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在游戏情境中开展幼儿乒乓运动

发布时间:2019-12-16

幼儿园游戏开展。

幼儿园游戏在我国的幼儿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幼儿园游戏有益于培养小朋友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幼师应加强游戏教学,为幼儿创造更多的游戏机会。生活中你有收集经典的幼儿园游戏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在游戏情境中开展幼儿乒乓运动”,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对幼儿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游戏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地发展。我国被誉为“乒乓王国”,乒乓运动是一项集娱乐性、知识性、技巧性为一体的运动项目。玩乒乓可以健体、益智、育德、审美,是促使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文化教育、体育教育。我园地处郊区,大多数幼儿来自于生活空间较大的农村和乡镇,对乒乓运动具有一定的兴趣,但就目前幼儿园开展的乒乓运动教育实践活动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游戏化不够,活动形式单一,教师对幼儿年龄特点把握不够等。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立足本园,开展了“在游戏情境中开展幼儿乒乓运动”的实践研究。

幼儿乒乓运动游戏情境是指教师将幼儿乒乓运动与游戏情境(包括运动情境、故事情境、材料情境等)有机融合,让幼儿自由尝试乒乓运动,从而激发兴趣,促进幼儿主动运动、健康发展。这里所指的乒乓运动分为室内与室外乒乓运动游戏、高结构和低结构乒乓运动游戏、集体和个别乒乓运动游戏以及亲子和同伴合作乒乓运动游戏等。

一、幼儿乒乓运动游戏的意义和目标

新课程强调: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要求因地制宜地创设各种有趣的运动情境,开展形式多样、富有野趣的活动,在幼儿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积累运动经验,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幼儿园乒乓活动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的一项运动,是向幼儿传授一些乒乓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幼儿体质及促进幼儿情绪成熟与社会性发展的最基本的途径。在游戏情境中开展幼儿乒乓运动,旨在完善幼儿的个性,发展智力,为幼儿喜欢打乒乓球打下基础。

二、幼儿乒乓运动游戏的实施方法

1.以境激趣快乐体验

一个好的游戏情境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可以使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促进幼儿主动运动、健康发展。

注重室内外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我们对幼儿园大厅、楼道、走廊、专用活动室、教室区角进行统筹安排,精心设计、布置,环境中处处渗透“乒乓”创意与特色,营造宽松愉悦的“乒乓”氛围。如走道里有用乒乓球“绘成”的装饰画,乒乓室的墙上张贴着幼儿熟知的乒乓球明星,巧妙装扮乒乓运动器具……这样的环境使幼儿一进入幼儿园就置身于一个“乒乓”的情境中,萌发对“乒乓”的喜爱之情。

注重区域运动对幼儿的影响,我们在户外混龄乒乓运动——“勇夺金牌”的主题中,精心“打扮”运动器械,用PVC管做成各种形状的拱门,布置成山洞,让幼儿身临其境地蹲、走、钻、跨:又将高低不同的彩色障碍间隔摆放,让幼儿跑跳、跨跳,在有趣的情境游戏中练习乒乓运动所需要的各种身体动作技能。丰富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入境动情,在自然、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不知不觉习得经验,获得体验。

2.有效投放满足需要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让每个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探索,充分表达,获得各种有益的经验。”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有序投放材料。依据《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的要求,我们在选择活动内容时,特别注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要投放运动材料,以激发幼儿对乒乓运动的兴趣。如《爱探险的朵拉》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部动画片,我们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结合中班幼儿动作发展的要点,在教室有限的空间中布置了“爱探险的朵拉”专区,利用废弃的牛奶盒、饮料罐在走道内创设了探险小路,让幼儿根据任务提示卡在钻山洞、穿树林、过小河的情境中大胆尝试,一方面进行行进垫球的训练,另一方面发展走、钻、跨、平衡等各种运动能力。

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分层投放材料。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尊重、接纳幼儿的个体差异,依据幼儿运动的速度、耐力、运动量等,提供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选择符合自身运动水平的活动方式,力求做到让幼儿“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的材料投放既能促进幼儿完成任务又能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

3.多元整合全面发展

乒乓活动要力求体现生活化、情感化、游戏化,促进幼儿认知、运动、情感、社会等多方面发展。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期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幼儿经验的积累和视野的拓展,在尊重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和注重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中寻找平衡点。

4.多方互动拓展经验

幼儿不是单一的个体,教师应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在乒乓活动中通过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材料的互动拓展经验。这样的过程能使幼儿、教师、家长、环境四者产生积极作用,共同参与幼儿园的乒乓活动。

◆人境互动

幼儿的生活中有很多可挖掘利用的乒乓资源,教师要善于做有心人,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观察、发现、选择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为幼儿活动的重要资源。如在“小猫学本领”的活动中,让幼儿戴着胸饰扮演小猫捉滚动的“老鼠”(乒乓球),并以朗朗上口的儿歌“小老鼠,跑跑跑,小花猫,本领大,喵呜一声抓住它”为背景,让幼儿在追球的游戏中锻炼走、跑、滚、追的动作技能。在儿歌和游戏情境的互动中,幼儿的动作和语言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是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师幼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

在运用乒乓板进行行进托球的游戏中,教师设计了“小羊过桥”的活动,活动中教师扮演“羊妈妈”,幼儿扮演小羊,他们要经过不同高度、不同宽度、不同形状的“小桥”,将“食物”(乒乓球)送给对面的“羊奶奶”。游戏中有的幼儿时常把“食物”掉在“小河里”,“羊妈妈”就提醒“小羊”要当心,别掉下去。由于是教师与幼儿一起玩游戏,所以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和了解更为贴切,在掌握幼儿动态的基础上随时调整游戏材料或游戏要求,让幼儿获得各种有效的经验。

◆家园互动

《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中指出:积极开发运动资源,教师应借助家长与周边环境资源,开展安全、适宜的运动。因此,我们积极开发家长资源及周边环境资源,赋予幼儿户外乒乓运动环境创设的新内涵。如我们动员家长一起规划、设计、制作幼儿户外乒乓运动场地、内容和器械材料,邀请家长到幼儿园与幼儿一起开展乒乓运动游戏。如在亲子活动时,我们请家长和幼儿一起玩“舀汤圆”“夹乒乓球”“吸乒乓球”“瓶中取球”等游戏,家长们时而看着幼儿用勺子将圆又大的雪白“汤圆”(乒乓球)一个一个舀到小碗中,时而和幼儿一起屏住呼吸用筷子将乒乓球一个个夹起,时而鼓励幼儿用足力气将乒乓球吸起来……互动中家长不仅了解了幼儿园乒乓运动的各种游戏,还增进了家园间的互动。

三、幼儿乒乓运动游戏的实施成效

1.幼儿方面

将乒乓运动与游戏情境(包括运动情境、故事情境、材料情境)有机结合,让幼儿自由尝试乒乓运动,有利于激发幼儿参与乒乓运动的兴趣,提升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动作的敏捷性,促进幼儿乒乓运动能力的发展,在使用器械和材料中,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还培养了幼儿大胆、自信、勇敢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2.教师方面

教师在不断地学习、研讨中,对幼儿园的特色课程有了准确的认识:教师观察分析幼儿行为、整合材料、寻求支持策略等方面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在课题的研究中,为了增强游戏的挑战性和趣味性,教师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更强了。

3.家长方面

幼儿园在开展乒乓运动的活动中,不仅充分挖掘家长资源,还让家长积极地参与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活动。同时,通过家园之窗、家园小报向家长宣传幼儿园开展的有趣的乒乓运动游戏,提高了家长的育儿能力,丰富了家长在家中开展活动的经验,使家园关系、亲子关系、师幼关系得到了和谐发展。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延伸读

幼儿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幼儿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在幼儿教育中,游戏化教学,涉及到幼儿教学与幼儿游戏的衔接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幼儿教学实践经验,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思想,对在幼儿教育中通过幼儿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开展了有益的尝试。对许多幼儿来说,游戏本身也是获得教育和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开展有益的游戏,让课程更加具有活力,也给幼儿插上快乐的翅膀。

一、游戏化教学环境的创设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有效地开展游戏化的教学,需要教师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这样有利于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尽快地融入到学习中去。在幼儿园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效教学环境的创设,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环节中来。幼儿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幼儿会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例如,在大班教学时,给学生开展了以促进幼儿双脚弹跳力为目的的体育实践活动,为了让教学过程更加轻松容易地展开,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我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个让幼儿模拟参观幼儿园的游戏主题。通过设计一些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翅膀,把学生带入想象的空间。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掌握的常识模拟一些小动物。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给学生一些小动物的范围进行选择。在教师提前选择的音乐中,学生开始了欢快的热身活动。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完成动作,实现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四个环节,分别是小青蛙找妈妈、大象走路,小鸭子散步,小青蛙跳荷叶等几个环节,让幼儿通过几个小游戏的环节,初步掌握“双脚跳”的主要动作要领:双脚起跳,然后双脚落地,再然后起跳时蹬一下地,然后落地时缓缓屈膝。通过游戏的设计,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设计游戏应注意科学性和教育性

幼儿教师在进行游戏选择的时候要做一些甄别。由于幼儿游戏活动的来源比较广泛,有一些幼儿游戏可能来源于民间,或者也经历过口头的传播。随着社会的变革,人们的思想认识、生活实际情况都发生了变化,因此教师在选择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游戏进行筛选,也应该充分考虑到游戏可能存在的局限性,甚至夹杂着一些不太健康的因素。所以,教师在选择游戏时,首先要考虑到游戏的科学性。幼儿游戏的目的不在于游戏本身,而在于游戏所发挥的教育意义,因此游戏的选择要具有科学性,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游戏的教育意义,体现在教师对游戏的选择上,好的游戏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教育意义。同时,也体现在游戏内容的科学合理上,教师选择游戏目的在于实现教学目标,因此,选的时候就要具有慧眼,一定要选择积极有用游戏,这样才能具有较好的效果。

三、从游戏活动的内容上进行适宜的改编与创新

游戏也要经过一定的改编,幼儿教师在采用游戏的过程中,要给游戏注入新的生命力。所谓新的生命力,指的是既删除了不合理,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内容,同时也加入了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只有这些内容的加入,才反映了游戏化教学的与时俱进,以及体现了游戏化教学的作用的积极发挥。游戏的改编,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方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较多的是通过组合对幼儿游戏进行处理。所谓的组合法指的是把几个游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如笔者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曾经把“抛纸球、跳格子、石头剪刀布”这三个小游戏巧妙地放在了一起,并且给学生制定了新的游戏规则。拓展法也是笔者在幼儿教育中经常使用的一个办法,这种办法首先尊重了游戏的全貌,保持了游戏的完整性。比如,幼儿游戏“木头人”受到小朋友的喜欢,但是由于歌谣内容不太符合幼儿的实际情况,笔者就把一些不合适的内容进行了替换。

四、游戏化教学目标的隐藏

虽然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有利于有效地进行幼儿教育教学。但是幼儿游戏只是教学的手段,而并不是教学的目标。所以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游戏的选择以及开展都要紧紧围绕实际的教学内容。幼儿游戏的引入,旨在通过游戏的趣味化、多样化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如果教师过分的强调突出教学目标,反而弱化了教育过程。因此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反对那种把幼儿教育技术化和成人化的错误趋势,侧重的是对幼儿健全性格的培养和良好心态的保护,以及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保护幼儿的想象力。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隐去统一的教学目标,而要给幼儿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在幼儿绘画课上,以“欢乐的曲线”为主题,让幼儿手持一段彩色飘带,同时播放恰当的音乐,幼儿在音乐中翩翩起舞,其他的幼儿去记录所看到的曲线的运动轨迹。在实际的记录中,幼儿呈现出来的图案是各种各样的,既有动态的小鱼,也有长长的水草和青青的小溪,甚至也有飘逸的白云。这种游戏教学的引入,旨在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同时也让学生在游戏中收获更多。游戏的引入,目的在于通过游戏有效地去实现教育的目的,让幼儿的童年是五彩缤纷的,让幼儿能够在低龄的这段时光里,收获更多的东西。总之,把游戏引入幼儿教育,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健康、快乐地成长,是一种比较完美,也值得大力提倡的教育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幼儿游戏引入幼儿教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把幼儿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一种新常态。其实,如果通过游戏能够更快、更好地落实教育、教学目的,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既让幼儿体会到快乐,也让幼儿学习到知识,凸显了教育的多样性,也有效地实现了教育的价值。

巧设托班游戏情境


巧设托班游戏情境

托儿年龄较小,随意性较强,动作发展也不够协调。他们在游戏中规则意识较差,如果教师强行规定不能这样或那样,他们很难接受。因此,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尝试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激发他们参与游戏的兴趣。

一、与动物形象相结合创设游戏情境

托儿思维具体形象,特别喜欢有趣的动物形象。在游戏中教师赋予他们一定的角色,并创设出简单的游戏情境,能有效地引起他们游戏的兴趣。

1.将基本动作的练习与小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结合起来。如:通过模拟兔宝宝、青蛙宝宝练习跳跃动作,模拟乌龟、蚂蚁练习爬的动作,模拟小马练习跑的动作等,并配上生动形象的儿歌,如:兔宝宝乖又乖,两脚并齐轻轻跳,跟着妈妈去吃草。

2.将一些游戏规则与不同的动物形象结合起来。如:在“小兔拔萝卜”的游戏中,我做兔妈妈,配班老师做大老虎,游戏中以“兔宝宝千万不要离开妈妈,要不然就会被大老虎吃掉”的情境,来培养托儿不离开集体,跟着大家做游戏的规则意识。接着,我又在“老鹰和小鸡”、“蝴蝶和蜘蛛”等游戏情境中强化了托儿对这一规则的意识,而且也使他们逐渐了解了小动物们之间生存的自然规律。

二、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创设游戏情境

托儿的游戏很大程度上是生活经验的再现,在组织托儿游戏时,我很注重游戏内容的生活化,这样能使他们感到非常亲切与自然。如:在“小蜜蜂采花蜜”的游戏中,我创设了小花园的情境,并准备了不同颜色的花朵。在“小马跑跑”的游戏中,我和托儿一起结合生活经验创编出各种不同的情节:小马小马跑跑跑,跑到河边去洗澡,跑到草地去吃草,小马还跑到哪里了?跑到院里去做操,跑到商店去买东西,跑到磨坊去磨面,等等。又如:在分散自由游戏中,我把小拉车比作小司机运粮,把小推车比作压路机,把滚皮球比作运西瓜。渐渐地,托儿们也会自发地玩起游戏,拿着小筒和沙包说买冰激凌、买蛋糕了;把圈套在身上,当起了小司机;背着大布包说:“我要上班了。”……将托儿的游戏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创设出有趣的情境,不但能发展他们动作,同时还能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与熟悉的故事相结合创设游戏情境

托儿非常喜欢听情节简单的故事,很喜欢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因此,我将有趣的故事情节与他们的游戏结合起来。如:结合《小兔乖乖》《小马过河》《小猫钓鱼》等故事,我为他们创设出有趣的游戏情境,在游戏中托儿还能将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之间的对话表演出来。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扩展出了一些新的游戏玩法,并与一些简单的器械结合起来。如在“小马过河”游戏中,我用绳子摆出小河,小马和妈妈一起学跳过小河的本领。又如在“小猫钓鱼”的游戏中,我用小椅子和橡皮筋围成小池塘,和托儿一起练习跨越的动作。再如在“小兔乖乖”的游戏中,我用平衡木做小桥,用拱形门作山洞,练习平衡和钻的动作。这些有趣的游戏情境大大地增强了托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幼儿教育中开展游戏教学的措施分析


摘要:幼儿教育是一项学问深远的教育,随着家长对于早教的重视程度提高,幼儿过早的接触音乐、游泳、数学等项目,虽然培养了人才,但是很容易忽视孩子的兴趣,适得其反.笔者认为,对于幼儿基础教学和技能学习过程中,游戏的开展有助于幼儿个性的培养,增加其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就目前幼儿教育中游戏开展现状展开分析,阐述了这一教学方式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教学;实效性;措施

幼儿教育阶段的教学效果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为此,应在这一教育阶段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尤其是针对传统教学中过于满的内容安排,进行改革.游戏是孩子喜欢的教学方法,在幼儿教育中,结合游戏这一教学方法,应制定完善的教学措施,才能推进教学的开展.幼儿教学应正确的选择游戏的形式,游戏的内容,将其与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以推动我国幼儿教育的顺利发展.

一、幼儿游戏形式的选择

有效形式的选择要从幼儿的需求出发,正确选择幼儿游戏,使游戏能够激起孩子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游戏,并在游戏中完成教学目标.具体应从幼儿的兴趣和与教育内容相关两个方面入手.

(一)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形式

孩子的兴趣是教育的起点,只有满足兴趣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尤其是幼儿阶段,错误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导致孩子走神,甚至是哭闹.因此要正确发挥游戏的作用,使游戏符合孩子的心理,我国大量的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些适合孩子的教学课程,当然幼儿教师作为教学主体之一,还应在教学中针对孩子的个性正确地运用,对游戏内容进行调整.一方面使游戏具有可行性,不可难度过大,要对孩子起到激励作用.使孩子既可以独立完成,又可以通过伙伴们的相互帮助完成,总之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

(二)选择与教育内容相关的游戏形式

游戏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教学目标,虽然幼儿阶段学生要学的东西本应不多,但是依然要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正确的游戏形式,使其与学习内容紧密相关,如选择看图识字,可以选择与孩子年龄段相符的图片内容,并且采用举手竞猜的方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起到引导和助推作用,完成教学过程,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同时,幼儿教师在教学中所选择的游戏较多,应正确分析,采用具有指导意义的游戏,并采取游戏的形式使其发挥积极作用.

二、幼儿教育中的游戏教学内容调整

对于幼儿教育中的游戏,应采用合理的内容,当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对游戏的重视程度,并且要与教学相结合,明确教学目标,并丰富教学内容.

(一)游戏教学应明确教学目标

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并结合幼儿的发展和喜好,来调整基本的教学内容,才能使教学更加合理,保证其执行效果.游戏固然重要,但是不能贯穿始终,否则浪费孩子的精力,又不利于其知识的掌握.

(二)游戏教学应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对于幼儿阶段的教学内容,应坚持多样性,游戏不断的变化才能满足幼儿的喜好,并且在内容选择上应循序渐进,不应起步就选择过难的游戏.根据幼儿的年龄,游戏的选择也应不同,发挥游戏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另外游戏还应体现团队的作用,独立完成的作用,要具有多个环节,丰富的内容才能保证这一教学效果.

三、明确教学对象,提高游戏的针对性

对于幼儿教育中的游戏,应具有针对性,明确教学对象是幼儿,从幼儿的特点出发,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合理,教学的形式多样化,因此明确教学对象是游戏教学实施的基础.从这一角度出发,对于幼儿游戏教学做出如下要求和调整.

(一)游戏教学应以幼儿为主要对象

将幼儿作为主要的对象,可以保证教学效果.一方面,将幼儿作为教学对象才能促进下一步教学的实施,也使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在游戏和其他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始终从幼儿的需求出发.对游戏的足够重视不代表所有的教学内容均以游戏开始和结束,而是要灵活运用,教师除了通过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还应对幼儿学生具有指导和管理能力,保证课堂纪律和学生的安全,是以幼儿为对象的教学要求之一.将幼儿作为教学对象也是其兴趣被挖掘的主要手段,每个幼儿具有自己的兴趣,尽早的挖掘孩子的兴趣,对于其特长培养具有积极作用,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游戏教学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不仅在幼儿阶段,小学阶段,甚至在高中阶段均使用,但是幼儿阶段也处于特殊阶段,游戏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十分重要,重复的游戏最容易使孩子失去兴趣.当然,教师的重点还应放在孩子的应变能力、思考能力提高上,而不是刻意的去编制游戏,经过验证的游戏可以根据现实需求进行适当的修改,甚至可以引入,只要能够满足幼儿需求,并且能够促进教学的发展便可以应用.

(三)分层次的进行教学

我国教育中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这一部分,尤其是家长,甚至将早教作为培养孩子的唯一出路,这种过于重视的教育使得幼儿教育走入误区,现代很多幼儿园开始大量的学习英语,游泳甚至是钢琴等教学内容,对于这种现象应正确对待,一方面教师和家长都应认真对待这种现象,根据孩子的能力去选择项目,并且尽量不要多项选择项目,要注重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不偏离主方向的基础上去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才符合幼儿教育的发展.

四、总结

幼儿教育阶段,游戏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游戏过程中,应注意方式和内容,才能符合教学发展的需求.教师作为重要的组织者,要对游戏正确的掌握,并对幼儿起到引导作用,顺利完成游戏,并在游戏中掌握教学内容.

创设情境支持幼儿的结构游戏


幼心中的“结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想让幼儿尽情地表现想象中的结构世界,必然要有一个能支持他们自主游戏、自由创造的环境。多年的游戏指导经历告诉我们,幼儿在结构游戏中往往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因而他们的游戏意愿不强,一遇到难题就容易放弃,也容易对游戏产生厌倦的情绪。因此,我们采用创设主题情境的方法,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调动幼儿的游戏积极性。另外,我们还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的表现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创设情境,满足他们不同的游戏需要,推动他们在游戏中的发展。

1.为小班幼儿创设与其直接经验相关的游戏情境

小班幼儿在结构游戏中大多无意识地摆弄材料,他们有时并不将积木用作建构,而是拿来敲打,甚至当枪玩。他们的建构行为时有时无,他们经常在建构时自言自语或大声喊叫、相互嬉戏,有时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想象为自己建构的物体命名。受认知水平和建构技能的限制,小班幼儿很容易对反复使用的材料产生厌倦的情绪,从而失去建构兴趣。

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我们会创设具体的、与幼儿直接生活经验相关的游戏情境,并为他们提供颜色鲜艳、易拼接的材料,以激发他们的游戏兴趣,让他们在自发、自主的操作中练习各种建构技能。如,我们将大型的废旧纸箱刷上颜色,挖好窗户和门洞,装饰成两幢房子,创设以“我家的小区”为主题的游戏情境,并提供彩色拼板积木及拱形、三角形等形状的积木。在情境的暗示和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想到了在两幢“房子”之间铺路,为“小区”造围墙、建花园、搭长凳等。在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积木,探索如何使用和组合各种积木。在使用拼板积木“铺路”时,幼儿学习了铺平和延长的技能;在使用拱形积木搭建“围墙”和“花园”时,幼儿学习了合围的技能;在使用雪花片搭“长凳”时,幼儿初步掌握了平衡要领,萌发了左右对称的意识。“路”铺好了,“围墙”搭好了,“花园”也建成了,我们又拿出许多动物玩偶,幼儿拿着玩偶在“房子”里、“小路”上、“花园”里乐此不疲地游戏,情感需求得到了最大的满足,由此引发了更多的游戏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动物玩偶要在幼儿较为充分地进行了结构游戏之后再拿出来,过早出现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打断幼儿结构游戏的过程。

以幼儿熟悉和喜爱的故事、儿歌中的情境为主题创设环境也能有效地引发小班幼儿的建构兴趣。如,在讲了《小熊过桥》的故事后,我们在结构区投放了一只可爱的小熊,在它身旁,我们将蓝色绉纸贴在地板上,装饰成一条“小河”,并用录音机反复播放《小熊过桥》的故事。丰富的视觉、听觉刺激引发了幼儿的想象,我们便以此引导幼儿用结构游戏材料创建故事中的情景。幼儿用大型积木搭起一座“小桥”,将几块三角形积木借形想象拼搭成一条条“小鱼”以及一艘“小船”置于“小河”中……故事中的场景被幼儿一一用结构游戏材料呈现出来,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游戏中,产生了快乐的情感体验。

2.为中班幼儿创建小型的扩展性游戏情境

随着认知经验的丰富和建构技能的增强,中班幼儿开始追求建构作品与物体本身的形似。他们在游戏中通常会先定一个建构目标,这个目标可能来自幼儿的直接生活经验,也可能是受到电视、图片的启发。中班幼儿之间有了更多的合作,游戏持续的时间也延长了,有时会很多天持续创作同一个主题。

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我们创设了较之小班幼儿更为扩展的小型主题情境,如“马路上”“动物园”“游乐场”“公园”等。以“马路上”的主题情境为例,我们除了在结构游戏区设置了“斑马线”“人行道”等情景外,还从四个方面来创设环境,为幼儿提供支持。

第一,建立信息角。幼儿的创造并非空中楼阁,需要有丰富的经验积累。马路上有什么?它们分别是用来做什么的?有什么特征?这些信息都是幼儿在进行结构游戏前需要了解的。因此,我们会收集一系列图册、照片、实物模型等,陈列在信息角,供幼儿观察讨论。

第二,设置模拟区。幼儿在结构游戏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建构问题,如作品怎样保持平衡,怎样拼搭圆形或球体等。因此,我们在模拟区有目的地陈列了一些有创意的作品,并将对幼儿建构技能的指导隐含其中。这里有教师的作品,也有幼儿的作品。当幼儿遇到难题时,我们便会引导他们观察这些作品,探讨是否有值得借鉴之处。

第三,提供适宜的结构游戏材料。不是任何积木都适合用来建构汽车、房子的,每种材料都有其特点,如“LAST塑积”“童子学塑积”“奇思百变”等材料中都带有圆形积木,适合构建汽车造型。除此之外,我们还提供了一些辅助材料,如废旧牙膏盒、瓶盖、纸巾盒、牛奶盒等,可以让幼儿用来实现自己的创意。其中,长方体材料适用于垒高构建高楼大厦,使之矗立在“马路边”,瓶盖可以用作汽车轮胎,纸巾盒可以做车身等。幼儿在操作大量结构游戏材料的过程中了解了各种材料的特点、建构方法,有了更多创造的乐趣,也积累了建构各种物体的经验。

第四,不断添加新的道具或材料,以推动游戏的发展。幼儿持续玩了一段时间后,已明显对“马路上”的建构主题产生厌倦,他们不再有新的创意出现,注意力也转向了其他游戏,还会故意在建构时搞些小“破坏”。这时,我们在结构游戏区新增了“加油站”“银行”的海报,很快,幼儿便在其暗示下在马路边建起了“中国石化加油站”“工商银行”等建筑,随之产生的还有“运钞车”“汽车4S店”等创意,游戏又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结构游戏在教师一步步有目的的推动下不断延伸,幼儿的认知经验和动作技能也在游戏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3.为大班幼儿创建大型的综合牲游戏情境

大班幼儿的认知、技能、情感有了更大的发展,他们有强烈的创新求异的愿望,喜欢尝试操作新材料,希望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同时,由于小肌肉群的动作已发展得更为完善,他们已具备操作精细材料以及组合造型的基本能力。由于视野的扩展,他们不仅具备直接生活经验,而且能从图书、报纸、电视等媒体中获得更多的间接经验。因此,我们会为他们创建一些大型的综合性游戏情境,如“飞向太空”“浦江两岸”“世博园区”等,让他们通过合作来完成建构。我们为他们投放一些小巧的、有一定难度的、需要综合各种能力的材料。

例如,“飞向太空”主题情境的产生是因为“神舟七号”火箭成功发射后,几位英雄宇航员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也成了幼儿崇拜的对象。一时间,关于“宇宙”“太空”的话题成了幼儿关注的焦点。一天,一名男孩带来一本《宇宙的奥秘》,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成了最抢手的图书。这股热潮久久不见消退,我们便满足孩子的探究愿望,在结构区创设了“飞向太空”的主题情境。我们利用地面、墙面及空中悬挂的方式,将结构区布置成火箭发射基地。在思考建构什么以及如何建构时,我们引导幼儿调动经验、收集资料、发挥想象、大胆尝试。我们首先组织幼儿讨论“乘什么能上天”,幼儿说出了飞机、火箭、热气球等,有的幼儿还说到了飞碟和宇宙飞船。我们又问:“上天去干什么?”大多数幼儿回答不出。我们鼓励幼儿回去收集资料,几天后,他们陆续带来了《登陆月球》《太空探秘》等图书。我们将图书投放在信息角,还一并投放了我们收集到的宇宙飞船、飞碟、火箭等图片。幼儿动手建构前,我们又问:“你们打算用什么材料制作?光用现有的积木和积塑材料够吗?”幼儿开动脑筋,想到了几样辅助材料。回家后,他们又去寻找和收集了各式各样的废旧材料,其中最多的就是方便面碗、酸奶瓶和易拉罐,因为他们通过观察图片发现,方便面碗有圆的、有扁的,很适合用来组成“飞碟”的造型:圆柱形的易拉罐一个叠一个垒高,旁边再对称地扎上酸奶瓶就很像火箭了……幼儿发挥创造力,充分体验到了成功和满足。

值得注意的是,在结构游戏中,我们不要因为幼儿的作品做得“不像”而轻易拆除以至于打击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对结构游戏失去兴趣。我们首先要对幼儿的创作加以肯定,然后可以通过让幼儿观察实物、尝试运用新材料等方式,鼓励他们完善自己的创作。此外,一些大型主题中的作品受活动时间的限制往往无法在一次活动中完成,经常会出现一些“半成品”。这是因为有的幼儿动作慢,或是技能上有困难、构思不成熟、反复拆掉重来,等等。我们不能轻易拆掉这些“半成品”,而应该留出一定的空间保留这些“半成品”,让幼儿在下一次活动时继续构建。这样既尊重了幼儿的创作,又可以培养幼儿做事的连续性和坚持性。

浅谈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


浅谈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

论文导读:发他们的思维积极性,找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玩中生智。2.游戏的社会作用。幼儿在游戏中是以集体为单位的,必须学会互相理解,这也是游戏经验在幼儿社会化方面最重要的价值。游戏帮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履行集体一致的要求,由于规则是公正的,幼儿受到规则的裁判,便逐步摆脱自我中心。游戏时玩伴间纠纷和矛盾的结果会给幼儿

一、游戏的重要性

玩是幼儿期的一种固有的、自发的和快乐的活动。但是,玩除了能给幼儿带来快乐,还有其他价值吗?本世纪70年代,众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观点是:游戏是儿童期的工作,是儿童发展自己的头脑和肌肉,发现自我和自己能力的方法。正是因为这一目的的严肃性,使游戏获得了教育上的价值。

二、游戏的价值

有些父母认为游戏与教育是对立的,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观点。教育家马斯洛认为:“幼儿期是奠定智力发展基础的最有效的时期,游戏的过程正是智力发生的非同一般的过程,这就是游戏作用之所在。”

1.游戏的认知作用。儿童早期时,游戏是保证其智力发展的动力。幼儿通过游戏接受外部信息,在客体与观念之间形成独特的关系与联想;由于操作,幼儿注意到物体之间的相似与不同,使类别与概念得到发展。幼儿的思维很早就会表现出来,只要他面对问题,就会有思维活动。问题来自哪里?对幼儿来说,主要来自游戏,在游戏情景中发生的问题,更易激发他们的思维积极性,找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玩中生智。

2.游戏的社会作用。幼儿在游戏中是以集体为单位的,必须学会互相理解,这也是游戏经验在幼儿社会化方面最重要的价值。游戏帮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履行集体一致的要求,由于规则是公正的,幼儿受到规则的裁判,便逐步摆脱自我中心。游戏时玩伴间纠纷和矛盾的结果会给幼儿一种最深切的人际关系体验,这会使他们对社会文化、自己的个性特点有所了解。游戏还使幼儿扮演不同角色,既能使他们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又能暂时离开自己角色,从而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到的轮流、共享、交换、等待、互助等交往规则,将迁移到日后的社会性协作中去。

3.游戏对幼儿情感作用。游戏是没有压力的活动,所以游戏中幼儿体验的是一种成功感和胜任感,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必要的。幼儿的各种感情,积极的或消极的都需要得到表现。游戏为他们提供了学习安全妥当地表现自己感情的途径,从而学习驾驭、控制不友好的、攻击性的行为。

4.游戏的锻炼作用。锻炼分两大类。一是大肌肉动作,发展走、跑、跳、攀、爬等基本动作,发展水平体现在动作的协调性、平衡性、力度、灵敏度等方面。二是小肌肉动作,发展操作技能,发展水平体现为眼手协调、手的灵巧。运动性游戏离不开基本动作,是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的好方式。桌面游戏使幼儿得到更多的手的练习,为将来书写和阅读准备必要的技能。

三、游戏的目的

1.游戏是幼稚心理的表现。幼儿眼中的世界,是一个他们难以适应的由 规范组织起来的 世界,其社会关系中充斥着他们不能理解的规则,其自然环境中又有许多他们渴望了解的问号。幼儿既不能像 那样做自己想做的事,又做不了 会做的事,因此,他们必须有一个能以自己的能力与方式做自己想做的事的世界。

2.游戏是自我发展的需要。幼儿天生就有不断重复已有知识的活动倾向。如刚会爬楼梯的幼儿,一见楼梯便不断要上上下下;刚会用方木垒高,便会不停地 重来。这种出自婴幼儿内部发展需要,使幼儿感到开心和满足的重复行为就是游戏,正是这种重复活动,使刚获得的知识技能得以巩固。当他们满足了某一发展需要,不再重复这种活动时,说明这一发展层次基本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产生的新的重复又将开始。

四、父母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

1.游戏时间对婴儿意义重大。幼儿从出生起就需要父母和他一起游戏。事实上,以触摸、哄逗、注视为主的亲子游戏从出生数分钟就开始了,这将帮助幼儿对环境保持警觉,鼓励他们开始辨别环境中呈现的刺激。亲子游戏给予幼儿声音、视觉、触觉信息,能使幼儿在出生5天通过气味、7天通过视觉认出母亲,并做出有区别的反应。新生儿评价量表评价4周内婴儿显示,父母在每天的照料中与之游戏一会儿的那些幼儿较

灵活、敏感。

2.游戏时间有指导和教育作用。父母对幼儿游戏的态度,影响幼儿控制环境的能力及对游戏的反应。心理学家西尔斯指出,母亲表现在接纳、养育和赞许幼儿中的亲切程度,与幼儿效仿 角色做游戏的 直接相关。而不愿参与社会角色游戏的幼儿,在适应社会要求和学业要求方面有困难。在幼儿游戏现象中,认知、情感、社会、身体各方面的发展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因此,家庭中幼儿的游戏时间就是学习与教育时间,父母自然也是最好的老师。例如,当幼儿桌面游戏进行不下去时,父母的指导便很有价值,可引导幼儿将正在玩的积木当成其他东西(如手表)来玩玩,请他开个钟表店,父母扮成顾客,进行买卖游戏。如此,幼儿便学会了象征性转换的技巧(原来积木也可当成其他物品),其游戏行为也提升到高层次的戏剧游戏行为了,从而完成了游戏对幼儿的教育功能。又如3~6岁幼儿最盛行的角色游戏中,父母帮助他们了解所扮角色的意义,能提高游戏技巧,更能使幼儿将幻想与现实结合在一起,进入激动人心的 世界。

3.游戏时间可以进行分析与诊断。幼儿游戏行为所传达的信息,能协助父母进入幼儿内心世界。幼儿的游戏能力,表明了他在智力的、社会的、情感的、身体的发展状况。因而父母可从中洞悉幼儿概念、语言的发展状况及动作、活动发展水平。幼儿经游戏表达内心世界,也藉游戏将自己不好的情绪及经验切割成几个小部分,一次面对一部分,直到完全平衡、控制为止。由此,父母观察幼儿游戏,便能对幼儿忧虑、恐惧或对抗性情绪加以辨别、诊断。

五、提高游戏的价值

在了解游戏对幼儿成长的价值后,父母们或许想进一步知道,如何帮助幼儿提高游戏的价值。幼儿教育专家认为,游戏的时间、空间、器材及幼儿本身的经验(旧经验),会影响他们游戏的质量。

1.时间充足。幼儿游戏时间至少需30~50分钟,这段时间包括幼儿计划玩哪种游戏、决定用哪些玩具、进行情节讨论、寻找游戏伙伴等。因此,足够的时间对他们很重要。幼儿常会因为时间太少而放弃玩高层次的建构游戏或戏剧游戏,而去进行一些不需计划及思考的游戏,如拼完拼图后再拼一遍,这种重复性的肌肉运动,属低层次的功能性游戏行为。在家里,父母可固定每日提供一小时的自由游戏时间,也可请小伙伴一起玩,但应请较熟悉且年龄相仿的玩伴并仔细观察他们的游戏行为。大量研究表明,因为彼此了解的程度及生活经验都相似,幼儿会与熟悉的同龄伙伴玩高层次的角色游戏,而且游戏时情节讨论较顺畅。

2.游戏专区。一个好的游戏空间,贵在能吸引幼儿引起想玩的动机。在家里,若能挪出一个角落设计游戏区,会提高其游戏的质量。幼儿喜欢在较隐秘处进行戏剧性游戏,如果家里没有小矮柜做游戏区的屏障,可利用大的纸箱做成游戏区,如将冰箱的空纸箱放在地上,就是一个游戏空间,父母只需在情景布置上帮些忙,便能产生极好的游戏效果。

3.器材选择。游戏器材不但影响幼儿的思考方式,也影响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应选择多功能的游戏器材,如大、中、小型积木,木板,泥沙等,可增进幼儿的建构能力。为避免脏乱,可用澡盆装建筑粗沙,地面铺胶布,或在院子里玩。再则,市场上的积木多为小型积木,其特点是取带方便,缺点是太轻,且与幼儿有距离感。幼儿游戏时辛苦搭起的东西,稍不留意便塌了,造成挫折感,使幼儿失去再造的耐心。大型积木较理想,幼儿玩时相当愉快且十分投入,家中纸箱、脸盆都能代替。还有镜子、披肩、帽子、锅碗、食物等也是好玩具,能帮助幼儿玩戏剧游戏。图书、故事磁带能帮助幼儿进入象征性游戏的情景。

4.丰富经验。幼儿先前的游戏经验,会影响幼儿能否将游戏进行下去,因为许多游戏需累积过去的经验。如角色游戏,幼儿熟悉的角色,总是与他生活密切相关的人,父母如果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介绍更多的社会上各种行业的特点,或带幼儿到单位、商店走走,让幼儿从实际中丰富生活经验,便能促进幼儿的游戏进行得更顺利,内容更丰富。

幼儿期在人的一生中是一个特殊的、极为重要的发展阶段,游戏是这个阶段的最基本的和最有效的活动。如果幼儿的生活是丰富的,而且能够不断增长新经验,就会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一个基础。幼儿的游戏不仅是一种娱乐,也是使他们成长、发展和学习的一种有价值的活动。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的运用


传统的民间游戏不仅简单易学,材料易取,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而且种类繁多,不受时间、场地、人数和幼儿能力差异的限制,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心理,促进幼儿语言、身体素质、人际交往、情感和认知等能力的发展,极好地体现了游戏的价值。

一、纳入活动区活动

我们可以把收集到的民间游戏分成民间体育游戏、民间益智游戏、民间美工游戏、民间童谣游戏,并在各区角中投放相应的材料,开展相应的民间游戏活动。每天的区角活动中有一个民间游戏角,如益智区投放“挑绷绷”“找东南西北”“跳游戏棒”“翻麻将牌”“刮刮片”“玩火柴棒”等,使幼儿在轻松的状态下积极开动脑筋。在探索区投放“打弹子”“拉纽扣”“捻捻转”等游戏材料,幼儿自己发现或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怎么才能使纽扣在双手一开一合的拉扯中像着了魔一样飞转起来,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学会观察与探究。在美工区增加泥塑、剪纸、编织等材料,在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细心和耐心,同时也激励了幼儿大胆实践积极创新,其审美能力也提高了。在表演区幼儿穿上民族服装、搬弄着民间小乐器、小道具,载歌载舞,体验着中华民间艺术的美,增强了幼儿民族自豪感。在体育活动区,可以投放“高跷”“滚铁圈”“跳绳子”“踢毽子”“风车”“赶小猪”“跳房子”“跳皮筋”,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了基本动作,提高了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培养了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二、纳入主题活动

将民间游戏融入到主题活动中,即主题活动与相应的民间游戏结合。如大班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中,在民间游戏“跳房子”的基础上,教师设置数字的格子方块和中国的名胜古迹的图片,让幼儿选择设计房子,自由创造大胆跳,看谁的花样多,这样一来便引起了幼儿的好奇心,同时,不受任何约束和抑制,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使幼儿的自信心得以增强。于是,有的幼儿边跳格子边造房子,有的看格子上的数字跳,有的两人轮流跳,有的根据图片跳,边说边跳,既学习了有关数的知识又对我国的名胜古迹有了了解。又如主题活动“秋天里”,教师将民间游戏“弹球”与秋天的水果结合起来,幼儿用各种方法将球打进果树中,滚着玩,用脚踢,抛球落地,摘到了各种果子。

三、纳入其他一日活动

1.纳入晨间来园活动

来园是幼儿愉快地开始一天生活的关键。每天早上,幼儿三三两两陆续来到幼儿园,老师为孩子们在活动区角准备了许多适合桌面活动的游戏材料,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和同伴一起玩“挑棍”“弹蚕豆”“烟盒三角块”“抓籽”等游戏,可以发展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

2.纳入晨间户外体育锻炼活动

户外晨间锻炼的游戏很多,如跳橡皮筋、跳竹竿、跳绳、踢毽子、滚铁环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意愿自由寻找游戏伙伴,自选玩具、自选玩法或自己商量制定游戏规则、改变玩法。这些游戏运动量较大,除了发展动作、体能还可以培养幼儿交往、谦让、合作的精神。

3.纳入集体教育活动

集体教育活动中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按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民间游戏。如中班上学期健康教育目标之一是“在一定范围内四散地追逐跑”,我们就选择“荷花荷花几月开”“猫捉老鼠几更天”等游戏。生动有趣的游戏,使幼儿在愉快的嬉戏中发展了跑的动作。

4.填充零散时间和过渡环节

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的时间,如:幼儿课间、饭前饭后、离园前等各环节过渡时,我们可选择一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拢的民间游戏,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如“挑花线”“找东西南北”“蚊子叮人”“石头剪子布”等。这样不仅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同时减少了排队等待时间,也做到了动静交替。

5.开展混班游戏活动

民间游戏可以自行选择玩伴,小班、中班、大班里开展全开放的混班自选游戏,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伙伴,让他交到了更多的朋友,也让他在这样的交往中提高了交往能力。民间游戏在各区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拓展了幼儿游戏的空间,为民间游戏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的结合拨到了可行的路径。

在运用民间游戏还应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在搜集、改编民间游戏时,应该注意游戏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教育性。大多数民间游戏配有童谣和儿歌,这些童谣和儿歌中包含了许多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还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当然有些民间游戏中的儿歌也存在不少的迷信、过时、不正确的知识,需要加以筛选和改编,赋予其时代的新内容,使幼儿在玩乐中接受新知识,吸取新信息。

二是由于民间游戏产生在民间,流行于口头,存在着时代和地方的局限性,因此在对搜集到的民间游戏进行改编时,对不符合时代精神、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地方应加以改进,或者重新编写,赋予新的含义,并使之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如:在教民间童谣“小儿戏具谣”时,最后一句是“杨柳芽,打拔”。打拔是一种民间游戏,孩子们没听过,也没玩过,不易理解,我就把它改成“杨柳长,转花墙”。并解释说,转花墙就是转陀螺,陀螺上面的颜色是五颜六色的,转起来很漂亮。陀螺孩子们都见过,易于理解。

三是运用民间游戏时,应该注意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度性。在具体运用民间游戏时,应针对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一日活动中的不同时间、不同条件和幼儿的需要,以及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选择适当的、不同内容的民间游戏,以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四是在组织幼儿民间游戏时,还应该注意安全性。对于幼儿民间游戏的动作设计、场地的选择、玩具的使用与制作等方面,都应该加强安全性检查。

在“逻辑狗”游戏活动中的成长


“逻辑狗”在中国的引进和推广已有十年之久,十年来,我亲身感受到老师们对组织“逻辑狗”活动的兴趣,以及孩子们对”逻辑狗”的喜爱、专注。孩子们通过玩“逻辑狗”,各种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为他们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逻辑狗”游戏活动中,不断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

我们越来越认识到,“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比教孩子学习知识更加重要”。观察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础,孩子要认识一个事物,首先是从观察开始的,有了观察,便开始有了注意、记忆、想象、推理、思维等。孩子们拿到“逻辑狗”卡片的时候,第一步就是先从观察开始,然后去思考、理解,最后动手操作。那么,在“逻辑狗”游戏活动中如何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呢?

1.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观察特点

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观察特点是不一样的。如,小班幼儿的观察往往是观察局部,很多时候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心情而选择观察的内容,观察的目的性很差,观察没有顺序性与条理性。因此,针对小班幼儿的观察特点,最重要的是先培养幼儿观察的目的性,老师让看哪就能看哪,而且能够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观察。当然,要培养幼儿观察的目的性,一定要给孩子们提供简单、干扰因素少的画面,否则孩子们会失去观察的兴趣。如,小班下学期《在儿童的活动室里》主题中的第9张卡片,让幼儿通过观察找到颜色与形状一样的图形,就是在孩子观察目的性的培养中给予了一点点干扰,看看孩子们是否能够排除干扰,找到正确的答案。

2.观察卡片时,设计有效问题

在带领幼儿观察时提问非常关键,如果提的问题可以引发幼儿思考,那么幼儿会根据提问不断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如,大班《图形对对碰》主题的第3张卡片,可以这样设计提问:“看一看,卡片上小魔女在看什么呢?小乌鸦为什么把苹果从篮里叼出来呢?”由于大班幼儿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较丰富,通过自己的细致观察也可以发现卡片题目与答案的联系。老师的提问一定要具体、有效、有启发,通过这样的提问,孩子们在观察图例时也就知道这张卡片的目的是什么了。

在“逻辑狗”游戏活动中,逐步提升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灵活的人,在遇到难题时会想出多种解决办法,善于转变思维方向,随机应变,从全方位思考问题。因此,思维灵活性的培养非常重要。

在“逻辑狗”游戏活动中,幼儿每操作一张卡片都要反复操作,而且是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操作。如,图3是中班主题《在动物园里》中的一张卡片,这张卡片让小朋友通过观察进行排序。我们在带领孩子们操作时,让幼儿进行仔细观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题,最后通过观察蛋、脖子、腿等,都能够排好顺序,也即可以通过观察三个不同的角度都能够找到答案。那么,如何在“逻辑狗”教学活动中不断提升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呢?

1.善于总结

每次操作完卡片,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总结操作方法。如,你用了什么方法操作的?图3那张卡片也许大部分幼儿都是通过观察蛋找到的答案,有小朋友忽然说:“老师,我看火烈鸟妈妈的头也能找到答案。”这时其他小朋友就会恍然大悟,思维顿时打开。正是通过这样的形式,幼儿互相学习、互相倾听,思维逐步灵活。

当然在总结时,教师的提问也要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如,同样是图4这张卡片,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可以提问:你为什么要把红色圆钮推到这只小熊的旁边呢?幼儿可以简单说出关键词。对于中班幼儿,教师可以提问:你是先观察哪里,又观察哪里找到的答案?幼儿不仅要能够说出关键词,还要说一下自己的思路。对于大班幼儿,教师可以提问:你用的什么方法?幼儿直接说出自己思考的过程。由于大班幼儿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发展,提问语可以抽象、概括一点。

2.反复操作

皮亚杰曾说:儿童的智力起源于主体对客体的操作。在这里,主体指的就是幼儿本身,而客体指的就是操作材料。因此,当幼儿总结完方法,一定要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再次操作。只有让幼儿真正操作,幼儿才可能真正理解;也只有让幼儿真正地思考,思维才会逐步灵活。

此外,每个孩子与其他孩子的思维模式、思考方式都存在着差异,因此,让孩子们用不同的方法操作同一张卡片,能帮助幼儿建立他的思维模式——灵活,并能够将这种思维模式延伸到生活当中,进而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逻辑狗”游戏活动中,逐步养成幼儿良好的习惯

一个好的习惯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逻辑狗”游戏活动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游戏化的过程中,有一套能让孩子得到锻炼的常规,从而培养孩子的学习、生活能力。

1.生活常规的培养

归类与管理。孩子入学前,不仅要从知识层面进行过渡,同时自理能力的提升也非常重要。在“逻辑狗”的游戏过程中,一定要让幼儿自己取放模板,自己整理卡片,从小培养独立自主的习惯。

2.学习常规的培养

专注。在“逻辑狗”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一直强调“三独立”,让幼儿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检测,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锻炼孩子爱思考、爱提问以及专注的学习习惯。

自检。孩子上小学要考试,很多孩子由于马虎的习惯,没有考到理想的分数。而自检对我们一生都是很重要的习惯。在“逻辑狗”游戏活动中,孩子们每次做完卡片,一定要自己检查一遍,目的就是要养成自检的好习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因此,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在“逻辑狗”的游戏活动中,就是充分地玩、充分地感知、充分地操作、充分地体验,从而为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浅谈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幼儿教育主要针对的是3—6岁年龄段儿童,这一时期是个体的基础教育时期,也是为个体奠定未来发展方向的奠基时期。这一阶段的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好奇心也比较重,会逐渐形成基本的个性品质。这一阶段不但是开发幼儿智力的最佳时期,也是健全幼儿人格的关键时期,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保证幼儿在享受快乐童年的同时,心智获得健全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成长;发展

一、游戏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常识性教学需要通过游戏来加强认知

幼儿教育中需要进行许多常识性教育,这种教育内容通常需要与幼儿教学所使用的教材所联系,使得许多教学中必须将学生未来生活中所需要应用到的尝试进行一定程度的讲解,而简单的说教式很难让性格多动的幼儿产生多大的兴趣,连续的枯燥乏味的讲解会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厌烦感。而有效地借助游戏的方式,则很容易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因为幼儿的年龄限制,他们更为关心的是开放活跃的游戏,而不是单调乏味的课堂。

(二)儿童语言培养可以迪过游戏来提高

儿童语言教育通常与童话等类型的文体进行结合,这类教学内容可以方便地与扮演类游戏进行融合,而且幼儿也更喜欢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学习。在学习中,通过自身的扮演亲自融入到情境当中,将自己作为主人公,并模仿主人公的话语,这对儿童语言能力培养有着较好的作用。而且在游戏当中,由于与情境结合较为紧密,幼儿也能够将语言表达的更为丰富和生动。

(三)游戏可以增强儿童的综合能力

幼儿教育是需兼顾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性教育,只有兼顾各项内容才能为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包括身体素质、优良性格以及学习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由于教学游戏的开展通常会设定相应的游戏内容和规则,对于规则的执行使得幼儿可以逐渐的养成相应的纪律性及陛格品质,而游戏中的内容设定通常需要幼儿进行一定的体力或者脑力锻炼,这种低强度但在幼儿教学中频率较高的训练能够逐渐的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和思考、学习水平,对于幼儿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在幼儿教育中推广游戏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一)给孩子提供轻松愉快的的游戏环境

游戏因为独特的教育形式和教育目的决定了其教育环境的重要性,为了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促进智力水平的开发,我们要给孩子提供轻松渝快的学习环境。首先,教师要考虑物理空间和环境,包括游戏道具、器材的样式、大小、颜色以及类型,还有游戏场地的位置和器材在场地的布置搭配,既要做到保证器材道具安排科学合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同时又要保证符合学生的审美角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选择教室的桌椅时,要投其所好,选择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颜色和样式,在摆放桌椅时要坚持灵活多变的原则,既要满足游戏活动的需要,又要保证孩子活动自由,不受羁绊。另外,教师要将空间充分利用起来,营造和谐愉快的游戏氛围,例如,将教室的墙壁用壁纸和墙饰进行装饰,比如在引导孩子认识秋天时,可以在墙上贴上一幅幅描绘秋天的图案,营造秋天的氛围,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气息,增进对秋天的了解和认识。同时,教室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布置,间接的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其次,教室还要考虑教学心理环境,发挥游戏教学的优势。

(二)使幼儿成为游戏的真正主人

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幼儿游戏最大特点就是自主性,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应该拥有绝对的权利,玩什么,扮演什么教色,怎样进行游戏等都是由幼儿自行决定的,成人只是幼儿游戏的一个参与者,或者旁观者,对幼儿游戏只能引导而无权干涉他们的游戏活矶只有当幼儿在游戏中享有自由、成为游戏的主人时,他们才能把自己对周围环境认识通过游戏尽情表达出来,并在游戏中体验快乐若是忽视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让幼儿按照成人设计的游戏思路进行,就会极大的挫伤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成为一个模仿者,无法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从而极大地降低了游戏的教育价值,不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三)以教育内容作为游戏主题

游戏活动主要用来模仿和反映周围现实生活中的活动,不但要有模仿对象,而且要对模仿对象进行相关的加工与重组。因此,幼儿的生活内容非常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就会越多,游戏主题就会更加充实、更加新颖。为此,教师应将幼儿在生活中或课堂上的所见所闻拓展为游戏内容,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更好的理解与消化这些生活经验。

总结

总之,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作为幼儿老师我们要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充分挖掘游戏活动的优势,满足幼儿教育的发展需要,提高幼儿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趣味体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激发幼儿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手段,其内容和形式与幼儿生理特征紧密联系,它的娱乐性和竞技性能够满足幼儿个性心理需要,它对幼儿生长发育、心身健康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起到积极作用。

一、 趣味体育游戏可增强幼儿的机体健康

趣味体育游戏是以体育运动为基础,采用游戏的形式,将人体的跑、跳、投等基本活动结合在一起,并根据幼儿教育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拟定特定的故事情节和竞技性比赛规则创编的,兼具运动性和趣味性。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体育锻炼能使身体各部位器官、系统的功能以及各种身体素质和身体活动能力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使幼儿的体质不断增强。单纯的体育锻炼枯燥无味,重复的动作不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体育游戏将运动与游戏相结合,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能引发幼儿参加游戏的欲望,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游戏,从而达到理想的锻炼果。 二、 趣味体育游戏可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提升

幼儿成长不仅需要机体发育完善,更需要接受外部知识信息。幼儿的大多自然和社会知识来源于对事物的感知,趣味体育游戏根据特定需要创设环境,设置情境,以灵活多变的形式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主动参与游戏,这就为幼儿提供了思维活动的条件,通过参

加体育游戏活动,让他们在玩乐中接受新知识,吸取新信息,不断储存积累知识技能经验,丰富对事物的感知,逐渐完善感知观察能力、表象记忆能力、思维想象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幼儿认知能力提升的保证。同时,通过体育游戏,使幼儿具备正常的智力,积极愉快的情绪,活泼开朗的性格。

三、趣味体育游戏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能和他人保持正常关系,乐于与人嬉戏,友好相处,与多数幼儿建立良好关系,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体育游戏一般都通过集体形式进行活动,幼儿在合作过程中与他人进行语言沟通,会促进幼儿社会性语言的运用。体育游戏一般都设置一定的游戏规则,幼儿在游戏时自觉遵守这些规则,能够促使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通过游戏伙伴的相互模仿、协调,幼儿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如何处理人际矛盾及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游戏中,每个幼儿充当不同角色,在愉快的体育游戏中,渐渐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养成相互关心、相互谦让、相互协作的行为习惯。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在游戏情境中开展幼儿乒乓运动》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游戏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开展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我和孩子们在情境中与孩子快乐的游戏 在本学年校本研训中,引起我注意的是:引起我注意的是教学技能比赛。我参加了是户外游戏的比赛,选用了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小青蛙。通过创设情境小青蛙学本领,小青蛙捉害虫,我和孩子们在情境中与孩子快乐的游戏...
    2020-06-18 阅读全文
  • 在多种情境中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在多种情境中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至关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教师要创造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
    2021-08-20 阅读全文
  • 徜徉在幼儿民间游戏的儿歌中 -->人人都喜欢活泼、可爱的孩子,特别是对聪明、懂事、明事理、且能与人大胆交往的孩子尤为如此。天下的父母哪一个不爱自己的孩子?哪一个父母不在为孩子处处着想?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能干、懂事、能健康...
    2021-09-14 阅读全文
  • 幼儿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幼儿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在幼儿教育中,游戏化教学,涉及到幼儿教学与幼儿游戏的衔接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幼儿教学实践经验,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思想,对在幼儿教育中通过幼儿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开展了有益...
    2019-12-19 阅读全文
  • 巧设托班游戏情境 巧设托班游戏情境 托儿年龄较小,随意性较强,动作发展也不够协调。他们在游戏中规则意识较差,如果教师强行规定不能这样或那样,他们很难接受。因此,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尝试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激发他们参与...
    2019-12-16 阅读全文

在本学年校本研训中,引起我注意的是:引起我注意的是教学技能比赛。我参加了是户外游戏的比赛,选用了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小青蛙。通过创设情境小青蛙学本领,小青蛙捉害虫,我和孩子们在情境中与孩子快乐的游戏...

2020-06-18 阅读全文

-->在多种情境中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至关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教师要创造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

2021-08-20 阅读全文

-->人人都喜欢活泼、可爱的孩子,特别是对聪明、懂事、明事理、且能与人大胆交往的孩子尤为如此。天下的父母哪一个不爱自己的孩子?哪一个父母不在为孩子处处着想?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能干、懂事、能健康...

2021-09-14 阅读全文

幼儿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在幼儿教育中,游戏化教学,涉及到幼儿教学与幼儿游戏的衔接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幼儿教学实践经验,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思想,对在幼儿教育中通过幼儿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开展了有益...

2019-12-19 阅读全文

巧设托班游戏情境 托儿年龄较小,随意性较强,动作发展也不够协调。他们在游戏中规则意识较差,如果教师强行规定不能这样或那样,他们很难接受。因此,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尝试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激发他们参与...

2019-12-1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