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学记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11-24

学记观后感。

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都会有写作的习惯。通过作文我们能够抒发我们的情感,在写作文时要条理清晰,情感表达真挚,怎样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学记观后感》,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学记观后感(篇1)

《学记》阅读分享

整理组:第七组

(一) 内容:《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二) 教学原则:(1)豫、时、孙、摩。《学记》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概括出“教之所由兴”和“教之所由废”的重要规律。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而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2)长善救失。孔子曾经提出过“改过迁善”的思想,偏重于强调在道德教育中要善于克服自己的缺点,学习他人的长处。《学记》则把这-思想发展为教育和教学的一项比较普遍的原则。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

(3)启发诱导。《学记》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启发教学思想,进一步概括了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宝贵经验,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4)藏息相辅。《学记》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故君子之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5)教学相长。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教与学密切相关,相互促进。“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知不足,则能自反也,知知困,则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这里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提出的,要求教师在教人的过程中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从而推动自身素养的不断发展。后人把教与学扩展到教师教与学生学。

(三)作用:《学记》认定教育的作用包涵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一是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人才就像玉一样,不经过深思熟虑就不能成为“宝玉”;

二是“化民为俗”,形成社会道德风尚,即根据统治阶级的意图和道德规范,形成社会风尚和习惯。这可以称为战国时期儒家教育作用思想的总结。

(四)读后感:仔细读完《学记》,感触颇深,作为教育专业的我们,应该更早一点读这篇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先人的智慧,短小精悍,句句都值得我们斟酌,讲述了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等等,这些经典,穿越了历史,也将指明未来。

* 开篇“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教学为先”等就指出了教育的重要性。从古至今,教育都是放在国家的首位,也说明了文化及学习的重要性,不论何时,我们都不可以停止学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一代代人付出努力。“教学相长”“学学半”这些经典的教育观点,至今人们都在学习和运用。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 要做一位教师,需要“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要培养学生多思考的习惯,不要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要让学生学会悟与思。最近,我们也在学习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我认为思维的过程就是对隐性知识的学习。老师不能为他们思考,这个过程非常重要,他们会从中学习和成长很多。我们也要“士先志”树立学生的志向,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志向努力学习,这样才有学习的动力。

而现在“填鸭式”的教育使学生们厌烦,觉得学习的沉重。我们需留给他们一点空间去思考,也要在精神上引导他们树立志向,这样学生才会更轻松也更主动的去学习。

* 因材施教是《学记》里提很重要的一个教育规律,“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我们的教育需要遵循这个规律,这样学生才能顺利学习。孔子始终理解学生的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说:“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要立即去做吗?”孔子回答说:

“家里有兄父,怎么能自作主张呢?”而当冉求问同样的问题时,孔子却回答说:“当然应该去做!

”在一旁的公西华听后很不理解,认为老师的讲话前后不一致。孔子解释说:“子路遇事轻率鲁莽,所以要抑制他一下,使他谨慎些;然冉求,不得不鼓励他大胆地这样做。

”* 《学记》也交给了我们教育的方法,要使教育成功的方法是“豫”“时”“孙”“摩”即要防患于未然,教育合乎时宜,循序渐进,切磋琢磨。“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注重方法,把握度的大小。学生可能有的四有过失为“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作为教师需“知其心,然后能就其失也。

”所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很重要,要根据他们不同的心理纠正他们的过失。

* “长善而救其失。”,发扬学生的优点,纠正他们的过失,这就是教育的目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他们鼓励,同时真诚的帮助他们克服缺点。我们也需学会“比物丑类”,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也需多思考,从学到的扩展思考开来,应用在其他学习和处理事情上,从而可以更有效的学到更多。

书本交给我们的远远不止那些文字,我们需开阔我们的头脑,看到更广的知识,如果只是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就不利于我们学习了。

* 《学记》中的教育内容是丰富的,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教育也是要不断的探索的。虽然社会在发展,学生在变化,但这些基本理论不会失败。只有牢记经典,结合实际,才能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

其实也不光是教育,一切活动都有它的方法。我读的还不够深入,也没有实践的经验,我想这《学记》中的理论需先装到我的行囊中,带着它一起去走我的教育学习之路,时常在看看,相信会有更多的收获!

学记观后感(篇2)

中文系蒋龙梅61152901029 12岁

《学记》是我国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全文共一千二百多字。它系统总结和概括了先秦时期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是中国教育史上乃至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学著作。即使在两千年后的今天,对教育,特别是教育和教学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应***号召,再读此文,仅是谈谈自己的体悟,对于其精妙之处,想必在***授课之际,也能濡染一番。

笔者将从教育目的、师生关系、教师素质三个方面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教育目的

《学记》的最后一句,“此之谓务本”,何为“本”?开篇提及“君子如欲化名成俗,其必有学乎?“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可见,古人对教育目的的阐述非常明确。一是化民为公,即教育人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其二建国君民,即治国安民。

可以看出,从宏观上看,教育的目的是促进社会政治发展。从微观角度看,教育可以改变每个人

以高中语文为例。《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前言中,有这样的说明:“新世纪的高中语文课程面临着新的要求,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张和顺应推进社会发展需要。从微观上看,教育具有个体功能。从宏观上看,教育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教育具有社会功能。这与《学记》不谋而合。

教育的个性化和社会化功能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把握两者的关系呢?教育的社会化功能应通过个性化功能的实现来实现,个性化功能的实现应以社会发现的现状和趋势为指导。

在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不能闭门造车。我们要开阔视野,努力了解世界发展趋势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就是说,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为我们指明了教学的方向。在教学实践中,目标明确,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将国家的需要和学生实际要求结合,综合考量,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

当前,我国教育正面临着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应试教育被牢牢束缚。素质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就形成了思想上的雏形, 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同年8月,《中共**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正式在**文件中使用了素质教育的概念。而20余年后的当下流行的补习班,更倾向于纯文化课补习,各培训机构的宣传册上都是漫天的提分宝典,培训名师也是各科目当中提分快的“能者”。家长们趋之若鹜,美其名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孩子们每天被各种辅导班,家教占用了大量时间,疲惫不堪。还有一些家长觉得在文化课学习之余,也一定要学一些绘画、钢琴之类,于是各级各类考级证书又成了他们所追求的目标。考试只是一种考试手段,在家长和老师眼里,考试似乎是教育的全部目的。

这完全背离了教育的“本”,更是无法“务本”。

二、 师生关系

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教师的教学是这一活动的直接推动者。例如,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教学需要师生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使教学顺利进行的法宝,《学记》认为教学中“博习亲师”,师生关系应是和谐共生的,这样才能达到:

“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同时又认为教学中师生之间应是相互平等,相互促进的“学学半”的关系。“教学相长”,在教的过程中学习并取得进步。

人之愚昧往往在于“知人”而“不知己”,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内省自反自强。但是内省是否是唯一途径呢?显然不是。

在教师晋升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带来新问题,要求教师解决新问题。而每次解决新问题都是教师学习进步的体现之一。只有在这样的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下,学生才能“亲师,信道”。

虽然《学记》中并没有直接提出师生平等,但在字里行间透露着平等的气息。《教育学》提出师生关系的类型有权威性、放任型、民主型。越来越多的人都推崇民主型,因为权威型师生关系中,教师扮演教育主角,学生属于从属地位,学生对老师惟命是从,不利于学生的创造力发挥。

在放任型师生关系的影响下,教师对学生不管不问,本身给孩子的关注度不够,学生对老师产生怀疑,进而很难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的学生群体。师生关系平等民主,教师能力强,威信高,善于与学生沟通,不断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广泛,独立思考,与老师默契配合。这种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仍然不能把老师的架子放在学生身上。许多老师认为被学生指出是极其可耻和不可容忍的。所以,当这一状况出现,有些老师会气急败坏,暴跳如雷。

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曾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那么如何对待学生们的质疑?首先,尊重学生。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来看待,静下心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自我反思,去翻阅资料,争取自己克服自己出现的问题。

如果学生的问题有偏见,老师也要引导学生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师生平等对话有助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教学中,学生要尊重教师的辛勤劳动,但也要拒绝教师的高人一等,以绝对的权威来统治学生。Yjs21.COm

学习应该是由的。

三、 教师素养

“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心灵的工程师”对于教师而言,他们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他们是学生的朋友、家长,也是知识研究者,教师角色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素养的综合性。我认为教师必须有个性和专业素质。

人格素养:

《学记》中指出“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说的是“优秀的歌唱家会使人不约而同的跟着他唱歌,优秀的教师会使学生由衷的跟着他指引的路子去努力学习,继承他的志向。”学生具有向师性。因此,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远大的志向和较高的道德觉悟。

能让学生主动追求,乐于帮助他们实现自我超越。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交给学生知识,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成为“人”,这个“人”的内涵丰富。内涵越丰富,教师就越需要以人格魅力来影响孩子。

专业素养:

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本体论知识,本体论知识是教师应具备的学科知识。本体性知识即是教师所教学科的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构成教师知识金字塔的地基,是教师教学的最基本知识,无论教师掌握了多少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没有本体性知识,一切都会成为空中楼阁。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足为老师的重要的一条标准是知识零碎,没有系统性。

指出教师的本体知识必须经过系统学习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我们都知道,单靠本体论知识远远不足以成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有教育学心里学的知识。教师要充分贴近学生,了解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知之”的前提条件是教师们需要阅读教育学和心理学。掌握学生心里发展的规律,能够发现学生个体的异常情况并加以关注。《学记》中提到: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弗。弗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教学中出现这种情况多是因为教师没有足够的条件性知识,不能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学规律,最终只能造成学生“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的结局。

曾几何时,我总觉得有了这两种知识,我基本上可以站在舞台上了。但是时至今日,我终于了解,一个教师不管他教哪一门学科,他都应该保持阅读,“唯有源头活水来”,我们不能墨守成规,往往人类最核心的技术和生产力,都发端与学科交叉的部分。所以作为教师,应该要一专多精,兴趣广泛,多涉猎各类知识。

我们是知识的传播者,我们也应该是知识的创造者。大多数教师不想成为教学机器,但如何避免呢?为了不断地阅读和学习,为了不断地交流,为了不断地与思想碰撞,我们应该致力于研究学生的教学,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学记观后感(篇3)

迄今为止,因材施教仍然是教学中强调的一个教育规律,无论你多优秀,你不了解学生的特点,盲目地用自己的方法去教,学生无法接受,还是达不到教学效果。只有采用一种适合学生的教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去教,学生容易理解,老师也教得得心应手,这样子才达到两全其美。《学记》教给了我们教育的方法,就是要使教育成功的方法是要防患于未然,教育合乎时宜,循序渐进,切磋琢磨。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注重方法,把握度的大小。可能有的学生偶然有过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作为教师需“知其心,然后能就其失也”,了解学生的心理很重要,要根据他们不同的心理纠正他们的过失。

所以说恰当的作业恰当的引导恰当的沟通对学生来说都很重要,凡是别做太满,八分饱就行了,也就是这个意思。弘扬学生的优势,纠正缺点。在教学当中鼓励很重要,该表扬时就不吝啬,纠正错误时就应该以鼓励的形式,真诚热心的帮助他们,不要让他们觉得是惩罚。

教育的过程是不断在发生变化的,其实《学记》里的知识真的很多,因为自己读得不够深入,领悟的道理也不是那么的多。

学记观后感(篇4)

最近,学校组织学习了《学记》这篇古代教育文献,感觉受益匪浅。虽然语言很难理解,但仔细阅读,平时教学中的疑虑顿时得到缓解。《学记》不愧是我国教育史上的经典精华,在我们二十世纪才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其实在《学记》中随处可见。

它如一位博学的长者,在谆谆教导我们教学就应如此来教,学***如此来学。

一、以学生为本,启发诱导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学记》中的这句话教导我们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也就是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学***态状况去引导、督促、提高。教学的关键是要使学生懂得、明白。

一、注重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二要督促勉励,但又不强制压抑,以学生为本学生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顺利的进行教学;三要打开思路,但又不带给现成答案,学生才能独立思考,智能得到发展。这点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在教学中起的是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要善于引领而不能压抑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做到“道”“强”“开”,才能到达“和”“易”“思”的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设计问题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以学生为本,循序渐进

“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教师时时观察学生,发现有疑难时先不要讲给他听,让学生多思考,年幼的学生只听讲,不提问题,学***越进度。

这与人本主义提倡的需要论相一致。人的需要有七个层次,这些层次有必要的顺序。只有满足了上层的需要,才能继续满足下层的需要。而《学记》所说的学不躐等,就是按照人的生理发展顺序,设计教学资料。

学***识都有一个系统性,教学不按部就班,就会“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陷入混乱的境地。前面的知识掌握不好,后面的知识就掌握不好。因此教学不能逾越进度。

三、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

“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教师不是诚心教育学生,不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因材施教,学生就不能顺利学习。人本化教育主张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具有创造性的人格,能创造性地做任何事,并能总处于创造的过程中。

主张课程资料应建立在学生的需要、生长的自然模式和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应体现出思维、情感和行动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就应和学生的生长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与《学记》所提倡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多么相似,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真是殊途同归。中西文化的碰撞实际上是建立在对人的研究基础上的。

教学就是教师研究怎样教,研究学生怎样学。《学记》里所彰显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我们教育者就应时时遵循的。应对《学记》我们就应常读常新,让我们时时记起那些精辟理论,记住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吧!

桑德芬很早就明白“玉不琢,不成器”、“学,然后知不足”等说法,但从未探寻过它们的**,直到读到了《学记》才恍然大悟,原先这些说法的根源在那里。随着阅读的深入,才发现这些只是《学记》给予人的豹之一斑。

《学记》以微言写大义,千字略略有余的文章论述了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育的大问题,每一点都能够与实际相结合衍生出许多供人思考的资料。目前,我没有足够的资料阅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怎样才能在小学教语文?此刻有很多争议。

我选择了两个与我的教学密切相关,并且有着最深感情的点来**我个人的读后感。

《学记》第三则:“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是的,教学相长,是学生在促我们“长”,学生即我们身边最可宝贵的资源。

学生是鲜活的、富有新意、永远不能完全预期、充满张力的资源。从某种好处上讲,他们是我们的老师。

一、学生的质疑时时冲击着老师已有的知识储备,是促进老师不断学***部力量。

古人云:“学贵有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疑者,觉悟之机也。

”学生质疑约有三种状况:一是有疑而问。二是意见分歧。

学生中常有不盲从者,这十分可贵。如果对问题的认识从一开始就整齐划一,恐怕是一种悲哀。即便大家最终达成的是共识,那由异到同的争辩之路也是最美的。

三是为师纠错。

二、学生的独到理解为教师大脑吹进一股清风,启发着教师思维。

有时,我们常常认为自己对某个问题的思考是全面的,这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怀疑的定论。但学生以小朋友的敏锐、独具的慧眼还是会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视角。比如,上课时间,我经常会问小学生们,“最欣赏陈友玲老师教育方式的哪一点?

结合文章语句说明一下。”学生们常常打破常规看问题。有时,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答案,虽不必须正确,但因其观点不同,能够启发一些不同的思考。

3、 学生的教育带来了宝贵的素材,使课堂教育更加有效。

说教,为学生所不愿理解,但又是教育学生时最常用的方式。说教本身无过,流于刻板则无效。有时,学生***给了以学生之言教育学生的契机。

在家长会上,对于家长和学生,我从每周的记录开始:了解自己,家长厌倦了为生活奋斗,我们有什么理由让他们为我们学习?应对父母疲惫的面容,我常常感到自责。”

跟几个纪律不好的学生交流时,我也拿出了学生的周记本:“我多想坐下来静心学习,自***说话的同学,难道你们不明白“己所不语,勿施于人”?

这样,便实现了“取之于生,用之于生”。

凡此种种,几年的教学实践令我常常深思。教与学双向的付出与收获,使自己受益颇丰。所谓“教学相长教中知困学解困,师生互动师亦获长生补长。”

读《学记》,常读常新,永读永获。《学记》值得所有从事教育的人慢慢研读。有人说,中国教育理论在世界教育理论空间中“群众失语”,只有西方教育理论在“独白”,这令人感慨。

以我浅见的视野,不明白《学记》是否已经成为世界教育的通用读本,但我相信,它必须是!

桑德芬读《学记》有感

对于《学记》,以前只是了解它是古代一部阐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的一篇文章,但是并没有读过它的原文,更没有深入地去了解它、体会它内在的含义。最近学***,认真的把《学记》读了一遍,感悟其精辟、敦厚、浓浓的书香在心间四溢。

学习了《学记》之后,我才发此刻这篇文章里,蕴含了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道理,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来说,更有重要的作用。

《学记》里阐述了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当具备的品质,自古至今,关于为师之道的阐述有很多,我想为师之人做好以下三点很重要:

一、厚积薄发

教学之路就像一条长河。如果我们想保持河流的清澈和活力,我们必须有许多支流来滋养和丰富它。如果我们懒惰,教育之河就会变得浑浊甚至干涸。所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做一个有丰富积淀的人。

在阅读中积累,在反思中积累,在实践中积累……读书能够让我们体验不同的人生,延长自己的生命;读书能够为我们添一些厚重的质感,读书能够为我们添一些文化的雅致;为我们的工作增添一些巧妙与机智;除了读书,我还要学会反思。反省,其实就是与心灵对话,学会反省,可以使我们的心灵更清晰,思想更先进。作为老师,我认为我们应该多读书多学习。

平时有各种理由为自己的不积累开脱,是的,时间是自己去找,而并非等时间来找你,只有厚积方可薄发。

二、方法引航

学记观后感(篇5)

作为一名教师,不但与学生和女儿一起背诵蒙学经典,在课外还经常读同事们推荐的教育经典书籍。后来,经校长向全校教师推荐,利用寒假期间,我读了《学记》,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但要好好读它、品它、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尽管初读《学记》时,感觉苦涩难懂,连有些字音也读不对。于是,边读古文边读译文,越读越觉得有味、实用。下面我与大家一起分享读后的感想。

在研读的过程中,这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其大意是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是啊,这世间的知识学问自己又能知道多少呢?那么多的精神食粮我为什么不去吸取?会不会有一天我答不出学生提出的问题?会不会有一天因为不学习根本跟不上这个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这些问题在我读完后一遍遍问自己。确实,还可以利用很多的时间来读书学习,我还可以学习更多知识,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这一点至关重要。现在科技发展迅速,知识更新的很快,我们必须常学习,多学习,来适应学生的要求,适应社会的要求。

《学记》更多的是研究教学并揭示了教学的基本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正确指导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例如:禁于未发,重视预见性。为了防止一些可能干扰教学正常进行的不良现象发生,所以教师要有预见性。这让我想到两个方面,一是备课,教师要了解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并要预测学生通过这堂课能够达到的目标,充分备课,为上课做好准备。另外一方面是在管理教育学生方面,例如安全教育,要提前发现问题,如果能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我们的工作会事半功倍。

相观而善,取长补短。师友之间互相观摩切磋是古人教学的重要手段。因为有句话就叫做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这一点对于现在教育十分有指导作用,教孩子学会与别人合作,如现在我们在课堂上实施的小组合作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更长远一点,为培养孩子在将来工作中有很强的团队精神打下基础。

在《学记》的教学原则中,有一点我觉得我们教师要好好学习一下,他强调君子之教,喻也这与孔子首倡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含义不仅一致,而且更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记》对教师如何喻提出了三点要求;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即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走;是督促鼓励,而不是生硬往前推;是启发独立思考而不代替学生得出结论。如果教师能掌握好这个分寸,学生就真正懂得了学习,知道了如何去学。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讲的精,像杜郎口中学要求教师在一堂课中讲课不超过十分钟。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就像我们现在的课堂,培养孩子自学能力,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提高。

相关推荐

  • 日记观后感 这篇文章会带领读者深入了解与“日记观后感”相关的知识点,是否您也在探究如何写好作品的观后感呢?观后感可以促进我们的思考和拓展思维,这里提供供参考和使用,请记得收藏和分享哦!...
    2023-06-24 阅读全文
  • 游记观后感 优秀的影视作品常常能够深深触动我们的内心。看完后,我们内心涌动着千万种情感,这个时候写一篇观后感最为合适。撰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作品中的知识点。您对于作品名的观后感可能会有一些新的领悟。今天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要分享给大家的是一篇非常值得一读的“游记观后感”。希望这些资料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
    2023-09-07 阅读全文
  • 西游记观后感 这篇“西游记观后感”是我费尽心思打造的,希望您会喜欢它。有些经典电影值得我们反复观看,每次的感受都不尽相同,思维不断跳跃。影片观后感是观影者真实的感受和评价,能体现出作品中所蕴含的道理和思想的精髓。如果您不熟悉观后感的基本格式,不妨看看本文,或许能对您的学习工作有所帮助!...
    2023-05-30 阅读全文
  • 西游记的观后感 今天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向大家推荐一篇与“西游记的观后感”相关的优秀文章。对于这篇文章的观后感,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们投入了全部的感情,并且产生了很多的心得和体会。因此,写观后感时必须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思考方法,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阐述。非常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且收藏这篇...
    2023-06-26 阅读全文
  • 2023《米小圈上学记》观后感 幼儿教师教育网推荐更多专题:“《米小圈上学记》观后感”。每当我们观看一部新的电影时,观后感是感触过后产生的文字。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观后感,坚持观后感的写作,我们的内容输出肯定有很大的进步。你有没有为写作品观后感而苦恼过呢?为此,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2023《米小圈上...
    2023-02-02 阅读全文

这篇文章会带领读者深入了解与“日记观后感”相关的知识点,是否您也在探究如何写好作品的观后感呢?观后感可以促进我们的思考和拓展思维,这里提供供参考和使用,请记得收藏和分享哦!...

2023-06-24 阅读全文

优秀的影视作品常常能够深深触动我们的内心。看完后,我们内心涌动着千万种情感,这个时候写一篇观后感最为合适。撰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作品中的知识点。您对于作品名的观后感可能会有一些新的领悟。今天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要分享给大家的是一篇非常值得一读的“游记观后感”。希望这些资料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

2023-09-07 阅读全文

这篇“西游记观后感”是我费尽心思打造的,希望您会喜欢它。有些经典电影值得我们反复观看,每次的感受都不尽相同,思维不断跳跃。影片观后感是观影者真实的感受和评价,能体现出作品中所蕴含的道理和思想的精髓。如果您不熟悉观后感的基本格式,不妨看看本文,或许能对您的学习工作有所帮助!...

2023-05-30 阅读全文

今天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向大家推荐一篇与“西游记的观后感”相关的优秀文章。对于这篇文章的观后感,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们投入了全部的感情,并且产生了很多的心得和体会。因此,写观后感时必须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思考方法,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阐述。非常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且收藏这篇...

2023-06-26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推荐更多专题:“《米小圈上学记》观后感”。每当我们观看一部新的电影时,观后感是感触过后产生的文字。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观后感,坚持观后感的写作,我们的内容输出肯定有很大的进步。你有没有为写作品观后感而苦恼过呢?为此,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2023《米小圈上...

2023-02-0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