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体育游戏的设计与组织原则

发布时间:2019-12-19

幼儿园自制体育玩具与游戏。

幼儿园游戏已经成为幼儿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幼儿园游戏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潜能,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幼师应加强游戏教学,为幼儿创造更多的游戏机会。作为幼教,你会怎么开展幼儿园游戏教学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体育游戏的设计与组织原则,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导读:安全第一是对学前教育工作中各项具体活动的普遍要求,在体育游戏的设计、组织过程中更应强化安全第一的观念。体育游戏具有竞争、竞技和趣味性强的特点,有一定的激烈程度和完成难度,幼儿参与的欲望一般都比较强烈。这就使得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忘乎所以”,会不同程度地产生一些激动的情绪,再加上有允许自由发挥来完成游戏的余地,因此每个幼儿完成游戏的过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老师也就无法完全事先预料游戏过程会发生什么事情。

幼儿园体育工作的“育体”任务是通过两条途径来完成的:一是体育活动(包括早操、体育课以及户外体育活动等常规锻炼方式);二是体育游戏。

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与体育游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逻辑上是包含关系。两者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它们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提高幼儿对身体锻炼的兴趣,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都是为了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让幼儿掌握各种基本动作的技能、技巧。两者的区别表现为在锻炼幼儿身体、促进身体各机能发展以及增进健康等方面的侧重点不同。如果说体育活动是面向全体、照顾绝大多数幼儿能力水平而进行的锻炼身体大骨骼关节和大肌肉群机能的泛化健体活动,那么体育游戏则是注重个性张扬,允许自由发挥,不求一致发展的侧重锻炼幼儿小肌肉群以及身体局部机能和关节精细动作等幼儿健体活动;如果说幼儿园体育活动没有竞赛属性,因而不具有胜负输赢的特点,不需要经过太大的努力,不必花费太多的气力即可普遍达到健体的目的,那么体育游戏则更多地具有竞争色彩,幼儿通过努力可以不断达到更高的竞技水平,通过胜负的差异,体验成就感与荣誉感,在享受成功与胜利的愉悦的同时,不断增强和发展自信心,从而形成锐意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也就是说体育活动相对只有锻炼的属性,而体育游戏除了锻炼之外,还具有趣味和竞技的属性。从某种层面上看体育游戏更像是能全面发展幼儿身心的综合课程。因此,体育游戏有着不同于体育活动的独特的设计思路与组织方法。

首先,体育游戏必须贯彻灵巧性原则

体育游戏应设有发展幼儿灵巧机能的内容和机制。这是针对幼儿机体能力的发展需要提出来的。学前儿童的走、跑、跳、投、爬等基本动作虽已基本成形,但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都比较差──即缺乏灵巧性,动作的整体形态还显得较为笨拙。通过设有灵巧训练内容和制约机制的体育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作用及其对精细动作的控制能力,使幼儿的各项基本动作的发展逐步朝着准确、协调、熟练的方向转化,从而形成正确、合理的动力定型。

灵巧性原则要求体育游戏的设计必须有机动应变的可行性存在。如一般运动类体育游戏那种跑动中的急停、转身,“老鹰抓小鸡”游戏中的躲闪动作等,都属于含有机动、应变制约机制和相关运动能力的训练内容。

灵巧性原则还要求多安排或穿插进行有益于发展幼儿精确能力、协调能力的游戏内容,如用拍皮球进行计时赛,用球拍端乒乓球过独木桥等等。

其次,体育游戏必须体现智慧性原则Www.yjS21.cOM

体育游戏过程要能够让幼儿有机会闪现出智慧的亮点。体育游戏除了担负“育体”的任务,同时还应包含“育智”的成分,通常在较大型的体育游戏中,都存在一个怎样完成游戏才能做到多、快、好、省以及提高游戏的成功率和取胜率的问题。故意给幼儿留下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考空间,有利于促使幼儿积极开动脑筋,以最佳的方式完成游戏,这就是贯彻智慧性原则的基本含义。体育游戏也只有体现出较多的智慧性,才有可能显示出较多的趣味性。而“好玩”则是促使幼儿积极参与体育游戏的一个重要的内在驱动力。

为了更好地体现智慧性原则,教师在设计体育游戏的讨程中,应该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留有完成游戏的多种方法的选择余地,这样就能不断地拓展幼儿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如果一种体育游戏只有一种完成方法,就很难说它是一则好的体育游戏,同样是“穿山洞”、“过障碍”、“走下坡”,就应该有不同的“穿”法、“过”法和“走”法。这正是优秀体育游戏的价值所在。

再次,体育游戏必须坚持教育性原则

体育游戏具有较多的竞技性、趣味性,除了能发展、完善幼儿精细动作和局部机能之外,更能在心理上使幼儿体验各种感受:或成功,或失败;或欢乐,或痛苦;或希冀的实现,或期望的落空。这其中就有一个如何促进幼儿心理成熟与适时进行思想教育的问题。之所以说体育游戏更像是一个综合教育课程,是因为它包含了一个对幼儿进行多重心理素质培养和个性调教的过程。

体育游戏的教育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培养幼儿自信、自强品质和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等优良道德风貌的塑造上。一个好的体育游戏或者说一个能较好地体现教育性原则的体育游戏应该既能表现个人价值,又能体现集体力量。为此,在设计体育游戏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把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有机结合在一起,既不搞单一的个人项目的游戏,也不搞纯粹的集体项目游戏。换句话说,所有表现个人技能的游戏最好都用组队的方式来进行。这样既能显示个人的价值,又能体现集体的力量,使幼儿在获得成就感(或产生失落感)的同时又能切实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强大,感受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等等,以利于互助观念和集体荣誉感的形成。

最后,体育游戏必须强调安全性原则

安全第一是对学前教育工作中各项具体活动的普遍要求,在体育游戏的设计、组织过程中更应强化安全第一的观念。体育游戏具有竞争、竞技和趣味性强的特点,有一定的激烈程度和完成难度,幼儿参与的欲望一般都比较强烈。这就使得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忘乎所以”,会不同程度地产生一些激动的情绪,再加上有允许自由发挥来完成游戏的余地,因此每个幼儿完成游戏的过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老师也就无法完全事先预料游戏过程会发生什么事情。这就要求事先准备工作想得周到一些,以便防患于未然。为确保安全,必须在所有的游戏道具的使用和装备上考虑周全,使之在任何条件下都安全无虞。比如,整个的游戏空间、场所、环境没有任何尖锐的棱角和坚硬的器具,不会产生撞击情况,不会因摔跤而造成伤害等等。这就要求游戏应在有草坪、有木地板或地毯覆盖的平面上进行;应采用质地轻柔、棱角圆滑的木材或塑料、橡胶、泡沫、海绵等制作的器材作游戏的道具;游戏材料的立体高度不能太高,坡度不能太陡,诸如“独木桥”、“跷跷板”、“平衡木”之类的安装设计高度离开地面二三十厘米即可;游戏的固体材料或液体材料均应无毒、无臭、无刺激性、无腐蚀性,不会因接触而产生任何不良反应。

体育游戏还要特别防止人为的伤害。因为有时在比输赢的过程中幼儿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冲突,教师应及时进行疏导、调解,简要地说出正确的行为方式,让他们及时化解矛盾,继续游戏,直至完成。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扩展阅读

例析幼儿益智游戏的设计与原则


在创设益智游戏时,教师要根据一定的智育任务,结合幼儿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特点,设计出一种有规则的游戏。既能要求幼儿在智力上做出一定的努力,又能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进行,从而在愉快的活动中发展幼儿各种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1.设计有助于提高观察力的益智游戏

良好的观察力是在生活实践中经过系统的训练而获得的。比如益智游戏“帮小动物找家”:在一张空白纸上画出天空、海洋、陆地、森林、草原等背景,故意把小动物的图片放错位置——蝴蝶飞进海里、小鱼跑到天上、小猪上了树……然后我要求幼儿仔细观察图片,找出哪些动物位置有错误并且予以还原。该游戏需要幼儿认真观察,然后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判断对错,进行纠正。

观察力不是单一存在的,有时需要各种能力的融合。比如在益智游戏“我是小神童”中,我在桌子上出示积木、铅笔、易拉罐以及玩具娃娃等10种物品,先请幼儿仔细观察,然后要求幼儿闭上眼睛,并把桌上的东西偷偷拿掉一个藏在身后,让幼儿睁开眼睛,仔细看看桌子上什么东西没有了,先说对的幼儿获胜。这个游戏还可以分组进行,以竞赛的形式激发幼儿兴趣,在游戏中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

2.设计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益智游戏

幼儿时期是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因此教师必须抓住这个时期努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而益智游戏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有效手段。

在阅读活动中,我有时会准备一些小动物和物品的图片(红袋鼠、火帽子、跳跳蛙、盘子、饺子、笤帚、红袋鼠妈妈等),设计益智游戏“看看谁说得棒”:把这些卡片画面朝下放好,请幼儿随意翻开两张,根据画面内容造句。比如,翻开的画面是“红袋鼠”和“妈妈”,幼儿可说“红袋鼠爱妈妈”,也可说“红袋鼠帮妈妈干活”。幼儿轮流翻图造句,直到卡片翻完为止。在幼儿学会用2张卡片内容编成一句话的基础上可再提高要求,让他们翻出3张、4张或5张等造句。

在阅读活动中,我有时会准备水果、蔬菜、交通工具、娃娃等各类物品,设计益智游戏“你说我猜”:幼儿两人一组,要求其中一名幼儿描述出此种物品的特征,但不能说出名字,另一幼儿不准看我手中的图片,根据伙伴的描述说出物品名称,在一定时间内,看看哪组说的多就获胜。比如我出示图片“西瓜”,一幼儿描述“夏天经常吃的一种水果,大大的、圆圆的像个皮球,外面是绿色的,里面是红色的,很甜”,另一名幼儿需根据描述正确说出“西瓜”。这种游戏不仅能巩固幼儿对物品特征的认识,而且对于培养幼儿连贯讲述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3.设计有助于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的益智游戏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教师应设计有助于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益智游戏来发展幼儿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能力。比如益智游戏“迷宫小转盘”:(1)找一个蛋糕盒盖做底衬,在底衬上用铅笔画上迷宫路线;(2)把废旧的泡沫塑料坐垫剪成一条条细长条,按照迷宫路线粘在底部,变成一个立体的迷宫图;(3)准备一个玻璃珠,放在入口处,然后双手晃动小转盘,让玻璃球按自己的推理在迷宫中回旋前进。又如益智棋类游戏“你追我赶”:我在棋盘上画出弯弯曲曲的行走路线,让幼儿从4个角出发,猜拳决定谁先掷骰子,骰子面朝上的数目为所走棋的步数,走到所在的点,按提示做。如:1+8=?(回答正确前进6步,回答错误后退6步)这样依次类推,先到终点为赢。在不同的点上我有不同的提示,而这些提示和要求涵盖了很多领域的知识,从而提高幼儿学习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在设计幼儿益智游戏时,教师应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坚持趣味性原则,增加吸引力。在设计益智游戏时,教师要尽可能提高游戏本身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幼儿乐意参与游戏。比如在益智游戏“小动物找家”中,有的动物可以只出示半个头部,有的动物可以只出示一只脚印,让幼儿根据形状特征来辨别是哪种动物。这样的形式能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2.坚持挑战性原则,激发求知欲。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益智游戏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比如在益智游戏“你说我猜”中,教师可出示一些比较抽象的图片.如“地球”“闪电”等,让幼儿竭尽所能想出合适的词语以完成游戏任务,满足幼儿求知的需求。

3.坚持渐进性原则,体现成就感。益智游戏材料的投放,一定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比如在投放拼图类益智游戏材料时,可先投放一些简单的镶嵌式拼图,然后逐渐增加难度,投放一些不同形状的几何体图形让幼儿拼摆图案,最后再投放小木棍或者火柴,让幼儿在一定数目下摆成正方形或者三角形。

游戏的组织与思考


导读:材料是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幼儿就是在不断地主动地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的,因此,科学的投放各种材料。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是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保证。

一:科学合理的投放游戏材料

材料是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幼儿就是在不断地主动地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的,因此,科学的投放各种材料。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是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保证。

怎样科学的投放才来哦?首先,所投放的材料是符合中班幼儿发展的需要,其次,所投放的材料一定是幼儿所感兴趣的,适时的根据还的需要,进行改动,满足孩子的需要。

。今天,纸艺工作室内有增加了新的材料,自制的本子,一些彩色的图画,还有糨糊,胶水等,让孩子制作图书。添添、燔燔,还有李熠能选择了纸艺工作室。三人到活动区后,就开始寻找自己想要制作的东西。添添选择了这次新投放的东西:制作图书。添添拿出剪刀、糨糊、彩色图案纸,而后就开始进行制作。添添将自己觉得喜欢的图案用剪刀剪下,而后用糨糊粘贴在自制的本子上;而燔燔则选择了折纸,他选择了一张正方形的纸,他告诉我他要折一个小飞机。而李熠能却拿出了三根彩带,要编今天刚学会的小鞭辫子。因为孩子们都是很投入的在制作着,所以,今天的纸艺工作室是最安静的活动区。活动结束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作品。都很有成就感。

。已经连续几天,“拼拼玩玩”没有孩子来光顾了。今天游戏结束后,我就孩子门一起讨论,为什么没有孩子来到这个活动区来,凡凡说,是因为他更喜欢其他的游戏,毛毛说,因为这里的拼图,他都已经会拼,所以觉得没有意思,而后,有许多孩子也表示,主要原因是大家都已经会拼了,所以没有兴趣了,于是,我们通过谈论决定,暂时将这个活动区取消,如果有更加难的拼图,再增加这个活动区。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是环境的创设者,条件提供者,观察指导者。教师主要是通过改变环境,投放不同的材料来影响孩子的学习。如发现活动区的内容孩子都掌握了,或是材料太简单了,孩子不感兴趣了,即应投放新的材料,加强操作的难度,就能重新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二:关注幼儿,关注游戏过程,以及游戏中的生成。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是游戏活动的主体,是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给予适宜的指导观察、观察、认识、了解幼儿。这其中,不仅要去看,还要去询问,去倾听,从而了解儿童在游戏中身心的发展,做好观察记录。

。下午,陈琰、兔兔选择了花花菜场。我注意到由于陈琰的性格很活泼、热情,在许多时候,花花新村的爸爸妈妈来买菜,都是陈琰在很热情的招呼着,有时,兔兔刚想与“爸爸、妈妈”招呼,就被陈琰很热情的接了过去。于是,我与陈琰商量一起帮助兔兔,也当个热情的营业员。陈琰点头同意了,于是,有小顾客来时,陈琰就对兔兔说,去问问是买什么的。由此,我想,在游戏中一定要观察每一个孩子,注意孩子之间的差异,尽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要有所发展。

。在今天的“花花图书馆”发生了一些新鲜的事,“花花图书馆”有新村里的爸爸妈妈来看书,于是,两位小朋友非常热情的接待了他们,邀请他们看好看的图书。这样,在两个区之内形成了互动。我们没有加以阻止,仔细观察了两个区的活动情况,发现,花花图书馆的孩子因为有了小顾客的光临,而显得更加的积极。孩子的活动的主动性更强了,于是,在活动结束后,我们提议花花图书馆可以有小读者到那去看书,而且,图书官的孩子有了新的任务,就是接待小读者,在活动区内,新投放了“借书证”,看书的读者必须了解借书的过程。

活动的思考: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有一些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有一些是我们阻止的。我们常常提出,进行游戏活动。一切为了孩子,满足孩子的需要,正确的引导孩子。

通过在活动区中生成自己的游戏或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更活了,兴致盎然,回味无穷,产生的效益常常是教师们所不能预想的。然而,幼儿的自然生成一旦为教师所发现,有的放矢地投放活动区中,很容易转化为教师预设的活动;而教师预设的活动,也常常发现被孩子生成出不同的活动内容和方法,产生出不同的效益来。

三: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情感。

自选游戏的特征之一是幼儿在游戏中没有外界的限制,讷讷挂钩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操作材料,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在游戏的过程中,师幼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游戏的乐趣,而所谓这样,并不是让孩子放任自由,而是教师要已平等的身份,与幼儿交往,特别是教师已一种人物形象出现与幼儿进行交往,幼儿会感到非常的融洽、亲切,使还能够在游戏中获得更大的乐趣,身心得以充分的发展。

。今天,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我是以记者这一身份出现在孩子们的游戏中,于是,在进行区域活动指导时,孩子们一见到我就非常热情的邀请我和他们一起参加游戏,西饼屋的营业员邀请我,说:“记者,你来品尝我们制作的点心吧!”

而花花新村的妈妈爸爸热情的邀请我到他们家做客。与以前教师直接的去参与指导相比,孩子们的情绪更为的快乐,他们喜欢教师以一种角色参与游戏,而不是主观的对他们的游戏行为等进行制止或其他。

四:关注游戏结束后的活动评价。

往往游戏结束后,我们会让孩子们说说,今天在游戏中,有什么快乐,可以与同伴、老师一起分享。同时,教师也将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

。在今天的“花花图书馆”发生了一些新鲜的事,“花花图书馆”有新村里的爸爸妈妈来看书,于是,两位小朋友非常热情的接待了他们,邀请他们看好看的图书。这样,在两个区之内形成了互动。我们没有加以阻止,仔细观察了两个区的活动情况,发现,花花图书馆的孩子因为有了小顾客的光临,而显得更加的积极。孩子的活动的主动性更强了,于是,在活动结束后,我们提议花花图书馆可以有小读者到那去看书,而且,图书官的孩子有了新的任务,就是接待小读者,在活动区内,新投放了“借书证”,看书的读者必须了解借书的过程。

活动的思考: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有一些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有一些是我们阻止的。我们常常提出,进行游戏活动。一切为了孩子,满足孩子的需要,正确的引导孩子。

总之,游戏是幼儿在园的主要活动,关注幼儿,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种种表现,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工作中重要的部分。

幼儿园戏剧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戏剧游戏是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肢体与表情、声音与语言进行感知、想象和表达的游戏活动。已有研究者根据不同功能,把幼儿园常用的戏剧游戏分为7种类型:放松游戏、感知游戏、模仿游戏、想象游戏、造型游戏、控制游戏和专注游戏(详见附录),每一类型的戏剧游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戏剧游戏。

一、戏剧游戏的实施途径

教师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开展幼儿园戏剧游戏。

1.教师可以在幼儿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或者某一个时间段单独开展戏剧游戏。例如,晨间锻炼后,戏剧游戏“走走停停”可以帮助幼儿舒缓身心:幼儿自由走动,甩甩手腕、甩甩手指、弯弯腰、踢踢腿、抖抖脚,听到教师的口令“停”的时候就停下来,听到教师的口令“打招呼”时以拍手掌的方式与身边的同伴打招呼,打完招呼后,继续走动。教师可以数次喊“停”“打招呼”,幼儿则以不同动作或姿态打招呼。然后,全体幼儿坐下或躺在地上,闭目聆听教师或同伴提示的声音,如心跳声、风声、鸟叫声等。

2.教师可以将戏剧游戏作为戏剧教学活动的热身、放松环节。戏剧游戏用在戏剧教学活动开始时,可以帮助幼儿很快进入戏剧的氛围。此时的戏剧游戏相当于教学活动中的导入环节。教师也可以将戏剧游戏(特别是放松游戏)用在戏剧活动的结尾部分,以帮助幼儿在戏剧活动后恢复、稳定情绪。此时的戏剧游戏相当于教学活动中的结束放松环节。例如,戏剧游戏“白云飘飘”就可以运用到这两个环节中。在轻柔的背景音乐中,幼儿全身处于放松状态,在教师语言的提示下运用肢体动作表达“白云飘来了”“两朵白云轻轻地触摸”“几朵白云轻轻抱在一起”等情景(教师的声音要轻、语速要慢)。幼儿在这样的情景中既可以进入用肢体表达的戏剧状态,也可以使紧张、亢奋的情绪恢复平静。

3.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语言、艺术、科学、健康、社会等领域的活动中尝试渗透戏剧游戏。例如,在小班进行绘本阅读活动“小刺猬摘果子”时,教师可以渗透戏剧游戏“果宝宝”。当讨论到“小刺猬在树林里看到树上长了许多果子”时,教师请幼儿猜猜“小小刺猬看到了什么水果”,幼儿用表情或肢体动作表达“甜甜的苹果”“酸酸的草莓”“弯弯的香蕉”“大大的菠萝”等。这样既可帮助幼儿借助教师的语言提示和自己的记忆进行简单的即兴表演,丰富戏剧表达经验,又能激发幼儿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

4.有些戏剧游戏有了家长的参与会变得更有趣、更富有挑战性,所以,教师也可以尝试在亲子活动中运用合适的戏剧游戏,以增加趣味性,锻炼幼儿的能力。例如,在进行亲子活动“春天里的活动”时,可以渗透戏剧游戏“旅行”:2~3个家庭组成一组,教师指定表现“旅行中的交通工具”,各组成员发挥想象,用身体动作合作表现“小轿车”“双层旅游大巴”“火车”“飞机”“轮船”等:教师指定表现“旅行中的一个情景”,各组成员结合旅行的经验,合作表现“在海边拾贝壳堆城堡”“爬山坡前后搀扶”“在草地野营”等情景。这种游戏妙趣横生,家长就其中的造型与动作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指导,孩子们也积极投入其中,从而增进了亲子间和同伴间的沟通。

二、组织戏剧游戏的注意事项

幼儿园戏剧游戏的组织者主要由教师担任。教师在组织戏剧游戏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事先要清楚戏剧游戏的玩法、重点与难点以及所需的条件(场地、材料),并且事先处理好周围环境中的某些细节(如有些东西需要盖起来,有些桌柜需要移动等)。

2.要合理安排戏剧游戏时间。单独进行的戏剧游戏在时间安排上可以灵活些,但宜控制在10分钟以内;在戏剧教学活动的热身、结束放松环节使用戏剧游戏时,时间应控制在5分钟以内。

3.戏剧游戏开始前,不宜让幼儿做激烈活动。戏剧游戏通常从呼吸运动开始,以帮助幼儿消除杂念,达到静心的效果。一般第一步是简单的动作练习,之后是感知、想象、探索,这样安排可以让幼儿借着练习逐渐进入设计的情景,发挥创造性,消除可能产生的畏惧感,充分适应后续的活动。

4.作为引导者,需要更加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状态。要关注戏剧游戏进度、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幼儿全身心投入时音量的控制、幼儿偏离主题时的处理方法,等等。

5.每个戏剧游戏可以重复玩,幼儿越熟悉规则就会越投入。在后期,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对戏剧游戏进行创编,改变其中的角色和玩法。

三、戏剧游戏中的指导要点

教师作为指导者,在幼儿进行戏剧游戏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戏剧游戏的特点。在戏剧游戏中,幼儿以戏剧的自然学习方法,如模仿、造型、控制和想象等来学习语言、动作与社会行为等,他们通常将自己置身于想象的戏剧情景中来表现熟悉的经验,并衍生出新的经验。教师应把握戏剧游戏的这些主要特点,在指导戏剧游戏时关注每个幼儿在想象的戏剧情景中运用智能、体能与直觉进行即兴式、创造性表现的状态。有时,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戏剧教学策略来调整游戏的节奏,以便观察与发现每个幼儿的表现。有些由一般性游戏改编而来的戏剧游戏,更需要突出戏剧创作的特点。例如,对“石头剪刀布”戏剧游戏,教师在理解它与原有游戏的不同之处后,把重点先放在幼儿身体造型上,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探索、表达、创造“石头”“剪刀”“布”的造型。在此基础上,再满足大班幼儿的竞争心理需要,进行团队挑战比赛和3人一组合作比赛,这样的调整突出了戏剧游戏的特点,增加了假想的游戏情景“我是一个……可以做……”,把全体幼儿带入充满情趣的造型活动中,促进幼儿在模仿、造型、控制和想象等方面都有所发展,这种价值是原游戏所不具备的。

2.捕捉幼儿在细节上的表现。每个幼儿都会运用自身的经验来参与戏剧游戏,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临场的观察、想象与反应等能力,发现幼儿在肢体与表情、声音与语言、思考与情感体验等方面的自发性表现以及这些方面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渐进转化的细节,一方面及时给予点拨,促进幼儿的发展,另一方面及时肯定和分享个体独特的经验。例如,大班戏剧游戏“行军路上”,幼儿在教师叙述的情景中以“士兵”的角色,根据听到的音效,大胆想象军队在行军路上遇到的场景,以面部表情、身体姿态、肢体动作以及合适的反应表现行军路上不同的前进动作。在这个游戏中有三个情景片断特别细致地反映了幼儿的表现:教师播放水流声时.问“士兵”:“我们的军队又来到了哪里?”“士兵”们说河边、溪边、海边等。教师又问:“我们的军队是怎么过河的呢?”有的说瞠水过河,有的说游泳过河,有的说用倒下的大树架桥过河,他们纷纷用动作表示。“士兵”蹚水过河时,手上都“拿着鞋子”。教师发现有个“士兵”双手都做出了拉着裤腿的动作,就问他:“你的鞋子呢?不会被水冲走了吧?”这个“士兵”回答:“我不是背了包嘛,我放包里了!”还有一个“士兵”在“走”大树架成的独木桥时,走着走着突然跪在地上慢慢爬了起来,教师悄悄地问他:“你怎么改爬了?”他回答:“独木桥太窄了,我怕掉下去,还是爬着过比较安全!”教师将捕捉到的这些细节以“情景回放”的方式引导幼儿集体欣赏,观察同伴在想象的情景中是如何用肢体动作表达和思考的,从而学习同伴表达的经验和技巧,这样有助于幼儿共同提升戏剧表达能力。

3.给予幼儿更多自主体验的空间。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戏剧游戏,一般都经历对角色的理解和接受、酝酿及执行这三个步骤,这也是重要的学习过程。教师应选择适合幼儿水平的内容,给予每个幼儿自主体验、实践的空间,不要干预或限制幼儿身体、心灵、思想方面的自主表达。例如,在“捏面人”这个合作性戏剧游戏中,“捏面人”和“面团”之间有较多的语言和身体方面的互动,甚至情感的互动交流。比如,“捏面人”要先想好自己捏什么样的东西,告知同伴,再将同伴的身体当作“面团”摆出想捏物品的形态。在这个过程中,“捏面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来调整作品,以达到形象的效果。游戏后半程,“面团”可用语言建议“捏面人”怎么调整自己的身体,但自己不能动,只能用肢体塑造物品的静止形态。第二次、第三次游戏在背景音乐中进行,“捏面人”随着舒缓的音乐慢慢地捏捏对方的头、肩、手臂、腿、肚子、背等身体部位,最后在快节奏的背景音乐下给“面团”做造型。在组织与指导戏剧游戏时,教师通常要放慢游戏的节奏,宜缓不宜急。慢,才能让幼儿的表达更加细致、生动;慢,才能让幼儿的体验更为深刻,触及内心。

附:幼儿戏剧游戏类型及游戏例举

一、放松游戏:身体与情绪进入松弛、平稳的状态,使心理状态进入或走出虚构的戏剧情景。放松游戏可作为戏剧活动的暖身活动,也可作为结束活动。

个子拉拉长(小班)

在舒缓的背景音乐中,师幼一起自由地站立。教师轻轻地说:“太阳出来了,身体晒得暖洋洋的。感觉身体向上长,拉长了……”师幼一起想象自己正在被拉升,双臂向上伸展,直到最高点,然后身体慢慢放松恢复自然状态。

我是一片羽毛(大班)

播放舒缓的音乐,幼儿跟着音乐尝试放松身体,想象一片羽毛飘浮的各种造型。教师可以这样引导:“现在,你就是一片羽毛,在天空中飘啊飘,飘啊飘,首先是你的胳膊往上飘起来.然后是你的脚和头也飘起来了,最后你的整个身体都跟着飘起来了……”接着,幼儿尝试进行“羽毛”的合作造型,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几片羽毛飘啊飘,飘啊飘,突然聚到了一起,他们手拉着手去旅行了!几片羽毛轻轻地抱在一起,几片羽毛排成一队……”

二、感知游戏:在真实或虚构的情景里,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感受,表现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合拢张开(小班)

幼儿围坐在一起,教师播放音乐(节奏可以由慢逐渐变快),幼儿根据歌词的内容做动作:

合拢分开、合拢分开,小手拍一拍(五指并拢握拳、五指张开,反复两遍,拍手两下)。

合拢分开、合拢分开.小手拍一拍(动作同上)。

爬呀爬呀爬呀爬,爬到小睑上(小手从脚背开始顺着腿、身体向上,一直“爬”到脸上)。

这是眼睛,这是嘴巴,这是小鼻子,啊欠——(双手手指指眼睛、嘴巴、鼻子后,做个打喷嚏的姿势,并发出象声词“啊欠”)。

背上的图形(大班)

这一游戏旨在让幼儿在没有语言提示的情况下相互触摸,传递信息,让对方感知自己要表达的内容。第一次游戏:背上的图形。教师:“请一个小朋友先看图片,在下一个小朋友的背上画下来。这个小朋友不能用嘴巴说出图片名称,只能把自己的感觉再画在下一个小朋友的背上,这样一个一个传递下去,最后一个小朋友来告诉大家答案是什么。”第二次游戏:脑袋上的图形。教师:“刚才玩的时候,我发现小朋友穿的衣服有点多,所以有些人画的时候感觉不是很明显,现在我们把图形画在身体的什么地方会更有感觉呢?”(脸上。)第三次游戏:手上的图形。教师:“这次我们来试试在手心上画一画,看看感觉如何?”

三、模仿游戏:对人或物的特性、运动过程及其细节用身体或声音再现、复制,需要以细致的观察作为基础。

蜗牛搬家(中班)

第一步:幼儿用身体做“蜗牛”造型。教师:“蜗牛是什么样的?大家一起来变蜗牛,变变变,我是小蜗牛!”(幼儿造型)第二步:玩“蜗牛搬家"。幼儿找一个位置当作自己的家,互相之间留有一定的空位。教师念儿歌:“小蜗牛慢慢爬。爬呀爬呀爬,爬到了山坡上,咕噜咕噜滚下来。滚下来,继续爬,碰到大青蛙,赶紧躲回家。”幼儿用肢体表现相应儿歌内容。

老鼠娶亲(大班)

这个游戏由中国传统剪纸故事《老鼠娶亲》改编而来。第一步:欣赏故事《老鼠娶亲》。幼儿对故事中热闹的娶亲场面和人物造型非常感兴趣,比如,抬花轿、吹喇叭、吹唢呐、打鼓、抬礼品、放鞭炮等动作造型。第二步:教师和幼儿共同分析人物的动作特点,再请幼儿模仿这些单个的动作。第三步:播放背景音乐,幼儿分角色模仿表演“老鼠娶亲”情景。

四、想象游戏:调动已有经验,联系新经验,重组已有经验,以创造出新的情景、角色与故事情节。

月亮出来了(中班)

在舒缓的背景音乐中,师幼自由地围坐在一起。教师:“月亮出来了,周围安静极了。忙碌了一天的孩子要睡觉了,工作了一天的大人也要休息了.小鸟安静地停在树梢上,调皮的小老鼠轻轻地走出来了……"先请幼儿讨论“调皮的小老鼠在夜里会做什么”。接着,随着教师的语言描述,幼儿自由想象并以肢体动作来表达调皮的小老鼠夜里活动的情景。

五只猴子荡秋千(大班)

这是由手指游戏“五只猴子荡秋千”改编的。

第一步:全体幼儿伴随儿歌做手指游戏。

五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两手五指左右摇摆)。

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一只手伸开不动,另一只手四指合拢做鳄鱼嘴巴状去咬另一只手)。

四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两手四指左右摇摆)。

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动作同上)。

三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两手三指左右摇摆)。

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动作同上)。

二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两手二指左右摇摆)。

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动作同上)。

一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两手一指左右摇摆)。

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动作同上)。

第二步:幼儿两两合作进行表演。两人面对面站立,一人扮演猴子,另一人扮演鳄鱼,一起念儿歌并做手指游戏。当念到“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时,“鳄鱼”就用手指快速地捉住“猴子”的手指。

第三步:“猴子”被抓住后,就要想办法说服“鳄鱼”不吃自己。这个环节是发挥幼儿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过程,扮演猴子的幼儿要能机智灵活地结合生活经验和听说过的故事想象有关情节,想办法说服鳄鱼不吃掉自己。比如“猴子"说:“鳄鱼鳄鱼,天冷了,我这只‘猴子’要去给奶奶送帽子,你不能吃掉我,要不然奶奶就会生病了。你是条好心的鳄鱼,你一定会同意的!”“鳄鱼”觉得这是懂得关心人的猴子,就同意不吃了。

五、造型游戏:用肢体塑造人或物的静止形态,可以单人做,也可以多人合作。造型游戏可增强幼儿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热闹的马路(大班)

幼儿分组,每组6~8名,先讨论“热闹的马路上有什么,马路边有什么”。讨论后,每组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和想象的情景,运用肢体合作造型,表现“热闹的马路”。

千姿百态的树(大班)

这一游戏重在引导幼儿尝试用动作塑造不同的树,可以一人或多人合作塑造。在游戏前,幼儿对各种树的形态有丰富的认识,如知道不同的树有着不同的形态,有粗粗的梧桐树、笔直的松树、摇摆的垂柳等。游戏时,先请幼儿回忆关于各种树的经验。教师:“你们见过哪些树?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动作表现一种你见过的树。1、2、3,变,变,变,我们的身体变成树!”(幼儿造型)然后,在背景音乐中,幼儿尝试与同伴合作塑造各种不同的树。教师可以提醒幼儿:“有的树树干很粗,有的树有很多树枝,那我们怎么来表现呢?你们还见过什么奇怪的树?怎么来表现呢?”

六、控制游戏:在虚构的情景中,把握身体运动的大小、轻重、速度、空间(高低、上下、内外等),可增强幼儿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谁轻谁重(小班)

幼儿四散站着,教师请幼儿跟身边的同伴说说什么动物走路脚步重什么动物走路脚步轻.什么物品重什么物品轻等。然后,幼儿跟随教师口令做动作。比如,大象来了(幼儿模仿大象走路以重重的跺脚动作表示重),小鸡来了(幼儿模仿小鸡踮起脚尖走路表示轻);火车开来了,轰隆轰隆(幼儿以重重的跺脚动作和粗粗的声音表示重),小玩具车开来了,嘀嘀嘀(幼儿用轻轻的动作和小小的声音表示轻):搬个重重的西瓜哕(幼儿两手环抱表示搬,并伴随“哎哟哎哟”的声音),拿个小小的草莓(幼儿动作轻轻地)……

铁皮人加油(中班)

这个游戏与传统的“木头入”游戏有相同的地方,都强调幼儿对身体的控制,但这个游戏增添了“油桶”这一角色,游戏的情景性和趣味性更强。该游戏重在引导幼儿在相互配合中学会控制肢体各部位的动与静。游戏可先由“铁皮人"游戏导入。教师:“铁皮人走路是什么样子的?铁皮人生锈时可以摆出哪些造型?”然后师幼一起玩“铁皮人加油”的游戏。教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新游戏‘铁皮人加油’,两个人一组商量好谁扮演‘铁皮人’,谁扮演‘油桶’。你们随着音乐节奏一起模仿‘铁皮人’走路,听到‘生锈了’(音乐停止),‘铁皮人’保持造型不动,‘油桶’去给‘铁皮人’加油,油点到哪个身体部位,‘铁皮人’就活动哪个部位。”第二、三次游戏时教师可以调整音乐节奏,幼儿随音乐调整身体动作。

七、专注游戏:使感官与情绪状态、语言与思维聚焦于某一专门任务,以便对人、物作出灵敏的反应,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赤脚行走(小班)

随着轻柔的背景音乐,幼儿赤脚坐在地板上,教师:“今天,我们的小脚要出‘来呼吸了,做做操”,“小脚小脚弯弯、小脚小脚捏捏、小脚小脚揉揉、小脚小脚搓搓……”幼儿随着音乐调控自己的小脚做相应的动作。接着教师说:“我们的小脚要去散步了,你们可以在地板、地毯、鹅卵石、草地、沙土里自由地走来走去。"幼儿赤着脚自由行走或踏在地板、地毯、鹅卵石、草地、沙土地等不同质地的地面,集中注意力,以脚底的触觉感知光滑、粗糙、柔软、坚硬等不同感觉,并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小班幼儿会从开始的紧张或不自在,到后来逐渐放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感觉。这个游戏一般在夏天进行。

顺风耳(中班)

师幼一起以自由舒服的姿势躺在地板上.教师:“我们每人都有一对‘顺风耳’,能听见周围很细小的声音,也能听到远方传来的声音。你们要保持安静啊。”接着,请幼儿专注倾听,如刮风的声音、风中小树叶沙沙的声音、户外汽车声、园内有人活动的声音、自己的心跳声等。

谈新时期幼儿游戏的特点与组织


导读:在教育学和心理学,对于游戏的研究,不外于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游戏的属性和特点,二是关于游戏的功能,三是关于组织促进幼儿游戏。而后两方面的课题都必须以前一方面的研究为基础,也就是说不了解游戏的属性和特点,我们便无法知道游戏是如何促进幼儿发展的,也找不到组织指导幼儿游戏的有效方法。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对于游戏的研究,不外于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游戏的属性和特点,二是关于游戏的功能,三是关于组织促进幼儿游戏。而后两方面的课题都必须以前一方面的研究为基础,也就是说不了解游戏的属性和特点,我们便无法知道游戏是如何促进幼儿发展的,也找不到组织指导幼儿游戏的有效方法。

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称“新纲要”)提出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就是说,把作为娱乐活动的游戏引进到幼儿园的教育领域,充分肯定游戏的价值,并确定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活动的地位。这对幼儿教育的改革起着重大影响。

游戏的特点是什么,它能不能成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这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首先,游戏是幼儿自主控制的活动,具有自主性。自主性的确是幼儿游戏的典型特征,主要表现为自主探索和自发练习。仔细观察一下的话,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尝试探索性行为的频发率是极高的,凡是用来游戏的物体,孩子们是从不马虎的,他要了解物体的性质,然后要作为工具实现自己的目的,于是敲敲打打、摸摸看看、拆拆弄弄等各种作用于物体的自主探索方法就成了他的游戏行为;自发练习是幼儿游戏的主要外显特征,儿童似乎天生就有一种不断重复刚刚出现的新的动作、刚刚获得的新的经验和活动的倾向,如听故事,喜欢听过无数遍的,甚至同一种玩具也要反复摆弄等,很清楚,这种重复活动的价值就在于练习,重复就是表明这个活动是他力所能及,却还没有充分发展完善的一种能力表现,孩子就是在这种自发练习中巩固了刚刚萌发的许多新的身体能力和心理水平。

其次,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具有娱情性。表现为情感补偿与情绪宣泄,游戏的象征意义使孩子在游戏中能满足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而孩子在现实中压抑的情绪能在游戏中得到排解。因为游戏是幼儿自己的世界,幼儿在自己的世界里,已经从一个被动的承受者转化为主动的执行者。所以前苏联的阿尔金说,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维生素。

第三,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发展的,具有假想性。幼儿游戏进行的是假想的成人实践活动,这是在描绘幼儿游戏的实质内容,描绘幼儿游戏的内在矛盾。我们知道,游戏的假想性帮助幼儿解决了迫切想参加真正的成人实践活动与其实际能力不够之间的矛盾。在逻辑上,事物的实质内容应该是体现其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假想性是幼儿游戏的本质属性,这不仅仅是从游戏本身的过程来说,而且这也在说幼儿的其他活动如生活活动等不具备这个特点,它体现着幼儿游戏与幼儿的其他活动之间的区别。

第四,游戏无强制的外在目的,具有非外在强制性。幼儿的游戏与幼儿的其他活动不同,那些其他的活动如一般的生活活动与成人的期望、功利、规范、要求联系在一起,具有强制的外在目的。只有游戏才是幼儿本人的事情,幼儿游戏就是为了游戏,就是为了好玩,尽管在游戏的过程中客观地实现着幼儿的发展,但幼儿本人在主观上绝没有这个目的,成人外在的强制的功利性目的更无法加进游戏当中去,否则就会破坏游戏,就不是游戏,就不是玩了。

幼儿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它是在教育的特定环境下进行的,并将游戏因素与教育因素有机结合。把儿童在游戏中的主体性体验、游戏性体验看作是人的最本质的需要,是教育最重要的内容。所以,只有让游戏伴随着童年,让孩子的生活充满希望和欢乐,让教育隐含在游戏之中,使游戏既能保证教育上的自由,又能使儿童发展的过程实行自主建构,才能促进幼儿个性健康的发展,使它在幼儿教育里作为教育的基本活动而存在。总之,一方面儿童在游戏中满足各种发展需要,实现自主发展;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游戏完成教育价值引导。

教师如何组织幼儿游戏,实现幼儿教育的目的?主要有以下环节:

1、计划游戏,准备游戏经验。

新纲要提出: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在自主游戏中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强化自主游戏的教育价值。而幼儿园的游戏是教育活动,因此应该在有计划的指导下进行。本质上游戏的主体性与教育的计划性并无矛盾,游戏的计划并不是现场执行的计划,而是置于头脑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指导的参考计划,它来源于观察与研究,关注和尊重个别差异,努力使每个幼儿都得到满足。

教师要将幼儿的需求、教育的要求体现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之中。材料准备是教师组织游戏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对材料的提供,将教育意图与教师期望达到的行为,通过材料来展现给幼儿;游戏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游戏的质量,只有在充足的时间里才能去寻找伙伴、选择角色、计划游戏的情节等;游戏空间的大小、密度及场地结构等对幼儿游戏都会产生影响,游戏前教师要考虑这些因素是否有利于游戏的开展;经验的准备就是要为幼儿提供多种途径,丰富和完善幼儿的知识经验,并在游戏之前以多种方式来刺激、激活已有的经验,为游戏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2、观察游戏,了解游戏进展情况。

教师只有观察幼儿的游戏,才可能发现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了解游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幼儿的视觉出发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接纳幼儿特有的感受方式、表现方式,把握他们的游戏线索,并顺应游戏流程和需要,对环境进行调整,使幼儿的游戏得以拓展。因为这种观察针对幼儿的需要,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系统的、丰富的经验体系,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3、参与游戏,促进游戏发展。

孩子们永远欢迎教师以玩伴的身份参加他们的游戏,在游戏中和他们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可以是“艺术家学徒”、“调解人”、“监护人”、“平行游戏者”等身份去参与游戏,但要警惕那种以教育者、指挥者、主导者自居的思想和做法。当教师成为主导者时,孩子的游戏行为往往被迫中断。所以教师应带着一颗童心去参加游戏,尊重孩子在游戏中的自主权,和他们共同分享游戏中的快乐。游戏之外,大家用不同的方式交流讨论甚至解决问题,教师要巧妙的将分享中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升华,潜移默化的深入到孩子的心灵中去。

4、评价游戏,分享游戏体验。

游戏结束时,教师引导幼儿就开展游戏情况进行讨论,帮助幼儿整理游戏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分享成功的经验。这种评价不是指结束时的讲评,而是指对幼儿游戏行为表现作分析、研究,以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状况;对幼儿游戏作出评价,是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提升,也是下一次游戏计划的依据,它不仅可以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而且有助于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是教师组织游戏的重要环节;对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组织指导工作做作出自我评价,以便改善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游戏组织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

幼儿园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组织与指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认同“大课程”的教育观念,在户外场地的整体布局上,充分考虑一切因素,台阶、墙壁都是应考虑的地方、草坪枯木、各种石子堆砌的小路、地面各种几何图形等,使户外活动场地变成了立体的、多层次的、多视角的“教科书”,满足了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我们利用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极具动态性的特点,注意整体布局的变化和色彩搭配,设置钻电网、石子路、草地舞龙、枯木秋千、射击、投掷等,使户外活动场地有高有低,有凸有凹,有硬有软,有直有曲,有阶梯,有平地,给幼儿感官上以多种刺激,顺从幼儿好奇、易动的天性,给幼儿留下联想的空间。从整体布局到局部的功能开发都体现了环境的探索价值,使它们备有特点又互相辉映,形成一个和谐统—体。

一、以体育游戏为主的教育途径,充分调动幼儿对户外体育活动的兴趣

众所周知,幼儿容易受环境各种因素的干扰,而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中,能自由、轻松地感受和学习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习惯以及给身心带来的快乐,从而得到良好的心理体验。而体育游戏将基本技能的锻炼寓于娱乐性极强的活动之中,因而它对于激发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兴趣,促进其以体能为主的备方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同时,在体育游戏中具有竞争色彩,幼儿通过努力可以不断地达到更高的竞技水平,通过胜负的差异,体验成就感与荣誉感,在享受成功与胜利的愉悦的同时,不断增强和发展自信心,从而形成锐意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二、提供和使用丰富、有趣及符合幼儿兴趣的运动器械,吸引幼儿主动地参与户外体育活动

运动器械作为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它不仅是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辅助材料,也是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的操作材料。它的教育潜能的发挥依赖于对其功能的开发利用。那么,如何为幼儿提供恰当的运动器械,使得它的教育潜能充分发挥呢?

(一)根据幼儿的兴趣制作和改进运动器械

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有趣的材料会引发幼儿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怎样知道幼儿喜欢什么材料呢?这需要教师的细心观察和发现。例如:我发现幼儿们对饮料罐子的兴趣,想到要为他们做一些用饮料罐子做的高跷作为户外体育活动材料;从幼儿们对大青虫的兴趣,想到要为他们做几只布的大虫子……有趣好玩的“高跷”和“漂亮”的大虫子充分吸引了每一个幼儿能够发现幼儿的兴趣,制作出运动器械固然可贵。可是在实际运用中,教师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并不断地改进运动器械,使其更能激发幼儿们的兴趣。高跷好玩,但是绳子不够结实、漂亮,于是教师们就改用缎带,又漂亮又结实。还在罐子上贴上漂亮的及时贴,把小罐子变成一个个可爱的小动物,真是好玩又漂亮。幼儿们一个个挑选着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高跷,练习着踩高跷,真是开心极了。教师们把大虫子也做成一节一节的,并用尼龙褡扣连起来。当幼儿们戴着青蛙的头饰追赶着大虫子,把大虫子一节节踩断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二)提供运动器械应考虑因材施教的原则

由于幼儿的发展水平有所差异,所以在提供运动器械时要有难有易,让幼

儿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器械,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不仅能保持和增强幼儿对户外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比如,在跨越障碍跳时,可以为幼儿提供三到四种高度的体育器械,从低到高,让幼儿选择。在投放材料的时候应注重运动材料的层次性和多样性,让幼儿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己感兴趣的、能够发展自己水平的运动项目。如:“举重”区投放了重量不同的杠铃和哑铃,“平衡区”安放高低、大小不同的梅花桩,“助跑跨跳区”投放的栏宽度、高低、大小难易程度也都不一样,“投掷区”中的投掷板和投掷物也有不同。多样的选择促进了每个幼儿不同个性的发展需求。

(三)提供运动器械应考虑到它功能的多用性

提供运动器械时,还应该考虑它功能的多用性。以纸棒为例,它可以用来拼搭图形、赶球、运沙包或者击剑等,幼儿就可以引导幼儿用同一种材料创造出多种玩法,鼓励幼儿们动脑筋想出多种玩法。这种户外体育活动不再是单纯的身体活动,它伴随着幼儿的认知、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所实现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幼儿们在快乐、有趣的活动中增强了体质,获得了自信和成功感。

(四)利用废旧材料合理投放

在体育活动区域,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废旧材料入手,用幼儿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材料自制成体育玩具。如:我们利用废旧的油桶用粗绳子连接成一条龙,让幼儿听音乐舞龙。利用废旧的衣服剪成布条后编成小尾巴,系在幼儿的腰间,幼儿们就可以玩踩尾巴的游戏。旧轮胎改成秋千、椅子,游戏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废旧的纸箱制作成小汽车,用布条缝在纸壳上挂在幼儿的肩上,幼儿手上再拿一个圈当作方向盘,我们的小司机们就会玩得乐此不疲。

三、结合主题活动开展户外体育区域活动

怎样走出传统的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模式,结合主题活动的大背景,使体育活动能激发幼儿积极地尝试用肢体语言大胆地表达与表现生活与自己的情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思考在活动开展中幼儿发展了怎样的能力,获得了怎样的情感,形成了怎样的态度?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以下是我对开展主题背景下幼儿体育活动的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体育活动的环境应是幼儿能够与主题产生共鸣和信息交流的环境。这样幼儿才能成为体育活动的主人

幼儿园体育教学和活动的开展不等同于运动技艺教育,但基本的运动技能技巧的培养同样也是需要的。那么如何让幼儿习得技能技巧呢?以往总是以教师传授为主,幼儿通过模仿练习逐渐习得技能。这种状态下幼儿的学习是被动的,是否掌握所教的技能是学习的唯一目的。罗杰斯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认为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学习。鉴于对这一理论的认识,我们变幼儿的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重学习的结果为重学习的过程,使技能学习也成为幼儿探索学习的过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也主张教师的任务是提供儿童能够同化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让儿童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自我指导和自我调节)主动地获得发展。因此我们创设了与主题相关的运动环境,提供与主题相关的活动器材,让幼儿在与周围环境,包括材料、同伴、教师等的互动中,逐步建构起关于运动技能的知识。

在各类体育活动中,我们努力创造与主题相适应的活动环境,使体育活动与主题内容保持一致,使幼儿的思维围绕在主题的氛围之中,从而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例如在《过年》《中秋》等以节日为主题的活动中,我们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了“龙”“灯笼”等,带领幼儿练习舞龙灯、打灯笼等传统体育活动,让幼儿来感受节日的热烈气氛;在《春天来了》《清凉夏天》等以节气为主题的活动中,我们创设公园、小河为活动场景。同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注重让幼带,又漂亮又结实。还在罐子上贴上漂亮的及时贴,把小罐子变成一个个可爱的小动物,真是好玩又漂亮。幼儿们一个个挑选着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高跷,练习着踩高跷,真是开心极了。教师们把大虫子也做成一节一节的,并用尼龙褡扣连起来。当幼儿们戴着青蛙的头饰追赶着大虫子,把大虫子一节节踩断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二)提供运动器械应考虑因材施教的原则

由于幼儿的发展水平有所差异,所以在提供运动器械时要有难有易,让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器械,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不仅能保持和增强幼儿对户外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比如,在跨越障碍跳时,可以为幼儿提供三到四种高度的体育器械,从低到高,让幼儿选择。在投放材料的时候应注重运动材料的层次性和多样性,让幼儿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己感兴趣的、能够发展自己水平的运动项目。如:“举重”区投放了重量不同的杠铃和哑铃,“平衡区”安放高低、大小不同的梅花桩,“助跑跨跳区”投放的栏宽度、高低、大小难易程度也都不一样,“投掷区”中的投掷板和投掷物也有不同。多样的选择促进了每个幼儿不同个性的发展需求。

(三)提供运动器械应考虑到它功能的多用性

提供运动器械时,还应该考虑它功能的多用性。以纸棒为例,它可以用来拼搭图形、赶球、运沙包或者击剑等,幼儿就可以引导幼儿用同一种材料创造出多种玩法,鼓励幼儿们动脑筋想出多种玩法。这种户外体育活动不再是单纯的身体活动,它伴随着幼儿的认知、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所实现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幼儿们在快乐、有趣的活动中增强了体质,获得了自信和成功感。

(四)利用废旧材料合理投放

在体育活动区域,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废旧材料入手,用幼儿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材料自制成体育玩具。如:我们利用废旧的油桶用粗绳子连接成一条龙,让幼儿听音乐舞龙。利用废旧的衣服剪成布条后编成小尾巴,系在幼儿的腰间,幼儿们就可以玩踩尾巴的游戏。旧轮胎改成秋千、椅子,游戏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废旧的纸箱制作成小汽车,用布条缝在纸壳上挂在幼儿的肩上,幼儿手上再拿一个圈当作方向盘,我们的小司机们就会玩得乐此不疲。

三、结合主题活动开展户外体育区域活动

怎样走出传统的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模式,结合主题活动的大背景,使体育活动能激发幼儿积极地尝试用肢体语言大胆地表达与表现生活与自己的情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思考在活动开展中幼儿发展了怎样的能力,获得了怎样的情感,形成了怎样的态度?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以下是我对开展主题背景下幼儿体育活动的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体育活动的环境应是幼儿能够与主题产生共鸣和信息交流的环境。这样幼儿才能成为体育活动的主人

幼儿园体育教学和活动的开展不等同于运动技艺教育,但基本的运动技能技巧的培养同样也是需要的。那么如何让幼儿习得技能技巧呢?以往总是以教师传授为主,幼儿通过模仿练习逐渐习得技能。这种状态下幼儿的学习是被动的,是否掌握所教的技能是学习的唯一目的。罗杰斯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认为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学习。鉴于对这一理论的认识,我们变幼儿的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重学习的结果为重学习的过程,使技能学习也成为幼儿探索学习的过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也主张教师的任务是提供儿童能够同化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让儿童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自我指导和自我调节)主动地获得发展。因此我们创设了与主题相关的运动环境,提供与主题相关的活动器材,让幼儿在与周围环境,包括材料、同伴、教师等的互动中,逐步建构起关于运动技能的知识。

在各类体育活动中,我们努力创造与主题相适应的活动环境,使体育活动与主题内容保持一致,使幼儿的思维围绕在主题的氛围之中,从而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例如在《过年》《中秋》等以节日为主题的活动中,我们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了“龙”“灯笼”等,带领幼儿练习舞龙灯、打灯笼等传统体育活动,让幼儿来感受节日的热烈气氛;在《春天来了》《清凉夏天》等以节气为主题的活动中,我们创设公园、小河为活动场景。同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注重让幼

幼儿园餐前游戏活动的有效组织与实施


餐前过渡环节往往是教师进行有效教育指导的盲点。为了更好地体现“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我们对于如何开展餐前游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既满足了幼儿喜欢游戏的意愿,促进了幼儿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优化了过渡环节的秩序,又调节了幼儿良好的进餐情绪,使每位幼儿在获得快乐与自信的同时,养成习惯、启迪智慧、发展能力,也使教师进一步认识到一日活动各环节的重要性,提高了教师对游戏的理解、组织和指导的能力。

餐前活动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旨在调节幼儿良好的进餐情绪,让幼儿能带着愉悦的心情进餐。它不像集体教学活动那样严谨、规范,游戏性、互动性较强,形式和内容都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而及时变化,能给幼儿提供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也能加深师幼之间的感情。同时,这个时段也是教师适当调节工作节奏,解决个别幼儿问题,亲近每一个幼儿的极好时段。现实中,大部分教师为了创设安静的进餐环境,喜欢组织幼儿听故事、念儿歌或看动画片等较为整齐划一的活动。虽然这些活动减少了幼儿等待用餐的焦躁,保证了幼儿较好的进餐秩序,但往往忽略了幼儿情感和游戏的需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深入学习,我们更加认识到: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于是,我们追随着“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充分相信“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努力思考和实践着如何让游戏更好地融人一日活动,如何让孩子们真正自主快乐地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我们通过前阶段开展的优化幼儿一日生活质量的实践和研讨,找到了一个切入口——餐前游戏活动的组织实施。通过餐前游戏活动,有效减少幼儿一日教育的盲点,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进餐心境,做到一日生活各环节精细而优化。我们认为餐前游戏活动的组织实施应注重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选择与餐前时间及特点相符合的适宜性游戏

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国外研究人员在《食的科学》中强调,孩子从出生到幼儿期,智力发生了一个飞跃。在这一时期,儿童的空腹感与食欲的关系不再是必然,而是显得十分复杂。因为,在这两个生理环节之间,已掺杂了心理因素的作用。他们可能是空腹时不一定想吃,或是在吃得很饱后对所喜食物继续吃。他们的吃,不再是生理性食欲,而是经验性、能动性食欲。所以,孩子的食欲,除其生理本能之外,还需后天培养。调节其餐前情绪是一项重要内容。而游戏恰恰是能调节幼儿情绪的好方法,它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的钟爱。

在幼儿园,教师设计组织的游戏种类繁多:体育游戏、音乐游戏、语言游戏、益智游戏等等,哪些游戏更适合作为幼儿的餐前游戏呢?这需要认真地思考和分析。首先,餐前活动时间相对较短,不宜选择较为复杂的游戏活动。其次,餐前游戏活动的组织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讲究科学性,应避免剧烈活动或过度兴奋而影响幼儿进餐的质量。因此,最好选择一些平静而舒缓的游戏,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并能很好地激发其良好的进餐情绪。在实践中,我们认为以下游戏更为适宜有效:

1.简单灵活的手指游戏

小中班的餐前游戏多采用结合儿歌的手指游戏,如小班《我的十个宝》《小手指要睡觉》《金苹果银苹果》等;中班《说相反》《猜猜在哪头》《五只猴子荡秋千》等。这些手指儿歌充满游戏性,孩子们念的时候朗朗上口,配上手的动作更能激起幼儿的兴趣。百念不厌。中班餐前游戏的组织还可以增加幼儿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在原有游戏基础上进行改变的空间,如手指游戏“土豆皮、土豆条”,就可以让孩子自己来改编,念成其他菜名,如“萝卜皮、萝卜条”“丝瓜皮、丝瓜条”“青瓜皮、青瓜条”等等许多带皮的食物名称,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拓展思维,丰富语言,也能增进幼儿的食欲。

2.轻松有趣的互动游戏

小班孩子年龄虽小,但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一些师幼互动小游戏。如做冰块的游戏就非常受孩子们喜欢:大家围坐着一起念“做冰块,做冰块,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方,有的圆”,老师说“结冰”时,孩子们就摆出各种造型;老师说“太阳出来了,冰块融化了”时,孩子们便一下子放松了。同时,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同伴互动小游戏,如《拉大锯》:两个孩子双手相握,随儿歌“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起去看戏”,有节奏地做手臂伸展运动,身体自然摆动,既发展了手臂动作又提高了合作畿力,幼儿的情绪还很愉快。中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表现力都有所增强,可以玩一玩同伴互动游戏,如《我的飞机开始飞》《猜猜是谁走过去了》等,也可以鼓励幼儿来当小老师,带领全班孩子一起念一念、玩一玩自编的儿歌,孩子们非常有成就感,乐在其中。

3.快乐自主的小组游戏

大班幼儿由于经验的不断积累,自主性需要得到更充分发展,他们可以开展小组游戏活动,自由结伴。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如把自己折成的“东南西北”拿出来相互猜一猜,玩一玩;如“金锁银锁”,两个或多个孩子一起玩此游戏特别开心;又如猜拳游戏,只需幼儿围成一圈,通过手心手背数量的多少决定胜负,奖惩规则由小组成员自己制定,等等。这样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可以极大地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另外,还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特点,融入一些音乐小游戏、律动,以及各类适宜的民间小游戏,如《踢踢绊绊》《官打捉贼》《蚊子叮手》《挑花线》等,进一步丰富餐前游戏内容,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餐前环境。

发挥餐前游戏在幼儿个体差异上的协调作用

《指南》强调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也就是说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要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有个性地发展。针对个别用餐习惯不是很好的幼儿,我们利用餐前游戏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效果十分明显。

食欲差、挑食偏食的幼儿。有些孩子总是吃得很少,食欲不强;有些孩子有挑食偏食现象,常常有不爱吃的菜,如海带、萝卜等等。针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设计了一些适宜的游戏来增进其食欲,鼓励他们样样蔬菜都爱吃。如教师利用自制的蔬菜、肉类等小卡片,以卡片抽取的形式与这些孩子玩“啊呜啊呜吃得香”的游戏。小班孩子一边认识各种菜名,一边模仿各种吃得香香的表情,玩得不亦乐乎。中大班的孩子结合抽到的卡片自主说出各种菜的烧法,如摸到“萝卜”卡片,孩子就说出“萝卜排骨汤”“红烧萝卜”“糖醋萝卜丝”等,边说边游戏式地逐一分享给其他孩子一起快乐品尝。另外,教师还有意识地引导这些孩子一起玩与饮食有关的手指游戏,如“包饺子”“土豆皮、土豆条”等等,有效增强幼儿的食欲。

进餐特别慢的幼儿。在日常指导幼儿进餐时,我们往往要求孩子们要细嚼慢咽,充分保证幼儿的进餐时间。但是有个别进餐特别慢的孩子,确实需要教师积极地给予引导。如教师与孩子玩“猜猜宝物在哪里”的小游戏,将小贴画等幼儿喜欢的“小宝物”藏在手心,让孩子来猜,猜中了送给孩子,并让他先去进餐。孩子开心地带着奖励去进餐,速度慢慢加快。

卫生习惯欠佳的幼儿。在进餐过程中,一些幼儿常常将饭粒洒满地,卫生习惯比较差。于是,教师和幼儿自制了一些小图书《大公鸡和漏嘴巴》《下巴上的洞洞》《悯农》等。一起看一看讲一讲;也提供给幼儿一些自制的手偶、头饰等材料,孩子们自主进行表演,感受故事情节,逐步从故事角色中感知到要养成良好的进餐卫生习惯。教师还跟这些孩子玩激励性的小游戏,跟孩子餐前约定用餐时的表现,餐后给予一定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

另外,餐前游戏活动作为最有利的边角时段,也可以为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彰显个性。针对好动、自控能力不强的幼儿,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其充足的自主游戏空间。可以请幼儿做游戏的小组织者,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同伴的逐步认可中。养成自觉遵守活动规则的良好习惯。针对胆小、不爱表现的幼儿,教师可以主动亲近幼儿,与其单独沟通、交流,给予鼓励,使其树立自信心,引导幼儿逐步参与到集体活动和小组活动中,如做一回“小老师”“小主持人”等。针对没有耐性、坚持性差的幼儿,教师可以采取一对一的数数游戏等帮助其培养耐性,如两人面对面坐好,一人开始从1数到20,另一人则按要求在数数时间内坐好不动或是坚持定格某一个动作,直到停止数数。玩此游戏时,可以先少数一些,等相互之间都能完成游戏任务后,再慢慢加数。这种游戏趣味性较强,既能培养幼儿的耐心,又能练习数数,一举多得。

总之,餐前时间是教师指导个别幼儿的很好的肘间段。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多走近孩子、了解孩子,注重观察与指导,不断地设计和融入更多适宜的游戏。

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实施不同的指导方法

《指南》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成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要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要成为幼儿学习的积极支持者。在餐前游戏中,教师不能一直充当组织者的角色。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的示范引领保证了游戏的顺利开展,并且教师组织游戏的状态决定幼儿参与游戏的态度与情绪。当然,在幼儿熟悉了各种游戏之后,教师可以与幼儿商量,引导其说说今天想玩什么游戏,帮助幼儿一起选择,并适时给予表扬鼓励。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教师的示范引领有时候反而会限制其在游戏中的发展,相反,教师作为游戏中的一员,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中去,与他们共同尝试创新游戏的玩法则更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并促进师幼间的互动和同伴间的互助,为幼儿搭建自我表现的舞台。至于大班幼儿,他们会自发地组织并开展餐前游戏,他们自由结伴而坐,这儿一簇,那儿一组,非常自主随意。但因为是自发的、自主的,必定会出现一些矛盾和纠纷,这时教师就是一个观察者,及时察觉问题出现的原因。在幼儿自我解决的过程中,如有需要适时介入,帮助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开展,教师要区别对待,真正成为幼儿游戏活动的引领者、参与者、观察者、支持者。

餐前活动时间虽短,但它是幼儿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且不容忽视的环节。只要教师合理利用,灵活组织,便能获得与集体教学活动、区角活动、户外体育游戏同等的教育价值,成为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进步、感受快乐的又一个有利时段。通过餐前游戏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有效避免过渡环节的时间隐性浪费,让幼儿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更大的发展,而且能使幼儿的情绪愉悦,食欲大增,养成一系列良好的进餐习惯。

游戏教学的基本原则


1。游戏的开展应有一定的目的性。

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必须与教学密切相关。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的重难点和其它教学要求。如在复习音标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游戏:让两个学生戴上辅音音标头饰,用手搭起一座“伦敦桥”,让一组戴着元音音标头饰的学生通过,全班学生一起唱:“LondonBridgeisfallingdown,”唱到某句时,音乐一停,“桥”垮了,谁卡在“桥”里,谁就要把两个辅音和自己的元音拼读出来,或者让全班学生一起拼读。这种游戏参与的人多,可以很好地复习音标;同时,优美的音乐愉悦了身心,大脑皮层的兴奋点得以激发,这比那种单纯拼读的效果好得多。又如,在学习表示颜色的英语单词时,我们设计了“幸运转盘”的游戏:做一个活动的转盘,上面有七种颜色,教师问:Whatcolorisit?Canyouguess?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猜红色,有的猜绿色,有的猜黑色,有的猜蓝色等;最后教师转动转盘,猜对的学生可以加分或者得小红旗。这种游戏目的性很强,学生的参与面也很广。

2。游戏应有一定的启发性。

开展游戏是为了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但也应在游戏中注意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游戏。如在幻灯机上显示几个抽象的图形让学生猜,T:What‘sthisinEnglish?学生有的把圆形猜成一个球、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座钟等;有的把方形猜成一本书、一张照片、一幅地图、一扇窗子等。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所学的词语来表达。这样的游戏学生最喜欢玩,而且可以常玩常新。

游戏的启发性还体现在教师对游戏难度的把握上,特别是对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游戏中教师可以适当给他们以提示,启发并鼓励他们在游戏中获胜,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则要让游戏有一定的难度。

3。游戏的形式应多样化。

俗话说“把戏不可久玩”,再好玩的游戏,玩过几次后就没有新鲜感了。这就要求教师能不断设计新游戏,不断翻新游戏的做法。我们把游戏的设计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设计了100种课堂教学游戏,许多游戏构思新颖。

4。游戏的开展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灵活性就是指在教学中要注意适时、适度开展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要注意课堂气氛和课堂节奏的调整和把握,要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与游戏之间的关系,要灵活处理和适当调整教学模式中的六个环节。

小班体育游戏教学设计青蛙跳教学设计思考


游戏作为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推崇。幼儿园游戏有益于提高对外界新鲜事物的认知兴趣。幼儿教育专业团体对游戏活动应作出肯定,促进社会对游戏的广泛认同。你收集了哪些有趣好玩的幼儿园游戏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小班体育游戏教学设计青蛙跳教学设计思考”,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学习弹跳的方法,练习跳的动作。

2、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动作进行跳跃。

3、喜欢参与活动,能遵守游戏的规则。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1、在室外选择较平整的场地,用粉笔或其他记号笔在地上画若干类似荷叶的圈。

2、运用呼啦圈作为荷叶,可以根据孩子的弹跳能力适当改变圈之间的距离。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教师编儿歌《小青蛙》“我是一只小青蛙,捉虫本领大,手儿伸一伸,腿儿蹬一蹬,蹲下――找一找小虫,跳起来――吃掉它!”(活动四肢,巩固向上跳的动作。)

2、进行游戏:请幼儿分成男孩和女孩。

“青蛙哥哥和青蛙姐姐今天我们要到河对岸去捉害虫,看谁能从荷叶上跳到对岸。”

①请孩子从起始线开始,从一个圈跳到其他圈里,一边跳一边说,“小青蛙,要回家,跳――跳,呱――呱,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小青蛙,回到家!”

②引导幼儿互相学习小青蛙的跳跃动作,说说那一只小青蛙跳的远,他是怎样跳得?(请幼儿个别示范)幼儿集体学习弹跳的动作,了解手臂和腿的动作要配合才能跳的远。

③指导幼儿再次尝试运用手臂和腿的配合进行弹跳的动作,进行游戏《小青蛙跳荷叶》;

④可以根据孩子的活动情况,改变增长圈和圈之间的距离;

3、放松活动:《小青蛙游泳》模仿小青蛙的动作进行腿部放松活动,(抖腿、捶腿)。

活动反思:

小班是发展幼儿跳跃能力的极佳时期,而且多以双脚跳的动作为主。对于幼儿来说,模仿小动物是他们很喜欢的事情。小青蛙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是他们所能理解、喜欢的,赋予幼儿“小青蛙”角色来练习跳的动作,符合双脚跳动作的特点。青蛙跳活动还能满足幼儿运动、娱乐、交往、创新等多种需要,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以体能为主的身心和谐发展。

浅谈角色游戏的组织


整理了关于幼儿游戏专题论文《浅谈角色游戏的组织》,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角色游戏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这种游戏深受幼儿的喜爱,那么,这样组织角色游戏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初浅看法:

一、游戏前,教师是游戏的设计者。

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好模仿,通过参观成人劳动,总想在游戏中得到体验。例如:我园开设了午餐,我带领幼儿参观食堂里叔叔、阿姨的工作,使幼儿对食堂有一较完整的印象。在游戏时,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选择幼儿和角色,幼儿扮演的角色,内容也很丰富,而且对工作认真负责。游戏中幼儿想象力丰富,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游戏中,教师是游戏的参与者。

游戏中,教师根据游戏的需要,扮演其中一个角色,以丰富游戏的内容,减轻游戏的难度。教师在游戏中,扮演一个角色有三个好处,一是有利于调动幼儿游戏的兴趣,叫司以一个角色的身份出现,幼儿易于接受教师成为游戏的伙伴,为幼儿所喜爱、所接纳;二是有利于调动幼儿游戏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幼儿求异思维,幼儿在游戏中遇到了问题,克服了过去不动脑筋求助于教师或频繁的告状现象,而是自己想办法去处理、去解决;三是教师充当一个角色,身临其境,易于发现问题,真切的了解 幼儿所想,有利于切中要害,适时对游戏进行指导。

三、游戏后,教师是游戏的评估者。

游戏结束的评价是教师领导游戏的重要环节,不可忽视‘对幼儿的游戏情况一定要进行正确的评价,教师先组织幼儿在自己评价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结,让幼儿进行评价,使幼儿在玩游戏过程注意观察玩得好的地方,以及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可以提高游戏水平,而教师对幼儿游戏评价的指导思想关系到游戏的方向和水平。因此,游戏后,教师给幼儿肯定优点,指出方向,做到既准确、又具体,使幼儿的游戏水平进一步提高。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体育游戏的设计与组织原则》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游戏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自制体育玩具与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浅议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 -->整理了了关于幼儿语言教育论文《浅议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语言教育是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在我国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
    2021-08-31 阅读全文
  • 例析幼儿益智游戏的设计与原则 在创设益智游戏时,教师要根据一定的智育任务,结合幼儿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特点,设计出一种有规则的游戏。既能要求幼儿在智力上做出一定的努力,又能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进行,从而在愉快的活动中发展幼儿各种能力...
    2019-12-16 阅读全文
  • 游戏的组织与思考 导读:材料是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幼儿就是在不断地主动地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的,因此,科学的投放各种材料。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是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保...
    2019-12-19 阅读全文
  • 幼儿语言游戏的设计和组织 -->语言游戏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环节,也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活动,还可以在幼儿掌握游戏的玩法和规则之后在活动区自发进行。当教师把它作为一个新授的、完整的教...
    2021-09-03 阅读全文
  • 幼儿园戏剧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戏剧游戏是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肢体与表情、声音与语言进行感知、想象和表达的游戏活动。已有研究者根据不同功能,把幼儿园常用的戏剧游戏分为7种类型:放松游戏、感知游戏、模仿游戏、想象游戏、造型游戏、控制游...
    2019-12-16 阅读全文

-->整理了了关于幼儿语言教育论文《浅议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语言教育是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在我国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

2021-08-31 阅读全文

在创设益智游戏时,教师要根据一定的智育任务,结合幼儿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特点,设计出一种有规则的游戏。既能要求幼儿在智力上做出一定的努力,又能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进行,从而在愉快的活动中发展幼儿各种能力...

2019-12-16 阅读全文

导读:材料是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幼儿就是在不断地主动地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的,因此,科学的投放各种材料。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是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保...

2019-12-19 阅读全文

-->语言游戏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环节,也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活动,还可以在幼儿掌握游戏的玩法和规则之后在活动区自发进行。当教师把它作为一个新授的、完整的教...

2021-09-03 阅读全文

戏剧游戏是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肢体与表情、声音与语言进行感知、想象和表达的游戏活动。已有研究者根据不同功能,把幼儿园常用的戏剧游戏分为7种类型:放松游戏、感知游戏、模仿游戏、想象游戏、造型游戏、控制游...

2019-12-1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