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看,太阳会画画
发布时间:2021-03-08 幼儿看故事 幼儿太阳故事 幼儿园画画教案 又是一个晴朗的黄昏,我照例急匆匆的为坐班车的孩子穿好衣服,带领他们来到走廊中,站在窗下,焦急的等着班车的到来,太阳从窗户中射进暖暖的光,照的人暖暖的,使人更加觉得懒散倦怠。孩子们却永远精力充沛一刻都闲不住,东挪挪,西跳跳,左瞅瞅,右望望;突然,我身边的一个孩子,用手指向对面墙的方向对我说:“老师,你看,太阳会画画。”
我朝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原来是窗户上贴的一些漂亮的图案被太阳照射留下的影子。可经他这么一说,我发现原来早已司空见惯的画面竟是这般美丽,影子被来来去去的人遮住又露出,好像也跟着人的走动动了起来,和太阳真的会作画一般。就在那一刻我那颗疲惫的心顿时被这美妙的话语所融化了。
也许你听了会觉得,那不过是孩子不谙世事
,天真烂漫罢了,可只有孩子的这份纯真才能看到我们所看不到的美丽图画,才能说出这美妙话语,带我们又重回到那个我们永远都回不去的童话般的世界。难怪有人会说“孩子的语言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每次听到这类美妙的话语,我的心也不禁被这份美丽所带走并感动,不管是多么生气或疲倦,心都会一下子安静下来。
夸美纽斯曾说过一句话“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许直到你真的成为教师的那一刻你才会深深地体会。
我真的感谢上苍让我成为幼儿教师,让我有幸常常听到这美妙的话语,我并因此而感到无比幸运与幸福。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随笔:老师陪你画
教育随笔:老师陪你画
我们班有个孩子叫荣荣,他在绘画活动中表现特殊:每当老师讲解完作画要求,孩子们兴致盎然地开始画画时,只有荣荣呆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老师上前询问时他总说:“我不会画,老师帮我画。”前几次,我总以“你看别的小朋友都是自己画的,荣荣也要自己画,好吗?”来回答他。结果就以不画告终。而当他看到别人漂亮的画时又好生羡慕。
就荣荣这一情况我进行了分析:荣荣虽然年龄比同龄幼儿小一些,但他在智力、动手能力等各方面学习能力都不落后于其他幼儿。他不是不会画画,也不会画不好,关键在于他对绘画缺乏自信心。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在组织绘画活动时我改变了策略:当荣荣再次要求老师帮他画画时,我就对他说:“来,老师陪你画。”于是,我一边握住他拿笔的手,一边则用语言鼓励他(他运笔时我的手不用力):“小手握住笔,眼睛看好,用点力变(画)!变(画)!变(画)!看漂亮的饼干(或其他物体)变出来了!”
初次看到自己也能像同伴一样画出东西来,荣荣感受到了成功喜悦的快感——他大声地哈哈笑了起来。我也从他的笑容里看到了他对画画的自信心萌芽。以后,荣荣就不再要求老师帮他画画了,我按照上面的方法陪他画了一段时间后,便开始培养他独立作画的习惯(绘画时不用老师陪在身边)。如今荣荣对画画已有了较浓的兴趣,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充满自信的画画了。
荣荣的改变让我从中受到了不小的启发:当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有特殊的行为表现时,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及时分析情况,采取措施给予相应的教育,这将在无形之中使幼儿受到支持与鼓励,培养孩子对活动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让孩子得到良好的发展!
老师,我也想画水粉画
水粉画,我们在平时给孩子们活动时很少去碰到这种材料,因为觉得会把衣服弄脏,准备起来也比较繁琐。
这次的区域游戏中,我在美工区为孩子们准备了水粉颜料,让他们用水粉作画,谁知孩子们对于水粉作画非常感兴趣!
一早,孩子们在门口排队准备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游戏,有几个孩子都选择了美工区,等我进去看他们活动的时候,每个孩子手中都是拿着同样的水粉笔,我过去问:“你们怎么全部画水粉的?”他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我:“巫老师,我想画水粉画!”
“为什么?”
“因为水粉画画出来很漂亮,而且我们从来没有试过!”
简单的一个对话,我心里充满了内疚,是啊,从小班到大班,孩子们用过油画棒画画,用过水彩笔,画过线描画,画过刮蜡画,而从来没有用过水粉颜料作画,他们对这种工具也是非常的喜爱。
我们作为老师不应该嫌烦,不应该怕脏,而是让孩子们的兴趣得到满足,尽量多的为孩子准备各种材料、工具,这样孩子们能够得到更多创作的空间,能够拥有更多的绘画技能!
老师,你看!
看着从托班带起来的宝宝现在都一个个在慢慢长大,他们的坏毛病越爱越少,作为老师,我真是感到由衷的欣慰。可是,随着新学期的到来,我逐渐发现了新的问题所在,以前在托班的时候,不管是中饭还是晚饭,都是我们几个老师带着喂着孩子们吃的,可自从升入小班后,为了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我们开始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但问题终于出现了,每天吃饭的速度越来越慢,碗里的剩饭越来越多,甚至有的孩子抱着你不喂我我就不吃的态度,这可急坏了我们。我也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怎么样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吃,如果还是一味的重复托班的原则只会让孩子变得更懒惰。因此,我实验了自己的一个想法,中午饭时,我对孩子说:“今天中午,我们全班小朋友都来比赛,看看谁的饭吃得最快,碗吃得最干净,不浪费一滴粮食,第一个吃完的小朋友拿着你的碗到张老师这里来打分,表现好的人,我们奖励给一个五角星!”其实,我认为这个办法最老土,可是我却没有预料到,这其实才是最好的方法!孩子们的饭吃的很迅速,也很干净,因为大家都想第一个把自己的空碗拿给我看证明自己的实力。现在就连班上吃的最慢的路正尧也会拿着空碗到我跟前来说:“老师,你看!”一句很平凡的话却证明了孩子自己的实力多好啊!
老师,我的画呢?
吃完了饭,我带着孩子们到校园里散步。走到教学楼门口,那里种植的菊花吸引了小朋友的的目光:阳光下,五彩缤纷的菊花竞相开放,黄的灿烂,红的艳丽,白的沉静,孩子们看的目不转睛,纷纷低下头去,闻闻花的香味,轻轻的触碰小小的花瓣,有的孩子还发现了飞舞其中的小蜜蜂,大家都感受到秋天美好的意境,沉浸在这片花的芬芳之中了……午睡起床后,孩子们自发的想画画菊花:朱忆画出了大朵的大丽菊,王宣泽画了黄色的蟹爪,欣浩不光画了花朵,还在边上画了很多飞舞的蜜蜂。对于小朋友的画,我都给予了肯定,还挑选了一些张贴在绘画区,供小朋友观赏。第二天早上,我刚走近班级,叶嘉就把我拦住了,他拉着我到了绘画区,问我:“老师,我的画呢?”被他一问,我才记起他昨天那幅没有被“挑中”的画了。看着他一脸不乐意的样子,我发现这对他似乎很不公平。昨天。叶嘉也认真的画了画,还很得意的把画拿给我们看,我没有挑中那幅画,对他也算是个打击吧!我找出他的画,重新张贴在绘画区,他的脸上露出了高兴的笑容。从这件事上,我看到了自己观念上的一些问题,规根到底:我的看法太功利了。为了迎合家长的欣赏角度,或者光是为了把环境布置的好看点,我放弃了孩子们的劳动果实,放弃了他们审美体验后的自我表现,只看重了结果——画本身,而忽视了对作画过程的肯定。画画如果已沦落为功利的工具,你们画的作者——幼儿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是教育的主体吗?充其量无非是在教师这个“导演”挑选下的“演员”吧?想想以前看过的国外一些儿童画,稚气十足,为了说明意图,竟歪歪扭扭的写上几个句子,因为拼写与语法上的错误,令人捧腹。但是这样的画是多么可贵啊,它是孩子表达思想的过程,是孩子宣泄情绪的过程,是孩子通过自身体验创造的成果。如果他们的老师也仅仅因为它的颜色不够漂亮,或者构图不够合理而将它们弃置一边的话,那么就不知道有多少达芬奇被扼杀在摇篮里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陶行知老先生也曾说过:“做一件事,画幅图画,写一张字,如能自慰慰人,就叫做美。”孩子们作画时,引导他们充分感受、理解客观世界的美,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客观世界,体会到快乐,做到了这几点,任何一张画都会有它的可取之处,都应该是老师眼中的精品。后来,我把每个孩子的画都找出来,仔细的贴在绘画栏里。下了课,我总会有意无意的看看它们,每一张孩子的画,好像都在与我对话,只是有的热烈奔放,有的窃窃私语……
看懂孩子的画
《地球妈妈生病了》,孩子们通过看视频,听故事,知道我们生活的环境遭到各种各样的污染,需要我们来保护环境,治好地球妈妈的病。我是环保小卫士,孩子们在画保护地球的图画时,我走到睿的身边,看到睿画了一个大大圆圈,上面涂成了棕色和黑色的,我想:“这孩子,怎么把地球涂成这么不好看的颜色。”我就问还在专心画画的睿:“你画的是什么呀?”睿用手拿起自己的画说:“我画的是地球呀!”“地球怎么变成这种颜色了?”“地球受到污染了,刮起了沙尘暴”,我一听对呀,刮沙尘暴的时候,不就是漫天的这种棕色的吗?我表扬了睿:“睿观察的真仔细,沙尘暴的时候就是这样的颜色。”接着睿又开始了作画,他在地球上用绿色画了一圈的竖线线,我说:“这是画什么?睿说:“我要种好多好多的树,来保护地球。”睿的画表现很粗糙,但是他自己却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作画中,他的画出现在成人眼里既可笑有非常可爱的,这种超常规的、独特的画,表现自己的亲身感受,体现出他的思想感情,这才是充满纯真的童画,他们感兴趣的过程不在乎结果。
孩子的画看不懂,意味着他们的画“形”不似,但只要听他们解释自己的作品,立即会让人感到一种“神”似,这里的“神”就是幼儿内心世界的一种“灵性”。我们要呵护孩子的最纯真的天性,培养艺术表现的兴趣。
看动画片风波
周五,班上有许多孩子都带了vcd动画片来。
午休起床后原本照以前的规矩是由我说了算,我放那盘就看哪盘。
可是在孩子们抬椅子坐后面的时候,我听见有两个孩子在争论着什么。
我上去一问,原来他们俩有一个说:“我想看芭比娃娃”,另一个却说:“我才不看那个,我想看猫和老鼠。
”于是发生了争议。
我灵机一动,何不把“看什么”交给孩子们决定。
于是,我把所有今天孩子们带来的vcd拿在手上,先念了念每盘vcd的名字,然后告诉他们:“今天你们来作主看什么,哪盘举手的人多我们就看哪盘,少数服从多数。
但是每人只有一次举手的机会,要考虑好你最想看哪盘。
”孩子们思考一会儿后,我就逐一拿出vcd请他们选择。
最后选出了人数最多的“猫和老鼠”。
大家都很尊重决定,没有谁提出异议。
在观看的时候,也特别安静。
从这个小小的选择vcd活动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的自主性,同时也发现如果老师能小事上尊重孩子,多给孩子们选择、做主的权利,你会发现回事半功倍的。
这也提示我,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孩子的权利。
李老师忘记画了
今天苏雨童来得真早,我进园时,她已经在传达室等我了。我们高高兴兴地手拉手上楼时,苏雨童突然对我说:“徐老师,你看小班的黑板上画了两条小鱼都没有鱼鳍,你说为什么啊?”我一看原来是老师在黑板上为孩子示范时,可能是忽略了鱼鳍或者是想请孩子自己添画。好一个细心的孩子!我对苏雨童说:“你看得真仔细,那么你猜猜看!”苏雨童便说:“可能是被调皮的孩子擦掉了;也可能这是一种没有鱼鳍的鱼。不对啊?如果没有鱼鳍的话,鱼怎么游泳啊?对了,可能是小班老师想请能干的孩子给它添上鱼鳍;徐老师,你说对吗?”我接着说:“也可能是小班老师忘记画了。”苏雨童马上反对:“老师怎么会忘记呢?不可能!”我说:“这样吧,等会小班老师来了,你亲自去问问小班老师,让她告诉你正确答案,好吗?”苏雨童却说:“我有点不敢去。”我鼓励她说:“不用害怕,你是一个又勇敢又能干的孩子!她们会和徐老师一样喜欢你!如果真的是老师忘记画了,说不定还会谢谢你呢。”苏雨童点点头,鼓起勇气下楼了。
不一会儿,苏雨童就回来了,对着我开心地喊道:“徐老师,我找到答案了。李老师告诉我是她忘记画了,她真的说谢谢我呢。李老师还奖励我一朵小红花呢。”我微笑着说:“对啊!这是对你勇敢和细心的奖励啊!老师也会有出现错误的时候,你帮助李老师即时改正了错误,她当然要感谢你呀!”
孩子在找答案的过程中多了一次勇敢的尝试,体验了与陌生人交流的快乐。“生活即教育”。教育无处不在,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孩子,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孩子也在教育着我们。教师在孩子面前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在孩子的心目中教师依然完美!
老师你放得太重了
在游戏活动环节,我组织幼儿玩一个游戏,游戏需要一些积木作为材料,于是我就在教室的玩具柜里寻找合适的玩具。我发现一筐大积木比较适合就马上拿出来然后放到前面,结果可能由于是大筐,还有里面积木碰撞的声音,在我放到地板的一刹那发出了较响的声音,我一下子也没有多想,结果我回头看到孩子们却都在窃窃私欲,我听到他们在说:“老师怎么把积木放的那么重呀?”“积木会痛的,它要哭了。”……我又发现孩子们的眼光都像利箭一样射向了我,我突然觉得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感受。我想了想就跟孩子进行了一次谈话,首先我为自己刚才的动作进行道歉,然后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刚才我的这个动作不好在哪里?为什么?应该要怎么做?孩子们都积极的阐述自己的想法,纷纷说出了该怎样爱护每一样玩具、用具。听到孩子的话语我心里也感受到一种欣慰,说明我们平常的教育已经在孩子心中扎了根,他们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当看到有不和谐的东西出现会不由自主的进行评论,加以制止,这时候孩子们也就成了我们的老师了。所以作为引导者的我们更加要注重自身的行为,做到言传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