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独生子女的毛病多

发布时间:2021-12-09 幼儿园多热闹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猜猜我有多爱你 爱的教育的读书笔记

1、“独我”行为。在孩子的心目中,家里的一切都理所当然是我的,好像从来没有感受到别人的需要。我的小床、我的电子琴、我的玩具、我的食品,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不是我的。一个第一次随爸爸出远门的孩子看到火车茶桌上别人的食品拿起来就吃,就是一种典型的“独我”行为。

2、窝囊好哭。整天只与父母打交道,一切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失去了动手能力,也没有与小同伴竞争玩耍的机会,变得胆小窝囊、害怕困难,一遇到挫折、痛苦就会哭。这是由过度的保护形成的过分懦弱。

3、心理早熟。早熟并不是缺点,许多才华聪颖的人都是早熟的。独生子女的早熟具有“小大人”的特点。因为他没有与兄弟姐妹同级心理活动的交往,只得整天与大人打交道。爸爸为什么背着妈妈抽烟,爸爸妈妈为什么吵架,这些本不是小小年纪的人需要了解的事,他都了解,还参与意见。一个4岁的小女孩坐在沙发上评判爸爸妈妈争吵中的是非,让人听起来真要笑破肚皮,可孩子讲起来却一本正经。

4、肤浅的知识。独生子女看上去都比一般孩子懂事、知道得多,为什么说是肤浅呢?因这些本事、知识都是口头上的,并没有真实的体验,而且这些知识都是些非儿童性的道理、概念。用这些道理、概念作为与父母交际游戏的工具。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不起作用了。父母听孩子讲“大人话”可能喜得眉开眼笑,孩子的目的就达到了--用模糊的肤浅知识取悦家长。

5、神经质,喜怒无常。一不顺心就大哭大叫,发脾气扔东西,表面上非常主观执拗,样样事情自己说了算,否则就吵闹不休,而实质上是情绪不稳定,借机发泄。吵起来胆子很大,离开父母又非常怯懦。孩子所以形成脆弱的感情,是因为大人环境带来了孩子接受不了的刺激,孩子就像玩具一样的生活,得不到自然发展,加上父母不断“灌输”过沉的知识,这都对孩子神经系统的平衡带来危害。过多的“教育”、过多的刻板刺激造成了多得惊人的神经质孩子。

6、身体和心理的娇气。娇气往往只被人理解为行为上的撒娇、耍赖,其实娇气意味着软弱无能。现代家长往往忽视耐寒、吃苦、负重对孩子意志培养的重要性,这是人赖以生存的重要能力,可惜的是独生子女得不到方面的锻炼。有人叹息,“现在的男孩、女孩已经没有上一辈人刚强了”,这句话并不是耸人听闻。受了别的孩子的气就跑到家里向妈妈发火,老师要他冲洗厕所就哭鼻子,这都是没志气的表现。

7、性格孤僻。独生子女整天关在家里,与外界和小伙伴很少来往。见到别人家的孩子来了可能开心得不得了,甚至当小伙伴回去时会拉着对方不放手。独生子女心灵的孤独是生活天地狭小造成的。独生子女孤僻的独特性是好自言自语,好像成人一样罗嗦,经常反复思考一个问题,过了很久,还会向爸爸妈妈问同一个问题。这种追根问底的特点,可能反映了孩子的好学,也许反映了孩子思维的呆板和不易转移。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独生子女心理偏差的原因


我国计划生育的政策已施行多年,效果十分显著。现在家庭基本都是一个孩子,一般来说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相对宽裕,有可能为孩子提供较好的生活、学习条件。但孩子在家庭中地位独一无二,若教育不得法,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偏异。

1、父母和祖辈的溺爱娇宠,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从不知为别人着想。

2、对“独苗苗”百般袒护,长者不愿约束孩子,孩子在家庭这个最早加入的社会结构中,未能养成新生长辈、遵守纪委的自觉性,而是任性骄横,家庭成员关系颠倒,走向外部社会也不懂得尊重别人。

3、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为伴,幼时缺少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的集体活动,既不易养成与人协同合作精神,又缺少竞争性,所以社会适应能力差,可能形成孤僻、缺少热情的个性倾向。

4、在家里,父母代劳独生子女的许多本应自理的事情,使其易于形成依赖性,自主精神和自立能力都差,也缺少劳动自觉性。

5、物质条件好,孩子所要有求必应,忽视应有的思想教育,容易养成大手大脚、不爱惜财物的不良习惯。

6、家长望子成龙,请家庭教师、买钢琴、成天逼孩子认字、写作文、弹琴、习画、学外语,没完没了,孩子缺乏应有的游戏时间,会产生厌学情绪。

让独生子女融入幼儿园生活


现在的家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当上了幼儿园之后,往往不懂得如何融入集体的生活,那么做为家长如何才能教育自己的宝宝成长一个小小的社交家呢?

学会等待

现在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通常孩子想要什么,家长基本是有求必应,有时候稍有不称心,孩子便开始哭闹,家长就慌了手脚,久而久之孩子性子就很急,情绪也难以控制。

解决之道引导孩子说出“下次改进行为”

第一次融入集体生活,孩子常会因为不会等待而遭遇推搡打架事件。建议家长不要马上说教,先认真倾听孩子的委屈,然后附和说:“哦,小朋友推你了。”先让孩子放松。

然后再进一步问孩子:“那小朋友为什么要推你呢?你下次会怎样做呢?”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马上表扬孩子:“真是乖宝宝,相信你下次一定会做得更好。”这样既培养孩子自己动脑筋,积极主动地改进自己的行为,这比家长直接告知说教,更不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家庭训练“延时满足”锻炼孩子的耐性

如今家长对孩子欲望的满足大致可以分为5种: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即时满足、超量满足。

对孩子要“延迟满足”和“适当不满足”,“经常处于‘即时满足’的宝宝,容易性格急躁、无法感受到幸福等”。而能够坚持等待、具备延迟满足能力的孩子,在成人后越容易获得成功和幸福。

家长带宝宝到游乐场所玩时,可以引导孩子学会等待、学会排队。上街时,当宝宝看到店里面有许多好吃好玩的东西时赖着不走,可以告诉宝宝,“今天没有准备好买这些东西的钱,过些日子再买”。不过,家长应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做出判断,决定哪些是可以马上满足的,哪些是需要再等的。倘若承诺的则一定要兑现,这样才会树立起父母的威信。

刚开始用延迟满足时,宝宝可能会哭闹不停,想方设法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并且让他明白哭闹是不起作用的。

学会宽容

在玩闹、游戏的过程中,小孩子难免会有身体碰撞,不少家长过于紧张,甚至教孩子“以暴制暴”,其实孩子可能“一分钟前打架一分钟后拥抱”,家长不如引导孩子学会宽容待人的道理。

解决之道“角色互换”舒缓宝宝不快情绪

“两三岁的宝宝正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思维发展了,但语言还没有发展好,想表达的内容用语言一时无法表达出来,情急时容易动手,甚至动口咬。”

宝宝之间发生矛盾,是这个年龄的特点,也是一个教育契机,这个时候家长应该教孩子多一点忍让和关心,这样别的小朋友遇事也会为你着想。事实上,只要孩子学会了宽容,他就会赢得朋友,才会真正体会生活的快乐。

如果孩子还是不开心,可以尝试着通过角色互换的方法,让孩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想法。可以让孩子把自己置于别人的位置,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歪歪兔早教专家告诫家长,有时让孩子尝到一些吃亏让步的体验,反可锻炼孩子的克制能力。不要因为孩子在外吃了点亏,就怕这怕那,反而要多给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使之得到锻炼。

孩子就是在各种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中成长起来的,当孩子被人欺负时,家长不妨在旁静静观望,让孩子们学会自己解决纠纷。如果小朋友不是故意,则告诉宝宝,宽容能获得大家的信任和友谊。如果对方实在做得太过分,危及到宝宝的人身安全时,再出手也不迟。

家庭训练别把世俗偏见传染给孩子

让孩子学会宽容,家庭环境必须温馨和谐,让孩子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形成稳定的宽容忍让的良好品质。

歪歪兔早教指出,孩子有小过错时,家长要善于包容,让孩子知道错误不是不可原谅的。对犯规的宝宝,虽然必须严厉批评,家长也应注意自己的方法方式,训斥、打骂不可取。可采用“一分钟批评”的方法来解决。即:只用一分钟时间解决问题,对事不对人。注意保护宝宝的自尊,不当众批评、指责,更不要揪着过去的错误不放。

歪歪兔早教强调,家长不要把世俗的毛病传染给孩子。父母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以自己的眼光议论其他小朋友的缺点,这样容易让孩子对其他小朋友过于挑剔。相反,父母要尽可能表扬其他小朋友的优点,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是有优点的,不要让自己的孩子产生一种以自己为中心的思想,这非常不利于培养孩子宽容的习惯。

父母尤其不要对某些人和事物有偏见,更不要把这些偏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来,从而让孩子在潜意识里也受到这种偏见的影响,而对这些人和事物有偏激的看法。

当孩子的小伙伴来自己家里时,父母对其他小朋友的态度不要过分冷落,也不要过分热情,尤其要教育孩子尊重小伙伴,让孩子平等地与人交往。

学会分享

有的孩子在幼儿园交不到朋友,究其原因是不懂得谦让,老是独霸玩具不让其他小朋友玩,因此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玩。相反,懂得和别人分享的孩子,能交到更多的朋友,能收获更多的快乐。培养宝宝学会分享推荐宝宝看歪歪兔情智乐园的图画书《一起分享吧!》。

解决之道宝宝错了别惩罚,每次坚持替他道歉

当宝宝陷入争抢或独霸玩具的漩涡,父母要做的首先不是训斥宝宝如何学习分享,而是以适当的方式介入,以免宝宝互相伤害。

歪歪兔早教建议家长,可以和宝宝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当孩子们为了玩具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先要让他们安静下来,然后对他们说:“你们俩都想玩同一个玩具,那应该怎么样做,才能大家都玩到玩具呢?”把问题抛出来,让宝宝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另外一个策略就是给宝宝多一些选择,让他自己决定究竟下一步怎么做。

歪歪兔早教强调,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自我意识总是比他们的慷慨来得更早,这是宝宝发育的必然过程。如果家长强迫宝宝分享,只会让宝贝对家长及分享他东西的伙伴产生怨恨,内心产生更多不安全感,并不会因此变得更慷慨,反而会变得更小气。

当然了,如果是宝宝抢了别人的玩具,家长可以郑重其事地向对方道歉,并告诉宝宝,他抢了别人的玩具,让别人伤心了,所以应该说“对不起”。

告诉他这些道理后,也许宝宝不一定会说“对不起”,先不要强求他,每次遇到类似的事情家长不妨都坚持这么做,这样的处理方式既能给被抢了玩具的宝宝足够的尊重,也给自己的宝宝树立了榜样,即便没有受到惩罚但也足以让他明白他的行事方式是错的。

家庭训练玩交换游戏让孩子体味分享的快乐

家庭是学习分享的很好环境。对不愿意分享的宝宝,可以经常性地做一些交换东西的游戏。如果宝宝喜欢上一件属于妈妈的东西,让宝宝玩又不碍事时,妈妈就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跟宝宝互换,以达到分享的效果。

公平和谐的家庭氛围里,父母做出好榜样,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表现在行为上。例如分苹果,先分给大家后再最后给自己;习惯饭桌上的好菜,先夹给爷爷奶奶。父母处处表现大方,经常拿出自己的东西帮助别人,会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建议家长,可以让不愿分享的孩子付出适当的“代价”。比如刻意让几个孩子大家聚集在一起玩许多玩具,而将其排除在外,使其孤立。这样当孩子有需要了,让孩子拿出自己的东西跟大家交换着玩,这样也就达到分享的目的了。平时可以多让宝宝玩轮流游戏。玩轮流玩的游戏,可以让宝贝体验分享的快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分享。

不要以自己的方式来推断宝宝。“有的宝宝可能常成为被欺负的对象。这时候很可能觉得宝宝受了委屈,于是不假思索就要介入,为宝宝讨回公道。可是妈妈很快发现,其实宝宝自己并不是很在乎自己的玩具被抢,她看起来甚至似乎觉得这种抢玩具的游戏很有趣呢。”

妈妈还要注意以适当的方式评价宝宝,当父母给予别的小宝宝高的评价时,小宝宝可能会觉得不舒服,但如果妈妈对宝宝说“你看看,小哥哥把他的玩具给你玩,他对你多好。”这样说让宝宝体会到小哥哥的友爱,而不会让宝宝产生忌妒情绪。

独生子女自私行为怎么办?


近年来,我国心理学界与教育界围绕独生子女群体优势及个性品质等问题异型了多项调查研究工作,尽管采用的理论、方法不尽相同,但以下的结论基本一面存在任性、怎么依赖性强等弱点。自私行为已成为独生子女中较为突出的道德缺陷。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因素——父母的教育行为。而影响幼儿修改发展有两个突出的教育行为因素。一是家长处理品德的观点和方法,具体而言是对孩子的任性行为,文明礼貌行为等处理恰当与否,明显影响孩子个性的发展水平。二是家长越是不纵容、娇惯孩子,对孩子的成长越是有利;反之,对孩子过于放纵溺爱、甚至经常斥责打骂,对孩子的个性发展都会产生副作用。

自私行为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一种不良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其发生和发展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品德走向,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幼儿发育之初,一切行为意识大都来自于本能。当自我意识在幼儿心中开始萌发,并进一步强化后,往往会独占自己喜好的物品不准他人染指等。凡此种种,成为自私行为产生的心理基础。

面对儿童日渐膨胀的自私欲,父母若及时加以引导,孩子一般都能接受父母的劝戒并作出积极的反应。相反,若放纵溺爱,任其自流,无疑加剧了独生子女自私行为的发展。

在我们中国,独生子女家庭溺爱孩子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在有几个子女的家庭里,父母一般都格外疼爱第一个出生的孩子。随着孩子的呱呱堕地,父母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并强烈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安全、幸福所应负的责任。他们愿意牺牲自己的舒适和利益,去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而在独生子女的家庭里,父母更是将自己所有的钟爱与厚望都集中到了这唯一的一个孩子的身上。

二.现代的家庭里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们普遍存在怕孩子学坏、怕孩子生病、怕孩子不成才等紧张心理,所以表现出过人保护宠爱及期望过高的教养态度。

三.现在的独生子女家长,大多数人都吃过苦,过了一些坚苦的日子,他们的儿童期及青年期,物质享受无无不及现在的孩子,当时的教育条件了相对较差。然而现在他们作为父母,都有一个想法: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过苦日子,愿意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生活环境及条件。所以他们宁愿委屈自己,去满足孩子各种需求,更有甚者,是满足孩子超出家庭实际承受力的种种要求。

要想纠正孩子的自私行为,让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品德高尚的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培养幼儿们的合作意识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合作”作为一种生存方式,已起来越来越为为世人重视。合作意识不仅是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现代素质之一,也不过作为一个人所起码应当具备的人格品质。所以家长们应当加强对孩子合作精神和利他意识的培养,要让孩子懂得为他人着想,能体会为别人付出劳动的幸福。

二.树立父母的威信

在理解、沟通的前提下,要教育孩子尊重父母。不能让孩子从小养成随意对长辈发号施令、无理取闹的恶习。一个孩子若从小便藐视父母的权威,不懂得尊重辛勤养育自己的父母,那么他成人后便更不会懂得尊重别人。当然,要做到这点,需要父母有很强制意志力和心理承受力。

三.要戒除护短心理

当今独生子女的自控自律性比较差,做父母的就要善于听取别人对自己孩子的批评忠告,并注意观察孩子的一点一滴,要及时地把握时机地纠正孩子的错误,以免孩子小错不改,酿成大祸。

教育独生子女,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探讨的过程。父母偶尔的错误不会使孩子受到严重的损害,只是有那些持续不断的、一贯的错误才会在孩子向上留下永久的痕迹。要避免孩子产生这种伤痕的办法是:要学会察觉危险信号出现及应该引起警惕的标志;掌握孩子生理、心理特点,懂得什么年龄段会出现什么情况并采取相应的管教态度。

虽然孩子是无法选择父母的文化、职业和家庭条件的,但我们的父母却能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孩子身心得以健康成长,这就是为父母者应尽的职责。

帮宝宝戒掉孩子吃手毛病


“小宝宝的手指头上是有蜜的”。我家的宝宝果真就是这样。小手吃得可起劲了,把他一只手拿下来另一只又塞进去了,还吸得啧啧作响,特别有滋有味。宝宝为何爱吃小手?这是个让众多爸爸妈妈们都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让他吃吧,一是担心不卫生,二是担心会对宝宝将来牙齿的发育有影响。可这个给宝宝带来快乐的习惯,纠正起来还真是不容易。宝宝的“手指棒棒糖”需要戒掉吗?怎么戒?让我们来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

据调查研究显示,1岁6个月的宝宝中,有19.2%的宝宝有吃手的习惯;3岁宝宝中,有10%的宝宝仍爱吃手;而3岁6个月的宝宝中,保留吃手习惯的比例下降至7.8%。看来吃手的习惯在宝宝当中还真是个普遍现象。

专家告诉你:2岁是个分界点

2岁以下的宝宝吃手爸爸妈妈不用担心

2岁以下的宝宝偶尔地啃啃脚丫子,吮吸小手,妈妈们不用为此太担心。因为,这时宝宝的牙齿发育不会受此影响。宝宝在5~6月的时候长的是虚牙,吃吃小手磨磨牙床并没有什么坏处。

吃手是宝宝智力发展的一种信号

从妈妈的肚子里来到人世,外物对宝宝来说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但初到人世的宝宝大脑发育还不够完善,大脑的定位系统尚不成熟。因此,把手放在嘴里吃对这个时期的宝宝来说还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宝宝再长大一些,手指功能开始分化,初期的手眼协调功能也开始显现了。2~3个月后的宝宝会开始出现手的动作,他往往会挥舞着他的手臂和这件大“玩具”玩得不亦乐乎。当宝宝真正能把手放在嘴巴里啃的时候,则说明宝宝的运动肌群与肌肉控制能力已经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了。这是宝宝智力发展的一种信号,爸爸妈妈应当为宝宝的这个举动自豪才对。

吃手是宝宝心理发展的需要

宝宝长到2~3个月时正处于口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很多宝宝喜欢含着妈妈的乳头或是咬着小手睡觉。有个东西放在嘴里对他们来说会多些安全感,而一旦吸吮、舔啃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让他不安,并产生暴躁、抑郁的不良情绪。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认为,在宝宝吃手的活动中还包含了人类性快感需要的自然反映。这里的性快感只是一种近似于成人快感的情绪,吃手可以消除宝宝的不安、烦躁、紧张,具有镇静作用。强制性的让宝宝停止吃手,会使得宝宝产生逆反心理或是心理上的阴影。据国外研究发现,在这个时期若宝宝的行为受到强制约束、口的敏感期没有得到正确对待的话,当他长大后将更易形成具攻击力的性格。男孩易具有暴力倾向,女孩则会更爱说闲话,讽刺挖苦人。

总结:两周岁以前的宝宝有吃手的行为,爸爸妈妈不用特别担心,没有必要去阻止它。吃手是宝宝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发展阶段和心理需求。大部分是一种一贯性的行为,长大后也不大会养成吃手的习惯。爸爸妈妈要做的只是经常帮宝宝洗手,保持宝宝的手部卫生,以防细菌入侵引起宝宝的胃肠道感染。

改变宝宝赖床坏毛病的六招


导读:在叫宝宝起床的时候,可以随手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或者放一些宝宝喜欢听的故事CD,让宝宝在轻松的气氛中醒来,缓解被吵醒的不快。

1、让宝宝决定作息

和宝宝讨论就寝、起床时间,问问宝宝喜欢父母用什么方式叫他起床。让宝宝自己决定作息时间,可以让宝宝知道应该对自己的承诺负责;用宝宝能接受的方式叫他起床,更可以减少宝宝起床时产生的不愉快情绪。

2、准备可爱的闹钟

帮宝宝买一个闹钟,让他挑选自己喜欢的铃声。相比被门铃或父母叫喊声唤醒的不悦感觉来说,当宝宝早上听到闹钟发出的可爱声音时,自然更能提高起床的意愿。

3、营造起床的气氛

在叫宝宝起床的时候,可以随手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或者放一些宝宝喜欢听的故事CD,让宝宝在轻松的气氛中醒来,缓解被吵醒的不快。

4、睡前准备就绪

在睡前要求宝宝整理自己的书包,把明天该带的东西都准备好。如果天气寒冷,也可以先把第二天要穿的内衣当成睡衣穿,这样起床后就只需要帮宝宝套上毛衣、外套即可,不但可以避免宝宝在穿脱之间着凉,也可以减少起床后的准备时间。

5、理清先后顺序

父母在起床后先把自己的问题都处理好,然后再叫宝宝起床。这样家长就不用一边急着处理宝宝上学前的准备工作,一边还要忙着整理自己上班的琐事。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只要家长一急躁,亲子之间就很容易产生摩擦。所以,无论是先处理好自己的事,还是以宝宝事务为优先,都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6、留出发泄时间

如果宝宝确实对起床有严重的抵触情绪,只要一被吵醒就会大哭大闹,而且上述各种方法都不太管用时,那么家长就只好提前叫宝宝起床,先让他发泄一通再说。在宝宝哭闹的时候,家长不要去责骂他,就试着让他一个人宣泄情绪好了,等宝宝闹劲过后再去安抚。同时要注意,在宝宝发泄的这段时间里,尽量多处理一些出门之前要做的其他事情。

TIPS:亲子共同努力

为了改善宝宝赖床的习惯,除了对宝宝有必须的要求之外,家长的心态和处理方式也要多加注意,先给宝宝一点缓冲时间,态度不要过于急躁,只要温柔坚定地去执行既定策略就可以了。

相关推荐

  • 女生独立的句子 独立的女生更加积极向上,不会轻易放弃希望。~~你关注类似的句子吗?幼儿教师教育网特地为你收集整理“女生独立的句子”,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2024-05-06 阅读全文
  • 孤独症患儿多在3岁前发病 导读:从孩子小时就多陪伴孩子,陪他们玩,多逗他们,多和他们交流并观察孩子的反应。 “宝宝,让妈妈抱抱”,孩子却对妈妈这样亲切的召唤置之不理;别人家的孩子喜欢推着小汽车跑来跑去,可自己家的孩子就喜欢拿着...
    2021-12-17 阅读全文
  • 独生子女的六大迷思 目前,中国独生子女的教育成为被热切关注的一个区块。如何让独生子女懂事贴心、自动自发、乐于学习又勇于沟通,相信是千千万万爸爸、妈妈心中的期盼。 独生子女很难教? 问题之一,“我家女孩自尊心极强,力求完美...
    2021-10-13 阅读全文
  • 谁惯出了孩子的坏毛病?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要犯错,都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年幼孩子也难免会有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小毛病。对于孩子的不足,很多父母都是给予严厉的责备,殊不知,孩子身上的不少缺点都是源于父母的过失。因此,为了...
    2021-03-31 阅读全文
  • 帮孩子改掉挑食的毛病 今天我把香喷喷的饭菜端到小朋友面前,并介绍了饭菜的名字,孩子们都吃的可香了,但唯独只有旭航小朋友把菜吐了出来,露出不想吃的表情,这时我急忙走到他身边,我对旭航小朋友说:“怎麽啦?为什麽把菜都吐出来了?...
    2020-12-16 阅读全文

独立的女生更加积极向上,不会轻易放弃希望。~~你关注类似的句子吗?幼儿教师教育网特地为你收集整理“女生独立的句子”,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2024-05-06 阅读全文

导读:从孩子小时就多陪伴孩子,陪他们玩,多逗他们,多和他们交流并观察孩子的反应。 “宝宝,让妈妈抱抱”,孩子却对妈妈这样亲切的召唤置之不理;别人家的孩子喜欢推着小汽车跑来跑去,可自己家的孩子就喜欢拿着...

2021-12-17 阅读全文

目前,中国独生子女的教育成为被热切关注的一个区块。如何让独生子女懂事贴心、自动自发、乐于学习又勇于沟通,相信是千千万万爸爸、妈妈心中的期盼。 独生子女很难教? 问题之一,“我家女孩自尊心极强,力求完美...

2021-10-13 阅读全文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要犯错,都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年幼孩子也难免会有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小毛病。对于孩子的不足,很多父母都是给予严厉的责备,殊不知,孩子身上的不少缺点都是源于父母的过失。因此,为了...

2021-03-31 阅读全文

今天我把香喷喷的饭菜端到小朋友面前,并介绍了饭菜的名字,孩子们都吃的可香了,但唯独只有旭航小朋友把菜吐了出来,露出不想吃的表情,这时我急忙走到他身边,我对旭航小朋友说:“怎麽啦?为什麽把菜都吐出来了?...

2020-12-1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