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孩子别都指望老师 这六点父母要做到

发布时间:2021-11-22

幼儿园开学父母要做哪些准备。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家长要对教师多些理解、多些帮助,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教育孩子别都指望老师 这六点父母要做到”,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1.写字和握笔姿势

如果你经历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你会感悟到,孩子写一手帅气的钢笔字,是非常有价值的技能。把字写好,是每一个家长的责任。如果你还年轻,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那就从这一点开始吧。

请您记住,一个班里那么多学生,老师没精力逐个纠正学生的握笔姿势,没精力激励每个孩子都去练字。

2.读书的兴趣

读书的兴趣,是从小时候开始的,两三岁的时候,孩子就该看书了。此时,孩子爱不爱看书,跟父母的表现有直接关系。家里的书多,孩子读得就多。家里没什么书,孩子就不喜欢读书。我们家长,不要埋怨孩子不喜欢读书,父母没给孩子传承给爱读书的习惯,孩子怎么爱读书呢?孩子从记事起,对父母读书就没印象,孩子就只能模仿读书以外的事情。

请您记住,不要试图通过老师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习惯应该是家长培养的。家长做出表率了,孩子就会以家长为榜样。如果你忙于生计,没空读书,那好,将来你的孩子在知识面上就会有缺陷,在认识能力上就会有差别,将来写文章就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

3.学习和生活习惯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家长爱卫生,孩子也就爱卫生。家长乐于助人,孩子也就助人为乐。要想让孩子成为高尚的人,家长的行为绝对不能卑劣。

请您记住,老师教给孩子的多是课本的知识,课本以外的,尤其是生活习惯,做人道理等等,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4.孩子细节上的管理

有些孩子做作业磨蹭,有些孩子做作业马虎,有些孩子总是在最后时刻才想起赶作业。这些不好的习惯,都是家长娇纵出来的。家长要学会督促孩子早早地完成作业,免得孩子最后搞突击。尤其孩子在小学阶段,家长必须要培养孩子尽早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你迁就孩子,就等于坑害孩子。完成作业了,剩下的时间,孩子可以读课外书,可以休闲。

请您记住,老师只管布置作业,管不了你家孩子什么时候完成作业。好的学习习惯,是家长培养的。

5. 关于网瘾。

对于一个有网瘾的孩子,尤其是男孩,他形成网瘾的过程,就是父母失职的过程。记住,孩子最初有网瘾,责任就在父母。父母对孩子的行为缺乏警觉,孩子一旦滑入深渊,带给父母的就是无尽的哀怨。记住,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就要控制住家里的电脑。当孩子哭着喊着想玩电脑的时候,你一旦迁就他,就等于给孩子喂了一口毒药。信不信由你,反正是,每一个沉溺网吧的学生,背后都有一对失职的父母。WwW.yJS21.CoM

请您记住,当学校老师接手管理你家孩子的时候,孩子的习惯已经成型了。不要指望着老师关注你家孩子的缺点,老师顶多是在校园里和课堂上控制住你家孩子。而类似于这样的诸多劣行,都是发生在校外的。

6. 遵守交通规则,培养安全意识

无论老师嘱咐了多少遍,总是有些学生在放学路上违反交通规则。对孩子安全规则的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家长别闯红灯,别抱侥幸心理,遇到孩子有乱跑乱串行为,必须要严加训斥。尤其是骑电动车的女家长,不乱闯红灯,就是给孩子做表率。

请您记住,老师只负责校内的安全,管不了路上的交通。一旦你家孩子违反交通规则而受伤,你将会心疼一阵子,乃至一辈子。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正确的挫折教育要做到6点


不要以为针尖对麦芒地不满足宝宝的要求就是挫折教育。这种做法可能会挫伤宝宝的积极性,让宝宝缺乏自信,给宝宝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真正的挫折教育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挫折教育不可以突击进行

有些家长会带宝宝参加一些打着“挫折教育”旗号的训练营的活动,经受所谓的“挫折教育”。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心理学家是如何解释挫折的:“挫折,是个人从事有目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所以我认为挫折应该是在没有准备的状态下出乎意料地面临的各种人生难题。如果已经有了准备,那么这种挫折教育也就部分地失去了意义。这些训练营无疑是有准备的,所以我不认为他们真能起到作用。

生活中的许多挫折往往出现在不经意间。只有经受得住那些突然降临的挫折的考验,才能说是“挫折教育”的成功。因此宝宝的“挫折教育”应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而不能通过某些活动来突击实现。

2.挫折教育不是不提供任何帮助

遭受一些失败和挫折,并且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战胜它,就会为宝宝以后克服更大的困难奠定基础。对于宝宝来说,有些挫折可能在成人看来微乎其微,但对他们来说则是一种心理上的考验。比如宝宝摔倒了之后让他自己爬起来,这对他来说就是一个磨练的过程。但是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如果宝宝摔倒了,我们不去扶他,也没有任何表示,那么他将来就有可能变得比较冷漠。因此,在遇到类似问题时,我们不一定要袖手旁观,而是需要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他们一些摆脱困境、解决矛盾、克服困难的方法,比如,看他摔倒了,我们可以根据他摔的程度来断定是否需要去扶他一把,而不可一概冷漠待之。有的时候,他不把摔跤当回事儿,我们也就不用去强调他摔了这事。有的时候,他明显摔痛了,我们不妨去扶他一把,帮他摸摸摔痛的地方。但是扶他的时候不要表现的大惊小怪,表达出我们的关心就可以了。这种帮助会带给他一种心理上的支持,他也因此从父母身上获得足够的心理能量,将来就会更加勇敢的去面对各种挫折,并学会了以同样的方式去关心他人。

如果宝宝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完成一些活动,积累一些经验,宝宝就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一种欲望和信心。这样,在经历挫折时,宝宝就不会被所遇到的困难所吓倒。

3.并非让宝宝经历的挫折越多越好

谁不希望孩子一生一帆风顺?但人生沉浮,岂能如我们所愿。孩子成长的过程从来都不缺乏挫折——想做某件事,但是能力达不到,因此需要依赖成人的帮助(最简单的,孩子小的时候,他甚至连冷暖饥饿的问题都无法自己解决);与小伙伴玩耍,自己的玩具无端端被更强势的宝宝抢走;上幼儿园、上学后挨老师批评或者某些事情做的很好,别的同学受到表扬,而自己被老师“忽略”……所有这一切都会给孩子带来挫败感。因此,挫折教育的机会比比皆是,我们再也无需人为的给孩子制造机会去经受“磨难”。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挫折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过多的挫折,会使宝宝失去自信心,变得自卑和软弱,产生严重的挫败感、恐惧感,最后对目标失去兴趣,甚至导致某些心理疾病。

4.小宝宝也可以让他经受一些挫折

不少父母认为挫折教育是宝宝长大以后的事情,因此舍不得让小宝宝受一丁点儿的委屈。实际上,挫折教育应该从小做起。这样,宝宝在长期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就会获得承受挫折的能力。比如,不要一味地以宝宝为中心,因为一旦环境变化,他就有可能由主角变为配角,甚至根本受不到重视。因此,让宝宝学习适应各种角色的转换,调整心态适应环境等等都是他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此外,延迟满足、让宝宝承担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等,都是挫折教育的有效方式。

需要强调的是,挫折教育并非忽略孩子的感受与情绪。相反,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感受与情绪,一旦他有挫败感,就及时跟宝宝沟通,表达对他那种挫败感的理解。比如,宝宝因为某项要求没有被满足而伤心时,我们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表示理解,然后紧紧的抱着他,轻轻拍拍他的后背,冷静的等待他平息下来。这就相当于给了他一种心理能量,他的负面情绪也就很快平息下来了。

5.挫折教育不可以封闭进行

要提高宝宝抗挫折的能力,最好多带他外出,多接触小伙伴。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宝宝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宝宝的耐挫力。只要与小伙伴为伍,宝宝就不可避免地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就会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与小伙伴友好相处与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宝宝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宝宝的抗挫折能力。

6.挫折教育的重心在改变心态

抗挫折能力强弱与否,更多地取决于个人的心态。我曾经在多次演讲中提到这样一个事实—假定你遭遇一场变故,兜里仅剩100 元,此外一无所有。倘若你是一个心态积极的人,那么你就会想:“幸好我兜里还有100元。我留下10 元,作为今天的生活费,其余90 元投资(或者先留着备用,赶紧去找工作。实在暂时找不到工作,至少可以拾荒)……”之后,你就会利用这100 元创造一个光明的未来。相反,倘若你是一个很悲观的人,你就会这样想:“完蛋了,除了这100 元,我一无所有了。

要不了两天,我就连饭都没得吃,只有等死了。我怎么会落到这样的地步呢?”于是,在这样的悲叹声中,你就彻底倒下了。挫折教育一个特别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就是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不管遭遇什么,如果父母能引导他看到这个事件背后积极的意义,再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并且,这个办法行不通,再想别的办法,那么,孩子在这样的引导下成长起来,他自然就会成长为一个勇于面对一切困难的坚强斗士。

好父母只需要做到60分


孩子的生命需要“神”

对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一个小小的上帝,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因为幼儿是无助的,他们独立生存能力几乎为零,没办法给自己带来食物,也没能力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这样的情况下,将父母想象得很厉害,且非常慈爱就是幼儿唯一的出路。

在孩子眼里,父母就是慈爱的上帝,不论遇到什么,上帝总是有办法,上帝总是能知道我的需要,因为他是爱我的。整个幼儿的童年以和这样的一个理想化的父母在一起作为自己安全感和幸福的源泉。

有一本绘本读物叫《爷爷一定有办法》就描述了这样一个典型的心理,总是有办法解决问题的爷爷让孩子生活在幸福和轻松当中。作为成年人,虔诚的信仰一个慈爱且全能的神也是让我们活在一个全能式人物的庇佑之下,安全和幸福溢于言表。

父母要配得起“神”的称号

作为一名合格的父母,你要配得起神的称号。这或许会让很多父母惶恐,因为他们会觉得这实在是一件难以办到的事情,他没办法做到尽善尽美。

实际上我们经常看到,孩子人格的健康和家庭环境是否优越,父母社会地位是否崇高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所谓的“神”,其实是指父母在孩子面前始终要表现得镇定、乐观,对生活充满信心。不管家庭得经济状况如何,只要父母不趴下,精神上不被击垮,孩子就会觉得有安全感。

我们能够理解很多父母忙碌于工作和事业,就是希望给孩子带来更加优越和稳定的生活,认为这样能够减轻自己的愧疚感并且给自己的孩子带来自信。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对于孩子情感需求的缺乏回应,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自己的不满和对事业前景的焦虑,这些不合乎“神”的要求的表现已经让孩子失去了产生自信的源泉。

成长的孩子和从“神坛”上退下来的父母

随着孩子年龄渐长,能力增强,孩子对父母的认识也越来越合乎现实。孩子会认识到,很多事情父母也没办法,父母也是有缺陷的人。这样的认识使得孩子能够对父母从理想化的状态中走出来,并且愿意发展自己、满足自己、学会如何在社会中适应的本领。

对父母的逐步失望造成了孩子的逐步独立,这个过程不能走得太急也不能走得太缓,父母需要以孩子能够忍受的程度从神坛上逐步退出。

走得太急或太缓都使孩子不能放弃对理想化的、全能式人物的追求,始终想和全能的人物在一起,借助于他的力量以获得幸福。疯狂的追星行为和信奉某种全能神的宗教就是基于这样的心理。

好父母只需做到60分

心理学里有一种说法叫:60分钟的妈妈就是最好的妈妈。100分的妈妈就是做到对孩子完美的体贴,而完美的体贴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因为孩子始终无法将精力从父母的身上转移到自我控制和自我满足上。父母的完美抑制了孩子发展自我能力的兴趣,因为有了完美的父母他就不需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当然低于60分的不及格的父母也是不可取的,因为无助感和过大的挫折也会使得孩子对自己丧失信心。60分的妈妈就是在孩子丧失信心和绝望之前给到孩子情感的抚慰和行为的指导,但同时也让他承受一定的焦虑和不安全的锻炼,这就是所谓的恰到好处的挫折。

做到恰到好处的挫折需要考察两个条件:

1.孩子本身的行为能力

2.孩子情感的承受能力

我们给到的任务或者让孩子做的事情必须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超出一点点,同时我们也要考察孩子承受挫折的耐受力。这涉及到每一个孩子先天的特质,有些孩子耐挫折力强,父母可以迟一点给予帮助和情感的支持,让孩子自己多耐受一会;有些比较脆弱、耐受力比较差的孩子很容易绝望,父母就要在孩子绝望之前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抚慰。

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神”,这个神需要在孩子苦难不能忍受时出现,而不应该随时出现。每一次的出现给到的帮助恰好是可以帮助到孩子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渐渐地,随着孩子年纪渐长、能力增强、情感独立,这个神给到的支持应该越来越少,父母便慢慢从神坛上退下来。

实施挫折教育父母应注意六点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实施挫折教育中家长易犯的两个错误

错误一:家长不帮孩子总结败因

粘先生:在社区举行的宝宝才艺比赛中,最终只有三个小朋友获奖,他们在台上喜笑颜开。台下没有得奖的孩子默默无语、表情严肃,我们当家长的也是如此。后来有个女孩扁着嘴小声抽泣,接着所有没得奖的孩子也都哭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能安慰孩子:“没关系,输就输吧,得奖的小朋友还没有咱们演得好呢。”

专家:

孩子为比赛输了而哭并非坏事,既是情绪的自然发泄,也是一种争强好胜、要求上进的表现。此时家长不能告诉孩子“输就输吧,没关系”,否则会助长他无所谓的心态,而是应该帮助他分析失败原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让孩子有收获。

错误二:家长把想法强加给孩子

冯女士:在幼儿园举行的公开课上,很多孩子并不想发言,小手偶尔抬起一点又立刻放下,再扭头看看妈妈的脸色。不少妈妈都拉着脸、紧皱眉头,用期待的眼神要求孩子尽快发言,于是孩子不得不勉强举手。

专家:

家长首先必须改变自己的观念,不要把想当然的想法强加在孩子头上,给孩子更多选择,让他(她)做喜欢的事情,真正从内心去激发抗挫能力,知道跌倒了该如何爬起来。

挫折教育的四个阶段挫折

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家长们应该分为四个阶段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治疗”。

第一阶段:培养孩子的信任感。适用年龄:0~1岁,低幼阶段。

孩子的挫折教育在出生后就应该开始。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家长格外的照顾与养育,家长应该积极的与孩子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对家人及环境产生美好的信任感觉,为与孩子的沟通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适用年龄:1~3岁,幼儿阶段。

当孩子可以站立、行走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他自己独立去完成,不要总是抱着或者帮他迈步等。孩子动作发展的同时也是心理的不断发展完善。孩子稍大后,可以让他试着料理自己的生活,在自理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并迁移到以后的生活和交往中去。

第三阶段:培养孩子心理的独立性。适用年龄:3~5岁,幼儿园阶段。

平时我们总会教育孩子要助人为乐,并且也在身体力行地帮助孩子。然而有时候需要孩子独立完成的事情,却给予过多帮助的话,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只要是孩子有兴趣的事情就鼓励他独立去做。

第四阶段: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适用年龄:5~6岁,学前阶段。

孩子步入课堂后,传统的教育重视数理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但这仅仅是学习的一个层面,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的求知欲,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少孩子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这就是他在思考问题的表现,此时,家长应该耐心解答,即使是自己回答不出来的问题,也不要怕丢面子,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书籍、进行试验来探讨。

真正的挫折教育要注意6点

1、挫折教育不可以突击进行

有些家长会带宝宝参加一些打着“挫折教育”旗号的训练营的活动,经受所谓的“挫折教育”。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心理学家是如何解释挫折的:“挫折,是个人从事有目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所以我认为挫折应该是在没有准备的状态下出乎意料地面临的各种人生难题。如果已经有了准备,那么这种挫折教育也就部分地失去了意义。这些训练营无疑是有准备的,所以我不认为他们真能起到作用。

生活中的许多挫折往往出现在不经意间。只有经受得住那些突然降临的挫折的考验,才能说是“挫折教育”的成功。因此宝宝的“挫折教育”应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而不能通过某些活动来突击实现。

2、挫折教育不是不提供任何帮助

遭受一些失败和挫折,并且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战胜它,就会为宝宝以后克服更大的困难奠定基础。对于宝宝来说,有些挫折可能在成人看来微乎其微,但对他们来说则是一种心理上的考验。比如宝宝摔倒了之后让他自己爬起来,这对他来说就是一个磨练的过程。但是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如果宝宝摔倒了,我们不去扶他,也没有任何表示,那么他将来就有可能变得比较冷漠。

因此,在遇到类似问题时,我们不一定要袖手旁观,而是需要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他们一些摆脱困境、解决矛盾、克服困难的方法。

比如,看他摔倒了,我们可以根据他摔的程度来断定是否需要去扶他一把,而不可一概冷漠待之。有的时候,他不把摔跤当回事儿,我们也就不用去强调他摔了这事。有的时候,他明显摔痛了,我们不妨去扶他一把,帮他摸摸摔痛的地方。但是扶他的时候不要表现的大惊小怪,表达出我们的关心就可以了。这种帮助会带给他一种心理上的支持,他也因此从父母身上获得足够的心理能量,将来就会更加勇敢的去面对各种挫折,并学会了以同样的方式去关心他人。

如果宝宝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完成一些活动,积累一些经验,宝宝就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一种欲望和信心。这样,在经历挫折时,宝宝就不会被所遇到的困难所吓倒。

3、并非让宝宝经历的挫折越多越好

谁不希望孩子一生一帆风顺?但人生沉浮,岂能如我们所愿。孩子成长的过程从来都不缺乏挫折——想做某件事,但是能力达不到,因此需要依赖成人的帮助(最简单的,孩子小的时候,他甚至连冷暖饥饿的问题都无法自己解决);与小伙伴玩耍,自己的玩具无端端被更强势的宝宝抢走;上幼儿园、上学后挨老师批评或者某些事情做的很好,别的同学受到表扬,而自己被老师“忽略”……所有这一切都会给孩子带来挫败感。因此,挫折教育的机会比比皆是,我们再也无需人为的给孩子制造机会去经受“磨难”。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挫折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过多的挫折,会使宝宝失去自信心,变得自卑和软弱,产生严重的挫败感、恐惧感,最后对目标失去兴趣,甚至导致某些心理疾病。

4、小宝宝也可以让他经受一些挫折

不少父母认为挫折教育是宝宝长大以后的事情,因此舍不得让小宝宝受一丁点儿的委屈。实际上,挫折教育应该从小做起。这样,宝宝在长期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就会获得承受挫折的能力。比如,不要一味地以宝宝为中心,因为一旦环境变化,他就有可能由主角变为配角,甚至根本受不到重视。

因此,让宝宝学习适应各种角色的转换,调整心态适应环境等等都是他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此外,延迟满足、让宝宝承担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等,都是挫折教育的有效方式。

需要强调的是,挫折教育并非忽略孩子的感受与情绪。相反,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感受与情绪,一旦他有挫败感,就及时跟宝宝沟通,表达对他那种挫败感的理解。比如,宝宝因为某项要求没有被满足而伤心时,我们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表示理解,然后紧紧的抱着他,轻轻拍拍他的后背,冷静的等待他平息下来。这就相当于给了他一种心理能量,他的负面情绪也就很快平息下来了。

5、挫折教育不可以封闭进行

要提高宝宝抗挫折的能力,最好多带他外出,多接触小伙伴。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宝宝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宝宝的耐挫力。只要与小伙伴为伍,宝宝就不可避免地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就会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与小伙伴友好相处与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宝宝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宝宝的抗挫折能力。

6、挫折教育的重心在改变心态

抗挫折能力强弱与否,更多地取决于个人的心态。我曾经在多次演讲中提到这样一个事实—假定你遭遇一场变故,兜里仅剩100元,此外一无所有。倘若你是一个心态积极的人,那么你就会想:“幸好我兜里还有100元。我留下10元,作为今天的生活费,其余90元投资(或者先留着备用,赶紧去找工作。实在暂时找不到工作,至少可以拾荒)....。。”之后,你就会利用这100元创造一个光明的未来。相反,倘若你是一个很悲观的人,你就会这样想:“完蛋了,除了这100元,我一无所有了。要不了两天,我就连饭都没得吃,只有等死了。我怎么会落到这样的地步呢?”于是,在这样的悲叹声中,你就彻底倒下了。

挫折教育一个特别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就是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不管遭遇什么,如果父母能引导他看到这个事件背后积极的意义,再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并且,这个办法行不通,再想别的办法,那么,孩子在这样的引导下成长起来,他自然就会成长为一个勇于面对一切困难的坚强斗士。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做到求同存异


教育孩子时,夫妻双方发生分歧是在所难免的。作为父母,千万不能忽视这种分歧,否则,你们将犯下了一个非常大的错误。爸爸妈妈又吵起来了,星星的眼泪刷刷的流,可是谁也没有在意她的感受,他们只顾着与对方争吵。星星爸爸说:“应该让孩子学习英语和数学,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否则将来他就考不上大学。音乐和美术只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所以我坚决反对你的做法。”星星妈妈说:“现在应该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你那套教育理论只会使孩子越来越笨,考不上大学又怎样?孩子本来就有艺术天赋,干嘛不好好培养她。为了更好地发展孩子的潜能,我必须让孩子暑假去学习音乐和美术。”小两口吵来吵去,都固执己见,根本没法达成一致,星星哭得很伤心,大叫道:“我什么也不学,我去找奶奶。”说着就冲出去了,小两口傻眼了,片刻停顿之后又吵了起来,星星爸爸说:“孩子变得这么任性是你惯坏的!”星星妈妈说:“来我?全是你惯的!”他们继续炒,谁也没想去把小星星追回来。

世纪贝贝提醒您:

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父母之间会发生分歧。或许因为各自双方的个性和自尊,而一定要和对方硬撑到底,可是父母又没有想过,这样做,伤害最大的是孩子。因此,为人父母者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做到求同存异,千万不能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

父母做到这四点 孩子以后一定孝顺!


父母最害怕的就是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孩子变成“白眼狼”,他们不知感恩,从不关心父母,一切以自己为中心,将得到的爱视作理所当然,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形,养出体贴孝顺的孩子?文中提到的这四点,看看你有没有做到。

1、看见并尊重孩子的情绪

或许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都能做的很好。孩子哭了就尽可能满足她的需求,孩子摔了也会心疼地抱她在怀里。可当孩子逐渐长大,我们却不太在乎她的内心感受了,取而代之是那些我们认为正确的事。

当我们不为周围所谓的“正确”观念所左右,而切实看到孩子的情绪,孩子也会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当她经由自己体会到各种各样的情绪,也就具备体贴他人情绪的能力。

2、引导孩子去感受他人的情绪

心理学家说过:“规矩要建立在尊重感受的基础上。”这也是我在生活中遵循的一点。

当孩子在飞机上大声吵闹时,你不要生硬地告诉她“不可以”,而是向她解释:“你看周围的叔叔阿姨都在休息,宝宝这样大吼大叫,会打扰到他们的。当你不能好好休息时,你也会不开心的,对吗?”

这样的解释,虽不能保证次次有效,但至少你看到她开始在思考,不再一意孤行。

经常以这样的方式和她交流后,你会发现孩子开始对别人的情绪非常敏感。走在路上,会问你刚刚走过去的阿姨是生气了吗,看绘本时,也会指给你看这个小兔子很开心。

这样敏感的情绪察觉,是她能够体贴他人的基础。

3、学会表达并尊重自己的感受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对好父母的定义似乎是,当双方需求产生冲突时,一切优先考虑孩子,做了父母若是还顾及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那就是自私的表现。

看咱们的父母就知道,他们在这样的认知里习惯了不表达自己,可有时又不甘心,当子女没有达成期待,他们会抱怨其不孝顺不体贴。

当我们诚实地表达并尊重自己的感受时,也就给了孩子体贴的机会。这是亲子间幸福的交互。

4、生活点滴中引导孩子为他人着想

每次给孩子吃什么的时候,就要想办法引导孩子:“要留一个给爸爸,一个给妈妈,还有一个宝宝吃。”慢慢地,孩子也记住了,吃什么都会理所当然的想到爸妈。

在这样的教育下,心心爸就是一个非常感恩孝顺的人,不管他吃什么去哪里玩,总会第一时间想到家人,并有机会会再带我们去体验一把。

因此,如果想要一件“贴心小棉袄”,而不是一只“白眼狼”,我们就需要看到并尊重孩子的情绪,并且多引导他们去感受别人的情绪;同时还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能一味牺牲自己满足孩子,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引导他们为别人着想。

家园共育:幼儿教育,知道这六点就够了!


采取表扬教育还是批评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永远的论题。在某些情况下绝不纵容孩子,这是可以肯定的。要采取孩子易于接受的方法来教育孩子,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从这个角度出发,涉及到“心灵教育”的方方面面。记住这六大要点。可以使母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得心应手,取得良好的效果。

1、不要盯着孩子的缺点

如果能对孩子的优点给予很好的表扬和赞许,缺点就会自然消失。

2、关注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变化

不要认为孩子的表现已经定型。当前的表现,只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他偿会不断地成长。

3、不要完美主义

有的家长给孩子设定了极高的标准,从一开始就要求孩子做到十全十美。对于孩子来说,很多事情都是人生的头一回,可能会做得不好;而在这么多做不好的可能中,孩子漂亮地完成了一件事,是多么了的了不起,家长一定要进行表扬。这样,家长也不会太在意那些做不好的的事情。

4、不要和别的孩子作比较

家长不要总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作比较。自家的孩子只要按照自己的个性发展就非常令人满意了。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家长要相信,只要孩子能发展自己的特长,在自己专长的领域具有一技之长,就可以成长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

5、不要把学习成绩作为教育重心

学习能力固然是重要的,但如果一味地以此作为教育的重心会使整个教育出现倾斜。必须把对心灵的教育作为教育的重点,以培养孩子的EQ作为重点,重视心灵教育,学习能力自然会大大提高。

6、现在就是最好

不要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只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长处,对他们小小的进步给以肯定和赞扬,就可以让那些缺点消失。家长越是努力想去纠正孩子的缺点,就越有可能适得其反,缺点会越固执地留在孩子身上。与其这样,不如把现在的孩子当做最好,肯定他的优点,表扬他的长处,孩子会自然地变得优秀起来。

做到这5点孩子会自觉学习


闺蜜前几天和我感叹,说在孩子学习这事上,自己的角色越来越像个“监工”了,每天盯着孩子学习,孩子烦,她也累。

我们都渴望一个能自主学习的孩子,也知道自主学习必须依靠孩子自身对学习的兴趣,可兴趣是可以逼出来盯出来的吗?

人的天性都是追求自由,任何我们热爱的事情,当它变成一件被监督完成的枯燥任务,束缚、否定、内疚就随之而来。

就像你做事的时候总被一个人盯着,哪里还会有兴趣主动做下去?

关于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丹妈从书中、生活中总结了些小方法与小故事分享给你们:

第一句:不要“权威”,要“示弱”

我大侄子的英语启蒙一直是我哥嫂头疼的问题,后来有一天,我嫂子无意中看到一则新闻。

说哈佛第一个在毕业典礼上做演讲的华人学生,来自于一个农村家庭。

他的妈妈大字不识一个,所以他经常要教妈妈认字,看农药上的说明、报纸上的新闻,这无形中给了他学习的动力,激发了他去学习的兴趣。

受此启发,我大嫂开始有意无意地拿一些英语儿童读物,装作不懂,去询问孩子。

大侄子一向乐于助人,一看那么厉害的妈妈都来求助他,立马来劲了,于是开始和妈妈一起查一起念。

后来丹妈还专门买了块小黑板,鼓励他给还在幼儿园的弟弟上英语课,美其名曰说我们不如他厉害,让他帮弟弟提前预习。

总之就是各种示弱,大侄子的英语就这样在我们的坑蒙拐骗下有了起色。

第二句:学习的价值不要太遥远

丹妈经常看到家长们转一些类似“孩子,你要努力”之类的文章,说实话,这种文章只适合给我们大人看看,你给孩子看,孩子估计一脸茫然,没准心里还送你一堆白眼。

现实中,很多孩子上学的理由只是“爸妈逼我”“没有其他选择”。

我们不能怪孩子目光短浅,丹妈自己也是到了大学,因为家里出现变故,看着爸妈为钱发愁的样子,才猛然意识到了学习改变命运的意义。

与其每天给孩子灌输一些在孩子眼中看来,如海市蜃楼般遥远飘渺般的意义,不如拿实在点,清晰点,当下能获得的价值去刺激他,自然而然地引导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比如:

●上学可以交朋友:每个孩子都很在意朋友这个事情;

●成绩好可以得到同学的肯定,老师的表扬,成绩好会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学校的活动;

●会的东西有实用性:我小侄子就是因为知道会拼音就可以给我发短信,所以特别有兴趣学,我们还告诉他学好数学,就可以自己去买东西,他也很兴奋;

朋友去年带女儿出国玩了一次,孩子发现外国人都说英语,同团的大孩子还可以用英语和外国人简单交流,非常羡慕,回来就要求妈妈教她;

●同龄人之间的刺激,闺蜜的儿子之前对学乐器没兴趣,最近他们一块去参加邻居家孩子的生日会,一个孩子当众弹了一曲,顿时吸引了在场小美女们痴迷的目光,许多孩子还讨论起了学钢琴的各种趣事烦恼,他儿子却插不上嘴,回去立马和妈妈提出要学。

●你会的东西你可以去教别人,帮到别人,比如刚我说的,我侄子觉得自己可以帮到妈妈和弟弟,特有成就感。

总之,多让孩子发现孩子学习的乐趣,问问学校的趣事,别再唠叨太多未来的事,先让孩子体会到学习当下的意义。

第三句:“兴趣”可以迁移

如果一定要与孩子谈学习与未来的关系,那就从孩子了解的、有兴趣的东西出发。

●许多孩子都会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上一门课。

丹妈数学一直不咋地,但我初中数学老师是个很有人格魅力的人,因为喜欢她,喜欢和她聊天,我才一直保持了对数学的努力。

如果孩子的任课老师不好,也可以给孩子在某些薄弱的课程请一个家教,家教教的如何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能不能让孩子信服,得到孩子的喜爱。

●我高中有段时间,非常崇拜几个女记者,特别希望自己以后也能成为一个“媒体人”。

有一天我在一本杂志上读到,想要进入自己非常喜欢的报社工作,必须是名校毕业,我马上查了下杂志中提到的几个名校的录取分,和自己当时的成绩还有一定的距离。

那段时间我突然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似乎只要成绩好一点,我的梦想就会离我近一点。

很多年后我才知道,那本杂志是我妈故意偷偷放在我床边的。

第四句:不要“惩罚”,要“游戏”

闺蜜的女儿语文不太好,以前她的办法就是罚孩子抄写,孩子为了这事没少和妈妈闹,闺蜜和我诉苦,说孩子不了解她的苦心。

丹妈建议她自己试试把一个字抄200遍是什么感觉,没想到闺蜜真的去抄了,回来告诉我:非!常!痛!苦!

孩子写字和我们不一样,每个字都不能潦草,要一笔一划地写,闺蜜说写到100多遍时,手发软,眼发昏,真的很想把本子撕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孩子不喜欢抄写,那喜欢什么?喜欢游戏啊。

闺蜜想了个办法,拿出语文书里的生字表,一个个字的和女儿进行造词造句、成语接龙、讲故事等等游戏,认字不再是抄写那么枯燥,而是成为了一个个有趣的游戏。

字的形态和故事、想象、孩子的感受联系到了一起,这不但提升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帮孩子找到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

第五句:环境设置,言传身教

我们成天逼孩子学习,告诉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可是我们自己还在学习,还在成长吗?

你让孩子读书,这几年,你又读过几本书?

如果你内心就觉得学习新知识是件痛苦的事,又如何去给孩子讲学习的乐趣。

还是那句话:身教永远重于言传。

另外,在环境的设置上,我们也应该去观察一下,是否孩子的房间东西太多太杂,令本来注意力就不集中的孩子分神?是否孩子在写作业时,其他家人都在大声地看电视、打麻将?是否家中孩子太多,几个孩子一块写作业,互相影响……

孩子需要一个学习的氛围,这个氛围是需要我们花心思,下决心去为孩子创造的。

丹妈印象特别深的一个读者,之前向我倾诉孩子不爱看书,沉迷手机电视,我只是简单给他说了下言传身教与环境的影响。

她竟然下决心和老公换掉了智能手机,家里断网,电视换成只能看几个频道的那种。

他们也不再对孩子进行任何唠叨,只是从此以后回到家就看书看报,在家里各个角落,甚至是厕所都放上了书,也为孩子买了很多经典有趣的读物。

孩子一开始也非常抵触,但父母的耳濡目染渐渐感染了孩子。

现在她说全家人在一起最美好的时刻就是每天睡前,一人拿一本书,一起泡脚。

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孩子天生就对知识有苛求,在学业上有自己的自尊,对学习有天然的兴趣。

我们更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方法,去发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陪伴孩子共同面对学习中的困难。

“勤奋”是一种成熟的学习品格,它不会在一夜之间凭空产生,它只会成长在理性、责任、兴趣的土壤中。

聪明的爸妈,才不会用催逼骂的愚蠢方式去强迫孩子勤奋呢!

做到这五点,帮助孩子克服阅读困难!


许多家长在进行英语启蒙的过程中,最常遇到的困难就是在英语阅读方面的。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又如何让孩子顺利的完成英语阅读?本文从老师和家长的角度,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更多少儿英语阅读信息,请持续关注。

英语阅读困难通常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英语文字

题材与体裁

语言

低期望

任务布置

那么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关注单词的拼写

我们需要把孩子的精力集中在较为常用的拼写规则上。让孩子们做些寻找拼写规则的活动也是很有益的。当学生遇到了新词汇,问问他们能不能回忆出其他相似拼写的词汇。还有一种方法,让学生们抄写部分文章。当他们见到自己的抄写错误后,会更加关注拼写。

选择恰当的主题

我们应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阅读主题。了解孩子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的问题来调研,也可以在平时观察他们对不同文章的反应。由于个体的兴趣差异很大,所以教师还需要囊括进来一系列的主题以照顾整个班级。

阅读前预先扫除障碍词汇

在进入阅读教学前,先讲解障碍词汇(blockingwords)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我们无法把每一个学生不认识的词都做以讲解,我们要做的,是把会影响学生理解的关键词汇找出来。

留一些生词在文本总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孩子们通过阅读有生词的原版文字可以锻炼出体会与总结文章大意的阅读能力。

人为导向成功

每次给孩子的阅读文章,要既有难度,又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让孩子成功阅读。我们需要将孩子过去的不良阅读记忆剔除掉,为他们创造更愉悦的阅读经历。

教学与活动

好的活动可以提升孩子对自己的阅读期望、理解文章意义并且能唤起他们对阅读的热情。与阅读测试不同,适当的阅读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言和文章的结构。当学生做诸如上网搜索信息、填写表格、阅读拼图之类的活动时,他们正在一步步的走向成功阅读。

有些活动处于教学与测评中间,比如需要有正确答案的提问。如果学生在测试的情景下,那么这个问题的目标是去测评学生阅读的优势和劣势。但如果换一种情景,比如让学生两两一组来对照答案,或者让他们在阅读之前就来预测一下答案。我们可以多多用第二种方式,使学生从测试情景切换到更宽松、更有创造力的阅读技能练习中。

本读书笔记来自How to Teach Reading,是培生出版的全球广受欢迎的教师发展丛书的一本,很多老师们专门从国外买来原版作为藏书。这本书不仅对于教师,对于在家庭中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的家长们也有很大的益处。懂得更多更专业,作为家长才能区分好与坏,不跟风,不盲从。

如何提高孩子情商的六点建议


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只有高智商能让孩子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与他人的沟通能力或者是运动技能,都被认定为是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不能被列入衡量智商高低的范畴。

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智商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得到提高。他认为智商主要表现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创造某种有文化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加德纳因此提出了“多重智力”的概念,并将其分为逻辑智力、语言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智力、自然学智力、情绪智力、交往智力和自知自省智力等几大类。

尽管一些人认为,情绪智力(情商)与其他各种智力相比不太重要,但不可忽略的一个事实是,我们85%的决定是凭感觉作出的。

家长的情商可以传达给子女。父母之间表现出的温柔和浓浓情意,势必给子女带来积极的影响。为提高孩子的情商,心理学家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要经常表达爱意。身体接触和眼神交流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情绪智力。在玩耍、吃饭和交谈当中经常表达出爱意,可以培养孩子的健康情绪。

第二,帮助孩子表达情感。帮助孩子了解和认识各种情绪表达也很重要。很多时候孩子是因为不懂得如何控制情感才表现为愤怒。

第三,教会孩子自主决定。独立是情商中最重要的方面,只有让他们从小学会自己拿主意,才能培养出独立的性格。

第四,肯定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说出自己的愤怒,而不是告诫他们“不要生气”。此外,询问他们生气的原因,对帮助他们控制情绪也很重要。切记不要在孩子愤怒时试图压抑他们的情绪。

第五,承认他们取得的成绩。对孩子的智力永远要予以肯定,避免贬低他们的作为,否则会让孩子对失败失去接受能力。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教会他们积极应对和克服负面情绪。

第六,不过分溺爱。避免说“这事你干不了,我来替你吧”这样的话,这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失去对自身的安全感。

家园共育《教育孩子别都指望老师 这六点父母要做到》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开学父母要做哪些准备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正确的挫折教育要做到6点 不要以为针尖对麦芒地不满足宝宝的要求就是挫折教育。这种做法可能会挫伤宝宝的积极性,让宝宝缺乏自信,给宝宝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真正的挫折教育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挫折教育不可以突击进行 有些家...
    2021-03-29 阅读全文
  • 说到就要做到 我们常常教导孩子要做一个守信用的人,说到就要做到。可是,有时候,我们自己往往失了承诺,给了孩子期待却又要让他们失望,这样,我们又怎么能在孩子中立足呢? 一次放学时候,我喊了“欣欣”的名字,示意让她出来...
    2021-11-20 阅读全文
  • 幼儿教师要做到六勤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教师要做到六勤”!眼勤 (多看)每个孩子都在我的视野范围内、看书、看电视、查电脑,丰富自己的知识,还要会看他人的言行举止,他人就是自己的一面镜...
    2020-07-06 阅读全文
  • 答应孩子的事要做到 下面是“答应孩子的事要做到”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有一天下午,我去卫生间,听见大一班的几个女孩子一边上厕所,一边在聊天,她们在谈论最喜欢的带班老师,其中一个女孩说:“我最喜欢李...
    2020-05-19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孩子 教育随笔: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孩子 区域活动的时间到了,小朋友都听音乐自发的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角,当音乐再次想起的时候都高兴的在各活动区玩,只见何东林小朋友在图书区转悠了一圈,把书架上的图书随便翻了一通又...
    2021-04-26 阅读全文

不要以为针尖对麦芒地不满足宝宝的要求就是挫折教育。这种做法可能会挫伤宝宝的积极性,让宝宝缺乏自信,给宝宝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真正的挫折教育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挫折教育不可以突击进行 有些家...

2021-03-29 阅读全文

我们常常教导孩子要做一个守信用的人,说到就要做到。可是,有时候,我们自己往往失了承诺,给了孩子期待却又要让他们失望,这样,我们又怎么能在孩子中立足呢? 一次放学时候,我喊了“欣欣”的名字,示意让她出来...

2021-11-20 阅读全文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教师要做到六勤”!眼勤 (多看)每个孩子都在我的视野范围内、看书、看电视、查电脑,丰富自己的知识,还要会看他人的言行举止,他人就是自己的一面镜...

2020-07-06 阅读全文

下面是“答应孩子的事要做到”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有一天下午,我去卫生间,听见大一班的几个女孩子一边上厕所,一边在聊天,她们在谈论最喜欢的带班老师,其中一个女孩说:“我最喜欢李...

2020-05-19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孩子 区域活动的时间到了,小朋友都听音乐自发的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角,当音乐再次想起的时候都高兴的在各活动区玩,只见何东林小朋友在图书区转悠了一圈,把书架上的图书随便翻了一通又...

2021-04-2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