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发布时间:2023-06-06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需要让小朋友们学到知识,为了防止学生抓不住重点,教案就显得非常重要,有了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幼儿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欢迎你的品鉴!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的迁移能力,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分析和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兴趣,进一步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

师:今天先让我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口算能力吧,请看大卡片出示的口算。

生:把197看成200来估算,200乘5等于1000,所以197×5约等于1000。

师:通过刚才的口算和估算,我知道了大家的口算和估算掌握得很好,我们的笔算掌握提如何,来,做一道吧,请拿出练习本进行笔算。(教师在黑板上出示竖式45×12的竖式)

师:来,你做得最快,请你上黑板板演,请注意书写工整。

师: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做完了,做完的同学请回忆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如何计算的?

师:好,大家都做完了,我们一起来检查黑板上的这道题。哪位同学来评价一下。

生: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第一个因数,最后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师:看来大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都掌握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乘法(板书:乘法)请看大屏幕。

例1:李叔叔从海南乘火车去广州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

师:列完式的同学想一想今天我们列的这个算式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师:我想请一个同学说一说她计算的过程,我来板书。

生:个位是0,十位写4进1,百位6加一得7,千位上的1移下来。

生自觉鼓掌。

师:刚才说过程时,为了不打断她,我有一个问题没提,那就是那个5为什么写在十位上?谁能帮我解答?

生:这是十位上的1去乘145,乘得的145是指145个十,所以这个5要与十位对齐。

生:这次是十位上的1去乘5,一五得五,是指5个十,所以这个5应该与因数十位上的数对齐。

师:计算这道题时。先用12个位上的2去乘145每一位上的数,得290,再用12十位上的1去乘145每一位上的数,得1450。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师边说边在竖式旁边板书)145

师:刚才这样列式的(指黑板上的算式:12×145)同学,请说一说,你是怎样列竖式的。

师:大家都知道,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所以可以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列出了竖式,是吗?交换位置与不交换位置来乘,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来比一比,请看小黑板。(出示两种竖式)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复习口算乘法、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及乘法估算的方法,提高计算正确率。

(二)过程与方法

复习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复习中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能熟练的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能熟练的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要点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第三单元,课前让同学们对本单元进行了知识梳理,谁来说说,本单元都学习了什么知识?

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

笔算乘法:因数中没有0;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难点)

估算:

积的变化规律:(难点)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师:这个单元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旧知识,帮助学生系统的梳理知识结构。

(二)有针对性地练习

第一部分:口算

1.出示口算错题:200×40=800 125×8=900 26×4=84 90×60=4800

2.师:在口算中需要注意什么?

3.练习:

24×4= 13×6= 25×40= 60×30=

18×3= 43×3= 32×20= 50×90=

第二部分:笔算

1.出示笔算错题:

2.师:怎样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需要注意什么?

师小结: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就按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分别乘第一个因数。注意数位要对齐,因数中间有“0”的,别忘记与“0”也要相乘。末尾有0的时候,根据0的特性,在竖式中先不计算,在最后计算的结果的末尾添0。

第三部分:速度、时间和路程数量关系

1.孙老师打算利用春节的长假和朋友去云南旅游,出示三种交通工具及速度

汽车:80km/h 火车:210km/h 飞机:1200km/h

如果坐火车去,要走16个小时,你知道北京到云南有多少千米吗?

笔算:210×16=3360(千米)

师:如果是你,你会选用哪种交通工具呢?为什么?

1)飞机:快;节省时间,大约3小时。

2)火车: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比较省钱。

3)汽车:可以自由调整时间。但时间太长,28小时。

师:在刚才的计算中你们还用了本单元的那些知识?

速度、时间、路程。

师:什么是速度?单位时间所行驶的路程。

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师:你还能利用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吗?

2.练习:

小刚每天早上骑车上学需要17分钟,他骑车的.速度是160米/分。小刚家离学校有多远?

3.编题练习:

师:你能选择下面的两条信息,编出一道求路程(时间、速度)数学题吗?

北京到杭州1380千米,火车每小时行115千米,12小时到达。

4.师小结: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利用数量关系进行计算,这样比较简便。

(三)解决问题

1.选择正确的答案:

(1)243×12在竖式计算中,十位上的1乘 243得( )。

① 243 ② 2430 ③ 472

(2)512×29的积最接近( )。

① 15000 ② 10000 ③ 1500

(3)因为24×30=720,所以240×30=( )。

① 7200 ② 72000

(4)640×78的积是( )位数。

① 四 ② 五 ③ 六

(5)125×80的积的末尾有( )个零。

① 2 ② 3 ③ 4

2.判断下面两个同学做法正确吗?

学校召开家长会,多功能教室一共有18排,每排有22个座位,现在有350名家长来开会,能坐下吗?

小毛: 小华:

18×22=396(个) 18×22≈400(个)

396 > 350 20 20

答:能坐下。 400 > 350

答:能坐下。

3.公交汽车司机平均每天要驾车行驶200千米,一年按(262个工作日计算)

大约要行驶多少千米?

4.李叔叔开车从北京到郑州,去时每小时行驶90千米,4个小时到达,回来时由于堵车每小时行驶比去时少30千米,回来用了几小时?

(四)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笔算乘法和数量关系,你在哪点有什么提高?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概括复习所学知识,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二、发展性目标

1、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在学习估算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增强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启蒙教育。

【重、难点】

重点:笔算的方法(尤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情况),路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难点:积的变化规律,解决路程问题,估算。

【教材分析】

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已进入了尾声。即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常见数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这些内容的结构如下:

本单元主题图提供了六种不同交通工具的行驶速度,为后面的例题提供素材,同样也引出了速度、时间、路程的问题。在这儿第一次出现速度“千米/时”的表示法。学生在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还要会解决路程问题。这样与我们的实际生活也联系了起来。所以我们认为解决问题与笔算乘法是本单元的重点。其中路程问题的需要学生动脑思考,寻找题目当中的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结合路程公式来解决问题,还要正确写出速度单位。这是本单元的第一个难点。

积的变化规律:通过两组算式,猜想规律,再让学生举例说明,采用的是归纳――结论――演绎的思路。学生在解决一组乘法算式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计算,而不去观察这几个题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区别。学生懒得去动脑寻找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所以积的变化规律成了本单元的第二个难点,而我们天天练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却构不成学生的难点。教材提供了两种估算方法。让学生根据实际判断哪种方法更好一些。

估算:要求根据题目意义正确合理的估算。但是我们在做练习的过程当中,只是单纯的估算,而没有情景的限制,加上学生受“四舍五入”的影响,学生很难把握估算的正确合理性。所以我们认为估算是本单元的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让学生对所学的整数乘法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并,使学生对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应注意的'问题系统化,加强知识间的地联系。

教学过程:

一、回忆呈现,查漏补缺

谈话:同学们,这单元我们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先自己回忆一下,你能想起哪些关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

生可能说:

1.生1:我会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师:你能举例说说怎样口算吗?

生举例说明。

师:看谁口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

14×349×2×3030×300

12×516×4100×7010×600

2.生2:我会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练习:

151×19713×4979×50260×401

40×99321×18301×3898×22

师:你能举例说说怎样估算吗?

生举例说明。

生做综合练习2:投篮。

生生交流估算过程。

3.生3:我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师:你能举例说说笔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吗?

生举例说明。

生做笔算题。

208×15=320×70=248×17=408×30=

师补充:同学们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那么你会笔算四位数乘两位数或三位数乘三位数吗?试试看。

出示题目:1208×45=3654×18=623×124=

生尝试计算,并交流计算过程。

二、解决问题,拓展延伸

1.估算:综合练习3、4。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2.综合练习6。

3.综合练习7、8、9。

注意:8、9题中“大约”一词是因为数据不是精确值,并不是要求用估算方法。

三、课堂

同学们,你们还有哪些理解困难的问题吗?可以提出来。或者你觉得有哪些知识需要提醒同学们。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5

【说课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9页例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三年级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因此,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教材提供的情景中,让学生建立速度的概念,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路程和速度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去解决问题。

【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新课标提出的要求:要让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培养,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说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学生对笔算乘法已有一定的经验,通过知识的迁移学生能很好的掌握,所以本课的重点制定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因为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学生在把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就不知道积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上。所以本课的难点为: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说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所以我制定了以下的教法:

1、情景教学法:创设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迫不及待获取新知的欲望,发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2、任务教学法:学生通过猜测、思考、验证、合作、交流等活动学习新知,完成教学任务。

在这过程中我注意使用启发式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角色。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五一”劳动节妈妈、爸爸和小明计划出游的打算:

有这样的四条路线①从湖州到南京,爸爸决定自驾游,时间大概是3小时,汽车每小时可以行79千米。

②从湖州到云南大理,如果坐快客的速度是每小时85千米,一共需要32个小时。

③从湖州到北京故宫,如果坐特快列车的速度是162千米,大约需要9小时。

④从湖州到四川卧龙,如果坐火车的速度是145千米,大约需要12小时。

请你提出数学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但这已经是三年级学习的内容,好多学生已经忘记,所以进行复习非常有必要,且很自然地把旧知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并且在具体的情景中,复习和学习新知都比较容易接受,效果也比较好。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让学生列出算式“145×12”,提问:你会算吗?

学生可能会出现课本第49页所列举的方法,这时,教师适时优化出用竖式来做。

生1:145×10=1450,145×2=290,1450+290=1740。

生2:145≈150,150×10=1500,150×2=300,1500+300=1800,比1800少一些,5×12=60,1800-60=1740。

生3:100×12=1200,40×12=480,5×12=60,1200+480+60=1740。

生4:145×12=1740

145

× 12

------- 问题1:290怎么来的?

290

145 问题2:145就是145了吗?是怎么来的?

-------

1740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不规定算法,给予他们充裕的思考空间,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理解了新知,同时在这个充满探索和体验的过程,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让学生明白笔算和口算的思考过程是一样的。

2、挑学生不同的竖式板书在黑板上,集体订正。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

① 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积的末尾对准了个位。

② 当遇到连续进位的情况时不进位。

③ 受以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影响,忘乘百位上的数。

设计意图:不管是正确的竖式还是错误的竖式,都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维过程,通过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4、归纳算法,着重强调: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的是多少个“十”,乘得的积的末尾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三)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起到了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考虑到学生在40分钟学习中难以始终集中注意力,我在练习中特别加进情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竖式计算

134×12=176×47=425×36= 82×237=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把竖式写在苹果上。有的学生在计算82×237这种两位数在前三位数在后的乘法时,不知该如何计算,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可以把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计算,以便更好的计算,练习的设计从易到难比较容易学习和接受。

2、

要求绕地球59周的时间和5天比大小,这里要把5天化成以分钟为单位,学生可能已经把天、小时、分钟之间的进率忘了或者不知道该怎么比,需要教师适时点拨。

这样的设计的题目可以让学生明白三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在生活的很多方面需要应用。

3、

这道题目可以使得学生充分的利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并且以前的知识也运用进去,使得计算题更加充实。

4、技巧题: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第一行和第二行)

规律 如:13×11的积的方法是:两头拉开,中间相加。

如:121×11=1331,两头拉开,中间依次相加。

由此可见笔算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计算的规律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平时的计算中有很多的技巧,让学生养成细心计算和观察总结计算技巧的方法。

(四)小结反思,回顾新知

“笔算乘法有哪几个步骤”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慢慢回忆起今天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也让学生可以培养说数学的能力,同时养成学生“学习,总结,学习”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评价反思能力。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可以说是一个微型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此我设计了下列板书: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145×12=

1、145×10=1450,145×2=290,1450+290=1740。

2、145≈150,150×10=1500,150×2=300,1500+300=1800,比1800少一些,5×12=60,1800-60=1740。

3、100×12=1200,40×12=480,5×12=60,1200+480+60=1740。

4、145×12=1740 (最方便)

145

× 12

------- 问题1:290怎么来的?

290

145 问题2:145就是145了吗?是怎么来的?

-------

1740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6

教学内容:笔算乘法(例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定位。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50×2= 230×4= 320×2= 410×3= 290×3= 520×3=

2、笔算 24×12= 44×59= 63×52=

2 4 4 4 6 3

× 1 2 × 5 9 × 5 2

4 8 3 9 6 1 2 6

2 4 2 2 0 3 1 5

2 8 8 2 5 9 6 3 2 7 6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它的步骤是怎样的?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一、探究新知.

现在大家看看这道题:123×42=

(1)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2)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

(3)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

145×12=1740

1 2 3

× 4 2

2 4 6

4 9 2

5 1 6 6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独立完成的过程中想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

145×12=1740

1 4 5

× 1 2 强调数位对齐

2 9 0 强调数位对齐

1 4 5 强调数位对齐

1 7 4 0 强调数位对齐

问: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

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首先数位对齐,先用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练习:1、书后做一做 134×12= 176×47 = 425×36 = 237×82=

2、练习七的1、2独立完成。

3、独立完成练习七的第5题,注意解题的规范与完整

4、诊断医生:练习七的第7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1、练习七第3题。2、练习七第4题。

家庭作业1、练习七第6、8、9。2、学习之友练习三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用迁移的方法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掌握估算方法,感受估算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估算意识。

2、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最优化的方法,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情景灵活选择最优化的估算方法。

师:想买这套房子需要准备多少钱才够?怎么解决?

课件出示:下面哪种情况下使用估算比直接计算更方便呢?

师:是的,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知道准确的.结果,只需要一个大概的结果,这就需要估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板书课题)

1.出示例3:桃园里有桃树647棵,平均每棵收桃48千克,桃园里大约一共能收桃多少千克?

2.独立估算,汇报估算方法。

生1:把647看做600,把48看做50,600×50=30000,所以647×48≈30000

生2:把647看做650,把48看做50,650×50=32500,所以647×48≈32500

3.你喜欢哪种估算方法,用简短的话概括喜欢的理由。

4.即时练习:① 447×19 ≈ 320×24≈ 218×78≈

5.45×496怎样估算呢?

① 、独立思考后估算。

② 、汇报估算方法。

生1:把45看作50,把496看作500,50×500=25000,所以45×496≈25000.

生2:把45看作40,把496看作500,40×500=0,所以45×496≈20000.

生3:把496看作500,45×500=22500,所以45××496≈22500.

④ 、全班汇报。

第一种:都估大了,优点是好算,缺点是离准确值较远。

6.小结:这三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在这个算式中选择任何一种估算方法都可以,但在实际生活中是不是选择任何一种方法也可以呢?

2.四年级同学乘车去秋游,车票和门票为49元/人,104人一共大约要多少元?

3.全球最大的海盗船位于我国大连,该船拥有102人的超大载客量,全天只能运行22次,在没有其他旅客的情况下,我校2000名学生一天之内是否都能玩一把?(估小)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8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转化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上来,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创设现实的学习情景,增加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观察对比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多次经历过估算,对于估算的基本方法学生并不陌生,教学时应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估算的方法,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种方法中选择一种合理的、简洁的方法进行估算。

四、教学目标分析: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估算的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估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对估算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学会估算的方法,并能熟练的进行估算。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奥运会的帆船比赛在青岛举行。为了办好奥运会,青岛人人都积极行动起来,想知道青岛的小学生在做什么吗?请看大屏幕——出示情境图。

生2:育才小学有18个班,平均每班发223包树种。

生3:光明小学有12个班,平均每班发340包树种。

(3)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为了美化青岛,青岛市政府向全社会发出了倡议书,还免费向市民发放树种呢,人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植树造林。根据两位小同学的介绍,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学习估算的方法。

(1)解决问题“育才小学大约发了多少包树种”,探究估算的方法。

师:这些方法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要求育才小学大约发了多少包树种,应该选用哪种方法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估算,好吗?

师:下面我们就开动脑筋,先自己想一想、估一估,然后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准备全班交流。

生1:我是把223看作200,把18看作20,200×20=4000,所以223×18≈4000。

生2:我把223看作220,把18看做20,220×20=4400,所以223×18≈4400。

生3:我把223看作200,18不变,200×18=3600,所以223×18≈3600。

师:好了,同学们想到了3种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分别是4000、4400、3600,育才小学究竟发了多少包树种呢?赶快用计算机计算下吧。

师:精确的结果是4104包,我们估算的结果都在4104包左右,看来同学们的方法都是合理的。同学们看,这几种估算的方法都是把因数看作什么数来估算的?

师:是,估算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两个因数都看作接近的整十、整百数,也可以只把其中的一个因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另一个因数不变。同学们,这两种方法相比,哪种方法更简便些?

师:所以,在估算的时候我们一般都选用这种方法。

(2)解决问题“光明小学大约发了多少包树种”。

师:下面独立解决“光明小学大约发了多少包树种”,准备全班交流。

生1:我把340看作300,把12看作10,300×10=3000,所以340×12≈3000。

生2:我把340看作350,把12看作10,350×10=3500,所以340×12≈3500。

生3:340是整十数,可以不变,把12看作10,340×10=3400,所以340×12≈3400。

B、引导对估算结果作出判断。

师:同学们,我们先看第一种方法,估算的结果是3000,不用计算器,猜猜看,估算的结果比实际发的包数多了还是少了?为什么?

生:我认为少了,因为把340看作300,变小了,把12看作10又变小了,两个因数都看小了,积肯定就小了。

师:说得多清楚!我们再来看第三个同学的方法,估算的结果是3400。你认为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为什么?

生:我认为还是估小了。因为340不变,另一个因数12看作10变小了,所以,估算的结果还是小了。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同学的方法,结果是3500。你认为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呢?

生:你看,本来是12个340,看成了10个340,少了680。

师:这位同学说,本来是12个340,看成了10个340,少了680,所以估算的结果就一定小了,大家同意吗?

师:3500还是估小了,我们的判断对不对呢?用计算器验证一下吧。结果是多少?(4080)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68、69页上的例l、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能应用所学知识主动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算。12l×2=12l×10=216×1=216×40=304×20=304×1=112×30=112×4=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抽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

[点评:通过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教师:从图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题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21×12。

教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估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大约是120×10=1200。

教师:可是题中不是要求我们算大约有多少千克,而是要算出它的精确值。这就要涉及笔算的问题了。同学们在前面学习过哪些笔算呢?

学生: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师用纸片盖住“121”中百位上的“1”,只留下“21×12”。

教师:现在会算了吧?(学生:会算)请大家用笔算算出结果。

学生计算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所示:

教师:也就是说,同学们是把12分成10和2来分别和21相乘,再把它们的积加起来。两位数乘两位数是这样做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可不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做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认为是可以的。

教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试一试。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再小组交流,最后抽一个同学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

教师:能说说你? 用2乘121得242,再用10乘121得1210,把两次乘积加起来,就知道121×12的积是1452了。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如下所示:

教师:能说说第二次的乘积“121”中后一个“1”要对着十位写的理由吗?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21×10=1210,后面这个“1”要对着十位写,才能表示1210,要不然就成了121了。

教师:这是笔算乘法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同学们要注意。和刚才估算的结果比,差异大吗?

学生:有一定差异。

教师:所以,有时我们需要精确数时,还要用到笔算乘法。现在同学们会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了吗?

学生:会算了。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第68页中的课堂活动上的题。

学生完成后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然后全班集体订正答案。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一是突出笔算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感受笔算的应用价值;二是让学生先估算,再笔算,能在探讨笔算计算方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三是有效地借助学生原来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探讨新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四是关注学生容易出错的一些地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重点研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2。教学例2。

教师:我们再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意,指导学生列出算式。

教师:大家会算 224×52吗?

学生:会

教师:请同学们把这道题的结果算出来。计算时要注意思考这道题和前一道题有哪些不同?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新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小组交流,然后再抽一个同学的作业到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请这个同学结合自己的计算回答上面三个问题。

学生:这道题和上一道题比计算上复杂得多,主要是在计算第二步时要连续向前一位进位。

教师:这是计算中最容易出错的地方,你是怎样解决的呢?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把进位的数记在心里,也可以用很小的数字把它标出来,然后相加时再把这个小数字去掉。

教师: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我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只是每一步乘的位数要多一些。

教师:我们再来研究一个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第9页的课堂活动。

教师:这这群小朋友在争论什么?你认为他们谁说得对?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同学在争论34×386的列式问题,这两种竖式都列得对,因为在乘法中,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结果不变。

教师:这样一来,不管在乘法算式中的三位数和两位数谁在前面谁在后面,我们都能计算了,请同学们算出这道题的答案。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从“做”入手,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完整地呈现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片断中的连续进位是计算中的一个难点。用乘法交换律来计算 34×386是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具体体现,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略)

四、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1~4题。

(重庆江津市路平)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70页例3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练习十四第5~8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用简便算法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水平。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计算下面各题。126×36305×18283×23402×29

学生计算后,选两道题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让学生对着竖式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教师:这节课就在我们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多媒体播放情景图。

引导学生说图意,并按图意列出算式 470×40。

教师:同学们会计算470×40吗?

如果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计算,则鼓励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把47与4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如果学生只用一种方法算,则按以下的方式组织教学。把学生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

教师:能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吗?

学生:我第一步是用0去乘470,得到的积是000;第二步再用十位上的4去乘470得1880个十;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教师:这道题和我们面前研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有哪些不同?学生讨论后回答:这道题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0。

教师:这种比较特殊的题,还是用我们前面掌握的一般的计算方法来算,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这种比较特殊的题,还是用一般的计算方法来算,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全是0,由于0乘任何数都得0,这一步计算没有意义。

教师:所以,特殊的题目应该有特殊的算法。这道题可以用什么特殊的方法计算呢?同学们可以用你们掌握的知识来探讨一下,看谁能找到简便的算法。

学生讨论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如果学生自己能探讨出新的算法,教师则在鼓励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如果学生探讨有困难,则可采用以下的教学设计。

教师:看来同学们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没关系,我们来看看小明是怎样算的。

多媒体课件出示下面的算式。

教师:这个竖式和我们列的竖式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竖式多了一条虚线,并且只算了一步。

教师:先来研究这条虚线,哪个同学能猜出这条虚线表示的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这条虚线把470和40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47乘4,另一部分是两个0。教师:47×4和470×40的结果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哪一个算式的乘积小?

学生:47×4

教师:算一算47×4的结果。

学生算出47×4=188。

教师:和你们前面算出的结果比,小多少?

学生:188比18800缩小了100倍。

教师:能解释缩小100倍的原因吗?引导学生思考出缩小100倍的原因是47比470缩小了10倍,4比40缩小的10倍,一共缩小了100倍。

教师:为了保持积的大小不变,小明对47×4的积作了什么处理?

学生:把47×4的积188扩大100倍。

配合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如下的板书:

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小明的计算过程?

学生:小明是把470和40分别缩小100倍,先算47×4,算出结果后,再把乘积扩大100倍。

教师:这种算法和我们前面的算法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这种算法要简便得多。

教师:如果用另一种算法该怎样算?

学生:先算23×4,再在它的乘积后面添两个0。

教师:如果算380×87呢?

学生:先算38×87,再在乘积后面添一个0。

教师:为什么前一个算式要添两个0,后一个算式只添一个0呢?

学生:因为前一个算式是缩小100来算的,后一个算式只缩小了10倍。

教师:你认为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引导学生归纳出: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多少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教师:用这种方法算一算230×40,380×87,63×250。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主要展示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末尾有0乘法的简便算法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由“发现、探索、小结”三个环节构成。通过学生用原来的计算方法计算末尾有0的乘法,让学生直观地发现有一步计算是无用的,从中激发学生探索新的计算方法的需要;再通过对小明竖式的理解过程,让学生理解这种算法的算理;再通过学生的小结归纳,掌握这种计算方法。这三个环节层层相扣,展现了学生探索新算法的全过程,也体现了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较好地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要求学生先估算出结果,再进行笔算,看笔算结果。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要求学生先判断对或错,然后对错误的题说一说错的原因,并说一说防止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6、7题。

(重庆江津市路平)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编辑推荐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十篇


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工作的一部分,相信老师对写教案课件也并不陌生。教师编写教案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接下来是小编为您精选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内容,您可以相信这篇文章会为您提供一些灵感!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自主尝试计算、交流等活动中,经历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的过程。

2.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3.在运用已有经验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

一、问题情境

1.师生谈话,由早餐谈起,引出磨面粉的问题。

2.学生读题、观察情境图,了解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由早餐引出磨面粉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自主读书和交流信息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也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准备。

师:同学们,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你今天早晨吃的什么饭?

学生可能回答:面包、馒头、鸡蛋、煎饼

师:你们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面包、馒头等食物都是由什么做的吗?

生:面粉。

师:对,我们每天吃的馒头、面条等首先是农民伯伯种的小麦,然后还要经过工人叔叔把小麦磨成面粉,才能做出来。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个面粉加工的问题,请同学们看课本第14页。

学生看书。

师:说一说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1:一台面粉机每小时可以磨面粉158千克。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

二、自主学习

1.根据这台面粉机一天可以磨面多少千克?的问题,师生列出15824的乘法算式。然后,教师启发学生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自主尝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要求先用竖式计算,再用计算器检验。

2.交流计算过程和结果。先了解哪些同学没有算对,再请学生说竖式计算过程,教师板书,就竖式计算时两个部分积中6的书写位置进行讨论。

给学生提供在已有知识的背景下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空间,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类推能力。用计算器进行检验,使学生及时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感或发现自主计算中的问题。

了解哪些同学没有算对,是对学习稍差学生的关注,师生共同完成竖式计算是使全体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

生2:一天有3班工人工作。

生3:一天是24小时。

生4:问题是这台面粉机一天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

师:要求这台面粉机一天可以磨面多少千克?怎样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15824=

师:以前我们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158乘24是一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你们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自己算出这道题的计算结果吗?试一试!先用竖式计算,再用计算器检验一下,看竖式算的对不对。

学生自主,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谁用竖式计算和计算器计算的结果不一样?

如果有不一样的,不讲怎样算的,只分别说一下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

师:两种方法计算结果是一样的,大家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你们来说,我来板书。

生1:先写出158乘24的竖式。

师:2乘4分别写在哪?

生1:2写在5的下面,4写在8的下面。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

教师完成板书:

158

24

师:先算什么?

生2:先用24个位的4去乘158每一位上的数。

师:好,继续说。

学生说,教师板书:

158

24

632

师:谁来说一说百位上这个6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3:4乘158百位上的1得4,再加上进位的2就是6。

师:下面算什么?

生4:接着用24十位上的2乘158每一位上的数。

师:好!2乘8,二八十六,1怎么办?6应该写在哪儿?

生5:向十位进1,6应该写在十位上。

教师板书:

158

24

632

6

师:谁能说一说为什么这个6要写在十位上?

生6:23十位上的2表示2个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

3.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让同学讨论一下,再全班交流,最后教师完整口述。

在学生学会计算的基础上,总结、概括计算方法,是对学生已有计算经验的总结和提升。

十,2个十乘8得16个十,向百位进1后,还剩6个十,所以这个6要写在十位上。

学生继续说计算过程,教师完成板书:

158

24

632

316

3792

如果有出现计算错误的同学,请他们说一说错在哪。

师:结合我们刚才的计算,谁能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呢?先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同桌讨论,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总结的方法?每人说一条。

生1:用两位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乘三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

生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哪一位对齐。

生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最后,教师完整口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

三、拓展练习

1.提出:这台面粉机一星期能磨面粉多少千克?的问题,让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教师板书出有关算式。然后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自主计算。

充分利用教材,设计拓展型计算练习。给学生提供尝试进行四位数乘一位数和三位数乘三位的空间。

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师:刚才,我们计算出了这台面粉机一天可以磨面粉3792千克。如果要求这台面粉机一个星期能磨面粉多少千克?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可能有两种算法。学生说计算方法,教师列出有关算式。

●先求出每天磨面粉的千克数,再用每天磨面粉的千克数乘7。

教师板书:

15824=3792

37927=

●先算出一个星期有多少个小时,再用158乘求出的小时数。

教师板书:

247=148(小时)

158148=

师:这两种方法都不错。但是,计算都比较难,一个是四位数乘一位数,一个是三位数乘三位数。怎么样?还能试着算一算吗?

生:能。

师:好,那就试着用竖式计算一下。有问题可以同桌商量,也可以问老师。

学生算,可找两个学生板演在黑板上。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

2.检查、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先了解有没有做错的,再让板演的同学说计算的过程。教师进行必要的提问。如:148的1乘158的8得8,这个8为什么写在百位上?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竖

交流尝试计算的结果,既是学生自主学习结果的检查,更是互相学习的过程。

多种方式笔算练习内容,给学生练习笔算的机会,在交

158

148

1264

632

158

23384

师:谁和黑板上的算法和结果不一样?

如果有错,说一说错在哪,如果没错,让板演的同学说一说计算的过程。重点是三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

学生说完后,教师提问。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这个8为什么写在百位上?

学生可能回答:

●用148百位上的1乘8的积写在百位上。

●因为148百位上的1表示1个百,一个百乘8等于8个百。所以8要写在百位上。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对出现计算错的同学给予指导。

师:有的同学计算出了错误,没有关系,像这样比较复杂的计算题,多练几次,就不会出错了。

师:下面,请同学们试着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题,把计算结果填在书中表格中。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

式,独立完成后,将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然后全班交流。

2.练一练第3题,先让学生读题,观察情境图,说说发现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再独立计算,然后交流。

3.练一练第4题,先了解图中的信息,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4.练一练第5题,先读图,了解两个人打字的时间和打字的速度等信息。再提出教材中的两个问题,让学生独立回答。

流中提高计算的能力。

考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练习。

以不同形式出现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了解信息的能力,并利用计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交流时,特别关注20832计算的过程。

答案:6642101256656

师:同学们,练一练第3题,

观察图并读题,你了解到什么?

生1:这个图书馆一天卖了17套《科学探索》丛书。

生2:每套《科学探索》丛书106元。

生3:求一天收入多少元钱?

师:根据以上信息请同学们自己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生独立回答,然后交流。

师:同学们,看第4题,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1:一箱饮料是24瓶。

生2:一瓶饮料是355毫升。

师:读一读书上的问题,自己列式计算。

答案:8520毫升。

师:观察第5题的情境图,并读题,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两个人同时打字。

生2:红红平均每1分钟打47个字。

生3:张阿姨平均每1分钟打112个字。

生4:她们9时开始打字,9时25分结束。

生5:她们打字,用了25分钟。

师:你能计算出红红打了多少个字吗?张阿姨打了多少个字吗?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

五、课后练习

1.教师谈话,提出:一台面粉机每小时能磨306千克面粉,这台面粉机148小时能磨多少千克面粉?的问题,鼓励学生先求出每星期的小时数,在列出两个乘法算式并计算。

2.练一练第2题。要求课下完成。

通过问题情境的扩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尝试进行三位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调动学生自主尝试的积极性。

考查学生计算的正确率。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磨面粉的问题,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还尝试了三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你们知道吗?随着现代化技术不断的提高,如今有的一台面粉机一小时能磨面粉306千克。这样的面粉机一个星期,也就是148小时能磨多少面粉呢?课下请同学们列出两个乘法算式,分别用竖式进行计算。看看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

师:另外,请同学们完成练一练第2题。看谁能全部算对。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教课书P6

教学目标:

1、在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的试商方法,初步掌握试商的基本方法;

2、在学会试商的基础上尝试让学生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初步学会计算的方法;

3、通过交流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的试商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与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引出新知

1、出示估算题请你估计下面式子的商分别是多少,并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510909224075680

先让学生说说估计的商是几?然后交流是怎么想的?

2、出示引导题【教师拿一本书说】老师手里的书共192页,现在老师决定每天看30页,你觉得我能看几天,还多几页?

【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列式并估算结果,集体交流后,复习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那如果老师现在决定每天看32页的话,那我得看几天,还有没有余下的页数?请同学们先列出算式先不要解答。

4、学生列出式子后,引导学生观察除数和刚才的除数有什么不同,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要求学生也来估算一下,商是多少?你是怎想的?

2、交流个人观点后,引导学生讨论可以把32看作几十来试商,并尝试完成计算。【初步理解试商的基本方法】

3、集体交流计算结果后,组织验算

4、教学试一试(1)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讨论这回应该把39看作多少来试商?

组织讨论结果,说明为什么看作40来试商;

5、交流试商结果后,再让学生完成计算。

6、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你觉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一组一组地对比着说说把除数分别看作几十来试商,再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自己说一说应把除数分别看作几十来试商,最后再计算,并要求验算。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五、完成《课堂练习》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3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提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一步熟悉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注意的主要错误:一是进位问题,二是乘数中间有0.

8453760428

补充:如果算式是要算37845,你觉得竖式可以怎么写为什么

指出:三位数和两位数乘的时候,为了计算的简便,我们更习惯于把位数多的乘数写在上面.

二,口算练习

想想做做第5题

交流:这些题你算的时候有什么窍门么(可以先不考虑后面的0,算出结果后再添上几个0)

问:第一组题下面2题为什么得数会一样呢

三,解决实际问题:

1,想想做做第7题:

读题,问:你有疑问么(可能会有学生提出为什么汽车的速度慢但需要的时间还少呢)可让别的学生帮忙解答这个疑问.(说明:虽然都是从北京到上海,但实际路程的长度是不同的)

分别列式算出两条路的长度.

交流后明确:速度时间=路程

2,第8题

读题,解读人均月收入和人均年收入的含义

学生选择必要的信息解决问题.

3,第9题:

读题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准备如何解答(可以分别用乘和减两种方法,这里可能更多的会考虑用乘法)

学生列式解答,在交流的时候主要要让学生说完整的解答过程.

4,第10题:

学生读题看图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已卖出的要按每个16元计算,而剩下的要按每个13元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回答,说说解题思路.

四,思考题

学生尝试练习,交流探讨思考过程,最后的出结果.

五,课堂作业

p.2第6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4

教学内容:第1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完善和提升整数乘法的笔算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伐好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放大,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自己出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并笔算。算完后互相检查。

指名一人板演,看板书,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主要说清楚分别要用第2个乘数的个位、十位上的数去乘)。

二、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图:

让学生看图后,读读题目的意思,说说怎么列式?

随学生回答板书:14415

指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探索算法:

1、学生自主探索: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换算法,说说自己怎么算的?有问题么?

2、找几个学生的做法板演,分别说说各题错在哪里?正确的该怎么算?

[课堂中出现的问题:(1)直接一次乘。指出:乘数是两位的,要分两次乘。

(2)分别用第一个乘数三个数位上的数去乘,乘了三次。指出:一般用第二个乘数分别去乘]另外再指出:个位乘得的积末尾和个位对齐,十位乘得的积和十位对齐。

总结:(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四、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4题

1、做想想做做第2题(做在书上)

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中很容易出错,除了上面说的错,还有哪些呢?一起看第2题:说说错在哪里?怎么改正?

特别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还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

2、完成第1题

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竖式进行笔算,算完后指名说说得数。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列竖式计算可以方便一些?

指出:用竖式计算类似的题目时,通过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能使笔算方便一些。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读题,指名说题意。

提问:要求算出每种水果各卖了多少元,就是要算出总价,总价是怎样计算的?(板书:数量单价=总价)

学生列式计算,写在作业本上。

教学反思:

下课后,我仔细想了想这节课,我认为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成功之处是我注意到让学生自主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方法。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出笔算的一般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只是作为一名参与者,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不同算法的特点,尽可能选择多种算法中较优化的一种,采用合理、简洁、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真正做到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不足之处:(1)课堂中没有让学生充分进行估算的练习。在课堂开始时,出现三位数乘两位数就应该让学生充分进行估算,但我只是一带而过。(2)课堂估计不足。学生课堂作业时间不够,在前面的算法引导中还可以简洁些,这样就能多留些时间给学生完成作业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的试商方法,熟练掌握试商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试商的水品。

2、在试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基本的计算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综合不同内容的知识,让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试商水平,以试商为基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POWERPOINT课件一份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1、口算下面各题

4449060166

27060154462

9551803072030

2、连线题一、

1、教学P7第4题

(1)先出示第一行指名学生口答结果,其余同学判断;

(2)出示第二行和第一行一样完成;

(3)引导学生观察第一行和第二行在运算时的区别,总结出下面一行的题目计算时要注意用个位相乘的时候满10应该向前一位进一的。

2、教学P7第5题

(1)出示题目,先让学生根据题意估计积最接近于哪个数,把结果用线连起来。

(2)集体交流估算结果,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每一题是怎样估算的?【只要表达的意思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相乘。】

(3)教学P7第6题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本口算方

3、试商并计算

4、解决实际问题

5、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1)逐个出现引导学生讨论,应该把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商应该是几位数?试商结果是多少?(说明自己的理由,指名回答)

(2)试商结束后,让学生分组完成上面一行,指名3位学生板演,最后集体交流。4、教学P7第7题

(1)让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

(2)交流理解的结果,然后让学生列式交流后解答;

(3)求出每天生产水泥多少吨,后引导学生观察下半题,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引导学生发现求解天数的数量关系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

(4)找出计算方法后,引导学生说出试商的结果,并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然后把结果计算出来。

(5)结果计算出来交流后,让学生观察表格,并总结出生产水泥的吨数越多,需要的天数也就越多。

6、教学P7第8题开放题。

(1)先让学生阅读理解题意,然后引导学生明白怎样来解决问题,既要用试商的方法来进行计划;

(2)同桌活动,然后组织交流;

(3)拓展开来,寻找最佳方案的方法三、简单总结练习中出现的关键性知识点

四、完成课堂作业完成第6题第二行

课后感受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6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主备人:张意萍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2.了解不同计算内容和方法之间的联系,理解口算方法的思维过程。 3.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口算方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听算

1.播放录音。10+3 5+6 12+3 40+50 40+5 24+5 2.公布答案。13、11、15、90、45、29 3.同桌交换批改,请有错误的同学记录错题并订正答案。 二、复习导入

听算最后一道24+5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生:拆两位数,24分成20和4,先算4+5=9,再算 20+9=29 两位数加一位数,我们拆两位数,先算个位加个位。 三、讲授新课

1.请看大屏幕,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预设生:我知道了箱子里有24瓶矿泉水,外面有9瓶矿泉水,一共有几瓶? 2.怎列算式?

预设生:24+9=33(瓶)

3.怎样计算24+9?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瓶摆一摆。 要求:

(1) 边摆边想自己是怎么样得出结果的?

(2) 摆完跟同桌说一遍自己是怎样知道24+9等于多少的。 (3) 同桌都说完了,请坐端正举手!(争当最棒同做桌) 4.汇报:

(1)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2)谁跟他方法不一样? 5.多种方式理解算理

同学们摆的不错,表达能力也有进步。下面让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大家怎么摆的。 (1)方法一:

看一看:摆出24和9,拆一位数9,因为4和6可以凑成十,把9分成6和3,4+6=10,正好够一捆,可以看出24+6=30,再算30+3=33。 想一想: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么摆的。 说一说:睁开眼睛,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我们刚才是怎么摆的?

填一填:说的不错。谁能根据我们刚才摆的过程填一填。某某来试一试(板书)。一起填一遍。

想一想:在这里,24+9我们其实是先算谁再算谁? 生:先算24+6=30,再算30+3=33。

这种方法你学会了吗?试着做这两道题,做在练习本上。27+4 8+63 (2)方法二:

看一看:摆出24和9,先算个位加个位,把两位数24拆成20和4,4+9=13,其中的10根正好捆成一捆,这时候20+13=33。 想一想: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么摆的。 说一说:睁开眼睛,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我们刚才是怎么摆的? 想一想:在这里,24+9我们其实是先算谁再算谁? 生:先算4+9=13,再算30+13=33。

这种方法你学会了吗?试着做这两道题,做在练习本上。36+8 5+35 (3)比较两种方法:

请同学们看黑板,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一种拆一位数、另一种拆两位数。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观察比较这两次摆小棒的过程,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两种方法最终都满十根捆成一捆,10个一变成了一个十,十位上增加了一个十。

总结: 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时,一定要向十位进1。这样的加法叫进位加法。

这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以前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有什么不同?(今天学的是进位加法,以前学的是不进位的) 我们今天研究的就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四、练习

数学就是这样奇妙,同一个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希望同学们多动脑,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接下来练习巩固一下。 打开课本66页完成练习十五4-6题,要求独立完成,做完后认真检查。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的“想想做做”第5~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料:

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口算,交流答案。

指名几人说说口算的方法。

2、“想想做做”第6题第1、2两列。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成两组,在自己本子上练习。

集体订正。强调计算的方法和注意点。

3、“想想做做”第7题。

(1)学生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2)要求什么?应该知道什么?

(3)学生先自练,再指名交流。

4、“想想做做”第8题。

读题,理解题意。

这题要求什么?已经知道了什么条件?

应该怎么求?

(注意:这题的数据相当的多,学生在理解题意上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做适当的引导。)

5“想想做做”第9题。

学生自己读题,独立完成。

交流方法。

①5300-115×45=5300-5175=125(个)

答:她45分不能把这份稿件打完。

②5300÷45=117(个)……35(个)

答:她45分不能把这份稿件打完。

6、教学思考题。

(1)学生尝试填数。

(2)针对学生出现困难的地方作出指导。

(3)交流结果,当然答案不一定都是唯一的。

三、课后延伸

完成第2页“想想做做”第6题的第3列,

和第3页“想想做做”第10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页的例2及做一做题目,练习二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多位数法则的运用。

教学关键:乘数与被乘数的积的个位要与乘数对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完整回答下列各题。

(1)70里面包含有几十?260里有几个十?

(2)140是几个十组成的?几个十组成280?

2、口算。

47+337+679+8

68+575+978+3

3、专项训练。(要求学生正确填写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所得数是多少个十。)

二、新授。

1、引言: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如果被乘数是三位数,该怎样乘呢?分几步计算?这是今天例2所要研究的内容。课题是: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板书)

2、教学例2。21234

(1)学生试算。

(2)分析讨论:

提问:例2用乘数个位、十位上的数分别去乘被乘数各位上的数,各乘了几次?为什么?(各乘了三次,因为被乘数是三位数。)

3、例2与例1比较。

(1)不同点:例1,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例2,三位数乘以两位数。

(2)相同点:乘的笔算方法相同。

帮助学生讲述计算过程,归纳笔算法则。

先用乘数的()位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位对齐;再用乘数的()位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位对齐;然后()。

三、巩固。

完成教科书第7页做一做题目。

1、板演:

(1)提问:963是什么与什么相乘的积?

(2)继续把题做完。

(3)训练学生口述笔算法则:

321乘以13的笔算分三步算:第一步用乘数3去乘321得963;第二步用乘数1去乘321得321个十,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第三步把两次乘的得数加起来。

2、独立做另外2道题。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方法,计算时应该注意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要和乘数的十位数对齐。

四、作业。

做练习二的第6-10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9

课题: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要调商(2)

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例题,第10页想想做做中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五入的试商方法

2、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确进行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进一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及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四舍的试商方法进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上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种试商方法,就是用两位数除当除数个位是5、6、7、8时该怎样试商。

二、教学例题

1、出示课本第9页教学例题图

提出问题,引出算式。

提问: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要知道四年级二班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可以怎样列式?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5236

2、探索25236的笔算方法

提问:25236可以怎样试商?为什么要把36看作40试商,你估计商应是几?

独立尝试

让学生根据估计的商,试着算一算。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交流算法

先指名把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进行全班核对。

3、再出示下面的计算过程和问题。

问题是:商6对吗?为什么?

小组进行交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这里把除数36看成40来试商,商6太小了,因为有余数是36,和除数相等,所以商要改成7。

4、教师强调:计算过程中要注意调商,使余数比除数小。

归纳概括: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按照四舍五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当除数的个位是5、6、7、8、9时,可用五入法来试商,把除数的个位五入后再试商,由于除数变大了,商容易偏小,出现余数比除数大或余数页除数相等的情况(如上面的例题)。商小了,要把初商改大。

比较,发现异同点。

让学生比较37234和25236的计算过程,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先独立观察,比较,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

相同点:都要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进行试商;除的时候都要调商;除的时候都要注意余数比除数小这个计算要求。

不同点:当除数的个位数是1、2、3、4时,可以把除数的尾数舍去,把它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当除数的个位数是5、6、7、8、9时,可以把除数的尾数舍去,用比除数十位上的数多1整十数来试商。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中的1、2、3、4题。

第1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各题的竖式,然后指名口答,让学生说一说各题准确的商,并让学生说一说确定商的理由。

第2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题中两道小题的计算过程,找出错在哪里,并加以改正。

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全班核对,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调商过程。根据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10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本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在此之前,已学习口算乘法,学生清楚了口算乘法的方法,也为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打好了基础。由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会以此为突破口来提升我的教学效益。

根据教材编排和学生特点,我将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2、能够感受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并且要养成解决简单而实际的问题的能力;

3、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念,建立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其中,第一点、第二点也是我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计算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能会倍感枯燥、错误百出,但是计算又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讲解法、练习法、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式的学习。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目标和方法的确定,我将从以下四个步骤来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孙悟空去蟠桃园偷桃子吃的图片,告诉同学们,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又想去蟠桃园偷桃子吃了,蟠桃园有45棵桃树,每棵桃树上有12个桃子,请问蟠桃园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先小组交流自己的算法,再指明学生回答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列式:45X12,重点是让学生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同学想想,假设蟠桃园有145棵桃树,每棵桃树上有12个桃子,请问蟠桃园有多少个桃子?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列算式,再指明学生回答,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列式:145X12,从而揭示课题,既温故旧知也承接新知。

2、探索交流,建构新知。首先让学生估算一下145X12等于多少,再鼓励学生自己列出竖式,小组交流自己的算法,老师再组织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计算?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时怎样乘?数位怎样对齐?最后怎样书写得数?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归纳算法。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先要用两位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就得到计算结果了。

3、巩固练习,促进深化。

让学生独立快速地完成以下做一做,以此来巩固所学知识。

134176425237

12473682

4、课堂总结,课后练习。

通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作为本节课的总结。

为了力求简单明了,有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我

设计如下板书。

总之,我是通过创造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式的学习,这样的教学也充分的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教案10篇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教师通常会准备好下节课的教案,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提升效率,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幼儿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以下“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教案10篇”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让学生对所学的整数乘法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并,使学生对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应注意的问题系统化,加强知识间的地联系。

教学过程:

一、回忆呈现,查漏补缺

谈话:同学们,这单元我们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先自己回忆一下,你能想起哪些关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

生可能说:

1.生1:我会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师:你能举例说说怎样口算吗?

生举例说明。

师:看谁口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

14×349×2×3030×300

12×516×4100×7010×600

2.生2:我会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练习:

151×19713×4979×50260×401

40×99321×18301×3898×22

师:你能举例说说怎样估算吗?

生举例说明。

生做综合练习2:投篮。

生生交流估算过程。

3.生3:我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师:你能举例说说笔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吗?

生举例说明。

生做笔算题。

208×15=320×70=248×17=408×30=

师补充:同学们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那么你会笔算四位数乘两位数或三位数乘三位数吗?试试看。

出示题目:1208×45=3654×18=623×124=

生尝试计算,并交流计算过程。

二、解决问题,拓展延伸

1.估算:综合练习3、4。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2.综合练习6。

3.综合练习7、8、9。

注意:8、9题中“大约”一词是因为数据不是精确值,并不是要求用估算方法。

三、课堂

同学们,你们还有哪些理解困难的问题吗?可以提出来。或者你觉得有哪些知识需要提醒同学们。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33、34页,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提示

本部分的教学是口算乘法,包括:整百数乘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这些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有关整数口算乘法的教学目标,它是作为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口算乘法技能的基本要求。教学时,要注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自主学习,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教学目标

理解整百数乘整十数和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合理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过程与方法

经历过口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人参与口算,是学生养成积极动脑、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整百数乘整十数和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合理的口算思考过程,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

学生准备:课前小研究,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复习回顾,谈话导入

10个十是( ) 10个一百是( ) 12个一百是( ) 50个十是( ) 500个十是( ) 420个十是( )

20×5 30×6 4×70 100×6 3×200 500×3 200×6 12×4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出得数。教师随机选两题,说一说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帮助学生回忆口算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出示信息窗,找出数学信息。

出示情境图信息窗一,让学生欣赏图片,搜集数学信息

谈话:请大家仔细欣赏图片,并要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看你从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谁能发表你的看法?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根据我们得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把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提出学习目标:同学们提的问题还真多,我们本节课重点研究这几个问题,以完成这样的学习目标。

(1)整百数或整百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激发探究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你找到的数学信息,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探索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1)一组共发放了多少份宣传资料? 指名学生列式:400×20(板书) 得数是多少呢?

(2)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指名小组代表交流 预设1:根据4×2=8,推算400×20=8000

预设2:根据400×2=800,再算800×10=8000 预设3:先算4×20=80,再算80×100=8000

(3)比较异同,优化算法

其实这几种算法都是转化为我们学习过的算式进行计算。几种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

交流讨论,让学生发现两个因数末尾0的个数与积末尾0的个数的关系,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到确实用添0的方法来计算这些题最简便,那添0法到底是怎么样的?让学生分小组去归纳: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加上几个0。

(4)即时练习:自主练习第一题,算一算,比一比,体会算法。

探索几百几十乘整十数的口算。

(1)教材34页红点问题:二组一共发放了多少份宣传资料?

指名列式:210×30(板书)

又该怎样计算呢?

(2)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指名小组代表交流。 预设1、先算21×3=63,再推算210×30=6300 预设2、先算210×3=630,再推算630×10=6300

(3)优化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加上几个0。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整数乘法口算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在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

(4)即时练习:自主练习第三题

(三)巩固新知:

自主练习1和3,直接写得数。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讲一讲,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算法:怎样算?

自主练习2,解决问题。

学生说思路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可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四)达标反馈

1.口算,我最棒!

400×30= 90×600=

50×200= 30×300=

250×40= 490×20=

160×50= 70×130=

2.

有30行苹果树,每行400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68、69页上的例l、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能应用所学知识主动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算。12l×2=12l×10=216×1=216×40=304×20=304×1=112×30=112×4=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抽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

[点评:通过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教师:从图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题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21×12。

教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估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大约是120×10=1200。

教师:可是题中不是要求我们算大约有多少千克,而是要算出它的精确值。这就要涉及笔算的问题了。同学们在前面学习过哪些笔算呢?

学生: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师用纸片盖住“121”中百位上的“1”,只留下“21×12”。

教师:现在会算了吧?(学生:会算)请大家用笔算算出结果。

学生计算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所示:

教师:也就是说,同学们是把12分成10和2来分别和21相乘,再把它们的积加起来。两位数乘两位数是这样做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可不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做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认为是可以的。

教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试一试。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再小组交流,最后抽一个同学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

教师:能说说你? 用2乘121得242,再用10乘121得1210,把两次乘积加起来,就知道121×12的积是1452了。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如下所示:

教师:能说说第二次的乘积“121”中后一个“1”要对着十位写的理由吗?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21×10=1210,后面这个“1”要对着十位写,才能表示1210,要不然就成了121了。

教师:这是笔算乘法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同学们要注意。和刚才估算的结果比,差异大吗?

学生:有一定差异。

教师:所以,有时我们需要精确数时,还要用到笔算乘法。现在同学们会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了吗?

学生:会算了。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第68页中的课堂活动上的题。

学生完成后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然后全班集体订正答案。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一是突出笔算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感受笔算的应用价值;二是让学生先估算,再笔算,能在探讨笔算计算方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三是有效地借助学生原来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探讨新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四是关注学生容易出错的一些地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重点研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2。教学例2。

教师:我们再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意,指导学生列出算式。

教师:大家会算 224×52吗?

学生:会

教师:请同学们把这道题的结果算出来。计算时要注意思考这道题和前一道题有哪些不同?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新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小组交流,然后再抽一个同学的作业到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请这个同学结合自己的计算回答上面三个问题。

学生:这道题和上一道题比计算上复杂得多,主要是在计算第二步时要连续向前一位进位。

教师:这是计算中最容易出错的地方,你是怎样解决的呢?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把进位的数记在心里,也可以用很小的数字把它标出来,然后相加时再把这个小数字去掉。

教师: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我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只是每一步乘的位数要多一些。

教师:我们再来研究一个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第9页的课堂活动。

教师:这这群小朋友在争论什么?你认为他们谁说得对?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同学在争论34×386的列式问题,这两种竖式都列得对,因为在乘法中,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结果不变。

教师:这样一来,不管在乘法算式中的三位数和两位数谁在前面谁在后面,我们都能计算了,请同学们算出这道题的答案。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从“做”入手,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完整地呈现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片断中的连续进位是计算中的一个难点。用乘法交换律来计算 34×386是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具体体现,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略)

四、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1~4题。

(重庆江津市路平)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70页例3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练习十四第5~8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用简便算法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水平。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计算下面各题。126×36305×18283×23402×29

学生计算后,选两道题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让学生对着竖式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教师:这节课就在我们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多媒体播放情景图。

引导学生说图意,并按图意列出算式 470×40。

教师:同学们会计算470×40吗?

如果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计算,则鼓励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把47与4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如果学生只用一种方法算,则按以下的方式组织教学。把学生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

教师:能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吗?

学生:我第一步是用0去乘470,得到的积是000;第二步再用十位上的4去乘470得1880个十;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教师:这道题和我们面前研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有哪些不同?学生讨论后回答:这道题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0。

教师:这种比较特殊的题,还是用我们前面掌握的一般的计算方法来算,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这种比较特殊的题,还是用一般的计算方法来算,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全是0,由于0乘任何数都得0,这一步计算没有意义。

教师:所以,特殊的题目应该有特殊的算法。这道题可以用什么特殊的方法计算呢?同学们可以用你们掌握的知识来探讨一下,看谁能找到简便的算法。

学生讨论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如果学生自己能探讨出新的算法,教师则在鼓励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如果学生探讨有困难,则可采用以下的教学设计。

教师:看来同学们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没关系,我们来看看小明是怎样算的。

多媒体课件出示下面的算式。

教师:这个竖式和我们列的竖式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竖式多了一条虚线,并且只算了一步。

教师:先来研究这条虚线,哪个同学能猜出这条虚线表示的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这条虚线把470和40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47乘4,另一部分是两个0。教师:47×4和470×40的结果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哪一个算式的乘积小?

学生:47×4

教师:算一算47×4的结果。

学生算出47×4=188。

教师:和你们前面算出的结果比,小多少?

学生:188比18800缩小了100倍。

教师:能解释缩小100倍的原因吗?引导学生思考出缩小100倍的原因是47比470缩小了10倍,4比40缩小的10倍,一共缩小了100倍。

教师:为了保持积的大小不变,小明对47×4的积作了什么处理?

学生:把47×4的积188扩大100倍。

配合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如下的板书:

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小明的计算过程?

学生:小明是把470和40分别缩小100倍,先算47×4,算出结果后,再把乘积扩大100倍。

教师:这种算法和我们前面的算法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这种算法要简便得多。

教师:如果用另一种算法该怎样算?

学生:先算23×4,再在它的乘积后面添两个0。

教师:如果算380×87呢?

学生:先算38×87,再在乘积后面添一个0。

教师:为什么前一个算式要添两个0,后一个算式只添一个0呢?

学生:因为前一个算式是缩小100来算的,后一个算式只缩小了10倍。

教师:你认为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引导学生归纳出: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多少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教师:用这种方法算一算230×40,380×87,63×250。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主要展示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末尾有0乘法的简便算法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由“发现、探索、小结”三个环节构成。通过学生用原来的计算方法计算末尾有0的乘法,让学生直观地发现有一步计算是无用的,从中激发学生探索新的计算方法的需要;再通过对小明竖式的理解过程,让学生理解这种算法的算理;再通过学生的小结归纳,掌握这种计算方法。这三个环节层层相扣,展现了学生探索新算法的全过程,也体现了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较好地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要求学生先估算出结果,再进行笔算,看笔算结果。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要求学生先判断对或错,然后对错误的题说一说错的原因,并说一说防止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6、7题。

(重庆江津市路平)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

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应写在什么位置上。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激情导入

孩子们,在今天上课之前,请孩子们仔细看大屏幕上的题,你们会计算吗?大屏幕呈现45×12

谁来列竖式计算出结果呢?你们计算对了吗?

这是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我们让他来说说它的计算过程。说的很清楚,值得表扬!

你们是这样想的吗?这是我们三年级学过的内容,现在稍作改动,你还会吗?板书145×12

这两道题有什么区别?

这节课,我们就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讨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明确目标

请看今天的学习目标:

(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我们找一名同学来读今天的学习目标。

3.预期效果

通过刚才的表现,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达成今天的目标,你们有信心吗?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请看任务一

师:根据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如何列算式呢?

生:145×12

师:为什么要这么列算式呢?

生: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从该城市到北京用了12小时,求该城市到北京的距离,就是求12个145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师:你的表达很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谁来说一下145×12大约是多少呢?

生1:150×12=1800

生2:150×10=1500

生3:145×10=1450

师:看来145×12的积大约在1500至1800之间,更接近于1800.那么145×12的准确答案是多少呢?面对新问题,我相信同学们各有高招,现在进行小组讨论,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准确的算出计算结果来。好,开始吧!

2.小组讨论。

3.展示交流。

师:今天的讨论很激烈,小组意识很强,参与的人数很多,老师为你们有这样的表现感到骄傲。下面我们先请最先举手的小组来说。

组1:我们是xx组,下面由我代表我们小组来汇报。我们是这样算出来的。把12拆分成10和2。计算结果如下:

145×10=1450145×2=2901450+290=1740

师:你们组的创意很独特,把掌声送给你们组。其它组还有吗?

组2:我们是xx组,下面由我代表我们小组来汇报。我们是这样算出来的。把12写成2×6的形式。计算结果如下:

145×2=290290×6=1740

师:你真聪明,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今天的问题。还有吗?

组3:我们是xx组,下面由我代表我们小组来汇报。我们是这样算出来的。把12写成3×4的形式。计算结果如下:

145×3=435435×4=1740

师:你们组的想法很妙,我很佩服你们。

组4:我们是xx组,下面由我代表我们小组来汇报。我们是这样算出来的。把100拆分成100+45,计算结果如下:

45×12=540100×12=1xxxx200+540=1740

师:你们的表述很清楚。还有吗?

组5:我们是用列竖式的方法写出来的

你能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吗?

师:同学们挺清楚了吗?哪位同学也看着竖式说说计算过程呢?生说。

师:你真勇敢。大家看着这道题把计算过程说给同桌听,好吗?

师:一道题,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解法,你们真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孩子。这么多的算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法2和法3是有局限性的,有的两位数就拆不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比如137×13,这样的算式很多。

法1实际上和法5是有联系的。

列竖式的好处是方便,好用。在小学阶段学习的笔算,通常是列竖式来计算的。

你听清楚了吗?

要想知道大家算的结果对不对?我们可以用计算器先来算一下。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当正人,用计算器算出结果。

看来大家笔算的结果都很准确,我们再做较大数的运算时,可用计算器来验算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实际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非常多,谁来举个例子。生说。

列竖式计算以上题目,观察积是几位数?可以找其中的一道算式的计算过程讲给大家听吗?想想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几位数。

现在开始核对答案。我们找一个小组说说他们的结论。

任务二

实际上,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在生活中的用处还是蛮多的,大部分同学了解摩天轮,其实摩天轮里也有数学问题,请看任务二。

大家通过刚才的练习,大家掌握的都不错。这节课马上接近尾声了,你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呢?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请拿出检测题卡,时间为3分钟。

2.结果反馈。现在同桌互换,核对答案。全对请举手。错的知道自己哪儿错了吗?不会的请对的同学帮忙。

3.反思总结。

课已结束,现在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吧!短短的四十分钟,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希望大家带着自己的收获去数学王国里追寻属于自己的乐园!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

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和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开心吃水果。

31×2= 18×3=200×3=19×5≈21×7≈398×2≈

2、算一算

24×12=

3、观察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24×12与241×12有什么不同?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课件出示例1:李叔叔从银川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银川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1)学生独立思考,试着写出算式。

(2)学生小组内交流,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写出算式:145×12=

1、估算。

师:怎样计算呢?我们先来估算一下结果。

师:你是如何估算的?谁愿意把你的估算过程和想法跟我们分享一下呢?

让学生说说,教师随机板书学生的估算方法。

2、笔算。

师:现在我们已经估算出来了,145×12大约是在1500至1800之间,那么如何准确算出145×12的积呢?同学们一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好不好?

学生动笔算,教师巡视,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如果有用竖式算的就指名板演,并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如果没有教师试着提示。)师:用竖式计算也就是笔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补充板书)

教师讲解,板书145×12用竖式计算的过程

3、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课件演示)

(1)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同学们想一想,两位数乘

4、巩固练习

教材第49页做一做前四道。

三、仔细琢磨,细心计算,巩固新知

1、判断正误,找出错因。

(幻灯片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过来。)

2、用心计算(分组完成,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

四、仔细想想,谈谈收获,归纳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师:那现在哪个同学可以来帮我们小结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竖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练习七第3题

六、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笔算乘法

复习

24×12=540

2 4

× 1 2

4 8

2 41 4 52 8 81 7 4 0

例1145×12=1740(千米)1 4 5 × 1 2 2 9 0 ……2乘145的积……10乘145的积答:从银川到北京有1740千米。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教案 篇6

说教材:

本课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为基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如:进位和连续进位、因数中间有0等。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教材在安排这一部分内容时,有这样一些特点:

1、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融的学习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都能在生活找到它的原型。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3、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说教法:

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单一的算理、算法及技能训练,学生深感计算枯燥,错误百出。计算本身是有很强的抽象性,但其反映的内容常常是现实的,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本节课在教学法指导上着重突出以下几点:

1、情境教学促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课借助情境窗创设的情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索体现主体性

新课程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过程,指出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间。因此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帮助不断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体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在探究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口算:

14×3 49×220×30 400×20 14×20

12×5 16×460×40 100×70 21×4

2、笔算

43×12 26×17 32×6070×50

【本环节复习了旧知识,同时为新知识的学习架起桥梁。】

活动二: 创设人文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青岛作为北京的合作伙伴,将承办帆船项目,因此,迎奥工程建设现在成为了青岛城市建设的主旋律,其中道路建设着墨最多。同学们请看(出示情景图)

【此环节能使学生感受到:原来生活中蕴含许多数学信息,学习数学能为生活服务,从而自觉的去学习数学。】

活动三:自主探究-----发现数学问题:

师:认真观察情景图,你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从情景图及文字提示中可能了解到以下信息:

1)一期工程历时15个月

2)平均每个月修建213米

3)二期工程12个月

4)平均每个月修建260米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

板上,本节课尚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入问题口袋)

学生可能提出如下数学问题:

1)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2)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3)一期工程比二期工程长多少米?

4)这条高速公路全长多少米?

活动四:合作交流-----提出并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真厉害,提出了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面两个问题。先观察第一个问题,你想怎样列式? 你会计算吗?

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算法。)

全班交流:出现两种算法:

1)估算:213×15≈200×15=3000

2)笔算:

2 1 3

× 1 5

1 0 6 5-------------213×5的积

2 1 3-----------------213×10的积

3 1 9 5

(请一生到讲台上讲解)师:告诉同学们,你是怎么算的?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时,积的末尾为什么要写在6的下面?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最后算什么?

2、接下来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你想怎样列式?怎样计算?迅速在练习本上计算出来。。

请两位持不同意见的同学板演。

2 6 0 2 6 0

× 1 2 ×1 2

5 2 0 5 2

2 6 0 2 6

3 1 2 03 1 2 0

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两个竖式的计算过程进行比较,使学生通过观察、讨论,

明确第二种算法比较简便,从而使学生理解:利用“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

3、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所学内容。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笔算方法,并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进而探讨出笔算的基本方法。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自主探索的精神。】

活动五:巩固练习

1、试试身手:

174×30 348×27308×52180×40

2、火眼金睛辨对错:教材57页第8题

【此环节设计了两道有针对性的题目请学生练习,目的是巩固新知识。】

活动六:拓展应用

“254×36”三个同学算出的答案分别是:9142、9194、9148,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你能用最快的速度说出哪个结果是正确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请学生做课本56页第4题。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是怎样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让学生回想如何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引出迁移的学习方法,授人以渔。】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应写在什么位置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热身

23×3=134×2=268+1340=

3×6+5=7×8+5=4×9+6=

2、竖式笔算:45×12=

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说一说计算方法,竖式计算乘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例1.

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学生口述算式,同时板书:145×12=

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

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2、估算。

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估算的。

估算一:145×12≈140×10=1400

估算二:145×12≈150×10=1500

3、具体计算,探索计算方法。

(1)学生独立计算

(2)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三位数成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

①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②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

③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全班交流、共享算法。

(4)优化算法重点介绍竖式计算。

同桌间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并集体反馈。

先算什么?(先算145×2)

再算什么?(再算145×10)

最后算什么?(2个145与10个145的和)

板书竖式

(5)、你想提醒大家笔算时要注意那些问题?(学生畅所欲言。)

(6)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步骤和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7)验算

(8)总结算法:观察归纳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再次提醒学生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三、练习:

1、基本练习

176×47425×36237×82

结论:仔细观察上面的各道算式,想一想: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位数或()位数。用计算器验算。

2、解决问题

四(2)班有35名学生,每人交旅行费116元,一共交旅行费多少元?

3、变式练习〔目的:针对易错点进行改错〕课本5页第8题

说出计算中的错误,并把它改正过来。

4、检测,小竞赛,看谁算得対又快。(4题)

164×32=254×36=54×145=217×83=

四、课堂总结,学法提炼

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吗?

师:如何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在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及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课的开始,我通过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75×28,来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把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找准,为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新知做铺垫。

通过比较75×28与145×12的计算过程,在比较中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比较中,学生的知识不断得到整理与重组,知识网络得以不断充实和完善。在这里有一位学生提出了如果把145×12的竖式列成12在前,145在后的`话,就得分别乘3次,这也是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同的一点,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也想到了,但是没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时,我们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把三位数写在前,两位数写在后,这样可以使笔算更简单、方便一些,这样既突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又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每次讲课,我都是考虑时间紧,想把后面设计精彩的部分呈现给大家,所以忽略了学生说算理,让学生说的比较少,所以,我以后会在数学中重视学生“说”的技能,学生只有会说,才一定会做,但是会做的不一定会说。

总之,我要做一个有心人,使自己的教学在每一次的评课议课后都有所改进,首先使自己对自己的课堂满意。

教学设计

覃花娘

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的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笔算乘法(例1)(课文第49页的例1、“做一做”,练习七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抢答:45×2=45×10=45×12=

2、笔算45×12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末位对齐。说一说笔算的过程和方法是什么?

3、出示145×2=290145×10=1450145×12=1740?这两个的和?

4、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①说一说题目告诉我已知条件?如何列等量关系式?

②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

③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可以怎么估?要求:请同学们先自己初步估算,然后跟同桌交流,最后汇报。

在草稿纸上列出来。(145接近150,而150×10得1500,150×2得300,1500+300=1800,150>145,因此145×12的积比1800少一些;把12看作10,145×10=1450,10

④用计算器来验算结果是正确的。

⑤根据列竖式的式子先自己思考同桌之间讨论然后回答:这个式子是怎么来的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为什么要这样书写?

145×12=1740

145×12

-------

290

145

-------

1740

根据学生回答并板书:列竖式时应注意末位对齐,先算2乘145的积,积的末尾跟个位对齐,再算10乘145的积,积的末尾跟十位对齐,把所得的积加起来。145×12表示145×2=290145×10=1450

⑥计算中“5”为什么同十位对齐?(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去乘另一个因数的个位时,得到的积表示几个十,因此要同十位对齐。)

计算中十位上为什么是“9”呢?(计算中,哪一位满了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两位数乘法,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上的每一位,从个位乘起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三位数,从个位乘起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练习:1、算一算,填一填134×23=

2、做一做。176×47

3、森林医生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的笔算乘法。

145×12=1740

145×12

-------

2902乘145的积,积的末尾跟个位对齐

145算10乘145的积,积的末尾跟十位对齐

-------

1740把所得的积加起来

答:该城市到北京有1740千米。

教学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复习口算乘法、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及乘法估算的方法,提高计算正确率。

(二)过程与方法

复习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复习中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能熟练的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能熟练的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要点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第三单元,课前让同学们对本单元进行了知识梳理,谁来说说,本单元都学习了什么知识?

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

笔算乘法:因数中没有0;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难点)

估算:

积的变化规律:(难点)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师:这个单元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旧知识,帮助学生系统的梳理知识结构。

(二)有针对性地练习

第一部分:口算

1.出示口算错题:200×40=800 125×8=900 26×4=84 90×60=4800

2.师:在口算中需要注意什么?

3.练习:

24×4= 13×6= 25×40= 60×30=

18×3= 43×3= 32×20= 50×90=

第二部分:笔算

1.出示笔算错题:

2.师:怎样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需要注意什么?

师小结: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就按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分别乘第一个因数。注意数位要对齐,因数中间有“0”的,别忘记与“0”也要相乘。末尾有0的时候,根据0的特性,在竖式中先不计算,在最后计算的结果的末尾添0。

第三部分:速度、时间和路程数量关系

1.孙老师打算利用春节的长假和朋友去云南旅游,出示三种交通工具及速度

汽车:80km/h 火车:210km/h 飞机:1200km/h

如果坐火车去,要走16个小时,你知道北京到云南有多少千米吗?

笔算:210×16=3360(千米)

师:如果是你,你会选用哪种交通工具呢?为什么?

1)飞机:快;节省时间,大约3小时。

2)火车: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比较省钱。

3)汽车:可以自由调整时间。但时间太长,28小时。

师:在刚才的计算中你们还用了本单元的那些知识?

速度、时间、路程。

师:什么是速度?单位时间所行驶的路程。

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师:你还能利用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吗?

2.练习:

小刚每天早上骑车上学需要17分钟,他骑车的.速度是160米/分。小刚家离学校有多远?

3.编题练习:

师:你能选择下面的两条信息,编出一道求路程(时间、速度)数学题吗?

北京到杭州1380千米,火车每小时行115千米,12小时到达。

4.师小结: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利用数量关系进行计算,这样比较简便。

(三)解决问题

1.选择正确的答案:

(1)243×12在竖式计算中,十位上的1乘 243得( )。

① 243 ② 2430 ③ 472

(2)512×29的积最接近( )。

① 15000 ② 10000 ③ 1500

(3)因为24×30=720,所以240×30=( )。

① 7200 ② 72000

(4)640×78的积是( )位数。

① 四 ② 五 ③ 六

(5)125×80的积的末尾有( )个零。

① 2 ② 3 ③ 4

2.判断下面两个同学做法正确吗?

学校召开家长会,多功能教室一共有18排,每排有22个座位,现在有350名家长来开会,能坐下吗?

小毛: 小华:

18×22=396(个) 18×22≈400(个)

396 > 350 20 20

答:能坐下。 400 > 350

答:能坐下。

3.公交汽车司机平均每天要驾车行驶200千米,一年按(262个工作日计算)

大约要行驶多少千米?

4.李叔叔开车从北京到郑州,去时每小时行驶90千米,4个小时到达,回来时由于堵车每小时行驶比去时少30千米,回来用了几小时?

(四)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笔算乘法和数量关系,你在哪点有什么提高?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概括复习所学知识,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教案 篇9

一、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计算教学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的,最基础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这样的发展提高。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为背景,通过探索卡通人物的秘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动脑,动眼,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的有趣、有益、有效。在教学中力争让每一位学生参与竖式的形成、经历、计算的过程。如145×12先参照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格式写出竖式,这里应让学生形成习惯,数位夺得数写在上面,数位少的数写在下面,便于计算;再考虑,计算顺序即145×2,后算十位即145x×1,并正确写出积的位置,然后计算两个积的和,最后还应检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体会计算时的相同点,促进认知同化,完善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的重点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五、教学准备:课件(卡通图片、口算题、水果图片)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复习铺垫: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四位朋友,想知道他们是谁吗?(课件出示)谈话:原来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他们每一位都带来了一个问题。

1、首先出示胖墩墩的咖啡猫带来了什么问题?(课件出示题目:44×15 78×32 5×144 238×6)

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笔算过程。

[设计意图: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抑制到兴奋,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所以开始我创设了卡通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复习了旧知识,也为新知识的学习架起桥梁,可谓一举两得。]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咖啡猫的问题咱们轻而易举的解决了,接着来看:孙悟空带来了什么秘密?

这样引入新课:将课本例1、改为: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又想去蟠桃园偷桃子持,蟠桃园有145棵桃树,每棵桃树上有12个桃子,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1)鼓励学生自己列出算式,比较算式的特点,引出课题。激励他们自己尝试列出竖式计算。

(2)小组交流自己的算法。

(3)全班交流反馈。

(4)归纳算法。先小组内讨论,再师生总结。

这一个环节,我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并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进而探讨出笔算的基本方法。这样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即掌握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三)、展示交流

接下来看看可爱的米老鼠给我们出了什么问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用迁移的方法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掌握估算方法,感受估算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估算意识。

2、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最优化的方法,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情景灵活选择最优化的估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售房信息

滨湖花园有两室一厅住房一套,面积86m2,售价894元/m2

师:想买这套房子需要准备多少钱才够?怎么解决?

生:86894

师:你打算怎样算呢?

生1:直接计算。

生2:估算。

课件出示:下面哪种情况下使用估算比直接计算更方便呢?

A、 我在准备房款的时候

B、 房主在收房款的时候

师:是的,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知道准确的结果,只需要一个大概的结果,这就需要估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板书课题)

首先我们来研究果园里的估算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桃园里有桃树647棵,平均每棵收桃48千克,桃园里大约一共能收桃多少千克?

列式:64748

2.独立估算,汇报估算方法。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设计生1:把647看做600,把48看做50,60050=30000,所以6474830000

生2:把647看做650,把48看做50,65050=32500,所以6474832500

3.你喜欢哪种估算方法,用简短的话概括喜欢的理由。

生1:第一种好算 生2:第二种接近

师:两种方法都可以。

4.即时练习:① 4471932024 21878

②用估算的方法判断下面算式的积是几位数

68948 19623

③用估算的方法判断58538的`积应该是( )

A、2230 B、22230

5.45496怎样估算呢?

① 、独立思考后估算。

② 、汇报估算方法。

生1:把45看作50,把496看作500,50500=25000,所以4549625000.

生2:把45看作40,把496看作500,40500=20000,所以4549620000.

生3:把496看作500,45500=22500,所以4549622500.

③ 、小组讨论:分析三种估算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④ 、全班汇报。

第一种:都估大了,优点是好算,缺点是离准确值较远。

第二种:一个估大,一个估小,离准确值近,又好算。

第三种:优点是接近准确值,缺点是不好算。

6.小结:这三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在这个算式中选择任何一种估算方法都可以,但在实际生活中是不是选择任何一种方法也可以呢?

三、巩固应用

1.售房问题该怎样估算呢?(估大)

2.四年级同学乘车去秋游,车票和门票为49元/人,104人一共大约要多少元?

买票的问题又该怎样估算呢?(估大)

3.全球最大的海盗船位于我国大连,该船拥有102人的超大载客量,全天只能运行22次,在没有其他旅客的情况下,我校20xx名学生一天之内是否都能玩一把?(估小)

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两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案精选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教师通常会准备好下节课的教案,优秀的教案能帮老师们更好的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幼儿园教案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案精选,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两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够对两位数加法的各种类型进行整理分类、归纳。

2.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法的各种算法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整理,深化对两位数加法各种算法的理解。

3.熟练掌握两位数加法的各种算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

4.能用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两位数的加法,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法的各种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法各种算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媒体出示8个算式,让学生进行整理和分类。

2.学生汇报:一种是按照进位和不进位分类,另一种是按照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分类。

3.媒体出示一张表格,引导学生把2种不同的分类情况合并成一张表格。指表格中的一格,让学生说说这格中填写的算式要符合什么要求。指其中的一个算式,让学生说说应该填在哪一格中,为什么?

二、不进位加法算法讨论

1.媒体出示:22+13你知道这道题属于哪一类?你们有些什么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呢?学生独立思考。

2.全班交流。原来我们和小巧、小胖和熊猫的算法一样,而且方法还比他们多。

3.媒体出示:61+23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汇报,展示。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完成38+21,43+43.

三、进位加法算法讨论

1.媒体出示:36+17这道题又是属于哪一类的呢?小组讨论你们有些什么方法计算这道题?

2.展示各组的算法,并且看书上小胖的4种方法进行比较和补充。

3.出示4道判断题:

46+25=7124+17=4117+55=8246+5=5124+10=3417+60=7751+20=7134+7=4177+5=82

4.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

35+1646+2517+5524+17

刚才有同学提到的竖式计算也是我们平时常用的计算方法,一起来完成书上4道竖式计算题,边做边想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四、总结

1.今天对两位数加法算法进行整理以后,我们发现了那么多不同的算法,能不能选择一种你认为最好的方法又对又快算我们刚才整理的8道题呢?

2.师生共同总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案(篇2)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18-19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本节课我试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吗?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

(一)学习例2

1、看算式56-18,刚才已经算出结果了,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吗?

2、能用竖式计算吗?试试看。

不会的小朋友借助小棒摆一摆(上下齐做,反馈说算法)

3、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和昨天的两位数减两位数有什么不同呢?

你是怎么办的?

4、能用摆小棒的形式边摆边说出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展台演示操作过程

师问:你看明白了吗?

谁能把他演示的过程再说一遍?

有不同的方法吗?

6、教师电脑演示,小结,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师问:回到竖式,个位是要先算( 16 )-( 8 )

十位上要算 ( 4 )-( 1 )

教师板书16、4

(二)指导写竖式

过渡语:这是我们想的过程,列竖式时我们应这样写:相同数位对齐………

1、师问:如何记住从十位退位了“1”呢?

(在十位数字的上面点个小圆点,提醒自己十位减少1后再减)

2、教师质疑:这道题可以从十位减起吗?

为什么?

(三)解决问题:

1、多伦多比巴黎多几票?你会用竖式计算吗?试试看。

(上下齐做,反馈说算法)

2、师问:你想提醒大家些什么?(十位上的0不写)

鼓励探索,交流算法

(一)学习例3,师板书算式50-24,

问:观察50-24和56-18有什么不同?

会做吗?试试看。(上下齐做,反馈说算法)

师:整十数减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个位上要算( 10)-( 4 )

有没有不是用10-4的?

十位上再算( 4 )-( 2 )

(二)对比56-18和50-24有什么共同点? (师板书,补充课题)

(三)今天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学生尝试归纳计算法则。

学生在探索新知的经历中,要面临问题、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就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这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必须经历的过程。它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而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是值得付出的代价。我在教学中遇到比较难学的内容,不易掌握的知识点时,经常让学生先体验挫折,后体验成功。

本环节反思:

《课程标准》指出,必须建立在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基础,此类题大多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作为教师不要去为设计“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带入教师预设的中。应该放手让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此节课,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氛围的形成。对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本节课让了解每一种计算,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的成功所在吗?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改革的真谛。

两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训练

师:咱们先进行口算大战,看看谁的表现最出色,先听要求:老师每一小组任意抽一名同学,被老师抽到的6名同学代表你们小组进行抢答,回答正确加1人。

出示口算卡片

2.笔算

23×1530×87

师:不要骄傲,还有难的啊!这次的规则是谁先做完,给谁板演的机会,做完后举手告诉老师。

笔算后,由学生说说笔算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师: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信息窗3的情境

1.教师和学生交流信息窗的信息

师:同学们知道2008年奥运会帆船、帆板项目是在哪个城市举办的吗?为了迎接奥运,青岛现在新建了高速公路。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7页,通过观察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信息)

2.根据信息窗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板书: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3.问题怎样解决?咱们先来列出算式。学生列式。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一: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1)师:算式中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你准备如何解决?听好老师要求:先自己独立解决,然后把你的方法在你们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这些做法都对吗?

师:有没有不同的做法?师引导:为什么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二: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师:咱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等着咱们呢。自己能解决吗?

学生可能会有两种竖式:

师: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明确第2种比较简单。

师:像这样的算式,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几个0。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象这样的算式应注意什么问题?

四、自主练习

师:同学们出色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那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同学们还有问题吗?那下面咱们进行练习,看看谁能全部过关,对自己有信心吗?P38页自主练习第一题,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做第一行,把第一行做到练习本上,开始。

五、总结

师: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马上要结束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感受,学到了什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我的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小组内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35×2=/18×3=/250×3=

2、估算

19×5≈/21×7≈/398×2≈

3、笔算

24×12=

从刚才的计算中,你还记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吗?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最后把两次乘的积加起来。

4、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并出示课时目标)

二、新授

1、情景导入

同学有没有看过火车呢?那你们有没有坐过火车啊?李叔叔要坐火车去北京,但是他遇到了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好不好?

2、教学例1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某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1)理解题意:每小时145千米,用了12小时

(2)题析并列出算式:145×12=(千米)

(3)估算

估算一:把145看成150,把12看成10,150×10得1500

估算二:把12看成10,145×10=1450

(4)探索计算方法

先独立计算,再在小组交流算法,最后全班共享。

可能出现:

A、口算:先算10小时:145×10=1450(千米),再算2小时:145×2=290(千米),加在一起:1450+290=1740(千米)

B、口算:145×12=145×4×3=580×3=1740(千米)

C、竖式计算145

×12

290………2乘145的积

145………10乘145的积

1740

(5)讨论归纳

讨论:在这么多的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1.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新知

1、基础练习:134×23

2、数学医院

(1)134×16

(2)246×343、134×12176×47425×36237×82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两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9页例1、做一做及练习七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

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和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师:李叔叔在哈尔滨工作,过中秋节了,他很想念家中的亲人,决定在中秋与国庆双节期间回北京老家一趟,他买了12斤月饼,每斤45元,请同学们算一算李叔叔买月饼一共花了多少钱?

(1)让学生理清题意,找出题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

(2)根据已知量和所求量列出算式

(3)全班齐做,然后指名板演并说说其计算过程。

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出示幻灯片,学生读一读)

谈话引入例1。

师:在回老家的时侯,李叔叔为了节约钱,决定不坐飞机,坐火车,当他到家时,他算了算,从哈尔滨到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那你们帮李叔叔算一算从哈尔滨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1)由学生列出式子,师板书:145×12

(2)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45×12与145×12什么不同?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估算

师:那你认为哈尔滨距离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呢?现在同学们来估算一下(学生动笔算)师:你是如何估算的?谁愿意把你的估算过程和想法跟我们分享一下呢?

让学生说说,教师随机板书学生的估算方法。

2、笔算

师:现在我们已经估算出来了,145×12大约是在1500至1800之间,那么如何准确算出145×12的积呢?同学们一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好不好?

学生动笔算,教师巡视,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如果有用竖式算的就指名板演,并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如果没有教师试着提示。)师:用竖式计算也就是笔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补充板书)

教师讲解,板书145×12用竖式计算的过程

师:你认为三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和笔算的顺序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有联系吗?

3、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课件演示)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的数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4、巩固练习

教材第49页做一做。(分组完成,集体订正)

三、仔细琢磨,细心计算,巩固新知

1、数学医院,判断正误

(幻灯片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过来。)

2、50页第一题。(分组完成,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50页第二题)

四、仔细想想,谈谈收获,归纳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师:那现在哪个同学可以来帮我们小结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竖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练习七第3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案(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7页及相应练习

教材分析

该课内容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第一课时,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本节课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其乘法算理是一样的。该课也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知识的迁移,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的笔算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体验知识迁移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并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笔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原理。

教具准备

课件、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课前2分钟口算练习

一、情境导入

播放北京标志性景点的图片。

教师:同学们,暑假你们都去哪里玩了呢?王叔叔、李叔叔暑假去了首都北京旅游,他们乘车所用的时间都是12小时,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王叔叔

旅游大巴

平均78千米/时

李叔叔

火车

平均145千米/时

教师:他们是从同一个城市去的么?

教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算出王叔叔所在城市到北京多少千米么?指明学生列出算式:78×12

学生列竖式计算,交流、汇报。

二、探究新知

李叔叔所在的城市离北京又有多少千米呢?如何计算呢?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45×12

1、运用估算

能不能估一估李叔叔住的城市离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呢?

说一说估得方法。

要想知道准确结果,还得用笔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

2、探究算理

学生尝试笔算,教师巡视,挑选出几种不同思路的算法到黑板板演。我们先请刚才板演的同学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吧,每一步的算理。(根据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1 4 5

× 1 2

2 9 0 ——表示什么?(表示2小时行的路程,即290个1)

1 4 5 —表示什么?(表示10小时行的路程,即145个10)

1 7 4 0

我们想知道这个结果是否正确,有什么好办法呢?(一是与估算结果比较,二是通过验算。)

3、讨论交流

大家四人一组讨论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样的,互相说一说。

4、学生汇报。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7页做一做横着第一排。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教师巡视发现典型现象,请其板演。

集体订正。

2、算理选择题

(1)在计算234×35的时候,2×5表示( )

a、 2×5 b、 20×5 c、 200×5 d、 200×50

(2)下面( )算式中2×5表示的意思是200×50

a、 209×15 b、 205×52 c、325×52 d、 152×5

3、不计算,选择答案。

425×19=( )

a、3825 b、 8020 c、 8075 d、46325

425×219=( )

a、93075 b、68000 c、46325 d、80000

4、练习八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两位数乘法教案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身为一位优秀的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都希望自己能教孩子们学到一些知识,一般来说,提升学生的效率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写好一份优质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做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两位数乘法教案,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两位数乘法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P63。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同学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同学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胜利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局部积的书写方法。

五、教学对象与准备

对象:三年级3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平台、图片。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引入

1、旧知引入:8×6(一位数乘一位数)、20×8(两位数乘一位数)、20×10(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像20×18、38×18......这类型的算式,我们叫它两位数乘两位数。

引入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情景激趣:

书店一角(课件展示情景图):

(1)每本书24元,买2本要付多少钱?24×2=48(元);

(2)每本书24元,买10本要付多少钱?24×10=240(元)

(3)每本书24元,买12本要付多少钱?48+240=288(元)

想:假如用乘法怎样列式呢?

环节二:算法探究

1、估算:

请你估算一下,24×12大约是多少?说说你的估算情况。

2、自主探索:同学独立在练习纸上计算24×1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小组内进行核对算法和答案。(同学组内交流)

4、同学汇报:展示不同算法并说说算法。

5、师生评议:请同学说说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6、研究笔算:

(1)同学研讨笔算算理;

(2)师生一起小结笔算算理:

24

×12

------

48......24×2的积,问:48是怎么来的?

24......24×10的积,问:这里的24是表示多少?

------

288

环节三:巩固练习

1、解题活动:小博士寻宝、探路。

2、游戏活动:帮小动物找鞋,比比哪组找得多。

3、拓展延伸:

①我们学校的阶梯教室共有22排,每排有14个座位。假如有300位老师来参与听课活动,能坐得下吗?

②课后研讨:123×23(三位数乘两位数)

环节四:教学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最关键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情境引入(层次推进)--算法探究(自主、合作学习)笔算算理(师生研讨)--专项练习(解决问题)”三个环节来讲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同学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估算和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注重笔算与算理结合,体验计算。让同学研讨计算方法,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2、注重同学主动探索,加强竞争意识,在活动中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与增强学习兴趣和加强思想交流。

3、在判断与交流中逐步完善知识结构。强化提升已有的知识经验。

两位数乘法教案 篇2

今天听了李林涛老师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一课,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好的地方:

1、情境导入以旧引新,渗透先分后和解题策略。

2、注重了算理的直观呈现。

3、练习设计有层次。

探讨的地方:

(1)充分发挥点子图的作用,培养几何直观。

教学时,李老师先让学生把想法用点子图表示出来,然后交流汇报。这时要有效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全体学生都在探索、交流中体会“先分后合”的解题思路。但李老师在这个的教学环节占用了较大时间。

在研究笔算方法的算理时,应充分利用点子图,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笔算过程中每一步的意义,培养几何直观。在研究竖式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可以再在点子图上分一分,并把四次相乘得出的结果都在图上圈出来,沟通算理与算法的关系。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所得的积的末位数要和十位上的数对齐。教师追问:为什么最后要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学生自然就会理解。

(2)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

在交流14×12的多种算法时,在感受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对不同计算方法和点子图的比较、归纳和分类,体验方法的异同,掌握解题的策略。例如,学生可能会说“这些方法都是‘先分后合’”“分开以后,数变小了,就会算了”“‘分’”了以后就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来解答了”,体会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可能还会比较每一种方法的优劣,“把12分成10和2,比较好计算”“把12分成两个6,两部分的数相同,只要计算一次乘法再加就可以了,也比较好计算”,在比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优化意识。这方面我觉得李老师引导不够。

建议:课题出示应置于学生列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算式后;机智把握课堂教学失误,教师出错要学会把出错原因“推”给学生,鼓励学生及时发现错误并敢于提出。

两位数乘法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6页例1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准备】

例1点子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提高能力

1、口算(出示彩球)

30×80 88×10 900×10 60×70 13×3 32×2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14×2 231×3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出示彩球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和笔算,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巩固了旧知,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为本节课的内容做铺垫。

二、情景导入探究新知

1、情景导入

出示新华书店的图片,今天王老师带大家到新华书店去买书,遇到了一些问题,想请你们帮忙解决,你们愿意吗?课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的情景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

2.自主探究

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

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14×2=28(本)

140+28=168(本)或14×12=168(本)

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有些学生想到其它分成的方法,这时提出把12分成10和2是比较好计算。如果遇到数字比较大的数字怎么办呢?

如果我们列竖式该怎样算呢?谁愿意来黑板上试算一下。找两个同学在黑板上试算,其它同学在本上试算。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尝试解决14×12,并要求学生在点子图上表示出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将新知转化为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几何直观。接着让学生自主探索用竖式怎么计算,培养了学生探索研究的能力。

3.点拨归纳

学生做完后,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再找几名学生说计算方法。

最后教师总结。

从个位乘起:2在个位,表示2个1,个位上的2乘个位上的4得8,是8个什么?写在什么位?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乘第一个

(讲解算法并板书)

再把两次所乘的积加起来。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

(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

【设计意图】教师强调每一步计算的具体含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三、加强运用明确算理

第一关小车开到哪儿停(主要考察第二因数的十位合第一个因数的个位相乘以后得得积和谁对齐)。

13×12= 23×21= 43×22=

第二关笔算大比拼

23 33 43

×13 ×31 ×12

第三关啄木鸟治病

第四关弄脏的题单

【设计意图】利用闯关的形式来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练习的题型分层次,有梯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巩固算法。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14×12=

口算:14×4=56 14×10=140

56×3=168 14×2=28

140+28=168

笔算:

1 4

× 1 2

2套书的本数← 2 8……14×2的积

10套书的本数←1 4 0……14×10的积(个位的0不写)

1 6 8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通过口算和笔算的对比,体现用笔算的解决问题的优化性。

两位数乘法教案 篇4

一、导入

师:刚到宁波,叶老师发现有一种“福娃”玩具特别好卖!(出示图片及有关数据)请问,买5个这样的福娃要多少元?

生1:24×5=120元。

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用到了什么旧的知识!(板书:旧知识)

生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师:那么,如果买10个这样的福娃,又该付多少钱呢?

生3:24×10=240元。

师:在这里,我们又用到了什么旧的知识!

生4: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师:假如老师想买12个福娃,该怎样计算需要的钱呢?

生5:24×12

师:与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相比,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

生合: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

[评:情境创设具有时代性与现实性,这是教学情境有效性的重要标准。教师善于把握最新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信息,北京奥运吉祥物刚刚公布,学生们对此题材十分感兴趣,研究这个问题的积极性十分高涨,这对于学习数学知识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有效的情境也使计算教学过程成为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加强了计算教学的.数学思考,这正新课程背景下重视计算教学的价值所在。]

师:我们以前学过这类计算吗?

生合:没有!

师:所以说,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板书:新问题)以前碰到新问题,你一般会怎么办?

生6:我会请教爸爸妈妈和老师。

生7:我会自己动脑筋解决。

生8:我会请同学帮忙。

师:哦!面对新问题,我们各有高招!而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借助已经学会的旧知识来解决今天遇到的新问题!

[评: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是学习的很好的学习方法,但如何让学生能比较好地接受,需要教师运用好的方法引导。叶老师一开始出示了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原来已学过的旧知识,然后通过比较引出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新的问题,先让学生自己谈谈遇到新问题时一般采取的策略,教师在肯定学生原有的各种学习策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和尝试运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的策略,这样既体现了教师尊重学生,又体现了较好地发挥教师的指导、引导作用。]

二、探究

师:请你估算一下,24×12的积大约会是多少?

生9:我把24看成20,把12看成10,所以24×12的积大约会200。

生10:大约是250。因为我是把24看成25、12看成10来进行估计的。

师:同学们的估算能力都很强!那么,究竟24×12的精确答案是多少呢?请每位小朋友开动脑筋,自己试着在纸上算一算!如果独立计算有困难的,可以先参考课本中的算法,再独立进行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评: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用笔算,这样既复习了上节课上的估算方法,也为笔算(精算)学习打下基础,使估算、笔算有机结合。同时,教师要求学生独立计算时,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步骤。能完全独立的就独立完成;暂时有困难的,可向书本请教,自学书本知识后再独立完成。较好地体现了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原则。]

师:都算完了吗?请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

(小组展开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师:谁愿意与同学们分享你的计算方法?

生11:我是把先算24×10=240,再算24×2=48,最后把240与48加起来得到288!

师:能说说每一步分别在算什么吗?

生11:“24×10=240”是求10个24是多少,“24×2=48”是求2个24是多少,240+48就是求12个24是多少!

生12:我是用竖式进行计算的。先算4×2……(该生讲不太清楚竖式过程,教师请他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竖式见下方板书所示)

师:这个竖式有些新鲜!请问,这里的48、24分别是怎么得到的?

生12:48是24乘2得到的,24是24乘1得到的!

师:那么,24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歪歪扭扭的,不太舒服!

生12:因为12的“1”表示的是10,而24×10是240,所以4要对在十位上,2要对在百位上!

生13:我补充一下,这里虽然写着24,实际上表示的是24个十!

[评:为什么“24“的4要与十位对准齐,这是这节课的新知,也是这节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安排了学生自己介绍计算方法,让学生自己说出“24”实际上是240,它是由24乘10得到的,它表示的是24个十,这样的安排,对于学生明白算理算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师:原来是这样!你是怎么知道这种方法的?

生12:书上看的!

师:阅读课文,获取知识,是数学学习的好方法!

[评:鼓励学生运用课本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生14:我是把12拆成3×4,先算24×3=72,再算72×4=288。

生15:还可以把12拆成2×6,先算24×2=48,再算48×6=288。

(随着学生的算法介绍,教师相应予以板书)

(准备题)

师:真不简单!如此短的时间里面,我们居然能够发现这么丰富的计算方法。那么,叶老师很想知道,每种方法分别是借助什么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呢?你可以选一种算法来谈一谈!

生16:我说第(1)种方法。这种方法借助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笔算加法三个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的!

生17:第(3)、(4)两种方法是差不多的,都是用到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旧知识!

生18:第(2)种竖式算法是借助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笔算来进行计算的!

师:说得真好!在这些算法中,你比较欣赏哪一种算法?

生19:我喜欢笔算,非常简便。

生20:我觉得竖式比较好,容易算对。

生21:我喜欢第(1)种方法,因为它比较容易弄懂!

师:真是青菜萝卜,各有所爱!那就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计算23×13吧!

(请三位学生上台板演,结果其中两位同学用竖式计算,另外一位同学用上面的第(1)种方法计算。然后,教师请这三位学生代表阐述算法,并请同样选择该算法计算的同学举手示意。师生共同发现,原来全班同学用的都是这两种算法!)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计算“23×13”时选用的算法明显比“24×12”要统一了。那么,为什么这么多的同学都会选择这两种方法计算,而不去选择这种方法计算呢?难道你们事先商量过了吗?

[评:教师明知故问,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进一步思考,有些算法有局限性。]

生22:因为另外一种方法这里用不来!

师:为什么呢?

生22:如果把因数13拆成两个数相乘的样子,就会有余数了!不能拆的!

师:都是这样想的吗?

生合:是!

师:的确,这种方法有局限性,当题目数据不能拆成两数之积的形式时,这种方法就不能用了。而另外两种方法都能帮助我们计算。不知同学们是否发现,其实这两种方法也是有联系的。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方法(1)横式与方法(2)竖式之间的联系:横式中的“24×2=48”相当竖式中的第一部分积“48”;横式中的“24×10”相当于竖式中的第二部分积“24”。对于横式和竖式中的这种联系,教师用“连线”方式在板书中表现出来。然后追问:“那么,为什么竖式里还是写24呢?引导学生再次理解这个“24”表示的是24个10)

师:正是因为考虑到了两种算法的内在联系,又为了使计算过程清晰,便于检查,所以小学阶段我们进行笔算的基本算法是竖式计算。并且,随着计算学习的不断深入,竖式计算过程清晰、便于检查的优势将会越来越明显!那么,请同桌两位小朋友讨论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用竖式来计算“24×12”这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

[评:通过两种算法内在联系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到竖式(笔算)计算的优越性和学习竖式的价值。]

(学生讨论,然后结合板书中的竖式步骤进行汇报,教师适时体提问、适度点拨,并把笔算顺序用箭头予以清晰表示,同时在第一层积“48”旁边板书“48个1”,在第二层积“24”旁边板书“24个10”)

师:谁能连起来完整说说这道题的竖式计算过程?

(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穿插提携:也就是说,先用因数24乘因数12的个位“2”;再用因数24乘因数12的十位“1”;再把两次的积加起来。)

师:这道题是不是完成了?还需要怎样?

生合:在横式后面写得数!

(教师示范补上答案)

师:仔细严谨,体现了我们学习数学的良好品质!

(单项训练:(1)把竖式补充完整;(2)竖式计算)

[评:《数学课程标准》中,在计算教学中提倡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的目的是能在计算教学中,加强数学思考,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因村施教,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根据教材的实际,能较好地处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让学生在经历具体算式的过程中,自主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在具体的计算中,体验到竖式计算的的优越性:简洁、明白、通用,易检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去体会各种算法,感悟和选择出最优的方法,这样既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又能使学生认同算法优优化的必要性。]

三、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合: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准确地说,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补充课题,齐读课题)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你想给同学们提些什么建议?

生23: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

生24:要弄清楚每个得数的意义,正确地写在相应的数位上!

师:整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法的呢?

生25:是我们先自己试着做,然后老师帮助我们理解基本算法!

生26:是叶老师和我们一起研究出来的!

师:让我们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两个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

[评: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与一定量的训练,让学生在经历具体的计算中,在应用中,进一步理解算理算法,并自己归纳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这样的安排使人觉得有“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妙!]

四、练习

(一)

师:刚到镇明小学,叶老师发现我们学校的班级三面红旗竞赛开展得红红火火!在上周一到周四的竞赛栏中,老师发现每个班都贴着12个五角星。根据这个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生27:3个班一共贴着多少个五角星!

生28:12个班一共贴多少个五角星!

师:好!请你帮助老师算一算“全校一至三年级所有班级一共贴了多少个五角星?”

生29:因为我们学校一至三年级一共有13个班级,所以应该用“12×13=156”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看了这则数据,叶老师发现我们大队部的老师非常辛苦。每周都要剪出这么多的五角星来开展三面红旗竞赛活动,请同学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竞赛成果!

[评:这是在浙江省小学数学“同上一堂”课浙江省第十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交流评比活动上的比赛课。为了充分展现参赛选手的真正实力,本届大赛组委会——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特意确定了“同上一堂课”(选择相同教材)“现场抽签定课、集中封闭备课”的比赛方法。这是借班上课,如何在借班课中,学习材料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是作了认真的思考。这里,教师能较好地运用了学校的现实资源,运用同学们经历过的班级“红旗竞赛”活动的材料,联系实际让学生计算,学生们感到很亲切。而且在计算以后教师通过数据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的“辛苦”、“珍惜”两个词,充满着浓浓的人文关爱,使大家体会到了纯真的情!]

(二)

师:叶老师无意中翻了翻我们的语文课本,发现里面的课文很美。所以,忍不住找了一篇读了起来。(课件出示:赵州桥)大家学过这篇课文吗?(齐读课题)想一想,叶老师今天为什么把一篇语文课拿到数学课堂上来呢?

生30:让我们找一找里面有哪些数字?

生31:让我们算一算这篇课文一共有多少字数?

(就在这时,下课铃声响了)

师:那好,课后请同学们先估计这篇课文大概有多少个字,再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验证一下这篇课文究竟有多少个字?好吗?

(下课)

[评:在运用中巩固知识,通过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意识。]

[总评:本节课理念新、设计巧、思路清、特色明。总观这节课体现了“简洁而充满活力,朴实而富有情意”的设计理念。它为公开课返璞归真,展示原生态的课,提供了成功的案例。

1、明确教学目标,重视算理算法的理解与应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计算教学中,“要通过观察、操作、解决实际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使学生会算,还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懂得为什么这样算的道理。并在多种算法的比较中使算法得到了优化。

2、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再创造’”。即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自己去探究、去寻找正确的方法。这本节课中,教师在学习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时,通过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的思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真正自己领悟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教师组织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介绍不同的计算方法。如“请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谁愿意与同学们分享你的计算方法?”“在这些算法中,你比较欣赏哪一种算法?”等等,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吸收,学会欣赏,学会评价。

3、教学内容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的体验与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师在引入阶段通过现实数学情境的创设,采取忆旧引新的方法,从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再引出两位数乘两位的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可以分解为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来计算,这里教师充分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复习旧知来为学习新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4、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重视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本节课自始至终都渗透着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自己能够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重点让学生体验到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但又鼓励,学生根据各人的实际选用合适的策略。如看书,请教家长老师、同学间相互帮助、独立思考解决等。

5、课堂评价语运用恰到好处,时时处处都在关注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励学生学习更好地学习。如:“哦!面对新问题,我们各有高招!”“同学们的估算能力都真强!”“仔细严谨,体现了我们学习数学的良好品质!”“阅读课文,获取知识,是数学学习的好方法!”等都体现了教师看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十分满意和欣喜。正是由于充满了人文关怀才使课堂如此温馨!

两位数乘法教案 篇5

做梦也没有想过,置身在村小任教的我能在市级课堂教学研讨会中与名师们同台竞技,面对面的交流。因此,非常感谢于科长给我们村小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观摩学习和成长的平台,更感激王主任给了我这样一次历练的机会。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确实与后面两节差距较大。静下心来前后对比,剖析根源,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课前对学生的认知基础了解不足。

教材中要求“学习两位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这一教学内容,必须建立在学生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所以课前对学生旧知识掌握程度的状态了解非常重要。而我在课前熟悉学生时,只是简单的测试了学生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估算能力,忽略了对学生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及算理的回顾,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叙述新知识的算理时造成障碍。假如再次上这节课的话,课前我还要补充一些两位数与三位数的笔算加法的复习,这样既避免了课堂中一位学生出现的两次相乘的积从高位加起的现象而节省时间,又对新知识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课中对教学的环节处理不细。

1.课堂预设没有踩准学生的思维线。

在教学中,围绕买书的情景设计了三个数学问题,前两个数学问题是学生能够解决的旧知识,第三个数学问题是新知识的呈现,学生能够顺利列式:24×12,我的此处预设是想让学生先口算,再估算,最后探索笔算,目的是想让学生感知解决生活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同时又为后面的探索口算与笔算的联系埋下伏笔。但是课堂实际脱离了我的预设,没有一位学生口算出结果。当时我脑海一片慌乱,一时不知如何引导,就舍弃此处马上进入了估算和笔算环节。与教材编者的意图不相符,导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突破不到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现在想来,是我脱离了问题情境拉高了学生的思维线,如果当时能像于科长指点的那样,结合情境让学生尝试口算,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估算环节的设计目的性不强。

“一堂好课精彩在课的设计,一堂高效的课重在学生从中收获了多少。”此时我才真正读懂这句话的含义。对比三节课,同样都有让学生估算的环节,但是每个人设计的意图不同,学生的收获也就不同。刘秀艳老师的设计意图重在让学生关注估算的应用价值,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感受需要估多还是估少。吴名老师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学会通过估算锁定准确值的范围。而我的设计只是让学生“百花齐放”的估算了一把,没能给学生带来“估算”之外的收获。从中我也深受启发:在以后的备课中,每个环节设计前都要思考:到底能让学生收获什么。

3.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巧妙。

科学的方法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在教学中刘秀艳老师用画箭头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乘的顺序,感觉更直观、更易于学生理解。吴名老师采取了在竖式中找口算算式的方法,巧妙的引领学生加深了笔算的计算过程,都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当然,在本节课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会以此为契机,深入反思,努力学习,吸取新的教育理念,主动向名师请教,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让自己在这片肥沃的教育土地上茁壮成长!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本节课的地位在于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也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基础。也就是说,本节课在这一单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关键①掌握乘的顺序;②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是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本节课以算理教学为支撑,以算法教学为目标,注重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数学思考,具有浓浓的“数学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明”一“暗”两线并行,突出算理,掌握算法。

陈老师在上课伊始,渗透两道复习题,两道复习题放在新授课之前,是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两道题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这不仅是对原来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更重要的是紧紧抓住本节课的教学的起点,降低学生学习的坡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实际上,学生在解决前面的两个问题时,就已经蕴含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道理,这是一个“暗处”所指。学生在列出算式后,经过自主探索,让新知识与已有旧知相结合,逐步解决问题,明确了乘的顺序和第二次相乘和积放在“十”位这一道理,这是一个“明处”。通过两条线的相互结合,突出了算理,让学生掌握了算法。

2.一“浅”一“深”相互交映,有效质疑,相机释疑。

由于有效铺垫的渗透,学生对新知存在着兴趣。在学生列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后,教师适时让学生在估算的基础上想办法计算出准确值,这是从一个很好的“浅入”的契机,目的突出学生自主能力,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怎样算”的问题,让学生亲历学习计算方法的过程。由于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是第二次积的书写位置,因此,老师在学生质疑的同时,适时提出“第二个4”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可谓是“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中到这一焦点上,并想办法积极解决。在这个基础上,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并相互评价。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这是“深”的表现。

3.一“加”一“减”活用教材,重视生成,达成目标。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载体,它要求教师从一个单纯的教材的使用者、执行者转变教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此教师根据学生思维特点和教学的需要,对例题进行了两个层次的改进,即把例题改变成12×4和12×20的形式,这一“加”是重视了学生学习的起点,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在学生想办法进行计算12×24时,由于学生不善于运用口算的形式进行计算,即先算12×4,再算12×20,再将两次相乘的积相加,这个口算过程就是竖式的另一种形式,但在课堂上是没有看到的,陈老师并没有刻意的要求出现这一种结果,而是适时在学生都用竖式计算的基础进行交流、质疑,进而发现算理,掌握算法。一位专家说过,“课堂上是按照孩子们的思路去进行教学,还是按照你的思路去进行教学?这是教学指导思想的问题。”我想,这位专家的话给我们的启示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学生都这么做了,我们没有必要再让学生回头思考口算的过程,我们最好的方式就是按照学生的思路进行上课,这一“减“也是至关重要的,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最好说明。

课堂永远是有着遗憾的地方,在这节课上也有着几点商榷之处,如在提升算法时再明确一些就更好了,教师的评价相对比较薄弱,这些都应当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有意地改进和加强。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教案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十篇 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工作的一部分,相信老师对写教案课件也并不陌生。教师编写教案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接下来是小编为您精选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内容,您可以相信这篇文章会为您提供一些灵感!...
    2023-11-02 阅读全文
  •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 老师都需要为每堂课准备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学生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教案和课件的改进,如何根据课件写教案呢?这份“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是小编独创制作的希望您能够喜爱它,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2023-05-08 阅读全文
  •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教案10篇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教师通常会准备好下节课的教案,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提升效率,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幼儿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以下“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教案10篇”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欢迎你阅读和收...
    2023-04-10 阅读全文
  • 两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案精选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教师通常会准备好下节课的教案,优秀的教案能帮老师们更好的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幼儿园教案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案精选,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
    2023-06-22 阅读全文
  • 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精选 作为教师更应该提前备好一份教案。教案应与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相结合,我们如何下笔去写一篇教案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您整理了一些关于“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的有用信息,希望这些策略对您的问题有所启示和借鉴!...
    2023-09-23 阅读全文

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工作的一部分,相信老师对写教案课件也并不陌生。教师编写教案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接下来是小编为您精选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内容,您可以相信这篇文章会为您提供一些灵感!...

2023-11-02 阅读全文

老师都需要为每堂课准备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学生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教案和课件的改进,如何根据课件写教案呢?这份“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是小编独创制作的希望您能够喜爱它,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2023-05-08 阅读全文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教师通常会准备好下节课的教案,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提升效率,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幼儿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以下“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教案10篇”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欢迎你阅读和收...

2023-04-10 阅读全文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教师通常会准备好下节课的教案,优秀的教案能帮老师们更好的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幼儿园教案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案精选,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

2023-06-22 阅读全文

作为教师更应该提前备好一份教案。教案应与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相结合,我们如何下笔去写一篇教案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您整理了一些关于“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的有用信息,希望这些策略对您的问题有所启示和借鉴!...

2023-09-2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