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在建构游戏中关注幼儿的成长

发布时间:2019-12-16

幼儿园建构游戏说课稿。

幼儿园游戏把游戏性因素和教育性因素进行融合。幼儿园游戏有利于增强小朋友的自律性,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幼教必须保证幼儿游戏的自主、自愿、自由的基本特点。生活中你有收集经典的幼儿园游戏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建构游戏中关注幼儿的成长”,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案倒背景

在参加武汉市武昌区“游戏课程建设与有效教研”之前,我园教师对建构游戏是非常陌生的。大家总认为,建构游戏不就是发一些积塑玩具给幼儿,让他们自由地进行拼搭吗?因此在建构游戏中往往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1.根据主题搭建时,由于缺乏现有主题资料和建构技能,幼儿不知道如何操作,从而不能很好地激发幼儿拼插兴趣。2.幼儿园各班虽然都设有建构区域角,但建构材料较为单一,数量、种类有限,时间一长幼儿就对建构材料失去了兴趣。3.幼儿园一般准备的建构材料主要是以桌面搭建为主,材料的外形较小,在搭建大的物体时,幼儿所用的时间较长,活动区的时间、场地不够用,因此幼儿对搭建大物体兴趣也不高。4.幼儿初浅的拼插技能抑制了幼儿合作能力、想象力的发展,导致幼儿搭建能力下降。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和教师们积极开展了建构游戏的课程研讨。在研讨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建构游戏在为孩子们带来成功喜悦的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动手能力、认知能力和个性品质的提高。

情景描述

案例一

在小班建构游戏《小兔家的栅栏》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了大雪花片这个建构材料。游戏一开始,我设置了游戏情境:“孩子们,小白兔家的栅栏被大风吹倒了,我们用雪花片帮小兔重新修建栅栏好吗?”孩子们一听,都争先恐后地说:“好!”“我要帮小兔!”在接下来的搭建过程中,我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孩子们拿着雪花片都是一个人津津有味地拼插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物品,而对于“修栅栏”的任务好像忘得一千二净。见到这样的情景,我赶紧走到其中一个孩子面前问:“童童,你是在为小兔家做栅栏吗?”童童听到我的问话,眼睛茫然地看着我,半天才说了一句:“老师,栅栏怎么做啊?”这时,我立刻意识到他们对“栅栏”不熟悉,自然也就没有办法进行建构。这次游戏只能在孩子们随意拼插雪花片中草草结束。

活动后分析

1.本次游戏的雪花片是幼儿园常见的建构材料,平时幼儿都喜欢拿着雪花片进行随意的拼插。作为教师,我在游戏中创设了“修栅栏”的游戏情境,主要是想帮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和掌握对插连接的建构技能,并体验与小伙伴合作和帮助别人的快乐。但是没有预料到的是“栅栏”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他们在平时生活中接触不多和不熟悉的,因而在要求他们用雪花片进行拼插时就会出现感知经验缺乏的问题。另外小班幼儿的任务意识不强,以至于他们不能明确和坚持完成“任务”。

2.为了帮助幼儿完成“修栅栏”的任务,我应该先和他们一起去了解栅栏的特点,带领他们到户外,共同观察栅栏的形状、颜色。在观察时,可一边用语言引导,一边让他们观察栅栏的主要特征“一个接着一个、有规律地围起来”,帮助幼儿在建构栅栏的游戏中理解拼插和围合的含义。由此,我认为在幼儿游戏之前提升幼儿的感知经验,能为建构游戏的开展提供创造的空间。

案例二

在大班建构游戏《积塑拼插大PK》活动中,我设计了两种不同形式的竞赛。在第一次的竞赛中,我要求幼儿每人参照手中的图样表按图进行积塑的拼插。这时,大家都能选择合适的积塑材料按要求进行比赛。但是到了第二次竞赛时,问题出现了。由于这次的竞赛加深了难度,要求幼儿两人合作进行建构,有些幼儿在拼插时出现了意见不统一的情况。轩轩和瑞瑞都是班上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孩子,这次竞赛他们两人在一起合作。比赛一开始,轩轩就抢过图样表想自己先看,这时瑞瑞不乐意了,非要把图样表放在中间。当看到别的小组已经开始建构,而自己还在为图样表争抢时,瑞瑞沉不住气了,大声地告状说:“老师,轩轩自己一个人要拿图样表,不给我!”我没有立刻去批评轩轩的行为,而是来到他们的旁边,指了指正在合作搭建的另一组:“你们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同伴的榜样示范立刻起到了作用,轩轩终于学会了让步,主动地把图样表放在了两人的中间,并有商有量地说:“这样吧,我先拼汽车的下面,你就拼汽车的其它部位,等会儿我们再组合在一起。”在他们共同的努力下,这次的竞赛他们获得了第五名。在领取奖品时,他们俩手牵着手站在了一起,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

建构游戏分析

1.进行建构游戏的比赛,能使幼儿竞争意识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每位幼儿都为获得比赛的胜利而努力完成作品。游戏中的轩轩和瑞瑞在建构技能方面都是较强的孩子,他们都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因此在独自进行比赛时,他们的个人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第二次合作进行比赛过程中,他们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协商和合作的意识,使比赛无法正常进行。由此可以看出,建构游戏除了带给幼儿建构技能的学习,更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协商和合作,使他们的社会情感得到提升。

2.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辨别判断是非的能力。作为支持者的教师,我没有立即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利用榜样示范进行提示,帮助他们主动地去发现自己或同伴行为的对与错,并及时进行纠正。事实证明这样的教育方式比说教更有效。另外,当有的幼儿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时,如“为什么我的积塑拼得总是不牢固?”“我们为什么总不能得冠军?”这时,我会将有些问题抛给他们,引导幼儿同伴间进行交流与碰撞,让他们把自己好的方法和经验阐述出来,最后我再进行提炼和总结。这样既帮助幼儿解决了困惑,又能使他们在技能和合作方法上得到提升。

诠释研究

建构游戏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过程,而不是教师传授知识、幼儿接受既定知识的封闭的静态过程。作为教师,就是要引起幼儿的观察、思考、探讨,帮助他们产生联想、解决困难、积累经验。因此,我针对主要问题,从提升幼儿感知经验、提供丰富的建构材料和提出开放式的评价人手,同时与其它游戏相互渗透,以此来帮助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探究性作用,产生愿意参与游戏,与同伴合作、交流的社会情感。

一、提升幼儿的感知经验,为建构游戏开展提供创造空间

扩大幼儿的眼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能使他们在建构的时候有更多的表现机会。因此,平时,教师可与孩子一起观察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的物体和建筑物的形状、颜色、结构及空间位置关系,让他们在游戏过程中依靠这种表象来进行思维创造。

1.教师和幼儿一起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在进行建构主题之前,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外出观察了解建构物体的特点。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帮助幼儿丰富相关的知识经验。

2.家长和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共同观察。通过家园配合,引导幼儿进行实物和图片观察,加深他们对各种物体的印象。在掌握物体的特点后,通过游戏创造性地反映出来。如在大班建构游戏《不一样的大桥》活动开展前,教师组织幼儿和家长一起实地参观武汉的长江大桥、长江二桥,通过亲子合作共同制作出大桥的模型,使幼儿全面地了解大桥的基本构造。另外再通过更多桥的图片收集,使幼儿有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帮助他们在游戏中建造出了一座座和同伴不一样的大桥,体验成为小建桥师的喜悦。

3.利用对比观察进行比较。在对同类事物进行观察时,教师可和幼儿一起进行对比性的观察,比较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在中班建构游戏《快乐的动物园》活动中,幼儿发现猫、兔子、熊的形状、走路姿势虽然不同,但选择的建构材料却十分相近,那么怎样有效地去区分它们呢?在和幼儿的讨论后,我们利用了对比观察,找出了它们的个性特点,如猫的尾巴又细又长、兔的后腿长前腿短、熊的身体要胖一些等……这些观察都能帮助幼儿在拼插动物时选择合适的材料,形象、逼真地表现出动物的不同特征。

二、提供丰富的建构本才料,让幼儿在自由选择和思考中学习技能

幼儿在建构游戏拼搭时离不开材料,材料是幼儿进行构造的基础。材料的多样性、可变性对幼儿拼搭能力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建构材料拼插技能的引导。每一种建构材料在搭建时都会运用到不同的拼插技能,对于教师来说,利用材料的特性让幼儿自由选择和思考会让他们更加主动和感兴趣。在中班《大家一起建长城》的建构游戏中,教师提供的材料是大方砖形的积塑。游戏中,幼儿结合自己对长城的经验进行拼搭,在拼搭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先传授方法,但发现孩子们却自主地运用到了排列、组合、接插等技能,教师只需要在经验上进行总结就很顺利地完成了长城的建构活动。yJs21.coM

2.废旧材料运用技能的引导。我们的建构活动离不开废旧材料,利用废旧材料建构的主题既美观、别致又环保。但是,有些废旧材料幼儿一拿到手,并不能很好地利用,更多的是作为简单的辅助材料,因此教师的适时引导能帮助幼儿重新掌握一定的运用技能。比如在建构游戏《不一样的大桥》活动中,由于积塑材料有限,幼儿发现不能很完整地表现自己建构的大桥。“材料缺少怎么办呢?”教师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们。大家进行了商讨,有的幼儿说:“再去买新的积塑!”还有的幼儿说:“减少建构大桥的数量!”但是这些建议都没有得到其他幼儿的认可。这时,教师出示了牛奶盒,孩子们一下子想到可以用它来搭建桥墩和桥面。牛奶盒这个废旧材料的加人,为孩子们的搭建又添上一道亮丽的色彩!游戏中,大家把牛奶盒和积塑配合在一起,共同搭建出心目中完美的大桥。

3.集体构造的技能引导。一个大型的建构游戏主题必须要让孩子有分工合作的经验。在这方面,我园教师采用分组的方法引导幼儿分工与合作,特别是在小班合作意识初步形成的时期。建构游戏《给小兔盖新房》就是让幼儿以故事中角色的身份进行游戏,使幼儿在无意识中分工、合作,共同搭建小兔的房屋。游戏令小班幼儿的社会性情感有了快速的发展。

当然,在建构游戏中幼儿的建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存在着差异性。教师应让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而不能对全班幼儿作整齐划一的要求,要做到分层次提供适合于每个幼儿各自水平的建构材料。如给小班幼儿提供积木时,可根据幼儿动作发展的程度、操作玩具时所需智力的高低、对玩具兴趣值的高低等方面来考虑;对能力弱的幼儿可供给色彩鲜艳、体积较大、操作省力、易成型的木制拆装积木等;对中等水平的幼儿则可增加体积稍大的几何形积木;对能力强的幼儿则可让其使用形状较复杂、体积较小的积木。在建构一段时间后,可依据幼儿各自的发展水平进行调整。

三、开放式评价的提问,引发建构游戏深入开展

幼儿在完成作品后,十分渴望得到他人的承认,急于道出自己在游戏过程中的种种感受,包括游戏动机、成功的体验和困惑。教师这时主要是通过引导幼儿交流作品及游戏过程,参与有价值的点评,达到满足幼儿欣赏交流、分享快乐、表达游戏感受的需要,增强幼儿的游戏兴趣。

1.游戏交流时,教师要端正自己的角色定位,即教师是参与者,而不是主宰者,只有这种角色定位才有利于营造平等、宽松的交流氛围,有助于幼儿充分表达,从而保证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每次当幼儿完成作品后,我们邀请幼儿自己来介绍成果,教师只作适当的指导。

2.对幼儿作品中有价值的内容,教师要及时进行捕捉并点评,以促进全体幼儿共同发展。通过让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创新的玩法和游戏中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幼儿感受到了心灵交流的快乐,分享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给其他幼儿提供了分享和学习别人经验的机会,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与其它游戏的互相渗透,让建构游戏更加富有色彩和魅力

《游戏法》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和幼儿的学习、劳动等活动不是绝对独立的,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把这些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成为相辅相成的教育手段。”这是建构游戏本身的发展趋势,也是它进一步完善的保证。在幼儿园中,建构游戏是作为一种独立的游戏出现的,但建构游戏的开展同时又是渗透在其它各类游戏和教学活动中的,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紧密配合的。

建构游戏的游戏性不仅体现在建筑过程中,即运用游戏材料建构想象中的生活建筑物,而且也体现在利用建构成果进行游戏,继续发挥幼儿想象力来反映显示生活的活动中,而这就使得建构游戏同其它各类游戏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在创造性游戏中,建构游戏同角色游戏的关系密切。角色游戏常常为了创造角色的游戏环境,要进行建构,如布置场景等。《快乐的动物园》就是利用搭建好的动物园场景进行角色游戏活动的。另外规则性游戏也和建构游戏相互渗透,如在中班《有趣的迷宫》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设计好的迷宫图进行搭建大型迷宫。在完成作品后,师生共同商议“走迷宫”的玩法及规则,使建构的成果与智力游戏有机融合,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建构兴趣,而且促进了孩子的思维和想象,既发展了游戏,又使孩子身心各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在这一年中,我园的建构游戏不再让教师和幼儿感到无力适从,它带给了幼儿合作、创造、认知、快乐和健康。如今幼儿园的孩子们学会了利用一种或几种积塑组合拼搭物体,同时知道收集不同的废旧材料来充实我们的建构区域角,使区域角里的材料种类不再单一或数量不足。特别值得教师欣喜的是,在建构游戏中孩子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乐于交流的情感延伸到了其它领域中,任务意识、合作意识的增强、语言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为幼儿的整体素质提升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另外教师也在组织建构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等待和观察,把自己作为了参与者、合作者和支持者,和幼儿们一起学习、交流、分享,真正让孩子们体验到游戏带来的轻松和快乐。

建构游戏的开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积累、不断思索的过程。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功,但仍然还有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如何能更有效发挥建构材料的作用,开展适合本园的、更加丰富的主题建构活动?教师如何针对本园的实际,利用现有的场所,更灵活地挖掘出建构材料的新功能?等等。

总之,建构游戏是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重要的教育手段。教师应立足于孩子的兴趣,放手让孩子们自主进行建构游戏,在游戏中认真细致地观察了解我们的孩子,并予以正确的引导,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建构游戏,真正成为建构游戏的主人,并自主、自由、快乐地活动和成长。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扩展阅读

在游戏中建构幼儿的数学经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的数学学习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让幼儿在体验和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幼儿园应在充满乐趣、挑战和无限想像的游戏情境中,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并激发和引导幼儿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游戏中,积极主动地建构有意义的数学概念和经验。

一、在游戏中构建幼儿数学经验的认识和实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游戏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智力发展。游戏犹如打开的一扇巨大而明亮的窗子,源源不断地将有关周围世界的观念和概念的湍流,通过这窗子注入孩子的心田。”古往今来的数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也已证明游戏对于数学教育具有极大的价值。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既可以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又可以让幼儿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的问题,自然建构数学经验。来看一个扑克牌游戏的实践案例:

扑克牌上的数字、图案、颜色是幼儿熟悉且感兴趣的;作为一种游戏材料,扑克牌还具有易获取、易操作、多用途等特点。我们设计了系列“牌牌乐”游戏:将两副扑克牌(1~1O)放到益智区中,巧妙设计游戏情景和规则,让幼儿在多种玩牌游戏中,充分地观察、交流、比较、统计等,自主建构不同的数学经验。

游戏一:我的朋友在哪里(中班:找相同)

小朋友们将两副牌打乱,按照参与游戏的人数分成相等的份数,然后从第一个小朋友开始随意出牌,如方块5,其他小朋友在自己的手中迅速找出另一张方块5,将找出的“方块5”放一起,做“好朋友”,第二个小朋友继续随意出牌……以此类推,看哪个小朋友手里的牌最先全部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游戏二:谁比谁大?(中班:比大小)

将一副牌随意打乱平均分成两份,两个小朋友同时各出一张牌,比较两张牌面的数字大小,并记录在记录板上,最后统计哪个小朋友赢的次数多。

游戏三:大家来排队(大班:数的递增)

这个游戏越多人玩越好,按照参与游戏的人数决定用一副牌还是两副牌。如5个人游戏只需用一副牌,将整副牌分成均匀的5份,每人一份,石头剪刀布决定第一个出牌的小朋友。第一个出牌的小朋友出手中数字最小的牌,下一个小朋友只能出比前一张牌数字大1的牌,以此类推,直到出到数字10,再由下一个小朋友出自己手里数字最小的牌,以此类推,将手里的牌先出完者胜。

二、在游戏中构建幼儿数学经验的策略和思考

教师基于幼儿已有的经验,有目的地创设游戏环境、丰富游戏内容、选择游戏材料、建立游戏规则,让幼儿置身富有游戏乐趣和学习意义的情境中,自觉地运用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去解释、描述一些游戏现象,将有利于幼儿建构“自己的数的概念”及培养“自己学习数学的意识”。基于以上实践和认识,试提出以下策略和思考:

1.游戏材料要有层次性和引导性:

材料是支撑幼儿游戏的基础,是幼儿建构数学经验的载体。游戏材料也是数学学习目标和内容的物化。因此,在材料投放时,教师要对本班幼儿的近期培养目标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并能据此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能引发幼儿操作兴趣,有适度的难度挑战,能引导幼儿递进性操作、深入思考的游戏材料。游戏材料应突出“低结构”“趣味性”“可变性”“创新性”与“适宜性”,材料投放要注意分类投放、难度递增、适量投放与融通开放。

例如大班“美食街”中的各类材料:首先提供“美食分类盒”“美食价目表”“1元~1O元的货币”,引导幼儿将美食街中的食物根据价格、品种分类摆放;其次,提供“点菜单”,引导幼儿数一数、算一算、记一记有几个客人,点了几种食物,再根据“点菜单”有顺序地为顾客服务;再次,提供“美食制作流程图”“美食制作工艺图”,引导幼儿看图制作,如三角形的三明治、圆形的汉堡、圆锥形的蛋筒冰激凌、长短不一的面条等;最后,提供“结账单”,在用餐完毕后能计算、并收付“钱币”,埋单结账。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幼儿经历了“点数”“分类”“运算”“统计”等过程,调动了以往的生活经验,并结合前期活动中有关的数学知识,实现了从数学知识到数学能力的迁移。

2.游戏规则要有秩序性和情境性

幼儿只有在有规则的游戏中才能将游戏主题延伸,同时也能发现和领悟到事物之间的数学关系。教师要善于将数学活动的目的巧妙地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利于幼儿数学经验建构的规则应该包含:游戏方式的规则、使用材料的规则、语言表述的规则等。游戏规则是幼儿顺利进行游戏活动。实现游戏性体验的前提,应该引导幼儿理解规则、认同规则,并自觉遵守规则。

例如大班“小医院”游戏,规则中渗透了“规律排列”:将小医院分为挂号室、诊断室、注射室、药房(药品根据颜色、图形、色彩三个维度分类,并贴好价格标签)、结算处五个科室。看病的流程设计,既保障了游戏的有序性、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也让孩子间接体验了生活,感受到了规则游戏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3.游戏主题要有问题性和互动性

利于幼儿数学经验建构的游戏主题,应该充满挑战和无限想象,并能刺激和引发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还能使幼儿与游戏伙伴交流分享,与游戏材料对话互动。因此,选择富有问题性、互动性并呈现阶梯状发展的游戏主题,才能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并保持幼儿的游戏热情。在问题情境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引导幼儿深入游戏,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感到数学的有趣和重要,并产生强烈的游戏愿望。

例如中班益智区的拼图游戏:新的拼图经过一次一次的游戏,东一块西一块弄乱了,教师提出问题:怎么办?幼儿讨论提出,用印章、彩笔、纸盒等为不同的拼图做“分类标记”“分类盒”。教师鼓励幼儿用各自喜爱的方式,先为拼图分类、再制作有趣的标记,激发了幼儿新的探究欲望,也满足了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工作”的快乐。

4.游戏的空间要有开放性和暗示性

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幼儿有权决定游戏中的一切。但这并不意味着让幼儿自由、随便地玩耍,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教师应善于把教学目的隐藏在游戏中,同时顺应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在活动过程中给予幼儿及时且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使游戏顺利进行。

例如中班美工游戏区,教师可提供各种厚薄、色彩、形状、大小的纸张,提供多种花纹、图案,让幼儿感受和模仿,并暗示幼儿进行推理,按照规律制作“相框”“贺卡”“果盘”等,并尝试创造出新的排列装饰方法等。

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游戏材料形式、内容、主题、规则等,调动幼儿在生活中以及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进行重现、交流,帮助他们建构数概念,同时使幼儿知道在自己生活的周围世界中充满了各种数学知识,激发他们探索、学习数学的更高兴趣。

关注幼儿游戏中的“弱势群体”


一、有关“弱势群体”的概念界定

“弱势群体”的概念源于社会科学。主要用来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在不利地位的人群。有人将这个概念引入到教育领域中,用来指学生当中被教师忽视的人群,即“学习成绩差的人群、纪律差的人群、没有任何明显的长处默默无闻的人群”[1]。从以上两个概念可以看出“弱势群体”的“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自身能力或水平有限,二是缺乏关注。

在幼儿游戏中同样也存在具有这两个特点的群体。此群体中的幼儿由于各种原因,如因自卑、胆怯、不受同伴欢迎或对游戏内容的认知水平低下等,不能获得平等的游戏机会、得不到期望的游戏角色或无法进入游戏状态深入开展游戏等。在游戏中,经常呼唤教师、向教师求助的幼儿易于被教师关注,表现出新的、好的游戏行为的幼儿也易于被教师关注,而那些默默无闻、没有好表现甚至不受教师欢迎的幼儿往往进入不了教师的视野。由此,在游戏中,由于受自身或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对游戏的参与度较低、在活动中积极性不高或游戏水平明显低于其年龄层次,而又较少得到教师关注的一类幼儿,便成为幼儿游戏中的“弱势群体”。

二、幼儿游戏中“弱势群体”的类型和教师的关注策略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需求,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成长。受多种因素影响,幼儿对游戏的参与度、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以及认知发展水平都有不同。从幼儿在游戏中的这三个方面的表现来考察,幼儿游戏中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以下五种类型。

(一)失败退缩型

有的幼儿一旦游戏尝试失败了就会退缩.并为自己找多个理由不去再次尝试。

典型案例:小班下学期,毛毛插班来到了新班级。一次自由游戏中,毛毛玩娃娃家。当看到其他娃娃家的小朋友都抢着去乘坐教室中心设置的“小汽车”,他也过去坐。但小司机不让他上车,他就低着头回来了。见我站在他“家”门口,举起一张银行卡对我说:“她(去坐车时看到的一个小女孩)拿手机当公交卡不像,我觉得这个像”。我问他:“那你要不要拿这个卡去坐车呀”?“现在不去。”“为什么呀?”“我要坐65路,他开的是6路。”“上面没写着是6路呀!?”他又抬头向小汽车方向望了望说:“司机把车开到停车场了”。

这类幼儿一般心理较为脆弱,缺乏信心,害怕再次遭遇失败,在困难与挫折面前选择默默离去。游戏尝试的失败对他们幼小的心灵是重大的打击,在游戏中他们的神态往往是沉重和落寞的。这类心理脆弱的幼儿急需教师关注。

教师的关注策略:失败退缩型幼儿心理脆弱,缺乏自信心,对于此类幼儿,教师应给予强烈的心理支持。

1.鼓励幼儿敢于尝试。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是很棒的”“你很聪明”“你一定行”等,鼓励幼儿勇于再次尝试。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敢于自己出头、勇于克服困难。

2.发挥榜样的作用。选择幼儿喜爱或崇拜的动画片或故事中的角色作为榜样,鼓励幼儿向他们学习,如喜羊羊经常被灰太狼抓到,但每次都急中生智逃脱而非坐以待毙:也可通过公开表扬在游戏中通过多次努力尝试最终取得成功的幼儿行为,为失败退缩型幼儿提供现实中的榜样。

3.增加幼儿的成功体验。帮助幼儿想办法实现游戏愿望,如可以让毛毛尝试去给小司机帮忙,先成为小司机的朋友,再提出乘车要求;教师也可先去询问小司机拒绝毛毛的理由,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应该的,之后再鼓励毛毛过去乘车,增加他体验成功的机会。在之后的游戏中,也需以建议的方式为此类幼儿提供策略支持。因为要让自卑的幼儿自信起来并非一日之功,需要的是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屡遭拒绝型

游戏可以满足幼儿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但是屡次尝试加入同伴游戏都被拒绝,却会给幼儿带来严重的挫败感和心理打击。

典型案例:在攀爬墙游戏中,晶晶在一个人玩,旁边三个幼儿在玩。她跑过去,拦住一个幼儿说:“燕燕,你能不能和我玩一会儿?”围在一起的三个幼儿都没有说话,悄悄地走开了。她们跑到一边,把攀爬墙的一个木桩当车开,晶晶过去夹在她们中间,右边的一个幼儿悄悄走开了,其他两个也不理她。她起身走到没有人玩的墙边,挨个踢着墙上的小动物。之后,她又悄悄走到攀爬墙另一头,试图加入其他小集体,但还是没有人理会,她又把没有人玩的墙踢了一遍。她一个人在墙周围转着,见一个小男孩在地上爬,她也跪下一起爬,爬了一会儿,小男孩起身玩去了。她一个人爬过去,又爬回来。这时,她在地上发现了一片小树叶,捡起来送给前面的幼儿,幼儿还是没有理会她。[2]

教师的关注策略:

1.发掘并公开赞扬遭拒幼儿的优点。遭拒幼儿通常是不太受同伴欢迎的,对于这类幼儿教师应注意多去关注并发现他们的优点,而且要在集体面前及时给予表扬。由于教师的权威性作用,教师经常表扬的幼儿易于受到同伴欢迎。

2.加深幼儿对分享的理解。与人分享不仅指要把自己的东西与他人分享,也包括分享开心、快乐、痛苦等情感。对拒绝他人的幼儿,可通过编述故事、提供榜样等引导他们理解接纳同伴一起游戏是分享快乐的一种方式。

3.进行移情训练。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如果有一天小伙伴们也拒绝跟自己一起游戏了,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观看相关内容动画片或阅读故事书,让幼儿描述遭拒者的心情;进行情景表演,让幼儿扮演遭拒者的角色,体会被拒之后的心情。

(三)被动跟随型

被动跟随型幼儿是指在游戏中,没有或者不能充分表达和实施自己的游戏想法而跟随在能力较强、较有游戏主见的幼儿身后参与游戏的幼儿。

典型案例:佳佳就是这一类型的女孩,她总是跟随在好朋友璐璐的身后。又轮到她们玩娃娃家,佳佳做妈妈,璐璐当爸爸。把小凳子搬到娃娃家之后,璐璐说:“妈妈,我们去超市买点东西回来。”说着走了出去,佳佳抱着娃娃跟在她身后。买东西回来,两人在家摆弄了一会儿,璐璐说:“宝宝生病了,我们去坐车送他上医院。”佳佳抱着娃娃跟着璐璐去坐小汽车。下车之后,璐璐在外面东逛逛、西逛逛,好像忘记了给宝宝看病的事,但不管去哪,佳佳都跟在她身后,没有任何怨言。

这类幼儿虽然没有积极主动地开展游戏,充分表达自己、发挥想象,但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一个能力较强、较有主见并愿意带他们玩的小伙伴。如果有一天失去了这样的伙伴,那么他们在游戏中将更加弱势。如,一个小男孩整段游戏时间都在娃娃家一直摆弄着什么,从没有离开过娃娃家,也没说过话。经带班老师介绍,以前都是一个小伙伴带他玩的,那天不知道为什么没带他。

教师的关注策略:被动跟随型幼儿通常依赖心理较强,少有主见或者较不自信,有好的建议却不敢向同伴提出。

1.与幼儿讨论游戏计划。游戏开始之前,引导幼儿讨论他们想玩哪种游戏,计划怎么玩等。鼓励被动跟随型幼儿积极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游戏意愿。教师对其适当的游戏计划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尽量帮助其实施,对其失当的想法经讨论更正后给予鼓励。

2.表扬幼儿的自主游戏行为。在游戏过程中,被动跟随型幼儿如果向同伴提出了合适的游戏建议或做出了好的行为表现,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3.增加幼儿体验成功的机会。弱势幼儿所跟随的对象通常性格相对强势,教师可鼓励幼儿与其他性格相对温和,善于与人协商的同伴共同游戏,这样弱势幼儿的建议相对容易被采纳。另外,可借助集体游戏、分组活动等机会,引导幼儿选择不同的游戏伙伴,使弱势幼儿体验到与其他很多同伴合作都能玩得很愉快。

(四)认知发展滞后型

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是不同的,个体间差异明显。在游戏中表现为,发展水平较高的幼儿能够根据需要对游戏进行发展或者改造了,而发展水平较低的幼儿还不清楚这种游戏的基本玩法。

典型案例:幼儿玩抓老狼的游戏。大家排成队,打头的是老狼,后面的人边走边问:“老狼老狼几点了?”打头的幼儿回答几点了,然后回头抓后面的一个幼儿做老狼。一开始,乐乐做老狼,在他回答过“一点了”之后。还是往前走,没有回头抓人,两次都这样。一个幼儿使劲一推他说:“不和你玩了,不和你玩了。”说完,生气地走开了。小朋友不再让他做老狼,他有点尴尬,没有说什么,只是过去跟在队伍的最后。[3]

对游戏规则的不了解使乐乐没有完成游戏,并遭到了小伙伴的拒绝,这时需要的不应是他一个人默默地去承受而应该是教师和同伴向他提供帮助,把规则再次讲给他听或者示范给他看。又如,在教师提供了“微波炉”“电冰箱”等游戏材料半个多学期后,很多幼儿都在向老师提出这些东西使用不方便有必要改进时,有的孩子竟还不知道“微波炉”是用来加热的、“饺子”是不能放在“洗衣机”里洗的等。幼儿对规则、事物等的认知影响了他们游戏的深入开展,使他们不能在游戏中充分展开想象,开动脑筋,处于游戏中的弱势地位。

教师的关注策略:对于认知发展滞后型幼儿,教师应给予理解和接纳,并对这类幼儿的经验发展给予更多关注。

1.幼儿间分享经验。分享经验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讨论建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让别的幼儿讲述其正确、优秀的游戏行为,为弱势幼儿提供正确认知和行为的榜样。

2.直接陈述答案。教师也可在游戏过程中以直接陈述答案的方式告诉幼儿正确的行为方式。不过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议仅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使用。

(五)游离型

这类幼儿通常不能坚持和深入开展自己最初选择的游戏,经常游离在他们所扮演的游戏角色之外或放弃自己的游戏,穿梭在其他幼儿所从事的活动之间。

典型案例:在自由活动中,男孩豆豆选择了娃娃家游戏,担任“爸爸”的角色,一名女孩做“妈妈”。游戏开始后,他们一起取来娃娃、框子、奶瓶、锅、碗等游戏材料,一一摆好。随后豆豆抱了一下娃娃又放下,拿了一下桌上的小碗,目光便撒向四周。突然,他发现附近有一根纸质的长筒,便兴奋着跑了过去。他把长纸筒拿在手里,举过头顶,用力挥舞着,嘴里发出“哈、呀”的叫声。长纸筒经不起豆豆这么用力挥舞,一会儿便打弯儿折断了,断掉的一截差点甩到旁边小朋友的身上。体验到自己的力量让豆豆很开心,他又找到一个类似长筒但短很多的塑料棒,一会儿舞向天空,一会儿挥向地上。直到游戏活动结束,豆豆没回过一次娃娃家。

像豆豆这样虽然选择了玩娃娃家,但几乎没有围绕娃娃家开展任何游戏情节的幼儿,看似玩得很开心,但却只是表面上的忙碌和热闹,失去了在娃娃家游戏中再现生活经验、培养情感和与他人共同游戏的机会。

教师的关注策略:游离型幼儿出现的原因是复杂的,主要包括幼儿对所选游戏不感兴趣、不知如何深入发展游戏情节、被其他活动吸引等。

1.提供新的游戏材料。例如,可通过提供各种新鲜的头饰、面具、典型的服饰和角色工具等角色标志物,重新引起幼儿对原角色的兴趣,引导幼儿回归角色。

2.提出一定的角色要求。教师以提示性语言对游离幼儿提出一定的角色要求,如娃娃家的爸爸是不是应该帮助妈妈一起照顾娃娃呀。教师也可以接着以建议或提问性的语言暗示可能的游戏开展方向。

3.建议幼儿参与其他游戏。如实在不能“留住”幼儿,也可建议其去小吃店、小舞台等需要观众或客人参与的游戏。

有学者指出,教育者对于儿童的不了解,是造成儿童不幸福的幼儿园生活的根本原因。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强调:所有儿童,无论他们出生在哪里,属于哪个种族或民族,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富有还是贫穷,都必须得到充分的机会,成为社会有用的成员,并且必须享有发言权,他们的声音也必须获得倾听。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同样拥有发展的权力,教师对幼儿的关注不应局限于聪明的、可爱的、能力强的孩子身上,那些因“不聪明”“不可爱”而处于弱势地位的幼儿更需要教师的关注和支持。

在游戏中成长


导读:我们的区域游戏具有开放性且内容丰富,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游戏方式与游戏伙伴,并决定游戏进程。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自主自愿的从事着自己喜欢的活动,因此情绪高涨,思维积极。同时在游戏中幼儿互相协商、合作,并主动探索,努力解决问题,这使得幼儿积极性、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陈鹤琴先生说“孩子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纲要》也直接规定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确实,在游戏中幼儿享受成功、体验挫折、尝试解决问题、满足情感交流、积累各种经验,从而获得身心和谐发展。为此,我们大班组合作创设了以“新民路”为主题的游戏活动,以促进幼儿的素质全面发展。

一、班级之间的合作、互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时间、空间、材料),游戏材料应强调多功能和可变性,应充分尊重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而一个班的资源是有限的,能提供给幼儿的游戏形式、材料、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大班组利用走廊相连的优势合作设计了“新民路”的主题。我们采用资源共享的方式在“新民路”上根据幼儿需要创设了“肯德基”(大1)、“邮局(大1)”、“丹阳书城(图书室)”、“影楼(大2)”、“儿童医院(大2)”“大统华超市(大3)”“儿童银行”(大3)等区域,游戏中三个班的幼儿可在“新民路”上任意选择、游戏。这样使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更多,交往、发展空间的更大。

二、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自主性得到更大发挥。

我们的区域游戏具有开放性且内容丰富,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游戏方式与游戏伙伴,并决定游戏进程。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自主自愿的从事着自己喜欢的活动,因此情绪高涨,思维积极。同时在游戏中幼儿互相协商、合作,并主动探索,努力解决问题,这使得幼儿积极性、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游戏中每个幼儿都在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通过与同伴的协商、合作,建立正确的交往方式。儿童医院里:你当了外科医生我就当内科医生吧,我来当病人,我当药剂师吧……就这样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得到改善,进一步的加强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同时在活动中幼儿也能够有许多创意性的想法:一位“化妆师”正在为他的顾客打扮,围巾一会儿扎脖子上扣一个漂亮的蝴蝶结,一会儿扎在腰上作腰带、一会儿披头上作新娘的头纱,积极动脑筋想把他的顾客打扮的最美。就这样常常在操作中、交往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游戏中我们通过“买”、“卖”自然的引导幼儿主动的去学习对10以内加减法的正确运算,学习兑换钱币、找赎等,巩固对加减法的熟练程度,同时也使幼儿认识了人民币,对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三、角色的扮演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游戏中我们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交流,通过角色间的对话锻炼幼儿的思维反应,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角色游戏《儿童医院》中,“医生”关切地询问:“你哪里不舒服呀?”

“病人”详细的描述自己的“症状”:“我头疼、肚子很难过像要吐……。”

《大统华》超市中营业员:“欢迎光临,请问你需要什么?”

顾客:“我想买汽车,多少钱。”

营业员:“五元。”

顾客:“太贵了,便宜点。”

营业员:“不贵,我们这是最低价,照本钱买给你的,不能再便宜了,再便宜我们就要亏本了。”

在游戏中幼儿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礼貌的、适当的语言交往,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四、废旧材料的运用,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

在我们的周围,瓶子、盒子、包装袋等无毒无害的废旧物品随处可见,利用这些废物作为游戏资源,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效果显着:布的边角料贴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装饰在肯德基的墙上;娃哈哈奶瓶制成了热水瓶,摆在了超市的生活用品柜上;牙膏盒做成的汽车、机器人摆在了玩具柜上;吸管穿成项链,做成相框;海绵制作成了薯条、面包。在游戏中这些动手又动脑的操作,既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促进了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还使幼儿懂得了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的道理。在游戏中幼儿的环保意识逐渐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也在慢慢养成。

五、通过游戏发展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规程》中要求: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工作者”“消费者”这两种主要角色。幼儿通过“工作”(扮演医生、经理、清洁工、设计师、服务员等)获得“工资”,有了“钱”才能去“消费”。游戏中工作者只有认真工作才能拿到工资,假如不好好工作,擅离岗位,经理就要扣工资。通过这样的游戏规则逐渐培养了幼儿爱劳动、做事坚持到底的良好品质。

我们还创设了“儿童银行”,游戏中幼儿把自己的劳动所得(“工资”)存入“银行”,当想消费时再从“银行”取出。在游戏中幼儿会比比谁的“存款”最多,在消费时他们也常常因东西价钱太贵而舍不得买。在潜移默化中幼儿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意识不知不觉形成。

总之,随着幼儿教育科研和改革的逐步深入,游戏在整个幼儿教育中显示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后我们将继续学习,研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得以成长。

在游戏中学习 在游戏中成长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所以游戏本身所具备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主题活动的基本特征就能得以充分体现。因此我们就在日常游戏中注重改善氛围、利用玩具、现代游戏、民间游戏等为特点的策略体系,并在教学中不断地加以发展、完善。通过游戏我们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主动性;以及同伴关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和谐全面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的同伴关系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同伴关系指在游戏中幼儿在一起玩和游戏。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一个人玩游戏,到了幼儿园与同伴一起玩;首先要得懂谦让、合作、分享;以及解决游戏过程中的问题和同伴间矛盾不统一的问题,这种不统一来自幼儿家庭环境、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个别差异,那么游戏就可以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为中心,向社会合作型发展。

每个游戏的规则是每个幼儿必须遵守的,游戏对幼儿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也让幼儿从新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幼儿在与同伴游戏中掌握了规则,从而形成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例如:游戏“小鱼游”它的规则是,每个幼儿边念儿歌边一个一个从“鱼网”下钻过。但是,顽皮的幼儿难以遵守,老师请幼儿讲讲游戏的规则,顽皮的孩子为了能再次参加游戏而只能遵守游戏规则。游戏的规则有的是明显的规则,有的是隐蔽的规则,幼儿必须按照规则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用规则协调关系。游戏的兴趣使幼儿愉快的服从游戏规则,约束自己。

二、游戏能使幼儿语言能力得到提高

语言本身是一种概括化的符号,是代表一类事物的象征。幼儿不是简单的学习语言,而是学习用组合的方式把语言作为思想和行为的工具。游戏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游戏中同伴的交流使他们能够相互表白,逐渐学会表达,丰富词汇,而游戏中的儿歌更是趣味性强;有节奏性;朗朗上口,如游戏“炒黄豆”,两个幼儿在游戏的同时用语言表达“炒、炒、炒黄豆,噼呖吧啦翻跟斗。”又如游戏“开火车”一个人当火车头,发出鸣·········拉着说:“嘿嘿我的火车马上开”,大家问“哪里开”?领头的小朋友说:“天津开········。”幼儿唱着儿歌边动作,使他们心情愉快,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环境创设是主体性游戏的一个主要内容

教师通过环境的创设,包括游戏空间组织,游戏材料的提供,游戏氛围的形成,把教育氛围具体化、物质化,是幼儿在教师创设游戏环节中更愉快地开展游戏。

环境的创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心理环境即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主的;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让幼儿能大胆的按自己的意愿反映生活,表现生活,并积极进行各种尝试与探索,使他们真正的从游戏中获得快乐、获得发展。二是物质环境的创设。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游戏的玩具和材料,这是幼儿开展游戏的物质基础。玩具的投放是很富教育性的教练要研究玩具,材料投放的数量与时间,根据各班幼儿的不同特点;适时、适度、适量地投放,就会对幼儿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身心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与影响。

四、教师与幼儿的交流影响着幼儿的发展

幼儿从早晨来园开始,晨检、游戏、进餐、午睡等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都在和教师进行密切的交往。在这些交往中,幼儿会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态度,如果教师把幼儿当作有独立人格的人,爱护他们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这样幼儿感到老师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例如:游戏“老狼几点了”有的幼儿不原做“老狼”,他们知道“老狼”是专门吃小动物的。这样,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选择说:“你们是看其他小朋友玩的多开心呀!”当他们看见其他的孩子玩得很高兴时,自己也想积极参加了,教师的语言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多以肯定的语气鼓动幼儿,让孩子树立信心,重新参与游戏。

游戏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它不仅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而且幼儿在游戏中相互交往让他们逐渐懂得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交往,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看自己,意识到自己是和他人的关系,逐渐学会服从人们之间关系的准则,而克服自我为中心,做一个适应社会需要的人。

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但大多数教师怕乱、怕麻烦、怕出事故,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权力。即使游戏时,也是集体游戏多,自由活动少;智力游戏多,其他游戏少;训练眼目多,动手操作少;教师包办多,幼儿独立完成少。孩子们规规矩矩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简单的集体游戏,抹杀了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禁锢了儿童的创造力,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针对上述弊端,我们在一日活动中,逐步开展了小型多样、开放、任幼儿自主选择的游戏,努力使每一个儿童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一、保证自由活动时间,实行玩具开放

我们根据全日制幼儿园的特点,充分利用入园早、课前课后、下午户外活动时间多的特点,组织幼儿自由活动,他们自由选择玩具,自由结伴,按自己的喜爱和意愿进行游戏。欢声笑语荡漾在幼儿园上空,孩子们开心的笑了。在这种游戏活动中,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每一次活动,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充分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智能

为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我们提供了纸板上的跳舞衣、外套、儿童头型等,开展了扣钮扣、系鞋带,扎蝴蝶结、梳小辫等活动,孩子们兴高采烈,乐此不疲,非常认真,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准备了旧纸板、废布料,开展拼布块、做钱包,钉钮扣、缝衣裤等游戏;提供了布娃娃,孩子们有的给布娃娃穿衣服,有的为布娃娃绣花被,有的织围巾;通过这些游戏,自我服务能力得到了提高。

幼儿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进行科学游戏时,我们准备了小电动机、灯泡,导线,在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自己动手连接线路,做电动玩具;从小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为培养幼儿动手动脑,手脑并用的能力,孩子们利用不同颜色的线条,编制皮带、窗帘、桌布、手风琴;用火柴盒制作火车、小船;用玉米、高梁杆制作各种交通工具、日用品;用红萝卜切成各种形体,组合成房屋、汽车、轮船;用蛋壳制作各种动物头具,灯笼;用形状颜色各异的种子、树叶粘贴各种小动物,供舞蹈、表演用的花帽子和各种形状的书签;制作简易木偶,用于各种游戏活动。

三、自主、自由、开放的游戏活动,教师需制定周密的计划

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各种游戏活动时,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游戏结束,要提醒幼儿整理好玩具,逐步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另外,要建立良好的活动常规,制定必要的游戏规则,使游戏活动在宽松、友好、愉悦的氛围中进行。

四、开展自由选择游戏的几点体会

首先充分发挥了游戏这一教育手段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对幼儿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如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服务能力、创造力等。通过这种自由、自主、开放的游戏活动,既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又能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其次,孩子们的积极参与,手脑并用,亲自感受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了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团结友爱,相互合作,有助于良好品德的形成。

自信在表演游戏中成长


导读: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表演的一种游戏形式,是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符合幼儿心理、生理的需要,又符合幼儿语言发展规律的一种活动。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表演的一种游戏形式,是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符合幼儿心理、生理的需要,又符合幼儿语言发展规律的一种活动。表演游戏时,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角色,通过想象来说话、行动,各角色又要互相配合,这就要求表演的幼儿要互相交往、沟通、合作、体现集体的存在。在表演中还要自信、大胆……因此这对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积极的情感、良好个性的形成、发展、表现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因此,开展表演游戏是十分有益的

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以往在上语言课《看图讲述》的过程中,我都是以常用的方法来进行,幼儿先观察图片内容,然后按图片的顺序讲述,最后把故事情节归纳在一起。上学期,我改变了授课的方法,采用了表演游戏的方式来上课,效果很好。

要让幼儿参与表演游戏,首先要唤起幼儿学习表演游戏的兴趣和愿望,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我从让幼儿欣赏表演入手,我先让能力强的幼儿与我配合,分配好角色,表演要生动、有趣,很快引起了幼儿的共鸣。幼儿看的很认真,也激发起了他们的兴趣和表演的愿望。如在表演游戏《母鸡和苹果树》中,当我与配合的幼儿表演完后,幼儿都要求自己要表演一下。这时,我就按组为一集体,给他们时间进行讨论,自己选择所喜欢的角色,然后分组表演。每组表演后,我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的语言更加丰富,表情更加生动了。几次活动后,我不再示范了,而是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去发挥、去想像、去表现。虽然刚开始有点难度,但孩子们都非常投入,兴趣很高。平时不爱发言、举手的幼儿也主动要求参与表演,在语言、动作、表情上也显得不那么生硬了。

在表演游戏过程中,不仅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也在与其他角色协商、配合表演中体会集体的存在,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表演游戏结束后,老师与孩子一起进行评价,如:哪些小朋友在游戏中想出了与别人不一样的语言语气,不同的动作表情。哪些小朋友合作的好。通过教师和幼儿的讲评,以表扬、挖掘幼儿的闪光点为主,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从故事表演中,幼儿学到了知识、明白了道理,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创造性、合作意识、促进了幼儿集体观念的形成,并受故事角色性格的感染,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从游戏中带领宝宝成长


导读:宝宝的人格养成、智力发展,有大部分是来自于家庭教育,因此爸妈们千万不要忽略本身角色的重要影响力。花些时间亲自陪小孩玩,比起他自己玩玩具,给宝宝的心理感受真的很不一样。

宝宝的人格养成、智力发展,有大部分是来自于家庭教育,因此爸妈们千万不要忽略本身角色的重要影响力。花些时间亲自陪小孩玩,比起他自己玩玩具,给宝宝的心理感受真的很不一样。所以亲爱的爸妈们,在你每天繁忙的工作中,或多或少的留些时间给最爱的宝宝吧,陪着他们一起发发呆、玩小球、搭积木,你会发现宝宝的世界因为有你而变得更多姿多采!

在宝宝的世界里,“玩”可能是除了睡觉、吃饭之外,最重要的活动了。对爸妈而言,宝宝看似无意义的玩耍或活动,其实都暗藏着宝宝与世界万物连结的拼图。也因此,如果爸妈可以花一点时间,陪着宝宝探索周遭的世界,对宝宝的潜能可是大有帮助呢!

中国台湾台北市立师范学院幼儿教育学系魏惠贞老师指出,宝宝的游戏方式其实是有几个阶段的:

1。旁观游戏:站在一边观看;2。单独游戏:自己玩;3平行游戏:待在其它宝宝的附近玩,不过彼此之间并没有任何交集;4。联合游戏:愿意与别人分享游戏的器具,借玩具等等;5。合作游戏:与别人一起玩,有共同的游戏目标。

就宝宝而言,也许每一个阶段的游戏方式不尽相同,但都可以借着游戏来探索周遭的人事物,并且在过程中,发展智能。因此,别小看宝宝的“小玩意”,当宝宝愿意看、愿意听、愿意说、愿意动手做做看,都是给宝宝一个学习与认知发展的机会。

别小看游戏的影响力通常,大人们总是认为小宝宝的游戏没什么大不了,很简单甚至有点无聊,因此不太愿意放低身段陪宝宝一起玩。如果你是这样子的想法,那可就是老古板了。以多元智能的观点来看,在游戏的过程中,宝宝一定会跟人产生互动,或许是应答,或许是对话,而这些都是开启宝宝人际智能的机会之门。

宝宝在上幼儿园之前,待最久的地方是家;最常陪伴他的是爸妈,如果爸妈们愿意每天抽出一些时间陪宝宝一起玩,你将会发现,彼此都会有丰富的收获,最明显的就是加深你和宝宝之间的感情。爸爸妈妈陪着宝宝一起玩,有形无形之间,可以更了解宝宝,而宝宝对爸妈更容易产生信赖感,同时通过游戏了解爸爸妈妈对于是非对错与选择的标准。

魏惠贞表示,当宝宝开始信赖爸妈的时候,爸妈就是宝宝强有力的后盾与遮风避雨的港湾,因此宝宝会在爸妈的视线下放心的探索世界。当亲子关系有如此这般的相互信赖后,就算爸妈不在身边,比方说在隔壁房间,或是将来暂时离开,放宝宝单独一人相处,宝宝都可以因为有安全感,而能跟周遭人事物产生互动,并主动学习,而这就是“学习刺激”,是启发宝宝多元智能的动力。

重视亲子相处时间

现代的爸妈们多半忙碌,每天总是匆匆的带着宝宝到爷爷奶奶家或是幼儿园,下班以后有时也让保姆陪着宝宝吃饭、洗澡,看完电视后又差不多要哄宝宝入睡了,因此爸妈们或许会说,“我没有什么时间陪宝宝游戏。”但是,在拒绝和宝宝一起游戏的时候,爸妈或许不知道,你已经把协助宝宝发展智能与了解宝宝个性与智力成长的机会,推拒在门外了。

魏惠贞表示,其实和宝宝相处、玩游戏,时间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空出时间、放开杂物的静下心让我们完全属于宝宝,跟宝宝在一起,这也就是“高质量互动”。所谓高质量互动就是1。爸妈陪伴的时间比较长;2。爸妈在互动的过程中,充分给予宝宝暗示、引导与鼓励。也就是当爸妈和宝宝一起游戏时,可以尽量从不同的角度、方法引导宝宝,暗示宝宝一直到他成功为止。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宝宝们的游戏,也不要让亲子相处的时间白白度过,不论是静态或是动态的活动,都是宝宝观察、探索这个世界的好机会喔!

让幼儿在游戏中健康成长


近年来的幼教改革,人们十分重视教育观、儿童观的转变,并且更加重视发挥游戏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的独特教育作用。游戏,是幼儿自由意志的体现,这是游戏的本质特征,教师应确立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意识,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在游戏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是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的,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活动。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幼儿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他们的学习活动蕴含在生活、游戏活动中,而幼儿游戏既是幼儿认知、个性、情绪、社会交往能力等发展的途径、手段,也是幼儿发展的真实写照。因此,它被确定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成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基本形式。在游戏中,幼儿既能操作各种材料,又能与同伴交往,其动作、言语、思维、想像、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贯彻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原则的同时,游戏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习之于嬉”的观念日渐人心。因此,在实践中要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善于抓住生活和游戏中的教育机会,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同时综合运用多种活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操作、探索、发展。

一、游戏设计

游戏设计一:3-4岁幼儿年龄小,动手能力差,但是他们乐于操作、探索,于是我们教师安排了认识“冰”的活动。教师给每个幼儿都准备了一盘冰,有大、有小、有厚、有薄,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玩一玩等方法探索冰的特征。孩子们在玩一玩后,都争先恐后地说:“冰是凉凉的”、“硬硬的”、“容易碎”、“滑滑的”。

游戏设计二:春天来了,我们教师带领幼儿到公园踏青,让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孩子们在公园中奔跑玩耍,捉迷藏。

教师问:“那你们说春天来了吗?”幼儿说:“春天来了。”

教师问:“谁能说说春天在哪儿?”有的说:“小草变绿了,小树上长出叶子了。”有的说:“迎春花开了。”有的说:“天气不冷了。”有的说:“我看书上说燕子在春天会飞回来。”有的说:“在冬天睡觉的动物会醒来。”有的说:“那叫冬眠。”

教师接着问:“你能说说哪些冬眠的动物在春天醒来吗?”有的说:“有青蛙、有熊、有蛇。”有的说:“还有乌龟。”有的说:“我上动物园时看见很多的小动物从它的房子里出来了。”

教师接着问:“我们出去玩时,衣服上有什么变化呀?”小朋友说:“不用穿棉衣了。”还有的说:“不用戴帽子,不用戴手套了。

反思与体会:在谈话中没想到孩子们把春天说的这么具体,并且情绪高涨,可见家长已经带孩子进行了观察或者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这就增加了教师进行此项活动的信心。

游戏设计三:玩色玩纸系列游戏,团纸拓印—小树开花了的游戏。开始我只是把它设计成“玩纸系列”之一,可当我发现幼儿对游戏的某个结果—“红花”印在“黄花”上,花的颜色就变了感兴趣时,马上调整了自己的设想,把玩色融入到游戏中去,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在游戏中我添加了“变色纸”,“会跳舞、画画的小球”等内容,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还培养了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视觉感受力和动脑思考的能力。

二、在游戏中启发、引导幼儿

教师作为游戏伙伴的隐性指导。此时教师的指导意识并没有失去,但已不是作为教师,而是幼儿游戏的伙伴,共同处于幼儿愉快的游戏世界的指导。幼儿喜欢独自游戏,自由结伴游戏,他们不需要也不愿意成人的过分干预。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不需要或不喜欢和教师的共同游戏。许多教师的经验是:当教师投入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往往更能够吸引幼儿,玩得更有兴致。因为幼儿年龄小,能力弱,游戏的玩法技能相对比较缺乏,教师的参与往往使游戏有更多的变化和情节的深化。但前提是教师此时是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是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共享快乐。就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教师的童心、游戏心会使幼儿备感亲切、自然、融洽,从而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有助于教师更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解幼儿,更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当然,教师始终不能忘了自己的角色地位、参与游戏的目的所在,要把握好时机和分寸,以不干扰幼儿的游戏为前提,以幼儿游戏的快乐为根本,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教师直接点拨给幼儿建议帮助的显性指导。这是教师在幼儿游戏之外,插入的有目的教育指导。强调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活动表现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也并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度插入的教育教学,为了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而更好地开展游戏,只不过这时的游戏已暂时转变为教学,融入了教师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意图。

三、游戏总结与反思

在游戏的结束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自发地进行交流,积极地表达情感,相互体验,共享快乐,共解难题,进一步为幼儿提供表现和交往学习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观察表格作观察记录,便于分析总结,及时调整教育或游戏的目标方案。

同时,在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倾向时,教师就及时对幼儿行为进行调整,避免或阻止可能产生的不安全后果。游戏中出现了过激的行为时,如幼儿为了争取游戏、争演角色、争夺玩具打起来了,有些幼儿专门干扰别人游戏,破坏别人的玩具,教师必须介入阻止并加以协调。幼儿在游戏中有求助时,教师要予以帮助。如两名幼儿同时要玩同一游戏角色或玩具互不相让,请教师给予裁决等。

我们真正感受到:在游戏中,幼儿的动机是“我要玩”、“我要学”,而不是“要我玩”、“要我学”。因此,其身心总处于积极主动状态,而不是无聊、厌烦、无所事事等消极状态,他们按自己的意愿决定活动材料、伙伴、方式、方法,通过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把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具体游戏活动为载体,要让游戏活动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获得发展,达到“看似无教育,其实有教育”的境界。

让孩子在民间游戏中成长


由于现代教玩具在教学和日常生活普遍大量地使用,民间游戏逐渐被人们忽略,有相当多好的民间游戏由于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和利用,已濒临失传的境地。其实在孩提时,从没有见过像现在的各式各样高级玩具,但我的童年时光却是在那种极富民间色彩的游戏中度过的,现在想起来,这些游戏还回味无穷。因为民间游戏自身所具有的丰富内容和特有的形式,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教育性、随意性和娱乐性,它可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能随时随地拈来就玩。不仅符合孩子们好动、好学、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而且易学、易会、易传,还能促进孩子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这些都应该引起幼教工作者的重视并充分地加以挖掘、开发和利用,让孩子们在民间游戏中愉快地成长,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一、在民间游戏中强健孩子的体魄

如今的孩子,玩具应有尽有,有不少的孩子常常躲在家里,足不出户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机,玩各种电动玩具,很少在空气清鲜、阳光充足的户外进行锻炼。他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一不小心就会感冒发烧。可现在的孩子恰恰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因为他们长大后面临的是更激烈的社会竞争,工作、学习、精神压力都很重,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怎么来融入社会、参与竞争呢?

而民间游戏种类繁多,且大多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特别是民间体育游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练习跑、跳等基本动作的游戏,对孩子的身体发展起着多方面的作用,能促使他们机体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增强了他们的体质。我们就可利用我园有绿茵茵的草地,平整的户外活动场地,环境优美,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自然资源开展体育游戏,如“网鱼”、“地雷爆炸”、“跳皮筋”、“老狼老狼几点钟”、“撞拐”(一般都是右脚跷起,左手捉住右脚脖,右手扶右大腿部,两人以膝相撞,撞倒对方者为赢)、“跨十步”等游戏有跳跃、奔跑的活动,可增强孩子各器官的生理机能;“抓沙包”、“弹球”、“跳房子”、“踢毽子”等游戏,使孩子的手、脚动作灵活协调。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孩子骨骼肌肉的发育,锻炼了他们的运动技能和技巧,也有利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编花篮”(三个人以上的单腿钩搭在一块儿跳)、“踩高跷”等游戏能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使孩子身体匀称和谐地发育。“翻线绳”、“夹弹子”等游戏发展了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协调。民间游戏中的各种动作发展,促使孩子机体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增强了他们的体质。

二、在民间游戏中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智力发展,

民间游戏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游戏中同伴的交流迫使他们相互表白,逐渐学会了表达,丰富了词汇,而且游戏中的儿歌趣味性强,有节奏性,朗朗上口,在游戏的同时,使孩子们心情愉快,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如:跳皮筋绳的“马兰花”中即有跳的花样又有好听的歌谣:马兰花,马兰花,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十五六,二十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十五六,三十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一百一;在这个游戏中不仅可让孩子们感受民谣的韵律,还能让他们感受数字的趣味性而百玩不厌。又如:“拉锯”中两位孩子面对面互相盘腿坐下,然后手拉手进行一前一后的作拉锯样并且嘴里还念:拉锯,拉大锯,姥姥门前看大戏,你也看,我也看,我们一块看大戏。还有一种类似于接龙游戏用一问一答的歌谣方式来丰富孩子的词汇,教师(或请能力强的孩子)与另一名孩子同做游戏,在两人同念“我家弟弟真淘气,今晚带你去看戏”后,有甲先问“什么戏?”乙后答“游戏”“什么游?”“酱油”“什么酱?”“豆酱”“什么豆?”……如此类推,一问一答,循循诱导,又因其中的内容可随时调整及安排,故孩子也就随着教师或同伴的设计而使自己的口语能力得到了训练。又如《荷花荷花几时开》:“荷花荷花几时开?”“一月开”“一月不开几时开”……“六月开”,孩子在一问一答的游戏过程中即巩固了科学知识,又激发了孩子认识大自然的兴趣,陶冶了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在民间游戏中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形象:

在当前,许多国家都十分强调要促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专家们认为,积极的自我形象能使孩子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能在社会交往中主动适应环境,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首先在民间游戏中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逐渐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由于民间游戏的易学和趣味性给能力不同的孩子都能增强自信,如我班的一位小女孩吴颜君刚来时即不与人交往,也不愿以任何方式来表现自己,就算是我们问她的话都不愿回答,可是在经过几次“金锁银锁”、“大转盘”游戏(经“击鼓传花”游戏改编而成)后,开始几次还不愿意,可我没有勉强她,还是鼓动其他孩子与她一起玩“金锁银锁”、“大转盘”的游戏,经多次游戏的气氛让其感受了游戏的快乐,终于在一次“转盘”游戏中当指针指向她的时候,出乎意料的她唱起孩子们爱唱的《小燕子》,虽然她唱得并不完整,可她终于愿意表现自己了,于是特别表扬了她,看着她开心的笑容,我也感到很欣慰。而且从这以后我发现她的自信心明显增强,而且也更愿意主动和老师亲近、与小朋友交往了,性格明显活泼了许多。

其次在民间游戏可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因为民间游戏与孩子社会性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孩子在游戏中相互交往让他们逐渐懂得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丑恶的,如有一种是带有表演性质的“种瓜”游戏:请一位孩子来当种瓜人,一位孩子来当小偷,其他孩子牵成圆并蹲在那儿当“西瓜”,在游戏中通过种瓜人辛勤的浇水、施肥、拨草等步骤和扮瓜者的表演,了解了西瓜长大的过程,并通过游戏中小偷偷瓜——打小偷的表演过程,可培养孩子辩别是非的能力,引发他们乐善的意识,而且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表演能力不仅得到提高,同时还能增进同伴间的情感交流。

另外,孩子在游戏中与同伴交往,孩子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看自己,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逐渐学会服从人们之间关系的准则,而克服自我中心,以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性行为。因为每个民间游戏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而它又是每个孩子必须遵守的。游戏的趣味性对孩子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也让他们从新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孩子在与同伴游戏中掌握了规则,从而形成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例如:游戏“锤子、剪刀、布”,它的规则是,孩子们可两两相对边念儿歌边用手势或脚势动作来进行,若输了要接受刮鼻子之类的小惩罚或让赢的孩子先进行游戏等,但是有些自我中心强的孩子难以遵守就会耍赖,可这样又会引起同伴们的不满,没人愿与他玩游戏,而最后对游戏的兴趣,又使他们必须愉快的服从游戏规则,约束自己来获得参加游戏的资格。

四、在民间游戏中发展孩子的个性,给他们更多自由的空间

由于在洗手、入厕、吃点心等分散活动和绘画活动中时,多存在一种动作快的孩子闲散在那等待动作慢的孩子,于是在教室里跑动、吵闹的现象,这样即危险又影响别人,为了帮助孩子适度地控制住自己,帮助他们毫无压力地从一个环节顺利地过渡到另一个活动,我们就可以利用民间游戏的随意性和多样性进行调整,请动作快的孩子自由组织起来玩些“金锁银锁”、“拉大锯”“翻线绳”“抓沙包”或手指游戏之类较安静的游戏,或请能力强的孩子带动能力弱的孩子进行游戏,这样就更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能力和精力,满足孩子好动的特点,而且给他们更多自由的空间进行发展

五、在民间游戏中促进亲子关系的融洽

民间游戏是促进和改善亲子关系的载体,她架起了孩子与家长之间心灵交流的一座桥梁。由于现在的父母大都忙于工作,很少陪孩子一起玩游戏,即使是有空了,也不知道陪孩子玩些什么游戏,经常当孩子们在家里要求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做游戏时,家长们会说:“爸爸妈妈不会做游戏,我们给你买了那么多玩具,自己去玩吧。”孩子们只能默默地独自玩耍。而当孩子们在孩子园学会了玩民间游戏,并在家中游戏时,唤起了父母对儿时童年的的回忆,他们兴奋地告诉孩子:“我们小时候也玩过这样的游戏。”“不信不信,老师又没教你,你怎么会做呢?”“不信?那爸爸玩给你看。”家长主动要求孩子一起玩。“爸爸和你一起玩好吗?”“好的!”孩子高兴得跳起来。父子俩人玩起了“石头、剪子、布”。“一、二、三”,爸爸出拳慢了一拍,“爸爸耍赖皮,我们两个应该同时出拳的,你赢的不算。”“好吧好吧,重新再来。”父子俩的高兴劲就甭提了,大有不分胜负决不罢手的态势。有的家长还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所玩的其它民间游戏来教孩子,如“五行棋”(即是在地上或纸上画上两个交叉的长方形,呈十字架形,父与子就在棋谱上的两个角各摆上四个棋子,边念“金木水火土”边下),而此时,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自然而然地融入在游戏中,无形中亲子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融洽了。

民间游戏是来自于人们生活中自创的一种游戏形式,所以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它汇聚了祖祖辈辈劳动人民的智慧,深受人们的喜爱。可以说民间游戏给孩子提供了回归自然、一展童贞的天地,孩子可以尽情的享受自然赋予的恩惠,通过游戏中的想象、探索、智慧、身体和个性在欢乐和喜悦中发展起来。当然有的民间游戏确实与当今的时代不相适应,如有的游戏从内容到形式确实过时了,无论如何激发不了孩子们的兴趣,或有的游戏玩具虽随处要见,但却不卫生、不安全,影响孩子们的身体等之类问题都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我们要结合当今社会的特点,结合孩子的兴趣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如“打老虎”中,有段歌谣是“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为了适应时代的环保教育,经过推调敲,我们把“打老虎”改成“打老鼠”,而且为了多加些趣味性,还把“石头、剪子、布”、“包水饺”等两三个游戏与它揉和在一块,这样即不影响游戏的效果,又不断赋予民间游戏以新的形式和内容来丰富游戏。

通过实践说明,总体来说民间游戏不仅是孩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有效活动形态,还不失为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可算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良好伴侣,因此也祝愿我们的孩子在越开越美的民间游戏之花中轻松愉快地成长。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在建构游戏中关注幼儿的成长》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游戏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建构游戏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案例:在建构中得到发展 游戏始终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通过老师的引导,孩子们会从游戏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上午我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科学活动——“认识桥”,我原本是想先通过图片让幼儿有个大概的了解,但是我在边上课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
    2021-05-15 阅读全文
  • 在游戏中建构幼儿的数学经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的数学学习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让幼儿在体验和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
    2019-12-16 阅读全文
  • 关注幼儿游戏中的“弱势群体” 一、有关“弱势群体”的概念界定 “弱势群体”的概念源于社会科学。主要用来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在不利地位的人群。有人将这个概念引入到教育领域中,用来指学生当中被教师...
    2019-12-16 阅读全文
  • 乐驿在建构活动中 小积木是孩子生活中常玩材料之一,积木对于孩子们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你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欣赏眼光、有细心探索的能力、更具有创造的事物的激情,所以大型的积木是你们进入建筑工地必选的材料。 我和鹏鹏一起在进...
    2020-04-16 阅读全文
  • 在游戏中成长 导读:我们的区域游戏具有开放性且内容丰富,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游戏方式与游戏伙伴,并决定游戏进程。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自主自愿的从事着自己喜欢的活动,因此情绪高涨,思维积极...
    2019-12-19 阅读全文

游戏始终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通过老师的引导,孩子们会从游戏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上午我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科学活动——“认识桥”,我原本是想先通过图片让幼儿有个大概的了解,但是我在边上课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

2021-05-15 阅读全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的数学学习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让幼儿在体验和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

2019-12-16 阅读全文

一、有关“弱势群体”的概念界定 “弱势群体”的概念源于社会科学。主要用来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在不利地位的人群。有人将这个概念引入到教育领域中,用来指学生当中被教师...

2019-12-16 阅读全文

小积木是孩子生活中常玩材料之一,积木对于孩子们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你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欣赏眼光、有细心探索的能力、更具有创造的事物的激情,所以大型的积木是你们进入建筑工地必选的材料。 我和鹏鹏一起在进...

2020-04-16 阅读全文

导读:我们的区域游戏具有开放性且内容丰富,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游戏方式与游戏伙伴,并决定游戏进程。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自主自愿的从事着自己喜欢的活动,因此情绪高涨,思维积极...

2019-12-1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