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孩子时,请控制你的废话

发布时间:2021-10-13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幼儿的教育途径无非就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家长配合学校才能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教师与家长在教育中,应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观念,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教育孩子时,请控制你的废话》,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这是‘1’,12345的‘1’……”,“我告诉过你多少遍了,你怎么又犯同样的错误……”这两个场景,对大多数为人父母者来说,大概不会陌生。

前者是父母在对孩子进行“耐心教导”,而后者则是愤怒的父母对犯错孩子的指责。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两个场景中的孩子都会感到困惑,甚至根本不知道父母在说什么。国内知名幼儿教育家与心理学专家孙瑞雪在日前举行的第六届科学教育公益月全国巡回讲座上海站演讲时,用生动的事例告诉天下父母:“教育孩子时,请少说废话。”WwW.yJs21.COm

启蒙时,切忌“喋喋不休”

“这是1,12345的1”,“这是红色,红旗的红,红汽车的红”……很多家长在给孩子启蒙时,总是喜欢不厌其烦地用不同方式对孩子说上N遍,但孙瑞雪称,这样的方式并不妥当,因为学龄前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给他们传授知识时,语言要非常简洁,让孩子“一听了然”。

孙瑞雪表示,很多父母训斥孩子时“排山倒海”,教育孩子时则“喋喋不休”,但他们忘记了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其理解能力也非常有限,使用冗长、复杂的语言,往往会他们感到困惑。因此,她建议家长在给幼儿启蒙时,也要控制自己的“废话”,在孩子看到数字或是颜色时,只需简单地告诉他们具体数字或颜色,先让孩子“对上号”,然后再考虑如何深化。

孩子哭时,三句话最实用

孩子哭闹,恐怕是父母最头疼的事情了。孙瑞雪表示,三岁以前的孩子是缺乏理性的,所以很难用所谓的“道理”去说服他们,也很难给他们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孩子哭时,一般是因为他们的情绪需要得到宣泄,等孩子哭完了,也就万事大吉了。”

孙瑞雪建议,孩子哭闹时,父母可以采用如下“三步曲”:第一是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难过”,第二是告诉孩子“如果你难过,就哭吧”,第三是告诉孩子“如果你哭的话,我会陪着你的”。这样,孩子就会知道不管自己受了什么委屈,父母总会陪伴在身边。在感受到“抚慰”后,幼儿的情绪就会较快平复。

批评时,需隔离人与事

“‘你怎么又做错了’、‘我告诉过你多少遍,你为什么不记住’……这些话,是大多数父母在孩子犯错时的‘常用语’。但他们可能不知道,这种表述方式除了宣泄自己的愤怒以外,既不能改变孩子犯错的事实,也不能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孙瑞雪说,对孩子的一味指责,只会使孩子觉得“我不够好”,时间一长,孩子势必会产生恐惧和自卑心理,难以获得“成长的能量”。她建议,在批评孩子时,一定要把孩子和事件隔离开,不能一味说“你这不好那不好”,而应该说“你不可以做这样的事”或者“你这样做不对”。这样,才可以使孩子明确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孙瑞雪称,临床上发现,许多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往往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而这些情绪又并非完全由孩子造成。孩子的错误行为,只不过是“导火线”而已。事实上,家长对孩子的责骂,有些是源于家长童年时的“心结”。心理学实验发现,不管是人和动物在对待自己的下一代时,总是重复自己幼时的遭遇。一位著名心理学家就曾归纳道:“当孩子被父亲打时,他毫无反抗之力,但是孩子的复仇,是从自己当了父亲开始的。”

“如果你爱你的孩子,那么,请控制你的废话。尤其是在孩子犯错时,不要对孩子倾泻自己的情绪”,孙瑞雪称,用最简单的语言,让孩子知道自己哪里错了就足矣。“还有一点,请父母记住要蹲下来跟孩子讲话,这样,孩子会感到自己是受到尊重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爱孩子,请给孩子时间


现在,很多家长都觉得学前教育很重要,把孩子早早地送进幼儿园接受良好的教育,希望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但有的家长忙于生计,孩子在家任其自由自在的玩耍,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权当是请了免费保姆,对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也顾不上去了解和关心,与老师的主动交流甚少,老师找家长反映孩子的情况时,家长常常会说:“我们也想好好管他,但实在太忙了······”,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外走访中,我们首先来到了大一班小琴的家里------街上的一处蔬菜摊。

远远的就见小琴的妈妈蹲在地上忙活着

,走近一看,她正给客人宰杀母鸡,虽是大晴天的日子,菜摊的台阶上却是湿淋淋的,妈妈穿着胶鞋在积水里趟来趟去,忙得不亦乐乎,已是初冬,妈妈的双手在冰凉冰凉的自来水里洗着,等她提起鸡肉的时候,双手已变得红红的,只见她乐呵呵的和客人说笑着,完全不见生活艰辛的苦痛。是啊,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只有不停的劳动,才能供给孩子们的开支,才能给孩子们创造宽裕的生活,她没有时间去想生活中的不如意。我想,也正是这种乐观的精神时时感染着她的孩子,两个女儿才会性格开朗,积极向上。

站在她身边,环视四周,只见屋子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货物,挤得屋子中央只留下了一条窄窄的通道。今天,孩子爸爸到山上卖菜去了,家里家外就她一人。等她忙得差不多了直起身子的时候,我们告诉她今天不买菜,是专门来和她交流孩子的情况的。孩子的妈妈赶紧把湿手在衣服上擦了擦,憨厚的笑着:小琴接回来了,现在不知去哪玩了。

我告诉她:生意再忙,孩子也要管。小琴是个不错的孩子,在幼儿园遵守纪律,和小朋友相处友好,能积极参与各项游戏活动,学习上态度踏实,书写规范漂亮。美中不足的是孩子做事速度太慢,同样的作业,有时要用相当于别人两倍或是更长的时间。在做作业时,老师要不停的催促她。

妈妈边听边不停地点头:“是啊,我们也发现小琴平时比较拖拉,有时坐在那儿可以待上一两个小时。由于生意忙,只要她坐在那儿就行了,根本管不了她在做还是没做。”其实,孩子们的作业有时只是几分钟象征性的练习,不可能有高难度的完成不了的作业。

在交谈中,我得知小琴的姐姐已经是九年级的学生了,成绩优秀,绘画、演讲样样行。大女儿马上要读高中了,小琴也要上小学了,家里经济负担更重了,爸爸妈妈只能拼命挣钱,留给孩子的时间愈来愈少,有时别人家的孩子都睡觉了,他们还才准备晚饭,第二天孩子上学准迟到。难怪以前幼儿园第一节课都要上完了,家长才急匆匆的牵着孩子到幼儿园。有时放学时,别的孩子都接回家好久了,小琴还在幼儿园等家长,还好孩子不是急性子,要不早就哭成泪人儿了。妈妈歉疚地说:“虽然我们家住在政府广场旁不远处,但一家人很少去那玩,心里也觉得陪孩子少了。小琴确实没有姐姐童年过的愉快,也没有姐姐那时的聪颖。”妈妈深深的叹了口气,接着说:“都是生活所逼啊!”我很高兴妈妈的坦诚,有许多家庭和她一样面临着这样那样的生活难题,大家都在艰难的抉择着生活与孩子教育的冲突,但这家人在孩子教育方面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只要处理方法得当,他们就会获得双赢甚至多赢。

经过进一步交流,我和孩子妈妈达成以下共识:一是家里的生意爸爸妈妈进行合理分工,抽时间轮流陪小琴,和孩子一起玩一玩,转一转,与孩子增进感情,便于以后的家庭交流沟通。二是陪孩子做作业时,提前讲好时间规则,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作业量

吼孩子时,你有考虑孩子的感受吗?


有一个妈妈在朋友圈分享说“刚刚吼完孩子,真的很后悔,心疼儿子成为了我情绪不稳定的牺牲品。”

引起了大家的同感。多少孩子在默默地当着父母的出气筒啊。讲真,孩子真的需要你这样去骂吗?其实,很多时候你的焦虑往往比孩子的问题本身更可怕。比如一个孩子刚刚学说话,口齿不清,一着急就结巴。我想很多父母都会遇到这种情况。

小小鱼有时候急着跟我说一件事的时候,就会急得说不清,我会听着,告诉他慢慢来,一句话允许他说几遍。慢慢地,他不再说话打结,表达越来越流畅。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说不清,心里很着急,这个孩子今后读书怎么办?会不会变成一个结巴子?怎么办?被焦虑控制之后,父母就会严厉而急切地关注这个问题,第一遍可能耐心教导,第二遍还老样子。直接就劈头盖脸地骂过去,结果孩子越说越结巴。

本身一个不严重的问题,被父母焦虑的情绪影响着,变成了真正的问题。

吼孩子时,你知道孩子的感受吗?

我们常常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而忽视孩子的感受,这是很多父母及教师的一个弊病。父母打着爱的名义,用父母的权威,期待孩子能够言听计从。一旦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固执的坚持或者犯了小错的时候,就去威胁吼叫。带着情绪的教育是最无用的教育。

因为你在吼叫的时候,孩子的内心是被封闭的,因为心理保护机制会让孩子进行自我保护。有的孩子会用手捂住耳朵躲避,有的孩子用哭来保护自己。因为你吼叫造成的伤害太大。

德国有一本非常出名的绘本《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是一只可爱的企鹅宝宝向我们讲述了它和它妈妈之间的非凡经历。

“今天早上,我妈妈发脾气,冲着我生气地大叫。结果,吓得我全身都散开飞跑了......

我的脑袋飞到了宇宙里,我的肚子落入了大海里,我的嘴巴插在了高山上。

最后发脾气大叫的妈妈又将我找了回去,将我修补好。

妈妈跟我说“对不起”,我也原谅了妈妈。

在父母吼叫伤害中的孩子,内心充满恐惧,甚至会瑟瑟发抖,他们靠着天马行空的神游来逃避令人恐惧的现实世界。

父母一两次的伤害,孩子会把伤口修补好,因为只要改了就还是我的好父母,不过还是会留下满身伤痕!如果时间久了,吼叫成为教养习惯了,那父母就要考虑孩子的心理伤害了。不要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其他他们什么都明白。孩子的内心很柔软。小小的他们会犯错。

成长就是一个犯错和改错,叛逆到懂事的过程。孩子总是愿意原谅“暴力父母”的过错,知道父母是心情不好,不是不爱我。

孩子永远善良得站在父母的立场上理解父母,而我们呢,是否也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在为人父母的路上,能一次也不吼叫的父母我不知道有没有?

因为我自己也曾对着孩子发过火,看到孩子吓怕的样子,非常的后悔。所以我就想着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的成长是父母的一场修行,说的真好。

父母情绪稳定,家庭会更加温暖,才能给孩子安全感。

相爱的父母,总是会在岁月中变得温和,那些尖锐的棱角会被磨平。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天天鸡飞狗跳的家里,能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吗?假如父母不再相爱,就会摧毁孩子心中的城。

如果没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孩子的世界将是昏暗无光的。没有爱的滋润,心灵就会被黑暗一步一步吞噬。为什么看到父母吵架,孩子就会痛苦。尽管你推开孩子,告诉他说不关他的事。可是他还是会悲戚,会做出一些行为来试图改变一点什么。因为孩子会觉得这些跟自己有关。

我一直记得一件事。那是我们村的一个哥哥,比我大五六岁。有一次他的弟弟跟我说他哥哥跑了。他弟弟是我的玩伴,我当时就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家里吵架,哥哥受不了就跑了。那时候他读中学,我们刚读小学,不懂事。但那时候我就想不清为什么他爸爸妈妈吵架,他要跑掉呢?

多年后,做了父母我才明白。孩子天生是想去平衡父母的关系的,这个从平时的玩乐中就能看出。比如我们玩背唐诗的游戏,我们和孩子轮流背诵,中间可以有一个人拿着书,拿书的人可以偷偷瞄一眼,当然更有优势。

于是我跟孩子妈妈就争那本书。小小鱼就来做裁判了,他看到谁占了优势,就会去帮助那个劣势的人,总是试着去平衡。

如果哪天我将家里弄乱了,挨了他妈妈的批评,他会要妈妈不要说了。如果哪天我一急说他妈妈没做好,他又跟我说,不要这么大声。而我们笑着,闹着,讲着他不懂的笑话,他也会跟着傻笑着,好像自己懂了一样。

小小的孩子,总是渴望父母能够相亲相爱。孩子需要情绪平和的父母,需要温暖的家庭氛围。

很多时候,我们为什么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仔细回想就会发现这跟自己的童年息息相关,跟那个生活过的原生家庭紧密相联。

小时候父母为人处事的方式,情绪的表达无一不影响着我们性格脾性的形成。火爆性子的父母养着火爆脾气的孩子,温和的父母养着温和的孩子。什么样的土壤开出什么样的花。

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受着父母及家庭的影响。不要以为发脾气是爱,也不要觉得发脾气是真性情,更不要以为发脾气是有本事。

真正能做好自己情绪的管理的人,才是真本事,才是好父母。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面前,愿我们能用平和的情绪,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一树繁花。不仅能够让孩子感到温暖,也能为他人开出美丽。父母的情绪平和,可以说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称赞孩子时你有想过吗


快3岁的小刚,智力发展得不错,能用积木砌出他所见过的汽车。父母对孩子的“模仿力”和“创造力”感到很满意,于是备加称赞,还常让他在别人的面前“表演”,这样,他赢得的称赞就更多了。一天,家里来了客人,小刚照例地进行“表演”。可是,同来的一位和小刚年纪相仿的小客人,在同小刚一起用积木建“高楼”时,小刚却怎么也不如小客人建得那么高。这时,小刚竟一手把小客人建的“高楼”推倒了,并抢过积木,到一旁“造”起他的汽车来。

客人走了,父母问小刚为什么这样做。使他们感到惊讶的是:小刚竟委屈得泣不成声……显然,这时候孩子的心灵,已被妒忌心占据了。由于平时过多的称赞,使孩子滋长了一种自以为是的思想,觉得自己真有什么都比别人强的本领,以至于使他不能容忍别的孩子在这方面比自己强。

可见,孩子每一点进步,都是应该称赞的,但这种称赞不应该是廉价的、言过其实的,而应该是适度的、恰如其分的。尤其重要的是,在称赞的同时,做家长的要善于诱发孩子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兴趣,向他们提出切合实际的新要求。这样,才能使孩子不断进步。

你是孩子的帮助者还是控制者?


扪心自问,你是孩子的帮助者还是控制者?

亲密育儿是如何使管教

孩子变得容易起来的

你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那些亲密育儿的方法可以用来作为对孩子的管教手段,但它们确实就是管教孩子的有效途径。亲密育儿往往会使你的孩子将来对心理疾病具有免疫力。本节讲述了亲密育儿通过许多不同的途径来改善孩子的行为和孩子体验生活的方式。

吉娜是一个爱子情深的三个孩子的母亲,她告诉我们:“了解我的孩子们让我在他们当中很有威望。”对孩子的了解就好像是一种第六感觉,让你能够对各种情况作出预测和控制,从而使你的孩子避免遇到麻烦。

我们的养女黛安向我们描述了她采用这种养育方式得到的经验:“我在莉莉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对她有深深的了解,亲密育儿让我能够设身处地为她着想,我总是去猜想她需要我为她做些什么。”

亲密育儿促进相互间的敏感

6岁的时候,马修常常会带着恳求跑到我的身边说:“爸爸,我想我知道该怎么做,但是……”由于我们之间有着很高程度的互相敏感和互相信任,他知道什么时候我会作肯定的回答,什么时候会作否定的回答。他是在试探我,实际上他知道我的回答是什么。

关系亲密的父母和孩子能够十分容易地交流彼此的感觉。只要你与孩子亲近,你就能够读懂他的肢体语言,能够正确地引导他的行为,你的孩子也将能够读懂你对他的期待,努力地让你感到高兴。正如一个与孩子亲密的大人所说的:“通常我只要失望地看着他,他就会停止调皮捣蛋。”

西尔斯养育手记妈妈的敏感力练习

由于受到了所谓的“专家”们的误导,有些妈妈必须先“擦除”头脑中“已经写入的程序”,然后才能对宝宝作出自然的回应。这样的妈妈可以来试一试下面的练习:当自己或者别人的宝宝哭起来的时候,你观察一下自己浮上脑海的第一感觉。正常的情况下,你会感到不安。你是否感到不安了呢?这种正常的不安有没有难以抗拒地促使你亲切地抱起孩子、给他以爱抚呢?宝宝的哭声也有可能引起的只是麻木不仁的反应:“我可不想让这小家伙来控制我。”如果你的回应并不是急切地去照料他,那么你与孩子之间将很有可能形成令人失望的养育关系,因而你就有必要更多地了解小宝宝们的需求,重新考虑你该如何扮演父母的角色。

一位到我办公室来做产前咨询的母亲担心她自己不会是一个好妈妈。我问她听到婴儿啼哭时会有什么感觉,她回答说:“我决不会让孩子去哭而袖手旁观,我会赶紧过去把他抱起来。看到别的妈妈对宝宝的哭声置之不理,我会感到不安。”我肯定地告诉这位女士,她在很大程度上会是一位好妈妈,因为她有敏感的天性。宝宝的啼哭让敏感的女士感到不安,当然也会令敏感的男士感到不安。其实,婴儿的啼哭本身就应该让我们感到不安。

亲密育儿促使宝宝保持安静的警觉

许多研究和我们自己的经验都表明,采用亲密育儿法养育的宝宝较少哭闹。那么他们在空闲的时候都做些什么呢?他们在安静的警觉状态中度过了大部分的时间。在清醒的时候,宝宝要做出许多类型的行为:啼哭、打瞌睡、警觉不安或者安静地警觉。

在安静的警觉状态,宝宝对周围环境的注意程度最高。由于很少焦躁不安和苦恼,他们保存了自己的精力,把它用在交流上,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大人更喜欢与他们在一起,同时也促使宝宝更长久地保持安静的警觉。

亲密育儿增进了亲子间的信任

照料孩子是对孩子进行管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需要知道他们不仅仅需要依靠父母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且还需要依靠父母来帮助他们保持正确的行为轨道。在孩子面前有权威是管教他们所不可或缺的,而权威必须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要让宝宝相信你能够带给他安全,这一点至关重要。采用亲密育儿法养育的宝宝会学着去信任与他十分亲近的人。当宝宝能够相信妈妈会满足他的需求时,他将期待妈妈对他的行为作出帮助。

亲密育儿增强了孩子的独立性

如果你对亲密育儿是否会使你的孩子缠住你不放和具有依赖性感到疑惑,那么你完全不必担心。亲密育儿实际上有助于让孩子形成依赖性和独立性之间的良好平衡。与父母亲近的孩子相信他的父母能够帮助他更有安全感,因此他更有可能安然地探索周围的环境。实际上,研究已经表明:与妈妈感情安全可靠的学步期孩子和那些与父母的亲密程度较低的孩子相比,在游戏中往往更具有独立性,也更能够适应新的游戏环境。

1~2岁之间的婴儿会完善他的一种被称为“人物保持力”的认知能力——这种能力在脑海里再造了一个人物的形象,即使这个人不在眼前。与照料者之间有着稳固感情的宝宝会把照料者在他脑海里的形象带到他不熟悉的场合。即使妈妈并没有在那儿,在宝宝的心里妈妈就在那儿,这就给了孩子更多的信心去探索周围的环境。亲密育儿帮助孩子在脑海里建立起了亲切的、可依靠的形象,从而能让孩子感到自信和能干。如果在孩子能够保持脑海形象之前就强迫他独立,那么他会焦虑不安,并且会十分缠人,或者表现得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许多本该用于探索新环境的精力都被用在了对付这些不良的感觉上。

西尔斯养育手记 与父母感情疏远的孩子会出现很多问题

假定父母由于担心宠坏孩子或被孩子所左右而不对孩子的啼哭作出回应,因而形成了疏远的、缺乏交流的亲子关系,这会导致什么结果呢?宝宝要么哭得更响、更尖利,好让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要么停止啼哭,放弃自己的需求。不管发生的是这两种情况中的哪一种,宝宝都会从中发现他周围的照料环境是不敏感的。由于他发出的信号都得不到回应,最终他就学会了不再发出信号。他会意识到,他的生活中缺乏某些东西,因而内心充满愤怒,产生出对别人的敌意,性情变得孤僻难处。如果发生的是第一种情况,宝宝会让你觉得很烦人,父母会想方设法地躲避他。而如果发生的是第二种情况,宝宝就难以亲近,因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就会相当淡漠。发生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孩子变得很难管教。他会逐渐建立起这样的观念:能给他带来安全和保护的只有他自己。如果一个孩子在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可信赖的观念中成长,那么他与父母间的关系就会产生许多问题。由于缺乏亲情的父母强迫自己不对宝宝发出的信号作出本能的反应,因此他们就会变得对孩子不敏感,并且会逐渐对自己的养育技巧失去信心,这是产生养育问题的另一个根本原因。

对于这种与父母感情疏远的孩子,你通过他的表情就能辨别出来,或者你通过他脸上的冷漠就能辨别出他。这样的孩子不会主动与别人进行目光交流,不像与父母感情融洽的孩子那样给别人以亲切的感觉。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通常听到的描述是:“他看起来很失落。”你也可以通过一个宝宝呆板、执拗的行为表现来判断他是否是一个与父母感情疏远的孩子,尽管他的肩膀还很稚嫩,但他看起来却像他坐的婴儿椅那样硬邦邦的。

与父母感情疏远的孩子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不当的行为上,而且常常是人们指责的对象;或者他会表现得生活在自己的孤独世界中。这样的孩子会变得阴沉、忧郁,大家会觉得他是满腹怨气的捣蛋鬼、坏小子。他那些令人失望的行为实际上是他寻求亲情的一种应对策略。由于缺乏对感情作出判断的尺度,与父母感情疏远的孩子不懂得如何去重新获得幸福感。他在寻求感情方面存在困难,因为他对曾经失去的东西丧失了信心。这样的情形会导致父母的养育变得漏洞百出,父母可能要花费许多时间去咨询专家的意见。

与父母感情疏远的孩子较少主动去寻求欢乐,周遭很少有让他高兴的事。因此,与孩子感情疏远的父母在家庭环境中就体会不到成就感,这使得他们只有在职业或者不涉及孩子的关系当中去寻求满足。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就这样慢慢地越来越远了。与父母感情亲近的孩子能给大家带来欢乐、具有亲和力。而与父母感情疏远的孩子正好相反,小伙伴们都唯恐避之不及,他甚至还会排斥那些能够帮助他产生亲情的人。因此,在感情方面,往往是富者越富,贫者越贫。

通过向专家咨询,这样的孩子还是能够和父母亲密起来的,他们之间能够出现给彼此都带来最大益处的养育关系。当然,这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才能做到,因为自然地形成最佳亲子关系的时机已经被错过了。新生儿比6岁或9岁的孩子更容易被父母所接纳。越早与孩子建立起亲密的感情,以后就越能保持这种亲密。

小话题点:《变形计》中的很多少年都与父母感情疏远,西尔斯博士说:与父母感情疏远的孩子确实容易出问题呀!所以,要想改变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就要先改变自己,与孩子培养出亲密的情感。

亲密育儿有助于形成密切的亲子关系

采用亲密育儿法养育的孩子有一种特别的神情,让你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认出他们。他们看着别人时神情专注,他们由衷地对别人感兴趣。我很喜欢与这样的孩子进行目光交流,因为他们是那么全神贯注。这些孩子会直截了当地看着你的眼睛,原因就在于他们从出生开始就成长在与别人的泰然相处之中,他们与别人关系融洽。他们注视人的眼光既不是紧张、锐利得让人反感,也不是茫茫然缺乏生气,而是真正能吸引人、引起别人关注的目光凝视。

孩子未来的生活质量(对配偶和工作的满意程度)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与人亲密相处的能力。我们访问过的心理治疗师都曾主动告诉我们,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治疗对与人亲密相处感到困难的病人身上,而且他们的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努力让他们的病人重新感受到父母之爱。

受到父母亲密育儿法养育的孩子是在学习与“人”密切联系而不是与“物”密切联系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因而他们就把这种与人亲密相处的能力带到了成年。在许多夜晚我看到2岁的劳伦在床上一点一点地靠向玛莎,紧紧地依偎在她的身边。即使是在这么小的年纪,劳伦都在学习着他终身受用的本领——让人感到亲近的能力。

西尔斯养育手记重新建立亲情联结

如果由于健康问题、家庭的原因或者由于接受了错误的养育建议等原因,使得你在最初的两年中未能与宝宝建立起亲密关系,孩子的养育出现了问题,那你该怎么办呢?

所幸人类天性中的一个优点就是具有乐观向上的精神,能够从一个糟糕的局面回到正确的轨道,最终得到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然而,重新建立亲子之间的亲密感情会由于时机不当而困难重重。当然,要建立亲密关系,任何时候都不算太晚。无论你的孩子处于什么年龄,挽回亲子关系的第一步就是仔细地考察你们之间的感情深度。如果感情比较弱,那就应该想办法来加强。你要记住,孩子的态度不是在一天两天里形成的,他的行为也不会在一夜之间就有所改变。重新建立感情的过程可能会花费你6~12个月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要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积极地参与孩子的各种计划,还要频繁地给孩子以关注。在很多时候,你只要与孩子在一起娱乐就够了。我们认识的一位母亲在家里教他6岁的孩子读了一年书;另一位父亲在他频繁的商务旅行中总带着他7岁的孩子。一位父亲这样描述与他执拗的孩子重新建立感情的过程:“就好像是与我5岁的孩子进行了一年的野营。”你所要做的就是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尽力去做吧!由此,你自然而然地就能够顺利地管教他。

时机的把握当然是很重要的。正在成长的孩子在需要表现独立性和感受独立性的时候要经历两个发展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孩子一般具有拒绝性的表现,会说:“我自己做这件事。”这个阶段很有可能发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然后,孩子们又会往后退一步,进入第二阶段——一个接受父母的阶段, 这时他们为了必需的情感充实又回到家庭的大本营。在这个阶段,孩子最容易接受父母与他的感情交流。你要等待孩子进入这个亲近阶段:当你在躺椅上阅读杂志的时候孩子坐在了你的身边,这时别再继续读杂志,应该停下来阅读你的孩子。已经长大的孩子重新露出了小时候睡觉前要你给他讲故事的神情,重新表露了要在你的房间里“睡一个晚上”的心迹,你应该尊重孩子与你亲近的要求。当孩子缠在你身边的时候,你要把握这样的良机重新与他亲近。如果你选错了时机,在孩子要疏远你的时候去亲近他,那么结果往往是遭到拒绝。

忙碌的上班族妈妈回到家不要忙着洗洗涮涮,多关注下孩子的需求吧。如果他正在玩着自己的游戏,你可以不必凑过去,但如果他有与你亲近的表示,请立即停下手中的活儿,给孩子以关注吧!

亲密育儿帮助你管教执拗的孩子

亲密育儿能帮助你了解孩子的行为,增强你对孩子特殊需求的敏感,增加你对孩子的管教取得良好效果的机会。

适应能力强的孩子更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变化来调整自己,他们学习接受别人对他们错误行为的纠正,最终能够自己纠正错误。有些孩子生来就是刺头,亲密育儿能帮助你找到管教他们的办法。

亲密育儿有助于孩子对你顺从

亲密育儿的真正回报是孩子对你的顺从。这种养育方式除了让父母为宝宝的需求敞开大门之外,还让宝宝为父母的期望打开了大门。

父母们常有的抱怨是:“我的孩子根本不听话。”我们来考察一下“听话”这个词,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通常从依赖父母逐渐地变得独立起来,寻求着自我,孩子听从的是他自己的意志。因此,你的孩子实际上是听话的,但他听的是他自己的话,而不是你的。

你的孩子会有多顺从,这取决于他的禀性以及你与孩子的亲密程度,他的禀性你无法加以控制,而你们之间的亲密是你能够加以影响的。由于你和感情亲密的孩子心灵相通,孩子会敞开心扉接受你的观点,用你的想法代替他原有的想法,听从你的话,不再对你封闭他的心。与父母感情亲密的孩子相信父母对世事是最在行的,这样的孩子总想让父母感到高兴。

即使是最执拗的孩子也会服从于父亲或者母亲的意愿,只要父母采取“我的孩子越执拗,我就越要与他亲近”的养育原则。盼望着取悦父母、努力地顺从父母,这正是与父母关系亲密的孩子的行为标记。

育儿心得:请不要贿赂你的孩子


育儿心得:请不要贿赂你的孩子

其实,学好功课、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本来是适龄儿童应该学会并做好的事情,也是从小培养他们养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生活等好习惯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但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和现代家长望子成龙的溺爱心理升级,每个孩子的身上都凝聚着父母、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殷切期望。于是,几乎所有的父母们总是绞尽脑汁地培育自己的孩子,甚至以金钱、物质等形形色色的“红包”来贿赂孩子,以求速成。这种狭隘的报酬观念严重影响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例子:还在禹儿很小的时候,爸爸便诚惶诚恐地变着法子激励孩子去做好我们认为他应该做好的事,促使其努力实现家长所希冀的目标。两岁时,禹儿很赖床,妈妈经常允诺孩子“早早起床,妈妈给你买泡泡糖”;幼儿园里,为使孩子能好好学习,便鼓励孩子“获得一枚小红花奖励100元”;孩子病了,为让其很好地配合医生打针吃药,就说孩子“等病好了,爸爸带你吃羊肉串”……如此而已,我们经常采取这样一些所谓的“绝招”来贿赂孩子。而孩子也动辄以金钱、物质相要挟,今个自己洗手洗脸了要买冰淇淋,明个自己穿衣服要玩具,甚至给爸爸端杯茶水也要跑腿费。为了给孩子树立诚实信用的大丈夫形象和君子风度,每每对孩子有承必诺,有求必应,只要孩子听话就行了。然而,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着实让父母都得到了教训。

禹儿5岁那年春节,几个朋友来寒舍小聚,禹儿逐一问好,朋友们正纷纷夸赞孩子有礼貌。突然,禹儿大喊:“叔叔,俺都给你拜年了,你还不给俺压岁钱啊?”一句话让满屋子的人瞠目结舌,此时此刻,才恍然醒悟贿赂孩子所带来的种种窘况。其实,向长辈问好是应该的,这是一种礼节,正如帮妈妈做家务一样,这都是一个好孩子应该做的,岂能处处讲钱?

心理学家指出,儿童的某些行为如只靠单纯的外在刺激维持时,刺激一旦减弱或消失,其行为也随之消失。由此可见,短期内靠红包贿赂确能刺激儿童的行为,但长此以往则不利于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孩子做事只贪图获得钱物,而不是为了锻炼培养自己,也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毋庸置疑,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鼓励,但真正的鼓励来源于内心的赞许和精神上的支持。当孩子学习进步时,家长除了与其共享欢乐外,更应帮助他分析进步的原因并找出不足,激励他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当孩子不愿做家务时,家长应讲清劳动是人的生存需要,设法培养锻炼他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责任感。这样就会使孩子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满足,从而主动地强化这种行为。反之,单凭金钱和物质上的贿赂来达到鼓励的目的,无疑于南辕北辙,它带给孩子的只会是负面效应:对金钱的片面认识、幼小的心灵上打上种种不健康的烙印,以至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成长。

真诚地提醒各位家长,请不要贿赂你的孩子!

最不正确的教育——控制孩子


最不正确的教育——控制孩子

如果你只是把全部的认知教给孩子,孩子最好也不会超过你;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什么对他是最好的;看见孩子的前提,是看见自己;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爱与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

“我们自己想象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然后再想象出对付孩子的办法”,这是非常可怕的育儿观。那么,什么是正确的育儿观呢?——其实,我想说的是:亲子关系比教育方法更重要!

大家都听过“性格决定命运”,那什么决定性格呢?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我们童年遭遇的亲子关系会内化到孩子的心里成为内在的关系模式,这一整套内在的关系模式就形成了我们的性格,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母婴依恋关系奠定了孩子的生命底色。童年的关系模式,与我们今天的事业,婚恋,亲子关系,有着丝丝入扣的对应。这么说好像人生是决定论,实际上亲子关系决定的是我们人生的起点。

孩子需要被看见

我们先说说孩子的“存在感”。存在必须在关系中才能产生。如果婴儿对妈妈笑,妈妈没有反应,婴儿就傻掉了。他会想,“我存在吗,妈妈存在吗,这个世界怎么了?”如果婴儿的各种反应得不到妈妈的回应,那婴儿会活在一个感觉里,就是整个世界都是支离破碎的。

那么,通常的回应有哪几种,并分别有哪些后果呢?

第一个就是重复对方话语中跟情感有关的词。

比如说宝宝跟你说,“妈妈,这个小狗好可爱啊!”那妈妈可以回应说“妈妈看到了,真可爱!”

这就是重复他说的话。重复对方表达出来的情绪或者你感受到的情绪,去确认它,彼此都会很幸福。

第二种是无关反应。

比如一个小孩子说“妈妈,我刚才看见了一只狗,好可爱的!”。有的妈妈会说:“你作业写了没?”。

如果孩子在最初和妈妈的沟通中,经常得到无关反应,那么,长大后,他就会感觉到跟别人沟通是一种很愚蠢的事情,于是变得冷漠。当然,他也可能会非常聪明,在自闭在自己的世界中的时候,思路很清晰,但他觉得跟别人聊天是很无聊的事情。

第三种是情感逆转。

“妈妈,这个小狗好可爱啊。”“报纸上刚报导一个人因为狂犬病死了!”。等等类似这种反情感的话,你们会感觉到你的能量出去了,被活生生地拧回去。

当我们成年之后,我们不会记得这个愤怒的,但这个愤怒一直藏在心理,后来就会通过情感逆转表达出来。

第四种,就是不想回应。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做过一些恶梦,比如自己掉坑里了,或者是遇到其他的危险,就会呼喊“妈妈”,但是妈妈没有回应。这让孩子会感觉“要死了,妈都不会来救我”。

如果你想暂时自己存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意回应孩子,你可以跟孩子说,“我知道你想跟妈妈互动,你的要求很好,但由于妈妈自己的原因,妈妈想自己待一会,这不是你的错。半个小时后妈妈再陪伴你好吗?”

控制是最坏的教育

下面,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些儿童的行为习惯:

孩子吃手指,要不要制止?

首先,孩子为什么吃手指,有人研究发现胎儿在肚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吃手指了。婴儿觉得把手举起来,然后还可以放进嘴里,他会非常喜悦,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是一项壮举。

孩子在1岁之前,探索世界的工具就是嘴巴,他会把所有的东西放到嘴里去试探。有的家长很紧张,其实孩子是非常非常小心的,处在全然的觉知当中的,只要他们不被打扰,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我们只要保证周边的环境安全卫生,就尽量让孩子们自由探索。

如果孩子在1岁之后,它还要吃手指,那怎么办?

有可能是因为口欲期尚未探索够,有可能是通过吃手指弥补对母乳不够的缺憾。无论什么原因,我们只能深深的允许而不是制止。有的孩子就是比别的孩子行动得晚,那是因为你的孩子有独特的特点,不要把他纠正成流水线产品,千篇一律,孩子所有的东西都是需要我们呵护的,而不是去改变。

怎样让孩子避免危险?

只有我们体验过了,我们的智力才会发展。我爸爸对我很好的一点就是爸爸很少用结论吓唬的方式教育我。我小时候跟他一起钉钉子,刨木头,这些看似危险的动作成了我童年有趣的回忆。

孩子天然地处在觉知当中,他不会有事没事把自己弄伤了。比如小孩爱玩刀,我们可以跟他一起去摸刀,慢慢地去摸它,慢慢达到伤害的临界状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这种感觉。有过刀子体验的孩子,外出时被绳子缠住,他才会寻找类似刀子的尖锐物品去割断绳子,这就是智力发展。而只学习过刀子很危险这个结论的孩子,是没有能力自救的。

如果我们只是学到了一些结论,我们的智力是没有发展的,我们发展的是恐惧和制约。我见过很多00后的小孩,都这么高了,楼梯都不敢下。妈妈时刻处在焦虑当中,孩子觉得探索新世界是件很恐怖的事情,摸索新事物觉得危险,孩子从小学会了恐惧和制约。

控制就等于扼杀精神生命。你如果管他吃饭,他觉得吃饭就是痛苦,你如果要管他学习,他觉得学习就是痛苦。我控制你,你的意志就不存在了,存在的就是我的意志。你的控制欲伸向哪里,孩子一生就会感受到无穷无尽的痛苦。

孩子有了坏习惯怎么办?

每一个乖孩子都很可怕,他们一生都在按父母的规矩做事,他们自认为是乖孩子,别人一定要爱他。当他们遇到巨大挫折,再乖也没人爱,乖的逻辑被冲击到崩塌,会发生很可怕的事情。

我有一个朋友,要离婚,他说我过去所有的事情都是父母安排的,我想做一件父母没有安排的事情,那就是离婚,他其实不是没有感情了,就是因为他被压制的太久了。

任何控制都会遭遇反弹,不管是多么正确的控制。每一个顽固坏习惯的背后,都是匮乏爱的痛苦呐喊。

如果你的孩子存在一些坏习惯,你可以告诉他“宝贝,你不管怎么样,都是我的孩子,我知道你的生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我没有能力理解,但是我可以陪伴和看见。”

每个灵魂降生到世界上,都有一个使命,这个使命不需要任何督促,只需要爱和自由,他自然就会体验。

家长应该给孩子怎样的爱?

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什么对他是最好的。我们有多少人是活在焦虑中,就是因为现实跟我们想象得不一样。

为什么说要信任,因为大家看一下这个寓言,干旱时节,小树为自保把叶子蜷缩起来。园丁A看到表象理解本质,及时补水;园丁B什么也不管,小树熬到雨季也活下来了。园丁C学了很多知识,认为树叶伸展是健康的正确的,所以不辞辛劳把叶子一片片掰开——结果可想而知。

我们可以不懂得教育,我们不需要成为心理学家才能生孩子,但是我们要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就是你永远不比孩子更知道什么对他来说是最好的。

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我们对自己的觉察体验有多深,就会有多谦卑。看见孩子的前提,是看见自己。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不露痕迹的教育。

喜欢《教育孩子时,请控制你的废话》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爱孩子,请给孩子时间 现在,很多家长都觉得学前教育很重要,把孩子早早地送进幼儿园接受良好的教育,希望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但有的家长忙于生计,孩子在家任其自由自在的玩耍,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权当是请了免费保姆,对孩子在幼儿园的...
    2020-09-16 阅读全文
  • 吼孩子时,你有考虑孩子的感受吗? 有一个妈妈在朋友圈分享说“刚刚吼完孩子,真的很后悔,心疼儿子成为了我情绪不稳定的牺牲品。” 引起了大家的同感。多少孩子在默默地当着父母的出气筒啊。讲真,孩子真的需要你这样去骂吗?其实,很多时候你的焦虑...
    2020-12-26 阅读全文
  • 称赞孩子时你有想过吗 快3岁的小刚,智力发展得不错,能用积木砌出他所见过的汽车。父母对孩子的“模仿力”和“创造力”感到很满意,于是备加称赞,还常让他在别人的面前“表演”,这样,他赢得的称赞就更多了。一天,家里来了客人,小刚...
    2022-03-24 阅读全文
  • 请允许你的孩子失败 导读:并不是每一件事都能成功,尤其是孩子做事情更是困难,所以对孩子来说,不要要求每件事情都成功,请允许你孩子的失败。 一位母亲为他的孩子伤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儿童问题专家。 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
    2021-10-05 阅读全文
  • 面对“调皮”的孩子时,你的2020教育方法真的对吗? 我们班有个男孩子很调皮,他的专注力时间非常短暂,每日的活动中,不管是排队,还是集体活动,他不是用小手拍打出各种声响干扰别的孩子,就是以各种姿式“斜躺”在小椅子,严重影响了班级的活动秩序。虽然教师始终坚...
    2020-01-09 阅读全文

现在,很多家长都觉得学前教育很重要,把孩子早早地送进幼儿园接受良好的教育,希望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但有的家长忙于生计,孩子在家任其自由自在的玩耍,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权当是请了免费保姆,对孩子在幼儿园的...

2020-09-16 阅读全文

有一个妈妈在朋友圈分享说“刚刚吼完孩子,真的很后悔,心疼儿子成为了我情绪不稳定的牺牲品。” 引起了大家的同感。多少孩子在默默地当着父母的出气筒啊。讲真,孩子真的需要你这样去骂吗?其实,很多时候你的焦虑...

2020-12-26 阅读全文

快3岁的小刚,智力发展得不错,能用积木砌出他所见过的汽车。父母对孩子的“模仿力”和“创造力”感到很满意,于是备加称赞,还常让他在别人的面前“表演”,这样,他赢得的称赞就更多了。一天,家里来了客人,小刚...

2022-03-24 阅读全文

导读:并不是每一件事都能成功,尤其是孩子做事情更是困难,所以对孩子来说,不要要求每件事情都成功,请允许你孩子的失败。 一位母亲为他的孩子伤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儿童问题专家。 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

2021-10-05 阅读全文

我们班有个男孩子很调皮,他的专注力时间非常短暂,每日的活动中,不管是排队,还是集体活动,他不是用小手拍打出各种声响干扰别的孩子,就是以各种姿式“斜躺”在小椅子,严重影响了班级的活动秩序。虽然教师始终坚...

2020-01-0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