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哭闹你明白吗?
发布时间:2021-11-27 教育孩子诚实的故事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在我们乐园有家长这样反映“我们家女儿才四岁,特别爱发脾气,只要有一点不顺心就大吵大闹,哭的不行不行的。为了照顾她,我工作都辞了,可是最近她一天闹十几次,我实在受不了了。结果被我狠狠的训了一顿,没过多久又不行了。我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孩子发脾气、哭闹是有一定的情绪或想法想要表达,一般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最常见的哭闹是一种分离焦虑。4岁之前的孩子最害怕的是脱离父母,让自己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尤其是女孩子可能对父母的言语和行为表现的更加敏感,孩子怕父母抛弃他,不爱他,而此时的哭闹多是孩子的一种情绪发泄。一般父母工作比较忙、没时间陪伴孩子或家长不在意孩子的内心需求的时候多会出现这种哭闹的表现。所以消除孩子内心的不安和担忧就显得尤为重要。家长首先要尽可能多陪孩子,让孩子感觉到父母不能没有孩子;其次要多给孩子拥抱,拥抱和抚摸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最好方式;此外,如果非要外出不可,一定记得告诉孩子你会非常想他;最后平时呆在一起的时候多和孩子聊天,让孩子感觉到父母非常的关注他。等孩子安全度过这段分离焦虑期,孩子就将会取得各方面能力质的飞跃。其次,哭闹有时候是孩子掌控父母的表现。孩子其实很聪明,他们会懂得察言观色,运用各种方式去讨好和控制父母,以此来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要。其中哭闹是孩子一生下来就会运用的手段之一,他们饿的时候只要一哭妈妈就会给他们奶吃。有的孩子只要在幼儿园或者陌生的环境中,他们总是文静的、老实懂事的小乖乖,但是一回家就立刻变得任性,肆意妄为。哭闹是他们的获得满足的一种手段,而这类孩子的家庭总会有一个家长是只要孩子哭闹就妥协,这样的教育往往会强化孩子这种行为。上面案例中的妈妈说“我们孩子他爸确实是太惯着孩子了,孩子只要一闹要什么给什么。”所以面对这样的家长我要做的是让孩子学会正确表达,学会合理识别和运用情绪。首先要让孩子知道,哭是一种伤心、难过的感受,学会识别和表达哭的行为;其次是进行行为矫正,让孩子知道良好的沟通远比哭闹更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比如孩子乖得时候陪他玩耍,一旦开始哭闹、不讲理时,对孩子进行冷处理,当孩子冷静下来后,再与孩子沟通:“宝贝,你刚刚哭是不是想让妈妈帮你穿鞋、帮你做玩具或者想要什么?”当得到孩子肯定的回答后,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有什么需要,可以跟妈妈沟通,哭闹是不会得到满足的!”而当孩子试着用语言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家长要鼓励和满足孩子(有时候即使要求过分一些也要满足)。久而久之,聪明的孩子会发现如何做才能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最后,哭闹有时候真的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我想每个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小朋友玩耍的时候被磕了或碰了,小孩子并没有哭,这会儿家长要是过去安慰一下,孩子立刻嚎啕大哭。这说明孩子只有在感到安全的环境中才会哭,所以孩子回家之后会将一天在外面压抑的情绪进行宣泄,表现为喊叫、折腾和哭闹。此时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允许其发散,不要抑制孩子躁动的心;其次家长也可以将孩子体内积压的能量转换为动力,比如让孩子们进行绘画涂鸦创作等,这既能调整情绪又能学习新的技能,何乐而不为呢?这里切记的一点是,孩子哭得时候,家长要平和的心态看待他,拥抱他,千万不要试图去批评和教育,否则只能让孩子压抑更多的情绪。总之,孩子四五岁之前是发展情绪的关键时期,家长要合理去分析孩子的情绪类型,再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样我们每个家庭的宝宝都将健康、快乐的成长。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观:孩子哭泣,你会禁止吗?
育儿观:孩子哭泣,你会禁止吗?家里有了孩子后,就变得非常热闹了,看到孩子的笑脸,你可能很多时候都觉得非常的幸福和开心,可是当你看到孩子哭泣的时候你会是什么心情呢?特别是孩子哭个不停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非常的烦躁呢?会不会禁止孩子哭闹呢?
面对孩子的哭泣声,我经常都听到大人的呵斥声:你给我闭嘴,别哭了行不行?再哭我就揍你........等等,其实我家也不列外,我家xx爸非常听不得孩子的哭声,每次孩子一哭了就立刻去哄,想方设法的去让孩子不哭,实在没有办法了也会大声的呵斥,我跟xx爸说:她要哭你就让她哭会得了,你总是这样,不让孩子哭,大的小的都一样,这样会养成孩子什么东西要不到的时候就以哭来要挟的,再说了,孩子哭一下对身体有好处,还可以增加孩子的肺活量。干嘛每次孩子一哭你就这样啊。xx爸说,哭能有什么好啊,再说了,听的心烦的很。家里有人干嘛总让孩子哭啊,孩子就是要让她快快乐乐的才好。
听见他的说法,我真是无语,我告诉他,孩子哭泣不但可以增加肺活量,还可以把她觉得委屈的事情发泄出去,如果今天你不让她哭,想办法给她把事情解决了,她下次遇见事情了也哭,可是哭能解决问题吗?如果你解决不了,你禁止她哭,她现在害怕了,她会更加的委屈,然后把事情憋在心里,等到哪一天突然爆发了,看你怎么收拾。再说了,难道她能哭一天啊。她哭够了自然就不哭了。
xx爸跟我的育儿观念不一样,因为他的生活环境不一样,他可能小时候因为无人照看,无人关心,所以他的性格比较偏激,总是一味的对孩子好,总觉得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满足孩子就可了,孩子哭泣是因为大人没有照看好。为了这些事情,没少跟他吵架,不过既然不能改变他的想法,只能改变自己了。所以也造成了我家现在的状况,慧慧有什么委屈了总是不愿意说出来。自己就闷闷的。实在觉得委屈了也只是呜呜的哭声,并不像别的小孩那样的放声大哭。除非xx爸不在家。
我个人认为,如果不是孩子没完没了的哭泣的话,孩子要哭就让他哭吧,哭了才能更加健康的成长,孩子的童年里不光只有欢笑,也同样有烦恼,有哭泣。你家会禁止孩子的哭泣吗??
你的孩子,你了解吗?
你的孩子,你了解吗?
我一直以为我自己很了解儿子。现在看来,这样的自信未免盲目得可笑,尽管他还不到七岁。
今天,本来是要儿子就他昨天不礼貌的行为向我道歉的,他不肯。我便说,在你道歉之前,我不会理你的。
儿子撇撇嘴说:“不理就不理,反正你也不喜欢跟我讲话!”说着竟流下委屈的泪水。
我惊愕了:“我什么时候不喜欢跟你说话了!”我的职业就是说话,决不至于吝啬和儿子交谈。
“走路的时候,你一老跟爸爸讲话,很少陪我说话。”说到这里,泪水更奔流得厉害了。
一种愧疚汹涌而来,儿子说的是事实。有时儿子走累了,落在后面玩着画片或者吃着零食。我们意识到儿子丢了很远的时候,才会停下来催促他快点。
我不知道如何是好,这时候,任何解释都是狡辩。我巴巴地望着儿子,乞求他的原谅,但是他沉浸在自己的悲伤里,不肯原谅我。
老公打圆场说:“那时本来是爸爸妈妈有事,你又走得慢些,况且妈妈给你讲那么多故事,又没有给爸爸讲过,我还不是不吃醋。”
可这个非常合理的解释丝毫不能减轻儿子的委屈,孩子还不懂得换位思考。
老公又说:“也许是你太矮了,爸爸妈妈的耳朵离得近些,说话方便些。东烨,你有话可以跟我们讲,我们会听啊”狡辩里有黔驴技穷的无可奈何。
儿子依然执拗地说我不喜欢跟他说话。跟盛怒和悲伤的孩子讲理是白费力气的。我挪过身子,搂着他的肩膀,差不多是讨好地说:“你什么时候觉得妈妈不喜欢跟你讲话的?”
“很久了……”哭,大声。
我原以为,儿子是可以自得其乐的。原来还有着这样深沉的委屈,这真是我不可原谅的错误!
“我们今晚就去散步,爸爸妈妈都和你说话,我们三个手牵手好不好?”
“我不去,你们下次就不记得了。”
“我们都记着,好不好?”
“不好,现在记得,明年你又不记得了!”儿子说得那样肯定,使我的难受又加了一层。
大人以为孩子是不可理喻的,而孩子却以为大人是不值得信任的。我不知道我哪里给他留下这样的印象,尽管我还算讲信用,但是百密也难免一疏,答应了却做不到的时候一定也不会少吧。
有时候,会觉得对孩子讲信用是一柄双刃剑:不守,伤了孩子,蒙受欺骗的感觉多了,孩子会渐渐远离父母并且关上沟通的门;坚守,累了自己,追求每个承诺的兑现,意味着时间金钱还有心灵能量源源不断的输出。作为老师,我得以了解孩子的心声;作为母亲,我更能体会父母的无奈。这个命题,很重要,但谁也没有把握求证出通行的法则。
后来,我用零食来行贿,儿子才好不容易从悲伤中回过神来。
今天晚上这件事,在一般大人看来,是多么微不足道。但也正是通过这种认为,可以很准确地判断出大人的不了解孩子。
送儿子上学时,我常常会望着他的背影注目许久再缓缓离去。我看到,他和许多其他孩子一样,慢慢地走向学校,走向他将要呆上一整天的地方,走向他将要面对竞争和挑战的地方;我希望,他的老师会像我们一样关心他的心情包容他偶尔的小脾气,他的同学能够像兄弟姐妹一样互帮互爱接受他无伤大雅的小缺点;但是,我知道,儿子虽然是家里耀眼的太阳,是众星捧着的月亮,但是,在集体里,在社会里,他可能连小行星都算不上一颗!
世间所有的爱,恋人、朋友、甚至师生,都是以接近为目的的,只有亲子之爱,指向远离。纵使不放心,也要放手!纵使不甘甜,也要甘愿。成功的父母之爱,要给孩子远行的力量!
而那时,我们将更不了解我们的孩子——那个脱胎于我们的身体和灵魂的小小人儿!
‘面对孩子的哭闹’所感
‘面对孩子的哭闹’所感儿子这两天表现不好,爱用哭来达到自已的目的。继前天大哭并喊着“不要黑天!”后,昨天晚上竟为了要吃一根雪糕,连哭了两次,搞得我们心烦意乱。事情的起因还得慢慢说起。
从幼儿园回家他表现很好,看到我从网上订货的电动玩具车和神奇贴纸高兴得不得了,吃完晚饭后我们出去散步并接爸爸,因为在外面玩得尽兴,小爸先回家了我们接着玩。天快黑了,我们回家,他之前就嚷着说:“我们去接爸爸并买点雪糕吧?”我没答应,但是人家记忆好,在回家的路上,他拉着我的手进了小区内的小卖店,径直拿起了雪糕让我买,我不买但是小卖店的阿姨说,偶尔吃一次没事的话,小家伙就连连接上说:“对,没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他也就趁机吃上一根,因为找不开钱就又买了一根回家。
回家后吃完一根他又想起了另一根,死活缠着我要吃。“不行!只能吃一根!”然后就不理他。这下像捅了马蜂窝,他哭得震天地,还边哭边说:“就让我吃一根吧?”我是铁了心不让他吃,那东西我只是偶尔允许他吃一次,他一下子还要吃两根?而且还是在晚上快睡觉时?所以我的态度格外坚决。他也执着,不停地哭喊着,足足哭了五、六分钟,这其间他还知道喝点水补充体力,后来又缠着让我抱,我给了他一个台阶,抱起他说他几句,他就不哭了。然后就像没事似的玩起来,再后来就洗漱上床睡觉。
谁知睡到半夜快十二点时,他突然间坐起来,哭着说:“我还要吃呀!再给我一根吧?”我以为他作梦了就起来拍他一下,他立即就哭开了,刚开始是哼哼几声,后来就又大哭了起来,我说他几句,他根本不听我的。小爸也被吵醒,冲着我就发火了:“都是你,给他吃什么雪糕?还留一根,他能不想吗?”然后就到冰箱处把那根拿了出来,递给我:“让他吃!”我一见也急了:“不能吃,你拿走!”小爸气得把雪糕扔到床上走了。儿子一见我们俩这样吵了几句,他倒不哭了,安静地躺在床上。我把雪糕重新放入冰箱,回到床上对儿子说:“儿子,你这样表现不好,不光吵醒了爸爸妈妈,也让邻居笑话,妈妈很伤心,妈妈不让你吃的理由是因为雪糕是垃圾食品,偶尔吃一次倒可以,但是吃多了会肚子疼!不能长大个,不能开车!可你还这样?!”说完话我长叹了一声,然后转身背对儿子。小家伙伸出小胳膊,搬过我身子,搂住我脖子说:“我错了!我以后不这样了!”一时间我眼睛有些湿润,他还是个孩子呀!我拍了一下儿子:“错了,改了就好!妈妈谢谢你!”我亲了一下他额头,他又睡去。
儿子睡去,我和小爸怎么也睡不着,后来迷迷糊糊中感觉小爸又起来几次,小爸睡着后一旦被打扰就很难再入睡,儿子的这次折腾最终导致小爸失眠了。这样说来小爸的恼怒还是值得原谅的呢。
早上起来,发现那根雪糕不见了,小爸说他吃了。我禁不住大笑起来,我的可爱的老公怕儿子为了这根雪糕再闹,竟然自已在半夜三更吃下了这根凉凉的雪糕?!笑过之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早上儿子起床,精神如常,我买菜回来见他正坐在茶几旁边开方向盘车呢,昨晚的事他大概已不记得了。早饭前美美地吃着大樱桃,一个又一个,笑容如花。
“面对孩子的哭闹,细想想如果寻找原因的话首当其冲是我们的不对,一次纵容他吃,又无法控制他节制,他还是个孩子,这个不良习惯说白了还是我们间接给养成的呀!”小爸的话让我既感动又羞愧,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首先要以身作则,在孩子小的时侯替他把关,督导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想让他不吃垃圾食品,我们不给他买回来,他就不会这样闹了。从源头上将不好的习惯节住,相信下面就会水到渠成呀!!
理智对待孩子的哭闹
理智对待孩子的哭闹经验体会:
1、孩子哭闹,根源在于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2、孩子哭闹,家长要冷静不要打压。
3、孩子哭闹过后,给他一个台阶下
早晨刚一转醒,**就说:“妈妈,我想吃块饼!”
老猫便去用微波炉烤饼,顺便给我和他自己也都烤了一块。
**特意和我说:“妈妈,我不想分享!”
时间来不及,我用保鲜袋将剩下的两个饼装在一起,放进包里就抱着**走了。
保姆等在单位后门。
这个后门口,在每天上下班时间就是一个特别热闹的地方。尤其是早晨,有一位卖小笼包的大姐,天天在卖热气腾腾的小笼包,大姐非常会做生意,热情大方,所以,她的小笼包摊点几乎成了单位职工的“早餐厨房”。有一些退休的老太太,买菜回来,晨练之后,或者准备上街外出办个事,都会在这歇歇脚。
我和保姆对**的“交接”工作也基本在此处完成。
保姆抱过**,我拿出包里的饼,取了一块出来,将另一块递给**。而卖小笼包的大姐也立即扯了一个小食品袋给我装上。不想**不愿意:“我不要……”
保姆说:“你一个饼都吃不完,干嘛要两块啊?”
大姐也拿眼瞪**:“分给妈妈吃都不肯啊?”
我根本没打算让**把饼全部拿走:“不,这饼就是妈妈一块,你一块。不能全给你。”然后我将我那个饼装进了包里。
**就哭了。
这时,一位退休老同事正好从后院出来。连忙又来帮忙解围:“哦,妈妈的饼被小鸟吃掉了!你看你看,小鸟飞到那电线杆上去吃饼了,现在,妈妈都没饼吃了……”
**边哭边把头看向电线杆——只有一棵枯草瑟瑟立在电线杆一头。
紧接着,又来了一个保姆熟识的阿姨,问:“哟,这孩子怎么啦?”
保姆解释说:“饼不让他妈妈吃呢!这孩子脾气可大呢!”
我对**说再见,但是他哭着不同意。
保姆让我快走:“一会就没事了,别老是这样宠着宠着的!”
我试着走开,**在我身后哭声尖利。
我果断地返身回去,将**从保姆那抱过来。几个人又准备展开新一轮的好心的劝说。
但是我将**抱到了安静一些的地方。正打算和他好好说几句话,又一小帮同事从后院出来去上班,他们又齐声关心地问道:“哎哟,小家伙今天怎么哭啦?不乖啦?这么大还这样撒娇啊。”听见保姆说是不肯给妈妈饼吃,又齐声道:“这样可不行啊……”
我连忙又抱**躲另一边去。
我问**:“你是想要两块饼吗?”结果**说:“我想要妈妈包里的那个饼。”
他手上的饼和我包里的饼,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用保鲜袋装着,一个用食品袋装着,前者不可以用手勾着提,后者可以将手指穿过勾着提。
我将包里的饼拿出来,**把那小食品袋勾上,将自己手中的袋子交换给我。不哭了。
再将他抱去保姆手上,和他说再见,他也和我说再见,只是有些不舍。要求亲妈妈,每亲一次,都是左脸、右脸、脖子各一下。如此两番,才展颜道:“妈妈再见!”
其实,**今天早晨心情便不太好,因为起得晚了些,他没能和爸爸妈妈像往常一样嬉闹,反而被我们再三催促,其间又因为习惯性地抬手“打”妈妈,被我们两个训斥几句。带着不快来到保姆家,分离便显得困难起来。
我知道很多人都会觉得我就是个宠孩子过度的家伙。可是,对此问题,我总是我行我素。
解决问题,妈妈和孩子,都需要单独的空间。
揭秘孩子哭闹的本质
哭闹是新生宝宝的特有标志,新生儿不会使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需要,哭就是他们的语言,从离开母体的一煞那,新生儿就用哭来向世人宣布,他来到了这个世界。这第一声哭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产科医生、新生儿科医生、助产士,没有哪一位不期盼着这响亮的第一声哭。
没有这第一声哭,医生们就会立即进入紧张的抢救之中,这哭是生命的象征,这哭声的大小是衡量生命质量的砝码。不但第一声哭是重要的,哭在整个新生儿时期都有其特有的意义,新手妈妈们不要为宝宝的哭而烦恼,那是宝宝在和妈妈说话,新手妈妈要学会聆听宝宝“说”什么:
⊙“妈妈听听吧,我多健康。”
这是运动性啼哭。这种哭声抑扬顿挫,不刺耳,声音响亮,节奏感强,常常无泪液流出,每日累计啼哭时间可达2小时,是运动的一种方式,每日一般4~5次,没有伴随症状,不影响饮食,睡眠、玩耍正常,每次哭时较短,如果您轻轻触摸宝宝,宝宝会向您发出微笑,如果把宝宝的小手放在腹部轻轻摇两下,宝宝会安静下来。当宝宝出现这样的啼哭时,妈妈最好不要打断宝宝的“话”,让宝宝和您说一说话,不是很好吗?
⊙“妈妈,我饿了,快给我奶吃吧。”
这是饥饿性啼哭。这种哭声带有乞求感,哭声往往是由小变大,很有节奏,不急不缓,当你用手指触碰宝宝的面颊时,宝宝会立即转过头来,并有吸吮动作,倘若你不给喂哺,而是把手拿开,则宝宝哭得会更厉害,一旦喂奶,哭声嘎然而止,吃饱后绝不再哭,有时还会露出笑容。
⊙“哎呀,妈妈可把我撑着了。”
这是过饱啼哭。这种啼哭多发生在喂哺后,哭声尖锐,两腿屈曲乱蹬,向外溢奶或吐奶。若把宝宝腹部贴着妈妈抱起来,哭声加剧,甚至呕吐,若系过饱哭闹,不必哄,哭可加快消化。
⊙“妈妈,我口渴得很,妈妈喂我点水吧。”
这是口渴啼哭。这种哭多表现为不耐烦的哭,嘴唇干燥,时常伸出舌头,舔嘴唇,当给宝宝喂水时,可立即停止啼哭。
⊙“妈妈,我呆烦了,抱抱我吧。”
这是意向啼哭。这种啼哭宝宝常常是头部不停地左右扭转,似左顾右盼,哭声平和,带有颤音,当您走到宝宝跟前时,啼哭就会停止,双眼盯着您,一付着急的样子,随停止了啼哭,但仍有哼哼声音,小嘴唇翘起,这就是要你抱抱他。
⊙“我尿裤子了,给我换换吧!”
这是尿布湿了啼哭。啼哭强度较轻,哭时多无泪,大多在睡醒时或吃奶后啼哭,哭的同时,两腿蹬被,当你为他换上一块干净的尿布时,他就不哭了。
⊙“我已经睡醒了,怎么天还没有亮呢?”
这是要亮光啼哭。小宝宝白天睡得很好,一到晚上就哭闹不止,这是由于昼夜颠倒,当你打开灯光时,哭声就停止了。两眼睁得很大,眼神灵活,这多是白天睡得过多所致,应逐渐改变过来。
⊙“妈妈给我盖得太少了,我怎么这么冷啊。”
这是寒冷啼哭,这种哭声多较低沉,有节奏,哭时肢体少动,小手发凉,嘴唇发紫,当为宝宝加衣被,或放到暖和地方时,就变得安静了。
⊙“妈妈给我盖得太多了,不要这么惦记我。”
这是燥热啼哭,宝宝多大声啼哭,不安,四肢舞动,颈部多汗,当你减少衣被,或把宝宝移至凉爽地方时,宝宝就会停止啼哭。
⊙“我困了,可我还睡不着觉,不要打扰我。”
这是困倦啼哭,啼哭呈阵发性,一声声不耐烦的嚎叫,这是宝宝闹觉,常由于室内人太多,声音嘈杂,或室内环境污浊、过热等原因所致,去除原因,宝宝安静下来,可很快停止啼哭而入睡。
⊙“什么东西扎着我了?”
这是疼痛啼哭,如异物刺痛,虫咬,硬物压在身下,这时哭声比较尖利,应仔细检查被褥,衣服中有无异物,皮肤有无虫咬伤。
⊙“我好孤独啊,我有些害怕。”
这是害怕啼哭,突然发作哭声刺耳,伴有间断短暂的嚎叫,多由于恐惧黑暗,独处,怕小动物,打针吃药,突如其来的声音等。要细心体贴照看宝宝,使其消除恐惧心理。
⊙“我要拉屎了。”
这是大便前的啼哭。大便前,肠蠕动加快,宝宝感觉腹部不适,哭声低,两腿乱瞪。
⊙“我身体不舒服。”
持续不断,悲悲切切的啼哭,有眼泪。比如宝宝养成了洗澡,换衣服的习惯,当不给换衣服或洗澡时;又如被褥不平整时,尿布不柔软时,都会引起啼哭。
宝宝哭闹妈妈不必惊慌,这是宝宝的正常情况,需要你的细心和耐心观察,读解宝宝真正的意图更好照料出健康可爱的宝宝。
你溺爱孩子吗?
什么是溺爱?
自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后每个家庭都响应了生一个的号召,一个家里就一个孩子于是大家视作掌上明珠。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七大姑八大姨都把孩子捧手心,一不小心就溺爱了。大家的关注都在孩子身上,舍不得孩子哭,不让孩子受丁点委屈,物质方面更是给与最高标准的满足。不管在哪里都是有人随从服侍。满足孩子的所以要求……
现在每个学校放学时的门口家长们翘首期盼,孩子一出校门,家长赶紧接过书包递上各种好吃的……这些都是溺爱孩子。
溺爱的不同表现
1、给孩子特殊待遇
现在的家庭都是一个小孩,于是这个掌中宝在家中处处享受特殊待遇。好吃的好玩的通通只属于孩子一个人,让孩子的地位远远高出长辈。这样的孩子经不起挫折。
2、无条件满足孩子各种需求
孩子总能够随心所欲的要求他们想要的东西,并且必须得到。很多小学生就开始用手机、平板电脑,穿着要名片开始了虚荣攀比的生活。孩子渐渐的失去吃苦耐劳的精神。
3、生活随意懒散
大人的约束不到位让孩子为所欲为,缺乏劳动精神过着奢靡的生活。长大以后得过且过没有上进心。
4、祈求孩子
为了让孩子多吃口饭,或者让孩子加快写作业的步伐而央求孩子,比如:你吃完饭妈妈给你5元钱等等。这样只会让孩子在面对不情愿的事情时更加扭捏作态。也让家长的威信完全丧失。
5、代替包办
任何事情都怕孩子办不好或者怕孩子累着、吃苦,于是家长就全部代办。这样只会让孩子什么也学不会。
6、过度担心
怕孩子摔跤,担心孩子怕黑...结果孩子就真的怕黑,也从来没有摔跤然后自己爬起来过。这样的孩子更加的娇气懦弱。
7、剥夺独立权利
家长们为了保证孩子万无一失的安全而剥夺他们的独立权利,让孩子不能自主的行动。渐渐的孩子变得胆小丧失自信心。
溺爱导致的心理问题
1、溺爱让孩子只会享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会失去更多的动手机会,也失去了来自体验劳动的乐趣。
2、孩子总是有种不被信任的感觉,因为父母总是不让它们亲自动手,这样让他们失去自信心。
3、孩子变得没有主见,他们习惯了听父母的,即使他们有自己的意见也不会被允许。失去主见也会让他们变得懦弱。
4、各种无原则的溺爱让孩子也失去了原则。在他们的眼里任何事情都没有规则,他们会变得不讲道理甚至无理取闹和社会格格不入。
你对你的孩子关心够吗?
你对你的孩子关心够吗?最近xx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老是爱哭,我心里很是烦躁,而且她什么也不肯说,真是气死我了,例如,她要喝酸奶,我就给她拿,但是有时候忘了我就顺手就帮她插上了吸管,她想要自己插,于是哭了,每次回家的时候她都争着要开门,我也基本上都会让她来开,有时候也会忘记,也有时候是有急事就没有让她开,她也会哭,还有开灯,开电脑,等等,每次都会让她做第二次,但是开了以后她还是带着哭腔,很是烦恼,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办,以前还能够说的同,现在是说也说不同,搞的我每次都会发火,然后她才会乖乖的坐到一边去暗自流泪,突然又会觉得她好可怜,唉!真是没办法
昨天我带宝宝出去玩了,博友**在说有个教育专家来新浪微博现场解答,有问题可以直接问他,我也想学习一下,刚好也可以问一下我女儿的情况,于是我哦就跟他提出了我的问题,陈禾专家给我的回答是:我猜想你对他有些隔阂,至少是没有花时间陪他玩?他缺少安全感呢!还有就是:我看有两个问题:①是表达能力,你必须和她多进行语言操练,念儿歌不错,自编的一两句也行,随口编,边拍手边说,让她大声说;②心理素质问题,她胆怯,想做,又不敢,你替他做,他有挫折感。怎么办好?经常找些小事让她做,鼓励她,她做成了,就大加称赞,让他有成就感,渐渐提高信心,敢于主动做事。当然,这过程中你要很有耐心,慢慢来。
于是我想到了最近自己老是玩电脑照顾她的太少了,可能是因为刚玩博客吧,也可能是跟外界接触的太少了,觉得很新鲜,好玩,而且我很开心,所以经常会上网,除了带她出去玩的时间还有做饭的时间,回家后我基本上就都是让她一个人自己玩,其实自己也知道这样做不对,对孩子很不好,但是就是没发控制自己,不由自主的就往电脑桌上奔来了,每次她叫我的时候我都会说请稍等一等,妈妈马上就来了,可是这一等就是一个甚至是两个钟,她就自己玩,有时候她很想跟妈妈一起玩就不停的叫妈妈,我要是烦了,就会给她拿很多零食给她吃,或者让她自己看书,玩玩具,可是她不玩,还闹我就会说,你再不好好听话就不带你去玩了,她然后含着泪去一边玩去了,现在想想,我怎么这样子啊?天啦,我都是怎么带小孩的吗?我原来从来就不这样,看来我不能再这样去玩电脑了,我得离它远一点,还好,最近这几天开始,我开始反省自己,也没有开始那段时间那么兴奋了,所以这两天我都带宝宝出去玩,回家来了也跟她一起看书,玩游戏,这两天她很开心。
我想我要是再跟以前一样不那么热衷与电脑可能就会慢慢的让她不那么没有安全感吧,那就应该会慢慢的没那么爱哭吧,所以我已经开始,白天可能不会怎么上网了,当然还是会来,但是是要在她睡觉以后我才来上网,我也希望每一个妈妈们都以我为例,多关心一下自己的宝宝,同时也祝福我的宝宝能够健康成长
今天,你亲了你的孩子吗?
在采访早教的过程中,广州医学院心理学专家李幸民教授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他去意大利、奥地利考察早教的时候,发现那边绝大多数的早教机构(或者叫幼儿园)在门口都写着这样一句话:“爸爸妈妈:今天,你抱了你的孩子吗?你亲了你的孩子吗?”
李教授说,自己看了十分感慨,因为在国内的幼儿园门口写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一切为了孩子。国外说得很具体,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国内则说得很抽象,一切为了孩子,但没有说具体该怎么做。
还有一件事,也让李幸民教授感到印象深刻,那就是在国外的早教机构里,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都是在室外活动,比如在海边的沙滩上,孩子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尽情地玩沙子、戏水,你追我赶,好不热闹。不像在中国的早教,是把孩子们关在一个房子里让孩子们做游戏,就是早教了。
听了李幸民教授的话,记者不仅感慨良多。中国的父母应该说是最爱自己孩子的,对孩子是最有奉献精神的,就连早教机构的人都说,中国父母的钱最好赚。可是中国父母会爱孩子吗?这却是一个大大的疑问。不要让孩子躲在大人的身后,家长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不要对孩子过度保护,这些道理已经喊了很多年,可是仍然有太多太多的家长做不到,正是应了那句话:“道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对于中国的早教,记者不得不借用孙文先生的话来概括当下的状态,那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所以,光是带孩子去参加早教班是不够的,每天父母都应在心底多问一问自己:“今天,我抱了宝宝吗?今天,我亲了宝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