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幼儿识字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21-10-26 孩子的教育问题 有关教育的读书笔记 幼儿园有关纸的说课稿导读:让幼儿在没有过重压力、不因负担而引起烦恼的前提下,完全依据其自身的能力接受外界信息,像早年学说话一样自然地去识字和阅读。
既然幼儿完全可以识字,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何时开始”和“怎样识字”了。关于幼儿识字的起始年龄,心理学界是有争论的。不过总的看来,专家们肯定了3~4岁时幼儿学习识字的最佳年龄,根据个人情况,可以将此年龄段扩大至2岁半到4岁半。
有心理学家指出,如果将人们从出生到17岁的潜能发展作为100%,那么他在4岁之前就会发展50%,然后4~8岁发展30%,8~17岁只能发展20%。可见0~8岁是人们各种潜能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具体到幼儿的整体记忆和自然记忆潜能,3岁是其最高峰,其后几年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从此时开始,幼儿能科学地学习识字和阅读,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家长对3~6岁的幼儿既不能“无所作为”,也不能“盲目开发”,而且特别要避免“盲目开发”,过早、过晚、过度都是不好的。那么怎样才是“科学”的识字方法呢?应该说,具体的方法是应该因人而异的,不过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其共性,所以这里也可以提出适合所有幼儿识字的基本原则,即让幼儿在没有过重压力、不因负担而引起烦恼的前提下,完全依据其自身的能力接受外界信息,像早年学说话一样自然地去识字和阅读。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幼儿几岁开始识字比较好?
社会学家、心理学家阿伯特·班杜拉认为:“人有非凡的使用象征性符号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幼年时就已经显露。”而汉字作为象形文字,具备了便于让幼儿学习的先决条件。
观点一:教孩子识字越早越好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越早开始识字,将来智力水平越高。持此观点的家长往往在孩子两岁左右,甚至在孩子一岁前就开始对其进行识字教育,包括买幼儿图书在睡前给孩子讲解,将识字卡片贴在家中的物品上随时复习,看电视、逛街时也抓住一切机会教宝宝认广告、招牌上的文字。
因“早起步”而成功的例子有很多,例如在今年高考中取得660分(超清华录取线7分)的15岁广东男孩李诗雨,1岁3个月就会认数字,1岁7个月会认汉字,两岁识字超过2000个。李诗雨的父母认为,早期教育为他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不过,6岁的丁丁却没有这么幸运。丁丁从小就喜欢看天气预报,每当城市的名字出现在屏幕上时,爸爸妈妈就念给他听。没想到他就这样开始识字,而且学会了看地图,普通话也说得特别标准。如今,丁丁已经能读报纸了,而且对自然科学知识也很感兴趣。但是,看书、看电视过多,导致丁丁两眼都有近视,已经戴上了眼镜,并伴随斜视。医生指出,孩子从小长期做精细视觉活动,虽然从中学到不少东西,使脑部潜能得到发挥,却直接损伤了孩子的视力。医生希望家长能够吸取这对父母的教训,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来开发孩子的智力。
此外,专家提醒,有些父母在教孩子识字时采用简单的抄、默等方法,机械地死记硬背,这种方法效果很差,并且损害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厌学情绪,扼杀了孩子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发挥。
观点二:识字是上学以后的事
与主张“早起步”的家长不同,也有家长认为,识字对学龄前儿童来说太枯燥、太抽象,在幼儿阶段不应当进行识字教育,识字应是小学教育的任务。教育家卢梭就认为幼儿过早识字毫无意义。
的确,晚识字不见得一定会影响智力的发展。据记载,清朝的戴震9岁时才会说话,10岁时才入私塾读书,而后来他却成为集哲学家、数学家、训诂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为一身的学者;北京大学副校长陈章良教授在7岁之前也不识字,而他不到30岁就成为博士生导师。这说明,识字早晚和以后的智力水平以及取得的成就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然而,早期教育研究显示:3岁前没有开始识字的幼儿容易患语言“小儿麻痹症”,以致进入小学后阅读困难,适应能力差,影响智力发育,造成终生障碍。0到6岁大脑处于记忆能力最强阶段,是识字的关键期。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在“天才发生学”的研究中指出:有44%的天才男童和46%天才女童都有5岁开始阅读的经历。由此看来,学龄前儿童的识字教育还是有必要的。
专家看法:顺应规律结合实际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5岁以前奠定,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在这之后教育还要继续进行,人进一步成长、开花、结果,而精心培育的花朵在5岁以前就已绽蕾。”幼儿能不能识字,取决于幼儿是否具备了学习汉字的心理机制,也取决于成人所采用的方法是否符合幼儿的学习规律。
每个汉字都是音、形、义有机联系的符号刺激物,幼儿学习汉字有利于右脑开发,而右脑的开发对儿童智力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0到6岁学会2500个字,能提高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同时,3至6岁的幼儿正处于兴趣广泛、精力旺盛的年龄,而阅读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
当然,如果将识字早晚作为衡量孩子智力水平的唯一标准是很片面的。3岁以前的儿童思维特点是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和动作,不可能通过抽象概括认识事物的本质。即使能认一些字,也是机械记忆,就是把文字当成一种图形强行记忆,很快就会遗忘,这样会增加大脑的负担。
天下父母都希望孩子聪明好学,为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不仅要顺应儿童学习的规律,更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这就需要家长对孩子多观察、多了解,培养孩子对识字、对学习的兴趣。
有关儿童社会心理问题
1.儿童常见的社会心理问题我国正处于社会改革的转型期,社会意识及社会形态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加之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如溺爱与娇惯,竞争压力增加及长辈的期望值过高等因素使儿童的心理社会问题增加。常见的心理及行为障碍包括言语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抑郁、焦虑、强迫观念及行为等。因此,社区护士应认识社会心理问题对儿童健康的损害。加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并指导家长正确的养育儿童方法,使儿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2.自闭症儿童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其特点为与别人极端隔离及强烈的不正常的要求保持单调,社会行为发展迟滞。发生率为4~5/万。男孩的发病比女孩高。有15%的预后较好,能过正常的社会家庭生活。发生原因不清,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伤害有关,或与大脑左半球的发育不良有关。行为特征有:婴儿期表情漠然,对任何言语、拥抱均无反应,也不会对母亲的分离表示害怕;从2岁起专注于重复古怪的行为,如摆弄开关、或自己摸着墙壁绕房子走等。或出现其它自我专注的行为如注视着亮光,或挥动手臂等,如果他们的行为受到干扰,会出现暴怒行为:对人际关系漠不关心,但对机械事物有很大的兴趣;有沟通障碍及特殊语言,会模仿语言,发音清晰,但用词及语言与正常儿童不同,难与人交流。感觉缺陷:一般视觉及听觉等感觉正常,但表现像聋哑人,对同一种声音,可能表现为无反应或过度反应。对疼痛的反应过度或不足,对别人的触摸感觉不愉快。智商:一般较迟钝,50%以上的患儿智商低于50,有少数在运动、音乐或数学等方面会有特殊的天才。治疗及护理措施:用一对一的治疗、游戏及行为矫正等方法来增加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改善语言沟通及减少异常行为。注意安排能减少刺激的房间,并避免过度的视听骚扰。尽量减少身体接触,以避免儿童暴怒。彻底分析患儿的日常行为,维持一个可处理、可导向的治疗环境。对患儿的指示应具体而明确,使患儿对护士及周围的环境产生信任感。
3.多动儿指过分好动、精神无法集中、情绪不稳定而导致的学习困难现象。原因:不清,可能于中枢神经系统受伤,铅中毒、感染、缺氧、高糖类食物等有关。行为特征:具有过度好动、注意力时间短、对自我冲动的控制力差、叛逆及暴力行为、情绪不稳定,学习困难等特征。治疗护理措施:对患儿进行有利于脑部发展的感觉综合训练。如用海绵、毛巾等揉搓其身体,以安静其触觉系统,通过攀爬、翻滚、跳跃、滑滑梯等活动,促进前庭区及感觉运动系统功能的统一及完整,以促进脑发育成熟;重建儿童的自信心及自尊心:让父母每天抽出20分钟的时间与患儿交谈,让他们交流自己所遇到的困难,所遭受的委屈。以建立儿童的自信心及自尊感。矫正不良行为:可利用改变行为的方法来矫正不良行为。先对不良行为分类,从最容易的行为做起,逐步矫正,同时注意对好的行为奖励,对不良行为进行适当的惩罚。
4.儿童受虐待及忽视儿童受虐待及忽视是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儿童受虐待的方式与家庭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密切相关。一般这些儿童大多数来自于婚姻有问题、贫穷、子女较多、父母压力较大的家庭,或者这些儿童不是父母所期望的性别。社区护士应掌握本辖区儿童的家庭情况,注意社区或地段内是否有儿童的父母经常对儿童责备、体罚、使儿童挨饿、受冻等现象,或观察儿童是否有缺乏自信、有挫败感、不诚实等行为。受虐待儿童的父母一般不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特征,或将儿童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社区护士应尽力使父母了解儿童的心理及身体特点,尽量使其有正确的教育儿童的概念及方法,必要时可以介绍儿童到相应的儿童福利及保健机构,以保证儿童健康的成长。
问题儿童的性格问题
0~3岁的宝宝在自由与自主的过程中发展着他自己独特的性格,通过他的意志、他的意识、他的行为、他的情感在表达与表现着。但是在这一自由与自主的过程中,受到遗传素质、生活环境以及父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影响,一些性格的偏差也会在孩子的身上出现,父母如果无视孩子这些偏差,在将来的发展过程中这些偏差可能就会成为孩子性格的主要特征;如果父母有意识去矫正这些偏差,那么孩子的成长会更健康,更顺利……
性格偏向1娇弱惹人怜的敏感性格
娇娇,名如其人,忸怩羞涩地躲在妈妈的身后,紧紧拽着妈妈的衣角,探着半个小脑袋看着初次见面的陌生人。妈妈努力挣脱开她的牵拉,想促使她主动与陌生人打招呼,但这立刻使她非常紧张,整个人躲在了妈妈的身后。无奈的妈妈只好一边解释“这个孩子就是这个样,特别胆小”,一边又转身再次用力把娇娇拖到自己的面前来,“出来啊,怕什么!”可是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娇娇低声委屈地哭了起来
“不要怕,胆子大点”是妈妈对娇娇的殷切希望,可这何尝不是娇娇自己的希望呢!但是在很多场合下,娇娇会经常地、自然地表现出一种紧张不安、退缩,这是她的一种性格倾向,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就是:
1.对外界环境表现出异常的敏感,外界稍微有变化就使她紧张与不安。
2.人际交往的能力比较差,喜欢独自安静地玩一些自己比较熟悉的游戏。
3.行为比较缓慢退缩;情绪比较平静。
4.依赖性高,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要求。
参考方案:
面对娇娇的胆小与敏感,脾气急躁的妈妈常常控制不住自己而发脾气,但是妈妈的急躁越发使娇娇变得更胆小,而不能真正地帮助娇娇成长。克服性格偏差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可能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新的调整:
1.娇娇在接触和适应新的环境的过程中,需要妈妈前期陪伴,在娇娇渐渐熟悉的基础上,妈妈有意识地让娇娇表现自己。例如娇娇要进幼儿园了,妈妈可以先提前带娇娇去幼儿园中玩几次;进入幼儿园之后,妈妈可以陪娇娇在班级中玩一会再离开,使娇娇对新的环境有一个逐渐熟悉的过程。
2.设置“最近发展区”的任务给予挑战,激发娇娇内在的能力。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娇娇目前没有达到但是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可以达到的一种发展水平。例如娇娇目前不愿意和陌生人打招呼,妈妈可以引导娇娇在妈妈和陌生人说话的时候,可以拉着妈妈的手而转到前面来。
性格偏向2胆大迫人的冒险性格
强强突然看到了放在书架中一件玻璃制品,已经对玩具很厌倦的他,立刻给妈妈要“我要玩,我要那个老虎,我要……”,妈妈立刻给强强打开了电视中卡通片,想转移强强的注意力,可是在这个短暂的过程中,她发现强强已经爬到了沙发的靠背上,强强正在斜斜晃晃地想站起来……恐怖的后果,使妈妈只好自己将玻璃老虎递给了强强,但一会儿,妈妈就听见了强强用力把玻璃老虎投向墙壁的声音……
强强总是使当妈妈的神经绷得紧紧的,一会儿他可能去触摸饮水机的开关;一会儿他又可能爬窗台……虽然强强的额头已经被摔出了大疤,屁股也多次被爸爸教训,但他还是在不停地惹麻烦,去做一些很危险的事情……
其实强强属于一种冒险型性格,这种性格的典型特征是:
1.总是处于一种兴奋的情绪状态,习惯性地动手去摸摸东西,用脚去踢踢周围的物品。
2.按自己的想法去行动,从不考虑后果,也记不住以前得到的教训。
3.喜欢攻击、侵犯他人,逆反心理比较强。
参考方案:
强强的这种冒险性格偏向,迫使爸爸妈妈软硬兼施,爸爸以巴掌“狠心”地教训了强强多次,妈妈也一直不断地以“乖宝宝”利诱,但仍不能使强强发生改变。那怎么办呢?
1.营造安静平和的家庭气氛,减少或杜绝一些暴力刺激的来源,使强强在一种平和安静的气氛中能静心从事一些阅读或手工制作类的活动,从而减少他冒险行为的可能性。
2.对强强的行为活动设定规则,并坚决按照这种规则来约束强强的要求与行为。例如对一些摆设类的物品,只能观赏而不能拿来做玩具,这种规则之下,妈妈和强强之间没有任何的协商或者条件交换。无论强强怎样的要求,采取怎样的冒险行为,妈妈都不能允许他拿这一物品。这样才能使强强意识到冒险行为并不一定会自己得到满足,学会放弃。
关于奶嘴的10个热点问题
要不要给宝贝用安抚奶嘴一直有争议,很多妈咪对安抚奶嘴的认识可能都是片面的。那么,到底能不能让宝贝使用安抚奶嘴呢?让我们一起来正确认识安抚奶嘴吧!
1宝贝需要安抚奶嘴吗?
关注程度:★★★★★
小宝贝是需要安抚奶嘴帮助的。宝贝来到这个世界,需要慢慢适应这个陌生的世界,当宝贝疲倦或者烦躁时,除了妈咪温暖的怀抱,吸吮安抚奶嘴能带给宝贝满足感。
其实,小宝贝最早的吸吮反射出现在胎儿期。胎宝贝在羊水里无所事事时,就会吸吮自己的大拇指。出生后宝贝出现的非哺育性吸吮(如吸手指、吸奶嘴),也都是宝贝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因为宝贝需要持续满足吸吮反射才会有安全感。安抚奶嘴的出现正好可以满足宝贝的吸吮本能。
2宝贝开始吸吮手指了,可以用安抚奶嘴代替吗?
关注程度:★★★
可以用安抚奶嘴替代。小宝贝到2~3个月大时,嘴唇和口腔的感觉比较敏锐,是依靠嘴唇来认识世界的。当宝贝的肢体发育能达到把自己的小手自由地放到嘴里时,宝贝就会开始吸吮手指,来感觉自己的存在,体会到满足感和安抚感。
宝贝吸手指虽然能满足吸吮欲,但小手指可能不会每时每刻都保持卫生,而且,宝贝手指的皮肤长期浸湿变脆弱后很容易咬伤发炎,长久下来手指可能会出现变形的现象。所以当宝贝在早期出现吃手指的现象时,可以选择用安抚奶嘴代替。
3安抚奶嘴能帮助调节宝贝情绪吗?
关注程度:★★★
就心理学角度而言,安抚奶嘴确实可以给宝贝带来满足感,进而达到安抚宝贝情绪的效果,避免因情感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或因缺乏安全感而导致悲观、退缩等行为。
4使用安抚奶嘴可以减少宝贝猝死吗?
关注程度:★★★★★
研究并没证明安抚奶嘴能减少婴儿猝死,只是使用安抚奶嘴和婴儿猝死风险降低有很密切的关系。
最新的研究中,通过对500个有小宝贝的美国家庭的对比调查发现,睡觉时使用安抚奶嘴的宝贝发生猝死的几率要比没使用的宝贝低3倍。因为安抚奶嘴会让宝贝保持仰卧或者侧卧的睡姿,避免俯卧,从而降低猝死的几率。并且,使用安抚奶嘴的宝贝睡觉时都比较敏感,如有不舒服的感觉会主动醒过来,这些特点都可以防止宝贝发生猝死。
我们身边的很多妈咪喜欢和宝贝睡在一张床上,当妈咪翻身时很可能会压到宝贝,会增加婴儿猝死发生的风险。用安抚奶嘴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婴儿发生猝死的风险。也建议妈咪和宝贝在一个房间,但让宝贝睡在自己的小床上,这样发生猝死的风险较低。
5.安抚奶嘴有助于让宝贝养成用鼻呼吸的习惯吗?
关注程度:★★★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宝贝刚出生的时候是用鼻子呼吸的,4~5个月之后,吃断奶食品和开始发声时就会变为用嘴呼吸。
这种呼吸方法的弊端是加大吸入外在的病毒和病原菌的几率,从而加大宝贝生病的可能性。而宝贝在使用安抚奶嘴的过程中,能养成闭口的习惯,自然就促使他学着用鼻呼吸。
早期阅读有助幼儿识字
幼儿识字不能过于强求,这样会让孩子对识字缺乏兴趣,反而适得其反。家长可以通过早期阅读来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不过还有很多注意事项是不得不知道的哦。接下来,就来和小编一起了解了解吧。
早期阅读有助幼儿识字
现在有很多家长都在教孩子认字,我也很着急,曾经试过很多方法,让孩子认字,可他就是没兴趣,强扭的瓜总是不甜的,我也没再要求孩子认识字。不但令我意想不到的事却发生了。孩子每次和我一起阅读图书时总会要求我把原本书上的故事讲一遍,他想看看自己编阅读的是不是和书上的一样。我讲的时候他会不由自主地点起那些图片旁的小字,看他这么认真我也就慢慢地给他把故事读了一遍。没想到长期这样的阅读后,孩子认识了很多的常用字,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为此,我还高兴了好一段时间。
下面再来看看幼儿识字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吧。
幼儿识字的注意事项
要有平常心,不要非识多少字不行,更不要和邻居或幼儿园同龄小朋友比,比不上,就羞辱孩子,伤及他的自尊心;
把识字当作游戏,不当作任务,不设定额,能认多少算多少;
先从听大人讲有字的图画书入手。家长和孩子一起看图画书,逐渐过渡到一起读每一页上的句子,这时只要他跟着看、跟着说,不一定一个字一个字地教。
待他有一点“字”的概念以后,再用识字卡片。一般来说识字卡片最好有同样的两套,正面是字,反面是图,以图带字,从图过渡到字,比较容易。先识的是常见物的名称,然后是动词,再是其他词类的字。
字学到200个左右时,可以拼成词,再合成句子。比如:西、瓜、西瓜、吃西瓜、我吃西瓜。
在他有兴趣时来教,不要勉强,一勉强反而适得其反。
家里最好有人爱读书,这对他很重要。如有人爱看报也好,可以在书上、报上找他认识的字让他看,他会很感兴趣,这对加强他的识字意识很有好处。
幼儿识字,家长要有耐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