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3-07-25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

幼小衔接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学习连贯性、适应学习环境、培养学习习惯和能力、促进综合素养的发展,以及趋利避害等。因此,幼小衔接应被高度重视,为幼儿提供一个平稳、有序的过渡阶段。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幼小衔接数学内容安排”,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篇1)

教案名称: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

教案目标:通过幼儿园至小学的过渡,帮助幼儿逐步适应小学数学学习环境,打好数学基础。

教学内容分析:

幼儿在幼儿园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与小学数学相比,幼儿园数学主要还是注重数的概念、数的排序、数量的表达等基础内容,没有涉及到小学数学的运算、几何、代数等内容。因此,在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中,主要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数的认识和表示:帮助幼儿巩固和扩展对数的认识,包括大数的认识、数的读写等。

2. 数的大小比较:通过比较大小的游戏、活动,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3. 数量的加减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4. 图形的认识:引导幼儿认识和描述常见的二维和三维图形。

5. 分类和排序: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排序。

教学步骤与内容:

1. 数的认识和表示

活动1:认识大数

(教学目标)通过游戏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到更大的数字,并能用手指、玩具等表示。

(活动过程)

- 老师出示数字卡片(10、20、30、40...100),让幼儿逐个认识。

- 老师拿出10根筷子,问幼儿比10更多的是多少根?逐渐增加筷子的数量,让幼儿逐步感知和理解更大的数。

- 幼儿用手指、玩具等表示出更大的数。

2. 数的大小比较

活动2:比较大小

(教学目标)通过游戏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并能正确比较大小。

(活动过程)

- 老师出示数字卡片(1、2、3、4...10),让幼儿逐个认识。

- 选择两个数字让幼儿进行比较,例如:“3和5,哪个数字更大?”

- 幼儿通过比较手势、口头表达等方式,回答出正确的比较结果。

3. 数量的加减法

活动3:集合的加减

(教学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帮助幼儿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活动过程)

- 老师准备一些具有相同特征的物品(例如玩具动物、水果等),分别放到不同的容器中。

- 让幼儿数一数每个容器内的物品数量,然后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 幼儿逐步掌握集合的加减操作方法。

4. 图形的认识

活动4:图形认识

(教学目标)通过游戏和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和描述常见的二维和三维图形。

(活动过程)

- 老师出示各种二维和三维的图形卡片(如圆、正方形、三角形、长方体、球体等),让幼儿逐个认识。

- 幼儿跟随老师一起观察、摸索,学会辨认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点。

5. 分类和排序

活动5:分类和排序

(教学目标)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排序。

(活动过程)

- 老师准备一些具有不同特征的物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让幼儿进行分类和排序。

- 幼儿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将物品分成不同的组别,并按照某种顺序进行排序。

- 幼儿通过操作和交流,加深对分类和排序概念的理解。

教学评价:

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幼儿可以逐步巩固和扩展数的认识、数的大小比较、数量的加减法、图形的认识、分类和排序等数学基础。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听解题过程以及幼儿的问题和回答,来评价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篇2)

教案名称: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

教案目标:

1.帮助幼儿逐步过渡到小学数学学习。

2.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提升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数的认识和数的大小比较。

2.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初步认识和运用。

3.图形的识别和分类。

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第一课:认识数字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数字从1到10。

2.教师引导幼儿读出每个数字,并辅助幼儿用手指表示出相应个数。

第二课:数的大小比较

1.教师将两个数字卡片放在幼儿面前,请幼儿判断哪个数字大。

2.逐渐增加数字的难度,提高幼儿的数的大小比较能力。

第三课:加法的初步认识

1.教师给出一些物品,让幼儿数一数有多少个。

2.教师引导幼儿用加法的方法表示出物品的总数,例如:“如果有2个苹果,再加上3个梨,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呢?”

3.让幼儿自己进行一些简单的加法运算,并记录下结果。

第四课:减法的初步认识

1.教师给出一些物品,让幼儿数一数有多少个。

2.教师出示卡片,上面写着减法题目,例如:“有5个苹果,拿走2个苹果,还剩几个?”

3.让幼儿自己进行一些简单的减法运算,并记录下结果。

第五课:图形的识别和分类

1.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图形卡片,例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2.教师引导幼儿认识每种图形的特点,并进行分类讨论,例如:“哪些图形有四条边?哪些图形有三条边?”

3.让幼儿自己找出周围环境中的图形,并进行分类。

教学评估方法:

1.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2.进行小组和个别讨论,让幼儿展示他们学到的数学知识。

3.进行简单的练习和问题解决,检查幼儿的数学运算和图形识别能力。

教学延伸活动:

1.通过游戏方式进行数学学习,如数猜谜、数数比赛等。

2.与幼儿家长合作,让家长在家中与幼儿进行数学游戏和练习。

3.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如购物时计算物品的价格,做饭时测量食材的重量等。

教学资源准备:

1.数字卡片。

2.加减法卡片。

3.各种图形的卡片。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篇3)

教案标题: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 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如观察、比较、分类等。

3. 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如数数、排序、减法等。

教学重点:

1. 引导幼儿使用数学概念,如数字、形状、大小等。

2. 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通过观察和比较来找出问题的答案。

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和计数棒。

2. 形状卡片和颜色卡片。

3. 数学游戏和活动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Step 1:数数游戏

1. 让幼儿坐成一个圆圈,给每个幼儿一张数字卡片。

2. 请幼儿按照卡片上的数字自我介绍,并按照顺序数数。

3. 提问一些问题,如“谁是第3个自我介绍的幼儿?”,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数数找出答案。

Step 2:形状分类

1. 准备一些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卡片。

2. 让幼儿将卡片按照形状分类,如圆形、三角形、矩形等。

3. 提问一些问题,如“这是什么形状的卡片?”,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答案。

Step 3:数学游戏

1. 使用计数棒,让幼儿进行数数游戏。

2. 给出一些问题,如“我有5根计数棒,你有3根,我们一共有几根?”。

3. 引导幼儿使用计数棒进行比较和计算,找出答案。

Step 4:数字排序

1. 准备一些数字卡片,打乱顺序。

2. 让幼儿按照卡片上的数字大小进行排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3. 提问一些问题,如“这个数字比5大,比3小,你知道它是几吗?”,让幼儿通过比较和排序找出答案。

Step 5:总结和巩固

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与幼儿讨论数数、形状分类、数学游戏和数字排序的重点和方法。

2. 结合幼儿已掌握的知识,提出新的问题,让幼儿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教学延伸:

1. 在日常活动中,加强数学元素的融入,如数数、排序、计算等。

2. 鼓励幼儿使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 提供更多的数学游戏和活动,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评估:

1. 观察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观察、比较和排序能力的发展。

2. 在教学过程中提问幼儿,了解他们对数学概念和问题解决的理解程度。

3. 给幼儿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考察他们对数学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篇4)

教案标题: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逐步适应小学数学学习环境,开展有趣的数学学习活动。

2. 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让幼儿了解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2. 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准备:

1. 数学教具:数学符号卡片、计数棒等。

2. 幼儿园和小学教材的数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开篇导入(5分钟)

1. 老师介绍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

2. 通过展示数学符号卡片,让幼儿猜测其含义,引导幼儿思考数学符号的作用。

二、数学活动(20分钟)

1. 数数游戏:用计数棒进行数数游戏,让幼儿巩固认识数数的基本要素。

2. 数学故事:通过讲述有趣的数学故事,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数学实践活动: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如测量物体的长度、重量等,让幼儿亲身体验数学的应用。

三、数学游戏(15分钟)

1. 益智游戏:组织幼儿进行数学益智游戏,如数独、数学拼图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2. 小组竞赛:设置小组竞赛环节,让幼儿在竞赛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四、课堂总结(5分钟)

1.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活动。

2. 引导幼儿总结学习收获,鼓励幼儿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和自信。

扩展活动:

1. 家园互动:鼓励幼儿在家中进行简单的数学实践,如整理自己的玩具、统计家中的家具数目等,促进家园合作。

2. 数学绘画:鼓励幼儿进行数学绘画,如画出各种几何图形,加深对数学形象的理解。

教学评价:

1. 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收集和记录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作品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 对幼儿进行口头评价和肯定,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反思:

1. 教师可以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教学效果。

2. 教师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教案名称: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篇5)

教案名称: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

教案目标:

1.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

2.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数字认知:1-10的认识和写法。

2.数的大小比较:通过比较大小的游戏,帮助幼儿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

3.简单的加法和减法:通过操作实物和图形等教具,以及游戏等方式,帮助幼儿初步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4.形状和图形的认知: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形状和图形,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几何形状并能够简单画出这些形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数字认知

1.师生共同唱歌,唱数字歌曲,数到10。

2.给出数字卡片,让每个幼儿拿一张数字卡片,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3.让幼儿用纸和笔模仿数字写出来。

第二课:数的大小比较

1.教师拿出两个数字卡片,问幼儿哪个数字更大/更小。

2.进行大小比较的游戏,让幼儿分组,每组两个,比大小。

第三课:简单的加法和减法

1.教师使用示意图和实物教具,如水果、积木等,进行加法和减法操作的演示。

2.让幼儿分成小组,每组自由选择实物进行加法和减法的操作。

3.通过游戏,如抛掷骰子,让幼儿进行加法和减法的练习。

第四课:形状和图形的认知

1.教师使用幼儿熟悉的实物,如方形、圆形等,让幼儿观察和比较不同的形状和图形。

2.通过游戏,让幼儿用画笔和纸画出不同的形状。

教学评估:

1.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通过游戏和练习,观察幼儿对数字、加法和减法、形状和图形的掌握情况。

3.通过幼儿小组间的比较,评估幼儿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教学反思:

1.针对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学,需要注重启发幼儿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使用多种教具和游戏等有趣的方式来引导幼儿的学习和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3.要结合幼儿的兴趣和实际生活情境,使学习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和掌握1~10的数字及其数量关系;

2. 能够熟练读写1~10的数字;

3. 能够根据图形进行简单的比较和推理;

4.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1~10的数字卡片,每个数字卡片上有相应数量的图形或物品;

2. 图形卡片:包括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常见的图形卡片;

3. 盒子或袋子:用来装数字卡片和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和图形卡片圆形,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猜测数字卡片上有几个圆形。引导幼儿发现数字卡片上的数字和图形的数量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2. 数字认知(10分钟)

教师逐一出示数字卡片2~10,要求幼儿大声读出每个数字的名称,并通过数量卡片上的图形和自然界中的事物进行关联,帮助幼儿理解数字的含义和数量关系。

3. 数字写作(15分钟)

教师指导幼儿用手指或指环笔在字形练习纸上按顺序写出1~10的数字。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写和机械灌输的方式,帮助幼儿掌握每个数字的写法和顺序。

4. 图形比较与推理(15分钟)

教师随机出示两张图形卡片,要求幼儿观察比较两个图形的形状和数量,并试着回答问题,如“哪个图形更多?”、“这两个图形一共有几个?”等,通过比较和推理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5. 整合练习(15分钟)

教师将数字卡片和图形卡片放入盒子或袋子中,让每个幼儿轮流摸出一张卡片,并按照卡片上的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如读出数字、画出相应的图形等。通过整体练习巩固幼儿对数字和图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6. 总结和延伸(5分钟)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再次强调数字和数量的关系,以及图形的比较和推理。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数字和图形,并提出新的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在认识和书写数字的同时,能够通过与图形的比较和推理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但是,本节课的时间较紧凑,可能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每个环节的教学效果和学习进度。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喜爱和探索能力。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2. 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数学观念和操作能力。

4. 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 数字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基本的数数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2. 运算符号的认识和使用,掌握简单的加减法口算。

3. 形状和空间的认识,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和方位的概念。

教学难点:

1. 加减法的口算运算和解题能力。

2. 几何图形的辨认和图形属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

1. 游戏化教学法: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演示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等进行直观的展示和演示,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操作方法。

3. 合作学习法:进行小组讨论、合作解题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数字的认识和理解

1. 游戏:小朋友找数字

- 在教室中放置一些数字卡片,要求幼儿按照指令找到相应的数字,如找到比5大的数字、找到比3小的数字等。

- 教师通过游戏让幼儿加深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

2. 游戏:数数比大小

- 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些有数字的卡片,要求幼儿按顺序数数,并比较大小,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数字。

- 教师通过游戏让幼儿巩固数数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加减法的口算运算和解题能力

1. 游戏:数数相连

- 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站成一排。教师喊出一个数字,每组第一个幼儿要快速数出比喊出的数字大1的数,然后第二个幼儿依次数出比前一个数字大1的数。

- 教师通过游戏让幼儿锻炼加1的口算能力和连续数数的能力。

2. 演示:分类解题

- 给幼儿出示一些有数量关系的图片,如有3个苹果,拿掉1个,还剩几个?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和沟通交流帮助幼儿理解和解答问题。

- 教师通过演示让幼儿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三、几何图形的辨认和图形属性的理解

1. 游戏:找图形

- 给幼儿出示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图片,要求幼儿按照指令找到相应的图形,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 教师通过游戏让幼儿巩固几何图形的辨认和命名。

2. 游戏:图形拼图

- 准备一些包含不同几何图形的拼图,要求幼儿根据图形的属性进行拼图。

- 教师通过游戏让幼儿锻炼图形属性的理解和图形拼图的操作能力。

教学活动和评价:

1. 游戏:数字大比拼

- 分成小组进行比赛,每组幼儿轮流快速数出一串数字,并比较谁数得最多。最后统计每组的分数,评选出优胜组。

- 评价:分组合作和个人能力的表现。

2. 演示:口算小练习

- 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口算题目,幼儿进行口算并写出答案。

- 评价:幼儿的口算和写字能力。

3. 游戏:图形迷宫

- 准备一个迷宫图,图中有一些几何图形,幼儿需要根据指令找到正确的路径,最终找到出口。

- 评价:幼儿的图形辨认和空间思维能力。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篇8)

教案标题: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和熟悉数字1-5。

2.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知和排序能力。

3. 培养幼儿对数学概念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1-5。

2. 数字拼图或彩色泡泡堆积玩具。

3. 数学练习册。

4. 互动游戏资源。

教学步骤:

1. 导入:

- 引导幼儿回忆数字1-5,可以通过数指头或数数字卡片辅助。

- 给幼儿展示数字拼图或彩色泡泡堆积玩具,让他们自由摆弄和探索。

2. 探究:

- 让幼儿将数字卡片1-5按顺序排列,指导他们边排列边数数。

- 提问幼儿一些关于数字的问题,例如:“谁可以告诉我,数字4在哪里?”或“数字2比数字5小还是大?”

- 引导幼儿思考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解释。

3. 操练:

- 分发数学练习册,指导幼儿完成相关练习,例如将数字和对应的物品进行配对,找出给定数字的相邻数等。

- 引导幼儿用数字卡片或彩色泡泡堆积玩具模拟一些数学问题,如用数字2和3做加法,或用数字4和1做减法。

4. 巩固:

- 进行互动游戏,如数数字游戏(将数字卡片交错放置,幼儿随机数一个数字,其他幼儿找到该数字卡片的位置并取下来)或数字捉迷藏(幼儿按指令找到特定数字的卡片并拿到指定地点)等。

- 完成课堂总结,让幼儿回答一些关于数字的问题,例如:“你最喜欢的数字是几?”或“你可以举一个使用数字的例子吗?”

教学延伸:

1. 鼓励幼儿参与数学游戏和活动,提高他们的数学实践能力。

2. 每日生活中,提醒幼儿注意数字的存在和运用,例如看到出租车上的车牌号码、购物时的价格等。

3. 创设丰富多样的数学角落,并提供能够引起幼儿兴趣的数学材料和玩具,如计数竞赛、数学拼图等。

教学评估:

1. 观察幼儿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检查幼儿在数学练习册上的完成情况。

3. 收集幼儿对数学概念的回答和解释,评估他们对数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篇9)

教案主题: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2. 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利用具体的教具和实物,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拓展幼儿的思维发展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 数学教具:计算板、计数棒、计数卡片等。

2. 实物:水果、玩具、饼干等。

3. 绘本:《小熊数数》、《小鸟儿数数》等。

4. 图片:包括数字、图形、图表等。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5分钟)

1. 通过播放数学相关的音乐或歌曲,引起幼儿的兴趣。

2. 引导幼儿回顾幼儿园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如认识数字、认识形状等。

步骤二:激发兴趣(10分钟)

1. 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让幼儿说出自己喜欢的数学活动,并解释为什么喜欢。

2. 展示一些数学教具和实物,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和提出问题。

步骤三:学习和巩固(15分钟)

1. 利用绘本《小熊数数》等,让幼儿跟随故事中的小熊一起数数,并边数边摆放相应数量的实物。

2. 利用计算板和计数棒等教具,让幼儿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练习,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步骤四:合作交流(10分钟)

1. 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一组图表或图片,让小组成员一起观察、分析,并回答一些关于数字、图形等问题。

2. 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步骤五:展示和评价(10分钟)

1. 让小组代表来到前面展示他们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 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给予表扬和建议,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步骤六:总结和延伸(5分钟)

1. 总结当天学习的内容和收获。

2. 提出一些延伸问题,让幼儿在家中或下次课堂上继续思考和实践。

教学评价:

1. 观察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度。

2. 观察幼儿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收集幼儿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交流和分享能力。

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引起幼儿的兴趣和主动参与?

3. 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能够促进幼儿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4. 学生是否能有效地合作、交流和分享,提高社交能力?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篇10)

教案一:《数学概念的引入》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数学是什么,为幼小衔接打下基础。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逻辑。

3.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教学准备:

1. 数学相关的图片和物品。

2. 小黑板或白板。

3. 幼儿园教材中的数学教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找一个小宝箱,里面装满了与数学相关的图片和物品。让幼儿们猜猜宝箱里面是什么,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然后打开宝箱,让幼儿们看到里面的物品并猜测这些物品和数学有什么关系。

2. 引导:教师用小黑板或白板写下数学两个字,并请幼儿们一起拼读。然后让幼儿们猜猜数学是什么,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 探索:教师将宝箱里的物品分发给幼儿们,让他们观察这些物品,并根据自己的想法和观察能力,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品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这些物品分成不同的组别,如颜色、形状等。

4.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们讨论这些物品和数学的关系,比如这些物品都可以用来计数、排列、比较等。教师总结说,数学就是用来研究数字的、量的、形状的、顺序的等概念和规律的学科。

教案二:《数字和数量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数字和数量的关系。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数感。

教学准备:

1. 纸板、彩笔。

2. 数字卡片和数量卡片。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在纸板上写下几个数字,比如1、2、3等。然后让幼儿们观察这些数字,让他们说出数字的名称和数量,并用手指指一指纸板上相应的数字。

2. 引导:教师拿出数字卡片和数量卡片,然后一个一个地出示给幼儿们看,让他们观察并说出数字和相应的数量。

3. 操练:教师将数字卡片和数量卡片混在一起,然后让幼儿们一个一个地拿出一张卡片,并说出卡片上的数字和相应的数量。

4. 总结:教师带领幼儿们一起总结数字和数量的关系,明确数字是用来表示数量的。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篇11)

教案名称: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基本兴趣和学习能力;

2. 建立幼儿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技能;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幼儿通过数学活动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数字认识和数值的大小比较;

2. 加减法运算概念和技巧;

3. 图形的认知和比较;

4. 长度、重量、容量等度量的认知和比较。

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

2. 图形模型;

3.计量器具(尺子、秤、容器等);

4. 棋盘等游戏道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1. 唤起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例如通过唱数歌、数数物品等方式;

2. 提问幼儿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如放大和缩小的图形是什么?几加几等于几?

二、基础知识讲授

1. 数字认识和数值的大小比较: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认识数字,并进行大小比较;

2. 加减法运算概念和技巧:通过具体物品来进行加减法运算练习;

3. 图形的认知和比较:出示各种图形模型,让幼儿进行识别和比较;

4. 长度、重量、容量的认知和比较:使用计量器具,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和比较。

三、实际操作活动

1. 分组比赛:将幼儿分成小组,给每组一份任务,例如在棋盘上摆放指定数量的棋子,然后进行比较;

2. 竞技游戏:设置一些数学竞技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基本的数学操作;

3. 实际测量:让幼儿使用尺子、秤等工具来测量物品的长度、重量等。

四、总结讲解

1. 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2. 结合实际例子解释数学知识的应用。

五、课堂延伸

1.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作为课后作业;

2. 课外拓展: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应用,并与家长分享。

教学结束:

教师对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鼓励幼儿继续学习和探索数学的乐趣。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篇12)

教案标题: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 能够衔接幼儿园和小学数学教学;

3. 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1. 数的概念:认识1-10之间的数字;

2. 数量关系:比较大小,数量的加减;

3. 数的顺序:顺序的前后,数的排列;

4. 形状和空间:认识各种形状,理解位置关系;

5. 模式和推理:寻找规律,进行简单推理;

6. 计量和时间:认识基本计量单位和时间单位。

教学步骤:

Step 1:回顾和引入(5分钟)

- 利用图片或实物回顾幼儿园数学学习的内容,让幼儿回忆并复习数字、形状、大小比较等知识。

- 引入概念:幼儿园学习的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在小学学习更多有趣的数学。

Step 2:数的概念(10分钟)

- 将数字1-10分别写在黑板上或使用数字卡片,通过数数并配合实物让幼儿认识数字。

- 给出几个图形,让幼儿用手指点出相应的数字。

Step 3:数量关系(10分钟)

- 给出两组图形,让幼儿比较大小,用手指指出哪组多,哪组少。

- 通过加减法的故事或游戏,让幼儿学习简单的加减运算。

Step 4:数的顺序(10分钟)

- 利用线条和卡片或数字拼图,让幼儿练习数字的顺序。

- 给出一些数字卡片,让幼儿排列出正确的数列。

Step 5:形状和空间(10分钟)

- 将不同形状的卡片或图形展示给幼儿,让他们辨认和说出形状的名称。

- 利用盒子、扑克牌等实物,让幼儿进行位置关系的理解。

Step 6:模式和推理(10分钟)

- 给出一些有规律的图案,让幼儿找出规律并继续图案。

- 利用逻辑推理的故事或游戏,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

Step 7:计量和时间(10分钟)

- 利用物品的重量或长度比较,让幼儿学习基本的计量单位。

-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让幼儿认识基本的时间单位,如上午、下午、早上、晚上等。

Step 8:总结和延伸(5分钟)

- 让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数学知识,并与小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对比。

-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应用数学,如数数玩具、说出图形的名称等。

教学评估:

- 通过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积极参与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评估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 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兴趣程度和思维能力,评估他们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发展情况。

拓展活动:

- 鼓励幼儿在家和家长一起进行数学游戏和活动,如数数家里的水果、找出不同形状的物品等。

- 制作简单的数学游戏,如拼图、计数卡片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和扩展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

- 教学内容需要紧密联系幼儿园和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过渡和衔接。

- 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需要通过灵活的教学组织,适应幼儿的学习特点,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篇13)

一、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二、活动重点

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6的5种分法。

三、活动难点

能较熟练的掌握6的分合规律,进行数学和游戏活动。

四、活动准备

教具:黑板上画上两个小盒、6个雪花片、6的分合式需要的数字、扑克牌6张,雪花片若干,印有6的分合式的作业纸每个小朋友一张。

五、活动过程

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组成

教师: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分成4和几?

幼儿:孙老师,我告诉你,5可以分成4和1

教师:我问你,4和1合起来就是几?

幼儿:孙老师,我告诉你,4和1合起来就是5

一、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黑板上有什么?有几片雪花片?(和幼儿一同点数共六片)出示“6”的数字卡。

师:孙老师要把6片雪花片分到两个小盒里,有几种分法。请小朋友来帮我分分。

二、学习并掌握6的5种分法

1、请幼儿来分雪花片。

幼儿将6片雪花片分在两个小盒里,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将幼儿每分一次的结果用数字记录下来。

2、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出6的5种分法,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幼儿进行调整,总结出“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的有序分解式。

3、引导幼儿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三、通过游戏,练习6的分解组成

游戏猜猜看:

1、教师出示6张扑克牌,分在两只手上,请小朋友看一只手中的扑克牌数,猜出另一只手有几张牌,猜出后点数验证。

2、幼儿两两结对,玩猜雪花片的游戏,方法同上。

四、完成作业

幼儿人手一张作业纸,进行填写,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策略:

1、对于有困难的幼儿提供雪花片,让幼儿操作填写

2、完成快的幼儿,教师准备另一张6的加减法作业纸供幼儿练习。

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接着进行复习巩固,并利用扑克牌开展游戏,根据6的分解组成学习6的加减法。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篇14)

活动目标:

1、能从画面中,对应出每个人钓鱼的数量,并转换成数字。

2、让幼儿练习多少关系的比较以及10以内的减法列式计算。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画纸、回纹针、磁铁、竹筷子、蜡笔、毛线、海报纸、笔、大水盆。

2、1—5数字卡三份,减法卡、等于卡。

活动过程:

㈠引起兴趣

1、问幼儿有没有看过钓鱼?告诉幼儿我们要自己来做一些鱼,这样就可以准备进行钓鱼比赛了。

2、教师示范一次钓鱼道具的制作:

⑴用图画纸画鱼,并用剪刀剪下来,再用回形针夹在鱼的嘴巴上,一只鱼就完成了,鼓励幼儿制作不同种类的鱼。

⑵接着,利用竹筷子、毛线、磁铁制作钓竿:将毛线的一端绑上竹筷子,另一端绑磁铁。如果担心不牢,可用胶带固定,不要缠太厚的胶带即可。

㈡团体活动

1、将幼儿制作的鱼,全部放在一个在水盆里面,让幼儿可以尽情地钓鱼。但同时要告诉幼儿,现实生活中钓鱼,不能钓太多,够吃就好。

2、教师限定时间,时间到后,请幼儿收竿,带着钓到的鱼,请教师帮忙把数量记录在海报纸上。

3、教师回收所有的钓鱼道具,请幼儿集合,让幼儿专心于学习数学活动。

4、教师随意举两个人为例,提问:这两个人谁钓得多?谁钓得少?多多少?少多少?并问幼儿怎么判断多多少?少多少?

5、引导幼儿以算式表达数学概念,教师用数字卡、减法卡、等于卡,进行示范。

6、在黑板上,以图卡排出表达式,并用口语表达,例如:强强钓了五条鱼,珊珊钓了两条鱼,谁钓的比较多?多多少?幼儿可能会以手指头或自己的方式找出答案,教师可加入表达式,让幼儿学习抽象符号,并说明,强强比珊珊多钓了三只鱼,五减二等于三:5—2=3

7、让幼儿运用上述方式,任选两位同伴钓鱼的数量做比较。

8、请幼儿将自己练习的成果与同伴分享。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篇15)

教案名称: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2. 帮助幼儿建立数学基本概念,如数的概念、数的大小关系等。

3.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引导幼儿通过数学活动培养观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数的概念与数量

2. 数的比较与排序

3. 数字的认识与写法

4. 数的分解与组合

5. 数的运算

教学方法:

1. 游戏式教学: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幼儿参与数学活动,增加趣味性并激发学习兴趣。

2. 视觉教学:通过图片、图表等视觉辅助工具,帮助幼儿理解数学概念和问题。

3. 实践教学: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亲身体验数学概念和运算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1. 利用故事书或图片引入数学概念,让幼儿了解数学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二、数的概念与数量

1. 利用物品计数游戏,引导幼儿理解数的概念和数量。

2. 利用物品比较活动,让幼儿了解数的大小关系。

三、数字的认识与写法

1. 通过数字卡片或数字积木等辅助工具,帮助幼儿认识数字,并学习数字的写法。

四、数的比较与排序

1. 利用大小比较游戏,教导幼儿如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 利用数的排序游戏,让幼儿学习数的排序方法。

五、数的分解与组合

1. 利用物品分解活动,让幼儿学习如何将一个数分解成若干个部分。

2. 利用物品组合活动,引导幼儿理解数的组合方式。

六、数的运算

1. 利用加法和减法游戏,帮助幼儿学习数的运算规律。

2. 通过数的运算题目,让幼儿应用所学的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总结与复习

1. 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与复习。

2. 给予幼儿机会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并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资源:

1. 故事书或图片

2. 计数器、积木等物品

3. 数字卡片或数字积木

4. 大小比较游戏工具

5. 数的排序卡片

6. 数的分解和组合活动工具

7. 数的运算题目

评估方法:

1. 观察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通过幼儿的回答和实际操作,评估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反馈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并给予帮助和指导。

扩展活动:

1. 利用数学游戏和谜题等趣味活动,进一步拓展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开展趣味数学实验,让幼儿通过实践探索数学规律和原理。

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鼓励幼儿的参与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

3. 教师要及时给予幼儿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篇16)

活动目标

认识并能区分左右的方位。

使幼儿能发现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和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观察力、记忆力。

让幼儿体验到与老师、同伴之间游戏的快乐,寓教于游戏之中,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引发幼儿学习左右的兴趣。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游戏不断重复巩固空间方位,达到牢固记忆的目的。

难点:能区分以自我为中心的左右和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

活动准备

与全班幼儿人数一样多的动物图像和相应的眼睛、耳朵、手、腿等部位和红花圈圈。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游戏《出操》。游戏中包含有“向前走,向后转”的方向,在游戏中复习了“前后”的空间方位。

二、通过《出操》游戏引出幼儿思考“解放军叔叔出操时还有哪些口令?(向左、向右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解放军叔叔的操练吧!”利用幼儿对解放军操练的崇拜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引出新知识“区分左右”。

三、新课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用哪只手写字?那只手拿筷子?请举起来。”

生:“这只手。”

师:“这只手是右手,右手真棒,能做好多的事情,我们一起给它奖励一朵大红花(把红花圈圈戴在右手),另外一只是左手,今天我们来学习区分左和右。”

2、发现自身的左右。

(1)启发幼儿发现自身的左右,说说自己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右的。(腿、肩、手、眼睛、耳朵、鼻孔)

(2)游戏:看谁做得对。

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做相应的动作,开始速度可以慢点,随后游戏速度由慢变快。如:举起你的右手(戴红花圈圈的手)、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腿、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指你的左鼻孔、左脚跳一下、右脚踏两下。

(3)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左边有谁,右边又有谁,左边和右边各有哪些物体。

3、尝试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请几名幼儿排成一横,其它幼儿说说XXX的左边是谁,右边又是谁。

(2)游戏:全班幼儿两排面对面站立,两人一组,听教师指令作相应动作,感知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如:伸出右脚碰一碰,伸出左手拍一拍,向左/右边看。两排互换位置重复游戏一遍。

(3)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4、操作活动

一人一份动物图像,一幼儿说指令,另一幼儿根据指令给动物贴上相应方位的部位(如左眼、右耳朵、左腿),互换角色重复以上操作。

5、小结:纵观以上游戏,让幼儿总结出左右可以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也可以以客体为中心区分。

6、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回家的路上观察公路上的人、车都是往哪一边走?从而教育幼儿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

教学反思

一、备课时我考虑了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和幼儿的接受能力,在幼儿已具备的方位知识“前后”的基础下引入“左右”方位,使幼儿较容易接受新知识。

二、针对本次活动,我进行了以下的反思: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这节课总效果不错,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师幼配合得很好,通过这节课,使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方面得到全面的,自主的发展。

2、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抓住了幼儿对解放军操练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大班幼儿的个性特征,把握了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促进了幼儿对空间方位知识最大限度的发展。

3、对师幼儿互动的反思:本次活动师幼儿配合得很好。

三、本节课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活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真正体现了寓教于游戏之中。不足之处在于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的游戏设计过少,使个别幼儿撑握得不够好。

四、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内容上设计多层次的游戏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篇17)

教案名称: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

教案目标:

1.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数学教学。

2.培养幼儿兴趣,激发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3.巩固幼儿园数学基础,准备小学数学学习。

4.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幼儿园数学教材。

3.数学游戏道具。

教学过程:

1.复习幼儿园数学知识:

- 复习数的认识和数的概念。

- 复习数的排序和比较大小。

- 复习数的加法和减法。

- 复习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立体图形。

2.引入小学数学概念:

- 介绍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 引导幼儿对小学数学产生兴趣。

3.小学数学概念的学习:

- 数的拓展:引入小数和负数的概念。

- 加减法的拓展:引入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 几何图形的拓展:引入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

4.数学游戏:

- 使用数学游戏道具进行数学游戏。

- 利用游戏巩固幼儿园数学知识和小学数学概念。

5.综合练习:

- 给予幼儿一些综合性的数学题目,检验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6.总结:

- 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回顾幼儿园数学知识和小学数学概念的学习。

- 鼓励幼儿对数学学习保持积极的态度。

教学延伸:

1.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提供额外的数学练习。

2.鼓励幼儿参加数学竞赛和趣味数学活动,提升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3.与小学老师沟通交流,了解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为幼儿提供更好的衔接和过渡。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篇18)

教案名称: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数学的概念和基本操作。

2. 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3. 提高幼儿的数学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数字认知:认识1-10的数字及其顺序。

2. 计数:能够用口语和手部动作计数1-10。

3. 数量与集合:能够用“多”、“少”描述物品的数量。

4. 比较大小:能够比较两个或多个物品的大小。

5. 形状与空间:认识几个常见的几何形状,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6. 时间与顺序:了解基本的时间概念,如今天、昨天、明天等。

三、教学方法

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和场景,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 游戏教学法: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亲自体验和探索数学知识。

四、教学步骤

1. 数字认知

a. 制作1-10的数字卡片,并和幼儿一起认识每个数字。

b. 对每个数字进行手指比划,让幼儿学会用手指表示数字的大小。

2. 计数

a. 用常见的物品(如积木、豆子等)进行计数游戏。让幼儿用口语和手部动作计数1-10。

b. 用数字卡片进行计数练习,让幼儿能够正确地用数字表示物品的数量。

3. 数量与集合

a. 将一些具有不同数量的物品摆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用“多”、“少”描述物品的数量。

b. 通过玩具分发游戏,让幼儿学会按照数量均分物品。

4. 比较大小

a. 拿出两个物品,让幼儿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出哪一个更大或更小。

b. 给幼儿展示一些物品,让幼儿按照大小进行排序。

5. 形状与空间

a. 展示几个常见的几何形状,并让幼儿学会用手指指示它们的形状名称。

b. 给幼儿一些形状拼图,让幼儿根据拼图形状找到相应的空位。

6. 时间与顺序

a. 通过日历等工具,向幼儿介绍基本的时间概念,并让幼儿学会说出今天、昨天、明天等词语。

b. 用一些图片或物品展示一段经过时间的顺序,让幼儿按照顺序排列。

五、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

2. 游戏测验:通过一些小游戏,检查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个别测试:通过个别面谈或笔试,了解幼儿在数学方面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反思

不同幼儿对数学的理解和学习程度有所差异,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个别化指导。同时,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篇19)

教案: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熟悉数字1-10的读写,并能正确理解其数量意义。

2.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1-10。

2. 相应数量的小球、积木等教具。

3. 彩色纸和颜料等绘画工具。

教学步骤:

1. 数字认知(10分钟)

- 引导幼儿认识数字卡片1-10,并提问幼儿认1-10的顺序。

- 鼓励幼儿自由组合数字卡片,了解不同数字的组合方式。

2. 数量匹配(15分钟)

- 将小球、积木等教具分成几个组,每组对应一个数字。

- 让幼儿自由选择一个数字卡片,找到相应数量的教具进行匹配。

3. 数量比较(15分钟)

- 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组教具的数量,并进行比较。

- 让幼儿挑选两个组教具,比较两组教具数量的多少、少等。

4. 数量表达(10分钟)

- 让幼儿使用绘画工具,在彩色纸上绘制相应数量的物品。

- 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绘制的数量,如:“这是三个球。”

5. 数字探索(10分钟)

- 让幼儿观察和探索身边的数字环境,如卡片、包装纸上的数字等。

- 鼓励幼儿用手指指着数字,读出数字的名称。

6. 游戏巩固(10分钟)

- 设计数字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数字知识和技能。

教学延伸:

1. 引导幼儿理解数字意义,如用手指表示1个、2个、3个等。

2. 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如加减法运算。

3. 鼓励幼儿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如购物、制作简单的食物等。

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幼儿应熟悉数字1-10的读写,并能正确理解其数量意义。同时,他们通过数量匹配、比较和表达等活动,培养了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延伸活动中,幼儿可以继续巩固数学知识,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篇20)

活动目标

1、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前、后、左、右等方位,进一步积累方位认知的相关经验。

2、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塑料圈若干、场景

活动过程

一、初次体验“小蛇出洞”的游戏(目的:学习辨别左右方位)

理解儿歌:小蛇出洞

提问:听到了什么?你觉得小蛇怎样才能“出洞”?

体验游戏

玩法:小朋友扮演小蛇蹲在洞里,老师念儿歌,小蛇必须根据儿歌的要求爬一爬,爬的方向正确才能出山洞;如果方向搞错小蛇就只能在“洞”(圈圈)里重新再玩一次。

规则:

A小蛇必须听清楚请你“往什么方向爬”;

B小蛇爬的方向正确表示顺利出“山洞”,方向搞错必须在“洞”里再玩一次。

C爬出山洞的小蛇马上回到位置上。

幼儿尝试

重点观察:幼儿能否根据儿歌指令正确辨别方位(上下、前后、左右)

互动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小蛇分清左边和右边?

二、竞赛:哪队小蛇先出洞

玩法:幼儿分两队(红黄)轮流扮小蛇玩游戏,红队扮小蛇在规定的点子上蹲下,由黄队队员念儿歌并检查小蛇爬的方向是否正确,儿歌念完后,数数几条小蛇爬出山洞;交换游戏,黄队幼儿扮小蛇爬呀爬,红队念儿歌并检查,最后比比哪队小蛇出洞数量多为赢,并得一分。

幼儿分组比赛(2-3次)

第一轮游戏:幼儿发指令

第二轮游戏:教师快速发指令

三、活动延伸(引出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第三轮游戏:教师快速发指令,各队派3名队员相对而立开展游戏……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案——上小学了


设计思路:

大班下学期,我们组织孩子们参观了附近的小学。在参观后的谈话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孩子感到不满,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自己将要上的那所学校;有部分孩子感到紧张,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将会被很多的作业"压倒",失去游戏的机会。针对这一情况,结合我园正在进行的"信息技术与园本课程的整合研究"的课题,我们设计了网络活动"上小学了"。

我们一方面试图通过这一活动,解决"学校多、路途远,无法一一参观"的困难,满足绝大多数孩子的愿望。另一方面,由于我园一直在进行信息技术和园本课程的整合研究,孩子们对于如何上网浏览、搜集信息的方法较为熟悉,因此我们想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以更全面地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弥补实地参观的不足,激发他们对小学的向往之情,为将来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标:

1.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了解自己将要上的小学以及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萌发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2.能大胆地与同伴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习上网搜集信息.体验网络的便捷。?

准备:

1.幼儿事先参观过小学。

2.进行"我要上的小学…'我想知道的"两项调查。

3.教师根据调查表上的信息在电脑中收藏相关小学的网页。

过程:

一、观看"我要上的小学"调查表并谈话。

1.小朋友们很快就要从幼儿园毕业上小学了。有的将上东泰小学,有的将上崂发小学。

2.许多小朋友说要一所所地去参观,可是小学那么多,有的离我们很远.我们不可能一所所去。想想看,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上网看一看。)二、到网上"参观"小学1.与幼儿共同浏览东泰小学的网页。

(1)请大家和我一起来看看东泰小学吧!(教师点击,从首页至"走进拉小"……直至进入"分校风采"的操场、阅览室、第一机房等内容。)(2)我们先参观一下东泰小学美丽的校园吧!(点击"分校风采"的"走进校园",教师边点击操场、阅览室、第一机房的画面边提问。)(3)(点击"走进拉小"的"现任校长"。)这么美丽的校园的校长会是谁呢?

(4)(点击"教师之家"的"名师工作室'')这是什么地方?我们来看一看东泰小学都有哪些老师。

2.幼儿自由浏览学校网页,相互交流感受。

(1)引导幼儿在"收藏"中寻找自己将要上的小学并浏览。

幼小衔接数学课件教案通用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要知道写了教案课件,是可以体现老师在教学上面的专业素养。经过收集,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您献上幼小衔接数学课件教案,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幼小衔接数学课件教案 篇1

《比大小》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爱儿坊幼儿园学前班数学教材第18页《开火车》。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50以内的数,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2.通过游戏的过程使幼儿经历发现、归纳数学知识的过程,感知学习方法。

3.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认读50以内的数,感知数的大小,理解数的顺序。在活动的过程中感知学习方法,体验学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卡通数字卡片、奖励小星星、红旗一面、

2.《春天在哪里》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准备春游坐火车——认知50以内数。

1.:数数游戏

师:小朋友,天气暖和了,春天来了,老师要带大家去春游,好吗?我们开着我们的小火车去吧!老师找个火车头来数一数今天有多少老师和小朋友要坐我们的火车,一起来吧……

(拍手唱歌曲《开火车》,传红旗,呜……声唱出停,红旗在谁手中谁来点数,其他小朋友小声跟数。学生跟着拍手唱。)

师:如果每节车厢坐10个人,需要几节车厢?如果5个人呢?(教师引导幼儿10个10个数,5个5个数,分别说出需要的车厢数。)

(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及时表扬)

2.认读数字宝宝。

教师任意出示数字卡请幼儿认读,谁读对就把卡片给谁,每人一张。

3.数字宝宝坐火车。

幼儿先听清老师的要求,边唱歌边走坐到指定车厢。

6节车厢分别坐含有2、3、5、1、4、的数字。

师:把你们每节车厢的数字宝宝放上来看看自己表现怎么样?看看每节车厢坐了几个人?

(幼儿说出每组的人数,说说单双数)

(奖励秩序好、表现好的幼儿)

二、开火车春游——比较数字宝宝的的大小

师:我们春游的小火车就要开了,请数字宝宝们扶好坐好我们去田野里找找春天的消息吧!

(师生共唱歌曲《小火车》边做动作,请表现好的的数字宝宝先下车找找春天的秘密吧!请四人下车)

1.比较第一组数的大小

师:你手里拿的是什么呀?这四个数字宝宝都是谁呀?你知道他们谁最大谁最小吗?

(幼儿举手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奖励。)

2.比较第二组数的大小

(师生共唱歌曲请第二组数字宝宝下车。)

师:这四个数字宝宝又是谁呀?谁最大?谁最小?。

幼儿自主交流,派代表回答。

3.数字宝宝排排队。

师:我们春游的小火车要过桥了,我们要按顺序一组一组过桥,你能给每组的数字宝宝按顺序排排队吗?

(请还没有参与活动的幼儿下车四人或六人一组。)

(1)第一组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

(2)第二组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

师:你是怎么比较这些数的大小的?

总结归纳:比大小,看数位,

两位要比一位大,

都是两位看高位,

高位相同看个位。

三、春游进行时——开火车游戏。(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1)幼儿以10人为一组,在规定时间内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成一队,玩开火车找春天游戏。

(2)幼儿和朋友交换数字卡片,按照不同要求排队进行游戏。(评价幼儿游戏活动,奖励表现突出的幼儿)

四、活动延伸。

回家比比家里人的年龄,你会发现什么?

《比大小》活动设计说课材料

丁家中心幼儿园:田小燕

一、说教材

《比大小》是爱儿坊学前班数学下册主题三“数字的家”的一节活动课。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学习经验,制订出本次活动课的活动目标为:

1.引导幼儿认识50以内的数,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2.通过游戏的过程使幼儿经历发现、归纳数学知识的过程,感知学习方法。

3.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数字概念对幼儿来说是较抽象的,光靠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那怎样引导幼儿轻松学习呢?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活动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活动中结合周围环境和季节特点,以幼儿为主体,以春游为主线,以游戏为主导。根据幼儿认知过程的直观形象性,主要采取数、认、读、比结合法来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活动,以唱、玩、赞穿插 进行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自信。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进步的方法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四、说活动过程

活动中我为了防止了“一言堂”和“满堂吼”的现象,注重幼儿秩序性的培养及探索能力的发展,设计了以下的过程:

1.设计一条活动主线

在本节活动课中我设计了春有这样一个符合季节环境特点的情境主线。以开火车这样一种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为主导,在“准备坐火车——开火车春游——春游进行时”三个环节中,第一环节引导幼儿丰富对5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环节通过有顺序、有目的的关注来引导幼儿尝试比较数的大小,说出自己的想法,发现真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一个环节:幼儿体验学习快乐,教师发现存在问题。整个活动调动了幼儿身体、感官、思维的活动,使枯燥抽象的数字在游戏中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幼儿园保教活动以游戏为主的目的。

2.培养一种快乐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尤其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户外活动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同样的游戏也有玩腻的时候。通过开火车游戏的不同玩法,所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快乐感受和体验。我希望孩子们能培养出一种探索意识,获得一种探索的习惯。

3.关注每一个幼儿发展

每个孩子都有获得表扬和赞许的权利,每一位老师也有表扬赞许孩子的义务。在每个孩子天真稚嫩的童心中,对表演赞许的渴望不亚于花儿对阳光的渴望。每一个幼儿都有他独特的个性,活动能力和身体各方面发展不尽相同,所以在工作及这节课中我都一直去留心发现每一个幼儿点滴的进步,并及时说出来。在活动中鼓励那些不积极,不善于表达的幼儿参与活动,我发现:“多给机会,多进步。”

五、活动延伸

回家比比家里人的年龄,你会发现什么

鼓励幼儿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小衔接数学课件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肯动脑、愿挑战、激发幼儿喜欢探究数学的兴趣,正是我园积极探索的内容。有趣的重叠现象就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生活,我们将其转换为具有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在操作探究重叠现象中获得空间目测、空间组合、判断思维、仔细观察等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感知两个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时会变成一个个新图案,并获得遮挡现象的经验。

2.在操作中培养幼儿的空间目测、空间方位、想象组合、分析判断、仔细观察等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1.每位幼儿一份操作学具,一支铅笔,两份操作卡。

2.教具:透明的图形四份,教具纸4大张。

教学过程

一、魔术游戏导入,初感重叠现象。

1.师引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张透明的图形,上面有什么?

幼儿:这一张上有一个红色梯形,那一张上有两个红色圆形……

2.师变魔术:现在我要变个神奇的魔术给大家看,请小朋友仔细看哦!

(师边变魔术边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师将两个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变成了一辆红色小汽车。)

师:咦!变成了什么?(小汽车)猜猜是怎么变出来的?

幼儿:你是将两个图形合在一起的……

师:你们太有才了,一下子就将我的魔术看破了。对,象这样边对边,角对角地合在一起,就叫完全重叠。这两张图形完全重叠后变出了一辆小汽车。真是太有趣了!

评析:运用变魔术的形式导入,不仅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情境,激起幼儿探索重叠现象的欲望,而且让幼儿在游戏中理解了完全重叠的现象。孩子们在"哇!变出一辆小汽车了"的惊呼中,学习的兴趣被点燃了。

二、独立操作材料,感知重叠后的变化。

1.猜测和实验重叠现象

(1)幼儿猜测

师:我们接着再来变魔术。瞧!(出示两张透明图形)如果将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图1)完全重叠,你们认为会变成这里的(图2)哪一幅图案?

评析:在幼儿独立稍作自测后,师再请幼儿回答,并注意询问幼儿的不同想法,这样司以给幼儿思考的空间。

师:看来,小朋友的看法不一样,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小朋友的想法是正确的?

幼儿:我们可以来做实验、可以象刚才那样变魔术……

师:这个主意不错。你们那儿也有两个这样的图形,请小朋友从碟子里拿出来实验一下。

(2)幼儿实验

(3)幼儿交流

师: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之后究竟变出了哪个图案?

幼儿:最后一个……(师请一幼儿给正确的答案做上标记。)

评析: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初步学会空间目测和空间组合的'方法,而这个方法的获得是让幼儿先猜测,而后让幼儿通过自己独立的操作实验和反思实现的。同时教师要有机引导导幼儿明白,在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我们唯有做实验.用实验来验证出真正的结果,这才是做科学的真谛和精神。

2.目测和想象重叠现象

(1)师幼共同目测

师:刚才我们通过实验找到了准确的答案,现在我们要提高难度:我们不做实验,只能用眼睛看,脑子想,请你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如果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图3)完全重叠,会变成后面的(图4)什么图案?(注意提醒幼儿静心思考、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

幼儿:第三个,第二个……

师:现在的答案有三种,让我们来仔细地观察一下。先看第二个,不同意的小朋友请说出你反对的理由! (先引导幼儿观察不对的图案,同时在观察中引导幼儿学会运用排除法以及目测观察的方法:观察图案的位置。)

(2)幼儿独立操作

师:小朋友很聪明,通过观察图案的位置就能找出准确的答案。你们自己想不想独立试一试?(想)每位小朋友那儿都有一份操作卡(图5),请你用刚才的方法,仔细地看一看,如果前面两张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会变成后面的什么图案,找出来后做上一个标记。做前面三道题就可以了,第四道题有点难,有小朋友想挑战一下就试一试。开始吧! (在操作中,教师注意提醒幼儿独立思考、学会自查。)

(3)幼儿相互交流

师:让我们来相互交流一下!请观看大图片!说一说这两张图形完全重叠后变成后面的哪一个图案?(在交流过程中,对于有不同想法的操作题,教师要引导幼儿讲述理由;并注意用排除法推理判断。尤其是要注意引导幼儿交流第三道题、第四道题中的图案遮挡现象。)

(4)幼儿检查纠错

师:孩子们!你们都做对了吗?如果有做错的,请再去仔细想一想,将正确的找出来。其实生活中这样重叠和遮挡的现象很多,只要我们用小眼睛仔细去找一找,一定会有很多发现。

评析:幼儿能运用已获得的经验和技能,进行独立的空间目测、空间想象,组合思考。教师的一句:"不同意的请说出你的理由!第四题有点难……"拔动了大班幼儿勇于挑战、敢于阐述的心弦,操作中的冷静思索与交流中的热烈辩论形成了很好的思维氛围,这正是我们斫期待的……

三、变换重叠的方法,感知多变的重叠现象。

1.师:老师还带来一个更难的问题,想不想再来挑战一下!

刚才这两张图形完全重叠后变出了一种图案,那我们还可以怎样重叠变出什么新图案?请小朋友去试一试吧!比比谁发现的最多!请将你变出的图案在这张纸上(图6)找出来。

2.幼儿操作

3.相互交流

师:孩子们!你们发现这两张图形完全重叠后能变出多少种图案?(先请幼儿说,然后请幼儿演示个别图案的重叠方法。)

师:看来不断地旋转这两张透明的图形,让它们完全重叠后会变成不同的新图案。还没发现这么多图案的小朋友再去试一试。

评析:在幼儿获得了两张透明图形完全水平重叠后会产生一种新图案的经验后,教师设计本环节的操作,使幼儿的经验在探索中得到了提升。在孩子们"太神奇了……"的惊叹声中我们的活动得到了延伸。

幼小衔接数学课件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建立凑十法中“十”的模型。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知道如何凑十。

2、经历知识转化的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方法。

3、体会数学学习中的转化思想。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凑十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完整叙述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小猴子图片、桃子图片、2行5列的大表格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加几。

为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奠定基础。

1、师出示课件卡片: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10加几的加法,有一只聪明的`小猴子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小猴子),有没有信心?请看大屏幕:10+1=()10+7=()10+3=()10+8=()10+5=()10+6=()10+2=()10+4=()10+9=()

2、小结:10加几等于十几。

二、看盒子说数。让孩子们在头脑中将盒子建成10的模型。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小猴要送大家一个礼物,(出示空盒子)这个盒子非常神奇,能帮助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想知道它的秘密吗?

1、先来仔细观察一下:一共有几个格子?

2、如果每格装一个菠萝,一共可以装多少个?

3、出示9个菠萝图:现在有几个菠萝?怎么知道的?

4、出示8个、7个菠萝图,提问同上,感受8加2和7加3的模型。

5、出示10个菠萝图,问答后小结:装满就正好是10个。

三、小动物们的问题。

体会凑十的优越性,初步感受凑十需要从一个数里分出一部分和另一个数组成10。

1、小猴的桃子,9+3。引出凑十法,从多样化中初步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

(1)出示10个格子的盒子装有9个桃子,盒子外面有3个。师背景叙述:爱劳动的小猴帮妈妈摘桃子,昨天摘了一些放到盒子里,看一看是几个?(9个)今天又摘了几个?(3个)。

(2)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能解决什么问题(提一个数学问题)?(两天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3)你知道吗?怎么知道的?可能出现点数、接着数和凑十法,对于前两种请学生上黑板演示一遍即可,凑十法做重点分析。教师对凑十法的引导语:从外面拿一个放进去装满正好是10个(板书10),10加剩下的2等于12。启发其它孩子理解,提问:听明白他的想法了吗?谁来再说说?/一样想法的请举手,再来说说。引导其它孩子评价,教师定性评价语:不仅快,而且一眼就看出一共是12个。

(4)教师在课件上圈出盒子,小结:将盒子装满凑齐10个,加上盒子外面剩的2,一眼就看出是12,又快又简便。这真是一个有魔力的盒子,只要你将它喂饱(装满)它就告诉你答案。结语:凑十是一种简便快捷的计算方法。

教师小结:脱离实物进行凑十。

1、说图意、提问、列式。

2、说计算过程。提问:怎么凑十?

教学反思:

“凑十法”是一种简捷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并不要求学生必须用“凑十法”进行计算,但是学生应该会“凑十”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凑十”的计算方法,做一做时再通过圈一圈、看图计算和算一算,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凑十”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做数学。

幼小衔接数学课件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让学生掌握5的加减法

3、使学生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5以内的加减、

教学过程:

幻灯片演示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羊村里去玩,好不好,看,草坪上有1只羊(喜羊羊)在玩耍,咦,美羊羊来找喜羊羊玩了,小朋友们,现在看看草坪上共有几只羊?你怎么算的?

学生回答

师:1只羊加上1只羊是两只羊,我们可以写作,1+1=2,1和1组成2,所以,1+1=2。

现在草坪里有了两只羊,懒羊羊也找来和他们玩了,现在有几只羊?

学生回答

师:2只羊加上一只羊共有三只羊,我们可以写作:2+1=3,2和1组成3,所以,2+1=3

过了一会儿,沸羊羊也参与他们其中了,现在,有几只羊了呢?

学生回答

老师解释,同上

玩着玩着,村长过来要叫懒羊羊回去吃饭,现在加上村长,共有多少只羊?

学生回答,老师解释,同上

村长,把懒羊羊叫走了,还剩下多少只羊?

用笑脸练习:1+22+23+2

1+32+3

5—34—34—2

3—22—1

小结:我们今天学了1~5之间的加减法,要想很快的算出1~5的加减法,必须,理解1~5的组成。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案集锦8篇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也是离不开老师提前备好教案课件,大家可以开始写自己课堂教案课件了。 教案和课件的科学编写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网络有没有优质的教案课件以资借鉴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案”类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帮助,希望这些决策可以帮助您做出更好的决策!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的一些世界之最。

2.进一步萌发爱祖国的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

3.发展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绘制一张大地图。

2.图片(长城、天安门广场、珠穆朗玛峰)、图书。

3.浆糊、剪刀、铅画纸、卡纸、彩笔、音乐磁带、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引入主题,在地图上标明具体位置。

(1)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新知识,人们一般把在世界上数第一的,称为世界之最。最,就是第一的意思。比如世界上最高的、最长的、最大的那么,你们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在世界上是数第一的呢?

(2)故宫在哪个城市呢?噢,在首都北京,我们把标记放在北京这个地方。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

(3)长城在什么地方呢?长城的一头在海边,那个地方叫山海关,从山海关起,一直向西走,一直到这个地方,叫嘉峪关。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

(4)珠穆朗玛峰在藏族人民居住的地方,这座山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2.观察图片,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世界之最。

(1)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张图片。故宫是世界什么之最?(先让幼儿观察、讲、再问)

(2)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你们知道故宫里有哪些建筑物吗?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

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3)再看第二幅图上画的是什么?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什么之最?

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长城全长6700公里,长城的一头在山海关,一头在嘉峪关,建在山上,弯弯曲曲、上上下下,很长很长。如果爸爸妈妈从长城这头走到长城那头,无论刮风、下雪、下雨,晚上睡觉,白天不停地走,天天走,要走140天,从开学一直走到放假。你们说,这长城长不长。这个长城是在古时候为了防御敌人打过来而建造的。

(4)现在再请小朋友们看看珠穆朗玛峰是什么样子的?它很高很高,在世界屋脊西藏。人们站在山脚下,根本看不见山顶,山顶都穿到云里去了,山顶上天气很冷,常年覆盖着冰雪,许多国家的运动员都来等这座山,谁登上这座山谁就是英雄。你们看,我国运动员克服困难,把国旗插上了山顶。

(5)现在请小朋友们看图书,看看万里长城是什么样子的?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最高的山峰在哪里?

3.幼儿制作长城、珠穆朗玛峰、故宫。

老师还准备了一些东西,请小朋友来做一做。这是用来做长城的长方形卡纸,用剪刀剪下竖的实线,然后把虚线处折下来,用黑色蜡笔画好城墙,把纸拉开,塞下去一个垛,把城垛拉平。老师已经做好了珠穆朗玛峰,请小朋友来做它四周的雪山。用彩笔画出故宫金色的琉璃瓦和红墙,看谁画得好。(老师巡回指导)

4.结束。

回家后问问爸爸妈妈,我国还有哪些东西在世界上数第一的。我们下次再讨论时,把你们知道的告诉大家。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与比较能力,提高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

3、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的形状有规律地排列。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课件、教师及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操作课件,复习按颜色排序。

指导语:我收到了图形王国发来的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看图,引导幼儿探索形状排序的规律。

指导语:在图片中除了有红、蓝颜色之外,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它们是怎么排队的?(三角形、圆形等)

3、玩“我说你做”的游戏,启发幼儿自己操作。

指导语:刚才的问题,小朋友都答对,我们再接着玩游戏吧!请你们根据我给的图形排队,并说说你是怎样排的?

4、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指导语:

今天你们通过游戏,学会了按物体的形状有规律地给图形朋友排对,我们今天又学会了一种本领,我们要谢谢图形朋友们,跟图形朋友再见!

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根据乐曲旋律,协调地走步、小跑步。

2、能随着音乐速度的变化,变换动作的速度与姿态。

3、遵守游戏规则,游戏中不推搡,不指责。

活动准备:

小熊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律动进活动室。

(1)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扮小熊走吧。

(2)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学小熊走。

2.

(1)跟音乐律动。

①“一个娃娃一个家,小熊小熊没有家”幼儿做熊走路动作;“小熊是谁呀?”教师独白,幼儿做静止状。间奏部分,幼儿8人一组迅速抱团;“小熊就是他”幼儿集体指没有抱到团的幼儿,游戏重新开始。

②幼儿反洗多次游戏,熟悉乐曲和玩法。

(2)教师出示报纸,要求8位幼儿抱团时都要站在摊开的报纸上。

3.游戏结束,师幼共同评价游戏。

活动延伸:

可以进一步提升游戏玩法:报纸对折,游戏按照前面的方式进行。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案(篇4)

活动目的:

1、喜欢参与测量活动,乐意运用自然测量的知识来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2、自主选择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初步认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且初步学习正确测量的方法。

3、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长短不一的测量工具、粉笔

2、故事图片

3、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问题:蓝猫和淘气的争论如何测量小汽车的车顶长度?

幼儿讨论

(二)幼儿尝试活动

幼儿自选工具测量某一物体

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测量的结果,并与同伴对比,有什么发现?

(三)讨论

1、比较测量的结果

引导幼儿寻找测量结果与工具的关系

2、讨论测量的方法

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

3、小结:使用测量工具的长短不一样,那么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四)幼儿自主测量

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

3、讨论与总结:

(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

(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

(五)延伸活动

1、讨论: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

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

3、幼儿游戏:跳远。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第二个环节

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习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

不足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一个目标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个小环节和第二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操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足呢?

2、难度会太大了吗?因为幼儿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方法后,马上就步入第二个目标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身体里的“洞”,对“洞”的好奇,知道一些洞的用处。

2、自主探索,合作解决问题。

3、萌发保护“洞”的意识。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我们身体里的洞》。

2、简笔画“小娃娃”图、记号笔、五角星标记。

3、纸制背心、短裤。

配套课件:

大班健康课件《我们身体里的洞》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洞洞大猜想。

1、出示PPT:一个洞

这是什么洞?(下水道)

2、出示PPT:许多洞

这些洞是怎样的?会是什么洞?(洗澡喷头上的洞,长得像莲蓬,因此我们叫它“莲蓬头”)

3、出示PPT:两个洞

这两个洞是什么?(隧道)

(二)播放PPT课件,完整讲述并带领幼儿寻找身体里的“洞”,了解这些“洞”的本领。

1、找“洞”游戏:分组找身体里的“洞”,并记录,讲述自己的发现,了解这些“洞”的本领。

2、自主阅读讨论,发现身体里更多的“洞”,集体讲述“洞”的本领。

(三)给“洞洞”分类,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

4、教师小结。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科学活动,对序数活动感兴趣。

2.掌握1-10以内的序数,能够使用第几名来表示小动物的登山排名。

3.能够积极主动分享自己的作业单,并收纳好工具。

二、活动准备

水彩笔、作业单、展板、小狗、小猴子、小兔子、大象、乌龟动物的卡片若干、胶棒、PPT课件、序数卡、轻音乐。

三、活动重点难点

1、掌握1-10以内的序数,能够使用第几名来表示小动物的登山排名。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出活动主题,教师出示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今天有位新朋友告诉了我一个小秘密,它说动物园今天要登山,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出示ppt

1.教师提问:都有那些小动登山了?

2.教师小结:原来小狗、小猴子、小兔子、大象、乌龟等都来登山了

3.教师提问:小狗在第几个教师与幼儿一同数小狗在第几名。出示ppt

4.教师小结:小朋友们你们真棒,正确的找到了小狗的排在哪。原来它在排在最后面。兔子的身后。那兔子排在第几名呢

(三)教师出示ppt,掌握1-10以内的序数。

(1)教师提问:哪位小朋友想试一试找一找小猴子的排名?

(2)教师小结:我们先要从上往下数出小猴子的排名,再从下往上面数出它排在第几,就能够知道小猴子的排名了。

(3)鼓励幼儿数一数其他小动物的排名。

(四)幼儿完成作业单,并进行分享

(1)先完成的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展板上,与同伴共同分享作品。

(五)游戏我的新座位,活动自然结束

教师:小动物的排名都找好了。那现在我们看看自己手中的卡片找找你们自己的新座位吧!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案(篇7)

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教案:数数小本领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推理中,尝试借助材料上的提示发现可以数正确的方法。

2.乐意倾听同伴的表述,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材料

ppT、操作纸、垫板、夹子、笔、照片等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了解幼儿数数的能力

经常听小朋友数数,你最多能数到几?

过渡:数数的正确性。

2、数数游戏,发现数正确的方法

①幼儿取操作纸,理解纸上的要求,知道要数的几样东西

②交代规则并观察幼儿操作

③图上房子有多少幢?树有多少棵?兔子、花各有多少?

小结:要数正确应该按顺序,还要有一定的方法。

④过渡:出示图片,问“这里一共几样东西?”

⑤观察卡片上的食品并记录,引导幼儿倾听同伴解决问题的方式,发现数正确的一些方法。

●数带鱼。重点在巧数。

●数蛋。重点在推理。

●数饼干。重点在类概念。

小结:数不同的东西方法也会不同。

3、延伸活动,关注身边事物的数量

①出示ppT,这个能数吗?

②为什么包装外面要标上这样的数字呢?回家留意一下,你在包装盒上发现了什么。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案(篇8)

话题1:面对幼小衔接,家长应持怎样的态度?

答:家长的态度既要积极,也要有方。

建议您:一是激发孩子上小学的热情。千万不要用"上学就要受苦头"等话来吓孩子,而是要说一些欣赏与鼓励的话,如:"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小学生了"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很自豪。二是全面关注孩子的发展。一般而言,孩子对学习是否有兴趣,生活是否有规律,在集体中是否合群,这几个方面情况往往影响其入学后的适应性。您需要时时关注孩子在这些方面的发展,让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行为习惯等。

话题2:幼小衔接家长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答:以下这些内容,可以供您分析、了解孩子情况时作参考。

(1)孩子是否对入小学充满期待与向往?

(2)孩子是否能与周围同伴友好相处?

(3)孩子离开家人进入陌生环境后是否沮丧?

(4)孩子是否能自然地与除家人以外的人交往?

(5)孩子对阅读是否感兴趣,是否能回答相关问题?

(6)孩子是否能独立完成系鞋带、戴围巾、收拾玩具等事情?

(7)孩子是否会照顾自己,如:主动饮水、根据冷热自己穿脱衣等?

(8)孩子是否会重复简单的口信?

(9)孩子是否能熟练地使用纸、颜料、剪刀、胶水、水彩笔等物品?

(10)孩子是否能够同时记住两个或三个任务,并执行这些任务?

(11)孩子是否能说出自己的家庭地址和家人的姓名、电话号码?

(12)孩子是否会承认自己不懂,而主动请求帮助?家长要踏好准备节奏"学习准备期"所要完成的任务是一个过程。按一般而言,可分为学前、学中和学后,应抓紧学前、关注学中、延伸学后。

话题3:暑假中,家长如何指导孩子有规律地生活?

答:作息有规律也是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

一、逐步帮助孩子确立时间观念。在孩子做某件事(喝水、上厕所、做作业等)之前,要让他作好充分准备,明确需要完成的时间。一旦开始,就不允许以各种借口来拖延时间(如,来回走动)。另外,可为孩子准备一个定时的小闹钟,规定好时间限制,让孩子自我监督,自己控制时间。

二、安排孩子相对稳定的作息时间。家长最好能与孩子共同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贴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并要求孩子按照时间表去做相应的事。

三、作息有序与灵活调整相结合。孩子升入小学后,在作息时间上,会有许多意外的变化,为了增强孩子的适应性,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一两次打破常规时间的事情,如:晚上一起外出观看夜景、休息日一起看球赛等。如果过分刻板地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孩子的适应性反而会大大降低。

话题4:入学前,家长如何培养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答:生活自理能力是入学准备的必要内容。入学前,孩子需要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

(1)能有序地整理自己的物品和玩具。

(2)用好的东西及时归位,保持整洁。

(3)能正确处理好用餐、盥洗、排泄等事情。

(4)能帮助家人、自己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5)比较合理地计划并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活动内容。要让孩子具有以上这些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们可做些尝试。

话题5:入学后,家长如何与老师进行沟通?

答:您不妨采取以下方法与老师沟通。

(1)通过多种方式与老师保持经常联系。您除了可以利用家长会、教师家访时与教师作个别交流外,也可以利用便条、电话、短信、网络等形式及时地与教师互通信息,使双方更多了解孩子近阶段在家庭及学校中的一些表现,您也可以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学校的各项管理措施提出合理的建议。

(2)向老师客观地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往往是最真实的,其在家中的学习、饮食、娱乐和休息等各种习惯,以及在向家人叙述学校发生的事件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您都可与教师作适当地沟通,以便教师更多了解您的孩子。

(3)倾听老师对孩子的评价,正确看待教师对孩子的批评话题6: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

答:作为家长,可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倾听孩子的诉说。孩子每天在校与老师、同学相处,发生的大事小情都希望在家中与您分享。这时,您要注意倾听孩子的诉说,因为这是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的最好途径,您与孩子一起分享好消息或有趣的事,让孩子觉得校园生活的快乐,从而加深与老师的亲近感。

(2)多与老师沟通。学校和家庭在教育孩子的目标上是一致的,都希望孩子能茁壮成长,但是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学校和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容易产生分歧,使孩子难以适应。这里,就要求您能够多与老师进行沟通,共同探讨教育的理念。如果对老师的做法有所不解,可以坦率地提出并探讨,从而达成共识。家长在这一问题的处理上不要心存顾虑,这样反而容易产生误会,适得其反。

(3)切忌与老师关系过分亲密。有很多家长希望通过送礼、请客吃饭等方式增进与老师的感情,以获取老师对自己孩子的特别照顾。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样的做法实不足取。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案语言 大卫上学


活动目标:

1、理解图书内容,能大胆地讲述自己的理解。

2、仔细观察画面,尝试用较完整地语言讲述画面内容。

3、对上小学充满向往,有做一名合格小学生的愿望。

活动重点:仔细观察画面活动难点:较完整地讲述活动准备:

1、经验:幼儿参观过小学,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过小学的生活。

2、物质:绘本ppt、幼儿人手一本绘本。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师:"我今天带来一位新朋友,大卫刚上小学一年级,上学的第一天,发生了很多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卫发生了哪些事?"2、集体观看ppt,理解画面内容。

(1)图一:师:"这是什么时间,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大卫在干什么?(举手发言)为什么上课回答问题要举手发言呢?

小结:谁能用完整的话说说图片内容。

(2)图二:师:这是什么时间呢?大卫在干什么?(注意听讲)为什么上课不可以这么做?我们可以怎样提醒大卫呢?

小结:请用完整的话说说。

(3)图三:师:"这是在什么地方?大卫在做什么?老师会怎么说?(注意语气)小结:完整讲述。

3、幼儿自主阅读,进一步理解文本内容。

师:"大卫还发生了许多事,你们自己打开书看一看,还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幼儿一页一页翻书,仔细观察画面内容,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4、师幼共同讨论交流。

(1)师幼共同观察,集体交流。

师:"大卫在学校里还发生了哪些事情?你能用完整的话讲给我们听吗?"(2)感受受到表扬和接纳的快乐。

你的眼里大卫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为什么?

在老师的眼里大卫是什么样的孩子呢?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大卫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5、完整欣赏图书。鼓励幼儿边翻阅边轻声讲述。

6、猜测推想,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师:"第二天,大卫上学会怎么做呢?"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教案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案——上小学了 设计思路: 大班下学期,我们组织孩子们参观了附近的小学。在参观后的谈话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孩子感到不满,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自己将要上的那所学校;有部分孩子感到紧张,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将会被很多的作业"压倒"...
    2019-12-12 阅读全文
  • 幼小衔接数学怎么教 小学阶段是幼儿全新的学习生活的起点,通过对幼儿在幼儿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的承接,在小学中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这有助于提高幼儿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幼小衔接数学怎么教 ”,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2023-07-25 阅读全文
  • 幼小衔接数学课件教案通用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要知道写了教案课件,是可以体现老师在教学上面的专业素养。经过收集,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您献上幼小衔接数学课件教案,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2023-03-18 阅读全文
  • 幼小衔接数学知识点 许多孩子在数学中感到困惑、焦虑和抵触情绪。通过幼小衔接数学的学习,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数学,减少他们对数学的恐惧感。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幼小衔接数学知识点”,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2023-07-27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幼小衔接实施方案 通过一个良好的衔接过程,学校和家庭可以更好地沟通交流,了解儿童的需求和特点,共同为儿童提供最好的教育支持。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幼儿园幼小衔接实施方案”,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2023-08-09 阅读全文

设计思路: 大班下学期,我们组织孩子们参观了附近的小学。在参观后的谈话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孩子感到不满,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自己将要上的那所学校;有部分孩子感到紧张,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将会被很多的作业"压倒"...

2019-12-12 阅读全文

小学阶段是幼儿全新的学习生活的起点,通过对幼儿在幼儿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的承接,在小学中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这有助于提高幼儿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幼小衔接数学怎么教 ”,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2023-07-25 阅读全文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要知道写了教案课件,是可以体现老师在教学上面的专业素养。经过收集,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您献上幼小衔接数学课件教案,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2023-03-18 阅读全文

许多孩子在数学中感到困惑、焦虑和抵触情绪。通过幼小衔接数学的学习,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数学,减少他们对数学的恐惧感。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幼小衔接数学知识点”,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2023-07-27 阅读全文

通过一个良好的衔接过程,学校和家庭可以更好地沟通交流,了解儿童的需求和特点,共同为儿童提供最好的教育支持。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幼儿园幼小衔接实施方案”,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2023-08-0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