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给老师100条建议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08-18

给老师建议读后感。

读书可以让一个人的思维逻辑不断提高,生活的苦难永远没有尽头,这是我看完作品这本书一个最大的感触。 读后感是对我们自身价值的认识和理解。你不可错过这篇丰富的“给老师100条建议读后感”它会让你受益匪浅,希望我的观点能够让您对世界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给老师100条建议读后感(篇1)

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专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深深地被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折服了,真的有些惭愧,以往认为自己参加工作也有段时日了,在教育教学方面做得不错了,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也够了解的了。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意识到我在许多方面所做的远远不够。书中的每一个建议都充满了教育智慧,生动的例子,精辟的分析,启发性。从中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好庆幸,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本好书。

书中每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它以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渗透着教育大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虽然教育的现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苏霍姆林卓越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工作者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他用30多年的时间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他闪烁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如同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教育工作者干渴的心灵!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思。

给老师100条建议读后感(篇2)

都说“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 。”可是自从二胎之后,发现自己所有的时间几乎都被孩子给占了。仅余的一点时间常常会用来补觉。已经记不起多久没有拿起一本书了。于是到了要交读后感的时候,也只有硬着头皮,硬生生开始搜肠刮肚了。

回来上班之后各种的不适应,最不适应的莫过于课堂上的自己似乎是个失去耐性的爆竹。因为总觉得课堂是自己的一言堂,孩子们坐在课桌后面神游的状态让我顿觉得挫败不已。

让孩子生活在思考的的世界里。该怎么办呢?苏霍姆林斯基说,需要在课堂上做两件事:第一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

我似乎太理想化了,在教育学生时,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很差,每天坐在课桌旁,无所事事。教师不要把学生的主要力量用到消极地掌握知识上去,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很多学生之所以把学习当成负担,因为他没有体验到学习带给他的快乐,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 谁缺少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颤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

我们似乎忘记了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我们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当然,这也是最困难的事。

教师本身应该是个思想者,用思想去点燃思想,用智慧去碰撞智慧,力求转变自己的一味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可急躁的我急于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急于完成这样那样的练习、作业……学生们也是疲于应付这样那样的作业,在这样贪玩地年纪里,的确是件强人所难的事。我们真的犹如带着镣铐的舞者。

长期以来,老师习惯了灌输、习惯了传授、习惯了检查;学生习惯了等待、习惯了依赖、习惯了接收、习惯了习惯的一切,主体意识丢失,独立能力退化。谁应该改承担学习的责任呢?时间一分分过去,教学进度走不了,急死老师了,就往往会忍不住越粗代庖来得干净利索,省时省力,结果,我们又回到老路。学生永远在等待依赖中。所以,教师不能急,首先给学生充裕的思考准备时间,善于激励,耐心等待。一部分学生可能就差那么点勇气,需要教师为他们打打气儿,有种种顾虑障碍的,需要教师疏导。其次会引导,学生思维卡壳的地方要牵线搭桥,也许这个探索自寻过程要花费很多时间,甚至表面一无所获,但它使学生思维得到磨砺碰撞,活跃起来。这是一个人的学习、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需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 长效“ ,比起短暂的急功近利的强行灌输,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学生会受益终生,故而眼前所耗费的时间经历应该说是值得的。

给老师100条建议读后感(篇3)

这本书主要告诉我们在学校生活中要单独对待孩子。这里点明在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因为每一个学生对“学习上的成就”不同,而表现出来的对教材感知、理解、识记的快慢,需要教师们确定相对的

教育技巧。每一个学生在这一刻能取得什么样的学位,以及如何使自己的智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出现差生,困难生的原因是:在上课时,我们没有充分的让这一部分学生参加合适的“脑力劳动”,造成这一部分学生超负荷进行“脑力劳动”。解决的办法是:

设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在进行“脑力劳动”,同时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因材施教。

的确,没有华丽的辞藻,高调的谈论,生涩的理论,有的只是作者独特的观点,有的只是一个教育长者善意的帮助,一个教育的先锋与同行真诚的沟通。这些简单的话语让我感受到教师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是多么的重要;体会到表扬的神奇作用;体会到思考的快乐;知道宽容也是一种精神。

作者认为“小学面临着许多重要任务,而其中占据首位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儿童学习。”要正确处理一种“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分量跟实际技能和技巧”之间的相互关系:

首先教会儿童熟练地读和写;其次是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再次是学会了迅速而有理解地书写;最后是一个更具体的目标:你给学生讲述一点什么,让他们一边听讲一边思考你所讲述的内容,而同时还要把他自己的思想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这样做了,我们的“学生永远也不会成为落伍的、不及格的学生,他们学会了自己去获取知识”。

这是一本让我更好地了解学生和我自己的好书。我会仔细品味,指导我的教学!

给老师100条建议读后感(篇4)

理解,让教育走向成功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人民村小学陈俊萍

作为一名教师,总有一个好的理想:通过自己的教育,让优秀的学生变得更好,让差生变得更好。然而,现实总是给我们答案:我们努力工作,但收效甚微。

拜读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敬佩之余有了柳暗花明般的感受:环境固然影响了许多,但是如果我们教育得法,还是可以产生一些效果的。

他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不能容许学校里总有一批学生,他们感到自己没有学好,干什么都不行……由于感到自己在智力上低人一等而经受着内心的痛苦。如果再加上家庭环境上的不顺利,那么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在道德行为上出毛病的危险性就更大……”这让我深深震撼的同时也懂得了: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

世界上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我们教师就是要做到使这个幼小的人的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东西不受到压抑、伤害和扼杀。如果对这些弱点仔细地观察和思索,不仅用脑子,而且心灵去认识它们,那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是无关紧要的,是每个孩子年龄阶段所表现出应有的特征时,你会为自己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的行为感到可笑。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以往的一次经历。一个星期一的早晨,和往常一样,我开始浏览孩子们交来的每周笔记,复习作文。很快,一份潦草的作业呈现在我眼前:

笔走龙蛇,真是让人头痛。一看“作者”——小硕。我没犹豫,把他找了过来:

“硕,这是你写的吗?”“是啊”,他笑咪咪地看着我,“那什么,老师,我去重写。”没等我反应,他就把本拿走了。

我也没什么感觉,继续判阅。

还没到中午。“报告”,一个声音打断了正在办公室低头判作业的我。“老师,我重写完了。

”我心里一喜,“好的”,并接过了他的本。一看,心里就凉了,一如既往。但我还是满怀希望:

“这是你的真实水平吗?”“不是,老师”,孩子依然笑咪咪的。“那就把你真实的水平给我看,这么帅气的小伙子,字可不像你啊。

”“哦。”孩子没再说什么,出去了。

下午,第一节课,“报告”,依然是这个声音,依然是这个孩子,依然拿着周记本。我很奇怪:“硕,不是上英语呢吗,你怎么?

”“没事,英语老师让我来的。给您周记本。”望着周记本上依然没有什么起色的书写,我有些生气了“这就是你的最高水平吗?

拿回去再重写!“(现在想想,当时真的就是有点鬼使神差的似的。过去,遇到这样的情况,我觉得孩子有些变化,但这次就够了。

)可能潜意识中生气孩子对待作业的态度,或者是觉得他在挑战我的底线,忍不住情绪的我爆发了。令我惊讶的,他一声没吭,转身就走。我下意识地跟着他走进教室,本想跟英语老师询问一下情况:

是不是不听话,自己就出来了(他比较有个性)。谁知道,我还没开口问,但我看到他还没到座位上把作业摔在地上。当时,我的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

”告诉你,硕。你别不懂好赖。我可以不管你,从今以后你也不用把作业给我。

别跟我耍混。要耍混,回家!”可能是,没想到我能跟着回到教室,他一下子愣了,教室里陡然静得怕人。

跟英语老师交代了几句,我转身出了教室。(这时,我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在全班面前失去了威信,这是孩子的无知造成的。)

过了没多长时间,办公室的门被悄悄推开了。硕满脸泪痕地站在我面前:“老师,对不起……..

”“你没什么对不起我的。”还在气头上的我,打断了他的话,“你脾气大,我管不了你,你也不需要我管,你走吧。”说完,我低头做自己的事情。

无所适从的硕抽泣着走出了办公室。(此时的有些悔意:接班只一个多月,这个孩子跟我完全没有了抵触情绪,这下又前功尽弃了。

更重要的,孩子已经认错了,何必非得弄出个谁对谁错呢?自己对他的教育失败了。)

第二天,我早早来到学校。远远看见一个瘦瘦的身影在校园里徘徊,是硕。我迎上前,他看到我,先是犹豫了一下,而后还是走了过来。

无声地把一封信交到我手里。我打开一看:工整的字迹,赏心悦目。

内容还没来得及看,一句对不起就已经让我泪盈眶了。说对不起的不是还应该有我吗?轻轻拉着硕的手,在朝阳中坐在柳树下的木凳上:

“转过身,别让其他人看见你掉眼泪。“信,我看了,这件事过去了,嗯,老师没有别的意思,就是希望你像其他孩子一样优秀,因为你有能力优秀。老师也是太心急了。

”硕的眼泪再一次掉了下来。“不哭了,擦干眼泪,在外面呆一会儿,回班啊。”……

现在回想整个事件,朔可能根本没有激怒我。他只是觉得亲近和调皮。如果这样想,就没有这么大的冲突,自己也不会有颜面受损的感觉。退一步想,按照以往的习惯也不可能这样做。

情绪失控是罪魁,不能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是症结。还好,自己能及时“悔悟”,孩子没有形成阴影,我心里也放松了许多。

这个孩子因为家庭的变故,家长疏于管理,他渐渐远离了学习,远离了学习的乐趣。因为急需温暖,所以别人的一句好话能让他们感动很长一段时间。而这“好话”如果来自于一些游手好闲之人,那么孩子很快就偏离了轨道。

任凭老师怎样煞费苦心的规劝、引导,孩子已是无力回头了…..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孩子能够看到自己好的一面。我可以学习不好,但是我可以其他方面优秀。

一个人的成功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修养、学习、办事、锻炼、公益。我认为这会激发孩子的自强精神,让他看到更多阳光的一面。心态变了。在我们不懈的帮助下,孩子还是可以改变的。

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为班级夺过体育比赛的冠军;他不计较他人的误解,自觉地擦净水房地上的污水;他在老师处于困境的时候能加以安慰,甚至于出谋划策……

我们做教师的人,应该学会发觉,在我们认为无可救药的懒汉和毫无希望的“落后生”身上,在他们的心灵和双手里,还蕴藏着天才呢……走进他们的心灵,发现孩子的优势,帮助他们走向自己成功的人生之路,不是我们应该做的吗?

给老师100条建议读后感(篇5)

毫不夸张地说,我觉得《给教师的建议》真是一本好书,我以前也听说过,但从来没有真正去阅读过,从来没有像看这本书那样地看一本教育书籍。曾几次水开了又凉了,凉了,又开了,也不记得去倒;曾几次小鸟停在窗前叽叽喳喳地叫也不能唤醒我;曾几次音乐停了也没有感觉到……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着里面的每一篇文章。得感谢学校给我这样一个阅读的机会。

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振撼着我,看了后,我由衷地说:“苏霍姆林斯基真伟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话是那么实在又那么在理,列举的每个事例是那么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经碰到过的许许多多的问题,自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不得不让人钦佩,觉得自己几十年的书教得是那么失败。

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因为这是我迫切希望解决的几个问题,看了后真的对我帮助很大,主要是在思想上、观念上有了转变,我也经常抱怨没有时间,忙;我也想教育日记,但总是不

曾经有位教育家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这是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蕴”。“有人说‘没时间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我完全赞成这句话,并深有同感,因为我就属于这种类型。因为我老是想:“老师也是人,老师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应付学校各种各样的检查,做课题,搞教研、进修、培训、评职称、提高教学质量、早上要带学生训练,晚上还要训练……忙了一天,只想坐下来看看电视、聊聊天,放松放松,哪有精力读书?” 这几天翻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发现,尽管现在的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苏霍姆林斯基那闪光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他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了,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教师只有懂得一些课堂上并不学习的东西,才能使自己的视野变得宽广,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而不是光全情于自己所备课的教材内容上,因为那样会使课堂变得缺乏情感,学生的兴趣也会荡然无存。

教师与其他职业的区别在于: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教师将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职业资源,不以实际的可被清点的收益取胜。这就决定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捷发展的今天,教师为适应社会的变化,面临着许多挑战,知识结构的变化、观念的更新、教学技术的改进、新型教学手段的尝试等等,都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些难题,针对社会的变化来调整自己,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给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读了这本书后,我获得了不少收益:感受到了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对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认识到了赞美的神奇作用;体会到了思索的快乐;知道了宽容也是一种精神……书中的一些精辟的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教师应享受生活”

我们生活在一个效率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快速的工作节奏,激烈的竞争,无形的压力,使我们忘记了自己,每日象是一根绷紧的弦,整天脚步匆匆,把自己的人生视为一场又一场的比赛,世界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角斗场,自己则是一台疲于工作的机器,我们似乎根本没有闲心去享受生活。这样的状态、这样的心情怎能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务?怎能教出适应现代化社会建设需要的人才?因此,调整自己的心态,享受生活,适当地放松自己对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怎么调整自己,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只要我们打开所有的感官,每天给自己一小段闲暇,那平素里再平凡的点点滴滴,只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都有无限风光蕴含其中。”是啊,“防碍教师享受生活的,不是别人,而正是教师自己。”

二、“把困难当作机会”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适应社会变化的人,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反之,不能适应变化,或不愿改变自己去适应变化的人终究会被社会所淘汰。我们的教育工作也是如此。它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深刻地体会到:老师越来越难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摆在眼前的困难,你做怎样的选择呢?是退缩,还是前进?郑杰为我们做了细致的分析:“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不仅放弃了人生难得的体验,更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权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的确,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

三、“从四十分钟里榨出油来”

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一直是困扰我们每位教师的一个问题。因为低效率的课堂总是枯燥乏味、浪费时间,而高效益的课堂总是受到大家的喜欢。学生喜欢高效益的课堂,家长欢迎高效益的课堂,教师也因课堂的高效益而愉悦。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将成为我们不断探索、改进的一个课题。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这一点。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 “从四十分钟里榨出油来,”做短短课表的“守财奴”。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最近,有幸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感受颇深。此书读起来非常亲切,他的每条建议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他不是讲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从教师的身边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独具观点,总能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我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一、“要继续学习”

书中说到:“一旦教师停止了学习,他的工作便如同机械的运作,在机械枯燥的活动中教师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会沮丧而没有活力。这一切都将使教师工作显得令人厌恶。因此,学习还能拯救教师自己。”

现代教育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求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所谓: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必须要养成继续学习的好习惯,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继续学习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设疑问难、探究学习、自行解决问题”等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多地引入了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继续学习同样给我的课堂教学带进了许多新的教学手段,从最初简单的电教媒体——幻灯、投影,到现在大量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教学效果也越来越理想,使知识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可以把知识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新知。当然要熟练掌握使用这些教学手段,需要自己不断地学习,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巧,才能制作出精美而且实用的课件。 教师继续学习不仅能提高自身的修养,还能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好处,继续学习,将会终身受益。

二、“思索是一件快乐的事”

“写作只不过是另一种说话而已,虽然写作比说话要艰苦些,但本质上都是一种表达。我认为一个人如果要写作必定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想说话,二是有话可说,三是会说话。” “一个人要有思想,不是凭空有的,而是能怀疑,能独立,有鲜明的自我,思想自然就会来眷顾你”……

以前总感觉思考着是痛苦的、孤独的,甚至是茫然的,但读了这本书后,我的这种感觉变了,当你冥思苦想,而眼前豁然开朗时,心中是何等的喜悦、快乐呀,才突然发觉思索着让人充实、快乐、自信。同时我也终于明白了领导们要教师写读后感的良苦用心。其实要求老师写读后感并不是为了强迫教师们读书,而是要让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因为读而不思是写不出感想来的,更不可能从中获得提高。只有经过认真思考才能有所感悟,让我“想说话”、“有话可说”,也希望我能不负重望真正变得“会说话”

社会在发展,中国在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作为教育的实践者—教师,在不断发展的现代必须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借用方方校长的一句话:“要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就,重要法宝是让学习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习惯,并让这种习惯熏陶我们身边的每一株幼苗,为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而努力!

给老师100条建议读后感(篇6)

《给物理教师的101条建议》读后感

作为一名新老师,这学期是我教的第一年。在教学中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比如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等等。迫切需要一本有教育意义的书来告诉我如何做,以及我的做法是否合适。《给物理教师的101条建议》正是我寻找到的适合我现在状况的一本好书。

物理课应该怎么教?新课程怎样设计?新课程下的课堂是什么样的课堂?

新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

太多太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刚开始教学工作遇到的困惑。本书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具体化和可操作性,展示一线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获得和产生的宝贵经验,增强经验的启迪,从实践中揭示规律。

从这本书中我吸取了不少有利于教学的经验。

一、如何与学生共同分享学习物理的乐趣

物理学是一门有趣、实用、无所不在的学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很多学生经常苦恼,物理难学,问题难解决,考试成绩不理想。

影响物理学习效果的因素很多,包括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计算、推理、分析和归纳能力、生活经验、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兴趣、志向和抱负。这些因素对学好物理也有很大的影响。

学好物理的方法包括:学会阅读;走进生活,丰富经验;培养敏锐的问题意识;树立理想,矢志不渝。

二、教师应具备必要的素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现行的课程标准和当年我们要求学习物理的课程标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年前的概念现在已经非常过时。在新时期,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还要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要有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有教研能力和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科学精神。

三、让自己变得不可缺少

这是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让自己不可或缺,就是让自己在学校和学生心中不可或缺,也就是成为一名好老师。要成为一个好教师,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首先应该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敬业精神;

2。我们要有博大精深的科学知识,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科学精神

3、要有优秀的人格

4、应该懂的表扬和鼓励

5、最大限度的尊重、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对学生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教师把学生当作什么样的人,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标志。

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手段。

6、充满爱心。教师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教育才会爱你,你才能得到事业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才会爱你。

四、享受教育的乐趣

把教育当作一种享受,不仅可以使工作生动有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教育的效果。当然,要使教育成为一种享受,前提必须是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能够为教育买单。

只有当学生觉得教育是一种享受时,教育工作者才能感受到。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接受教育是一种享受,方法有很多,如:老师上课时声情并茂的讲解;老师本身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榜样;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让学生享受到物理中的各种美感;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常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等

五、备课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进度统一、任务相同的课堂必然会让位给类似复式教学的课堂,不同组别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完成不同的作业、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或许将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而统一的讲解、答疑、点拨、指导,只能是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必要补充,是应学生的实际要求而安排的活动。当然,在统一考试的情况下,这样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每个学生独立活动的空间也受到限制。我们的观点是,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差异的发展,而不是增加对学生的限制。

六、要想方设法多设计探究环节

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但必须遵循一定的思维程序,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探究的思维程序及其各个要素可得到极好的培养;同时在探究的各个环节、要素的操作中,还需要运用各种具体的思维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

七、课堂纪律与课堂氛围

今天的课堂需要纪律,但过于刚性的纪律会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活跃的心灵、智慧的火花、涌动着的潜能不能得到有效的激发和释放,课堂氛围压抑,阻碍了师生双方信息与情感的交流,直接制约和影响教学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实践中多磨砺,才会有属于自己的方法。

给老师100条建议读后感(篇7)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

书中提到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 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是啊!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个强烈感受,就是与现实的紧密联系,问题意识,忧患意识流淌于字里行间,而一个个社会现实中实际生动的事例,则支撑起了这种问题意识,使全书血肉丰满,鲜活,充实,激起你对现实的关注,激起你对现实的思考,并在这种关注思考中,令你得以专注地读下去,而绝无某些政治思想读物的空洞,苍白之嫌。譬如,作者在讲到建立教育科研机制,创造研究学问的氛围和环境,鼓励高学历,高学位,高学术水平的教师脱颖而出时,举的是哈尔滨第三中学的实际例子,并详细地介绍了其现存的状态,采用方法等等,甚至具体地介绍了该校给作为学科带头人的教师的津贴数额。再如,在介绍德育工作在"五育"中的作用时,作者举的是xx黄冈中学,xx通宝育杰学校这样分属国有,民营的两个中学实例。对xx省几年来有关德育工作的若干数据的评介,则使人从整体上增进了对当前德育工作的了解。生动的点,概括的面,点面结合,具体生动,让你从感性,理性上真正能够理解德育工作的迫切性,重要性及现实性。

这样的一种务实态度鲜明地体现在该书对德育工作的理解,论述中。一般人的印象中,德育工作属于"软任务",多有空洞之嫌。但该书却鲜明地提出来,要把"软"任务落实到实处,这样,它才能扎扎实实地硬起来。为此,该书评介了一系列的德育工作的可行性极强的规则,做法,使德育工作内容上层次化,方法上科学化,考核上常规化,把德育工作从不着边际,无法操作,无法落实检查的"假,软,大,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我觉得,我们的许多研究论著,往往宏观的原理性的论述多,结合现实的可行性则基本缺席,这也是许多人不大看重社科研究论著的一个原因。

所以读了这本书,我想给自己,也给我的同行朋友们说一句:读书吧,朋友!

给老师100条建议读后感(篇8)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最大的印象就是读书,不仅学生要读书,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读书。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人生没有书,犹如没有阳光;智慧没有书,犹如没有翅膀的鸟。

”高尔基也说过:“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书籍帮助许许多多的人获得了智慧,走向了成功。

是书给了我们知识、快乐、优雅和能力。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太快,没有不断的学习和扎实的知识,没有开放的思维。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知识越来越丰富,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如果他们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仅仅在课前几小时的准备还不足以控制课堂。

我们说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我们的阅读不仅是为了上好一课,更是为了传播几千年的人类生活经验和思想精髓。阅读不仅是教师的爱好,也是教师的责任。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读书,使自己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你所具备的知识海洋的沧海之一粟,这样在教学生活中你才能应付面对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会将工作当成一种负担。

所以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发自内心的对知识的需要和渴求。

一个优秀教师教育技能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不断的阅读和知识的不断补充。因此,除了自己的努力,我们的老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阅读,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经常告诉学生,很大一部分知识来自课外阅读的积累。

如果学生都能达到——我要读书,就像高尔基说的一句话:“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那么还愁我们的学生的发展吗?

感谢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老师的建议。他的教育教学不再盲目,方向明确,方法灵活。所以我想更深入地研究这本书,使我的教育和教学更加成熟。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记住:

东亭实验小学姚凌燕

给老师100条建议读后感(篇9)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也许自己是师范生的缘故所以特别青睐于对如何能成为一名好老师有帮助的书。当在图书馆看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时,就莫名的感到它是特别的,些许是因为它的书本包装封面,些许是有些被震撼,一百条建议?是哪一百条?

怎么会有那么多?好奇心驱使我把它从书架上拿下。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以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这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书。这本书里有一百条给老师的建议。本书内容充实,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此外,书中的100条建议,每一条都谈到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十分适合向我们这样的未来将踏上教师职业道路的师范生阅读。我读后认为这是本教育经典书。

我相信每个人读会像我一样觉得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书中的建议和建议看似肤浅,实则是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也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让人不至于会因为枯燥干涩而放弃,反而因为其是生动的例子而更加急切的想把它一口气读完。

虽然读这本书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是我到现在还能够说出那一百条建议之中的几条,例如有一条是“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这条建议是让身为教师的我们要牢牢的让学生把基础扎扎实,就像是要有经济建设之后才能有上层建筑,如果一个学生连基础知识都不牢固那么他将一事无成。另外还有一条是“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读后我认为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就像是许三多里面说的一个也不能少的道理是一样的。除举得这两条建议之外,其他建议也都是十分精辟对成为一名好教师十分有实质性帮助的。

给老师100条建议读后感(篇10)

官渡区晓东小学黄金华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前苏联b.a.苏霍姆林斯基所著,是本教育经典书,由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wa a.sukhomlinski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改称《给教师的建议》。

这本书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的理念,我就两点感触比较深的部分谈谈我的想法。

一、后进生教育

本书中对后进生的教育有充分的探讨,书中 “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这些章节,和书上所谈到的费佳、彼嘉、巴甫里克等学生的成功教育的案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后进生我一直认为这是智力问题和一个人的品质问题,无论是谁,无论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无济于事的,很多道理只能从理论上行得通,而实践中要想让一个智力有问题的人有进步有发展是不可能的,要让一个品质不好的人真正弃恶从善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所谓的“本性难移”。但苏霍姆林斯通过多年的教育工作的实践,和对儿童的脑力劳动和精神生活的研究,深信:儿童学习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

他认为,当学习困难的孩子和能力强的孩子在课堂上时,他们需要特别的照顾和耐心。不要一句话,不要一个手势让这种孩子觉得老师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了信心。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不要强迫孩子们尽可能长时间地挖书,而要培养智慧,发展大脑,教会他们观察世界,发展孩子的智力。读了这本书,我认为我们当教师的人应当记住:

对于每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管耽误了多少时间,我们都应该有爱心、信心和耐心。要相信人人能成才,特别要关心后进生的成长,但也不要把他们看得和优秀学生一样的能干,这样只会越学越死,越学越笨。而要更注重锻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不断发展打磨“脑机器”。

正如苏霍姆林所说,我们的崇高使命是让每个学生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和这样的专业。这不仅是给他提供一块足够吃的面包,更是给他生活的快乐和自尊。

现任班级中一名叫李浩的学生 ,是一名唇腭裂的孩子,虽然小时候做了手术进行修复,但是目前11岁了,说话仍有些吐字不清,加之家庭比较特殊,妈妈在外挣钱养家,爸爸却成天不务正业,也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导致孩子没有充分的家庭关爱,生活习惯很差,学习习惯就不用说了,上课不参与学习,回家不做作业,热衷电脑,思维能力较好,自称很懒,不想学习。接受这个班级以后,我经过一段时间的细致入微的观察,耐心地沟通对一些事件的想法等,不断的调整和关注他,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效果。这个孩子现在能自觉完成每天的数学家庭作业,在组长的督促下能及时改错,改变以往对待学习的冷漠的态度,课堂上也能积极思考问题,举手发言,敢于用他不是很清晰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同学们也常常给予他肯定的眼光。

一学期下来,虽然不能保证每天都有效率的学习,但知识上还是有一些漏洞,但在动员期末复习后,我们可以积极要求老师放学后留下来教他学习,我们在考试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每一个人,欣赏每一个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因为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我们要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浇水,用爱心培养。

真正的爱是不必要的。我们只需要给他们更多的爱,更多的阳光和更多的微笑。平时及时发现,准确把握每个后进生的优点,使他的优点得以升华、特长得到发展,使他们感到“我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我也有自己的优势”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我们也要善于创造一个舞台和空间,让他发挥聪明才智,正确引导他,让他成功。只要有成功,就有可能改变落后面貌。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我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没有这种力量,任何巧妙的教育措施都无济于事。”

二、让阅读滋润我们

《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这样一位老教师,他有30多年的教龄,在上完一堂极其成功的公开课后,当听课老师请教他为这堂课准备了多长时间时,这位老者感慨地说道:“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每节课,我都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备课。

不过,对这个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多么耐人寻味的回答啊!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老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让人觉得听力是一种享受。虽然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准备充分,教学环节可以设计得天衣无缝,但在课堂上,往往捉襟见肘,让人觉得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

我认为15分钟和一生的区别和联系在于两个词的阅读。一些优秀教师教育技能的提高,正是因为他们不断阅读,不断补充知识。

我们常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不断的学习就没有扎实的知识和开阔的思维,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的视野越来越宽阔,知识面越来越丰富,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不学习只能是“坐吃山空”,仅仅靠课前准备几个小时已经不足以自如地驾驭课堂。教材中的内容只是常识,教师还要广泛涉猎知识,既源于教科书又要高于教科书,将难以消化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材宽广得多的时候,才有可能深入浅出的应对所教的内容,将死板的教科书变成激发学生兴趣与主观能动性的有效途径。

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的成长途径有很多,但惟有读书,并带着对自己实践的反思进行阅读才是最重要、最珍贵的。阅读教育大师的话语,反思自己,我们发现在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归根结底,是自己读的书太少了。

读书少了,自己的课堂中就缺少了些灵气,教学语言较为苍白,有时一个问题绕来绕去也说不明白,用一个词语思考许久也想不出合适的;有时想得很好,可倾吐出来的话语却很“蹩脚”读书少了,提笔犹如有千斤重,更别说下笔如有神了。

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我们读书不仅是为了上好一课,更是为了传播几千年的人类生活经验和思想精髓。阅读不仅是教师的喜好,也是教师的责任。我们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读书,每天坚持读书,与书结下终身的友谊。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读书,使自己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你所具备的知识海洋的沧海之一粟,这样在教学生活才能应付面对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会将工作当成一种负担。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所以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发自内心的对知识的需要和渴求。

苏霍姆林斯基那独具风格的理论和教诲有很多,“学无止境,教海无涯”。有人说,教师是培养孩子良好情感的土壤,是照亮孩子心灵的明灯。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向大师学习,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童年。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感悟,希望和大家共勉!

给老师100条建议读后感(篇11)

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老师的建议》一书后,受益匪浅、深受启发。下面就以其中印象最深的几点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建议》中告诫“每天不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博览群书、厚积薄法是激活教学与科研的最重要的源头“活水”之一。常入大师之心,与圣贤对话,才能了解教育的真谛,更好地观察道德、人文、科学领域,进而探索教育理想和事业,最终超越昨天的自我,满意地实现教师明天的人生梦想。

文中写道“学生的学***种功课塞得越满,给他留下的供他思考的与学***有关的东西的时间越少,那么他负担越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想想在教学中,我有时也会有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学生真是很辛苦!你看,学生每天要上一天的课,还要完成各科的课堂作业,回家后还要完成自己的家庭作业,这哪有他们的自由时间呢!

再想想我那时的童年学***在的学生学***是两码事,我那时的童年生活是非常快乐的,每天在学校的学***松,作业也不多。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可以成长,获得知识,获得良好的生活体验,现在有了良好的童年记忆。再看现在的学生,似乎除了学***学习,根本没有他们的自由时间,但他们的成绩也不见得好,反而失去了好多童年的乐趣,童年该有的快乐,等他们长大了能回忆的也就是学***苦或者是网吧、游戏机房的情景。

苏霍姆林斯基明确告诉我们;学***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判断:每个学生此时能达到什么程度,如何使自己的智力进一步发展,这是教育技能得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同时,我深深体会到: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不读书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多读书、勤思考,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吸取营养,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才能充实我们的大脑,提高我们的素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给老师100条建议读后感(篇12)

让阅读为教育添砖加瓦

盘县红果逸夫小学封周凤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名教师,人们常说要给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们的水从何而来?

我们只有不断地自我阅读,通过读书来丰富自己的内涵,丰富自己的学识,才能让自己的“水”变成有用的“水”。

一天,在网上浏览时突然发现苏霍姆斯基写的《给老师的建议》。越看越喜欢,越看越喜爱。读完这本书,让我感受颇深。苏维埃式的教育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我们的现代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在学校常听老师们发牢骚:“现在的孩子个个都聪明,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学习怎么越来越不行呢?”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中,不难看出教师的困惑。

苏式早就提出不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同样的事情。他生动地用7岁孩子提水的例子告诉我们,一个孩子提了5桶水后筋疲力尽,而另一个孩子可以提20桶水。如果你强迫一个弱小的孩子携带20桶,会损害他的力量。他明天什么也做不了。他可能躺在医院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用不同的方法对待不同的学生。

其实这就是我们现代教育说的“因材施教”。然而,我发现我周围的老师对分层教育缺乏热情,他们只是偶尔使用。他们只想做,不坚持。所以就有了越来越多的“后进生”。

我们老师的牢骚也就是没有因材施教而产生的结果。苏维埃风格告诉我们,学习成绩的概念本身是一个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绩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是伟大的成绩。

在《建议》中第二条谈“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这里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这位老师的课好的让听课的人都忘了记笔记。但当我们问老师准备上课多长时间时,老师说只用了18分钟,大家都很震惊。

如果我们想准备公开课,我们至少应该准备几天。累了的人不喜欢这个班。

苏维埃师的教育告诉我们如何做好这样的准备。教师的时间问题与教育过程中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教师的工作和创造时间就像一条大河,由许多小溪滋养。

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在《建议》中第三条“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我特别认同。《建议》中说“敬爱的小学教师们,你们的工作做得怎么样,这直接影响着中年级(初中)和高年级(高中)教师的时间预算表。请你记住:

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在学业上落伍,这主要是他们不会学习、不会掌握知识的结果。”

这里提到了“不会学习”,其实就是不会学习的方法。在小学阶段,许多学校以分数来评判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导致我国小学教师盲目追求分数,忽视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在教学中一直注重教学生学习的方法,但是难度很大,学生都喜欢老师直接“喂”,不喜欢自己去吃。成效很慢,但不管怎样,我还是喜欢坚持学生学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

最令我想不到的是在《建议》中提到的“后进生”。我还以为只有我们才说“后进生”,没想到苏式教育中直接说出了我们的心声——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

相关推荐

  • 给教师建议的读后感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遍人间书,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不禁让人产生情感共鸣。 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思考的过程。本文的主旨是探讨与“给教师建议的读后感”相关的话题,敬请参阅本文!...
    2023-06-05 阅读全文
  • 给教师一百条建议的读后感 学习工作过程中写作文是很平常的,写作文可以记录我们的生活。写作文前需要整理思路,做到胸有成竹。怎么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给教师一百条建议的读后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600字:以前只是听说苏霍姆林斯基,只知道好像他是名人,人们喜欢引用他的话来...
    2023-03-28 阅读全文
  •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1000字通用 书本中有很多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发掘,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大家都深受触动。对于读后感来说,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你是否正在想如何写出优秀的读后感呢?感谢查阅小编为你推荐《给教师建议》读后感,本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2023-02-13 阅读全文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受1000字 在这个快节奏的环境下,文档撰写需求与日俱增,写作前大部分的人都会在网上搜索相关范文。借鉴文章思路不是单纯的文字抄袭。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为大家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2023-05-15 阅读全文
  • [推荐]最新《给教师建议》读后感 我相信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都会接触到作文,经常写作文可以让我们在生活实际中获得灵感,因此在写作文时要条理清晰。有的学生为写不出作文还急哭过呢相信吗?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最新《给教师建议》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潜心阅读下载《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受益匪浅。书中的建...
    2023-02-21 阅读全文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遍人间书,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不禁让人产生情感共鸣。 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思考的过程。本文的主旨是探讨与“给教师建议的读后感”相关的话题,敬请参阅本文!...

2023-06-05 阅读全文

学习工作过程中写作文是很平常的,写作文可以记录我们的生活。写作文前需要整理思路,做到胸有成竹。怎么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给教师一百条建议的读后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600字:以前只是听说苏霍姆林斯基,只知道好像他是名人,人们喜欢引用他的话来...

2023-03-28 阅读全文

书本中有很多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发掘,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大家都深受触动。对于读后感来说,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你是否正在想如何写出优秀的读后感呢?感谢查阅小编为你推荐《给教师建议》读后感,本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2023-02-13 阅读全文

在这个快节奏的环境下,文档撰写需求与日俱增,写作前大部分的人都会在网上搜索相关范文。借鉴文章思路不是单纯的文字抄袭。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为大家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2023-05-15 阅读全文

我相信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都会接触到作文,经常写作文可以让我们在生活实际中获得灵感,因此在写作文时要条理清晰。有的学生为写不出作文还急哭过呢相信吗?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最新《给教师建议》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潜心阅读下载《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受益匪浅。书中的建...

2023-02-2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