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不爱学习可能是因为家长

发布时间:2021-11-18

爱学习小学语文教案。

幼儿的教育途径无非就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家长配合学校才能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以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成长的天空里展翅高飞。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孩子不爱学习可能是因为家长》,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如果我们家长自己认为学习是痛苦的,你会把这种痛苦的感觉自动传给孩子;如果你要认为学习是快乐的,你也会把这种快乐的感觉自动传给孩子。

认为学习是痛苦的,就停止自我成长,这也是多年养成的积习。一个习惯就是你真实感觉: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每到学习的时候,一往大脑里进,你马上就感觉到痛苦。一旦你有这种痛苦的感觉,你就会给孩子传递过去。这本书会告诉你,让你体会到学习并没有想的那么痛苦。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你学习认为很痛苦,那是因为你的老师太差,你周围的环境太恶劣了。我们设想:假如我来教大家小学中学课程,学习就是太快乐的一件事情,太简单的一件事情。学习有什么难的呢?孩子其实是不了解这个事情的。由于愚蠢的老师和愚蠢的家长把感觉传递给孩子。做老师的感受会特别深。每次我讲课,大家都不乐,所以我会不敢讲,感到很痛苦。

农村长大的我不懂考大学难度到底多大。当时,我们从来没见过大学生啥样。毛主席逝世的那天,1976年9月9日,从师范学校分配来一个大学生。这是我们那个小学校的一件天大的事。那天,我们全体小学生帮他用小推车推行李。三年制毕业的大学生,学中文的,到我们厂子去教书,开天辟地第一个大学生。我就一边推着车,一边瞅老师,从下边瞅到上边,从左边瞅到右边。看这个老师到底比我们多点啥?那种感觉:老师怎么和我们正常人差不多呢!

1977年恢复高考,190分就上大学。我们整个农场的人考试,其中有一个粮站的北京知识青年,他考了170多分,没上了大学。据说数学考了60分。当时,走道的姿势都变了。那是考大学,能考60分?人们说就那么难!这就是人们观念的传递。

1978年时,我们老师和我一起考大学。当时,报名费三块钱,我就去了。我是初中毕业,当时也没想考大学,也没有什么包袱。结果,我的数学得了70分。初中课程我学完了,考大学的题我就能打70分?结果,我信心大增。原来没有人们说的那么难!

然后,我就上了县一中。1980年,老师和我们一起考大学。我是考了400分,我的老师考了200分,中专都没考上。和我一起的,并且是教过我的老师。当时,我就觉得:在人们看来,考大学那就太难了,学习简直太难了。

记得,有一次,课堂上老师就这么讲:“三角函数不好学,同学们要注意噢!”老师给你的感觉暗示就是:三角函数太不好学了,这东西太不好学了。我的一位高中几何老师,从师大毕业,到我们学校教学。在解析几何课前,他发表讲话:“那个解析几何,大家要注意,大家要好好学习!要到讲解析几何的时候了,高中学生,十个有三个学不会。有三个学好就不错了。”当时,我想:解析几何真的那么难学吗?开学了,数理化书一出来,8册书我全买了。解析几何书360多页,从第一道题我一直做到最后一道题。最后,做到解析几何的题,我成了比老师还厉害的学生了。所有高中解析几何题,我没有不会的。我就不信,它能难到哪?不就那么几条线:抛物线、双曲线、椭圆、圆、直线,就那么几条线,然后,用这几个方程导出,有什么难的?老师觉得难,难死了!他一说难,在学生那里是要翻倍的。大家想:我教你们,我要说难,你们会怎么想?人的智力不是这么开发的。老师觉得难,家长觉得难,孩子自然就觉得难。这种观念的传递在不自觉中进行着,深深影响着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各位家长,在生活中的每一天,你有多少这样的心理暗示在误导着孩子?

一个家长曾和我说:“现在小学四年级的孩子课业多重啊!”我说:“我想知道你孩子的课业到底有多重?”家长们可曾想过,你说课业重时,会给孩子的心情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孩子怎么说的:“这不得累死我吗?这么大的小孩能学这么多吗?”我想问你:“你的孩子到底学多少是重的?学多少是轻的?”

“拿15斤的东西是重的?还是拿20斤的东西是重的?多少是重的?多少是轻的?”有的家长说:“那你就看他是怎么拿法?他要是觉得这个东西很重,他就觉得重,可能拿不了。”还有的家长说:“一个是分谁拿;一个是分怎么拿。”对了。拿10斤的东西重吗?假如说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子拿10斤的东西是不是太重了?这是分谁拿;再一个分怎么拿。孩子的课业到底重不重,没重到你虚构的那个程度。正是你的这种态度,让他感到重。

你这么说:“课业太难了。”孩子就会本能地感觉到难。感到了难,孩子的学习可就太难了,麻烦就太大了。实际上,他的困难完全是你给造成的。你告诉他,这东西太难了,太重了。他就是难的了,重的了。一个人的潜力几乎是无限的。如果一个人怀着一种非常轻松的心态去学习,学习这件事太简单了。真正有多少课业?设想一下,中学课程,如果学习得法的话,整个初中到高中课程,一共六年课程,有三年足够把它学下来。孩子的求学道路并不是错的,可他的方法可能是错的。整个中学的课程,哪有那么重?我们把这个观念传递了,这样使得孩子觉得重了。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情商低的人,可能是因为小时候没哭够


上周,一个朋友问了我一个问题,还挺典型的:

“我家孩子特别爱哭,一言不合就大哭,每次哭得我实在心烦,该拿一个爱哭的小孩怎么办呢?”

我看到这个问题后第一反应就是——为什么不让孩子哭呢?更进一步说,孩子的哭,是应该被“鼓励”的呀!

你一定觉得这是一个疯狂的想法,其实之前,在班里,我所充当的,也是一个到处“灭火”的消防员的角色,但看了一本书后,我对以“哭”为代表的负面情绪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感受,今天也来分享给你。

情商低只是结果

根源在于情绪敏感力

这本书的作者,名叫SusanDavid,她在哈佛医学院担任了7年11个月的讲师,并且在耶鲁大学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后。

她所著的这本畅销书,名叫EmotionalAgility(《情绪敏感力》),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彻底改变了我对于“哭”的态度。

先解释一下这个书名,我们都知道,EQ代表一个人的情商,而SusanDavid进一步提出,一个人的情商,有一个非常大的决定因素,叫做EmotionalAgility(情绪敏感力)。

啥意思呢?比如谈恋爱的时候,女朋友跟你说:“我不要!”、“我没有生气!”、“你走!”……的时候,你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她到底要不要?到底有没有生气?你这时到底该不该走?……

下面这组小漫画是我在网上找到的,非常能说明和“情绪敏感力”低的人交往是什么样一种体会。

有时候,在小区里陪孩子散步,总会遇到这样的家长,滔滔不绝地用尽世间所有的华丽辞藻来夸自己家孩子,直到气氛尴尬,旁人都不耐烦开始打岔,此人依旧浑然不知,一遍遍把话题拉回……我们都管这样的人叫做“情商低”或者“没眼力见儿”,但其实按照SusanDavid的观点,情商只是一个结果,究其根本,是这个人的情绪敏感力不足。

情绪敏感力源于

儿时释放感情时父母的态度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人跟人之间在察觉情绪时,是灵敏还是迟钝?Susan给出的解释是,要看小时候需要释放感情的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态度。

Susan说,大部分的父母看到孩子哭,第一反应都是:怎么让孩子停止哭并迅速变得开心,但这种做法对于孩子情绪敏感力的长期养成,是极其不利的,只是在短时间之内给家长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罢了。

对此我太有感触了,比如在教室里的时候,我就像是一个消防队员,看到哪里孩子开始吵架了,或者有孩子哭了,都会立即冲上去灭火。我的心里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就是“如何让他们快点停止负面情绪”。

这事,我恰好犯了一个很多父母都会犯,却又很难意识到的错误,那就是:我心底里就给“哭”贴上了“不好”的标签,而没有把它和快乐、惊讶、纠结等一视同仁地看成是一种“普通”的情感。就算我嘴上说着“想哭就哭吧,哭完心里就舒服了”之类看似安慰的话,但潜意识却骗不了人,我依然有一个非常强烈的心理预期——你给我快点变开心;你怎么还不开心;我还能怎么做你才可以恢复平静……

Susan又给我们这种心态,起了一个专门的名字——emotionalhelicoptering(情绪直升机),就是希望某种情绪可以像坐直升机一样飞速地消失。

鼓励孩子哭

那么,关键的问题来了——面对孩子哭,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

我们先举个例子——很多孩子都有不愿意刷牙,一提要刷牙就哭的时候,网上有个妈妈是这么应对的,“哭吧,哭出来舒服一点……”然后小朋友哭了几声,觉得情绪发泄完了,就乖乖地刷牙了。不禁要给她点赞。

这就是非常正确的处理哭的方案:鼓励孩子哭。

父母需要扭转下自己的态度,哭是一种“负面”情感,但它并不是一种“坏”情感,我们没有必要去消灭它。Susan提醒我们,如果我们过多地去介入孩子的情感空间,比如给他们很多建议,或者想要立即去帮忙,会让孩子失去一次自己帮助自己的机会,长此以往,他们的情绪敏感度会变得非常低,未来的情商——与己相处和与人沟通上也会受到影响。

四大步骤

帮孩子正面处理负面情绪

我知道,这对很多人来说很难,毕竟“我们自己就是这样长大的啊”,不过还好,如果想在下一代身上做些真正有益的改变,我们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晚。Susan的这本书之所以畅销且广受好评,就因为她不但提出了一个“反传统”的观点,还说出了4个关键步骤,可以帮助家长去培养孩子的情绪敏感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第一步:Feelit

让孩子自主地感受情绪

如果孩子产生了情绪,先别用成人的角度先入为主地判断和介入。很多父母看到孩子有一些嫉妒心,或者哭得很伤心时,会直接说,“这没什么好嫉妒的,我们家还有好多别的玩具呢”,或者“羞不羞啊,别哭了好不好”。

其实,类似的介入有很多主观的情感在,大人的态度会削弱孩子自己去真实地感受情绪,继而产生压抑或逃避的心理。父母需要做到的,恰好是没有偏见地让孩子自己去体味,无论是开心还是伤心,正面抑或负面。情感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一种内心自然涌出的感受而已,你就让孩子自己去感受它,接受它,这是培养孩子情绪敏感力的第一步,是让孩子学会和情绪相处,做自己情绪主人最重要的前提。

第二步:Showit

让孩子没有恐惧感地展现情感

让孩子“哭”出来,这在很多父母眼中是不可能的事,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哭什么哭”或者“憋回去”,时间长了,孩子为了满足父母的需求,也会很小心地展现自己的情感,或者会对某些情感产生恐惧。

比如你一直和一个男孩说“男子汉大丈夫,别总哭哭啼啼的”,很可能他貌似变坚强了,真的不哭了,但却导致了另一个坏处,就是他对“哭”这个重要的情感产生了抵触和恐惧感,这其实是非常糟糕的结果。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成长的过程中真的遇到什么事情,他都无法自己选择用“哭”来化解,而是强颜欢笑地忍受着,这只会让自己变得更痛苦。

第三步:Labelit

给情感的成因贴标签

以前我们经常说,要让孩子去认知不同的感受,那么,就需要给孩子的感情贴上明确的标签。比如在孩子大哭、恢复平静了以后,可以和孩子聊“刚刚你那种大哭,透露出来的是一种悲伤的情感”。

在此基础上,Susan还提出了一个更深入的方法——给孩子情绪的成因贴上更具体的标签。比如同样是看到孩子哭,你需要让孩子更加敏感地理解到哭的背后,其实也在传递着不同的意味,你可以问他,刚刚你哭,是代表压力大?伤心?还是失望?只有细化一种情感的具体成因,孩子才能对于情感有更强的敏感度,未来情商也会更高。

第四步:Watchitgo

重温感情消失的全过程

第四步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的,也让我再一次发现,成人的功利心真的很重——要是一个孩子最终破涕为笑,我们心里的石头基本也就放下了,觉得大功告成了,但Susan提醒我们,和孩子一起复盘整个情感消失的全过程至关重要。

你可以说,“这就是伤心的滋味,能看得出你现在感觉好多了。你刚刚经历了一个从特别伤心,到有点伤心,最后到伤心消失的全过程,你要知道,一般而言,我们经历相同的事情时,第一次的情感都是最强烈的,如果下一次你再碰到同样的事情,可能就不会这么伤心了。又或许你长大了,可能都不觉得这是一件值得伤心的事情……”这个复盘过程,可以让孩子对于情感的细节有更加具体的认识,从而增加他的情感敏感力。

Susan的著作让我重新看待“哭”,并认识到,成人在孩子出现情绪的时候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四步法则可以针对任何情绪,不一定只适用于负面的哭泣,对于一些正面的情绪,孩子同样可以这么去感受。

最后,我想说,孩子的哭是值得被鼓励的,我们要利用好这一次机会,让他们对情感更加敏感,而不是着急地就去浇灭我们所认为的不好的情感。只有这样,孩子的情绪敏感力才会提升,他未来的情商才会变得杠杠的,人生也会更加幸福,而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教育期望,不是吗?

怎样教育不爱学习孩子?


“孩子不愿意上学怎么办?”“孩子不用功读书怎么办?”不少家长整天为这些问题而忧心忡忡。其实,孩子大多是愿意通过学习去了解新的东西的。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孩子的确会变得讨厌念书、讨厌学习。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而由于家庭因素影响所致的却占了大多数。

当孩子讨厌上学念书时,家长应先检讨一下自身有无以下行为:

从不称赞孩子,容易生气,动不动就打骂孩子;

总是要求孩子考试得第一名或100分;

不给孩子娱乐的时间,只要孩子一打开电视,他们便会问:“功课做好了没有?为什么看电视?”

给孩子许多补充练习。除了学校的作业外,孩子还要做爸爸妈妈布置的家庭作业。

除此以外,像父母不和、家庭生活不协调、双亲外出工作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使他无心念书。

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学习情绪家长必须了解,孩子心情愉快时会比较喜欢学习,学得更好更起劲,因此家长指导孩子学习时应注意:

1.不要操之过急家长应了解孩子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孩子共同设计一个可行的学习目标,切忌因操之过急而给孩子造成压力。

2.要保持自己愉快的心情家长的心情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情绪,因此,在帮助孩子学习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心情愉快,这种情绪会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3.帮助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家长如果发现孩子能力不及的时候,就要想办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否则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畏惧感。

用游戏性的语言对孩子提出要求许多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时不注意方式,以为只要孩子明白大人的意思就行了。其实,家长对孩子用游戏性或音乐的语言说话是很有鼓励作用的。

有一次,我到一个朋友家做客,见他的孩子玩意正浓。这时,孩子的母亲用微笑的态度,在孩子旁边用儿歌的旋律唱出:“乖孩子,要学琴,叔叔婶婶再会吧!”然后轻轻拉了拉孩子的手。孩子果然愉快地放下手中的玩具,向客人打了招呼,跟着妈妈去房间了。这位母亲用游戏性语言成功地唤起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相反地,如果这位母亲用责骂的语气对孩子说:“学琴的时间到啦,赶快到房间去”,孩子就算是放下手中的玩具,跟妈妈去学琴,也一定学不好!

给孩子恰当的关怀和鼓励家长应为孩子提供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环境,并适时地关爱、鼓励孩子,让孩子养成自动自觉的学习态度。

我有一个学生伟强。他家居住面积不大,爸爸就在他的床边放置了一张小桌子,在桌子的左上角安装了一盏灯。每天晚上,全家人吃过晚饭,就会各自干自己的事情:爸爸静静地坐在沙发上读报;妈妈轻轻地做家务;伟强也就会自动走到他自己的书桌前,坐在椅子上做功课。

适当的时机,爸爸妈妈会走到伟强面前,对他说:“我知道你一定会把功课做好的。你真乖,不用爸妈担心。”在父母默默的鼓励和支持下,伟强养成了自动学习的态度。

帮孩子建立起自信心家长要指出孩子的优点,让他知道自己的潜能,对自己充满自信心。

我认识一位很成功的人士,他小时候因入学早,各方面表现都不如意,因此很自卑。有一次他和小朋友在家里玩拍皮球,比其他的小朋友拍得又多又好。他爸爸对他说:“孩子,你真行!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孩子。你是班里年纪最小的,如果你晚入学一年就好了。不过,我们一起努力,解决问题,你会赶上别人的。”经过那一次,他对自己恢复了信心,知道自己有潜能,开始努力读书了,很快便成为佼佼者。

用努力而不是用分数去评价孩子家长不应过分重视孩子的功课、成绩,而要看孩子的整体性表现而加以称赞。如果孩子尽了力,也得不到好成绩,家长应表示理解,不要让他有过分的压力。

办法用尽,孩子为何还是不爱学习


有些孩子出现厌学心理,不愿意去学校,不喜欢学习,害怕见老师,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习上的“习得无助”,这类学生不但会影响后续的学习,还会影响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作为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方法来让学生避免“习得无助”,不要让学生失去跳的力量。那么,如何提高孩子学习的动力呢?1、让孩子体验成功进步即成功--把尺子竖起来看孩子。如果用这样的标准来评价我们的学生的话,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2、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在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表扬,让孩子品尝更多成功的喜悦,同时给孩子提出合理的目标或期望,能够激发出孩子自信和积极向上的进取力量。

家长在教育中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对于学生来说,你的表扬和鼓励就是两颗永不干涸的露珠,就像杜甫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真诚的鼓励和表扬,便是那知时节的好雨,这好雨定能滋润着充满生机的心田,使这片心田结出累累硕果。3、为孩子树立成功的榜样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许多学习是从观察、模仿别人学习开始的,如果自己缺乏成功的体验,那么,同样从他人的成功中可以获得通过努力走向成功的经验。

所以为孩子树立成功的榜样同样能够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激发其学习的动力。榜样不需要刻意寻找,孩子的身边就有榜样,用孩子身边的榜样进行示范教育是最简洁、有效的方法。4、教给孩子一些调整情绪的方法“人逢喜事精神爽”。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心情愉快时会信心百倍;心情沮丧时信心也会低落。成功似乎也更垂青快乐的人,失败却常常纠缠失意的人。但快乐与失意往往取绝于人对事情的积极心态。

我们要教育孩子要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业的挑战,不要老想着逃避困难,而要想着怎样去克服它,去战胜它,因为学习的过程不仅是知识吸收、能力提高的过程,更是毅力、品格等非智力因素锻造的过程。

作为家长,一定要转变观念,让孩子快乐的学习就意味着孩子不仅要付出更多的体力、爱心,更在于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思维方式的培养以及学习行为的激励,使孩子真正挖掘出自身的潜力,从而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

孩子不爱学习?父母先反省自己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在小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最强大的、无所不能的权威。他们通过观察家长的行为举止进行模仿学习,所以我们教育学理论中非常强调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家庭对孩子的学习影响非常重要。

首先,家里有一个爱学习、求上进的气氛,家长的榜样作用十分重要。孩子们一般喜欢并尊重有文化、有教养、好学上进、作风民主、举止文明、关系和谐的家长。特别是家长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间接地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生长在一种充满学习气氛的环境中,很容易萌发一种自发学习的需要,以至形成一种千金难买的自觉学习的行动。

因此,家长应率先热爱学习,形成家风,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子女。调查表明,许多学业不良儿童家庭缺乏良好的学习气氛:家长经常约些朋友晚上打牌、闲聊、外出跳舞等,试想处于这类环境的孩子怎么可能安心学习?

其次,家长对学校、对教师的态度也很重要。家长应该多向孩子讲述自己小时侯在学校的趣事,向孩子多传达一些自己对学校美好的向往、美好的记忆的信息,努力培养孩子对学校的情感。否则如果家长给孩子传递的都是自己多么多么不愿意上学、学校生活多么多么枯燥无味等一些消极信息,可以想象孩子对学校的概念会是什么样。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对幼儿园的孩子问完年龄后总爱说“还有一(或二)年的快乐时间,明(或后)年就要被上套了”之类的话,其实他们本来是想告诉孩子好好珍惜幼儿园的时光,学会玩、充分地玩,没曾想,借抬高幼儿园的话语就等于告诉孩子:学校生活是痛苦的潜台词,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阴影,这种负面的信息会影响到孩子对学校的期望。

现在全社会都在提倡学习型家庭的建立,家长应成为家庭中学习的主角,不仅要带头学习,为孩子作学习的表率,更要和孩子一起学习,相互学习,因此学习型家庭是亲子学习的典范。家长要在孩子面前做终身学习的榜样,让自己的行动证明终身教育是贯穿一个人生命全过程的教育,学习应该成为家庭的重要功能,成为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

通过创建学习型家庭,应使每个家庭成员懂得学习,建立更为平等的家庭关系,并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成为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让每个学习型家庭的成员都能有终身学习的理念,都能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在现在的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如果不继续学习,每个人都会落后,正如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指出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家长要始终教育我们的孩子,表达家长对学习的观念及态度。学习是一种开放的学习,要向同学学习,向老师学习,向课本知识学习,向自然学习,向社会学习,向现代科技学习,向生活学习。这一生不去学习的人是非常痛苦的。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学会学习的人可以看到一百个景点,获得丰富的收获;而没有学习的人可能只看到十个。

解决儿童不爱学习的方法


“孩子不爱学习,也不爱玩,脑袋瓜里到底在想些啥!”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其实,有时我们真的是误解了孩子,有句话叫“有心栽花花不开”,即使大人,也有一心想做,却做不成的事。为啥不爱学习?一起来听听孩子的心里话吧!

1.“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看不到希望”

根源:不了解自身潜能优势

这类学生看不到自己有多大希望,表面在学,心中却在放弃的边缘。根源于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往往不客观,仅仅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就全盘否定自己的能力,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低,有些人甚至对自己绝望。需要全面充分的了解自己的潜能优势。

2.“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不知道为啥而学”

根源:目标不明确

这类学生不知道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多数是为父母、为老师、为考上好大学而学,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更没有思路和方向,只是随大流,过一天算一天。需要明确目标,帮助其专业定位,给他看得见的未来,才能重新唤起学习动力!

3.“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不会学”

根源:学习技能低

这类学生的学习技能发展滞后,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任务经常完不成、容易陷入书山题海、产生知识漏洞。急需提升如:学业目标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课堂学习效率、各学科学习技巧等学习技能。

4.“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学不会”

根源:认知能力低

这类学生与学习有关的基础认知能力,比如:工作记忆能力、思维转换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有待提升,这些能力有一项不足则直接影响学习效率,且学生尽管在学习上付出很多努力,但收获甚微,还会严重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并且这类问题不容易被发现,无论是学生自己,还是教师。

5.“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没法学”

根源:情绪不稳定

这类学生容易受周围环境、人际交往等因素影响从而无法安心学习。比如常见的考试焦虑、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坚持性差、厌学、抑郁等等,这些困扰过度地消耗了学生的心理资产,纵使潜能再好也得不到最大的发挥,最终学习也受到严重干扰。

北京国奥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分析:孩子厌学问题成因很复杂,只有深入分析每一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并针对性地做相应的心理辅导,才能真正帮孩子走出困境。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学习问题时一定要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而不是抱着发泄的态度去乱扣帽子,说孩子就是“不上心”、“笨”等等,那样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打击孩子的学习动力,使学习问题更严重。

北京国奥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建议:面对孩子厌学的现象,作为家长要经常给孩子以成功的体验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使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不要“强迫”孩子学习如果家长对孩子学习逼得太紧的话,孩子会变得比较焦虑、不耐烦,厌学心理就会变得更严重。孩子会变得容易遗忘,容易把刚刚学过的东西也忘掉。要注意赞美和鼓励。

每个学生都是一块金子,都有他闪光的一面。教师应把教学与学生特长结合起来。其实特长与学习并不矛盾,因为它们可以相互影响。由于有特长、有兴趣,他们会经常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加他们的成功体验,他们的兴趣劲头也会潜移默化地移到学习方面来,增强学习的信心,逐渐承担其学习任务。

对话:“我知道你不爱学习”


为了帮助孩子改正不爱学习与懒惰的坏习惯,她费了不少心也费了不少口舌,但成效不大。我们暂时把她称做“壮壮妈”。

壮壮妈的讲述:“听了一天屈老师的有效亲子沟通课,尤其是听屈老师详尽的分析“爱的八大误区”后,心里一个劲的直翻腾,觉得屈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是朝着自己说的。带着激动,我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路琢磨着见到儿子后,马上问他自己的想法。

一进家门,我就对儿子说:“儿子,妈妈今天学习收获可大了。”没想到,儿子看了看我,没吭声进了他自己的房间。要是以前,我会急了,冲他发火。可想到屈老师的话,我没急,而是跟进了儿子的房间,看到儿子躺在床上,我也躺在了他的身旁,继续对他说‘我知道你不爱学习,今天我不说你学习的事,说说妈妈今天的学习有收获。”儿子没说什么。“你怎么没感觉?你也利用暑假的时间到北京听听屈老师的课吧!妈妈给你报名。”没想到,儿子翻身坐起来说:“要去你去!”儿子的话把我噎得楞了半天。

开心妈妈点评:首先与孩子的沟通要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沟通的精髓是情感的沟通。情感还没有拉近时,孩子的情绪没有改变,你就提出了要求。父母通过学习有了收获,孩子没有参加学习,他可能不会理解你的话。

怎么通过我们的话打动孩子的心?是需要认真思考的。当孩子没听进你的话时,你不能急于求成。如果用培训课上所听到的具有吸引力个案分析做话题,自然进入与孩子的沟通,就不会引起他的反感。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说话过于直白,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另外,与孩子沟通并不是对孩子的乞求。沟通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不能乞求孩子给我们什么,而是要学会掌控局面,站在理上又不盛气凌人,让孩子从心里真正感觉到父母的行为真是为他好,他也就能接受你的建议。

观感:“我知道你不爱学习”这句就拉大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造成了沟通障碍,孩子觉得接下来除了教训难有收获。

孩子不爱学习的五大原因


“孩子不爱学习,也不爱玩,脑袋瓜里到底在想些啥!”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其实,有时我们真的是误解了孩子,有句话叫“有心栽花花不开”,即使大人,也有一心想做,却做不成的事。为啥不爱学习?一起来听听孩子的心里话吧!

1.“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看不到希望”

根源:不了解自身潜能优势

这类学生看不到自己有多大希望,表面在学,心中却在放弃的边缘。根源于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往往不客观,仅仅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就全盘否定自己的能力,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低,有些人甚至对自己绝望。需要全面充分的了解自己的潜能优势。

2.“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不知道为啥而学”

根源:目标不明确

这类学生不知道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多数是为父母、为老师、为考上好大学而学,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更没有思路和方向,只是随大流,过一天算一天。需要明确目标,帮助其专业定位,给他看得见的未来,才能重新唤起学习动力!

3.“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不会学”

根源:学习技能低

这类学生的学习技能发展滞后,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任务经常完不成、容易陷入书山题海、产生知识漏洞。急需提升如:学业目标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课堂学习效率、各学科学习技巧等学习技能。

4.“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学不会”

根源:认知能力低

这类学生与学习有关的基础认知能力,比如:工作记忆能力、思维转换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有待提升,这些能力有一项不足则直接影响学习效率,且学生尽管在学习上付出很多努力,但收获甚微,还会严重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并且这类问题不容易被发现,无论是学生自己,还是教师。

5.“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没法学”

根源:情绪不稳定

这类学生容易受周围环境、人际交往等因素影响从而无法安心学习。比如常见的考试焦虑、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坚持性差、厌学、抑郁等等,这些困扰过度地消耗了学生的心理资产,纵使潜能再好也得不到最大的发挥,最终学习也受到严重干扰。

北京国奥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分析:孩子厌学问题成因很复杂,只有深入分析每一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并针对性地做相应的心理辅导,才能真正帮孩子走出困境。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学习问题时一定要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而不是抱着发泄的态度去乱扣帽子,说孩子就是“不上心”、“笨”等等,那样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打击孩子的学习动力,使学习问题更严重。

北京国奥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建议:面对孩子厌学的现象,作为家长要经常给孩子以成功的体验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使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不要“强迫”孩子学习如果家长对孩子学习逼得太紧的话,孩子会变得比较焦虑、不耐烦,厌学心理就会变得更严重。孩子会变得容易遗忘,容易把刚刚学过的东西也忘掉。要注意赞美和鼓励。

每个学生都是一块金子,都有他闪光的一面。教师应把教学与学生特长结合起来。其实特长与学习并不矛盾,因为它们可以相互影响。由于有特长、有兴趣,他们会经常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加他们的成功体验,他们的兴趣劲头也会潜移默化地移到学习方面来,增强学习的信心,逐渐承担其学习任务。

孩子不听话是因为家长“不会听话”


“当他是学龄前儿童时这样做,当他十几岁后,还会愿意和你谈话。你会对自己的表现非常满意。”

——————————————————

让父母与孩子保持密切关系的一项最重要的技巧是倾听,而不是教育、建议或提供解决方案。

这些东西不仅孩子不需要,还会阻碍他们形成自己的想法。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你聚精会神的倾听。

有时,你需要倾听他的语言;

有时,你需要观察他行为传递的信息。

优秀的倾听者需要倾听弦外之音。

要想孩子“听话”,首先家长要——“学会倾听”

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倾听者,只需培养优良习惯。但是,与所有习惯一样,倾听习惯需要实践。那么,如何培养倾听习惯呢?

1.记住闭上你的嘴

“倾听”的字母还可以组合为“安静”,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2.当你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专心

面对孩子,你是否随口应付、被迫答复、被动反应?如果是,按下你内心的暂停键。(是的,有时,你的确需要按下这个暂停键。这一过程仅需3秒钟时间。)停止工作,深呼吸,然后合上你的笔记本。看着孩子的眼睛,专心倾听。

3.注意孩子开始讲话的方式,然后做出回应

你必须具有很强的自律精神,才能迫使你将注意力从手头工作转移到孩子的问题上。这是一个重要信号,孩子可以据此判断,在他需要你的时候,是否可以信赖你。孩子主动发起的讲话比你的询问重要得多,例如,你可以借机了解今天学校发生的事情。

4.如果你现在不能听他讲话,应该这样答复他

“我听到你对这事感到愤怒,我希望我们能够认真讨论。不过,现在我需要安排大家去上学,所以暂时还不能和你讨论。我们可不可以定一个时间,就在今天晚饭后讨论怎么样?”然后,一定不要忘记你的许诺。按时和他讨论。这样,你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

5.要全神贯注

现在是你倾听孩子讲话的时间。工作问题可以先放一放。孩子能够感受到你是否在真正倾听。他可能不会流露出来,但是当你假装倾听,实际心不在焉时,他的自信心会受到伤害。

6.为了开启对话,要积极确认并反映他的感受,不要进行判断或给出建议

“你对弟弟非常生气”和“你似乎担心今天的野外旅行”,这些都是开启对话的方法;“你必须努力和弟弟相处”和“不要过分担心野外旅行,你必须去”,这些都会结束对话。

7.提出非判断性问题,鼓励孩子给予真实答复

“今天午饭时你和谁坐在一起?”或者“拼写测验怎么样?”比“今天上学怎么样?”要引出更多谈话内容。以“为什么”开头的问题常常让孩子处于戒备状态:“你为什么穿那个?”与“对于今天的野外旅行,你认为大多数孩子会穿什么衣服?”相比,后者效果要好得多。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你聚精会神地倾听。

8.不要急于提出方案或建议

这意味着,你必须控制自己对问题的忧虑。你的孩子需要一个宣泄的机会,否则他无法更好地思考。然后,他还需要一个思考解决方案的机会,在此基础上,他才能培养自信和能力。

9.确保话题的安全性

如果内心忧虑,人们是无法认真倾听的。如果他们感到不安全,他们通常会退缩或攻击,大脑的思维功能则会随之关闭。如果你看到孩子表现出愤怒、恐惧或悲伤的情绪,要及时与他重新建立联系。告诉他,同时也告诉你自己,你非常爱他,你有责任找到一个适合所有人的解决办法。

10.通过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孩子感到对话的安全性

不要过于掺入个人色彩。首先,深呼吸一下。如果你感到负有责任(“我原本可以阻止这件事!”)或者恐惧(“我不敢相信这种事发生在我孩子身上!”),你要努力镇定下来,将你的感受放在一边。现在不是分析你的时候,内心忧虑于事无补。事实上,无论你的孩子在讲什么,你都可以稍后再处理自己的感受。提醒自己,现在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处理好这些棘手的感受。当他心情稳定之后,帮助他制定正确的行动计划。

如何让孩子听我讲话?

父母们提出的一个最常见的问题是,“我如何才能让孩子听我讲话?”孩子的头脑中有很多想法,从午饭时和谁坐在一起到足球选拔赛,再到最新的计算机游戏。在他们的名单上,父母的座次相当靠后,让我们颇为尴尬。即使蹒跚学步的孩子,关心的事情也与我们不同。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要在此时此刻洗澡!

当然,向我提出这一问题的父母们并未真正思考倾听话题。他们希望弄明白的是,如何让孩子照他们说的话去做。那么,秘诀是什么?先建立联系,再试图纠正。下面,我们详细讲述一下具体做法:

●在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之前,不要开始讲话

主动与孩子接近,轻轻触摸他。看着他的眼睛,直到他抬起头来。然后,开始讲话。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你不能这样做,务必确保吸引他的注意。例如,当你正在开车时,可以这样说:“我能告诉你点儿事情吗?”

●不要重复讲过的话

如果你已经问过一遍,孩子没有做出回答,不要简单地重复。你没有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此时,你应该重新返回第一步。

●言简意赅

大多数父母讲话太多,弱化了要传递的信息,失去了孩子的注意力。当你向孩子作指导时,要尽量言简意赅。

●从孩子的视角看待问题

如果你正忙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的配偶命令你停下来做另外一件对你不重要的事情,你会有何感受?你是否会不予理睬?但是,如果你赞同他的观点,效果就会大为不同:“我知道,现在很难停下来,亲爱的。但是,我需要你……”

●寻求合作

没有人喜欢听他人颐指气使地下达命令。所以,要语气温和,给出选择。“现在该洗澡了。你是想现在去,还是过5分钟去?好的,说定了,5分钟,好吗?我们拉钩。”

●要安慰,不要责备

当我们情绪波动时,孩子就会关注我们的情感,忽视我们传递的信息。如果你的目的是让大家都上车,不要浪费时间思考你第一次要求时他们为什么不听你的话。这样做,只能让大家心情更加糟糕,包括你在内。你该深呼吸一下,帮助孩子准备上车。上车之后,你可以让他们帮你想办法如何准时走出家门。

●设定例行活动

例行活动越多,你作为操练官的可能性就越低。如果孩子在做日常活动时你为他们拍了照片,并将它们张贴在一面小小的招贴画上,经过一段时间,他会对这些事情担负起责任来。你的职责仅限于提出问题:“离开家之前,你还要做什么?我们来检查一下。”

●做专心倾听的榜样

如果孩子向你讲述白天发生的事情时,你的眼睛却在盯着自己的电话,你这是在告诉他如何处理家庭交流。如果你真的希望孩子听你讲话,就要放下手头的事情,专心听他讲话。这只需几分钟时间。

当他是学龄前儿童时这样做,当他十几岁后,还会愿意和你谈话。你会对自己的表现非常满意。

【编者说】

1、只有我们先学会了“听话”,孩子才有可能变的“听话”;只有当我们开始从“上帝”的宝座上走下来的时候,放弃了命令、安排,才有可能与孩子更好的建立起连接,而只有先建立了连接,才能有更好的沟通与合作

试想一下,一个对你既不理解、又不尊重,完全无视你内心感觉的人,你还愿意与他沟通、合作么?你心中不会对他的命令与安排产生敌意与抵触么?甚至在对方和你说话的时候,你心里都在小声嘀咕着诅咒他……可以想一想自己的童年,或许就会有一两件记忆深刻的事情令你难忘,虽然那时的你还小,不明白自己为什么那么愤怒与不满

同理,如果你能想通自己的感受,那就可以深刻的体会孩子的感觉了。并不是孩子不想“听话”,而是被家长的行为推到了那个“不听话”的位置上了

请永远记得:孩子是一个有自主意识、思想的,独立的人

2、很多时候我们情绪失控,不能保持平静的状态面对孩子的问题,是因为自己的大脑自行运转机制所致。惯性思维会使得我们忽略了眼前这件事并没有多么严重、糟糕,而是联想起以前一系列孩子令你不满意的事情,甚至预想出可怕的未来,这些联想叠加在一起,就会使你变的焦躁不安,愤怒指数直线飙升!进而失控爆发

所以,面对孩子的问题时,记得时刻提醒自己,别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你要做的只是处理眼前这件事,而不是制造激化矛盾或是发泄自己的情绪

3、聊起孩子不听话的问题,我听过太多父母的头疼抱怨,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和孩子很好的沟通、合作呢?除了今天文中讲到的尊重、倾听,还涉及到家长的说话语气及方式,是父母一定要了解的!奶爸就介绍给你看两篇专门讲语气与方式的文章

做到这三点,解决孩子不爱学习的烦恼


在大多数家长眼里,孩子总是不够热爱学习,上小学的时候,平时放学回家需要自己一催再催才会去做功课。上了中学,不催了,但总能看到孩子偷偷发呆或者精神萎靡的样子。

学习需要付出,付出时间、精力等等,还得接受毅力的考验,这些都是不是舒适的体验,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得不到反馈,学习自然变成一件惹人烦的事情。所以这里讲到的反馈,即从学习中不断获取成就感,这才是保持学习动力的真正良药。

那我们如何帮助孩子不断从学习中获取成就感?

给予肯定。家长以及老师对孩子学习成长的状况保持关注,在孩子努力的过程,不需要刻意地去鼓励,而且是那种很泛层面的鼓励。如果孩子在具体的学习过程成长了,比如不喜欢的几何题目能够解答正确,不用再搔头弄耳时,这时我们可以稍微给予孩子赞许的目光或者具体的表扬。这些是外界给予的反馈,让孩子从他人身上获取成就感。

重视功课预习。同一堂课同样的学生,有预习与没有预习的听课体验天差地别。预习过功课的学生上课更自信,偶尔的恍然大悟便是最可口的精神食粮,而没有预习功课的学生且基础薄弱,如果刚好内容较难,他们更多的是茫然失措,一脸懵逼状态。我们应当督促好孩子预习功课,让孩子在日常的上课中去获取成就感,毕竟孩子每天的上课时间占了一大半,这种良好的体验能帮助孩子不断获取充实、喜悦的学习体验。

协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学习是件长期的工程活儿,我们必须从设计到盖砖建设有一个可视化的进步反馈。我们常见的反馈便是试卷成绩,这是大补,而平时学习计划中合理的小目标则是营养剂,不断的补充营养剂,孩子才有更足的精神去跨过下一个槛,一步步的成长,让孩子能自我感觉进步。

以上三点常用的方法,更多帮助孩子获取学习成就感的方法需要家长发现,无论生活上还是具体科目学习上,毕竟“学习”的对象并不限定与课本知识,我们着重于“学习”这个动作行为。

家园共育《孩子不爱学习可能是因为家长》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爱学习小学语文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情商低的人,可能是因为小时候没哭够 上周,一个朋友问了我一个问题,还挺典型的: “我家孩子特别爱哭,一言不合就大哭,每次哭得我实在心烦,该拿一个爱哭的小孩怎么办呢?” 我看到这个问题后第一反应就是——为什么不让孩子哭呢?更进一步说,...
    2020-12-19 阅读全文
  • 怎样教育不爱学习孩子? “孩子不愿意上学怎么办?”“孩子不用功读书怎么办?”不少家长整天为这些问题而忧心忡忡。其实,孩子大多是愿意通过学习去了解新的东西的。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孩子的确会变得讨厌念书、讨厌学习。造成这种...
    2021-07-08 阅读全文
  • 办法用尽,孩子为何还是不爱学习 有些孩子出现厌学心理,不愿意去学校,不喜欢学习,害怕见老师,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习上的“习得无助”,这类学生不但会影响后续的学习,还会影响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作为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方法来让学生避...
    2020-08-19 阅读全文
  • 孩子不爱学习?父母先反省自己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在小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最强大的、无所不能的权威。他们通过观察家长的行为举止进行模仿学习,所以我们教育学理论中非常强调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家庭对孩子...
    2021-01-20 阅读全文
  • 解决儿童不爱学习的方法 “孩子不爱学习,也不爱玩,脑袋瓜里到底在想些啥!”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其实,有时我们真的是误解了孩子,有句话叫“有心栽花花不开”,即使大人,也有一心想做,却做不成的事。为啥不爱学习?一起来听听孩子...
    2021-01-07 阅读全文

上周,一个朋友问了我一个问题,还挺典型的: “我家孩子特别爱哭,一言不合就大哭,每次哭得我实在心烦,该拿一个爱哭的小孩怎么办呢?” 我看到这个问题后第一反应就是——为什么不让孩子哭呢?更进一步说,...

2020-12-19 阅读全文

“孩子不愿意上学怎么办?”“孩子不用功读书怎么办?”不少家长整天为这些问题而忧心忡忡。其实,孩子大多是愿意通过学习去了解新的东西的。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孩子的确会变得讨厌念书、讨厌学习。造成这种...

2021-07-08 阅读全文

有些孩子出现厌学心理,不愿意去学校,不喜欢学习,害怕见老师,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习上的“习得无助”,这类学生不但会影响后续的学习,还会影响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作为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方法来让学生避...

2020-08-19 阅读全文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在小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最强大的、无所不能的权威。他们通过观察家长的行为举止进行模仿学习,所以我们教育学理论中非常强调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家庭对孩子...

2021-01-20 阅读全文

“孩子不爱学习,也不爱玩,脑袋瓜里到底在想些啥!”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其实,有时我们真的是误解了孩子,有句话叫“有心栽花花不开”,即使大人,也有一心想做,却做不成的事。为啥不爱学习?一起来听听孩子...

2021-01-0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