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从《大班体育活动:小猴运果子》谈游戏规则的建立

发布时间:2019-12-16

幼儿园游戏规则。

幼儿园游戏在我国的幼儿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幼儿园游戏能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教育应该以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为主,一切以幼儿为中心。你收集了哪些有趣好玩的幼儿园游戏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大班体育活动:小猴运果子》谈游戏规则的建立”,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

一次组织幼儿玩海洋球后,地上散落了许多球。在组织孩子们捡球时,我发现孩子们想出了多种运球的方法:用头顶球、用脖子夹球、用衣角兜球……玩得不亦乐乎,还吸引了其他班的小朋友驻足观看。何不好好利用这次教育契机呢?于是我设计了此次活动。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让孩子在游戏中探索果子的多种运法,同时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规则意识,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探索运果子的多种方法,初步具有合作精神。

2.能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海洋球若干,10只小圈围做的果子堆,圈内事先放些许海洋球做的果子;8只分别做了红绿标记的箱子,3只大游泳圈做的仓库。

2.地上事先撒些“果子”。

3.围裙、袖套、篮子、盆等常见物品若干。

4.音乐:活泼的、舒缓的各一首。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孩子的活动兴趣。

“孩子们,猴奶奶请我们去帮忙运果子呢,我们去吧!”

(随音乐做舒展活动:“小猴做运动”。)

幼儿跟着老师做热身运动:上肢(摘桃)、腹背(捡桃子)、跳跃等。

个案观察:活动中,乐乐注意力不集中,旁边的琪琪百忙中推了他一把,提醒他跟着老师做动作。这时配班老师走过来。拉着乐乐的手做动作。善意的提醒,乐乐懂了,赶忙跟着做起了运动。

2.游戏:运果子,启发孩子探索多种方法运果子,要求其遵守游戏规则。

第一次运,将果子捡起来送到果子堆。

“呀!地上掉了这么多果子,怎么办?” (幼儿个别回答。)

“捡果子的时候,怎样做才不会把果子弄坏呢?” (轻拿轻放。)

幼儿第一次讨论游戏规则:轻拿轻放。

“那边有个果子堆,我们把果子捡起来,放到那边吧!注意要轻拿轻放!”师生共同取放果子。

个案观察:乐乐边捡果子边踢着果子跑。琪琪赶忙拦住乐乐,弯腰捡起了被踢的果子。乐乐转而又去踢其他果子。琪琪喊: “老师。老师,有人不轻拿轻放,踢果子了!”

第二次运,将果子从果子堆运到仓库,探索用多种方法运果子。

“孩子们这么快就完成了任务,真能干!”

“果子放在地上,时间长了很容易坏的,不如我们把果子都运到仓库里去吧!有什么好办法能一次多运点呢?”

(幼儿个别回答,重点启发孩子想办法用自己的衣角、衣兜、帽子等帮忙。)

“那就请你用自己的办法运一运,看谁一次运得多!”

(出示各项工具:围裙、头巾、大盆等。) “这是什么?用它们可以运果子吗?”“还有什么办法呢?”

“这么大的盆,肯定装得多,一个人搬不动,怎么办?”

(孩子找人帮忙合作。)

“来,选个你自己喜欢的工具,或者找人帮忙一起运果子吧。注意轻轻拿,轻轻放,看谁一次运得多!”

幼儿自选工具运果子。

“孩子们,我想知道,谁用大盆装果子的?你和谁合作的?” “合作的时候心情怎样?”幼儿个别回答,体验合作的快乐。

幼儿与同伴合作运果子:合作规则的建立。

个案观察:乐乐由于自律性不强,可能平时人缘也不太好,导致没入愿意与他合作运果子。看着来来往往、三三两两合作的同伴,乐乐羡慕不已。这时配班老师走过来,主动邀请他一起运果子。乐乐高兴起来。运了一会儿,老师鼓他去找同伴。乐乐主动走到琪琪和圆圆一组,三人讨论了一番,乐乐点了点头,大家又忙乎起来。

第三次运果子:从仓库装箱运到市场,学习遵守游戏规则,俩俩合作完成任务。

“我们要帮奶奶把果子运到市场去卖。去前要先装箱。” “每两人一个箱子。找个好朋友,手拉手,排好队,我们去取箱子。”

“每箱装到标记这儿就可以了。”

“装好了,真棒!现在我们要来一个运箱子比赛!看着自己箱子上的标记,是红标记的就是红队,站这边;绿标记的就是绿队,站那边。”“怎么运呢?哪两个小朋友先来试试看!”

“两人抬好箱子,走过小桥,送到对面的商店里。过小桥回来后拍一下后面小朋友的手,后面一组接着走。”

如果有孩子退着走,引导孩子正确方法:“退着走,过小桥时会怎样?那怎样走才安全又方便呢?” (两人一前一后都朝前走,既安全又方便。)

第三次:老师要求遵守的比赛规则。

个案观察:听说要比赛,乐乐组里的人都很关注乐乐,一再提醒乐乐不要犯规,不然影响集体成绩。经过前面的游戏协作,乐乐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最后的成绩也表明,乐乐在比赛时完全能遵守规则,并按规则不折不扣地完或任务。

小结:你们将果子安全送达,猴奶奶特别感谢你们!劳动真光荣!

3.放松,体验劳动的快乐。

“来看看我们的劳动成果吧!”师生共同参观商店前排得整整齐齐的箱子,体验劳动真快乐!

“我们一起跳个快乐舞吧!”听音乐,师生共同跳舞庆祝。

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建立的启示

第一次:“轻拿轻放”规则的建立——讨论中决定大集体规则。幼儿自己讨论、决定规则,并相互要求,全体遵守。

第二次:与同伴合作运果子——幼儿间建立的具有约束性的小集体规则。

第三次:比赛中老师要求遵守的规则。

大班孩子的规则意识逐步建立,他们已经能够逐渐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大家一起讨论形成的规则和老师要求遵守的一些集体规则。在与同伴交往时,合作意识增强。他们往往喜欢选择与自己要好的伙伴,一起进行有规则的合作游戏。上例中,乐乐逐渐明白了公平的原则和需要服从集体约定。琪琪能在约束自己的同时指导、提醒乐乐遵守游戏规则。能力强的幼儿甚至自己组织新游戏,或向朋友解释游戏规则。

大班下学期的孩子特别喜欢有规则的游戏,比如音乐、体育、棋类等游戏,他们自己遵守游戏规则的同时,还“眼里容不得沙子”地约束着同伴,对违规的同伴,他们往往会“打小报告”、“孤立”或“群起而攻之”。

但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没有达到完全自律。规则对孩子来说还是外在的,因此,在规则的实践方面许多孩子还会表现出自我中心,所以老师指导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游戏规则不是用来约束幼儿的,它应该是为满足幼儿的需求而服务的。

当乐乐找不到合作伙伴时,老师关注了他的需要,主动来到他身边,与他一起想办法运果子。接着在老师的鼓励下,乐乐主动与琪琪和圆圆合作,组成了一个小集体,这是幼儿交往的需要,也是游戏活动的需要。

2.身体力行永远比说教更有说服力。

出现不和谐音时,不要一味限制、约束。在开始的热身活动中,老师看到乐乐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指责,而是行动介入,提醒、帮助乐乐遵守活动规则——听老师讲,跟老师做动作。规则是为幼儿的发展服务的,身体力行永远比说教更有说服力。

3.详细分析幼儿出现犯规的原因,对症下药。

原因一:游戏内容不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太难的,幼儿无法达到要求;太简单的,幼儿提不起兴趣,所以,老师应该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游戏。

原因二:幼儿好胜心过强,导致游戏过程中无法遵守游戏规则。这时老师应提醒孩子:想有好成绩,就必须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再快也没用。千万不要迁就孩子。

原因三:幼儿缺乏游戏经验。老师应该丰富孩子的生活和游戏经验,鼓励和肯定孩子的正确行为,帮助孩子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并让幼儿充分体验遵守规则获得的游戏快乐。

本次活动反思

1.注重活动的层次。在引导幼儿探索果子的多种运法时,老师提出了从易到难的要求:让幼儿先一个人运果子,然后两人一组合作运,再尝试竞赛运果子。每次探索不同的玩法,及时捕捉并肯定幼儿有创意的玩法,并提供幼儿相互学习的机会,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激发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使幼儿体验到了共同游戏的乐趣。

2.不断提升兴趣。在竞赛运果子时,幼儿须遵守游戏规则。教师也参与其中,成为幼儿活动的合作者,提高了幼儿的活动兴趣,使活动达到高潮。

3.注重体育教学目标的完成。本次活动中老师特别注重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让幼儿在玩中锻炼,发展了幼儿走、跑、跳等方面的技能。

另外,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可以最大限度地迁移幼儿的已有经验,大大促进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主体作用,真正让孩子们大胆想、勇敢做,气氛轻松活跃,孩子们玩得尽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幼儿的身心也得到了健康发展。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游戏阅读

体育游戏《运果子》


目标:

1、练习双脚并拢跳,手脚着地爬的动作。

2、能按颜色将玩具分类放到筐内;

3、能听懂指令,喜欢模仿动物的动作,积极参与游戏。

准备:

大趣味插子,铃鼓,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筐子各一个;

过程:

1、准备活动:动作模仿:“小鸟走路飞呀飞,小鱼走路游呀游,小象走路甩着长鼻子,小鸭子走路摇一摇,小乌龟走路爬呀爬,小兔子走路跳呀跳。”

重点:

练习小兔子双脚并拢跳和小乌龟手脚着地爬的动作。

2、介绍游戏玩法:

①戴上猫妈妈的头饰,向幼儿介绍场地和游戏的材料:“小兔子们,猫妈妈有一些筐子,你们看有什么颜色的?”“有几个筐子?”“我们一起数一数吧!”

②介绍游戏玩法规则:“猫妈妈的果园里有许多的果子。”(将大趣味插子轻轻撒到草地上)

“请小兔子帮忙捡1个果子回来,动脑筋想一想,小兔子捡到1个红果子要放到什么颜色的筐子里呢?”

“如果捡到一个黄果子呢?捡到一个绿果子呢?捡到一个蓝果子呢?”

对幼儿游戏规则的探讨


一、如何理解游戏的规则与规则游戏

很多人都认为,幼儿早期的游戏只是“玩耍游戏”,无所谓“规则性”而“规则游戏”也只是幼儿游戏发展到一定年龄阶段才出现的。固然,我们不能违背与否认“规则游戏是幼儿在学前中期才开始出现的”这一客观规律,但我们同样也不能否认“规则是游戏本质的特征”(维果茨基语),游戏具有规则性。儿童游戏的规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隐的游戏规则

“内隐的游戏规则”表现为“游戏内在的情境性和秩序感”,它是在游戏过程中得以体现的。一方面,游戏总表现为“不同于日常的生活的‘虚拟性”’(维果茨基语),游戏的“情境性”。另一方面,游戏在时间和空间上又总表现为高度的“秩序感”。胡伊育加说,“它创造秩序,它就是秩序”,“游戏对秩序的要求是绝对的、最高的。对秩序的最微小的偏离都会‘破坏游戏’,都会剥夺它的特性并使之失去价值”。游戏的秩序维系和实现着游戏的情境性,使游戏不同于日常的生活,使日常的生活规则在这里失效,而创造着自己内在的、隐性的秩序和规则,实现游戏的审美追求和创造冲动。因为,“游戏有成为某种要成为美的倾向。这种审美的因素很可能就等同于那种创造有秩序的形式的冲动,它把生气灌注给游戏的各个方面”。对于规则和秩序,胡伊青加认为,“一旦规则(游戏规则)遭到破坏,整个游戏世界便会塌陷”,而“违犯规则或忽视规则的游戏者便是一个‘违规破坏者”’,“在高度严肃的世界中,欺骗者与虚伪者也比破坏者的日子好过”。所以,在游戏活动中是不允许破坏游戏情境和游戏秩序的,游戏具有规则性。没有游戏的情境性和秩序感,就不会有游戏的顺利进行。它们是游戏者必须而且能够遵循的,是游戏之前、之中、之后,游戏者之间达成的共识和默契。游戏的内隐规则是所有的游戏所具有的,包括幼儿的“玩耍游戏”,又特别体现在“想象游戏和装扮游戏”中。

2.外显的游戏规则

外显的游戏规则是指为了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游戏开始前由游戏指导者或游戏者向“所有游戏人”宣布的,是人人可以眼见和直接认知的。它们有的是人们在创制游戏时规定的,也有的是在游戏的过程中人们根据游戏的情况逐步总结出来的。例如,在幼儿“捉迷藏”的游戏中,就不允许捉者“偷看”小朋友是“藏在哪”,而必须被蒙上眼睛或呆在哪一个“指定的地方”。这就是外显的游戏规则在发生作用。

3.世界的规则是游戏的规则

“世界的规则”是指客观事物及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规律,它制约着一切事物,包括游戏的开展。有时它是为我们所知的,有时不为我们所知,却又时刻在发生作用。特别对于幼儿,更是女D此。它们对客观世界和自身的发生、发展、活动规律的认识处于“蒙昧和无知”的状态,但“世界的规则”并不因此而停止发生作用或产生改变。正因为如此,幼儿的游戏活动为幼儿认识自身及自身之外的客观世界的规则提供了窗口和途径,实现着幼儿“认识世界规律”由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如在角色游戏中,幼儿认识“人际关系发展的规则”,才能体验角色的丰富性;在“户外观察游戏”中,认识到“自然界的规律”,才能在“探究、认知、遵守这种规律”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4.规则游戏中的游戏规则

“规则是游戏本质的特征”。在儿童的游戏中,如果没有儿童的规则行为,就没有游戏可言。因此,广义地来说,一切真正的游戏都是规则游戏。狭义地来说,以突出游戏的规则性,旨在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的专门的游戏活动,我们称为“规则游戏”。规则游戏中的“游戏规则”也是外显的,但它又不同于外显的规则,它们大多数是由教育者(主要是教师或家长)根据儿童发展的某种需要设计而成的(如为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规则游戏),更多地体现在竞赛性游戏中。

总之,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幼儿的生活”。不管是游戏的规则还是规则的游戏,都对儿童的发展有着其自身的价值和特殊意义。

二、游戏规则、规则游戏与幼儿的发展

1.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研究表明,规则游戏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包括‘去中心化’、理解规则的意义、学会合作与公平地竞争,具有独特的价值与功能。”

①“去中心化”的发展。学前期的儿童总是喜欢以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为中心来思考问题,不能转换视角来看待周围的事物,思维带有强烈的主观主义色彩,表现为强烈的“自我中心化”。在游戏中,游戏的规则是从大家的角度、从众人的利益出发而制定的,排除了个人化倾向;而且对游戏规则的遵守将打破幼儿思维的自我化定势,使幼儿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同其他幼儿和睦相处,促进幼儿的“去中心化”,提高幼儿自身的社会化发展水平。

②理解“社会规则”的意义。新井(1989)认为,儿童对社会约定俗成和一般规则的理解和认知分为三个阶段,理解社会规则及其重要性是发展的第三阶段。我们经常观察到:在角色游戏中,大班幼儿比较关注角色行为的“规则性”。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感知生活中各种人的社会活动,并在大脑中抽象、概括各种人活动的规则,以此来“规范”游戏中角色的活动。如通过教师角色游戏,幼儿认识到游戏“幼儿园”中的“老师”是不能打“小朋友”的;通过士兵角色扮演的游戏,幼儿认识到“士兵”应拿“手枪”而不是“剪刀”,等等。在这些游戏中,一旦某个幼儿在游戏中的活动违犯了这些“规则”,就会受到游戏同伴的纠正和指责。通过这些游戏,幼儿开始认识人们的活动与其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并逐步地理解、把握各种职业社会成员的“工作职责”和“职业道德规范”,开始理解游戏规则“隐喻”,并试图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

③学会合作与竞争,创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往往会因“对角色及其行为规范的理解不同”而产生分歧,幼儿处理他们之间的纠纷和分歧的行为,便是幼儿学会协调、适应、合作的过程。

另外,合作游戏、竞赛性游戏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好的游戏方式。在合作游戏中,幼儿与同伴友好合作、共同协商、同步发展,在集体游戏中快乐地游戏;在竞赛游戏中,比赛获胜是全体成员的事情,需要很好地合作。即使是竞赛游戏,获胜不是唯一的目标,和睦相处、共享游戏的体验、共同发展才是游戏的根本追求。

2.与幼儿道德发展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

规则是对人们行为的规范,是协调人们之间关系和行为冲突的社会性标准。对于规则本身的遵守,是道德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游戏形成“礼貌、遵纪守法、公平、平等”等道德规范及相应的行为价值观。所以,强调游戏规则的遵守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道德意识,发展幼儿的道德行为。

同时,规则是社会意识的反映,一定的游戏规则总是反映一定的价值取向,渗透着某一特定的价值观。价值观对于一个人的整个的生命历程至关重要,特别是幼儿期,它是人生发展的奠基阶段,这一阶段所学习的东西、生活经历直接影响着一个人未来的生活质量和发展的趋向。幼儿游戏中科学的规则折射着一定的科学价值观,引导着幼儿的积极发展。所以,游戏指导者可以透过游戏的规则,对幼儿进行精心指导,培养幼儿初步的科学的价值观。

3.与幼儿意志的发展

幼儿意志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行为的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的发展。幼儿游戏的规则和规则的游戏有利于幼儿意志的发展。

自律性、自制力差,这是幼儿意志发展的特点之一。而遵守规则表明一个人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够认识自己行为的合理性,认识自身行为对于社会成员的影响、对于自己成长的影响,幼儿通过对游戏规则的遵守来调节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行为的不稳定性、随意性,发展自身行为方面的自觉性和自制力。

行为坚持性弱,这是幼儿意志发展的另一个特点。如何加强幼儿行为的坚持性呢?实验研究证明,单单用命令的方式让孩子站立半小时或一小时,是非常痛苦而又难以实现的事情。但是,如果改用“以游戏的方式来处理”,则比较容易和轻松。如,我们在游戏中,规定扮演“士兵”角色的幼儿必须遵守游戏的规则,站立半个小时。为了游戏,幼儿是很乐意接受这样的游戏规则的,而且,也能很好地实现。游戏中,一旦幼儿进入了游戏的情境,他就忘记了自己日常的身份,而沉浸于游戏情境中,体悟“游戏性体验”。尽管有时,他会感觉有坚持的困难,但是,游戏的扭力会支持他克服困难,和大家沉浸于游戏中,分享快乐、渡过难关。幼儿在不知不觉的遵守游戏规则的过程中,其行为的坚持性获得发展,意志获得发展。

三、游戏指导与儿童的发展

1.对游戏的规则和规则游戏的科学认识

要充分发挥游戏规则和规则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首先,必须在观念和意识层次上对其有科学的认识。

游戏的规则是游戏的本质特征。游戏规则是幼儿顺利进行游戏活动,实现游戏性体验的前提,必须严格遵守。一方面,只有遵守游戏的规则,才能开展游戏,实现幼儿自身在各方面的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只有真正在游戏中,沉浸于游戏的情境和游戏的秩序中,才能够对游戏有触及心灵深处的感知、感觉,才能有心灵的“震颤”。在遵守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游戏规则中,实现游戏的审美追求,创造游戏自身的美,展示游戏自身的健力。

要正确认识规则游戏的发展和教育价值。规则游戏不只是教学的“工具、手段”,也不只是教学的“空白地带”和“候补队员”,它有着自身的除力和价值。规则游戏是幼儿发展到一定的年龄阶段才会出现的,反映幼儿的发展水平。在指导幼儿规则游戏时,一方面,必须依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来选择游戏的类型;另一方面,应注重恰当地开发、提倡、应用“规则游戏”,以促进幼儿的发展。规则游戏中的规则,是游戏者或制定游戏的人经过深思熟虑而制定的,是为了游戏顺利进行、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达到预期的游戏效果而制定的。所以,它需要智慧德要知识、需要计划德要经验、需要统观全局。游戏创制者和游戏者都必须是各方面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人。当然,这些只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并不意味着幼儿就完全不可能。幼儿是发展中的个体,是蕴涵着发展的现实性和可能性的个体,在各种发展的可能性中,隐含着“游戏”的可能性,在成人的指导下,幼儿的“可能发展水平”能够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指向“未来发展水平”。也就是说,幼儿可以在成人的指导下,开展可能的“规则游戏”,实现超前发展。

2.制定科学、合理的游戏规则理解“规则”的意义之后,重要的是游戏规则的制定和规则游戏的开发。游戏的规则制定和规则游戏的开发不能由成人来包办,而应该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让幼儿获得充分的自由、充分被尊重的感觉,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由幼儿自己制定、理解的游戏规则和规则游戏才更容易为他们所理解和超越,让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生活、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

3.把握幼儿游戏的本质和幼儿游戏的特点

在指导规则游戏,发挥幼儿游戏规则的作用时,我们必须首先把握其如下基本“功能”:①游戏的体验功能。“幼儿在游戏中产生游戏性体验,这是‘游戏’的灵魂。”这种体验包括自由感体验、支配感和胜任感的体验、兴趣感体验,同时伴随着愉快、自愿、自由自主,其中“游戏所带来的对自由的体验超过一切其他目的,正由于有这种自由感,所以儿童感到快乐、满足、充满成就。”②游戏的教育功能。教育功能主要是强调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作用。毕竟,幼儿只是幼儿,任何行为都难以脱离成人的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的一切游戏活动都由教师来决定,而是说,在幼儿的游戏规则制定和执行中,支持幼儿自主地、有创造性地制定游戏的规则,自愿地遵守游戏规则。③游戏的发展功能。发展性是幼儿游戏的宗旨。如果游戏只是“好玩”,就必然是“丧志”,高兴、快乐只是在游戏中伴随游戏产生的,不是游戏本身所具有。高质量的游戏过程是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发展的过程。

4.正确处理游戏的规则、规则游戏与幼儿创造性发展的关系

人们认为,一谈规则就会没有创造性,事实上,在游戏中,儿童对规则的认识是儿童创造性发挥的前提;它在某种程度上为幼儿创造性的发挥提供契机。一方面,幼儿可以通过对游戏规则的认识,在某种情况下变通游戏的规则,拥有意外的收获和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规则促人创造和规定的,规则的不同,决定了游戏的“玩法”,决定了游戏的多样性,游戏多样性的形成时期便是幼儿创造性得以发挥的契机。

另外,游戏的隐性规则意味着要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沉浸于游戏当中,为游戏的秩序、情境所吸引,在一种高度忘我的状态中发展自己,游戏自己,而这种忘我的境界是产生创造的最佳状态,在忘我中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融合起来,建构新的世界。

因此,不是规则限制了创造性,而是我们缺乏发现的眼光、把握的能力。所以,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取决于对“规则的认识”,对“教育、发展、创造契机的把握”。

小班游戏活动教案:小猴运瓜教案


小班游戏活动小猴运瓜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 学习赤足推小车在不同路面上行走,提高身体运动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小猴运瓜教案吧。

活动目标

1. 学习赤足推小车在不同路面上行走。

2. 提高身体运动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3.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 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猴姐姐头饰,小推车,各种各样的“路”(用贴有报纸团,五子棋,绳子等的纸板代替)皮球等。

活动过程

一、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1. 教师边出示小猴头饰边问:这是谁呀?我们来玩小猴的游戏,我做猴妈妈,你们做猴宝宝好吗?好了,猴宝宝们,我们一起来做运动吧。

2. 师生一起伸伸臂,弯弯腰,蹦蹦跳等。

二、试一试

赤足走不同的路面。

1. 教师:猴宝宝,猴妈妈带你们一起出去玩好吗?我们一起去走一走很多有趣的路。幼儿自由尝试赤足走各种不同的路面。

2. 用不同的方法走各种路面,如:学小兔跳着走报纸路,学小矮人弯腰走绳子路,踮脚走五子棋路,学小猴子爬走塑胶路面等。

三、游戏

推小车走有趣的路。

1. 幼儿自由地推小车在不同的路面上走。

2. 请幼儿演示,慢慢地,稳稳地走。

3. 幼儿再次尝试。提醒幼儿要慢慢地,稳稳地推小车走有趣的路。

四、游戏

小猴运瓜

教师:我们玩了这么久,肚子有点饿了,这里有这么多的瓜,我们把它们运回去吃好吗?提醒幼儿将皮球装在推车上,推车时要慢慢地,稳稳地。

小班优秀游戏教案《小猴摘果子》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婴幼儿有参与游戏的愿望。

2、初步发展婴幼儿的跑、跳动作。

3、促进婴幼儿大脑皮层的运动能区和脑干的前庭神经核的发展。

二、活动准备:

小猴挂饰每人一个,猴爸、猴妈挂饰各一个,果子若干,萝筐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导题:

1、交代身份:

师A:"我是猴妈妈。"师B:"我是猴爸爸。""婴幼儿们都是猴婴幼儿。"

(二)游戏《摘果子》

1、猴妈:"今天天气可真好,猴爸爸,咱们带猴婴幼儿们到山上去摘果子吧。"

猴爸:"好啊?小朋友们咱们到山上摘果子去喽。"

2、大灰狼出现。

"呀,大灰狼来了,婴幼儿们快跑。"(练习跑的动作)

3、摘果子。"山上到了,睢,这是什么呀?我们一起摘吧。"婴幼儿跳起摘果子。

(三)品尝果子。

师引导幼儿将剥下的果皮扔进垃圾桶里。

活动区游戏中规则的建立和实施


活动区教学打破了传统的集体授课的核式,把游戏作为儿童的学习形式,生活的全貌将在儿童的游戏中再现出来,让儿童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自身的操作实践活动及物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活动区活动(大多是自选游戏)能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无需受到“自己要与集体同步”的约束,能够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愿的状态下游戏。这也符合了《幼儿园规程》中提出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创没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因而活动区教学正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取得日益显着的结果。然而,在一个集体中幼儿虽然具有相同的年龄特征,但各自的个性品质、生活经验和能力却多种多样。活动区游戏由于它特有的较强的自主性,给了幼儿较高的自由度,往往造成幼儿活动随意性大的特点,因此为了保证游戏的正常开展和便于教师的指导,游戏规则的建立和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活动区游戏中规则的建立

规则在游戏开始时,由全体幼儿共同制定,并以图画或者标志的形式显示出来,规则的数量要限制在4~6条以内,超出这个数目幼儿有可能记不住。

要用积极的方式(“要……”)来描述规则的要求,避免使用消极的方式(不要……)

活动区角可以建立以下几方面规则:

1、建立进入区角的规则

活动开始时,根据活动室面积大小、活动区角数目多少,规定进入区角活动的人数,这便是一种对幼儿选择行为加以约束的规则,进入区角的人数,最好把它融入环境设计布置中,如:可以在阅读角铺上地毯,让幼儿席地而坐,翻阅图书。教师可在阅读角的入口处的地面上贴六双脚印并告诉幼儿“进入阅读角脱鞋,鞋子覆盖在脚印上,没有剩余的脚印怎么办?”幼儿就知道应另选他处。在此,所设计的这个规则的内容有三个,一是进入区角要脱鞋;二是将鞋子摆放整齐;三是满员的不能再进。另外,还可以在区角地入口处贴一个挂钩,挂上该区角规定人数的标志牌子,进入区角就要挂上牌子,出区角要将牌子挂回原处。这样可以避免教师过多地语言干涉,也可使幼儿处处受暗示,并且把环境中的暗示转化为具体的行为。

2、交换游戏区规则

给每个幼儿做一个牌子,前面贴上幼儿照片,后面贴上游戏记录表。在各区订上5-7个小勾子,每组幼儿轮流选择区域,区内小勾子上挂满了印章、印泥,幼儿玩过游戏后,在各处的记录表上盖上印章。一周下来,看看哪些幼儿玩了哪些区,玩了几次,有哪些区一次没去过或只去一次。这样,便于教师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更好地有针对性指导。还可以发给幼儿一个代表自己的一个贴花标志,在每区的入口处贴一个表格,幼儿玩过该区就在该区贴上自己的标志,便于教师及时检查幼儿交换区角的情况。

3、奖惩规则

任何游戏活动都存在奖惩规则,便于幼儿在游戏中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最大的自由。这个规则的建立需全体幼儿共同协商,共同建立,共同遵守。

4、让孩子成为规则的制订者,发挥起主人翁作用,促进规则的完整性。

区域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发言、讨论,找到以往游戏活动规则的弊端(游戏中指定的内容、人数或按顺序轮流的原则,会让相当一部分的孩子不满足现状,导致不遵守游戏规则,不愿意玩,活动时秩序混乱),找到了原因,就着手修订新的游戏规则。新规则从场地布置、材料内容、人数等方面进行修改,结合幼儿意愿制订出《活动记录规则》、《活动区选择法》等相应规则。事实证明,这样做(指让幼儿参与制订规则)不但有利于孩子对规则的认识与理解,而且也提高了小朋友的独立自主能力,增强了主人翁意识,有助于孩子的遵守与执行。

二、活动区游戏中规则的实施

1、规则描述要具有可观察性和可操作性。

规则的介绍,必须结合实践活动,应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出规则,让他们在活动中明白规则的具体要求,并懂得规则执行的意义。比如:在科学操作角活动,要求幼儿将操作过程记录下来,让幼儿都能够做到这一点,就要在区角设立一面记录展示墙,教师评价时依据展示墙的记录进行评价。

2、让幼儿知道,违规就要承担后果,负起责任。

在实际生活中,想让孩子能真正了解规则,遵守规则是相当不容易的。因为孩子的天性会让他的行为不断反复,这时我们就要让他在违规后承担后果,负起责任。如玩沙区活动,先由全班幼儿提议并通过的“必须穿雨鞋或在脚上套上袋子的孩子才能进入沙池游戏”规则,在每次活动前我都会提醒幼儿不要忘记带雨鞋或袋子,但每次总有那么几个小朋友会忘记。刚开始我还借袋子给他们,后来我和全班幼儿商量“该怎么对待忘记做准备工作的小朋友?”,孩子们一致决定,如果谁不做好准备工作就停止本次游戏。通过集体讨论,以停玩的方式(或别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制裁,能让每个犯规幼儿记忆深刻,从而不敢再犯。

结合制裁实例,平时还提醒幼儿:在做事前,要想清楚,想到做了之后会有什么结果。帮助幼儿尽量减少违规行为的出现,但类似于停玩这种严厉的制裁方式不应在活动中经常使用,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产生消极情绪。

3、规则的实施要保持一贯性。

保持规则的一贯性就是同一规则不能前后有变化。如果在特定情况下必须作某些变化,那也必须向幼儿说明变化的原因,并共同从新商讨新规则。此外,坚持规则的一贯性还表现在一个规则必须在所有使用该规则的情境中都得到应用,而不是忽有忽无。不然规则难以产生预期的效果。对每个人也应该一视同仁,避免出现不公或偏颇。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类之所以能成为现今社会中的主宰者,主要归功于其智商与情商并重、齐驱发展的结果。情商、智商并重,说明了人类有修养、有文化、有高尚的情操,同时也说明了人类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规范。正是有了这种亲情、友情、法律、道德、公德的制约,才能让人类发挥聪明才智,推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也说明社会规范教育在人类社会前进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更应该看清楚规范的启蒙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活动区虽小,但他就是幼儿的一个小社会,在区角活动中建立和实施规则的意义不仅仅是使活动得以开展了,更重要的应该是进行规范教育的启蒙。

在问题情境中建构游戏规则


以前组织孩子游戏时,我总是把规则讲解得非常清楚,但还是有幼儿会犯规。回忆自己小时候游戏时,更多的规则是在游戏中逐渐产生和自动完善的。为何不给班上孩子这样的机会呢?于是,我尝试在告诉孩子基本玩法和安全要求外,让他们在游戏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情境中共同建构游戏规则。有的规则是大家认可的,有的规则可能随玩法、材料、场地等的变化而变化。在师幼共建规则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规则意识、竞争意识、合作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他们逐渐学会了自己解决与同伴间的矛盾,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在组织民间游戏“攻城堡”时,我尝试让幼儿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它的玩法是:场地上画一个圆圈表示城堡,用沙包表示城堡里的宝物。游戏时,一半幼儿在圈内做守城人,另一半幼儿在圈外做攻城人。攻城人要想办法拿到宝物,而守城人要竭力守住宝物。游戏规则有两个:(1)攻城人被守城人拍到后必须停止游戏。(2)守城人不能跑出圈外,不能把四散的沙包聚集到一起。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我将游戏名称改成了“夺宝奇兵”,守城人被称为“守护神”,攻城人就是“夺宝奇兵”。

第一次游戏——这样不公平

我带孩子们来到活动场地上,简单地交代了游戏的玩法,然后让孩子们自己选择角色。多数孩子选择当“夺宝奇兵”,只有几个孩子选择当“守护神”。结果,在很短的时间内宝物就被夺光了。夺到宝物的孩子非常兴奋,守城的孩子开始愤愤不平:“这样不公平。”“他们人多,我们人少。”于是,我适时地抛出问题让幼儿讨论:“那怎样才能公平呢?”“怎样才能使人数一样多呢?”

经过激烈的讨论,孩子们提出了解决办法:按组分、按男女分,他们还想到了用猜拳的方法。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白了竞争应该在公平的条件下进行。

第二次游戏——有人赖皮

孩子们在人数相等的情况下开始玩第二次游戏。这次,“守护神”们很努力,可城堡里的宝物还是越来越少。这时,亮亮小脸涨得通红地拉着浩浩来找教师评理:“老师,他赖皮。他已经被我抓到了两次,还要来夺宝物。”一个问题刚解决,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老师,她是‘守护神’,却跑到城外来抓我们。”

“老师,我们好不容易夺到了宝物,却被涛涛偷回去了。”

“老师,明明我是守城的人,他还抓我。”

混乱中,孩子们已搞不清谁是守城人,谁是攻城人。在游戏接近尾声的时候,告状也越来越多。由于有这么多的纠纷,这次游戏最终没有分出胜负。

于是,我再次引导孩子们讨论:“怎样分清谁是攻城人,谁是守城人呢?”

大家讨论很激烈,也想到了很多办法,最后孩子们达成了共识:(1)给攻城人做个标记。他们运用已有经验决定给“夺宝奇兵”的脖子上系一根彩带以区分角色。(2)违反规则的要停止游戏。经过共同约定,大家再次强调规则:“夺宝奇兵”被拍到就不能再来夺宝,“守护神”也不能跑到城外来抓人。“如果还有人违反规则该怎么办呢?”我顺势引导。孩子们想到在城堡旁边设一个等待区,大家在游戏时注意观察,如果发现谁犯规了,就请他暂停游戏,到等待区等待。

第三次游戏——他们耍阴谋诡计

规则明确了,游戏不再像以前那么混乱,双方的争抢变得更激烈。这时,几个守城的孩子想出了一个鬼主意。他们悄悄地将宝物聚集在一起,几个人围成一团,形成了严密的防线。经过一段时间激烈的争夺,“夺宝奇兵”收获不大。在游戏结束的哨声响起后,“夺宝奇兵”围着教师表示了不满:“老师,他们耍阴谋诡计。你看,他们把宝物都围住了,我们根本攻不进。他们不应该把宝物围住的呀!”这的确是一个新问题。怎么办?我再次引导孩子们讨论:“宝物应该怎么放?能不能把它们都聚拢在一起?”“要是把所有宝物都聚拢在一起,我们怎么夺呀?没意思。”孩子们发现这本来就是游戏中既定的规则。于是,大家很快明确城堡里的宝物是不能乱动的。

第四次游戏——这个游戏真好玩

在经过多次冲突、协商、讨论后,孩子们对游戏的玩法、规则逐渐清晰起来。他们展开了激烈而公平的竞争。孩子们还不断地总结经验,想出巧妙的应对办法。“夺宝奇兵”们瞄准机会,乘“守护神”不备,巧夺宝物,机警能干的守城人则严阵以待。

游戏结束了,“夺宝奇兵”们兴奋地数着自己的战利品,而“守护神”们则庆幸地数着自己守住了多少宝物。活动场上没有了前几次游戏后的火药味,孩子们显得特别开心,有几个孩子意犹未尽地说:“太有意思了,今天的游戏真好玩。”

我欣喜地看到,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经历了冲突、讨论、协商、合作的过程,他们通过教师的引导、支持和鼓励,尝试运用已有经验,自己寻找办法解决了游戏中的问题,形成了他们自主建构的规则。这种规则比教师的硬性规定、重复提醒更容易被大家接受,遵守起来也更容易。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如何处理好游戏规则与幼儿自主游戏之间的关系也有了新的认识:教师应在不影响幼儿自主游戏的前提下,选择恰当的时机,以合作者的身份介入幼儿的活动,适时提出问题,激活幼儿的思维,促使他们自己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自我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班体育游戏活动小猴送礼(推车)


小班体育游戏活动小猴送礼(推车)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游戏目标,游戏准备,游戏玩法,游戏重点,游戏反思等内容,感受推小车带来的乐趣,学习推小型三轮车,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小猴送礼(推车)教案吧。

游戏目标

1、感受推小车带来的乐趣。

2、学习推小型三轮车。

3、掌握推小型车的技能,基本能控制小车。

4、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5、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游戏准备

手推车4辆

游戏玩法

1、幼儿先跟着“猴姐姐”听音乐做各种动作,到猴山上采桃子。

2、猴姐姐告诉小猴子们,小白兔妈妈病了,我们把采到的桃子用小型三轮车装好推倒小白兔家送给小白兔妈妈。

3、猴姐姐做示范动作,并提醒幼儿要注意的问题。

4、幼儿进行游戏。

游戏重点

1、提醒幼儿不要推挤、排好队、不争抢。

2、提示幼儿如何控制好小车。

游戏反思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性还比较强, 比较遗憾之处就是,有些幼儿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有时候很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都没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这类的孩子,在今后的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多多关注,多给他们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幼儿游戏到底谁说了算——在记忆游戏中让幼儿尝试自主建立游戏规则


记忆游戏对幼儿具有挑战性,是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在相互交往操作中按照规则完成的游戏活动。我们将互动游戏“萝卜蹲”借用到中班幼儿活动中,尝试让幼儿自己制定游戏规则,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游戏实录一:“萝卜蹲”,游戏玩不下去了

户外游戏时,我将“萝卜蹲”的游戏告诉孩子们,并和孩子们商讨分组。经过讨论,自由组合为4组(红萝卜、白萝卜、胡萝卜、绿萝卜)。待我交代清楚要求后开始游戏,我率领的“红萝卜”组先说“红萝卜蹲,红萝卜蹲,红萝卜蹲完白萝卜蹲”,“白萝卜”组接到信号,有3个孩子边蹲边说“白萝卜蹲,白萝卜蹲,白萝卜蹲完胡萝卜/红萝卜蹲”。此时,“胡萝卜”和“红萝卜”都开始陆续有孩子蹲。至此,游戏开始混乱,孩子们有些茫然,目光全都聚焦到我这儿。

分析:“萝卜蹲”的原始游戏规则在集体活动中不适用。因为每组幼儿人数较多,各自意见不一,邀请下一组“萝卜”蹲时发令信号不一致。另外在游戏中,中班幼儿对“萝卜蹲”的游戏规则还未完全理解,少数幼儿了解玩法及规则,但多数幼儿仍一片茫然,游戏时没有分清自己及他人组别,造成游戏玩不下去了。还有一点是,“胡”和“红”的发音比较接近,如果语速快了,容易混淆。

反思: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看来问题在我这儿,因为分组时没有直观的形象让幼儿观看,幼儿在记忆时易混淆,而且人数较多,怎样帮助他们尽快记忆组别呢?于是,我尝试这样更改:一是分组简化。将幼儿和老师分为三组,即“男孩、女孩、老师”;二是游戏规则简化。和幼儿讨论好每组蹲的顺序,谁先蹲,谁第二,然后记住自己所在的组和下一组要蹲的组名。

游戏实录二:“萝卜蹲”,游戏玩出新花样

游戏重新开始,我先说“老师蹲,老师蹲,老师蹲完男孩蹲。”“男孩”组接到信号后马上一起蹲,“男孩蹲,男孩蹲,男孩蹲完女孩蹲。”“女孩”整齐蹲下,“女孩蹲,女孩蹲,女孩蹲完老师蹲。”进入这样的循环状态后,孩子们很快理解了游戏规则,也完成了三个组名的记忆。我们逐渐增加游戏难度,将三个组别更换为“红萝卜、白萝卜、绿萝卜”,幼儿对组名重组记忆,也能较快顺利完成。游戏反复几轮后,开始进入机械状态,幼儿已经对轮到的顺序有较为熟悉的记忆,开始边蹲边闲聊了。

分析:中班幼儿对记忆三种熟悉的组别有基本经验,而且因为顺序在一定的规律,对他们来说缺乏挑战性。

反思:我建议幼儿给下一组增加难度,除了“蹲”,我们还能做什么动作?鼓励他们“出招”,让游戏中“蹲”的动作不断变换。刘卓尔说“跳、跑”,胡卓娅说“笑”等。幼儿一起将说出的各种动作进行筛选,挑出适合游戏中完成的动作,更改为“萝卜跳”(或者跑、转等)。再次游戏时,幼儿就需要认真听信号指令,否则就会被淘汰。

游戏实录三:“萝卜蹲”,游戏玩出真规则

幼儿自主游戏时,他们开始三三两两组合玩。我听到几个女孩一起商讨,余知霖对刘紫灵说:“你穿红衣服,你就是红萝卜。我穿黑衣服,我是黑萝卜。”刘紫灵说:“好,我们的衣服是什么颜色,我们就是什么萝卜。”商定好组别后,游戏开始了。他们在自己商定的游戏组别中认真倾听,并明白了蹲错者要淘汰出局的规则。

评论:经过三次记忆游戏“萝卜蹲”的记录分析,清楚地看到孩子们通过理解规则后顺利参与、感受游戏的乐趣,并尝试在游戏中去体验规则,学会遵守规则。作为教师,我们在幼儿游戏活动中要做到:一是多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合理引导幼儿尝试自主制定适宜的游戏规则;二是以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帮助幼儿反复体验、感受游戏规则;三是不断反思调整教育策略,及时捕捉幼儿游戏中的表现,真正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增强幼儿自身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思维敏捷性,尝试和同伴一起制定规则,让记忆游戏更加自主、更加丰富。

庆“六一”游园活动的项目及游戏规则


一、贴鼻子

在纸上画一个人头,游戏者蒙上双眼,原地转五圈,而后让游戏者走向指定的位置,把“鼻子”贴到人头上,贴中者得奖。

二、夹珠

在一个大桶内装满水,再往桶中放入较多得玻璃珠。游戏者手拿一双筷子向桶中夹珠。在指定时间内(一分钟),夹起指定个数(十五个)得奖。

三、妙接对联或歇后语

主持人要准备好较多的对联或歇后语。主持人说出上联或下联,让参赛者来接,对的就得奖。参赛者在接对联或接歇后语的过程中,其他同学不得提示。

四、联想ABC

主持人事先把一些单词或字母做成签,由参赛者抽签选择,并对所抽内容进行联想,如果能正确并连续地做出三个就得奖。如:主持人在说出run 这个单词后,参赛者就要做跑的动作来与run这个单词联系起来。

五、看谁是投篮高手

主持人事先准备好一个篮球和一个比篮球稍大一点的纸箱(或其它的,能让投进即可)。参赛者每两人为一组,分别投篮。一分钟内,投中最多者为胜。

六、“水手”大比拼

比赛分三组。每组四人。主持人要准备好一个塑料杯,杯里要装满水。第一人杯中装满水后,主持人喊开始并计时。参赛者不准用手(或其它部位),把杯中的水按顺序一个地一个传替,到最后一个时,计时结束。时间最短的就得奖。

喜欢《从《大班体育活动:小猴运果子》谈游戏规则的建立》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游戏,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规则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材料,幼儿游戏规则建立的助推剂 游戏规则是游戏活动中限制、调节游戏主体行为以及互动关系的具体要求,它是幼儿顺利进行游戏活动、实现游戏性体验的前提。维果茨基曾说:“游戏规则是游戏的本质特征。”一方面,只有遵守游戏规则,才能开展好游戏...
    2019-12-16 阅读全文
  • 体育游戏《运果子》 目标: 1、练习双脚并拢跳,手脚着地爬的动作。 2、能按颜色将玩具分类放到筐内; 3、能听懂指令,喜欢模仿动物的动作,积极参与游戏。 准备: 大趣味插子,铃鼓,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筐子各一个; 过程: ...
    2020-01-02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教案:小猴运桃 一、活动目的:1、提高幼儿跳跃、平衡、投掷等技能 2、培养幼儿"一物多玩"的兴趣 3、培养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习惯 二、活动准备:废旧报纸每人一张,报纸团若干、猴子头饰若干、动感音乐 三、活动过程: (...
    2019-12-12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设计健康领域:小猴运桃 活动目的:1、提高幼儿跳跃、平衡、投掷等技能; 2、培养幼儿“一物多玩”的兴趣和遵守游戏规 则的习惯; 活动准备:1、废旧报纸每人一张,报纸团若干; 2、猴子头饰若干、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
    2019-12-12 阅读全文
  • 小班体育游戏《运果子》 小班体育游戏《运果子》 目标:1、练习双脚并拢跳,手脚着地爬的动作。2、能按颜色将玩具分类放到筐内;3、能听懂指令,喜欢模仿动物的动作,积极参与游戏。准备:大趣味插子,铃鼓,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筐子各一...
    2019-12-12 阅读全文

游戏规则是游戏活动中限制、调节游戏主体行为以及互动关系的具体要求,它是幼儿顺利进行游戏活动、实现游戏性体验的前提。维果茨基曾说:“游戏规则是游戏的本质特征。”一方面,只有遵守游戏规则,才能开展好游戏...

2019-12-16 阅读全文

目标: 1、练习双脚并拢跳,手脚着地爬的动作。 2、能按颜色将玩具分类放到筐内; 3、能听懂指令,喜欢模仿动物的动作,积极参与游戏。 准备: 大趣味插子,铃鼓,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筐子各一个; 过程: ...

2020-01-02 阅读全文

一、活动目的:1、提高幼儿跳跃、平衡、投掷等技能 2、培养幼儿"一物多玩"的兴趣 3、培养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习惯 二、活动准备:废旧报纸每人一张,报纸团若干、猴子头饰若干、动感音乐 三、活动过程: (...

2019-12-12 阅读全文

活动目的:1、提高幼儿跳跃、平衡、投掷等技能; 2、培养幼儿“一物多玩”的兴趣和遵守游戏规 则的习惯; 活动准备:1、废旧报纸每人一张,报纸团若干; 2、猴子头饰若干、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

2019-12-12 阅读全文

小班体育游戏《运果子》 目标:1、练习双脚并拢跳,手脚着地爬的动作。2、能按颜色将玩具分类放到筐内;3、能听懂指令,喜欢模仿动物的动作,积极参与游戏。准备:大趣味插子,铃鼓,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筐子各一...

2019-12-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