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的“三不”策略

发布时间:2021-10-07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家园共育讲究的是快乐专递,开心学习!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的“三不”策略”,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些家长为了孩子能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辅导孩子学习用心良苦,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与忽略了孩子的主体地位不无关系。搞好家庭辅导,需要坚持“三不”。

一、不当监工,引导孩子专心学习

孩子学习时走神、玩耍是因为孩子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专心学习的习惯不是靠监工盯出来的,而是在平时训练中逐渐形成的。家长可以首先提出学习要求,让孩子心中有数。在孩子学习过程中,要经常提醒孩子按规范要求去做,鼓励孩子坚定意志,让孩子养成专心学习的习惯。

二、不罚苦工,促使孩子愉快学习

为了让孩子考上重点中学、名牌大学,家长纷纷给孩子“加负”。在书山题海面前,孩子成了做题机器,生活枯燥乏味、苦不堪言,结果孩子渐渐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厌学。只有使孩子感到学习的乐趣,才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反之,学习就被动,学习效果也不理想。

三、不当帮工,鼓励孩子独立学习

当孩子在做作业过程中遇到了不懂的问题时,家长大都帮助解答,并不厌其烦地讲给孩子听,直到孩子听懂为止。精辟、透彻的讲解固然能使孩子恍然大悟,但往往是以牺牲孩子的独立思考、深入探究和积极创新的机会为代价的。久而久之,孩子会养成依赖心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必看:孩子学会和小伙伴相处,家长采用“三不原则”


没必要的介入,或不得当的介入,一方面会把孩子间的矛盾刺激放大,另一方面也没给孩子留出学习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机会,第三个坏处是容易让孩子遇点小冲突就觉得是个大事,反而变得斤斤计较,心胸狭隘。

01

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互相发生点小矛盾小摩擦很正常,家长不必把这看成是问题,不必马上出面干涉,更不必因此而生气。

不严重的情况下,假装没看见,把矛盾留给孩子们自己解决;较严重时,简单地拉开即可,不必计较自己的孩子吃亏了还是占便宜了。道理可以简单讲一下,不讲也行,关键要保持友好轻松的态度。这看似有些不作为,却正是培养儿童健康人际关系的最基本、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

我把这种方法总结为“三不原则”:不生气,不介入,不怕吃亏。

我女儿圆圆4岁前的固定玩伴是婷婷和小哲,都是女孩,出生时间差不多,且在同一层楼住着。三个小家伙总是东家进西家出地在一起玩。婷婷和圆圆性格比较温柔,小哲比较急躁,常常在抢东西时占上风,发生冲突时就会狠咬对方一口。我记得有两次圆圆去小哲家玩,突然哭着跑回来,说小哲咬她了,胳膊上有明显的牙印。

我总是看看她的小胳膊,笑着对她说:“哦,又打架了。”然后轻轻地吹吹她被咬的地方,问她:“不痛了吧?”她如果说还痛,我就再吹吹,或轻轻地吻吻,妈妈的吻是最好的止痛剂。她如果说不痛了,我会愉快地说,好,不痛了,那就再找小哲玩去吧。

我的态度对圆圆的影响十分明显,她往往是泪痕未干,情绪就完好如初,马上返身又去找小哲了。偶尔会表现出持续的情绪,说不想去找小哲,要自己在家玩。我也笑笑说:“好,那就在家玩吧”,随她的便。她多半坚持不了十分钟,就又想找小哲,或是小哲自己就跑过来了,两人很快又玩得热火朝天。

事实上,婷婷也常被小哲打哭,或者圆圆和婷婷有时会倚仗比小哲个子高力气大,情急之下会把小哲推倒,惹得小哲大哭。我们几个家长持有的态度差不多,当然我们都会告诉孩子要和小朋友好好玩,不要打架不要抢东西,也尽量用引导的方式化解她们的矛盾。同时,对孩子之间的打架吵架,我们都坦然平和,一笑了之,没有谁会在这里算计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吃亏了,或是抱怨别人的孩子如何等。所以三个孩子一直在一起玩得非常愉快。

02

家长的这种态度,给孩子传达一个信息,即发生冲突是件很正常的事,不用在意,过去就过去了,无所谓谁对谁错,该怎样相处还怎样相处——这样一种心理的建立非常重要,是儿童能正常地发展人际关系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是豁达、友善的生长土壤。

事实上孩子们确实很快就学会了协调,闹意见的次数越来越少。圆圆4岁时,我们迁居烟台,小哲也随后和父母迁到青岛。烟台、青岛离得不远,两个小家伙隔几个月就要见次面,在我印象中,从那时起,她们不管在一起玩几天,再也没闹过意见,总是那么快乐默契,每次分别都哭得泪水涟涟,迫不及待地期待着下一次见面。这份友谊一直持续到现在她们长大成人。

“三不原则”看似消极,意义却非常积极,它的主要功能是避免了成人破坏性的参与,而且它内含一种信念:儿童有能力自己解决相关问题。

这个信念的确立非常必要,它是科学儿童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迁移到其他问题的解决上。没有这个信念,“三不原则”就失去了支撑的力量。很多家长在开始接触到这个原则时,总是将信将疑,一旦在生活中尝试验证,绝大多数人都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对儿童的能力也会就此有新的认识。

这个原则不仅适用于邻里小朋友的相处,在双胞胎或多子女家庭,以及幼儿园或小学里,都照样管用,因为天下的孩子都一样。

03

有一对双胞胎兄弟,经常为抢东西或其他事情打架。妈妈开始的处理办法是问清楚打架的缘由,判断谁做得不对,就打谁的手,或者关小黑屋,并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惩罚他。但小哥俩的矛盾并没有因此减少,随着年龄增长,反而越来越多,一天无数次地哭喊着来找妈妈评理,这让妈妈非常抓狂,经常发脾气。而且两个小家伙都越来越会推诿责任了,有时甚至为了把过错推到对方身上而说谎。

这位妈妈开始意识到自己以前的办法肯定是有问题的,但一时又不知该如何办,于是来找我咨询,然后将信将疑地带着“三不原则”回去了。

过了几个月,我收到她的一封邮件,说咨询的当天傍晚,她正在厨房做饭,听到两个小家伙又在客厅为什么事声嘶力竭地争执起来,然后按惯例一起哭着来厨房找妈妈评理。当时她正要按惯例处理时,突然想到我说的“三不原则”,于是改变主意,一边不停手地做饭,一边轻松笑着对两个小家伙说,哈,又打架啊,以后打架别找妈妈了,你们自己的事自己解决吧,妈妈忙,没时间管你们。

两个小家伙没想到妈妈今天会是这种态度,一瞬间愣了,然后就在厨房吵闹扭打起来,并大哭,都做出委屈万分的样子,边打边看妈妈,等着妈妈站出来评理。妈妈停下手中的活,笑着用温和的语气对他们说:“厨房太小了,打架伸不开手脚,想打就去客厅打吧。”说完把两个小家伙送到客厅,自己回厨房继续做饭。她刚回厨房还在担心,别真打出问题来。没想到孩子们的冲突好像也跟着自己离开了客厅,两个小家伙居然没有继续接着吵闹,且很快就听到了他们的嬉笑声,妈妈这才把悬着的心放下。

接下来的日子,这位妈妈总是采用这种办法对待两个孩子的冲突,令她感到神奇的是,小哥俩真的相处得越来越好,学会了协调,也开始懂得互相谦让,现在已基本上不再找她告状。令她头痛了好几年的问题,就这样轻松地解决了。

家长们经常抱怨说现在的孩子不懂得忍让,归因为独生子女问题,或是“溺爱”问题。其实根本原因是家长们对孩子的矛盾介入太多了。很多家长见不得孩子们闹矛盾。孩子间一发生点什么事,家长马上出面,似乎不出面就没尽到责任,也担心别人说自己不好好管教孩子。没必要的介入,或不得当的介入,一方面会把孩子间的矛盾刺激放大,另一方面也没给孩子留出学习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机会,第三个坏处是容易让孩子遇点小冲突就觉得是个大事,反而变得斤斤计较,心胸狭隘。

04

有一个5岁的小男孩,周末和妈妈一起去姥姥家,舅舅和舅妈也带着自己3岁的儿子过来,两个小家伙见面后都分外开心。玩了一会儿,5岁的孩子突然把3岁的弟弟抱起来,想要走几步,可由于他力气太小,一下摔倒了,弟弟的头磕在沙发扶手上,大哭起来,5岁的孩子一下子不知所措,羞愧地向大家看去。舅妈过来一看,孩子头上被磕出一个小包,大惊失色地叫起来。5岁孩子的妈妈见自己的孩子闯祸了,非常不好意思,担心弟媳不高兴,立即沉下脸批评孩子,要孩子给弟弟道歉,跟弟弟说对不起。

5岁的孩子可能因为害怕,也可能觉得委屈,只是呆呆地站在那里,任凭妈妈怎么说,都不吱声。姥姥看这情况,沉不住气了,也过来给孩子讲道理,要求他给弟弟道歉。

舅妈一边安慰自己的孩子,一边用暗示的口气说,小哥哥不是故意撞弟弟的,让小哥哥给道个歉,宝宝就不哭了。3岁的孩子听大家都这样说,就一直哭个不停,似乎也在等着小哥哥道歉。

5岁的孩子在一伙人的逼迫下,终于招架不住,低低地说声“对不起”。姥姥嫌孩子声音太低,说没听清楚,鼓励孩子“大声点,再说一遍,好孩子就要勇敢承认错误!”孩子不说,大家就又鼓励他再大声说一次。孩子终于提高声音又说一句“对不起”。话音刚落,大家正要松口气时,孩子“哇”一声哭起来,开始发脾气,乱踢乱打妈妈,拉着妈妈要离开姥姥家。

让我们体会一下5岁孩子的心情。

他和弟弟玩得愉快,情不自禁地抱起弟弟,一定是出于一种好的愿望,或是表示对弟弟的喜爱,也可能是想要展示一下做哥哥的强壮,甚至是想获得大家的某种赞赏,结果却是闯了祸,可以想象孩子当时多么尴尬,多么没面子,且多么担心。假如这时家里人能换一种方法来处理,给孩子一个台阶下,效果一定不一样。

比如态度轻松地对弟弟说:“小哥哥是想试试能不能抱得动你,不小心摔倒了。没事,让妈妈给吹一吹,一会儿就不痛了。”或者故意转移一下弟弟的注意力,对哭泣的弟弟说:“小哥哥刚才可能是没抱好,摔倒了。要么再让小哥哥抱一下,这次小心点,看能不能抱得动你。”我相信经家长这样一说,小弟弟会很快忘记自己的痛,不再哭泣,很乐意配合。小哥哥这时也一定愿意更小心地去抱弟弟,以免摔倒。这时大家可以顺便告诉小哥哥,以后想抱弟弟的话,远离茶几桌子等硬物,那样即使摔倒了,也不会碰伤。

当然也有这种可能,这时小弟弟不愿意再让小哥哥抱,或小哥哥不想再抱小弟弟,大家同样可以理解地说,“嗯,宝贝真懂事,是担心再摔倒吧。你们现在确实太小了,可能抱不动,过几年再抱吧,再长三年,估计哥哥就能抱得动弟弟了,说不定弟弟也能抱得动哥哥了。”相信家长的话说到这里,全家人的感觉都很轻松,孩子也绝无再计较的可能。

有人担心,如果当时不要求5岁的孩子道歉,是不是他以后会变成一个没有教养的人,做了错事也不懂得内疚?

这种担心完全没必要,这就又涉及我们前面提到的信念问题:儿童有能力自己解决相关问题——只要他们成长中获得过友善和尊重,只要他目睹过得体的礼貌和修养,他就得到了这样的滋养。反之,成年人如果对孩子的一点无心之过不能表现出体恤,大惊小怪,上纲上线,逼迫孩子说“对不起”,这样才会损害孩子的友爱心。

05

儿童的世界非常单纯,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是成年人强加的,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把孩子间的冲突关系看成是“犯错误”,尤其是看成欺负和被欺负的关系。现在很多家长会对孩子说:我们不欺负别人,但也绝不让别人欺负。或直接告诉孩子:你不要主动打别人,如果别人打你,你必须要还手。甚至有的家长为了强化孩子的自我保护,会对孩子说:如果你在外面挨了打,不还手,回家我就打你。

这样一种教导,可能让孩子学会不吃亏,但人生很长,“不吃亏”到底是一道护身符,还是一种隐患?发生在成年人世界中的无数事实已让我们看到,从不吃亏的人或报复心重的人,反而活在十面埋伏的危险中。

比如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女朋友和他分手后,另找一个男朋友,他就去把人家杀死,然后再自杀。这样一种行为,表面上出于爱,实际是出于恨。狭隘的复仇心理让他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毁灭一个让他有吃亏感的人。

大部分“不吃亏”的人虽然可以活得一生平安无事,但“不吃亏”真的为他赢来更多的幸福了吗?

我曾遇到一件事。我女儿上幼儿园时,有一天我去接她,带她在幼儿园院子里玩滑梯时,突然听到旁边一位妈妈叫起来,原来她发现儿子胳膊上有一块青,上面有牙印,看来是被哪个小朋友咬了。这位妈妈马上声色俱厉地问孩子“谁咬的?”正在高兴地玩着的男孩被妈妈的语气吓着了,一下子哭起来。这位妈妈又大声询问孩子“这是怎么回事,谁咬的?”边说边用眼睛向周围的孩子看去,好像每个孩子都有嫌疑。小男孩不回答,立即拉着妈妈的手就要走,边哭边说:“我不玩了,咱们回家吧,回家吧。”这位妈妈却不依不饶地拉着孩子去找园长,要问个究竟。

看着这位母亲一脸怒气地拉着孩子往园长办公室走去,我心里真替她的孩子难过。相比孩子的纯美和自尊,这位妈妈的行为多么粗俗不堪。她不光在丢孩子的脸,也在破坏孩子的人际关系。她这样做,与其说是出于爱孩子,不如说是出于计较和报复。事实上她最爱的不是孩子,而是“不吃亏”的感觉。她这样处理,只是让自己的感觉好一些,却已经让孩子“吃亏”了。

中国传统智慧“吃亏是福”被无数人奉为一种生存哲学。它强调的不是忍气吞声,而是以豁达之心看待世事。所以它不是来自压抑,而是来自气度和容量。可是,如果一个孩子从小被教导不吃亏,怎么指望他能在成年后体悟出“吃亏是福”的深意,怎么能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胸襟?

当然没必要走极端。

有些家长深谙吃亏是福的道理,也希望培养孩子无私的品格,遇到孩子和别的小朋友抢东西时,总是要求自己的孩子出让,这种做法也不对,也是走极端了。

因为自私是人的天性,就像卢梭说的那样:我们原始的情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我们所有的一切本能的活动首先是为了保持自身的生存和自身的幸福。所以,第一个正义感不是产生于我们怎样对别人,而是产生于别人怎样对我们。一般的教育方法有一个错误就是:首先对孩子们只讲他们的责任,而从来不谈他们的权利,所以开头就颠倒了。

幼儿尚未建立合作的概念,自己的玩具不让别的小朋友玩,或抢别人的玩具,这都是正常表现。强迫孩子出让自己的利益,这种做法并不能培养孩子的大度精神,反而强化他的紧张感。如果一个孩子感觉别人总是侵犯他的私人领空,干涉他的事情,他会变得特别警惕,表现得更自私。

孩子间的矛盾,无非起源于抢玩具,或打闹间没分寸感,不小心碰痛了对方等。成人对待这些小矛盾的态度,比告诉孩子如何做更重要,影响更大。要用最道德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但不要用很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孩子。天生不会和人相处的孩子其实不多,只要成人减少干涉,他们多半能进行自我协调。

“三不原则”的核心内涵是两点:第一给孩子做出好榜样,第二营造豁达和善意的环境。两者要的都是家长自身的修养。

06

曾有一位单身母亲向我咨询,她说4岁的女儿很喜欢去幼儿园,但在和小朋友玩耍时,总是扮演边缘角色,受别人的支使,还总是受气。比如抢某件东西,抢不过别人时,就不会再抢,转而玩别的东西去了。有时别的小朋友打了她,泪痕还没干,人家过来找她,她就马上高兴地又去和人家玩,全然忘了刚才被打的事情。这位母亲觉得孩子太懦弱,没有自尊,为此她给孩子讲过道理,也狠狠地教训过女儿多次,却总是没效果,孩子似乎越来越胆小了。她将此归因为孩子在单亲家庭中成长,因缺少父亲的关爱和保护而自卑。所以她的问题是,如何给孩子做心理辅导,是不是需要马上给孩子找个父亲?

寻找同伴并迎合同伴,这是孩子正常天性的表达。在和小朋友发生冲突时,孩子能根据具体情况,主动退让,并且能通过转移注意力自我化解情绪;在小朋友得罪她后,不计前嫌,快速进行情绪代谢,重新投入友好的玩耍中。所有这一切,都是孩子在用天性中的纯洁、豁达和自爱,努力发展自己的人际协调能力。这是一种潜能,这种潜能几乎深藏在每个儿童体内,只要没有错误的外力干涉,他们都可以在未来的成长中把握好各种交往的分寸。

家长对孩子的负面评价,其实都是她自己心理的投射。她的自卑感和斤斤计较,让她无法完成人际关系的协调,这种不协调性甚至可能影响了她的婚姻关系。她下意识的自我保护,就是让自己远离他人,拒绝交往。现在又不由自主地拽着女儿往这个方向走。

我询问了这位家长童年的一些情况,她也是成长于一个单亲家庭中,她对自己幼时状况的描述和对女儿现在情况的描述如出一辙,而她自己在陈述中也突然发现,自己对女儿的态度、方法简直就是当年母亲对待她的翻版——到这里,她是开始触摸到问题的根源了,这才是改变的开端。

孩子天性各不相同,不要指望孩子在人际交往上的表现恰好符合你的理想。他可能是强势的,也可能是柔弱的;可能是狡黠的,也可能是厚道的。这些特征并不代表他将来就是怎样一个人。只要他在和同伴玩耍时是快乐的、内心是纯净的,就是好的。良好的同伴关系本身就是成长的营养品,能让孩子的心理得到滋养,成长得健康。

当下还有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一些人由于自身的不如意或眼界太低,经常给年幼的孩子灌输社会是险恶的、人心是无常的等等这类负面观念,让孩子从人生初始,就对家门以外的世界不抱有信任和好感。这不但降低了孩子在人际交往上的坦荡,也束缚了他接纳世界的心胸,甚至会培养出反社会人格。

对世界怀有美好的信任,和具有基本的安全防范常识并不冲突。家长应该把人际交往中各种潜在的危险告诉孩子,比如周围的人发生了什么事情,或媒体上报道了什么相关内容,就事论事地跟孩子谈谈,让孩子增加些常识。生活本来就是有悲有喜,有常规有意外。知道世界有灰暗,不等于要把世界看得灰暗;知道世界是光明的,也不等于毫无防范心理。这是你对社会应该有的态度,也是教育孩子应拿出的示范。

正面教育永远是最可靠的办法,正如避免得流感,应通过平时强壮肌体来预防,而不能采用一出家门就戴防毒面具的办法。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来表现出一匹骏马的飘逸,就不要从小教唆他以一只刺猬的姿态活着。

最后要强调的是,“三不原则”的成功运用,必须是三条戒律同时执行,才能有效。很多家长在执行这一原则时,容易注意到不介入和不怕吃亏,却往往忽略自己的脾气,动辄打骂孩子,那么这一方法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原因是家长自己给孩子做了一个不体谅、不宽容、不友好、爱发脾气的坏榜样。这也是需要家长特别注意的。成人心中有馨香,才能对儿童形成宜人的熏陶。

家长在家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家长在家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我们班上的家长都是对孩子负责任的好家长,孩子聪明又勤奋,真是令人欣慰啊!如果家长们在家庭中,能够更好地按照老师的指导来进行辅导,效果一定加倍好!

其实,在家辅导只要做到以下三点就很好了!

一、培养孩子养成每天复习、预习的习惯。

一篇课文学习完了,一定要听写词语,或者让孩子进行看拼音写词语的练习。该背诵的内容一定要滚瓜烂熟。预习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读课文。每当学习新课,老师一定会点同学读新课文,这样,在家读过课文的同学会更自信,学习也会更有效率。

总结一下,也就是说,复习必听写,预习必读书。

二、要抓住考试的重点。

考试的重点之一就是8个乐园。乐园里的题目、题型属于百分之百要考的,因此,抓住了乐园,就抓住了高分。如果每次在单元检测前默写或变化各种形式来做乐园的练习,那么单元检测也必考高分。有的家长在主动学习的项目里,会让孩子做各种卷子或练习题,不如变化形式和题型做乐园,这样,基础扎实、巩固了,成绩也就稳定了!

三、每天的作业一定要读。

老师每天的作业都是精心思考的,主要是为了积累和储备。培养语文素养和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领悟能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一定要日积月累,这样,时间长了,语文自然就学好了。

如果想让孩子尽早地写出优秀的作文,建议家长每周让孩子写2次小作文。好作文是练出来的,只有经常练习,才能熟能生巧。学习技能是这样,学习写作也是这样!

家长辅导孩子学习不应太简单


孩子的学习是做家长最关心的事儿,尤其是孩子刚入学不久,家长总不希望孩子在学习的起点上就落后于别人,千方百计地辅导孩子,可是有些家长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急不可待地要求孩子能很快地说出答案,用自己的思维速度来要求孩子,稍不如意,便是对孩子一顿训斥,然后直接报出答案。

许蓉刚上小学一年级不久,对数学的感觉不好,家长辅导孩子计算,3+4等于几?孩子刚想,家长就急着问:等于几啊?孩子被问得慌了,一时也算不出来,家长便接着说:你怎么了,3+4不是等于7吗。又给孩子出了题:8-3等于几?孩子看了看,想了起来,家长还是等不急地说:8-3等于5。许蓉的家长辅导她时,总是这样先说出一道版式,然后家长再直接报出得数,虽然家长每天都进行辅导,可许蓉的学习状况并没有得到好转,原因就是她的家长辅导的效果不好。

家长在关心孩子的学习时,要经常询问学习情况,家长有能力进行辅导的要经常进行辅导,但是,在辅导时家长一定要有耐心、细心,孩子的思维水平与我们成人是有较大差距的,当家长对孩子出了题后,要让孩子好好地想一想,切不可急着说出答案。像许蓉的家长,辅导孩子计算时,孩子一时算不出,可要求孩子用小棒摆一摆,再数一数,从而自己说出得数,这样孩子才可能掌握好所学知识。

范兵的家长在辅导学习时就不一样,问范兵:树上有4只小鸟,又飞来了6只,现在有几只?范兵想了一会儿,没有想出来,家长就要求范兵用小棒来代替小鸟,摆摆看,小兵拿出了小棒摆了起来,并算出现在树上有10只小鸟。又问:河边岸上有6只小鸭,水里有4只小鸭,一共有几只小鸭?小兵刚才用小棒摆的是4+6,这回是6+4,但很快说出了答案,一共有10只小鸭。通过用小棒摆,小兵掌握了4与6合起来是10的概念。有些家长认为,初学数学时,不能让孩子用小棒,用了以后孩子就不动脑筋,这种看法是不科学的,刚学数学的孩子,数感没有建立起来,只能靠直观的实物来引导孩子,逐步培养孩子的数感,一年级的孩子用小棒来认数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便于孩子进行操作,非常有利于孩子数感的培养,家长在辅导孩子数学时不妨多用用。

作为家长辅导孩子学习时,要引导孩子自己去研究学习中的问题,多让孩子动动手,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不要孩子答不出来就报答案,这种辅导是无效的,还能使孩子养成不肯动脑思维的坏习惯。

小学生家长如何辅导孩子学习


耐心

辅导孩子做做作业的时候,家长要保持耐心。孩子刚接触这个,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家长不要对孩子说“这个你都不会啊”,“你上课在干什么的啊?”,这样会让孩子的心里起抵触的作用,会对做作业产生反感的情绪来。

如何辅导小学生做家庭作业?

态度要认真

家长在辅导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态度要认真,避免说这些“就这样吧,先这样对付吧!“你先去做,做完了我看看”的话语,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做作业也不是一件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长此以往,孩子对做作业的态度也会持不认真的态度的,那就麻烦喽!

如何辅导小学生做家庭作业?

陪伴

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家长要陪伴在其旁边,一来可以查阅孩子作业完成的咋样了,可以及时的予以订正;二来对孩子也是一种陪伴,是一种支持。这样可以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辅导小学生做家庭作业?

时间

家长在陪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控制一下孩子做作业的时间,尽量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而不是磨磨蹭蹭的完成作业,不要让孩子养成拖沓的习惯,不然以后会让你头疼的日子多呢!

如何辅导小学生做家庭作业?

不要替孩子做作业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辅导作业的时候,对于孩子不会做的作业,尤其是数学作业,看到孩子见数字就加加减减的,那个火气是会上升的,在讲解的时候就会把孩子手中的笔夺走,在作业上做起来,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要让孩子自己去一步一步的完成,不要替孩子做作业。

如何辅导小学生做家庭作业?

语言的组织

在给孩子辅导作业的时候,讲解题目的时候,语言尽量选择让孩子能听得懂的话去讲解,否则的话,你讲了半天孩子还是没明白,家长自己也徒增烦恼。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的“三不”策略》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不合群怎么办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必看:孩子学会和小伙伴相处,家长采用“三不原则” 没必要的介入,或不得当的介入,一方面会把孩子间的矛盾刺激放大,另一方面也没给孩子留出学习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机会,第三个坏处是容易让孩子遇点小冲突就觉得是个大事,反而变得斤斤计较,心胸狭隘。 01 孩子...
    2020-06-10 阅读全文
  • 家长在家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家长在家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我们班上的家长都是对孩子负责任的好家长,孩子聪明又勤奋,真是令人欣慰啊!如果家长们在家庭中,能够更好地按照老师的指导来进行辅导,效果一定加倍好! 其实,在家辅导只要做到以下...
    2020-12-03 阅读全文
  • 家长辅导孩子学习不应太简单 孩子的学习是做家长最关心的事儿,尤其是孩子刚入学不久,家长总不希望孩子在学习的起点上就落后于别人,千方百计地辅导孩子,可是有些家长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急不可待地要求孩子能很快地说出答案,用自己的思维速...
    2021-03-15 阅读全文
  • 家长辅导孩子学习拼音的重难点归类总结 汉语拼音的学习,从孩子的学习和平时家长的辅导中,有些拼音家长辅导起来和老师的不一样。为了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将汉语拼音中的一些重难点做了一下归类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有所帮助。 一、汉语拼音中最重...
    2021-06-09 阅读全文
  • 小学生家长如何辅导孩子学习 耐心 辅导孩子做做作业的时候,家长要保持耐心。孩子刚接触这个,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家长不要对孩子说“这个你都不会啊”,“你上课在干什么的啊?”,这样会让孩子的心里起抵触的作用,会对做作业产生反感的情绪...
    2020-09-30 阅读全文

没必要的介入,或不得当的介入,一方面会把孩子间的矛盾刺激放大,另一方面也没给孩子留出学习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机会,第三个坏处是容易让孩子遇点小冲突就觉得是个大事,反而变得斤斤计较,心胸狭隘。 01 孩子...

2020-06-10 阅读全文

家长在家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我们班上的家长都是对孩子负责任的好家长,孩子聪明又勤奋,真是令人欣慰啊!如果家长们在家庭中,能够更好地按照老师的指导来进行辅导,效果一定加倍好! 其实,在家辅导只要做到以下...

2020-12-03 阅读全文

孩子的学习是做家长最关心的事儿,尤其是孩子刚入学不久,家长总不希望孩子在学习的起点上就落后于别人,千方百计地辅导孩子,可是有些家长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急不可待地要求孩子能很快地说出答案,用自己的思维速...

2021-03-15 阅读全文

汉语拼音的学习,从孩子的学习和平时家长的辅导中,有些拼音家长辅导起来和老师的不一样。为了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将汉语拼音中的一些重难点做了一下归类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有所帮助。 一、汉语拼音中最重...

2021-06-09 阅读全文

耐心 辅导孩子做做作业的时候,家长要保持耐心。孩子刚接触这个,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家长不要对孩子说“这个你都不会啊”,“你上课在干什么的啊?”,这样会让孩子的心里起抵触的作用,会对做作业产生反感的情绪...

2020-09-3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