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如何正确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

发布时间:2023-07-24 如何正确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 幼儿告状行为采取措施 教师如何正确对待幼儿告状

家长、教师和社会共同肩负着引导孩子正确行为习惯的责任。我们可以通过榜样示范、积极的奖励和后续指导等方式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并为他们未来的成功和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如何正确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如何正确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

1、认真倾听孩子的告状

在倾听“告状”时要认真,不要打断或者斥责孩子,也不要偏听偏信,先要弄清事实真相;如果孩子一时说不清楚,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回想一下发生的事情,同时适当地安慰孩子。

2.对症下药

在了解事实后,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若是有理的“告状”,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养成正确的是非判断力;若是其他类型告状,则通过耐心与孩子沟通,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为人处世的原则。

3.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孩子与别的孩子发生矛盾时,成人要教会孩子换位思考,并借此机会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可以问问告状的孩子:“你觉得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养成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告状时,应尽量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否则会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还会助长孩子只看别人缺点、不看别人优点、搬弄是非等坏习惯。孩子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后,就不会动不动告状了,而且对他将来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也有帮助。

4.敷衍了事的态度不可取

敷衍甚至不管的态度,可能会导致一些有危害的事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更会混淆孩子的是非观,挫伤孩子的正义感。但若一味“支持”、“鼓励”孩子的告状,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总是得不到发展,还会影响孩子良好的性格形成。在处理因嫉妒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时,教师应引导幼儿看到别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不足。对因报复或讨好老师而产生的告状行为,要进行认真的教育,让幼儿明白对人要以诚相待、友好相处。(SwY7.cOm 申请书范文网)

实际上,孩子的告状是否应该制止,主要还是看孩子告状的动机。小结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应该帮助幼儿发扬自己的长处,不应以幼儿经常来告状就对他(她)爱理不理,抱有“消极”态度。相反,教师应采取合适的解决方式,及时地进行引导要耐心分析孩子的告状心理,帮助他们明辨是非、锻炼能力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正确引导幼儿的涂鸦行为


2-3岁的幼儿开始涂鸦,爱拿他们能接触到的工具,比如铅笔、蜡笔、粉笔、钢笔,甚至树枝、木根等在他们认为能画的材料:如纸、书、墙、地板上又涂又画,当看到自己涂画出斑斑点点、条条块块时,就会非常高兴和满足。可这些小班的幼儿往往会出现拿着笔不知如何画的情景,如何引导幼儿画画,我们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

让幼儿自由发挥,大胆作画

对于刚入小班的幼儿,我们不要求他画出来什么,只要他拿起作画工具在纸上涂鸦就可以了,让孩子根据自已的感受,自由发挥,他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养成爱动笔的习惯。

用多种绘画形式,激发幼儿兴趣

对于3岁的孩子,如果长时间只用油画棒作画,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失去兴趣。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绘画形式,如棉签画、吹画、水彩画等;也可在一张作品中,用多种作画形式;此外,还可利用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因为这种方式让幼儿体验到动手操作的乐趣,为幼儿所喜爱。此外,幼儿还可以在捏泥、折纸、粘贴等活动中获得的对物体的感知,有助于他们在绘画时表现此物体。

幼儿在主动参与游戏过程中掌握绘画技能

3岁的孩子基本处于涂鸦期的表现期,对枯燥、单一的临摹不感兴趣,根据年龄特点,我们在游戏中可以采取这样一些形式:

通过游戏、激发兴趣例如,我们在活动区中为幼儿投放了画线条的游戏内容。先带幼儿去观察饲养角,看看里面的小动物,观察一下笼子的样子,在区域游戏时,教师为孩子准备了印有大灰狼的白纸,生动地说:“动物园里的大灰狼要是走出来,会吃掉小动物的,咱们把它关到笼子里去好吗?”孩子们饶有兴趣地画了许多密密麻麻的线,把大灰狼关在了里面。不但达到了游戏目的,又培养了孩子们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让生活成为绘画的源泉我们可根据本地的环境、季节变化,来引导幼儿观察环境、体验生活。如春天,带幼儿到郊外游玩,引导孩子们有目的的观察,回到教室,让幼儿把看到的、听到的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画的内容是孩子的亲身经历,孩子是绘画的主人,体会到其中的愉悦,兴趣也随之增加。

欣赏名画、感受美绘画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了进一步引导幼儿绘画,感受经典,可让幼儿欣赏一些名画。如在美术角放上希乐菲乐德的名著《鲜艳的水果》,感受其色彩的鲜艳,认识颜色的种类。另外通过观察大师的杰作,使幼儿感受美,从而大胆想象创作。如命题画“美丽的向日葵”,我们搜集名家的画、优秀的儿童画、教师创作的各种花卉,提前几天张贴在幼儿能看到的地方,用渗透式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大师的作品。

在绘画过程中,增加幼儿的自信心

在绘画游戏过程中,我们要随时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对孩子点滴的进步和闪光点加以表扬、鼓励,当孩子遇到困难无以下笔时,要引导其大胆作画,积极参与,进而想象、创造。

我们要有耐心,责任心,不厌其烦的给予指导;要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于幼儿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所以在绘画过程中,边画边说的现象较多,我们不能全盘制止。

要为幼儿创设展示作品的条件,这是对孩子作品的肯定。同时对作品的评价要选择适当时机,抓住教育的发展点进行整体评价时,要从构思是否新颖独特、想象是否奇妙、画面是否丰满等方面入手,找出每张作品中的优点加以肯定。

愿大自然美好的事物溶于绘画之中,让绘画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

如何处理幼儿的“极度无聊”?


导读:在现实中无聊不应被看作是疲惫,虽然这常常发生。儿童在外表上有各种疲乏的表现(如两眼无神)。事实上这同时也是无聊的信号,尤其在那种极度无聊时,疲乏和空洞的眼神会让人看来毫无生气。

对幼儿来说没有比感觉不到任何刺激更糟糕的事了。一个感到无聊的孩子就会用他的不安来引起别人注意。成年人总会说,这孩子真吵!但实际上孩子不是爱吵闹,而是期望获得新的经历,有新的体验。

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们常常会听到他们这样说:“爸爸,我现在很无聊,”“妈妈,我们现在做些事吧!”实际上这就是在简单地表达:现在没有什么东西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这种无聊让孩子感到烦躁,不仅能表达自己这种心情的大孩子会这样,即使婴儿也同样会如此。人们不应该忽视向他们提供游戏的机会。想一想我们自己有时是不是也会“无聊得要死”?好奇心是充满生命力的,比如搞研究和发明,信息源的枯竭就等于死亡。

在现实中无聊不应被看作是疲惫,虽然这常常发生。儿童在外表上有各种疲乏的表现(如两眼无神)。事实上这同时也是无聊的信号,尤其在那种极度无聊时,疲乏和空洞的眼神会让人看来毫无生气。

儿童学会一样东西很快,他们已经习惯了不断地向他们提供新的玩具,对一件玩具他们一开始会很有兴趣,但时间长了那种新鲜感就没有了。另外仅仅向儿童提供玩具是不够的,因为很快他们就“腻烦”了。所以我们要么用其他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要么用另一些他们不熟悉的东西去唤醒他们的好奇心。一只盆,一个汤勺,一块木头,一只塑料球,一个松果,任何东西对儿童都是新鲜玩意儿,他先是整个儿地观察物体:他把那个东西摇来摇去,上下左右摆弄,自然也少不了把它塞进嘴里。

如何治理宝宝“退缩”行为?


导读:正常的儿童,突然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或遇到惊吓、恐怖的情景,出现少动、发呆、退缩等行为表现,是正常的适应性反应。但是有退缩行为的儿童,即使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很难适应新的环境,如果不注意防治,还有可能持久地影响到他们成年后的社交能力、职业选择及教育子女的方式等。

一般来讲,多数孩子与其他小朋友都能融洽相处,一起玩耍。但也有些孩子明显孤僻、胆小、退缩,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更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宁愿一个人呆着。这种现象称为“儿童退缩行为”,多发生在5-7岁的儿童身上。

正常的儿童,突然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或遇到惊吓、恐怖的情景,出现少动、发呆、退缩等行为表现,是正常的适应性反应。但是有退缩行为的儿童,即使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很难适应新的环境,如果不注意防治,还有可能持久地影响到他们成年后的社交能力、职业选择及教育子女的方式等。

儿童退缩行为的原因

一、先天适应能力差

这类儿童从小适应能力差,对新环境感到特别拘谨,不愿意接触人。一定要他们面对新环境,适应过程会艰难而缓慢。

二、后天抚养教育不当

有的家长整天把孩子关在家中让其独自玩耍,不愿他与其他孩子交往;或对孩子过于溺爱,过多照顾与迁就,也会使孩子难以适应新的环境。

儿童退缩行为的表现

有退缩行为的儿童,平时表现为孤独、退缩、胆小、害怕。他们从不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沉默寡言,宁愿一个人在家中与布娃娃为伴;来了客人通常会赶快躲藏起来,怕见外人;但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与自己熟悉的人在一起,还是能高高兴兴地谈笑与玩耍,并无任何精神异常的表现。

这类儿童年龄较小时,父母除发现他们性格比较安静、不大愿意与小伙伴玩耍外,常常不易发现其退缩行为;而入幼儿园或小学时,退缩行为就会明显暴露出来,表现为紧张、害怕、拒绝上学;不过逐渐熟悉环境以后,孩子退缩行为的症状又会逐渐减轻。

儿童退缩行为的防治

1、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要相信孩子的能力,让孩子丢掉处处依赖别人的“心理拐杖”,学会独立“行走”。

2、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参加社会活动,鼓励孩子与小伙伴交往。对已经出现退缩行为的儿童,应多带他们外出,逐步适应各种环境,帮助他们克服孤独感。

3、不要溺爱孩子,以免造成孩子过分依赖;也不可强扭孩子的退缩行为,避免使孩子恐惧不安,更加害怕与人接触。父母的信心和良好的社交关系,有利于孩子克服性格上的缺陷,塑造其开朗的性格。

4、对孩子在社交中表现出的合群现象给予及时的奖励和强化。经过多次社交实践和家长的正确心理诱导,绝大多数有退缩行为的儿童,都能成为性格开朗的人。

5、对于经过上述治疗效果仍不理想的孩子,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抑郁剂,如百忧解、左洛复、赛乐特、麦普替林等;也可服用中枢兴奋剂,如利他林等。

幼师怎样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案例一:

下午的美术活动是画《螃蟹》,浩浩的画画速度比较慢,因为他在画画时喜欢讲讲话,东张西望的,而坐在其旁面的晨晨早就画好了,当他离开位置的时候,一不小心撞了浩浩的手臂,浩浩马上质问晨晨:“你为什么撞我?”晨晨连忙道歉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浩浩不听,噘着嘴跑到前面来告诉我:“老师,晨晨推我的手,害得我画错了。”一副很难过的样子。

分析

首先,应当看到浩浩告状有他可取的一面。他懂得了上课的规则,这说明他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想通过告状来求得成人的帮助,从而矫正同伴的不好行为。从这个角度讲,这是孩子处理问题能力的一种进步。但是,对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告到老师那里,这会引起同伴的敌视,也会削弱独立处理同伴间小纠纷的能力。

案例二:

中午,吃晚饭的孩子们在阳台上看图书,他们有的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同看一本书,有的自己选了一本书独自坐在一边津津有味地看故事。这时候,李炫突然很气愤地过来“告状”:“老师,《找相同》是我先找出来的,杰杰他不让我看。”杰杰也不甘示弱:“书是我先拿到的!”两个人在老师面前争论不休,谁也不肯让谁。我先安定了一下他们的情绪,接着,转过脸来对杰杰说:“上次,你看《西游记》时,宝宝硬是不给你看,你心里感觉怎么样啊?”杰杰想了想说:“没得看书觉得很不高兴。”老师趁机说:“那你不让李炫看书,他也一样会很难过的呀!你们两个想想办法,看看怎样才能让两个人都开开心心地看书?”李炫和杰杰听了,商量了一下,决定两个人一起看书,于是他俩就手拉手高高兴兴地坐到小椅子上看书去了。

分析

李炫是为了求得老师的公正解决纠纷,请求保护而产生的告状行为。在集体活动中,幼儿之间经常会出现意见不和、争夺玩具和书籍等纠纷。当这些纠纷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一方就会告诉老师,以求得老师的公正裁决或给予保护。在活动中通过引导小杰反省,并换位思考,相互间要理解、宽容,让孩子不仅要知道别人的想法,还要理解他为什么要有这种想法,让孩子考虑一下他人的行为是否有合理的一面。给孩子创设一些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启发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李炫和杰杰听了老师的话后,两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到小椅子上一起看书去了。

相关推荐

  • 如何处理孩子的告状行为? 妈妈们在和宝宝一起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宝宝或者宝宝的小伙伴们到了一定年龄特别爱告状。经常喜欢跑到幼儿园老师或者家长那里说其他小伙伴的“坏话”,我们的小孩为什么会喜欢告状呢?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宝宝爱告...
    2020-12-28 阅读全文
  • 幼儿行为该如何正确评价 幼儿是逐步从依赖成人对自己的评价到学会自我评价的,他们从成人的评价中获得对我的肯定或否定。因此,恰当评价对幼儿行为习惯和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主观笼统,有失公正的评价,常常会使幼儿丧失前进的...
    2020-02-28 阅读全文
  • 如何正确的处理亲子关系 处理亲子关系应注意的问题: 要维护家庭的幸福和子女的心理健康,要求爸妈在处理亲子关系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爸妈要多为子女着想,努力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形像。 爸妈要"善为子师",首先在夫妻关系上要和...
    2021-07-24 阅读全文
  • 孩子犯错后如何正确处理? 让孩子有机会说话 孩子犯错时家长不要急着插手,可以先问孩子八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第一个问题是:“发生什么事情了?”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
    2021-03-27 阅读全文
  • 教师如何处理小朋友的告状 在幼儿园中,幼儿的告状几乎是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情,令老师应接不暇,孩子的告状行为表面上看是一件小事,其实是幼儿各方面情感不断发展的表现,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到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关系,并对幼儿的性格品质的...
    2020-01-09 阅读全文

妈妈们在和宝宝一起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宝宝或者宝宝的小伙伴们到了一定年龄特别爱告状。经常喜欢跑到幼儿园老师或者家长那里说其他小伙伴的“坏话”,我们的小孩为什么会喜欢告状呢?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宝宝爱告...

2020-12-28 阅读全文

幼儿是逐步从依赖成人对自己的评价到学会自我评价的,他们从成人的评价中获得对我的肯定或否定。因此,恰当评价对幼儿行为习惯和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主观笼统,有失公正的评价,常常会使幼儿丧失前进的...

2020-02-28 阅读全文

处理亲子关系应注意的问题: 要维护家庭的幸福和子女的心理健康,要求爸妈在处理亲子关系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爸妈要多为子女着想,努力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形像。 爸妈要"善为子师",首先在夫妻关系上要和...

2021-07-24 阅读全文

让孩子有机会说话 孩子犯错时家长不要急着插手,可以先问孩子八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第一个问题是:“发生什么事情了?”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

2021-03-27 阅读全文

在幼儿园中,幼儿的告状几乎是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情,令老师应接不暇,孩子的告状行为表面上看是一件小事,其实是幼儿各方面情感不断发展的表现,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到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关系,并对幼儿的性格品质的...

2020-01-0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