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家庭教育的执行者是妈妈
发布时间:2021-11-06 家庭教育 幼儿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心得近日,哈尔滨家长教育研究会对哈市部分学校的小学生调查发现,七成以上家庭中,妈妈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执行者。爸爸的作用像警察,妈妈的作用像保姆。孩子的大部分管理任务都落在妈妈的身上。
调查显示,给孩子开家长会的家长基本上是妈妈,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到孩子上小学、中学,送孩子上学的基本上是妈妈,许多孩子只知道爸爸在忙,忙什么不知道,做什么职业也不清楚,问到孩子爸爸是做什么的,有的孩子回答说:“爸爸是赚钱的。”
“你想对爸爸说”一栏中,孩子们这样写道:“不要总说我,不要总拿我和别人比,不要总问我考多少分。别总和我喊。”“你说话太损了,听着不舒服,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你玩呢?’跟你说话,一点儿反应都没有,说多了就生气,还总出去喝酒,回来说话唠叨,很烦。”“请不要吸烟,多锻炼一下身体吧,总在外面应酬怎么行。我心情不好时,请不要给我讲关于学习的大道理。不要完全封杀我看电视、玩电脑,适当的玩是有益于学习的。”yJS21.COM
哈尔滨家长教育研究会的郑凡老师说,此次调查可以看出,在许多家庭中,父亲只注重子女教育的结果。他们往往不太参与管理过程,他们都很“忙”,认为子女教育是母亲的事,甚至是老人的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关注其身体和心理的状况,一旦出了问题,爸爸就会怒气冲天,除了指责孩子以外,还要捎带上妈妈,指责妈妈怎么把孩子管成这样。
郑凡老师认为,现在大多数父亲在孩子面前有威严但缺少威信,由于父爱的缺失,将会导致孩子出现许多不良习惯。她建议:父亲也要从自然型父亲转变成学习型父亲。父亲要及时和孩子沟通,担负起父亲的管理责任。父亲也要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家庭教育的方法各不同,但理念只有一个,效果是检查方法的标准。父亲应该做什么?孩子像一颗小树,而家长唯一能做的是对树根的培育,也就是对孩子的心理状态的关注和培养,这才是家长的任务。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家庭教育:仙妈育儿记
仙妈育儿记
下个月我女儿小仙就整八岁了,她呆萌的小样子仿佛就在昨天呢,一转眼,今天她就变成大姑娘了,我不得不感叹,时间过的真快。
仔细想来,在小仙成长的道路上,我是个懒妈妈。为了她能尽快养成好的睡眠习惯,晚上只有在她哭狠了,我才会开灯抱抱她,一般的哭,就让她哭几声,然后自己再接着睡;再大点开始训练她独立吃饭,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更是了,看她很费劲的才能把一勺饭送进嘴里,把衣服穿反了的时候,我按下那颗想过去帮忙的心,躲起来偷看,直到她自己尝试成功之后,再走出来对她进行表扬,鼓励她下次继续。她仰着花猫似的脸冲我笑的那一刻,我们彼此都是很高兴的。因为我的不帮忙,我曾无数次被仙姥姥说懒,没有动摇,我依旧坚持继续,仙爸也全力配合。
十个月的小仙接触的第一本书是婴儿画报,最初我对她的要求仅仅是不撕就好,愿意听我念书,那当然更好。没想到她不但不撕,反而很快就喜欢上了书。我频繁的出没于书店书市,给她买各种各样的书,回家念给她听。我有过一口气念五本书,念完差点晕过去的经历。一岁多的小仙对书的热爱更是达到了一个相当厉害的高度,睡觉的时候头底下枕着一本,怀里还得抱着一本,还得听睡前故事。因为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她说不清楚书的名字,只会说个大概,比如,小猫,那就是得听小猫的故事,好多书里都有小猫啊,这就辛苦我和仙爸了,每天晚上翻箱倒柜的找有那个故事的那本书,仙爸负责陪睡,全念完。
从小书看的多,道理懂的就多。只要你能说出不给她买这个东西的理由,小仙是从来不会哭闹的。书比玩具多的多,一直是她成长中的一大特色。现在也还是这样,几本书,几张纸再有一支铅笔一块橡皮,写完作业的小仙,可以这样自己玩一晚上。
听话懂事自理能力强,幼儿园的老师普遍都那么评价小仙。第一个大班一开学,我再次犯懒跟小仙说,以后书包自己收拾,作业自己记,少写了如果被罚,你自己承担。两个大班上下来,我真没管过她,老师也没找我,偶尔问起来,老师都是一片赞美之声。
去年九月小仙上一年级之前,我突然觉得不放心了,抓紧一切时间和机会对小仙进行各种嘱咐,终于有一天小仙忍不住了说:‘妈妈,你别说了,我都明白我都懂。’她还真明白真懂,书包收拾的整整齐齐的,别的同学的家长忙着在群里问作业,帮孩子找课本找文具的时候,她已经写完了,她没丢过东西。每个课间她都会在学校里转转,没几天就把学校的情况摸熟了,算是打消了我对她会在学校里迷路的担心。
幼小衔接,对小仙来说几乎是无缝的,她好多方面比高年级的一些孩子做的都好。语文数学老师对她的评价都很高,上学期成绩册上,小仙被班主任老师给了希望能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下课能多和老师同学交流的评语,这学期成绩册拿回来,我一看全变了,全是老师对小仙的肯定以及鼓励,也就是说她改正了,这种强大的执行力,连我这个大人都自愧不如。
说了那么多,小仙就没缺点吗?当然不是了,她很犟,骨子里就犟,书看多了想法一多就更犟,犟的令人头疼。之前我没少为她的犟生气。后来我想开了,转变方式方法,这件事情出来了,我会把我的意见以及可能出现的后果跟小仙说清楚,在绝对安全的情况下,怎么做让她自己去选择,让她积累处理事情的经验。有时候她会非常高兴的跑来跟我说,妈妈你说的是对的啊。不来找我也没关系,我不生气,她虽然是我的孩子,但更是个独立的人,应该有自己的思维和做事情的方法,只要在绝对安全,不违背道德的状态下就好。
养孩子对所有父母而言都是一场修行,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我觉得其中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适当放手,不要急需否定孩子,给孩子一个尝试锻炼的机会。我们都无法陪伴孩子一辈子,废物式育儿真是万万要不得的。与其羡慕谁家孩子学习好,谁家孩子懂事,谁家孩子优秀等等,真不如时常反思自己,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孩子成长的每一天,作为父母的你,做过些什么?!
家庭教育随笔:女儿,妈妈在努力!
我很佩服一些人,人家在做妈妈之前,已经完全明白了妈妈的责任与义务,而且对于妈妈应该做的事情,尽心尽责,严格要求,未雨绸缪。
人家在孩子还没有出生,就一直坚持给孩子做胎教,人家从孩子一落地,就有计划的进行各种熏陶,人家为了孩子的教育,抓住每个阶段的启蒙和敏感期,人家做的事情总是让我感觉到为什么我的孩子这么倒霉,遇到我这样一个没有给予孩子更好状态的妈妈。
女儿小的时候,我秉承快乐教育,只要身体健康,玩的开心就好,所以,我和老公的育儿状态是吃和玩,总觉得学习是以后的事情。
女儿上一年级了,识字状态和数学思维是0基础,于是,当她拿到她人生的第一张考卷的时候,她控制不住的嚎啕大哭,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我在狠狠的伤害着我的孩子,6岁之前,我错过了她的阅读培养,我错过了她的语言发展,我错过了她的思维培养,原来我觉得这都是小儿科,现在才知道,在我眼前的矿我都没有去挖,等我想挖的时候,我已经处于拆东墙补西墙的尴尬境地。
今年女儿十岁了,原谅她愚昧的父母才刚刚睡醒,并且没有找到明确的方向,于是,两个无知的中年父母每天都在不停的磨合和探讨,哪点是对的?哪点是错的?可笑也可悲!
不知道何去何从的我,开始要求女儿写好字,多读书,多背诵,多计算,抓细节,找问题,走走这条路走走哪条路,在这条没有捷径只有努力的道路上,虽然才短短的努力了半个学期,感觉还是有收获的。
我采用的最笨方法就是陪读,这是一个不被大众接受和甚至排斥的方法,原谅我只是想帮孩子找到一个更好的出路。当然,我陪读都是放假时间的课外班,从此以后,我周一到周五在单位孜孜不倦的努力着,周六周日我如同小学生一样穿行在各个辅导班上,女儿上课,我看老师的讲课重点,我看女儿的学习状态。下课之后,我如同进行数据分析的点评家一样告诉女儿,上课你的状态哪里有问题?学习上你的方法哪里有问题?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让你的状态更好?每节课后,我都和女儿事无巨细的讨论着,对于我的分析和点评,女儿很是认同,并在努力的更改着自己的问题,每次挑战后的成功,看到她欢呼之后的雀跃,我才终于找到一点点做父母的成功感。
半个学期下来,我再一次深深的意识到,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都是一张白纸,父母的教育是他人生成长的基石,哪个孩子不渴求成功和进步,哪个孩子不想做更好的自己,一切苦果的酿造都是父母责任不到的欠缺,有靠天吃饭的成功,但是几率低的落不到我们的头上,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
在这条前行的道路上,虽然我才刚刚起步,但我绝不放弃,我的最终目标不是让孩子成为什么
,而是让她知道她只要努力就可以更好。
夜深了,我有千言万语吐不尽,但别人家偶尔的几段文字却表达了我所有的内心,没有知识真可怕,没有内涵表不清,分享我看到的文字,大家共勉:
教育,从来不是孩子的功课,而是父母的修行。
爱是一种本能,但高质量的爱,
需要永不停息地自我成长。
若有一天,您懂得了四两拨千斤,
懂得了润物细无声,懂得了因势诱导,
懂得了共情与尊重,
您会发现——
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自我成长。
晚安!
在通往智慧父母的路上努力前行
好妈 妈是怎样炼成的?
好妈妈是怎样炼成的?《妈妈课》这本书是韩国畅销书No.1,是风靡亚洲的“妈妈智慧”之道。令人惊奇的是作者-智光大师,他是一名男性,并且自己没有子女,看书之前我也很好奇这本书是怎样写出来的?带着这个问题,一页一页去看,才发现原来从大师的眼里竟然看出了平常人也许不会注意的一些小智慧。
全书一共分为四章:对孩子的爱因时而异;父母的品性会遗传给孩子;课业负担会压垮孩子;父母与孩子共享幸福的静心大法。最后结束语也很经典,妈妈幸福了,孩子才会幸福。
父母无法战胜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们都困惑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自己是家长,明明应该在孩子面前有威信,让孩子时刻都听自己的,可实事上却不是这样的,往往在与孩子的争斗过程中,以父母完败而结束,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爱难以割舍,总是在孩子的坚持与固执中败下阵来。孩子赢还是父母赢都不可取,可取的是双赢。这就需要智慧,慢慢一起往下读吧。
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为什么在孩子的眼里有时候他们却不需要父母的爱,说他受够了?那便是父母爱的方式不对。妈妈你认识到了这一点吗?
对孩子的爱要从怀孕就开始。现在很多情况是这样的,做父母的还在谈情说爱的阶段,但一不小有了孩子,在胆战心惊与父母的干预下迅速结婚生子,自己都还是个孩子,还没有做好要孩子的准备;还有一些人夫妻感情变了,或一方有外遇了,希望生个孩子来维系夫妻关系;当然也有许多是不要孩子,因为传宗接代给老人交代而要了孩子,这些情况之下,父母根本没有全心全意地对孩子付出真爱,那孩子在妈妈肚子里也就感受不到爱和温暖,孩子生下来之后性格大多孤僻不好。所以请妈妈们在决定生孩子之前,做好一切准备,全心全意地期待着孩子的降临。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同时期,妈妈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爱孩子。幼儿期,因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他的心性的形成来自于母亲的爱。“三岁看第,百岁不改”,所以这个时期,妈妈至少要抚养孩子到三岁,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与心性。
而青春期的孩子,情感与思想都逐渐以自我为中心,呈现多样性,这个时期也是最会叛逆与父母作对的时期。这个时期,父母能做的便是守护,让孩子自立,自己去吸收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教训,他们会自己慢慢长大。
成年后,孩子学会了自立的本领,需要走出父母的怀抱,去走自己的路了,往往这个时候父母会患得患失,但其实父母能做的便是成全,冷静地爱,让孩子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
不要给孩子画地为牢。父母总是希望子女才貌双全,可以当成自己在同事在朋友面前炫耀的物品。所以为孩子有些炫耀的资本,做父母的就把孩子送到一个又一个课外辅导班,奥数班、舞蹈班、钢琴班、跆拳道班等等,恨不得孩子十八班武艺,样样精通。实际上呢,大多孩子因为这些而叫苦不跌,渐渐叛逆,反而迷上游戏或跟社会上的坏人在一起。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希望能更自由,轻松地学习与玩乐。
让孩子感受到妈妈全心全意地真心。孩子不能全能,也不是所有孩子都朝着妈妈的心中所盼望的方向成长,有时候他会犯错,有时候他在某方面比不上别人,如果这时候妈妈表现出讨厌的情绪,对孩子的打击是无限大的。“即使你说话结巴,妈妈也会爱你的”“哪怕世界上所有人都认为你不对,妈妈也会爱你的”“你残疾也好,成绩差也好,惹事生非也好,妈妈会一直爱你”,这才是妈妈应该有的真心。
切勿因孩子产生负担。父母每天念叨着子的未来怎么办?或这孩子老是惹事,以后怎么会有人喜欢他;这孩子成绩这么差,以后考不上大学,没有出息怎么办?孩子这么胆小,以后怎么走出社会?太多太多的怎么办,表面上是在替孩子着想,实际上无不是感叹自己的不幸。这样,孩子便有可能因为父母的抱怨而自暴自弃,走向更危险的深渊。父母应该做的便是放弃对孩子的期待,为孩子的一点点进步感到骄傲。
孩子幸福了,妈妈才会幸福;其实反过来,妈妈幸福了,孩子才会幸福也是正确的。妈妈们必须经常学习,给自己的心灵灌输营养;从今天开始试着精心打扮自己,保持自己优雅的姿态;爱自己,也把这种爱传递给孩子,让孩子让家人都感受到你的妈,这个家才真正地幸福完美。
《妈妈课》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看完能让人觉得平静,温和。静下心来去反省自己在育儿的道路上还有哪些做得不对或不够好的地方,以后纠正过来,让孩子感受到快乐,自己也会更快乐。
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家庭教育随感
当“爱的教育”在我们幼儿园遍地开花时,我们的家长朋友们也感受到了这份浓浓的爱意,并在家庭教育中渗透着、引领着,写下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以下就是我班一位家长写的“育女心得”,与大家共同分享。
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宝宝的成长离不开爸爸妈妈的言传身教。小小的他们耳濡目染,默默地感受着家人的温情,模仿着家人的言行。
当我给宝宝89岁高龄的曾祖母洗脸洗脚时,宝宝静静地站在我的身边,不时用稚嫩的小手为曾祖母拉拉起皱的衣角,拍拍她身上的灰尘。我知道父母的行为在这个时候就是“教育”,无声胜有声啊!回到家之后,她居然拿来了一个空水盆,仰起她可爱的脸蛋笑着说:“妈妈,宝宝帮你洗脚。”说完缠着我要来帮我脱鞋袜,学着先前的我,有模有样地帮我洗起了脚。
有说有笑,那么快乐。呀,一个4岁不到的孩子,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她那么的纯真,那么的稚嫩,那天使般的话语让我的内心在飘着小雪的日子里,仿佛涌进了一股温泉。我的宝宝在长大。
下雨天,母女俩乘着三轮车高高兴兴地往家的方向赶。到了吕公桥上,眼看着车夫吃力地上坡,宝宝突然停止了她优美动听的“我爱我的幼儿园”的歌唱,转过头来告诉我:“妈妈,我们下车吧!”
“为什么呀?”
“你看,老爷爷骑车这么累,我们下车他会不累的。”宝宝稚气的小脸上透露着大人般正经。
“噢!”我欣然同意。
我的宝宝,你长大了,你懂得关心、照顾别人了。
想想以前,每当爸爸要离开平湖几天的时候,总会告诉她:“宝宝,爸爸不在家的日子里,你要照顾好妈妈。不要顽皮噢!”这时候的她,总是又蹦又跳地叫着:“爸爸,你放心,我知道啦!SEEYOU~”
在家中,每晚睡前,宝宝总会吻一下我们的脸,有时会说:“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然后听着故事慢慢地进入了梦乡。我们平时也经常将“你好”“谢谢”“要我帮忙吗”“……”这些话挂在嘴边,每当宝宝帮我们捡起掉落在地上的书本时,我们总会说声“谢谢!”
这些不经意间的对话总是在不知不觉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孩子。而我的孩子也正在用她的成长告诉着我们她的懂事、她的乖巧。虽然我们能做的有限,但是我们只要把能做的做好,用最好的自己去做一个四岁孩子的父母,让她可以很骄傲地跟大家说:我爱我的爸爸妈妈。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女儿,妈妈在努力!
我很佩服一些人,人家在做妈妈之前,已经完全明白了妈妈的责任与义务,而且对于妈妈应该做的事情,尽心尽责,严格要求,未雨绸缪。
人家在孩子还没有出生,就一直坚持给孩子做胎教,人家从孩子一落地,就有计划的进行各种熏陶,人家为了孩子的教育,抓住每个阶段的启蒙和敏感期,人家做的事情总是让我感觉到为什么我的孩子这么倒霉,遇到我这样一个没有给予孩子更好状态的妈妈。
女儿小的时候,我秉承快乐教育,只要身体健康,玩的开心就好,所以,我和老公的育儿状态是吃和玩,总觉得学习是以后的事情。
女儿上一年级了,识字状态和数学思维是0基础,于是,当她拿到她人生的第一张考卷的时候,她控制不住的嚎啕大哭,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我在狠狠的伤害着我的孩子,6岁之前,我错过了她的阅读培养,我错过了她的语言发展,我错过了她的思维培养,原来我觉得这都是小儿科,现在才知道,在我眼前的矿我都没有去挖,等我想挖的时候,我已经处于拆东墙补西墙的尴尬境地。
今年女儿十岁了,原谅她愚昧的父母才刚刚睡醒,并且没有找到明确的方向,于是,两个无知的中年父母每天都在不停的磨合和探讨,哪点是对的?哪点是错的?可笑也可悲!
不知道何去何从的我,开始要求女儿写好字,多读书,多背诵,多计算,抓细节,找问题,走走这条路走走哪条路,在这条没有捷径只有努力的道路上,虽然才短短的努力了半个学期,感觉还是有收获的。
我采用的最笨方法就是陪读,这是一个不被大众接受和甚至排斥的方法,原谅我只是想帮孩子找到一个更好的出路。当然,我陪读都是放假时间的课外班,从此以后,我周一到周五在单位孜孜不倦的努力着,周六周日我如同小学生一样穿行在各个辅导班上,女儿上课,我看老师的讲课重点,我看女儿的学习状态。下课之后,我如同进行数据分析的点评家一样告诉女儿,上课你的状态哪里有问题?学习上你的方法哪里有问题?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让你的状态更好?每节课后,我都和女儿事无巨细的讨论着,对于我的分析和点评,女儿很是认同,并在努力的更改着自己的问题,每次挑战后的成功,看到她欢呼之后的雀跃,我才终于找到一点点做父母的成功感。
半个学期下来,我再一次深深的意识到,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都是一张白纸,父母的教育是他人生成长的基石,哪个孩子不渴求成功和进步,哪个孩子不想做更好的自己,一切苦果的酿造都是父母责任不到的欠缺,有靠天吃饭的成功,但是几率低的落不到我们的头上,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
在这条前行的道路上,虽然我才刚刚起步,但我绝不放弃,我的最终目标不是让孩子成为什么,而是让她知道她只要努力就可以更好。
夜深了,我有千言万语吐不尽,但别人家偶尔的几段文字却表达了我所有的内心,没有知识真可怕,没有内涵表不清,分享我看到的文字,大家共勉:
教育,从来不是孩子的功课,而是父母的修行。
爱是一种本能,但高质量的爱,
需要永不停息地自我成长。
若有一天,您懂得了四两拨千斤,
懂得了润物细无声,懂得了因势诱导,
懂得了共情与尊重,
您会发现——
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