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三岁幼儿故事。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学习中,常常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一般指代可供人们参考的信息知识等。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那么,你知道优秀的幼师资料是怎样的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孩子三岁后不宜再吃手”,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导读:吮指被认为是一种不良口腔习惯,很不卫生。

医学专家认为,大约75%的婴儿在出生后3个月就开始吃手指,这被视为正常现象。这个动作一般在2岁以后逐渐自行消失,如果这个习惯动作持续到3岁以后,就成为了不良习惯,需要尽早地进行矫正。孩子吃手指的危害如下:

吮指被认为是一种不良口腔习惯,很不卫生。yJs21.Com

吮指有害于宝宝牙齿的发育和排列,还会使颊肌收缩,引起牙弓狭窄,上前牙前突,影响上下牙的咬合和外形的美观,这些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发育均有影响。

宝宝被吮吸的手指会感染、肿胀、增生,甚至出现变形的现象。

宝宝一旦吃手指成隐,就会满足于吃手指的乐趣,不愿参加其他活动,对其智力的发展和社交能力的培养也会产生影响。

吮指反射是婴儿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婴儿正是借助这一能力,顺利的吸吮母乳,快乐成长。心理学家发现,吮吸在满足婴儿生存需要的同时,还可以使他缓解饥饿感、减轻焦虑感,获得心理快感。在两三岁左右,宝宝其因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生活丰富起来,因此会逐渐放弃这种原始的、单调的获得快感的方式。但如果这个时期,吃手指的习惯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就错过了消除吮指关键期,以后的矫治工作就要事倍功半了。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三岁宝宝阅读特点介绍


宝宝三岁就开始阅读了,小小的人儿把玩着一本小书,这样的情形很是喜人。小宝宝阅读有着他自己的特点。

喜欢反复听一个故事,读一本书

这是宝宝的阅读特点。宝宝不但喜欢反复听一个故事,还喜欢听他自己的“故事连载”。妈妈每天都可以编出与宝宝有关的故事,如果把白天刚刚发生的事情讲给宝宝听,无论是好笑的,还是不好笑的,宝宝都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比听任何故事都起劲儿。因为在宝宝的潜意识中,他对自我行为以及自我行为在父母眼中是否被重视,是非常关心的。这么大的宝宝,对父母有强烈的依赖感,也逐渐发展出对父母的情感。宝宝

希望得到父母的喜欢,开始在意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样子和位置。通过讲他自己的故事,宝宝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同时也体会到他自我存在的价值。

喜欢听父母读书声

宝宝喜欢听父母大声朗读优美的文字和有趣的故事。争取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大声朗读给宝宝听。建议如下。

●书的内容要有乐趣。妈妈们一般认为,专门给宝宝写的书,宝宝一定会感兴趣。这样的认识有点想当然。试想,专门写给成人的书,成人就都感兴趣吗?显然不是的。在这方面,宝宝和成人一样。如果给宝宝买一本书,大声朗读给宝宝听,宝宝注意力不能集中10分钟,就说明宝宝对这本书不感兴趣,暂时不要读给宝宝听了。

●每天确定相对固定的时间为宝宝大声朗读;如果不做这样的安排,妈妈可能就挤不出时间给宝宝读书了。

●见到张贴的字就要朗读出来,如果是一幅画,就告诉宝宝这幅画的含义,比如路标、商标、食谱、宣传画等。这样不但让宝宝学习认字,还让宝宝了解生活中的事情。认识路标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和宝宝一起看图说话,宝宝说一个版本,妈妈说一个版本,把宝宝讲的和妈妈讲的记下来,第二天再读给宝宝听,宝宝一定对自己编的感兴趣,记忆也深刻。

●让宝宝自己捧着书一页一页翻着看,就如同宝宝自己拿勺吃饭,在自己控制之下,注意力会更集中,也会更感兴趣,更有参与感。

●和宝宝一起欣赏书的封面,每本书封面都是经过认真设计的美术作品。欣赏封面,不但加深对书的理解,还练习欣赏作品。

●让宝宝看字,不一定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宝宝认,让宝宝对字有个大概的认识就可以了。宝宝认字不是记笔画,而是把字看成是一个图形,宝宝记的是图形,是在理解最古老的象形文字。

●为宝宝读书可不能像念经似的,要栩栩如生,声情并茂。有动物叫声,就要学得惟妙惟肖;有描写咳嗽的,就要真地咳嗽几声。父母或看护人越活泼(天真活泼得像个宝宝),越能引起宝宝学习兴趣。

●读完故事后,要问宝宝几个与你读的故事有关的问题,了解宝宝对书的理解。宝宝回答正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鼓励宝宝动脑筋,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读完一个小故事,鼓励宝宝把故事重新讲给你听,不要打断宝宝,直到宝宝讲完。宝宝讲得对与不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锻炼宝宝的语言整理能力和复述能力。

十法改变孩子吃手恶习


导读:孩子吃手似乎很常见,但是你知道吃手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吗?找到改变孩子吃手的方法,是家长们的当务之急。

吮指是婴儿常见的行为,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大约有一半的小婴儿有过这种吮指行为,其高峰在18-21个月。有80%的儿童在入睡时还要用一用。

吮指的方式在不同儿童那里是不同的。

有的只是把手指(多数是大拇指)塞在嘴里“咂”;有的是抱着毛绒的玩具就要吃指;还有的不是吃大拇指,而是吮食指、中指,甚至拳头。

吮指的时间对不同儿童也不相同。有的只要是醒着没人陪伴就吮,有的是在入睡前才吮。在入睡前吮指的,更难纠正。

对吮指的看法,不同国家有不同。在我们国家,家长很紧张,觉得孩子有了大问题了,千方百计地要纠正;但今天的欧美国家并不是这样看。他们认为这并不是什么不良行为,孩子到了5岁左右会自动放弃的,专家也认为,如果孩子快出恒牙了,还在吮指,才会对牙列的整齐与否有影响,否则就没有什么害处,不必过份担心。

吮指的原因一开始是偶然的、不经心的,婴儿在两个月左右就“发现”自己的手了。他偶尔把手、手指碰到嘴边、伸到嘴里,很自然,吮吸一下很快乐,就常常这样做,终于形成了习惯。有人认为小婴儿吮指是由于出生后吮吃瓶奶,吮吸动作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出现吮指,这也有可能。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儿童(五、六岁)来说,因为某个原因(父母争吵、爷爷经常发大脾气等)心理情绪紧张,感情无寄托,因而发生吮指,以求得安全感,这也是有的。

总之,对吮指的看法各式各样,是否急于纠正,认识也不尽相同。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常见的行为,在一岁以内不必过份紧张,一岁以后,应该注意纠正。当然,在两三个月就纠正更好。两岁左右开始纠正,可以利用语言讲道理,效果更好。四岁经后再开始纠正,由于习惯太牢固,纠正起来,困难很大。

纠正吮指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在小婴儿醒着的时候,总让他的手指有事做,摇小拨浪鼓、小摇铃,会有用,另外,抱他起来走动。在他刚要把手伸到嘴里时,把他的手指拿出来,逗引他看垂挂的玩具、听你唱唱歌,转移他的注意力。

2、在手指上涂上“有异味的东西”,如黄莲、一点点咸味、一点点辣味,对刚形成吮指习惯的小婴儿很有用。

3、不要批评,这样做会使他更加吮指,寻找安全感。

4、孩子大一点了,可以带他看牙医,让牙科医生对他说不能吮指的话(事先和牙科医生说好),这会很有用。

5、对在睡前要吮指的孩子,可以在睡前对他讲讲故事,一起看看图画书,甚至推迟一点睡觉,以使他累了,不吮指也可以睡着了。

6、对吮吸习惯比较牢固的孩子来说,睡前马上把他喜爱抱着睡觉的玩具一起收起来,让她会大哭大闹,这并不是一个好方法。最好和他一起玩“宝宝回家”的游戏,让他和你一起把这些宝宝放到“床上”去,让他们睡觉,然后你再和他看图书、讲故事,陪他睡觉。这样,他知道“宝宝们睡觉了”,会忘记他们,不会去找他们,也不会吮吸了(因为她只有在抱着这些毛绒玩具才吮指呢!)。

7、孩子因为你拿走她心爱的玩具而大哭大闹,你不理会她,是正确的,她哭闹几天就会好的。最怕是她闹了一阵,你又给她了,于是她就愈闹愈厉害,终致形成了生物钟,到时候就会自动醒来闹。

8、可以带孩子到姥姥、奶奶家住几天或者外出旅游几天(把她心爱的毛绒玩具也带几件,以备急需,不过,不让她看见),彻底改变,有时会连不良行为也改变了。

9、如外出不可能,把屋里的摆式换个样,床换个地方,被褥抱套不同的,也可能有用。

10、换其他人(如姥姥、奶奶)来照顾她睡觉几天,试一试。

帮宝宝戒掉孩子吃手毛病


“小宝宝的手指头上是有蜜的”。我家的宝宝果真就是这样。小手吃得可起劲了,把他一只手拿下来另一只又塞进去了,还吸得啧啧作响,特别有滋有味。宝宝为何爱吃小手?这是个让众多爸爸妈妈们都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让他吃吧,一是担心不卫生,二是担心会对宝宝将来牙齿的发育有影响。可这个给宝宝带来快乐的习惯,纠正起来还真是不容易。宝宝的“手指棒棒糖”需要戒掉吗?怎么戒?让我们来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

据调查研究显示,1岁6个月的宝宝中,有19.2%的宝宝有吃手的习惯;3岁宝宝中,有10%的宝宝仍爱吃手;而3岁6个月的宝宝中,保留吃手习惯的比例下降至7.8%。看来吃手的习惯在宝宝当中还真是个普遍现象。

专家告诉你:2岁是个分界点

2岁以下的宝宝吃手爸爸妈妈不用担心

2岁以下的宝宝偶尔地啃啃脚丫子,吮吸小手,妈妈们不用为此太担心。因为,这时宝宝的牙齿发育不会受此影响。宝宝在5~6月的时候长的是虚牙,吃吃小手磨磨牙床并没有什么坏处。

吃手是宝宝智力发展的一种信号

从妈妈的肚子里来到人世,外物对宝宝来说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但初到人世的宝宝大脑发育还不够完善,大脑的定位系统尚不成熟。因此,把手放在嘴里吃对这个时期的宝宝来说还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宝宝再长大一些,手指功能开始分化,初期的手眼协调功能也开始显现了。2~3个月后的宝宝会开始出现手的动作,他往往会挥舞着他的手臂和这件大“玩具”玩得不亦乐乎。当宝宝真正能把手放在嘴巴里啃的时候,则说明宝宝的运动肌群与肌肉控制能力已经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了。这是宝宝智力发展的一种信号,爸爸妈妈应当为宝宝的这个举动自豪才对。

吃手是宝宝心理发展的需要

宝宝长到2~3个月时正处于口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很多宝宝喜欢含着妈妈的乳头或是咬着小手睡觉。有个东西放在嘴里对他们来说会多些安全感,而一旦吸吮、舔啃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让他不安,并产生暴躁、抑郁的不良情绪。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认为,在宝宝吃手的活动中还包含了人类性快感需要的自然反映。这里的性快感只是一种近似于成人快感的情绪,吃手可以消除宝宝的不安、烦躁、紧张,具有镇静作用。强制性的让宝宝停止吃手,会使得宝宝产生逆反心理或是心理上的阴影。据国外研究发现,在这个时期若宝宝的行为受到强制约束、口的敏感期没有得到正确对待的话,当他长大后将更易形成具攻击力的性格。男孩易具有暴力倾向,女孩则会更爱说闲话,讽刺挖苦人。

总结:两周岁以前的宝宝有吃手的行为,爸爸妈妈不用特别担心,没有必要去阻止它。吃手是宝宝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发展阶段和心理需求。大部分是一种一贯性的行为,长大后也不大会养成吃手的习惯。爸爸妈妈要做的只是经常帮宝宝洗手,保持宝宝的手部卫生,以防细菌入侵引起宝宝的胃肠道感染。

宝宝吃手有规律


导读:在矫治过程中,妈妈爸爸的态度要和蔼,语言动作要轻柔,以关爱鼓励为主,不要大声呵斥、打骂宝宝,宝宝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以表扬。

宝宝刚出生时,口唇接触妈妈的乳头就会自发地作出吃奶的吸吮动作,这是一种生理性的吸吮反射。当他们在饥饿时,无论口唇碰到什么东西,都会引起吸吮反射,甚至在熟睡中也会自发的出现吸吮动作。

稍大一点,饥饿时大多数宝贝(占婴儿的90%)会将自己的手指放在口中吸吮,这是一种正常现象,爸爸妈妈不必太在意。

2~3岁后,宝宝饥饿时会要求吃东西,这种吸吮手指现象逐渐消失。

宝宝4岁了,还吃手,甚至出现咬指甲、咬被角、咬衣服袖口的现象,就可能是行为问题,需要进行矫治了。

宝贝吃手有原因

宝贝需要吸吮。刚出生的宝宝对吸吮有一种天生的需要,如果吸吮没有得到满足,他就会想办法自己满足自己──吸吮手指,这是一种替代和安慰。

吃手是宝宝对爱的呼唤。爸爸妈妈或看护人很少和宝宝肌肤相亲,很少陪宝宝说话、做游戏,宝宝饥饿、患病时不能得到及时的抚慰,吃手是宝宝的一种自慰方法,其中多少有些无奈。

吃手是宝宝排遣压力的方法。如果宝宝的生活环境、看护人经常更换,或爸爸妈妈对宝宝要求过严,经常训斥打骂宝宝,家庭关系紧张等等,在较大心理压力下,宝宝会通过吃手来排遣内心的压力。

吃手是宝宝对抗孤单寂寞的方法。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一个宝贝,孩子不免孤单,如果孩子常独自在家里玩玩具、看电视,接触不到同龄的伙伴和新鲜事物,不免会感到寂寞,孤独和乏味,孩子会用吃手来排遣孤单和寂寞。

妈妈爸爸的态度强化──宝宝吃手。当宝宝紧张焦虑时、饥饿时、无聊时或模仿其他孩子偶尔吃手时,爸爸妈妈见了,严厉训斥,令宝宝更紧张,反而强化了宝宝吃手。也有的妈妈爸爸对宝宝吃手看之任之,不及时找原因,进行矫治,让吃手成为一种固癖。

宝贝吃手害处多

手:宝宝常吃手,小手浸泡在口水里,受到牙齿的压迫,时间一久容易出现手指蜕皮、肿胀、感染、变形。

牙:小手放在嘴里,影响出牙,时间一久可能会引起牙齿排列不整齐,牙齿闭合不良。

卫生:宝宝的小手东摸西动,粘了不少脏东西,一吃手,脏东西就入口了,容易引起腹泻、感染寄生虫等。

心理:如果宝宝形成了吃手的坏习惯,不仅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也容易产生紧张、焦虑、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绪情感,影响宝宝的心理健康。

应对吃手有对策

1.让宝贝享受吮吸的快乐。妈妈要尽可能用母乳喂养宝贝,让他充分享受吮吸的快乐。如果要断奶,要及时添加辅食和配方奶,逐渐过渡,让宝宝有一个适应过程,切忌突然断奶,让宝宝感到焦虑和没有安全感。

2.多陪陪宝宝。爸爸妈妈要多搂抱、多陪伴宝宝,仔细分辨宝宝的各种要求,满足他的各种需要,有条件的妈妈可以为宝宝做抚触按摩,睡前给宝宝讲轻松愉快的故事,读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宝宝愉快地入睡,时时感到安全、幸福、满足。

3.给小嘴找个依靠。当宝宝吃手时,妈妈可以给宝宝一块磨牙饼干,让他的小嘴啃啃,或来个安慰奶嘴或磨牙棒替换一下小手。(提示:安慰奶嘴和磨牙棒要注意清洁和消毒。)

4.为宝贝营造宽松、温馨的气氛。妈妈爸爸最好为宝宝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稳定、宽松的成长氛围,让宝宝快乐成长。

5.伙伴多多,活动多多。妈妈爸爸可以让宝宝多和小伙伴一起玩耍,鼓励他广交朋友,多接触外面的新鲜世界;为宝宝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尽量不让他一个人闲着,他就想不起来吃手了。

6.请医生帮帮忙。如果宝宝满4岁了,还吃手,妈妈爸爸就应当带着宝宝一起咨询心理医生,和医生一起分析宝宝吸吮手指的原因,根据不同原因进行纠正,轻的可指导爸爸妈妈满足宝宝情感需要等措施,重者采用行为矫治方法。

厌恶疗法在宝宝经常吸吮的手指头上抹黄连素等无毒的苦味剂,或缠上纱布,让宝宝吸吮时产生厌恶感,减少或消除这种不良行为。

负性疗法让宝宝在一段时间里反复不停地吸吮手指,直到他感到不舒服、不愉快为止,促使他慢慢改掉这种习惯。

特别提示:在矫治过程中,妈妈爸爸的态度要和蔼,语言动作要轻柔,以关爱鼓励为主,不要大声呵斥、打骂宝宝,宝宝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以表扬。

三岁前的小宝宝也有心理需求


导读:0到3岁的宝宝除了在生理上满足吃好,睡好,生活有规律,环境清洁卫生以外,还要满足心理上的需求。

婴儿来到了人间,从落地的最初一刻就开始接受人类社会的教育,慢慢的,他将从一个“生物人”逐渐变为“社会人”,他会产生作为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活动。

0到3岁的宝宝除了在生理上满足吃好,睡好,生活有规律,环境清洁卫生以外,还要满足心理上的需求。那么,这些年幼的宝宝在想些什么?他们有哪些心理上的需求呢?

清晨醒来睁开眼,想看到父母的笑脸

宝宝需求每天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早上醒来后不必马上被大人催着赶着要他起床;让他睁眼看到的是他熟悉的、喜欢的亲人的笑脸相迎:“宝宝早,宝宝睡好了吗?太阳公公请宝宝起来啦!”几分钟后,等宝宝完全苏醒,心情愉快了,再为他起床穿衣,洗手洗脸。

2岁以后的宝宝可以和父母同桌进早餐,早晨这段时间虽然短暂,但宝宝却能在与父母短暂的相处中感受到亲切和欢快。

当爸爸妈妈离家去上班,要拥抱或亲吻宝宝的脸,和他皮肤接触,以满足他的情感需求;说上几句鼓励他的话,微笑着和宝宝说再见。清晨的这一段时间,父母的笑脸和关心会给宝宝的一天带来新的气息和良好的情绪。

可是,不少上班族的父母,往往忽视宝宝的心理需求,只顾自己赶时间,遇到自己起床晚了,上班时间快到了,更是心急,情绪不好,动作和语言难免粗鲁甚至暴躁。

这样的情景十分常见:爸爸妈妈慌慌张张地做事,嘴里急急忙忙地催促孩子,“快!快点起床。”“怎么这么慢?快点吃饭呀!”要不就抱怨孩子,“你天天拖拖拉拉的,害得我上班总是迟到”。

这样慌张糟糕的开始,使孩子一清晨感受到的不是亲切,而是烦躁;看到的不是的笑脸,而是紧张厌烦的表情。孩子接受了不良的刺激后,情绪消极,心理不安,这会影响他一天的正常生活。

想和父母说话玩耍

3岁前的宝宝特别依恋父母,常想和父母亲近,说说玩玩。因此,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后,应该花一点时间听听宝宝的述说、提问,并为宝宝念儿歌,讲故事,唱唱歌或和他游戏。所花的时间并不多,爸爸妈妈自己也可轻松一下,调剂在外工作一天的紧张情绪,又能给宝宝带来快乐和安慰。宝宝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反而会很高兴地独自去玩或帮忙父母做一些小事情。

有的爸爸妈妈上班忙工作,下班忙家务,晚上还要读夜校,有的要看电视或打麻将,常只顾及宝宝的生活需求,而忽视宝宝的心理需求,不把宝宝的情感要求放在心上。当宝宝拿了玩具找父母玩或对父母说话时,听到的回答是:“别来打扰我,你自己去玩吧!”有的甚至嫌宝宝干扰了他而骂孩子:“真讨厌,你没看见我正在忙吗?”

一心想和爸爸妈妈亲近,结果却遭受到父母的冷淡和不欢迎,宝宝肯定会强烈感受到难过和沮丧,发脾气哭闹也是难免的。有的爸爸妈妈埋怨宝宝不乖,会“作”,却没有想到原因其实就在父母自己身上。

需要在和睦的家庭环境里生活

和睦的家庭是宝宝幸福的摇篮,宝宝需要在父母恩爱、家庭成员和睦、相互尊重的环境里生活,这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父母不和,家庭成员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出言不逊、行为粗鲁,会让宝宝紧张、担忧;或者由于情绪不好,大人将怒气出在宝宝身上,把宝宝当成“出气筒”,更让宝宝委屈、不知所措。尤其是父母矛盾深化到闹离婚的时候,互相争夺孩子,以孩子喜爱之物引诱他站在自己一方,反对对方,使宝宝不知何从,分不清是非,易形成自私、虚伪、说谎及见风使舵的不良行为,严重的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并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

期盼得到父母的尊重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爱好,他们都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孩子从小受到尊重,才会产生自尊心,长大后也会尊重别人。因此,家庭中应该有民主气氛,父母要求孩子帮助做事应该用请求或商量的语气,不可强迫命令。孩子做完事后,父母也要对孩子说“谢谢”。

父母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也要承认错误,若错怪或冤枉了孩子,事后应该向孩子道歉。

孩子难免会有错误和过失以及不能令人满意的行为习惯,爸爸妈妈应该循循善诱,帮助他改正缺点与错误,千万不要在众人面前议论、指责孩子,如说孩子很笨、不听话、喜欢咬人和打人等。这将会强化不好的行为,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父母把孩子当玩物,有的无意识地随便戏弄孩子,如看看宝宝长得白白胖胖很可爱,叫他小胖猪。宝宝长得瘦的叫“小猴子”。宝宝反应迟钝一点,父母一烦恼就骂他是“笨蛋”、“混球”。这都是对孩子人格的不尊重。

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一旦人格受到侮辱,心理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而且,万一孩子丧失了人格尊严的心理要求,带来的后患更是无穷的。

父母如能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将会生活愉快,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孩子三岁后不宜再吃手》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三岁幼儿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三岁以前,开发孩子哪些潜能? 根据实验研究表现:2-3岁是孩子学习口语的关键时期;4-5岁儿童通过朗诵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时期。也就是说,4岁以内是儿童形成观感知觉的时期,这个时期是以情绪和感性为主,以后才是以知识为主。 因此父母...
    2022-02-27 阅读全文
  • 对三岁孩子的教育方法 三岁宝宝的教育跟其他年龄层应有所区别。俗话说“三岁定八十”,及时捕捉这一年的幼儿教育关键期,对宝宝的未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三岁宝宝的教育,各位家长,你们知道多少呢?下面就让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智商...
    2020-09-30 阅读全文
  • 数字概念对三岁孩子的意义 (1)数的实际意义,如能够理解“3”是指三个物体; (2)数的顺序,如能够理解2在3之前,3在2之后,2比3小,3比2大等; (3)数的组成,如“3”是由1+1+1、1+2、2+1组成的。 在孩子时期...
    2022-02-20 阅读全文
  • 三岁孩子怎样提高注意力 3岁宝宝注意力不集中是自我控制力引起的。一般来说自我控制能力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得到改善。因此,父母一定要克服对孩子粗暴、焦虑的态度,关心体贴他们,同时认识到合理要求孩子的重要性。 三岁孩子注意力不...
    2020-12-04 阅读全文
  • 如何应对三岁孩子的攀比心理 如何应对三岁孩子的攀比心理眼下,我生命里最重要的小公主很多时候已经能让我觉得很欣慰了。 有时候看着熟睡中的她,真盼望着她慢点长,永远能停留在这个最可爱、最纯真的童年。 有一天,丫头放学回来,臭美的伸着...
    2020-11-17 阅读全文

根据实验研究表现:2-3岁是孩子学习口语的关键时期;4-5岁儿童通过朗诵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时期。也就是说,4岁以内是儿童形成观感知觉的时期,这个时期是以情绪和感性为主,以后才是以知识为主。 因此父母...

2022-02-27 阅读全文

三岁宝宝的教育跟其他年龄层应有所区别。俗话说“三岁定八十”,及时捕捉这一年的幼儿教育关键期,对宝宝的未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三岁宝宝的教育,各位家长,你们知道多少呢?下面就让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智商...

2020-09-30 阅读全文

(1)数的实际意义,如能够理解“3”是指三个物体; (2)数的顺序,如能够理解2在3之前,3在2之后,2比3小,3比2大等; (3)数的组成,如“3”是由1+1+1、1+2、2+1组成的。 在孩子时期...

2022-02-20 阅读全文

3岁宝宝注意力不集中是自我控制力引起的。一般来说自我控制能力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得到改善。因此,父母一定要克服对孩子粗暴、焦虑的态度,关心体贴他们,同时认识到合理要求孩子的重要性。 三岁孩子注意力不...

2020-12-04 阅读全文

如何应对三岁孩子的攀比心理眼下,我生命里最重要的小公主很多时候已经能让我觉得很欣慰了。 有时候看着熟睡中的她,真盼望着她慢点长,永远能停留在这个最可爱、最纯真的童年。 有一天,丫头放学回来,臭美的伸着...

2020-11-1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