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看!
发布时间:2021-12-04 幼儿看故事 幼儿园说课稿喜欢你 幼儿园说课稿看日历 看着从托班带起来的宝宝现在都一个个在慢慢长大,他们的坏毛病越爱越少,作为老师,我真是感到由衷的欣慰。可是,随着新学期的到来,我逐渐发现了新的问题所在,以前在托班的时候,不管是中饭还是晚饭,都是我们几个老师带着喂着孩子们吃的,可自从升入小班后,为了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我们开始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但问题终于出现了,每天吃饭的速度越来越慢,碗里的剩饭越来越多,甚至有的孩子抱着你不喂我我就不吃的态度,这可急坏了我们。我也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怎么样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吃,如果还是一味的重复托班的原则只会让孩子变得更懒惰。因此,我实验了自己的一个想法,中午饭时,我对孩子说:“今天中午,我们全班小朋友都来比赛,看看谁的饭吃得最快,碗吃得最干净,不浪费一滴粮食,第一个吃完的小朋友拿着你的碗到张老师这里来打分,表现好的人,我们奖励给一个五角星!”其实,我认为这个办法最老土,可是我却没有预料到,这其实才是最好的方法!孩子们的饭吃的很迅速,也很干净,因为大家都想第一个把自己的空碗拿给我看证明自己的实力。现在就连班上吃的最慢的路正尧也会拿着空碗到我跟前来说:“老师,你看!”一句很平凡的话却证明了孩子自己的实力多好啊!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老师你看,太阳会画画
又是一个晴朗的黄昏,我照例急匆匆的为坐班车的孩子穿好衣服,带领他们来到走廊中,站在窗下,焦急的等着班车的到来,太阳从窗户中射进暖暖的光,照的人暖暖的,使人更加觉得懒散倦怠。
孩子们却永远精力充沛一刻都闲不住,东挪挪,西跳跳,左瞅瞅,右望望;突然,我身边的一个孩子,用手指向对面墙的方向对我说:“老师,你看,太阳会画画。”
我朝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原来是窗户上贴的一些漂亮的图案被太阳照射留下的影子。可经他这么一说,我发现原来早已司空见惯的画面竟是这般美丽,影子被来来去去的人遮住又露出,好像也跟着人的走动动了起来,和太阳真的会作画一般。就在那一刻我那颗疲惫的心顿时被这美妙的话语所融化了。
也许你听了会觉得,那不过是孩子不谙世事
,天真烂漫罢了,可只有孩子的这份纯真才能看到我们所看不到的美丽图画,才能说出这美妙话语,带我们又重回到那个我们永远都回不去的童话般的世界。难怪有人会说“孩子的语言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每次听到这类美妙的话语,我的心也不禁被这份美丽所带走并感动,不管是多么生气或疲倦,心都会一下子安静下来。
夸美纽斯曾说过一句话“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许直到你真的成为教师的那一刻你才会深深地体会。
我真的感谢上苍让我成为幼儿教师,让我有幸常常听到这美妙的话语,我并因此而感到无比幸运与幸福。
老师,你看、慢慢来,不着急
今天你和小朋友们一起搭积木。你从柜子里拿出了很多积木堆放在地上,然后找了一个地方舒服的坐下,开始搭积木。
你先把大的积木放在最下面,然后拿起稍微小一点积木往上搭。你玩了一会儿,一个小朋友走过来坐下你的身边看着你。你说:“我在搭积木。”小朋友听见了,也拿起了积木和你一样开始玩了起来。你说:“搭房子。”小朋友听见了对你说:“我也在搭房子。”你笑了一下说:“我们都搭房子。”又过了一会儿,你搭搭建的房子成型了。你看了一下旁边的小朋友说:“这里再放一块,就在这里。”小朋友对你说:“我想在这里放一块。”你说:“这里不能放的,这里我要住的,放旁边吧。”小朋友看了一下说:“那我放在这里。”又过了一会儿,你开心的对我说:“老师,你看!你看!房子,这是我做的。”我看见了一幢别墅,占地面积也蛮大的,旁边还有好多柱子。“真的好漂亮!”我也开心的说。小朋友说:“老师,这个是我做的。”你指着房子说:“这个地方是我和他一起做的,这个是可以住的。我住在这里,他住在这里。”小朋友听了说:“我还要住在这里。”你和小朋友开心的玩了起来。
老师的声音:
你有一双灵巧的手,会用积木搭建房子。在搭建房子的过程中,你很认真,也很仔细。就好像一个超级厉害的建筑师。当小朋友和你一起玩的时候,你会发出邀请,友好的玩耍,你真的很棒!
慢慢来,不着急
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小朋友们纷纷来到厕所里小便、洗手完后搬起了自己的椅子走到门口准备去吃饭了。但是你并没有着急,洗完手后也没有急着往门口走而是坐在了你自己的椅子上。坐在你旁边的瑶瑶看到你还坐在椅子上着急的对你说:“要吃饭了,你还不走吗?”你看了看她说:“人太多了,等一下吧。”瑶瑶听了你的话后决定和你一起出去。就在你们说话的功夫门口的小朋友已经走得差不多了。这时你们两个你才搬起了自己的椅子准备出去吃饭。
在这里发生了什么样的学习?
你知道在吃饭的这个时间段要出去的小朋友特别多,如果很多人都要往门口走,挤在一起反而出不去,还会发生危险的事情,所以你在这一时间段并没有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急着往门口走,而是安静的等在一边等到小朋友们走得差不多了才搬起小椅子出去吃饭。
机会和发展
你一直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从你今天的表现老师又发现你是一个非常有自己的主见的孩子,虽然伙伴叫你快点和她一起出去,但你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跟她在人多的时候一起出去,而是在人少一点以后才出去。
教育随笔:老师你看着我
老师你看着我
今天是幼儿园上交论文的最后期限。我坐在电脑前,十指如飞。
“嘭”的一声,门被推开了。率率手里扬着一张纸跑了进来:“张老师!送你一张画!”
“哦.真好看,谢谢。”我快速地用余光扫了一眼递到眼前的画.十指依旧不停,键盘发出清脆的“哒哒”声。
率率兴奋地仰起小脸,说:“我给你讲讲我的画!”他踮起脚尖.凑到我跟前,认真地说:“这个是我,这个是张老师……”他边看着我边说着。见我还盯着电脑屏幕,就使劲地拽我的胳膊:“张老师.你看着我嘛!”
“你说,你说,老师听着呢!”我心不在焉地应付着,眼睛依旧没从电脑上移开。
“不行!”这下率率可真急了。他伸出小手,将我的脑袋使劲扳向他自己这边,“老师,你看着我嘛!”
“这孩子,怎么这么较真呢!”我无奈地停下手,看着率率。这时我才发现他的嘴巴已撅得老高,眼里还噙着泪水。
“对不起。对不起!”我意识到自己错了,急忙将率率揽了过来,“老师刚才太忙了。老师错了,现在你讲吧,老师看着你听你讲。”
这时率率的脸上方才有了一点笑意。他每讲一句,就要看看我是否在认真听。而我一直认真地听着.不敢有丝毫的分心。
“谢谢你,这幅画能送给老师吗?”“好吧!”率率大方地把画递给了我,满意地走了。
此时,我却再也无法静下心来打稿子了。“老师,你看着我”这句话撞击着我的心灵。平时我们总在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可当幼儿向我们认真表达时,我们往往未能成为一个认真的倾听者。多少次在我们的忙碌和漫不经心中,孩子们失去了表达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做个认真的倾听者,让孩子在你的专心倾听中感受到被关注和被理解,享受到表达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是很多教师要做的功课。
教育随笔:老师你看清了吗
一日生活皆教育,时时处处无小事。
新学期刚入小托的孩子总是特别难带,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安静,我行我素。其中一个叫梦东的孩子特别调皮,总是好掺合到其他小朋友的活动中去,一会惹事了再离开。然后再到另一孩子活动中看看。每当有争执了发生我会批评他,而他都撅起小嘴,满脸不高兴。
一天,户外活动时,航航小朋友哭了。“怎么回事?”,我连忙问。“是梦东推我了。”我于是加重了语气问:“梦东是这样吗?”他一声不吭的走开了。我又说:“为什么不道谦?”他还是不说话。这时旁边的港港小朋友说话了,“是航航先推的梦东,他才还手的”。“是这样吗?”梦东点了点头。原来错怪他了。
从此以后,我特别注意梦东的一行一动,看他是否真的是惹事,其实不然,他是一个非常热心的孩子,只是有时方法不对,而引起误会,我也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做法,当孩子之间出现矛盾时,你不要急于批评,而是先了解因果,公正对待,久而久之,孩子有什么事都喜欢跟我说了。
教师的主观思想往往导致错误的教育行为,在不知不觉中会使他们受到无谓的伤害。因此,当面对孩子之间的争执,应蹲下身子,放低姿态,把解释的权力让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处理,教师加以指导,也许会更好。伟大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与儿童打交道,需要观察而不是打探。”
教育随笔:老师,你看着我尿尿
午睡起床时间,一部分孩子还在寝室,阿姨在忙着帮孩子穿衣服。一部分孩子在活动室,我在忙着给孩子吃午点,喝豆浆。
州州走过来:“老师,我要尿尿。”我牵着他的手来到卫生间,眼睛同时瞟着活动室。
都是刚上幼儿园的孩子,两岁左右,两个月以来,几乎都是在我们的帮助下入厕的——一方面是怕他们尿湿,一方面则是,我们的任何动作都必须是迅速的:稍慢一点,这里没有弄好,说不定那里就出问题了。两个月过去了,这些天,我开始鼓励能够自理的孩子自己入厕,但都是在老师的守护下完成的——完了,还得把他们提得不太整齐的裤子加个工,同时表扬表扬他们的能干,给一个亲吻或拥抱奖励一下。
我把州州带到卫生间,问他:“你会自己尿尿吗?”“会。”州州自信地点头。“那今天你自己来,老师看着你。”州州开始脱裤子。就在这时,靠窗坐着的一个孩子把自己的椅子转向窗户,开始向上爬。来不及跟州州说话,我跑过去,把孩子抱下来,同时,另几个孩子还要喝豆浆,我又忙着倒豆浆了。等我忙完,身后一个孩子碰我的腿,回头,是州州。“老师,你看着我尿尿。”我一惊:州州竟然一直跟着我!他会不会忍不住尿湿了裤子?我连忙拉着他又来到卫生间,恨不得立即帮他脱下裤子,可州州却不慌不忙地站在便槽上,开始慢慢地动手往下脱裤子。看着州州的慢动作,我担心着州州会不会因为太慢尿在身上,克制着自己要帮他一把的冲动……直到州州慢慢站起来,确认他的裤子一点也没湿,我的心才放下来,看着他慢慢把裤子提好,再帮他整理一下,忍不住抱着他:“你真能干!”
我知道随着天气转凉,孩子会越穿越多,还是会需要老师的帮助的。可是,趁着现在穿得不太多,锻炼孩子一下,应该是很必要的,至少,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很有必要。虽然这样做,会让自己多一份担心,说不定还真的会有麻烦。可是,信任孩子,给孩子机会,不是我们更应该做的吗?
州州,男孩,二岁零四个月。家长总是说,孩子动作慢,希望老师多帮助。可是,他竟然忍着等着“老师,你看着我尿尿”,能独立地完成这样一件对成年人来说再简单不过的事,对孩子是多么重要啊!
信任孩子,才是对孩子更深沉的爱。
老师你不冷吗、老师,你怎么不拾
老师你不冷吗每天早上老师们在门厅口迎接孩子们,孩子们会问好或莞尔一笑,而我迎来的却是丁健康的不屑一顾。冬天的早上特别冷,我站在门口也实在受不了,但我仍面带微笑坚持着孩子们一个个问着“老师好”走了进去,这时丁健康迎面走来,
“你站在这里不冷吗?”
“冷啊。”
“冷你还不进去,我们又不是不认识路。”
说完头也不会的进去了。留下一脸吃惊的我愣在寒风中,这孩子说对老师关心吧语气里满含冷漠,说不在乎吧,字字句句充满着体贴。这表达方式可真特别。寒风虽冷,我心里却暖乎乎的。
老师,你怎么不拾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劳动的季节,我们吃了果树的果实,自然也得给果树打扫卫生了。为了孩子们有拾树叶的动力
,每次拾树叶之前,总要先开个小小的动员会。
地上的叶子老师扫,草坪上的叶子扫不起来,就让幼儿拾一下。一次两次动员会还管用,时间长了动员会怎样变换都不管用了。还有孩子跟我动起了心思。孩子们拾树叶,我正扫着边角,丁健康拿着一把树叶过来了,
“老师,你怎么不拾,光让我们拾?”
“你没看见我用大扫帚扫吗。”
“我拾了一大把,你才扫一下,你光干轻松的活。”
“哎哟,冤枉啊,你瞧老师拿的大扫帚都比你大,你说老师干的活能轻松吗?”
“你一人扫,我们这么多人帮你你应该谢谢我们。”
“可是树上结的果子,老师吃了一个,很多很多的果子都给你们吃了呀!”
这下镇住他了。
孩子很可爱,我很庆幸自己看着孩子们一点一点的长大,记录他们的纯真和精彩瞬间,分享他们成长的故事。
老师相信你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不管是教学活动中还是在游戏中,教师心目中的那些“好孩子”—懂事听话的孩子总是会得到老师的关爱,总是会得到老师的表扬,而那些喜欢调皮、爱捣乱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批评教育。
我们班就有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名字叫轩轩。他喜欢画画、唱歌,他在班里也有很多的好朋友。只是他可是最令老师犯愁的孩子。他总是有事没事就跑来跑去,在与小朋友的游戏时特别容易发生冲突,小朋友们都有意躲着他不喜欢跟他交往。在我的观察中,其实他特别喜欢与小朋友交往,也乐意与他们一起游戏。
针对这一情况我就想到解决这一问题好的方法,鼓励他与小伙伴要搞好团结,互相谦让,有玩具大家玩,学会与小朋友共享快乐。于是我利用一次看图书的机会,请他当一回小老师,小朋友图书交上来时你检查一下,看看图书有没有撕破的,图书叠放得是否整齐,封面是否朝上,如果错了你就帮老师放好。同时我还请其他几个比较调皮的孩子一起来帮忙,试下来效果还真不错。现在发现他比以前更听话了,也懂得关心小伙伴,玩完玩具以后也会把物品摆放整齐,养成了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纯洁的、善良的,喜欢调皮的孩子也不例外。一切为了孩子,让我们多一点爱心,多一些赏识,多关爱一下调皮的孩子吧!你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老师,我帮你
老师言语的准确性,不仅仅关系到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关系到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在组织生活活动的时,我常常采用问答的形式开展,如:教师说“我请?”引起孩子的注意,幼儿反问“请谁?”幼儿进一步参与对话。“我请某某小朋友帮我做什么事情。”把劳动任务进一步进行安排。本以为这种方式是完美的,直到佳琪的一句话,“老师,我帮你整理玩具吧。”“不,佳琪,整理玩具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帮的是自己。”
佳琪只是在简单的模仿我的话,但这一句话让我明白,不是我帮你,而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我服务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活动实践,也应该贯穿于语言教育。成人的语言为幼儿提供了一个隐性的环境。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方式,当语言渗透到思维模式中时,幼儿的内心就会觉得是我帮助你,而不是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儿需要成人的呵护,但也要从小培养他们的自我服务的意识。许多家长反应映孩子在家的自理能力差,在园里的自理能力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在我看来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幼儿自我服务的机会被家长剥夺。从自己叠衣服的事情来看,许多家长会把孩子的衣服叠好再走,而不是请幼儿自己叠。你也会看到家长背着孩子的书包,而不是幼儿自己背着书包入园。
2、幼儿的自主性差,家长的语言提醒较少。幼儿自主性较差,家长多数是代劳,而不是语言上的提醒。孩子的鞋带开了,多数的家长是蹲下给孩子系鞋带,而不是提醒幼儿自己系鞋带。
自我服务的教育不仅仅在于幼儿的自主活动的实践,还要贯穿于语言教育,教师的提示语要规范,要体现幼儿的自主性。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自主意识,做一位合格的老师,从规范自己的语言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