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关《我们来抽丝》课件

发布时间:2022-01-27

大班科学教案。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身为一位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孩子们能学到知识,因此,老师们都会选择准备一份教案,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那么,你知道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关《我们来抽丝》课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设计意图

在活动中几乎每个孩子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进行蚕宝宝的生长过程科学教育活动中,他们不满足于简单的认识蚕宝宝的生长过程,课后他们还会去科学角主动的观察蚕茧是什么样子的,称一称一只茧有多重,量一量茧的长度和宽度,拿着茧摇一摇,对着光亮照一照,想看看里面的蚕是什么样子的,许多孩子还会问老师有关抽丝的许多问题,因此一个充满着丰富科学价值和教育价值的活动而产生,为此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实践、交流,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生活经验,提高动手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探索欲望。

二、活动目标

1、知道真丝织物与蚕丝的关系。

2、知道抽丝的简单步骤,学习抽丝的基本方法,探索一根丝的长度。

三、活动准备

1、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蚕茧,一杯热水,小苏打,小竹条,几种绕丝的工具:纸筒、缠线板等

2、有关养蚕知识、抽丝录像、真丝织物图片(课件)

3、已有蚕宝宝的生长的知识经验

4、丝巾一条,几种绕丝的工具。

5、记录表

四、活动过程

(一)了解蚕丝的作用

1、出示丝巾后观看真丝织物图片

说说这条“丝巾”是什么材料做的?(幼儿猜想)

2、教师总结

这条丝巾是这种叫蚕丝的材料纺织而成的(出示蚕丝),蚕丝是一种优质的纺织原料。

3、蚕丝还可以做什么呢?

①幼儿猜想后观看真丝织物图片

②幼儿再次回答:蚕丝可以做领带、衣服、被子等。

(点评:通过观看图片让幼儿知道蚕丝的作用,以及蚕丝在纺织行业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幼儿学习抽丝的欲望。)

(二)交流讨论蚕丝的来历

1、谁知道蚕丝怎么来的?

幼儿回忆已有认识:蚕丝是蚕吐出来的。(蚕茧只是蚕蛹的保护体)

2、观看有关养蚕图片

3、教师总结

(点评:展现幼儿关于蚕丝、蚕茧的已有认识。激励幼儿思考蚕丝的来源。)

(三)、抽丝活动

(1)、观看录像,初步了解抽丝方法

①想一想人们是怎么把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呢?(幼儿猜想抽丝的方法并实践)

②小朋友讲了许多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的方法,蚕茧究竟是怎么变成我们所需要的蚕丝的呢?(观看录像)

③请幼儿说出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的具体方法。

教师总结:

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的具体方法,摘乱丝——制溶液——浸泡——挑丝头——抽丝。我们把对蚕茧进行处理变成丝这个过程就是抽丝的过程。

(点评: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幼儿的想法很多,同时让幼儿有尝试的机会。通过交流环节,展示幼儿对于蚕丝的已有认识和抽丝的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现关于剥茧抽丝方法。)

(2)、指导幼儿抽丝今天,我们就一起当一回抽丝工人,我们来抽丝。

具体方法:我们一边看录像,一边学习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

①摘乱丝(看完录像)

问:看完录像,现在谁来做个小老师,向大家介绍怎样摘乱丝?(个别幼儿操作)。

②制溶液:是将小苏打浸泡在热水里。这个溶液是小苏打溶液。这个溶液内小苏打的含量不同、溶液温度高低都将影响蚕茧抽丝效果。由于温度比较高,所以热水就由老师来倒。等会在操作中我们必须要注意安全,别被烫伤了。

③浸泡:让蚕茧浸泡在热水里充分浸泡,为了充分浸泡可用筷子把蚕茧压入水中(出示图片),直到蚕茧表面有一些绒毛出现为止。浸泡时间大概为

1分钟。

④挑丝头抽丝:

师:当我们挑丝时发现有好多条蚕丝一起粘在上,此时,就需要我们把蚕丝进行整理,并找到丝头。有什么好的方法?

①幼儿自由发表抽丝挑丝头的方法,并作好记录(用表1)

②请看整理蚕丝的录像。(利用录像,细致地指导幼儿掌握剥茧抽丝的方法。在此过程中让幼儿通过看录像再来描述抽丝各个环节的方法,避免了教师满堂灌的形式,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提高了幼儿参与该环节活动的积极性、能动性。)

(3)、幼儿示范抽丝学会找丝头抽丝了吗?老师这里刚好还有一个浸泡好的蚕茧,谁来试试找出丝头,请幼儿来做。(通过让幼儿示范抽丝过程,暴露幼儿在接下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为接下来的全班性抽丝活动打下技术基础。)

(4)、指导缠绕当我们找到丝头以后,我们要将丝线粘在绕丝的工具接着开始缠绕。

(幼儿说一说自己猜想缠绕工具,并作记录。用表2)

(点评:引导幼儿掌握科学的抽丝方法,为接下来的抽丝做准备。)

(5)幼儿小组抽丝活动。

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抽丝吧,但老师有一个几个要求:

①比一比哪个小组抽的好、抽的长;

②安静操作,当音乐响起活动停止;并在音乐声中整理材料。

2、幼儿操作,并做记录,教师指导操作方法。

4(活动要求是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完成规定的任务,更有助于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科学探究习惯。)

(四)交流各小组绕丝工具与挑丝的方法,知道几种缠绕工具的好处与坏处。

1、大家都把丝抽了出来了,但是大家缠绕用的工具不一样,请每个小组介绍本小组的工具,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幼儿讨论原因)调整自己的记录。

2、请每个小组介绍挑丝的方法,哪种方法最好,并调整记录。

3、教师总结

我们的抽丝还真得离不开耐心、细致。蚕丝是最长的天然动物性蛋白纤维,是高级的纺织原料,被称为“纤维皇后”。一般的蚕茧长度都在1000——3000米之间往往要用很多的时间才能抽完。古代人们为了解决抽丝时间长的难题,他们创造了各种抽丝机器。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以及引导幼儿对自己活动的反思让幼儿更加关注自身在科学研究中的表现,有助于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与意识和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五:活动延伸:

1、测量蚕丝长度并作记录。

2、相关知识与其他幼儿共同分享。。

3、鼓励幼儿到科学角继续学抽丝的方法,探究抽出好丝的方法。

4、要求家长配合帮助幼儿查阅蚕和蚕丝的其他用途的有关资料,了解丝绸之路的由来。

(评析:首先,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创设了一个富有探究性的学习环境,为幼儿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供了极好的契机。"屈,老师.教,案,网"其次,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紧紧把握材料、探索、问题这三者间的双向流动,以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围绕“抽丝”不断地探索、操作、观察、研究,鼓励幼儿多角度地提出问题,交流发现,并通过向同伴学习的途径获取和积累经验,大大满足了幼儿不断探索的欲望。)

【活动反思】

《我们来抽丝》是第二单元的第三节内容,课本上要求学生在养蚕的基础上对抽丝地得过程进行体验,并了解丝织成绸的过程。因为本地的气候条件不适合养蚕,所以没有让学生体验的机会。但是为了充实课堂的内容,在设计时由嫘祖发现蚕能抽丝的视频短片引入使学生了解到我们的先民在距今5000年以前就懂得了养蚕,缫丝、织绸的技术,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短片中提到一千只蚕一生要吃25到30公斤的桑叶却只能吐0.5公斤,并引用唐代诗人的诗“昨日如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使学生了解到蚕丝的珍贵。提到丝绸我们都会想到丝绸之路,通过一段资料使学生简单了解丝绸之路对中西文化的影响。丝绸对我们的生活和文化有这么深远的影响,那么蚕茧是如何缫成丝并织成绸的呢?再通过一个短片使学生了解缫丝——浸泡——络丝——并丝——捻丝——卷纬——整经——织造的过程。视频结束后使学生对短片中提到的八个步骤进行排序。

本节课的内容很紧凑,学生对这些内容也非常的感兴趣所以当课程结束时学生对本课的内容都掌握的很好。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教案阅读

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来抽丝》


一、设计意图

在活动中几乎每个孩子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进行蚕宝宝的生长过程科学教育活动中,他们不满足于简单的认识蚕宝宝的生长过程,课后他们还会去科学角主动的观察蚕茧是什么样子的,称一称一只茧有多重,量一量茧的长度和宽度,拿着茧摇一摇,对着光亮照一照,想看看里面的蚕是什么样子的,许多孩子还会问老师有关抽丝的许多问题,因此一个充满着丰富科学价值和教育价值的活动而产生,为此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实践、交流,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生活经验,提高动手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探索欲望。

二、活动目标

1、知道真丝织物与蚕丝的关系。

2、知道抽丝的简单步骤,学习抽丝的基本方法,探索一根丝的长度。

三、活动准备

1、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蚕茧,一杯热水,小苏打,小竹条,几种绕丝的工具:纸筒、缠线板等

2、有关养蚕知识、抽丝录像、真丝织物图片(课件)

3、已有蚕宝宝的生长的知识经验

4、丝巾一条,几种绕丝的工具。

5、记录表

四、活动过程

(一)了解蚕丝的作用

1、出示丝巾后观看真丝织物图片

说说这条“丝巾”是什么材料做的?(幼儿猜想)

2、教师总结

这条丝巾是这种叫蚕丝的材料纺织而成的(出示蚕丝),蚕丝是一种优质的纺织原料。

3、蚕丝还可以做什么呢?

①幼儿猜想后观看真丝织物图片

②幼儿再次回答:蚕丝可以做领带、衣服、被子等。

(点评:通过观看图片让幼儿知道蚕丝的作用,以及蚕丝在纺织行业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幼儿学习抽丝的欲望。)

(二)交流讨论蚕丝的来历

1、谁知道蚕丝怎么来的?

幼儿回忆已有认识:蚕丝是蚕吐出来的。(蚕茧只是蚕蛹的保护体)

2、观看有关养蚕图片

3、教师总结

(点评:展现幼儿关于蚕丝、蚕茧的已有认识。激励幼儿思考蚕丝的来源。)

(三)、抽丝活动

(1)、观看录像,初步了解抽丝方法

①想一想人们是怎么把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呢?(幼儿猜想抽丝的方法并实践)

②小朋友讲了许多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的方法,蚕茧究竟是怎么变成我们所需要的蚕丝的呢?(观看录像)

③请幼儿说出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的具体方法。

教师总结:

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的具体方法,摘乱丝——制溶液——浸泡——挑丝头——抽丝。我们把对蚕茧进行处理变成丝这个过程就是抽丝的过程。

(点评: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幼儿的想法很多,同时让幼儿有尝试的机会。通过交流环节,展示幼儿对于蚕丝的已有认识和抽丝的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现关于剥茧抽丝方法。)

(2)、指导幼儿抽丝今天,我们就一起当一回抽丝工人,我们来抽丝。

具体方法:我们一边看录像,一边学习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

①摘乱丝(看完录像)

问:看完录像,现在谁来做个小老师,向大家介绍怎样摘乱丝?(个别幼儿操作)。

②制溶液:是将小苏打浸泡在热水里。这个溶液是小苏打溶液。这个溶液内小苏打的含量不同、溶液温度高低都将影响蚕茧抽丝效果。由于温度比较高,所以热水就由老师来倒。等会在操作中我们必须要注意安全,别被烫伤了。

③浸泡:让蚕茧浸泡在热水里充分浸泡,为了充分浸泡可用筷子把蚕茧压入水中(出示图片),直到蚕茧表面有一些绒毛出现为止。浸泡时间大概为

1分钟。

④挑丝头抽丝:

师:当我们挑丝时发现有好多条蚕丝一起粘在上,此时,就需要我们把蚕丝进行整理,并找到丝头。有什么好的方法?

①幼儿自由发表抽丝挑丝头的方法,并作好记录(用表1)

②请看整理蚕丝的录像。(利用录像,细致地指导幼儿掌握剥茧抽丝的方法。在此过程中让幼儿通过看录像再来描述抽丝各个环节的方法,避免了教师满堂灌的形式,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提高了幼儿参与该环节活动的积极性、能动性。)

(3)、幼儿示范抽丝学会找丝头抽丝了吗?老师这里刚好还有一个浸泡好的蚕茧,谁来试试找出丝头,请幼儿来做。(通过让幼儿示范抽丝过程,暴露幼儿在接下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为接下来的全班性抽丝活动打下技术基础。)

(4)、指导缠绕当我们找到丝头以后,我们要将丝线粘在绕丝的工具接着开始缠绕。

(幼儿说一说自己猜想缠绕工具,并作记录。用表2)

(点评:引导幼儿掌握科学的抽丝方法,为接下来的抽丝做准备。)

(5)幼儿小组抽丝活动。

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抽丝吧,但老师有一个几个要求:

①比一比哪个小组抽的好、抽的长;

②安静操作,当音乐响起活动停止;并在音乐声中整理材料。

2、幼儿操作,并做记录,教师指导操作方法。

4(活动要求是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完成规定的任务,更有助于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科学探究习惯。)

(四)交流各小组绕丝工具与挑丝的方法,知道几种缠绕工具的好处与坏处。

1、大家都把丝抽了出来了,但是大家缠绕用的工具不一样,请每个小组介绍本小组的工具,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幼儿讨论原因)调整自己的记录。

2、请每个小组介绍挑丝的方法,哪种方法最好,并调整记录。

3、教师总结

我们的抽丝还真得离不开耐心、细致。蚕丝是最长的天然动物性蛋白纤维,是高级的纺织原料,被称为“纤维皇后”。一般的蚕茧长度都在1000——3000米之间往往要用很多的时间才能抽完。古代人们为了解决抽丝时间长的难题,他们创造了各种抽丝机器。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以及引导幼儿对自己活动的反思让幼儿更加关注自身在科学研究中的表现,有助于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与意识和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五:活动延伸:

1、测量蚕丝长度并作记录。

2、相关知识与其他幼儿共同分享。。

3、鼓励幼儿到科学角继续学抽丝的方法,探究抽出好丝的方法。

4、要求家长配合帮助幼儿查阅蚕和蚕丝的其他用途的有关资料,了解丝绸之路的由来。

(评析:首先,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创设了一个富有探究性的学习环境,为幼儿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供了极好的契机。"屈,老师.教,案,网"其次,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紧紧把握材料、探索、问题这三者间的双向流动,以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围绕“抽丝”不断地探索、操作、观察、研究,鼓励幼儿多角度地提出问题,交流发现,并通过向同伴学习的途径获取和积累经验,大大满足了幼儿不断探索的欲望。)

【活动反思】

《我们来抽丝》是第二单元的第三节内容,课本上要求学生在养蚕的基础上对抽丝地得过程进行体验,并了解丝织成绸的过程。因为本地的气候条件不适合养蚕,所以没有让学生体验的机会。但是为了充实课堂的内容,在设计时由嫘祖发现蚕能抽丝的视频短片引入使学生了解到我们的先民在距今5000年以前就懂得了养蚕,缫丝、织绸的技术,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短片中提到一千只蚕一生要吃25到30公斤的桑叶却只能吐0.5公斤,并引用唐代诗人的诗“昨日如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使学生了解到蚕丝的珍贵。提到丝绸我们都会想到丝绸之路,通过一段资料使学生简单了解丝绸之路对中西文化的影响。丝绸对我们的生活和文化有这么深远的影响,那么蚕茧是如何缫成丝并织成绸的呢?再通过一个短片使学生了解缫丝——浸泡——络丝——并丝——捻丝——卷纬——整经——织造的过程。视频结束后使学生对短片中提到的八个步骤进行排序。

本节课的内容很紧凑,学生对这些内容也非常的感兴趣所以当课程结束时学生对本课的内容都掌握的很好。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关《我们的牙齿》课件


设计意图:

认识牙齿是大班普通的科学内容,由于活动内容较为枯燥,于是我在教学形式上下了点工夫。一是从幼儿熟悉的事物入手,利用可利用的生活资源让幼儿亲身感受;二是利用实验材料、模型、影碟等多种材料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通过活动让幼儿亲身感知和了解牙齿的有关知识,从而达到教育幼儿保护牙齿,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的目标。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体验,让幼儿了解牙齿的基本功能。

2、使幼儿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以及预防龋齿的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

1、牙齿的模型教具;

2、饼干、甘蔗、花生每组一盘;

3、牙刷、小镜子人手一个;

4、介绍牙齿功能、龋齿形成、刷牙方法的影碟片;

5、活动前两天找几个蛋壳,洗净后把每个蛋壳的一半浸醋里;

活动流程:

活动引入————品尝食物————认识牙齿的功能————了解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牙齿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出示饼干,提问:怎样才能把饼干送进肚子里?

二、基本部分:

(一)使用牙齿,认识牙齿的功能:

1、分组品尝食物,初步感知各部位牙齿的功能;

2、欣赏影碟片,了解牙齿的排列;

3、小游戏:模仿牙齿的动作,加深对各部位牙齿功能的认识;

(二)了解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1、师?“刚才有的小朋友吃过饼干和花生,请小朋友互相看看牙缝里多了什么?”(残渣、碎屑)“如果不弄掉会使牙齿变得怎样?”

2、欣赏影碟片,了解龋齿形成过程及保护牙齿的方法;

3、出示小实验,请幼儿观察,捞出浸在醋里的蛋壳,请幼儿看看、捏捏、说说蛋壳有什么变化?并比较浸在醋里的蛋壳与没浸过醋的蛋壳有什么不同?(浸过醋的蛋壳变黑、变软了)并讨论:蛋壳为什么会变黑、变软了?

4、教师小结:醋是酸的,酸性会腐蚀蛋壳中的钙,所以蛋壳就会变黑、变软了。牙缝里如果有食物残渣,嘴里唾液中有一种酶会使食物残渣变酸,这些酸会像腐蚀蛋壳一样,使我们牙齿被腐蚀掉,牙齿就会变黑,变成龋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虫牙。

5、找龋齿:请幼儿利用小镜子观察自己有没有长龋齿?有几颗?

6、教师小结:怎样保护牙齿。

(三)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1、欣赏讲解正确的刷牙方法的影碟片;

2、配合牙齿模型,教师再次讲解正确的刷牙方法;

3、人手一跟牙刷练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三、结束部份:

歌表演:刷牙歌

活动延伸:

1、与家长配合,请他们提醒幼儿坚持每天早、晚用正确的方法刷牙;

2、引导幼儿开展“比比谁的牙齿好”活动;

活动反思:

从教学程序上说,教学导入简洁直奔主题,既节约了时间又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幼儿将有机会了解食物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食物只有经过在初步消化中被很好地磨碎、捣烂,才容易被身体吸收”这个观点,以利于幼儿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牙齿的分类与功能及保护牙齿的内容是幼儿将要深入观察研究的主要内容,安排的两段录相为幼儿对牙齿提供了不同的认识方式,有助于在幼儿脑中构建起更鲜明的口腔内消化工具的概念,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对牙齿的认识进行补充完善。

从教学手段上说,让幼儿进行了体验探究、观看录相、交流互动等多种学习方式,教学内容与形式显得丰富多彩。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关《我们会造风》课件


活动目标:

1、知道风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2、能根据已有经验,尝试用各种方法来造风。

活动准备:

1、风扇一台、扇子、不同材质的纸(如挂历、报纸等)、塑料袋等等。

2、自制风车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1、探索风的形成。

——听风声,问幼儿这是什么声音?

——可是,为什么会有风呢?

——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2、教师介绍风形成的原因。

——介绍原因。

——请幼儿用手在脸边扇动。你觉得有风吗?为什么? "出处"我们周围充满着空气,用手扇一扇,空气就流动起来了,这样就感觉有风了。

3、想办法造风。

——出示电风扇,通过电风扇的转动带来风,启发幼儿:自己可以制造风。

——一起讨论:用哪些办法可以造出风?

——幼儿利用提供的各种物品进行实验。

——幼儿介绍自己是用哪些方法造风的,具体是怎样操作的,并说说为什么有时风大、有时风小。

4、活动延伸:风车转起来。

——出示风车,请幼儿用自己想出来的方法让风车转起来。

——到户外,尝试怎样才能让风车转得快。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风雨雷电”这些自然现象,既普遍存在而又有无穷奥秘。孩子们是渴望认识这些自然现象的。整个活动,给予幼儿 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幼儿始终是主体,他们通过观察、动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关《我们身边的手机》课件


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手机的功能和用途,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发现。

2、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幼儿的研究性学习意识,启动幼儿主动探究问 题的愿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手机广告的报纸、关于手机资料的书籍、记录纸、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出示嘉兴手机城群众抢购手机的画面

2、多媒体出示一群人在车上、家里谈论关于手机的话题

3、投影出示关于手机广告的报纸

提问: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一些录象、投影都与什么有关?;文章出自..教,案网'你对手机熟悉吗? 你对手机又知道些什么?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让幼儿畅所欲言。把对手机的一些了解由教师汇总(用表格形式)

二、揭示本次活动主题,布置任务

1、师:小朋友,刚才大家都说到你对手机的一些了解,但关于手机的知识还有很多,例如:发展史、机型、品种、使用注意点等等,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手机的问题。

2、发放填写关于幼儿想了解手机的哪些知识的表格

3、集体汇总,确立研究小组预设成立四个小组。

4、幼儿共同讨论、寻找合作伙伴——进行问题的解决

5、展示幼儿活动的成果

三、教师总结:本次幼儿活动情况。

活动反思:

手机是现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而且手机的样子和功能吸引了很多很多的孩子。他们非常喜欢、爱不释手,因此设计了此次活动。满足每个不同幼儿的合理需要。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幼儿生动活泼的主动活动,重视幼儿自身的实践过程,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学习、探索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相信《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关《我们来抽丝》课件》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教案,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大班科学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一、设计意图 在活动中几乎每个孩子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进行蚕宝宝的生长过程科学教育活动中,他们不满足于简单的认识蚕宝宝的生长过程,课后他们还会去科学角主动的观察蚕茧是什么样子的,称一称一只...

2021-10-13 阅读全文

设计意图: 认识牙齿是大班普通的科学内容,由于活动内容较为枯燥,于是我在教学形式上下了点工夫。一是从幼儿熟悉的事物入手,利用可利用的生活资源让幼儿亲身感受;二是利用实验材料、模型、影碟等多种材料来提高...

2022-01-12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知道风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2、能根据已有经验,尝试用各种方法来造风。 活动准备: 1、风扇一台、扇子、不同材质的纸(如挂历、报纸等)、塑料袋等等。 2、自制风车每人一个。 活动过...

2022-02-01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手机的功能和用途,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发现。 2、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幼儿的研究性学习意识,启动幼儿主动探究问题的愿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手机广告的报纸、关于手机资料的书籍...

2022-01-19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了解蜗牛的外形特点及简单的生活习性。 2.能大胆提问和表达,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3.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感受探究的快乐。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2022-02-1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