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小学统计教案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6

小学统计教案。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幼儿园的老师都想教学工作能使小朋友们学到知识,为了更好的学习,一般教师都会在授课前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老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提供效率。那么,你知道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写呢?你也许需要"小学统计教案四篇"这样的内容,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统计教案 篇1

设计说明

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利用现实的情境或材料进行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体会随机思想,树立随机意识。

1.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本节课时,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把统计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2.做探究交流的小主人。

本节课在探究条形统计图的画法的这个教学环节中,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小组合作尝试画出条形统计图,并且自己总结出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其间教师只是一位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复习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两种条形统计图?

生:纵向条形统计图和横向条形统计图。

师: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生:条形统计图能对事物进行比较,能让人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师:这节课我们将进行条形统计图的相关复习。

(板书课题:统计与概率)

设计意图:通过对前面所学内容的简要回顾,再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为复习做好准备。

⊙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课件出示教材111页4题。

(1)明确育民小学各年级男、女生戴近视镜的同学人数统计表。

(2)学生分组完成条形统计图。

(3)各组汇报成果,投影展示条形统计图。

(4)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四年级戴近视镜的有多少人?

②哪几个年级戴近视镜的人数比较多?

③哪几个年级戴近视镜的男生比女生多?

(5)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指名汇报,让学生分别说出横轴、纵轴、每格代表几人;各种直条代表什么。

小学统计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两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

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单元教学内容:

继续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元)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本单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学校组织学生检查身体、对街头过往车辆的调查、彩电的销售情况统计等。例题的编排力求使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又从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如不偏食、注意用眼等等,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本册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物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

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

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

意识和创新精神。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单元教学难点:完成以1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表的制作。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统计(一)

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

统计(一)(教材106、107、10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

教学准备:

相关挂图、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

测量了几次?

2、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

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统计表(1):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

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

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电脑出示统计表(2)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集体进行统计活动,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4、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单位:千克)

【设计意图】:在新课的教学中,创造了学生认识的矛盾冲突,达到激趣探究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明白,复式统计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从而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的复式统计表的作用。

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

6、引导观察讨论大屏幕上的两个单式统计表与黑板上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联系与

区别。

7、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2)二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8、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

9、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

三、整理数据,巩固练习

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

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

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

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

2、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

3、活动、统计数据。

4、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

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干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统计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

掌握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并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谁说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制作步骤是什么?

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探求新知.

(一)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讲述:拆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异同.

教师提问: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

(二)教学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1.出示例3.某地2000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

月份

十一

十二

平均气温(℃)

2

510

16.5

22

28

32

32.5

26

19

11.5

5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教师讲述:制拆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基本相同,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2.制作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教师提问:想一想,制作统计图的第一步干什么?

(2)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的间隔.

教师提问:制作条形统计图第二步干什么?

(适当分配各直条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拆线统计图是描出各个点,应当怎样做?

(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间的间隔)

怎样划分间隔?根据是什么?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教师提问:这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气温是多少?(32.5℃)

垂直射线应如何划分?

(4)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三)引导学生看图分析.如果不是为了爱情我不会长大因为长大意味着

1、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

(八月份的平均气温最高,二月份的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三、四月的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十、十一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3、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哪个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知道了它与条形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谁能说说制作折线统计图关键要注意什么?(关键是注意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四、随堂练习

1.红叶服装店20xx年5月某个星期销售衬衫情况如下表.

星期

销售量(件)

120

110

145

135

14.

155

165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再观察统计图中的折线,说明衬衫销售量的总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

2.下面是一个病人的体温记录折线图.

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这个病人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摄氏度?最低是多少摄氏度?

(3)他在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多少摄氏度?

(4)他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的最快?哪段时间里比较稳定?

(5)图中的横虚线表示什么?

(6)从体温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

五、布置作业

1、某县农民1997年~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的情况如下:

1997年每人年平均收入1680元;

1998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025元;

1999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150元;

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220元;

根据上面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制成折线统计图.

小学统计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制作出复式统计表。

[教学重点]

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能对统计出的结果做出合理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猜猜看:这个表格和这个笑脸是用来做什么的?

师:谁会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谁就能得到笑脸人。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全班分为四个大组,哪个组的同学表现好,就随即奖励一个笑脸人)

[设计意图:通过奖励笑脸人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要善于观察、积极思维,参与体验,逐渐领会怎样学习的方法。]

2.出示条形统计图:(以一代二)学生一年级体重的统计图。

问:你发现了什么?能根据这个统计图完成这张统计表1吗?试一试。学生自主完成统计表后集体订正。

过渡语:现在你们已经二年级了,体重也相应的增加了,结合你称体重的情况,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斤。(指2~3人汇报)怎样才能知道现在每个体重段有多少人呢?你们有什么办法?揭示课题:统计。

[设计意图:利用条形统计图回顾已经学习过的统计方法,并为本节课的自主探究做孕伏,这样做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统计学生体重,突出统计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统计来源于生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集思广益,收集方法。

(估计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1.一个一个地到前面画正字;2.举手计数;3、分组统计。)

过渡语:同学们想到的方法都很好,但由于时间有限,我们用哪一种方法能既迅速又准确地来进行统计?

2.比较归纳,择优选择。

师生共同比较三种方法,归纳出学生认为合适的方法(用举手的方法来统计)。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确定统计的方法,并在认可三种方法的基础上,确定出最为合适的方法。这样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要我学”内化为“我要学。]

3.根据需要,引导探究。

(1)师生合作,用举手的方式进行统计,完成统计表2。

过渡语:学校校医在统计数据的时候,一会儿要用一年级的统计表,一会儿要用二级的统计表,她一边整理一边叨念着:要是能把这两张表制成一张表,该有多好啊……你们能帮帮忙吗?

(2)学生独立探究,设计复合式统计表。

4.合作设计,展示交流。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统计表,可以同桌或小组合作完成。

(2)集体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

生生交流:学生可以随意向展示的同学提出问题。(如:你是怎么设计的?你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第二行第二列的数字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根据收集的数据制作出不同形式的复式统计表。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究,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并利用生生对话,相互启发,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以交流促发展。]

5.观察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统计表,解决问题。

(2)你还能有什么发现?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着重以下几个问题:

①哪个阶段体重的同学最多?

②假如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多少千克至多少千克以内?

③你想对哪个阶段体重的人说话?

[设计意图: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渗透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如: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多少千克至多少千克以内?通过对不同阶段体重的同学说话,使学生意识到日常生活要合理膳食,注意身体健康。]

三、尝试迁移,拓展延伸

1.统计二(2)班各组获得笑脸人的个数。

2.出示二(1)班、二(3)班、二(4)班、二(5)班各组获得笑脸人的个数(结合学校班级实际)。

3.独立制作复式统计表,并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本节课制订了一个评价量规,用一朵花的花瓣代表四个小组,在上课过程中,根据各小组的参与情况进行奖励,奖品是一个笑脸,贯穿整堂课。这是我的一个巧妙设计,一是给学生营造一个竞争、协作的氛围,二是当本节课结束时作为评价各小组的一个依据,并暗含着又一个生活中的统计,当进行评价时,学生提出:可以统计各组的笑脸的多少,作为评价标准。笑脸人变成了统计的对象,使学生感受到统计这一知识无处不在,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探索的空间和机会。]

4.拓展延伸,开阔眼界。

教师出示扇形统计图(也是统计各班得到笑脸人的总数),使学生感受统计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统计方法的多样性、统计知识的实用性,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

四、结合学习历程,畅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教师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

小学统计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66-69页。

教材简析:

《认识扇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统计表及平均数后安排的,是小学阶段统计知识的完成阶段,是下一学段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1、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

2、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难点:

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预习提纲、信息窗情境图、限时作业。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奋力拼搏、勇创佳绩,共获得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以获奖牌总数第一名的傲人成绩在世界运动史上又添上了光辉的一笔。其中,你对哪枚金牌的获得记忆最为深刻?

学生畅所欲言,谈谈对观看奥运比赛的感受。

谈话:是啊,每一枚金牌都是运动员们的汗水和血水凝聚而成的,都来之不易。(出示信息窗1的教学挂图)这就是第29界奥运会我国体育代表团金牌榜。仔细观察这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可以是计算方面的,也可以是和统计相关的。

谈话:老师也给你们提个问题:各种项目获金牌的情况怎样?你能用学过的统计知识来描述一下吗?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条形统计图来解答这个问题,教师应该给予鼓励。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一)描述数据。

1、谈话:在绘制统计图之前,我们先应将数据分类整理一下。

学生小组合作,将信息表中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完成教师提供的统计表。(教师在此说明:水上项目包括:跳水、游泳、划艇等;重技类项目包括:柔道、跆拳道、摔跤、拳击等。)

项目射击水上举重球类体操重技类其他

数量(枚)

2、学生回顾学过的统计知识,将统计表中的数据用统计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大部分学生可能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来。)

汇报交流,教师展示学生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用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不同项目获金牌的数量。

3.谈话:怎样用统计图表示各项获金牌的数量占总数的百分之几?我们还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出示教材68页的扇形统计图)

教师结合教材简要介绍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比。

(二)分析数据。

谈话:扇形统计图中的这些数据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小组交流,互动讨论。明确图中数据是指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之几。例如:射击9.8%表示射击项目金牌数占金牌总数的9.8%。

谈话:仔细观察,你还能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了解各项目所占金牌总数的比重。

(三)对比发现。

谈话:比较两种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出每个项目各得了多少枚金牌;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各个项目所得金牌数与金牌总数的关系。

谈话:是啊,两种统计图各有特点: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三、实际应用,深化理解

(一)课后自主练习第1题。

这是一道阅读扇形统计图的题目。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己阅读统计图,然后和同伴说一说发现了哪些信息。交流时,重点说说各部分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如少数人口8.4%,能说出是指少数民族人口数占全国总人数的8.4%。通过该题,学生能对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有简单了解。

(二)课后自主练习第2题。

这是一道巩固扇形统计图的意义并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可以先让学会说说统计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然后独立解决问题。

四、课堂反馈,交流总结

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经历一系列的统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数学内容,进行交流反馈,并和同伴说说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统计教案 篇6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首先通过学生自主回顾整理,构建知识网络。教学设计的第一部分: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交流,并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知识进行回顾;教学设计的第二部分: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求平均数。这样既复习了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又能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其次,通过“练忆结合”的方式,将知识点融于练习之中,从习题中提炼、回顾知识点,这样的设计能够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设计一组延伸性较强的课堂练习,通过多种形式和层次的练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学生独立反思、回顾整理,然后小组展示交流。

3.汇报交流,师引导归纳,构建知识网络。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复习、回顾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利用课件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网络的构建,使学生对所复习的内容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

1.复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2.复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思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优点?通常在什么情况下选用条形统计图?在什么情况下选用折线统计图?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小结: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出数据的增减变化趋势。

(1)选择你自己制作最满意的一幅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说一说这幅统计图是如何得到的,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①展示作品。

②互相交流。

3.复习近平均数的知识。

小组交流平均数的意义和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汇报。

小结: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即总数量÷总个数=平均数。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交流,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反馈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1.用5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的高度分别是4厘米、5厘米、6厘米、7厘米、8厘米。这5个杯子里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2.甲、乙两地相距540千米,某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然后返回,去时每时行90千米,返回时每时行60千米,求该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3.甲车间有工人98人,乙车间有工人120人,丙、丁两车间共有工人166人,甲、乙、丙、丁四个车间平均每个车间有多少人?

4.希望小学三年级学生做玩具小熊,一班48人,共做296个;二班50人,共做292个;三班47人,共做282个。三年级学生平均每人做多少个玩具小熊?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题的训练,巩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习题的难度,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小学统计教案 篇7

【设计说明】

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好统计知识非常重要,统计知识的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熟悉统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逐步形成统计观念。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掌握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本节课作了如下设计:

1.在感知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上运用了比较策略。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小学数学中有许多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防止知识的混淆,提高辨别能力,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通过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可以让学生很清楚地看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不仅反映了两者在数量变化趋势上的不同,更彰显了折线统计图的直观性与便捷性。

2.注重在分析与预测中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统计教学应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并能根据统计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本节课的.例题呈现了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使学生不但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合理的推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了学生描述、分析数据和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统计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回顾导入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

(课件出示教材104页例1情境图)

2.回顾旧知。

(1)课件出示下面的统计表。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

年份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20xx

参赛队伍/支

426

394

468

454

489

499

519

师: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观察,汇报时说出各个年份参赛队伍的支数)

(2)动手操作。

师: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过条形统计图,你能把统计表中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怎样绘制条形统计图,再在练习本上尝试画出条形统计图。

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展示。

各小组展示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4)师生共同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①画出纵轴和横轴,标明起点。

②根据纵轴长度并结合所给数据确定一个单位长度代表的数据是多少;在横轴上确定各项目的位置,即等距离确定各直条的位置。

③取各数量对应的点,画出直条,并在直条上标明数据。

④标明统计图的名称、制图时间等。

3.导入新知。

除了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以外,我们还可以这样画,大家一起看(出示一幅折线统计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通过教材中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既回顾了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1.观察思考。(课件出示教材105页折线统计图)

统计图

小学统计教案 篇8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99到100页的内容。

“统计与可能性”属于统计与概率范畴。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第二次就在本单元。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在小学阶段设置简单的“概率”内容,主要是为了

培养学生的随机思维,使学生学会用概率的眼光观察大千世界,为下一学段学习概率知识打下基础。这节内容是教学用分数描述等可能性事件的第一课时,主要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的随机意识,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但是“概率”知识很抽象,学生在进行观察、推理的过程中,现有的抽象思维难以保证他们顺利的、实质性的理解一个较为抽象的事物,推理能力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确定的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对概率的统计定义的体会。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简单判断。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创设游戏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获得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团结协作的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几分之一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基于概率知识的特性和绝大多数学生对统计数据不敏感,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主要采用动手试验、合作探究、观察比较、游戏体验等方法,让学生在动手试验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在比较思考中将感性经验逐步上升为理性知识,在游戏中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初步学会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进而达到感知、验证、巩固、应用新知的目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以分组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学习法”,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力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高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一)游戏设疑,引入新课。

全班学生按性别分成两组玩摸球游戏,每组各派一名学生摸球,每组各摸10次,摸到白球多得那组赢。

男生摸的1号盒子里装了3个白球,3个黄球;女生摸的2号盒子里装的是6个白球。

比赛结束,女生获胜。男同学质疑:为什么女生每次摸到的都是白球?是不是那个盒子里全部是白球呢?

此时打开盒子一看,确实如此。男同学此时觉得这个游戏不公平。

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个游戏不公平呢?”引起学生的思考。(1号盒子里既有白球,也有黄球,那就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2号盒子里全是白球,摸出的一定是白球,不可能摸出黄球。)

接着提问:“怎样设计才公平呢?”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入对新知的探究。

(二)提出问题,猜想验证。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体育活动?猜一猜:足球比赛时裁判是用什么方法来决定谁先开球的呢?

我们来看看体育兴趣小组的同学是用什么方法来决定谁先开球的。

出示:

讨论:用抛硬币的方法确定谁先开球公平吗?为什么?

2、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出现的情况有两种:

生1:我认为是不公平的,因为如果第一次是红队先开球,第二次可能还是红队先开球,接着仍然可能还是红队先开球,所以不公平。

生2:我觉得是公平的,因为硬币落下时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正面和反面出现的几率都是均等的。(板书:公平  不公平)

过渡:你们的这些猜想是不是正确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抛硬币的试验。

(1)竖着把硬币放在10厘米左右的高处让硬币自由落在杯中,每人抛10次 。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草稿纸上做好记录。

(3)抛完后,小组长统计本小组的情况并汇总,填好试验报告单 ,组内同学共同校对。

(4)活动时要互相合作,有秩序,保持安静。

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实验,并填写报告单。

4、收集并分析数据,初步体验。

出示一张统计表。组长上台填写实验数据。

为了使学生更直观的观察统计结果,便于比较分析,根据统计数据制成复式统计图。

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全班学生出现正面的次数和出现反面的次数分别加起来,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差别不大。请大家猜测一下,如果再让大家摸50次、100次、1000次,那结果会怎么样?

5、展示几位数学家的实验情况。

学生观察复式统计图,发现硬币正、反面朝上的次数比较接近,引导设想:科学家的实验数据毕竟是有限的,但是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如果实验的次数更多,设想一下,正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最后会怎样?学生得出:正、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会相等。

6、小结:可能性相等,游戏规则就公平;可能性不相等,游戏规则就不公平。(板书:可能性   相等   不相等 )

7、列举生活中用抛硬币决定先后顺序的例子。

(三)比赛激趣,拓展应用。

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本环节采用分组比赛的形式进行巩固练习。

出示:

转转盘决定谁先答题。你们组会选什么颜色?为什么? 你认为这个转盘设计得怎么样?怎样设计才公平呢?使学生利用所学的知

接下来用此公平的转盘进行答题比赛。

比赛规则:(1)每组选一种颜色,指针停在谁选的颜色上,谁就获得答题资格。(2)答对就奖一面红旗,看谁得的红旗多。

第1题:

第2题:(1)指针停在这四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各是多少?

(2)如果转动指针100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次指针是停在红色区域呢?

6名学生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小强在一块长方体橡皮的各面分别写上1,2,3,4,5,6。每人选一个数,然后任意掷出橡皮,朝上的数是几,选这个数的人就来当“老鹰”。你认为小强设计的方案公平吗?

(1)重温摸球活动,设计公平的摸球活动。

(2)某商场迎双节,策划一场购物抽奖活动,奖品如下:

如果你是商场的经理,考虑到商场的利益,会怎样设计转盘呢?

如果你是一名消费者,你希望这个转盘怎样设计呢?

如果按照公平性原则,这个转盘又应该怎样设计呢?

学生开展设计,展示作品,并阐述设计理由。

(四)浅谈收获,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在玩的过程中一起研究了“”统计与可能性。(板书:统计与可能性)你学会了什么?

小学统计教案 篇9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群动物朋友,请大家注意看屏幕。(点击课件)

刚才大家都看到了什么动物?有多少动物呢?你想知道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多少动物朋友吗?想知道哪种朋友来的多,哪种动物朋友来得少吗?那我们用什么办法才能知道呢?

生答。板书:统计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记录单,回忆记录方法。

师:老师帮大家记录了一下,看这是什么记录方法。

生:正字

那大家能根据老师记录的结果填一下统计表吗?

2、点击课件,出示统计表

生:填表

师:填完了吗?调查各组统计结果,指最后一组,说是老师点击课件,问:和大屏幕上统计结果一样吗?

3、制作统计图

师:大家现在看着统计表上的结果,看出各种动物谁多,谁少吗?那我们还有没有更直观的方法,一下就能看出谁多谁少呢?

生:统计图。(如果没人说出,请同学们拿出统计图,让大家做前强调纪律,提要求。)

要求: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对照格子和各种动物的数量,讨论一下一格代表几个数,讨论好后再自己在统计图上涂一涂。

生:讨论后作图

师:巡视指导(1格代表2个数)

4、收集作品对比,突破难点。

(1)师提示: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再过一会问:做完的请举手,老师就知道你做完了。老师收集好的作品。

(2)收集一份一格代表两个数的,一份一格代表一个数的,展示比较,让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生评价怎么样.(如学生认为都可以,老师加以肯定)

师补充:如果你要统计的数用1格代表1个数,都占满了还不够怎么办,哪种方法可行?所以以后比较大的数我们就可以用一格代表2个数,如果更大的数可用一格代表3个,5个或10个数。

5、演示做图过程,重做统计图。

同学们想看老师是怎么做的吗?(课件演示)

(边演示边讲解,让学生随着说,涂格的位置,1格代表的数量)

师:同学们会用1个格代表2个数来做统计图了吗?还想不想再做一做。把刚才的统计图翻过来,再做一遍好吗?

过一会提示说:组长注意选出一个最好的作品来教到老师这来。等交上5份后,教师公布评比结果(大声读名),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

6、看统计图提问题。

师:从咱们在刚才做图的过程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答

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小结。

刚才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学会了用1个格子代表2个数的统计方法,而且还提出了一些数学问题,真了不起,我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能表现得更加出色。

三、巩固练习

课本练习十六第2题,某地区10月份的天气情况。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说出作法,老师演示,回答问题,如果有时间小组合作完成第一题。

四、课后延伸,总结。

小学统计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2~113页,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能根据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图中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题。

出示统计图。

这张统计图反映了什么情况

从这张统计图中你能了解些什么

指名回答。yJS21.cOM

出示讨论题:你能解决这三个问题吗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讨论结果,集体评价。

你觉得哪些运动技能比较容易掌握哪些运动技能掌握的难度较大哪些运动技能男,女生水平差距较大哪些运动技能男,女生水平接近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说说理由。

2、学好复式条形统计图对我们分析生活中的现象或事情有帮助吗想自己试一试吗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

(1)课前分小组调查本组同学体育达标合格情况。

(2)各组汇报本组合格情况,其余组记录。

(3)各组分工整理数据,把数据填入统计表。

(4)展示统计表,核对数据是否正确一致。

(5)统计表的数据应如何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

(6)每一项数据应画在哪里

(7)纵轴上一个单位表示多少怎样区别男,女生

(8)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1)这些数据反映了什么情况

(2)你会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吗

(3)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4)如果不分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应怎样整理数据

统计图应该怎样画

独立完成单式条形统计图,展示作业,集体评价。

(5)出示3个问题,小组讨论。

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却别呢

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比较,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在哪里呢

独立完成计算,指名说说方法。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统计方面有什么新的收获向大家介绍一下。

小学统计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页的例2,练习十五的第58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知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了解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具准备:准备复习用的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和例2的统计表以及未完成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练习十五第5题已画好坐标轴而未画直条的统计图的胶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幸福小学五年级有3个班,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人数如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幸福小学五年级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统计图

40401998年1月制

35

3026

252018

2016

15

10

5

0数学小组语文小组美术小组音乐小组体充小组

教师出示幸福小学五年级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后,让学生先观察,根据表和图列出数据的情况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学生纷纷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归纳出以下五个问题:

(1)哪个课外小组的人数最多是多少人

(2)哪个课外小组的人数最少是多少人

(3)体育小组的人数是数学小组人数的多少倍

(4)平均每个课外小组有多少人

(5)平均每个班参加课外小组的有多少人

然后,教师指名回答以上五个问题。

二、新课

1.教学例2。

教师出示例2的统计表,并提问:例2的统计表与例1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例l的统计表只有降水量一种数据.例2是复式统计表,是分性别、车间统计的人数。)

教师又问:要画例2的条形统计图时,哪些地方与例l相同哪些地方与例1不同(跟例l的相同处是降水量和男工、女工的人数都是用直条来表示,不同处是,每年的降水量只要用一个直条来表示。而每个车间的男、女工人数要各用一个直条来表示。)

教师问:它们之间怎样来区分(表示男工和女工人数的直条可以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或线条来表示。)

教师说明制图的方法:

(1)画出水平射线和垂直射线,垂直射线上表示人数,水平射线上表示车间。在两条射线上分别画上适当的刻度(见下图)。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第一车间第二车间第三车间

(2)在水平射线上画直条,如在第一车间部分,左边画出表示男工80人的直条(画有斜线)。右边画出表示女工30人的直条。其它两个车间的直条画法相同(见下页图)。(出示条形统计图时可以先把第三车间部分遮住,学生画完后再揭开。)

教师让学生仿照第一、第二车间直条的画法,在书上画出第三车间的两个直条。

学生画图时,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画法是否正确,长度是否准确。学生画完后,教师揭开黑板上条形统计图中遮住的部分,让学生核对。

(3)引导学生画图分析。

教师提问:

①男工人数最多的是哪个车间最少的是哪个车间(男工人数最多的是第三车间,有13;人;最少的是第一车间,有80人。)

②女工人数最多的是哪个车间最少的是哪个车间(女工人数最多的是第二车间,有135人;最少的是第一车间,有30人。)

③从统计图中怎样找出哪个车间的人数最多哪个车间的人数最少(第二车间表示男女工人数的直条之和大于其它车间,所以第二车间的人数最多。第一车间,表示男女工人数的直条之和小于其它车间,所以第一车间的人数最少。)

(4)教师让学生简要复述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和要注意的问题。

前进机床厂各车间男,女工人数统计图

单位;人年月制

男工女工

140135135

120110

1008080

80

60

4030

20

0

第一车间第二车间第三车间

小学统计教案 篇12

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梯形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1、出示校园图(70页)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那些四边形?

2、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四边形。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展示学生画出的四边形,请学生标出它们的名称。

3、小组交流: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学生讨论交流。

1、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每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提问: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的外形像什么?

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是什么图形?

这几个四边形有边有什么特点?

它是平行四边形吗?

你们在量这些图形时,是否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如果有,是什么?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5、现在你有什么问题吗?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6、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刚刚认识的梯形,你能用这个集合圈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吗?

三、巩固练习。

1、在梯形里画两条线段,把它分割成三个三角形。你有几种画法?学生展示

1、 下面的图形中有( )个大小不同的梯形。

2、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把1张梯形纸剪一次,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拿一张长方行纸,不对折,剪一次,再拼出一个梯形。

五、作业:

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图形,然后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是什么三角形?有几种剪拼的方法?

2、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剪一下,分成两个梯形,有多少种剪法?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学统计教案四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教案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小学统计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统计学教案八篇 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教案是完整课堂教学的蓝图。我们已经帮您收集了一些与“统计学教案”有关的相关知识,这些资料仅供参考各位可以自行判断!...
    2023-09-14 阅读全文
  • 数学统计教案精选15篇 教案课件也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就需要我们老师要认认真真对待。 详细的教学课件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这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你准备的“数学统计教案”相关资讯,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管理工作和生活!...
    2023-08-22 阅读全文
  • 中班数学教案《统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学习基本的统计方法,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乐意与同伴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分工合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
    2021-04-26 阅读全文
  • 小学统计教学设计1500字(汇总11篇)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些能用到的资料。资料所覆盖的面比较广,可以指学习资料。参考资料有利于我们完成相应的学习工作目标。那么,你知道优秀的幼师资料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小学统计教学设计1500字”,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教学目标:...
    2023-01-17 阅读全文
  • 小小会计的条形统计图(大班数学教案) 引言:学会了数量的计算,老师就教我们做好玩儿、有趣的条形统计图了,一条条的长条代表不同的数量,让人一目了然。 一、设计意图 幼儿在区角中、科学活动中,常出现将物品进行分类后,数了数量,比较了多少。由于...
    2019-12-13 阅读全文

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教案是完整课堂教学的蓝图。我们已经帮您收集了一些与“统计学教案”有关的相关知识,这些资料仅供参考各位可以自行判断!...

2023-09-14 阅读全文

教案课件也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就需要我们老师要认认真真对待。 详细的教学课件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这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你准备的“数学统计教案”相关资讯,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管理工作和生活!...

2023-08-22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学习基本的统计方法,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乐意与同伴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分工合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

2021-04-26 阅读全文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些能用到的资料。资料所覆盖的面比较广,可以指学习资料。参考资料有利于我们完成相应的学习工作目标。那么,你知道优秀的幼师资料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小学统计教学设计1500字”,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教学目标:...

2023-01-17 阅读全文

引言:学会了数量的计算,老师就教我们做好玩儿、有趣的条形统计图了,一条条的长条代表不同的数量,让人一目了然。 一、设计意图 幼儿在区角中、科学活动中,常出现将物品进行分类后,数了数量,比较了多少。由于...

2019-12-1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