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应试教育使男孩的特长得不到发挥

发布时间:2022-02-06

使幼儿注意的活动方案。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应试教育使男孩的特长得不到发挥”,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为什么男孩在现在的竞争中节节败退,表现出如此多的问题?教育专家指出:“现代家庭、学校教育及流行文化正在摧毁男孩们。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是男孩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并因此加剧了所有危机对于男孩的伤害。”

目前大多数男孩不是中国教师所希望的那类男孩。男孩超乎寻常的精力常常被认为是一个缺点,而不是优点。男孩需要运动,需要少动口“多动手”,而这恰恰是当前中国教育中最缺乏的。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男孩一天大约需要4次课外活动,但事实上学校每天只能做到一次。越来越不利的校园文化,使男孩的特长得不到发挥,性格发展得不到引导。他们在学习成绩、课外活动和职务上不如女生的危险就更大,甚至理科和数学也不再是他们的天下。这种结果直接导致男孩的自信心受挫,一些珍贵而重要的男性品行不能得以形成。

从生理上来讲,5岁男孩大脑语言区仅相当于3.5岁女孩,男孩在读写能力发育上就比女孩晚两年,然而学校往往要求男孩和女孩在相同时间内以同样的方法学习同样的知识。“男孩在6岁以前最好不要入学。”李文道说。

“为什么30年来我们的教育系统没有变化,但我们培养出来的男孩却越来越孱弱?”有现场的观众提出质疑。“这30年来,应试教育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不自由。教育系统的问题一直存在,只是我们现在才发现。现在出现的现象是30年来教育的结果,现在教育方式的后果,会在30年后体现。”李文道说。

男孩危机无疑是多种原因造成的,然而记者发现,最终大家的讨论焦点还是汇聚到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上——应试教育。

孙云晓在他的调查报告里总结说:“现行教育模式限制了男孩的成长需要,这使得男孩们认为学校是一个和他们作对的场所,他们擅长的方面——运动技能、视觉和空间技能以及他们的勃勃生机,在学校中未能得到很好的承认。学习不占优势,特长得不到发挥,性格发展得不到引导,男孩长期在学校得不到正面的反馈,最终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当然,应试教育对男孩和女孩都不利,但与女孩相比,男孩更容易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在著名的教育网站“e度教育社区”中,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紫色月光”指出:“以考试成绩为目的的教师们,将其主要精力放在了传统的读、写和其他课堂作业上,而这些内容通常是女孩子最擅长和喜欢做的。与此同时,学校正在缩减更加适合男孩子们的教学内容,如科学试验、体育和野外活动等。毫无疑问,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我们的男孩子正变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和身心疲惫,最终在女孩面前一败涂地。”

另一位家长“亮亮的妈妈”则表示:“应试制度确实更适合于善于背诵和表达的女生,比如男孩子对历史的爱好和广泛的涉猎,语文是考不出来的;比如男孩普遍动手能力超强,玩具电器拆了装,这些考试不考,但做工程师、设计师、物理生化学家做实验很需要;所有担风险的事情考试是没法测试的,但是干事业、改革、创业、突破无一不需要担当风险。男孩的这些素质和优势无从衡量,甚至完全被忽视,不知社会是该喜还是该忧。”

还有不少网友并不同意“男孩危机”这一观点,他们认为这是应试教育下的评价体系对男孩的误读,“为什么说男孩差,主要不就是分数考不过女生吗?不就是高考状元被女生抢了吗?但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分数本来就是不公平也不科学的评价体系,为什么还要用这个衡量男孩的成败呢?”

到底“男孩危机”因何造成?孙云晓指出,这个问题其实并非为中国独有,国外也早已出现了这个问题,并且教育家们已经研究多时,所以记者在此引用国外观察家们的分析:“是家庭、学校和流行文化误导了男孩子们,使他们深陷于无休止的焦虑之中。”这似乎也适用于中国。如何改变这种危机?孙云晓发出了对“教育公平”的呼吁:“教育公平是要让每一个孩子的天性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教育只有尊重天性,因‘性’施教,才能够真正实现男孩与女孩的公平、和谐发展。”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应试教育未必是真正的根源


我们的应试,较之英美是小巫见大巫

我总是在想我们教育的根本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从前儿子在国内读书时,我会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可是儿子在英国三年,加之美国大学的申请过程,我最深的感受是,其实到了高中这个阶段,无论哪个国家的教育“应试”氛围其实都很浓烈。

就大学录取而言,我们的所谓应试,较之英美的应试那是小巫见大巫。因为英国的好大学,学生们还要过面试这一关,绝不是一考定终身,要几考才能定终身呢。美国的大学就更不必说了,他所考核的方方面面更是令人眼花缭乱。

一味地迁怒于应试教育,未必是找到了真正的根源所在。

帮助他们建构一个强大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我儿子在北京读小学时,正是小升初竞争最惨烈的时期。我身边的家长们挖空心思地要孩子进名校。那真是一段惊心动魄的记忆。在我的感觉,对一部分北京家长而言,孩子未来要是不进北大、清华,就好像没考上大学一般。

曾有一度,我几乎也被裹挟其中,迷失了方向。我不知道坚持自己,会将孩子的未来导向哪里。但最终令我冷静下来的,是我眼前的这个孩子。我知道他的所长和不足,我没有办法牺牲他的才华,让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课本知识的学习,在无止无境的做卷子中浪费生命。放弃北大清华,又何妨?

其实,在我的身边有很多家境条件非常好的家庭,他们完全有能力送孩子去国外接受教育,但他们说,北大清华,是积攒人脉的地方,孩子到了国外,失了人脉,是重大损失。

对此,我不以为然。我始终认为人的一生,活得好抑或不好,其实是依赖自身的内在力量。作为父母,我们必须有能力走进孩子的内心,去帮助他们建构一个强大而丰富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远远比一个貌似纷繁的外部世界更可靠。

我们是中国教育的消费

我很平常心地面对孩子的小升初和中考。我不认为我的孩子在学校教育中能够得到真正有助于他生存的东西,我始终认为他必须在家庭教育中得到更有效的帮助,养成良好的做人习惯和做事风格。

我在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心理质量。我尽可能少用老师的标准学校的目标来要求孩子,更多地以我对成年人生活的思考,来衡量我孩子此时此刻的生活方式,是否有益于他的一生。

我的孩子有充沛的时间阅读,有固定的时间消耗在网络游戏中,还有和小伙伴交往的相对自由。我以为一个未成年人在成年人的指导下,养成这些生存习惯,远远比离开我们的视线后才开始,会更少走弯路,更接近幸福人生。

从这个角度,我思考教育的致命问题,其实是我们做父母的,是否有足够的判断力,来确定孩子成长中的得失。中国教育,在体制问题无从撼动的前提下,家长们自救的办法,就是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和能力。我们是中国教育的消费者,我们水准的提高,才是整体教育质量改善的重要前提。

幼升小择校:应试教育or快乐童年?


面临幼升小,家长们在选择学校时很矛盾,希望能够一路“重点”,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同时,又担心孩子失去轻松快乐的童年。以下是童话大王郑渊洁对这个问题的想法,是否与您产生一些共鸣。

记者:如果只谈想象力和玩耍,孩子输在应试教育上考不上大学,就会被很多工作机会拒绝,这样的孩子拿什么去和同代人竞争?

郑渊洁:可以把孩子交给学校拿张文凭。孩子每天放学回到家里,家长要肃清当天应试教育流毒,让孩子在家里多玩多看课外书,多接触大自然。两手都要硬。读书改变命运没错,但也要看读什么样的书,如果只读学校里的教科书,就很难出人头地,原因很简单,绝大部分人都在读它们,你拿什么来超越他人鹤立鸡群?和别人的知识结构完全一样是人生悲剧。

记者:您说上学就是为了拿张文凭,如果全中国的孩子都在应付学校,未来的科学家将从哪里出呢?

郑渊洁:每个人的天赋和个性都不同,现实中不可能所有人都成为作家或者科学家。不管当作家还是科学家,想象力至关重要,没有想象力的人只能重复前人的工作,难以突破创新、出人头地。

记者:您刚才讲两手都要硬,在学校之外要多看课外书、多玩耍,为什么不能单靠学校教育?

郑渊洁:从某个角度讲,学校好比流水线工厂,孩子们就像工厂里模板批量制作出来的成品,这些成品也许能顺利卖出去,但不会有个好价格,因为那是批量生产出来的,数量太多不符合“物以稀为贵”的法则。所以,仅有学校是远远不够的,更大的比重应放在学校之外(这里并非指课外名目繁多的辅导)。

记者:有些孩子拿您做挡箭牌,说郑渊洁小学没毕业也能成功,以此作为讨厌学校的理由,这是不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郑渊洁:“郑渊洁成功”和“小学没毕业”两者没有必然联系,更不能把它演变成这样的逻辑:因为郑渊洁小学没毕业,所以他成功了。应该看郑渊洁在校外做了什么,看了什么书。我之所以反感学校和应试教育,是因为它只允许出现一个标准答案,扼杀了想象力,没有想象力就没有郑渊洁。实际上,也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李开复、比尔·盖茨、爱因斯坦、牛顿……任何一个成名成家的人都知道,想象力至关重要。

自控力训练:教孩子处理愤怒 应对“想要却得不到”的哭闹


自控力训练:教孩子处理愤怒应对“想要却得不到”的哭闹

by家庭教育学家张忠宽

在培养孩子习惯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就是孩子自控能力的训练,父母可以通过特别设计的活动来教孩子(3-8岁)自我控制,包括如何处理"想要而不可得"和如何处理"愤怒情绪"等技能。

⊙如何处理"想要而不可得"

通常,孩子在不能很快得到他们所需要或想要的东西的时候就会沮丧。孩子每天都会遇到很对他很有吸引力的东西,包括玩具、电视节目、甜食、游戏以及诸多活动。很多时候,当孩子被告知"不行"或者"等一等"的时候,小孩会感到悲伤甚至哭闹不止。为了让孩子在家里、学校或者其他场合获得正面经验,孩子需要学习处理这种"想要而不可得"的技能,这些技能能够帮助孩子发展"延迟满足"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自我控制。

●教孩子运用下列步骤

1.练习说:"我想要——但现在不行。"

2.让孩子思考以下选择:

a.等一下再向妈妈、老师或其他人请求;

b.找另外的事去做(去玩),比如现在不能玩iPad,但可以去玩小汽车;

c.礼貌地请求借过来(如果可行的话);d.看能不能分享;

e.等待轮到自己;

f.接受不被允许,说:"我想要——不过,没关系。"

3.孩子根据以上的选择行动。

●运用布娃娃进行角色扮演练习

本活动关注孩子对"想要什么而不可得"感受,训练延迟满足能力,同时,活动在设计上与前面的步骤相配合,便于爸爸妈妈们操练。

1.所需材料:纸、蜡笔或荧光笔、布娃娃

2.步骤:

a.让孩子写下或者画一种他想要、想玩的东西或想参加的活动;

b.与孩子交谈,让他用语言表示他想要、想玩的东西或想参加的活动及其原因;

c.你告诉孩子你所要求的东西或活动现在不行,并告诉他为什么;

d.运用布娃娃,根据以下假设情景进行角色扮演练习:

-你想要和小朋友玩,但他今天要和家人外出一整天;

-你班上一个小朋友有一个电动玩具,你十分喜欢,特别想玩;

-你的小朋友告诉你,他妈妈刚给他买了个iPad,你也想要爸爸给自己买一个。

在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孩子、布娃娃可以进行角色互换,即自己可以扮演小朋友,布娃娃反过来扮演孩子自己,去反复感受体会不同角色,进而理解自我控制的意义。

⊙如何处理"愤怒情绪"

孩子感觉沮丧、愤怒是日常生活中对所遇到的某种情况的自然反应。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就着手教孩子有效处理愤怒情绪,能够提高孩子忍耐和自我控制能力。

●教孩子运用下列步骤

1.认识到自己发怒了(脸发红、手有些抖,可能开始哭泣);

2.默数10个数;

3.思考自己的选择:

a.走开,离开现场;

b.深呼吸,放松身体;

c.以正常声音、通常的说话方式,冷静地告诉对方你为什么生气了。

4.按你的选择行动。

●"好的选择"与"差的选择"练习

通过置身于假设的可能引起愤怒的场景中,让孩子会学习如何独立分析、正确选择,做出"亲社会行为"的决定。

1.所需材料:纸(厚一些)、荧光笔或蜡笔

2.步骤:

a.告诉孩子认真倾听,他要进行一次"你会怎样做"的练习;

b.在纸上画出两个栏,一栏标上"好的选择",另一栏则标上"差的选择";

c.阅读3中提供的几个情景,要求孩子根据自己见过的类似场景,思考几种可能的行动选择,然后让孩子判定这几个选择是"好的"或者"差的";

d.最后,在"差的选择"上打一个大X,接下来,把"好的选择"抄到另一张纸上并悬挂在孩子的房间合适的地方,作为提醒。

3.假设场景:

a.邻居小孩叫你最烦的"外号";

b.你的小朋友把你刚刚买的玩具电动车弄坏了;

c.你妈妈不让你再出去和小明玩,因为你刚刚和小强已经在外面疯玩2个小时了。

温馨提醒:

●爱与自由是孩子能够充分发展自我潜力的前提。所以,满足孩子的需要,提供舒适的物质环境和宽松的精神心理环境,"放手"让孩子尝试、经历,既是爱的体现,也为孩子的顺畅发展奠定基础。

●爱和自由不意味着在家庭教育上可以放任孩子的欲望,欲所欲求;不意味着可以放任孩子的情绪宣泄,毫无约束。学会自控或自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必须克尽自己的责任。

孩子特长教育别陷入误区


特长教育的三条错路

其一:一厢情愿。

进特长班学习,对于许多孩子来说都不是心甘情愿的,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家长一手包办,不少孩子对究竟该学什么好、自己是否适合进行特长教育等问题都心中无数,报名参加特长班的学习完全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如此,若孩子对所学的内容缺乏学习兴趣,这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反倒会阻碍孩子情商和智商的正常发展。

其二:贪多求全。

一些家长盲目认为多学总比少学好,今天让孩子学钢琴,明天让孩子学美术,过两天又让孩子改学书法。不堪重负的孩子,平时忙双休日也忙,除了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外,还要忙写字弹琴或绘画,难怪有些孩子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放学后,我宁愿被老师留下来也不愿立即回家!

其三:方法不当。

特长教育对孩子来说,的确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贪玩好耍是他们的天性,同时他们的兴趣与爱好都具有较大的可变性,今天喜欢的东西,明天也许就不再喜欢了。因此,家长要注意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当孩子对学习生厌时,家长不是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而是采取强迫压制的办法逼着孩子去学,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正好应验了那句老话:“强扭的瓜不甜。”

如何走出特长教育的误区

首先,需要家长们端正认识。儿童教育的内容极为广泛,包括知识教育、品德教育以及技能教育等多个部分,特长教育只不过是其中的技能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家长不宜将其看得过重,只能将其看作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只能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以免喧宾夺主的不良后果。

其次,还需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特长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的地方,在于它主要是培养孩子对某些技能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因而在教育过程中应有张有弛,松紧有度,并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孩子在玩中求学、在学中能玩,如此,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孩子你可能一生都找不到特长,但那都没关系


那天,你玩溜溜球,回来时脸上挂着泪。

到家以后闷闷不乐。

我问你为什么,你并不回答。

等夜里到了入睡时间,我给你盖好被,亲亲你的脸,你突然问我:“妈妈,我有什么特长?”

我愣住了,不知怎么回答。“怎么说?”

你说:“妈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有溜溜球,所以我让秀才给我买个溜溜球。等我拿到溜溜球,我才发现,我不会玩。”

我笑了:“不会玩没关系,只要你想玩,肯定能学会。”

你说:“可是我已经练好久了!”

我问你:“你的好久是多久?”你答,一个下午。

我大笑。

我告诉你宝贝,你每天练半小时钢琴,还总是去大便,练的时候三心二意,时而跪,时而站,你问我,我为什么还没有朗朗弹得那么好?

我答,因为你没有朗朗练习得多。

你又问我,如果我跟朗朗一样练习,我就是钢琴家吗?我答,不一定。得看你有没有天赋。你问我,什么是天赋?我答,就是特长,是上天在你出生时候就发给你的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今天,你问我,你有什么特长。

好吧,孩子,我回答你:我不知道。

我努力找你特长的门,送你去画画,送你去弹琴,送你去打羽毛球,送你去学游泳。有时候你很喜欢,可练习了一段,你就不想去了。我尊重你的选择,我把你的不想练,归于你没有这方面的特长。

有些家长,会逼着孩子学习他们不擅长的东西,不喜欢的东西,比方说奥数,英语,演讲。我什么都没有强迫你做,因为根据我自己的成长,我发现,我对很多事情有兴趣,但都没有深入下去,直到有一天,我发现用笔书写文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我给你爸爸写了好多情书,很可惜都丢失了。如果你爸爸还保存着的话,等我死后,搞不好变成你其他弟弟的遗产。虽然,我肯定不希望这样。

我在自己意识到我喜欢用笔抒发情感,并且很擅长以后,就再也没有放下过。我上课写,下课写,出去玩写,呆在家写。我可以很安静地呆一个月,什么都不讲,因为我把话都写成了文章——还变成钱了,在我活着的时候。

我观察过你,你很像你的父亲——天生聪明,一学就会,别人还在懵懂的时候,你已经了然于胸了,这是你的优点,但同时是你的短板。你会个皮毛以后,就不太想往下钻,你把时间花在玩上。

你听过的歌,自己会从IPAD上搜索并下载,无论中英文,这点让我很诧异!因为那些电影插曲,我既不知道名字,也不会旋律,我不知道你怎么找到搜索关键词的。

你想要学的医学知识,已经超出我的范畴,你会自己在网上找视频,找文章,哪怕字都没认全,你也能猜出大概,我到现在都记得你大喊“止咳平瑞(喘)汤”。

妈妈能帮你的,是给你打开每一扇通往特长的门,然后你自己瞧一眼,最终,你一定会选出一条你喜欢的,能够坚持久长的道路,成为那个领域的佼佼者。你天资原本就很高。

妈妈最近老有紧迫感,刚看到的消息,有个小姐姐只16岁,就获得了进入世界顶尖学堂的门票;还有个小哥哥,才14岁,就找到了检验胰腺癌的方法;我掐指一算,娃呀,你剩下的时间不多啦!你咋还无知无觉地打游戏看喜羊羊呢?

妈周围的同伴们,每年都上网报喜,这家考取了哥大,那家进了清华。妈妈只有羡慕的份儿,妈总是怯生生跟大家说,最不济,我儿子能上电影学院啊!

妈妈跟别的妈妈相比的特长是,我有足够的耐心等你成长。

你长第一颗牙的时候,都11个月大了。已经满地爬。我到现在都记得你爬过卧室,爬过走廊,爬到客厅,爬到妈妈坐的沙发前,示意我给你一根手指,你用初露牙尖的牙床,重重地咬了我一口,告诉我你长牙了。

妈妈多高兴!好多孩子四个月就开始长牙,在你出生的短短生涯里,妈妈就要耐住煎熬,扛住周围人所有唠叨,不给你乱吃补品帮助你长牙。

今年你9岁,乳牙才脱了六颗。你的同学们中班就开始脱了,现在满口恒牙。我又在煎熬。我想,每个人有自己的弹道,你会按照自己的轨迹,旋转出黑暗奔向阳光。

所以,我做好准备,你可能这一生都找不到特长,或者跟妈妈一样,26岁开窍,30岁就成名了。随你。开心就好。

即使没有特长——像绝大多数人一样,他们一生都没有找到比别人优秀的地方——那也没有关系。

只要你善良,诚实,可靠,一定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其他的,并不重要。

如何避免孩子特长错误教育


由于某些家长在思想认识上的错误,致使特长教育进入了种种误区:

其一:一厢情愿。进特长班学习,对于许多孩子来说都不是心甘情愿的,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家长一手包办,不少孩子对究竟该学什么好、自己是否适合进行特长教育等问题都心中无数,报名参加特长班的学习完全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如此,若孩子对所学的内容缺乏学习兴趣,这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反倒会阻碍孩子情商和智商的正常发展。

其二:贪多求全。一些家长盲目认为多学总比少学好,今天让孩子学钢琴,明天让孩子学美术,过两天又让孩子改学书法。不堪重负的孩子,平时忙双休日也忙,除了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外,还要忙写字弹琴或绘画,难怪有些孩子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放学后,我宁愿被老师留下来也不愿立即回家!

其三:方法不当。特长教育对孩子来说,的确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贪玩好耍是他们的天性,同时他们的兴趣与爱好都具有较大的可变性,今天喜欢的东西,明天也许就不再喜欢了。因此,家长要注意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当孩子对学习生厌时,家长不是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而是采取强迫压制的办法逼着孩子去学,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正好应验了那句老话:“强扭的瓜不甜。”

要走出上述误区,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需要家长们端正认识。孩子不同于大人,不能用对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让孩子接受特长教育,应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家长所期望的效果;同时,家长还应该明白:儿童教育的内容极为广泛,包括知识教育、品德教育以及技能教育等多个部分,特长教育只不过是其中的技能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家长不宜将其看得过重,只能将其看作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只能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以免喧宾夺主的不良后果。

其次,还需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特长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的地方,在于它主要是培养孩子对某些技能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因而在教育过程中应有张有弛,松紧有度,并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孩子在玩中求学、在学中能玩,如此,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对男孩的教育所思


寒假过大年,走亲访友时,不免唠上几句家常话,相互问个好,近况如何、孩子的学习发展情况等,尤其亲戚朋友家都是男孩,年龄差不多,不免几个妈妈有了共同的话题,都一一列举自己孩子的优缺点,都为现在的孩子的逆反心理严重这一现象而担忧,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会遗憾终生。就拿那个相声界的超级奇才牛子健来说吧!主持人问其和他爸爸关系怎样?他坦言父子俩关系不怎么样。主持人接着又说:“今天当着你师父的面,我们把你爸爸请到了现场,见一见怎样?”孩子摇头,随着爸爸的出场,想亲近又怕惹恼孩子,孩子的冷淡反应,拒绝和爸爸的的热情拥抱,爸爸一脸的尴尬和无奈,原因只为,他不想上学,爸爸逼着他学习,结果父子俩弄到这幅田地。因此我在想如何教育好下一代至关重要。

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1.爱玩,很疯、很出格的那种,留恋外面的世界,不思学习,不想回家,爸妈苦口婆心的劝,老师的多次教育劝说均无效。2宅男,缩在家里,不想与外界接触,只沉浸在网络虚幻的世界,脱离现实,拒绝和家人亲近。3.压力大,讨厌学习,讨厌成人把分数看得那么重要,只在乎分数,而忽略孩子其他的优点及其心理或生理发展需求等。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类的观点、思想变化等综合导致的。我个人认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需:1.家长学习:我们家长也需学习,和孩子一起进步,认识社会,了解学校的教育做好家长该做的工作。幼儿园阶段陪孩子一起亲子阅读,让其认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学习做人;小学阶段做好陪读,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能力方面,放手让孩子学习自己的事自己做,初中阶段:劳逸结合,有计划,高效率的完成好学习。高中阶段:做好孩子的后勤工作。大学阶段,让孩子在同龄人中学习,学习尊重人,交友处事。工作阶段:在社会这个大世界里学习。2.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尊重孩子,民主对待,家长在孩子面前许下的诺言应兑现,与孩子常交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知道孩子最真实的想法,适时给孩子一定的帮助,让他认识到你的重要性,有你这个爸爸朋友真好,我爸爸真厉害。3.多多赏识自己的孩子:平时不要吝啬对孩子的夸奖,孩子遇到挫折,教给其打败失败,战胜困难的方法,就如“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鱼”的道理是一样的。

我家小儿正读二年级,调皮好动,做事总是丢三落四,还常要我督促着学习,陪着学习,因此现在我常常扮演“火爆妈妈”形象,大嗓门,我想在他习惯的渐渐养成下、慢慢的长大下,我也会耐心学习,慢慢转变自己的教育方式,让儿子从要我学习变成我要学习。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应试教育使男孩的特长得不到发挥》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使幼儿注意的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应试教育未必是真正的根源 我们的应试,较之英美是小巫见大巫 我总是在想我们教育的根本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从前儿子在国内读书时,我会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可是儿子在英国三年,加之美国大学的申请过程,我最深的感受...
    2021-02-03 阅读全文
  • 幼升小择校:应试教育or快乐童年? 面临幼升小,家长们在选择学校时很矛盾,希望能够一路“重点”,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同时,又担心孩子失去轻松快乐的童年。以下是童话大王郑渊洁对这个问题的想法,是否与您产生一些共鸣。 记者:如果只谈想象力...
    2021-03-17 阅读全文
  • 自控力训练:教孩子处理愤怒 应对“想要却得不到”的哭闹 自控力训练:教孩子处理愤怒应对“想要却得不到”的哭闹 by家庭教育学家张忠宽 在培养孩子习惯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就是孩子自控能力的训练,父母可以通过特别设计的活动来教孩子(3-8岁)自我控制,...
    2020-12-03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发挥故事的魅力 大家都知道故事是开发幼儿智力的工具,更是教育孩子的教材。选择适当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中秋孩子放假这几天每天都缠着我给他讲故事,我忙了一天,总是心不在焉的讲岔了,自己都感觉不对劲,...
    2021-05-02 阅读全文
  • 男孩教育 整理了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男孩教育》,希望对幼儿教育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有人说,幼儿园女教师居多,男孩子会因此丧失阳刚之气的。我不赞同这样的观念,这是毫无道理的。说得好像幼儿园都是男老师,男孩子才会...
    2021-04-19 阅读全文

我们的应试,较之英美是小巫见大巫 我总是在想我们教育的根本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从前儿子在国内读书时,我会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可是儿子在英国三年,加之美国大学的申请过程,我最深的感受...

2021-02-03 阅读全文

面临幼升小,家长们在选择学校时很矛盾,希望能够一路“重点”,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同时,又担心孩子失去轻松快乐的童年。以下是童话大王郑渊洁对这个问题的想法,是否与您产生一些共鸣。 记者:如果只谈想象力...

2021-03-17 阅读全文

自控力训练:教孩子处理愤怒应对“想要却得不到”的哭闹 by家庭教育学家张忠宽 在培养孩子习惯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就是孩子自控能力的训练,父母可以通过特别设计的活动来教孩子(3-8岁)自我控制,...

2020-12-03 阅读全文

大家都知道故事是开发幼儿智力的工具,更是教育孩子的教材。选择适当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中秋孩子放假这几天每天都缠着我给他讲故事,我忙了一天,总是心不在焉的讲岔了,自己都感觉不对劲,...

2021-05-02 阅读全文

整理了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男孩教育》,希望对幼儿教育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有人说,幼儿园女教师居多,男孩子会因此丧失阳刚之气的。我不赞同这样的观念,这是毫无道理的。说得好像幼儿园都是男老师,男孩子才会...

2021-04-1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