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局外人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04-28

局外人读后感。

希望这份“局外人读后感”能够带给您更多的收益,本文供您参考,并请收藏。生活当中每一个人都有烦恼,但很多书籍会给我们心灵启迪,作品就是一部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是著名作者的作品。将从书中的领悟和见解记录下来,写成文章,就是一篇读后感。

局外人读后感 篇1

一直以局外人的身份来面对身边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冷淡,孤僻。到头来面对生死的时候,自己竟也成了局外人,左右不了自己的命运。讽刺。

按照自己的想法过一生,想轻松点儿,想痛苦少一点儿,烦恼少一点儿,所以就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来面对生活,有错吗?不信仰上帝有错吗?我的生活方式你们觉得不符合社会道德和规范,这,有错吗?是我错了吗?不,我没错。

我只不过是想按照自己的想法过一生,开心就是开心,不喜欢就是不喜欢,爱就是爱,不想哭就是不想哭,怎么了?就因为我没有表现出应该有的情绪和态度,所以你们觉得我是个不合常理的存在,要审判我,要斩杀我?

这种感觉特别像朋友去世了,但是我没有发微博,朋友圈表示我悲伤的心情,所以认定我是一个无情的人。关键时刻没有转发爱国的微博,也会有键盘侠来质问“我”是不是不爱国!什么时候我们的内心需要这种外在的东西来判定了,一切情绪你都要表现出来,没有表现出来,证明这件事情在你面前无足轻重,你要接受舆论的指责,究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泯灭,这是个问题。

最后,不管你们怎么说,怎么做,要怎么对待我,无所谓了,生可以,死也可以,回顾我这一生我依然觉得我是幸福的,踏实实的工作着,过着自己的小日子,虽然有时会感到疲惫,但这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吗?人终难逃一死,早死晚死都是死,就是死的方式各不相同,我就比较惨烈了,但是,无所谓了,死亡何尝不是另一段生命旅程的开始,再见了,各位!

我望着窗外的夜空,繁星闪烁,思绪穿过黑夜,我仿佛看到了另一个穿越时光而来的自己。

局外人读后感 篇2

《局外人》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的代表作,作者在后记里用一句话概括了它,“在我们的社会里,任何不在他母亲葬礼上哭泣的人,都有可能被处以死刑。”

看似荒诞的一句话,背后隐藏是主人公默尔索不肯遵循人类社会的既定规则,继而被人类社会所摒弃的真相。作者说默尔索是一个真实的人,他拒绝撒谎,“撒谎不仅仅是说谎话,事实上,尤其是当你说的不仅是真相的时候,你就在撒谎”。是的,默尔索是真实的,他与母亲的感情淡薄,他母亲的死,他没有感受到哀伤,所以他没有装哭泣,但这被标上了冷漠无情的标签。他对人类的许多追求都感觉索然无味,“我们从来不能改变生活,无论如何,生活都是一样的,我在这儿的生活也不会令我不高兴”。这看上去挺消极的,但他感受得到当下真实的美好,他不信下一世,不信上帝,他信真实存在的当下的每一刻。

一个人真的可以的游离于这个社会吗?如果一个人可以,那两个人,三个人,成千上万的人呢?人类,能在地球走到目前的这个地位,依靠的不就是那些明着的暗着的规则吗?从种族角度而言,摒弃不遵守规则的人,并没有什么问题,对于种族而言,你不可以不一样,因为种族不需要你的不一样。

但对于个体呢?前世是什么?未来是什么?种族是什么?这些看不着抓不到的虚无,不如当下真实的每一刻。所以,对于个体,你当然可以不一样,你的感受,只属于你。

如果个体和种族互不干扰,那么也可以相安无事。但如果个人和种族产生冲突,比如默尔索,当他因害人被押上法庭,当报道开始铺天盖地而来,那么他的个人的自由对于整个种族而言不值一提,毫无疑问,是要被牺牲的一个。

“加缪说过,诞生在一个荒谬的世界上的人真正的职责是活下去,是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他说过,如果人类困境的出路在于死亡,那我们就是走在错误的道路上。正确的路是通向生命、通向阳光的那一条。”

很多时候,你可以不一样,但有些时候,你不可以不一样!

局外人读后感 篇3

《局外人》是加缪的成名小说,字数6w左右,小巧而精炼。

故事概况起来很简单,男主角杀了人,然后被判处死刑。

但这个简单故事,却被加缪用一个戏剧矛盾特别突出的男主角与社会环境,诠释得非常具有冲击力。

男主角默尔索是这样一个人:

秉承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全然不在乎,全然无所谓的态度。

・  他将母亲送入养老院,理由是自己没钱也没精力照顾,还不如让母亲在养老院里找到自己的伴侣。

・  在母亲的守灵夜上,旁人问他母亲的年纪,他答不上来只能含糊而过。

・  在星期天,本该是自由安排体验生活的休息日,但对默尔索来说却是一种厌烦。无所事事的他一上午睡懒觉、躺在床上抽烟,家里缺乏食物也懒得出门去买,胡乱吃了一些鸡蛋后,整个下午就在阳台上看着楼下街道的人群来往直到夜里,饿得不行了才想起还要吃晚饭,结果仍只是下楼买了果酱与面包。当最终再次躺倒床上时,他却感慨:真是一个忙忙乱乱的星期天,妈妈已经下土安葬了,明天又该上班了,生活仍是老样子,没有任何变化。

・  老板想将他调任去巴黎担任一个很好的职务,但他漠然的表示去不去都可以。

・  一个声名狼藉又品行可疑的邻居雷蒙提出要跟他做朋友时,他答应了;当雷蒙一步步将他拖进恐吓、敲诈、打架滋事的是非泥潭,他仍旧一副有求必应的模样;直到拿着雷蒙的枪,以一个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的原因,对着那个其实跟他毫无瓜葛的可怜受害人,犯下杀人的罪行。

・  当他喜欢的玛丽建议两人结婚时,他依然不冷不热的回答【对我都一样】,【我怎样都行】。

・  在法庭上,眼看自己要被判处死刑,他虽然深深感到自己在精神与人格上收到重大屈辱与蒙冤,心中的委屈找不到宣泄的途径,但在法官问他【是不是还有话说】时,他的反应依然是【考虑了一下,说了声:没有】。

默尔索,就是一个大写的'冷漠与孤独。

但当你以为默尔索是悲剧人物的时候,实际上,在整个故事里,与更冷漠的社会公器(为执行法律而派生的公诉机关、法庭、监狱等)、更好事的社会道德、更激进的宗教相比,默尔索反而是最简单而鲜活的存在了。

默尔索的【冷漠与孤独】,恰巧让他成为这个社会中最无害的一类人:超脱、顺从、老实本分、对周围社会无攻击性。虽然犯下杀人的罪行,但也只是一种过失。

可是,在更冷漠的社会公器之下,默尔索被公诉机关描绘为冷漠的嗜血恶棍,是人类与社会的公敌,被法庭以【全法兰西人民的名义】判罚公开绞刑。

在更好事的社会道德里,默尔索被描绘为破坏社会习俗的败坏分子:守灵夜里在母亲遗体边抽烟、喝咖啡与牛奶(也许有习俗是禁止这些行为);拒绝看母亲最后一面;在母亲葬礼后第二天就搭讪异性等等。

在更激进的宗教眼中,默尔索简直就是冥顽不灵的魔鬼。即便是临刑前,忏悔神甫想尽各种方法要求默尔索皈依上帝赎罪,而被逼无奈的默尔索在内心汹涌的情绪下爆发了。与直接描写默尔索对神甫的拳脚相加相比,直击默尔索内心活动的描写将小说推向了高潮:社会精神对个人精神的压迫下,【他们所选择的生活,他们所确定的命运,他们所尊奉的上帝,对我有什么重要?】

高潮之后,默尔索终归是获得了自己内心的【平静】。

这段描写,个人感觉,真切的触动了人心中以及社会中最复杂的部分:

【好像刚才这场怒火清除了我心里的痛苦,掏空了我的七情六欲一样,现在我面对着这个充满了星光与默示的夜,第一次向这个冷漠的世界敞开了我的心扉。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融洽,觉得自己过去曾经是幸福的,现在仍然是幸福的。为了善始善终,功德圆满,为了不感到自己属于另类,我希望处决我的那天,有很多人前来看热闹,他们都像我发出仇恨的叫喊声。】

你们有在默尔索身上看到自己曾经、或现在的影子吗?

局外人读后感 篇4

前文对默尔索的刻画让人觉得他很冷漠,也有一种和世界格格不入的感觉。比起内心的情感和情绪波动,外界环境似乎对他来说影响更大。他关心的是天气热不热,太阳大不大,咖啡牛奶是不是冷了。

我们现在活着都带有目的性的,是在为了追逐什么而活,这种追逐常常具体而明确。相较之下,默尔索就像是一个社会的观察者和旁观者,他看着周遭发生的一切,没什么感触,不言悲喜。

整个社会其实一直都对这种不服从社会规范的人不满,无论是统治者还是被成功洗脑的人。终于,默尔索因过失杀人被法庭审判,成为了所有人指责他的借口。人们可以大肆评价他的异类行为。

或许在那个时代统治最终的目的就是把所有人培养成社会规范的忠实拥趸。人们必须怀抱着相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否则即是十恶不赦。

解读中最深刻的一部分是司法的冤狱在于将对案件的评判置于一旁,而将对人的评价作为审判中心。这就导致过度解读。

结尾部分终于看出了默尔索对自由和看似日复一日生活的热忱。这是多少在世间麻木生活的人所不具备的。“我没办法成为我,一旦成为我就会被扼杀。这才是默尔索式的悲剧。”

文章淡然的处理方式,环境描写多于对话和心理描写。将一副看起来枯燥乏味的琐碎生活铺设在了读者的面前,这恰恰和最后默尔索的内心形成鲜明对比。或许他看起来似局外人,但其实他内心对这个世界的参与度和热爱又比那些看似投入滚滚红尘的人都来的更强烈。

局外人读后感 篇5

《局外人》的作者是法国文学大师阿尔贝加缪,故事荒诞甚至恐怖,写出了一个人与世界不熟的局外人。

故事的开头是主人公默尔索接到死亡通知单,写着母死。明日葬。几个大字。他显得格外平静。他请了两天假来到母亲生前的养老院,糊里糊涂的看着别人安葬了母亲。他的感受只是疲劳,而没有失去母亲的痛苦,只有死因都没有询问。他不带有一丝悲伤。与周围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母亲的朋友们神情沮丧,满面泪容,都很悲伤,沉默。默尔索只是觉得长途奔波的疲劳。他觉得这些人都是为了道德上装出来的悲伤。其他人也都觉得他太过无情。

养老院是一个生命将尽的地方,默尔索听院长说母亲在这里交到一个朋友,常常傍晚一起散步。他觉得他感受到了母亲的内心世界,其他人只是表面的配合。他并没有迎合这个社会和他们一样表现得很夸张。默尔索很爱他的妈妈,但也没有真的太过悲伤,更不愿自己一蹶不振。他不愿与别人一样,所以显得格格不入,成为了局外人。

本来一个不愿和群的人,生活却给他当头一棒,因为被朋友莱蒙约出来打群架,默尔索在头脑混乱的情况下,防卫过当误杀了一个阿拉伯人。于是被指控为故意杀人。检察官只问了一句你爱不爱***妈?他认为这是一个表面看起来没有关系而实际却和案件有很大关系的问题。于是检察官请来证人证实默尔索的罪状。妈妈死了,他连泪都不流;妈妈的葬礼,他竟然喝了牛奶咖啡;妈妈葬礼的第二天,他居然有心情和女人约会,证明默尔索的冷血。

因为默尔索的不合群,律师几乎放弃的对他说,别说话对他更有利。孤立无援的默尔索几乎被排除在外,好像审判的是别人一样。陪审团被说服判处默尔索死刑,而此时默尔索才发现自己的命运被别人控制和决定,自己真正成为了局外人。默尔索始终选择用冷漠对抗荒谬,他坚持自己的做法,绝不屈服,但是并不能为他开脱,死刑之前,神父走到他身边试图感化他,请求神宽恕他,但是默尔索拒绝相信上帝救赎。他平静地接受死亡。

故事里的人物很难说谁对谁错,谁真谁假,冷漠和热情相互的,真的自我就是对的吗?真的不争不抢不谙世事就是对的吗?消极怠慢和积极向上是相对的,我们是消极度日还是开朗度日?多活和少活也是相对的,哪种活法是正确的?不效仿别人,不哗众取宠,但是我们也过得有意义才行。

我们每个人,都曾像默尔索一样,渴望保持纯良的本心,真实的自我,由此证明,我是有意义地活着,不为流俗所左右。当一个人遵循本心,不隐瞒不虚伪不逢迎不屈从,秉持独立和自主意识,不惧成为不入俗流的“局外人”。

局外人读后感 篇6

王小波先生的文章应该受到过加缪的影响,但王小波先生对人性之荒诞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解读,更喜欢王小波先生文章的切入点,同样是活得洒脱没心没肺的人设,他的人物更幽默也更务实灵活。

看到默尔索对自己受刑时的想象总让我想起鱼玄机受刑时的情景…

加缪的这本书不断的强化了默尔索的人格,引向他的悲剧的结尾。这个故事写了一个被世俗套路了的出世之人的悲哀。

他热爱自然,感受自然,行为表达自然。这样一个随性之人却因司法或说世人不能合理解释理解"为何要补枪""为何不哭丧""为何不信上帝",而将默尔索本人架空,自图其说的脑补推理出所谓案发经过,其在叫人唏嘘不已。(实际反映出了逻缉的黑洞,拥有完备的逻缉未必就能做出最正确的判断,逻缉并不是万能的,特別是得到答案前就有感觉”的代入)

这故事也告诫我们,即使一个随性之人,也不要去当一个不勾选人生问卷的人,能看淡一切甚至生死的人,特别而稀少,也容易被別人看淡。如果默尔索是个态度鲜明的人,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局外人读后感 篇7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小说开篇默尔索以一种平淡的语气讲述了这件事。而在此后母亲的葬礼上,他理所应当的一滴眼泪也没有掉,故事的荒诞由此出现形态。

后来默尔索在一次出游中杀了人,据他的描述,是因为那天阳光太刺眼了,别人手上的刀太亮了。没有人相信他。理所应当的这样一个冷漠的人,最终被送上绞杀台,结束了他的生命。

加缪用最简单的文字,勾勒出一个充满着荒诞的世界。书中法官们义正言辞地指责着默尔索,他一言不发。旁人愤恨他的冷漠,我却看见他背后的诚实。不辩护,不作为,他永保诚实,永保自我,直到生命尽头。

我们每个人心中,大抵都住着一个默尔索。他喜落叶厌春花,喜冬厌夏,喜静厌动,他傲立于世界之外,有着一套最不符大众评判标准的行为准则,他生来与万物不同,代表着我们与生俱来的天赋。然而,它在成长的过程中被慢慢抹杀。

是否还记得班中那个因为喜欢粉色而被说“娘”的男生?是否记得那个因为力气大而被说“汉子”的女生?是否还记得那个因为有自身主见而被说“叛逆”的自己?在有心无心的言论中,在或好或坏的标签中,我们的心灵受到拷问,我们的天赋与不同,慢慢消失。为了生存,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又一个无差异的个体,一批又一批流水线上生产的工具。

在心灵受到拷问的同时,在被迫放弃特点和爱好的同时,我们痛苦着,无奈着,无能为力着。我们偏见性地认为自己没有偏见,我们从来没想过去尊重他人的不同,我们以自身的偏见傲慢来定义他人的人生,互相摧毁着彼此心中的默尔索。以此看来,唯有专注自己的人生,坚持自己的不同,摒弃偏见,尽全力去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差异,以最赤诚,最谦卑的心去对待自己和他人,才能制止恶性循环。

生而于世,摒弃偏见,尊重他人。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永保热情,赤诚,谦卑,以幼儿的目光去看待这个世界。

局外人读后感 篇8

加缪,27岁写成了《局外人》,44岁获得诺奖,47岁因车祸passed away。他和39岁第五次自杀成功的太宰治一样,两人的《局外人》和《人间失格》给那些对社会有抽离感陌生感的人,不完全按照既成的游戏规则行事的人,徘徊在社会边缘、游荡于生命边缘的人,动物本能强过社会属性的人带来了温暖。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社会形成了很多的游戏规则,这些规则就整体而言,至少就其设立之初而言,是非常有益且有效率的。但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有益的东西可能变得有害,有效率的可能变得兼容性不够,应该给高度制度化、规则化的东西一定的缓冲垫,当然不是对另类的无限妥协。

莫索尔身上有很多闪光的地方,本我、自由、坦诚、实事求是(今天看新闻,曹德旺呼吁企业在疫情面前,应实事求是,按自身需求复工。实事求是真的不容易)。莫索尔的这些品质都弥足珍贵,但我拒绝一些评论中称其为英雄。毕竟他在意识到周遭荒诞甚至真相后,滑向了“我怎么都行”(用我们日常的话来说,就是“随便”),这样的虚无态度,怎么能是英雄?但我仍然很感谢加缪,感谢莫索尔,这个人物是孤立无援、无法适应规则的人们的“排欲沟”,让一些被社会排斥到自我否定的人,学会了接纳自己。

局外人读后感 篇9

这本书很薄,几天就能看完。说实话刚开始看的时候确实没有什么吸引我的,作者叙述的节奏很慢,如同流水账一般。一开始就是写参加母亲的葬礼,这样的情节如果换做是我,多多少少会流露出一点对母亲的感情。但作者没有,或者更确切的说是参加一个陌生人的葬礼。

到后来交了女友,结识了新朋友,最后在精神恍惚下杀了人。这一切他都在表明自己是局外人。

不只是犯罪后,从一开始他便用一种冷漠的态度对待世界,对于关乎自己的很多事情都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世界与我毫无关系,我的存在毫无意义,至于是死是活,似乎连他自己都搞不清楚

弥漫在《局外人》字里行间的悲悯与愤怒,偶尔露出冰山一角的歇斯底里似的黑色幽默,通过一件件充满现场感的凡人小事串联起来,以最传统的小说形式呈现了一个最现代的故事:“一位毫无英雄主张、单纯愿意为真相而死去的男人”,在荒诞世界里的挣扎与反抗。

主人公默尔索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一个三十岁的未婚男人,在公司当职员,唯一的亲人——妈妈住在养老院。

某一天,养老院发来电报通知妈妈去世,他前去奔丧,却在守灵的时候抽烟、喝咖啡,跟人聊天、昏昏欲睡。他不知道妈妈的去世日期,记不清妈妈临终时的具体岁数,拒绝开棺看妈妈的遗容,葬礼的过程中没有哭,也没有在坟前默哀。葬礼结束后,为上床睡十二个钟头而感到喜悦。

他没有强烈的爱憎,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在生活中随波逐流,对切身利益漠然处之,什么事都秉持着无所谓的态度。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以“无所谓”,“毫无意义”,“我不知道”的口吻对待一切的人,不是因为他的糊涂,而是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一切都是荒谬。他用冷漠的态度对待这世界上荒谬的一切,他用冷漠来伪装自己,来抗争这个社会。

我记得他在死亡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们可以把我的肉体杀死,可是你们无法左右我的灵魂;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这就是他的反抗。

默尔索一个超脱物外、老实本分、对周围社会无攻击性的人。可正是这样一个老老实实的人却在社会的冷漠下被描绘为一个恶棍,冷漠的杀人恶魔,被法庭判罚公开绞刑。

作者加缪在《局外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他怀有一种执着而深沉的激情,对于绝对和真实的激情”。他不是好人也不是一个坏人,他只是因为和世界格格不入而成为异端。这是钟阳对他的评价。而对我来说他是一个勇敢的人,一个敢于挑战社会的人,他的勇气让人敬佩。但,我想我永远也成为不了想他那样的人,应该说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无法成为他。

我只是芸芸众生的一员,我成为不了社会的局外人,不光是因为不敢,也因为不愿。

我们所生活的国家,也许会出现一些让人很厌恶的事情,但不可否认的是,大体上我们活的很和平,没有战火的侵扰。我们的法律相对公平,能让我们在这个法制国家更好的生活下去,所以我们是幸福的,生活在相对和平的21世纪。

这样的一个故事让我想起了一个朋友说的话,他在精神病医院和一个精神病人交谈,他感觉这个精神病人语言流畅,思路清晰,交流了文学、哲学、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学术问题,他都有独到的见解,聊完后我的朋友受益匪浅,他问那个精神病人为什么在精神病医院里。那人说了一句,谁说在里面的就是病人,更多的病人是在外面的人,我的朋友突然恍然大悟。或许那个人在精神病医院里才能更真实的做自己吧!

世界是伪善的,表象的。大家都虚伪的追求形而上,你又凭什么如此真实坦诚?但是,因为不屈服故而存在才有价值。异己的世界里,你我皆为局外人。

世界规则在默尔索之外运行,给你我带来一股浓浓的被遗弃感。荒诞、悲凉、孤独和排异来的如此简单而迅速,在沟通无果后,我们更加孤独,他人变为了我们的地狱。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不能丧失对这个世界的希望和信心,英雄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热爱生活,坚持自我的真实,才是存在或活着的最好理由!生存的无奈,在于精神往往和肉体的分裂,人和社会的背离,生之无限渴望和死亡无限逼近的矛盾。于是生存有时候就很荒诞。

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都是局外人,或多或少。譬如差生在课堂上,成为局外人。乞丐在繁华都市,成为局外人。每个异类,在他的特定环境里,都是局外人。默而索游荡在我们周围,千千万万,每个孤独的背影,诠释了生存的荒诞和无奈。

相关推荐

  • 2023《格局》读后感900字通用 为满足你的需求,我们特地编辑了“2023《格局》读后感”,读完作者写的作品我被感动了。我们可以通过写读后感来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从哪些方面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2023-02-25 阅读全文
  • 儒林外史个人读后感3篇 本文为幼儿教师教育网推荐专题“儒林外史读后感”相关内容。根据你的需要,编辑精心整理了儒林外史个人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我们在读书当中开拓视野,学会知识,在阅读完作品后,相信很多人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此时我们可以完成自己的读后感记录,让我们对于作品的印象更加深刻。...
    2023-02-13 阅读全文
  • 大国外交个人读后感5篇 幼儿教师教育网专题“大国外交读后感”推荐内容。幼儿教师教育网为你收集并整理了大国外交个人读后感,让我们都努力变得更加优秀吧。阅读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当读完作品后,我们内心会获得极大的满足。经常写读后感,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潜移默化的变化。...
    2023-02-05 阅读全文
  • 最新格局读后感精选5篇 在读书过程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作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事可以通过作文记录下来。在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坚持,不能半途而废,我们都要认真学习作文的写作。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最新格局读后感精选5篇”,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我读了一本《格局》。读完后,我的心情十分激动,心想,格局...
    2023-02-16 阅读全文
  • 课外读后感精选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向大家提供了课外读后感,在我们看完了作者写的作品,我们心里会产生一些自己的见解。勤写读后感对于我们写作水平的提升非常重要,从哪些方面写作品的读后感比较合适呢?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03-04 阅读全文

为满足你的需求,我们特地编辑了“2023《格局》读后感”,读完作者写的作品我被感动了。我们可以通过写读后感来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从哪些方面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2023-02-25 阅读全文

本文为幼儿教师教育网推荐专题“儒林外史读后感”相关内容。根据你的需要,编辑精心整理了儒林外史个人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我们在读书当中开拓视野,学会知识,在阅读完作品后,相信很多人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此时我们可以完成自己的读后感记录,让我们对于作品的印象更加深刻。...

2023-02-13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专题“大国外交读后感”推荐内容。幼儿教师教育网为你收集并整理了大国外交个人读后感,让我们都努力变得更加优秀吧。阅读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当读完作品后,我们内心会获得极大的满足。经常写读后感,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潜移默化的变化。...

2023-02-05 阅读全文

在读书过程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作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事可以通过作文记录下来。在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坚持,不能半途而废,我们都要认真学习作文的写作。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最新格局读后感精选5篇”,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我读了一本《格局》。读完后,我的心情十分激动,心想,格局...

2023-02-16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向大家提供了课外读后感,在我们看完了作者写的作品,我们心里会产生一些自己的见解。勤写读后感对于我们写作水平的提升非常重要,从哪些方面写作品的读后感比较合适呢?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03-0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