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法和除法》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发布时间:2022-03-05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优秀的人总是会提前做好准备,幼儿园的老师都希望自己讲的课学生们爱听,能学习的更好,所以,很多老师会准备好教案方便教学,教案有利于老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提供效率。幼儿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法和除法》教案教学设计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法和除法》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法和除法》教案教学设计反思》这是一篇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本课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完成了计算部分的复习(包括口算、笔算、对计算结果取近似值)、相关概念的判断。第二课时完成简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复习。

小数乘法和除法

教学目的:

1、整理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小数乘、除法。

2、理解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结果与第二个因数和除数的关系。

3、应用运算定律能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简便运算。

4、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会用循环小数表示商。

5、能用进一法和收尾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要对本学期所学和知识进行总复习。今天这节课我们首先复习小数乘除数计算。[板书课题]

二、整理复习

1、口算:

(1)120页第1题

填书。

(2)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简要小结。

2、在计算中理解法则。

(1)4.05×2

1.84×3.7

7.55÷0.25

15.75÷0.63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计算小数乘法和除法要注意什么?

3、简便运算

(1)123页第2题

填书,集体订正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乘法的运算定律.

(2)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32×1.25

10.1×85

2.85×5.2+2.85×5.8-2.85

3.6÷0.25÷0.4

3、计算结果有几种取近似值的方法?

4、什么叫循环小数?

二、在判断中辨析概念。

1、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它的积是两位小数。

2、M×0.98的积一定小于M.

3、3.636363是循环小数。

4、2.5×17+2.5×13=2.5×(17+13)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5、小毛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每天看35页,要看4天。

三、在运用中掌握方法。

师:学会小数乘除法,还要学会运用知道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1、120页第2题

学生审题,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怎样想的。

2、123页第4题

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3、李老师用200元买字典,每本40.8元,可以买几本?

4、工地上有171吨货物,用载重8吨的汽车要运多少次?

四、复习小结

今天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P123页第1、3题,P125页第13、15题。

课后反思

本课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完成了计算部分的复习(包括口算、笔算、对计算结果取近似值)、相关概念的判断。第二课时完成简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复习。

在第一课时,建议笔算选取学生易错的几类题型进行针对性练习。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错误:转化成整数后是两位数乘三位数的小数乘法。如:1.4乘1.32;整数乘小数,且整数未尾有0的乘法。如:140乘1.3;商中间有0的小数除法,如:89.44÷43。

【反思】

从前一阶段小数乘小数的教学效果来看,孩子们大多数掌握的比较好。也因为本部分内容的重要和困难,我特别放慢了教学的节奏,加大了练习课的训练力度,特别是对部分学生采用密集型过关式训练。所以通过强化训练后乘法计算的正确率终于能够居高不下了。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本学期更大的难点内容,做好了前面的准备,我终于进入新课的教学。首先,我从几道口算题入手,引导学生复习整数除法中接触过的商不变的性质,再利用2道笔算题复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因为在前面的教学中都是学生自己总结出的计算的方法,所以记忆相对来说也更深刻些,现在虽然相隔时间较长,依然很轻易就回忆出来了。

于是我结合买单价3.2元的苹果3千克共需花多少元?解答问学生:根据这道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你能写出除法算式吗?不仅沟通了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也直接得出了9.63=3.2这一旧知,更引出了9.63.2=3。据此,让学生先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合理猜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可能是怎样进行的,通过学生的大胆猜想,基本能得出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这样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再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初步得出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我没有约束学生先看除数来决定小数点移动的位数,而是默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去转化,然后在练习中引导他们逐步发现只需要把除数变成整数,而被除数也随着除数的变化而相应的变化就可以了。

所以,最终的方法依然是学生自己发现的。

课堂总是这么丰富多彩,我的学生总是能给我很多的感动,相信他们行他们就真的能行。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小编推荐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教案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教案反思》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教案反思》这是一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的开始我设计了一场不公平的比赛,让学生发现了比赛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问题。

第10课时确定起跑线

主备人:时间:2014.9课型:实践活动课

教学内容:教材80—8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对跑道周长的计算,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确定起跑线的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与什么有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播放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决赛场面,博尔特以9秒58创新世界纪录。

师:为什么那么多人为这9秒58而欢呼不停?

(与学生聊一聊比赛中公平的话题。)

2、播放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400米决赛场面。

师:看了两个比赛,你们有什么发现,又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①100米跑运动员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400米跑运动员为什么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②400米跑的起跑线位置是怎样安排的?外面跑道的运动员站在最前,这样公平吗?

3、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运动场。(板书课题)

二、观察跑道、探究问题:

(一)观察思考,找出问题关键。

师:观察跑道图,每条跑道一圈的长度相等吗?差别在哪里?比赛的时候,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怎样才能做到公平?

(二)分析比较,确定解决问题思路。

1、小组交流:观察跑道图,说一说,每一条跑道具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内外跑道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充分交流得出结论:

①跑道一圈长度=2条直道长度+一个圆的周长

②内外跑道的长度不一样是因为圆的周长不一样。

2、小组讨论:怎样找出相邻两个跑道的差距?

①分别把每条跑道的长度算出来,也就是计算2个直道长度与一个圆周长的总和,再相减,就是相邻两条跑道的差距。

②因为跑道的长度与直道无关,只要计算出各圆的周长,再算出相邻两圆的周长相差多少米,就是相邻跑道的差距。

(三)计算验证,解决问题:

师:计算圆的周长要知道什么?

生:直径

师:第一道的直径为72.6米,第二道是多少?第三道呢?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方法一:计算完成下表。

方法二:

75.1×3.14-72.6×3.14=7.85(m)

77.6×3.14-75.1×3.14=7.85(m)……

师:刚才大家通过计算已经知道了400米跑相邻两个跑道长度大约相差7.85米,也就是相邻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7.85米。哪一种方法更快更简便呢?

生:第二种方法更简便。

师:如果我们计算圆的周长时直接用π表示,你有什么发现?

(72.6+1.25×2)π-72.6π

=72.6π-72.6π+1.25×2×π

=1.25×2×π

(75.1+1.25×2)π-75.1π

=75.1π-75.1π+1.25×2×π

=1.25×2×π……

(相邻跑道起跑线相差都是“跑道宽×2×π”)

师:从这里可以看出:起跑线的确定与什么关系最为密切?

生:与跑道的宽度关系最为密切。

小结:同学们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确定起跑线的秘密!其实只要知道了跑道的宽度,就能确定起跑线的位置。

三、巩固应用,形成技能:

小学生运动会的跑道宽比成人比赛的跑道宽要窄些,要开小学生运动会,你能帮裁判计算出相邻两条跑道的起跑线又该相差多少米吗?400米的跑步比赛,跑道宽为1米,起跑线该依次提前多少米?如果跑道宽是1.2米呢?

四、回顾小结,体验收获:

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

课的开始我设计了一场不公平的比赛,让学生发现了比赛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问题。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找出问题的`结果:弯道之差其实就是圆的周长之差。问题:如何确定每一条跑道起跑点呢?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起跑点,就要计算出相邻跑道的长度之差,怎样计算相邻跑道的长度之差?通过带学生观察体育运动场让学生知道计算相邻跑道的长度之差,与直道没关系,实质是计算由两个弯道合拢的圆的周长之差,再推导出:相邻跑道的长度之差=道宽Ⅹ2∏,让学生知道确定起跑线位置只需知道道宽即可,实现了教学重点的突破。最后让学生练习解决相关的不同问题。如,小型运动会设置200米的半圆形跑道,每条跑道宽1.2米。第2跑道比第1跑道提前多少米?这时则需要学生要灵活应用即求相邻的半圆跑道=道。

问题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习应用数学的意识,达到实践活动课的实践目标。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确定起跑线第1课时》教学反思感悟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确定起跑线第1课时》教学反思感悟》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确定起跑线第1课时》教学反思感悟》这是一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确定起跑线》是一节利用第一单元圆的周长,让学生用数学知识研究在实际的运动比赛的起跑线的问题的实践研究课。

确定起跑线

第一课时

课后反思

1.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小组自我探究的能力,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

2.大多数的学生都喜欢小组合作的这种学习方式。

3.学生对体育活动很喜欢,大多数学生去过体育场,对体育场的跑道和起跑线并不陌生。

【反思】

《确定起跑线》是一节利用第一单元圆的周长,让学生用数学知识研究在实际的运动比赛的起跑线的问题的实践研究课。

课的开始我设计了一场不公平的比赛,让学生发现了比赛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问题。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找出问题的结果:弯道之差其实就是圆的周长之差。问题:如何确定每一条跑道起跑点呢?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起跑点,就要计算出相邻跑道的长度之差,怎样计算相邻跑道的长度之差?通过带学生观察体育运动场让学生知道计算相邻跑道的长度之差,与直道没关系,实质是计算由两个弯道合拢的圆的周长之差,再推导出:相邻跑道的长度之差=道宽Ⅹ2∏,让学生知道确定起跑线位置只需知道道宽即可,实现了教学重点的突破。最后让学生练习解决相关的不同问题。如,小型运动会设置200米的半圆形跑道,每条跑道宽1.2米。第2跑道比第1跑道提前多少米?这时则需要学生要灵活应用即求相邻的半圆跑道=道。

问题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习应用数学的意识,达到实践活动课的实践目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反思》这是一篇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只要通过积极思考,大多数时间都是有权力发言的,我一直鼓励他们大胆的说话,大胆的提出自己对题目或概念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3课时整式的加减

1.知道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重点)

2.能用整式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3.能在实际背景中体会进行整式加减的必要性.

一、情境导入

1.某学生合唱团出场时第一排站了n名,从第二排起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一人,一共站了四排,则该合唱团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

(1)让学生写出答案:n+(n+1)+(n+2)+(n+3);

(2)提问:以上答案能进一步化简吗?如何化简?我们进行了哪些运算?

2.化简:

(1)(x+y)-(2x-3y);

(2)2(a2-2b2)-3(2a2+b2).

提问:以上的化简实际上进行了哪些运算?怎样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整式的加减

【类型一】整式的化简

化简:3(2x2-y2)-2(3y2-2x2).

解析:先运用去括号法则去括号,然后合并同类项.注意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是负号,那么括号中的每一项都要变号;合并同类项时,只把系数相加减,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解:3(2x2-y2)-2(3y2-2x2)=6x2-3y2-6y2+4x2=10x2-9y2.

方法总结:去括号时应注意:①不要漏乘;②括号前面是“-”,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的各项都要变号.

【类型二】整式的化简求值

化简求值:12a-2(a-13b2)-(32a+13b2)+1,其中a=2,b=-32.

解析:原式去括号合并得到最简结果,把a与b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解:原式=12a-2a+23b2-32a-13b2+1=-3a+13b2+1,当a=2,b=-32时,原式=-3×2+13×(-32)2+1=-6+34+1=-414.

方法总结:化简求值时,一般先将整式进行化简,当代入求值时,要适当添上括号,否则容易发生计算错误,同时还要注意代数式中同一字母必须用同一数值代替,代数式中原有的数字和运算符号都不改变.

【类型三】利用“无关”进行说理或求值

有这样一道题“当a=2,b=-2时,求多项式3a3b3-12a2b+b-(4a3b3-14a2b-b2)+(a3b3+14a2b)-2b2+3的值”,马小虎做题时把a=2错抄成a=-2,王小真没抄错题,但他们做出的结果却都一样,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说明理由.

解析:先通过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对多项式进行化简,然后代入a,b的值进行计算.

解:3a3b3-12a2b+b-(4a3b3-14a2b-b2)+(a3b3+14a2b)-2b2+3=(3-4+1)a3b3+(-12+14+14)a2b+(1-2)b2+b+3=b-b2+3.因为它不含有字母a,所以代数式的值与a的取值无关.

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题的思路就是把原式化简,得到一个不含指定字母的结果,便可说明该式与指定字母的取值无关.

探究点二:整式加减的应用

如图,小红家装饰新家,小红为自己的房间选择了一款窗帘(阴影部分表示窗帘),请你帮她计算:

(1)窗户的面积是多大?

(2)窗帘的面积是多大?

(3)挂上这种窗帘后,窗户上还有多少面积可以射进阳光.

解析:(1)窗户的宽为b+b2+b2=2b,长为a+b2,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求得答案即可;

(2)窗帘的面积是2个半径为b2的14圆的面积和一个直径为b的半圆的面积的和,相当于一个半径为b2的圆的面积;

(3)利用窗户的面积减去窗帘的面积即可.

解:(1)窗户的面积是(b+b2+b2)(a+b2)=2b(a+b2)=2ab+b2;

(2)窗帘的面积是π(b2)2=14πb2;

(3)射进阳光的面积是2ab+b2-14πb2=2ab+(1-14π)b2.

方法总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看清图意,正确利用面积计算公式列式即可.

三、板书设计

整式的加减的运算法则: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进行整式的加减的必要性.通过“去括号、合并同类项”习题的复习归纳总结出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理解整式的加减实质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教学过程中由学生小组讨论概括出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然后出示例题,由学生解答,同时采取由学生出题,其他同学抢答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整式的加减

第3课时整式的加减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从实际背景中去体会进行整式加减的必要性,并能灵活运用整式加减的步骤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以及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整式的加减.

教学难点:总结出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某学生合唱团出场时第一排站了n名,从第二排起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一人,一共站了四排,则该合唱团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

(1)学生写出答案:n+(n+1)+(n+2)+(n+3)

(2)提问:以上答案能进一步化简吗?如何化简?我们进行了哪些运算?

2.化简:

(1)(2x-3y)+(5x+4y);

(2)(8a-7b)-(4a-5b).

二、讲授新课

1.整式的加减:教师概括或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整式加减的步骤.

不难发现,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是整式加减的基础.因此,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

(1)如果有括号,那么先去括号.

(2)如果有同类项,那么先合并同类项.

2.例题:

【例1】求整式x2-7x-2与-2x2+4x-1的差.

【例2】计算:-2y3+(3xy2-x2y)-2(xy2-y3).

【例3】化简求值2x3-xyz)-2(x3-y3+xyz)+(xyz-2y3),其中x=1,y=2,z=-3.

3.课堂练习:

课本P69练习第1,2,3题.

4.巩固练习:

(1)已知A=a2+b2-c2,B=-4a2+2b2+3c2,且A+B+C=0,求C;

(2)已知xy=-2,x+y=3,求代数式(3xy+10y)+[5x-(2xy+2y-3x)]的值.

分析1)可用逆运算来代入求解;(2)求代数式的值,一般是先化简,再求值,这个地方应注意运用整体代入思想.

三、课时小结

1.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这两个知识的综合.

2.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

(1)如果有括号,那么先去括号.

(2)如果有同类项,那么先合并同类项.

3.求多项式的值,一般先将多项式化简,再代入求值,这样可使计算简便.

四、课堂作业

课本P69习题2.2第6、7、9、10题.

【反思】

1.寻找教材以外的资源,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这堂课下来,我发现在课堂教学中要适时的拓展同学们的思维,去寻找教材以外的资源。比如在上这节课前,我要求学生去搜集、整理一些生活中有规则的物体,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照顾到了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人人都能参与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对生活中立体图形的理解。

老师出示一幢建筑物,让学生找出图中包含有哪些立体图形,同学们通过寻找,体会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3.动手制作模型,体会立体图形产生的过程和条件。

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只要通过积极思考,大多数时间都是有权力发言的,我一直鼓励他们大胆的说话,大胆的提出自己对题目或概念的理解。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也大大地锻炼了学生交流的能力,加深了对生活中立体图形的理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做到了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地有力结合,最后让学生用自己动手制作模型来加深对概念内容的理解,既不死记硬背,又能完全体会到问题的精髓,让学生感受到做数学主人的乐趣。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开课教学设计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开课教学设计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开课教学设计反思》这是一篇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多边形内角和》这节课,我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明确了转化的思想是数学最基本的思想方法,知道研究一个新的问题要从简单的已知入手,能够用多种方法探究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并且能够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决相关问题。同时也有几个地方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多边形的内角和.

2.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以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为基础,通过组织学生观察、类比、推理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公式.通过多种转化方法的探究让学生深刻体验化归思想,以及分类、数形结合的思想,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先是通过作对角线探求任意四边形内角和.这个环节,通过自主学习环节的铺垫及学生的现有知识,把未知的四边形内角和转化为已知的三角形内角和来求解,有效地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再作对角线探求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找规律探求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这里我增加了一个环节是通过从一个顶点出发作对角线,来达到分割为三角形的目的.从边上、五边形内、外的任意一点出发,与顶点连接,来分割三角形.这个环节我没有直接把方法教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先在学案上自主探索,然后小组合作,探讨,交流,小组汇报展示探索方法.这么做,可以锻炼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最后通过例题2的处理:得出六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如果把六边形换成n边形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n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多边形的外角和公式.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外角等概念.

(2)能通过不同方法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并会应用它们进行有关计算.

2.教学目标解析

(1)学生能正确理解多边形的内角、外角等概念,感悟类比方法的价值.

(2)引导学生能够从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出发,通过观察、类比、推理等数学活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公式.通过多种转化方法能深刻体验化归思想,以及分类、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对于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推导是通过作对角线探求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通过数据的关系得到边数n与分割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总结出边数与分割三角形个数是n与n-2的关系,从而得到n边形内角和为(n-2)×180°,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转化思想,显得更加简洁,明了,易懂.这里我增加了一个环节是通过从一个顶点出发作对角线,来达到分割为三角形的目的.从边上、五边形内、外的任意一点出发,与顶点连接,来分割三角形.这个环节我没有直接把方法教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先在学案上自主探索,然后小组合作,探讨,交流,小组汇报展示探索方法.这么做,可以锻炼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推导.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证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在小学我们用量角器量过四边形的内角的度数,知道四边形内角的和为360°,现在你能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证明吗?

2.多边形的内角和

如图,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几条对角线?它们将四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可以引一条对角线;它将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因此,四边形的内角和=△ABD的内角和+△BDC的内角和=2×180°=360°.

类似地,你能知道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观察下面的图形,填空:

五边形六边形

从五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它们将五边形分成个三角形,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从六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它们将六边形分成个三角形,六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从n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它们将n边形分成个三角形,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从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求n边形的内角和可以将n边形分成若干个三角形来求.现在以五边形为例,你还有其它的分法吗?

分法一:如图1,在五边形ABCDE内任取一点O,连结OA、OB、OC、OD、OE,则得五个三角形.

∴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180°-2×180°=(5-2)×180°=540°.

图1图2

分法二:如图2,在边AB上取一点O,连OE、OD、OC,则可以(5-1)个三角形.

∴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1)×180°-180°=(5-2)×180°=540°.

如果把五边形换成n边形,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n边形内角和=(n-2)×180°.

3.例题

例1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C=180°,求∠B与∠D的关系.

分析:∠A、∠B、∠C、∠D有什么关系?

解:∵∠A+∠B+∠C+∠D=(4-2)×180°=360°

又∠A+∠C=180°

∴∠B+∠D=360°-(∠A+∠C)=180°

这就是说,如果四边形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也互补.

例2如图,在六边形的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这些外角的和叫做六边形的外角和.六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多少?

如图,已知∠1,∠2,∠3,∠4,∠5,∠6分别为六边形ABCDEF的外角,求∠1+∠2+∠3+∠4+∠5+∠6的值.

分析:多边形的一个外角同与它相邻的内角有什么关系?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解:∵∠1+∠BAF=180°∠2+∠ABC=180°∠3+∠BCD=180°

∠4+∠CDE=180°∠5+∠DEF=180°∠6+∠EFA=180°

∴∠1+∠BAF+∠2+∠ABC+∠3+∠BCD+∠4+∠CDE+∠5+∠DEF+∠6+∠EFA

=6×180°

又∵∠BAF+∠ABC+∠BCD+∠CDE+∠DEF+∠EFA=(6-2)×180°=4×180°

∴∠1+∠2+∠3+∠4+∠5+∠6=2×180°=360°

这就是说,六边形形的外角和为360°.

如果把六边形换成n边形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

n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对此,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如图,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A出发,沿多边形各边走过各顶点,再回到A点,然后转向出发时的方向,在行程中所转的各个角的和就是多边形的外角和,由于走了一周,所得的各个角的和等于一个周角,所以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4.课堂练习

课本24页练习1、2、3题.

5.课堂小结

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n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度?

6.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11.3第1,3,5,7,10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十边形的内角和为().

A.1260°B.1440°

C.1620°D.1800°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掌握程度,要特别注意对公式的理解记忆.

2.一个多边形每个外角都是60°,这个多边形是__________边形,它的内角和是_______度,外角和是__________度.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能否灵活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要注意审题.

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440°,则它的边数为__________.

【设计意图】本题是告诉内角和求边数,主要考查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整体运用.

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1,∠2分别是∠BCD和∠BAD的邻补角,且∠B+∠ADC=140°,则∠1+∠2等于().

A.140°B.40°

C.260°D.不能确定

【设计意图】考查四边形的内角和与邻补角问题,解题时需要综合考虑,或许有更好的方法.

【反思】

《多边形内角和》这节课,我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明确了转化的思想是数学最基本的思想方法,知道研究一个新的问题要从简单的已知入手,能够用多种方法探究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并且能够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决相关问题。同时也有几个地方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首先,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大胆的尝试并使用网络教学。在我最初的设计过程中,按照常规的方法引导学生先用分割的方法得到四边形内角和,再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但是网络教学教学就成为一种形式,没有充分的发挥它的作用,效果也不是很好。后来改为不做任何方法的指导,采用完全开放的探究,每步探究先让学生尝试,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学过程主要靠学生自己去完成,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课前我很担心,但事实说明,这种探究才是真正的让学生去尝试,去挑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选用探究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题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总之我对探究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节课的第一个环节:引入,我认为比较精彩。利用诸葛八卦村作为情景引入,通过介绍他的三奇,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这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却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人口。第三个环节:分层练习。充分发挥了网络课的优势,真正做到了分层。

其次,在探究这个环节中,有一个关键的地方处理的很不到位。即:当一个学生提出分割方法时,这时没有及时把握住这个时机,让更多的学生去尝试这种方法,而是让他自己把所得到的结论直接告诉大家,因此没有让更多的学生去体验转化的思想,我认为这节课最大的败笔就在于此。课下我反复的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因为对学生估计的不足造成的。我总认为,在教师不指导的情况下,不会有学生想到分割这种方法,当课堂上学生出现这种方法时,我就有点激动,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了,而忽视了大多数。因此,在备课时一定要更为细致的研究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在上课时才能应对自如。

总之,这节课我不是很满意,细分析,偶然当中也包含着必然。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建构过程,教师通过以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身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设计中要求新求变。用“新”和“变”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因为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宽松的教学氛围。所以,要做一个新时代的教师,除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领导才能,能够驾御整个课堂。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就意味着自己的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让我的每一位学生在我的每一节课上都能够有新的收获。

喜欢《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法和除法》教案教学设计反思》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教案,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教案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教案反思》《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教案反思》这是一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的开始我设计了一场不公平的比赛,让学...
    2022-03-05 阅读全文
  • 关于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人教版(1440字)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经过这一阶段的工作,对自己的工作内容有了很多新的的领悟和认识。本阶段的工作总结需要开始制定了。通过总结现在,以后在工作中就可以避免重复踩“坑”。工作总结怎么写才比较好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关于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人教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在方...
    2022-06-16 阅读全文
  •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确定起跑线第1课时》教学反思感悟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确定起跑线第1课时》教学反思感悟》《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确定起跑线第1课时》教学反思感悟》这是一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确定起跑线》是一节利用第一单...
    2022-03-05 阅读全文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轴对称》教学内容设计 数学是小学必学的主学科之一,相信小学数学老师对学生们的数学课堂已经趋于形式更丰富,更符合现在学生们的上课兴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轴对称》教学内容设计,欢迎阅读。
    2021-11-10 阅读全文
  • 网友推荐:语文教案五年级上册人教版(1590字) 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老师,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语文的快乐,大部分老师为了让学生学的更好都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有了教案的支持可以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工作进一步发展!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自己的小学语文教案有一定的深度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网友推荐:语文教案...
    2022-05-27 阅读全文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教案反思》《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教案反思》这是一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的开始我设计了一场不公平的比赛,让学...

2022-03-05 阅读全文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经过这一阶段的工作,对自己的工作内容有了很多新的的领悟和认识。本阶段的工作总结需要开始制定了。通过总结现在,以后在工作中就可以避免重复踩“坑”。工作总结怎么写才比较好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关于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人教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在方...

2022-06-16 阅读全文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确定起跑线第1课时》教学反思感悟》《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确定起跑线第1课时》教学反思感悟》这是一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确定起跑线》是一节利用第一单...

2022-03-05 阅读全文

数学是小学必学的主学科之一,相信小学数学老师对学生们的数学课堂已经趋于形式更丰富,更符合现在学生们的上课兴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轴对称》教学内容设计,欢迎阅读。

2021-11-10 阅读全文

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老师,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语文的快乐,大部分老师为了让学生学的更好都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有了教案的支持可以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工作进一步发展!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自己的小学语文教案有一定的深度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网友推荐:语文教案...

2022-05-2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