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2023语文教案设计2000字

发布时间:2023-01-31

语文教案设计。

作为一位尽职敬业的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充分理解语文要义,因此,老师们都会选择准备一份教案,有了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才能够使以后的教学工作更有目标性!你知道小学语文教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呢?也许"2023语文教案设计2000字"就是你要找的,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2023语文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边境战士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3、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

4、学会本科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教学重点】

了解白杨树的特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爸爸介绍白杨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

板书课题:

白杨

1、谁见过白杨?说说白杨是什么样的?

2、微机出示资料部分,认识白杨。

二、检查预习

1、微机出示字词学习,学习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指导生字的读音。

3、指导读描写大戈壁、白杨的话和爸爸谈论白杨的话。

三、讲读课文

1、讲读第一段:

⑴ 默读课文想想这一段主要些什么?

⑵ 讨论解答弄懂环境和气候的恶劣,点击:

理解词语:

戈壁、清晰、浑黄一体。

2、理解2~3自然段:

⑴ 指名朗读2~3自然段。

⑵ 微机出示白杨树的画面理解高大挺秀。

⑶ 读了这一段后你有什么感受?

(喜爱、崇敬)

3、理解4~12自然段:

⑴ 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 讨论:

白杨树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⑶ 一位旅客指谁?说说爸爸的神态有什么变化?

(望着──出神──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 来──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微笑消失色变得严肃起来。)

⑷ 理解爸爸说的话表达了什么心愿?

① 默读13~15自然段。

② 说说爸爸的话表达了什么心愿?

(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希望自己的子女在边疆落户、学好本领长大建设边疆。)

4、讲读第16自然段:

⑴ 齐读课文。

⑵ 说说爸爸沉思什么?

⑶ 一课高大的白杨树和一棵小树各比喻什么?为什么嘴角又露出一丝微笑?

四、作业

朗读课文,尝试给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1、自由度课文分段。

2、讨论分段情况,概括段意:

一段:(1~3)列车在大戈壁上运行。

二段:(4~12)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特点。

三段:(13~15)爸爸在表白自己的心。

四段:(16)孩子们会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

3、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1、浏览课文,概括中心。

2、讨论确定中心。

三、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1、同位讨论。

2、集体讨论订正。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生字。

2、学生练习写生字和课后词。

五、作业

默写生字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指导背诵13~16自然段

1、指导分段背诵。

2、借每段开头一句话背诵。

3、同位互相检查背诵。

二、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以下各题:

1、辫字组词。

2、找反义词。

3、判断句意。

4、选词填空。

三、总结学法,巩固中心思想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3~16自然段。

2、朗读《在希望的田野上》。

【板书设计】

高 直

白杨 高大挺秀 生长范围广 借物

生命力强 ||

爸爸 表白心愿 扎根边疆 |

建设边疆 喻人

教育子女

【教学札记】

本文以白杨比喻爸爸,教学中让学让学生懂得其用意所在,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材的,知道围绕中心选材的重要性。

2023语文教案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导学生通过文章中具体的语言材料,认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认知目标: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能力目标: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初步体会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人间真情。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小时候你们一定听大人讲过《狼来了》这个故事,那个牧童站在山坡上焦急地呼救为何山坡下的人不去救助呢?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2、是呀,这个牧童不诚实,就得不到大家的信任。只有诚实,才能得到信任。(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诚实和信任的课文。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由轻声读三遍课文。

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课后的生字表。

第二遍,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围绕诚实与信任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三遍,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2、交流自学情况

指名读课文

引导说出课文大意

引导思考:课文是分几部分?可分成几段?

1、(1—3)“我”深夜驱车发生事故,留下字条主动承担责任。

2、(4—10)小红车主人对“我”的诚实和信任深受感动。

3、(11)小红车主人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三、精读理解课文第一大段

出示:“我”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车祸的?从什么地方看出“我”的诚实?

1、自由轻声读第一段。思考问题。

2、讨论并回答:“我”是在自然环境很恶劣、小红车主人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的情况下发生车祸的'。

出示: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仍很差。

从“我”的想法和做法都可以看出“我”是个诚实的人。

3、指名读1—3自然段。评读。

4、齐读。小结:在常人看来,这场车祸,责任并不完全在“我”的身上,况且当时周围并无一人,“我”完全可以置之不理,而“我”留下了字条,也留下了“我”的诚实。

三、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人间真情。

能力目标:能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

情感目标:认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课文

1、自读课文,围绕问题同桌合作学习

自学要求:认真朗读课文4——10自然段,体会人物对话,从中读到了什么?

2、指名分角色读

3、交流

从“我”的“对不起”、“不小心”、“表示歉意”、“把钱寄给你、”“费用由我来支付”看出了作者诚挚的歉意和诚实的态度。

从“向你表示感谢的”、“使我很感动”、“留下诚实和信任”、“再一次谢谢你”等词语表示车主主动打电话给作者的目的不是索赔而是真诚地感谢。

4、重点句理解

出示句子,朗读并理解:

“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指名读

自由读,说说从中理解了什么?

指名分角色朗读。

指名演一演。

2023语文教案设计 篇3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二、为何要写教学反思

1、促进思考向纵深发展的意义。

一般的思考,往往因时间、大脑遗忘规律等方面的因素,或者导致思考停留在一般或者还没思考出具体的结果就产生了搁置现象。而写,首先需要教师对在教学中的引发了注意的教学现象进行认真地回忆,具体、细致、形象的描述,形成对教学事件、个案的进一步细致地、比较全面的认识,为深入思考奠定了基础。其次,写反思的时候,因为要落笔,就需要对所思考的内容进行逻辑化、条理化、理性化的表述,促使思考具有一定的理性化。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同时,对写下来的教学现象、个案进行思考,因为写得翔实,思考也会趋于全面。

2、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入。

如果一般的思考,往往是教师的思考不能够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导致思考的肤浅。而写,往往使人产生一种写的深刻一点的需求,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往往要参阅一些资料、翻看一些书籍,促使教师进一步学习,是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理论认识的提升,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3、促成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

一般的思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将往事淡忘。而写,能够帮助教师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积累下来,使自己对自己教学现象中的典型事例和思考深深地记忆下来。因为写的积累作用,教师便真正成为了一个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理性思考的教师。同时,写下来的东西更方便与人交流,会促进教师更好的发展。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四、写好教学反思的方法

1、从怀疑处反思。

从怀疑处寻求问题,至少产生两个角度以上的思考。如: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科学。从“是”与“否”两个角度,还可以延生出怎么“更科学”,怎么才能避免“不科学”等举一反三的思考。

2、从转换立场处反思。

一个教学细节,从教师、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也会不同,细究之,从学生的不同层次来看也是如此。因此,反思中,要有机地寻求转换立场,多角度来“包围”反思主题,才能增强反思的深度与客观性。

3、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

综合实践、跨学科教学实践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因此,反思有时也应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来寻求不同的答案。

4、转换时空处反思。

环境、时间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每个教学细节都有其发生、发展的时空特性,一堂课、一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失败都有诸多偶然因素,不要因为成功或失败就放过或忽略潜藏其中的问题。

5、从假设性问题处反思。

注重思维的设计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要点。假设是逻辑思考的重要方式。一种假设就代表一种新思维、新概念,甚至能产生与已有的问题相悖的结果。反思中提出一个假设,就可能是在发现问题后寻找到的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6、从联系对比处反思。

对比体现差异,联系体现衔接,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系、对比,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许多新的问题。

7、从事物本质处反思。

哲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心理学、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基础。要学会做更深层次的反思,就必须掌握哲学原理,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才能使“反思”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才能提高“反思”的含金量。

五、写教学反思的注意点

1、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教师们多数处于实践研究层面,因此要重视发挥自已的优长,找准“反思”的落脚点。首先要做好个人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自我反思,如课堂教学设计是否过于单一,教学组织是否有序,激励奖惩是否得法,课堂氛围是否和谐。通过一番自我“反思”,明确自已“反思”的中短期目标、方向;其次“反思”要有结合实际教育资源意识,如社区环境、学校环境、办学条件、学生实际等,有了实际的教育资源意识,“反思”才能实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

2、注意反思的“系统化”。

一堂课、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反思的因子,但“反思”并不是仅仅只是为了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细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我们整个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说到底是提高教育教学的生命活力。因此,要做好反思还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所有的学科都由若干的子系统组成,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征与传统经验积累,只有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

3、注意反思的“实践性”。

新课标是一种理念,实践是在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理念又是在实践的论证下发展的。“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体现价值。

2023语文教案设计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绿》。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教材

第一点 教材地位及作用

《绿》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学会读书六:读书动笔)(自由读写单元)中的第一课.散文教学的特点散文和其它文章不同,用分析法教学散文,会破坏文章的整体韵味和优美意境。而鉴赏散文就避免了上述缺点,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美感,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本文特点这篇散文精巧缜密的构思、优美明快的语言极具典型性,很值得欣赏;同时它又篇幅短小、内容浅易,适合鉴赏

第二点、教学目标,重难点

1.德育目标:《绿》写于1924年,当时朱先生还保持着'五四'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文中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情感,因此应当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促使学生保持健康、乐观和进取的心态。

2.知识目标:结合散文教学特点和本文的特点,本节课要让学生在赏析中体会布局谋篇的技巧和写景的生动含情。

3.能力目标:素质教育的目的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全方位的人材,就语文教学而言,既要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而后两者正是本节课的能力目标。

(二).教学重点传统语文教学把课文仅当作学习的对象是不当的,正确的认识应是把课文当作借鉴的范例,因此不必追求面面俱到,而应抓住最突出的特色,精研细思,从而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所以我把构思和语言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本文题目?作者为什么不入笔就写绿,在描写绿的过程中又变换了人称,这是本文的难点,需要引导学生弄懂。

二、学情分析

1.传统散文教学重分析、轻鉴赏,忽视了学生对美的需求和感悟,久而久之,僵化了学生的理性思考,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延伸,更限制了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因此散文教学需要鉴赏。

2.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并且在初中以及高一前段时间,他们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散文,对散文的基本特点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也具备了鉴赏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鉴于以上关于教材和学生两方面原因,我才把本文处理为文学鉴赏课)

三、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为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运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1)多媒体教学-激发热情,引起兴趣。

(2)诵读教学法-熟悉文本,整体感知。

(3)提问练习法-发挥想象,体验情感。

(4)对话讨论法-互动合作,拓展思路。

四、说学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我们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诵读法-熟悉文本,自主感知。

(2)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讨论法-合作研究,深入挖掘。

其中,我认为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集体讨论以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学习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养成口齿清楚、态度大方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安排鉴于以上分析,本文拟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进行必要的背景介绍后,集中精力朗读和研读,体会作者情感,完成德育目标,并布置构思和语言方面的思考。本节课则抓住两个重点进行赏析,并根据学生课前提的疑问适当调整,完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五).教学方法鉴赏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的作用则?因此重在点拨,辅之以简明的提问和必要的小结,即可完成教学任务。

(六).教学辅助手段为创设赏析氛围,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采用投影仪、电脑及相关软件。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介绍鉴赏要领,明确鉴赏内容。

(二).放投影,听朗读,创设鉴赏氛围

(三).赏析构思

总体设计:千字短文,内容充实,立意深刻,没有缜密的布局是不行的,赏析的关键是抓重点,引导得法。

赏析重点是第二段和首尾,以简明的问题引导。

具体作法:

1.第二段问题设计(落实难点)A文章描写对象是绿,在首段点题后,第二段却先写梅雨瀑、梅雨亭,直到第三段才写到梅雨潭的绿,这不游离主题吗?不会使文章显得拖沓吗?(由以上两个判断提问引入下面的主要问题)B如果不是,有什么作用?这样写与直接就写绿效果有什么不同?(以此引导学生体会本段对主体的铺垫和衬托作用,感受散文行文洒脱的特点。)

2.首尾问题设计

A在表达上首尾很相似,是不是重复?(由此判断提问引入下面问题)首尾各有什么好处?(采用电脑限时学生抢答方式,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形成教学的第一个高潮。)

B首尾部分与文章主体有什么联系?(以此引导学生体会本文一线贯穿的特点。)小结:全文紧紧围绕'惊诧于绿',既摇曳多姿,又缝合紧密,结构极其精巧。

预期效果:本部分虽有一定难度,但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学生能够体会出本文构思的精巧所在。

(四).赏析语言

总体设计:两段都精彩,但第三段是全文的主体,重点赏析,第二段略化处理。此步骤重在点拨。

具体作法:

1.第二段动词运用精当,从中选定三个词代表性地赏析。(此为点)

2.第三段描写充分,字字珠玑,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由发言,教师进行适当点拨。(此为面)

小结:教师明确本文语言准确、形象、富于情感、有表现力的特点,特别强调比喻修辞格的运用对学生的启示,同时说明第三段写景抒情层层深入的特点。l预期效果:学生各抒已见,争相发言,形成课堂教学的第二个高潮,但因基础不同,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表达得很透彻,但教师仍要以鼓励为主,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鉴赏中来,使其有所收获。

(五).全文总结强化本节重点,并提出今后要多鉴赏文学作品的要求。(关于课内练习:鉴赏本身就是很好的练习,所以不另作安排。)

(六).布置作业为促进学生深入赏析,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要点,针对本文的构思或语言写一篇篇幅不限的赏析文章。

绿 (奇异、醉人) 朱自清

梅雨亭 (一)比喻

梅雨瀑 (二)对比

梅雨潭 (三)奇妙的联想和拟人

层层烘托 表达了热爱自然赞美生活之情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对本课课堂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满意接受。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专家给我这个机会。

YJS21.cOm更多小学语文教案小编推荐

最新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模板


一桌一讲台,一师一生情。教案目的一般应包括知识、智力和思想教育。教案可以督促教师备好教学内容,如何设计教案才能够有利于教材的知识结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最新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篇1

颐和园教案设计-小学语文教案

按照游览顺序写――《颐和园》

教学背景:

在小学阶段写游记是回避不了的一道作文题,写游记要条理清楚,用优美的语言描写景物特点又不写成流水账。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

《颐和园》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游记,其写作手法非常典型,适合学生学习和模仿。

四年级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一定的任务和责任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

基于这样的实际,结合《颐和园》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按游览顺序描写,体会作者描写不同景点所用的不同方法。

教材简析:

《颐和园》是一篇语言优美条理清楚的游记,其写作方法也是非常值得学生学习的。首先,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描绘古老的皇家园林美丽的景色。结构上首尾呼应,条理清晰。字里行间又流露出作者对颐和园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生字指导:“耸、堤、柱、栽、狮”注意读准字音分清楚平舌音和翘舌音。“殿、廊、栽”笔顺的指导。

2.通过范读、评价读、想象画面读、配乐展示读、将课文读通顺。初步读出欣赏赞美之情。

3.旅游线路思维导图(以旅游示意图为基础,学生在相应的景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标注景点特点的关键字,为导游词做准备)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

开始前的工作:分组,小组分工(分工表由老师提供,根据说、写、思、画分工)

课程开始前为创设情境做铺垫与学生探讨:什么样的导游更加受欢迎?(头脑风暴的方法)近而理出层次找到核心因素。

教学思路:

1·教师发布任务:同学们将作为导游介绍颐和园,请根据学习材料排除词语障碍,读美或通顺课文的基础上绘制旅游线路的思维导图。

2.教师提示:学习材料课文《颐和园》这是作者把旅游中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是咱们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游记。

3.发布需要解决的任务: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词语。全班交流分享自己的识字方法。结合ppT检查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小组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好。

4.朗读分享:学生根据朗读提示朗读。要求读出欣赏、赞美陶醉的情调如果能背诵更好。(有了课前的预习学生基本能将课文读通顺)展示过程中学生自主决定读哪个自然段。而由谁读由对方决定。

5.勾画游览顺序

既然是游记就一定有一定的游览顺序。比如“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像这样告诉你走的顺序,走的线路,就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书上还有很多,再读读书,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划下来。

6.绘制旅游线路思维导图并介绍一个景点

现在请你根据游览顺序小组合作绘制旅游线路图,并且根据游览内容绘制旅游的思维导图。

小组合作在旅游线路图的基础上绘制旅游思维导图(教师做简单示范)以小导游的身份分小组展示。每个小组以导游身份介绍一个景点。

学生根据此图,并用书中的语句来概括。利用示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长廊——万寿山脚下——佛香阁前——昆明湖”这些游览点学习作者按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5.课后作业:生字词语小测试。

第二课时

最新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自由自在地感受秋天的美,产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2、把自己看到的秋景说出来与同学们互相交流,做到注意听别人讲话,能较清楚地用普通话说话,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课前准备:

1、课前由家长带孩子到野外玩耍,收集一些有关秋天的图片、照片或采集的果实。

2、老师课前准备许多有关秋天的词语卡。

3、一幅秋天的图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听歌曲《秋风起》。说说这首歌唱了些什么。

2、对!红树叶、黄树叶,片片飞来多像一只只美丽的花蝴蝶呀!它在告诉我们秋天来了!

二、创设情景,集体交流

1、秋天到了,天那么高,那么蓝,秋姑娘走过丰收的田野,走过瓜果飘香的果园,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秋色。请把你们照的相片和收集的图片、秋天的果实拿出来,在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相机点拨指导)。

2、每组推选一个代表上台汇报。请小朋友们听仔细,等会儿我们评一评谁说得。(引导全班同学用心倾听,积极评价。)

3、孩子们说得真好,老师也收集到了一幅秋天的图画。请你认真地看一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4、师有意设问,多方进行交流。

师:你从哪里看到秋天来了?

生:树叶黄了,说明秋天来了。

师:说得好!老师送你两片写有“树叶”、“黄”的叶子词语卡。

用同样的方法指导:“苹果红了”、“菊花开了”、“稻子熟了”、“枫叶红了”、“燕子南飞”……

师:孩子们,想一想,现在刮的风叫什么风?生:秋风。

师:现在下的雨呢?生:秋雨。

师:孩子们真聪明!奖励你们“秋风”、“秋雨”的词语卡。

师:人们常说“秋风秋雨渐渐凉”,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三、拓展交流

1、孩子们,咱们到校园里再找一找秋天吧!如果你找到了,可以告诉同伴或老师。

2、(回到教室)大家到校园里找到了秋天,谁都觉得自己是秋天里的一员啦,是吗?在这里,老师还为你们带来了几个赞美秋天的词语呢。看谁能猜一猜,拼一拼,认一认,谁先读出,就把这张卡片送给他。(秋风送爽,落叶沙沙,春华秋实,秋风红叶)

最新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篇3

小学语文教案:《水乡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田字格里10个生字,进一步学会用形声字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水多、船多、歌多的美丽景象和水乡人幸福的生活。

3.在田字格里正确、美观地书写三个生字“荡”“清”“湖”。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掌握用形声字的识字方法识记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美。

【教学设计】

一、拾记忆,走进水乡

1.出示词语:菱藕荷塘归舟渔歌

(1)认识吗?

(2)你想到了什么地方?

2.齐读课题。

二、据经验,认识生字

1.生字认识了吗?

(1)飘。

老师没有教你们是怎么认识的?风字旁表示意思,“票”和“飘”的读音很接近。

(2)装。

哪里和读音很像?哪里藏着意思?

小结:识字小窍门:这两个字一部分表示读音,一部分表示意思。

2.田字格里还有这样的生字吗,你认识了谁?

(1)指名说。

(2)有的读音和一部分完全一样,有的相近,认得对不对、读得准不准呢?拼音来验证。谁做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遍?

(3)打乱顺序还认识吗?

三、探秘密,朗读诗歌

1.整体感知诗歌结构。

过渡:看!画家用笔画出了水乡的美;听,歌唱家用歌声唱出了水乡的美;摄影家用镜头拍出了水乡的美。诗人会怎么写出水乡的美呢?

(1)指名三人读。

(2)提问:水乡什么多?

(3)一问一答,体会诗歌韵味。

2.学习第1、第2小节。

板块一:发现词串精妙,读出“多”

(1)你从哪些地方能感觉到“水多、船多”,再去读第1、第2小节。

(2)出示:千条渠万条河

千只船万只驳

①指名读。追问:真的是一千条、一万条吗?齐读。

②字数不多,用词讲究。

体会“渠”和“驳”用词不重复[!--empirenews.page--

③引读:

水乡有天然的河,也有人工开凿的渠——千条渠、万条河

有大的货船,也有小的驳船——千只船、万只驳

(3)出示:处处片片飘满一个连一个

诗人写“多”不用“多”,而是用——齐读。

(4)把这些词送到诗歌里,读出“水多”“船多”。同桌互相练习、展示。

板块二:探索文字秘密,读出“美”

师:诗人的笔很神奇,除了写多,他还写出了什么?竖起小耳朵听老师读,你一定有新的

发现。

(1)你发现了什么?

(2)诗人写多不用多,写美不用美。这就是诗人写作的秘密。谁愿意和老师一起读出水乡的美?

(3)配乐全班齐读。

四、辨偏旁,书写生字

1.出示三个生字“荡”“清”“湖”,准备听写。

(1)听写反馈,关注三点水的位置,写正确。

(2)“清”和“湖”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怎么写好看?你们来教老师写。

2.反馈点评生字书写。

3.小结:这节课我们读了水乡的水多、船多,还有歌多。追问:诗人写水乡歌仅仅只是想写水多、船多、歌多吗?

【评析】

有人说:“谁真正发现了儿童,谁就赢得了真正的教育。”那么,谁真正发现了儿童与教材之间的密码,谁就真正赢得了课堂教学。本节课教学就是从儿童立场出发,以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基础为切入点,寻找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熟悉点和陌生处,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识字能力得到提升。

1.指向别离,立足儿童的起点提升学力。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识字基础,课文中的生字在他们眼里未必都是生字,因此,教学时需要正视儿童已有经验,找准起点。本课教学伊始,教师以“飘”和“装”的自主认读和发现规律为点,然后以点带面,放手让学生借助形声字特点尝试认读本课生字。那些已经会认读的学生开始重新打量这些生字,获得新的体验;而那些不会认读的学生,则可以借助伙伴们的提示,借助生字特点猜读。如此,不同起点的学生在本教学环节都有进步。更重要的是,教师突破了就字教字的短期教学行为,而是借助本课均是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积累识字经验,为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人说,以别离为目的的教育才更接近生命的本质,我深以为然。在课堂上,我们要关注当下,让学生识几个字,但我们又不能囿于识几个字,而要为学生识字能力的持续发展积蓄力量。

2.留有空间,找准盲点让儿童经历过程。课堂中要想有空间让儿童充分经历,就意味着教学内容要有所选择。哪里是学生学习的盲点,哪里是他们的生长点,教者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沈老师充分认识到本文生字中较难理解的是“驳”和“渠”,字形上易错的是“荡”,于是,教有重点。对于难理解的,选择直观看图或者直接告诉的方式帮助理解是方法之一。沈老师显然没有选择此方法,而是借助多媒体先将文中对应的河与渠、船与驳两两相连,让学生意会它们之间的微妙联系,再借助字形让他们观察,接着出示相关图片验证猜想,最后通过引读发现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这一过程需要的时间较直接告诉要多得多,但,我们教语文不仅是传递知识,还要点燃智慧,让学生经历思考的过程更为重要。课堂时间是个常数,面面俱到,往往是面面不到。因此,教者只有分析学情,将时间和空间用在该用的地方,学生才有充分实践和经历的可能,教学活动才能变走过场为经历扎扎实实的过程。

最新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篇4

1、知识与能力: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品味语言,感受描写的细腻和情感的自然流露。

3、情态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对动物的情感,培养人与人之间互相信赖的真情。

教学重点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看图,导入课文

(出示幻灯片1)鸟是我们的朋友,试想每天清晨,都被清脆悦耳的

鸟鸣声唤起,一天的开始该是多么的美好!可是,我们听不到鸟鸣声。读《珍珠鸟》,感受作者用爱心营造的人鸟和谐共处的氛围,相信你会从中受到启发。

二、听读,整体感知

1、用横线画出文中交代“我”举动的语句。

2、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珍珠鸟对“我”的反应的语句。

三、对读,概括内容

1、“我”为鸟儿做了哪些事? (读课文(3—6)段)

布置居室 : 挂鸟笼 盖垂蔓 精心喂养:按时添食加水

2、我是怎样关心爱护珍珠鸟的?(读(6—14)段)

营造氛围:

不看——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

不管——我不管它,仍然打开窗子

不赶—— 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 我不动声色地写,

不写——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

3、我对珍珠鸟关心爱护,珍珠鸟跟我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害 怕——渐渐胆大——开始亲近——完全信赖

四、悟读,明确主旨

1、“我”从和鸟儿的相处中得到了什么感受?(将相关的语句画出来。)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你是怎样理解的?

五、品读,领会真情

1、珍珠鸟是怎样逐渐信赖“我”的?

①从珍珠鸟露面的变化上来分析:(读课文(4—7)段)

②从小鸟活动范围的变化上来分析:(读课文(8—14)段)

③从小鸟动作的变化上来分析:(读课文(11—14)段)

2、你从文中发现了哪些美好的境界?

用“我发现了 图,它美在 …… ”的思路说一段话。

如:我发现了慈母唤子图,从中我体会到母亲的爱子之情。

我发现了小鸟喝茶图,让我想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意。

我发现了小鸟啄书图,我不禁要问:“小鸟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六、探读,深化内涵

信赖是一盏明灯,照亮你勇敢前行;

信赖是一座桥,让我们彼此心灵相通,真情相融;

信赖是一缕缕阳光,让生活五彩缤纷,让自然生机勃勃,和谐共存。

请以“信赖是……,……”的句式说一句话。

最新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主旨。

2、积累词语。

3、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

2、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侧重点不同的三点思考,以及三点思考分别提出的三个要求。

三、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杏林子的材料,以了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四、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1、导人新课

张海迪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绝顶》,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自1998年开始创作,耗时四年,共计35万字。

责任编辑胡玉萍第一次与海迪面对面交谈时,心中就担忧——以她这样的身体状况,能完成这部长篇创作吗?后来,她了解到,张海迪只要身体稍微好一点,就继续艰难地创作。张海迪说:“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去年岁末,胡玉萍拿到书稿后,确确实实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她也小心翼冀地捧着,仿佛是捧着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确乎是沉甸甸的……无独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极大的痛苦,高声呼喊着“生命生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思考:

a、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

b、作者列举了哪三个事例,试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

c、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2、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是一种修辞方法——反复。去掉一个不可以。因为连用表示强调,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作用了。

b、小飞蛾在险境中,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极力挣扎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

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从生命诞生这个角度说明,生命力之强大。

“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

c、三点思考

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回答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五、教师小结

正是由于为生命而奋斗,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12岁就患了类风湿关节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虽然病情恶化了,仍然忍着病痛,强烈地呼喊着:“生命、生命”。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11篇


作为一位爱岗敬业的好老师,为了让学生都充分认识到语文的乐趣,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准备教案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有了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新的教学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怎么写好一份教案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设计11篇,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篇1】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课前准备

一、猜谜激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面 一只蝴蝶轻轻飘, 顺着凤儿上九霄。 一心向着云外飘, 可惜绳子拴住腰。 这是什么?(指名说)

2.大家经常放风筝吗?觉得有趣吗?(指名说)

二、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笔画出不认识的字。

2.指名认读生字

3.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4.互相交流。

5.师针对难字进行指导。

四、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样写的?

2.全班齐读

3.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指名用自己的话说)

4.诗中是怎样写的?

5.小伙伴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情境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五、读诗想画面,指导背涌

1.师范读,小朋友闭上眼睛听,再说说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

2.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六、指导写字

出示我会写“忙”字

七、作业

1.有兴趣的小朋友亲手做个风筝和家长一起放一放。

2.课外读背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篇2】

哥伦布竖鸡蛋

教材说明

〔解题〕

这是一篇记叙文,写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回到西班牙后,受到达官贵人的藐视,他巧妙地予以回击的事,表现了哥伦布超人的聪明才智,赞扬他在成功面前不骄躁,在讥讽面前不自卑,始终坚定地去探索未知的可贵品格。

哥伦布(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曾向葡萄牙建议向西环航以探索通向东方印度和中国的海上航路,未被采纳。1485年移居西班牙。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奉西班牙统治者萨伯拉和斐迪南之命,携带致中国皇帝的国书,率船3艘,水手87名,从巴洛斯港出航。历时10个星期,于1492年10月12日,星期五,清晨两点,他与水手发现了新的陆地———美洲大陆。以后,他又3次西航(1493年、1498年、1502年),先后到达牙买加、波多黎各诸岛及中美、南美洲大陆沿岸地带。晚年贫病交加,抑郁而死。

课题“哥伦布竖鸡蛋”是一个主谓句,点明本文的主人公、主要事件。鸡蛋是椭圆形的,无法竖着立住,但是,哥伦布却办到了。这使读者产生疑惑与好奇,进而激发出阅读期待。这就是作者拟此题所要追求的引人入胜的奇效。

〔结构分析〕

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受到达官贵人的忌妒、藐视与讥讽。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写一次酒会上,面对讥讽,哥伦布与达官贵人比赛竖立鸡蛋,获得胜利。这是本文的重点,写了三个层次。其一,酒会上,达官贵人讥讽哥伦布。其二,达官贵人都不能把鸡蛋竖立住。其三,哥伦布稳稳当当地把鸡蛋立了起来。

第三部分(第8~10自然段),写对哥伦布竖立起鸡蛋的议论。议论有两类,达官贵人讪笑,认为这样竖立鸡蛋太简单;哥伦布认为,简单的事也需要人去发现、证实,站在后面指手画脚是无用的。

〔语意理解〕

“他是干什么的?他不是从意大利来的穷海员吗?像他这样的人,能穿洋过海?真是天大的笑话!”

这是达官贵人藐视、讥讽哥伦布的恶毒语言。上文交代了故事背景。1492年,哥伦布率船队穿越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踏上美洲大陆的航海家。鉴于他的功勋,哥伦布晋升了高官,并且受到国王与王后的重视。于是引起达官贵人的忌妒,有了藐视、讥讽的恶语。“达官贵人”,指职位高的官吏和地位尊贵的人物。达官贵人都属于上流社会,这些人长年吃喝玩乐,养尊处优,无所事事,养成严重的歧视贫民的畸形心理。面对哥伦布的出身、功绩与地位变化,自然升起极强的忌妒之心。讥讽的话共4句,3个问句,1个感叹句。第1句是明知故问,意在藐视哥伦布的低微出身。第2句用疑问口气回答第1句的问题,强调哥伦布是外国人,又是穷困的海员。第3句质疑哥伦布航海的业绩的可靠性,在他们看来,这么大的业绩应出自出身高贵的西班牙航海家。第4句是感叹句,污蔑哥伦布航海成功是谎言,是“天大笑话”,表达达官贵人的气愤与强烈的忌妒心。

“哥伦布沉默了一会儿。他从盘子里拿起了一个鸡蛋,对他们说:‘太太们,先生们,你们谁能把这个熟鸡蛋立起来?’”

这是哥伦布对达官贵人的还击。他面对达官贵人的藐视、嘲笑、讥讽,没有采取一般的做法———用愤怒、有力地语言去反击,或愤而拂袖离席。他反击的方法很巧妙,先“沉默了一会儿”,平静一下心绪,思考采取的态度与策略。他的沉默只“一会儿”,说明哥伦布非常聪明、成熟、有涵养,能迅速沉静并拿出对策。接着提出将熟鸡蛋竖立起来的挑战。熟鸡蛋是不可能立起来的,他知道达官贵人必败。以“挑战”对“讥讽”,让他们以简单的事都做不好的惨败而自取其辱,实在是高明。哥伦布说话,既有礼貌,不失一个有修养的“上将”,又有挑战性;既平静,又充满自信和对达官贵人的蔑视。

“即使是简单的事,也需要有人去发现,去证实。站在后面指手画脚是无用的,关键在于谁能够最先突破。”

这两句话极具哲理性,是哥伦布的传世名言。第1句讲出这样的道理:创造不单指对重大问题的解决,发现并证实简单的未知,也是创造,也是对人类的贡献,因此,也是值得赞扬的。第2句说明只说不做,即或头脑再聪明,也毫无意义,有意义的是大胆而积极地去探索,并力争最先成功。第1句讲明创造的本质,第2句承接第1句鼓励人们率先实践对未知的探究。哥伦布用简单的问题抨击了达官贵人的傲慢与藐视,又用这两句话阐述深刻的哲理,回击了达官贵人,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写作特点〕

1.以简驭繁,以事说理。

本文阐述了深刻的道理,但作者却仅写了一个极平常又简单的事例:竖立熟鸡蛋。达官贵人面对一个小小的熟鸡蛋,束手无策,哥伦布却轻而易举地立了起来。最后从这个简单的事例中总结出了一番大道理。以简驭繁,以事说理,容易使人理解与信服。

2.对比的反衬作用。

本文写两类人,一类达官贵人,一类是哥伦布。前者傲慢无礼,愚蠢无能;后者谦和沉稳,聪明机智。前者浮躁妒嫉,后者冷静高雅。两相对比,达官贵人的举止言谈反衬了哥伦布的智慧与气度。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让学生懂得要想创造令人瞩目的伟业必须具备什么事情都要亲自去实践、去发现的精神和自信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4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哥伦布离席而去时所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一个煮熟的鸡蛋。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阅读建议〕

本课教学可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

1.激趣导入。

⑴教师拿出一个煮熟的鸡蛋,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竖鸡蛋。

⑵游戏结束,教师设疑,哥伦布是用什么办法竖起鸡蛋的?他为什么要竖鸡蛋?引导学生进入“快乐读书屋”。

2.读书交流。

⑴小组互动,小组内互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事。

⑵集体交流。围绕刚才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3.理解感悟。

让学生谈自己读书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检查识字。(小组交流,集中反馈)

5.实践活动。

搜集一些哥伦布的小故事,进一步了解他的业绩。

资料

〔哥伦布〕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伟大的航海家。他出生于1451年11月25日至1月30日之间。曾四次率领西班牙船队进行远航。1492年10月12日是人类历最重要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之一。哥伦布踏上了美洲大陆,勇敢地横越大西洋,开创了一个人类社会全方位交往的时代。1502年4月,哥伦布第四次扬起了探求新的土地和财富的航帆,但在航行中被痛风病和恶性疟疾折磨。1504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已精疲力竭了,1506年5月20日,作为海军上将、“印度”岛屿和大陆的国王和总督的哥伦布平静地离开了人世。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篇3】

小学语文教案:《水乡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田字格里10个生字,进一步学会用形声字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水多、船多、歌多的美丽景象和水乡人幸福的生活。

3.在田字格里正确、美观地书写三个生字“荡”“清”“湖”。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掌握用形声字的识字方法识记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美。

【教学设计】

一、拾记忆,走进水乡

1.出示词语:菱藕荷塘归舟渔歌

(1)认识吗?

(2)你想到了什么地方?

2.齐读课题。

二、据经验,认识生字

1.生字认识了吗?

(1)飘。

老师没有教你们是怎么认识的?风字旁表示意思,“票”和“飘”的读音很接近。

(2)装。

哪里和读音很像?哪里藏着意思?

小结:识字小窍门:这两个字一部分表示读音,一部分表示意思。

2.田字格里还有这样的生字吗,你认识了谁?

(1)指名说。

(2)有的读音和一部分完全一样,有的相近,认得对不对、读得准不准呢?拼音来验证。谁做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遍?

(3)打乱顺序还认识吗?

三、探秘密,朗读诗歌

1.整体感知诗歌结构。

过渡:看!画家用笔画出了水乡的美;听,歌唱家用歌声唱出了水乡的美;摄影家用镜头拍出了水乡的美。诗人会怎么写出水乡的美呢?

(1)指名三人读。

(2)提问:水乡什么多?

(3)一问一答,体会诗歌韵味。

2.学习第1、第2小节。

板块一:发现词串精妙,读出“多”

(1)你从哪些地方能感觉到“水多、船多”,再去读第1、第2小节。

(2)出示:千条渠万条河

千只船万只驳

①指名读。追问:真的是一千条、一万条吗?齐读。

②字数不多,用词讲究。

体会“渠”和“驳”用词不重复[!--empirenews.page--

③引读:

水乡有天然的河,也有人工开凿的渠——千条渠、万条河

有大的货船,也有小的驳船——千只船、万只驳

(3)出示:处处片片飘满一个连一个

诗人写“多”不用“多”,而是用——齐读。

(4)把这些词送到诗歌里,读出“水多”“船多”。同桌互相练习、展示。

板块二:探索文字秘密,读出“美”

师:诗人的笔很神奇,除了写多,他还写出了什么?竖起小耳朵听老师读,你一定有新的

发现。

(1)你发现了什么?

(2)诗人写多不用多,写美不用美。这就是诗人写作的秘密。谁愿意和老师一起读出水乡的美?

(3)配乐全班齐读。

四、辨偏旁,书写生字

1.出示三个生字“荡”“清”“湖”,准备听写。

(1)听写反馈,关注三点水的位置,写正确。

(2)“清”和“湖”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怎么写好看?你们来教老师写。

2.反馈点评生字书写。

3.小结:这节课我们读了水乡的水多、船多,还有歌多。追问:诗人写水乡歌仅仅只是想写水多、船多、歌多吗?

【评析】

有人说:“谁真正发现了儿童,谁就赢得了真正的教育。”那么,谁真正发现了儿童与教材之间的密码,谁就真正赢得了课堂教学。本节课教学就是从儿童立场出发,以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基础为切入点,寻找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熟悉点和陌生处,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识字能力得到提升。

1.指向别离,立足儿童的起点提升学力。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识字基础,课文中的生字在他们眼里未必都是生字,因此,教学时需要正视儿童已有经验,找准起点。本课教学伊始,教师以“飘”和“装”的自主认读和发现规律为点,然后以点带面,放手让学生借助形声字特点尝试认读本课生字。那些已经会认读的学生开始重新打量这些生字,获得新的体验;而那些不会认读的学生,则可以借助伙伴们的提示,借助生字特点猜读。如此,不同起点的学生在本教学环节都有进步。更重要的是,教师突破了就字教字的短期教学行为,而是借助本课均是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积累识字经验,为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人说,以别离为目的的教育才更接近生命的本质,我深以为然。在课堂上,我们要关注当下,让学生识几个字,但我们又不能囿于识几个字,而要为学生识字能力的持续发展积蓄力量。

2.留有空间,找准盲点让儿童经历过程。课堂中要想有空间让儿童充分经历,就意味着教学内容要有所选择。哪里是学生学习的盲点,哪里是他们的生长点,教者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沈老师充分认识到本文生字中较难理解的是“驳”和“渠”,字形上易错的是“荡”,于是,教有重点。对于难理解的,选择直观看图或者直接告诉的方式帮助理解是方法之一。沈老师显然没有选择此方法,而是借助多媒体先将文中对应的河与渠、船与驳两两相连,让学生意会它们之间的微妙联系,再借助字形让他们观察,接着出示相关图片验证猜想,最后通过引读发现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这一过程需要的时间较直接告诉要多得多,但,我们教语文不仅是传递知识,还要点燃智慧,让学生经历思考的过程更为重要。课堂时间是个常数,面面俱到,往往是面面不到。因此,教者只有分析学情,将时间和空间用在该用的地方,学生才有充分实践和经历的可能,教学活动才能变走过场为经历扎扎实实的过程。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篇4】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主旨。

2、积累词语。

3、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

2、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侧重点不同的三点思考,以及三点思考分别提出的三个要求。

三、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杏林子的材料,以了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四、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1、导人新课

张海迪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绝顶》,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自1998年开始创作,耗时四年,共计35万字。

责任编辑胡玉萍第一次与海迪面对面交谈时,心中就担忧——以她这样的身体状况,能完成这部长篇创作吗?后来,她了解到,张海迪只要身体稍微好一点,就继续艰难地创作。张海迪说:“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去年岁末,胡玉萍拿到书稿后,确确实实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她也小心翼冀地捧着,仿佛是捧着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确乎是沉甸甸的……无独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极大的痛苦,高声呼喊着“生命生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思考:

a、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

b、作者列举了哪三个事例,试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

c、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2、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是一种修辞方法——反复。去掉一个不可以。因为连用表示强调,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作用了。

b、小飞蛾在险境中,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极力挣扎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

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从生命诞生这个角度说明,生命力之强大。

“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

c、三点思考

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回答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五、教师小结

正是由于为生命而奋斗,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12岁就患了类风湿关节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虽然病情恶化了,仍然忍着病痛,强烈地呼喊着:“生命、生命”。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板书:浪淘沙)

二、自主学习

(一)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二)自学提纲

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

②簸:

③天涯:

④直上:

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三、合作学习

1.《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2.指名朗读古诗。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②浪涛风簸:波浪滔天,大风颠动。

③天涯:天边。

④直上:一直到达。

4.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如今可以沿着黄河直上九天银河,一起走进牛郎织女的家。)

(适时板书: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5.课文配套图片借用图片理解。

四、质疑探究

1.【出示课件6】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品读,深化理解。

牵牛织女:指牛郎星和织女星。神话传说中把它们说成牛郎和织女两个人。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生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表现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适时板书:奋发有为的精神豪迈浪漫的气魄)

五、小结检测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课余请大家再收集有关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体会诗人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刘禹锡的《浪淘沙》。

2.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领略了黄河宏大的气势,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江南的景色和乡村风光。

3.继续用学习上节课古诗的方法来学习《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板书: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

二、学习目标

《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自学提示:

1.解释题目,了解作者。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

第一部分:《江南春》

(一)合作学习

1.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2.介绍作者:杜牧(803年-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3.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4.理解重点词语,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结合注释理解。

5.说一说诗句的大意:春天的江南,处处黄莺鸣叫,绿叶中映着红花,河边村庄,山边城郭,酒旗随风摇动。南朝以来所建的许许多多座寺庙,又多少楼台笼罩在迷蒙的烟雨里!

(板书:江南美景烟雨楼台)

(二)质疑探究

1.重点词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品读,深化理解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统称,均设故都于江南,是我国历朝代时间存在较短的时期。由于佛教迎合了当时统治阶级,方便他们统治人心,巩固江山。于是当权者大兴建设寺庙,仅集中在建康一地的南朝寺院就有几百座,是当时人民的一项极为沉重的负担。它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民田、民宅和名胜之地,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建寺造塔和雕铸佛像,还要养活十几万的和尚和尼姑,使得当时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现在大江东去,南朝的统治已经灭亡,那些荒淫的当权者也已经不在了,只留下了当年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所以我们从后两句诗中,不仅读到了江南春雨的美,也读到了诗人慨叹南朝的灭亡,借古喻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板书:忧国忧民之情)

第二部分《书湖阴先生壁》

(一)合作学习

1.解题:《书湖阴先生壁》是作者访问朋友湖阴先生,被湖阴先生的人格及家周围清新环境所吸引而写下的诗,并将它题写在湖阴先生的墙壁上。“书……壁”,即题写在墙壁上的诗。

2.了解作者: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文学家。

3.理解重点词语:

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

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一水护田:指一条小河环绕田野流过。

两山排闼送青来:排,推的意思;闼,指门。这句采用拟人手法,说两座青山推开院门,送来莽莽青翠。

4.说说诗句的大意:茅屋檐下经常打扫得干净,一畦畦的花木是主人亲手栽种的。一溪流水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破门而入送来了莽莽青翠。

(板书:院里茅檐花木院外一水两山)

(二)质疑探究

1.出示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品读:第一二句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第三四句表现了主人的高洁。

(板书:景美人更美)

三、总结拓展

1.黄河的磅礴气势,江南的美丽春色,乡村的青山绿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的祖国而骄傲。

2.描写自然风光的诗还有很多,同学们在课下可以自己找来读一读,背一背,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

浪淘沙

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奋发有为的精神

豪迈浪漫的气魄

江南春

江南美景烟雨楼台

忧国忧民之情

书湖阴先生壁

院里:茅檐花木

院外:一水两山

景美人更美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难点:

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巴金的一篇写景散文《海上日出》,一起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二、朗读课文,畅谈感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力求读正确、流利。

2、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生自由发言:我觉得课文写的非常美;我觉得巴金的文章语言很生动;这篇文章用了很多的动词,把太阳怎么升起来写得栩栩如生,像亲眼看到一样……。)

3、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好吗?

三、精读课文,感受壮观

1、对于一篇课文来说,我们不仅需要尽情朗读,同时也需要用心思考。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2-5)

3、作者观察到几种情况下的海上日出的景色?

4、天气晴朗时的日出和有云的情况下的日出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把你有感受的词句画下来。

5、汇报学习的情况,要求尽量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来说。

(一)天气晴朗时的日出

①太阳快升起来的情景,“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转眼间”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速度很快,“慢慢地”“加强”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变化。

②“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这句话写出了太阳特别可爱。引导读出太阳的可爱。(学生读句子。评议。)

③重点理解: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与“太阳慢慢向上升”进行比较,体会书上的句子好在哪儿。(“负着重荷”“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冲破了”“跳出了”这些词语很形象,把太阳拟人化了,写出了太阳的一种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怎样读好太阳升起来的这段话呢?试着读一读。(同桌互相读)指导读。

④“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这句话写太阳升起来了,同时也写出了作者的欣喜。

四、总结

五、拓展、作业

1、观察日出或日落,把观察到的景象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难点: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二、三自然段写了什么?

二、学习四五自然段。(有云的情况下的日出)

听老师读课文,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想象描述)“透过云缝直射”“镶”“透出重围”“染成”体会太阳的顽强、光亮的美和作者用词的准确。

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这一段呢?每一位同学都小声朗读一遍,找同学谈朗读的感受。

(这一段应该以振奋、轻松的语调朗读。)

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7、师读巴金的一句话: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从这篇文章当中,你读出他的什么感情呢?朗读、背诵喜欢的段落。

最后作者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齐读。

三、总结全文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在西边落下,似乎是很平常的事,我们好像都没有去特意地注意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那一刹那间的景象,而巴金为什么能将日出的过程写得这样精彩呢?你能从课文当中找到一些原因吗?(开头的“常常”“我知道”“目不转睛”“果然”等词可以看出巴金坚持仔细观察、用心揣摩)正如他说的那样,巴金是在用他的感情在写作。

我们也要多观察生活,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好作品。同时我们都应该学习文中所赞叹的太阳这种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用这种精神去对待我们学习中、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四、作业

背诵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篇7】

教学目标

1.阅读例文,读懂例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例文,根据批注,加深理解“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的写法。

教学重点

阅读理解两篇例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感悟文章围绕中心思想选择材料的方法,理解把重点内容写详细、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教学例文:《爸爸的计划》

(一)阅读例文,整体感知

1.根据拼音,借助字典,扫清阅读障碍,不理解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例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以具体事例写出了一个擅长订计划、执行计划的爸爸形象。)

(板书:爸爸擅长订计划、执行计划)

(二)探究讨论,找中心句

学生探究,交流:文章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画出相关的中心句。

(1)我爸爸是一个工厂的计划科科长,擅长订计划。

(2)爸爸执行计划一丝不苟。

(3)在爸爸的计划之下,我能有自己的计划吗?

(三)分析课文,突破难点

各部分内容中,为了说明一个中心意思,分别选取了哪些事例或从哪些方面来写?

学生结合课文的批注,讨论,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1)我爸爸是一个工厂的计划科科长,擅长订计划。

指名读一读爸爸在家里给每个人订的计划,从中你看出了爸爸的什么特点?

(列出爸爸给每个人订的计划,凸显爸爸爱订计划的特点)

(板书:给每人订计划)

(2)爸爸执行计划一丝不苟。

爸爸是怎样执行计划的?作者举了什么事例来表现“爸爸执行计划一丝不苟”这一中心意思?

(事例一:计划先关气窗后关门窗,不管打雷下雨,哪怕雨水打湿了床、正在订的计划也不改变计划。事例二:计划每个人都用自己的牙膏,爸爸偶尔用了妈妈的牙膏,还要再还给妈妈。)

(板书:严格执行计划)

(3)在爸爸的计划之下,我能有自己的计划吗?

借订暑假计划这件事,说明爸爸订的计划面,我不可能有自己的计划。这件事是重点,所以写的体。

(板书:制订暑假计划)

(四)课堂小结,明确写法

1.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爸爸爱订计划的特点?

引导学生理解:

(1)爸爸给每个人都订了计划,并且给我制订了好多计划。

(2)爸爸执行计划一丝不苟。

(3)爸爸给我制订了非常全面的暑假计划,我不可能有自己的计划。

2.课文的主要写法是怎样的?

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二、按照这节课的学习方法,自学例文《小站》,讨论解决例文后面的问题。

板书设计

爸爸擅长订计划

给每人订计划

严格执行计划

制订暑假计划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篇8】

一、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啃、聊、唠、滤、聆、皿”等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三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可以想象与可以听见的声音,善于倾听,感受美好的心灵之声。

4、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倾听,体会并掌握设问开头引领段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1、感受生活中可以想象得到的声音和可以听见的声音。

2、学会倾听,感受美好的心灵之声。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声音和图片)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出示词语:倾听

2、说说“倾听”的意思。

3、板书课题,导入新课学习:学会倾听

(二)初读课文,感受内容

1、轻读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词并认读

顷刻 啃骨头 聊天 奔驰 唠叨 过滤 聆听 器皿 嘈朵

辨析:

柳-聊皿-血嘈-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几类声音。请用笔划下来。

2、课文中多处用了一种方法引领开头,你认为这是一种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设问。给人以亲切交流的感觉,让人从心底感到自然、和谐)

3、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受来。

4、“聪明的人”和“没有感觉的人”是怎样对待“听”的,画出相关的句子。

5、你从声音的游戏中明白了什么?交流各自的感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理解课文,想象声音之美。

1、读课文1-3自然段,谈谈你最喜欢哪种声音,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形容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体会声音的美,并张开想象的翅膀,展现画面的美。)

2、带着自己的想象,有感情地读自已认为最美的部分。

3、用换词法理解“顷刻”。

4、体会雪花满足而温柔的感觉是什么。面对这种境界你想说些什么?你认为美吗?

(品读:善良的雪花吻了吻孤灯的面颊,怜爱的泪水夺眶而出……)

5、想象这三种声音会是什么样的声音。(沙沙嚓嚓嚓咻咻)

(二)思考、概括、感受生活中可以听得见的声音。

1、默读4-9自然段。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听得见的声音?画出课文中的动词。

(吹掀啃拨唱吵啄打落扫摇冲开关……)

2、你从声音里感受到喜、怒、哀、乐了吗?

3、将这些声音进行分类。再读一读,融入自己的感情。

4、小结:是啊,我们什么都听得见。我们在声音的世界里,渐渐成长。)

(三)重点理解如何过滤声音,学会选择和思考。

1、自由读,学习10-13自然段。

2、说说“聪明人”和“没有感觉的人”各是怎样对待“听”的?理解什么是“过滤”,什么是“声音的过滤”。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谈谈你在生活中是如何“过滤”声音的?

4、小结:在声音的世界里,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用心看、用心听、也用心想,就能感受到这个神奇的世界了。

(四)感受声音,学会聆听。

1、多媒体展示,倾听各种声音的美妙,比较各种声音,让学生学会听辨,并写出相应的拟声词。

2、听一首曲子,把它编成一个小故事。

3、听一段话,感受心灵之声。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升华:声音无处不在,只要你用眼、用耳、用心,各种美妙的声音便在你耳边

萦绕,在你心间流淌。学会倾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很美,来自心灵的声音更美。同学们,你听得见吗?

2、拓展:看到汶川大地震,你听到了什么?看到北京奥运赛场上运动员额头的汗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神舟七号上天,你听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想象的声音美

学会倾听现实的声音趣世界在欢笑

过渡的声音妙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诗词。

2.学习通过自读诗文,结合课文插图和注释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验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

3.在整合阅读中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语激情

播放祖国山水美景图片,用激情的语言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之中。

(预设: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无边的草原……这些美丽的景色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多少优美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随着诗人的脚步,去看看黄河,去游览江南,去呼吸一下乡村田园的新鲜空气好吗?)

【设计意图】:以美丽的祖国山水图和激情的语言创设出浓厚的学习情境,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诵读,初识诗文

1.自由读三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尝试着说说三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指名读诗,其他同学评价读得是否正确,适时指导学生学会课文生字。

3.齐读三首古诗,读后思考:这三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

4.交流读后收获。

(预设:刘禹锡和杜牧两位诗人都是唐代的,王安石是宋代的。三首古诗都是写景的。《浪淘沙》和《江南春》分别是写黄河和江南的,《书湖阴先生壁》写的是乡村的美景。)

【设计意图】知人论诗、整体关注乃古诗学习的重要途径,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即将三首古诗和盘托出,在借助课文注释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聚焦古诗同异,这样的设计将同一主题古诗的学习进行有效地整合。

三、对比品读,体察诗韵

学习《浪淘沙》和《江南春》

1.过渡语引入。(请大家认真读读这两首古诗,想想这古诗分别都描写了哪些事物?分别是怎样描写的?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好了可以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

2.品读《浪淘沙》和《江南春》,想想两首古诗都描写了哪些事物?分别是怎样的?

(预设:《浪淘沙》描写了黄河的来处和去处,使我们看到了黄河的宏伟气势。《江南春》描写江南的美丽风光。)

3.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意思。

(预设: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4、体会诗中寄寓的情感。

都是美景,诗中所反映出来的诗人心情一样吗?

课件补充出示两位诗人写下这两首诗的背景:

(《浪淘沙》创作背景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气势顿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之作应运而生。刘禹锡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

《江南春》创作背景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一点点的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

而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醉心于自己平淮西等一点点成就,飘飘然的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一心事佛,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宪宗被太监杀死后,后继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

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近距离触摸古诗所描写的景物,感悟景物之美,体会诗人内心的感受,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

四、作业: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两首诗词:

背诵、默写、说体会。为学习下文作铺垫。

二、学习《书湖阴先生壁》

课件出示《书湖阴先生壁》。

1.直奔中心,引导抓住王安石描写乡村美景的句子,交流自己对乡村美景的理解。

结合注释及资料理解。

(预设: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2.自由品读,读后交流: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还知道了什么。

(预设:王安石于神宗熙宁九年(1076)二次罢免宰相后,直到哲宗元祐元年(1086)因病逝世,在金陵郊外的半山园居住长达十年。王安石故居距城七里,距紫金山也是七里,路程恰好是由城入山的一半,故安石晚年号半山老人,亦因此得名。在这段时间里,王安石与隐居紫金山的杨德逢交往甚密,诗题中“湖阴先生”就是杨德逢。)

3.赏读对偶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引读:

我们带着诗人对乡村美丽风景的热爱读——

我们带着诗人对乡村美丽风光的无限眷恋之情读——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书湖阴先生壁》

【设计意图】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近距离触摸古诗所描写的景物,感悟景物之美,体会诗人内心的感受,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整体回顾,感悟诗情

同样是写景的三首诗,三位诗人表达的情感一样吗?你想说什么呢?自由畅谈,体会三首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预设:三位诗人的心情不同,描写的景物不同。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

学习古诗,要了解背景,要从诗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设计意图】在探索理解三首古诗的情感上再次整合,体会诗人借景抒情之妙,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四、积累诗句,迁移诗境

1.读《书湖阴先生壁》的其他四句诗。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2.指导理解诗句:桑树枝叶繁茂,楝花也十分繁盛。清风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过墙头。黄莺几声清脆的啼叫,惊醒了我的午觉。一梦醒来,我恍恍惚惚还觉得自己好像仍然在旧日所住的半山园中。

3.推荐其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如《鹿柴》《滁州西涧》《山行》《小池》等供学生品读积累。

【设计意图】课止而学未止,同题诗文的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认识古诗之浩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累诗句。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前两首古诗词。

2.给《书湖阴先生壁》配画。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篇10】

教学建议:

1.本文语言生动,对人物心理刻画准确。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人物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课文,培养学生读中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语言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游戏中蕴含的道理。

2.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随着作者的叙述,在头脑中想象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并在学习中提出问题。

难点

在品读课文中,学习梳理问题,解决问题,理解和体会“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含义。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有关高洪波的录像资料、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查阅高洪波的相关信息。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掌握词语

本课中用了很多成语,把自己喜欢的成语抄写下来。

二、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请你从中找出描写战斗性强的词读一读,读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感受?

2.简介作者高洪波,看多媒体课件,从这些词语中你能看出小作者有怎样特点。

3.默读课文,在自己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

三、梳理文章的脉络

根据提纲把文章分成下面几部分。

1.陀螺的名字

2.陀螺制作方法

3.陀螺的玩法

4.“我”制陀螺

5.叔叔送“我”陀螺

6.陀螺给“我”带来欢乐和自豪

7.明事理

四、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抄写本课的生字词并识记。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提出本节学习要点

二、赏析文章语言美

1.玩陀螺曾经由于什么原因让“我”感到懊恼?又是怎样从懊恼变成了自豪?(学生自由讨论,教师随机引导)

2.教师引导从关键语句来体会情感的变化。你能找到描写从懊恼到自豪的这一情感变化的文字吗?

(1)“为此不知挨了多少责骂,可仍然不肯住手。然而一个孩子无论如何是削不出高质量的陀螺的,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把“快乐”比作“过冬的燕子”这一修辞手法)

(2)“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

(幸福得感觉有点不真实)

(3)“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极度的兴奋)

(4)“我的陀螺刚一露面,就招来了一顿嘲笑。”(突出陀螺的丑,不伦不类,士气也大受挫折)

(5)“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无意中获得的‘荣誉’,虽然小如微尘,对于好胜的孩子来说,也足以陶醉许久了——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便是一种有力的证明吧!”

3.你们能通过朗读来体现我从懊恼到自豪的这一情感变化吗?(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文字,分别读出懊恼、自豪的语气。)

4.“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5.小结:一个不起眼的小陀螺主宰了“我”童年的忧伤与欢乐。与它相伴,“我”的童年生活无比精彩。

三、朗读句子,学习写作方法

教师总结写作方法。

1.用成语进行描写,生动。

2.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

3.注意刻画人物的心情。

四、谈谈文后的体会

读课文最后一句话,你有什么体会。这句话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表面写的是陀螺,更像是说谁呢?谈对自己的启示。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篇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自主阅读、交流感悟相结合,联系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

2.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重点句的含义。

3.抓住作者赢得珍珠鸟信赖的原因,感受作者与珍珠鸟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与动物、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原应以诚相待,和谐相处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三、教学策略

1.独立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2.用具体可感的画面、声色、情节描述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的情境,激励学生的思维活动。

3.通过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次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揭示课题

1.#教案# 导语:(出示课件:珍珠鸟的图片)同学们,作家冯骥才先生曾饲养过三只珍珠鸟,在小鸟与大作家相伴的日子里,作家感触颇深,写下了《珍珠鸟》这篇文章。(齐读课题:珍珠鸟)

2.同学们,从大作家与鸟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呢?

(二)整体感知,引出人与鸟的话题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想想珍珠鸟是怎样一种鸟?结合课文中的描写,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2.学生交流,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发言并和学生一起对发言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引导。

小结:这是一种怕人的鸟。从珍珠鸟的外形描写中体会“我”喜欢珍珠鸟。

2.是啊,多么惹人喜爱的珍珠鸟啊!所以,当朋友送我这对珍珠鸟时我说: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指名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对于文章的内容只要求学生粗知内容即可。学生在读文、交流的过程,既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梳理,提高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的能力,又由鸟的外形特点、鸟的习性,引出人与鸟之间相互信赖的话题。

(三)理解品味,体会鸟对人的信赖

1.这种怕人的鸟,怎么会变得不怕人?“我”是怎样逐渐赢得珍珠鸟的信赖的?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内容体会。

2.学生交流,教师梳理归纳为三件事。

第一件事:为鸟安排舒适温暖、幽静的巢。

“我”知道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只有在这像幽深的丛林一样的地方,珍珠鸟才感到安全。所以,它那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第二件事:决不惊扰它们。

(1)知道它们竟然有了雏儿,这是多么令人惊喜的事情!此时,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2)“我”是怎么做的呢?读读文中的描写。

指导感情朗读。因为“我”知道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第三件事:小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我”不管它,不伤害它。

(1)三个月后,这对珍珠鸟有了雏儿,这个小家伙长什么样?找到相关的语句,读出你的感受。

(2)多么可爱的小家伙啊!虽说“初生的牛犊不畏虎”,但是这只小珍珠鸟刚开始探索这个世界的时候,却还是心有余悸的?

指名读第八自然段。只要大鸟在笼子里生气地叫一声,它就立即飞回笼子里。“人有人言,鸟有鸟语”,鸟的叫声,就是它们交流的语言。你觉得此时它们在交流什么呢?

(3)这小家伙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呢?学生交流讨论。

无论小家伙在我的面前做什么,我不管它,不伤害它,小鸟的活动范围不仅越来越大,而且胆子也越来越大,有一次,它竟然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课件出示课文中插图,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有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请一位同学在音乐声中朗读。

(4)多么感人的一幅画啊,“我”默默地享受着这小家伙对我亲近的情意,我没有惊扰它,因为我知道它仍然是一种怕人的鸟。

(5)课件出示: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再读这一句话,你有又什么新的感受吗?

这种怕人的鸟现在与我这样的亲近。

因为我知道珍珠鸟怕人,所以,我尊重、理解它们,给它们自由,决不惊扰它们,我和珍珠鸟的关系也越来越亲近了。所以,文章在开头部分,单独把这一句话作为一个自然段,强调“这是一种怕人的鸟”,使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设计意图】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是通过读来感悟的。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得,谈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并通过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个环节中,以“我是怎样逐渐获得珍珠鸟的信赖”为对话主题,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逐渐明确“我”为珍珠鸟所做的一切,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引导学生体会信赖源于对别人的尊重、理解、宽容和爱,体会作者谋篇布局的巧妙。

(四)总结升华,体会信赖的含义

1.望着这和谐的画面,感受着鸟儿亲近的情意,作家不由得从心底流出这样的感慨。

课件出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境界不仅存在于人与动物之间,更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在你的生活中,你有这样的体验吗?

学生交流。

3.总结升华:信赖,就是尊重、理解、宽容。只要心中有爱,我们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会感受到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和谐美好的境界。世界万物共生长,应以诚相待,和谐共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珍珠鸟在“我”细心的照料下,由怕人到与人亲近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并由此拓展到生活,延伸到人与人,人与自然都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活动学习

1.搜集整理有关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的感人故事,与同学分享。

2.推荐阅读《我的野生朋友》。

3.试着接触一种不熟悉的小动物,努力使它成为你的新朋友并记录下相处的过程。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冯骥才先生的其他作品。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设计模板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充分考虑到学习的趣味性以及学生的理解性,一般来说,提升学生的效率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有了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这对我们接下来课程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怎么写好一份优秀的小学语文教案呢?你也许需要"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设计模板"这样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设计模板 篇1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1-5自然段。明白得要做个有礼貌的好小孩。

2、学会课文中的礼貌用语,能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重点:

学会课文中的礼貌用语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课前预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方法:

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猜字迷导入

豹妈妈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宝贝儿。(貌)恭喜你,猜对了!卡片。

有一个人躲在草木之间捉迷藏。(茶)小朋友们说猜对了吗?

一阵风把发票吹走了。(飘)感谢你猜出了我的名字。

二、学习课文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8课,齐读课题。

孙悟空要考小明啥呢?自由读第一节。读后答是不是有礼貌。

板书:有礼貌

2、小明有没有通过测验?从哪里看出来?(最后来一节)请把最后来一节读一遍。打开课件出示最后来一句,齐读:小明,你真是个有礼貌的好小孩。

那样,孙悟空是怎么样考小明的呢?请同学自由读2-4节。读后交流。孙悟空变成()来考小明。

3、你从哪里看出小明是个有礼貌的小孩?

指名说,学生说到哪里就先学哪一节(学后小结)。

(1)向老师问好。打开课件图。小明见了老师——

板书:老师好

你能向老师问好吗?试一试。指名说。你能配上动作说一说吗?指1-3名学生后,请大家一起向老师问好。小明对老师那样有礼貌,请大家把第二节读一读。

小结语:在生活中,当你遇到老师或者其他熟悉的人,轻轻的一声“你好”,就温暖了他们的心。

(2)扶小妹妹。打开课件图。小明看见小妹妹摔倒了,是怎么样做的?出示句子:小明看见了,赶紧把小妹妹扶起来。指名读。老师听出来,你把“赶紧”读得特别快,为啥呀?把“赶紧”去掉读一读,比一比,有啥不一样。你能给赶紧换一个词吗?读一读,比一比。你能用“赶紧”说一句话吗?

小明把小妹妹扶起来,小妹如何说?板书:感谢

小明怎么样做?如何说?请你配上动作读一读。板书:不用谢。小明和小妹妹多有礼貌呀,请同桌分角色读第三节。

同学们会用“感谢”和“不用谢”了吗?现如今老师也要考考大家了。如捡东西,奖红花等。

小结语:一句简单的“感谢”和“不用谢”,用处可许多啊,我们不仅在课堂上会用,平时在生活中也要会用。

(3)招待老爷爷。打开课件图。老爷爷来到小明家,小明赶紧说:“老爷爷请坐,老爷爷请喝茶。”板书:请坐、请喝茶。请你把小明的话读一读。你的“请” 字读得特别好。小朋友跟着读一读。你真棒,把小明的动作都配上去了。小朋友,学着他的模样读一读。你瞧,老爷爷来了——(学生演示)多有礼貌的小明,这是奖给你的大红花。老爷爷,你出的标题特别好,这是给你的奖赏。老爷爷要走了,小明——板书:再见。你家里来了客人,你是如何做的?打开课件句子,说话练习。

小结语:同学们也像小明那样,热情招待客人,真是有礼貌的好小孩!

4、小结谈话:孙悟空变成老师,小妹妹,老爷爷来考小明,小明用文明的行为,礼貌的语言,交了一份中意的答卷。我们把2-4节连起来读一遍,把小明的有礼貌用朗读表现出来。

5、假如你是孙悟空,看了小明的表现会想些啥?是呀,孙悟空也特别中意,一个跟头翻到天上,飘下一封信。信上说——打开课件出示句子,齐读:小明,你真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小孩。

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

回到板书总结课文:除了这些礼貌用语外,你还明白哪些礼貌用语?孙悟空神通广大,变着花样来考小明,小明顺利地通过了测验。今天,小朋友也以精彩的表现给了老师一份中意的答卷,老师把这红花奖给你们,请你们把它带出教室,带进校园,带到社会上,让礼貌之花开遍祖国大地,我们都是有礼貌的好小孩。

四、完成作业卡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设计模板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参观使学生了解学校的环境,知道自己班级教室卫生间、阅览室,班主任办公室……的位置,认识门牌上的字。

2.能力目标:通过参观使学生初步具备自主识字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参观校园,满足新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学校的基本设施

教学难点:

认识学校出现的简单的字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书中出现的字【8分】

(一)请同学们看语文书的封皮,先和同学交流一下,在书的封皮上都画了什么?有没有你认识的字?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欣赏语文书的封皮并认识封皮上的字。

(二)看图上的四幅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做什么?(学生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然后找同学到前面个别汇报)

二、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并认识学校里的一些字。【15分】

本班教室——卫生间——教室——办公室——收发室……在参观的同时,可以让学生讲讲这些地方是做什么用的?(学生边看边听介绍,然后回到教室后互相交流)

三、其他要求【15分】

(一)见老师、客人要问好,让路(右侧)

(二)进老师办公室要先敲门,经允许方可进入,进入后要先问老师们好,走时要说老师再见。(学生做表演示范)

※[设计意图]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尊敬师长的思想品德教育。

四、作业设计【2分】

回到家里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校园。

板书设计:

1—2看看我们学校里的字

语文班级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设计模板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z c s3个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准确拼读z c s与音韵母组成的音节

3、学会zi ci si3个整体认读音节,会读它们的四声

4、认识5个生字,会读儿歌

教学重点:

1、学会“z c s”三个声母,读准字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学会“zi ci si”三个整体认读音节,能读它们的`四声。

教学难点:

区别声母“z c s”和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理解它们各自的不同用处,为今后能正确拼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二、我们到拼音王国中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拼音朋友,对吗?你们还记得它们都是谁吗?对,单韵母家族的“a o e i u ”6个小朋友,还有声母家族的“b p n f 、d t n l、g k h、j q x”14个小朋友,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呀?今天我们这节课不仅要再认识声母“z c s”3个小朋友,而且还要到整体认读家族中看一看。你们想去吗?那我们先认识一下声母“z c s”,一会儿它们带我们去整体认读家族。

二、借助插图学习声母“z c s”的音形

(一)学习声母z的音形

1、出示“z”的图,学习字母的音

(1)问: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2)你能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学生试读。

(3)讲:你们可以借助“字”的音平读来学习字母“z”的读音。发音时,舌尖向前平伸,顶住上牙门齿背,憋住气流,舌尖稍微放松,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注意读得轻短些就是“z”的音了。自己试试?

(4)教师范读“z”。

(5)学生练读“z”,体会发音要领。

2、记忆“z”的形

(1)问:看看图有什么好办法记住“z”的形呀?

(2)学生说记忆顺口溜,谁说得最好,就让他带读:像个小2z z z。

(二)学习声母“c”的音形

1、出示“c”的图,学习字母的音

(1)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呀?

(2)你能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学生试读。

(3)讲:你们可以借助““刺”的音平读来学习字母“c”的读音。发音的方法基本与“z”相同,只是从窄缝中挤出的气流比较强。自己试一试?

(3)教师范读“c”。

(4)学生练读,体会发音要领。

2、记忆“c”的形

(1)问:看看图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的形呀?

(2)学生说记忆顺口溜:半个圆圈c c c 。

(3)学生读记忆儿歌。

(三)学习声母“s”的音形

1、出示“s”的图,学习字母的音

(1)问:你们看这是什么呀?

(2)你能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学生试读。

(3)讲:你们可以借助“丝”的音来学习字母“s”的读音。发音时读得轻短些,舌尖平伸,与上门齿背接近,中间留一条窄缝,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自己试一试?

(4)教师范读“s”。

(5)学生练读,体会发音要领;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2、记忆“s”的形

(1)问:仔细看看图,哪儿像字母“s”的形呀?

(2)学生说记忆顺口溜:半个8字s s s。

(3)学生读记忆儿歌。

三、指导书写

(1)大家看黑板:出示四线三格,我们看看老师是怎样书写“z c s”的?比比谁观察得最认真?仔细看字母是几笔写成的?在四线三格的哪个格上写?

(2)师范写后,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字母像什么?“z”像2;“c”像半圆;“s”像半个8。学生不仅记住了字形,而且利于学生书写。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个别指导,还要注意提醒学生书写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3个声母朋友,大家不仅掌握了它们的音形,而且书写得也非常好!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这3个字母与“a e u”组成的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好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学过的声母卡片。

2、抽读带声调的单韵母卡片。

二、学习声母“z c s”与单韵母“a e u”组成的音节。

1、出示书中“z c s”与“a e u”组成的音节,让学生自己试着拼一拼。

2、同桌同学互拼,相互纠正。

3、指名拼读,比一比谁拼得最准?

三、创设活动情景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一)学习音节“zi”

1、请一个学生拿着水抢滋水,让学生说一句话。

比如:z z同学在滋水。

2、问:“滋”的音节是什么呢?带着“z”头饰的学生说:“z的音节就是我”。说完,教师带着“i”的头饰,说:“z是声母,不是音节,要想给lsquo;滋rsquo;注音,必须要我这个单韵母i 来帮忙,就成为了音节zi ”。教师板书:“zi”

3、教师范读:声母“z ”和音节“zi”,让学生听听有什么区别?

4、教师强调:只要把声母“z”的音读长些、响亮些就是音节“zi”的音,这叫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直接读。

5、学生练习读,体会它们的区别。

6、教师板书“zi”的四声,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7、教师强调:整体认读音节可以直接给汉字注音,注意在“i”上标声调时要去点。

8、学生练习读“zi”的四声。

9、用“zi”的四声调组词或说句子。

(二)学习音节“ci si ”

1、师说:我们都知道“c s”是声母,不能给汉字注音。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发“刺、词、丝”等的字,要想给汉字注音,怎么办?

2、师板书:“ci si ”。

3、能用学习“zi”的读音方法试着读读“ci si”吗?

4、学生练习读,教师纠正。

5、同桌互读,互相纠正。

6、指名读。

7、学习“ci si”的四个声调,通过组词巩固音节的发音。

四、小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3个声母朋友“z c s”,我们不仅掌握了它们的音形、能够正确书写,而且还学习了整体认读音节并能读准它们的四个声调,真棒!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出示zi ci si指名读、齐读

2、读z c s与其它字母相拼的的音节二、新课1。出示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

2、指导学生用字、词说一句话。

3、拼读词卡。

4、提问:说说你在家里做哪些事?

5、表扬:小朋友们真是爱劳动的好孩子,个个都聪明能干!那老师看看你能不能过桥?

(1)自由打开书本说儿歌

(2)找一找:里面有哪些是带z c s的,再读

(3)、指名读儿歌

(4)、谁来当小老师。

(5)、边读边自已做动作。

(6)、指名表演。

6、那老师再考考你们,认不认得这些朋友。出示生字 7、做游戏认字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不少,我们会认几个生字,又会读儿歌。

四、课外作业:

课后请小朋友们回家把你们今天学习的字告诉你的爸爸妈妈。

五、板书

教学后记:

汉语拼音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声母ZCS这节课中,我从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入手,积极创造符合孩子心理的课堂气氛,用一种交流互动的方法与学生一起学习.编了顺口溜.像个小2z z z,半个圆圈c c c,半个8字s s s

在教学Za Ca Sa的过程中,我利用插图编了一个故事: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妈妈早早起床,擦玻璃扎好了辫子,准备做早饭.爷爷也早早起来,给花洒洒水.小红也不甘落后,起床后就拿起一块抹布去擦玻璃.这一家人是多么爱劳动啊!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这三个音节拼读,而且还对学生进行了爱劳动的教育.在这节课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1、班内学生插嘴现象较多;

2、对发音没有到位的学生缺少必要的指导;

3、没有及时板书。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设计模板 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会认十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四季各有不同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美。

4、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四季各自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从儿歌中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你们喜欢唱什么歌?什么时候会唱歌?

2、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也会唱歌,它们唱些什么呢?(学生回答)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再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后生字,将字音读准。

2、在课文中圈出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3、同桌间互查,抽读字卡。

4、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片,“我会说”组词。齐读。

5、小黑板出示会认的字,“小老师”带读。

6、男、女生分读,赛读。

7、齐读生字。

四、作业设计。

1、写一写会认的字。

2、给会认的字涂上红色。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抽读生字。

二、学习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读一读。

2、分小组交流:你喜欢的原因。

3、谁来说一说你喜欢的季节?

4、听它在唱些什么呢?

5、他们唱出的歌声音为什么不一样呢?丁冬、知了、沙沙、呼啦?

6、谁愿意读一读?指名读,范读,男女生赛读。

三、拓展思维。

1、在你喜欢的季节里,你还听见谁在唱歌?唱些什么?

2、背诵你喜欢的部分。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瓜”,教师范写。

2、学生书空。

3、学生书写练习。

五、作业设计:

1、为你喜欢的季节画一幅画。

板书设计:

1、四季的歌

春 花

夏 绿

秋 金黄

冬 白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设计模板 篇5

教材说明:

这是一首儿歌。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儿歌用拟人化的手段来写,语言亲切、生动。所配四幅插图,形象优美,色彩明丽,便于学生观察想象,

预设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八、九、无"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七、九"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产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预设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四季的特征。

2. 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八、九、无"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七、九"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从哪些地方看出是秋天呢?

一年中,除了秋季,还有哪几个季节?我们来看大屏幕,猜猜是什么季节?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看图片,以动画形式连续出现课文中的4幅图,最后定格)

揭题:这四幅有趣的图和几句优美的文字组成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板书课题2.四季

二、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根据注音,读读课文。①碰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②有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划下来;③标一标课文有几句话,想一想每一句讲了什么。

2、小组交流,看看小伙伴间能不能解决你感到困难的问题。(新型生生关系)

3、反馈

①课文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②提出难点,全班帮助解决(自主、合作、探究)(字词在本节课解决,课文理解教师酌情放入下节课解决)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11个生字。

哪些字的读音你认为应该注意,能给大家提个醒吗?(注意整体认读音节及平翘舌音)

①指名说、带读

②自由读、开火车读生字。

* 练一练,连一连:

Yuan shi dui jiu shou xia ye xue dong du qiu

对 说 是 叶 圆 夏 秋 雪 肚 就 冬

*这些字哪些方面(字形)你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你能给这些字找找好朋友吗?(指名说)

*"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这些词语多好呀,我也会试着说几个。

2、学写"七、八、九、无"4个字

①读读"七、八、九、无"4个字

②这几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重点指导"七"和"九"两种笔画,让学生明白:①它们都是一笔写成②观察转折角度、运笔的大小

③写一写这四个生字

四、小结

本节课学生未解决的问题,下节课解决。

第二课时

预设教学目标:

1、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产生探究的兴趣。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初步感知了四季的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研读课文。

1、让学生根据兴趣,自由组成学习小组,选择其中的一句话进行研读。(合作学习)

2、小组汇报、交流。(允许学生用各种方法汇报:诵读、合作表演读等)教师可根据学生需求放背景音乐。

3、评价。(你觉得刚才的朗读好吗?为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词、句指导),(激发情感,引起兴趣)

*本环节和刚才的小组汇报可有机的结合,教师酌情灵活调整教学环节。

5、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背一背、记一记。自由准备,全班背诵。(轮流起立把一篇文章背完)

三、拓展作业

*说说画画:

你喜欢哪一个季节?为什么?把你喜欢的季节画画一画,并能给图画取个名字。(放背景音乐,用背景音乐来调控画画的时间)

**挑战题:(教师酌情决定做否)

读读下面的儿歌,你能试着写几句吗?

春雷唤醒了桃花。

夏雨洗绿了树叶。

秋风染红了枫叶。

冬雪铺满了大地。

四、课后延伸

找找描写春、夏、秋、冬方面的小诗,读读并能介绍给小伙伴们。

拓展阅读:关于四季

简介

地球上的四季首先表现为一种天文现象,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当然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决定了温度的变化。四季的递变全球不是统一的, 北半球是 夏季, 南半球是 冬季;北半球由暖变冷,南半球由冷变热。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在不同季节有周期性变化规律。

地理现象

地球绕太阳 公转的轨道是 椭圆的,而且与其 自转的平面有一个夹角。当 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 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 太阳的热量不同,因此就有了季节的变化和 冷热的差异。

在 气候上,四个季节是以 温度来区分的。在北半球,一般来说每年的3~5月为 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在南半球,各个季节的时间刚好与北半球相反。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时,北半球是夏季。在各个季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季节的转换是逐渐的。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设计模板 篇6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读起来亲切自然,活泼俏皮。本课教学设计以识字为基础,旨在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一个活泼、有趣的识字氛围,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自我发现、自我实践中学知识、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异精神。根据课文语言表达亲切自然、生动有趣的特点,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感受趣味,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的愿望。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带学生做一次踩影子的游戏,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在家长的协助下,在不同的地方,以自己为中心,分辨前、后、左、右。(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设计模板 篇7

师:上节课我们到四季王国认识了那里的生字,这一次谁还想去啊!为什么?

生:四季王国的景色真美,我还想去。

生:到四季王国能学到很多知识,我也想去。

师:正好小鹿乖乖打来电话,它想与咱们同学同行,你们欢迎吗?(欢迎)好,就与小鹿打声招呼吧!

(点击课件)

小:小朋友你们好。

生:小鹿乖乖好。

小:能与你们一起去四季王国我可真高兴,马上就要进入四季王国了,您们想说什么?

生:要认真看。

生:这么不容易,一定要认真感受。

师:到了四季王国以后,一定要用心观察那里的每一处景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四季》。看,四季王国到了。

师:四季王国的景色美不美?原来它就在我们的书上,翻开书61页,仔细观察书上有几幅图?几句话?

生:书上一共有四幅图。每节有四句话。

师:这么美的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呢?

生:(各抒己见)

师:你们的想法都很独特,都有自己的见解。那同学们最先喜欢哪个季节呢?

生:春天。

师:大家想不想学啊!让我们一起领略春天的美景。(出示春天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小鸟在天上飞,小草绿绿的,尖尖的,被大风爷爷吹得摇来摇去。

师:联系生活,说说春天还有那些变化?

生:大雁从南方飞回来了,桃花、杏花都开了,还有香味呢!

师:真香!老师都闻到了。

生:小河的冰都融化了,小鱼在水里跳着圆圈舞,真开心!

师:春天真美,能不能把它美美的读一读。

(生读,师生评价)

师:这么美的课文,老师也想读,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师读,生不情不自禁的加动作读)

师:春天真可爱,背一背怎么样?

生:(背)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春天,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春天的?

生:我们看了春天的图片,再说一说春天还有哪些变化,接着读了读,最后又背了背。

师:现在就按照你们自己归纳的学习方法自学,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

生(自学、交流)

生:我喜欢冬天(师放图片)冬天,小雪人真顽皮,它戴着红色的帽子,用胡萝卜做鼻子,还有一个可爱的小手。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生:我想说说图片以外有那些变化?

冬天可以溜冰,还能打雪仗,白白的雪真漂亮。

生:还可以穿上厚厚的棉衣,在雪地上散步、玩耍。

生:我还能读一读。

(比赛读,加动作读)

生:我想背一背。(生背)

生:我喜欢秋天。(出示图片)秋天,秋高气爽,谷穗被重重的果实压弯了腰,好象在说:“我成熟了,我多棒。”

生:我还能说秋天还有哪些变化?(出示图片)秋天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

生:秋天果实成熟了,大苹果红红的,绿绿的。

生:树叶变黄了,像仙女一样飘落下来。

生:庄稼成熟了,一片金黄,农民伯伯开始收割了。

师:谷穗是什么?

生:谷穗是果实。

师:你们见过真的谷穗吗?今天老师让没见过谷穗的同学看看真的谷穗。(出示实物)

如果你是谷穗,想说什么?

生:我会说:“看我多肥呀,我沉甸甸的都弯腰了。“

生:我会说:“看我多神气,我又给人类做贡献了。“

生:我给大家读一读。

生:我能背一背。

生:我喜欢夏天(出示图片),夏天菏叶圆圆的,青蛙在捉害虫。知了好象在说:“夏天到了!夏天到了!”

生:我还知道夏天有哪些变化?夏天可以游泳,我带着游泳圈穿着游泳衣,可快乐了。

生:我可以在炎热的夏天吃雪糕,一次吃好几根呢!

生:我读一读行吗?(读)

生:我背一背。(有表情的背)

师:同学们说出了自己喜爱的季节,现在我们……哎!小鹿乖乖到哪去了,找一找?

小:(课件)我在这儿呢!我到后花园去参加小动物们的表演会了,你们等着我呀。我马上就回来。

师:小鹿乖乖去参加表演会去了,我们怎么办呢?谁有好主意?

生:我们也开一个表演会吧!

师:大家同意吗?

生:(高兴地说)同意。

师: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他们的喜爱之情,可以用歌舞、画画、诗歌、也可以把课前准备好的图片及照片拿出来与同学们展示。

(生分组准备)

生:第一个节目由我们小组的小画家来表演。(展示四季的图画并分别介绍)

师:第二个节目是什么?

生:我们小组来汇报。(分别出示在冬天照的照片,并介绍内容 )

师:第三个节目呢?

生:我们三个给大家表演歌舞《春天来了》(表演)

生:第四个节目由我们表演,我们为大家唱春天的歌《小燕子》(唱)

生:第五个节目我们为大家朗诵一首秋天的诗。(朗诵)

师:大家表演的真精彩!你们个个是小天才。四季王国真美。它给我们带来快乐。今天你们的收获一定不少吧!谁能谈谈?

生:(各谈体会)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多,小鹿乖乖有什么收获?

小:(课件)能和你们来四季王国,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下次我一定带你们去一个更好更美的地方,祝你们进步,再见!

师:小朋友再见!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设计模板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话”、“说”等6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春天里事物的变化,喜欢观察春天。

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书写合体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展示作品,导入新课

1、分小组展示春天的图画。

2、全班交流,通过展示台展示优秀作品

3、教师参与,调动气氛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幅美丽的春天的图画,想看看吗?

(出示课文中的插图)

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4、板书课题:柳树醒了。(学生读题,认读“醒”字,说说打算怎样记住这个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老师配乐读课文,说说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

[板书:春雷(闪电)春雨春风春燕]

2、分小节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三、合作识字

1、学生在文中用彩色笔涂了生字,读一读。

2、同桌对读,互相正音。

3、交流:哪个生字最难记?给小朋友提个醒。并齐读两次。

四、再练习读课文

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班内学生参差较严重,需多点练习时间)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学生观察,说说怎么才能写好这些字。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最难写的字,重点指导好怎样书写合体字。

3、学生书写,师生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自由读一读课文,再现课文中的生字

2、开火车认生字。

3、读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

二、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1、你从什么地方知道柳树醒了?分小组读书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学习相应的小节)

2、学习第一节。

a、指名读。

b、想像:春雷会跟柳树说些什么话呢?

c、如果你是春雷,那就把这悄悄话说给组员们听吧!

d、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节。

e、指名读,评议。

f、比赛读,评选“朗读高手”。

3、学习第二节。

a、指名读。

b、教师板画柳树。

c、愿意上台画一画柔软的柳枝吗?

d、你们觉得应该怎样读这一小节呢? ’

e、比赛读,指导读。

4、学习第三、四节。

a、音乐声中,教师引读第三、四节课文。

你们瞧!春风给柳树梳头了,梳着梳着——(生读)“春燕”跟柳树捉迷藏了,藏着藏着——(生读)。、

b、春风中,柳树展示出它婀娜多姿、俏皮可爱的样子,你愿意让柳树变得更美吗?请哪位小画家上来画一画吧!

c、让学生带着想象好好地读一读课文。

d、小组汇报读。

5、学习第五节。

a、醒了的小柳树可高兴了,他们在干什么呢?请你们找一找读一读吧!(生练习读)

b、指名读,评议。

c、全班读。

三、读背课文

1、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喜欢这一小节的其他同学可以一起读。

2、会背课文的站起来,齐背课文。

四、实践活动

仿照课文续编诗句,再说一说。

如,春天跟——说话了。

说着说着,

五、扩展活动

1、贺知章曾写过一首诗《咏柳》,有同学会背吗?

2、出示挂图,再一次欣赏春天的风光。(学生说一说,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设计模板 篇9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意。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学习第一小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了课题,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有一位山东作家,叫王宜振,他写下了一首非常美的描写秋天的小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学生自读

2、指名朗读

有不懂的词吗?

3、再读,想: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

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

4、你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都看到了什么?那作者又看到了什么?

(金黄的)稻穗

(成熟的)向日葵

三、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朗读

读第一小节,你认为哪个字使整段都充满了生命力?

2、小结:秋天到了,红红的苹果,紫红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苹果——这些能不让太阳更红更娇吗?

桂花飘香,菊花盛开,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花香,这不让空气更甜吗?

因此,第一段中的“更红更娇”“更甜更好”写处了秋天的与众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读诗歌,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3、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我们继续感受诗歌字里行间的深厚情感,感受这美好的秋天。

二、品词析句

1、秋天,凉风习习,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呢?他们在干什么呢?

秋天来到(),在那儿()。

2、秋风所到之处留下了秋的足迹,你能举例说说吗?

秋风飘到()()。

3、默读诗歌,你最喜欢哪个地方?

说说原因

4、交流

秋风“打滚”、“奔跑”——秋风调皮。“可爱”——作者对秋风的喜爱,对秋天的喜爱。

“抓一把......涂掉。”——夏秋之交,空气的清香。

“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静态写成动态。

5、指导朗读

三、理解课文意蕴

1、面对这样美丽的秋景,诗人的内心涌出怎样的想法呢?

读第6小节。

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

(1)“柔韧的梳子”、“井井有条”

植物的果实成熟了,高低交错、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

(2)“发亮的汗珠”、“闪耀”

丰收了,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地劳动,洒下勤劳的汗水,内心却无限喜悦,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熟的果实,更是一种希望: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3)小结

诗人不仅赞美了秋天,更是蕴含了这样深厚的道理。

2、读最后一节,你读出了什么?

“黄叶”是秋天的象征,通过“珍藏”“黄叶”,表达诗人对秋天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作业:

1、背诵课文。

2、练习册

小编分享:小学语文课文教案设计范文优选八篇


作为一名优秀负责的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打好基础,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准备好教案来加强学习效率,有了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我们的教学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怎么写好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编分享:小学语文课文教案设计范文优选八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会认“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2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2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铺垫的作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聚焦“情深”

1.板书:慈母情深

2.请同学们满怀深情地齐读课题。

师:看题目,大家不约而同地强调了“深”这个字。慈母的情深在何处?让我们有怎样的感受?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出示课件2)

1.自读课文,解决课后的生字词,会读,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课文,用简单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生总结,汇报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三、精读课文,体会铺垫的作用。

1.同学们,我们知道事情的起因是买一本书。你们觉得买一本书容易吗?请大家读1-4自然段。

2.在读的过程中思考:

①“书价一元多”从这句话中,我们了解到什么信息?

板书:书很贵。

(出示课件6)②“母亲还从来没有……要过这么多钱。”从这句话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这句话暗示了家里很穷。“从来没有”“也从来没有”这两个词表明

板书:A家里很穷。

B“我知道家里穷,因此很懂事,不给家里增添负担。”

③读第4自然段,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这个自然段是直接描写自己家“穷”的。从“卖破收音机”和“吃进了肚子里”直接描写家里的穷。

板书:破收音机吃进了肚子里

④同学们,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反复交代家里很“穷”呢?里面的用意是什么?

生各抒己见

师总结:文章一开头先介绍书价(一元多),然后反复强调“从来没有”,暗示读者这一元多对“我”家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紧接着作者又写出“卖破录音机”和“吃进肚子里”,这是直接描写自己家穷。作者反复介绍“穷”是为了下文母亲毫不犹豫地掏钱让“我”买书做铺垫,从而衬托出母亲对“我”的爱。

板书:穷做铺垫,衬托母爱的伟大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解决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还知道了文章运用了衬托的写法做铺垫。可以说收获匪浅。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9)

1.背写课后生字词。

2.继续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通过分析描写母亲的细腻的语言文字,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3.通过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和善良,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会写的生字。

2.为了突出母爱,作者进行了怎样的铺垫?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对书的渴望与贫困的家境让作者失魂落魄。也就在这一天,作者走进了母亲那个他从未靠近的世界。

二、深入品读

1.请同学们自由读5~29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

板书:瘦弱疲惫贫穷辛苦善良……

2.在这部分中,关于母亲的哪些镜头让你印象最深?

3.罗列句子,对比感悟:

⑴“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

①你的脑海中有这样一幅画吗?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

②外表极其瘦弱的母亲内心也瘦弱吗?她是怎样做的?从哪儿可以感受到母亲内心的坚强呢?

引出对比:“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③哪个词让你的这种感受最深?

④母亲为什么要“立刻”?“立刻”带给作者的又是什么?

⑤对比对这两句话,小结:瘦弱但坚强。

⑵“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①再带着感受读这句话。

②如果你是梁晓声,面对这样一位眼神疲惫的母亲,你读懂些什么?

③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极度需要休息的母亲却一刻也不肯休息,你看到了吗?

二次引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④母亲这样的“立刻”是一天吗?是一个月吗?

⑤读,小结:辛苦忙碌。

⑶“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①从哪个词最能体会母亲的辛苦?(龟裂)

②怎样的手才叫“龟裂”的手?母亲的手为什么龟裂?

③尽管手已龟裂,但母亲还在任劳任怨,争分夺秒地忙碌着:

三次引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④再读这句话,你还读懂些什么?“皱皱的毛票”说明了什么?

⑤读,小结:

贫苦不吝啬。

4.再读这些句子,母亲的伟大形象是通过什么表现的?

(1)自由读。

(2)交流:

板书:动作、神态、语言……

(3)再读,再感受。

三、触景写情

1.拿出笔,写下作者的感动:

我拿着母亲给我的钱,鼻子一酸,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我攥着钱跑了出去,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2.交流。

3.母亲的希望是什么?你觉得那个劝她的女人说的话有没有道理?

四、音乐渲染

1.母亲像天空,像大海,更像一条河,静静地流淌在四季的交替中……

2.送出歌曲《母亲》。

五、作业。(出示课件18)

1.搜集表现“母爱”的古诗句。

2.用充满感情的文字来写一写自己的母亲。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设计(篇二)

教学活动

(一)、谈雪景,引入新课,揭题:

引导学生描绘雪景,并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交流)相机引入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_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咏雪的词。词中展现了塬上怎样的雪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教师揭示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目标同上)引导学生明确。

(三)、诵读诗词,整体感知,感受其音乐美:

1.教师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聆听范读,客观评价优点及不足。

2.学生明确字音及停顿,自由朗读诗词,读出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情感美 ,并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请学生多次齐读这首词,教师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朗读问题。

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心得导入

1.结合本地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展开对“雪景”的描绘。学生畅所欲言,想象大地披白、青松傲雪、堆雪人、打雪仗等雪景。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代环境,会赋予雪景不同的特点,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_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雪原壮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词,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壮志豪情。1945年发表于重庆《新民晚报》,引起极大轰动。

今天我们有幸来欣赏学习这“伟大的篇章”——《沁园春雪》。

(学生接触古典诗词不多,对此的兴趣爱好尚未形成,对_的了解恐怕也只停留在政治家的层面。设计这段导语的目的在于引起同学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了解_作为古典诗词爱好者和伟大诗人的一面。)

二、听范读,正读音,感受气势。

1.学生出示生字词,教师选有代表性的用实物投影展示,请学生读准每个字音,教师示范,学生纠正自己的读音,重点注意下列字的发音。

沁qìn莽莽mǎngmǎng分外妖娆fènráo数风流人物shǔ折腰zhé思汗hán稍逊风_xùnsāo还看今朝zhāo

2.听第二遍时,请想象一下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怀。

(在扫除文字障碍的同时,让学生对全词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这样可以一开始就给学生形成感性上的认识,通过范读给全词定下一个磅礴大气的基调,也为学生即将进行的朗读树立一个较好的模仿的范例。)

三、读课文,理解词意。

(一)学生自由朗读全词,要求读准确、流畅。

(二)齐读上阕,感知内容。

1.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学生可能用找上阕中心句的方法直接答“北国风光”,教师可从准确性的角度引导学生明确“风光”可指春、夏、秋、冬四季景象,太宽泛,不准确。

2.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

“望”字。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望“字应该好找,但教学不应停留在找出这个领字,教师还是应当适当传授一些有关知识,但应点到即止,不可深究。)

3.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

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长城、大河、群山、高原。

4.作者当时是站在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看到的这些景象,作者的视野非常开阔。即便是作者视野开阔,但这些景象已经远远不是作者视野所能达到的范围,这说明,这个“望”字带有很大的什么成分?

想象。

5.想象仅限于这几句吗?

还有后三句。

6.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展开想象,是闭上眼睛想,把诗人所描绘的雪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作家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哲学家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现在看哪位同学的脑海中绽开的想象的花朵最美丽。

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说,然后再在全班描述。

(这是一个很好的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训练学生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学生在想象和表达的过程中作者蕴涵其中的情感也能得到感悟。语文学习的三维目标能够在此有机融合。)

(三)齐读下阕,感知内容。

1.祖国的江山正因为如此的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评价的呢?

“惜秦皇汉武……射大雕”

2.作者在文中评论的历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们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请几位学生简单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都可作补充。

(相应历史知识的介绍有助于理解词的内容,也应帮学生建立文史哲不分家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在充分肯定学生历史知识丰富的同时为学生不完善的介绍作补充。)

3.作者在评论这些帝王时又用了哪个领字?管到哪句?

惜。“只识弯弓射大雕”。

4.结合原文与你自己的理解,体会一下这个“惜”字都有那些意味?(讨论)

5.请部分学生代表小组发言。

学生的发言可能不够全面,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字词的方法全面的看问题。如:从“略输文采,稍逊风_”、“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武功方面还可以,但在“文学才华”(这里不仅指个人的文学才华,还指治理国家方面)方面就差一些。从“略输”、“稍逊”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这些古代帝王的丰功伟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曾起过一定的作用。是历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学生的发言还可能不够深人,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原因,结合时代背景等方法使思考更深入。如:这些古代帝王的不足是由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造成的。作者惜前人(对前人表示惋惜),就包含着后来者必然居上的伟大气概。自信自己必定胜过前人。

6.在下阕中,作者有没有直接抒发这一观点的句子?

有,“俱往矣……今朝”。

(当学生的发言或片面或肤浅时,教师不应一概否定或越俎代庖直接说出答案,而应在部分肯定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同时教给方法,注意引导,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继续主动积极的思维,并在今后的思考中运用这些方法举一反三。)

7.由这句话,老师不禁想起了_的词《沁园春长沙》,在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的_,在1925年,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式,面对生机勃勃的辽阔大地,_感慨万千,在《沁园春长沙》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1年后的1936年,作者同样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审时度势,在《沁园春雪》中写出了自己的心声——谁主沉浮呢?

学生可能直接从注释中照搬“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说具体。“无产阶级及其革命领袖和人民大众”或“当代英雄”。

.作者是怎样将上阕的写景与下阕的议论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从文中找出)

“江山……折腰。”

9.这句话在文中其了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江……”承接上文的写景,总结上文,“引无”领起下文,正因为有了这句话,才使这首词的上下阕更加浑然地有机的成为了一个整体。

(过渡句的作用应具体分析,避免学生形成只会说空洞的套话的习惯。)

四、全班齐读全词,读出感情。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设计(篇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强化将情感寄予景中来表达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请学生背诵所学过的或者听说过的关于学的诗词,由此引入新课。

2.用多媒体出示_生平以及本词的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_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二、整体感知:

1.字词:

多音字:分、数、汗、还、朝。

难字:莽、娆、竞、_。

2.录音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三、深入研读

1.学生齐读,边读边思考如下问题

(1)上阕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长城、大河、山原,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2)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描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明确: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3)“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会像白象在奔跑?

明确:“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山”因、蜿蜒、高低起伏而说“舞”,“高原”因雄伟浩大说驰。化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请学生以分组讨论“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是虚写。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四、拓展延伸:

通过回顾和提问的方式请学生认识到,分析上阙的思路是:结构——意象——技巧——情感。然后请学生分组,照此思路对下阙分析,充当小老师,每组派一名代表自行讲授。教师补充、点评和总结。

明确:

1.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2.“江山如此多娇”承上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

3.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略输”、“稍逊”、与“只识”相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4.“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_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_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是: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应该看看今天的无产阶级,当然也包括作者本人。

5.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往矣”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评古”是为了“颂今”。

最后全班齐读这首词,依照本课所分析有感情地朗诵,教师点拨,力求当堂成诵。

五、小结与作业

小结:总结这首词的层次思路与写法:

(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接着评说历代帝王,最后深化开掘,抒发豪情壮志。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从表达方式看,上阕写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下阕议论、抒情,“议”得恰如其分,“抒”得气冲斗牛;上阕的描写为下阕的议论、抒情作了坚实的铺垫。

作业:

写一段文字,描写春雨或秋风(注意春雨的特点,200字以上)。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设计(篇四)

【教学思路】《沁园春•雪》是体现_诗词特点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典范作品。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该词的写作背景,抓住该词熔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虚实相结合,动静结合,意境壮美,气势磅礴,感情奔放,气度豪迈的特点,领会本词的基本内容和写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欣赏诗词的一般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词的意境,体会诗情,感受词的情感美,音乐美;领会上下片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想象作个性化的描述,切身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进而陶冶学生的性情,习得一种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了解_,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

2、体会词作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深刻性及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本词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连堂2课时。

第一课时:作者、背景、上阕;

第二课时:下阕、总结、思考练习。

【课前准备】

1、教师:

准备_的书法作品,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

熟读本词,扫清字词障碍,搜索有关简介_生平的资料。

【教学步骤】

一、引入

从背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名句引入本词的教学。

二、新课

1、_生平:(学生介绍,老师概括。)

(展示其书法作品。)

2、本词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_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3、字词:

⑴多音字:

分、数、汗、还、朝。

⑵难字:

莽、娆、竞、_。

4、录音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5、学生齐读,教师对学生朗读过程中的缺点予以更正。

6、分析:

⑴上阕:

提问:上阕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⑵详细分析上阕: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会像白象在奔跑?

明确:“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山”因、蜿蜒、高低起伏而说“舞”,“高原”因雄伟浩大说驰。化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③提问:“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是虚写。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⑶下阕。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明确: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⑷详细分析下阕:

①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古代帝王?“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明确: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略输”、“稍逊”、与“只识”相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③“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的作用是什么?表达什么意思?

明确:“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_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_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是: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应该看看今天的无产阶级,当然也包括作者本人。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往矣”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评古”是为了“颂今”。

⑸齐读这首词,力求当堂成诵。

⑹总结这首词的层次思路与写法:

(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接着评说历代帝王,最后深化开掘,抒发豪情壮志。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从表达方式看,上阕写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下阕议论、抒情,“议”得恰如其分,“抒”得气冲斗牛;上阕的描写为下阕的议论、抒情作了坚实的铺垫。

三、解决课后练习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百年学典》中的该课练习。

2、结合本课内容及写法,赏析_《沁园春•长沙》。

3、写一段文字,描写春雨(注意春雨的特点,200字以上)。

【板书设计】

概写:动静结合

上阕:描写具体描写:动静结合(实)

想象描写(虚)

沁园春•雪热爱祖国山河

歌颂无产阶级

铺垫

过渡(承上启下)

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历代帝王

抒发豪情壮志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设计(篇五)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虚词“而、为、之”实词“穷”。

2、学习文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1、柳宗元的山水诗文都流露出借游解忧的情绪,试找出有关诗文加以体会。

2、学习本文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写法。

【自读指导】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学习中,首先要使用古汉语字典查找相关生字词、多义实词、虚词的读音和意思,疏通文章大意,圈划疑难语句相互讨论。然后,要结合作者人生经历(《晨读晚练》p111《独钓寒江雪》),抓住文中写景的语句,体会作者在游记中寄寓的人生感悟。最后,可以结合柳宗元的其他诗文体会诗人被贬永州终生不得复用的绝望与排遣,进一步品味文中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知识链接与巩固】

1、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被贬永州期间写下了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永州三戒》(《永某氏之鼠》、《黔之驴》、《临江之麋》)我们初中时学过其中的 ,还有他的另一篇文章 ,以及他的诗 。

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山水游记是柳文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它继承了《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不仅用凝练的文笔、精华的语言描绘南国美好风物,并且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幸遭遇、怨愤抑郁的心情融注其间,文笔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

3、平日的游览,平淡无奇,索然无味,而西山景色新异,令人精神振奋,心旷神怡,是作者第一次真正的游览,所以在题目上冠以“始得”二字。“始得”二字为全文的线索,有贯穿全文的作用。

【自读导学】

通读第一段,在()中为生字注音,解释加点的多义实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翻译划线语句。

(1)自余为僇( )人,居是州。恒惴慄( )。

(2)其隙( )也,则施施( )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3)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 )而起,起而归。

(4)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解释: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设计(篇六)

一.活动背景:

新课标教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是在学习了课文《我的母亲》(胡适)之后,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引导他们感受爱、理解爱、奉献爱。

位桥二中是一处农村初中,学生家长经常劳作在田间地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是寄宿生,每周回家一两次,很少有机会与父母倾心交流,难免产生隔膜,本次综合性学习是消除两代人之间的隔膜、增进感情的契机。

二、活动目的:

母爱,犹如阳光和空气,我们沐浴其中而常常不知不觉。回首往事,我们才幡然醒悟,母亲做的件件小事都蕴含着浓浓深情。通过本次活动多侧面的认识母亲,体会母爱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全面了解母亲一生的酸甜苦辣,能够理性的思考母爱;培养用多种方式(实践、口语表达、写作)表达情感的能力。

三、活动组织与计划:

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每八人一组,活动过程中组长适当分工,组员各负其责,每周一次组内交流。本活动拟用三周,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唱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妈妈的吻》《懂你》等。

2.利用图书馆、电视、网络等媒体搜集资料:

(1)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2)新闻媒体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

(3)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

(4)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电影、广告等。

第二阶段:

1.利用周日与母亲聊天,了解母亲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她曾经有过的梦想和追求。了解母亲在抚养自己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以自己的希望和要求。

2.给母亲唱一首歌,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3.针对以上内容,写一则日记,谈谈自己对母爱的思考与认识。

第三阶段:

各小组总结学习收获,集体交流学习成果。

四、活动成果展示交流设计:(邀请部分家长参加)

(一)导入: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近一段时间我们也了解了妈妈,今天我们就把感受到的爱说出来,把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齐唱歌曲《妈妈的吻》。

(二)小组成果展示:

1、感受母爱:各小组选择一项最有价值的材料参加集体交流。朗诵诗文;展示相片、图画;播放音像资料。

2、走近母亲:

(1)家长代表谈母亲的心声。

(2)你的母亲是怎样的?围绕“我的母亲”这一话题小组推荐代表进行演讲或讲故事。

3、回报母亲: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文章,结合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写出自己最想表达的心声。

(三)课下继续开展“我帮妈妈做家务”活动。在歌曲《懂你》中结束本课。

五、活动反思:

本次综合性活动容易实施,且是学生和家长乐意接受的内容,所以效果较好。同时我对新课程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活动中我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了家庭,学生通过与家长交流,认识到了父母生活的艰辛,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况。语文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是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的一次有益尝试。

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健康成长。很多同学以前在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生活,现在他们已经开始洗碗、铺床、提水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的同学在日记中写着:“以前我以为父母挣钱供我上学是天经地义的,所以不顺心时我就发脾气,不上学,现在我真正认识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我应自己做事,好好学习,不让他们再为我操心。”可以看出同学们从生活上到思想上都受到了教育。

有的父母在学生日记本上也写了几句话:“感谢老师采用这种方式让孩子体谅我们……”“孩子在家比以前懂事多了……”更可喜的是开学初打算辍学的郗宗祯同学的母亲亲自到学校为他交上了书钱,并且说为了孩子将来,无论如何也要让他读书。一次综合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教育了学生,感化了家长,真是一举多得。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设计(篇七)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二、背诵全词。

教学设想

一、教时:1课时。

二、重点与难点:诗词欣赏与评价。

三、学法指导: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四、教具准备:

1.投影片

2.录音带:范读带、配乐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初中我们学习了《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长沙》。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二、诵读鉴赏

1、整体感知,熟悉内容

①听范读正音:舸、寥廓、峥嵘、稠、遒、遏

②生齐读,熟悉内容

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它的突出特点是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读这首词就要从整体感受抒情形象入手,理清思路。

①默读圈点,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

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

②理清思路:(见预习提示)

明确:上阕写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

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精神和理想,暗答了上阕的提问。

③初步概括形象特征:(外观其行,内察其心)

明确:独立深思,忆旧言志。

④自由朗读,试行背诵。(记关键词顺着思路背)

检查背诵,若不能背,说明原因可能是没有进入意境;若能背,指出还要深入体会,具体把握情感特征。

3、鉴赏评价

理清了思路,初步感受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后,我们还要深入体会,具体把握情感特征。

①联想设疑,制造悬念:

前3句的正常语序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诗歌语言常用变序,这里将“独立”置前,增强了表现力。它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现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更激发读者生发种种想象与联想:孤独的诗人最见个性。李白“独坐敬亭山”闲适,柳宗元“独钓寒江雪”隐逸,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超脱,那么诗人“独立”橘子洲头,又要表达怎样的情思呢?

在“寒秋”的氛围中,联系“长沙”、“湘江”,我们会想见屈原“哀秋冬之绪风”,宋玉“悲哉秋之为气”,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审言“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湘江北去,诗人南下——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参见P171注释①背景说明),是不是也要抒悲秋之情呢?

②了解抒情方式,体会深情

要深入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情感特征,我们有必要了解诗词的抒情方式常识。(参见练习三提示:抒情诗词有的直抒激情,有的通过写景、状物、记事、写人来抒发感情。)就《长沙》的内容而言,有借景抒情,有直抒胸臆,有怀人忆事抒情。

明确:上阕“看”统领的7句是借景抒情,“怅”、“问”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下阕的“携”、“忆”、“记”表明是怀人忆事抒情。

A.“看”统领的借景抒情

写到哪些景物?

明确:山、林、江、舸、鹰、鱼:万类。

体会到怎样的意境?

讨论提示:红叶、绿水、鸟飞鱼跃,这些景物单独看上去也很平常,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些诗文名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吴均《与朱元思书》)

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从唐僧玄览诗中化出的名句,见初中课文《鸟飞鱼跃的联想》)但诗人眼中之景,意象密集,组合有序,或远或近,或高或低,有分有总。并从数量(万、百)、范围(遍、漫),色彩浓度(尽染、碧透),运动力度(争、击、竞)等方面突出景物特征。

明确: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是一幅色彩瑰丽的图画,晚秋静穆的伟大中律动着勃勃的生机,扫尽千古悲秋之气。

从这壮阔的深秋意境中,我们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呢?

提示:假如是一个消极悲观的诗人,面对同样的景物,可能是这样的感叹:

山如人意懒,石似我心空;

水流无情,逝者如斯;

黄叶飘零,生命终结;

苍鹰孤独地盘旋,小鱼无力地漂游;

不是万类竞自由,而是树倒猢狲散,飞鸟各投林。

明确: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对大自然中万类生物的激情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家国命运的由衷关怀。

朗读提示:要想象画面,进入意境,读出关注热爱的积极情感。

B、“怅”、“问”直抒胸臆

诗人立而观景,借景抒情,蓄积的情感终于爆发为直白的发问,升华为哲理的思索。这时候,站在我们面前的已不是一般的游人,也不是普通的诗人,而是一个关怀天下的哲人。

朗读提示:要读出深思。

C、“携”、“忆”、“记”怀人忆事

深沉的思索自然唤起了诗人对年青时的革命同志和革命活动的思念和追忆,那是怎样的人和事呢?

放投影片,补充事实,印证词意:

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a.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

b.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c.1915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

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

这首词用诗的语言形象地概括了那段往事。

讨论:“携”、“侣”“同学”表明人物关系亲密团结。

“峥嵘”、“稠”表明时代特点,艰难时世反衬人物的奋发有为。

“恰”引起的铺叙表明人物的气质禀赋、精神状态和战斗行动。

“粪土”形象不美,表现对军阀官僚的蔑视恰到好处。

“中流击水”写尽豪情壮志,意味深长,令人联想到“中流砥柱”。

从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中,我们联想到怎样的形象呢?

提示:想其人忆其事,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非当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倒令我们想起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更令我们想到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

明确:忆的是“同学”、“书生”,站在我们面前的分明是一群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斗士。

朗读提示:要读出情志。

三、整合小结

综观全词,造像写意,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游人;借景抒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诗人;深沉发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哲人;怀人忆事,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斗士。

鉴赏方法:诵读入境,抓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形象;了解抒情方式,体会情感特征。

依据朗读提示,朗读全词,读出感情。

四、赏读结束

放投影片毛泽东诗词手迹,听配乐朗诵带。

请朗诵水平好的同学朗读全词,要求读出感情。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配套光盘)、画纸,彩笔

主要板书计划

16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看)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想)

更上一层楼。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读读背背,抄写,描笔顺等。

课外

背诵古诗。

第一教时

任务:

读通课文。

策略:

借助课件展开教学。

流程:

一导入新课,破题质疑

1 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说说自己想要提出的问题和对题目的理解。

2 简介《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

3 师介绍鹳雀楼的地理位置和得名的原因,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登上高处远眺的所见和心理感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 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字音。

2 自由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 启发和鼓励学生用和联系上下文结合的方法,解释字的意义。

4 在学生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5 师配音范读,学生思考:哪两句诗是写景的 哪两句诗是写作者的感想的。

三作业

1 抄写古诗。

2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任务:

阅读感悟。

策略:

借助光盘展开教学。

流程:

一复习

读读生字新词。

二精读诗句,悟意明理

1 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自由读。

3 指名读。

4 电脑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填空。

①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依、入、目、上、尽、流)。

②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白、黄)。

③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千里、一层)。

5 分小组讨论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色。

6 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鼓励学生画得不要与文中插图雷同。画的时候要考虑你的观察点在何处 夕阳、山峰、黄河应画在什么位置 画好再涂上颜色。

7 幻灯展示学生的简笔画,师生结合诗句共同点评。

8 出示多媒体课件,屏幕上显示鹳雀楼山水画。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闭目遐想,老师用语言描述诗的境境。

9 启发学生谈谈作者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和自己对这首诗的体会,分组上台比赛,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精彩。

三总结全文,拓展廷伸

1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 拓展性小练笔,把你站在高处观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话写出来。

3 师小结。

四作业

1 背诵古诗。

2 阅读补充读物上的古诗。

相关推荐

  • 热搜教案:小学语文教案设计(1840字)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大部分老师为了让学生学的更好都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老师的压力,提升教课效率。教案可以让未来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那么,你有没有收集优秀的小学语文教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热搜教案: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1...
    2022-08-19 阅读全文
  • 最新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模板 一桌一讲台,一师一生情。教案目的一般应包括知识、智力和思想教育。教案可以督促教师备好教学内容,如何设计教案才能够有利于教材的知识结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2022-12-17 阅读全文
  •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11篇 作为一位爱岗敬业的好老师,为了让学生都充分认识到语文的乐趣,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准备教案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有了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新的教学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怎么写好一份教案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设计11篇,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学目标...
    2022-12-18 阅读全文
  •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2000字 作为一名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师,一般都会被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每学科都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基本要求,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想要写出一篇教学设计咋写呢?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特别编辑了“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2023-01-06 阅读全文
  • 最新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设计2000字 宜未雨绸而缪,毋临竭而掘井。杰出的幼儿教学工作者能使孩子们充分的学习吸收到课本知识,为了将学生的效率提上来,老师会准备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关于好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最新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设计2000字,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这首...
    2023-01-18 阅读全文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大部分老师为了让学生学的更好都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老师的压力,提升教课效率。教案可以让未来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那么,你有没有收集优秀的小学语文教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热搜教案: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1...

2022-08-19 阅读全文

一桌一讲台,一师一生情。教案目的一般应包括知识、智力和思想教育。教案可以督促教师备好教学内容,如何设计教案才能够有利于教材的知识结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2022-12-17 阅读全文

作为一位爱岗敬业的好老师,为了让学生都充分认识到语文的乐趣,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准备教案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有了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新的教学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怎么写好一份教案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设计11篇,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学目标...

2022-12-18 阅读全文

作为一名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师,一般都会被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每学科都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基本要求,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想要写出一篇教学设计咋写呢?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特别编辑了“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2023-01-06 阅读全文

宜未雨绸而缪,毋临竭而掘井。杰出的幼儿教学工作者能使孩子们充分的学习吸收到课本知识,为了将学生的效率提上来,老师会准备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关于好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最新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设计2000字,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这首...

2023-01-1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