色游戏则要善于甄别,在萌芽阶段就予以及时制止并加以合理引导。

3.传统和现代有机“穿越”。不搞“一刀切”。时下,许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盛传的一句口头禅就是“Out了”!的确,许多传统的角色游戏已经离小朋友生活的环境越来越远。比如,“烧饼店”游戏。如今很多幼儿的早餐都被面包、牛奶、三明治等洋餐所替代,他们根本不知道烧饼是什么。对于这些幼儿接触不到的但又颇具文化色彩的传统角色游戏,教师可通过参观、视频、故事等手段让幼儿熟悉一些过去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场景,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运用角色游戏这一手段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游戏活动的指导


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现状下,我们该如何科学、实效地对幼儿的游戏活动进行指导呢?

(一)运用语言。

语言是组织活动最重要的工具。生动有趣的语言、夸张起伏的语调,形象搞笑的动作(身体语言),对于吸引幼儿都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时可以参考下面几种方法:

1、讲解。以游戏为主课堂活动,少不了要对游戏规则进行讲解。如何讲解可以使幼儿更明白呢?首先要考虑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然后决定使用的讲解方式:对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可以用简单、明了的规范用语讲解,而对年龄小一点的孩子,讲解所用的语言必须儿化。只有这样,每个年龄层的幼儿对老师所讲解的内容才能够接受及理解。其次讲解还可以借助身体语言。对于年龄小、善于模仿的幼儿来说,语言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辅于身体的动作,具体形象直观,幼儿一目了然。

2、提问。老师若想了解幼儿对游戏内容是否明白,或对讲解是否理解,可以采取提问的方法。提问可以分为几种:(1)直接提问,简单而直接的问题可以复习知识,直接反映出幼儿掌握知识的情况。如:这是什么?它可以用来做什么?(2)反问。反问会令幼儿对自己的做法或行为进行反思,训练幼儿多向性思维。(3)明知故问,如小兔是用跑的吗?以此来巩固知识。提问还必须讲究方法,问的问题不宜过深,问的语言不要用那些难以理解的词和问法,比如:难道……?你不这样认为吗?

3、提示和暗示。很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尴尬:问了一个问题,结果所有的幼儿都不会回答。这时怎么办?往往心急的老师会把答案公布出来,让孩子依画葫芦地跟着说。但这样做违背了问问题的初衷。为了让孩子明白或说出答案,老师可以提示幼儿,如说一些幼儿熟悉的事物进行类比引导,又或者详细地说一说事物本身的特征和特性,让幼儿多一些参考的资料,最后通过自己的组织、拼合等方法找到答案。在电脑的操作过程中,幼儿经常会说:老师,我不会。我们要对此表示疑惑:幼儿是真的不会还是过于依赖老师呢?这时用暗示的方法给予帮助,会比完全公布答案和手把手地教效果要好得多,在操作上才能慢慢脱离依赖,逐渐独立起来。

4、激发和鼓励。激发兴趣和鼓励操作,是老师指导游戏活动时一种重要的手段。兴趣是导师,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呢?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略带鼓动性的话语对激发他们的兴趣有相当的作用,如:小兔说今天带我们去玩一个好玩的游戏,你们想去吗?而中班的孩子则需要老师故作神秘:超人打怪兽里面的怪兽可厉害了,你们能帮超人想个办法打败怪兽吗?在大班,一些悬念性的语言能激发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如:老鼠爸爸最后到底把女儿嫁给了谁呢?同时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在保持幼儿在整个活动中的兴趣至关重要。幼儿有时会对枯燥的操作感到乏味,或是对过于简单、趣味性不强的游戏感到无聊。幼儿完成一个简单的操作或认识一个汉字,老师都有鼓励表扬幼儿的义务,得到鼓励的幼儿会大胆地尝试,勇敢探索,自己完成游戏。

(二)运用示范、演示。

示范对于游戏操作来说是关键。幼儿的常规和操作都是从老师的示范中模仿得到的。如:电脑活动时的上机正确坐姿,鼠标的正规握法和点击等等。第一次操作前往往要由老师亲身示范动作,再配上语言解释,幼儿才能完全掌握和运用。

游戏的演示是活动前最常见的讲解方式。活动中提供给幼儿的游戏包罗万象,我们除了让幼儿听、看提示来完成游戏外,更会演示范例来介绍新游戏的类型及玩法,帮助幼儿区分自己的角色和位置,以便让幼儿不用花过多的时间去摸索,操作起来也更快。

(三)运用多种角色。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决定了教师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因此,在活动中老师需要扮演多种角色:(1)榜样。这是为了树立老师的威信,只有在幼儿面前表现出你比他聪明能干,幼儿才能信服你并且认真地接受你的意见。(2)玩伴。即可以与幼儿合作完成游戏的人,这个角色表面上是跟幼儿共同探索游戏,实质上是暗中给予帮助。(3)游戏人物。这是最吸引幼儿的角色,老师扮演大灰狼,幼儿扮演小兔,或是大家一起扮演黑猫警长去抓小偷等,老师和幼儿融入到同一个情境中,幼儿会很自然地向你表达自己的情感。(4)感染者。这要求老师必须带着真情实感投入到幼儿中,站在幼儿的立场,给予他鼓励与肯定,如“我们一起闯关吧”……

在角色扮演中,老师要注意适时的参与、退出。参与时要进入角色,退出后要注意观察反馈,其中的指令也要相当明确,幼儿才可以明白到老师的角色换置。

指导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它不是千篇一律、生搬硬套的。因此,指导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针对幼儿不同的年龄、接受能力、已知经验等进行不同的指导,并选择合适的指导方法。

2、要相信幼儿的能力,用适当的方法给予适量的指导。

3、注意幼儿的自主性,指导不应过多变成干涉,要积极诱导幼儿有所创造。

4、注意积极评价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具体情况,所谓“评价得有内容”。如“很好”,好在哪里?“有进步”,哪方面进步了?

5、注意个体差异,要面向全体幼儿,如看到某个幼儿的操作犯了多数人易犯的错误时,除了纠正个体的不规范外,还要将此例面向全体幼儿,以保证全体幼儿对规范操作的认识。

浅谈表演游戏的指导


表演游戏是一种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方式。通过深入研究并挖掘了表演游戏的教育价值,使其由过去的单纯以发展幼儿语言为目的的活动,转变为包含多种教育因素在内的系列活动。幼儿也由在教师导演下被动模仿,转变为在教师帮助与支持下的自主活动。在这样的表演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对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一、善于发现和掌握幼儿的兴趣点,了解幼儿的需要和经验

兴趣和需要是幼儿参与表演游戏的出发点,而幼儿的已有经验不但是表演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而且决定着表演游戏的发展方向。然而,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多方面的,他们的经验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倾听他们之间的对话发现其关注点。冬天,幼儿之间有关“小动物都到哪里去了?”的议论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我的引导和支持下,一个以幼儿自编小动物过冬的故事为内容的系列表演活动——《挖洞的故事》开展起来。我还组织一些能引起幼儿共同兴趣的参观或观察活动,引发出表演活动,如《小蝌蚪找妈妈》系列表演活动,就是从春天观察小蝌蚪后开展起来的。

二、充分发挥讨论在表演游戏中的作用

通过和幼儿讨论,我了解幼儿的计划、愿望和经验,以便在游戏中给予幼儿最大的支持。当《挖洞的故事》编好后,我们一起讨论:利用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做什么?幼儿提出做壁板、做头饰、做道具进行表演等主张。

讨论还可以起到承上启下,把活动引向深入的作用。幼儿尝试用单一材料制作道具表演《挖洞的故事》后,下一步是扩展有关小动物过冬的知识经验,还是继续表演故事呢?我决定听孩子的。讨论结果,他们提出要用更多的材料制作道具,活动便向探索用不同材料制作道具的方向发展下去。

讨论上一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作为下一次活动的出发点。在第一次《小蝌蚪找妈妈》的表演活动中,幼儿搞不清青蛙产卵后是否还要孵卵,这个问题就成为第二次活动的主要议题。通过讨论,幼儿得出青蛙只是产卵并不孵卵的结论,还想出在纸条上点黑点拴在腰上表演青蛙产卵过程的方法。

另外,我用录音、录像、笔录等方法记录幼儿的讨论情况,随后,再共同分享记录结果。如把幼儿编的《挖洞的故事》记录下来再读给幼儿听,这样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之间的关系。而记录幼儿下次活动所需材料、分工、方法等建议,则使幼儿理解大家的主意可以汇成一个完整的计划。

三、把握有效的指导时机

当准备对幼儿的反应做出反馈时,必须明白这不是让幼儿简单地掌握某些事实或某种知识,而是支持和帮助幼儿继续主动去探索和表达。皮亚杰说过:“每当过早教一个幼儿那种他能自己发现的东西时,就抑制了发现它的机会,也就抑制了对它的完全理解。”因此,教师的指导要把握时机,不要因幼儿的一时失败而急于求成。在表演《挖洞的故事》过程中,幼儿第一次用多种材料制作道具,原定用来做洞的纸箱,在加工时被幼儿割成一块块碎纸板,没有一个孩子达到预期的目的,活动在看似不成功的情况下结束了。但是,下一次活动中,幼儿仍提出要用纸箱做洞,只是纸箱不能乱割,否则就站不住,没法用了。这说明幼儿从自己亲身尝试中发现的问题,获得的经验,比教师的说教印象更为深刻。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幼儿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而有效的指导时机应存在于整个发展的过程中。它可以是幼儿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也可以是获得成功体验后表达或与大家分享感受时。

四、采取适宜的指导措施

教师的指导不应是借助规则对幼儿进行控制,而就百通过对幼儿活动的关心、支持、帮助来实现。通过实践,我们认为以下指导策略效果良好。

⒈启发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

当幼儿的活动需要我们做出反馈时,提问是了解情况,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的有效方法。但是,提问应具有启发性,以激发幼儿的进一步探索。如“你们的洞做得真好,可小动物住在哪里呢?”这样的提问引发出幼儿建造小动物的家的行为。而“××觉得一个人做不完那么大的洞,怎么办?”则使幼儿产生了合作的要求,他们把各自的作品连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道具。

⒉让幼儿在做中发现问题。

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引导他们在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利于促进发展。在制作《挖洞的故事》的道具时,杨杨用细纸条做洞,我没有急于评价她的作品,而是引导她假装小鼹鼠在上面爬一爬感觉一下,结果她自己发现了洞太窄的问题,改用宽纸重新做。假如她不是亲自体验,就无法直接认识这种空间关系,也不会主动去修改作品。

⒊利用同伴之间的影响

教师并不是活动中惟一的指导者,幼儿之间的合作、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在制作《挖洞的故事》的道具时,依依做了一个很小的洞。于是,我请来全体小朋友一起站在她的洞上,孩子们纷纷提出“洞太小”,“太挤了”。依依接受了大家的意见,又投入到扩建洞的工作中。可见,此时同伴的作用要胜于老师的说教。教师在利用这种教育资源时不要怕乱,不要怕幼儿之间会产生冲突,要认识到,正是幼儿之间这种沟通、交流、冲突给幼儿提供了互相促进的机会。

综上所述,是开展科研课题以来的一些心得,希望通过教师的正确的指导策略,更好地开展幼儿园的表演游戏活动。

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导读: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一。幼儿的表演游戏融想象、创造于一体,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表演游戏还能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集体观念的发展和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为了使幼儿能更好地进行表演游戏并能在游戏中得到发展,教师应对表演游戏进行正确的指导。

在幼儿园游戏课程中,我们采取“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养模式,既体现了儿童游戏的自由意识,又体现了儿童活动的规则意识。这种将学前儿童学习与生活融于一体的游戏形式,不但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且对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一。幼儿的表演游戏融想象、创造于一体,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表演游戏还能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集体观念的发展和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为了使幼儿能更好地进行表演游戏并能在游戏中得到发展,教师应对表演游戏进行正确的指导。

一、内容的选择

选择内容是表演游戏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教材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凡是幼儿熟悉并喜欢的故事、童话、诗歌等儿童文学作品及幼儿周围生活中有趣味,有意义的人和事都是幼儿表演的基本素材。幼儿在初次接触表演游戏时,应选择角色个性鲜明、情节简单,拥有趣味、动作性强,对话多次重复、语言琅琅上口等方面的儿童文学作品。所以,我在组织幼儿进行表演游戏前,经过仔细揣摩和反复筛选,选择了故事《三只蝴蝶》、《小羊和狼》这两篇作品,如《三只蝴蝶》中,有孩子们常见的、较为熟悉的蝴蝶,故事中"蝴蝶飞呀"动作性强,适合幼儿爱动的特点,又易于表演,故深受幼儿喜爱,通过游戏,能使幼儿获得同伴间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的体验。《小羊和狼》有幼儿熟悉并使人们憎恶的"大灰狼",还有孩子们喜爱的"小狗"、"小羊"、"小马"、"大象"等动物,情节简单,角色对话多次重复,如"小羊,小羊,你为什么哭呀?""不要怕,晚上我来帮助你",特别适合幼儿的语言特点。如"我用嘴咬它","我用爪子抓它","我用腿踢它","我用鼻子把它卷起来"等,动作性极强在表演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不论是自己表演还是观看他人表演,都会使幼儿气氛活跃,情绪高涨,通过游戏,体现了孩子们合作表演的乐趣,并使幼儿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待幼儿对作品表演游戏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后,就要为幼儿选择情节复杂、篇幅稍长的作品,但必须考虑内容的趣味性、动作性和思想性等几个方面,如故事《金鸡冠的公鸡》,《小蝌蚪找妈妈》,《狐狸和乌龟》等作品,都较适合幼儿表演,并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因此,在表演游戏内容的选择方面(以故事为例),只要注意以上几个方面,在活动中定会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并能在游戏中获得最大的快乐和满足。

二、环境的创设、道具的制作及使用

环境的创设是表演游戏开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创设环境时,教师应启发幼儿根据表演的主题和情节,认真思考,共同创设有关的环境,为幼儿提供多种辅助材料和孩子们一起商议并制作道具。如:幼儿在熟悉故事内容《三只蝴蝶》后,我们和孩子们共同商议,用彩色纸、皮筋等材料制作了红、黄、白颜色不同的许多花朵,孩子们用多种方法,通过折(蝴蝶)、剪(小草)、涂(花朵、太阳、乌云)、画(小鸟)等方法创设了适合故事内容的良好环境。在故事《小羊和狼》中,根据表演内容和情节,我们利用旧挂历纸、鲜艳的彩色塑料袋,根据动物的特征制成了服装,用旧丝巾剪成了动物的羽毛,还用废旧的长筒袜填充丝棉做成小动物的尾巴、鼻子(大象)等,孩子们还用泡沫板拼出小河(有的幼儿画出小河,还有的幼儿用彩色纸剪成条,贴在地上充当小河),用积木搭成房子、大树等。在表演活动中,孩子们还可用辅助材料充当教具,如:用饮料瓶当"话筒",用塑料块当"灶台",用纸壳当房子的"门"等。在制作道具的过程中,要根据情节发展的需求,道具不必过于精致、鲜明,以免影响游戏的开展,并可以物代物,稍有象征性即可,随着游戏进展的情况,随时教会幼儿一些制作道具的方法,如教幼儿利用废旧报纸、挂历纸、塑料纸(袋)折叠后,剪出并制作简易服装、手指玩偶、头饰、帽子、拖鞋等,以便幼儿参与不同内容的表演,如:时装表演、桌面游戏、戏剧、小品等,有的幼儿还不断地将家中不用的头巾、帽子、眼镜、小拎包、玩具手枪及各种小制作整齐地摆放在活动区,使活动区的材料更加丰富多彩,为表演游戏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及表演活动,更加激发了幼儿参与表演游戏的兴趣。

三、游戏过程的组织与指导

选择了一个适合幼儿的文学作品,就要制作一个详细的实施计划,帮助幼儿熟悉、理解作品,并根据幼儿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游戏情况及时调整、修改计划,以便于游戏的顺利开展,不同的作品组织形式也有所不同。如:在故事《三只蝴蝶》中,扮红、黄、白颜色不同的花朵及蝴蝶的角色不受限制,幼儿在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共同创设良好的环境及充足的道具,孩子们可集体参与,并根据自己的意愿变换角色,重点指导幼儿在活动中角色的对话、动作及表情,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探索自己适合的角色,教师在游戏结束及时进行评价,切忌在活动中评价幼儿。在故事《小羊和狼》中,由于角色个数所限,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后,开始时以观赏性表演为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表演,这种活动便于教师指导,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为了更好、更有趣地开展游戏,我们经常和孩子们讨论某个动物表情、形态、语调(叫声)、眼神,在这个游戏中怎样去表现更逼真等。对于篇幅长、情节复杂、词汇多、易混淆的语句,就应采用分段讲述的方法,以便幼儿更好、更快地理解故事,为作品表演打下基础。如:在故事《金鸡冠的公鸡》中,"走过黑幽幽的森林,跨过急腾腾的河流,翻过高耸耸的山头"容易混淆猫和画眉鸟第一次砍柴是"叮嘱公鸡",第二次砍柴"严厉地叮嘱公鸡",第三次砍柴"非常严厉地叮嘱公鸡"等,在组织幼儿复述时,采用分段讲述,每讲述一段,给幼儿提出问题,留下悬念,这样幼儿对故事内容、情节、印象较为深刻,便于幼儿复述,故事讲完后,把教学图片展现在幼儿面前后,他们就会根据图片内容完整地复述了,效果很好。因幼儿对表演游戏已掌握了一定的表演技能,游戏中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头饰、教具,并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进行表演,大大提高了孩子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兴趣,满足幼儿表演的愿望,老师还经常为孩子们提供内容不同的音乐磁带,孩子们自编自演了许多作品,如:《狐狸和乌龟》、《金色的房子》、《生日舞会》等节目,根据幼儿游戏和创编情况,教师在游戏后应进行及时评价,肯定孩子们的优点,对他们在游戏中的创新意识给予肯定,并组织相互评价,然后教师进行小结,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不足之处提出建议和幼儿共同商议,使孩子们在下次表演中形象更逼真、更具有创造性。

四、创作表演的肯定

作品表演游戏也离不开创造,同样一个作品,一个角色,几个孩子,每次游戏的表演都有不同的效果,这时,教师应及时肯定幼儿的创作,让幼儿顺利由作品表演向创作表演过度。如:在故事《小羊和狼》中,游戏开始是旁白:"一只小羊在河边喝水,一只狼走过来……"一个扮小羊的幼儿在喝水,一个扮大灰狼的幼儿模仿大灰狼走过来,孩子们在以后游戏中是这样表演的:"这里有条小河,河水清清的,我就在这里喝点水吧!"边说边喝起水来,在故事最后一句(旁白),"大灰狼掉到河里淹死了。"幼儿改编成:小动物看见狼掉到河里后,大家拍着手说:"噢……大灰狼淹死了,小羊又可以到河边喝水了"。充分表现了"大灰狼"被淹死后,孩子们的快乐心情。

由于孩子们对表演游戏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孩子们按自己意愿创编了戏剧《龟兔赛跑》、《快乐的圣诞节》。哑剧《小土坑》、《谁对谁错》。舞台剧《好朋友》等……节目。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的表演才能,满足了孩子们的表演愿望并愉悦了他人,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随着孩子们知识的丰富、实际经验的积累,孩子们会把熟悉的故事、诗歌、文艺作品和周围生活中有趣的人和事,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我们相信,在今后的表演游戏中,在教师恰如其分的指导下,孩子们定会创编出更多、更精彩的节目!

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


经过三年的研究,我们初步构建了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体系,不仅满足了幼儿的游戏需要,而且促进了幼儿情感、能力、品质、习惯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在结构游戏中,我们既重视幼儿整体和谐发展的结果目标,更重视幼儿获得主体性体验的过程目标。实践证明,教师树立了整体的指导意识后,就会有意识地在游戏中捕捉契机,渗透整体发展目标。如教师时而激发情感,时而提高能力,时而进行坚持性、独立性品质的培养,时而进行爱护作品、主动整理等习惯的强化。教师如果重视游戏指导的过程目标,就会在游戏中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强化幼儿的兴趣和自主意识。为了促进过程目标与发展目标的融合,我们构建了幼儿结构游戏指导的四个基本环节:

1.创设情景,导入游戏

教师主要通过创设游戏情景、提供结构材料及使用一定的导入方式,来引发幼儿的游戏愿望,促使幼儿较快地进入游戏状态。这里列举几种导入方法:

情境式导入:在结构活动区,教师布置了两个布娃娃分别在雪花片滑梯和百变积木滑梯上玩的情境,许多孩子被吸引。教师说:“你们想和娃娃一起滑滑梯,是吗?”幼儿说:“是的。”教师说:“现在只有两架滑梯,怎么办?”幼儿说:“我们自己来造。”教师又问:“你想造什么样的滑梯呢?”这时,有的幼儿说想造大象滑梯,有的幼儿说想造螺旋形滑梯……这种导入方式激发了幼儿的游戏动机,促使幼儿较快地进入游戏状态。

参观式导入:活动室里陈列着幼儿的结构作品,墙上挂着有关交通工具的图片。游戏开始时,教师说:“我们的结构活动区又增添了小朋友的作品,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吧!”于是,大家自由参观、欣赏。数分钟后,教师说:“今天你们想玩什么?”有的幼儿说想造卡车,有的说想造海陆空飞机,还有的说想造海上的大轮船,等等。教师说:“那你们就赶快行动吧!”这种导入方式使幼儿在环境的刺激下产生游戏的愿望,拓展构建的思路,较快地进入游戏状态。

2.巡回观察,判断需求

教师主要通过巡回观察来了解幼儿的游戏状况,准确判断幼儿的游戏需求,适时把握介入的时机。

当幼儿游戏处于低潮时,当幼儿情绪不佳时?当幼儿获得成功时,教师需要介入。此外,当幼儿遇到技能障碍时,当幼儿游离游戏情景时,当幼儿延伸或扩展游戏内容有困难时,当幼儿出现负面行为时,当环境中产生不安全因素时,都需要教师介入。当然,及时介入后还需要适度点拨。

3.自然介入,适度点拨。

我们认为以伙伴身份、游戏角色融入幼儿游戏之中进行点拨,比较自然、有效。请看下面两个案例:

案例一:一辆结实的“公共汽车”

游戏开始时,明明对老师说:“今天我想造一辆公共汽车。”教师说:“好的,这回你的公共汽车可要造得牢一点噢,过会儿我来乘你的车,好吗?”明明连忙点头。“公共汽车”完成了,他高兴地跑到老师面前说:“老师,我的‘汽车’造好了,你来乘吗?”教师把“车”放在地毯上摇了摇,说:“这辆车还真牢呢,太棒了!我下了班一定乘你的车!”明明十分高兴。

这里教师为什么要渗透技能的要求呢?原来在前次游戏中,教师观察到这位孩子曾因作品结构松散而心存遗憾,这次,幼儿提出游戏主题后,教师就以游戏伙伴的身份适时渗透了“造得牢一点”的要求,以促使幼儿提高结构技能,获得成功感。这种介入、点拨有助于幼儿保持游戏兴趣,有助于幼儿获得强烈的主体性体验。

案例二:一副“眼镜”

张杰在构建眼镜框时没能围合成功,他似乎失去了信心,准备拆除。此时,教师立即介入:“哟,这副眼镜框马上就要做成功了!”张杰说:“老师,镜框我搭不好。”教师说:“我和你一起来试试看,好吗?”张杰点点头。当快要围合的时候,教师说:“张杰,我们再加几片雪花片,看看行不行?”说完,递给他两片雪花片,果然镜框围合成功了。此时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笑着对老师说:“成功了,成功了!”当他将“眼镜”戴上朝四周观望时,教师又介入了:

“张杰,这副眼镜太好了,让我也戴一戴,行吗?”张杰说:“行。”

这一案例说明当幼儿因技能困难影响游戏时,教师通过与幼儿共同探索、共享成功喜悦的互动过程,间接地提高了幼儿的围合技能,培养了幼儿的坚持性品质,推动了幼儿游戏的发展。

如何适度点拨才能有效地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根据每个幼儿不同的需要确定不同的指导重点,切忌指导内容划一。如有的孩子需要提高技能,有的需要培养坚持性品质,有的则需要体验成功感。教师应视具体情况分别指导。②根据幼儿原有水平,向上扶一把、助一臂、推一程。③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切忌指导方法单一。一般指导方法有环境刺激、介入共玩、语言启发、榜样暗示、图片和范例提示等。④指导要适可而止,及时退出。

4.引导交流,参与点评

教师主要通过引导幼儿交流作品及游戏过程,参与有价值的点评,达到满足幼儿表达游戏感受的需要,增强幼儿的游戏兴趣。在这里我们强调两点:①游戏交流时,教师是参与者,而不是主宰者,这样有利于营造平等、宽松的交流氛围,有助于幼儿充分表达,从而保证幼儿主体性的发挥。②教师要善于捕捉对大多数幼儿发展有价值的内容进行点评,以促进全体幼儿共同发展。

如何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指幼儿在做游戏的过程中通过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创造性反映幼儿的生活。但在角色游戏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情况,影响游戏顺利进行和效果。这就需要老师及时、有效的进行一些随机教育。引导游戏继续开展下去。

1当游戏的内容缺乏的时候,需要老师画龙点睛的启发、诱导,使幼儿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活动。

当幼儿在万玩商店的游戏时,只指导等待“客人”上门来买东西。没有新的内容时,老师以“客人”的身份出现,买很多的东西,拿也拿不动,从这里据引出了送货上门的服务内容。以后商店的“工作人员”就多了“送货上门”这一服务内容。

2、当角色之间有冲突的时候,教师要及时调节,使游戏有条不紊的进行。

在“娃娃家”的游戏中,当“客人”去“主人”家里做客时,“主人”坚持不让“客人”进门,原因是家里的客人太多了,但是“客人”一定要挤进去,这样他们两个人就吵了起来。这时“老师”就以“奶奶”的身份加入游戏,让“主人”说一说为什么不让他进门,原来“娃娃家”里的“客人”已经很多了,家里比较拥挤,都坐不下了。“客人”听了以后,说“好,那我等等再来”。就这样平息了这场风波,游戏又顺利的进行下去。

3、当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的帮助幼儿拓展思路,深化游戏的主体,提高幼儿对游戏积极性。

在小菜场的游戏中,单一的买卖活动使幼儿对游戏兴趣低落,没有人想去小菜场上班了。老师就以“经理”的身份和“工作人员”开了个会,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出各种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丰富了菜篮子工程和经营范围,“工作人员”也不会没事可干了,游戏又热火朝天的继续下去了。

4、适应时代的不断变化,教师要根据游戏的过程不断的创新游戏的情节,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在点心店的游戏中,幼儿平时缺乏对社会接触不多,生活经验少,不够丰富。于是游戏就很难开展。我就决定把点心店关了。和小朋友一起讨论你们喜欢吃什么、到什么地方去吃?这样一家“肯德基”店就应运而生了。幼儿看见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都很开心,也乐意去参加。

教师要积极的参加幼儿的游戏活动,很好的溶入游戏中去。及时、有效的了解幼儿的需要和心理,去了解幼儿的心理在想什么,然后在适当的时候介入游戏中去,控制游戏的节奏,对孩子进行教育,使角色游戏顺利开展,达到开展游戏的目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虎头蛇尾,草草结束。因此随机教育要求教师及时的发现问题,了解原因,解决问题。

幼儿搭建游戏的指导策略


搭建游戏是幼儿通过操作不同形体、大小的积木等材料,将这些无形象、无意义的结构元件进行构造,从而使其具有意义的活动。在搭建游戏中,幼儿通过操作而发展其动作的灵巧性、力度及其手眼协调性,通过观察、构造过程促进幼儿空间知觉、空间想象以及创造表征能力的发展。它是一种比运动游戏、象征游戏还要复杂的创造性游戏,需要教师的专门性指导,否则就会因缺乏搭建技巧而丧失信心,长时间处于低水平的游戏状态。我们在跟踪观察幼儿的搭建游戏行为,分析幼儿的发展需要的基础上,采取了适宜的指导策略,有效提高了幼儿搭建游戏的水平。

一、现实比照法在幼儿搭建活动中的应用

游戏是幼儿真实生活的反应,因此我们在指导过程中细致观察、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通过有效的手段将游戏与现实进行联结、比较,从而引发幼儿认知、构造技能、合作等方面的冲突,促进幼儿的主动建构,利用现实比照的方法拓展幼儿搭建的经验。

1.比照结构图纸与搭建作品,促进幼儿从平面到立体构造的转化

幼儿最初的搭建来自于模仿,因此教师首先要提供可供幼儿模仿的对象,让幼儿知道拿什么来模仿。为了避免幼儿简单机械的模仿,教师应提供不同的模仿对象。为幼儿提供结构图纸,需要幼儿能够观察、辨别图纸中的空间位置、物体形态等,并通过空间想象将其转变为立体的结构造型。

例如在搭建“动物园”时,教师发现幼儿搭建的场所是孤立的,空间排列单调,内容单一,因此教师为幼儿提供动物园的儿童地图,首先引导幼儿观察寻找动物园中的场馆,如蛇馆、猴山、狮虎山等场馆的空间位置,然后观察这些场所之间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如通过一条路或者相隔一座山或者间隔一个小湖。在对照自己搭建的作品与地图时,幼儿很敏锐地发现了差异,再次搭建动物园时,不断观察地图、辨别空间,搭建活动出现了更多的协商行为,空间布局更加多元化,位置的安排更加合理,搭建的内容更加丰富、复杂。

2.比照真实图片与搭建作品,促进幼儿从形象构造到抽象构造的转化

真实图片不仅需要幼儿将图片中具体的形象进行抽象,而且需要将平面的构造转化为立体的构造。教师利用真实图片时需要发现幼儿搭建游戏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并适宜提供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从而解决搭建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例如当教师观察到幼儿搭建中山公园中的“小火车游戏场”是半封闭的,长方形的时候,教师立即从网上下载了两张图片,一张能够形象鲜明地呈现出赛车场是封闭的,另外一张能够呈现出赛车场是椭圆形的。当教师让幼儿比照搭建作品和图片时,幼儿立即发现了问题,引发了幼儿自主探究如何搭建出环形的封闭跑道的兴趣,有的使用弧形积木、有的利用三角形拼接法搭建拐弯处,改变其直角的状态,而且让游戏场的安全设施、进出口设施更加齐备,方便幼儿使用拼插的模拟小火车在其中开展模拟游戏。

3.对照现实生活经验与搭建作品,促进幼儿从单一构造到整体构造的转化

幼儿搭建主题的产生,往往来源于对周围生活环境的观察和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教师通过带领幼儿经历参观感知——讨论分享——再现表征的过程,引导幼儿有目的地再现复杂的现实生活经验。例如社区、公园、商场、广场等。不仅需要幼儿具有比较丰富的搭建水平,而且需要同伴之间频繁的合作。

例如在实施“我爱家乡”主题时,幼儿最初搭建的五四广场、栈桥等都比较简单,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海水浴场、五四广场等景区时,引导幼儿观察那里建的风格、结构以及不同建筑之间的位置,丰富了幼儿的感知经验,之后引导幼儿通过搭建游戏再现自己的感知,并丰富相适应的搭建技能,幼儿的搭建逐步丰富起来。有的幼儿搭建的五四广场中间宽、上下逐级变窄,有的幼儿合作搭建的海水浴场中木栈道、海滩、雕塑、周围的将军楼等生动形象、错落有致。

二、问题诱导法在幼儿搭建活动中的应用

冲突具有积极的建设作用,问题诱导法就是教师或幼儿提出一个核心问题,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使幼儿在持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搭建、交往合作、空间想象等能力的全面发展。

1.以技能性问题丰富材料使用的多元化

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技能的支持,而教师提出技能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探索,可以丰富幼儿对材料摆放方式、材料组合方式的思考,也可以加深幼儿对积木的长度、宽度、高度、角度等的关系的探究。比如近期幼儿一直在致力于搭建一个椭圆形的跑道,其中幼儿遇到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圆弧跑道的拐弯如何搭建。教师提出了这个问题让幼儿探索,幼儿首先考虑将原有的直板积木换成了半圆积木连接,除此之后还有什么连接方式呢?教师在参与幼儿搭建过程中,发现幼儿搭建的双排跑道的宽度才能满足拼插的“小汽车”行驶,因此教师请幼儿尝试各种积木连接弯道处,经过反复的尝试,终于发现将长板错开一段,使用小三角可以弥补弯道拐角处的不足。这次尝试给予幼儿一种思维方式的启示:不是整齐地罗列而是有秩序地错开是使用积木的新方式,幼儿开始变化积木使用的方式,他们开始灵活地拼接、衔接、组合,由此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积木使用方式的多样化。

2.以对比性问题提高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

搭建区中材料的大小、长短、厚薄、高矮等空间位置和比例是明显的,而且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利于幼儿建立感觉标准体系。因此教师要善于使用对比性的问题,帮助幼儿发现这些材料之间的差异,让幼儿在分解、组合积木的过程中,理解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和空间概念。

例如在幼儿组合搭建公园的大门时,如何连接成一个可供幼儿进出游戏的大门是幼儿面临的一个问题。教师使用对比性的问题支持幼儿的多元化探究,请他们使用圆柱体、长板、长方体、正方体等不同的材料搭建两侧的门柱,并对比一下各有什么特点?有的幼儿在对比尝试中发现搭高圆柱体最难,因为接触面太小;有的幼儿发现要维持大门的平衡,需要左右对称使用相同的材料才能使两侧的门柱一样高,有的幼儿发现大门的宽度不能超过最长的那根长板,否则就难以连接两个门柱。再如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搭建作品:“对比一下,塔式楼中每一层使用的积木有什么不同?”幼儿很敏锐地发现一层比一层短。对比性问题使幼儿掌握住搭建的关键性经验,当幼儿投入到搭建过程中时就会有目的地选择一层比一层短的积木进行搭建。

3.以现实性问题引发幼儿持续性的尝试

中班幼儿在经历无意构造阶段之后,逐步进入模拟构想和想象构造阶段,能够模拟实物或者现实生活进行构造活动。切实并具有启发意义的现实性问题特别能够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究,使自己搭建的作品在不断靠近现实经验的过程中,提高活动的坚持性和作品的水平。

例如:幼儿在中山公园的门口搭建一个售票厅,旁边是一个简单的拼插小人。教师提出一个现实性的问题:“售票员应该在哪里售票呀?”。“应该在房间里面,而不是外面。”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激发了幼儿持续性的探索,首先是建筑物高度的改变,他拆掉原来的屋顶,继续摞高之后,将“售票员请进了房间”。接下来“售票员”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怎样走出来?”这个问题使幼儿反复观察现有的交叉搭法的特点是网状连接,不可能留出太大的空间当作门,让“售货员出入”,于是促进了幼儿对搭建模式的改变。他全部推倒,选择了三面围拢式搭法,留下的一面留下来当作“门”,这个举措很得力。接下来,幼儿有了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他发现拼插的售货员应该有“腿”,可是增加了“腿”之后,怎么也站不稳,就拿来一个柱子用来支撑,这样房间不仅太矮而且太小啦。当他用木条在门前拖动时,感到“门”应该是推拉式的,于是,他选择新的材料,比刚才的更大更宽一些,仅用一层就搭建了一个棱形的房间,而且房间的门是可以推拉的。

从幼儿的探究过程可以看出,现实性的问题引发了幼儿解决问题的欲望,当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改进、尝试之后,会促进幼儿主动联系现实经验,自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基于幼儿的现有操作情境,是幼儿正在开展的活动,而且教师要关注问题解决是否需要帮助和支持,以推动问题的持续性解决。

幼儿园游戏的指导


一、游戏的分类

1.创造性游戏——指以幼幼儿自由创造为主的游戏,游戏中幼儿完全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意愿进行活动,不受外显规则的约束。具体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

2.规则性游戏——指以教师组织和创编为主的游戏,游戏中的幼儿行为必须受到规则的限制,服从规则所要求的步骤、玩法进行活动,游戏的结果是幼儿在游戏中要努力达到的目的。这类游戏常常是为教学服务的,包括体育游戏、音乐游戏和智力游戏。

二、游戏的指导

正确观念与态度:游戏中儿童是主人,是幼儿在游戏,而不是教师在游戏儿童。

★与幼儿相处的原则:

A以同理心接纳幼儿(将心比心,体会理解幼儿、满足幼儿各种需要、体谅容忍幼儿行为与过失、分享幼儿成功的快乐);

B以平等心与沟通(在幼儿面前隐去权威形象,以同伴身份参与游戏、欣赏游戏,不要以老师的权威压制幼儿)。

(一)、创设游戏环境

1.预先经验准备:参观、讨论、讲故事、谈话以及各种教学活动。(生活经验越丰富,知识技能越充分,游戏的主题、情节、技巧和内容也就越丰富)

2.保证游戏时间:种类游戏时间比例恰当(各种游戏对幼儿的发展侧重不同,不能偏废任何一种游戏);保证自由游戏时间;游戏时段的恰当安排(角游、表游要半小时以上才能尽兴);

3.提供空间与材料:要使材料的数量、种类、材料的功能、特征,适应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幼儿,对不同游戏、不同发展的需要,以保证幼儿尽可能多的选择机会。

(二)、观察游戏过程

1。随机观察:捕捉幼儿从他的语言、动作、表情中所发出的信息(目的是了解幼儿行为动机、即时需要、意愿、困难、情绪)为依据,以便把握干预时机,满足游戏需要,推进其活动。

2。有目的的观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了解幼儿现有的发展状况、发展的个别差异、发展的最近趋,作为教育的依据,以便因材施教,不断调整教育方案,为教师进一步创设环境提供依据。

观察幼儿游戏行为时的问题:

◆此时幼儿的兴趣是什么?

◆幼儿的这个行为能坚持多久?

◆幼儿对这个行为的已有经验有哪些?又扩展哪些新经验?

◆幼儿的这个行为的目的性如何?

◆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这个行为的延伸?(动作技能、经验等)

◆幼儿合作情况?(技巧、主动交往或被动应答、成功或失败)

◆幼儿的情感体验怎样?(积极或消极)

◆幼儿对情绪的控制怎样?(过分、适当、不易)

(三)、支持游戏进展

1。材料的支持:持续地支持幼儿延伸和扩展游戏。

◆当原有材料不能满足幼儿当前游戏的需要时,可以适时增添新材料;

◆当幼儿对某些新材料感到困惑而不会使用时,老师可以示范材料的使用方法;

◆当原有材料的玩法在幼儿的认知范围内已经玩尽,,在低水平重复或准备放弃时,老师可以展示材料的多种玩法,使幼儿意识到材料的多种转换;

◆当幼儿的想象表征受到材料的限制时,老师可以提供替代物的选择和建议;

◆当幼儿在游戏中发行对材料的操作技能困难时,老师可以帮助解决。

1。语言的支持:根据幼儿当时游戏的方向,提出问题或建议,并最终给予肯定和赞许。

◆必要时提醒规则;

◆促进人际互动,使幼儿考虑他人的需要、想法、感受,学会商量;

◆引导经验学习,帮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启发新经验,建立新旧知识的沟通;

◆启发解决问题,以有意义的方法引导幼儿探索和发现。

(四)、介入游戏进行干预

1。干预原则:

★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

★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

★尊重幼儿支配游戏材料的权利(材料取用便利、丰富、多功能、实用)

2、干预形式:平行游戏、共同游戏、情绪感染、行为暗示、群体影响。

3、干预时机:①当幼儿并不投入所构思的游戏想象情境时;②当幼儿难以与别人沟通互动时;③当幼儿一再重复自己原有的游戏行为,进一步延伸和扩展有困难时;④当幼儿缺少材料,使游戏难以继续时;⑤当孩子发生游戏技能的困难时;⑥当游戏中出现负面行为效应时。

角色游戏中老师的指导


角色游戏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在游戏中,不能任由幼儿无目的地游戏,教师应该指导幼儿丰富游戏内容,发展游戏情节,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是否能逼真地扮演角色,游戏的内容是否丰富,角色之间的关系如何,幼儿的创造性如何。根据幼儿开展游戏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指导。

1、以角色身份指导游戏

教师可以加入游戏,担任游戏中的某一角色,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并通过角色的扮演取得发言权、管理权和评议权,以便指导游戏的开展,不断丰富游戏的内容。如:在玩“点心店”游戏中,教师担任副经理,可以给“经理”示范如何管理整个店的工作。也可以副经理的身份指挥店员进行工作,使游戏得以顺利开展。根据游戏情况,教师可以担任卫生检查员,表扬点心店的卫生工作。教师还可以顾客的身份来点心店用餐,提高“招待员”招待顾客的服务质量,以顾客身份询问是否有新品种的点心,启发点心制作师创造出新品点心。总之,教师担任角色,同幼儿一起玩,可以调动幼儿玩游戏的创造性,不断丰富游戏的内容,发展游戏的情节。

2、材料的提供与指导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幼儿共同收集游戏材料和制作玩具,丰富游戏的开展。如:玩“点心店”游戏,结合幼儿在点心店、面包店的参观,找来盒子等,做一台烘烤面包、蛋糕的烤箱,这样游戏又深入了一步,反映出现代电器化的特点;也可以根据店内的需要,协助幼儿自制电话、收银机;还可以根据秋天的季节特征,引导幼儿自带各种豆类等材料,制作各种豆类糕点。这样,游戏的情节得到了发展,幼儿玩游戏的积极性就更为高涨。

3、语言的提示与指导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示、建议等方式予以指导。如“点心店”游戏,糕点制作多了,可以推销员身份建议经理把糕点送到商店出售。有时,可以启发提示幼儿将各个主题游戏互相联系,以丰富游戏内容,发展游戏情节,使游戏进行得更加生动活泼。如:提醒点心店的招待员等去医院检查身体,建议将多的糕点送给娃娃家品尝等。

4、游戏与思想品德培养

教师要注意在游戏中加强幼儿思想品德的培养。角色游戏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教师要指导幼儿在游戏中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对待集体、对待劳动的正确态度。如:“点心店”的职员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招待员”对顾客要耐心、和蔼、有礼貌;“点心师”要认真干活、制作点心时不能离开岗位等。同时,在游戏中要加强个别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对胆小的幼儿,可以鼓励他担任一些角色;对做事不认真的幼儿,可以要他担任点心店内的清洁员,要求他整理碗筷等物品,从而培养他认真工作的态度与习惯。

角色游戏有开始、进行、结束三个部分,教师应对游戏的全过程加强指导,只有如此,才能使角色游戏在幼儿的健康成长中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游戏的发展和指导》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游戏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发展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我对角色游戏的再认识和指导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的自然游戏的一种,是幼儿期特有的游戏,最为幼儿喜欢。因为獐有活动的需要。有积极参与和体验成人活动的需要,角色...
    2019-12-19 阅读全文
  • 新形势下角色游戏的生成和指导 【案例一】在小一班“开汽车”游戏区里,乐宜和媛媛正在开心地玩着。突然,教师听到媛媛尖尖的叫声:“讨厌,让我过去!”教师循声看去,只见乐宜正坐在停车场的入口,抬起一条腿挡住媛媛的去路。教师立即上前责怪...
    2019-12-16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角色游戏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琪琪、玥玥和周周决定玩小医院的游戏,琪琪率先找到了医院的材料,并且选定门诊位置坐下,游戏开始…… 三人并未商量角色,各自拿着药箱里的东西开始摆弄材料。 琪琪拿着针筒对玥玥说:你做小客人我来给你打针。 ...
    2021-05-02 阅读全文
  • 游戏活动的指导 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现状下,我们该如何科学、实效地对幼儿的游戏活动进行指导呢? (一)运用语言。 语言是组织活动最重要的工具。生动有趣的语言、夸张起伏的语调,形象搞笑的动作(身体语言)...
    2019-12-19 阅读全文
  • 浅谈表演游戏的指导 表演游戏是一种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方式。通过深入研究并挖掘了表演游戏的教育价值,使其由过去的单纯以发展幼儿语言为目的的活动,转变为包含多种教育因素在内的系列活动。幼儿也由在教师导演下被动模仿,转变为在教...
    2019-12-19 阅读全文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的自然游戏的一种,是幼儿期特有的游戏,最为幼儿喜欢。因为獐有活动的需要。有积极参与和体验成人活动的需要,角色...

2019-12-19 阅读全文

【案例一】在小一班“开汽车”游戏区里,乐宜和媛媛正在开心地玩着。突然,教师听到媛媛尖尖的叫声:“讨厌,让我过去!”教师循声看去,只见乐宜正坐在停车场的入口,抬起一条腿挡住媛媛的去路。教师立即上前责怪...

2019-12-16 阅读全文

琪琪、玥玥和周周决定玩小医院的游戏,琪琪率先找到了医院的材料,并且选定门诊位置坐下,游戏开始…… 三人并未商量角色,各自拿着药箱里的东西开始摆弄材料。 琪琪拿着针筒对玥玥说:你做小客人我来给你打针。 ...

2021-05-02 阅读全文

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现状下,我们该如何科学、实效地对幼儿的游戏活动进行指导呢? (一)运用语言。 语言是组织活动最重要的工具。生动有趣的语言、夸张起伏的语调,形象搞笑的动作(身体语言)...

2019-12-19 阅读全文

表演游戏是一种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方式。通过深入研究并挖掘了表演游戏的教育价值,使其由过去的单纯以发展幼儿语言为目的的活动,转变为包含多种教育因素在内的系列活动。幼儿也由在教师导演下被动模仿,转变为在教...

2019-12-1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