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我家宝宝很黏人

发布时间:2021-10-05

宝宝入园。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幼儿园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都需要提前寻找一些资料。资料是作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材料。有了资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学习工作!只不过,你是否知道有哪些幼师资料种类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家宝宝很黏人,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导读:不管妈咪要去哪里,宝贝都抱着妈咪的双腿,一副哭咧咧的小模样,绝不就此别过。于是,无奈的妈咪只好省却告别的程序,趁小家伙不注意悄悄溜走。暗自庆幸终于成功走脱的妈咪没想到,这下可就闯了大祸了——回到家,宝贝连上洗手间的自由都不给妈咪了,任你好说歹说,小家伙就是不肯让妈咪走出自己视线……唉!

没有人比宝贝更爱你

作为妈咪,几乎个个都为宝贝黏人发愁,总觉得黏人是个“坏毛病”,一定要好好改造,否则宝贝将来上幼儿园,上学就会缺乏独立性,走到那一步,那就一定是做妈咪的没有尽职尽责。

实际上,如果我们细细剖析一下宝贝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他的黏人行为正是他走向独立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更是他向妈咪表达“没有人比我更爱你”这样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的特别方式。

当宝贝一点点长大,变得越来越独立,再回想他小时候的情形,我们就会惊觉:啊,原来他的黏人是那么地令人心动!是啊,有谁那么爱过你呢?不管天冷还是天热,每天一大早,只要睁开双眼,多诱人的美食,多好玩的玩具,多美丽的景色,他都可以弃置一旁,甚至来不及穿上鞋子,套上衣服就急急忙忙地爬到妈咪的身边,用他肉嘟嘟的小手轻轻地拍打着妈咪的脸庞,深情地呼唤着:“妈妈!妈妈!”当你睁开双眼,他小天使一般的双眸立刻笑靥如花,那份满足的感觉随着他的笑意一点点荡漾开来,像满园的春色,温暖着你的身心。

他的心里只有你,他的双眼里只有你!不管在哪里,不管在做什么,不管跟谁在一起,他首先想到的都是你!如此忘我的爱,只有这个在你腹中就与你声息相通的小家伙才会给予你啊!

黏人让独立梦想成真

表面看,黏人与独立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才会有如此多的父母看到宝贝黏人就如临大敌,生怕迁就了他就会妨碍他走向独立的步伐。加上遍观自然界其他的小动物,动物妈妈总是早早地就把自己的下一代扫地出门,迫使它尽早学会独立的本领。

如果借鉴小动物的育儿方式,我们似乎也该尽早就逼着宝贝独立才是正道。那么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实际上,人类成长的历程与小动物还是有着天壤之别的。人类需要更长的时间学会独立,因此,我们不能拔苗助长,否则就会给宝贝心灵带来伤害,不仅不会提早让他学会独立,相反,还会导致他更为缺乏安全感,带来更多的问题。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两岁的宝贝在外玩耍的时候,即便玩得十分投入,他们也会时不时地看一眼旁边的妈咪,如果妈咪不在视线内,他就会惊慌地大喊大叫,一定要听到妈咪的声音,看到妈咪的身影,他才会安心地继续玩耍。

实际上,宝贝此时的回眸一望,或者看似没有意义的与妈咪的回应,那都是他从妈咪身上获得能量的一种方式。

当他需要妈咪的时候,妈咪就在他的身边,他能听到妈咪的声音,看到妈咪的身影,他的内心就会得到一种安慰,就会获得一种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建立起来之后,他就会尝试着更长时间地自己玩,再逐渐过渡到离开妈咪的视线,也可以很安心地玩。

这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如果我们耐心地等待他走完这个过程,他的黏人行为就会自动消失。有谁见过一个上了小学中学还那么黏自己的母亲的呢?既然没有,我们又何必杞人忧天呢?

不黏人未必就是好事

有位妈咪曾经很骄傲地对我说了这么一件事情:她家刚刚2岁的宝贝一直都很依恋她,但是因为有些特殊的情况,他必须跟着奶奶回老家待上几天。

小家伙在离开她的当时哭得十分伤心,然而,妈咪从他的视线一消失,他居然很快就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很懂事地跟奶奶说:“我不想爸爸妈妈了!”过了几天,这位曾经为宝贝的独立和懂事感到非常自豪的妈咪突然很伤心地告诉我,几天之后,小家伙跟着奶奶回来了,从此真的就跟妈咪疏远起来了。

宝贝为什么会这样呢?实际上,即便是婴幼儿,为了生存,他们也会有一些特定的本能,那就是寻找一个更为适合自己的可以依恋的抚养人。当原来的抚养人不在自己身边,他们会通过调整自己,来获得接受照顾的权利。这就是典型的“有奶便是娘”的表现。

表面看,这类宝贝很懂得调整自己,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父母永远是他无法放弃的亲人,这种血缘关系是任何其他的关系都无法替代的,只是他害怕因此遭遇新一轮的别离,所以只好通过依恋看起来更为安全的另外一个人来保证这种别离不会再度发生。

美国心理学家M.艾恩斯沃斯的研究发现,小家伙的黏人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回避型、安全型和反抗型。

上例中的宝贝就属于回避型的宝贝,这类宝贝似乎天生就更容易适应陌生环境,与陌生人也能在较短的时间里熟络起来,当妈咪从他的视线中消失的时候,他甚至并没有因此显得很难过。就算妈咪不在身边,只要有个陌生人陪伴在他的身边,他也很容易就得到安抚,让自己平静下来。

看起来,这类宝贝是那么地让人放心,不过这类看起来很独立的宝贝未必就真的那么令人放心。当妈咪再度回到他的身边的时候,他就会对妈咪采取回避态度,那姿态仿佛在说:“哼,我再也不会相信你!”这实际上是他缺乏安全感的一种表现,而不是独立的表现,因此我们不能被这种表面的现象所迷惑,否则就会给宝贝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延缓他独立的进程。

黏人为宝贝成长提供沃土

黏人不是什么坏事,相反,它还是宝贝爱与独立的宣言。当宝贝表现得很黏人时,如果我们能恰当地处理他的这种行为,就可以为他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更为肥沃的土壤,协助他掌握更为完善的爱与独立的本领。

面对那个黏人的小家伙,我们最好调整一下自己的时间表,每天列出一段与他固定相处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放下与育儿无关的一切,全心全意地陪伴他,和他一起游戏,给他讲故事,倾听他,回应他,用你全心全意的态度传递给他一个可靠而令人欣慰的信息:“爸爸妈妈是多么爱我,他们多么愿意跟我在一起,爸爸妈妈是多么可靠!”当我们必须要离开宝贝去上班,或者做别的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向他“请假”,告诉他你会在某个时刻回来:“我下了班就回来!”“我打完电话就陪你玩!”千万不要为了防止他哭闹就偷偷地溜走,偷偷溜走虽然看起来立竿见影就可以逃脱,但是宝贝会在内心深处记下这笔账。

因此,不管他怎么哭闹,你一定要平静地面对这个事情,毕竟,这是正常的,每个宝贝都会有这样的一个过程。如果你因此心疼不已,过于焦虑,那么你的情绪就会不可避免地通过你的言行和表情表达出来,而宝贝会敏感地通过这些信息得出一个结论:“连妈咪都那么紧张!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此外,记住千万别吃家人的醋,如果宝贝有机会依赖更多的家庭成员,赶紧促成吧!

如果你忙着做家务,没时间顾及宝贝,那是好事,一边做,一边描述你正在做的事情,他就会很欣慰地感受到,虽然他跟妈咪有一段距离,但是妈咪没有忽视他,他会因此更快地学会独立。况且,你还会因此提供更多早教的机会呢!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宝宝黏人怎么处理?


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劳伦兹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站在即将孵化的鸭蛋前,小鸭破壳而出,第一眼看到的是他。奇迹发生了,小鸭居然亲热地跟着他,如影随形地相伴左右,而对它的鸭妈妈视若不见。这就是“母亲印刻”。心理学家将“母亲印刻”发生的时期称为动物认母的关键期。

关键期也同样存在于人类生活中,尤其是在亲子依恋中。

6~18个月,宝宝的依恋关键期

宝宝的依恋关键期是6个月至18个月。在这段时期内,父母如果有积极的抚养行为和正确的教养方式,往往会事半功倍,使宝宝更亲近父母,为今后理想的亲子关系打下基础。

早期良好的依恋关系,让宝宝受益终身

宝宝在早期形成的依恋关系会稳定地延续下去,并影响他之后与人交往的能力。当宝宝与妈妈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时,他会认为人与人是能够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当孩子长大后,他们同样会与其他人建立这种良好健康的关系,会用父母对待他的方式来对待其他人,会显示出更友好的合作,受到更多人的欢迎。

所以,一个看似简单的依恋,其实对孩子将来的心理健康和行为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父母如果没有把握好这个关键期,宝宝将来就会和父母比较疏远,并可能产生各种心理和个性上的问题。

宝宝依恋的发展阶段

·前依恋期(0~6周):宝宝对任何人都会出现相似的行为,他会以哭、笑等情绪召唤照料者。

·依恋关系建立期(6周至6~8个月):宝宝对父母等抚养者回报更多的微笑,这也带给了父母更大的满足感。

·依恋关系明确期(6~8个月至18~24个月):当宝宝的抚养者要离开时,他们会大吵大闹明显地反抗。

建立理想的依恋关系:让宝宝“恋”上你

是什么原因导致宝宝千差万别的依恋类型呢?有研究表明,父母的抚养方式起着很大的作用。

·牢牢把握宝宝依恋关系形成的关键期

父母在宝宝出生后的6~18个月中,增加与他亲密接触的机会。即使是短暂的爱抚、拥抱、亲吻都可以让宝宝感受到你的爱。如果由于工作繁忙的原因,长时间地让保姆或爷爷奶奶带宝宝,自然会错失良机。

·运用“耐心+稳定的情绪”的公式

宝宝非常“贪得无厌”,父母需要付出相当多的观注、照料和教导。有时宝宝烦躁不安、哭闹不止,父母要及时调控自己的情绪,表现出足够的宽容与耐心。有些家长对宝宝时而热情时而冷淡,随着自己的情绪而定。这会使宝宝感到无所适从,久而久之会对父母缺乏信任。

·敏感地应对宝宝的信号

当宝宝有需要时,会以各种方式吸引家长的注意力:哭闹、手势、咿咿呀呀的咕哝声。如果他的信号屡遭父母的忽视,他就会对父母渐渐变得冷淡。

·学并快乐着

初为人父人母,在养育宝宝方面缺乏经验,面对随时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往往手足无措。别逃避,别退却,拥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困难。你可以看相关的读物,与其他新生儿的父母交流,向长辈讨教。增进知识,与孩子共同成长。尤其是在和宝宝的互动中,流露出这种积极的情感:在学习中享受为人父母的骄傲和满足。

·父母双方积极参与

18个月的宝宝更喜欢和爸爸一起做游戏。但当宝宝遇到挫折时,往往会将求助的目光投向妈妈。

·鼓励孩子加入同伴小群体

特别是在宝宝18个月后,多让他与年龄相仿或稍大的孩子接触、玩耍。让宝宝从家里走向社会,融入同伴群体,更能培养他的独立自主性。

家有“黏人”宝宝、“陌生”宝宝怎么办

·“黏人”宝宝表现为过度依恋,一刻都离不开妈妈。

妈妈可以这样做:

1、妈妈在离开孩子时要注意,为了消除他的不安全感,不要一声不响地偷偷溜走,要告诉孩子你会回来,并说到做到,最好选择在孩子愉快的时候跟他说再见。

2、年轻的家长一般工作很忙,常常会让孩子感觉到亲情的缺失。他们会特别渴望和父母黏在一起。所以不管有多忙,父母都应尽量抽时间陪宝宝。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孩子都需要与爸爸妈妈在一起,分享快乐分担苦恼。

3、营造温馨、幸福的家庭氛围能让孩子在心理上感觉更安全。父母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

·“陌生”宝宝不和妈妈要好了,更愿意亲近从小就照顾她的奶奶。

妈妈可以这样做:

1、妈妈要反省:是不是自己太忽视了宝宝的成长?平时只关注宝宝生理上的需求,而将他心理上的需求让奶奶一手包办了?上班时无暇顾及宝宝的需求,那就更要把握好下班后的时间,可以向奶奶询问宝宝一天的情况,了解他的成长过程。

2、在一旁观察奶奶是如何与宝宝亲近的,学习并模仿奶奶的做法。

3、融入宝宝的世界,成为她的玩伴,抽时间多陪他玩玩具,讲故事,做游戏。要让宝宝感到妈妈与奶奶的不同,妈妈更了解宝宝的世界,与宝宝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4、随时随地关注宝宝。避免自己糟糕的心情带入陪伴宝宝时的情绪。最好时常面带微笑地和他说话、唱歌。

小测试:将宝宝带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观察他的反应,每个场景持续3分钟。(本测试最适用于12~18个月的宝宝)

·妈妈在旁边看宝宝玩。

·陌生人来了,并和妈妈说话。

·妈妈离开房间,陌生人安慰宝宝,并和宝宝玩。

·妈妈回来,安慰宝宝,陌生人离开。

·妈妈再次离开。

·陌生人回来,抚慰逗弄宝宝。

·妈妈再次回来,逗宝宝玩,陌生人离开。

宝宝的表现:

A、只要妈妈在场,他就能安心地玩。不排斥陌生人。一旦妈妈离开,他就显得不安,可能会哭泣,而当妈妈回来时,他很兴奋,立即亲近妈妈。

B、当与妈妈分开时,他没有明显的焦虑不安,而妈妈回来时,他也不太积极。不论妈妈在不在场,陌生人都可以轻易地带他出去玩,而且他们玩得很开心。

C、面对陌生的环境,他很苦恼。当妈妈离开时,他会大喊大叫表示不满。当与妈妈重聚时,哭闹有所好转,但同时会对妈妈很生气,甚至推开妈妈,不愿亲近。

选A的宝宝属于安全型依恋。他们在幼儿期会很热情地探索世界,想像力更丰富,更有耐心地解决问题,比较灵活。进入幼儿园后,更能够与他人相处合作,受其他小朋友的欢迎。

选B的宝宝属于焦虑—回避型依恋。他们比较孤立,不擅长与人合作。

选C的宝宝属于焦虑—矛盾型依恋。今后可能会有攻击性,会抢夺其他宝宝的玩具,适应幼儿园有困难。

怎样应对黏人宝宝?


导读:宝能否形成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1岁左右是关键期。此时,如果父母能和孩子最大限度地相处,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对他们的哭闹、微笑等行为予以快速、合理的回应,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更能增加宝宝的安全感,这将影响到他以后与人沟通的能力及探索新事物的勇气。

“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女儿越来越黏人了。我上哪儿,她跟哪儿。屋子才那么大一点,可她像尾巴一样,总是黏在你身后,有时还非要你抱她。”看到女儿这么黏自己,周女士一开始确实有点小得意:女儿肯定是喜欢她才这样黏她。然而,时间一长,周女士又烦恼了:孩子如此黏人,不会影响独立性吧?

专家提醒

15个月之前的宝宝可以随意宠他

“有人认为,孩子黏人是因为他的情感需求没得到满足,一旦满足了,你想让他黏你都难;还有人觉得,太黏人的孩子独立性差,大人越顺着他,越会助长他的依赖感,所以必须拒绝他黏人。”采访中,记者发现类似周女士的困惑也困扰着许多父母。

“对待15个月之前的孩子,你可以随意宠他,不仅不会宠坏他,还有助于他和你(父母)之间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智灵童国际教育事业机构教学总监、智灵童国际幼儿园总园长荣合灵说。

事实上,宝宝能否形成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1岁左右是关键期。此时,如果父母能和孩子最大限度地相处,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对他们的哭闹、微笑等行为予以快速、合理的回应,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更能增加宝宝的安全感,这将影响到他以后与人沟通的能力及探索新事物的勇气。

“但如果把照顾孩子的责任过度集中在一人身上,也会造成孩子过度依赖这个人。”郑大教育学院心理系老师叶青青提醒,在妈妈积极照顾孩子的同时,也要平衡家里其他成员尤其是爸爸照顾孩子的机会。

孩子黏人顺从还是拒绝因人而异

“至于15个月以上黏人的孩子,家长该顺从还是拒绝,则要根据不同情况,有区别地对待。”荣合灵说。

安全感不足这类孩子的父母多是上班一族,平时照顾孩子太少,和孩子交流不多,很难建立起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于是,这些孩子多存在强烈的不安全感,一旦父母离开视线,就极度恐惧,哭闹不止。

建议:尽量多抽一点时间陪孩子,即便自己不得不离开,也要用孩子能听懂的话让他明白:我只是暂时离开,一会儿就回来。最好每次离开前和宝宝约定好回家的时间,且一定要守时;尤其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及时的爱的语言和抚摸是他们的强大后盾。

和外界接触少在教养过程中,家长既不太注重带孩子接触外界环境和人员,又很少请朋友来家做客,使孩子很少有机会和陌生人沟通,更没有体验过和外人交往的快乐,因此,他们常常因为恐惧外界而过于黏父母。

建议:帮助孩子逐渐接触外界。先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里(比如家里)接触外人,刚开始接触外人时,家长可以紧握孩子的手或紧紧搂住他,让他能够在安全感较强的情绪下尝试交往,当孩子看见陌生人退缩时,更要抱紧他,给他安全感。

心理依赖感较强由于家人从小到大包办过多或太过溺爱,孩子的依赖感就比较强,久而久之,就会影响他们的独立性。其中,部分孩子可能在面对新事物、新环境或陌生人时不自信甚至退缩,还有一部分孩子可能因娇惯而专横跋扈,影响人际交往。

建议:10个月、1岁、2岁……孩子会出现很多执拗期。他为什么执拗?就是要从思想、行为上体现他的独立。这时,家长要避免干涉、包办过多,否则,他会慢慢丧失承担责任的需求,导致心理依赖越来越强;如果孩子已经依赖感很强了,家长除了要学会拒绝,适当忽略他的黏人行为,还可以通过游戏比赛的方式吸引他独立做事,并及时表扬他的每一点进步。

孩子太黏人要满足他的情感需要

此外,在对待黏人的孩子时,荣合灵还提醒家长要注意以下问题:

1。尽量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而不是物质需要。有时,孩子明明自己会穿鞋,却撒娇让妈妈帮他穿。其实,孩子的真实意图只是想从你那儿获得关爱。这时你不妨亲亲他,说:“妈妈好爱你,你赶快穿好鞋,妈妈在门口等你啊!”

2。平时靠老人或保姆带孩子的爸妈,回家后最好和孩子独处。

3。千万不要用“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等语言吓唬孩子,否则,孩子只会更害怕,反而更黏你。

4。不要欺骗孩子。让孩子哭着看到你离开,比你骗他悄悄走要好得多,否则,只会让孩子更焦虑。

如何处理宝宝爱黏人?


我的孩子19个月大,已经会50个左右的词汇和一些简单的词句表达。孩子和我的感情也很好,正因为如此,每天上班去,他都要跟着,只好一路带他出去,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我再悄悄溜走,也听不到他哭。可是,每回我回家后,孩子一刻也不愿放松拉我的手,边走边不停地叫妈妈,我就想是否这样的告别方式让他觉得有种不安全感,害怕妈妈随时都会消失?这两天,我改变了方式,每次都主动对他说明妈妈要上班去了,让他跟妈妈说再见,这样他便会哭,拚命拉我的手不让走,我很矛盾,因为等孩子两岁左右,我要送他入托,想想到时也会碰到这个问题,不如现在就训练起来,请问这样做对吗?怎样做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专家回答

首先宝宝在这个年龄出现爱粘大人的情况是正常的、也比较常见。在1-2岁这个阶段,宝宝对亲近的人的依恋比较强烈。由于宝宝运动能力的发展,他们可以去主动接近亲近的人并探索周围环境。同时他们把母亲或看护人看作一个“安全基地”,当有安全需要时,又返回看护人身边。这个阶段的宝宝可能会出现“分离焦虑”—离开看护人时感到不安,对陌生人采取谨慎与回避的态度,与亲人分离时常表现反抗、紧张、恐惧。

这种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改善。等到宝宝两岁以后,逐渐能调节自己的行为,能够忍耐同父母的短期分离,相信父母会回到他身边。

就像您所说的那样,如果突然偷偷离开宝宝,会给他带来一种不安全的感觉,他会害怕妈妈突然离开他,因而对您的依恋就更强了。每天上班前,告诉宝宝“妈妈上班去了,等到几点钟,妈妈就回来了,宝宝乖乖在家,等妈妈回来陪宝宝玩。”用非常肯定的语气告诉宝宝妈妈必须去上班,过一段时间妈妈肯定会回来。另外,应该有人来照看并陪宝宝玩,让他感觉妈妈不在的时候也一样安全、快乐。

男宝宝黏人怎么办?


导读:爸爸在男孩的成长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可以让爸爸晚上下班后,和宝宝玩亲子游戏,像玩一些比较可以让宝宝兴奋的游戏“开飞机”、“爬行比赛”等,两个“男子汉”一起做做运动,打打球什么的,或与儿子一起读故事书、神话传说等。这些事情妈妈可以做到,那么爸爸也可以做到,对培养孩子的男子气概也有很大帮助。

我家小男子汉今年5岁了,可他一点也没用真正的男子汉劲儿,我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带他出去玩,他就粘在我身上哼哼唧唧;回到家,我做饭他看电视,还没看两眼,他就过来拉着我的衣角,让我配他一起看;就连晚上睡觉都不肯上自己的小床,永远吵着和我一起睡。这种情况让我感觉很累,同时也觉得孩子这样很不好,可是我怎样才能把这块小贴糕从身上拿掉呢?

方法一:让爸爸“黏黏”儿子

爸爸在男孩的成长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可以让爸爸晚上下班后,和宝宝玩亲子游戏,像玩一些比较可以让宝宝兴奋的游戏“开飞机”、“爬行比赛”等,两个“男子汉”一起做做运动,打打球什么的,或与儿子一起读故事书、神话传说等。这些事情妈妈可以做到,那么爸爸也可以做到,对培养孩子的男子气概也有很大帮助。

方法二:让宝宝安心

孩子喜欢粘妈妈,可能是因为他有不安全感,以前也许见过其他妈妈和宝宝说“我不要你了”之类的话,让他产生害怕的感觉。面对这种情况,妈妈应该和孩子多交流,睡前给他讲故事,可以挑些简述妈妈和宝宝之间相亲相爱的故事,而且在做饭前可以和孩子说:“妈妈在里面做饭,宝宝在外面自己玩,做好了就可以一起吃哦。”同时平时出门不要偷偷走掉,要和孩子打招呼,也许刚开始他会哭,但也必须和孩子说清楚,不然会增加他的不安全感的。

方法三:让孩子有独立玩耍的时间

有的妈妈觉得,在一旁看孩子一个人玩感觉挺孤单的,自己正好没事,干脆就陪孩子一起玩,陪孩子玩是必须的,但是妈妈应该适当给孩子独立玩耍的时间,这个时候孩子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打人忽然闯进他的世界,一方面会打断他独立思考的机会,另一方面让他在游戏时会总离不开妈妈,觉得游戏时就要有妈妈才是对的。

方法四:该说不时就说不

妈妈们对孩子都是温柔的,可是该坚持的地方要坚持立场,勇于对孩子说“不”,同时告诉他为什么不能,这一点是必须记住的。妈妈自己首先也不要粘孩子,视孩子为自己的全部。

我家有个“垃圾筒”宝宝


导读:让孩子有一个“百宝箱”,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和宝宝一起享受收集、整理的乐趣是很美好的。但不要忘记加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使孩子摒弃不良习惯倾向,而转化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和自立能力。

正视宝宝的恋物情结

宝宝长大了,总会表现出许多意想不到的行为习惯,

爱攒着个“百宝箱”,收集小物件,还东掖西藏地。

家长担心的同时不禁困惑,宝宝在干什么?这样的习惯好吗?

最近发现,我家“大宝”对各种背包、手拎袋兴趣浓厚,七八只包整齐地摆在她自己的房间里,里面装满了小玩具、钥匙链、勺子和手绢之类的小东西,玩起这些包包还兴致勃勃。她平时见到什么东西也会迅速装进去,我的钥匙经常会转眼之间就进了她的包内。你把包疏散了,她跟我急,会立刻再找回来,真搞不懂怎么回事。

与同事说起此事,她竟一点不惊讶,说她家宝宝也会东掖西藏地收集东西,身上的衣兜里总是装得满满的。有时还把一些小东西往自己的耳朵、鼻子、嘴巴里塞,弄得大人胆战心惊。后来,听许多家长说起自家宝宝,原来有这样行为习惯的孩子还很多呢。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专家,看看这个习惯是个什么“东东”。

专家认为,这一时期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各种各样的“百宝箱”,见什么装什么,且保护得很紧。这个习惯未见得都是不良的,合理的引导和教育能消除不利因素,有的甚至可以转化成良性行为。

宝宝宠爱“百宝箱”

孩子有这样的一个习惯,首先是因为孩子的模仿意识。大人的世界大多是有规律的,生活条理性很强的家庭总是将居室环境打理得整洁有序,鞋架、衣柜、厨房等所有的地方都是一丝不苟。家长平日整理家务的行为会点点滴滴地渗透给孩子,加之两三岁的宝宝已经在意识里有了自我意识,他急于模仿大人的样子来整理“自己的世界”。这种行为也许表现在几只包、一个大盒子等具体的物件上,大人们看到的是孩子胡乱的表象动作。这是因为孩子们分类的概念没有形成,不会像大人那样将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如果是这个原因你应该高兴,这不算是坏习惯,相反,正确的引导还会使孩子学会许多分类、秩序等行为方式,从小建立秩序感。

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除了适当地让她参加大人的整理工作以外,还可以给他预备一些纸盒、小储物柜,再给孩子一些小的玩具,或者生活中许多小物件,如小勺子、小鞋带儿、书、笔和手绢等,方便他的收集活动。然后,教他识别不同的物品种类,比如你可以把小玩具熊放在其中一个空盒子里,再让孩子把所有的小动物玩具挑出来放进去;再将一本故事书放在一个空盒子里,然后让孩子把所有的书都挑出来放进去。您可以帮孩子们分清楚不同物品的区别,找出分类的标准,如材质的不同、大小、颜色等,最好不断变化分类标准,让孩子逐渐掌握分类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帮助孩子从小建立秩序感,对培养他的自立能力很有益处。

还有的孩子只是乱塞而不去做整理物品、塞过就算,这就是一个坏习惯了。大人首先要做到整洁有序,不在沙发角、鞋架后、床底等处随手乱塞东西,免得无形当中让宝宝学了去。家里的东西包括宝宝的玩具、衣物等要从哪里拿来,用过之后再送回原处,并且要强化这个概念,使他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宝宝有“恋物”情结

还有一种原因是孩子心理上有“恋物”情结。如果孩子将收集起来的东西东藏西藏的,很可能是心理上没有安全感,转而对一些物品产生依恋情结。有的家长很少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经常塞给他一些玩具了事;还有的家长只要孩子一哭闹立刻塞给他一个玩具什么的,只要能止住哭声就好。再就是孩子的日常活动太单调了。与物品为伴的孩子,在心理上时常感到孤单、不安全,家长要是不能及时发现孩子心理上的阴影,形成这样的习惯也就不奇怪。

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在检讨自己平常行为的同时,要逐渐克服孩子的不良习惯。首先要多倾注一些关爱,多与孩子聊天,知道他的担忧。多与孩子做游戏、一起玩积木等家庭亲子活动,逐渐转移他的注意力,淡化他的恋物意识,有意识地收起他的部分“宠物”。在这个过程中,禁忌家长的强制行为,不要对他说“别弄这些东西”,除了起到强化作用,对孩子毫无用处。

还有就是孩子纯粹因为好玩,在摆弄各种物品的过程中自己找乐趣,家长就不必太担心,注意别让孩子发展成不良习惯就好。

宝宝拿自己当“垃圾筒”

如果孩子把小物件放进五官里,那是很危险的。有这样行为的宝宝往往特顽皮或特安静,行为有些偏颇,还没有形成是非和安全观念。还有的是因为家长过分娇宠孩子,对其平时的任性、冒险行为比较纵容,没有给孩子任何安全警示,使孩子容易对冒险行为充满好奇,急于尝试。

这种安全的教育,一定是家长们有意识来做才行的。平时有意识地给他讲一些有关的故事书,渗透安全行为的概念,使他在行为上有理论参考。比如在他要把打火机塞入口中时,就会想起故事中相同的情节,小兔子就没有这么做,家长在旁边再适时地进行提醒,会使孩子认识到行为的危险性。还可以通过一些“后果”教育等手段来帮助孩子认识到行为的危险性,在大脑中逐渐形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观念。由于这段时期是孩子“是非观念”形成的关键期,一定要把这种教育贯彻下去。比如孩子总把胶水塞到耳朵里,你就把胶水挤出一些倒在他的手上,当手指粘在一起不能动时,就告诉他:“如果把胶水塞到耳朵里,耳朵也会被粘在一起,你就再也不能听到妈妈叫你、小鸟唱歌了”。“后果”教育是很有效的,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伤到孩子。

结语:

让孩子有一个“百宝箱”,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和宝宝一起享受收集、整理的乐趣是很美好的。但不要忘记加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使孩子摒弃不良习惯倾向,而转化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和自立能力。

喜欢《我家宝宝很黏人》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宝宝入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怎样应对黏人宝宝? 导读:宝能否形成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1岁左右是关键期。此时,如果父母能和孩子最大限度地相处,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对他们的哭闹、微笑等行为予以快速、合理的回应,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更能增加宝宝的安全...
    2021-11-29 阅读全文
  • 宝宝黏人怎么处理? 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劳伦兹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站在即将孵化的鸭蛋前,小鸭破壳而出,第一眼看到的是他。奇迹发生了,小鸭居然亲热地跟着他,如影随形地相伴左右,而对它的鸭妈妈视若不见。这就是“母亲印刻”。心...
    2021-08-11 阅读全文
  • 如何处理宝宝爱黏人? 我的孩子19个月大,已经会50个左右的词汇和一些简单的词句表达。孩子和我的感情也很好,正因为如此,每天上班去,他都要跟着,只好一路带他出去,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我再悄悄溜走,也听不到他哭。可是,每回我回...
    2021-12-09 阅读全文
  • 男宝宝黏人怎么办? 导读:爸爸在男孩的成长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可以让爸爸晚上下班后,和宝宝玩亲子游戏,像玩一些比较可以让宝宝兴奋的游戏“开飞机”、“爬行比赛”等,两个“男子汉”一起做做运动,打打球什么的,或与儿子一起...
    2021-11-18 阅读全文
  • 父母怎样处理宝宝黏人的行为? 当宝宝感到不安全的时候会找妈妈,这是宝宝内心需求保护的表现。宝宝黏人也有相似的道理。专家认为应该以“15个月”为分界线来看待这个问题。 15个月之前的宝宝可以随意宠他 有人认为,孩子黏人是因为他的情感...
    2021-12-18 阅读全文

导读:宝能否形成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1岁左右是关键期。此时,如果父母能和孩子最大限度地相处,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对他们的哭闹、微笑等行为予以快速、合理的回应,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更能增加宝宝的安全...

2021-11-29 阅读全文

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劳伦兹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站在即将孵化的鸭蛋前,小鸭破壳而出,第一眼看到的是他。奇迹发生了,小鸭居然亲热地跟着他,如影随形地相伴左右,而对它的鸭妈妈视若不见。这就是“母亲印刻”。心...

2021-08-11 阅读全文

我的孩子19个月大,已经会50个左右的词汇和一些简单的词句表达。孩子和我的感情也很好,正因为如此,每天上班去,他都要跟着,只好一路带他出去,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我再悄悄溜走,也听不到他哭。可是,每回我回...

2021-12-09 阅读全文

导读:爸爸在男孩的成长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可以让爸爸晚上下班后,和宝宝玩亲子游戏,像玩一些比较可以让宝宝兴奋的游戏“开飞机”、“爬行比赛”等,两个“男子汉”一起做做运动,打打球什么的,或与儿子一起...

2021-11-18 阅读全文

当宝宝感到不安全的时候会找妈妈,这是宝宝内心需求保护的表现。宝宝黏人也有相似的道理。专家认为应该以“15个月”为分界线来看待这个问题。 15个月之前的宝宝可以随意宠他 有人认为,孩子黏人是因为他的情感...

2021-12-1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