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解读孩子的喜怒哀乐

发布时间:2022-03-05

教育孩子诚实的故事。

家园共育讲究的是快乐专递,开心学习!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解读孩子的喜怒哀乐”,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1、关于快乐

快乐的孩子往往有一种天生的幽默感,对快乐的天生的接受力和敏感心,能让他们从最细小的地方发现和感受到好玩有趣的事情。成人的关注以及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度过亲密时光,能够让孩子更加快乐自信。

2、关于善良

善良就是关心别人,和别人一起分享内心的美好感受——尤其是那些处在悲伤和孤独中的人。父母可以在每天的生活细节中教会孩子与人为善。一个孩子,如果能感受到善良和爱心,他就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并将自己的善良和爱心延伸、传递下去。而且,最重要的是,那些与人为善的孩子不仅能认同自己,喜爱自己,而且能够和周围的人友善地相处,更加快乐地面对生活。

3、关于害怕

孩子们会害怕好多东西,蜘蛛啦,打雷打闪啦,夜里的黑影子啦,这些都会让孩子感到害怕,这是因为孩子的头脑里总是充满着太多幻想。父母要耐心倾听孩子诉说自己的害怕,让孩子认识到,害怕是能够被克服和战胜的,避免孩子因为有害怕的情绪而觉得难为情。

4、关于妒忌

小孩子有时有妒忌心是非常正常的。妒忌,其实传达了孩子内心的一种恐慌,他们怕自己不够好而落在了别人后面。父母要帮助孩子正确地对待妒忌心,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正确评价自己。通过参加集体游戏、参与别人的交谈或共同做某项工作,都能帮助孩子感受到被信任和被关注的快乐,也会自然而然地化解孩子的妒忌心。

5、关于悲伤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会使孩子陷入悲伤,如家庭的破裂,身边亲人或喜欢的小宠物的离世,甚至是孩子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这都会让孩子出现悲伤的情绪。父母的爱能帮助孩子辨别悲伤情绪,控制低落情绪的蔓延,进而接纳和转化不良情绪,重新振作起来,拥有积极的心态。

6、关于爱

爱给孩子温暖、归属感和安全感。对所有的孩子来说,他们都希望父母能花更多的时间来陪陪自己。在忙碌的日子里,或许我们很难经常陪伴孩子,但是,我们要让孩子时刻感觉到我们对他们的爱。在爱中成长的孩子,更懂得爱他人,爱自己,并且分享爱。

7、关于生气

生气是最难控制的情绪之一。家长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时候,这是人的天性。给孩子讲述生气的体验,让他们进入其中的情景,有助于他们正确认识生气的情绪,学会以合理的方式控制自己,减少不良情绪对孩子的影响。

8、关于孤独

父母要帮助孩子学会面对孤独,告诉孩子,没有人能够每时每刻都保持良好的心理感觉,那些不良的情绪和感受都会很快过去的。生活在父母的关爱中的孩子,他的内心有种强大的力量,使得他能够驾驭自己的情绪,无论是和别人在一起还是自己单独一个人,他都能将孤独感转化为独处默想,寻找到心理的支撑点。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解读孩子粗心的表现


这里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家长大学,专注K12阶段所有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关注我,您的孩子会因为你变的不一样。

孩子粗心只是一种表象。

期末考试结束后,许多家长看到孩子的成绩后,都会吐槽:“这孩子太粗心。”

有家长还不解,我孩子平时学习很不错啊,但考试时偏偏粗心,这到底是什么毛病?

我以前就说过,孩子粗心只是一种表象,这个表象的背后绝对透露着他学习出现了某种程度的问题。

如果平时孩子做作业时就认真审题、一丝不苟地做,做完作业又好好检查,就不会出现粗心这样的问题。

这当中有个训练问题。

好习惯、强能力都是训练出来的。

有一名优秀的高中生的父母是这么对待孩子的粗心的:从初中起,妈妈就告诉他:粗心,就是能力差,学得不扎实的表现!

任何时候,都不要说是因为粗心没考好,也请家长不要再为孩子找这个推脱责任的借口。

细心、沉稳、脚踏实地是必备的能力。

如果具备了这些能力,偶尔丢一两分,可以理解,超过两分,就是能力还欠缺,学得不扎实。

“粗心”现象具体表现:

1、不细看条件,看错条件

2、数字结果错误。

3、推导错误。

4、缺少信心。

我认为学生粗心,其根本原因有以下两个:

1、考试粗心,坏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是学习能力还欠缺,学得不扎实。

2、学习的责任感不强。

习惯上的粗心比知识上欠缺危害更严重。

听到有家长这样批评孩子:“你不是不会做,你就是粗心大意。”

这种批评的结果,往往会让孩子心里产生潜意识:粗心只是一个小问题,至少是一个比不会更轻微的错误。

孩子有粗心的毛病,这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习惯,而是自小就养成的坏习惯。

从小学开始,学生的作业就由老师或家长检查,学生只负责完成即可。

而这种做法的结果,就是只要完成任务就可以了,至于效果怎么样,那就不重要了。

02

解决粗心的方法和对策

1. 落实信息

题目本身的信息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你在读取题目信息过程中联想的东西。

不能边看题边想,而应该看完题再想。

2. 心理重视

无论学生还是成年人,都知道粗心大意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和生活态度,甚至有时候会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

但是,有很多人就是不愿意去改。

只有真正地从内心意识到了粗心对你的危害,才会从行动上真正的体现出来。

3. 规范训练

真正形成 “不完成每一步骤就不是真正的完成”的观念。

做题时要边做边总结哪些步骤的表达是得分必须的,然而又是我在思维中一跃而过的。

比如物理题上必要的公式。

要养成精确表达的习惯,只要没完成百分之百就不算完成。

规范答题格式与步骤,答题中的粗心往往是由“眼高手低”造成的,因为想、说、写是不一样的。

-->

4. 精确计算

规划使用验算纸。

平时养成在草稿上清楚、规律的表达所有信息的习惯。

如果你在平时心算练习不够,考场上不可盲目用心算,否则得不偿失。

如果一定要依靠心算节省考试的时间,那么平时就要专门练习。

验算纸并非越随意越好,中、高考中很多孩子出现的时间不够问题,多由二次运算引起,而二次运算出现的原因直接和平时使用验算纸的习惯有关。

在运算的过程中,不跳步,少心算。

5. 重视平时训练

要从平时做作业开始,一点一点的注意,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

平时细致了,到考试时也不用担心。

习惯会让你细致的。

6. 考试做题要严谨

考试的时候每答完一道题,问问自己,这道题能不能保证拿分,如果能,继续做下一道,如果不能,当场检查一遍,这样就不用留检查的时间了。

但是用这种方法有个前提,做题要求准确和速度,这就要在平时练习的时候严格要求自己来提高。

7. 加强心理暗示,提高信心

不盲目自信但也不能自负。

很多学生越是临近考试,越紧张,由于紧张,造成瞬间“短路”,往往会导致一些不该错的题目出现错误,甚至一些错误都是低级的错误。

很多学生平时的时候成绩都不错,可是高考成绩差距甚大,没有发挥好的原因就是心理因素导致的。

因此说每个学生都应该拥有一份自信。

当自己每犯一次粗心错误,就给自己一次惩罚,或是把毛病的原因用笔记下来,平时多看几遍,并在心里默念:一个不认真、不负责任的人是成就不了大事业,我一定要克服它,让我学习、生活得更好,我一定能成功。粗心并不是我的专利,它控制不了我,我一定能战胜它。

8. 时间分配

如何克服粗心大意,考试中由于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在一些题目上花费的时间过多,甚至一些难度不大的题目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

考试之后,把试卷再次放到面前,觉得题目都会,就是时间不够了,甚至一些学生因为时间分配得因素导致答题卡都没有来得及涂完。

这些“会而不对”的问题,全部归纳成粗心大意导致的,也有点牵强,但是确实在考试中能避免这样的现象。

所以要合理分配时间。

解读孩子的重复行为


其实,婴幼儿“喜爱重复”的行为,不是“固执”或“一成不变”,而是他们的特性。一般来说孩子“喜爱重复”有着自己的用意。

月月今年快3岁了,特别聪明乖巧,可有一个“坏”习惯让妈妈非常担心,就是月月喜爱重复地做某件事情。比如重复地看某一个动画片,听同一本故事。月月这种“一成不变”的行为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此重复下去会不会阻碍孩子的发展?妈妈应该帮着月月改变吗?

孩子的重复行为揭示什么

第一、为引起父母的注意。

孩子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爱而“喜欢重复”,这种原因,在很多家庭里都会发生。一些孩子一天到晚拿着同一本书让父母念给他听,其实他们并不乎书中是什么内容,他们想要表达的真正意图是:“请你时刻注意我,爱我!”

婴幼儿从重复行为中获得关注,爸妈也在孩子的这种重复要求中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因为在一读再读的亲子互动里,充满着爱和关注!

第二、在重复中不断地以自己的速度吸收、学习。

有时候孩子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比较差,他们想在重复中不断地以自己地速度学习。较细心或替孩子做成长记录的父母可以发现:婴幼儿的重复行为总会在持续一段时间后的某天,出现了学习上的跃进。也许他突然会抓住物体、会唱出哪首歌了,或者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会翻身了……在亲子共读中,这种“突然”发生的学习跃进,也会在他不断地要求成人重复阅读的行为后出现。可以说,在重复共读的环境里,大人所提供的,如盖房子所使用的框架,婴幼儿可顺着这框架,不断地以自己的速度添砌不同的土和砖,并在发展成熟之际展现出来。所以,他们一定会在重复共读中,以行动或语言来表示他已获得或学会的某些东西。或许您在重复一段时间后,会惊喜地发现孩子已经会背一整段儿歌了。

专家建议:

虽然婴幼儿喜欢成人一再地读某一本书给他听,但若要成人不厌其烦地照做,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当你在某天、某时,真的不想再念下去,但又不忍孩子遭受被拒绝的挫折时,可以利用一些小方法哦。

1.你只须慢慢地、一页页地翻书中图片给孩子看,对孩子的问题则简短答腔。只要一会儿功夫,婴幼儿通常就会失去往下再看的兴趣,但却不会失去明天再读的兴趣。

2.当你察觉到孩子还想要求再读,可在念完书时,赶紧转移他的注意力。

3.可反问孩子:“你从书上看见了什么?”或请他们自己“念”给你听。有经验的爸妈都知道,孩子可以自己嘟哝嘟哝、煞有介事般地念起书来。把被重复要求的对象转回到孩子身上,他们大可在一读再读后,自行决定结束该次的阅读。

4.直接诚恳地告诉孩子:“妈妈累了,现在不想再念。”大人诚实地向孩子坦白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是尊重孩子的一种表现。坦诚不只是一种美德,也是一个习惯。孩子从小获得大人坦诚的对待,就有机会学习坦诚的方法和态度。父母对孩子坦诚,往往会很惊讶地发现,即使是1岁多的孩子,也常常能尊重你坦诚相告下的决定。

解读孩子的“心灵密码”


过年时聚会增多,一些家长发现,家里要是来了客人,孩子就会出现一些“微妙变化”:一方面,孩子的表现欲被激起,喜欢在客人面前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一些孩子开始吵闹,打断家长说话,甚至可能出现一些让人尴尬的行为。孩子的这些表现,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人来疯”。本期,我们就从孩子的“人来疯”谈起,展开解读孩子不恰当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希望家长意识到,读懂孩子的“心”,对孩子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反应,并且相信孩子的自身力量,将有助于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人来疯”背后的心理

妈妈的朋友来家里做客。五岁的小明特别兴奋,不停地在妈妈和客人身边跑来跑去,还不时地大声嚷嚷:“妈妈,我的笔找不到啦,快帮我找找。”妈妈耐心地哄着:“小明乖,妈妈和客人说话,你先自己玩。”

“噢,知道了。”小明乖巧地回到自己房间。可不到五分钟,小明又来了:“妈妈,我觉得身上痒痒,快帮我看看。”妈妈面对客人有点尴尬:“这孩子平时挺乖的,今天不知怎么了?”

很多家长把类似小明的行为,称为小孩“人来疯”,家长面对这样的孩子大多是束手无策,严厉打骂自然于心不忍,好言哄劝又难以见效。父母还会担心:下次家中来客人,孩子是否还会“人来疯”。

客人来到家中,会给孩子带来一种新鲜刺激,客人一般会夸孩子,这就会让孩子兴奋地表现自己。此时,客人往往会对孩子的行为表示宽容,但这又一次强化了孩子的行为,孩子可能会闹得更凶,甚至会出现一些不适当的行为,使父母陷入尴尬的境地。

从另一面看,孩子都有表现欲,“人来疯”是可以理解的。况且有时候,有的家长只顾自己谈天说地,孩子认为自己被忽视了,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孩子可能会有所行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之所以会出现一些不适当的行为,可以归结为一个主要原因:他们希望感受自己的重要性。因此,我觉得对父母来说,首先应该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

解读孩子的四类行为

有专家经过研究,将儿童不适当的行为,按照不同目的分为四类。第一类:为获得注意。例如,“人来疯”的孩子,父母如果因此特别留意孩子,那么日后孩子可能会再以相同的行为来求得注意;如果父母用打骂的方式来回应孩子,这可能会固化孩子的不良行为,因为有些孩子觉得,即使得到的是负向的关注,也比被忽视好。

第二类是有些孩子在“寻求权力”。父母想要控制孩子,孩子也想表达自己的意愿。在这场父母与孩子的“对峙”中,没有赢家。因为,如果父母纵容孩子,孩子日后会变本加厉,如果父母严格控制孩子,孩子会觉得无力反抗,他们可能会放弃个人意愿,转向第三类行为,那就是“报复”。

有“报复心理”的孩子,其实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认为自己是被拒绝和被排斥的,只有当他们伤害别人,以负面和令人反感的行为出现时,才会被“重视”。孩子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父母会觉得受到伤害,认为应当惩罚孩子,但这可能会使孩子寻找更激烈的手段来反击。如果孩子再次受到了挫败,他可能会以一种自暴自弃的行为,来寻求他人的原谅与同情。

这就是第四类行为,孩子开始自暴自弃。这些孩子往往用“我没有办法”或是“我无能为力”来保护自己,使别人不再对他存有希望,他们用“逃避”来省去责备与不安。

相信孩子的自身力量

一般来说,孩子是通过家长等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因此,父母如果能细心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并对孩子的行为做出正确反应,将有助于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前文中,我们解读了孩子的行为目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谈一下父母对孩子行为的正确反应。

首先,当孩子企图以不恰当的行为来获得父母的注意时,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视而不见”是一种应对方法。比如,孩子想要买某件玩具,父母不同意,孩子就大声哭闹,这时,父母可以对孩子的行为不作任何表态。因为,如果父母不同意买玩具,那孩子可能觉得自己不被重视;如果父母去哄劝孩子,甚至满足孩子的要求,那么以后,孩子一旦愿望不能满足,就会以同样的行为来“要挟”父母;如果父母生气打孩子,过后又内疚自责,孩子则“曲线”达到了被关注、让父母心疼的目的,从而强化了孩子的哭闹行为。要明白,父母对孩子的“关注”,绝不能在孩子刻意要求得到的情形下给予。

其次,当孩子以拖拉、顶嘴等行为来对抗父母,或是发泄内心不满时,父母切忌用权威来压制孩子,因为这种“权威”可能会增加孩子对权力的欲求。此时,父母可以借助充满幽默感的语言化解危机,并通过赞扬的方式、满怀希望的语调,引导孩子有所改观。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是,父母要相信孩子自身的力量。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在没有危害的前提下,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承受后果。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我成长的力量,孩子会在自然的行为结果中受到教育,从而改变自己。

2020家园互动解读孩子的作品


"你画的是什么?怎么都看不懂!""你瞧瞧某某画得多好啊,你学学别人吧!""这幅画得不好!不认真,乱画!"这都是普遍家长对孩子作品的评价。

其实幼儿作品是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也是他们富有个性和创造性自我表现的重要方式。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当孩子还不会用文字来表达他们内部言语的时候,作品就成了他们内心世界最好的诠译:展示孩子眼中的世界以及丰富的相象力,展示他们独特的认知和生活经验。可以说,幼儿作品不但涵盖了孩子全部的"语言",更概括了孩子不断成长过程中所有自圆其说的朴素理论。

针对家长的这一现象,我们尝试运用"作品分析法"--由教师和家长通过共同记录、解读幼儿作品

,从而有效增强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增进家园互动。

记录的方式可以是文字记录、照片记录、录象记录等,也可以是对幼儿作品的注解、孩子的原话记录、幼儿创作作品表现、作品说明、对作品的评价等。

幼儿:班级:家长:教师:

作品名称:

孩子的话:

家长的话:

老师的话:

通过教师和家长共同记录、分析幼儿作品,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作品记录,家长可以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作品,从孩子的立场去理解孩子的"理论",用心灵解读幼儿。同时,此活动可以转变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和评价观,从以前惯于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做横向比较到开始注重幼儿自身的纵向发展,开始从欣赏的角度去寻求幼儿作品和行为背后有价值的教育契机。

解读2-3岁孩子的心理


有句俗话是:两三岁的孩子,连狗都嫌。是的,他们从那么乖的一个“小天使”,变成了一个“小魔头”,不听大人使唤了,搅马桶是他们的强项,冰箱上有他们的手印,时不时要噘起小嘴说:“不!”……当他们终于上床睡觉了,你不觉轻松了半截,长叹一声:“小鱼儿终于走出恶人谷了!”

2岁,情感开始丰富

当你正为工作的事情苦闷的时候,一脸失落地躺在沙发上,这个小不点或许已经悄悄地爬上沙发,冲你一笑呢!这个时候,可能你会惊讶,这个曾经事事都让你操心的孩子,怎么能看出你已经累了,给你安慰?

解读:因为他们正学着去爱。一个两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学着理解别人的情绪,比如,他能读出妈妈脸上的表情,知道妈妈累了;看动画片时,看到唐僧把孙悟空赶走了,会为孙悟空感到难过而落泪,这时,他不但能够察觉到别人的情绪反应,而且已经能够体验到别人的难过。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这种情绪反应能保持适度敏感和积极态度,你就为孩子“爱”的情感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喜欢说不

“不”已经非常频繁地出现在一个两岁孩子的身上,“我不要!”“不好!”“不吃这个!”他们怎么就不乖了呢?

解读:两年的成长,已经让这个小家伙变得更有能力了,他们不再满足于爸爸妈妈抱着他们到某个地方去,同时他们开始逐渐把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分清楚,特别是把自己和他人分清楚,此时,他们成为了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小大人”。当他们发现爸爸有爸爸的想法,妈妈有妈妈的想法,而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他们会有那么一点点的焦虑,因此,他们要通过某种方式来确定自我的感受,说“不”是最常见的表现,通过与别人不同的意见来确认自我价值的存在。比如,当妈妈提出我们出去吃饭吧,他很可能说:“不!”然后你告诉他:“那,你到奶奶家去吃,爸爸妈妈出去吃。”他很可能说:“不!”然后却紧紧地跟在你们后面。

给父母的建议:切不可乱了方寸

在这个时候,千万要坚持住,不要因为孩子的变化而乱了方寸,大吼大叫。打骂是没有用的,平静地接受这场风暴,对待他们不要强制,不要粗暴,也不能迁就和纵容。通过书籍或者其他途径对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心理发展做充足的了解,这样你就有了一个精神支撑。你保持积极的态度,你积极地应对,孩子的情绪和情感就会朝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同时,建议爸爸妈妈们分给孩子一些小任务,比如,让他们在吃饭前,摆摆小板凳,拿自己的小饭碗;或者,夏天的时候让他们自己洗洗小手绢,没洗干净不要紧,关键是给他们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

如何解读两三岁孩子的心理


有句俗话是:两三岁的孩子,连狗都嫌。是的,他们从那么乖的一个“小天使”,变成了一个“小魔头”,不听大人使唤了,搅马桶是他们的强项,冰箱上有他们的手印,时不时要噘起小嘴说:“不!”……当他们终于上床睡觉了,你不觉轻松了半截,长叹一声:“小鱼儿终于走出恶人谷了!”

2岁,情感开始丰富

当你正为工作的事情苦闷的时候,一脸失落地躺在沙发上,这个小不点或许已经悄悄地爬上沙发,冲你一笑呢!这个时候,可能你会惊讶,这个曾经事事都让你操心的孩子,怎么能看出你已经累了,给你安慰?

解读:因为他们正学着去爱。一个两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学着理解别人的情绪,比如,他能读出妈妈脸上的表情,知道妈妈累了;看动画片时,看到唐僧把孙悟空赶走了,会为孙悟空感到难过而落泪,这时,他不但能够察觉到别人的情绪反应,而且已经能够体验到别人的难过。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这种情绪反应能保持适度敏感和积极态度,你就为孩子“爱”的情感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喜欢说不“不”已经非常频繁地出现在一个两岁孩子的身上,“我不要!”“不好!”“不吃这个!”他们怎么就不乖了呢?

解读:两年的成长,已经让这个小家伙变得更有能力了,他们不再满足于爸爸妈妈抱着他们到某个地方去,同时他们开始逐渐把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分清楚,特别是把自己和他人分清楚,此时,他们成为了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小大人”。当他们发现爸爸有爸爸的想法,妈妈有妈妈的想法,而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他们会有那么一点点的焦虑,因此,他们要通过某种方式来确定自我的感受,说“不”是最常见的表现,通过与别人不同的意见来确认自我价值的存在。比如,当妈妈提出我们出去吃饭吧,他很可能说:“不!”然后你告诉他:“那,你到奶奶家去吃,爸爸妈妈出去吃。”他很可能说:“不!”然后却紧紧地跟在你们后面。

给父母的建议:切不可乱了方寸

在这个时候,千万要坚持住,不要因为孩子的变化而乱了方寸,大吼大叫。打骂是没有用的,平静地接受这场风暴,对待他们不要强制,不要粗暴,也不能迁就和纵容。通过书籍或者其他途径对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心理发展做充足的了解,这样你就有了一个精神支撑。你保持积极的态度,你积极地应对,孩子的情绪和情感就会朝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同时,建议爸爸妈妈们分给孩子一些小任务,比如,让他们在吃饭前,摆摆小板凳,拿自己的小饭碗;或者,夏天的时候让他们自己洗洗小手绢,没洗干净不要紧,关键是给他们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

解读任性孩子的四种类型


他经常发火、反抗、大哭大闹……这些现象只是暂时的问题,还是他天生就是“小暴君”?下面这个测试,可以帮助你重新认识孩子的“任性”,更好地理解他。

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容易任性、发脾气?孩子任性、发脾气时你处于什么状态?孩子发完脾气时一般会怎样?试着在孩子任性、发脾气时选出恰当的情形,然后根据你所选择的情形就能对应找出孩子任性的类型了。

问题一:才刚开始吃饭,宝宝就一拳把盘子打翻在地上……

你不让他自己用勺子吃饭,因为他吃得哪里都是。

你本来就烦透了,这件事让你的心情更加糟糕。

他揉着眼睛,困了。

他用挑战的目光看着你,等待你的反应。

问题二:你刚刚让宝宝睡下,他就愤怒地爬起来,抓住床栏,开始大哭大闹起来。

他想自己跨过床栏到床上去,你没有同意。

事实上,你不确定他是不是困了。

你有点着急,因为想有点安静的时间看看电视。

他声音越来越大,但是干打雷不下雨。

问题三:洗澡时间总是不能安宁,你的孩子又开始哭闹起来。

当你叫他洗澡的时候,他正在玩玩具。

每次都是这样,他把洗浴液全都倒出来,让你很恼火。

今天晚上你同丈夫吵了架,气氛紧张。

虽然知道不可以这样做,他还是把水弄了一地。

问题四:在超市里,他任性地大哭大闹。

他想要的小推车没有了,失望。

他藏在货架后面让你着急,想让你们吵起来。

一会儿还要给他做饭、洗澡,你得抓紧时间加快步伐,他哭着在你身后跟着你。

这个时候,一般是他洗澡的时间。

问题五:上幼儿园前,给他穿衣服简直是一场战斗。

他花了一刻钟也没有系上鞋带,你替他系上了,他大怒。

今天早上你同老板有个非常重要的会议,时间紧张。

他本来还应该再睡半个小时。

你想让他穿黄色的外套,而他非要穿蓝色的毛衣。

问题六:你到幼儿园接他,他冲你发火。

今天他在幼儿园吃晚饭,晚饭吃的时间很长,他很疲劳。

-你要加班,把他留在了幼儿园。他生气了。

你说了他,因为过马路的时候,他松开了你的手。

他想自己打开点心盒,你没有给他留出时间让他做。

大部分是:独立型

性格特点:他确信什么都能做好,很难接受依赖于你。他是个积极敢闯、性格开朗的孩子。这很好,但是会让你很累,因为他独立的欲望很强,很难轻易屈服。

如何对待?和他对峙不是解决的办法:他需要别人帮助他满足“自己做事”的愿望。尽可能给他一点儿力所能及的小责任,如让他自己穿睡衣,洗澡时自己抹浴液等。

大部分是:敏感型

性格特点:他善于倾听别人,能够感受到别人的情绪,总能敏锐地感觉到细微的问题。但是这也有不好的一面:因为他对一切都很敏感,会显得有些脆弱。

如何对待?既然他对你的状态非常敏感,最好不让他感到过度的担心。工作压力大?试着尽量镇定情绪,减减压,再接近孩子。很容易发火?至少试图压低自己的嗓门:敏感的孩子很讨厌高分贝,他比别人更需要安静、温柔和耐心!在你无法避免同他发生冲突的时候,耐心向他解释怎么回事。

大部分是:稳定型

性格特点:你给孩子安排的生活节奏并不总适合他,他感觉到自己的需求不被理解,于是用叫喊、哭来反抗,他只有在让他放心的生活常规里才能找到平衡。可能是他很容易疲劳,需要更多的休息和睡眠。

如何对待?你要密切观察他,了解他的需要,据此安排他的作息。但是也不必因此让他固定在不可变动的习惯中,形成心理定势。时不时在他生活中带点例外,温和地打乱既有规律。

大部分是:控制型

性格特点:毫无疑问,你的孩子希望能够控制你。他不习惯服从,总是和大人叫板、找茬。这种领导者的气质可能对他将来的生活有用,当然,前提是他的行为不能过度。

如何对待?第一阶段:你要确定你已经非常清楚地宣布了禁令,你的孩子已经明白。第二阶段:毫不妥协地坚持。如果他过马路没有把手给你,他将失去当天看他最喜欢动画片的权利。当然,与此同时,你要鼓励他的“正面行为”:如果他连续三天做到没有乱发脾气,就应该得到奖励。

解读宝宝的表情密码


宝宝还不会说话,你怎么知道他这时候是高兴还是难受?是饿了还是饱了?不要着急,宝宝虽然还不会说话,但他们可以用一个表情、一个动作来表达一切。只要能破译这些身体“密码”,就能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要,给孩子最好的呵护。

表情:懒洋洋

密码:我吃饱了

当宝宝把奶头或奶瓶推开,将头转向一边,并且一副四肢松弛的模样,多半就是已经吃饱了,妈妈就不要再勉强人家吃东西了。

动作:喊叫

密码:烦恼

不到1岁大的宝宝,在嘈杂的环境中很容易受到干扰,但苦于口不能言,只好用尖叫、大哭大闹表达自己的烦恼。大人可以带孩子去安静的地方散步,或是给点好吃好玩的东西让孩子安静下来。

表情:严肃

密码:缺铁

宝宝笑得很少,小脸严肃,表情呆板,这多半是体内缺铁所造成的。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最好连续一个星期给宝宝补铁,很快,他严肃的表情会逐步消失,代之以灿烂的笑容。

表情:笑

密码:兴奋愉快

这表示他很开心。这个时候,妈妈也不要吝啬自己的笑容,你充满爱心的回应会让孩子更安心,笑得更灿烂。

表情:爱理不理

密码:我想睡觉了

玩着玩着,宝宝的眼光变得发散,还时不时地打哈欠,头转到一边不太理睬妈妈,这就表示他困了。这时,就不要再逗孩子玩耍了。只要给他创造个安静而舒适的睡眠环境就好。

表情:瘪嘴

密码:提出要求孩子瘪起小嘴,好像受了委屈,这很可能是要开哭的先兆。当父母有经验后就会知道孩子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要求。至于孩子是肚子饿了要吃奶,或尿布湿了要人换,还是寂寞了要人逗,就得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了。

表情:小脸通红

密码:大便前兆

如果看到孩子先是眉筋突暴,然后脸部发红,而且目光发呆,这是明显的内急反应,得赶紧带他便便了。不然,你就得等着收拾孩子的排泄物了!

表情:哭

密码:锻炼身体

当宝宝的哭声抑扬顿错,响亮且有节奏感时,不必担忧。那只是宝宝在告诉你:“我的身体很健康!”

表情:吮手指、吐气泡

密码:别理我

大多数宝宝在吃饱穿暖尿布干净而且还没有睡意的时候,会自得其乐地玩弄自己的嘴唇、舌头,比方说吮手指、吐气泡什么的。这时的孩子更愿意独自玩耍,不愿意别人打扰。所以,妈妈就不要去打扰人家了!

动作:乱塞东西

密码:长牙痛苦

当宝宝处于长牙期时,跟以往不一样的动作就是把乱七八糟的东西塞进嘴巴,乱咬乱啃,不给就大闹,直到牙长齐之后才会停止。可以给宝宝吃一些饼干,这些食品可以帮助孩子长牙,而且也很安全。

表情:眼神无光

密码:疾病先兆

健康的宝宝眼睛总是明亮有神、转动自如的。若发现你的孩子最近眼睛黯然呆滞、无光少神,那很可能是身体不适的征兆,也许他已经患上了疾病。这时最好带孩子去看大夫,千万不要迟疑!

表情:噘嘴、咧嘴

密码:我要嘘嘘

在每次小便之前,宝宝通常会出现咧嘴或是上唇紧含下唇的表情。当宝宝出现这种表情的时候,为了保险起见,最好是把把小便,或是检查他的纸尿裤是不是应该换了。

动作:吮吸

密码:我饿了

喂食一段时间以后,宝宝的小脸再次转向妈妈,小手抓住妈妈不放。当你用手指一碰他的面颊或嘴角,他便马上把头转向你,张开小嘴做出急急忙忙寻找食物的样子,嘴里还做着吸吮的动作,这就说明孩子又饿了。赶紧给宝宝喂吃的吧!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解读孩子的喜怒哀乐》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诚实的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解读孩子粗心的表现 这里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家长大学,专注K12阶段所有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关注我,您的孩子会因为你变的不一样。 孩子粗心只是一种表象。 期末考试结束后,许多家长看到孩子的成绩后,都会吐槽:“这孩子太粗心。” ...
    2021-10-05 阅读全文
  • 解读孩子的重复行为 其实,婴幼儿“喜爱重复”的行为,不是“固执”或“一成不变”,而是他们的特性。一般来说孩子“喜爱重复”有着自己的用意。 月月今年快3岁了,特别聪明乖巧,可有一个“坏”习惯让妈妈非常担心,就是月月喜爱重复...
    2022-01-18 阅读全文
  • 解读孩子的心灵密码 导读:父母如果能细心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并对孩子的行为做出正确反应,将有助于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你孩子想像力和学习能力的增强所引发的许多变化往往导致她的个性出现新的特征。这是给你的孩子扩...
    2021-09-23 阅读全文
  • 解读孩子的“心灵密码” 过年时聚会增多,一些家长发现,家里要是来了客人,孩子就会出现一些“微妙变化”:一方面,孩子的表现欲被激起,喜欢在客人面前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一些孩子开始吵闹,打断家长说话,甚至可能出现一些让...
    2022-04-04 阅读全文
  • 用爱心解读孩子的心灵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是一句多美的话语。我们的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我们爱孩子要从关注每颗纯挚的心灵开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为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而衷...
    2020-12-08 阅读全文

这里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家长大学,专注K12阶段所有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关注我,您的孩子会因为你变的不一样。 孩子粗心只是一种表象。 期末考试结束后,许多家长看到孩子的成绩后,都会吐槽:“这孩子太粗心。” ...

2021-10-05 阅读全文

其实,婴幼儿“喜爱重复”的行为,不是“固执”或“一成不变”,而是他们的特性。一般来说孩子“喜爱重复”有着自己的用意。 月月今年快3岁了,特别聪明乖巧,可有一个“坏”习惯让妈妈非常担心,就是月月喜爱重复...

2022-01-18 阅读全文

导读:父母如果能细心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并对孩子的行为做出正确反应,将有助于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你孩子想像力和学习能力的增强所引发的许多变化往往导致她的个性出现新的特征。这是给你的孩子扩...

2021-09-23 阅读全文

过年时聚会增多,一些家长发现,家里要是来了客人,孩子就会出现一些“微妙变化”:一方面,孩子的表现欲被激起,喜欢在客人面前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一些孩子开始吵闹,打断家长说话,甚至可能出现一些让...

2022-04-04 阅读全文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是一句多美的话语。我们的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我们爱孩子要从关注每颗纯挚的心灵开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为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而衷...

2020-12-0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