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年底焦点:80后父母晒孩奴清单

发布时间:2021-10-01

感恩父母活动总结。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年底焦点:80后父母晒孩奴清单”,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年底刚过,热衷亮出自己生活工作中各种账单的“晒一族”才刚刚开始在网络上活跃起来。

在许多论坛上,不少80后网友晒宝宝这一年消费的帖子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5000元?上好的幼儿园两个月就要这个数!”“明年宝宝就入托了,又要多支出1000元费用!”……各类帖子各有看头,但共同点都表达了一个意思:“养孩子难,不敢生孩子”。与此同时,继房奴、车奴、卡奴之后,“孩奴”一词也成为又一描述年轻人生活状态的新词汇,而在这一族群中,即将三十而立的80后成为主流人群。

“孩奴”清单:在广州养个孩子到六年级花45万

当80后渐渐三十而立,结婚生子悄无声息地成为生活主旋律。近日,有广州网友粗略算了一笔账,在广州养个孩子到小学六年级,至少也要花费45万元,其中八成左右是教育经费。

一位名为“宝宝奴隶”的网友则在网上发帖晒自己的养女“啃老”清单。这位网友月薪3300元,根本不足以支付女儿的全部生活费用,她坦言,除了奶粉、服饰、尿布、玩具这些琐碎日常开支外,三岁的女儿每年万余元的保姆开支,每年近万元的幼儿园托保费,万元的保险费、早教课和钢琴课费用,这些大笔花销,每年都需要双方父母支援三四万元。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专家:做“孩奴”不如做“孩农”


“孩奴”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词汇,是形容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为子女挣钱,而失去了自我价值体现的生活状态。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家长都可以和“孩奴”这个词对号入座。

孩子花销成家庭开支“大头”

林泉在一家超市做收银员,丈夫在一家单位开车,孩子今年才4岁,在小区幼儿园上学。每个月,林泉和丈夫的全部收入总有一半以上花在孩子的身上。林泉和丈夫每月的收入共计3000余元。“除去孩子上幼儿园每个月几百元的开销,还得让他学点什么呀,还有玩具啊、衣服啊,都得买好一点的……”林泉说,儿子现在在学滚轴滑冰、绘画;孩子最喜欢玩玩具车,几乎每个星期都要添新玩具;孩子长得快,衣服也得买,还有零食什么的。林泉说,凡是给儿子买的东西,都会尽量挑最好的,他们不希望孩子在生活方面低人一等。就这样,花在孩子身上的钱,每个月都会超过1500元。

本来月入就有限,孩子的花销高了,林泉和丈夫平时过得特别节俭:中午吃的饭是前晚的剩菜饭,有了孩子后,两人平时很少买衣服。只有这样,每个月才能有点节余,而存下的钱都是为了孩子将来读书。

今年30岁的林泉曾经看到过报道,说是把孩子养到大学毕业,要花费40多万元,想到这里,自己只有将一切美好的购物设想一一打消,埋头为孩子打拼。

七成家长愿为孩子“牺牲”

记者对学生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发现,57个家庭将月收入的一半花在孩子身上;60名家长表示,为了孩子,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爱好是值得的;75名家长表示,孩子左右着自己的喜怒哀乐。

回访中,该校学生家长表示,他们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害怕工作不稳定,害怕收入减少,因为收入减少就意味着孩子学习和生活环境打折扣。

孩子就读于中学的甘女士自嘲称,孩子上学七年以来,自己就没有再去过电影院了,也没有看过一部电视剧,甚至没有完整地听过一首流行歌曲。每天,她蓬头垢面地围着孩子打转,送孩子去培优、跳舞,在等待的过程中,则匆匆地去买菜,盘算着下一顿让孩子吃什么。

“孩奴”称谓有人认同有人烦

对于“孩奴”这样的称谓,不少家长并不抗拒,他们坦言,确实有这样的意味,但他们同时表示,这种付出和牺牲是值得的,因为他们爱孩子,他们相信自己的付出和牺牲,将来孩子会用成绩回报。一名家长说:“父母为子女全身心付出投入,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采访中,也有家长不赞同“孩奴”的说法。在电力公司工作的程工程师说,他的记忆中,自己的父母并没有为他牺牲太多,高考期间,父母忙得不着家。现在想起来,他很感激父母,因为父母的不包办、不牺牲,给了他足够的成长空间,让他练就各种本领,一步步从小村庄拼到了大都市。

如今,程工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对孩子他无疑是爱的,但他表示自己绝对不当“孩奴”。他会满足孩子正常的需求,但不会因为孩子的额外需求,而放弃自己所有的爱好和兴趣,“孩子做作业时,我在一旁伺待着,他肯定会瞧不起我;但如果这时我去看我的书或球赛,他也许会觉得我有追求。”

受访的小学生都不喜欢“孩奴”这一称谓,在他们看来,不希望父母为了他们沦为“奴”。就读于东湖中学的曹同学说,如果父母为了他,放弃了自己的追求和理想,甚至是娱乐活动,会让他更有压力。

专家:做“孩奴”不如做“孩农”

武汉大学心理特聘教授尹邓安,多年来研究家庭教育。他称,现在的家庭多半是一个孩子,加之社会竞争的加剧,许多家长将自己的期望都寄托到了孩子的身上,给予孩子过多关爱,凡事都为孩子包办代替。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忽略了自身的价值。尹邓安说,现在的“孩奴”队伍有扩大的趋势。

“做父母的要有一定的牺牲,但必须掌握好度。”尹邓安说,当父母沦为“孩奴”,就会过得非常辛苦,凡事包办代替,这样会滋生孩子的惰性,久而久之孩子的责任意识、自主能力会缺失,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反而缺乏竞争力。此外,家长追求自己理想、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对孩子也是一种正面引导。

当“孩奴”不如当“孩农”,尹邓安说,孩子好比农作物,家长要知道何时浇灌,何时放养。试想,农民一整天围着农作物,不停地浇灌施肥,农作物能长得好吗?

80后父母育儿的3大误区


曾经在人们心中还是孩子的“80后”也开始为人父母了,这些受过高等教育、对自己的幼儿教育想法和做法过度自信的群体,在育儿过程中,往往喜欢根据自身成长经历总结相反的教育方式,甚至下意识照搬父母教育自己的经验来教育宝贝。专家说,80后父母在家教问题上存在的问题将会左右到孩子未来的发展。

下面总结了几个80后家长教育子女中的误区,让我们看看这些错误,您身边有没有。

误区一:

爱孩子就给他最优越的生活

80后父母有话说:优越的生活条件让我们有条件为宝贝创造优质的物质生活条件!经常能听到家长之间沟通如何为孩子选购精加工营养品,经常看到孩子手中几百元的玩具,甚至看到休息日家长带着未满6岁的孩童穿梭于各类学习班,而忽视孩子在成长中的生理需要及生活体验的过程。

“看似家长的投入却并非适合宝贝的成长。”幼教专家认为:孩子更需要的是生活中从父母处直接经验的获得,在生活中学会生存,在模仿、交往中学会学习。“不应将学习视为结果的展示,更应关注的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促进。家长需要从孩子自身需求出发、从宝贝年龄特点出发,让宝贝在家庭教育中得到最根本生活学习过程的快乐体验。”

误区二:

教育孩子啥事都讲民主

80后父母有话说:我们崇尚自由、民主,希望得到更多的尊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凡事也要民主。

有的家长认为对于孩子的每个要求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认同就是先进的、民主的。在家庭教育中无具体评价的赏识,如在孩子做对任何事情时,家长的赞赏语言都会是“宝宝真聪明”,不忍心拒绝孩子哪怕不合理的要求,不去表达自己对孩子无理要求的不快,认为这样可以给孩子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养环境。

专家认为,这样的做法恰恰忽视了一点:没有原则的“民主”是对孩子一味的纵容,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看似‘民主’的教育环境却是让孩子陷入欲望滋生的‘黑洞’,使得孩子反而失去了民主带来的快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不能在社会生活中换位思考,从而影响孩子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误区三:

把孩子当小大人对待

80后父母有话说:我希望自己没有完成的心愿在孩子身上实现。

初为人父母的80后家长对自己宝贝有着较高的期望,甚至将孩子当做自己的翻版培养,为此在孩子出生后就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孩子的兴趣培养项目、用成人定势思维来规范宝贝的行为。

“当宝贝用自己的视角来认识世界时,家长不断地将自己的意识灌输到孩子的头脑中,使得孩子说大人话、做大人事儿,为此家长还沾沾自喜。”专家提醒家长,随着宝贝的成长,逐渐形成自己的喜好和兴趣点,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孩子选择活动,忽视宝贝自身的需求从而让孩子们产生逆反的心理。“在家庭教育中,‘教育’二字是双边活动,不仅仅是家长教育子女,孩子们的行为也是教育父母的过程,年轻的父母应在家庭教育中视子女为伙伴,放低自己的年龄试着用儿童的思维方式与宝贝共同思考、游戏,摆正家庭教育的天平。”

“孩奴”现象空袭80后 八成家长不堪经济压力


如今,不少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正发生着变化,矛盾与挫折,传统与现代交织,“房奴”、“卡奴”早已不算新鲜事,而“孩奴”一词目前已悄然上位,要不要做“孩奴”,最近在国内引起热议。

“孩奴”是一种新名称,用来概括形容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为子女挣钱,而失去了自我价值体现的生活状态。

“吃进去的奶粉进口的一百多块钱,拉出来要用尿不湿,名牌的又一百多块钱,进出都要钱,整个儿一双向收费!”去年底电视剧《蜗居》在国内引起热映,其中上述台词概括了现代“孩奴”的生存现象。

而今越来越多的八0后夫妇呼吁,“孩奴”是一个挑战性的活。许多家长自己省吃俭用,但对孩子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却瞄准了高消费,出手特别大方,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心甘情愿地当起了“孩奴”。

记者今天连续走访了梅城几家超市和婴幼儿专卖店了解到,现在八O后的家长们越来越舍得给孩子花钱,也催生了一批幼儿用品商店。消息人士透露,越是进口昂贵的商品,卖的越好。而有些夫妇为了让孩子吃好、穿好,专程前往港澳甚至海外分批抢购原装进口商品,有的家长痛下血本一年为孩子花钱最高达三、四万元人民币,最少的也要一万元人民币左右。这对于人均月收入仅一千元人民币左右的梅城市民来说,确实是一个负担。

据网易去年十二月的调查显示,超过八成以上的年轻家长们感到扶养孩子的经济压力太大。而养育费用水涨船高是不愿生育的首要因素。还有网友留帖形容,“生孩子就给套牢,股票可以解套,这只股永远也解不了。”

眼下,中国已婚人群中不孕不育的比例持续呈上升趋势。据统计,二十年前,中国育龄人群中的不孕不育比例只占到不到百分之五,但当前竟然增长了三倍,其中大都市的现状更为严峻。

有心理专家指出,现代社会中生活环境变化,社会节奏加快,工作竞争加剧,增大了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压力,许多八O后因此而推迟婚育年龄,并错过了最佳生育时期。同时“丁克”家庭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

家住广州的小洁从澳洲一大学毕业回国后在一外资企业上班。新年伊始,她与在南方航空公司的男友完婚。然而小洁最近患上了“孩奴”恐惧症。一听到孩子嬉戏的声音,她就头晕。她觉得生了孩子会丢掉工作,会引起离婚,担心孩子将来啃老。

“孩奴”,到底当还是不当?是困扰现在八0后夫妇的一大问题。不过,也有不少夫妇并不惧怕做“孩奴”。

来自茂名的小唐嫁到梅州后,如今和老公一起在梅州创业奋斗了两年。去年她刚添了一个儿子。她认为,“孩奴恐惧症”在梅州不算严重。“有许多朋友陆续走向婚姻,第一心愿就是希望有孩子。”小唐觉得,有些年轻人可能会有当“丁克”一族的念头,但在客家山区,传宗接代的观念依然浓厚,家族的压力会让他们放弃这样的想法。

面对“孩奴恐惧症”偷袭八0后,有心理专家指出家长应理性。多注重和孩子沟通交流,把精力和经济更多放在培养孩子的观察、表达和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激发自信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上。

有专家呼吁,优化孩子抚育成本的结构,提升单位成本的效用,或许是一个以较少的成本获得更多回报的理性选择。

“孩奴”是家长们在作茧自缚?


五花八门、铺天盖地的育儿花费如同一片浓重的乌云,罩在了已届生育年龄的80后身上,生还是不生,要不要做“孩奴”,年轻一代正在生育问题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家门户网站专门开辟了辩论区来讨论“孩奴”问题,参加投票和辩论的已有37000多名网友,目前反方占绝对优势,主张不要孩子的有23000多人,主张要孩子的只有13000多人。很多网友留言说:“养活自己都难,再养个孩子,第一遭罪;第二对不起下一代;第三忒没社会责任感。”“自己觉得负担不了那么重的责任,给不了孩子一个温馨快乐经济实力充足的生活,所以不要孩子。”“成本太高生活太累。”“生孩子就给套牢,股票可以解套,这只股永远也解不了!”“如果没有很好的经济条件和良好的自身素养,没能力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就不要生。那样将会让自己一生辛苦劳累连心理安慰也没有一丝,也误了孩子。”

这场网上辩论其实也正是很多80后真实心态的反映,因不愿当“孩奴”而自愿丁克以及因为错过最佳生育机会等原因“被丁克”的80后正在递增。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妇女平均的生育水平持续保持在1.5以下,也就是说平均每个育龄妇女生孩子的总数不到1.5个,有专家指出,这是一个极端危险的数字。这意味着,如果中国生育率继续保持在这一水平,在并不很遥远的未来,中国人口会以平均每30年减少四分之一的速度下降。

孩奴,到底当还是不当?这真成了一个问题,不过,也有不少网友撰文发帖发出了另外一种声音:“孩奴”的诞生有很大原因是家长们在作茧自缚,他们“从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点出发并不断膨胀,为了孩子爆发出自己根本无法承受的消费热情,并尽自己的能力去花时间挣更多的钱。他们因为对孩子寄予了不切实际的希望,所以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而失去了自我价值,这种“奴性”不值得提倡。

而心理专家则针对80后的“孩奴恐惧症”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其实养育子女,一定要做好准备,不管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在要不要成为“孩奴”这个问题上要因人而异,如果这个家庭在收入、房子等方面都做好了准备,孩子出生了,即使当“孩奴”也没什么。但如果两方面都还没做好准备,生下小孩肯定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状态。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桂英则表示,对于在是否生育问题上有犹豫的夫妻而言,他们会有顾虑:如果生,那就会好好养。正因为一定要好好养,所以才会有顾虑,怕让下一代受苦。而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得靠政府。由政府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完善的公共服务。

三类“孩奴”族群特征分析


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80后父母,发现在普遍感受到养育下一代压力的80后“孩奴”一族中,还可细分为真正经济窘迫的“孩奴”族、盲目跟风的高消费“孩奴”族、时代特质鲜明的“孩奴”族等不同的族群。

真正经济窘迫的“孩奴”族:

这类父母自身和父辈家庭的经济状况并不乐观,随着孩子出生,原本窘迫的经济状况在高物价、高房价挤压下更捉襟见肘。

案例:1981年出生的广州天河某高校化学专业二年级女硕士小李来自湖南某县,老公小何在天河一家小型贸易公司谋得一个小职位。一家三口一起居住在石牌村一间50平方米的出租屋内。小李吐苦水道:“现在一家三口靠老公一个月4000元的工资过日子,3岁的女儿打算送到村里的幼儿园,省钱。”

盲目跟风的高消费“孩奴”族:

夫妻收入颇高,也很注重个人生活质量,但随着孩子的成长,自己的消费空间正在被不断“挤压”。

案例:同样生于1981年的澳洲麦考利大学会计专业留学归来的凯迪2005年一回国就和男友阿林“奉子成婚”了。随着儿子马达的逐渐长大,平时喜爱度假、热衷名牌的CANDY夫妇也不甘于教育上落在人后,精英早教、钢琴班、国际幼儿园……收费不菲的教育投入两人一个也没舍得为马达落下。“我们两个人的月收入至少也有两万来元,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花钱就只能围着孩子转了!”凯迪说。

时代特质鲜明的“孩奴”族:

随着80后独生子女成为父母,不少拥有不仅一个孩子的家庭也不断涌现,加之坊间准妈妈中不乏靠“多仔丸”生出双胞胎甚至多胞胎的案例,催生了不少时代特质鲜明、为多个子女奔波劳碌的“孩奴”族。

案例:“两个孩子好像不知道互相是兄妹,整天打架,一个保姆根本不够用,天天照顾孩子,我只好把工作也辞掉了。”1982年出生的沙沙说,“打算把一个孩子送回老家养,要不我还不成了”孩奴“?”沙沙是独生女,从小是家里的小公主,自从生了双胞胎,她感慨自己严重“降级”了,看到“孩奴”这词特感慨。

80后父母教育小心“三重门” 别把孩子当大人


恍然间,曾经在人们心中还是孩子的“80后”也开始为人父母了,这些受过高等教育、对自己的幼儿教育想法和做法过度自信的群体,在育儿过程中,往往喜欢根据自身成长经历总结相反的教育方式,甚至下意识照搬父母教育自己的经验来教育宝贝。专家说,80后父母在家教问题上存在的问题将会左右到孩子未来的发展。

下面总结了几个80后家长教育子女中的误区,让我们看看这些错误您有没有。

“一重门”:爱孩子就给他最优越的生活

80后父母有话说:优越的生活条件让我们有条件为宝贝创造优质的物质生活条件!经常能听到家长之间沟通如何为孩子选购精加工营养品,经常看到孩子手中几百元的玩具,甚至看到休息日家长带着未满6岁的孩童穿梭于各类学习班,而忽视孩子在成长中的生理需要及生活体验的过程。

“看似家长的投入却并非适合宝贝的成长。”幼教专家认为:孩子更需要的是生活中从父母处直接经验的获得,在生活中学会生存,在模仿、交往中学会学习。“不应将学习视为结果的展示,更应关注的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促进。家长需要从孩子自身需求出发、从宝贝年龄特点出发,让宝贝在家庭教育中得到最根本生活学习过程的快乐体验。”

“二重门”:把孩子当小大人对待

80后父母有话说:我希望自己没有完成的心愿在孩子身上实现。

初为人父母的80后家长对自己宝贝有着较高的期望,甚至将孩子当做自己的翻版培养,为此在孩子出生后就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孩子的兴趣培养项目、用成人定势思维来规范宝贝的行为。

“当宝贝用自己的视角来认识世界时,家长不断地将自己的意识灌输到孩子的头脑中,使得孩子说大人话、做大人事儿,为此家长还沾沾自喜。”专家提醒家长,随着宝贝的成长,逐渐形成自己的喜好和兴趣点,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孩子选择活动,忽视宝贝自身的需求从而让孩子们产生逆反的心理。“在家庭教育中,‘教育’二字是双边活动,不仅仅是家长教育子女,孩子们的行为也是教育父母的过程,年轻的父母应在家庭教育中视子女为伙伴,放低自己的年龄试着用儿童的思维方式与宝贝共同思考、游戏,摆正家庭教育的天平。”

“三重门”:教育孩子啥事都讲民主

80后父母有话说:我们崇尚自由、民主,希望得到更多的尊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凡事也要民主。

有的家长认为对于孩子的每个要求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认同就是先进的、民主的。如在孩子做对任何事情时,家长的赞赏语言都会是“宝宝真聪明”,不忍心拒绝孩子哪怕不合理的要求,不去表达自己对孩子无理要求的不快,认为这样可以给孩子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养环境。

专家认为,这样的做法恰恰忽视了一点:没有原则的“民主”是对孩子一味的纵容,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看似‘民主’的教育环境却是让孩子陷入欲望滋生的‘黑洞’,使孩子反而失去了民主带来的快乐,形成自我的习惯,不能在社会生活中换位思考,从而影响孩子正常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再穷不能穷教育 “孩奴”更需财务规


【摘要】家庭要有财务规划,养娃也需要作财务规划。无论这笔规划是硬成本,还是软成本。以至于一旦为人父母,就沦为“孩奴”。

家庭要有财务规划,养娃也需要作财务规划。无论这笔规划是硬成本,还是软成本。硬成本,指的是家里实打实的现金支出。软成本,指的是父母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生娃容易,养娃不易,这是很多为人父母者的感慨。养,需要投入时间、精力,以及没有止境的开销。

一岁以前,养娃的成本,大概由奶粉、尿片和保姆组成。孩子渐渐长大,开销就更大。画画、钢琴、游泳,一个都不能少。早教、英语、学前识字,一样不能缺。

上了小学,进入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轻松点了吧。忽然发现,同学、邻居家的孩子都已经送去学奥数、上小记者培训班、迪士尼英语……各个费用不菲。一想,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这点投资,还是值得的。于是,孩子们的课后和周末也排得满满的,爸爸妈妈们也忙得不可开交。

之所以忙得不可开交,往往是因为事先估计不足,临时变化太多,以至于一旦为人父母,就沦为“孩奴”。

软硬成本都要考量

家庭要有财务规划,养娃也需要作财务规划。无论这笔规划是硬成本,还是软成本。

硬成本,指的是家里实打实的现金支出。软成本,指的是父母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

硬成本方面,主要指的是衣食住行和教育成本。大多数家庭关注的养儿成本中,比较多的关注衣食住行的开销,而往往忽略教育成本。

对大多数工薪阶层来说,孩子所带来的额外的生活成本基本可控。借助于快销服饰品牌的进入和电商的普及,大多数家庭在孩子的“衣”上花费并不多。如果不刻意追求进口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话,“食”所增加的成本也不多。儿童房的布置,儿童床、儿童家具的购置,也只会略微增加“住”的成本,尤其对房价高企的一二线城市而言。

但是教育支出,往往会成为一种新的不能承受之重。往往一开始没预算,或者预算不足,但是后来因为父母的焦虑,甚至是攀比,于是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笔者曾经认识一个小朋友,直到上小学时,还在上某早教机构的课。原因是父母在其还尚未上幼儿园时,被该早教机构说动,又因为一次性买5年的课程单价比较低,所以从1岁一直上到了小学阶段。其实,当孩子上了幼儿园以后,这个早教机构的课程就已经意义不大,上了小学还来上课,纯属为了“不浪费钱”,而这不浪费钱的背后,正是“浪费钱”。

无可否认,教育是最大的事情。但是每个家庭,应该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多少,准备投入多少?对于孩子兴趣课程的购买,有没有影响家庭的现金流,乃至影响家庭的正常开支?这些话题,需要每一个为人父母者考虑。

笔者的建议是,对于学龄前孩子,父母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远远比金钱的投入更重要。带孩子上一年的早教课程,不如花一节早教课程的钱,来陪孩子读读书,说说话,逛逛公园。

对于上了学的孩子,父母要认真考虑一下究竟要花多少时间和金钱来额外购买学校外的课程,当然这过程中,还要考虑孩子所承受的压力。不是说越多越好,或者越贵越好,平衡的才是合适的。

笔者有一位朋友,他家孩子的课外课程基本由父母承担的。天气许可的话,每周六上午的节目是父亲带着儿子去跑步。周六晚上的“电影之夜”,只看英文原版电影。从最初简单的动画片开始,到现在的迪士尼电影。周六晚上既是亲子时光,也是英语学习时间。唯一例外的是钢琴课,请了老师来家里。只不过,妈妈和孩子一起零起点开始。对这个家庭来说,他们付出的金钱可能并不多,但付出的时间并不少。由于规划得比较好,因此财政上比较轻松,家庭氛围也比较好。

只不过,这样的家庭并不多。大多数的家庭,是焦虑的父母,盯着孩子学这学那,然后抱怨每一次荷包的付出。

养娃须防心理陷阱

投入了,花费了,为人父母仿佛就问心无愧了。

笔者见过一位家长一掷几万金,送孩子上了三个奥数班、名师辅导班,只为了小升初的时候能有些可以交给学校的证书。笔者更见过为了孩子上名校,孟母三迁,费劲周折,花费无数。

在这里,笔者要提醒各位父母的是,在孩子身上的花费,要谨防心理陷阱。有位妈妈,为孩子能够上一个当地的示范幼儿园,托了各种关系,花了不少钱。这位妈妈认为,这笔钱虽然不是个小数目,但是还花得起。“现在这钱花了,我也就心安了”。其实,这位妈妈的潜台词是,假如孩子上了地段不好的幼儿园,以后学习不好,那就是她的责任;反之现在上了最好的幼儿园,假如孩子以后学习不好,那就不是她的责任。

很明显,这位妈妈掉入了自己的心理陷阱:给孩子花钱了花得愈多,愈对孩子负责,愈爱孩子。不花钱,就是对孩子不负责任,无法交代。

“孩奴”恐惧症侵袭年轻夫妇


记者在街头随机调查了近50对年轻夫妇和即将结婚的准新人,其中有约85%的夫妇准备怀孕要孩子,还有约3%的夫妇“想要没要成”,另外5%的夫妇是因各种原因推迟要孩子,其余的夫妇大多是典型的“丁克一族”。家住宣庆小区的付女士在东北林业大学任教,虽然结婚已4年,她和丈夫仍不打算要孩子。她的理由是在大学里工作压力大,备课教学已经很累,去年她又开始读博士学位,如果有孩子会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势必影响学业和工作。她明确地说,将来老了可以去养老院。在哈铁路局工作的程女士则有“恐婴症”,一想到要孩子便觉得可怕。她说,自己和先生的感情很好,双方都有稳定收入,他们只希望保持浪漫的二人世界,不想被孩子打扰。据了解,还有一些年轻夫妇是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等原因而放弃要孩子,他们觉得有了孩子便意味着终生的责任,不光要哺育孩子成长,还要让培养孩子成材,这些累加起来是一笔庞大的费用,而自己“还没有准备好”。

“孩奴”———挑战性的“活儿”

现在,80初的正徘徊在30岁的门外,80末的也跨进20岁的门槛,越来越多的80后青年开始扮演起为人父母的角色,其实他们中很多人自己还是个孩子,要为人父母,确实是一个大挑战。刘言今年10月迈进了婚姻的殿堂,为了买新房,贷款20多万元,从此成为“房奴”。现在双方父母都催着他们夫妻要孩子,他们感到压力重重。现在养孩子开销那么大,除了还房贷,还要准备好孩子的奶粉钱,当了“房奴”又要当“孩奴”,一下就觉得担子重了那么多,心中几多惆怅。

“成为‘孩奴’后,我们要失去一些东西,同时也收获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快乐。”这是李想做了妈妈后的感悟。李想家宝宝现在已经5岁了,看着他从呱呱落地,到开口叫第一声妈妈,再到蹒跚学步,他的每个第一次都有母亲的见证,这是件多么幸福的事。这种感受恐怕只有当了“孩奴”的人才能体会得到。这几天全家正在一起商讨给宝宝选择哪所幼儿园,好像也正因为有了宝宝,李想和自家父母的感情变得更加亲密了,或许真应了那句话,养儿方知父母恩。

专家评说

心理专家认为,因为恐慌将要成为“孩奴”而得了抑郁症,这样的准妈妈心理包袱背得太重。其实养育子女,一定要做好准备,不管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在要不要成为“孩奴”这个问题上要因人而异,如果这个家庭在收入、房子等方面都做好了准备,孩子出生了,即使当“孩奴”也没什么。但如果两方面都还没做好准备,生下小孩肯定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状态。

有一些准妈妈在产前容易产生抑郁的情绪,身边的家人一定要及时地进行开导。也建议一些有工作的准妈妈,没必要过早地停下工作在家待产。在产前可以多参加一些有益健康的活动,做做胎教,听听舒缓情绪的音乐等,也可以经常和朋友及家人沟通和交流。

入园后父母该知晓的教育技巧


年幼儿童习惯形成需要反复地实践和训练,如果家庭不与幼儿园相互配合,对孩子成长不利,孩子可能因此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形成双重人格。所以,在孩子入园后您还得讲究些教育技巧。

1、及时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

当孩子在幼儿园取得了一点进步,如学会一首歌,一支舞,学会写自己名字……父母应及时鼓励。鼓励形式可以是送他一个小礼品,在家人面前大声表扬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深刻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加深对幼儿园的情感。对不容易适应的孩子,父母应该尽量避免问他“今天在幼儿园老师对你好吗?”“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唱歌了吗?”等等,避免让孩子的记忆一直停留在不良的情绪体验中。如果孩子说不喜欢幼儿园,或者不喜欢老师,父母应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避免与他谈幼儿园的事。

2、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

在幼儿园中,有一个孩子看到一个小朋友在玩一辆漂亮的小汽车,就希望一起玩。一开始这个孩子只盯着小朋友,不说话。当他看到小朋友不理他时,就扑上去,一把推开那个小朋友,抢了小汽车……这仅显然是孩子缺乏交往技巧的表现。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应该教给孩子如何热情地邀请小朋友一起玩,如何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等待交往技巧。在家中,父母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大方地向别人问好等。孩子说话时,教他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例如,当孩子想去厕所时,应该说“我想去厕所”的完整句子,而不要让他用意义含糊的习惯语代替。

3、在孩子面前正确评价老师

在培养孩子方面,父母和教师是一条战线上的“战友”,父母首先应该信任教师,才能协同教师工作。千方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指责教师。

刚入园的孩子,需要对老师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父母应该帮助他们维护教师形象。所以,当孩子对父母说:“今天,我们画菠萝啦,我画得可好呢,但老师没有让我‘上墙’。”父母不应该说:“你们那个老师偏心。”明智的父母应该说:“那是因为老师认为你能够画出比这一次更好的菠萝,他等着你下一次的菠萝呢!”然后,私下里再与教师交流孩子的表现和情绪。记住,理智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维护老师的形象,而不是相反。

4、积极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入园之初,父母要主动帮助老师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向老师价绍孩子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等。让老师真实地掌握孩子的特点,以便有效的方式和途径接近孩子,使孩子对教师形成信赖、依恋的心理。幼儿入园后,父母同样应该把孩子在家里的情绪、表现告诉老师,但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这样既可以从老师那里获得指导孩子的方法,也有利于老师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消除孩子的顾虑、不安,促进孩子的成长。

父母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直接与教师交流孩子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联系手册,进行家园联系。此外,幼儿园各种活动,如六一儿童节、元旦,以及父母开放日,父母要积极参加,理解幼儿园的教育、管理方法,亲眼目睹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全面了解孩子,才能配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使教育发挥最大效率。

希望在孩子独立的起点上,父母们能做得更好!

相信《年底焦点:80后父母晒孩奴清单》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感恩父母活动总结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专家:做“孩奴”不如做“孩农” “孩奴”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词汇,是形容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为子女挣钱,而失去了自我价值体现的生活状态。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家长都可以和“孩奴”这个词对号入座。 孩子花销成家庭开...
    2021-09-18 阅读全文
  • 80后父母育儿的3大误区 曾经在人们心中还是孩子的“80后”也开始为人父母了,这些受过高等教育、对自己的幼儿教育想法和做法过度自信的群体,在育儿过程中,往往喜欢根据自身成长经历总结相反的教育方式,甚至下意识照搬父母教育自己的经...
    2021-03-15 阅读全文
  • “孩奴”现象空袭80后 八成家长不堪经济压力 如今,不少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正发生着变化,矛盾与挫折,传统与现代交织,“房奴”、“卡奴”早已不算新鲜事,而“孩奴”一词目前已悄然上位,要不要做“孩奴”,最近在国内引起热议。 “孩奴”是一种新名称,用来概...
    2021-10-01 阅读全文
  • “孩奴”是家长们在作茧自缚? 五花八门、铺天盖地的育儿花费如同一片浓重的乌云,罩在了已届生育年龄的80后身上,生还是不生,要不要做“孩奴”,年轻一代正在生育问题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家门户网站专门开辟了辩论区来讨论“孩奴”问...
    2021-10-01 阅读全文
  • 三类“孩奴”族群特征分析 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80后父母,发现在普遍感受到养育下一代压力的80后“孩奴”一族中,还可细分为真正经济窘迫的“孩奴”族、盲目跟风的高消费“孩奴”族、时代特质鲜明的“孩奴”族等不同的族群。 真正经济窘...
    2021-10-01 阅读全文

“孩奴”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词汇,是形容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为子女挣钱,而失去了自我价值体现的生活状态。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家长都可以和“孩奴”这个词对号入座。 孩子花销成家庭开...

2021-09-18 阅读全文

曾经在人们心中还是孩子的“80后”也开始为人父母了,这些受过高等教育、对自己的幼儿教育想法和做法过度自信的群体,在育儿过程中,往往喜欢根据自身成长经历总结相反的教育方式,甚至下意识照搬父母教育自己的经...

2021-03-15 阅读全文

如今,不少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正发生着变化,矛盾与挫折,传统与现代交织,“房奴”、“卡奴”早已不算新鲜事,而“孩奴”一词目前已悄然上位,要不要做“孩奴”,最近在国内引起热议。 “孩奴”是一种新名称,用来概...

2021-10-01 阅读全文

五花八门、铺天盖地的育儿花费如同一片浓重的乌云,罩在了已届生育年龄的80后身上,生还是不生,要不要做“孩奴”,年轻一代正在生育问题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家门户网站专门开辟了辩论区来讨论“孩奴”问...

2021-10-01 阅读全文

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80后父母,发现在普遍感受到养育下一代压力的80后“孩奴”一族中,还可细分为真正经济窘迫的“孩奴”族、盲目跟风的高消费“孩奴”族、时代特质鲜明的“孩奴”族等不同的族群。 真正经济窘...

2021-10-0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