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灯谜课件教案
发布时间:2023-03-31 猜灯谜课件教案猜灯谜课件教案合集。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教案是课堂教学的桥梁。栏目特意为你整理猜灯谜课件教案,请收藏本文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猜灯谜课件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读谜面,猜谜底,说说猜出的理由,让学生对谜语产生浓厚兴趣。
2、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并猜出谜底。(重点)
2、抓住事物的特点,学习猜谜的方法。(难点)
教学用具:磁性黑板一块,普通小黑板三块、教学用图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知道同学们非常喜欢猜谜语。这节课,我们一块玩猜谜游戏。
2、同学们要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大胆说,勇敢讲,错了不要紧,不知道也没关系。
3、谜语: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隐语",俗称之“谜”。如:麻屋子,红帐子,里头住个白胖子。(暗射花生);齿在口外(暗射呀)。
4、谜语由三部分组成,题目叫谜面,猜测的范围叫谜目,答案叫谜底。如:“一个绿娃娃,跳水顶呱呱,冬天它睡觉,夏天把虫抓”(谜面)。打一动物(谜目)(谜底:青蛙)
二、学习猜谜。
1、以“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为例,阅读谜面,找出重点词语,理解句义,分析思考,概括谜底特征,猜出谜底。
2、总结猜谜语的方法。我们在猜谜语时要弄懂每句话的意思,把握谜语所说的特点,想一想什么事物符合谜语所说的特点。猜谜语也就是要掌握“读→想→找→猜”的顺序。
三、游戏开始。
1、猜谜游戏不仅有趣,而且能使我们变得越来越机灵和聪明。把学生分成机灵队和聪明队两个组,以比赛的形式,一块来玩猜谜游戏。
2、游戏规则:
老师在说谜面的时候,同学们要注意仔细听,一边听一边想,这样才能猜出谜底。
每组小声讨论后,选一个代表将谜底写在小黑板上,然后亮谜板。猜对谜底的老师给其队贴一颗智慧星。
通过游戏让机灵队更聪明,让聪明队更机灵。
3、物迷
(1)叫猫不是猫,眼被黑圈包。竹叶是粮食,珍贵又稀少。(打一动物。)
(2)奇怪奇怪真奇怪,头顶长出胡子来,剥开衣服看一看,颗颗珍珠露出来。(一种农作物。)
(3)尾巴像辫子,耳朵像扇子,腿儿像柱子,鼻子像钩子。(打一动物。)
(4)有个古怪老公公,网儿撒在半空中。白天不做事,夜里捉小虫。(打一动物。)
(5)西瓜不够大,埋在地底下。如果碰到它,马上开火花。(打一军用武器。)
(6)细长身子大圆点,绿绿叶子黄脸蛋,每日对着太阳笑,结的籽儿嗑不完。(打一植物。)
(7)什么调味品,半截在地面,半截在土中,半截白、半截绿,半截实、半截空。(打一调味品。)
(8)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打一种树名。)
4、字谜
(1)(走出深闺人结识(佳)
(2)一千零一夜(歼)
(3)一口咬住多半截(名)
(4)一月一日非今天(明)
(5)四方来合作,贡献大一点(器)
(6)守门员(闪)
5、评选获胜队和猜谜大王。
四、讲谜语故事。
把谜底留在下节课揭晓:同学们在课下认真讨论讨论,仔细想一想,把谜底猜出来。
五、课外延伸
1、在课外多收集一些谜语,互相猜一猜,开展猜谜活动,看谁最聪明。
2、布置学生把今天新知道的谜语说给家里人猜,并问问是怎么猜出来的。
猜灯谜课件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元宵主要的风俗习惯。
2、通过猜灯谜、做汤圆、踩高跷、观赏花灯、舞龙狮感受节日等活动,感受节日欢乐热闹的气氛。
3、增进父母、长辈与孩子之间的情感。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过程:
一、介绍元宵节:
1、通过讨论、老师讲解,了解元宵节的意义和风俗习惯。
2、体温:为什么人们要过元宵节?元宵节人们都进行一些什么活动?
3、让幼儿了解元宵节赏花灯、猜谜语、吃汤圆、舞龙狮的风俗习惯。
二、猜灯谜:
1、玩法:在活动室中任意取下一个气球,父母协同孩子用臀部将气球坐碎,取出其中的谜面,共同猜出谜底。
2、在猜谜过程中,感受与父母配合的乐趣。
三、画五官:
1、玩法:由一人用布蒙上眼睛,原地转三圈,另一人领着走到画五官,将五官画完整。(另一人可作适当的提醒)
2、父母与孩子共同感受游戏的欢乐。
四、舞狮、赏花灯、游园、烟火晚会:
1、孩子与家长一起来到户外场地,尽快地舞龙、舞狮观赏花灯、跳起舞蹈。
2、烟火晚会,大家一起在烟火中同欢庆元宵节,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幼儿兴趣,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同时也学会了运用揉,搓,团圆,包馅技能,制作不同口味的元宵,体验劳动的快乐!
猜灯谜课件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品尝元宵的习俗。
2.通过做、煮、品尝元宵,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
3.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元宵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尝元宵时的心情。
活动准备:
面粉、点心盘、围裙、电饭煲、糖、小碗、小勺等。
活动过程:
1.激发做元宵的兴趣和愿望。
师:①今天是什么节?元宵节有一种特别的食品,是什么?②元宵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做元宵?
2.观察制作材料,了解做元宵的方法。
(1)观察并知道做元宵需要的材料。
(2)了解做元宵的方法和要求。
师:①我们怎样才能做出圆圆的元宵?②老师煮元宵时,小朋友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3.做元宵、煮元宵。
(1)提醒幼儿穿好围裙并洗手。
(2)幼儿尝试用搓、团圆、在盘中滚一滚等方法做元宵。(提醒幼儿注意不把面粉团弄碎,不要将面粉撒在盘外。)
(3)教师煮元宵。
4.加糖品尝元宵,说说元宵的味道和自己的心情。
幼儿在活动中能够积极参加,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元宵,然后品尝元宵,感受到浓浓的团圆之情。
猜灯谜课件教案 篇4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了解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感受过节的愉悦心情。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花灯,并讲述一个谜语。
3、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活动背景: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孩子们纷纷跟着大人前去公园参观灯会。
活动准备:1、物质--每人准备一盏花灯,上面贴有一则谜语。小奖品若干。
2、知识--有过过节的生活体验。
活动进程:
一、导入
开门见山引入主题:正月十五闹花灯,赏灯猜谜就是我们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
二、展开
1、赏灯活动。
(1)幼儿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及特别之处等等。
(2)请几名介绍有特色的幼儿给大家介绍自己的花灯。
2、猜谜活动。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A组持有花灯和奖品,并给B组幼儿念谜语,B组来猜灯谜,猜中了即得到奖品。教师讲清玩法后,幼儿自愿展开游戏。(根据时间进行交换)
(2)集体讲述自己猜谜的情况:谁猜中了我的灯谜?我自己猜中了几个灯谜?
(3)集体将难猜的灯谜找出来,大家一起猜,或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助猜。
三、结束
将A组和B组得到的奖品比一比,看哪队胜利了?
猜灯谜课件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猜灯谜是我国元宵节的一种习俗。
2、产生对猜谜活动的兴趣。
3、尝试动脑筋猜灯谜,并学习自己喜欢的谜语。
活动准备:
1、贴有灯谜的花灯若干
2、元宵节猜灯谜视频一段
3、谜语若干
活动流程:
1、观看视频,知道猜灯谜是我国元宵节的一种习俗。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边人山人海,这么热闹,大家都在玩些什么?(赏花灯、猜灯谜)
师小结:大家这是在赏花灯、猜灯谜,新年过后正月十五即是元宵节,每年的这天晚上,人们就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如果猜对了灯谜还有小礼物派送,小朋友看大家多么开心啊!
2、请幼儿自由赏灯,发现灯谜,激发猜谜的兴趣。
出示贴有灯谜的花灯
今天,老师也把这些好玩的花灯带到了我们教室,小朋友可以自由观赏,观赏完之后告诉老师这些花灯与以往花灯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引导幼儿发现:花灯上面贴有谜语)
花灯上面所贴的就是灯谜,也就是谜语,需要小朋友把谜底猜出来,大家愿意猜灯谜吗?(揭示课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3、玩猜灯谜游戏,教师随意选择花灯,引导幼儿来猜,并有小礼品派送。
4、游戏:比一比
出示谜语,比比哪个幼儿猜得又对又快。
5、引导幼儿学习自己喜欢的谜语。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将学会的谜语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来猜谜底。
2、在日常生活中和家长、教师、同伴玩猜谜语的游戏。
小结及反思:本次活动,孩子们在喜庆热闹的元宵节氛围下,快乐的玩有效的学,整个过程都是以孩子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知识经验的积极性,效果极好!
猜灯谜课件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及主要习俗。
2、观赏各种花灯,了解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气氛。
3、知道元宵节是正月十五,要吃元宵。
4、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5、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二、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带幼儿观赏元宵灯会。
2、收集各种花灯的照片、图片。
3、煮熟的元宵每位幼儿一个。
三、活动过程
1、讨论导入
(1)元宵节是什么时候?
(2)元宵节都做些什么?
2、出示元宵食品,了解吃元宵习俗。
(1)幼儿观察元宵的外形特征,讨论:元宵为什么制作成圆的?
(2)教师小结:元宵表示团圆,表达了人们希望年年团圆的美好愿望。
(3)幼儿品尝元宵,进一步感受元宵的美好。
3、出示各种花灯,引导幼儿观赏,描述。
(1)提问:这是什麽?你最喜欢其中那一盏花灯?
(2)引导幼儿讲述元宵节观赏灯会的感受.
如:看到各种各样花灯,你的心情怎样?元宵节晚上,街道上是什么样地?人们为什要挂这么多花灯?
(3)教师小结: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人们非常珍惜.希望大家能快乐的聚集在一起,于是就挂出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花灯,还在灯上贴出谜语,组成灯会,吸引大家。
4、游戏“元宵节,闹花灯。”
幼儿分为8-10人一组,随着儿歌变化队形,比一比哪组队形最好看。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附儿歌:
我们排着队儿走,灯儿变成一条龙;
我们围着圆圈走,灯儿变成一朵花;
我们背靠背儿走,灯儿变成一车轮。
猜灯谜课件教案 篇7
元宵节观灯猜谜是我国民间古老的习俗,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元宵佳节正值我校开学期间,为了让全校师生感受节日氛围,共度佳节,我校将举办 “华韵致远”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活动之“中华好谜语”师生猜灯谜活动。现向广大师生广发“英雄帖”,请师生员工发挥才智,开动脑筋,踊跃参与到猜灯谜活动中来,答对谜题可领取奖品。让我们相约不见不散,共享元宵灯谜喜乐会。
一、活动意义:
20xx年元宵节即将来临,为弘扬民族文化,让学生了解多姿多彩的传统民族节日,结合我校孝德节活动主题,20xx级学生将通过“庆元宵猜灯谜”活动营造欢乐祥和、健康向上的节日氛围,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个性发展需求,丰富学生精神生活。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元宵节的来历,知道它的传说、习俗等,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通过让学生制作灯谜、猜灯谜活动,培养学生传播民族文化的责任感。
3、通过本次活动,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三、 活动时间:
20xx年2月23日(周三)下午1:30—4:00
四、准备活动:
每个学生在寒假期间搜集元宵节相关资料,了解元宵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准备灯谜。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猜灯谜活动,初步了解灯谜,并自己尝试创作灯谜,或摘录一些感兴趣的灯谜。
开学,2月23日带一个灯笼(最好是自制的)到班级,班主任利用3日晨会课和学生交流资料、指导学生自制灯谜,贴在自己的灯笼上。
谜面要求字迹清楚,内容健康,与谜底匹配;反面写好编号(例:1101001,前四位为班级编号,后三位为谜面号);谜面形式可相对统一,如:小灯笼、红色纸条等等。班级有专人编排序号、登记谜底编号及奖品编号。活动前,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将粘有谜面的灯笼挂到绳子上。
五、活动过程:
1、各班派家长委员一名,及学生2人负责核对谜底,2人负责发放奖品(开学每位学生自带一个奖品放在班主任老师处);下半场再选4名学生与上述4名学生调换。
2、猜谜时,同一楼层各班按照班级序号往后推磨1个班级开始猜谜,猜中的人记下谜面编号至班级奖品兑换点兑换奖品。每20分钟往后一个班级。
3、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一前一后组织带领学生猜谜,维持纪律;家长志工负责行进过程中各班级之间的组织与协调;每班一名家长委员负责兑换点的服务工作指导;语文老师负责前期灯谜把关工作。
4、活动结束后,学生撰写体验日记,表达参与活动的感悟。
5、活动成果:各班自带奖品奖励猜中学生;年级评选最佳策划班级、最佳组织班级、文明活动班级,以及灯谜大王(每班1名)、文明活动个人(每班1名)、最佳服务员(每班2名)、灯笼制作大王(每班2名);
6、活动完成后,各班结合班级文化布置,整合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年级发新闻一篇,留下珍贵的成长足迹。
猜灯谜课件教案 篇8
一、活动目的:
20xx年元宵节即将来临,为弘扬民族文化,让学生了解多姿多彩的传统民族节日,将组织学生进行小型多样的闹元宵活动,通过活动营造欢乐祥和、健康向上的节日氛围。
二、活动时间:
20xx年2月23日午会、班会时间
三、活动内容和具体安排:
1、午会课时间:根据德育室大队部提供的元宵幻灯片宣传学习内容,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习俗和一些有趣的传说。
2、班会课活动内容安排:
一年级
主题:参观学校各处活动地点
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参观学生和家长的自制元宵灯,观看高年级学生的一些活动。
活动要求:
1、各班有序地进行观看活动
2、观看完后,回教室学《闹元宵》童谣
正月十五闹元宵,欢庆锣鼓使劲敲,敲得狮子大抖毛,敲得旱船街上漂,
爷爷乐得抬花轿,姑姑扭腰踩高跷,我拍巴掌奶奶笑,放声高唱丰收谣。
二年级
主题:运动元宵 乐乐乐
活动要求:
1、活动地点:操场(雨天改在体操房)
2、负责人:
3、活动规则:两人同时抱住一个篮球,以最快的速度传给对方两位同学的怀抱,中间不能掉球,合作协调前进,看哪个班级最快。(各班20位学生,十男十女)
活动准备:四个篮球、学说口号(传传传、乐乐乐,元宵佳节同欢乐!)
(负责老师做好准备)
带队教师:各班班主任(备注:如有时间,各班上网搜索“闹元宵”的诗词,各班学一首有关的诗词)
三、四、五年级
主题:元宵灯谜 猜猜猜
活动要求:
1、各班推荐两名学生工作人员,并把各班准备的灯谜写在统一规定的纸上,(谜底不要写,但自己要知道答案)每班自己准备好一张课桌,10份左右的小奖品。
2、各班在班内通过猜谜活动以后,派出5名高手,参加学校的元宵灯谜 猜猜猜活动
3、其余学生在班内学唱歌曲《卖汤圆》。
活动准备:在班会课开始前,各班的两名学生工作人员在底楼放好桌子,准备好猜的字谜,拿好自己班级中的奖品,做好迎接其他同学来猜灯谜的活动准备。
活动人员安排:
活动地点:教学楼前
自制元宵灯的评比活动
主题:巧手做灯 妙妙妙
活动要求:各班把制作的元宵灯,放在规定处进行展评
身体肥,头儿大,脸儿长方宽嘴巴,名字叫马却没毛,常在水中度生涯。(一动物)。河马
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里没有山里有。(一动物)。猴
身子像个小逗点,摇着一根小尾巴,从小就会吃孑孓,长大吃虫叫哇哇。(一动物)。蝌蚪
小小姑娘满身黑,秋去江南春来归,从小立志除害虫,身带剪刀满天飞。(一动物)。燕子
唱歌不用嘴,声音真清脆,嘴尖像根锥,专吸树枝水。(一动物)。蝉
背着包袱不肯走,表面坚强内里柔,行动迟缓不拖拉,碰到困难就缩头。(一动物)。螺丝
一条牛,真厉害,猛兽见它也避开,它的皮厚毛稀少,长出角来当药材。(一动物)。犀牛
小货郎,不挑担,背着针,满处窜。(一动物)。刺猬
右邻左舍关系好 (打字一)
谜底/答案:郑
有样东西是个宝,垃圾堆是能找到。 (打字一)
谜底/答案:土
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打字一)
谜底/答案:伐
有吃有穿生活好 (打字一)
谜底/答案:裕
一只小虫生得怪,嘴巴长在天灵盖。 (打字一)
谜底/答案:虽
树在台下栽,不是困杏呆。 (打字一)
谜底/答案:束
叔叔一只眼,百事都爱管。 (打字一)
谜底/答案:督
是非除去后,倾心两相伴。 (打字一)
谜底/答案:陛
时到日落人方归 (打字一)
谜底/答案:付
神州念一统,两地岂可分。 打15画字一
谜底/答案:鞋(小学作文网 zWb5.CoM)
上弦下弦星星点点 (打字一)
谜底/答案:弱
上不在上,下不在下,人有它大,天没它大。 (打字一)
谜底/答案:一
山乡水、水乡山,而今处处变了样。 (打字一)
谜底/答案:绿
秋波横送,细语直传。 (打字一)
谜底/答案:罢
请君猜谜,不言不走,且站一旁,对着细想。 (打字一)
谜底/答案:粗
青山两边低,八字在中间,有力支撑起,没有一文钱。 (打字一)
谜底/答案:穷
前前后后都要放在心上 (打字一)
谜底/答案:总
千里之外有人家 (打字一)
谜底/答案:驴
嘴八舌 (打字一)
谜底/答案:哆
牛之头,虎之尾,猜不着,别多嘴。 (打字一)
谜底/答案:先
年纪八十八,当家日日擦,一日勿去擦,全家要饿杀。 (打字一)
谜底/答案:米
明明有人相倍,却还不够一人。 (打字一)
谜底/答案:伴
猜灯谜课件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了解灯谜的由来、种类和结构,积极参与赏灯猜谜活动,感受灯谜的主要特点,学习猜谜的方法,体验竞猜的快乐。
让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
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活动准备:
园内展出各种各样的花灯和灯谜。
活动建议:
1.参观花灯展,欣赏花灯的外形、色彩、图案。
2.交流对灯谜的认知经验,丰富对灯谜由来、种类和结构的认识。
3.积极参与赏灯猜谜活动,老师对优胜者给予适当的奖励。
4.请猜谜有困难的幼儿提出自己的问题,师幼共同研究帮助的.方法。
幼儿园教案:《猜灯谜》5
活动目标:
1、知道猜灯谜是我国元宵节的一种习俗。
2、产生对猜谜活动的兴趣。
3、尝试动脑筋猜灯谜,并学习自己喜欢的谜语。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5、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
1、贴有灯谜的花灯若干
2、元宵节猜灯谜视频一段
3、谜语若干
活动流程:
1、观看视频,知道猜灯谜是我国元宵节的一种习俗。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边人山人海,这么热闹,大家都在玩些什么?(赏花灯、猜灯谜……)
师小结:大家这是在赏花灯、猜灯谜,新年过后正月十五即是元宵节,每年的这天晚上,人们就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如果猜对了灯谜还有小礼物派送,小朋友看大家多么开心啊!
2、请幼儿自由赏灯,发现灯谜,激发猜谜的兴趣。
出示贴有灯谜的花灯
今天,老师也把这些好玩的花灯带到了我们教室,小朋友可以自由观赏,观赏完之后告诉老师这些花灯与以往花灯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引导幼儿发现:花灯上面贴有谜语)
花灯上面所贴的就是灯谜,也就是谜语,需要小朋友把谜底猜出来,大家愿意猜灯谜吗?(揭示课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3、玩猜灯谜游戏,教师随意选择花灯,引导幼儿来猜,并有小礼品派送。
4、游戏:比一比
出示谜语,比比哪个幼儿猜得又对又快。
5、引导幼儿学习自己喜欢的谜语。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将学会的谜语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来猜谜底。
2、在日常生活中和家长、教师、同伴玩猜谜语的游戏。
小结及反思:本次活动,孩子们在喜庆热闹的元宵节氛围下,快乐的玩有效的学,整个过程都是以孩子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知识经验的积极性,效果极好!
小百科: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猜灯谜课件教案 篇10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感受过节的愉悦心情;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花灯,并讲述一个谜语;
3、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二、活动背景
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孩子们纷纷跟着大人前去公园参观灯会。
三、活动准备
1、物质--每人准备一盏花灯,上面贴有一则谜语。小奖品若干。
2、知识--有过过节的生活体验。
四、活动进程
1、导入:
老师开门见山引入主题:正月十五闹花灯,赏灯猜谜就是我们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
2、展开:
(一)赏灯活动:
(1)幼儿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及特别之处等等。
(2)请几名介绍有特色的幼儿给大家介绍自己的花灯。
(二)猜谜活动: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A组持有花灯和奖品,并给B组幼儿念谜语,B组来猜灯谜,猜中了即得到奖品。教师讲清玩法后,幼儿自愿展开游戏。(根据时间进行交换)
(2)集体讲述自己猜谜的情况:谁猜中了我的灯谜?我自己猜中了几个灯谜?
(3)集体将难猜的灯谜找出来,大家一起猜,或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助猜。
五、结束
将A组和B组得到的奖品比一比,看哪队胜利了?
师:鼓励幼儿将自己猜到的谜语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猜一猜。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猜谜》课件教案精选
以下是由幼儿教师教育网为大家整理的“《猜谜》课件教案”。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写好教案课件,避免重点内容被遗忘。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猜谜》课件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猜字谜》一课有两则谜语,内容生动、有趣,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本设计力争让学生在“读读,想想,猜猜,写写”的活动中主动识字,在朗读中总结猜谜窍门,在朗读中巩固生字新词,启发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引起学生用字谜法识字的兴趣,激发创编字谜的欲望,培养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相、遇”等12个生字,会写“左、右”等7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字谜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学会猜字谜。
教学难点:猜字谜
四、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词卡。(教师)
2.制作本课字卡。(学生)
教案设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来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
2.导学:刚才的同学说出来让大家猜的部分叫“谜面”,你们猜出来的答案叫什么?(谜底)
3.揭题: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则字谜,你们想猜一猜吗?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一)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听准生字的字音。
2.导学:多有趣呀!你们想读吗?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检查读文。教师相机正音。
(二)随文识字。
学习第一则字谜。
1.指生读第一则字谜。
2.指生评议朗读。
3.赛读。
4.相机学习生字“相、遇、喜、欢、怕”,认识“又字旁”。
(1)指多个学生领读词语:相遇 喜欢 最怕
(2)同桌互读三个词语,并分别用“相遇”“喜欢”和“最怕”说话。
(3)学生用“相遇”“喜欢”和“最怕”说话,教师相机指导。
(4)导学:谜语中说的是“谁和谁相遇?”“什么喜欢什么?”“什么最怕什么?”
5.指导朗读。
(1)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你们还能读准吗?
(2)男女生赛读第一则字谜。
6.指导猜谜。
(1)导学:谁来猜猜谜底?(生:秋)说说你为什么会这样猜。
(2)揭底:我们来看看谁猜得对呢?
学习第二则字谜。
1.指生读第二则字谜。
2.相机学习生字“言、互、令、动、万、纯、净”。
(1)指多个学生领读短语。
互相尊重 令人感动 万里无云 纯净透明
(2)同桌互读四个短语,选择喜欢的两个短语说话。
(3)学生用喜欢的短语说话,教师相机指导。
(4)导学:把四个短语放回到谜语中还能读好吗?
(5)引导学生小组内认读生字并交流识记方法。
(6)汇报交流。
3.指导朗读。
(1)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
(2)男女生赛读第二则字谜。
4.指导猜谜。
(1)谁能猜出谜底?我们来看看谁猜得对呢?哪些同学猜错了,说说你猜错的原因。
(2)朗读:多有意思的字谜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一边读,一边回想谜底是怎样猜出来的。
(三)巩固生字。
1.挑战过关。(认读生字)
第一关:读读带拼音的生字。
第二关:擦掉拼音认字。
第三关:读读你手中的生字卡片,遇到不会的及时请教身边的同学和老师。
第四关:读老师手中打乱顺序的生字卡片。
第五关:开火车读,看看哪组最棒!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字、左、右、红、时、动、万”。
2.学生读字。
3.这几个生字宝宝,你能给它们按结构分类吗?
4.根据结构特点,重点指导“字、右、红”的书写。
教学反思
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从读词、读短语识字,到小组内互助识字,再到游戏闯关巩固识字等,认字有层次、有梯度,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让学生对字词的识记得到了巩固。
《猜谜》课件教案(篇2)
教学目标
(核心目标标红,前加★号)
1、能正确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 能正确通顺的朗读课文,并猜出字谜。
3、 了解猜字谜的基本方法,并学习运用。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猜字谜的基本方法,并学习运用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导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教学任务 1、 初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 认识12个字,学写7个生字。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提问设计) 小组任务 修改补充
揭题导入
导学反馈
用时:4分钟 一、 猜谜激趣导入
1.出示字谜:一加一。请大家猜一个字。交流猜一个字。交流猜的方法。
2 .板书课题,领读,指导书写“字”并组词。 小组讨论交流
精讲点拨
用时:18分钟 一、 初读第一则字谜,学习生字。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带音节的生字。(小老师带读,指名读)
3.检查:去掉音节的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4.检查读字谜,要求读准确,通顺。
5.指导写字:左、右、红、时。
二、初读第一则字谜,学习生字。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采用多种方法练习朗读,要求读通顺,读流利。
3.检查:带音节的生字。(小老师带读,指名读)
4.检查:去掉音节的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5.检查读字谜,要求读准确,通顺。
6.指导写字:动、万。
当堂训练
巩固拓展
用时:13分钟 一、 认字并扩词是:相、遇、喜、欢、怕、言、互、令、动、万、纯、净
二、书写生字
达标检测
用时:
作业设计
《好字行天下》
板书设计 4、猜字谜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第 2 课时)
教学任务 1、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了解猜字谜的基本方法,并学习运用.
2、培养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提问设计) 小组任务 修改补充
揭题导入
导学反馈
用时:5分钟 一、 复习导入
1、 出示生字卡,检查认字。
2、 听写。
精讲点拨
用时:15分钟 一、学猜第一个谜语
1、出示第二个谜语,自读。小老师教读。
2、逐句读读猜猜。
(1)、读了第一句想到了什么?
(2)、你可以做个什么手势表示“相遇”呢?“起凉风”是什么时候?读到“左右相遇起凉风”时你怎么想?
(3)、什么喜欢及时雨?什么最怕水来攻?
(4)、连起来想想,猜猜谜底。
3、揭晓谜底“秋”,看看猜对没有。从哪些词语可以肯定左边是“禾”字?右边是“火”?
4、再来读读这个谜语,回想一下猜谜的过程吧。
5、再跟老师念念猜谜语的儿歌。
6、齐读儿歌 。
二、学第二个谜语。
1、师:有信心猜出第二个谜语吗?请大家自由读一读,小组内试着说一说,猜猜。
2、小老师带读。
3、我们来看看谜语说了什么。提示理解词语: “互相”、“令人感动”、“万里无云”、“纯洁透明”。
4、你怎样来猜这个谜语?
(1)、点拨出示:情、清、请、精、晴、睛,你发现了什么?再读谜语,你又想到了什么?
(2)、猜到谜底了吗?怎么猜出来的?随学生回答板书。
(3)、奖励大苹果。
5、在这则谜语里学了哪些生字?小老师教读。
三、再读课文
1、这两个谜语有趣吗?课后,你打算说给谁来猜一猜?
2、要求学生最好能记住,说给爸爸妈妈听。如果他们猜不出来,就告诉他们该怎样猜。
当堂训练
巩固拓展
用时: 一、拓展性学习
1、投影出示谜语卡(,老师读,猜猜看,谜底是什么?
2、猜谜语,说说是怎样猜出来的。自悟方法:抓住特点。
3、可以把什么编进谜语里呢?观察教室里的东西,想想他们都有什么特点,试着编谜语。大家评一评,编得怎么样。
4、自编谜语,考一考同学。
二、做猜谜会的准备
1、猜谜语真有趣,还想猜吗?搞一次猜谜活动怎样?
2、谁去准备谜语?到哪儿去搜集谜语吗?
3、哪些同学能自编谜语?
4、还有什么别的想法吗?
达标检测
用时:15分钟
1、 准确、通顺的读两则谜语
2、 完成练习
作业设计
1回家自己试着再编一些谜语,讲给爸爸妈妈听。
2、《同步精练》
《猜谜》课件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相、遇、喜”等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字、左、右”等7个生字。
2.能力目标:学生自主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谜语的。
3.情感目标:有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能根据谜面猜出谜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这节课我们就来动脑筋、猜谜语,同时还能认识很多生字。那么,怎样猜谜语呢?先听老师说说猜谜窍门:“猜谜语,动脑筋,会观察,抓特征,跳出谜面想一想,谜底就在话里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谜底。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 出示生字卡片,“相、遇、喜、欢、怕、言、互、令、动、万、纯、净”指名读。
(2) 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 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字、左、右、红、时、动、万”,指名认读、领读。
(2) 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再读谜语,理解谜面 (一)学习第一则谜语。
1、教师出示谜面,学生自由朗读。
2、教师指导朗读第一句。
师:想想什么是绿色的?什么是红色的?什么时候左右相遇起凉风?
3、指导朗读最后两句。
师:想想什么最喜欢及时雨?什么最怕水来攻?
4、想一想谜底会是什么字?学生猜出时,教师出示谜底卡片。
5、回想一下是怎么猜出谜底的?学生交流。
6、背诵谜语。
(二) 学习第二则谜语。
1、复习汉字:请、情、晴、清。精、睛。
2、请两个同学表演互相礼貌用语的情景,让大家观察,学习他们互相尊重的优点。让学生通过情景表演,用谜语的话说一说,猜出谜底。
3、朗读谜语,猜谜底。
4、背诵谜语,看谁背得最快。
五、总结全文。
学了这一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六、扩展活动
1.猜字谜
一口咬断牛尾巴(告) 天无它大,人有它大。(一) 收集谜语。
3.自编谜语。
板书设计:
《4 猜字谜》 第一则:
秋 第二则:请 清 情 睛
《猜谜》课件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 喜欢参与猜谜活动,并愿意与教师对答.
2. 尝试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水果卡片、水果实物、摸袋、隐藏好的卡片每人一个,音乐,展示板,水果贴画
活动过程:
(一)
1、音乐游戏:采果子
幼儿听音乐玩开汽车的游戏,寻找水果卡片。
2. 请幼儿说一说找到了什么水果卡片,分类摆放.
(二).猜谜游戏
1. 教师: 咱们玩一个猜谜游戏,请小朋友猜猜我说的是哪个水果?
1) “什么弯弯像小船?”
2) “什么个大圆又圆?”
3) “什么脸庞红彤彤?”
4) “什么粒粒酸又甜?”
引导幼儿分别在卡片中找到答案.
2. 完整的对答说儿歌
(1) 教师说,幼儿答;
(2) 幼儿问,教师答;
(3) 幼儿间相互问答.
(三).尝试创编猜谜儿歌
1. 分别出示杨桃实物,柿子实物,引导幼儿说出其特点,教师帮助整理语句。
2. 出示摸袋,引导个别幼儿摸水果,创编儿歌。
(四)将儿歌整理并完整朗诵
《猜谜》课件教案(篇5)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言、互、令、动、万、纯、净”等7个生字,会写“时、动、万”3个生字。
2.正确朗读字谜(二),能够理解谜底与谜面的联系。
3.通过图片、联系生活识记等,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识记生字。
4.通过自主学习,同桌合作读通课文。
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乐说敢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言、互、令、动、万、纯、净”等7个生字。
2.会写“时、动、万”3个生字。
教学难点:
体会谜底“青”与谜面的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读文识字:学习第二则字谜。
1.指生读第二则字谜。
2.相机学习生字“言、互、令、动、万、纯、净”。
(1)指多个学生领读短语。
互相尊重令人感动万里无云纯净透明
(2)同桌互读四个短语,选择喜欢的两个短语说话。
(3)学生用喜欢的短语说话,教师相机指导。
(4)导学:把四个短语放回到谜语中还能读好吗?
(5)引导学生小组内认读生字并交流识记方法。
(6)汇报交流。相机指导:
“动、纯、净”是左右结构的字,“令”是上下结构的字,可以用“加一加”“猜字谜”等方法识记。
“言、互、万”是独体字,可以用“扩词”“识记笔画”等方法识记。
3.指导朗读。
(1)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
(2)男女生赛读第二则字谜。
4.指导猜谜。
(1)导学:谁能猜出谜底?(生:青)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猜。
(2)揭底:我们来看看谁猜得对呢?
(3)导学:哪些同学猜错了,说说你猜错的原因。
(4)朗读:多有意思的字谜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一边读,一边回想谜底是怎样猜出来的。
二、巩固生字
1.挑战过关。(认读生字)第一关:读读带拼音的生字。第二关:擦掉拼音认字。第三关:读读你手中的生字卡片,遇到不会的及时请教身边的同学和老师。第四关:读老师手中打乱顺序的生字卡片。第五关:开火车读,看看哪组最棒!
2.创编字谜。
(1)导学:你能尝试着把今天的生字编个字谜吗?
(2)指导学生同桌合作编字谜。(只要学生敢于编就及时鼓励)
(3)交流字谜。
三、小结:
同学们真了不起!今天回家就把课文中的字谜和你编的字谜说给你喜欢的人猜,比一比谁说得最准确!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谜语(二)的生字。
2.学生读字。
3.导学:这几个生字宝宝,你能给它们按结构分类吗?
4.根据结构特点,重点指导“时、万、动”的书写。
五、作业布置:
1.搜集两条字谜,和小伙伴互相猜一猜。
2.背诵韵文,认写生字。
板书设计:
猜字谜
秋
讠请
忄青情
日晴
氵清
《猜谜》课件教案(篇6)
教学经验:
在本次活动中,孩子对《水果谜语》很感兴趣,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初步知道了什么叫谜语,有一点粗浅的了解。但通过实施这个教材,我还是觉得:“猜谜语”这样一种语言活动形式,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其实不太能理解。因为谜面(语言)是非常抽象的东西,要把非常抽象的东西“翻译”成一个具体形象的事物,他们还没有这么高的思维水平。因为小班孩子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而且,谜语中的语言,都是非常精炼、概括和书面化的语言,这更增加了幼儿理解这些语言的难度。像今天的活动香蕉应该属于最熟悉的,可是也只有薛任孜一个孩子猜出来。(不过我想大概和人数太少也有关)但像这次的荔枝、哈密瓜、草莓等,孩子对实物很熟悉,可是就是和谜面联系不起来,猜不出来,我想猜谜的能力也是需要锻炼的,相信多经历几次后,孩子的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猜谜活动,初步感受猜谜的快乐。
2.巩固对某些水果特征的感知。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菠萝、哈密瓜、苹果、橘子、草莓等各种水果,水果粘纸若干。
2.录音机,热烈欢快的乐曲。
活动过程:
一.产生兴趣。
1.今天,有一群水果宝宝来我们这儿做客。他们是谁呢?
2.逐一出示水果,摆放在桌子上,引导幼儿向水果问好。
3.水果宝宝准备了许多小礼物,他们想请小朋友猜个谜语,猜对了,就把这些礼物送给大家。
二.学习猜谜。
1.教师说谜面:兄弟几个真和气,天天并肩坐一起,少时喜欢穿绿衣,老来都穿黄衣裳。
2.逐步分解谜语,引导幼儿学习猜谜的方法。“兄弟几个真和气,天天并肩坐在一起“是什么意思?(这种水果不是单个的,是几个连在一起的)”少时喜欢穿绿衣“是什么意思?(这种水果没有成熟的时候是绿色的)
“老来都穿黄衣裳“是什么意思?(这种水果成熟时就成黄颜色的了)
3.小结:每句话都告诉我们与这个水果有关的一个特征,把所有的特征合起来,我们就知道是什么水果了。
4.请幼儿一起分析谜面。
5.请幼儿猜谜,并把这种水果从桌子上的水果中挑选出来。
6.教师把粘纸礼物送给幼儿,鼓励学说谜语。
三.跳水果邀请舞。
1.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水果粘纸贴在额头上,扮演水果娃娃。
2.在节奏感强、热烈欢快的音乐声中,教师当邀请者做邀请动作,请幼儿到场地中央欢快地舞蹈,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现。
活动反思:
在《水果谜语》的教学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没有我预想的好,在教学活动中我准备了三个谜语,在猜第一个时,“红果子,麻点子,咬一口,甜丝丝,“ 猜一种水果的名字,一开始幼儿能有兴趣的乱猜,不是水果的也猜了进去,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也进行了引导而在与幼儿一起分析谜面的时候,发现多是我在讲,给我的感觉是幼儿听不懂,而且兴趣也没一开始好了,因此我也急于把答案说了出来。而在猜第二个谜语时,“兄弟几个真和气,天天并肩在一起,少时喜欢穿绿衣,老来都穿黄衣裳。”听完谜面后,发现幼儿不是很积极的参与其中,幼儿的表现还是不会猜谜语,但是我还是鼓励幼儿大胆的讲述自己的答案。
可是还是没有我预想的那样。因此再一次的对谜面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为了吸引幼儿的兴趣,出示了准备好的实物,边讲边让幼儿观察,发现幼儿对实物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我也发现幼儿还是不会猜谜,兴趣没有故事的高。
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也进行了一定的反思,小班的幼儿对猜谜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他们还不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所以谜底应是幼儿熟悉的,谜面描述事物特征是明显而生动的,用的比喻应和谜底实物相似的。再次,教给幼儿解谜技巧,即让幼儿仔细听谜面所描述事物的主要特征,然后要求他们对每一句描述应引起联想与分析,从事物特点上去猜。
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猜谜活动之前,对于小班的幼儿教材的选择很重要,应该是幼儿所熟悉的水果,而且要形象,这样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猜字谜课件教案8篇
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您整理的《猜字谜课件教案》,我们将持续提供相关内容。一般来说,老师上课前会准备教案课件,我们需要集中注意力认真编写教案课件。教案课件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掉以轻心。
猜字谜课件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则字谜。 3.感知由基本字加偏旁组成新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感知由基本字加偏旁组成新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活动兴趣。
同学们,汉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遨游汉字王国,来领略汉字的魅力,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吧。先让我们一起走进“字谜乐园”。
二、猜字谜,了解猜谜的基本方法。
1.老师先出几个字谜让大家猜猜,想一想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1)牛过独木桥。(打一字) (2)功过各一半。(打一字)
(3)天没有地有,我没有他有。(打一字)。 2.师生分析谜面内容,揭示谜底。
3.师总结:猜字谜就要发挥我们的想象:第一个把独木桥想象成一横,这种猜谜方法叫“象形法”。第二个根据谜面的暗示,对原来的字进行分拆,然后重新加以组合,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组合法”。第三个谜底隐含在谜面的某个字中,这种猜谜方法叫“隐含法”。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一边读一边把“我会认”中的生字在文中找出来,做上标记。 4.出示生字,各种形式认读生字,并尝试组词,全班评价。
5.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左”“右”的区别,“红”和“时”利用和“江”“村”换偏旁的方法来记。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我们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猜谜方法,也试着运用这些方法学习了课文,大家表现不错。老师也知道大家在课前已经收集了一些字谜。现在,我们就来进行一场小型的猜谜比赛,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表现最佳。
2.课后搜集字谜,在家里或在学校里进行猜字谜比赛,看谁猜得快,猜得多。 5.组织学生回想一下,他们是怎样猜出来的?猜谜有什么窍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6.尝试背诵谜语。
猜字谜课件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本课由两则字谜组合而成,内容生动、有趣,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第一则谜底是“秋”,第二则谜底是“青”。在课文最后还有一个“猜一猜”的环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积累字谜,多发散思维。
【教材处理】
本课在设计时力争让学生在“读读,想想,猜猜,写写”的活动中主动识字,在朗读中总结猜谜窍门,在朗读中巩固生字新词,启发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引起学生用字谜法识字的兴趣,激发创编字谜的欲望,培养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相、遇、喜、欢、怕”等5个生字,会写“字、左、右、红”4个
生字。
2.正确朗读字谜(一),能够理解谜底与谜面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小老师带读、开火车等游戏,多形式巩固生字词读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乐说敢说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体会谜底“秋”与谜面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来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老师这里也有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一轮红日从海面升上来。
生:旦。
2.导学:刚才的同学说出来让大家猜的部分叫“谜面”,你们猜出来的答案叫什么?(谜底)
3.教师说猜谜的窍门:“猜谜语,动脑筋,会观察,抓特征,跳出谜面想一想,谜底就
在话里藏。”
4.揭题: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则字谜,你们想猜一猜吗?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5.指导书写“字”。
①导学:认真看一下,这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②教师边范写边强调:“子”的写法。
③学生书空跟写。
④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再试写一个“字”字,教师巡视指导。
⑤教师展示字例,学生评价。
⑥学生再写两个“字”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教给学生猜字谜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字谜的探究欲望,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探究的基调。】
猜字谜课件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相、遇、喜”等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字、左、右”等生字。识记部首“又、冫”。
2.朗读谜语,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课文生字、新词,掌握识字规律。
难点:能根据谜面猜出谜底。
[教学课时]1课时
1.老师:小朋友们爱猜谜语吗?老师先考考大家:一点一横,两眼一瞪。打一字。
2.看来难不倒大家,你们知道猜谜的窍门吗?老师告诉大家:“猜谜语,动脑筋,会观察,抓特征,跳出谜面想一想,谜底就在话里藏。”(出示课件)请大家说说,猜谜语有哪些窍门。
3.今天我们进入谜语花园《猜字谜》。
猜谜语。
一点一横,两眼一瞪。
谜底:()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一边读一边把“我会认”中的生字在文中找出来,做上标记。
4.学生边读边猜谜底。
读一读,连一连。
相chún
令jìng
纯lìng
净xiāng
三、学习第一则谜语
1.朗读谜语。
2.教师引导学生把几个句子联系起来思考。
(1)什么东西是“绿的”?什么东西是“红的”?
(2)为什么“绿”“红”在一块儿就起凉风?
(3)“凉风”是在什么时候起呢?
(4)哪些“绿的”“喜欢及时雨”?哪些“红的”“最怕水来攻”?
3.可以个人猜,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猜。
4.当学生猜出来时,教师可用绿色和红色粉笔写出“秋”字。
5.组织学生回想一下,他们是怎样猜出来的?猜谜有什么窍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6.尝试背诵谜语。
结合季节特点连线。
春天寒风
夏天凉风
秋天暖风
冬天热风
用“秋”字组词。
秋()
()
()
四、学习第二则谜语
1.从后两句入手。
a.想想“‘日’出万里无云”是一个什么字。(课件出示“晴”)
b.想想“‘水’到纯净透明”是一个什么字。(课件出示“清”)
2.点拨第一句。
a.请两个同学表演互相尊重的情景。
甲:你请吃苹果。
乙:你也请吃苹果。
b.发现彼此友好、互相尊重的特点。
c.猜出第一句是什么字,课件出示“请”。
3.点拨第二句。
a.这两位同学是多么要好的朋友,他们的友情多令人感动啊!
b.猜猜第二句是个什么字,课件出示“情”。
4.猜出谜底“青”。
5.让学生比较“晴、清、请、情”四个字的异同,并说一说猜谜的感受。5.照样子,加一加,变成新字。
青+讠=请
青+=
青+=6.按原文填空。
“言”来()尊重,“心”至()人感动,“日”出万里无云,“水”到()净透明。五、拓展延伸
师:猜谜语多有趣呀,我们也举办一次猜谜语活动,看谁的脑筋转得快。(出示课件)
1.猜字谜。
(1)还不走,车来了。(2)剪刀。(3)六十天。
(4)心上有它就会想。(5)十五天。
(6)牛过独木桥。(7)天无它大,人有它大。
2.全班进行猜谜大赛,展示和交流自己从不同地方收集的谜语。
3.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词语也来编几个字谜。
写出左边谜语的谜底。
()()()
()()()
()
六、指导书写,总结全文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字形的特点。
字:,第五笔的名称是“弯钩”。
万:第二笔是“”。
左右结构的字:时、红、动。书写时注意左右偏旁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情况。
独体字:左、右、万。书写时注意“丿”的书写。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姿势。
4.展示评价并组词。
5.引导学生依据本节课学习的生字分小组创编谜语。
写出下列字的笔顺。
万:动:9.比一比,组词语。
子()
字()
力()
万()
令()
今()
[教学反思]
猜谜语是学生经常玩的游戏,我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在导入环节让学生猜谜语,一开始就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中。在识字环节,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在指导写字方面,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边说笔画名称边书写,然后对关键笔画进行点拨,最后让学生描红、临写。整个过程扎实到位,活泼有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猜字谜课件教案【篇4】
一、谈话导入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来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
2.刚才的同学说出来让大家猜的部分叫“谜面”,你们猜出来的答案叫什么?(谜底)
3.教师说猜谜的窍门:“猜谜语,动脑筋,会观察,抓特征,跳出谜面想一想,谜底就在话里藏。”
4.揭题: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则字谜,你们想猜一猜吗?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一)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听准生字的字音。
2.多有趣呀!你们想读吗?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检查读文。教师相机正音。
(二)随文识字。
学习第一则字谜。
1.指生读第一则字谜。
2.指生评议朗读。
3.赛读。
4.相机学习生字“相、遇、喜、欢、怕”,认识“又字旁”。
(1)指多个学生领读词语:相遇 喜欢 最怕
(2)同桌互读三个词语,并分别用“相遇”“喜欢”和“最怕”说话。
(3)学生小组内认读生字并交流识记方法。
(4)汇报交流。
5.指导朗读。
(1)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你们还能读准吗?
(2)男女生赛读第一则字谜。
6.指导猜谜。
(1)谁来猜猜谜底?(生:秋)说说你为什么会这样猜。
(2)揭底:我们来看看谁猜得对呢?(出示大苹果上的谜底)评一评谁说得最有道理,就把大苹果奖励给谁。
(3)朗读:多有意思的字谜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一边读,一边回想谜底是怎样猜出来的。
学习第二则字谜。
1.指生读第二则字谜。
2.相机学习生字“言、互、令、动、万、纯、净”。
(1)指多个学生领读短语。
互相尊重 令人感动 万里无云 纯净透明
(2)同桌互读四个短语,选择喜欢的两个短语说话。
(3)学生用喜欢的短语说话,教师相机指导。
(4)把四个短语放回到谜语中还能读好吗?
(5)引导学生小组内认读生字并交流识记方法。
(6)汇报交流。
3.指导朗读。
4.指导猜谜。
(1)谁能猜出谜底?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猜。
(2)揭底:我们来看看谁猜得对呢?(出示大苹果上的'谜底)评一评谁说得最有道理,就把大苹果奖励给谁
(3)朗读:多有意思的字谜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一边读,一边回想谜底是怎样猜出来的。
(三)巩固生字。
1.挑战过关。(认读生字)
2.创编字谜。
(1)你能尝试着把今天的生字编个字谜吗?
(2)指导学生同桌合作编字谜。
(3)交流字谜。
(4)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今天回家就把课文中的字谜和你编的字谜说给你喜欢的人猜,比一比谁说得最准确!
猜字谜课件教案【篇5】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言、互、令、动、万、纯、净”等7个生字,会写“时、动、万”3个生字。
2、正确朗读字谜(二),能够理解谜底与谜面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图片、联系生活识记等,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识记生字。
2、通过自主学习,同桌合作读通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乐说敢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言、互、令、动、万、纯、净”等7个生字。
2、会写“时、动、万”3个生字。
【教学难点】体会谜底“青”与谜面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大家表现得很棒,所以海绵宝宝叫我赶紧带大家去森林里采蘑菇,看看谁采得最多。生齐读生字词。
二、学习第二则字谜。
1、学生小组合作读文。
(1)自读生字。
(2)小组轮流读生字。
(3)小组齐读生字。
(4)小组接力读课文。
(5)小组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先学后教,这个环节让学生先自己学习,小组内相互学习,再进行汇报交流。】
2、汇报交流。
(1)小老师带读生字词。
(2)齐读生字词。
引导学生小组内认读生字并交流识记方法。
汇报交流。
相机指导:
①“动、纯、净”是左右结构的字,“令”是上下结构的字,可以用“加一加”“猜字谜”等方法识记。
②“言、互、万”是独体字,可以用“扩词”“识记笔画”等方法识记。
(3)去拼音小组接力读重点生字词。
(4)齐读重点生字词。
(5)游戏巩固:摘苹果。
指导朗读。
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
男女生赛读第二则字谜。
指导猜谜。
导学:谁能猜出谜底?(生:青)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猜。
揭底:我们来看看谁猜得对呢?评一评谁说得最有道理。
朗读:多有意思的字谜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一边读,一边回想谜底是怎样猜出来的。
抢答:看图猜句。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猜句”,变化形式让学生结合图片感受课文,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段特点。】
三、发散思维,创编字谜。
导学:你能尝试着把今天的生字编个字谜吗?
指导学生同桌合作编字谜。(只要学生敢于编就及时鼓励)
交流字谜。
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今天回家就把课文中的字谜和你编的字谜说给你喜欢的人猜,比一比谁说得最准确!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教师对生字的教学非常扎实。通过各种形式,将识字学词落到实处。用“闯关”加以检测,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动力和兴趣。“把课文中的字谜和你编的字谜说给你喜欢的人猜”既巩固了字谜的学习,又激发了学生猜字谜、编字谜的兴趣。】
四、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生字:“时、动、万”。
学生读字。
导学:这几个生字宝宝,你能给它们按结构分类吗?左右结构:时动独体字:万
师:“时、动”都是左右结构,跟我们上节课学的哪个字一样?
生:红。
师:那“红”作为左右结构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5、注意“万”的笔顺:横、横折钩、撇。
6、(1)认读观察,示范写。
(2)生描红,展示,投影评价,订正。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重点指导不同结构中的一个字的形式,使学生对生字的笔画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进行主动观察,这要比教师的客观描述效果好,同时能检验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
五、作业设计:
1、完成《黄冈》第四课。
2、每个人回家再尝试编2道字谜,回来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请情晴清(第二块黑板)
时、动、万(写在田字格中,第三块黑板)
【教学反思】
猜字谜课件教案【篇6】
设计说明
《猜字谜》一课有两则谜语,内容生动、有趣,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本设计力争让学生在“读读,想想,猜猜,写写”的活动中主动识字,在朗读中总结猜谜窍门,在朗读中巩固生字新词,启发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引起学生用字谜法识字的兴趣,激发创编字谜的欲望,培养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词卡。(教师)
2.制作本课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来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
2.导学:刚才的同学说出来让大家猜的部分叫“谜面”,你们猜出来的答案叫什么?(谜底)
3.教师说猜谜的窍门:“猜谜语,动脑筋,会观察,抓特征,跳出谜面想一想,谜底就在话里藏。”
4.揭题: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则字谜,你们想猜一猜吗?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教给学生猜字谜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字谜的探究欲望,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探究的基调。
二、读文识字
(一)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听准生字的字音。
2.导学:多有趣呀!你们想读吗?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检查读文。教师相机正音。
(二)随文识字
★学习第一则字谜
1.指生读第一则字谜。
2.指生评议朗读。
3.赛读。
4.相机学习生字“相、遇、喜、欢、怕”,认识“又字旁”。
(1)指多个学生领读词语:相遇喜欢最怕
(2)同桌互读三个词语,并分别用“相遇”“喜欢”和“最怕”说话。
(3)学生用“相遇”“喜欢”和“最怕”说话,教师相机指导。
(4)导学:谜语中说的是“谁和谁相遇?”“什么喜欢什么?”“什么最怕什么?”
(5)引导学生小组内认读生字并交流识记方法。
(6)汇报交流。
相机指导
①“相、欢、怕、遇”可以用“加一加”“猜字谜”等方法识记。
②“喜”可以用“猜字谜”“扩词”等方法识记。
5.指导朗读。
(1)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你们还能读准吗?
(2)男女生赛读第一则字谜。
6.指导猜谜。
(1)导学:谁来猜猜谜底?(生:秋)说说你为什么会这样猜。
(2)揭底:我们来看看谁猜得对呢?(出示大苹果上的谜底)评一评谁说得最有道理,就把大苹果奖励给谁。
(3)导学:哪些同学猜错了,说说你猜错的原因。
(4)朗读:多有意思的字谜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一边读,一边回想谜底是怎样猜出来的。
★学习第二则字谜
1.指生读第二则字谜。
2.相机学习生字“言、互、令、动、万、纯、净”。
(1)指多个学生领读短语。
互相尊重令人感动万里无云纯净透明
(2)同桌互读四个短语,选择喜欢的两个短语说话。
(3)学生用喜欢的短语说话,教师相机指导。
(4)导学:把四个短语放回到谜语中还能读好吗?
(5)引导学生小组内认读生字并交流识记方法。
(6)汇报交流。
相机指导:
①“动、纯、净”是左右结构的字,“令”是上下结构的字,可以用“加一加”“猜字谜”等方法识记。
②“言、互、万”是独体字,可以用“扩词”“识记笔画”等方法识记。
3.指导朗读。
(1)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
(2)男女生赛读第二则字谜。
4.指导猜谜。
(1)导学:谁能猜出谜底?(生:青)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猜。
(2)揭底:我们来看看谁猜得对呢?(出示大苹果上的谜底)评一评谁说得最有道理,就把大苹果奖励给谁。
(3)导学:哪些同学猜错了,说说你猜错的原因。
(4)朗读:多有意思的字谜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一边读,一边回想谜底是怎样猜出来的。
(三)巩固生字
1.挑战过关。(认读生字)
第一关:读读带拼音的生字。
第二关:擦掉拼音认字。
第三关:读读你手中的生字卡片,遇到不会的及时请教身边的同学和老师。
第四关:读老师手中打乱顺序的生字卡片。
第五关:开火车读,看看哪组最棒!
2.创编字谜。
(1)导学:你能尝试着把今天的生字编个字谜吗?
(2)指导学生同桌合作编字谜。(只要学生敢于编就及时鼓励)
(3)交流字谜。
(4)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今天回家就把课文中的字谜和你编的字谜说给你喜欢的人猜,比一比谁说得最准确!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教师对生字的教学非常扎实。通过各种形式,将识字学词落到实处。用“闯关”加以检测,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动力和兴趣。“把课文中的字谜和你编的字谜说给你喜欢的人猜”既巩固了字谜的学习,又激发了学生猜字谜、编字谜的兴趣。
三、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字、左、右、红、时、动、万”。
2.学生读字。
3.导学:这几个生字宝宝,你能给它们按结构分类吗?
上下结构:字
半包围结构:左右
左右结构:红时动
独体字:万
4.根据结构特点,重点指导“字、右、红”的书写。
(1)教师指导书写“字”。
①导学:认真看一下,这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②教师边范写边强调:“子”的写法。
③学生书空跟写。
④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再试写一个“字”字,教师巡视指导。
⑤教师展示字例,学生评价。
⑥学生再写两个“字”字。
(2)教师指导书写“右”。
①导学:认真看一下:这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说说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②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丿”和“口”的写法。
③学生书空跟写。
④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再试写一个“右”字,教师巡视指导。
⑤教师展示字例,学生评价。
⑥学生再写两个“右”字。
(3)教师指导书写“红”。
①导学:思考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特点是什么。观察“红”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说说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②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领。
③学生书空跟写。
④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再试写一个“红”字,教师巡视指导。
⑤教师展示字例,学生评价。
(4)尝试练写其他生字。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重点指导不同结构中的一个字的形式,使学生对生字的笔画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进行主动观察,这要比教师的客观描述效果好,同时能检验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
教学反思
猜字谜课件教案【篇7】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
课题
识字4、猜字谜
教学内容
认识12个生字。
教学目标
1.认识“相、遇、喜、欢、怕、言、互、令、动、万、纯、净”12个生字。
2.初步感受汉字的特点。
3.喜爱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教学重点
认识“相、遇、喜、欢、怕、言、互、令、动、万、纯、净”12个生字。
教学难点
喜爱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型
讲读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复备
一、猜谜游戏,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字谜。
(1)玉被口吃掉。
(2)“玉”上无瑕疵。
2、板书课题:猜字谜。
3、教师引问:你们喜欢猜字谜吗?
(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1、学生猜字谜。
(1)国。
(2)王。
2、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感受。
猜字谜课件教案【篇8】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言、互、令、动、万、纯、净”等7个生字,会写“时、动、万”3个生字。
2.正确朗读字谜(二),能够理解谜底与谜面的联系。
3.通过图片、联系生活识记等,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识记生字。
4.通过自主学习,同桌合作读通课文。
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乐说敢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言、互、令、动、万、纯、净”等7个生字。
2.会写“时、动、万”3个生字。
教学难点:
体会谜底“青”与谜面的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读文识字:学习第二则字谜。
1.指生读第二则字谜。
2.相机学习生字“言、互、令、动、万、纯、净”。
(1)指多个学生领读短语。
互相尊重令人感动万里无云纯净透明
(2)同桌互读四个短语,选择喜欢的两个短语说话。
(3)学生用喜欢的短语说话,教师相机指导。
(4)导学:把四个短语放回到谜语中还能读好吗?
(5)引导学生小组内认读生字并交流识记方法。
(6)汇报交流。相机指导:
“动、纯、净”是左右结构的字,“令”是上下结构的字,可以用“加一加”“猜字谜”等方法识记。
“言、互、万”是独体字,可以用“扩词”“识记笔画”等方法识记。
3.指导朗读。
(1)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
(2)男女生赛读第二则字谜。
4.指导猜谜。
(1)导学:谁能猜出谜底?(生:青)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猜。
(2)揭底:我们来看看谁猜得对呢?
(3)导学:哪些同学猜错了,说说你猜错的原因。
(4)朗读:多有意思的字谜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一边读,一边回想谜底是怎样猜出来的。
二、巩固生字
1.挑战过关。(认读生字)第一关:读读带拼音的生字。第二关:擦掉拼音认字。第三关:读读你手中的生字卡片,遇到不会的及时请教身边的同学和老师。第四关:读老师手中打乱顺序的生字卡片。第五关:开火车读,看看哪组最棒!
2.创编字谜。
(1)导学:你能尝试着把今天的生字编个字谜吗?
(2)指导学生同桌合作编字谜。(只要学生敢于编就及时鼓励)
(3)交流字谜。
三、小结:
同学们真了不起!今天回家就把课文中的字谜和你编的字谜说给你喜欢的人猜,比一比谁说得最准确!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谜语(二)的生字。
2.学生读字。
3.导学:这几个生字宝宝,你能给它们按结构分类吗?
4.根据结构特点,重点指导“时、万、动”的书写。
五、作业布置:
1.搜集两条字谜,和小伙伴互相猜一猜。
2.背诵韵文,认写生字。
板书设计:
猜字谜
秋
讠请
忄青情
日晴
氵清
《冰灯》课件教案合集
宜未雨绸而缪,毋临竭而掘井。每一位任课幼儿园的老师都希望小朋友们能在幼儿园学到知识,为了加强学习效率,我们一般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有了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关于好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冰灯》课件教案合集”,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冰灯》课件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斑、迈、鞭、宫4个生字,理解奔腾、报晓、神气活现、挥舞、天寒地冻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最吸引自己的一段课文,体会冰雕的美丽和观赏冰雕时快乐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揭示课题:
同学们都看过花灯吧,谁来谈谈你的体会?
那么冰灯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今天就要一起去看冰灯。(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地读课文,思考:什么叫冰灯?
2、指名谈谈对冰灯的理解(欣赏几幅冰灯的图片,解说:冰灯是用很大很大的冰块雕琢而成的灯)
3、课文中介绍的冰灯是什么样子的呢?再读课文:圈出生字,划出新词,标好自然段序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指名接读课文,及时正音;说说课文中的冰灯是什么样子的。
三、教学第四自然段:
冰灯这么有趣,带老师到最吸引你的地方去看看吧!(出示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冬冬来到冰雕动物园,看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出示图片:奔腾的斑马,报晓的公鸡,活泼的花猫,笨重的北极熊,小猴骑大象。
3、出示句子:瞧,那冰雕的大象正是有趣极了。
①自由读,喜欢这座冰雕吗?为什么?(体会神气活现有趣极了挥舞)
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句子(抓重点词、加动作)
③指名读,评议
④有感情地齐读。
4、再请你读读第四段,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反馈)
①如果你是小雕塑家,你还能雕出怎样的小动物来?出示:()的()
②小猴骑大象这么有趣,那活泼的花猫会是怎样的呢?
③你能不能选择一种冰雕动物,学着第3句的写法把它栩栩如生的样子展现出来呢?
(练笔同桌互相评改指名展示,集体评议)
5、四人小组合作,以冰雕动物园的动物真是可爱极了。为首句,模仿第四段说一说。
四、小结。
《冰灯》课件教案【篇2】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领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以情激情,以情带读,通过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在跟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品味语言,积淀情感,感受课文所蕴含的语言美、思想美和意境美,营造情感浸润的课堂。
【教材分析】
《冰灯》是北师大版第五册第十二单元“过年”这一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叙述了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反映了父亲对孩子那深沉、博大的爱以及孩子对父母的理解和爱戴。课文文风朴实,浅显易通,没有太多的抒情,但是从字里行间却流露出父子之间的深厚情谊。
【学情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现在学生需要的东西几乎所有的家长很轻易地买到,所以学生对课文描述的故事感觉会比较遥远,对父亲的爱体会比较肤浅,因此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品味语言文字,将自己的感情融于课文内容,更容易体会父子之间的情谊,懂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父母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子女的关爱。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乐趣”“享受”“继续”“后悔”“称赞”在课文中的意思
3、继续培养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边圈画、边批注的良好学习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理解父亲的心情,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同时也理解儿子前后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点】读中感悟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教学难点】体会小作者的心理变化以及心情,教育孩子体谅理解父母。
【教学准备】制作cai课件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围绕冰灯写了一件什么事?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生词。
2、读后指名反馈。
三、合作学习、掌握生字。
四、学习1—4段,了解事情原因。
1、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父亲做灯?
2、指名反馈。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对大军的灯笼描写的句子,体会作者的羡慕心情。
五、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详)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认读生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为什么要父亲做灯,用“因为——所以——”说话。
3、父亲做灯辛不辛苦,从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呢?今天我们接着学习。板书:冰灯。
二、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研读父亲对孩子的爱
1、父亲做冰灯辛不辛苦,读出有关语句“大年三十的早上,﹍﹍父亲正在离炕很远的地方打磨一块冰。”
⑴“沙沙”指的是什么声音,你能说出表示声音的词语吗?
⑵父亲做冰灯起得早不早,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读一读。(很暗的光线)
⑶比较句子,你体会到什么?
父亲正在打磨一块冰。
父亲起码在离炕很远的地方打磨一块冰。
⑷指导读父亲做冰灯非常冷的句子。
2、“父亲的手碰着了我的手,他的手真凉啊!”
3、父亲做冰灯这样辛苦,这样冷,为什么还要帮孩子做冰灯,你想说点什么?
▲研读“父与子对话的语句”
1、默读课文6—9段,用“—”划出父亲说的话,用“~”划出孩子的语言,想想读了他们的话,你体会到什么?作简单批注。
2、指导读好人物的对话。
3、汇报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你体会到什么?
4、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的对话。
5、师生合作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研读“我”对父亲的理解和爱戴。
(一)找出儿子前后心理变化的语句。
(二)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后悔?
1、“理解后悔”,联系生活实际,你以前做了一件什么事,让你后悔。
2、生汇报“我”后悔的原因。
(三)理解最后一段
1、“我的灯笼是最特别的”特别在哪里?
2、“小伙伴们都称赞我的冰灯”,小伙伴是怎么称赞我的冰灯的呢?
3、“我”提着冰灯时的心情怎样。
4、“它从此留在了我心里”它指的是什么?你体会到什么?
5、指导读好这一段。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你想对文中父亲说什么?对作者说什么?
2、说说父母爱我们的事儿。
四、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写一写读《冰灯》有感。(写片断即可)
【板书设计】
冰灯
做冰灯
父子
理解爱戴
【教学反思】
当我第一次读《冰灯》时,我就深深被文章中浓浓的父子情所感动。父亲忍受彻骨的寒冷起早为儿子做冰灯,儿子理解、心疼父亲。文章没有堆砌华丽的词藻,没有描摹激情的话语,没有大段大段的抒发感情,只用白描手法将父子之间的深情,自自然然地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如何让学生理解父子情深,在教学中我是通过品词析句、玩味语言,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实实在在地领悟。
一、品味词语方法多样
1、创设情境,理解词语
“继续”一词在本文中要求学生会写会掌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词语,我创设了这样情境:我先认真地看书,让学生说老师在干什么,忽然,老师的手机响了,我接手机,接完手机后,我再看书。要求学生运用“继续”说一段话,把刚才老师创设的情境说清楚,说明白。然后向学生说清楚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运用“继续”一词。某人开始做某件事,中间因其它的原因,暂且放下这件事,后来又接着做这件事,就可以用“继续”一词。最后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是写谁继续做什么事。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不仅帮助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词语,而且培养了学生说话,写片段的能力。
2、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我是这样帮助学生理解“后悔”的。
师:后悔是什么意思?你们以前做过让你后悔的事吗?如果有,请你告诉我们好吗?
生:有一次,我为了试一试我的小斧子锋不锋利,我用斧子砍我家的桃树,结果桃树被砍死了,爸爸责备我怎么把树砍死了呢?我当时很后悔,不该用斧子砍桃树。
师:那文中写作者后悔因为什么呢?
生:因为是作者让父亲为他做灯笼,父亲为了满足“我”的愿望,起早冒着彻骨的寒冷为“我”做冰灯,“我”非常心疼父亲,所以“我”后悔让父亲为“我”做灯笼。
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深刻地理解了“后悔”,我想这得益于在理解词语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理解词语与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感悟句子形式多样
1、比较句子
文章第五自然段有这样一句:父亲正在离炕很远的地方打磨一块冰。教学这一句时,我让学生和“父亲正在打磨一块冰”这一句进行比较,两句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一句比较好?为什么?通过比较句子,让学生明白父亲为什么离炕很远地地方打磨冰呢?是因为孩子睡在炕上,父亲生怕吵醒孩子,耽误孩子休息,通过“很远”一词,我们能体会到那浓浓的父爱。
2、动作表演
片段:当我看见父亲又一次把手放进棉袄时,我急忙喊他:“爹,你到我这里来暖暖手吧。”
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理解“喊”,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在上学路上,你看到你的好朋友小红,离你有一段距离,你想和他一起上学校,你怎么喊他呢?谁来试试?文中“喊”前面加了一个什么词呢?“急忙”说明喊的速度快,谁来急忙喊一喊。当“我”看到父亲做冰灯,非常寒冷,我为什么急忙喊呢?透过急忙一词,你能体会到什么呢?(“急忙”一词,说明“我”非常心疼父亲,生怕父亲冻着,想让父亲快点儿来到被窝里来暖暖手。)
以上片段,我是抓住重点词“急忙喊”“赶快”师生进行表演,玩味语言,这样学生水道渠成地体验到浓浓父子情,学生情趣盎然,印象深刻。
这堂课,我就是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品词嚼句,玩味语言,体验那浓浓的“爱”,当然,这堂课也有缺憾,在时间把握上有所偏颇,后来拓展延伸部分:说说父母关心我们的事,没时间交流了。
《冰灯》课件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伟大而深沉的爱,从而懂得感恩。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
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父亲的心情。
教学准备: 课件(或者小黑板);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激情准备,创设情境。
1、课前回忆《妈妈的爱》。“同学们,还记得《妈妈的爱》这首诗吗?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学生背诵全诗。
2、激情导入:“是呀。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因为有了一颗颗伟大无私的慈母心,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丰富多彩,美丽多娇,可大家知道吗?在我们的身边,还有一份同样的伟大无私的爱,那就是深沉宽厚的父爱,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冰灯》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一说冰灯的知识。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检查生字,正音。
3、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个性朗读、体验情感。
1、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并说说你被感动的原因。
2、小组内先交流一下,可以读一读表达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的感受。
3、学生汇报自己的感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用课件出示相关的语句)
1)第3—4自然段:
父亲尽管没有钱给我买高级玻璃灯笼,可还是答应给人做一个,可以看出父亲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满足我的愿望,体会到父亲对我的爱。
2)第5—10自然段: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感动的地方,并说说感动的原因。然后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a、父亲做灯很不容易、很辛苦,主要体现在:
从 “屋子里很暗的光线”可以知道父亲天还没亮就起床做冰灯了;从“冰太凉,每磨一阵子,父亲就停下来,用衣角擦擦手,把手放在棉衣里暖一会儿。”“父亲的手碰到我的手,他的手真凉呀!”可以知道父亲做冰灯手冰的很凉;从“我被一阵沙沙、沙沙的声音吵醒了。”“继续用力磨起来。”可以知道父亲做灯很费劲。
b、第9自然段:从父亲的动作、语言中可以体会到父亲对我的关心、爱护。
c、看到父亲做冰灯这么辛苦,我的心情怎样呢?
“我急忙喊他‘爹,你到我这里来暖暖手吧。’一边说,一边掀开了自己盖的被子。”
“我的鼻子发酸,心里真后悔,真不该找父亲要一盏透亮的灯笼。”
(我心疼父亲,对自己的行为后悔。)
3)第十一自然段,我提着冰灯时心情怎么样。
四、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1、从父亲为我做冰灯这样一件小事中,我们感受到父亲对我的那份深沉的爱,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发生着这样感人的事,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想一想,我们的父母是怎样关爱我们的。
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3、你有什么话要对自己的父母说。
五、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1、学写生字,重点指导“巷”“赞”“融”。
2、积累词语,抄写“语文天地”中“抄一抄”的部分词语。“合适”“后悔”“称赞”“融化”“走街穿巷”
六、拓展习题,全文小结。
1、比一比,组成词语。
俗( )适( )悔( )溶( )绵( )
浴( )甜( )诲( )融( )棉( )
2、猜灯谜。
(1)岁末迎春书画展(打一成语)——(笔走龙蛇 )
(2)故园中忆旧时花(打一奥运冠军名字)——(袁华)
(3)满怀豪情走进新时代(打 一焦点新闻词语)——(入世)
《冰灯》课件教案【篇4】
【设计理念】
《冰灯》是一篇语言朴实自然的名篇佳作。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我从这些饱含深情的语言着手,引导学生读、悟、品,同时想像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体会到文中的父子情深。
【教材分析】
《冰灯》一文记述了作者的父亲为儿子制作冰灯的故事,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没有描摹深情的话语,没有大段大段的抒发感情,只用白描的手法将父子之间的深情,自然地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学情分析】
本文作者马德是北方人,受地域、年龄及认知水平所限,本地学生理解本文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理解父亲的心情,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同时也理解儿子前后心理变化。
2、认字13个,写字8个,学习多音字“答”“应”。
3、理解“走街串巷”、“乐趣”、“享受”、“合适”、“后悔”、“称赞”、“融化”、“适应”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子之间的深情。
【教学难点】
1、结合上下文理解“走街串巷”、“乐趣”、“享受”等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从字里行间感受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流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谈过年。
2、猜谜语。
3、展示灯笼和冰灯,引出课题。
二、检查预习带着问题大声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3、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4、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文本,细细品味。
1、学习自然段。
思考:“我”为什么要父亲做灯笼?
(结合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走街串巷”、“乐趣”、“享受”。指导学生读出第二自然段的羡慕之情)
2、父亲答应了“我”的要求吗?他为什么给我做灯笼呢?他是怎么做的呢?
要求:默读⑸~⑽自然段,并用____划出有体会的句子,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3、学习第⑾自然段。
思考:“我”提着冰灯时的心情。
理解“最特别”、“它”的含义。
四、拓展延伸、畅谈亲情。
1、同组倾情交流。
2、配乐汇报。
五、温馨作业、感恩父母。
1、近期作业:制作圣诞节或元旦贺卡送给父母,写上自己最想对他们说的话。
2、长期作业: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关心、体贴父母,帮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板书设计】
《冰灯》教学反思
《冰灯》一课,记述了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反映了父亲对孩子的那种深沉的爱。我在教学时注重了让学生通过感悟、朗读、体会、想象来理解课文,感受深深的父爱和作者对父亲的爱,教学后有些许反思:
1、在教学一篇课文时,可以不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进行教学,不一定要从第一段开始按照顺序再讲第二段、第三段……,可以打破常规进行。在教学这课时,我先进行了第一、二部分的教学,学生了解到了爸爸答应为我做冰灯,然后再直接跳到第四部分,“父亲为我做的灯怎么样?”最后再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第三部分“父亲怎样为我做冰灯?”这样做的目的,可以突出重点,加深对课文重点部分的认识。
2、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从表面认识到深入理解。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父亲做的灯怎样?”这一部分时,学生说到了“父亲的灯虽然融化了,但它留在了我的心里”。这时我问:“它”为什么留在了我的心里。学生此时说可能是肤浅的表面的,即便是说出了是因为父亲的爱,那也是一个浅层次的理解。此时我再引导学生学习第三部分“父亲为我做冰灯,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此时学生再理解,就是对课文深入的理解。这样做,能够体现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3、要引导学生学会享受别人从课文中的体会与感悟。比如在教学第二部分“父亲为我做冰灯,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时?”当一位学生谈及自己的感受时,可以引导学生品位他的感受,把感受读到课文当中去,从而引起教学中的共鸣。
《冰灯》课件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并积累词语。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了解父亲给孩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呵护、关爱,理解父母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理解父母的心情。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情入境
谈话: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个谜语,请大家来猜猜看是什么:墙上有根藤,藤上结个瓜,说它是瓜又不是瓜。请问这是什么?猜一生活用品。
那你们都知道哪些灯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和灯有关系。请同学们把小手拿出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你们想知道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这篇课文,在读课文之前先看看老师黑板上提的要求:
1、边读边勾画出生字、新词。
2、谁能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你读懂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二部分(1——4)
⑴孩子们初读课文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你们读得真仔细,脑筋动的真快。老师也有个疑问:为什么“我”让父亲为“我”做一盏灯笼?请一位同学来读读1——4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思考。
⑵原来在我们乡下有提着灯笼走街串巷的习俗。大军的灯笼很漂亮,请孩子们用“——”画出描写大军灯笼的句子。并说说你找到的句子。
⑶看到这样一盏漂亮的灯笼,“我”的心情怎样?羡慕。用这种心情读出你心里的感受。先个别读再集体体会。
“我”要父亲为“我”做一盏什么样的灯笼呢?透亮。
2、学习第三部分(5——10)
⑴父亲答应为“我”做灯笼了吗?那父亲是怎样为“我”做灯笼的呢?默读第5——10自然段,用“——”勾画出父亲为“我”做灯笼的句子。
这个句子带给你什么感受?父亲做灯不容易,请你带着你的这种体会读读这个句子,哪些动作可以看出父亲做灯不容易呢?
⑵师:父亲做灯笼确实不容易呀。同学们假如你是这个孩子看到父亲这么艰难地做灯笼,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文中的“我”也和你们一样,都是懂事的好孩子,他是怎么做的呢?找出他怎么做的句子。
此时此刻“我”心里怎样想的呢?“我”心里一定非常心疼父亲,后悔要一盏透亮的灯笼,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这两段话。
⑶师:读得真好,感情真到位,老师听了非常的感动。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呢?为什么?
“父亲看见了,赶快来到我的身边,把我撩起的棉被一把按下,连声说道:‘我不冷,不冷。小心冻着,要过年了。’”
⑷师:多么令人感动的场面啊,让我们深深体会到父亲爱“我”,“我”也爱父亲的父子情深。我们带着这样的体会再来分角色朗读5——10自然段。
3、⑴父亲为“我”做的这盏灯怎么样呢?当“我”提着父亲为“我”做的灯来到小伙伴面前,他们是怎样称赞的?小伙伴们可能会说些什么?此时,“我”听到小伙伴们的称赞心情怎么样呢?同学们你们又想对文中的“我”说写什么?想对文中的“父亲”说些什么?
⑵但是这灯毕竟是冰做的,难免会融化,为什么说它一直留在“我”心里?是什么留在“我”心里?
这灯笼是父亲亲手为“我”做的,小伙伴们都很羡慕“我”,更重要的是这灯笼包含着父亲对“我”深深的爱,所以即使它融化成一片水,却永远留在了“我”心里。
四、延伸拓展
师:在父亲为“我”做冰灯的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父子之间的浓浓深情。同学们,你的爸爸妈妈又为你做了哪些事情?你打算怎样来回报爸爸妈妈的爱呢?请你把这些分享给老师和同学。
《冰灯》课件教案【篇6】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课文。
2、认识生字12个。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课文。
2、理解各自然段表达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挂图。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谁知道哪儿的冰灯最有名?
2、板书课题:冰灯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⑵、出示12个生字,学生分组认读。
巷 俗 菱 适 炕 棉 爹 扭 废 袄 悔 融
(请单行的同学起立教读)
⑶、出示生词,同桌读,齐读。
走街串巷 习俗 菱形 炕上 爹爹 棉袄 合适 废玻璃 扭头 融化 后悔
2、熟读课文。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
⑵、小组讨论,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后悔”了?
⑶、指定学生读5—10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5—10自然段这一部分讲了什么?
勾出课文中反映出父亲做冰灯不容易的句子。
比较句子:
a、父亲正在打磨一快冰。
b、父亲正在离炕不远的地方打磨一快冰。
全班感情朗读5—10自然段。
⑷、齐读11自然段。
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⑸、指定学生接读1—4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部分讲了什么?
⑹、齐读全文。
⑺、填空:
这篇课文讲了事,反映出对的关爱。
三、作业 布置:
感情朗读课文.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赏花灯、猜灯谜》
活动背景:
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孩子们纷纷跟着大人前去公园参观灯会。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感受过节的愉悦心情。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花灯,并讲述一个谜语。
活动准备:
1、物质--每人准备一盏花灯,上面贴有一则谜语。小奖品若干。
2、知识--有过过节的生活体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开门见山引入主题:正月十五闹花灯,赏灯猜谜就是我们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
二、展开
1、赏灯活动。
(1)幼儿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及特别之处等等。
(2)请几名介绍有特色的幼儿给大家介绍自己的花灯。
2、猜谜活动。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A组持有花灯和奖品,并给B组幼儿念谜语,B组来猜灯谜,猜中了即得到奖品。"屈,老师.教,案,网"教师讲清玩法后,幼儿自愿展开游戏。(根据时间进行交换)
(2)集体讲述自己猜谜的情况:谁猜中了我的灯谜?我自己猜中了几个灯谜?
(3)集体将难猜的灯谜找出来,大家一起猜,或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助猜。
三、结束
将A组和B组得到的奖品比一比,看哪队胜利了?鼓励幼儿将自己猜到的谜语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猜一猜。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一个支持者、引导者,教师在观察中发现问题,鼓励幼儿自己去想象,提出建议,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展开想象的翅膀,自愿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创作,学会思考、学会协商、学会合作,使幼儿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发挥。活动结束部分,展示幼儿创作作品,相互欣赏,相互评价,让孩子们倾听他人的介绍和向他人介绍自己的设计,发展了口语表述力,同时学会欣赏同伴的智慧,学习吸收他人的闪光点,达到资源共享,互相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