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谈低幼儿童玩中学

发布时间:2019-12-19

幼儿园玩沙教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游戏在幼儿教学的比例越来越重。幼儿园游戏有益于培养小朋友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教师应多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你知道哪些关于幼儿园游戏的积极作用?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谈低幼儿童玩中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对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来说,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她说:“必须注意为儿童期设置一个适当的世界和一个适当的环境,这是一个绝对迫切的需要。”只有给幼儿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才能开创一个教育的新纪元。一、开放式的教育环境,营造幼儿玩中学

大家都知道,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家庭进入到幼儿园的托班时,会被种种的不适应包围着。焦虑、恐惧、失落与无助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更是孩子脱离不正规的家庭教育走入正规教育体制的第一站。胆小的孩子不敢玩,也不会玩,因此教师必须手把手地教孩子们玩,做孩子的大朋友,并鼓动孩子玩,教师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孩子也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孩子和教师是一种新型的母子关系、伙伴关系,因此,在营造心理环境上应突出体现亲、宽、乐、信、安。只有这样,幼儿才会喜欢并主动投入环境,才会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开展活动。

其次,教师要为孩子提供游戏条件。玩具(包括游戏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教师要给孩子提供相适应的玩具。高价格的玩具对儿童发展不一定是高价值的,在托班的孩子的眼里,各种盒子、纸箱、瓶瓶罐罐及洗净了的小石子、冰棍棒等都是孩子们很好的玩具,游戏的材料。例如:我让孩子体验圆形物体的滚动,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各种日常生活中的球体、柱体以及各种不能滚动的锥体、长方体(日用品的盒子、罐子、瓶子)等等,孩子们看到这些爱不释手的东西,很想玩,这时孩子们动手玩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知道了哪些东西可以滚,并探索了这些东西的玩法。由此可见高价格的玩具不一定是孩子们喜欢的,对于托班的孩子来说那些在成人眼里的废物物品,恰恰是他们的宝贝,因此,我认为只要合适的就是好的。

二、游戏化的教学理念,激发幼儿玩中学

托班的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教学不能说教,对他们的教学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启蒙”。他们拥有最幼稚的心理特征,没有纪律感,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托班,教师无法将目的性很强的教学强加于幼儿,而只有将教学变化为趣味性很强的游戏。使幼儿真正享受到游戏的乐趣,享受到天性自由表露的欢畅,牢牢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健全幼儿人格,完成教学目的。如在组织幼儿学习小动物的叫声时,我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为幼儿准备了小动物的头饰,再配上有趣的音乐和形象的动作,很快孩子们就知道了“小猫喵喵喵、小狗汪汪汪、小鸡叽叽叽”给幼儿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玩中思。

三、自主性的教育内容,促使幼儿玩中学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讲过:“生活即课程”对于托班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教育“大纲”是按自己意愿写的,因此托班幼儿的教育内容,大多来自于它们的生活,但不是生活的照搬,它有别于日常生活,最多只不过是生活的模仿。因此,我们只有将教学的要求编成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活动,例如:我设计了一个教学活动“玩一玩、滚一滚”,活动目标是:1、通过尝试使幼儿知道圆的东西放在地上可以滚,并说出滚的方法。2.让幼儿在玩中体验动词:推、滚。在完成本课教育目标时,我让孩子们通过二次探索活动达到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首先,我让孩子们在众多的物体中,探索出可以放在地上滚动的各种物体,孩子们兴趣很浓,经过他们的尝试,很快就达到了教师预设目标1;接下来我让孩子们物体放在地上滚,让幼儿在玩中体验动词:推、滚,这时孩子们的兴趣转移了,他们将这些物体放在地上滚了一会儿,就拿着这些物体安照自己的意愿玩了起来,有的在地上转,有的向上抛,还有的放在地上跳,这时孩子们获得的知识远远超过了教师的预设目标,效果很好。充分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

四、玩中求乐,享受天性自由表露的欢畅

所谓“求乐”就是在引导孩子们在玩中求乐趣,使幼儿真正享受到游戏的乐趣,享受到天性自由表露的欢畅,牢牢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对于托班的孩子来说,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须淡化目的、强化手段;看轻结果,重视过程。让孩子们在玩中求乐,如我们常常给幼儿听一些优美的乐曲,让孩子感受乐曲优美的旋律,孩子们就会随着乐曲自由地舞蹈,还常常发出纯真的笑声,享受天性自由表露的欢畅。又如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拼插能力,给孩子们设计拼小路的游戏,准备了可以镶嵌的软泡板,孩子们可高兴了,他们趴在地上拼着,很快孩子们都拼好了,有的拼了一条笔直的路,有的拼的是歪歪扭扭的路,有的小路拼的宽,有的小路拼的长,孩子们的作品是各不相同,这样的活动,虽然有部分孩子拼的小路不是太理想,但孩子们都动手了,而且兴趣很大,有的小朋友高兴地拍着手说:“老师我的路拼好了”;有的小朋友对我说:“老师我拼的是大路”,还有的说:“老师我们下一次还要拼”从他们的脸上可以看出,一张张笑脸上写满了“快乐”两个字。他们有一种成功感。

五、玩中学知,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所谓“学知”就是在玩的过程中学一些知识,看起来,孩子从早到晚是在玩,其实是将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融会贯穿在游戏中,以“玩”的形式,使幼儿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从而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同时得到动手、动口、动脑等各种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如:游戏“可爱的小脚丫”,我们就让孩子脱光了鞋袜让他们自由的在地板上,垫子上走走,跑跑、跳跳,让他们自己去感觉在不同材料上活动的疼痛感和柔软感。让幼儿赤脚玩,通过眼看,耳听,口尝,手摸等各种感官来参与,来了解各类事物的性质,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就学到了很多知识,这样的活动与教师凭空地说教,产生的教学结果是大不相同的。在这种类型游戏活动中,老师都可让幼儿经这样实践所感知的事物印象深,记得也牢。

六、玩中增智,挖掘了孩子的创新潜能

所谓“增智”就是在玩中开启孩子的智力,挖掘幼儿的创新潜能。为了让托班的孩子体验动词“滚、抛、转、跑、跳”等词,我设计了玩圈游戏,让孩子玩玩、讲讲,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就学会了这些动词,而且丰富了孩子的口语能力,孩子的平衡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更挖掘了孩子的创新潜能。只有这样孩子的创造欲望才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才能点燃孩子的智慧火花。

事实证明:托班的孩子已具备进行学习的智能条件,已能接受浅显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地引导。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密切注意游戏的发展,在幼儿的自主活动时,千方百计地寻找教育的契机,不时地穿插进行品德教育、知识教育的内容。教师既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又要把握好教学的目的,使幼儿真正在玩中学到东西。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扩展阅读

乐在“玩”中学在“棋”中


玩具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亲密的伙伴,也是幼儿园里最常见的物品,是幼儿“无字的课本”。玩具凝结着人类社会的文化历史经验,是人类文化的产物。成人有责任帮助幼儿理解玩具,促进幼儿在与玩具互动的过程中学习。北京市西城区曙光幼儿园的李楠老师提供的《棋手的挑战》这篇案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好玩具是如何促进幼儿学习的,教师如何利用玩具帮助幼儿掌握和理解玩具中蕴含的概念。案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有趣的玩具、一次有意义的学习、一位有心的老师。

有趣的玩具

但凡看过幼儿玩“奇鸡连连”玩具的视频,都忍不住为这款玩具拍手叫好。叫好的理由是大家觉得这个貌似简单的“井”字游戏“太有意思了”。

这款玩具最大的特点是不仅“大可以吃小”,通过“套住”“移动”来一决高下,还可以“解套”。案例中,在第二局的时候,一名幼儿通过“解套”,一招赢棋,而在第三局时,另一名幼儿却因为“解套”,一招输棋。所以,一“解”输,还是一“解”赢,全看小棋手是否能记住棋的分步和推理出移动后的可能性。有趣可爱的造型、简单易懂的规则、变化莫测的棋子,让“奇鸡连连”具备了比井字棋更多的可能性和可变性,这一充满挑战的过程让孩子们对玩具爱不释手,不论输赢都依然享受着游戏的乐趣,就连成人都忍不住想上去一决胜负。

有意义的学习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本案例真实地反映了玩具如何作为幼儿学习的中介,来促进幼儿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在“奇鸡练练”的五局对弈中,有意义的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呢?男孩权权刚开始只关注自己的棋,以自己原有的五子棋经验迎接挑战,并没有仔细思考应该如何布局。输了第一局后,权权才意识到不能无目的地出棋,对出棋要进行规划。游戏中,变化的棋局提升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对弈”的玩法帮助幼儿学习去自我中心、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在与同伴的共同游戏中学习统一协调,培养了耐性、持久性、合作与竞争意识。通过几局的调整,权权从无目的出棋到“统筹安排”,从关注自己到“纵观全局”,从“被动应战”到“主动出击”,最后反败为胜。幼儿游戏行为的这一系列变化,体现了新经验与原有认知结构中已有概念建立实质性联系的过程,正是深度思考、有意义学习的结果。

本案例中,幼儿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实际上是具备了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条件的。客观条件是“奇鸡连连”这款玩具本身具有的逻辑意义,其概念、规则、方法、步骤在幼儿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幼儿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主观条件是幼儿的认知结构中对棋类游戏的原有经验,具备了建构新经验的基础条件。幼儿在理解规则、数学能力、社会性合作、策略运用的学习中,使“策略”“推理”这种潜在意义的新经验与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改善,使新经验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这种具有心理意义的学习过程,是生动活泼、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可迁移的深度学习,不仅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还能促进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有心的老师

李楠老师的有心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读得懂玩具

李楠老师在分析该玩具的时候说“此棋非彼棋”,总结出了这款玩具的“大门道”在于“策略”,明确了这是一款“蕴含推理判断与策略部署”的玩具,适合大班幼儿操作。其核心的教育价值是幼儿的“逻辑思维获得发展”以及“观察力、判断力、记忆力和规则意识”得到培养,促进幼儿形成“善于反思、乐于坚持”的学习品质。

作为教师,分析总结出玩具的特点和蕴含的核心教育价值非常重要。它除了帮助教师判断该玩具适宜的年龄,更重要的是为教师找准观察的“点”、介入的“点”,提供依据。就像该案例中,因为李楠老师心中非常明确该玩具“策略”的特点和核心的教育价值,所以她在观察和记录幼儿游戏时,就能准确地提炼关键信息,记录幼儿如何根据当前的形式,来调整自己的方法和步骤。在分析幼儿行为的时候,才能对应玩具的核心教育价值,做出解释和判断。

在“三研究”的过程中,有很多老师反映不会写玩具研究案例,不知道应该如何介入游戏。其实这个问题首先是因为教师还没有“读懂”玩具。因为没有分析和提炼出玩具的核心价值,所以在观察的时候找不准观察“点”,出现“有观无察”,抓不住关键信息,也就无法依据这些关键信息作出分析和判断。

第二,读得懂幼儿

在本次游戏活动中,李楠老师貌似没有介入,其实她的介入在日常。本次游戏中之所以采取“不语”策略,恰恰是基于教师对幼儿的解读和分析。

教师首先依据日常观察和对幼儿的了解,认为幼儿“喜欢玩益智类玩具,思维清晰爱动脑”,有游戏的前经验准备,具备挑战的能力。其次,观察到“两名幼儿在游戏中情绪愉悦,享受与同伴对弈的乐趣,能平和看待输赢,没有出现消极情绪”。所以,教师将重点放在观察和分析幼儿上,分析幼儿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调整和解决的,幼儿是如何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如何在自主游戏中获得新经验的建构。由此可见,“不语”是基于对幼儿的理解与信任,建立在对幼儿了解的基础之上。教师与幼儿的“息息相通”并不在于某一次活动中,而在于日常师幼共同的生活、学习中。

玩具“奇鸡连连”研究案例向我们呈现:一款好的玩具如何为幼儿的主动学习创造有利条件,让幼儿乐在“玩”中,学在“棋”中;一名好的教师,如何通过研究玩具、研究儿童,实现自身观察、分析、识别与判断能力的提升。

小小建筑师

山西省幼儿教育中心实验幼儿园宋书媛

积木区是大班小朋友特别喜欢去的地方。在这里,每天都“上演着”孩子们的游戏故事。这一天,煜璁、博栋、经博、旖苒、可心五名幼儿不约而同都选择了去积木区,积木区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情境1

想搭一个不一样的桥

做计划的时候,为了鼓励幼儿进行合作搭建,我有意识地请幼儿一起制定计划——打算去积木区搭什么?怎么搭?孩子们商量了一会儿,博栋和经博决定一起搭房子,旖苒和可心决定一起搭高架桥。煜璁说要搭一辆坦克。

我问他们:“你们打算先搭什么?后搭什么?”旖苒说:“我们先搭第一层高架桥,再搭两层、三层……”五名幼儿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我说:“可以尝试将你们的想法画下来吗?”五名幼儿想了想,决定由经博在纸上画他们的计划。

经博先在纸上画了一辆坦克和一座房子,然后可心来画高架桥。可心用线条将房子和坦克连接起来。旖苒说:“我们搭一个和以前不一样的高架桥吧?”可心说:“对,我们可以搭一个三层的。”博栋说:“搭一个可以拐弯的高架桥吧。”

我说:“我这里有一幅高架桥的图片,你们可以看一看和你们说的高架桥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观察后,可心说:“图片里高架桥有三层,第二层从第三层下面穿过去了。”旖苒说:“我们一会儿就搭有穿越的高架桥,我来画!”旖苒用两条弯曲的线条从另外两条线条中穿过,穿越的部分还体现了遮挡。

孩子们完成计划后,拿着自己的计划进入了积木区。

分析

进入大班以后,我们班的孩子很喜欢在一起讨论计划。但是,我发现他们说完计划之后,在接下来的搭建中,往往还是各搭各的。为了能让幼儿产生合作搭建的愿望,我这次特意加入了他们的讨论,通过问题的引导,引发幼儿一起策划、协商,帮助幼儿对计划思考得更具体。为了能促进幼儿的符号表征能力,我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把计划画下来,进一步支持幼儿符号表征能力的发展。当幼儿表达想要搭建与以往不一样的高架桥时,我及时提供了图片支持,帮助幼儿补充和丰富了关于高架桥的经验。

情景2

第一次亮相的圆角楼房

进入积木区后,博栋和经博开始搭建楼房。博栋先拿来两个四倍单元积木平行摆放,然后对经博说:“我们今天要搭的房子是弯的。”

博栋到积木柜里拿了两个大四分之一圆,然后在两个四倍单元积木的连接处用大四分之一圆分别与四倍单元积木进行连接,形成了四个圆角的底层。搭建好底层后,博栋选择用大圆柱积木放在底层上面来做楼房架空的支柱,搭到一半时,大圆柱积木用完了。博栋站在积木柜前观察了一会儿,然后从柜子里选了两块单元积木,他将两个单元积木合并在一起,来替代圆柱体积木,作为楼房架空的支柱,然后在支柱上面放了与底层同样的积木,完成了楼房第二层的搭建。

两名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搭建完成了四层楼房,并在楼房的顶部用异形积木进行了装饰。

分析

我发现孩子们这次搭的房子和以前搭的都不一样,以前搭的房子都是直角的,而这一次的房子是圆角的。这说明幼儿敢于尝试选择不同的积木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体现房子不同的造型,体现出了幼儿的创造性与创新性。

博栋小朋友平常很喜欢在积木区游戏,积累了很多感性的经验,所以当发现圆柱体积木材料不够时,很快通过目测就找到了用单元积木做替代物,说明幼儿已经具备了以物代物的能力。

情景3

高絮桥土问题了

旖苒在搭建高架桥坡道时,先把两个大圆柱体摞在一起,四块单元积木两两并在一起摞起来,然后在圆柱体和单元积木之间放了一个斜三角完成了高架桥下坡第一节坡道。

接着,又拿了两块单元积木竖起来,然后将两个半倍积木和两个单元积木平放在它的上面当做高架桥第二节坡道的支柱。当她在上面放上斜三角形时,发现第二节坡道与第一节坡道一样高,没有能形成下坡,她就从下面的支柱中拿走了一个半倍积木,再次尝试将斜三角形放在上面,这次形成了下坡的第二节坡道。

在搭建第三节坡道时,旖苒直接将两个单元积木竖起来,在上面平放减少了一个半倍积木和一个单元积木当做高架桥第三个坡道的支柱,并在支柱上面放上斜三角形成了下坡的第三个坡道。她用同样的方法将坡道延伸到地面。

旖苒和可心在连接第三层高架桥的斜坡时,尝试了几次都连不上。旖苒对博栋说:“我们的高架桥有些连不起来,你们过来帮帮我们吧。”博栋和经博走过去,帮忙连接高架桥,但是正好遇到了高架桥的下坡拐弯处,两个人尝试了好几次都没能将斜坡连接起来,每个斜坡连接中间都出现了缝隙。博栋尝试用半倍积木盖在缝隙上,发现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分析

幼儿在搭建高架桥的过程中,反复尝试,自己解决了斜坡的问题,这和我们班最近组织的一次关于“斜坡”的集体探究活动是分不开的。集体活动中,幼儿一起探索了斜坡现象和斜坡与速度的关系,幼儿因为具备了这些前经验,这一次才能顺利地自主完成任务,并且找到了搭建斜坡的规律。

幼儿此时遇到了高架桥连接不上的问题,一开始希望自己解决,但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转而选择向同伴求助。可惜,同伴的帮助仍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幼儿这个时候并没有仔细观察问题出在哪里,所以没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景4

连接的问题解决了

博栋这时候回头看着我。我问:“你需要我的帮助吗?”博栋点了点头。我问:“你们的高架桥出现了什么问题呢?”博栋说:“高架桥之间总断开,连接不上。”我说:“为什么会断开呢?”博栋又仔细观察了一下高架桥,说:“有几个地方都没有连接好,有缝隙。”宋老师说:“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经博说:“我们应该从高架桥下坡连接口那里开始检查。”

博栋按照经博说的方法,开始从下坡最高处检查,一边检查一边把斜坡积木向上移,弥合缝隙,当检查到最后一个斜坡时,发现斜坡和旁边平铺的单元积木有一个较大的空隙。博栋看了看,拿来一个半倍积木填补在斜坡和单元积木中间,之前遇到的问题都解决了。

博栋开心地对旖苒说:“是因为高架桥的下坡一开始就没有连接好,所以后面才会出现缝隙,连接不上!”

分析

幼儿尝试了多次,没有解决高架桥断开的问题后,向我求助。我介入后,首先用提问的方法,引导幼儿注意问题。然后重复了博栋用半倍积木盖在缝隙上的动作,让幼儿仔细观察问题出在哪里。幼儿因为聚焦在问题上,所以发现了缝隙不是在这一个地方,而是从一开始就没有连接好,所以提出了要从第一个连接处开始检查,最后自己解决了问题。

教师介入幼儿的游戏,不是要为幼儿提供答案和直接的帮助,而是要想办法让幼儿关注问题,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情景5

应该把它们连起来

孩子们指着地毯上的积木,喊我:“老师,我们搭完了!”我问:“你们的计划都完成了吗?”这时,可心拿起计划图,看着地毯上的积木说:“我们的高架桥还没有和他们的楼房、坦克连起来。”

我说:“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它们连起来吗?”孩子们说:“可以把桥和路一直铺到楼房。”“对,还可以到坦克那里。”“可以通往我们想去的各个地方。”说完,五名幼儿开始改进他们的作品。煜璁负责搭建一条路,将自己搭的坦克和旖苒、可心的高架桥连接在一起。博栋、经博则是从旖苒的高架桥处往自己的楼房铺路,最后将高架桥的路与自己的楼房连接在一起。旖苒、可心一起帮助博栋为楼房添加了门。

孩子们的这次搭建活动圆满完成了。

分析

我之所以提示幼儿对照计划,是因为发现幼儿在之前的计划(图)中,是把各自的建筑物连接在一起的,但是在搭的过程中,幼儿基本还是两两或独自完成搭建。为了能够引发幼儿的合作搭建,我请幼儿想想怎么可以把自己的建筑物和别人的连起来。有了这个共同的任务以后,五名幼儿开始自觉、愉快地合作、分工,互相帮助。在各建筑物连接的过程中,幼儿的团队意识增强了,合作水平也获得了提升。

情景6

我们搭的是巨型作品

游戏结束了,在分享回顾的时候,经博和博栋自豪地说“我们这次把地毯上都搭满了!”“我们这次搭的是巨型作品。”博栋说:“我在搭楼房柱子的时候发现大圆柱积木不够用了,我就用两个单元积木来作替代。”可心说:“我刚开始想用两个小三角立起来当斜坡,可是发现有点陡,我就用其他两个斜三角来当斜坡。”为了让其他小朋友更能理解可心的意思,我鼓励可心带着小朋友一起到积木区,可心拿出自己搭建用的三角积木和斜坡积木一边比划,一边给小朋友讲解。

经博说:“我们还解决了一个问题。高架桥的斜坡连不上,我们从最高的地方开始检查,发现每一个斜坡连接都不能有缝,最后一个大的缝,被我找到一块积木把它正好填上,这个桥面就变平了!”

看到孩子们圆满完成了自己的搭建任务,听着孩子们自豪地分享搭建的经历,我由衷地为他们的成长和进步感到高兴。

反思

1幼儿的发展水平

此次搭建活动中,幼儿的很多方面都获得了发展。

在搭建技能方面,幼儿能运用“架空”“斜坡”“围合”的技能,创造性地搭建出具有艺术美感的弧形建筑物和具有穿插特征的高架桥,搭建水平又一次提升。在教师的提示下,幼儿开始关注建构物的细节,感知到各物体之间的连接,建立了局部与整体关系的感性经验。

在想象和表征方面,幼儿能以物代物,把自己的想法转化为象征物,还能对自己的建构物进行分析,加以描述。

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幼儿之间开始出现“合作建构”,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幼儿之间能友好、愉快地协商、讨论,能接纳他人的意见,愿意分享经验。

在语言发展方面,幼儿愿意与同伴交流,并能有逻辑地表达,描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搭建过程中,幼儿还表现出专注、坚持、自信、乐于表达的学习品质。

2教师的支持策略

我参与了幼儿计划的制订,引发幼儿的讨论与协商,并帮助幼儿将计划思考得更具体一些。当幼儿产生新想法的时候,我及时地提供图片支持,有效地帮助幼儿补充和丰富了经验。

当幼儿遇到问题不能自己解决的时候,我以介入游戏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注意问题,发现问题,及时地肯定幼儿游戏中遇到问题积极探索、主动解决问题的精神,不仅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还有助于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在幼儿的回顾中,我鼓励幼儿描述自己在搭建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问题,除了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还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早教关键是要在玩中学


早教关键是要在玩中学

“对孩子的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但早教并不是拔苗助长。”18日,有“能量老爸”之称的教育专家程泊华来到济南向众多家长传经,而能量娃儿童学习会馆也正式在济南开馆,迎来了第一批济南小朋友。

“我也是一名父亲,对于教育孩子有着一定经验和实践。”在济南能量娃儿童学习会馆内举行的交流会上,程泊华的自我介绍引来台下众多家长的会心微笑。程泊华,又被孩子们称为“能量老爸”,是我国能量教育的创始人之一,曾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学前教育十大杰出人物”。面对着济南众多慕名而来的家长,程泊华强调着自己的观点———“教育孩子越早越好”。对于一个孩子来说,0—8岁是孩子教育的黄金期,而3岁又是孩子教育的分水岭,有着重要作用。中国古语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程泊华说,孩子的潜能和学习能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是不会累着的,关键是要在玩中学,从兴趣入手。还有些家长盲目跟风或过犹不及,这些家长虽然认可早教,但见啥热学啥,不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不能做到知己知彼,这样学下来,孩子不但没有啥大的进步,还耽误了最宝贵的黄金发展期。程泊华强调,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不是“拔苗助长”,早期教育也不是单纯的“小学学前班”,早期教育要激发孩子的潜能,缔造孩子的信念之心,让孩子更有活力。

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如今这个观念已越来越深入众多家长心中。程泊华指出,尽管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认识到早教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但一些家长对于早教还是存在着认识误区。如有些家长盲目崇洋,对品牌缺乏认知,对国情缺乏认知,虽认可早教价值,却十分崇拜洋品牌;还有些家长属于杞人忧天型,总是担心孩子过早开发会不会累着孩子,担心孩子万一成了天才会不会孤独,担心孩子上了学会不会溜号厌学。

会馆里,布局充满童趣,教室的门上分别写着“多啦A梦数学屋”、“水蜜桃班”、“加菲猫休息室”,老师们都佩戴着画有喜羊羊头像的闪光胸章。据能量娃的教员介绍,能量娃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到知识,充分开发他们的观察、动手、逻辑、想象、语言潜能。在满足孩子爱玩天性的同时,把知识隐藏到玩的过程中。程泊华告诉记者:“传统学前教育要么不重视向孩子灌输知识,要么就杞人忧天地让孩子过早埋在书本里。能量娃重视协调好孩子玩与学的关系,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程泊华介绍,能量教育就是强调孩子要在“玩中学”,为此还开发了具有专利权的课程,涵盖识字、阅读、数学、英语、信念等。其中,识字课程“字海冲浪”是能量教育的代表性课程,可以让3至8岁的幼儿轻松“玩会”2500 个常用汉字。在能量娃儿童学习会馆里,被家长们带来的孩子们已经被能量教育的课程所吸引。“嘟嘟,给谁找着魔法咒语了?”老师问眨巴着小眼睛的嘟嘟,嘟嘟有点难为情。小女孩思彤抢着答道:“我把小鸟变成鹅。”小思彤刚回答完问题,多媒体就发出“我加鸟念鹅”的标准普通话语音。半小时试听结束后,老师拿出 10张纸板,上面写着刚学过的10个字。刚听完课程的小朋友们竟能快速且准确地读出每个字。

自制数学游戏棋——让大班孩子在玩中学数学


每到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就三五成群地玩起了棋类游戏,五子棋,象棋,飞行棋……玩得不亦乐乎。能不能利用棋对孩子的吸引力和它本身的作用,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融人棋类游戏之中,让孩子们积累数学经验,体验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的乐趣?于是,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课程要求,我们开始了自制数学游戏棋的尝试。

自制数学棋的类型

1.自娱自乐型(单人):如“独一无二棋”(棋盘设计成三角形或正方形,棋子用瓶盖,棋格是圆形,大小等同瓶盖)每格放一个棋子,先从棋盘上取走任意一个棋子,造成一个空格(每个空格都有一个简单算式),走法如跳棋:每走一步,即将手上的棋子眺过旁边的棋子,跳进一个空格内,算出此空格内算式得数,就可以把被它跳过的棋子拿走,最后棋盘上只剩下一个棋子获胜。此类游戏对培养幼儿的坚持性有很大帮助。

2.方格对阵型(双人对弈):如“瓶盖五子棋”,在两种不同颜色的瓶盖上贴上不同的两种图形贴纸,二人各执一种图形棋子,每人都要尽快把自己的棋子摆成五子相连的一排(横、竖、斜排均可),同时阻断对方的五子连接,最后五子相连排数多者为赢。这类棋对提高幼儿辨别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

3.起点终点型(适合2—4人):如从同一个起点走到终点的“曲线棋”,由两个起点走到一个终点的“图形棋”。棋谱的线路也是灵活多变的:S形、阶梯形、方形、圆形等。如“单双数棋”(阶梯型),幼儿任意抓取雪花片若干,点数后说出总数并判断该数是单数还是双数,若是单数可走一格,若是双数走两格,先到达终点——城堡为获胜者。

玩法指导

1.创造环境,激发棋趣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在活动中实现的,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兴趣乃动力之源,创造富有刺激的环境是基础。在教室,我们为幼儿专门设立了“数学游戏棋类区”,设计制作了十几副数学游戏棋,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主选择棋类内容和游戏伙伴,有很大的自主权,体现了游戏的自主性。在自由活动时间,幼儿可以随时去那儿活动,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数学棋内容,自由结伴下棋、比赛,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自信、创新精神。同时能兼顾个别差异,因为每种棋类游戏的难度都有层饮设计,各种能力的孩子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层次的玩法,因此不会使孩子产生压力。

为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我们还设立了记分牌(用旧台历)、专门的裁判牌、观战台,提高游戏的真实性。此方法果然起效,激发了孩子强烈的竞争意识,观战的孩子也在积极动脑思考,尽力做到“观棋不语”,小裁判也能很好地维持赛场规则,一派“棋乐融融”的景象。

2.充分探索,理解棋规

根据课程及孩子的发展水平,我们会推陈出新,在介绍新的数学游戏棋时,重点引导幼儿积极感知,充分探索,去发现棋的规则。如起点和终点在哪里,一共有几个格子,可以几个人玩,和以前玩的棋什么不同。再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规则符号,思考游戏的规则,最后组织大家共同商讨,得出游戏棋的规则,教师再重点强调。如此一来,孩子们很快就掌握游戏规则了。在幼儿认识数学游戏棋规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指导孩子认识棋规则里的常见字也非常必要:如前进、后退,停一次等等,当孩子们认识了这些字后,游戏棋玩起来就更容易了。

3.适时指导,提高棋技

游戏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适时指导,观察非常重要,可以及时了解幼儿的需要、困惑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幼儿领悟发现、总结经验。对于一些数学能力较差、自信心不强的孩子,我们的目的是鼓励他去大胆尝试,产生兴趣,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对于有一定下棋经验的孩子,在出现新问题或遇到一些困难时,我们鼓励孩子要坚持,静下心来思考,适时地点拨,提高棋艺,积累经验;对于数学能力强、下棋水平高的孩子,鼓励他们挑战,进一步肯定和鼓励幼儿体验成功和快乐,让孩子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在游戏指导过程中,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允许他们从不同起点按不同水平、不同速度学习,逐渐达到目标要求,提高棋艺。

4.及时调整,改变棋规

数学游戏棋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针对孩子情况,灵活调整规则,增加一些新内容,就会生成新的玩法,数学游戏棋玩起来也更富活力。如大班上学期开始学习“数的组成”。我们设计了简单的“加法棋”,每人选定一种颜色的棋子,采用“石头、剪刀、布”的猜拳方式,获胜的小朋友可以在棋盘上摆放一个自己的棋子,直至将棋盘摆满,最后根据自己摆放的棋子数量列出加法算式。这种棋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难度不是很高。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了“翻转棋”,两名幼儿在下棋的时候各扔一次骰子,用大的数减去小的数,算出得数,掷大数的幼儿可以根据得数将对方相同数量的棋子翻成自己的棋子,最后棋子多者获胜。

随着课程的推进,“翻转棋”明显已经不再适应接下来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又在翻转棋的基础上设计了“登山棋”。相比较前面的两种棋,登山棋在难度上有所提高,玩法更加灵活,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玩。两名幼儿各拿数量相等的棋子,同时从中拿出一部分,一起出示,然后将两人的棋子相加或相减,得出的数如果是单数,绿色棋子先走,如果是双数,红色棋子先走,最后看谁先到达山顶获胜。

我们也会根据孩子的兴趣及时进行规则调整。有一次,翔翔和越越准备玩数学飞行棋,打开盒子看到里面有两个骰子,越越要拿出一个给我,翔翔说:“别拿走,我们可以用两个骰子玩。”越越疑惑不解,翔翔说:“两个骰子一起掷,掷完了加起来是几就走几步。”两个孩子便用骰子玩了起来,骰子点数相加,根据得数走棋,这个方法得到了全体小朋友的认可,推广开来。后来,文文和瑞瑞玩的时候,文文掷出两个数6和3,她算了一下,应该走9步。瑞瑞却拦着她说:“应该走3步。”文文说:“6+3=9,应该走9步。”瑞瑞怕她走多了,辩解说:“6—3=3,应该走3步。”文文说:“你开始也没说是减法。”瑞瑞说:“开始也没说是加法呀!”两人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就此事,我组织孩子们讨论怎样避免出现此类问题,在集体讨论中,我们对这个数学飞行棋的骰子进行了改良:一共两个正方体骰子,一个小数字骰子(数字1—6),一个大数字骰子(数字5—10)。骰子六个面用三种颜色(红黄蓝),如果掷两个骰子呈现的颜色相同就用加法走棋;如果掷两个骰子呈现的颜色不同,就用减法走棋。此举更激发了孩子们玩数学飞行棋的兴趣。

5.技术比拼,培养棋德

为了激励孩子们斗智,我们在班内开设了“巅峰对决站”,每周评选一位“棋艺小明星”,每期的棋艺明星都是经过比试才见分晓的,如果两个孩子的人气一样高,就由他们两位再次比试,得出最后的结果,让大家心服口服。有一次,小朋友评选奇奇为“棋艺小明星”,我在惊讶之余,也发现孩子们能够从多个方面去进行评判:奇奇进步很大,从原来不会下棋,到现在可以打败我们班一直很厉害的翔翔,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棋艺小明星”。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对弈、角逐中认识了成功和失败,比赛有赢有输,赢了不能骄傲,输了不要灰心,勇敢地经受“输”的挫折。

我们巧妙地把数学活动的目的和内容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使枯燥乏味的数字、加减法等在游戏中得到巧妙地运用,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自然地接触掌握了这些数学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运算能力。自从在数学活动区内投放这些游戏棋后,数学活动区活动时乏人问津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孩子们在活动中摆脱了“完成任务”的包袱,从游戏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大大提高了幼儿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地学习,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教育效果。

女孩玩平板,男孩玩儿童游戏机?


为您提供儿童游戏机相关资讯

科技领域中的性别差异早在孩提时代已经出现,并且是由父母引起的。

一家美国的研究机构PlayScience发现,父母在为孩子购买电子设备这件事情上,存在性别差异。

他们调查了个501个美国家庭中孩子们在电子设备方面的使用和消费习惯。他们发现,在为孩子购买电子设备这件事上,男孩和女孩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待遇。调查中,愿意给自己的女儿买智能手机的只有6%,而这个数字对于儿子来说是15%。只有7%的父母愿意给自己的女儿买游戏主机,而对于儿子,这个数字足足翻了3倍达到21%。

这意味着,相对于女孩子,男孩子更容易接触到科技和游戏的内容。那么当男孩子们用手柄打游戏的时候,女孩子们在干什么呢?调查发现,父母更倾向于给自己的女儿们买儿童用平板。美国Fuhu公司于2013年推出了儿童用平板系列,外部有硅胶保护套,系统内部则预装了一些学习软件和家长控制系统。

美国家长显然觉得这样的东西更适合女儿,易于管控,便于使用,内容安全。这符合一般大众对女孩子的期待:乖巧,安静,不擅长电子设备的操作。对于男孩子,他们自己的选择则更加占上风。这也许是因为父母更习惯用电子设备来安慰或安抚男孩子——这个时候孩子的意见显然更重要。当儿子不开心的时候,有48%的家长会用电子设备来安慰他们,对于女孩子只有34%的家长会这么做。

“不管是有意识或是无意识的,家长们总倾向于更加尊重他们儿子的选择,而对于女儿则采取保护性更强的行为。”PlayScience的联席首席执行官J.AlisonBryant博士说道。他认为,家长应该更加注意自己在选择设备上的性别意识。

虽然不能武断地把这种现象视作当今世界中科技和游戏领域中女性弱势的事实的原因,但毫无疑问,这造成了男孩和女孩在接触电子设备时的不公平。虽然有调查证明女孩子在编写游戏方面有着更好的天赋,但是家长显然觉得游戏机是男孩子们玩的东西。

如今,科技和游戏领域中女性平等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火的话题,今年的GDC(游戏开发者大会)对如何让女性更多地进入科技圈和游戏圈做了很多讨论。现在看来,这个问题不仅要从孩子抓起: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为您提供儿童游戏机相关资讯

谈教师该怎样指导幼儿游戏


导读: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幼儿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幼儿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而幼儿在游戏时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去指导幼儿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去展示游戏自己的舞台呢?以下几点我想可以供教师们去参考学习。

一、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进行有计划的观察

维果茨基指出,游戏创造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总是超出他的实际年龄,高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游戏好比是放大镜的焦点,凝聚和孕肓着发展的所有趋向。因此对幼儿在游戏的过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观察非常重要,它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所在。

在日常工作中,有些教师可能认为游戏是幼儿自己玩的,只要不出问题,教师就可以不管,根本没有观察的意识。有些教师知道要通过观察来指导幼儿游戏,但对为什么观察、观察什么、怎么样观察还不太清楚,出现了想观察而不会观察的现象。其实,我们只要反复地去尝试,在幼儿每次游戏时都进行认真地观察,并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从中去分析幼儿在游戏中情绪、情感及社会性发展的情况,去了解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制订出适合幼儿需要的,有针对性的游戏指导计划,真正地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获得更多的知识。

二、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也不是成人愿望的执行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来玩游戏的,教师应该从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儿的游戏自主权,让幼儿自己确定想玩什么、怎么样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幼儿是游戏的主人。

平时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要用心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不要把成人的知识和答案告诉幼儿,不要轻易地打断幼儿的游戏,更不能包办代替或导演幼儿的游戏,这样会不同程度地剥夺了幼儿游戏的自主权。在游戏中幼儿有权决定一切,如:游戏的玩具、材料投放要以幼儿需要兴趣为出发点;游戏的情节、内容要是幼儿自己经验的再现;游戏中出现矛盾、纠纷要以幼儿的方式来解决;游戏中的环境布置也是幼儿自己的事情;游戏中的规则是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确定的,而不是外界强加的,这样幼儿才愿意自觉遵守。游戏中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才能使幼儿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将外部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因此教师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活动进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这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

三、具体指导幼儿游戏的几个策略

首先,对于不同年龄特征的幼儿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如小班幼儿特别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喜欢模仿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幼儿在游戏时教师要时刻注意观察幼儿,当他们对新出现的玩具材料不感兴趣、不会玩、、不喜欢玩或只喜欢玩某一类游戏时,教师就在幼儿的附近,用与幼儿相同的或不同的材料玩游戏,这样就会引导幼儿模仿,对幼儿起了暗示性指导的作用。对于中、大班幼儿,教师则可以作为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题的帮助者的身份去指导幼儿游戏。即:幼儿在游戏中需要教师参与或教师认为有介入指导的必要时,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参与幼儿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一段时间,让幼儿把游戏中的过程体验、存在的问题、有创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讲出来,通过幼儿之间的讨论,与幼儿已有的经验发生碰撞,引导幼儿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分享经验。

其次,对于不同的游戏主题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幼儿在玩游戏时,由于使用材料不同、游戏的规则不同,在游戏中活动范围的大小不同等因素,会表现不同的特点和形式。在不同的游戏主题中表现出的问题也是不同的。在角色游戏中可能是因不会与人交往而发生冲突,或材料不能满足需要而产生问题;在结构游戏中可能需要的是技能或是提供辅助材料方面的指导;在表演游戏中也许就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道具使用方面的问题;在规则游戏中可能是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方面的指导等等。在同一类主题的游戏中,由于幼儿已有经验的多少等原因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例如“办家家”的游戏,不管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的幼儿都喜欢,但是他们在游戏中表现的内容是有差异的,这是由他们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验所决定的。所以对不同游戏主题的指导方法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根据每一种游戏特点及幼儿的需要指导游戏。

再就是对于同一主题不同的情节发展阶段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同一主题的情节发展要经历产生、发展、高潮、结束等阶段。幼儿在每一个阶段的游戏情节,表现和需要是不一样的,对每一个阶段的指导也应该是不一样的。教师如果不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来指导游戏,就可能使幼儿的游戏始终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了。因此,在游戏的产生阶段,教师应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及他们的需要适时提供环境和材料,并利用多种方法引起幼儿的关注,以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在游戏的过程中要时刻观察幼儿的情况,根据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及时增减玩具材料。随着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教师要尽可能估计到幼儿已有的经验,及时发现幼儿游戏中新的玩法、想法,为幼儿提供多种质地、多种类型及功能的材料,这些材料包括成型的玩具、替代品以及辅助材料等,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幼儿的多种需要。在游戏进入高潮即将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幼儿对游戏中的多种体验、感受进行推理,以帮助幼儿形成并分享正确的经验。

谈如何开展幼儿角色游戏活动


角色游戏是幼儿以模仿和想像,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比如娃娃家游戏,医院游戏,商店游戏等等是不同主题的角色游戏,都有一定的主题,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戏。它也是创造性游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游戏。本文就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幼儿角色游戏活动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要充分认识到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角色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游戏之一,它能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这也正是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所在。角色游戏教育作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幼儿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与模仿,有助于幼儿学习生活及社会性行为,发展交往能力。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带有很大的模仿性。幼儿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老师提供了一个游戏场景,创设了一个游戏的情节,让幼儿从不同的侧面了解生活和社会。在内容健康的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的角色,反映着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待人接物的态度,体验他们的情感。幼儿在角色游戏的情景中,由于扮演角色而忘却了自我,逼真地表现所担当的角色的特性,比如在汽车游戏中,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要有礼貌地对待乘客,要认真售票、查票,还要提醒乘客要给老年人和抱小孩的让座等等。这样幼儿便学习了关心他人、尊重长辈等好的思想行为。共同的游戏意愿还可将多个幼儿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发展幼儿相互交往的能力,消除隔阂,发展正常的交往关系;另一方面,鼓励幼儿放开手脚,大胆游戏,对幼儿个性培养十分必要,并且有助于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由于角色游戏是由幼儿自定主题,自由充当角色,自行设计游戏情节,它可以充分表达幼儿的个人意愿,满足幼儿渴望参加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幼儿在这种游戏中有着极大的主动性。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为实现游戏的愿望,需要按照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去支配与控制自己的行动,按自己的意愿作用于周围的环境,这就要求幼儿积极地、独立地去从事活动。幼儿要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并为达到游戏的目的,不断地、独立地解决与克服遇到的种种障碍。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教师在角色游戏中要正确引导、周密计划

领导创造性游戏要比有组织的游戏麻烦些,但是只要制定好游戏计划、周密地考虑好玩具的提供、角色和场地的分配等,并相信和尊重幼儿,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不束缚他们意愿的基础上给于一定的纪律约束肯定能做好这项工作的。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的主题、结构、情节、使用的材料均与社会生活有关。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知识经验范围和游戏的需要,为他们准备丰富的游戏材料和适应其年龄段特点的游戏题目。幼儿以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种种印象对游戏的情节进行设计和安排,并按照自己的愿望、兴趣和能力来进行游戏。幼儿个人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因此,教师应当注意丰富幼儿的生活印象。角色游戏的过程是创造想象活动的过程。幼儿的游戏往往与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必要的生活经验是幼儿选择游戏、表现和创造的基础,教师应重视对幼儿知识经验的丰富积累,按“小步递进”的原则,将指导建立在幼儿的发展上,选择相关主题,通过观察、介绍、讨论等手段增强幼儿对生活的认知与体验。在角色游戏中,通过扮演的角色或在幼儿游戏中所使用的玩具和游戏材料等来创造幼儿的想像力。角色游戏把想象活动与现实活动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既富有假想性,又富有真实性,是虚构性与真实性巧妙结合而产生的游戏活动。如果老师在指导游戏的过程中缺乏目的和游戏评价的认识,让幼儿在自己设计的主题、内容、角色和玩具中按教师的意图进行游戏,不敢放手让幼儿自由活动,忽视幼儿的主动精神,那么幼儿在角游戏中似乎是玩得好,有内容、有主题、有情节,但其实幼儿的灵活性、主动性已被老师在游戏中无形地束缚住了,幼儿只是在机械地按程序“扮演各种角色”。幼儿在游戏中的快乐感则相对地减少了。对此我认为教师至少应给幼儿以下几种自由:第一、有选择玩具的自由。玩具是开展游戏的前提,没有了玩具和材料的游戏正如“巧媳妇难煮无米炊”一样是无论如何也开展不了的。在游戏前,老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和本班幼儿游戏的实际水平和特点,精心考虑供给幼儿什么样的玩具和材料,以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和促进幼儿游戏更好地开展。在游戏开始时,老师可千万不能实行一人一份的“配给制”,而应把玩具和材料展示在孩子面前,让他们看得到,拿得到,在老师的启发下,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自由选择玩具和材料。这样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很大的作用;第二、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应尊重幼儿,允许幼儿有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主题的自由。但是,为了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因素,并不排斥成人的指导。例如:我班的幼儿想开一间玩具商店,但又不知道应如何玩?我则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他们去参观商场,让幼儿认识学习商场里买卖商品是如何进行的,商店里主要有些什么人,应该用什么来购买商品,而售货员和顾客之间的交往是怎样的。让幼儿通过参观活动直接感知这些知识,并把它积累起来。同样,当幼儿积累了“医院”、“理发店”、“市场”、“餐厅”等有关这方面知识以后,他们就会和同伴一起商量确定玩以上游戏的主题了,从而激发幼儿参加游戏的兴趣;第三、是幼儿在游戏开展后的自由性。展开游戏情节是游戏的主要部分,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任务是在观察了解幼儿游戏情况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丰富游戏的情节,推动游戏的发展。但是应如何指导才不会过多地干涉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发挥主动性,这则是一门艺术了。那么必须先明确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教师绝不能对幼儿进行支配。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现场指导,应以幼儿的主体性为前提。教师可采取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指导,更好的融入游戏中,使教师和幼儿处于一种平等的人际氛围中。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让幼儿有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自由性,幼儿的主体性才能充分体现。在游戏展开情节的过程中,让幼儿有更多的自由性是促进幼儿创造才能的有利因素。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这当中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而且是幼儿的帮手和支持者。她的主要任务是鼓励和引导幼儿构思,协助他们创作,但却不可因此去支配幼儿或干预幼儿他们的决定,更不是教幼儿如何做代替他们去做。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幼儿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印象并非全是好的,所以不是任何幼儿自发的角色游戏都有良好的教育作用,比如“烧香、拜佛”的游戏对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就有消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角色游戏的指导,充分发挥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三、教师在角色游戏中要加强随机教育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预料以外的情况,影响游戏顺利进行和效果,这就需要老师及时、有效地进行随机教育,引导游戏继续开展下去。一般运用到下面几种情况下:(一)、当游戏内容贫乏时,需要老师画龙点睛地启发、诱导,使幼儿创造出丰富多彩地活动。比如当幼儿在玩商店游戏时,只知道等待“客人”上门来买东西,没有新的内容时,老师以“客人”地身份出现,买了很多东西,拿也拿不下。从这里就引出了送货上门的服务内容,“商店”的“工作人员”能主动开始了“送货”活动;(二)、当角色之间有冲突时,老师要及时调节,使游戏有条不紊的进行。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当“客人”去“主人”家做客时,“主人”坚持不让他进门,但“客人”非要挤进去,这样他们两个人挣吵了起来。这时老师就以“奶奶”的身份加入了游戏,让“主人”说一说,为什么不让“客人”进来。原来“娃娃家”有许多“客人”,家里比较拥挤,都坐不下了,“客人”听后说:“我等会儿再来”。就这样冲突平息了,游戏又顺利的开展下去了;(三)、当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时,老师要及时帮助幼儿拓展思路,深化游戏主题,提高幼儿对做游戏的积极性。如在小菜场游戏中,单一的买卖活动使幼儿对游戏兴趣低落,没有人想去小菜市场上班了。我以“经理”的身份和“工作人员”开了个会,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各种不同的蔬菜,丰富“菜篮子”工程,扩大了经营范围,“工作人员”也不再没事可干,游戏又热火朝天的开展下去了。(四)、适应时代的不断变化,教师要根据游戏过程不断的创新游戏情节,提高幼儿积极性。如在点心店的游戏中,由于幼儿平时对社会接触不多,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很难深入开展。于是我就把点心店关了,和幼儿一起讨论他们喜欢吃什么东西?到什么地方去吃?就这样“肯德基”点心店就应运而生了,幼儿看见了自己喜欢的东西,都乐意参加。

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幼儿角色游戏活动,这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研究。教师应做一名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创造有利条件来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从而提高游戏的水平,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

谈幼儿愉快有益的自由游戏活动


现代构建主义理论指出,孩子的学习不是被动的接纳过程,而是一个已有知识、经验、态度等为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更需要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探究、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在主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并且要保证幼儿愉快的、有益的自由活动,我觉得自由活动就是自由游戏活动,自由游戏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有着其他活动所不能取代的功能和作用。

首先,自由游戏活动是以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主体性活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按照自己的主体地位,决定对活动材料、伙伴、内容的选择,决定对待和使用活动材料的方式方法,即自己决定玩法、和谁玩以及怎么玩,从而使周围环境中的人与事物按照作为活动主体的幼儿所确定的方式与主体构成特定的关系。自由游戏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独立决策、独立思考与独立行动的能力,有益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和培养。

其次,自由游戏活动是幼儿的交往活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不仅与游戏材料相互作用,而且也与伙伴以及成人交往。伙伴对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来说,具有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生的师生交往同样重要的,但又不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交往可以替代的作用与功能。以语言发展为例,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模仿与创造相结合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模仿的过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为幼儿提供正确的范例,这对幼儿语言、语法的规范化和词汇量的丰富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课堂教学活动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幼儿说话的机会是有限的,而且幼儿言语活动主要围绕教师的问题进行,与日常生活中的以社会交流为目的的言语动机、言语活动的方式方法上有一定区别。而自由游戏活动往往伴随着大量的与伙伴交往活动和言语活动,幼儿在与伙伴交往过程中,需要根据交往活动的实际需要,灵活地调节自己的语言活动,包括说话的语调、音高、词汇与句子结构。这种交往活动,不仅为幼儿的言语活动提供了模仿——练习的机会,而且也提供了主动建构——创造的机会与要求。例如,变化不同的语句与策略来表达同一意思,以达到从伙伴手中索要玩具的目的。因此,自由游戏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言语及实际交流能力的发展。

既然自由游戏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要保证幼儿有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使幼儿有机会自由游戏,如早晨来园后,课间与课后,中餐后午睡起床后,午点后,离园前都可为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如何使自由活动成为幼儿愉快而有益的活动,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正确认识幼儿自由活动,处理好主客体的关系

自由游戏活动,能否真正成为幼儿愉快而有益的活动,取决于成人对待幼儿游戏的关注程度。在如何对待幼儿自由游戏的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放羊式”,即把幼儿自由活动作为幼儿自发自为的活动,是幼儿自由玩耍,不需要成人的指导,自由活动时间为教师放松和休息的时间。一种是“导演式”,即不顾幼儿的意愿按成人的意图去导演指挥幼儿游戏,过度干预幼儿活动,从而使幼儿活动丧失了作为其灵魂的主体精神,这两者都不可取。

衡量自由游戏的质量标准是“愉快”而“有益”。幼儿之所以在游戏中感到愉快,主要是因为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获得以兴趣感、自主感和胜利感为主要成分的游戏体验。要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这种体验,教师必须正确处理游戏中的主客体关系。游戏活动的主体是幼儿而不是教师,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的指导应以不改变游戏活动的主客体关系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真正在游戏过程中感到“愉快”。

二、创设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

游戏活动要成为有益的活动,有赖于教师为幼儿创设的游戏环境的丰富性与有益性,游戏环境的创设与材料的投放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学习需要,既关系到游戏活动是否愉快,又关系到游戏活动是否有益。为此,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这个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伙伴交往。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使他们能够自由地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手段与伙伴交往,共同游戏。脱离幼儿的实际交往活动,灌输给他们大量在实际活动中很少使用的消极词汇,对于幼儿言语和交际交流能力的发展并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仅靠“上课”教不会幼儿说话,所以,必须在一日生活中保证幼儿有自由活动的时间,让他们自由地交往与游戏。另一方面是指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这里主要是指活动区材料的投放。因为,活动区是幼儿自由游戏的主要场所。幼儿在活动区的游戏活动是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各种有益经验的活动。因此,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显得至关重要。活动区材料的投放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为不同活动区提供不同的游戏材料。活动区要根据幼儿发展目标设置,发展目标不同,活动区的游戏内容和所投放的材料也应不同。

2、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的游戏材料。教师对班上幼儿的发展情况要了解,要根据不同的发展要求提供不同的游戏材料,让幼儿通过不同材料的操作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

3、为幼儿的不同兴趣和需要投放材料。幼儿对游戏材料的兴趣和需要往往反映在游戏中,只有了解幼儿对游戏材料的兴趣和需要,才能使材料的投放有目的性。

另外,活动区游戏材料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幼儿发展目标,能力水平和游戏情节的发展而随时添加、调整和更换。教师要因地制宜,广开渠道,为幼儿搜集数量多,种类丰富的材料,使活动区游戏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

三、注意观察,提供适时适当的指导

自由游戏虽然是幼儿的自由活动,但我们不能把它作为幼儿自发自为的活动存在,而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我们要保证幼儿自由活动的需要与机会,但是这并不等于盲目崇拜幼儿活动的自发性,对幼儿游戏可以不施加任何有目的的教育影响。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对幼儿学习活动的指导,直接关系到游戏活动的“有益性”。所以,幼儿游戏时间并不是教师休息的时间,恰恰相反,是教师的工作时间。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与了解幼儿与环境(包括材料与伙伴)相互作用的方式与特点,关注幼儿之间发生的冲突,敏感地感觉到幼儿需要教师帮助的问题,在确认有干预的必要性时,把握好介入、干预的时机、方式,提供适当的指导,使游戏活动真正成为有益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活动。

谈区域活动中幼儿姿源的利用


在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区域活动可以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在与同伴自由的交谈和学习中,掌握自己喜欢的内容。正因为这些独有的特点,区域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必须定期对区域活动的材料进行更换,由于更换材料的频率比较高,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那么区域活动中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吗?

一谈到“资源”,大家最容易想到的是家长资源、教师资源的利用。因为家长可以为我们开展活动提供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学习上的引导和帮助。其实幼儿本身也有着丰富的、有价值的资源,但这种资源却最容易被忽视。如果我们能挖掘这份资源并合理地利用,将会让我们区域活动的开展更加多姿多彩,更能突出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平行班幼儿资源的利用

在幼儿园里,同龄幼儿在认知、情感、态度、行为表现等方面具有相同的特点,这是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同龄幼儿通常按照人数,平均分在几个班级中,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幼儿受到最佳的教育机会。这种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活动,一般关注的是本班幼儿的能力、资源。我们发现,如果能将同年龄不同班级幼儿的资源加以利用,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一)共享空间,共享资源

不同班级区域中都会有相同的内容,如美工区、智力区等。每个区域的设立都需要一定的空间来保证,为了利用有限的空间,我们将两个班级之间共有的地方加以利用,合并成一个区域,如:将两个班级中的棋类活动都放在走廊上,两个班幼儿在空余时间都可以来游戏。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班级,但是在他们共同的游戏中,可以学习到不同班级小伙伴下棋的方法,从而获得不同的经验。这里说的显性的资源,是那些可看见的、比较具体的空间,而隐性的资源则是不可见的,主要是幼儿的经验。

(二)共享材料,利用资源

材料是幼儿进区活动必不可少的,是幼儿进行尝试、探究、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区域活动开展的基础与保证。我们在区域中不仅注意操作性的材料,还注意利用幼儿的资源。针对同年级相同的区域内容,我们采取了交换的方式:将同年龄不同班级同一个区域中的材料定期进行交换,并请部分幼儿作为传播学习的使者,在特定的时间内到其他班去讲解、示范,与其他班小朋友共同游戏。这样做,幼儿不仅能够了解本游戏的玩法、规则,而且能够感受到其他班小朋友学习的态度、思维的习惯等,在共享资源、利用资源的同时,也提高了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的能力。

(三)共享经验,保留资源

经验是隐性的,是最直接、最实用的资源,也是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在区域活动中,有的活动幼儿往往玩过就走了,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和提升。我们的做法是:保留作品,及时总结。让幼儿在交流的过程中,习得他人好的方法和经验。如:宫格游戏一直是幼儿喜欢的内容,刚开始玩九宫格时,幼儿的经验停留在从行、列中进行对应、比较。当出现十六宫格时,部分幼儿发现了物体排列的规律,即每一斜排的物体是一样的,以此类推,就能正确地排出其他斜排的物体了。但是,由于幼儿之间的差异,这样的方法并不是所有幼儿都能很快领会的。我们也并不急于去告诉他们,而是耐心等待,因为幼儿经验的积累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经过一个阶段后,我们保留了部分幼儿不同排列的方法,为其他幼儿创设了一个潜在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学习他人方法的同时,提升原有的经验。

(四)共享快乐,拓展资源

我们的区域活动内容还包括幼儿最喜欢的角色游戏。在角色游戏区域中,幼儿的资源是最自然、最丰富的,主要表现为:他们在模仿、扮演成人世界角色的过程中,自己的言行也在影响着同伴的情感、态度、能力、习惯等,这是资源的相互利用、相互发展。为此,我们打破了原有班级独立游戏的格局,平行班之间可以共同游戏,在同一个游戏主题里,幼儿会出现很多不同的情节,在他们体验游戏的快乐中,也促进了游戏水平的提高。同时,我们利用区域评价这个平台,将这些情节进行总结,让幼儿在自由交谈中,在一问一答中,丰富经验、拓展认识、发展资源。

二、同班幼儿资源的利用

由于每个幼儿的经验不同,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可以发挥个别幼儿特有的技能。在幼儿展示自己的同时,也激发了同伴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帮助他们掌握相应的活动内容和技能。

(一)个性化的图示,人文性的理念

在区域活动中,各种各样的图示是一种常见的辅助工具,多用于美工、智力活动中,如:各种折纸、手工活动的步骤图;棋类、迷宫活动的底图等,在幼儿活动中起提示性的作用。但是,由于这些图示一般都是现成的,所以变化少,教师更换的工作量大,时间久了,幼儿也容易失去兴趣。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在图形拼贴、插塑、建构等活动中常常会有不同于图示的、富有创造性的成果。如果我们不及时收集,这些富有创造性的成果就会转瞬即逝,对幼儿的发展也起不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于是,我们将班上个别幼儿在某一活动中创造性的成果、突出的技能或作品用照片的形式拍下来作为本区域中的图示。这种别样、鲜活的图示,真实、有效地反映幼儿的活动过程,不仅利用了幼儿的资源,而且使当事幼儿获得了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对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中的自信心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个性化的制作,自主性的学习

区域活动中的一些内容,虽然是幼儿可以选择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误区,使原先宽松的学习环境成为又一个集体活动的延伸。当教师请幼儿一个一个来“汇报”自己在某个活动中完成的情况,然后再手把手地教给幼儿技能时,就如同给小动物们强行喂食物,结果会使幼儿对此类活动不再有兴趣,而是带着负担去游戏。

在区域活动中,总有一些操作性比较强的游戏,与当前阶段幼儿的认知需要相联系,我们鼓励幼儿自主地去设计。如:语言区域中的图片表现幼儿自己编出来的故事,图书也可以是幼儿画的连环画故事内容;智力区域中棋、迷宫等游戏,很多都是幼儿自己设计的;美工区域里折纸的图示,也是幼儿根据自己喜欢的物体,将步骤图画好后展示给大家,作为图示来学习的……这些个性化的制作不仅利用了幼儿的资源,而且丰富了区域活动的内容。

三、不同年龄班级幼儿资源的利用

(一)“走出去”,获得新的资源

我们不仅将本班幼儿活动的照片作为区域图示,而且也注意利用不同年龄班幼儿的资源,如:带幼儿参观其他班级环境时,拍摄高一级年龄班幼儿创造性的成果,然后让幼儿进行选择,将自己喜欢的、愿意尝试的活动照片贴在班级相应的区域中作为图示来学习。

(二)“引进来”,资源的再利用

我们发现,当幼儿看见不同年龄班的伙伴制作的一些新颖、好玩的材料时,自己也会在家里尝试制作,有的还会相互交流自己的成果。当幼儿将这些看似不规范、不太漂亮的材料带来时,我们共同进行了修改,最终让这些成为符合我们共同需要的有用资源。

玩中乐 学中玩


摘要:陶行知先生说解放孩子的大脑、双手、嘴巴、空间和时间,真正把自主权交给孩子。我们要给孩子创设宽松的活动环境,投放感兴趣的活动材料,设计的游戏活动是以符合其年龄特点、符合其认知需要、符合科学探究规律的方式,让幼儿在感兴趣的环境中亲历探究自然的过程,在玩玩、做做的过程中促进幼儿对自然及其规律的认识和感受。

关键词:环境,条件,趣味性,玩中乐,学中玩

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都离不开玩,把玩寓于教学中,教学寓于玩中。玩是教学中的玩,教学是玩中的教学,教学和玩相辅相成并各自独立。我通过“玩中学”的教学实践,运用了游戏化的教学理念,自主性的教育内容,采用了玩中乐,智中玩来激发和促进孩子玩中学,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密切注意游戏的发展,在幼儿的自主活动时,千方百计地寻找教育的契机,不时地穿插进行品德教育、知识教育的内容。教师既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又要把握好教学的目的,使幼儿真正在玩中学到东西。

一、让孩子在“学”的环境中玩

对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来说,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大家都知道,孩子寒暑假开学回来,对父母再次有了依赖性。像刚人幼儿园一样,会被种种的不适应所包围着。焦虑、恐惧与无助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更是孩子脱离不正规的家庭教育走人正规教育体制的第一站。胆小的孩子不敢玩,也不会玩,胆大的孩子放不开,受拘束。因此教师必须走进孩子的世界里做孩子的大朋友,并鼓动孩子玩,和孩子一起玩,因此,在营造心理环境上应突出体现亲、宽、乐、信、安。只有这样,幼儿才会喜欢并主动投入环境,才会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开展活动。

二、为孩子提供玩的“条件”

玩具(包括游戏材料)是玩的物质支柱,教师要给孩子提供相适应的玩具。高价格的玩具对儿童发展不一定是高价值的,在孩子的眼里,往往一些盒子、纸箱、瓶瓶罐罐等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游戏的材料。例如:我让孩子体验物体的滚动主题活动时,开展了“赶小猪”“有趣的滚动”“夹弹珠”等游戏,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材料制作玩具,让孩子玩,体验物体滚动,同时也发展孩子对球的控制能力以及锻炼孩子们的手部肌肉及手眼协调性。孩子们看到这些爱不释手的东西,很想玩,这时孩子们动手玩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并探索了这些东西的玩法。由此可见高价格的玩具不一定是孩子们喜欢的,对于孩子来说那些在成人眼里的废旧物品,恰恰是他们的宝贝,因此,我认为只要合适的,就是有效的玩和学。

三、激发孩子玩的趣味性

将教学变为趣味性很强的游戏,使幼儿真正享受到游戏的乐趣,享受到天性自由表露的欢畅,牢牢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健全幼儿人格,完成教学目的。如在游戏“小老鼠和胖厨师”活动中,我们采用音乐游戏的形式,为幼儿准备了小老鼠和厨师的头饰及服装,配上有趣的音乐和形象的动作,很快孩子们就融人到了故事中。以有趣的形象、动作和道具,激发幼儿玩中学,所以幼儿印象深刻,教学效果较好。从中我们体会到,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淡化目的、强化手段,看轻结果,重视过程,让孩子们在玩中求乐。我们常常给幼儿听一些优美的乐曲,让孩子感受乐曲优美的旋律,孩子们就会随着乐曲自由地舞蹈,还常常发出孩子们的阵阵笑声,享受天性自由表露的欢畅。如:在游戏“可爱的小脚丫”中,我们让孩子脱光了鞋袜让他们自由的在地板上、垫子上走走、跑跑、跳跳,让他们自己去感觉在不同材料上活动的疼痛感和柔软感。我们还通过眼看、耳听、口尝、手摸等各种感官引导孩子参与活动,了解各类事物的性质,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这样的活动与教师凭空地说教,产生的教学结果是大不相同的。在这种类型游戏活动中,幼儿所感知的事物印象深,记得牢。

为了让托班的孩子体验动词“滚、抛、转、跑、跳”等词,我们设计了玩圈游戏,让孩子玩玩、讲讲,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就学会了这些动词,而且丰富了孩子的口语能力,孩子的平衡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挖掘了孩子的创新潜能,点燃了孩子的智慧火花。很多孩子都喜欢小动物,让孩子养只小鸟,小乌龟或是一个小狗狗。平时我们工作忙,没有时间陪孩子玩,孩子们会把它们当成朋友,和它们说话、喂养它们、关心它们、欣赏它们。从小动物的身上逐渐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耐心,也可以有效的控制他们的情绪,不乱发脾气。

玩会给孩子们带来欢乐,激发孩子的天赋和潜能。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密切注意游戏的发展,在幼儿的自主活动时,千方百计地寻找教育的契机,不时地穿插进行品德教育、知识教育的内容。教师既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又要把握好教学的目的,使幼儿真正在玩中学到知识,在学中享受乐趣。

喜欢《谈低幼儿童玩中学》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游戏,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玩沙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玩中学习阅读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主客体交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 幼儿与客体环境的交互作用愈积极、主动,发展就越快。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接受书面语言。 早...
    2020-10-30 阅读全文
  • 家长们不要谈“玩”色变 游戏就是玩 玩,对于孩子的成长,就象维生素一样必不可少,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是适合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活动。我们随处可以发现,孩子在玩时都很投入,很快乐。 而家长们却往往谈“玩”色变,总害怕孩子会“玩物...
    2020-11-03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 育儿心得: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 一学期以来,在老师的精心教育下,我家孩子已很喜欢上幼儿园,并且各方面进步很大,尤其在识字和绘画方面比较感兴趣。每天看着他从幼儿园回来手舞足蹈的高兴劲儿,听着他...
    2020-09-17 阅读全文
  • 愿孩子在玩中学会更多 孩子们还在中班时,就开始接触到魔尺了。 魔尺长长的,由许多彩色的三角块相间组成,每个三角块都可以左右旋转。 一开始,孩子们并不知道魔尺怎么玩,就只会无意识地把它扭来扭去。 升入大班后,魔尺才真正开始展...
    2020-11-04 阅读全文
  • 乐在“玩”中学在“棋”中 玩具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亲密的伙伴,也是幼儿园里最常见的物品,是幼儿“无字的课本”。玩具凝结着人类社会的文化历史经验,是人类文化的产物。成人有责任帮助幼儿理解玩具,促进幼儿在与玩具互动的过程中学习。北...
    2019-12-16 阅读全文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主客体交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 幼儿与客体环境的交互作用愈积极、主动,发展就越快。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接受书面语言。 早...

2020-10-30 阅读全文

游戏就是玩 玩,对于孩子的成长,就象维生素一样必不可少,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是适合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活动。我们随处可以发现,孩子在玩时都很投入,很快乐。 而家长们却往往谈“玩”色变,总害怕孩子会“玩物...

2020-11-03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 一学期以来,在老师的精心教育下,我家孩子已很喜欢上幼儿园,并且各方面进步很大,尤其在识字和绘画方面比较感兴趣。每天看着他从幼儿园回来手舞足蹈的高兴劲儿,听着他...

2020-09-17 阅读全文

孩子们还在中班时,就开始接触到魔尺了。 魔尺长长的,由许多彩色的三角块相间组成,每个三角块都可以左右旋转。 一开始,孩子们并不知道魔尺怎么玩,就只会无意识地把它扭来扭去。 升入大班后,魔尺才真正开始展...

2020-11-04 阅读全文

玩具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亲密的伙伴,也是幼儿园里最常见的物品,是幼儿“无字的课本”。玩具凝结着人类社会的文化历史经验,是人类文化的产物。成人有责任帮助幼儿理解玩具,促进幼儿在与玩具互动的过程中学习。北...

2019-12-1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