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幼儿的冲突
发布时间:2020-11-27 中班我的幼儿园的教案 爱的教育的读书笔记 幼儿园的跳的游戏一天上午,刘衡的爸爸跟我说:“刘衡最近几天不想上幼儿园,每天上幼儿园前都会找很多借口。”听了刘衡爸爸的话,我觉得问题必须解决。于是找了个机会对刘衡说:“刘衡,老师认为你最近表现很好,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泥工也捏的好,老师很喜欢你呢,你为啥不想上幼儿园?”刘衡说:“李承钰和吴炳桢打我,我就不愿意上幼儿园。”于是,我把他们俩叫来问明原因,答案是刘衡不给他们玩玩具。刘衡说自己还没有玩够,他们俩就来抢。我对承钰和炳桢说:“小朋友之间要相互谦让,如果你刚拿了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就被别人抢走了,你愿意吗?”
他们俩摇了摇头。
我问他们:“那应该怎么做才对呢?”
他们想了想说:“如果我也想玩别人的玩具,可以等小朋友玩完之后再玩,也可以跟小朋友商量一起玩。”
我赞许地点了点头:“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你们俩跟刘衡道个歉,握握手还是好朋友。”他们伸出手握在了一起。看着孩子们的矛盾化解了,我特别高兴。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如何正确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
如何正确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
在幼儿园里,幼儿告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如“老师,他打我了、他推我了。”“老师,他看别人的书。”“老师,她口袋里有东西。”……听了孩子的告诉,我一般都当“消防员’,哪里“着火”了就冲到哪里“救火”,结果是每天告状的越来越多,我觉得繁琐无比,有些时候由于处理方式简单、粗暴,留下了“后遗症”,反而让人觉得问题越解决越多了。后来通过分析反思,查阅相关资料。我认识到:幼儿告状有不同的动机和情况,如果针对不同类型的告状,引导幼儿自己学会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不仅可以在集体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而且对于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于是,我在不同的活动形式进行了一些教育尝试。
让幼儿在告状中学会分析。比如“老师,俊涛在桌子上画画。”“老师,文怡插队还推我。”“老师,佳豪把书撕下来折飞机”。对于以上明显违反班级常规的行为,我在发现以后立即制止。如果对于此类告状不予理睬,幼儿就会认为老师的敷衍,是对此类行为的默认,会将不良效应扩大化。在接下来的课余时间中,我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不对?结果会怎样?如果你看到了他这样做应该怎么办?通过讨论,引导幼儿逐渐学会关注同伴行为的后果,做出自己的是非判断,从而促进幼儿道德判断力发展。
让幼儿在告状中学会自己处理分歧。如“老师,我先拿到了这个玩具,浩然和我抢。”“老师,哲浩坐我的椅子。”“老师,洲浩把我的积木推倒了”。在班集体中,总有幼儿争抢过程中的告状,被侵犯的同伴会来告状,带着一种求助心理。对于此类告状,我在全体幼儿面前,通过情景表演再现冲突过程,让幼儿说一说该怎么办?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无限创意:如游戏“石头、剪子、布”谁赢了,谁先玩玩具,或拿只玩具转一转,哪一边转到谁,谁就先玩。还鼓励告状者大胆地与他人协商、沟通,提高他们独立处事的能力。如,“你告诉洲浩,你把我的积塑推倒了,你要帮我重新搭起来。”同时对那些喜欢侵犯别人的孩子,也要给予批评引导:你为什么推人家的积塑,这样做对不对?你现在应该怎样做?”让双方都能从冲突中学习正确的交往行为与解决问题的技巧。
让幼儿在告状中学会宽容。如“老师,美琪,踩到我的脚了”“老师,慧婷看我的书”。此类行为幼儿在很多时候会犯一些“无心之过”,而这些过错在被侵犯的同伴觉得是不可饶恕的。对此,我在集体活动中,组织孩子进行讨论:当小朋友把你撞倒或把你的东西碰坏了,你该不该向老师告状?在活动后,幼儿明白了:我们要宽容别人的过失,犯了错误的小朋友也要及时向同伴道歉。同时,结合一些互相宽容友爱的故事渗透教育幼儿。
通过一段时间的主题活动、游戏活动、集体讨论活动等教育,不仅告状现象明显极少了,幼儿的互助友爱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让幼儿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们班的戴博华小朋友,他个子高高的,也很聪明懂事、惹人喜爱。但我发现这孩子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不少缺点。比如:口气很高傲,没有礼貌,不能和小朋友友好相处。我记得是星期二的早上,别的小朋友来幼儿园时都向老师问好,而他走进幼儿园时,什么也不说。我微笑着走到他身边提醒他时,他就和没看到我一样,根本不理。上活动课时,其余小朋友都能按老师说的去做,可锐锐却不能。在做游戏时他总是抢先,要不就会生气,不玩啦。针对他存在的这些缺点,我采取的教育方法是:首先,我给他讲道理,小朋友长大了要懂礼貌,这样小朋友、家人、老师就会都喜欢你。别的小朋友和我们在一个班里,就是我们的好朋友,好朋友就应该互相帮助,有了玩具要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然后,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们扮演角色,让他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有一次,我组织小朋友“开汽车”游戏,扮作老奶奶的一位老师上了“车”,我连忙起身给她让座,并大声说:“老奶奶,您请坐”孩子们见此,都争着让座,我就及时表扬了孩子的行为。并以此教育小朋友们要有讲文明、懂礼貌,争做好孩子。我还利用日常生活让他学会谦让,我把幼儿当作自己的朋友,日常活动中与他们平等相处。尊重幼儿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建议,与他们一起协商,一起出主意。这样以来,锐锐懂得了爱同伴、爱幼儿园,知道玩具是大家共有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这几种方法,我们班的幼儿基本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尤其是锐锐小朋友,能主动和老师打招呼了,也不乱推别的小朋友了,高傲的孩子变乖了!
解决冲突先了解幼儿的心理活动
今天的游戏开始了,天天选选了当爸爸的角色,欧阳挑选了当妈妈的角色,游戏很有秩序的展开了,天天坐着看电视,欧阳在厨房忙着烧饭。这时,慧慧跑了进来,没说什么就抢过欧阳手里的平底锅,把她推开。这时,欧阳大叫了起来“你干什么!”便和慧慧抢起了玩具。
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独占欲十分强烈。慧慧任凭自己的意愿,要当娃娃家的妈妈,从自我出发,没有考虑同伴的感受,在冲突发生时,她们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大喊大叫来宣泄自己的不满。在发生这种争执事件时,作为引导者的我不能直接上前严厉指责她们的行为,而是需先了解幼儿的心理活动
,再利用平和的口吻和正确的手段从问题的根源上解决冲突。
后续支持:
⒈讲评时,介绍家庭成员的组成和每个成员的职责和本领,也可以让幼儿自己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介绍自己,让幼儿对每个家庭成员的角色都有所认识,从而愿意扮演。
⒉把娃娃家区域中把爸爸妈妈宝宝等角色可以做的事用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幼儿就能潜移默化中学会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本领。
⒊加强挂牌与自身角色的匹配意识。
幼儿之间的冲突问题
一日,幼儿在院内玩儿,我在旁边看。突然,李安祖眼泪汪汪地来告状:“老师,王晨博打我!”王晨博紧跟在李安祖的屁股后面,为自己辩解:“他先打我的肚子!”李安祖又说:“他让我的头撞墙上了。”听了他们的话,我首先摸摸李安祖的头,轻声询问:“头疼不疼?”李安祖委屈地点点头,我又问:“能不能继续玩儿?”他又认真地点点头。看来,李安祖的头没伤着。我正思索着怎样处理这件事,却听见两个小家伙在商量,还连说带比划,王晨博说:“我这样走。”李安祖说:“我往那边走。”李安祖泪痕未干的脸上挂着可爱的笑容。我心里一宽,说道:“你俩去玩儿吧。”一场纠纷不了了之。过一会儿,时丽雅来报:“老师,中一班的大哥哥欺负田欣冉。”我过去,看到田欣冉一脸不高兴地站在草地上,不远处,一个小男孩站在滑梯上。我看田欣冉没被咋地,寻思着应该对邻班的小男孩客气点儿,就跟田欣冉商量:“咱饶了他,好不好?”田欣冉摇摇头,不肯罢休。“那------”我开着玩笑的说,“让孙老师揍他一顿。”听了这话,田欣冉展颜一笑。旁边孙老师很配合地把那个小男孩抱在怀里。那小男孩本来有点紧张地盯着田欣冉,看她笑了,小男孩也跟着笑了。“一笑泯恩仇”一场风波烟消云散。在幼儿园里,幼儿间的小冲突可谓层出不穷。幼儿教师需要随时关注幼儿,防止大问题发生。对一些无法避免的小冲突,则要用爱心、用智慧,灵活处理,将小事化无,让幼儿在和谐、愉快的集体氛围中,开开心心地度过每一天。
静观幼儿的抵牾冲突
孩子与孩子之间不免会出现抵牾冲突,争抢皮球、故意挑逗、不慎触犯等事件屡见不鲜,碰到这种事,我们教师的做法一般是赶快避免、解决抵牾,以免抵牾"进级",大打出手,而一件小事却转变了我的观念,在重视孩子抵牾冲突的基础上,不妨静观抵牾冲突的成长,看看孩子本身的解决之道。
一天,孩子户外分离活动时,悦悦与晨晨因争抢一个跳跳球而争吵起来,互不相让,我刚想上前处理时,一个孩子跑过来却让我"陷入"了另外一场"官司",延迟了我的行动。当我"审判"完这一场"官司",去处理刚才的争抢事件时,却发明两个孩子已兴奋的玩了起来,他们用本身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一个为另外一个数数,每人跳20下,之后互换,不但和平解决了问题,还操练了数数,真乃一箭双鵰之策。
针对这件事情,我思量了很多,我想孩子之间出现了抵牾,不要认识不清的去干涉,而要学会静观孩子的抵牾冲突,看事态成长,赏识孩子本身独特的解决方法,孩子粒在没有办法处理了,教师再从其中指导调治。其实,每一次抵牾冲突都是对孩子的磨练,锻炼孩子矫捷的思维,成长他们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孩子的成长成长是极其有利的。我们不要只看到抵牾冲突欠好的方面,更要看到它有利于孩子成长、进步的一面,是以要善于利用孩子间孕育发生的抵牾冲突,这是孩子解决问题能力成长的最好契机,不要让我们的善意轻易褫夺孩子成长的良机,还这种权力给孩子本身。
幼儿教师突发状况怎么解决处理
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是活泼天真可爱的,正因为他们天真可爱,他们的自理能力差,需要幼儿教师的指导帮助。那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怎么处理小朋友们在幼儿园发生的突发状况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来的幼儿教师突发状况怎么解决处理,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教师突发状况怎么解决处理(一)
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激起了学生好奇心,完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想让学生重新回到教学目标上来困难时,可以随时挖掘突发事件中的积极因素,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的教育和教学活动。
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太丰富,对许多问题的认识缺乏切身体验,但只要把道理讲透,学生还是能理解接受的。教师可用形象的比喻方式,不仅能吸引学生,引起兴趣,还能增加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爆炸式教育主要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严重破坏性行为,采用大刀阔斧的处理方式。例如:在一节体育课上,两个学生为争篮球打起来,一个骑在另一个学生卡他脖子时,教师就应该赶到现场,命令其住手!一边拉开他们,一边义正严辞地批评他们,平息风波。像学生中的这类矛盾激化,已经危及学生的生命安全的行为,不容教师慢声细语,该有张飞喝断长坡水倒流的气势,勇武果断地命令其住手,让学生绝对服从,没有任何解释的余地,一旦学生态度老实再循循善诱,进行心平气和的说服教育。这种爆炸式教育法不可不用,但不可多用,不可滥用,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用得恰到好处。
幼儿教师突发状况怎么解决处理(二)
遇到突发事件时,要因势利导,把突发问题当作课堂资源来利用。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许多自己的想法,很多时候并不是如老师课前所想的。教师要看准学生思想的症结和可能的走向并随时调整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轨道。
在课堂中出现意想不到的意外,无法回避时,就应该认真面对,用你的真诚换取学生的理解。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更应该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
任何时候都要给学生留足自主思维的时间和空间。相信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部分问题,让他们自己明白其中的道理要比教师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幼儿教师突发状况怎么解决处理(三)
热处理是教师对一些突发事件刚发生时就抓住时要,趁热打铁或正面教育或严肃批评,长善救失、扬正抑邪。记得有一次,天下着大雨。我正在教室给同学们上语文课。突然,教室门砰的一下被推开了,一个从头到脚都被淋湿的中年妇女撞进了教室,她仿佛没有看见我一样,径自走到后排一个男生桌前大声说道:明明,今天雨好大,这把伞你拿起,放学后早点回去。她的这一举动把全班同学都愣住了,随即教室里便哄堂大笑起来。我等那位妇女走出教室后,便在黑板上写下了伟大的母爱,借刚才送伞一事对同学们进行教育,让他们知道母亲对儿女的疼爱和期望,教育他们要理解父母、尊重父母,更要为父母而刻苦学习。同时,也通过这件事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像以上这种热处理方法需要有较快的反应速度,当机立断,迅速采取对策,既有效解决了事件,又使学生在思想上引起了震憾,留下深刻的印象。
幼儿教师突发状况怎么解决处理(四)
冷处理是指教师对突然发生的事故采取冷静、冷落的方式,暂时给予冻结,仍按原计划上课,等到下课后对学生做处理。这种方式一般用于处理学生的恶作剧问题上,教师对这种事见怪不怪,不惊奇,不慌乱,也不追究谁干的,也不批评。 教师用充裕的时间了解事件真相及根源,把问题处理得更恰当。冷处理需要教师凭自身的意志力,克服对某些学生的反感情绪,用理智战胜无益的激情和冲动。
教师对学生突然出现的恶作剧或危害性不大的问题,该宽容时要宽容,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也是机智地处理突发事件的艺术。教育家斯宾塞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对待学生没有同情,他们就变得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了他们就是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
要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
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
但对孩子们来讲,要做到这些是多么不容易,他们心理承受能力有限,有时表现得非常无助,而幼儿期又是幼儿个性倾向开始萌芽的时期,而这时老师应多注意幼儿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于孩子正确的引导。
桥桥是个奇怪的孩子,在家中他能说会道,在幼儿园他胆小、害羞,金口难开。
桥桥的妈妈来园接他时常开玩笑说:“我们桥桥在幼儿园是个小哑巴。
”在这种心理的暗示下,使得桥桥开口更为艰难。
在我们的引导下,妈妈来接时已改口说:“我们桥桥的声音真好听,在家我们桥桥的小嘴巴很会讲。
”一次次的鼓励、帮助下,桥桥已能主动向老师问好了。
只是每次请他上台表演节目时,总见他欲言又止,露出求助的眼神,一脸尴尬。
为了使他能彻底战胜自我,我们经常组织小朋友上台表演节目,并有意鼓励桥桥上台,开始时老师请其他小朋友与她一起表演节目,慢慢过渡到老师适当帮助,再到单独表演。
现在的桥桥活泼开朗很多,有时还会主动与老师搭话。
这一年桥桥是转折较大的一年。
安棋是班内年龄较小的幼儿,调皮的她每次遇到困难,总哭丧着脸求助老师,嘴里还会不停地说:“老师我不会,帮帮我”对于自信不足、依赖性强的她,我一般不直接帮她解决问题,而是让她了解,其实事情并不难,安抚她紧张、惧怕的消极情绪,然后鼓励她自己试一试,及时给予赞赏,使她对自己逐渐充满信心。
以往,我总感到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比较困难。
其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虚幻不可捉摸的东西,而是十分实在的可以随时随地实现的。
在幼儿园我们应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多理解孩子的感受,调节好孩子的心理状态,给予孩子适当的心理引导,这样对于孩子的终身发展才会有更大的意义。
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导小班幼儿正确处理同伴间矛
每当孩子之间出现争执时,我的第一反应都是冲过去,询问原因,然后告诉做错的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接着再让这个孩子跟另一个孩子道歉说“对不起”,另一个孩子就会说“没关系”,最终孩子间的矛盾和争执就会得到解决了。这在我看来是几乎正确的处理流程,而且应该是通用的。但当杰杰和小翔出现争执时,我突然发现这看似简单一个处理矛盾的流程,其实中间还是有许多细节需要去考虑的。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达成一个“对不起→没关系”的形式和双方和好的结果,更应该关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方式方法及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变化。
9月2日,也就是小班幼儿入园的第二天。这一天的上午,我在组织幼儿入厕后,让他们回到座位上坐好。突然看到杰杰正在拉扯坐在小椅子的小翔,他还朝小翔挥起了小拳头。原来小翔从厕所出来后误以为杰杰的座位是他的就坐了下了,杰杰拉小翔他不走,杰杰就打小翔了。于是我蹲下来跟杰杰说:“打人是不对的,小翔不知道这张椅子不是他的,小翔不是故意的,我们应该说什么?”他不知道,我告诉他应该说“对不起”,然后我让他跟小翔说对不起,可是他怎么也不说。于是我又跟小翔说:“这不是你的位子是杰杰的,自己的位子要认好,不能做别人的,知道吗?”小翔点点头说:“哦”。然后我又对杰杰说:“你看小翔多乖呀,他已经知道不能做人家椅子了,知错能改就是好宝宝?你要不要当好宝宝?快点说‘对不起’,不说我们大家就不喜欢你咯。”就在我规劝杰杰说对不起时,我突然转念一想:为什么我一定要让他说“对不起”呢?但我下意识地忽略了这个想法,只想着快点说对不起,不然我没法想小翔交代了,他就要哭了,说了对不起就好了。终于杰杰含含糊糊地说了:“对…不…起!”我马上让小翔说没关系。之后我让他们会自己的位子上做好,大家一起又开心得唱起歌来。
本来矛盾解决了,我应该开心才是,但是我心里却有一种不出来的滋味,好像被什么堵着了,有一种犯了错误后的感觉。之后我就意识到自己的处理是不当的:
1.没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我没有意识到小班幼儿还小,他们没有能力分辨什么是错、什么是对。当杰杰看到小翔坐在他位子上不肯离开,他就去打小翔,因为他根本不知道“打人”是不对的,相反他甚至可能认为小翔是故意坐在他位子上的。而我却只站在成人的角度去告诉他们什么是错,什么是对。
2.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当。我为了达成让杰杰和小翔和好的结果,忽略了解决他们矛盾的过程和在这一过程中方式方法的运用。我反复地规劝杰杰跟小翔说“对不起”,之后再让小翔说“没关系”,以为这样矛盾就解决了,其实这仅仅是一个形式和结果。其实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尤其在他们刚刚入园的时候,可能还没理解“对不起”和“没关系”所表达的意思。我甚至在批评杰杰打人的行为时还带有一点威胁性:“如果不说我们大家就不喜欢你咯。”
3.未考虑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我在处理孩子矛盾时,一味的依靠以往处理中大班孩子情况的经验,而中大班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体生活,能初步判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也能理解和自觉地说“对不起”和“没关系”。我之前的做法没有让孩子真正理解对错,真心的进行道歉,可能造成孩子以后不管犯了什么错,随意的说声对不起和没关系,让这一切都流于形式。没有能让孩子知其所以然,而是让孩子盲目听从,这样当孩子以后再遇到与同伴发生矛盾时,他还是不懂该如何解决,就会产生先打,后说对不起的情况,这是我们在孩子中常会看到的现象。
这次的事件让我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新教师在处理幼儿间矛盾时明显的经验不足,有时候还不够细致,考虑问题还不够全面,实际上我也应该跟孩子说:“孩子,对不起!”。这次我主要是对自己在处理幼儿间的矛盾时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让自己下次再碰到这类问题时不再犯这些错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看问题,放下教师架子与孩子真诚相处,避免做事只顾形式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