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岁幼儿智力和行为特点
发布时间:2022-02-28 幼儿故事2岁 幼儿行为故事 幼儿智力故事导读: 宝宝从2岁向3岁迈进,这个阶段最重大的进步,就表现在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上。2岁的宝宝有了“自我意识”,并且会展现很多令父母惊奇的才能哦。 语言发展新阶段
2岁宝宝语言发展再上新台阶,词汇量又一次爆炸式增长,宝宝用语言表达需求的能力更强了,有能力与父母进行交互式对话了。
与此同时,宝宝对语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愿意使用新词和妈妈对话。父母的赞赏,可极大激发宝宝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兴趣。
当宝宝说出一个新词时,父母表现出惊讶的神情,并适当赞许,这对宝宝潜能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个月龄的宝宝,说话的语序已经很少出错了,还会使用不少名词以外的词汇,如不能、受伤、知道、认识、喜欢、生气、高兴等。宝宝能说出不少完整的语句了,如“我喜欢爸爸”“小猫咪受伤了”“妈妈生气了”等。
独立性和自律能力
2岁的宝宝独立性不断增强,开始有了自律能力,并特别在意自己的感受。宝宝开始尝试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开始感受父母对他的情感。但由于宝宝的认知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当妈妈为了避免危险而制止宝宝做某件事时,宝宝感受到的可能是妈妈“不爱他了”。宝宝看到的是妈妈外在的表现,感受到的是妈妈“不友好的态度”。所以,当妈妈要严肃而坚决地制止宝宝做某件事时,首先要告知宝宝“妈妈是爱你的”,这样就会让宝宝的情感发展保持在良性轨道上。
喜欢帮爸爸妈妈做事
现在不能只是爸爸妈妈帮宝宝做事了,父母要教会宝宝帮爸爸妈妈做事,教会宝宝自己做自己的事,这样不但能够锻炼宝宝动手做事的能力,还能培养宝宝热爱劳动的品质。让宝宝参与日常生活中琐琐碎碎的家务事,也是开发宝宝潜能的方法之一。
手眼协调能力
宝宝手眼配合越来越好了,会很耐心地把带小眼儿的珠子一个一个穿成串珠。只要是宝宝想做的事情,几乎都要尝试着去做,尽管有时显得还比较笨拙,但宝宝不会气馁,坚持把事情做完宝宝开始凭借自己的想法,画一些有意义的图画,如月亮、太阳、苹果、香蕉;宝宝还会化解尴尬,宝宝画的香蕉黑乎乎的,妈妈问香蕉长得这样啊?宝宝则诙谐地告诉妈妈,他画的是烂香蕉。
锻炼宝宝解决问题的能力
宝宝从2岁向3岁迈进,这个阶段最重大的进步,就表现在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上。把宝宝玩具放到高一点的地方,当宝宝想要高处的玩具时,妈妈不要马上就把玩具拿下来给宝宝,而是用启发的口气问宝宝,能自己拿下来吗?不要等宝宝回答,你紧接着说,我相信宝宝一定能想办法拿到它。这时,宝宝可能就会把小凳子搬过来,站在凳子上,通过让自己“长高”而拿到玩具。如果宝宝这么做了,父母一定要表扬宝宝,让宝宝尝到完成任务的喜悦,产生自豪感。这样愉快的经历,会激发宝宝更大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探索精神。
无暇顾及“小事”了
告别婴儿期,刚刚进入幼儿期的宝宝,尽管有了巨大的变化,但还能找到婴儿期的影子,宝宝还会不时地喜欢在妈妈怀里撒娇,用小手摸一摸妈妈的乳头,回味一下吃妈妈乳头的感觉。2岁的宝宝可无暇顾及这些“小事”了,宝宝有更多的事要做,有更多的愿望要实现,有更多的事情让他感到新奇,有更多让他感兴趣的事情,有了更强的探索和冒险精神。强烈的自我意识
2岁的宝宝有了“自我意识”,最明显的特征是“那是我的”,想从宝宝手里拿到属于他的东西,可要费一番周折。
如果不想把他手中的东西给你,不再是把小手高高举起或藏到身后,而是义正词严地阻止你要他的东西。果果“手松”,无论多好吃的食物,多喜欢的玩具,只要有人要,无论是大人宝宝,他都会慷慨地递过去。这是为什么?难道果果没有“自我意识”?一个小妹妹要果果的气球,果果玩性正浓,哪里会舍得给妹妹,可妹妹哭着喊着要,果果默默地递给了妹妹。当果果把头转过来的时候,我看到果果眼里充满了泪水,果果不到3岁,正是“护东西”的年龄,他把自己心爱的东西给出去,是仁义使然。
需要讲明事情原委
宝宝会展示很多令父母惊奇的能力,好像什么都懂。有时宝宝也会“混”起来——违拗了他的想法,不答应他的要求等等。教养良好的宝宝,只要妈妈和他讲明事情的原委,他就会像个可爱的小天使,很快乐地接受妈妈的安排。
调皮的宝宝
宝宝动作之快,简直出乎妈妈意料。放在茶几上的杯子,还没等妈妈拿起来,站在妈妈身边的宝宝,会蹿到妈妈前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它撩到地上,看着摔在地上的玻璃碴,稍微一愣,很快就玩自己的去了,全然没有了以往的害怕。
听懂“不”的含义
2岁以前的宝宝,妈妈越不让他动的东西,他越要动,那是不理解妈妈的话,是由于妈妈的提醒,宝宝才走到东西跟前。
2岁以后的宝宝,可就不这样了,开始领会妈妈的话,知道“不”的含义了。如果宝宝没有听从妈妈的话,这可不是没有听懂,而是就想这么做,以显示他的能力。即使不爱活动的宝宝,到了这个月龄,也不会老老实实呆着不动。
极强的模仿力
这时的宝宝,有极强的模仿力,也有极强的模仿欲望,妈妈要干什么,他就要干什么。2岁前的模仿大多是后滞的,或许几个小时后,或许几天后才开始模仿妈妈的动作。现在不是这样了,马上就要行动。如果妈妈拿着墩布拖地,宝宝马上就要抢过来干,成了“小捣乱鬼”。可也有的宝宝喜欢自己玩自己的。宝宝的模仿力不但很强了,还可以模仿一些比较复杂的动作,如用锤子钉钉子,有时会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创造,不但像爸爸一样用锤子钉钉子,还可能用锤子钉其他宝宝认为应该钉的东西。
合作精神
宝宝开始喜欢和小朋友玩耍,但还缺乏合作精神,还不懂得和小朋友分享快乐。这是正常的,不能因此认为宝宝不合群。父母没有必要煞费苦心教育宝宝,如何与小朋友分享游戏;没有必要劝导宝宝慷慨解囊,把他喜爱的玩具或食物送给小朋友。这会让宝宝有“劣势”的感觉,对哭着喊着要东西的小朋友也没有补益,倒是怂恿了那位小朋友抢占别人的东西。如果宝宝从小朋友手里抢东西,没有必要用语言教育宝宝,宝宝还不理解妈妈的语言,妈妈只需说不可以拿小朋友的东西,然后把东西还给小朋友就可以了。有时,如果妈妈硬逼着宝宝把东西还给小朋友,常令妈妈懊恼和沮丧,因为宝宝就是不听从妈妈的话,甚至会因为妈妈的强迫而号啕大哭。宝宝就是这样任性,不能就此认为宝宝的品德有问题。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2-3岁幼儿的心理发育特点
2~3岁的孩子天真、幼稚、纯洁、活泼;身心在迅速发展,在各方面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实在是最惹人喜爱的了。
2岁的孩子开始用语言与人交往,他那带着奶气的语言虽然极为简单,却标志着极为重要的掌握人类交际工具的新里程。到了4岁,他能自如地运用言语表示请求、愿望、意见等。
2~3岁的孩子最容易接受成人的教育,告诉他什么事情该怎样做,他便会顺从地接受并记住。他可以遵守简单的规则和要求。例如,他会根据成人的要求不坐地、不玩土等。到了4岁,他能“习惯于许多生活规则、集体规则,并且能说出简单的道理。例如,进睡眠室说话就会吵别的小朋友睡觉。”
2~3岁的孩子有独立的要求,喜欢自己脱穿衣服、叠被子,尽管他还不会或不太会,但这种要求很强烈。到了4岁,已完全能独立地穿、脱衣服,叠小被子,还可以自己洗手绢、洗袜子等。他不但这样做,而且以“自己长大了”、“自己的事自己做”引为骄傲。
2~3岁的孩子乐于助人、喜欢劳动。妈妈刚扫地,他就去拿簸箕;爷爷拿起报纸,他会送来眼镜……到了4岁,他能有意识地帮助成人和同伴。例如,同伴哭了他会帮助他擦眼泪;妈妈摆餐桌时他懂得帮助摆筷子等。而且他懂得帮助人是好事。
2~3岁的孩子有很好的记忆力,他能很快地背会一首儿歌、古诗;跟随成人到过某个亲友家,再路过时他能说出这是谁家。到了4岁,他不仅能记住这些,而且能有意识地记住许多事情,他的理解记忆在迅速提高。
0-6岁宝宝智力开发 (2岁)
2岁的宝宝经常流鼻涕会影响智力吗?
岁的宝宝经常流鼻涕正常,有的孩子鼻涕多大了就好了,不会影响智力。
2岁孩子每天吃一个蛋对智力有帮助吗?
小孩子要隔天吃一个蛋。蛋虽然有营养,但吃多也不好,因为蛋里含的激素很高,很多人不懂,以为多吃有好处,所以每天都给他吃。
儿童智障有什么标准?
智障的诊断标准:1.智商(即IQ,需专业机构测试)低于同年龄组的小儿平均值2个标准差,一般IQ在70-75以下;2.个人生活能力及适应社会环境日常要求的能力有明显缺陷;3.一般是在18岁以下出现症状。
2岁半幼儿智力发育缓慢怎么办?
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有很多原因,分外在与内在。外在大部分原因就是生长的家庭环境遭成的。
2岁的智力分为哪两大部分?
一是语言能力,二是操作能力。语言能力包括六项测试项目:常识、类同、算术、词汇、理解和背数;操作有力包括六项测试项目:填图、排列、积木、拼图、译码、迷津。
儿童智障表现有什么方面?
1。学习速度缓慢或缺乏,对于学习到的事物很难类化或转移到日常生活当中理解力不好,所以在学习抽象的事物上有困难2。记忆力方面,看到东西容易忘,要他们在短时间记住一件事情会有困难,而且要不断不断地学习才容易记住,不会忘记。3。举一反三的能力及用过去的经验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2岁小孩智力障碍的表现是什么?
一、吃奶困难,二、面容、体态异常,三、运动发育迟缓,四、语言发育落后,五、对环境的反应性差,六、多动,七、注意力不集中,八、视力和听力缺陷,九、尿味异常。儿童智力障碍一旦形成并稳定下来,治疗起来就比较麻烦了。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主要只能通过特殊教育来增加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最重要的是早期。
宝宝2岁干什么可以开发智力?
可以做拼图游戏啊!看看一些识别东西的卡片。
如何开发(培养)2岁儿童的智力?
(1)为幼儿创造合适的游戏运动环境:从游戏中促进幼儿运动和和技能的发展。(2)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2--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应鼓励孩子大胆说话,(3)让幼儿多看、多听、多动手:(4)启发幼儿多提问题、多思考,(5)鼓励幼儿的创造精神:孩子在做游戏、搭积木时,应鼓励孩子的创造精神,引导孩子不重复别人的做过的东西等。
2周岁幼儿智力开发可以做些什么?
一是见到什么指给他看什么,识物是基础,对将来语言表达有着极大的好处,识的物多了,表达的词汇就多,这是很显然的吧。二是在识物的同时,尽量多地跟他描述,运用成人的语言进行描述是很重要的,就如在做着现实的文章,这跟朗诵文章有着根本的区别。三是一有空闲就放上音乐,少放儿歌之类的东西,而是古典民乐以及莫扎特、巴赫等国外音乐家的音乐作品。四是让他尽情地玩,当他在玩的时候别去干扰他,他在较多的活动中锻炼了手脚眼等器官的能力。
1-2岁宝宝思维能力的发展特点
1-2岁的宝宝思维能力开始逐渐提升,在遇到不清楚的问题时,他们会开动脑筋思考,但因为他们的思维能力仍处萌芽期,妈妈们要了解清楚,才能正确地引导宝宝。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1-2岁宝宝的思维能力发展特点。
出现直觉行动思维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思维主要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即宝宝需要利用直观行动去应对出现的困难。直觉行动思维建立在宝宝对客体感知上,当宝宝出现直觉行动思维后,他们在用手触摸物体时,会意识到物体的空间关系。有了这样的体验,他们开始理解周围的世界。渐渐地,他们会突破这种直接经验,产生时间维度的概念,对于因果关系产生初步的理解,明白消失在眼前的物体并不是真的不见了,以致行为渐渐表现出目的性。
温馨提示:妈妈不妨鼓励宝宝多实践,通过实践产生认知,拓宽自己的思维对象和思维能力。
出现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宝宝开始具备了借由事物的形象和事物形象之间的关系来应对问题的能力。只是,他们会误认为一些事物带有“生命”的色彩。比如,他们踩到小草,会认为它们也会疼;因为看到月亮跟着自己走,而认为月亮是会活的,而且是会走的。在这个阶段,他们只会站在自己的立场、观点去认识事物,还不能发现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有不同,不能客观地从他人的立场去认识事物。
温馨提示:对于宝宝的一些错误但有趣的思维,比如认为小草会疼这件事,妈妈不必急于纠正,这对宝宝的道德意识、想象力可是大有帮助的。
表征能力提升,促进思维发展
所谓表征,是指信息或知识在宝宝心理活动中的表现和记载方式。比如“苹果”一词代表的是真实世界里的苹果,是苹果这一具体物体的表征。同时,表征也是宝宝心理活动再加工的对象,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已经能够在心理上加工所看到的“表征”。比如他们可以在图画上因为看到苹果,就让妈妈给他拿苹果吃。表征能力的发展,对促进宝宝思维能力的发展大有益处。
温馨提示:妈妈平时不妨让宝宝多在表征和实物之间转换,提高宝宝的认知能力。比如给宝宝苹果的漫画、照片、玩具、真实的苹果,让宝宝多观察,并增加直观感受。
妈妈须知:宝宝的思维能力不要拔苗助长
妈妈们会有这样的困惑,有时给宝宝讲道理,宝宝好像根本无法理解。其实,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大,他们通常只能看到事情的表面,不能深究其意。比如,宝宝发现有小朋友打架了,他只知道有这件事情,却难以理解发生的原因。所以,妈妈不要拔苗助长,强迫宝宝过度认知事物背后的原因,以免挫伤宝宝的积极性。
理解儿童的注意力特点
父母们经常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而苦恼。其实,不要太在意,更不要因此迁怒孩子。因为,几岁大的孩子,一心多用是很正常的现象。很多时候,孩子看起来没听,其实他在以另一种方式关注,有时成人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这种超级能力呢。
两岁的宝宝,平均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度大约为7分钟,3岁为9分钟,4岁为12分钟,5岁为14分钟。3岁以前的宝宝,不能过分苛求他保持很长时间的注意力,应循序渐进地慢慢培养。
我的孩子琛琛上小学的时候,带他去听过一堂成人的英语课,讲课的是个美国人,幽默风趣,学生们席地而坐,非常随意。琛琛是唯一的小孩,那堂课讲了两个小时,他就在地上翻来覆去地滚了两个小时,下课前老师提了很多问题,结果唯一全答对的就是满地乱滚、看起来一点都没有听课的琛琛。
理解了孩子,你就不会因为这个事烦恼了。相反,如果你因为这个事情感觉十分焦虑,并且不断地去关注他,只会导致他更严重的对抗,反而强化他的这种行为。
还有一种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因为孩子对课程没有兴趣,他自然就自己玩了。所谓的注意力不集中,很可能是大人对孩子的要求超过了他的年龄范围,也可能根本没了解他真正的需求。一般宝宝感兴趣的事情,他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就会比较长。
除非孩子再大些,严重影响了学业,否则,只要事后证明他对所学的内容都了解了就行。
建议家长们背着孩子和老师谈论这些,事后再单独跟孩子交流。交流的时候也不要谈问题,不如说:“老师说你最近听课认真多了。”既肯定了他,同时又给了他一个努力的方向,他就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发展。
3-4岁幼儿的心理行为特征
3~4岁的语言和游戏能力发展极为迅速。他们变得特别爱说话,即使一个人玩的时候也会自言自语地边说边玩,跟小朋友或大人在一起时,话就更多。对这个时期的幼儿来讲,他们接触到的任何对象都是有生命的,天上的太阳、月亮,地上的树木、小河或公园里的动物、秋千等,都可以成为他们交谈的对象。
例如,他们会对飘走的云彩招手说:“请再来玩”会对被雨淋湿的童车同情地说:“你在哭吗?我来帮你打伞好吗?”这就是幼儿心理最突出的特点。到了4岁,幼儿的话题会更多,他们会交换看电视节目的感受,并会互相夸耀:“我坐过碰碰车。”“爸爸给我买了把冲锋枪。”他们之间可谈的话题越来越多。
游戏是3~4岁幼儿的主导活动。由于这个时期幼儿想象活动异常活跃,因而他们的游戏也非常有趣,他们可以给任何一样东西加上他们所想象的象征性意义。
例如,一片树叶在过家家时可以当作盘子,在买东西时可以当钱用;一块木片,一会儿当火车,一会儿当手枪,一会儿又当木头人。幼儿在一起游戏时,一块积木宝宝掉到地毯的大海里,马上会有一辆纸盒急救车开去救援。每一种游戏都有孩于自命的意义,任何一个游戏里都藏有打开孩子心灵大门的钥匙。这个时期幼儿游戏的另一个特点是共同游戏,他们不再像1~2岁幼儿那样各玩各的。
3~4岁幼儿的心理和行为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他们开始学习性别的区分。起初,孩子由于男女间身体上的差异和行为特点而对性的区别发生兴趣,随后幼儿便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开始习得同自己的性别相适应的态度和反应。在幼儿习得性别区分的过程中,父母及周围人给予的赏罚起着直接而巨大的强化作用。幼儿往往以同性家长为榜样,求得同样的行为和感受。女孩子们模仿母亲玩当妈妈的游戏,尽量地学着母亲的温柔、能力和女性的性别行为;男孩子们则模仿父亲的男子汉态度和行为,希望自己像父亲那样严厉、果断。
这个时期孩子在伙伴中体验到了完全不同于父母及其他成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在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知识、想象力和各种社会能力都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这种在伙伴帮助下的自主活动能使幼儿认识到自我的存在。因此,在这段时间里为幼儿创造同众多的伙伴相互接触的机会,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园是孩子们结识伙伴的好场所。
2岁前对智力有益的事
1.宝宝2到3个月大时,应停止给他叼奶嘴。如果宝宝3个月以后仍然叼奶嘴,则有可能对学习说话有影响。
2.宝宝3个月大时,开始让他独自睡婴儿床。如果你晚一些这么做,则较难让他适应独自睡小床。
3.在宝宝学会行走3到6个月以后,可把他放在大孩子玩的秋千上玩。一旦孩子学会了行走,他就有很好的“反应性平衡”能力,这就是说他能调节手臂的肌肉,保持平衡。但要注意的是,必须确保秋千离地面的高度较低,并轻轻地推动秋千,以避免意外发生。
4.在宝宝5个月大之前,你如出门旅游,不必带上他。这个年龄的宝宝,你不在他身边,他不会想念你。在很多时候,如果你离开,5个月大的孩子要比一两岁的孩子更易感到愉快。你越早开始离开你的孩子,并告诉他你会回来,让他习惯被另一个人看养,那么以后他与你们分房睡将更容易。
5.当宝宝6个月内长第一颗牙齿时,带他去看牙医,最晚不要晚于他的周岁生日。
6.宝宝6个月大时,开始教他词汇、数字、颜色和形状,他的理解力没多久就会形成。用书本、有生命的东西,让宝宝对学习保持乐趣,告诉他香蕉是黄色的,皮球是圆的。与其用教学卡片,不如给他唱歌、讲故事、念儿歌。
7.当宝宝能坐起来并可以清楚地看到伙伴时,定期让他和另一个宝宝一起玩。宝宝对同伴的兴趣比人们所认为的大得多。在宝宝2到3个月大时,他们就能注意到对方。9到12个月大时,他们会互赠玩具,互相模仿对方。为了鼓励你的宝宝和其他宝宝建立良好的友谊,并尽可能避免他们互相打斗,你应该多准备一些玩具。
8.宝宝长到5到18个月时,可让他玩滑梯。宝宝学会行走,就有控制血管神经和适应身体姿势的能力。这使他能安全地在滑梯上滑下。
9.当宝宝能够平稳地坐着时,可给他玩骑坐玩具。有些孩子能很好地协调双脚,向前向后推动玩具;有些孩子能在你的推动下玩得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