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2年级数学观摩课《连加连减》听课心得感受笔记评课记录反思

发布时间:2022-03-07

幼儿园听课评课记录。

常言道,优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的课堂上能更好的发挥教学效果,为了加强学习效率,我们一般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幼儿园教案内容吗?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2年级数学观摩课《连加连减》听课心得感受笔记评课记录反思》,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2年级数学观摩课《连加连减》听课心得感受笔记评课记录反思》

《2年级数学观摩课《连加连减》听课心得感受笔记评课记录反思》这是一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连加、连减》教学评课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一、教学理念

1、数学文化观。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表现为一个结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个见证。所以教学上应让学生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2、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必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新的数学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技能目标: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游戏中学,使学生喜学乐学;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4、数学素养培养目标:1)应用意识;2)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2)掌握运算顺序。

2、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学习连加。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强调“活动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一开始创设托乒乓球比赛,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产生对知识的需求。从四个大组中选出4人,其中1人为计数员,另3人为参赛对员。在老师的指引下,有条不紊地开始比赛。最后,当老师提问哪一组是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你怎么想的?这时激活了学生对加法含义的认识基础,连加这一知识作为学生的需求应运而生。学生跃跃欲试,开始了大胆假设,一种数学的品质弥散在课堂上,一下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说应该把每一队三个人的成绩加起来或和起来,就能决定名次了。正所谓教学中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提问:你能不能一眼看出哪一组是第一名?学生们开始仔细观察成绩记录,马上发现第二组是第一名,因为这一组第一位同学托了11下,已经超出其他组,再加上后两位同学的成绩,那就更高分了。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教师适时启发学生:数学并不只是计算,刚才同学们一眼看出谁是第一名,这也是运用了数学的方法。这样紧扣新课标精神,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数感。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原教学做出适当的补充,将学生作为一种活的教学资源,体现数学教学的生命力!

接着提问“如何得出第二、三、四名呢?”一句问话将学生带入连加知识的学习中。学生有了前面加法含义的认知基础,马上回答出将三个数相加,就可以得出。教师板书式子(其中一组的成绩)并将这个式子与以前学的两个数相加做比较,引出课题“连加”。

最后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提问“这个式子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了争取后继学习的时间,要求每人计算自己组的成绩并在组内说计算顺序。学生汇报时,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并提问:“要计算这道题,你得把哪个数记住?你是怎么记的?”强调在先计算的两个数下面划一横线,并把得数记录在横线下面,这样就能记住。

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后,将课本72页例题制作成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使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当停下来后,要求学生描述刚才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出连加的含义,并列式解决、汇报。当学生汇报时配合课件将计算过程突显出来,进一步巩固了新知,也为学习连减埋下伏笔。

2、延续情节,学习连减

爱听故事是每个儿童的天性,紧凑的故事情节使孩子们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因此教学设计上延续喂小鸡的情节,用课件动态展示小鸡吃饱后离开的情景,将连加连减这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像故事一样娓娓道来,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数学文化观。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地存在,他们都有着各自的发展过程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为了突破重难点,这一环节采用逐层提问,分解重难点的教法。当课件显示走了两只鸡时,便提问:你能说说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回答:原来有8只小鸡,走了2只,还剩下几只?列式8-2=6。课件继续演示又走了两只鸡时再次提问:接着又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列式?学生回答:接着又走了2只,再减去2。教师追问:用什么来再减2呢?学生回答:用8-2剩下的数来减去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8-2-2,对比连加式子,出示板书连减,并要求学生看着静态画面描述所发生的事,从整体上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

在探讨计算顺序时,采用分层教学法,有能力的学生自主探讨,有困难的学生走上来与老师一起学习。学生汇报运算顺序时,配合课件突出运算顺序,突破难点。强调同连加一样在先运算的两个数下面划横线,并把得数写下,这样就不会忘记,能细心计算。

在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后,出示课本74页第5题,停车场图,要求学生看课件演示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画面,进一步体验连减的含义,并列式计算。

3、观察对比,小结算法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但在学生的知识库中这还是两个独立的知识点,有部分同学可能对连加连减的关系有模糊的认识,这时教师便得引导学生在知识点间搭建桥梁,形成联系,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王国。

为了便于学生找到连加连减的异同,板书尽可能设计简洁,突出知识点的联系。一年级学生由于受到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发现关键问题需要较长时间及适当的指引,在这,我肯花时间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最后,学生终于抛开外在形式的干扰,找到核心问题。归纳出以下两点:1)连加连减都是先算前两个数的得数,再与第三个数进行计算。2)连加是把三部分和起来得到总数,而连减是用总数来减。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老师定位的角色为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带领孩子们体会成为学习主人翁的乐趣。

4、寓练于乐。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40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设计环节,还是练习环节都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因此在练习部分主要采用游戏形式来巩固学生刚学到的新知,重点突出运算顺序。

1)计算(专项练习,巩固运算顺序)

计算下面各题,并想一想,你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4+1=4+3+2=5+0+3=

8-5-3=10-2-7=10-6-2=

结合学生的汇报演示课件,强调为了记住前两个数的得数,我们采用写下来的方法。这样可以使我们全心全意去计算,而不用担心忘记了得数,不能继续后面的计算任务。

2)请你帮小动物们找到回家的路。(趣味性题目,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学习的兴趣)

课件展示:每只小动物手上都有一把钥匙,每把钥匙对应一间屋子。只有算对钥匙上的式子,你才能帮小动物找到回家的路。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培养小朋友乐于助人的品质。

3)小小邮递员。(使更多学生可以参与到活动中,从面上检查学习情况。结合新课标精神渗透简单图形统计表的知识)

学生将算式都贴在正确的邮箱上面后,提问:哪个邮箱的信最多,哪个邮箱的新最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看着这个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你能举出生活中你碰到过的连加连减的问题吗?提出来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出发点,我们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并将它作为新知识的现实背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同时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

《连加连减》听课反思

今天听了惠卫红老师上的《连加连减》这一课,我听了两次,自己也上过一次,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在这节课中惠老师注重教师的引导,教得比较扎实,因此学生掌握情况也比较好。比试上时更加的流畅了。

我收获的是创设情境串联始终,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而惠老师在这节课中就做到了“小红家果园大丰收”这一主线贯穿始终,从果园丰收运南瓜(连加例题)、到热闹吸引了小鸟(想想做做1)、小明帮忙采丝瓜(连减例题)再到小鸭子很欢快的游着(想想做做2)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增加了整节课的连贯性,让人听来很舒服。

一开始的例题中由教师引导比较水到渠成,可试教时的处理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可能更有挑战性,在读图意时,我觉得还可以再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反思】

这次课我主要是想使学生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同时,接触连加连减。购物是每个孩子都经常性接触的行为,孩子们可以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进行连加连减的列式计算,让运算顺序、计算方法,潜移默化的得到掌握,使比较枯燥、抽象的数字生活化、形象化,增加了趣味性。同时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选择商品的自主性较大,所以所列算式及计算过程也是不尽相同的,既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又增大了全体学生练习的数量。最后的购物环节,可以用来复习、巩固、提高。

虽然是这样设计的,但是由于我的原因,(初次接触低年级教材、初次接触数学教学),所以有许多问题存在:教学的层次不是很分明,新授课与练习课的分界不太清楚。教学的节奏应该有张有弛,数学课求快,是我的一个误区,数学应该有快有稳,这样学生才能学的又清楚,又不十分紧张。由于我一直从事的是高年级语文教学,所以严谨的数学教学语言是我很大的一个弱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十分注意。还有个别环节处理的不够妥当,如:练口算时候用了开火车的方式,不利于面向大多数学生,类似的问题,应该多加注意。

总之,这次课上的不尽如人意,但是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很宝贵的经验,希望下次还有类似的机会,可以让我们这些不太熟悉数学教学的青年教师,尽快对业务真正熟悉起来。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编辑推荐

二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课后随笔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课后随笔》

《二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课后随笔》这是一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这个教学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学生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在一年级上、下册已经学过,在这个教学活动里主要教学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后记《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加减法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重点是学会用一个竖式进行两步笔算的方法,以及根据题意列一个综合算式。对于学生来说,这两个内容都不难,所以,在教学设计上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为学生创设了帮王爷爷收西瓜的情境,并让情境贯穿于本课新知。由分小组收西瓜引导出连加算式,再由同学帮助王爷爷送西瓜引导出连减算式,学生即从中学会了列综合算式,又进行了思想教育,两全齐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浓厚起来。

其次,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用竖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为他们今天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内容我都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或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本组的计算方法,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积极创造,寻求更加简便的计算方法。在展示交流中互相质疑,补充回答,完全是学生自己在自主学习。作为老师的我,只是学生在出现不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给予引导或补充,让学生自己完善自己的想法。这样,既不影响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反思

最近,我上了《连加连减》这一课,《连加、连减》一课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而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绝大部分学生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的结果,学生往往忘记第一步的得数。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

其次,引导学生看图也是关键。因此在上这节课时,要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例题的投影片稍作改变,使小鸡吃米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来了、又来了”用连加计算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一图多用,让小鸡吃完米“走掉、再走掉”,让学生感受“去掉、再去掉”用连减计算的生活经验。同时,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可采用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了解决连加、连减时,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本课设计时重点通过在第一步算式下画横线确定运算的顺序,并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然后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当学生计算熟练后,第一步算式下画的横线不用再画,第一步的计算得数也只要记在脑子里就行了。

最后,还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本节课我引导学生看算式先画○,后说计算过程来进一步巩固连加、连减,深化新知。从而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今后学习数学埋下种子。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是10以内数加减法的教学重点,特别是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是这节课的重点。我根据这一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重新组合教学内容,以动手操作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学得形象,活泼。从中自主感悟出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感觉这堂课有很多不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感兴趣的“小鸟图”和“飞机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理解、描述图中的故事。在描述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和描述事情的能力,并愉快自觉地融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在“飞机图”情景问题中,出现了不应出现的错误,是教师的疏忽。在这一环节中给学生造成了误解,本来连加连减是很抽象地知识,又出了技术的错误。使学生在理解上出现了扭曲,在本环节中应以动态情节出现,由抽象转化为直观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机会,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摆一摆,说一说”和“画一画,算一算”环节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机会和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学中玩”,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活动,不但让学生在做中、玩中愉快地学习,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家校合一”环节中,让学生回家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这样让学生感悟了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在生活中起重要作用。

3、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教学的精髓。在“小鸟图”中,在分布看图是,在数小鸟时,先不写数,待学生感到重新数时,再写。这样能让学生感悟数字的简洁美。在列式计算时,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数一数渗透了验证、分类等数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发展

掌握知识是发展情感,态度与能力的基础。在教学连减时,学生根据连加的运算顺序自主探究连减的运算顺序。学生可以大胆地去尝试各种方法,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这节课,为学生设计了丰富的学习活动,并运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探索知识创设情境,为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条件。但是在本节课中课堂组织环节衔接欠缺,利用时间不够合理。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活动中探索新知识,感受数学的作用,经历了探讨“连加连减”的过程。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是人教版二年级(上)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内容。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利用课件向孩子展示一幅小蜜蜂采蜜、送蜜的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从实际情景中因出计算问题,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计算问题的过程。

首先,我利用课件,向孩子展示小蜜蜂采蜜、送蜜这两幅情景图,让孩子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结合情景图理解算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列竖式,让孩子观察、比较中,发现连加连减竖式简便写法的简便之处,从而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

其次,我在教学连加连减过程中,加入了两个练习环节。第一个练习我设计了三道连加题在花朵中,三道连加题难度逐渐增加大,即训练了孩子的口算能力,也给孩子在动手笔算过程中体会简便写法的简便之处。与此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计算也可以是很有趣的。

而另外一个练习,我采用比赛的形式,让孩子在送小蜜蜂回家的过程中,完成连减的练习。练习中,即巩固、加强了孩子的计算能力,又培养了孩子互相帮助的情感。

在教学的最后,我还设计了一只没有算式只有得数的小蜜蜂,让孩子思考,哪些数连加或是连减可以让小蜜蜂回家。学生在刚才原有的基础上,再加上整节课的练习,学生想出了许多算式。这一环节我拔高层次,让学生在思考和计算中发散他们的数理逻辑思维,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即巩固、加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互相帮助的情感。

但是在这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存在了一些不足。例如:我在和学生一起观察连加竖式的时候,我经验不足,在对于一些竖式上的小毛病,我没有抓住这个教学机智,让孩子去发现那些小毛病,因此在连减计算过程中,仍有这样的小毛病存在。

通过这次的教学,明白了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在今后教学中,不仅要善于扑捉学生资源,更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王丽锋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用竖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应发挥需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放手给学生,我从以下方面进行:

首先我从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入手以此巩固学生对笔算加减法的掌握。三位数口算是在一年级学习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中发现像这样一个算式里面包含两个加号或减号,我们把它分别称为“连加连减”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其次,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列出连加算式,组织学生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分几步计算?再反馈交流让学生明白连加、连减得算理,并让学生在组内尝试解答。

最后让学生总结在计算连加、连减时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课堂时间把握不好,做后的练习题没有来得及处理。

回顾整堂课,我感觉最不足的地方是对教材不熟悉,《连加连减》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对这个知识点,我采用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而没有针对学生的尝试做一些分析,综述尤其是比算术式的写法只是针对学生的尝试结果说明了算理,而没有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特别是简便写法的竖式没有做重点讲解。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不是太好,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

通过此节课,我明白了教学中的重点就是知识点,难点就是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熟悉教材,备好课,备好学生,加上老师的创新就能上好课。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会以次节课为起点,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多反思自己,多钻研,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努力的我会迎来美丽的彩虹。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这个教学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学生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在一年级上、下册已经学过,在这个教学活动里主要教学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计算细心,书写整洁的学习习惯。

教学反思: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先用“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让学生复习口算,并要求说出9+3+5、16-4-8这两道算式题的运算方法,为例1、例2的学习作铺垫。学生都能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学习新知时,利用情景:少先队员帮农民伯伯摘西瓜来引出例1的学习。让学生看图提出自己的问题: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第一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最后再让学生一起来解决: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列出算式:28+34+23。学生基本都会用两个竖式来解答,在此基础上再教学生写出这个连加竖式的简便写法,学生很自然地就学会了,教学效果较好。

有了例1的学习,在例2的教学中就相对比较轻松了,学生列出算式:85-40-26后,直接让学生写出它的竖式简便写法,很大部分学生都已掌握。例2还有一个教学特点就是这道算式的第一步可以用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是上学期学过的知识,第二步再用笔算,说明能用口算计算时尽量用口算,口算有困难时再用笔算。

在学生计算时存在一个共同点就是个位满十时忘了要向十位进位,个位不够减,向时位借十后,十位忘了退一。这个问题是学生做计算时的一个通病,所以我在教学时严格要求他们进位和退位一定要点点,但愿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这是一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的。主要教学重点在学生能借助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以及掌握其计算方法。

最近,我上了《连加连减》这一课,《连加、连减》一课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而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绝大部分学生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的结果,学生往往忘记第一步的得数。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

其次,引导学生看图也是关键。因此在上这节课时,要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例题的投影片稍作改变,使小鸡吃米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来了、又来了”用连加计算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一图多用,让小鸡吃完米“走掉、再走掉”,让学生感受“去掉、再去掉”用连减计算的生活经验。同时,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可采用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了解决连加、连减时,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本课设计时重点通过在第一步算式下画横线确定运算的顺序,并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然后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当学生计算熟练后,第一步算式下画的横线不用再画,第一步的计算得数也只要记在脑子里就行了。

最后,还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本节课我引导学生看算式先画○,后说计算过程来进一步巩固连加、连减,深化新知。从而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今后学习数学埋下种子。

【反思】

《连加连减》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的。主要教学重点在学生能借助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以及掌握其计算方法。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教学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几个层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我将书上静态的例题,用课件以搬南瓜这一故事情节呈现,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先搬来2个南瓜,小女孩又搬来1个南瓜,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然后又通过摘丝瓜这一事件,先摘了3条丝瓜,又摘了1条丝瓜,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这样既让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

在看懂图的基础上,我没有直接让学生列出算式,而是采用讲故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之间将看到的情景以小故事的形式讲出来,既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最主要的是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对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的更深刻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三、教方法,熟记运算顺序

为了解决连加、连减时,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这一难点,在教学时我教给了学生一个好方法,主要是通过在第一步算式下画横线来确定运算的顺序,然后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用第一步的得数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在让孩子回答口算答案时也要多强调计算步骤,渗透有序思考的数学方法。

数学是民主化、个性化和活动化的课程,因此在教学本课内容时一定要多提供数学活动交流的机会,鼓励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自己的教学语言有时重复较多,这点还需要注意,语言应当精炼简短,课堂效率才能有所提高。

《连加连减》说课稿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连加连减》说课稿反思》

《《连加连减》说课稿反思》这是一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

如果说正确把握教材的意图,领会新课标精神是肥沃的土壤,那么随时更新的教育理念,扎实的理论功底则是源源不断的清泉。只有源源不断的“清泉“灌溉着肥沃的“土壤”,才能使土地上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一、说教材与学生

《连加、连减》一课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72页。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二、说教学理念

1、数学文化观。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表现为一个结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个见证。所以教学上应让学生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2、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必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新的数学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技能目标: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游戏中学,使学生喜学乐学;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4、数学素养培养目标:1)应用意识;2)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2)掌握运算顺序。

2、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学习连加。

课的一开始,我就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并通过自己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说的能力。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课题的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讲述运算的顺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编写算式,并自己去计算,这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教师借此让学生在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预算顺序。

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后,利用动态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当学生汇报时配合课件将计算过程突显出来,进一步巩固了新知,也为学习连减埋下伏笔。

2、延续情节,学习连减

爱于表现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让孩子们有表现的机会使孩子们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因此教学设计上让学生先发挥想象编写连减的算式,再通过自己编写的算式来编题目,充分理解连减的含义。出示板书连减,因为连减的算式动态的画面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学生看着静态画面描述所发生的事,从整体上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

3、观察对比,小结算法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但在学生的知识库中这还是两个独立的知识点,有部分同学可能对连加连减的关系有模糊的认识,这时我引导学生在连加和连减知识点间搭建桥梁,形成联系,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王国。

4、寓练于乐。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40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设计环节,还是练习环节都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因此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一个悬念“只要猜出大脚印下的数学秘密,就能通向一个美丽的数学城堡。”学生的胃口一下子调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采用游戏形式来巩固学生刚学到的新知,重点突出运算顺序。

六、反思

1、在比较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时,我还可以在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2、在练习看算式画圈中,虽然我演示了一个学生得本子,如果在这里再拿几本学生的本子上来演示,让学生自己来作一个评价,这样的话会更好。

3、在上完新课后,可以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连加连减得例子。

【反思】

本节课教学连加、连减,这也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难点,主要是在计算的过程中要分两步计算才能算出来结果。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

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我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开始,我通过让学生根据图中小女孩摘南瓜的图,自己编故事并表演动作,把图中的意思表达出来,学生们都很积极的把自己编的故事说出来了。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把题中的数量关系表达了出来:第一筐有4个南瓜,第二筐有2个南瓜,小红有推来了一个南瓜,一共摘了7个南瓜。

我本来想先让学生列出两道算式,再把这两道算式整合成一道算式的,结果学生一下子就把连加的算式说出来了,因为学生对于连加、连减的算式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我就直接跳过了那个步骤,直接进行下面的教学了。在接下来教学连减的过程也是和连加的过程差不多。在连加、连减教学完以后,让学生总结一下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连加和连减的计算顺序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对于他们的计算顺序也都比较熟悉。在后面的练习中,我也是尽量先让学生把图所表示的意思说出来,得出数量关系,再进行列式计算。

本节课不足:在练习的时候,理解题意时,我应该再放手一些,让学生大胆的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这是一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加减法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重点是学会用一个竖式进行两步笔算的方法,以及根据题意列一个综合算式。对于学生来说,这两个内容都不难,所以,在教学设计上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连加连减》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加减法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重点是学会用一个竖式进行两步笔算的方法,以及根据题意列一个综合算式。对于学生来说,这两个内容都不难,所以,在教学设计上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为学生创设了帮王爷爷收南瓜的情境,并让情境贯穿于本课新知。由分小组收南瓜引导出连加算式,再由同学帮助王爷爷卖南瓜引导出连减算式,学生即从中学会了列综合算式,又进行了思想教育,两全齐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浓厚起来。

其次,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用竖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为他们今天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内容我都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或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本组的计算方法,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积极创造,寻求更加简便的计算方法。作为老师,只是学生在出现不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给予引导或补充,让学生自己完善自己的想法。这样,既不影响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反思】

这节课开始先复习了一年级简单的连加连减,主要引出计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其中有两道题目数较大,反应出学生口算速度慢,准确率不高。然后出示摘南瓜的情境图,列出算式28+34+22后,让学生自己列竖式,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上黑板板书。最后出现了3种写法,比较三种方法的异同,都能认同写法3最麻烦,在三班大部分学生认为写法1最舒服,最习惯,最容易接受,在四班大部分学生认为写法2最好。我让孩子们从简便方法里面选自己习惯的那一种。到连减,列竖式计算84-40-26,孩子们通过自主迁移,写出了两种写法,但是结果都不一样。比较连减的两种简便写法和连加的两种简便写法,谁和谁很相似,但是说明连减不采用写法2,因为容易出错。但是巧了个位上4-0=4,再减6还是比较好算的,有的学生就说我用方法2算对了。这时我说服他们的方法是,如果40变成46,个位上4-6已经减不开了,还得再减6,这时就很容易出错了。当然,不让他们亲自试错,感受差了很多。之后又向学生说明84-40可以直接口算出来,就可以不写竖式了,能口算的就口算。

做的好的地方是能选择有代表性的写法列到黑板上,并加以分析比较。不好的地方是占用时间长,练习时间短。

相信《2年级数学观摩课《连加连减》听课心得感受笔记评课记录反思》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教案,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听课评课记录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2年级数学《连加连减》优秀教学案例说课稿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2年级数学《连加连减》优秀教学案例说课稿反思》《2年级数学《连加连减》优秀教学案例说课稿反思》这是一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
    2022-03-06 阅读全文
  • 二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课后随笔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课后随笔》《二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课后随笔》这是一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这个教学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
    2022-03-06 阅读全文
  • 关于一年级数学优秀课例观摩课心得体会精选五篇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写下来会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心得体会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简略写出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因此在分享小学数学观摩心得时就可以以自己心中感触最深的部分为重点。那么如何写好我们需要的小学数学观摩心得体会呢?...
    2022-09-25 阅读全文
  • 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这是一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的。主要教...
    2022-03-06 阅读全文
  • 小学青年教师语文观摩课听课笔记 【收藏】 老师对于学生来说是向导,老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通常会写教学笔记。教学笔记可以记录老师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你知道一篇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笔记怎么书写吗?为满足您的需求,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地编辑了“小学青年教师语文观摩课听课笔记”,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2022-05-14 阅读全文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2年级数学《连加连减》优秀教学案例说课稿反思》《2年级数学《连加连减》优秀教学案例说课稿反思》这是一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

2022-03-06 阅读全文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课后随笔》《二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课后随笔》这是一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这个教学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

2022-03-06 阅读全文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写下来会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心得体会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简略写出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因此在分享小学数学观摩心得时就可以以自己心中感触最深的部分为重点。那么如何写好我们需要的小学数学观摩心得体会呢?...

2022-09-25 阅读全文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这是一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的。主要教...

2022-03-06 阅读全文

老师对于学生来说是向导,老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通常会写教学笔记。教学笔记可以记录老师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你知道一篇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笔记怎么书写吗?为满足您的需求,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地编辑了“小学青年教师语文观摩课听课笔记”,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2022-05-1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