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说课稿喜欢你。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宝贝,你可明白……”,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当你第一声啼哭响起的时候,我就有了一个伟大的称呼:母亲!想给你天地间最无私的爱,却怕这份爱让你感觉太沉太茫然,会让你找不到成长的途径!在爸爸妈妈的心目中,你是唯一,是值得我们用生命去呵护的唯一,可是,看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触目惊心的事情,让我们又多了一些迷茫,是不是只要有爱你就会茁壮成长?

宝贝,让我们拿什么来爱你呢?很想给你所有你想要的,却怕等你长大的时候发现,太多太多的东西不是唾手可得反而失去前进的勇气!很想告诉你玫瑰花下面有刺,却又怕你失去对美丽事物的追求,所以宁可让刺扎破你的手指,让心在哭泣,也保持沉默,宝贝,你可明白我们的苦心?很想告诉你

,路边乞讨的年轻人不值得我们去同情,那是因为他自己想不劳而获,却又怕在你幼小的心中失去对弱者的同情心,于是放你去施舍小小的爱心;很想把沉重的书包从你的肩上拿下,帮你背起,却又怕你会当成理所当然而忘记了勇于承担,所以只能在后面悄悄的将书包带子提起,以此来减少你的压力!

宝贝,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给不了你太多,只能教会你宽容,尊重,自爱,善良和诚实。但是这些,也是你一辈子都取之不尽的宝藏,希望你好好珍惜!天空很宽阔,因为它懂得包容,花儿很绚烂,因为它懂得感恩!宝贝,我们很爱你,因为现在的你有一双清澈的眼睛和一颗纯洁的心!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模仿你 听听宝贝怎么“说”?


“我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开始模仿爸爸妈妈的举动,因为这些对我来说都太有意思了——借此和爸爸妈妈说说话!”

妞妞很喜兴,虽然只有两个多月大,可你逗逗她、冲她笑,她也对着你笑。

一天,姥爷抱着妞妞,绘声绘色地对她说“啊——”,她就一脸喜气地回答“哈——”祖孙两人如此“对话”长达12次之多。姥爷高兴得逢人便夸赞妞妞的“壮举”。

妞妞的行为是对姥爷的模仿,只不过她还不具备说话的能力,发出的声音不够准确,但不可否认的是,她对这个世界已经很感兴趣了。

模仿你 听听宝贝怎么“说”?

核心提示1 我也想交流

“我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开始模仿爸爸妈妈的举动,因为这些对我来说都太有意思了——借此和爸爸妈妈说说话!比如,妈妈在我眼前晃动奶瓶并张开嘴,我照着妈妈的样子也张开嘴,立刻就能看到她的笑脸。所以,在爸爸妈妈吐舌头、做出亲吻的口型或拿着拨浪鼓摇晃的时候,我也学着‘照方抓药。”

宝宝最初的模仿可以理解为父母和孩子之间交流的一种方式,它是亲子交流的第一步。孩子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把你当成了偶像,绝对信任、爱你没商量。一个很好的例证就是:当你把宝宝拥在怀里,他同时也紧紧地抱着你,实际上是通过模仿传递他对你的爱,就像你爱他一样。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你和宝宝的交流实现了,彼此都获得情感的满足。

核心提示2 我和爸爸妈妈一样能干

“每次看到爸爸妈妈拿起一件东西又放下,我别提有多羡慕了!幸好,我6个月大以后也能抓起响声玩具、攥紧,再松手扔掉,一次又一次,真是有意思。我还能趁姥姥不注意把她洗好的葡萄拿来捏,用手使劲一攥就流出好多水;或者学着爸爸的样子把塑料纸揉搓成一团,听听我自己亲自制造出来的响声;到我15个月大的时候,就能拿起梳子,一下一下、像模像样地学着妈妈的样子梳头了,真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瞧,我能和爸爸妈妈一样能干了!”

专家研究发现,6~9个月的宝宝理解他人行为的能力有了比较大的发展,而且有了“行为导致结果”的意识,虽然还不清楚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但他们已经开始把事物与目的结合起来。此时,模仿可以起很大作用,并带给宝宝一个个重大的发现:哦,原来生活是这个样子的!孩子是从模仿中学习各种技能和语言的,他们最先获得知识、认识世界、逐渐产生自我意识的一个途径就是模仿。

核心提示3 我不是孤孤单单的

“我想知道自己怎么和别人相像,别人又是怎么和我相像。于是我喜欢把自己和其他人做对比,模仿他们的所作所为。比如:把妈妈的围巾缠在自己的脖子上、再挎上个小挎包;或者拿起遥控器当手机,学着爸爸的样子打电话。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和爸爸妈妈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我不愿意自己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

孩子非常渴望自己能够像他所爱的人那样,在这种愿望的驱动下,1岁半以上的宝宝不仅模仿亲人,还模仿身边的小朋友、电视中的人物,只要他们喜欢,就会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而去“迎合”他人。

核心提示4 我知道了妈妈的心情

“我不高兴的时候妈妈冲着我笑,我的不愉快一下子就被赶跑了。妈妈的表情真是丰富呀:她快活我跟着快活、她惊讶我跟着惊讶、她紧张我也害怕、她生气的时候我的心里也不痛快……一句话:模仿,能让我感受到妈妈的心情。”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宝宝在模仿父母的表情时,其大脑神经细胞——镜像神经原使能他推己及人,从而体会到父母的心情。也就是说,通过对身边人表情的模仿,宝宝学会了善解人意。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你的表扬伤害了宝贝吗?


谁都明白,表扬宝贝没有什么错,但是不恰当的表扬也会弄巧成拙,让宝贝受了表扬的伤。你的表扬伤害了宝贝吗?

表扬也会弄巧成拙

一味指责而很少表扬的做法会产生一种副作用,即孩子都希望父母能更多地注意自己,会用各种办法达到这个目的,但如果父母总是注意他的消极行为,他就会用消极方式引起你的注意;而你把注意力集中放在他的优点上,你将会看到他表现得更好,因为,正是这些优点才能引起你的注意。

毫无疑问,表扬在宝贝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表扬得越多,其神奇的功效就可促使宝贝形成越多的好行为。但是,滥用表扬也很有可能给缺少安全感或总是被当作家庭的中心的孩子带来问题。因此,艺术地表扬宝贝才会使父母表扬的初衷得以实现,否则就可能弄巧成拙,给宝贝带来不利的影响。

表扬宝贝的6个注意事项

1。有了好行为要立刻给予表扬

真正有效的表扬是在宝贝有了好行为的时候马上进行表扬。比如可以这样说:“你刚才帮妈妈摆了餐桌,我很高兴你能这样做。”宝贝只有经常得到父母对自己的行为实实在在的表扬,才能建立起自信、自豪的感觉,否则,对孩子说再多的“好孩子”也没有用。因为,孩子好行为的形成更多地来自于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及时的表扬可以让宝贝立刻意识到他究竟做对了什么事情,这种方式对小宝贝起的激励作用尤其大。每当做了一件事情,得到妈妈的及时表扬,他们当时就会感觉情绪很好,急切地想再次得到表扬,愿意去学新东西。因此只要宝贝有好的表现,就立即表扬他,不要拖延。

2。对宝贝的表扬越具体越好

表扬宝贝的时候一定要具体。表扬是为了加强宝贝的良好行为,但对于年幼的宝贝,必须特别强调他使你满意的具体行为,不然,你的表扬会让他很茫然,不知道你究竟要表扬的是他的哪种行为。表扬越具体,宝贝对哪些是好的行为就越清楚,以后自然也会遵循这些行为规则去做事情。例如,宝贝早晨起床后帮妈妈收拾好了床,然后开始梳头发,如果这时你只是说:“哟,你今天表现不错。”这时候,宝贝就无法弄清你说的“表现不错”究竟是指她帮你收拾床,还是她自己梳头发。因此妈妈的表扬应该把具体事情罗列出来:“你今天早上帮妈妈把床收拾得这么整齐,我真高兴,谢谢。”

也有的时候,父母可能一脸茫然不知道宝贝究竟有什么值得表扬的地方,这时,你不妨准备一个日记本,及时把宝贝每一点好的表现都记录下来。当你用心去观察,很快就会惊奇地发现,这个本子居然记满了宝贝的优点,而且它还帮助父母学会了如何表扬宝贝。

父母还可把记录了宝贝好行为的本子放在床头,每天睡觉前和宝贝一起看并讲给他听,这给你与孩子谈话提供了好素材,让你和孩子都感到非常愉快。

3。表扬宝贝每一点微小的进步

即使宝贝的进步很微小,父母也要及时对他每一点微小的进步提出表扬。例如,宝贝总是乱扔玩具,你对他说:“从现在开始,玩过的玩具要自己收拾好。”如果宝贝只是把一件玩具收拾好,还有三件玩具扔在地上,有的妈妈就会批评宝贝:“你还有三件玩具没有收好呢。”妈妈的话会让宝贝有一种挫败感:“我都收拾玩具了,为什么还批评我?”这时候,妈妈可以不理会地上的其他三个玩具,及时表扬他:“你能把卡车捡起来放在玩具盒里,做得真好。我帮你把其他玩具也收拾起来。”当然,下一次妈妈的要求要提高了,必须要他拾起两件玩具时才表扬他,这样,宝贝就会明白获得表扬的规则,以后收拾的件数就会逐渐增多。

再比如,假如宝贝总是要你对他的要求立即给予注意,从不让你安安静静地打完一个电话,那么,在你第一次打电话时,他等待了你半分钟,这时你要中断片刻通话,对宝贝的礼貌表示感谢。下一次他又这样做时,你要让他稍微再多等一会儿,事后表扬他,这样宝贝就逐渐学会大人讲话时要等待的做法了。

开始时,你要把期望值定得低一些,这样你和宝贝都会感觉达到制定的目标很轻松。当宝贝的好行为逐渐巩固后,就不必再经常表扬他了,因为,偶尔的表扬足以让宝贝保持他的好行为。例如,宝贝有五次或十次做得不错,只表扬他一次。你们很快就会觉得这样做很自然,但绝不能完全停止表扬。

4。表扬方式要恰当

*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表扬方式

很小的宝贝最喜欢的表扬是父母的搂抱、亲吻或抚慰,还有父母对他们说的一些亲切的话语,而有些大孩子往往在公众场合下不喜欢这些举动,他们更希望别人把他当成大人看待。所以,这些渴望长大的孩子更喜欢父母能用别的方式表扬他,如父母在表扬簿上给他记分,或使用一个只有你们双方才知道的特定手势和动作:对孩子眨眨眼睛、竖起大拇指,这样就可以使孩子知道你看到了他的表现,等到只有你们单独在一起时再表扬他做得有多好。

*幽默的暗示更能激励宝贝

同直接了当的表扬相比,大孩子往往更喜欢幽默的暗示,比如,他们把自己房间收拾得很好,如果这时妈妈对他说“什么样的清扫队路过这里了?这么整洁!”就要比说“你的床铺收拾得真整齐,房间也整理得很漂亮”这种表扬话收到的效果更好。

*根据宝贝的反应调整自己的表扬方式

如果宝贝表面上对你的表扬不当回事,但他后来实际上还是按你期望的去做了,你就可以知道你采用的表扬方式是恰当的。

*太雷同的表扬会让宝贝产生厌倦感

要知道好话说得太多也不好,会令人生厌,如果你一次又一次地对宝贝讲同样的表扬话,表扬将部分甚至全部地失去作用。因此,你的表扬方式要有新意。如你可以装作不知道宝贝能听到你和朋友们的谈话,故意尽情地在朋友面前夸奖他,这样,就会使宝贝觉得获得这种表扬很不寻常。

*适度的奖励是好行为的催化剂

在表扬之外还可以加上奖励。告诉孩子你喜欢他的哪些行为,然后送给他一件小礼物。但是,你要注意选择一个特殊的场合给孩子礼物,这样可以出乎他的意料,着实让他惊喜一番。

*表扬日记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

表扬不见得要用语言来表达,采取其他的一些方式作为父母表达赞赏之情的桥梁,效果也不错。比如,“表扬日记”就是你和宝贝之间非常好的交流方式之一。每当记下宝贝的一个好表现时,就在表扬日记上贴一朵小红花。并拿给他看,同时说一些鼓励的话。例如:“我很高兴你能把自己的玩具给多多玩。”以后,你可以用贴满小红花的记分卡来鼓励宝贝。这些小红花可以成为宝贝十分珍惜的无声地表扬。

5。表扬宝贝的时候要充满了爱意

如果宝贝认识到只有他表现得好才能得到你对他的注意,他们就会尽量表现得更好一些,以得到你的表扬。有些父母因此而担心,听多了表扬,宝贝会不会变得只在听到好话时才去好好做?那么,父母可以这样去做,即在帮助宝贝形成一种好习惯时,最初要不断表扬他,随之逐渐减少表扬次数,待宝贝形成好习惯后,偶尔表扬一两次就可以了。

虽然对宝贝的表扬减少了,但你仍然有必要让宝贝知道他对你非常重要,即使你有时没有对他进行表扬,你也非常地爱他。平时你要注意多拥抱他,关心他,称赞他,认真听他说话,这样宝贝就不会只为“赢得”你的爱和表扬而去表现自己了。

6。要将赞赏当成一门艺术来实施

赞赏他人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多赞赏别人,会使我们彼此之间的生活更快乐。对待宝贝也不例外,具体地称赞他们表现良好的行为,他也会从中获得一些成就感。因此,父母要多花时间注意宝贝的好行为,在恰当的时机给予恰当的回应。因为成人对宝贝外在的(尤其精神的)支持多,他就会有做得更好的动机。至于物质的鼓励,倒是其次的了。赞赏宝贝要注意以下事项——

*避免过度奖赏,尤其是不要用太多的物质奖励

比如,3岁的孩子想洗自己的小袜子。对他来说,这就像游戏一样,是件好玩的事情。正确的态度是肯定孩子:“你真是一个能干的宝贝,都能自己做事情了,真让爸爸妈妈高兴。再说,洗袜子也很有趣。”这样说就足够了,如果非要为此再给孩子一些物质奖励,反而会削弱孩子从做事本身当中获得的快乐,并可能让他养成做了什么事情就需要奖励的习惯。

*并不是给予的奖赏越大,越能增强宝贝做好事的动机

心理学家认为,出于自身想做的愿望和在做的过程中感受到某种乐趣,宝贝会更多地发展他的好行为,此时如果再附加外在的物质刺激,反而会影响其内在的动机。比如,妈妈为鼓励宝贝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总是以奖励宝贝玩具的方式来激励他。结果,宝贝在父母这种奖励方式的刺激下,他读书的目的就会逐渐变得越来越功利,而阅读本身的乐趣则在这样功利的目的驱使下被大大地减少了。

*奖励应该成为宝贝的意外惊喜

如果先让宝贝预期每次做什么事就有什么结果,会让他失去做这件事情的内在动机。而且,今后容易养成做事就讲条件的习惯。

宝贝,如果有人欺负你


前段时间,我们妈妈群里十几个妈妈带着宝宝们办party,十几个一岁左右的孩子一起玩,会走的不会走的,满屋子咿咿呀呀的声音,突然,有一个孩子去抢另一个孩子的玩具,两个孩子你争我抢的就要打起来,我本能是要上前劝阻的,但是另一个孩子的妈妈在旁边拉住我,说,让他们抢,这是孩子的天性,要不以后长大了他都不敢去争属于他的东西。我觉得这事儿很有趣,于是拿来说道说道~

关于“你的孩子如果被别的孩子大了,你会教育孩子怎么办?”这个话题,我遇见的每个家长都会有自己的见解,但大致归纳一下,大致有这么几个:1.告诉长辈;2.离远一点;3.要学会吃亏;4.打回去啊。

我家宝宝有个小娃娃,我们总教他说那个是弟弟。上个月,带宝贝回姥姥家,?宝宝玩着玩着突然过去在娃娃的脸上狠狠的连抓带拍,即使他只有一岁,还不会表达,但是也可以从他的眼神中看出满满的恶意,他是故意的,因为做妈妈的我刚刚在抱着娃娃。这时候,姥姥在旁边看到全程,一直怂恿着宝宝,说:打,就这样打过去。我说,妈,不能教他学着打人啊。姥姥说,他是男孩子,你不要太让他克制,要不以后长大了,性格绵软的像女孩子,被人欺负都不懂还手。我觉得似乎这样不对,但又很难反驳。

上周,还是和这个娃娃之间的事,但是是在奶奶家,还是类似的情景,奶奶的反应是,一把抓住了宝宝的手,说,诶!宝宝,这样是不对的啊,不能这样欺负小朋友,要学会友好。

有一次,带宝宝去早教中心,宝宝正在玩一个玩具,突然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过来,推了宝宝一把,还把玩具抢过去,宝宝想过去跟小哥哥一起玩,但是手一搭上玩具?就被打回来,这时候宝宝才意识到这个哥哥的恶意,坐在地上大哭起来。整个过程,我在旁边只是保护着不让这个“小哥哥”把宝宝打伤,但是全程在观察宝宝的反应,并没有做太多的干预,直到他坐在地上开始哭。“小哥哥”大概是意识到自己有些过分了,低着头但仍然紧握着玩具。我跟“小哥哥”说,你是哥哥却跑来抢弟弟在玩具玩具,而且玩具也不是你的,这时,他的妈妈过来,他跟妈妈说玩具是他的,弟弟抢他的。我觉得我得说一下过程,

第一,玩具是大家的,

第二,你儿子冲过来抢玩具还打人,

第三,我儿子不计较要和你家孩子一起玩,结果还被推开。

她面上也说让他道歉,但小男孩并不愿意而是扭头跑开了,他妈妈也没说什么转头就走了。宝宝在我怀里得到了安慰也没在哭,重新拿到玩具又继续开开心心玩他的了。

也曾经,看到过各种“孩子伤害孩子”的新闻:

某某高中女生被同班男生施暴;

某某小朋友在幼儿园里被小朋友拿笔扎伤了眼睛;

类似种种……

百度了一下,“孩子被同学欺负这么办”,有1,310,000条结果,还有专门的书籍教家长在孩子被欺负之后的做法。各式各样,五花八门。

我认为,孩子自有孩子自己的判断,不要过多干预,在孩子的心目中,永远是爱憎分明的,他们对爱他额人充满好感,对伤害他的人也会懂得回击,而这,也是人最初最珍贵的棱角。

所以,宝贝,在受到欺负时一定要懂得还击,而不是一味忍让,也不是以德报怨。要让欺负你的人知道你不是好欺负的,让伤害你的人不敢再伤害你。这是人性之中对自己最本能的保护,不要一味忍让,而让孩子失去最初对好恶的判断。所以,如果一旦有人欺负你,我的宝贝,一定要尊重精神与身体的意愿,勇敢的反抗。但是要注意自我保护和懂得分寸,不要让别人伤害你,也不要伤人太过。

我看到过这样的一段话:

孩子,要做一个勇敢而温暖的孩子,不暖到烫伤自己,也不冷到冻伤身体。

宝贝,没有人能罩你一生,所以,要学会爱着自己。

育儿心得:宝贝,你成长,我思索


育儿心得:宝贝,你成长,我思索

记得以前看杂志的时候,看到这样一段很有哲理的话,说的是“要把自己当别人,把别人当自己,把自己当自己。”,意思大概就是说像对待别人一样能宽恕自己,像对待自己一样能宽容别人,尊重别人,爱自己吧。其实仔细想想在我们育儿的过程中,对待孩子,也许我们也需要做到三句话,那就是:把孩子当孩子,把孩子当别人,把自己当孩子。

把孩子当孩子。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因为要把孩子当孩子,就要能理智地看待孩子的行为,耐心地等待孩子的成长,不以一个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不依世俗的标准来评价他们,允许他们犯错误,特别是允许他们犯我们曾经犯过的错误。而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我们总会不自觉地提高对孩子的期望,我们常常会因为孩子达不到我们要求而伤心失望甚至生气。把孩子当孩子,就要明白,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孩子,尽管他幼稚,但他会慢慢长大,慢慢成熟,他不是我们的玩偶,也不是一个听话的机器。他有思想。我们要给他们足够的耐心和好的引导。

把孩子当别人。说起来,这一点也许是我们当家长的最难做到的。因为对孩子我们有满腔的爱,我们愿意为了他们付出所有,我们希望给他们最美好的,我们自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疼爱孩子的人,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他们好,却不知道我们常常会以爱的名义来约束我们的孩子,常常会以爱的名义来伤害我们的孩子。把孩子当别人,也许就是要我们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一部分,而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不溺爱他们,也不给他们太多约束,不把我们的未曾完成的梦想托付给他们,不把听话作为好孩子的唯一标准,给他以一个独立的个体的选择权,让孩子在我们面前能自尊自立。把孩子当成别人,也许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要我们能多多放手,放手让孩子去成长。特别是让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空间,有自己的选择。

把自己当孩子。其实简单地说就是要我们在陪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能始终拥有一颗童心,能和孩子交朋友,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事情,也要求我们像个孩子一样始终是在向前而不是止步不前。这一点其实很重要,因为很多时候,只有我们拥有一颗童心才不会以一个成人的标准抹杀孩子们身上的那些至真至纯的东西。只有我们像个孩子一样不断学习进步,才可以做好孩子的表率,才可以不断反思,和孩子一起进步。代沟的形成,也许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我们这些做家长的不学习吧。把自己当个孩子,和孩子一同成长,这也许是今天我们这些家长最应该拥有的心态吧!!

育儿心得-宝贝我想对你说


育儿心得-宝贝我想对你说

宝贝,从你呱呱落地那一刻开始,你的一言一行,一哭一笑都牵动着爸爸妈妈的心,你一点一滴的成长和变化都是我们的骄傲,看着你健康快乐的长大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每当和别人提起你,我们都会抑制不住的高兴而笑容满面!你给我们带来更多幸福的同时也给我们多了份担忧和寄望!

我的宝贝,你渐渐长大了,也渐渐懂事了,妈妈有很多话要对你说:你很勇敢,摔跤了能立即爬起来,而且能不哭不闹.可是你却很懒惰,很多小事都要依赖我们,宝贝,你是中班的小朋友了,要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你不是经常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挂在嘴边的吗,我们给予了你生命,却不能替你去生活,希望自己的事情都亲力亲为,不要依赖别人,长大以后做个有主见的人!

我的宝贝,你很开朗,喜欢和小朋友交流,可是你却不知道分场合,上课的时候要认真的听老师讲课,妈妈不仅希望你能在课堂上认知更多的这个世界,也希望你能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要懂得授知之恩!要先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长大以后做个有见识的人!

我的宝贝,你很善于发现,很喜欢新的事物,喜欢问为什么,喜欢在家里到处寻找你好奇的猎物,记得那次你很好奇的把手指头塞进了插座里头,吓的赶紧弹了回来,然后大哭,记得妈妈跟你说了很多次不能玩电的吗?做任何事要先三思而后行,不要因为一个小失败就击退了你永无止境的好奇心,长大以后做个有理智的人!

我的宝贝,我想说的太多太多,可是你还小,大道理你也不是很懂,我们最想说的还是,宝贝你永远是我们的骄傲,永远是最棒的,虽然你还有很多很多的缺点等着去客服,但是在爸爸妈妈眼中你依然是最棒的,你要知道学好本领是自己一生的财富,人生的路要靠你自己走。鼓足勇气,迈开大步,做你想做的,想你所想的,健康的成长,认真的学习,诚实的做人,快乐的生活!

育儿观念:当孩子出现你所不明白的问题时


育儿观念:当孩子出现你所不明白的问题时毫无疑问,在我养育这个孩子的时候,我做了很多错事。我自己不断成长的同时,我也在不断地纠正我曾经犯的错误,对待孩子方式的错误。然而,弥补错误总是显得代价很大!所以,我的一个最大的教训就是:在没有弄清楚孩子的问题时,我却先下手去解决了,错误地解决了。宝宝所在的幼儿园要求教师遇到不清楚的问题时,先不对孩子进行处理,等到研讨会时,再做讨论。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对孩子充满尊重的做法。当你不知道怎么对待孩子呈现出来的问题时,还是先不处理为好。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当发现孩子所表现出所谓的“新问题”时,首先应该从意识上明白孩子的每个行为对他来说都是合理的。先接纳这种“问题行为”,然后去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或者对待方式。不急于去干涉孩子,不急于解决问题。这样做,就是完全地尊重孩子,对生命的一种敬畏和尊重,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定有保护作用。对不明白的问题先不做处理,这意味着你从内心深处接纳这些问题,而不是故作平静,然而脸上写满情绪,或者家中充满愁云的氛围。

孩子的0-3岁为何如此重要,看完你就明白了!


01

在3岁前,孩子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建立依附关系的人,而不是培养适应能力。

每个母亲,初为人母时,都是惴惴不安甚至是惶恐的。不仅仅是出于对这个小孩的爱,更出于对我们人类发展的不了解。自己的生命开始和另外一个生命捆绑在一起,还没弄明白自己是怎么回事,就要去对另一个生命负责,这是一种压力。有些妈妈在这样的黑暗中看到成长的那缕曙光,看到自己要去的那个方向。可也有妈妈开始退缩,开始放弃母亲的权利和职责。

我见到很多让老人主导或者阿姨带孩子的妈妈,她们推诿的原因各色各样。无非经济、家庭矛盾、自身的身体等等原因。我尊重这些妈妈的选择,也理解个中的不易。只是面对这些孩子时,我的心情会很难过。金子般重要的三年啊。佛家说因果,“凡人怕果,菩萨畏因”,等孩子到某一年龄的时候,你想改变那个果,是很难很难的,需要种下更多的善因,才能结出善果。

3岁前的孩子,从另一个世界来到这里,他对周围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包括自己的身体,他都不会使用。他先要绑定一个人作为他的镜子,在这个镜子里他看到这个世界看到自己。如果这个时候和孩子的绑定关系没有做好,这个孩子长大为成人之后,也会在人际关系中去寻找被绑定的人。

通常,孩子会选择妈妈作为那个对象。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妈妈会在孩子3岁前觉得失去了自我,被捆住手脚没有自由的原因。但请你坚信,这个过程是孩子必须的,也是短暂的。好好享受这段时间,给够了,孩子就能很好的与你分离。你和他一起,用爱用欣喜用无限的好奇相处,这种绑定将是你一生值得回忆的一段温暖岁月。

02

在3岁前你所做的一切,无法立刻看到效果,他缓慢释放在整个人生中。

有的人看了上一条或许要说:“没那么严重吧,我们家小区很多孩子都是老人24小时带的保姆带的,个个阳光灿烂身体健康。该走的时候走该跳的时候跳。3岁前又没有记忆的,也不学东西,反正是长身体,没关系的。”好吧,我无法用你肉眼可见的答案来说服你,作为专业老师的我们是可以凭气场感觉来感受到那个孩子的状态,可这又是很难言表的。

教育是先教做人,再教做事。可前者的时间长度远远要超过后者,在这个浮躁急功近利的时代,我们等不了,也不知道到底怎么样叫做人。于是我们转向更容易看出来好坏的做事,教孩子学会一些技能,展现一些才华。我们的教育已经培养了太多技能专家,太多争取荣誉的机器,却少有人将自己的使命寻找到,用内在的力量去完成深入灵魂进入骨髓的使命。3岁前,6岁前,就是这样一个无法迅速看到结果,却极其重要的培养内在力量和弹性自我的时刻。那个主要抚养人的内心要有很坚定的理念和对教育的了解才能守得住。

03

在3岁前,孩子需要的是身体感官感受,而不是思考。

3岁前孩子是图景化学习,应该将孩子的发展能量用于行动而非思维中。这一条规律,对于目前急躁的中国社会教育非常非常重要。

这个思维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学习知识,他是更广义的,包括讲大道理,讲孩子没有通过他自身体验无法理解的那些抽象词汇形成的大道理。

比如“这个东西里面有添加剂,吃了会身体不好”,什么是添加剂?如何不好法?这些都是孩子无法理解的,他听到这个话后的第一反应是尝一下。那该怎么办?成人用行动决定,这是家庭中的权威感,妈妈不买,孩子自然就吃不到。讲大道理的教育、用暴力控制孩子的教育、怕麻烦而给孩子无限制自由的教育都是一样的,是偷懒教育,是成人没有办法的一种能量宣泄。

我看到太多的孩子,在新事物面前失去尝试的勇气,嘴巴里说的都是一套套的道理“这样危险的”“弄到水要着凉的”“宝宝好孩子不跳的”……面对此,我只能深深的叹气。在保证孩子不会受到大伤害的前提下,3岁前让孩子自由的探索实在是太重要了。

04

在3岁前,孩子需要的是你可靠的爱,而不是过多的物质。

走在大街上,看到孩子们穿得越来越漂亮,手上的玩具也越来越新潮。可我耳朵里经常听到的声音还是“我家有这,你没有吧”“我让我妈妈买一个,哼”。人类的欲望是最容易膨胀和升起的,而且越快满足越容易失去满足感,靠外在物质的满足没有止境。

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孩子内在的爱得到的越充分越自然,他对外在物品的需求也就越少。妈妈送的礼物能弥补自己内心的愧疚,却无法代替缺失的陪伴和母爱。恰恰相反的是,在物质上能够控制住,用心生活,用心关爱孩子的家庭教育,最能滋养孩子的内在。减少物质的给予,增加精神的交流。

05

在3岁前,孩子是依靠自身强大的吸收和模仿能力来学习,我们无处遁形。

中国俗话说3岁前的孩子是没有记忆力的,这也使得很多人觉得3岁前只要把孩子身体带好就可以了,其他的孩子都不懂的。如果真是这样,大自然的进化论就太可笑了,白白消耗三年的精华时光,作为高于动物的人类,难道真是这样低能吗?

实际上,这三年对于人类来说,上天赐予了最神奇的宝贝,就是超强的感觉器官,这使得我们具备了吸收能力和模仿能力。你是否发现,两岁左右的孩子学习说话不是当时立刻学会的,而是每晚的自言自语和反复吸收模仿中学会的。同样的,孩子对其他事物的理解和学习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

更为神奇的是,当你很想休息推开孩子的时候,孩子就更粘着你,似乎他读懂了你想推开他的心思而不愿离开。我时常建议全职妈妈们不要请阿姨,我们的身体越来越懒得动,这种无所事事的状态会影响孩子也会使得孩子过于自我中心。如果妈妈们常常闲的没事情做,孩子就会“妈妈!妈妈!”的呼唤你,以填补你内心的无聊。而当妈妈真的很忙碌,告诉孩子我在做什么,你可以等一会儿也可以来和我一起做,孩子常常就会同意。这就是因为孩子强大的感觉器官能触及到我们的内在,我们所成为的那个人,而不是我们所做的事情。

如果你不喜欢家里带孩子的那个人的某个方面,那就不要让他带你的孩子,因为孩子迟早也会具备这点。如果你不喜欢自己身上的某个特质,那就在接受自己的基础上努力修行改进,否则孩子无法避免这样的轮回。

06

在3岁前,孩子有成为一切可能的机会,你需要做的就是成长你自己。

所有的教育都将是自我教育,我们无法改变他人,除非他自己内在想改变,我们只能提供适度的帮助和耐心的等待。

但我们能决定的是我们自己,我们愿意改变吗?

我们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吗?

我们自己的人生将要走向哪里?

我们的成长就是孩子脚下的那一块基石,孩子将垫着这块石头,看到更远的地方。

谢可慧:你怎么样,孩子就怎么样


我去远方的火车上,碰到过一个姑娘。那时,因为身体不适,拼命呕吐。她走过来说,姐姐,给你纸巾。那张纸巾脏脏的,像是她用过的一般。她的母亲拍了拍她,给姐姐拿个干净的纸巾,再给姐姐拿袋子才是对的。她笑了笑,给我拿了一个袋子。那年,她十多岁,看起来不那么聪明,脸圆圆的,眼睛无光,但总挂着淡淡的笑容。她母亲后来和我说,姑娘轻微智障,医院说她以后生活也难自理,但她不相信,她把她当做一个正常的孩子养。母亲说完,就笑了。女孩听了,没有一点点悲伤,跟着母亲一起开怀大笑。

从前,我是不会相信这样的笑容会出自一个智障家庭,那一次过后,我就相信了。那个母亲是个最普通的工人,绝不是什么高级知识分子,但这一点不妨碍她是一个优秀的母亲和家庭教育者,她手机封面的照片是模糊的她们一家三口,笑容和我见过的一样,干净又漂亮。她说话的时候一直笑着,爽朗又大声,从来不小心翼翼。所以养出来的女儿,也纯洁又大方。

智商从来不会决定一个孩子的命运,但往往是,情商决定着一个人的未来。近年来,高校里多产一些自杀者、心理疾病者,他们杀老师、杀同学,杀自己,大多数有暴力行为的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并不那么平稳而正常的家庭,或者是父母离异,或者是童年不幸,或者是家教不淑,再或者是总是被灌以成为强者的使命。

有一个长年从事家庭教育的学者说过:无论孩子是不是亲生的,容貌是否相似,在养了多年之后,总会在举手投足之间充满了契合度。父母的智商或许影响不了孩子的智商,但性格一定有着必然的联系。

一次,我开车回家经过一条小路。因为是一条小路,大约也只能过一辆车。我只慢慢跟在自行车后面,不按喇叭。自行车上的妈妈大约发现了后面跟着一辆巨大的车,凶神恶煞地看了我一眼,然后故意拉高声音:这么小的路还开车,开什么车,有钱了不起啊!紧接着车后面的女儿也横了我一眼,说:了不起啊。我无力争吵,我一点都不意外她们两个做出同样的动作,那种眼神是一致的——对于看起来富裕的一切带着不屑和仇恨。我那时就在想,家教真的是孩子人生的课题。

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养一个优秀性格的孩子更难。在国内,许多家长总是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认为她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殊不知,以身作则才是最好的课程。我不相信,一个悲观的母亲会教育出一个乐观的孩子,一个不求上进的家庭会有一个热爱生活的孩子,一对牢骚满腹的夫妻不可能让孩子无忧无虑地成长,一个好斗的父亲不可能有一个懦弱的孩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日日夜夜中的,它不是智商,生来优秀或拙劣不可转,性格的培养后天塑造更多许多。

时至今日,我一直对那些对孩子大吼大叫的母亲有一种排斥感,他们总认为孩子应该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却忘了首先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性格阳光的人。你怎么样,孩子就怎么样。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我更认为,在性格上,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更大,那种影响甚至关乎到孩子的未来。不知道这样认为,对不对?

喜欢《宝贝,你可明白……》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说课稿喜欢你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宝贝,你真棒! 晶晶上幼儿园也有几周了,她和老师们也都熟悉了。因为孩子很活泼开朗,老师们也很爱逗她。 记得几天前,因为幼儿园不就餐,王老师离家远,中午时间又短,她经常在园凑合一顿,我和孩子就有意邀请她到我家吃饭,就因...
    2021-09-30 阅读全文
  • 宝贝,你真棒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会给人留下许多感动。只要我们细心去体会,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者是一句赞赏的话就会令我们的内心偶起波澜。我是一个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老师,对于幼儿教师这一工作,我的内心是有所害怕的。我不知...
    2020-10-22 阅读全文
  • 宝贝,你为什么推人? 今天第一堂课后,组织小朋友入厕。在排队时,有个小朋友告诉我,老师,桐彤推范智岩了。我一听,徐桐彤平时是个很乖巧的小女孩呀,她怎么会推人呢。于是我叫过桐彤,轻声问她,宝贝,你推范智岩了吗?嗯,她点点头。...
    2020-11-27 阅读全文
  • 模仿你 听听宝贝怎么“说”? “我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开始模仿爸爸妈妈的举动,因为这些对我来说都太有意思了——借此和爸爸妈妈说说话!” 妞妞很喜兴,虽然只有两个多月大,可你逗逗她、冲她笑,她也对着你笑。 一天,姥爷抱着妞妞,绘声绘...
    2022-03-02 阅读全文
  • 幼教随笔:宝贝!你能做到 “老--师--尿--了--没--湿,”徐雅轩一边用不清晰的语言说着,一边用手指着裤子站在我面前,一脸的笑容,还高兴得跳了几下。:“你真棒!你做到了,宝贝!”我高兴的竖起拇指笑着对雅轩说。她高兴得围着我...
    2021-03-25 阅读全文

晶晶上幼儿园也有几周了,她和老师们也都熟悉了。因为孩子很活泼开朗,老师们也很爱逗她。 记得几天前,因为幼儿园不就餐,王老师离家远,中午时间又短,她经常在园凑合一顿,我和孩子就有意邀请她到我家吃饭,就因...

2021-09-30 阅读全文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会给人留下许多感动。只要我们细心去体会,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者是一句赞赏的话就会令我们的内心偶起波澜。我是一个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老师,对于幼儿教师这一工作,我的内心是有所害怕的。我不知...

2020-10-22 阅读全文

今天第一堂课后,组织小朋友入厕。在排队时,有个小朋友告诉我,老师,桐彤推范智岩了。我一听,徐桐彤平时是个很乖巧的小女孩呀,她怎么会推人呢。于是我叫过桐彤,轻声问她,宝贝,你推范智岩了吗?嗯,她点点头。...

2020-11-27 阅读全文

“我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开始模仿爸爸妈妈的举动,因为这些对我来说都太有意思了——借此和爸爸妈妈说说话!” 妞妞很喜兴,虽然只有两个多月大,可你逗逗她、冲她笑,她也对着你笑。 一天,姥爷抱着妞妞,绘声绘...

2022-03-02 阅读全文

“老--师--尿--了--没--湿,”徐雅轩一边用不清晰的语言说着,一边用手指着裤子站在我面前,一脸的笑容,还高兴得跳了几下。:“你真棒!你做到了,宝贝!”我高兴的竖起拇指笑着对雅轩说。她高兴得围着我...

2021-03-2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