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宝宝精力过剩要因势利导

发布时间:2021-12-23

宝宝入园。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及时注意孩子情况,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宝宝精力过剩要因势利导”,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科尔卡博士从事的一项专题研究显示,在学龄前幼儿中,精力过剩所占比例不小于10%。孩子精力过剩的具体表现因人而异,大多聪明好动、反应灵敏、好奇心强、感情丰富,但往往比一般同龄孩子更为顽皮。其中不少精力过剩的孩子还因为太过调皮,被父母或老师认为是“朽木不可雕”,认为是“差生”。专家指出,对精力过剩的孩子要因势利导,而不可任其自然发展。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科尔卡博士从事的一项专题研究显示,在学龄前幼儿中,精力过剩所占比例不小于10%。孩子精力过剩的具体表现因人而异,大多聪明好动、反应灵敏、好奇心强、感情丰富,但往往比一般同龄孩子更为顽皮。其中不少精力过剩的孩子还因为太过调皮,被父母或老师认为是“朽木不可雕”,认为是“差生”。专家指出,对精力过剩的孩子要因势利导,而不可任其自然发展。

宝宝精力过剩与遗传有关

研究显示,宝宝的精力过剩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他们体内一种内分泌腺素——肾上腺素的成分明显高于普通孩子。专家们还惊奇地发现,比起其他孩子来,精力过剩的宝宝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往往高得多。原因很简单:他们表现出来的好动、好问和淘气往往会被大人们视为“不听话”或“不规矩”。此外,过剩的精力由于找不到正常、足够的渠道发泄,宝宝还常会处于一种类似青春期少年才有的烦躁、焦虑等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之中。

所以,面对精力过剩的宝宝,妈妈千万不要轻易用“调皮”“讨人厌”之类评语给宝宝贴上许多负面的“评价标签”。妈妈应该更理解他,帮助他,引导他把充沛的精力以健康的方式得到排遣。

发现宝宝精力过剩,妈妈可以这样做

适当加大他的运动量:

让你那精力过剩的宝宝多运动。这既可促进他的身体健康,也可帮助他消耗过剩的精力,获得机体的舒畅感与心理平衡。

给他一些“障碍”:yJS21.CoM

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爸爸妈妈或老师可以让他们参与比同龄人更需要体力、智慧的活动和游戏,或向他提出较难的问题。这样既可以让他的精力得到良好的发泄渠道,又可以让他避免盲目自大。

鼓励他与大孩子为伴:

如果宝宝精力过剩,让他与比他大两三岁的大孩子为伴是一种明智之举。这样可更好地满足他的求知欲,相对大强度的活动也可让他得到体力的宣泄。

保护他的“独立性”:

精力过剩的宝宝往往较早熟,让他早些体会“独立性”也很重要,否则过多的干涉与限制特别容易激发精力过剩宝宝的反抗。

扩大他的视野:

经常带他去博物馆、图书馆、植物园等地方,让他过剩的精力有足够的渠道发泄,又可培养他健康的爱好,使得他的心灵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不是任由过盛的精力支配着盲目发泄,从而导致宝宝性格粗鲁、内心粗糙。

和他建立更亲密的亲子关系:

如果你的宝宝常处于精力过剩的状态中,你更应注重和宝宝建立亲密关系,理解他的优点与弱点,在他烦忧时更好地帮助他。这样可以帮助他大大减轻心理压力。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促进小宝宝聪明的重要因素


宝宝聪明,是每一位父母所期望的。我们知道,智力一方面来自先天遗传,另一方面来自后天培养。在一定的意义上来说,后天往往是更重要的。

先天的因素无法更改,但后天可以弥补。一个人的体质、智力等多方面,都与遗传因素具有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一般情况下,父母智商高的,他们的子女智力也好;父母智商低的,子女智力也比较差。

单卵双胞胎的孩子,他们的智商常比较接近。德国科学家曾对1万名儿童的智力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父母智力为优秀者,其子女约70%的智力为优秀;父母智力偏低者,70%的子女智力也是偏低的。有人对1500名平均智商在140以上的成人进行追踪观察,结果发现,他们所生的孩子平均智商也在120以上。

人的智力与脑细胞数量、神经系统结构、神经递质、记忆分子等都有密切联系,而这些都决定于遗传的物质基础—-脱氧核糖核酸即DNA。当然智力在遗传过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子女的智商与其父母相比,更接近于普通人群的平均值,即高智商的父母所生的子女,其智商要比正常人高,但比其父母要低,而低智商的父母所生的子女,其智商要比正常人低,但比其父母要高。另外,智力在遗传过程中,同样存在着变异,所以有的父母智力都很好,但生下的孩子却是白痴,而有不少智力一般的父母,其子女的智商却比较高。

有人认为智力是天生的,后天的教育只能增加知识,而不能提高智力。例如,中国科技大学少年预备班里的学生,有些孩子在2岁时其智商就高达240,他们的智力在进行早期教育之前就是超常的。而有人则认为智力取决于后天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和必要的教育起决定性的作用。其有力的证据就是印度“狼孩”的故事,“狼孩”卡玛拉在回到人世间9年之后,才学会了45个单词,其智力水平甚至无法与1岁的孩子相比,原因就是他在出生后没有得到及时的教育。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科学的早教能提高孩子的智商。以上两种观点都是不全面的,应该说智力的发育,遗传是基础,后天的教育及环境是条件,二者都不可忽视。孩子出生后,来自先天的智力因素已经固定,而这种先天的智力因素能否成为现实,还受到文化背景、周围环境、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等许多因素的影响。有人做过调查,发现智商比较高的孩子,约60%--70%出身于有良好家庭教育的知识分子家庭。因此,有人将智力超常的儿童划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他们本身具备优秀的遗传因素,第二种是智力遗传因素一般而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第三种是具有优秀的遗传因素再加上良好的后天教育。所以不难发现,后天教育同样可提高孩子的智力。

一个人所具备的能力、智力和性格等,有的是受遗传影响,生来就有的,有的是在出生后从周围环境中学习而掌握的。如孩子的心理素质方面,是急躁还是稳定、是开朗还是抑郁、是怯懦还是勇敢,主要来自于父母的遗传,后天教育很难改变。而孩子的思考力、判断力、创造力、想象力等心理活动,受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非常大,并且通过环境熏陶和教育可掌握智慧性的心理活动,从而使其智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每个家长都应该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早期教育,提高他们的智力。

六大妙招对付宝宝精力旺盛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科尔卡博士从事的一项专题研究显示,在学龄前幼儿中,精力过剩所占比例不小于10%。孩子精力过剩的具体表现因人而异,大多聪明好动、反应灵敏、好奇心强、感情丰富,但往往比一般同龄孩子更为顽皮。其中不少精力过剩的孩子还因为太过调皮,被父母或老师认为是“朽木不可雕”,认为是“差生”。专家指出,对精力过剩的孩子要因势利导,而不可任其自然发展。

宝宝精力过剩与遗传有关

研究显示,宝宝的精力过剩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他们体内一种内分泌腺素——肾上腺素的成分明显高于普通孩子。专家们还惊奇地发现,比起其他孩子来,精力过剩的宝宝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往往高得多。原因很简单:他们表现出来的好动、好问和淘气往往会被大人们视为“不听话”或“不规矩”。此外,过剩的精力由于找不到正常、足够的渠道发泄,宝宝还常会处于一种类似青春期少年才有的烦躁、焦虑等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之中。

所以,面对精力过剩的宝宝,妈妈千万不要轻易用“调皮”“讨人厌”之类评语给宝宝贴上许多负面的“评价标签”。妈妈应该更理解他,帮助他,引导他把充沛的精力以健康的方式得到排遣。

妙招帮妈妈对付精力旺盛宝宝

适当加大他的运动量

让你那精力过剩的宝宝多运动。这既可促进他的身体健康,也可帮助他消耗过剩的精力,获得机体的舒畅感与心理平衡。

给他一些“障碍”

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爸爸妈妈或老师可以让他们参与比同龄人更需要体力、智慧的活动和游戏,或向他提出较难的问题。这样既可以让他的精力得到良好的发泄渠道,又可以让他避免盲目自大。

鼓励他与大孩子为伴

如果宝宝精力过剩,让他与比他大两三岁的大孩子为伴是一种明智之举。这样可更好地满足他的求知欲,相对大强度的活动也可让他得到体力的宣泄。

保护他的“独立性”

精力过剩的宝宝往往较早熟,让他早些体会“独立性”也很重要,否则过多的干涉与限制特别容易激发精力过剩宝宝的反抗。

扩大他的视野

经常带他去博物馆、图书馆、植物园等地方,让他过剩的精力有足够的渠道发泄,又可培养他健康的爱好,使得他的心灵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不是任由过盛的精力支配着盲目发泄,从而导致宝宝性格粗鲁、内心粗糙。

和他建立更亲密的亲子关系

如果你的宝宝常处于精力过剩的状态中,你更应注重和宝宝建立亲密关系,理解他的优点与弱点,在他烦忧时更好地帮助他。这样可以帮助他大大减轻心理压力。

告诉你优生的首要因素!


第9个月:胎儿发育已达完成阶段,皮肤变为软滑。它的位置下移至下腹部,并且转身,准备诞生。这时胎儿长约50~55厘米,重约2。7~3。2千克。

胎婴儿的脑发育过程

一、胎婴儿脑发育三大基石:遗传、环境、营养

1、遗传(优质的精子和卵子)

通过改善不良的环境条件,控制基因表达形成,改善个体的生长发育,达到补偿或挽救某些遗传上的缺陷。

通过维持良好的环境,使优良的遗传基因免受外界的干扰,使其充分表达形成。

2、环境(改善不良环境,维护良好的宫内环境、自然环境及教育环境)

在孩子智力形成过程中,遗传基因就像高楼大厦的设计图纸,环境则像高楼大厦的基础。没有基础,设计图纸再好也无法表现。

3、营养(营养犹如高楼大厦的建筑材料)

在遗传基因不可更改的条件下,孕产妇通过注重饮食和科学补充胎婴儿脑细胞生长发育需要的重要营养素,则能改善和提高孩子的脑功能。

妈妈从怀孕开始就注意这三大基石,才能为孩子孕育出好的大脑。

择校的重要因素正发生转变


牛年春节过后,择校悄然升温,成为许多家长的热门话题。家住上海市中心的蒋先生年前就为将要升初中的儿子到处打听能够选择的学校,并从网上拉了一份学校名录。他说:“已经让孩子上了一所好的小学,上初中要搞‘连续剧’,最好能找到一所与孩子已有特长接轨的好初中。”蒋先生的择校想法在家长中颇有代表性。

记者调查后发现,困扰了家长多年的择校热,实际上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发展优质教育和推进教育公平的进一步期盼。

进入2009年,某民办初中的校长接到要求提供择校帮助的“请求”,已经达到两位数,有的甚至提早整整一年发出了“求援”信号。

择校热,无需动员。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几乎覆盖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

不过,一些相关权威人士也冷静地表示,延续至今的择校热,尽管在择校行为上没有多大区别,但择校的内涵与外延及其社会的理解度都在发生着变化。有人认为,过去择校热等同于“开后门”,是个贬义词,可如今随着大量民办教育机构的产生,择校却渐渐成了一个中性词。一位圈内人士甚至指出,择校热是一个匹配教育内在供求关系的重要元素,作为一种挥之不去的社会现象,更需要以平和的态度理性地看待,并从中找准社会需求,以加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一个新建小区住宅楼7楼的两家住户,今年各有一个上小学与初中的女孩。701室的户主对702室的邻居充满羡慕:“我们当年帮孩子选小学是‘差中选好’,你们现在是‘好中选优’,可以对学校挑挑拣拣了。”

从“差中选好”到“好中择优”,择校热折射的不同风景,实际上反映出近年来教育的发展轨迹。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市近年来投入数百亿元,对中小学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初中建设工程”、“校舍达标建设工程”等,经过几轮更新,学校的教育设施发生了基础性变化,中心城区与郊区学校的硬件差距明显缩小。“水涨船高”式的中小学办学水平提高,夯实了优质教育的“底盘”,也使择校从原来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饥渴”,向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富裕的“选择”转变。

如果说,过去择校基本上是在民办小学和初中之间进行的,那么现在一些公办小学和初中却更多地受到了追捧,尽管这些公办学校并不属于政策允许可供择校的范围。每年招生季节,静安区的一师附小、一中心小学,徐汇区的汇师小学、高安路一小,虹口区的三中心小学、四中心小学,闸北区的实验小学,卢湾区的一中心小学等都成为大热门。由于公办小学实施的是“就近入学”的招生办法,一些家长便通过购买与其对口的住宅,使孩子能顺利进入优质小学。此外,记者也发现,择校的主体已经由原来的本市户籍生,扩大到外来从业人员子女,尤其是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外来从业人员家庭,纷纷把眼光投向优质学校,从而形成了新的择校群。

专家提醒:学前教育要因材施教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视,希望自己孩子在各方面都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家长面对各种新鲜玩具和教具时,都会带着孩子一起看看、一起玩玩。但是却忘了观察孩子究竟对什么感兴趣,孩子探索新事物的过程也一次次被打断。专家提醒:早期教育首先应该满足孩子身心的需要,家长切莫急功近利。孩子越小,个体差异越大。有的孩子对文字非常敏感,一教就会;有的孩子确实对文字不感兴趣,但动作能力特别。家长就应该根据孩子的特长和个性,为他创造活动机会。别总热衷于用别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比较,这样,往往会在很小的时候,对孩子造成伤害,或者自信心受到影响。明智的家长应该尊重孩子、了解孩子,并因材施教。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气质不同,有的安静,有的好动,有的整天乐呵呵,有的喜欢发小脾气。虽然气质没有好坏之别,但性格有好坏差异的,特别是有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做事认认真真、有始有终,善于倾听,不插嘴,等等,都需要家长从小培养。她发现,如今,不少孩子幼儿园毕业要升入小学了,很多好习惯却未养成,这对孩子将来发展很不利。根据目前研究,孩子在六个月的时候就有了规则概念,如果家长不及时告诉他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他很有可能养成坏习惯。例如,有的妈妈在宝宝抓她头发的时候,她也是笑嘻嘻的,觉得孩子这么做很可爱。但是,明智的妈妈应该摇头,告诉宝宝这个行为是不对的。同时通过这一举动了解到,宝宝正在发展抓握能力,应给宝宝准备合适的玩具满足他的需求。根据孩子不同阶段的特点,给孩子及时的支持,适当的引导,才能帮助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跨出第一步。重视过程而非结果很多家长关心,究竟孩子可以几岁开始学音乐、识字、学数学?是不是越早越好?在幼教专家看来,这些都是很好的思维锻炼,但家长看重的应该是思维锻炼的过程,并非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专家建议家长,例如,可以培养孩子对文字的敏感,对环境当中的汉字能够喜欢、探索;在幼儿园阶段,教孩子10以内的认数、加减,培养他对数学的敏感、好奇和兴趣,觉得数学非常“有趣”,能够帮助解决很多问题,这样,到小学以后,孩子才会有更大的兴趣去学数学。

我上学时,教育可没有那么势利


现在,一个小孩的教育费用如此之高,以至于允许生两个孩子了,好多人都不敢生两个孩子,觉得一个孩子已经承受不了了。我的父母辈,从前一家子生好多小孩是常事,一家有六七个小孩在我的亲戚朋友里是很平常的。一般的工薪阶层,所谓的公教人员,几个小孩也都能上学。

那时候大多数是私立学校要交学费。但公立学校真的不用交费,这个很清楚。比如一个县、一个市都有县立或市立中学、小学,都是完全不交学费的,而且它多半是教育质量最好的。因此贫寒子弟只要凭成绩考进去,就可以上学。

我就觉得纳闷,现在上学的费用怎么那么高?现在人的收入情况,从城市来讲,平均应该比以前高。四十年代,一般工薪阶层的收入相当低了,生活拮据。但小孩上学的问题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吃不消。

等到上大学之后,如燕京大学、沪江大学这种私立学校学费确实比较高。这种学校,一般中产以上的家庭才出得起学费。但是它们也有奖学金,成绩好自然就可以免学费,另外家庭贫寒也可以申请。但是国立大学是绝对不要钱的,比如清华,一个子儿也不交,只需交饭费。现在我确实觉得很纳闷,抚养一个孩子的费用怎么就那么高?这是一个很奇怪的问题。

“挑学校看升学率是本末倒置”

从前我们挑学校,说一个学校好,一般会说这个学校的师资力量好,教员很好,风气很好,学生在里面都好好学习、不瞎闹,管得比较严,是这样看的。很少听到“升学率”个说法,没有说挑学校是挑升学率的,因为好的学校出来的学生考大学自然好一些。而不是本末倒置,说先有升学率然后学校更好一些,而是先有好的教育质量,将来学生出来才容易考上好学校。这整个观念跟现在很不一样。

学校培养趋炎附势的精神是最大失败

孩子从小应该得到关怀和爱。我经常从报纸上看到,那些非法虐待孩子的事儿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现在有的老师经常对孩子加以讽刺,完全没有感情。因为老师自己的业绩跟学生的成绩联系在一起,如果这个孩子扯了班级成绩后腿,老师就会把成绩不好的孩子看做仇人。这样对孩子影响就太大了,将来长大以后要么也变成这样的人,要么变得非常自卑。

据说现在教师也是很难考的,但他们对学生的态度怎样、有没有善良的本质,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从前上学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些成绩不好的学生,老师也会批评,但他是很负责任、很诚恳的,没有与学生为敌的态度。而且我觉得,现在的制度,将升学率和老师的升职以及所有经济利益相联系是绝对错误的,这种制度本身制造了这些扭曲。

至于说赞助费动辄几十万,这些绝对是教育腐败,根本就不应该被允许。可是现在一切都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掌控之内,这一类的事情为什么就不管。如果这样的话,根本没有教育公平可言了。

“文章被拿来分析‘作者意图’很滑稽”

那时候上国文课,没有一天到晚总分析作者意图这些内容。老师很欣赏这篇文章,就带着大家一起念,跟我们说这点怎么好怎么好,我们就跟着老师一起欣赏,也就对这篇文章或者这首诗有了印象,主要是一种熏陶和感染。

现在一篇文章要分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又分这个是记叙文,那个是抒情文,这样好像就很科学。古文向来不这样分,而且文史哲是相通的,念完以后觉得文气特好,然后就记住了,经过融化和熏陶,最后变成一种文化底蕴,而不是实用工具。这是我自己学习中文的过程。

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我有一篇文章,大概前几年,上海有一个教辅机构把我的文章收入教辅教材,然后给我寄过来一份。上面就写“作者意图”是什么等等,我一想我哪有这意图呀。里面还有问答,这一段说明什么、第二段说明什么。我就觉得特别滑稽,我还活着呢,他也不来问问我。过去古人写的文章,就死无对证了,凭后人去分析。

当然这作为某种学术研究可以,但不能作为整齐划一的理解,硬灌输给学生。我觉得特别是文学方面,没有必要非要那么清晰地讲清楚,还要给它做一个判断,这是进步的,那是有时代局限性的,等等。

“民族精神堕落与否教育最关键”

我有过一个说法,可能说出来很犯忌。我认为国民党之所以垮台,一是因为腐败,二是因为腐败还不彻底,就是说官场是腐败,而整个社会没有腐败,教育、文化、新闻界没有腐败,知识分子没腐败。所以他们还追求正义,觉得受不了这个腐败的政府,所以要想办法反对它。还认为有另外一个希望,就都跑到解放区去了。

因为社会上正义感比较强,但如果这个社会所有人都腐败了,连教育界、文化界、新闻界都腐败了,没有人受不了,那也就大家见怪不怪,也不会有人拍案而起,要改变这个社会。清华大学的孙立平老师有一个说法:现在的危险不在于揭竿而起的动乱,而在于全社会的溃烂。我很认同这个看法。全民族精神的堕落是很可悲,很可怕。而教育是最关键的方面。

现在知识爆炸,小孩聪明得不得了,知道很多事,玩iPad、玩电脑,我玩不过十岁以下的小孩。他们知道的事情也不少,但是整个精神,特别是教育精神,我们教给他们什么?精神支柱是什么?现在的孩子在学校比家庭的富有、父母的地位。所以我觉得现在最可怕的不是知识学多少,而在于现在的嫌贫爱富、非常势利的风气,这是很糟糕的。

“教育不应该有让人种退化的危险”

还有一个感觉,小孩是需要管的,不能完全放任不管,但管孩子什么方面非常重要。我觉得很多家长管的不是地方,孩子在外面做了很多不道德的事情他不管,就是分数管的很厉害。所以,我觉得基本的教养和基本的文明是最重要的。

但总的原则是,相信每一个人都是可以成才的,不要像盆景一样按照大人的口味加以扭曲,你觉得这样比较好看,就一定要把它弯过来。要让孩子自然地茁壮成长,前提是老师和家长都要有正确的态度,适当地浇水、护理。

但现在麻烦就在这儿,我还说过一句话,我觉得现在这种教育会有使人种退化的危险。学生如果这样教出来,其中一部分会变成老师,更大一部分会变成家长。按照这个路子,就越来越下滑了。

可是这一代人早就过去了。现在好像经济好了,老师的待遇也提高了,整个硬件也好了,但是一代一代这样培养下去的话,那就在精神上一代一代退化下去,我的担心就在这儿。

教育应该回归人性,引发孩子自然的创造力,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外国的教育机构就觉得我们特别奇怪,“三好学生”,哪有一个学生什么都比别人好?别的学生,这个学生有这个长处,那个学生有那个长处,怎么就有一个学生或者几个学生什么都比别人好?这是不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的。

家园共育《宝宝精力过剩要因势利导》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宝宝入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宝宝精力过剩 妈妈可以这样做 孩子精力过剩的具体表现因人而异,大多聪明好动、反应灵敏、好奇心强、感情丰富,但往往比一般同龄孩子更为顽皮。其中不少精力过剩的孩子还因为太过调皮,被父母或老师认为是“朽木不可雕”,认为是“差生”。专家指...
    2021-02-26 阅读全文
  • 因势利导效果好 幼儿到游戏区自由玩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正玩得热闹时,忽然从“娃娃家”里传出一阵“当当当”的噪音,我跑过去一看,原来是振宇、华森、浩泽等几个小朋友拿着些用积木拼接的“锤子”在大积木玩具上敲打得正欢呢。我...
    2021-01-11 阅读全文
  • 对付宝宝精力过盛的六妙招 导读:教育须耐心,要培养一个精力过剩孩子成才,在某种意义上比培养一个智力和精力平平的孩子更为艰难,因为这些孩子往往太有主见,此时耐心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教育须耐心,要培养一个精力过剩孩子成才,在某种意...
    2021-11-19 阅读全文
  • 剩余精力说 Shengyujinglishuo 剩余精力说(thesurplusenergytheoryofplay)亦称精力过剩论。早在18世纪德国思想家席勒(F.Scghiller)的作品中就有了剩余精...
    2019-12-16 阅读全文
  • 促进小宝宝聪明的重要因素 宝宝聪明,是每一位父母所期望的。我们知道,智力一方面来自先天遗传,另一方面来自后天培养。在一定的意义上来说,后天往往是更重要的。 先天的因素无法更改,但后天可以弥补。一个人的体质、智力等多方面,都与遗...
    2022-02-11 阅读全文

孩子精力过剩的具体表现因人而异,大多聪明好动、反应灵敏、好奇心强、感情丰富,但往往比一般同龄孩子更为顽皮。其中不少精力过剩的孩子还因为太过调皮,被父母或老师认为是“朽木不可雕”,认为是“差生”。专家指...

2021-02-26 阅读全文

幼儿到游戏区自由玩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正玩得热闹时,忽然从“娃娃家”里传出一阵“当当当”的噪音,我跑过去一看,原来是振宇、华森、浩泽等几个小朋友拿着些用积木拼接的“锤子”在大积木玩具上敲打得正欢呢。我...

2021-01-11 阅读全文

导读:教育须耐心,要培养一个精力过剩孩子成才,在某种意义上比培养一个智力和精力平平的孩子更为艰难,因为这些孩子往往太有主见,此时耐心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教育须耐心,要培养一个精力过剩孩子成才,在某种意...

2021-11-19 阅读全文

Shengyujinglishuo 剩余精力说(thesurplusenergytheoryofplay)亦称精力过剩论。早在18世纪德国思想家席勒(F.Scghiller)的作品中就有了剩余精...

2019-12-16 阅读全文

宝宝聪明,是每一位父母所期望的。我们知道,智力一方面来自先天遗传,另一方面来自后天培养。在一定的意义上来说,后天往往是更重要的。 先天的因素无法更改,但后天可以弥补。一个人的体质、智力等多方面,都与遗...

2022-02-1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