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爱孩子就让他多运动
发布时间:2022-02-13 幼儿园工作总结爱孩子 爱的童话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有一次,他与我们谈及他儿子汤姆5岁开始打网球,现在已经开始参加欧洲的网球比赛的事情。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体育在国外孩子的成长中究竟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
按照我们对孩子培养的惯性思维,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有哪一方面的天分,不管是画画、音乐,还是体育,都会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陪着他南征北战,找名师、托关系。最现实的功能是可以当特长生,在升初中或高中时加分;最长远的利益考虑是,孩子一旦学习不好,还可以进各类艺术和体育院校。运动成为一种十分功利的附加品,外国人是否也有呢?
听我这么一说,迈克笑了,他说西班牙4000万人,个个都是体育迷,运动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就像每天要吃饭一样,没有人会考虑为什么要吃饭。儿子学网球是为了培养他对体育的兴趣,使体育成为孩子一生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迈克说,西班牙的孩子很少有不喜欢体育运动的,因为运动让他们沸腾的热情和活力有了释放的舞台。他们进行体育运动,重在参与,好与不好、输与赢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和朋友一起活动,一起玩耍。对父母来说,体育活动使孩子们能有机会学习团队精神、建立友情、强壮体魄,磨练意志。所以,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孩子参加体育运动都是件好事。父母不仅要鼓励孩子参加,还要积极参与孩子喜欢的运动项目,和孩子分享运动的快乐。
汤姆最初迷上网球后,迈克夫妇几乎每周都要陪他去看球赛。每次儿子参加比赛,他们总是抽时间去当啦啦队员。每次汤姆比赛时,夫妇俩坐在观众席上,眼里全是汤姆。赢球时,迈克夫妇为汤姆鼓掌欢呼;输球时,不忘安慰打气。因为他们知道,参加比赛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儿子在运动中寻找快乐,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从而使他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更丰富多彩。
在和迈克的谈话中,他一直在给我灌输着这么一个理念:网球是一种文化,孩子打网球的过程也是学着做人的过程。在西班牙,教幼儿的网球教练水平要求很高,因为教练不仅在教孩子技能,更在教孩子一种精神和文化。
迈克说,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尽管形式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的精神是相同的,那就是:愉快的生活态度,较强的适应能力,个人行为的规范化、责任感及与同伴的合作精神,公正地看待问题,遵守规则和规定的能力。另外,运动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孩子们在运动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通过运动,有助于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团结、机智、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他们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心理状态,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意志品质的培养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更是孩子一生的福气。
最后,迈克意味深长地用蹩脚的汉语说了一句话:“爱孩子,就让他们运动吧。”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西班牙注重孩子运动能力培养
认识迈克是因为学网球,当长相和穿着都很中国化的西班牙籍华人迈克出现在我们面前时,谁也不会想到他会是老外。但时间长了,我们还是感到了迈克的不同,比如,他从来都是那么温文尔雅,在教我们网球时喜欢大谈网球文化。他说他的儿子汤姆5岁开始打网球,现在已经开始参加欧洲的网球赛事了。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体育在国外孩子的成长中究竟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
按照我们对孩子培养的惯性思维,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有哪一方面的天分,不管是画画、音乐,还是体育,都会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陪着他南征北战,找名师、托关系。最现实的功能是可以当特长生,在升初中或高中时加分;最长远的利益考虑是,孩子一旦学习不好,还可以进各类艺术和体育院校。运动成为一种十分功利的附加品,外国人是否也有呢?
听我这么一说,迈克笑了,他说西班牙4000万人,个个都是体育迷,运动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就像每天要吃饭一样,没有人会考虑为什么要吃饭。儿子学网球是为了培养他对体育的兴趣,使体育成为孩子一生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迈克说,西班牙的孩子很少有不喜欢体育运动的,因为运动让他们沸腾的热情和活力有了释放的舞台。他们进行体育运动,重在参与,好与不好、输与赢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和朋友一起活动,一起玩耍。对父母来说,体育活动使孩子们能有机会学习团队精神、建立友情、强壮体魄,磨练意志。所以,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孩子参加体育运动都是件好事。父母不仅要鼓励孩子参加,还要积极参与孩子喜欢的运动项目,和孩子分享运动的快乐。
汤姆最初迷上网球后,迈克夫妇几乎每周都要陪他去看球赛。每次儿子参加比赛,他们总是抽时间去当啦啦队员。每次汤姆比赛时,夫妇俩坐在观众席上,眼里全是汤姆。赢球时,迈克夫妇为汤姆鼓掌欢呼;输球时,不忘安慰打气。因为他们知道,参加比赛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儿子在运动中寻找快乐,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从而使他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更丰富多彩。
在和迈克的谈话中,他一直在给我灌输着这么一个理念:网球是一种文化,孩子打网球的过程也是学着做人的过程。在西班牙,教幼儿的网球教练水平要求很高,因为教练不仅在教孩子技能,更在教孩子一种精神和文化。
迈克说,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尽管形式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的精神是相同的,那就是:愉快的生活态度,较强的适应能力,个人行为的规范化、责任感及与同伴的合作精神,公正地看待问题,遵守规则和规定的能力。另外,运动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孩子们在运动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通过运动,有助于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团结、机智、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他们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心理状态,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意志品质的培养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更是孩子一生的福气。
最后,迈克意味深长地用蹩脚的汉语说了一句话:“爱孩子,就让他们运动吧。”
让孩子爱上运动
让孩子爱上运动最近xx总是好懒好懒,什么都不愿意动,而且每次出去都说:妈妈,我好累啊,爸爸我好累啊,你背我吧。我每次听了,都充耳不闻,xx爸每次听了,赶紧背着她走走。有时候才刚走她也叫好累,然后我就会对xx爸说让她走走,要不总是一出门就叫累,现在都这么大了,每次都背着,以后怎么办,她现在就是缺乏运动,多出去走走也是对她的一种好处。
而且现在的孩子肥胖率也越来越高,也是因为缺乏锻炼的原因,虽然xx现在并不胖,但是我们总得预防着以后越来越懒散而导致各种原因的出现吧。
想要孩子多运动,家长的配合也不能少,现在的孩子大都不愿意跟着大人去跑步什么的,因为那样太乏味,而且,就算是成年人,也不一定能够坚持。所以,要想孩子多运动,就得勾起孩子的积极性。对于孩子来说无非就是好玩的才能让她感兴趣,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多抽时间跟孩子出去玩。在附近的公园啊,或者远一点的地方都可以,只要孩子喜欢就行。
每天早上我是没有那么早了,所以我只能选择下午的时候,自己也要散心,也得适当的走走,所以我会带着xx到附近的公园还有绿道啊去走走。一个周末,我带着xx去公园玩,我坐着xx也不愿意走,就跟着我坐了,我想,xx比较少运动,我的让她动一动,于是拿了个飞盘就跟她玩了起来,有人陪她玩当然是好事了,于是我负责飞,她负责捡,这样也玩了好久,虽然xx也要求要换一下位置,可是我告诉她,妈妈因为有了小宝宝,不能跑啊,等妈妈生下小宝宝后再换过来,这样xx就一直的负责捡。这样一下了,xx也是累的满头大汗的。
可是不能天天都这样,而且这样的事情一旦多了,孩子就一样不愿意动了,于是还得找有小朋友玩的地方,绿道上有个小公园,那里有个滑滑梯,还有一些运动器材,所以天天下午带着她去那里,每天都有很多的小朋友在玩,这样她也可以认识很多新的朋友,而且跟小朋友一起玩当然会更起劲了。所以每天下午都是累的气喘吁吁的。非常的开心。而且每天都惦记着下午一定要去。这样孩子运动其实也不需要我操多大的心了。
现在虽然出去时xx还会想要爸爸妈妈抱,可能是有中依赖思想,但是已经没有原来那么强烈了。当然,我也会适当的诱惑她,告诉她如果她自己走完某一段或者不让爸爸妈妈抱的话周六周日就带她去别的地方玩。或者因为她的表现而适当的给她一些奖励。这样她就会坚持一直走下去。
抚摸孩子,给他多一些关爱!
专家指出,像豆豆这样的状况,很有可能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皮肤饥饿症”。
当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就可以通过抚摸胎教,与宝宝进行交流。宝宝诞生之后,更需要亲人的触摸。常在亲人怀抱中的婴幼儿能意识到和亲人之间紧密相连的感觉,让宝宝有安全感,这样可以让宝宝啼哭少、睡眠好、体重增加快,同时抵抗力也会较强,智力发育也会明显提前。反之,让孩子长时间处于“皮肤饥饿”状态,会引起孩子食欲不振,智力发育迟缓及行为异常等等。生活中缺少抚爱,缺乏身体触摸的孩子,往往会自发地咬手指、啃玩具、哭闹不安,甚至把头或身体乱碰撞,这就是“皮肤饥饿症”的表现。
在现代社会,很多父母都以工作繁忙、生活紧张为借口,把孩子扔给老人看管,觉得自己努力打拼赚钱,可以带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其实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孩子不只是需要物质上的满足,更加需要父母的关爱,这样才有助于孩子身心的发育。
还有一些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严格。只要还真有有点错或者大人不称心,就打孩子屁股,平时很少得到父母亲昵抚摸。打屁股成了父母和孩子之间唯一的接触方式。这样,这些孩子容易产生孤独感,并热衷于推撞、打架闹事、对周围世界带有敌意
也还有不少家庭,在孩子还是婴幼儿的时候,父母常常抚摸和拥抱宝宝,但是等到孩子大了之后,就很少给予这些爱的抚摸。只有当孩子患病时,才有被父母摸摸前额的机会。其实大孩子也很喜欢亲人抚摸他的手和头,这样他们能更深切地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
因此,作为家长,要多关爱孩子,多给孩子一些爱的抚摸。
那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触摸方法呢?
1、拥抱。夫妻或孩子抱在一起,是通过心的跳动、眼神的传递,把自己对对方的感情默默地传递给对方;
2、脖子背部的爱抚,它可以消除紧张和疲劳;
3、臂部按摩。从手腕到肩部的柔和按压,以解决“皮肤饥饿”。
从小就让孩子“动起来”
想必,有很多父母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当自己的孩子见到父母洗衣服、洗菜常常会产生一种新奇感,并模仿起来:你包饺子和面,他就伸手楸一块面团玩;你洗衣服,他就在旁边玩肥皂……
孩子这种积极模仿、动脑动手的做法,不少家长不大理解这是孩子的心理需求,认为孩子小,用不着他干这些活;或者嫌他笨手笨脚,添乱,不愿让孩子插手。有时,孩子不顾父母的反对,偷偷地学着干,结果甚至受到父母的训斥。父母的这种做法,大大地挫伤了孩子的自主学习和热爱劳动的积极性。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人的一举一动都受大脑的支配,而人又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相应的脑细胞得到锻炼,促使人的聪明才智的发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人生两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和动脑是互相促进的。人的思维逻辑越好,双手就更灵巧。
很多父母自己也有这方面的经验,有些事情不明白,记不住,通过自己的摸索、实践,慢慢就弄清楚了,牢牢记住了。幼儿更是这样,因为他们的感知、记忆、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的特征,他们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探索和直接动手操作,知识和经验不段扩大,认知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
研究表明,手脑并用的训练,是发展思维的良好手段,劳动是促进智力发展的实践活动。凡是热爱劳动、双手灵巧的孩子,都在智力上表现得更加聪慧。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智慧在他们手指上。”
因此,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幼儿在1岁多时,要训练他拿匙吃饭;2岁左右要逐步训练脱简单的衣服及鞋袜;4岁左右要学会穿衣服及鞋袜等自我服务,以及洗碗、拖地等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
在这过程中要及时表扬鼓励他,在遇到困难是要给予引导帮助,告诉他解决困难的技巧,培养他坚韧不拔的精神,自己的事情再困难也要自己干。父母千万不要包办代替,也不要直接把问题的答案告诉他。
在日常生活中,不论碰到什么问题,要教孩子学会自己动脑思考,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这其中也包括自制玩具,有些父母无限制地给孩子购买玩具,使孩子觉得一切东西都来的太容易,养成对玩具不珍惜、任意毁坏的坏习惯。父母可与孩子一起动手,制作一些玩具,这不仅是为了孩子进行勤俭节约的教育,更重要的使他学会动脑的设计,学会动手制做,开发他们的智力。
怎样让孩子从小就爱上看书?
我们知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也知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还知道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所以尽早让孩子爱上读书,对孩子的学习和认知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如何让孩子爱上读书这件事吧!
一、让孩子对文字产生兴趣
给孩子制造一个能亲近文字的环境,在房间时原家具、物品上,都贴上写有台灯、桌子、床等名称的卡片,在孩子床前挂上色彩鲜艳的看图识字挂图。开始时,孩子也许不会在意,但时间久了,他会开始主动地想知道墙上贴的是什么。有了主动的求知心理,再教他就很容易了。所以要让小朋友对文字产生兴趣,不能只一味强迫他学习,最重要的是要让他对文字有兴趣,并使他主动想要知道,激起了他的求知欲望,他就会爱上看书啦。
二、让孩子对书里的故事产生兴趣
父母平时要多看书,孩子的天性在于模仿,他看到你在看书就会学着你的样子,拿起书看起来。首先要和孩子一起看书,给他讲书里面千奇百怪的故事。并且父母可以针对书中某些情节和孩子一起动手表演,逗他笑,让他知道这些好玩的东西都来自于这些书籍。当孩子对书里的内容产生兴趣后,可以给他一些文字少的图画书,对书中画的东西,如一只猫,一条狗,父母可以对其进行讲解和介绍,图文并茂的给孩子讲故事。这样坚持下去,相信不久孩子就会拿起书本看起来啦。
三、让孩子知道你的知识是从书里得到的
在平时父母可以向孩子炫耀你知道而他不知道的东西,然后告诉他你知道的都来自于书本。甚至可以告诉他,想和妈妈一样厉害就要多看书,多看书才能长大。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在脑子里有这么一个概念:书里有很多很多奇妙的事情,有很多不读书的人所不知道的事情,而这么一个观念一旦形成,那么孩子自然就会愿意靠近书籍,愿意从书里多翻阅一些知识。
四、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
书店里环境好,比较安静,首先让孩子要平静的去看书。图书馆里往往有很多人在看书,孩子一看到,就会想到人们都爱看书,书一定是好东西,我也要看,这时候父母就要参与进去帮助孩子进行阅读了。利用人们都在看书这种氛围来感染孩子,他很快就会记住图书馆这么个地方,父母也不要忘了把孩子感兴趣的书买下来在家里帮助他阅读,尤其要对他进行知识拓展。
五、多和孩子进行知识提问
对孩子看过的书里的内容或某些问题进行提问,并且提问他这些知识来自于那些书籍,一定要要求孩子记住书名。多和孩子进行比赛,让孩子感到知识很多自己知道的还不够,他就会主动提出要父母多买书给他看啦
综上只要做到以上这些,相信不久你的孩子就会爱上读书啦。
刘墉:让孩子成长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找到自我!
刘墉,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他同时也是一名成功的父亲。
儿子刘轩是哈佛大学博士,小女儿刘倚帆毕业于美国长春藤盟校哥伦比亚大学。在教育方面,刘墉有着自己独到而鲜明的“教子“观。
蜘蛛侠里有一句经典台词,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能力越大,责任越大(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这是对已经获得强大能力的人来说的,但对于一个未成熟的孩子来说,这句话应该倒过来说才对:责任越大,能力越大。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因此,人不是在“爱”当中成熟,而是在“施”当中成熟,而且给予别人的愈多,愈会去关怀,越容易得到成长。
今天我们来看看刘墉是怎么帮助自己的孩子走向成熟的。
你知道为什么孩子会叛逆吗?
那是因为他找不到自己在哪里?
“你知道我高中时为什么那么叛逆吗?”刘轩对我说,“因为我觉得我长大了,不该什么都听你们的。所以你叫我往左,我就偏往右,我有自己的想法,我该找到自己在哪里!”
“你找到了吗?”我问他。
“还在找。”然后他头一歪,很不服气地说,“因为你不让我自己去找!”
“你自己要怎么找呢?”
“去流浪。”他大声地说,“你知道吗?我有个同学,英国的贵族,伊顿中学毕业的。在伊顿,平常都要穿燕尾服,算是管得够严了吧!可是他去年居然独自到澳洲去牧羊了。我还有两个同学,今年背着背包,到印度自助旅行了。刚才接到他们的电话,说好不容易活着回来了。他们一到印度,就遇上大雨,街上的水淹过膝盖,到处漂着人粪和小动物的尸体,他们上吐下泻了两个礼拜,居然还跑到一个无人岛上住了几天,过瘾极了!”
“过瘾极了?差点儿送命!”
“当然过瘾,毕竟这是他们自已的旅行,不是跟在父母后面,住大饭店,坐黑轿车,吃大馆子。他们寻找自已的定性,他们找到了!”
我怔了一下,笑笑:“好!今年暑假交给你自己,你自己去找吧!正巧,今年要为台南的德兰启智中心募款,你如果感兴趣,可以自己去参加活动。你不必再跟我一起演讲,完全自己挑大梁!你也不用住在家里,自己去找地方住!”再强调一句,“去不去也由你自己决定,跟我无关!”
你可能一辈子都脱不开别人的阴影,
但最重要的是,千万别活在自己的阴影里
6月20日清晨,刘轩搭飞机到达桃园中正机场。我没去接,他自己坐车到台北,中午又上飞机去高雄,在文藻语专演讲。然后赶到台南跟主办募款活动的水长流公司开会,并搭最后一班飞机回到台北。
大概前一天太累了,他脸色不大好,我问他一个人出去应付的感想。
他居然又是一副不太服气的脸色说:“奇怪了!大家都叫我刘墉的儿子,为什么我总要活在你的阴影里?我还是没有自己!”
我又一笑,拍拍他:“记住!你可能一辈子都脱不开别人的阴影,但最重要的是,千万别活在自己的阴影里。”
又隔了两天,他跟我吃中饭。
“你找到自己了吗?”我问他。
“你一天到晚用BB Call叫我,我怎么找自己?”他还是那个表情,“你能不能不要一天到晚打听我到哪里去了?我已经22岁了!”
我想了想,可不是吗!他马上大学毕业,我在他这个年岁,都结婚了。
从那天起,我再也不查他的行踪。后来知道,他在台湾的一个月,居然大部分时间在台南。除了到学校演讲,还去瑞复益智中心见习,再到德兰启智中心做义工。更令我惊讶的是,当我和他应邀在台南市立文化中心举行座谈会时,他居然带着十几位义工,表演了一场舞蹈。他不但从纽约回到台湾,而且完全融入那个社会,甚至本地话都学会了不少。
要一个年轻人寻找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主动地参与社会、关怀别人、贡献自己
最让我高兴的是,他说他已经不再活在我的阴影里,他找到了自己!我将永难忘记,7月10日那天,在文化中心座谈时,他作的结语
他提到在玉井乡的日子,提到那群智障的孩子。当他讲到离开德兰那一天,看着孩子们的交通车开走,孩了向他挥手时,当着4000多观众,他居然在台上泣不成声。
而那个跟我总是一毛、两毛,斤斤计较零花钱的他,竟把在台湾赚到的7万块钱,都捐给了台南德兰和高雄的观音线。
回到纽约,全家都觉得他一下子成熟了,更有礼貌、更关心家人。父亲节,他送我一个颈部的按摩器,送给公公一副听音乐的耳机。当我们要带他去大冒险乐园玩时,他宁愿留在家里,陪80岁的奶奶。
更妙的是,他不再跟我“算小钱”。他的心胸变宽了,仿佛天地也宽了。
我突然领悟,要一个年轻人寻找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主动地参与社会、关怀别人、贡献自己。因为只有成熟的人懂得关怀,只有独立的人能够贡献,人不是在“爱”当中成熟,而是在“施”当中成熟,而且给予别人的愈多,愈会去关怀,我们做父母、师长的,常忘记自己的孩子和学生已经长大,大到不再需要我们的呵斥与监督。
让孩子爱上劳动
让孩子爱上劳动休息两天,发现儿子的一些小毛病来,搭积木时,一遇到几个小积木按不上时就大嚷着:“怎么了?怎么了?光掉呢?”刚开始我没理他,后来我就对他说:“你这样大嚷着没用,要自已想办法按住它才行,要有耐性!”他这才会稍稍安静一会儿,但一会儿又会故技从演。想想以后在这一方面还得多锻炼注意一下才好。嘱咐小爸遇到这种情况下要多鼓励一下。
但是儿子这两天又有一个好的方面,突然间热爱起拖地来。周六早上起来看我在扫地,他就拿起放在旁边的拖把来,来回地拖,尽管动作不得要领,但很卖力地使劲地拖着。我连连表扬他:“你可真不错,还能帮妈妈拖地呢?妈妈正累着呢,谢谢你!”小家伙扬起头高兴地说:“不客气!”周日早上,我在厨房准备早点,就听卫生间里有响动,然后就听小爸大喊:“儿子他妈,快过来看看,你儿子要帮你拖地呢?”我闻声跑过来一看,儿子一手拿着拖把,一手拿着一块抹布正往上套呢。我看了一会儿见他套得比较费力就蹲下身来告诉他如何将抹布套上,儿子看了一会就会了,然后就开始拖起来,小爸坐在沙发上说:“真不错比爸爸强多了,爸爸还没拖过几次地呢?”我笑着说:“可不是嘛,你不如儿子,有儿子就是不一样!”我们俩一言一语地说着话,儿子仍不抬头地拖着。晚上他洗脚时将水盆里的水弄洒,他又拿出拖把来不停地拖起来。
看到儿子这样积极,我心思比他还积极,我想这是一种好的行为,一定要鼓励他,让他爱上劳动,我可不想让儿子从小就好吃懒做,什么都不会干。所以我除了鼓励他外,平时我在家做家务时都要喊上儿子,一会帮我拿一下这个,一会儿帮我倒点水,总之让他多参与到家务活中,别说他每次都会帮我,时间长了他见我自已干,还会主动跑过来给我擦擦汗,抢着帮我扫地,尽管只是简单地几下子,但我仍不忘记鼓励他和谢谢他。
小家伙一天天长大,为了让他热爱劳动,除了我们给他做表率外,还要充分利用他对劳动感兴趣的“敏感期”,这个时侯指点一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孩子爱上劳动,不仅锻炼了他的体力,其实对他的协调力,心智都有不错的促进作用,从小起父母千万不能全包办,让他自已做,不光是解放了他的手脚,其实更是解放了他的思维,一个不爱劳动的人,是不会发明创造些什么的,劳动创造一切,这是真理。让孩子从小从做家务做起,爱上劳动,爱上自已动手,这是父母最应该让孩子从小尝试的事情!!
别让孩子烦就行
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很多辛苦的年轻妈妈,一到周末她们象赶场似的把孩子从一个学习班带到另一个学习班,她们自得其苦还得不时反省自己,是不是累着孩子了,这样有用吗?真是可怜年轻妈妈心啊!在这里我想对所有的妈妈说,只要孩子高兴报什么都可以,别让孩子烦就行,否则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小时侯学过一篇古文,其中有句话说得很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我看来给孩子报班学技能也通此理。在孩子很小的时候(2,3岁)别觉得她小,只要她能去上就应该报,比如声乐,画画,跳舞。声乐不就是唱歌吗?与其在家里学电视的情歌,不如去跟老师学可爱的少儿歌曲,哪怕灌点耳音,感受节奏呢。画画不就是用笔把看到的反映到纸上吗?能涂成啥样就啥样,能让孩子学习观察。跳舞不就是活动胳膊和腿吗?与其瞎活动,不如合着节奏,摆出些象样的姿态来。
有了这样的心态妈妈们给孩子报再多的班也不会发愁,一个人瞎玩,不如花钱让孩子和老师同学一起玩出个样子来。孩子受到这样的鼓舞,开心地上每个学习班,回家展示自己的新本领,家长就需要夸奖就好了!快乐,自信的宝贝就是这样培养的。一路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孩子自然要强,各方面都不会落于人后。妈妈们当然也不用为难自己,去想该不该报啊?因为孩子会自动提出要去学这个学那个,只怕您挣得钱不够她成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