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我是幼师我骄傲的演讲稿。

毋庸置疑,当我们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时,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育学情况和效果进行分析和思考,而教育笔记可以帮老师总结教育经验与不足。一篇教育笔记应该从哪些方面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还在思考!”,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美术活动中,教室里一片安静,孩子们都在低着头认真完成着老师要求的任务。只有涛涛无动于衷地坐着,一会儿看看桌上的白纸,一会儿看看身旁的小朋友。过了一会儿,一些小朋友陆陆续续将完成的画纸交给老师,涛涛却依旧坐在桌前发愣。

一直在旁边默默观察的老师不由得着急起来,终于忍不住走上前质问道:“你为什么到现在还不画?”涛涛仰起头,毫无怯意,理直气壮地说:“我还在思考。怎样画才能画得更好?”

闻听此语,老师哑然。

许多时候,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孩子们获取知识、学习技能时的整体水平,总希望孩子们整齐划一地展现自己的能力,不愿看到超乎意外的局面出现,不愿看到特立独行的孩子出现。却忘了“因材施教”不仅仅是书本、理论上的“因材施教”,只有付诸于实践,“因材施教”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教育价值。当面临意外情况时,我们常常对孩子操之过急。希望立即将他纳入自己预定的教学轨道,而很少去追究这个孩子的特别表现之后是否有着特别的理由,并愿意接纳他的特别理由,同时给予支持鼓励。

涛涛画前思考,谁能说,这张白纸上不会出现内容丰富、色彩绚丽、想象奇特的画面?

我想:只有接纳孩子的独特思维,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的教育行为才能真正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奖励带来的思考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奖励带来的思考”!

“老师,我的橡皮不见了”。

寒寒无奈的走到我的面前说。

正在上课的我放下手中的教具,慢慢的走到孩子们面前说:“孩子们,刚才,老师收到一条信息。

你们想知道吗”?“想”。

我把手机打开,神秘的念给孩子们听:“喂,喂,小朋友们好,我是寒寒的橡皮,现在我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小朋友们愿意参加吗?如果愿意赶快找一找我藏在哪里了,找到我的奖励一颗漂亮的标志。

”话音还没落,孩子们就行动开了。

桌子底下;书包里等地方寻找。

同时,我在旁边认真观察每一个孩子的表情。

等转到学增小朋友身边时,我看到他神情有些慌张,并不时用手摸口袋。

于是我蹲下来轻声问:“学增小朋友,是不是寒寒的橡皮被你找到了。

如果是你找到的就大声告诉小朋友们好吗?老师会奖给你一颗漂亮的标志的”。

学增小朋友听到这,点了点头。

不好意思的走到前面,并羞答答的说:“寒寒的橡皮被我找到了”。

孩子们在我的带动下给了他以热烈的掌声,并奖给了他一颗漂亮的标志。

这件事虽然就这样过去了,但使我深深体会到了正确教育方式的重要性。

如果当时老师不加以引导、教育,孩子会这么做吗?

不知道本文“奖励带来的思考”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对教育的思考


现在的教育体制,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上下不能贯通,导致机械式教学模式堂而皇之,对于学生的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都形成了很大的制约。

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的老师几乎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只追求量化而忽略了质的重要性,一个真正好的老师是理性的,会通过自己的勤作,把一些量化的问题系统的进行质化,特别体现在课外作业上,教育部规定的作业量根据不同年级有一个时间的限制,以中等学生完成的时间为参照。这实际就反映出一个问题,要求老师的专业水平更高,为之付出更多。对于学生用多出几倍的时间来完成的作业进行科学的,系统的梳理,精简,以通俗易懂的内容面对学生,最大限度的由量化转为质化,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才能使的文化和素质齐取并进。

现在的大多数老师在布置课外作业上也有很大的攀比性,认为自己的哪门课,作业少了就像是占了下风,吃了亏。不去理性的,逻辑的把所涉及的内容质化,优化。还有一部分老师缺乏必要的敬业精神,就像,走形式搞过场,总是机械的去教一些东西,没有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智慧付诸于行动,反而把更多的精力去侧重思考一些关乎自己私人的一些问题。可以说现在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现行教育模式的牺牲品。

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书呆子,文化的教育实质是把吸取的理论知识经过吸收和消化,使之产生一定逻辑性,增加开创性,增强更高的驾驭性。换句话说现在的教学方式只为一部分学生所适应,无论精力和心理,促进了学生成绩高与低的落差,差生久而久之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失去了尽心尽力的动力,形成了教育对于学生的不平等。

学校的宗旨是教书育人,是广泛性的面对所有等差的学生的,目标是发掘出每个学生的智慧和潜力,好生与差生并重,形成一种平衡,对等的教学模式。

玩沙的思考


每到自由活动时间,我发现幼儿园的沙池里总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去处,他们极有兴致地玩弄着沙子,看上去是那么的专注。

不起眼的小小沙粒,在成人眼里不过是建筑用的材料而已,却能给孩子们带来这么大的乐趣。你瞧,他们用沙子做馒头、烙油饼;在沙地里挖地洞、堆高山、筑铁路;如果再加上积木和多彩的插塑,沙池里就会出现一坐美丽的公园,公园里有花草树木,有拱门,有凉亭,还有攀登架、转椅和滑梯……

沙子可以让孩子们聪明起来。沙子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充分调动每一个孩子的想象力,让他们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而这一点正是其他任何一种成型玩具所不具备的。并且在玩沙的同时,孩子们培养了合作、探索的精神,又不知不觉地锻炼了身体,开发了智力。

“只有在创造中才能得到真正的乐趣”孩子们喜欢玩沙,沙子可塑性很强,没有固定的形态,想让它是什么就会变成什么,不受任何的约束和限制,在这里他们可以尽情的进行创造活动,对孩子而言,这也许是沙子具有经久不衰的永久魅力的缘故吧!

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书,丰富多彩的自然物,千变万化的科学现象是孩子们学习的最好内容。让孩子们从小就用一颗敏感的心去感受世界的美丽和快乐,会令他受益终生。

你还在用“你很棒”表扬孩子吗?OUT了~


在我的督导课上,我要求学生不要用「评价」的方式讲话。我发现这不太容易,他们一开口忍不住还是评价。怎样是评价,怎样是不评价,他们并不清楚。

一些人误以为不评价的意思就是不批评。他们选择赞美的语言:「我觉得你这里做得非常好。」或者:「我认为你是很优秀的咨询师。」但这还是在评价。

关于儿童教养的研究已经发现,「赞美」孩子并不总是有好处的。比如,有研究者让不同的儿童解数学题。解完一组简单题目后,研究者给了每名儿童一句反馈。对一些孩子赞美他们的智力:「哇,你太聪明了!」而对另一些孩子赞美他们的努力:「你一定平时很用功。」然后,研究者给孩子们更困难的一组题目。因为聪明而受到赞美的会更担心失败,他们倾向于完成难度较低的任务,遇到困难更难坚持,容易焦躁,甚至表现出自尊水平的下降。——赞美他的天赋,居然会妨碍自尊!

乍一听这与我们的直觉相反。但细细一想,又符合我们的生活经验。

虽然赞美听上去让人舒服,但它仍然是一种评价。它把一个人捧到极高处,而后盖棺论定。可怕的就是这个「定」字。当我们受到赞美之后,我们常常会害怕自己配不上这样的赞美,会为此平添不少压力。出于压力,我们可能会更愿意重复相同的工作:反正我做这样的事情足以获得赞美,为什么还要冒险去探索更大的世界呢?更严重的情况下,我们干脆什么都不做了。「你们都夸我文章写得好,但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写出来的,如何好法?我怕再写下去就会露怯。」我们用放弃来回应赞美。

如果对一个小孩说:「哇,你这幅画太美了!」或者一个孩子下棋赢了:「你简直是小棋王!」他会很开心。但再让他画一幅或下一局,他可能就会踌躇。

评价接近于一种定义性的表达。对于它,你只有接受或者不接受,但很难再产生更多延展性的探讨。它适合收进教科书里,作为结论。如果是现实的交流,就很可能造成冷场:你都已经下结论了,我还用说什么呢?从这个角度说,赞美甚至比批评更容易终止一个话题。批评好歹还可以反驳:你说我不好,我不接受!但是赞美怎么办呢?拒绝也不妥,但承接下去又实在没有发展余地。大家讨论得好好的,我突然来一句:「我觉得讨论很有价值,每个人都说得很好。」这会让场面的气氛骤冷。假如你接受了这句评价,你就很难接下去说。除非忽略这句话,大家才能继续聊。

不评价的交流方式是怎样的呢?它只关注具体发生了什么事,而不仅仅是进行抽象的判断,定义,甚至针对人的褒贬。一个不评价的老师,会这样问学生:「你最近常常不做作业,发生了什么呢?」而一个带有评价性的老师则会说:「你最近怎么老不做作业?」前者是在关心一桩事件的发展过程,而后者就只是在训诫。

后面这种情况下,老师根本不在意理由。他关心的只是对于学生的定性,而这件事他已经做完了。「承认吧!你就是个差学生。」仿佛是这样的潜台词。你可以闻到明显的拒绝气味。如果你是这个学生,只要低头认罪就好了,什么都不用说。除非你希望辩解:「不,我不是那样!」可以想象,那将是一场不太愉快的争论。

通过前一种表达方式,我们则会更接近事件的真相。也许这个学生遇到了一些麻烦,也许他最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或者他在用这种行为传达某种态度,或者还有其它的什么可能。当我们采用一种非评价的立场时,就等于为这些信息的流通创造了空间:「说吧,让我看到它,我对你经历的这些事感到好奇。」你无须辩解,因为根本没有辩解的对象。只需要单纯地描述你的经验就好,这是我们此刻关注的。

通过不带有评价的交流,我们在做一件事:描述经验本身。

经验的描述看上去最简单,但往往也最有力量。对于事物的认知和相互确认,远远比哪怕挖空心思给出的「赞美」更能表达出重视。对画画的孩子说:「这是你画的山,这是河水,啊,河水里有一只船,船上这个人是在钓鱼吗?哈,你还给他画了帽子!嗯,你在这边画了一个太阳,这边画了一个月亮,那是白天还是晚上呢?」对下棋的孩子说:「刚才这一步的时候,你选择和他兑子,他一下就没有子用来防守了,但是你的车和马有了配合。」你注意的是具体的过程。这些话里没有褒贬,但他们会感到自己做事被看见了。他们会乐于跟你讨论,也会更有兴趣继续做下去。

不仅如此,在我们给出评价的时候,我们暗暗使用了上帝,至少是专家的视角。我们自认为是有资格给对方打分的。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这里面都暗含着某种不平等, 甚至是妄自尊大。你很牛,但我敢评断你很牛,这暗示着我更牛,起码我足以考察你的牛。有时候,被一个不懂装懂的人盛赞,不啻于一种侮辱。——想一想那些在听歌或看画时摇头晃脑,啧咂有声,却根本不在点上的装酷犯吧。你是非常棒的创作者,我是非常懂的鉴赏家,我们不同凡响!赛高!除此之外呢,只剩一片空洞。这表示我并不认可你做的事,因为我根本没拿正眼瞧它。这种情况下,倒不如爽快一点承认:我不懂。虽然也会让人失望。然而,至少有一份实事求是的尊重在。

不懂的人,也能够描述自己的经验。我上学时朗读英语课文,我父母完全听不懂,但他们可以说:「我们听到你一开始的语速很慢,声音很响亮,越到后面就越快,声音也小下去了。」这样的反馈对我来说有价值,而且,我知道他们在听。这远比说什么「不错,读得真好!」要让我感到舒服。我注意到,在我的课上,不懂装懂往往会是导致评价的扳机。当我问学生「你对刚才这段话有什么反馈」的时候,他可能会这样(常常略带一丝慌乱地)回应:「我觉得很有道理,嗯,是这样。」事实上,他真正想说的是:「我没有反馈,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我刚才是走神了。」

我们都有过走神的经验。一些人也许认为它是不可以公开说出来的,因为对「走神」有评价:上课走神,说明我不够好。同样地,我们对「不懂」也有负面的评价,这才被迫「装懂」。所以你看,正是评价导致了这一部分经验无法被描述,造成的空洞就只好拿更多的评价来填补。而心理咨询和督导需要关注一切的经验,心头的一闪念也是大拼图当中的一小片,不可放过。所以我反复强调不要评价。走神并不是一种值得批斗的恶习,它只是一段经验。「刚刚发生了什么,以至于你走神了?」

当我们了解到一次走神,我们就有机会了解到走神背后的东西。可能是这个人最近的某种困扰,也可能是互动中潜伏的某些问题。我们对彼此的理解都会更深。不评价是一种温和的邀请,邀请我们打开更多的自己,同时也看到更多对方。

在我的督导课上,我不希望学生仅仅说「我觉得咨询师做得非常好。」我好奇的是,你体验到哪些良好的感觉,在什么部分?是哪一句话,哪个动作,甚至是哪个眼神,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还是说,你感觉到咨询师的脆弱,格外需要你这一句肯定?又或者,你只是找不到别的话,才用这句万能的评价来敷衍?如果是最后这种情况,你是真的脑子一片空白?还是有话又不想说?你隐藏起来的是什么呢?

我不希望学生仅仅说「我认为上这个课没有收获。」我好奇的是,在课程的这段时间里你是怎样的体验?是困得想睡觉,烦得坐不住,还是复杂到无法思考?你所收获的信息是否都在预料之中?是否失望?哪些部分导致了这种失望的感觉?

我也不希望学生仅仅说「我觉得你做得不够专业。」我首先想知道,这里的「专业」是指什么?也许你想说的是「不够温暖」,那你不妨这样描述:「刚才你说到这一句的时候,我感觉到不太舒服,也许是你的语气带来的,我有一种联想,好像你没那么在乎这个来访者的感受。」或者你想说的是「没有足够多的理论支持」,那不妨说:「我注意到你的话里理论名词特别少。这让我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

一开始适应这种交流方式会很麻烦。但它物有所值:通过这种交流方式,我们会拓宽对经验世界的认识,也会加深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联系。当然,前提是我们对这个人感兴趣,而且发自内心地愿意陪他一起,观察和交流各种经验的流动。

是的,通过不评价的交流,我们表达出对人的兴趣。在前面的儿童研究中,还有一半的结果没有讲出来,那就是另一些因为努力被赞美的孩子,会更愿意尝试新的挑战。一些研究者把两者的差异解释为:努力可控,而聪明不可控。但我还有另一个解释:努力是一个长期过程,并且充满了开放的可能性。当我们关注一个人的努力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说:「嗨,你做的事我都看见了,而且我有兴趣继续看下去。」

嘘,引发的思考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嘘,引发的思考”!

我是幼教队伍中的新兵,工作大半年来,在孩子们的童言稚语中,在孩子们的天真无邪的爱中,我感动着、收获着、成长着。

更换教室内环境布置主题时,把摘来的绿绿的柳条换上去,想干就干,我在大椅子上放上小椅子,才能够得着,当我爬上“小高楼”站在那里的时候,往下一瞧,心里怦怦地直跳,心想可不能摔下来,可这样一想就更紧张了,双腿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也许是我奇怪的样子,也许是太高了,孩子们嘴里“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周老师,太高了,小心!”“小周老师,危险,快下来。

”孩子们的叫声,让我觉得更怕了,有随时要掉下来的危险,我忙说:“别叫,别叫。

突然教室里安静了下来,低头一看,政政用他的小食指贴在嘴唇上,小声的说着“嘘,别喊,喊了周老师会分心,可能就要掉下来。

”他边说边示意其他小朋友不要讲话。

看到政政那严肃认真地样子,一幕幕出现在眼前:由于从小由80多岁的太太带大,政政没有多少规矩,因为懒散惯了,到幼儿园后,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他来说是个坎儿,不是丢三落四,就是左攻右击;不是满桌的饭菜,就是含水喷洒,真是令老师们头疼,于是乎,平时经常地教育他,甚至有时带点训斥,有几次在他父母面前生气地说:“政政你们要好好地教育教育。

想到对他的严厉,可孩子对我呢,瞬间眼里酸酸的。

我下来后向政政竖着大拇指说:“你真懂事,老师谢谢你”,并在他脸上亲了一下,记忆中似乎从没这样夸过他,只记得自己总是说“政政,不要抢人家的玩具;不要随便走位置,不要在上课的时间看书……”。

今天,我看到他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可爱……

政政虽然小错误还是经常犯,但通过这件事,发现他变了:上课认真了、能根据要求去洗漱了、攻击性弱了,时时像个小精灵一样跑到我身边,摸摸我,或是会心的一笑。

每当看到我带着赞许的目光,鼓励的神情,从他那稚嫩的脸上我看得出他内心的激动和满足,老师不经意的表扬、宽容的态度、耐心的等待、欣赏的微笑、无私的关爱,对孩子来说是非常珍贵的。

只有用心、用爱呵护每一个,孩子们在赞赏中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于“嘘,引发的思考”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教育随笔:换位思考


教育随笔:换位思考

孩子犯错是很平常的事情,对大人来说微不足道的小事,对孩子而言就是天大的错误。当孩子犯错后,换一个角度看孩子,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孩子犯错往往喜欢逃避职责,这样对他的成长是不利的,一个不敢应对自己错误的人,无法承担重任,也无法应对纷繁复杂的世界。

我们班上孩子,在以前,犯错是不敢主动承认的,原因很简单,怕老师责骂。之后,有同学犯错了,我没有直接骂,而是讲出他犯这个错误的后果,引导他们。此刻渐渐有人,发展到,只要自己犯错,都会主动和老师说。这些是我比较欣慰的。

小武,经过一年多教育指导,学习上用心性不稳定,纪律上改变很多,不会无缘无故去打人。上个星期五,他第一个,早早的来到学校,能够看出他对学习的激情是很好的。但是,由于自己冲动性格,在没有钥匙的状况下,一脚把门锁头踢坏了。这件事,我在班上问起时,他一一承认,但是,当应对要和他爸爸讲的时候,他却退缩了。

活动课的时候,他来办公室找我,一副犯错后悔悟的表情。“老师,你能把烂掉的锁头给我吗?”我不明白他要干嘛,但是尊重他的意愿,把锁头给他了。之后,小平跑到我的办公室说:“老师,门被小武修好了。”我好奇的问:“怎样修的?”“用笔修好的。”我准备看看小武的杰作,走上楼梯看了。用笔壳虽然插不稳,但是,也能够把门闭合。在那里,我看到了孩子小小的创造力。如果,鼓励他继续发挥自己的脑袋,发明创造,他将越来越聪明。

小平告诉我,小武害怕让他的父亲明白这件事。我特意接近小武,和他聊天,告诉他,他能主动承认错误,并且试图想办法自己解决,是一个十分有担当的人;修复门头,虽然不实用,但是,也说明,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如今,就差应对了,你不敢跟父亲讲是因为不敢应对你爸爸。怕他明白后的反应,或者是害怕父亲失望。其实,只要你的态度诚恳,并且告诉他不会再犯错了,他是不会怪你的。主要是自己要做到。事后,他采纳了我的意见,他父亲也主动给我打了电话。

在这件事上,我并没有因为这个孩子的错误而生气。反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教育孩子的错误,要学会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错误。

美工区画风铃的思考


悠悠和懿懿来到了美工区画风铃,悠悠拿起记号笔就开始画了起来,她先画了一个苹果,然后有画了一根线条,把苹果用线条串了起来,画好一串苹果后,她又开始画一串圆形,吴悠在认真的画,而旁边的懿懿则在认真的看。我对她说:“懿懿,你为什么不画啊?你看悠悠都要画好了。”懿懿说:“老师,我不会画苹果,悠悠说等她画好了帮我画。”“那,你会画圆形的风铃吗?”懿懿想了想说:“我会。”“那你先画一个圆形的风铃,等会悠悠画好了,让她来教你画苹果风铃,好吗?”在我的劝说下,懿懿拿起来记号笔,开始画风铃。

悠悠和懿懿两个人是好朋友,平时两个人喜欢在一起玩,相比之下,悠悠的能力要高于懿懿,所以在今天画风铃的时候,懿懿想要画苹果,可是她的能力不够,所以她就等着悠悠来帮她画,而悠悠则接下了帮懿懿来画苹果的这个任务。其实,画风铃在我们昨天的美术活动中我们已经画过一次了,对于风铃的画法,大多数的孩子都有所了解,而且也画过,只是有的孩子能力强的就画的图案多一些,能力弱的孩子就画的基本图案,比如说圆形,方形等。今天懿懿想要画一个苹果风铃,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请悠悠帮她画,这种行为应该制止。

每个孩子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对于能力弱的孩子老师在指导的时候帮助要多一些,可以用鼓励的语言和示范性的动作来帮助幼儿提高自己的,但是要让幼儿明白找别人帮忙是可以的,但是请别人代替画画这个行为是不对的,下次不应该发生,如果自己不会,可以求助老师,或者向同伴请教一下,只有学到了方法才是真正的学会。

“小身体,坐端正”的思考


“小身体——”老师一声令下,“坐端正!”孩子们齐声喊到,同时小脚并起,双手放在膝盖上,上身与大腿成90度直角。这是幼儿园里每天、每个班不知出现多少次的场面,但是不过几分钟孩子们又坚持不住了,有的趴在桌子上,有的歪着身子,老师又不得不喊一句:“小身体!”时间一长,孩子们对“坐端正”也懒的说了。说真的这一招效果真的不怎么样。有一次,我有意识的“坐端正”试了试,没坐几分钟,浑身好难受更别说集中精力做点什么了。我想大人都坚持不了几分钟,更何况是孩子。孩子在幼儿园本来就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为什么要规定的这么死板呢?

换个角度,全神贯注去思考、去理解、在参与活动的孩子一般是不会趴在桌子上、躺在椅子上的。如果孩子能很投入的去参与老师组织的活动,也许小身体坐得不是很端正,小手也许没有放在膝盖上,但绝不会或趴或躺的。作为幼儿教师不能只一味的要求孩子坐得多么端正而要从自身找原因,让活动课变得妙趣横生,活动课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自然的吸引孩子。这样活动效果不是更好吗?

教育笔记《我还在思考!》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我是幼师我骄傲的演讲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新学期 我们还在一起 人的思想很复杂,很多变,总是在不停的寻觅,寻觅你得不到的各种美好!想想觉得还真是很奇怪,放假前是多么的期待美好的假期可以早一点到来。但是真正放假在家的时候,又是多么的孤单寂寞,心心念念想的都是孩子们。...
    2021-05-03 阅读全文
  • 新学期,我们还在一起 整理了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新学期,我们还在一起》,希望对幼儿教育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人的思想很复杂,很多变,总是在不停的寻觅,寻觅你得不到的各种美好!想想觉得还真是很奇怪,放假前是多么的期待美好的假...
    2021-04-28 阅读全文
  • “独立”的思考 现在的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样样事情都由长辈包办代替。所以到幼儿园了,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独立性比较差,意志力薄弱的现象。 父母和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独...
    2020-12-07 阅读全文
  • 你是否还在逼着年幼的孩子学习写字 你是否还在逼着年幼的孩子学习写字? 在一所乡中心小学的幼儿园,我看见几十个孩子在比着黑板艰难的学习写字。老师说,我们也知道这样让幼儿园小学化不对,可过年孩子家长打工回来,最高兴的是“俺家孩子会写几个字...
    2020-11-13 阅读全文
  • 还在跟孩子说不要跟陌生人说话? 许多父母都会告诫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但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和陌生人有所接触对儿童发展是有益的。所以对父母来说,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在什么情况下该如何与陌生人互动。 为此,今天为父母们找到了以下平...
    2021-02-05 阅读全文

人的思想很复杂,很多变,总是在不停的寻觅,寻觅你得不到的各种美好!想想觉得还真是很奇怪,放假前是多么的期待美好的假期可以早一点到来。但是真正放假在家的时候,又是多么的孤单寂寞,心心念念想的都是孩子们。...

2021-05-03 阅读全文

整理了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新学期,我们还在一起》,希望对幼儿教育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人的思想很复杂,很多变,总是在不停的寻觅,寻觅你得不到的各种美好!想想觉得还真是很奇怪,放假前是多么的期待美好的假...

2021-04-28 阅读全文

现在的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样样事情都由长辈包办代替。所以到幼儿园了,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独立性比较差,意志力薄弱的现象。 父母和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独...

2020-12-07 阅读全文

你是否还在逼着年幼的孩子学习写字? 在一所乡中心小学的幼儿园,我看见几十个孩子在比着黑板艰难的学习写字。老师说,我们也知道这样让幼儿园小学化不对,可过年孩子家长打工回来,最高兴的是“俺家孩子会写几个字...

2020-11-13 阅读全文

许多父母都会告诫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但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和陌生人有所接触对儿童发展是有益的。所以对父母来说,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在什么情况下该如何与陌生人互动。 为此,今天为父母们找到了以下平...

2021-02-0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