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帮帮小猪
发布时间:2019-12-12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说课稿小班科学 幼儿园小班科学观察活动说课稿【设计意图】
数数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容易混淆,手口有时不一致,教学必须借助直观教具,设置情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掌握手口点数技能。同时为了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进班级,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增进家园互动。为此我设计了本活动。
【教学目标】
1、感受4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到4。
2、启发幼儿对数数的兴趣和体验帮助小猪的快乐。
【教学准备】
1、利用废旧酸奶箱自制教具小拖车一个(3节车厢)2、实物教具:香蕉 苹果 梨 (每种水果有4个)3、实物糕点: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糕点四种,每种有四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1、师生,家长互问好。
(出示小拖车)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幼儿回答),数数小拖车有几节车厢告诉老师。(复习3以内的点数)知道小拖车来干什么了么?(幼儿猜想)小朋友要认真听故事,就知道小拖车能干什么用了。
二、基本部分1、老师讲述故事,讲到"走近一看,原来是黄黄的香蕉"时就问幼儿:"猪老大发现香蕉,不知该怎么办了?孩子们快帮帮猪老大吧!
(1)请幼儿动手操作:一个一个数香蕉,1 2 3 4 一个一个装进小拖车、老师引导孩子数数"一个 两个 三个 四个。"2、当故事讲到"他爬上数一看,啊!有几个红苹果!"时引导幼儿说出"怎么办"?(我们一起帮猪老二数苹果,装苹果。)重点引导一个 两个 三个 四个手口一致点数。
3、他们又继续往前走,猪小第发现了什么呢?出示黄色的大鸭梨。小朋友都很聪明,再帮猪小弟数大鸭梨好吗?引导孩子动手点数大鸭梨, 再装进小拖车里。
4、游戏:幼儿与家长互动《我会骨碌碌》
孩子们真能干,三只小猪在你们的帮助下,捡到了满满一车水果,他们高兴的跳起来了,我们和小猪一起做做运动吧!请家长和我们一起做。"骨碌骨碌1,骨碌骨碌2 骨碌骨碌3 骨碌骨碌4、"边说儿歌边让小手表示数字做动作。体验与家长同乐。
三、结束部分1、谈话:看看满满一拖车的水果,就知道孩子们有多棒,让我们能干的小手再帮助小猪把水果送回家好吗?(找个别孩子拖着小车走在前面,其余幼儿跟在后面绕活动室走一圈。) 小猪家到了。
2、请个别幼儿帮助小猪把这车水果卸下来。(复习点数4)3、小结:孩子们,你们真能干,帮助小猪运回来这么多的水果,小猪很开心,你们高兴吗?(高兴)4、小猪奖励小朋友吃糕点:让孩子数各种形状、颜色的糕点有几种?每种有几个?(点数练习)5、分糕点,小朋友洗手吃糕点。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首先感谢各位家长抽空来参加这次活动,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也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感谢园长给我提供这次锻炼的机会,更希望家长们给我点出本活动的不足,您的建议就是我今后工作进步的方向。
活动开始,我以自制小拖车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活动兴趣,让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学会点数,并说出总数。由于孩子年龄小,不喜欢久坐,为此,我利用儿歌《我会骨碌碌》让孩子运用肢体动作来感知点数的乐趣。这一小环节,我邀请家长参加,家长们也融入活动中来。提高了趣味性。
第三部分,我以帮小猪送水果,卸水果。小猪感谢吃蛋糕学习点数。从而结束活动。整个活动都以情景游戏为主,符合幼儿特点。
课后一个家长还给我提意见说:"在帮小猪往家运水果时,一个孩子拉车,其余孩子在后面发出"嘟、嘟、嘟"的声音,游戏会更活泼。"我听后虚心接受。
交谈之后让每位听课家长填写了公开课意见,意见很好。我会认真借鉴,使之指引今后工作再上新台阶。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编辑推荐
幼儿园小班教案《帮帮小猪》及教学反思
小班教案《帮帮小猪》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产生对数数的兴趣和体验帮助小猪的快乐,感受4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到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帮帮小猪》含反思教案吧。
教学目标:
1、感受4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到4。
2、启发幼儿对数数的兴趣和体验帮助小猪的快乐。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利用废旧酸奶箱自制教具小拖车一个(3节车厢)
2、实物教具:香蕉苹果梨(每种水果有4个)
3、实物糕点: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糕点四种,每种有四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师生,家长互问好。
(出示小拖车)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幼儿回答),数数小拖车有几节车厢告诉老师。(复习3以内的点数)知道小拖车来干什么了么?(幼儿猜想)小朋友要认真听故事,就知道小拖车能干什么用了。
二、基本部分
1、老师讲述故事,讲到“走近一看,原来是黄黄的香蕉”时就问幼儿:“猪老大发现香蕉,不知该怎么办了?孩子们快帮帮猪老大吧!
(1)请幼儿动手操作:一个一个数香蕉,1234一个一个装进小拖车、老师引导孩子数数“一个两个三个四个。”
2、当故事讲到“他爬上数一看,啊!有几个红苹果!”时引导幼儿说出“怎么办”?(我们一起帮猪老二数苹果,装苹果。)重点引导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手口一致点数。
3、他们又继续往前走,猪小第发现了什么呢?出示黄色的大鸭梨。小朋友都很聪明,再帮猪小弟数大鸭梨好吗?引导孩子动手点数大鸭梨,再装进小拖车里。
4、游戏:幼儿与家长互动《我会骨碌碌》
孩子们真能干,三只小猪在你们的帮助下,捡到了满满一车水果,他们高兴的跳起来了,我们和小猪一起做做运动吧!请家长和我们一起做。“骨碌骨碌1,骨碌骨碌2骨碌骨碌3骨碌骨碌4、”边说儿歌边让小手表示数字做动作。体验与家长同乐。
三、结束部分
1、谈话:看看满满一拖车的水果,就知道孩子们有多棒,让我们能干的小手再帮助小猪把水果送回家好吗?(找个别孩子拖着小车走在前面,其余幼儿跟在后面绕活动室走一圈。)小猪家到了。
2、请个别幼儿帮助小猪把这车水果卸下来。(复习点数4)
3、小结:孩子们,你们真能干,帮助小猪运回来这么多的水果,小猪很开心,你们高兴吗?(高兴)
4、小猪奖励小朋友吃糕点:让孩子数各种形状、颜色的糕点有几种?每种有几个?(点数练习)
5、分糕点,小朋友洗手吃糕点。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首先感谢各位家长抽空来参加这次活动,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也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感谢园长给我提供这次锻炼的机会,更希望家长们给我点出本活动的不足,您的建议就是我今后工作进步的方向。
活动开始,我以自制小拖车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活动兴趣,让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学会点数,并说出总数。由于孩子年龄小,不喜欢久坐,为此,我利用儿歌《我会骨碌碌》让孩子运用肢体动作来感知点数的乐趣。这一小环节,我邀请家长参加,家长们也融入活动中来。提高了趣味性。
第三部分,我以帮小猪送水果,卸水果。小猪感谢吃蛋糕学习点数。从而结束活动。整个活动都以情景游戏为主,符合幼儿特点。
课后一个家长还给我提意见说:“在帮小猪往家运水果时,一个孩子拉车,其余孩子在后面发出“嘟、嘟、嘟”的声音,游戏会更活泼。”我听后虚心接受。
交谈之后让每位听课家长填写了公开课意见,意见很好。我会认真借鉴,使之指引今后工作再上新台阶。
幼儿百科:猪是脊椎动物、哺乳动物、家畜,古杂食类哺乳动物。分为家猪和野猪。现在一般认为猪是猪科的简称。猪依据品种的不同,体貌特征也各不相同。
幼儿园小班教案《帮帮小猪一家》及教学反思
小班教案《帮帮小猪一家》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培养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能够手口一致正确点数数量是8的实物。说出总数,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帮帮小猪一家》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能够手口一致正确点数数量是8的实物。说出总数。
2、初步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手托车一辆。
2、实物:黄瓜8根、西红柿8个、苹果8个、。玩具一篮。数字卡片“8”三个
3、音乐。教师自编故事《帮帮小猪一家》
活动重难点;
重点:手口一致点数
难点:说出总数并加量词。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样东西。看这是什么?——出示手托车。
还有一个好听的故事。请小朋友仔细听。
2、集体活动,教师边讲故事边提问。
一天早上。猪妈妈发现家里什么吃的都没有了。就把小猪们叫起来拉着小拖车唱着歌一起出去找吃的。走着走着
它们发现了一堆黄瓜。可是,他们不知道是多少?请小朋友帮忙数一数。
(1)数黄瓜:
教师师范:依次从左到右手口一致点数,一根黄瓜、两根黄瓜、三根黄瓜、四根黄瓜、五根黄瓜、六根黄瓜、七根黄瓜、八根黄瓜,有八根黄瓜。用数字8
来表示。这张字卡念作8。
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数一次重点强调手口一致。
我们帮助妈妈装回小拖车里(复习点数8根黄瓜)
它们拉着小拖车接着找吃的。走着走着。他们发现了好多好多西红柿。我们快来帮它们数一数。
(2)数西红柿
请2到3名小朋友点数数量是8的西红柿。重点指导:手口一致点数。说对量词“个”
请小朋友集体点数西红柿并说出总数。
用数字几来表示?“8”
请一名小朋友把西红柿装回小拖车。幼儿一起数。(复习点数8个西红柿)
它们的小拖车还没有装满。就又拉着小拖车接着找吃的。哇!快看他们找到了什么?出示苹果8个
(3)数苹果
幼儿分组点数:一个苹果、两个苹果、三个苹果、四个苹果、五个苹果、六个苹果、七个苹果、八个苹果,有八个苹果。
教师提问:八个苹果用数字几来表示?“8”
请小朋友找一找那个数字是“8”
数字8还可以表示那些东西——八根黄瓜、八个西红柿、、、、、、
教师小结:点数时,我们要伸出食指从左到右一个、一个、一个的指着数,数到最后一个是几,就是总数。用数字几来表示。
3、幼儿操作,点数数量是8的积木
将幼儿分成两组。
(1)点数盘子里的饼干,教师提前数好8个
(2)从篮子里取数量是8的积木放在自己跟前。
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活动结束
组织幼儿收拾教玩具。
《帮帮小猪一家》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是小班下学期的一个数学活动。由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新奇东西、实实在在的实物、符合他们思维的小故事、老师的合理提问都是吸引他们最好题材。
因此,在这次活动中,首先,我设计了用——小拖车来吸引孩子的眼球。让所用的孩子都能参与我的活动。渴望小拖车的故事。
其次,在集体活动中。我利用我们班孩子喜欢听故事的喜好。给孩子们设计点数的本领,教孩子怎么点数——将幼儿点数——总结点数的方法。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轻松的学习小班数学教学的重点——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的技巧。
最后,在孩子们的亲自操作中,更有力的复习了点数的本领,同时也给老师检查孩子知识掌握情况有一个具体的了解。
总之,这节活动遵照《指南》的精神还是一节比较成功的数学活动。
幼儿百科:猪是一种脊椎动物、哺乳动物、家畜,也是古杂食类哺乳动物,主要分为家猪和野猪。当前人们认为猪是猪科动物的简称。猪依据品种的不同,体貌特征也各不相同;通常以耳大,头长,四肢短小,鼻直,身体肥壮,腰背窄为主要形体特征。毛发较粗硬,毛皮颜色通常为白色、粉色、黑色、棕色和花色。
幼儿园小班综合活动:《帮帮小兔》
一、活动目标:
1.感知生活中有很多圆形的东西。
2.初步学习将圆形物体按用途进行分类。
3.体验帮助小兔的快乐。
二、重、难点:
了解生活中有很多圆形的东西,并学习将圆形物体按用途进行分类。
三、活动准备:
布置小兔的家,放置活动中所需的圆形东西;ppt;圆形的玩具实物若干;画有圆的黑板;贴有吃、玩、用标记的桌子三张。
四、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巩固认识。
1.教师出示图片棒棒糖,并提问:"看看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
(圆形)
2.教师出示圆形图标,幼儿认识圆形(引导幼儿用手指画一画圆形是圆圆的)
3.教师:"小朋友,找找看你们的身上有没有圆形的东西?"
4.教师:"除了你们身上,在其他地方你们还见过什么东西是圆形的吗?"
5.请幼儿先相互讨论下再说一说,教师以简笔画的形式在黑板上记录。
6.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圆形的东西。今天有一位动物朋友要请你们来帮个忙,跟圆形有关系,看看是谁呢?
(二)认识标记,猜测想象。
1.教师出示小兔图片,并以小兔口吻讲述遇到的困难,激发幼儿帮助小兔的愿望:今天小兔要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公园玩,它想要带一些东西去,这些东西都是圆形的,你们猜猜看小兔可能会带什么东西去呢?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播放ppt,并进一步提问,扩散幼儿思维。
如:(1)幼儿猜测的圆形的东西是"苹果",教师提问:苹果是用来干吗的?(吃的)教师出示"吃"的标记。
(2)提问:还有哪些吃的东西是圆形的?
(3)教师小结:圆形的吃的东西真多呀。除了吃的东西,还有什么东西也是圆形的?(以此了解有关圆形的用的和玩的的东西)
3.教师小结:生活中圆形的东西真多,有吃的、玩的和用的。
(三)探索游戏,学习分类。
1.教师:"小朋友真厉害,帮小兔猜到了这么多圆形的东西。那我们来看看到底小兔要带哪些圆形的东西去公园呢!"(教师介绍时突出分类标记)
2.教师:"这些东西都藏在了小兔的家里,你们愿意帮小兔找出来吗?请每位小朋友去找一个清单上有的圆形东西送给小兔,送的时候要看清标记并且要告诉小兔你帮它找到了圆形的xxx。"(先请两位小朋友示范,其他小朋友注意观察)
3.师幼一起游戏,并注意观察幼儿找寻标记情况以及语言的表达和礼貌用语的使用。
4.师幼一起检查游戏结果。
(四)分享快乐,情感提升。
教师以小兔的口吻说:"谢谢你们帮我找到了所有的东西,我真开心!为了表示感谢,我请你们吃圆形的糖果,喜欢吗?说谢谢的小朋友才有哦!"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小帮手
教材分析“小帮手”活动所涉及到的数学概念是“求同”。按物体的属性求同和分类,建立幼儿初步的集合观念,是小班幼儿可以获得的数学关键经验之一。这里说的属性是指事物的特性,例如颜色、形状、质地、用途等,求同就是挑出其中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本次活动选取了幼儿生活中每天都会用到的袜子和常见的手套作为学具和教具,引导幼儿用袜子和手套进行配对、求同。
活动目标1.观察袜子、手套的特征(大小、颜色、图案),能将相同的袜子、手套进行配对。
2.初步理解“一双”的含义.了解成双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3.愿意参加活动,能说出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有按实物标记将物体分类的经验,认识红、黄、蓝等基本颜色。
2.物质准备:晾衣架、夹子各若干,袜子每人一双,手套人手一副,篓子若干。
活动过程1.我们的袜子。
师:看看,你的小脚上穿着什么呀?你的袜子是什么样子的?有几只呢?两只一样吗?哪里一样?
引导幼儿自由观察自己的袜子.初步感知两只袜子的大小、颜色、图案相同,知道什么是“一双”。
2.晾袜子。
(1)展现晾袜子的场景,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妈妈洗了许多的袜子,还没来得及晾,你们愿意帮忙吗?
(2)出示一只袜子,引导幼儿观察、配对。
师:一双袜子要晾在一个衣架上,那这只袜子应该晾在哪里呢?谁愿意试一试?
个别幼儿示范将相同的袜子晾在一起,师幼共同检验。
师:为什么把它们晾在这里?
引导幼儿说出两只袜子的相同特征。
(3)幼儿操作,将相同的袜子配对。
师:还有些袜子没有来得及晾在衣架上,请你们每人拿一只袜子,找到它的好朋友.把它们夹在一起。你们愿意帮忙吗?
(4)幼儿集体游戏,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寻找的过程。
师:袜子都晾好了吗?袜子一双一双晾在一起了吗?
集体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3.收手套。
(1)介绍游戏玩法。
师:今天妈妈很高兴,大家都很爱劳动。瞧,妈妈洗的手套也晒干了,我们一起把它们收下来吧。什么样的手套放在一起呢?把同样的一副手套用夹子夹起来放在篓子里哦!
(2)幼儿操作,迁移匹配袜子的经验,将相同的手套放在一起。教师观察、指导,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什么是“一双”(一副1)。
(3)相互检查配对结果。
师:都放好了吗?我们来看一看有没有都放对。
4.结束活动。
师:谢谢你们帮妈妈晾了袜子,还收了手套,我们穿鞋子回家吧。我们脚上两只鞋子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引导幼儿找两只一样的鞋子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