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抓住这三点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不爱去幼儿园

发布时间:2021-09-25

送孩子去公立幼儿园。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以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放飞梦想!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抓住这三点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不爱去幼儿园”,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生养宝宝是作为一名宝妈一生中最幸福的经历之一!看着自己与老公的爱情结晶一点点长大,看着家庭的小未来由爬到跑,由牙牙学语到说学逗唱,由调皮捣蛋到懂事承担,那种由衷而生的幸福感是无法被取代的。

But~是的,凡事都会有一个“但是”!获得了多大的快乐,就得经受与之相当的苦恼。妈妈在抚养宝宝时所经历的无奈与辛酸也是寻常锁事无法比拟的,比如,宝宝踏入幼儿园时的哭闹!

每天早上,不论是在南国还是北疆,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在高档小区还是寻常人家,总是会上演着去幼儿园前宝宝与家长的“生离死别”大戏!而且,这样的情形一遍又一遍地,好像也不打算停止地重复上演着。

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慌得手忙脚乱。那么,家长们在苦恼之后,有没有考虑过,宝宝们上幼儿园时为什么总是大哭大闹?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去,欢欢乐乐地回呢?

就这个问题,我们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20余年的李老师做了深入探讨。李老师长期从事这项工作,充分了解孩子的心态,懂得家长的无奈。她从3个方面给宝妈宝爸们支招,帮助大家从容解决“一哭二闹三逃跑”的难题。

第一点,入园前预热

大多数宝宝们在上学前接触到的社会圈子都非常狭小,无非就是父母双方的大家庭。突然一下子让萌宝们融入社会,与一群素不相识的同龄人长时间相处,甚至还要放下在家时被骄纵的个性,尝试与熊孩子们和睦相处,大部分宝宝一下子都会接受不了。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是人类的天性,换成家长也会不易释然。去接受一个陌生圈子是需要时间的!

所以,在入园之前,宝妈们应该提前给宝宝们讲讲幼儿园的趣事,例如好吃的、好玩的、能掌握知识等等,以提起他们对上学的兴趣,让他们产生主动入园的意愿。甚至,还可以提前带孩子去园里走走转转,让宝宝们先熟悉硬件环境,减少对客观环境的陌生感。

宝宝们突然一下子要长时间离开亲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园里时肯定会时不时地想念亲人,这也会导致他们对上学产生抗拒心理。这时,宝妈们就要提前给孩子打预防针,给他们讲一些小道理,也可以许诺宝宝只要他们乖乖上学,就在放学后给他们一份奖励等。

第二点、入园时互动

孩子放学回家后,爸妈要耐心地跟他们聊聊在幼儿园时发生的小事情。这样,一方面可以详细地掌握宝宝们在园时的状况;另一方面可以与宝宝产生互动,孩子的倾诉欲望更强,这样他们就会潜意识觉得上学可以接触到新鲜的事物,可以讲给爸爸妈妈听,会有成就感。

有相当多的宝宝不爱上学是由于自理能力差而导致的。平时娇生惯养,入园后老师没法做到细致入微的照顾,孩子自然会产生落差和不适感。针对这种情形,家长们一定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具体困难,并在家庭生活中针对性地帮助宝宝独立成长,增强其生活自理能力。

第三点、私下里追踪

孩子的表达和沟通能力比较弱,有些问题直接问是得不到真实答案的,所以家长们还要私下里做好功课,充分了解宝宝们在园里的生活情况。

如果是幼师过于严厉,或者培养方式与孩子性情有着太大的反差,亦或园里有“恶霸”熊孩子欺负自家宝宝,都会导致宝宝抗拒上学。这些问题都得通过侧面掌握,然后针对性地解决,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上幼儿园的宝宝还完全不懂事,只会通过直观的情绪表现自己,但家长可千万不能也糊涂了,切不可通过打骂、恐吓等方式强迫宝宝们上幼儿园,以免给他们留下心理阴影,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上面的3步妙招,是职业幼师李老师多年的总结,相信对各位宝妈们一定有帮助。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培养孩子自信,从三点做起


一是对孩子要尊重和信任。

要尊重孩子,使他切实体会到自己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要信任孩子,放手调动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并给予积极关注,做好了要及时给予表扬;做错了,要帮助他分析原因,寻求克服困难的方法,但切忌包办代替,更不可打击、讽刺。这样既培养孩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品质,又培养了自信心。

二是给孩子合理而及时的赞扬。

这里强调合理性,孩子能够分辨出家长的赞扬是否真诚,虚伪的赞扬只能使孩子感到家长的心不在焉,这样做反而刺伤了孩子的自信心。同时还要注意赞扬的及时性,做到合理和及时,有助于将孩子好的行为加以确认和巩固,促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是帮助孩子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家长要帮助孩子将审视自己的视线从学习方面扩展开,这对于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孩子尤为重要。培养孩子一技之长,给孩子一个自我骄傲的理由,这在自信心的培养中意义重大。如果你的孩子没有特别的天赋,就教给他如何爱人,如何与人合作。

一个人只要有成功的决心和信心,就能保持最佳状态,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所追求的目标上。只有坚信自己能成功的人,才会取得成功。相反,如果感到没有努力的方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这就会对精神产生压抑,在这种情况下,大脑也会变得麻木起来。在孩子努力拼搏,尽力向成功的顶峰攀援时,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支持吧!

学习不出众的孩子,凭这三点碾压了所有人


学习不出众的孩子,凭这三点碾压了所有人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上了学的孩子只有一个任务,努力学习,好好做题,完成上大学的目标,貌似很难或者根本不会培养其他能力。

当然,这里的“能力”并非指兴趣爱好,素质活动,文体艺术,而是让孩子学习更加轻松、更加高效、更加灵活的能力。

这是什么能力,真的很重要吗?我的答案是,非常重要。

而且在这类能力里,有三个是最容易被忽略,但却是非常有用的,那它们都是什么?

一、好奇心

好奇心被认为是人类前进的力量本源之一,属于内在驱动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因为拥有好奇心而持续地进步,孩子如是,大人亦如是。

不过,我们却很少意识到这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少到忽略以至不被培养。

当然,好奇心对一个人的进步作用很大,但究竟有多大,确实是很少有人知道的,不过,有人却研究了这个问题。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者收集了6000余名生于2001年孩子的数据,包括家庭背景、学前阶段的好奇心程度,以及学前班期间的数学和阅读水平记录。

经过分析这些数据发现,富家孩子的平均学习水平明显更高,但好奇心强的贫困儿童的学习水平和高收入家庭的孩子无异。

由此他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好奇心强的孩子,往往学习会越好。

可见,好奇心是孩子非常重要的学习动力,不只小学初中,即使在看似“不需要”好奇心的高中阶段也是如此。

保持或重新拥有好奇心,是孩子们需要拥有的第一个能力。

二、专注力

孩子需要的第二个能力,是专注力,为什么呢?

微软对专注力有一份调查,称人们的专注程度已经从2000年的12秒下降到2013年的8秒以下,十多年下降了4秒,已经没有一条金鱼高了。

当然,这是世界平均水平,那中国人的专注力水平如何呢?有另一种调查显示,中国人平均每天浪费3小时在手机上,世界第二,位置真高啊。

没想到啊没想到,专注力已经成为稀缺的能力,对大人们是如此,对孩子们更是如此。

在我的理解中,专注力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把目光集中在一件事的能力,一层是把思绪集中在一件事的能力,前者易打断,后者难持续。

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有效地让自己目光更集中,思绪更专注,想在学习中脱颖而出,将不会是做梦。

三、适应力

高中生需要的第三个能力是“适应力”。

何谓“适应力”?就是适应环境的能力,因为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实在太重要了。

哈佛法学院从1940年开始找了400多名社会地位和经济水平都比较弱的孩子,他们一半人长在贫民窟,近七成领社会福利。

在这群孩子中,有11个男孩的童年环境最糟糕,要么非常贫穷,要么父母离异,甚至更糟。

研究人员分别在他们14岁、25岁、47岁时进行访谈,第一次被认为将来都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第二次他们依然受此困扰,而第三次时却有了明显不同。

11个人中有8名有了体面工作和稳定家庭,心理也非常健康,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多么巨大。

其实,孩子的成长是环境与其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环境的影响更显而易见,适应得了就能前进,适应不了就会后退。

而适应,并非是顺从,而是根据眼前的环境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决定行动,让自己变得积极向上,快速成长。

这本身其实就是一种思维模式,叫做成长型思维,是我认为的一个孩子所需要的核心技能。

无论是好奇心、专注力,还是成长型思维,都是一个孩子需要拥有的,当然,能不能完全获得,要看自己的努力,父母的投入。

只有真的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有所考虑,什么样的能力都可能自然而然地从孩子身上长出来。

内向的孩子也可以成为人生赢家,家长做到这三点很重要


内向的孩子也可以成为人生赢家,家长做到这三点很重要

玛莎·平托一直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六年级时,玛莎的新班主任想让她变得更加外向,总是在公共场合点名让她发言,这令她十分尴尬、无所适从。

课后玛莎向班主任诉苦,求班主任不要再喊自己发言了,可是班主任却告诉她,如果她不能克服自己内向的性格,她永远不会进步。

玛莎知道新班主任可能是出于好意,但她更倾向于一个人安静地看书、学习,享受属于自己一个人的校园生活。

老师对玛莎的关心反而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妒忌,一些人甚至嘲笑她"古怪",更加排挤她。

当玛莎把自己受欺负的事情告诉班主任时,班主任却说她过于懦弱,不会为自己辩护,如果不改变内向的性格,以后到了社会上还是会受人欺负。

最后,玛莎只能向心理老师求助,心理老师很好地安抚了她,告诉她并不"古怪",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没有必要逼着自己去改变。

琳达·西尔弗曼是丹佛市儿童发展中心主任,她说:

外向的孩子可以从别人的关心中获得能量,但内向的孩子可能会因外界的关注而倍感压力,所以内向的孩子并不需要太多来自他人的关心。

如果强迫一个内向的孩子去参加活动,强迫他在公众场合大声说话,会让内向的孩子觉得自己缺乏什么东西,反而影响他的信心。

所以内向孩子的父母无需对孩子的性格担忧,只要加以引导内向的孩子也能快乐健康地长大,没必要通过后天的训练改变孩子的天性。

苏珊·凯恩著有《内向者》一书,她在书中说:"内向的人在行动前先思考,在彻底消化了信息后再开始工作,所以他们坚持的时间更长,更不容易放弃,工作更有效率。"

在书的最后,苏珊还列出了一些建议,有助于父母明白如何更好地培养他们内向的孩子。

1、提供练习。

也许你担心孩子过于内向,是害怕他们不知道如何与陌生人交谈,别担心,找一个孩子熟悉的地方,比如说每个周末全家人一起去的家庭餐厅,引导孩子学会开口。

让孩子试着去向服务员点单,或者尝试把钱包给孩子,让孩子去找收银员付款,在孩子感到舒适的地方慢慢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

2、帮助孩子找到合适他们的爱好。

培养一项爱好可以帮助孩子走进一个广阔的世界,如果孩子是内向的,不必带他们去学习唱歌或是表演,父母可以引导孩子练习书法,或者带孩子体验一对一的钢琴课程,或者仅仅就是让孩子在自己的房间中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孩子总能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

3、专业和职业选择建议。

当孩子要步入大学需要选择攻读的专业,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在他们兴趣的基础上选择。

对于内向的孩子而言,文学、语言学可能好过市场营销和管理。而在职业选择上,内向的孩子在幕后当一名作家好过在台前当一名演员。

中日幼儿园完全不同的三点差异


中日幼儿园完全不同的三点差异

最近带小孩去参与小区旁边某双语幼儿园的Open日,问起收费情况实在吓了一跳。教师笑着讲:“每一年赞助费3W元,每一个月饭菜费1500元,其余也便是园服、课本费啥的,每一个月也便是几百元钱。”算下来,每一个月要5000元,一個一般上班族的月薪水,当实在是让腰包吃紧的人不可企及。

我国的幼儿园这么,我们近邻日本却是完全不同。我的一名伙伴在日本当驻站记者,依照帐面上的薪水经济收入,在当地算是低经济收入,这倒让他捡了个便宜,政府照料低经济收入人群,小孩免费入幼儿园,亦能享受免费中饭。

这就是我想讲的第一点差异,刚刚处理好温饱的我国贵族幼儿园接应不暇,公立幼儿园也经费攀升,可相比之下越发富有的日本,在孩子教育方面却越发重视公正平等,越发重视对弱势人群孩子的保卫。

我曾经访问过东京旁边的“至诚学园”。幼儿园收留无家可归的幼儿,由政府出资读书,当中的一個黑人小女孩子激起我的兴致。教师解释讲,法律约定适龄幼儿要读书,没约定是哪国的幼儿,所以,他们一视同仁。

这就是我想讲的第二点差异,对小孩的公平,不由于种族与皮肤颜色有所差异。然而我们的幼儿园,单单由于小孩是AsC就拒絕入园接受教育,逼得小孩的爸妈无奈之下向妇女联合会写信寻求帮助。这一种事在日本是不会发生的,由于他们不会在小孩入学以前查验是不是为AsC,我的伙伴在日本日常生活了十年,没听讲过由于乙型肝炎病毒随身带着就拒絕入学与工作的事。

第一点差异,我亦能理解,由于贵族幼儿园总会有人上,怎么说也另外还有公立的幼儿园可供爸妈选取;第二点差异则让我难过,由于遗传来的、或许暗藏数10年不发作的病毒,一個正常的小孩就要自小容忍承受蔑视,这就是多大的不公,这会对他导致多大的歪曲?一個自幼便被社会丢弃的小孩,他会以怎么样的姿态报答社会?许多杯具是我们人为制造的。

再讲第三点差异,这就是让我不管怎么样不可以接受,另一方面又没法变更的。

一名伙伴常常给幼儿园教师送点礼品,每一次教师都平静、丝毫不客气地收下。礼尚往来,他的小孩也得到了些许照料。之后,她忙着工作,有1段時間没顾得上给教师送礼,某一日小孩放学以后非常委屈地对她讲:“母亲,教师此刻对我不好啦。她听了内心痛苦,立马买了礼品给教师送去,随之她的小孩得到了“更上1层楼”的待遇。

与此构成明显对照的是,此外一名伙伴的小孩在日本上幼儿园,教师照料得关怀备至。他回首都时,同时给教师带了一点茶叶,可教师讲啥也不收,告知他,照料小孩是她的工作,情意领啦,礼品坚绝不可以收,态度之坚绝,叫我的伙伴感动异常。

不送礼就无法得到正常的待遇,这对小孩一辈子的长大会留下一個明了的印记,他可能会记得这事,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使用“送礼学”把障碍打掉。而日本哩,教师的职业、敬业会给小孩建立一個较佳的榜样。楷模不是靠媒体报出来的,而是周围的人一点一点的琐事累积起来的,所谓言高为师、身正为范,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讲的均是相同的道理。你不可以白天教小孩背诵“要留正气满乾坤”,天黑时收下爸爸妈妈们送来的名烟名酒,言谈举止各异的师长,无法铸就言谈举止一致的幼儿。

我始终觉得,国家与国家差异的根本在于人,人的差异根本在于教育,教育在孩子时期就出现的微小差异,会在将来无尽放大,像手电筒的光一样,照得愈远,散射愈大,影响面愈广。我们的教育革新,還是别经常归罪于机制啦,事实上,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人。

孩子讲脏话,妈 妈不用过度担心和紧张


孩子讲脏话,妈妈不用过度担心和紧张刚才博的外婆告诉我:“博在家因为说脏话,爸妈打了他。”说脏话当然不是好事,但打孩子就是错上加错了。当然妈妈可能是担心孩子说脏话成了习惯,成为一个粗鲁的人。我们成人不妨回忆一下“哪个小时候没有讲过脏话呢?”小孩子说脏话其实很正常,我现在还很清楚地记得自己小时候说脏话的一件事,这件事想来还比较好笑,我还常当笑话给别人说。估计是五六岁的样子,不知啥原因,一次我恶骂了“生产队”里的一个妇女,说的话意思大约是“FUCKYOU”,结果这名妇女可并不好惹,这家伙拉着我的手就说:“好呀,FUCKME?走,咱们这就去上床!”。这一下子把我给吓得不轻,拼命似地逃走了。小孩子说脏话,有时是因为其他人说,模仿一下;有时是因为非常生气,气极了而说。这与今后是否成为了一个粗鲁的人完全没有关系,成为不成为粗鲁的人主要是家庭环境,父母是文明的人,孩子就会是文明的人。博家的环境,我了解博的爸妈,完全不用担心这一点,孩子说一点脏话就说吧,你只要说一说“这话好难听,我不喜欢听,我不想听,你还要说,我只好出去一会儿,这样我就听不见了。”这样类似的态度就会ok了。我父亲特别善良,而我从小跟父亲比较多,在三兄弟中,我是最善良的一个。个人的经历,让我认为孩子长大以后善良或文明与否,主要取决于和孩子待在时间最多成年人的榜样。并非几句脏话就可以影响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幼儿园,其实我对孩子说脏话常是睁只眼闭只眼,而且我偶尔也会故意说几句,其实是向孩子表明,成人生气了也会说脏话。我们成人给孩子的暗示就是“说脏话就是坏孩子”,我这样做就是给孩子暗示“说脏话不是好事,但也不表明是坏孩子。”因此我常会说这样的话“我喜欢你,但你说脏话,我不喜欢听。”当然说脏话,还有一种可能,其实我有感觉说脏话是与“性”有关的,说脏话是“性冲动”潜意识的发泄,对这方面的理论我不太了解。我们成人可以回想一下,成人们说“成人话”是不是有一种很“过瘾”的感觉呢?小孩子说脏话可能就有这种潜意识,当然在意识层面上孩子不知道这一点。我们害怕孩子说脏话,是因为我们不能正确对待“性”,谈性色变,从这一点上来说,对孩子性教育我们要有正确的观念和方式。

教养女孩的三点实用技巧


教养女孩的三点实用技巧

核心提示:父母最容易犯的第一个教育错误就是,为了让女儿在起跑线上表现得更加出色,不惜花重金为女儿报各种辅导班——训练孩子的阅读能力、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但父母们不知道,这是有悖女孩成长规律的。

从出生到7岁——女孩主要的成长任务是长身体

从出生到7岁这段时间里,女孩的成长任务主要是身体的发育。在这一阶段,女孩将要学会走路、说话、思维,这也为她今后的智力发展奠定了基础。

说起这一阶段的小女孩,很多父母都会自豪地说:

“我5岁的女儿已经能背将近百首古诗了。”

“我女儿才4岁,她已经能讲很多故事了。”

……

的确,在这一阶段,由于出色的语言和记忆天赋,女孩确实表现的比男孩要优秀,但正因如此,父母更容易犯教育错误。

父母最容易犯的第一个教育错误就是,为了让女儿在起跑线上表现得更加出色,不惜花重金为女儿报各种辅导班——训练孩子的阅读能力、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

但父母们不知道,这是有悖女孩成长规律的。美国的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女孩子在10-11岁时才会有理性的思维,如果在孩子的能力还没有达到时就强迫她们去理解事物,只会打击家长的积极性并加重孩子的负担。

一般来说,如果父母试图让一个小女孩的思维能力加速发展,这样只会令她在今后的日子里对自己失去信心。

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都知道,女孩是很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在她小的时候,她往往为了博得父母的喜欢而努力地进行学习和练习,比如背诗歌给父母听、学儿歌和舞蹈为父母和他人表演……

但值得女孩父母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女孩都是学习的天才。当女孩长大后,很多女孩子很可能再也不能像小时候那样很容易地取得成绩,用成绩来博得父母的喜爱。

当小时候与长大后的落差过大时,脆弱的小女孩就会感觉到无法接受,进而对自己失去信心。这也正是很多女孩子小时候性格开朗、聪明伶俐,长大后反而形成内向、自卑个性的最主要原因。

在这一阶段,父母最容易犯的第二个教育错误就是,试图用讲道理的方式赢得女孩的合作。

其实,如果我们试图让一个只有三、四岁的小女孩接受我们所讲的那些大道理,或者听从我们的告诫,这些都是违背女孩成长规律,或者说是拔苗助长的一种教育方式。因为一个刚刚学会说话的小女孩是不可以理解这些大道理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个阶段的孩子所犯的错误呢?

一位妈妈这样介绍了自己的经验:

以前,我每天要告诉女儿好多次,让她玩完橡皮泥后把它装到盒子里,要不然橡皮泥风干了就不能玩了。

但我发现,她总是记不住我所说的话

大道理对她完全不起作用,于是,我每次都会亲自帮她把橡皮泥放好,我在用行为告诉她该怎么做。我示范了几次之后,女儿就开始模仿我的样子把橡皮泥放好了。

小女孩从出生到7岁只会象征性地思维,父母不能指望她们像大人一样用逻辑思维理解问题,或朝着一个目标有步骤地执行自己的计划。她们记不住一些家庭的规则,所以父母必须用行动告诉她们怎样去做,并不断地提醒她们。

当然,对于一些女孩必须要避免的行为,例如小女孩经常自己跑到马路上去玩,或者吃掉到地上的食品等,这时父母有必要给她一个明确的态度:“不!

没有我的带领,你自己不能过马路。”“你不能吃掉到地上的这些脏东西。”并且父母需要不断地重复并提醒她。只有这样,她才能知道父母所说的话是真的,她才会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这种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给父母的建议

了解了这一阶段小女孩的特点,父母们还需要了解以下几点知识和技巧。

方法一:这一年龄阶段的女孩需要父母为她做决定

在这一年龄阶段,女孩喜欢的东西会有很多,如漂亮的头花、不同款式的衣服、大大小小的洋娃娃……但父母不能为她们提供过多的选择,因为选择太多,她们反而会感到无所适从。

例如,如果妈妈这样问女孩:“你晚饭想吃点什么?”这个问题对于还外在形象思维阶段的人来说太难了,她们往往不知道该怎样回答。

但如果妈妈这样问她:“宝贝,你晚饭是想吃馒头,还是想吃包子?”这样女孩就能很快做出决定。

有些父母认为,如果给女孩很多选项,让她自己做出选择,这不是很好的教孩子怎样做决定的机会吗?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为女孩提供的选择范围太宽泛了,她们会因不能理性思维而对这些选择感到很困惑。

其实,在女孩7岁之前,许多事情必须由成人来做主,例如吃什么水果、什么时候刷牙、什么时候睡觉等等。

又如,“你想去莉莉家玩吗?”这种问题是小女孩无法自己决定的,这时,父母就要根据女儿平时是否喜欢和莉莉玩之类的线索来判断,如果她确实喜欢,父母可以向她建议:“你可以去找莉莉玩一会呀!”这样女儿就会高高兴兴地找小伙伴去玩。

很多父母也许会认为这样养育女孩有点“专制”了,他们会问:“我们的女儿是怎样想的?”“她自己喜欢怎样做呢?”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如果还没有理替她做决定。

如果父母在做决定时态度和蔼而又坚决,是很容易赢得女儿的合作的,这样会使她有安全感,因为她知道父母再为她负责。当然,当7岁之后,当女孩有了理性思维的能力,她就不再需要父母再为她做决定了。

方法二:不要让小女孩过早地进入成人世界

一位6岁女孩的母亲曾这样说起她的女儿:

我和丈夫离婚后,女儿已经和她的父亲生活了两年。但最近我发现,我6岁的女儿现在变得像个小妻子,她向我诉说爸爸的工作、爸爸的生活、爸爸对金钱的忧虑以及几乎一切她爸爸过去总是跟我讲的事情。

我的女儿刚刚6岁,我觉得这会对她的成长不利。于是,我和女儿在一起的时候,我会努力地使她感觉到轻松。如我会和她玩“过家家”、玩捉迷藏、对她扮滑稽的鬼脸等,但我却发现女儿已经不喜欢这些了。她喜欢同我像大人一样聊天,询问我现在的状况等。我觉得这对她太不公平了。

的确,这对于只有6岁的小女孩来说是很残忍的事情。如此小的年龄就被拉到成人的世界里、就感受到了成人才能感受到的压力,这对她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她甚至还会由于心理不堪重负而造成心理歪曲。

当然,这是一个很特殊的事例,这个小女孩生活在一个离异的家庭里。但即使在一个正常的家庭里,父母也要遵循女孩正常的成长规律,不要过早地把她拉入到成人的世界里。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使女孩受到成人生活中的烦恼和忧虑的影响呢?

首先,我们不能把小女孩看作一个小大人一样来对她开玩笑,如:“你长大后打算找一个什么样的男朋友呀?”或者,称她为小淑女,并希望她的行为像大人一样,这些通常都会使这一年龄段的女孩感到困惑或不知所措。

其次,当女孩做出一些符合她们年龄段的事情时,父母应该及时表扬她,这样她才不会对成人世界感兴趣,或者被成人世界所吸引。

方法三:尊重这一年龄段女孩的情绪

婴儿时代,女孩常常用哭来表达她们感情上或身体上的痛苦。如尿布湿了,感觉到饿了、冷了,或者是孤独了,女孩都会哭。

这时,由于女孩还不会表达,父母总会去耐心地寻找原因,直到婴儿不哭不闹为止。

当女孩会说话之后,她们哭闹的原因也复杂起来,有时是因为她需要父母的关注、有时是她感觉父母不再爱她了、有时还可能是因为她与小伙伴之间发生了误会等。但此时的父母开始不相信女孩,他们开始否认女孩的情绪。如他们经常这样对女儿说:

“你一定不是这样感

“你一定是装的!”

“没事的,打针一点都不痛!”

……

于是,在情绪被父母否定之后,女孩开始变得不再喜欢与父母合作,她们有时甚至会像小男孩那样跟父母对着干。这时,女孩的父母开始疑惑了:“我的女儿为什么越来越不听话呢?”

其实,并不是我们的女孩越来越不听话,而是她们长大了,她们有了自我意识。当她们的感觉、情绪被父母否定后,她们就会不高兴,于是便有了不与父母合作的行为。所以,要想让我们的女孩一直做“乖乖女”,父母就要学会尊重她们的自我意识、尊重她们的情绪。

对此,一位明智的父亲很有经验:

一个4岁的小女孩对爸爸说:“爸爸,我不想去看医生,医生会伤害我的。”

“我知道,去看医生,医生就有可能给你打针。你很怕打针是吗?”

“嗯,我不想打针,打针很痛。”小女孩很认真地说。

“爸爸知道打针很疼,爸爸小时候也这样认为,不过你不用怕,爸爸会在你身边一直陪着你的。”

终于,在爸爸的耐心引导下,小女孩同意去看医生。

与男孩相比,女孩要敏感得多,当她的感觉和情绪被父母否定之后,她的反应要比男孩强烈得多。因此,有时,认同她的感觉和情绪,往往是促使女孩更乐意与父母合作的主要因素。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关键要做到三点


很多妈妈把自己的心血和爱全给了孩子,也给予了孩子无数的“教育”,但这样的“爱”和“教育”是不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不是科学而有效的?职场上都有考核标准,但家庭教育只能等孩子长大看结果了。工作可以重来,孩子成长的岁月却是不可逆转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怀着本能的爱,做自然的父亲、母亲。但一种成熟的父爱、母爱,必须经过培育才能发展起来,而且需要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

中国十大杰出母亲杨文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总结对孩子的教育,关键要做到三个“三”:

第一,要承担起示范者、教育者、提供者三种角色。

父母是孩子的示范者。在朝夕相处的家庭生活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要当好示范者的角色,父母必须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实施自我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教育者。教育不仅是对孩子课业成绩的关注,更重要的是高度重视孩子的道德品质、心理发展及行为习惯。父母的这个“教育者”角色,是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完成的。

父母还是孩子的提供者。一是物质条件的提供,二是精神环境的提供。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一个宽松的环境,顺应孩子的天性,在宽容、接纳、指导中,让孩子健康成长。

第二,要给孩子三种爱——无私的爱、科学的爱、推出的爱。

无私的爱,就是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出发,不把家长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科学的爱,就是培养孩子的德商、智商、情商全面发展。

推出的爱,就是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三,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三个开放:向课外开放、向自然开放、向社会开放,让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万人谈”。

在这样的教育下,如果我们的孩子具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具有良好的德商、智商、情商、逆境商,成为一个适应社会、贡献社会的人,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就尽到了自己的职责。

育儿知识:怎么应对不爱去幼儿园的孩子


孩子不喜欢去幼儿园,入园焦虑是每一个孩子都会出现的状态,只不过是有的孩子自我调节的能力好,就能够很快的适应,如果孩子的调剂能力比较差就会有很长的一段过渡期,家长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

有一位叫兰兰的小朋友,从小由奶奶带大,现在已经3岁了,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力,爸爸妈妈决定送兰兰去幼儿园,可兰兰却怎么劝说也不肯去。东东是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不知什么原因,近几天突然不愿意上幼儿园了。兰兰和东东的妈妈都很着急,不知如何是好?

造成孩子不肯上幼儿园的原因很多,对于初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首先是因为不熟悉环境,特别是所接触的人的改变,会使孩子感到陌生、不习惯,从而产生恐惧的心理。其次是因为生活方式不适应,孩子从个体活动过渡到有规律的集体活动,难以适应。

对于上过幼儿园已有一段时间的孩子来说,原因就比较复杂了。可能因为他在幼儿园做事遇到了困难或受到批评,也可能是因为他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身体不舒服,还可能是因为生病或其他原因,隔了一段时间没上幼儿园,对幼儿园产生了陌生感。以上两种情况,父母要分析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动员孩子上幼儿园。

怎么应对不爱去幼儿园的孩子

对初上幼儿园的孩子,主要应做好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一、多给孩子讲幼儿园有趣的事,引起孩子对幼儿园的向往。

二、带孩子参观幼儿园,熟悉老师,熟悉环境,感受幼儿园生活的快乐,培养孩子初步的适应能力。

三、了解幼儿园提出的有关教育孩子的具体要求,培养孩子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给孩子安排与幼儿园相应的作息时间,缩短家庭与幼儿园生活、卫生习惯方面的距离,使孩子对幼儿园有一定间接经验。

四、讲明道理,并给孩子以鼓励,使孩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初步理解上幼儿园的意义,从而能自愿地上幼儿园。

对已上过一段时间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要深究原因,对症下药:

一、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做事遇到了困难或受了批评,父母要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或找出做错事的原因,教育孩子要勇于克服困难,承认并改正错误,做个坚强的孩子。

二、孩子若向父母提要求,对于合理的要求,要尽量满足;对不合理的或虽合理但一时无法满足的,要向孩子讲明原因。若发现孩子身体不舒服,可暂时不上幼儿园,在家观察;也可送孩子去幼儿园,但要和老师说明情况,以便老师在必要时给予照顾。

三、对于因病或其他原因间隔一段时间没上幼儿园的孩子,父母事先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让孩子对重返幼儿园有一个心理准备。同时,送孩子上幼儿园要持之以恒,没有特殊情况不要随意中断。

做到这5点孩子会自觉学习


闺蜜前几天和我感叹,说在孩子学习这事上,自己的角色越来越像个“监工”了,每天盯着孩子学习,孩子烦,她也累。

我们都渴望一个能自主学习的孩子,也知道自主学习必须依靠孩子自身对学习的兴趣,可兴趣是可以逼出来盯出来的吗?

人的天性都是追求自由,任何我们热爱的事情,当它变成一件被监督完成的枯燥任务,束缚、否定、内疚就随之而来。

就像你做事的时候总被一个人盯着,哪里还会有兴趣主动做下去?

关于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丹妈从书中、生活中总结了些小方法与小故事分享给你们:

第一句:不要“权威”,要“示弱”

我大侄子的英语启蒙一直是我哥嫂头疼的问题,后来有一天,我嫂子无意中看到一则新闻。

说哈佛第一个在毕业典礼上做演讲的华人学生,来自于一个农村家庭。

他的妈妈大字不识一个,所以他经常要教妈妈认字,看农药上的说明、报纸上的新闻,这无形中给了他学习的动力,激发了他去学习的兴趣。

受此启发,我大嫂开始有意无意地拿一些英语儿童读物,装作不懂,去询问孩子。

大侄子一向乐于助人,一看那么厉害的妈妈都来求助他,立马来劲了,于是开始和妈妈一起查一起念。

后来丹妈还专门买了块小黑板,鼓励他给还在幼儿园的弟弟上英语课,美其名曰说我们不如他厉害,让他帮弟弟提前预习。

总之就是各种示弱,大侄子的英语就这样在我们的坑蒙拐骗下有了起色。

第二句:学习的价值不要太遥远

丹妈经常看到家长们转一些类似“孩子,你要努力”之类的文章,说实话,这种文章只适合给我们大人看看,你给孩子看,孩子估计一脸茫然,没准心里还送你一堆白眼。

现实中,很多孩子上学的理由只是“爸妈逼我”“没有其他选择”。

我们不能怪孩子目光短浅,丹妈自己也是到了大学,因为家里出现变故,看着爸妈为钱发愁的样子,才猛然意识到了学习改变命运的意义。

与其每天给孩子灌输一些在孩子眼中看来,如海市蜃楼般遥远飘渺般的意义,不如拿实在点,清晰点,当下能获得的价值去刺激他,自然而然地引导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比如:

●上学可以交朋友:每个孩子都很在意朋友这个事情;

●成绩好可以得到同学的肯定,老师的表扬,成绩好会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学校的活动;

●会的东西有实用性:我小侄子就是因为知道会拼音就可以给我发短信,所以特别有兴趣学,我们还告诉他学好数学,就可以自己去买东西,他也很兴奋;

朋友去年带女儿出国玩了一次,孩子发现外国人都说英语,同团的大孩子还可以用英语和外国人简单交流,非常羡慕,回来就要求妈妈教她;

●同龄人之间的刺激,闺蜜的儿子之前对学乐器没兴趣,最近他们一块去参加邻居家孩子的生日会,一个孩子当众弹了一曲,顿时吸引了在场小美女们痴迷的目光,许多孩子还讨论起了学钢琴的各种趣事烦恼,他儿子却插不上嘴,回去立马和妈妈提出要学。

●你会的东西你可以去教别人,帮到别人,比如刚我说的,我侄子觉得自己可以帮到妈妈和弟弟,特有成就感。

总之,多让孩子发现孩子学习的乐趣,问问学校的趣事,别再唠叨太多未来的事,先让孩子体会到学习当下的意义。

第三句:“兴趣”可以迁移

如果一定要与孩子谈学习与未来的关系,那就从孩子了解的、有兴趣的东西出发。

●许多孩子都会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上一门课。

丹妈数学一直不咋地,但我初中数学老师是个很有人格魅力的人,因为喜欢她,喜欢和她聊天,我才一直保持了对数学的努力。

如果孩子的任课老师不好,也可以给孩子在某些薄弱的课程请一个家教,家教教的如何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能不能让孩子信服,得到孩子的喜爱。

●我高中有段时间,非常崇拜几个女记者,特别希望自己以后也能成为一个“媒体人”。

有一天我在一本杂志上读到,想要进入自己非常喜欢的报社工作,必须是名校毕业,我马上查了下杂志中提到的几个名校的录取分,和自己当时的成绩还有一定的距离。

那段时间我突然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似乎只要成绩好一点,我的梦想就会离我近一点。

很多年后我才知道,那本杂志是我妈故意偷偷放在我床边的。

第四句:不要“惩罚”,要“游戏”

闺蜜的女儿语文不太好,以前她的办法就是罚孩子抄写,孩子为了这事没少和妈妈闹,闺蜜和我诉苦,说孩子不了解她的苦心。

丹妈建议她自己试试把一个字抄200遍是什么感觉,没想到闺蜜真的去抄了,回来告诉我:非!常!痛!苦!

孩子写字和我们不一样,每个字都不能潦草,要一笔一划地写,闺蜜说写到100多遍时,手发软,眼发昏,真的很想把本子撕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孩子不喜欢抄写,那喜欢什么?喜欢游戏啊。

闺蜜想了个办法,拿出语文书里的生字表,一个个字的和女儿进行造词造句、成语接龙、讲故事等等游戏,认字不再是抄写那么枯燥,而是成为了一个个有趣的游戏。

字的形态和故事、想象、孩子的感受联系到了一起,这不但提升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帮孩子找到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

第五句:环境设置,言传身教

我们成天逼孩子学习,告诉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可是我们自己还在学习,还在成长吗?

你让孩子读书,这几年,你又读过几本书?

如果你内心就觉得学习新知识是件痛苦的事,又如何去给孩子讲学习的乐趣。

还是那句话:身教永远重于言传。

另外,在环境的设置上,我们也应该去观察一下,是否孩子的房间东西太多太杂,令本来注意力就不集中的孩子分神?是否孩子在写作业时,其他家人都在大声地看电视、打麻将?是否家中孩子太多,几个孩子一块写作业,互相影响……

孩子需要一个学习的氛围,这个氛围是需要我们花心思,下决心去为孩子创造的。

丹妈印象特别深的一个读者,之前向我倾诉孩子不爱看书,沉迷手机电视,我只是简单给他说了下言传身教与环境的影响。

她竟然下决心和老公换掉了智能手机,家里断网,电视换成只能看几个频道的那种。

他们也不再对孩子进行任何唠叨,只是从此以后回到家就看书看报,在家里各个角落,甚至是厕所都放上了书,也为孩子买了很多经典有趣的读物。

孩子一开始也非常抵触,但父母的耳濡目染渐渐感染了孩子。

现在她说全家人在一起最美好的时刻就是每天睡前,一人拿一本书,一起泡脚。

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孩子天生就对知识有苛求,在学业上有自己的自尊,对学习有天然的兴趣。

我们更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方法,去发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陪伴孩子共同面对学习中的困难。

“勤奋”是一种成熟的学习品格,它不会在一夜之间凭空产生,它只会成长在理性、责任、兴趣的土壤中。

聪明的爸妈,才不会用催逼骂的愚蠢方式去强迫孩子勤奋呢!

相信《抓住这三点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不爱去幼儿园》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送孩子去公立幼儿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培养孩子自信,从三点做起 一是对孩子要尊重和信任。 要尊重孩子,使他切实体会到自己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要信任孩子,放手调动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并给予积极关注,做好了要及时给予表扬;做错了,要帮助他分析原因,寻求克服困难的方法,...
    2021-12-09 阅读全文
  • 宝宝再也不挑食了 在幼儿园里很多孩子存在挑食的现象,这也是令老师和很多家长十分头疼的一件事情,对于这种不良现象,高青县赵店中心幼儿园尝试用了一种“化整为零”的方法效果不错。有一天,午餐吃红烧茄子。香喷喷的茄子许多孩子都...
    2020-12-08 阅读全文
  • 学习不出众的孩子,凭这三点碾压了所有人 学习不出众的孩子,凭这三点碾压了所有人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上了学的孩子只有一个任务,努力学习,好好做题,完成上大学的目标,貌似很难或者根本不会培养其他能力。 当然,这里的“能力”并非指兴趣爱好,素质...
    2020-09-30 阅读全文
  • 再也不吃手指了 我班里桂孝威小朋友论个头数一数二,论年龄偏大一点,在各个方面还比较好,但有一个坏习惯上课时总是把手指含在嘴里,每次上课组织活动时看到他那个样子,心里总有些不耐烦,因此,我下定决心帮助他改掉这个吃手的坏...
    2020-11-20 阅读全文
  • 内向的孩子也可以成为人生赢家,家长做到这三点很重要 内向的孩子也可以成为人生赢家,家长做到这三点很重要 玛莎·平托一直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六年级时,玛莎的新班主任想让她变得更加外向,总是在公共场合点名让她发言,这令她十分尴尬、无所适从。 课后玛莎向班主任...
    2020-09-29 阅读全文

一是对孩子要尊重和信任。 要尊重孩子,使他切实体会到自己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要信任孩子,放手调动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并给予积极关注,做好了要及时给予表扬;做错了,要帮助他分析原因,寻求克服困难的方法,...

2021-12-09 阅读全文

在幼儿园里很多孩子存在挑食的现象,这也是令老师和很多家长十分头疼的一件事情,对于这种不良现象,高青县赵店中心幼儿园尝试用了一种“化整为零”的方法效果不错。有一天,午餐吃红烧茄子。香喷喷的茄子许多孩子都...

2020-12-08 阅读全文

学习不出众的孩子,凭这三点碾压了所有人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上了学的孩子只有一个任务,努力学习,好好做题,完成上大学的目标,貌似很难或者根本不会培养其他能力。 当然,这里的“能力”并非指兴趣爱好,素质...

2020-09-30 阅读全文

我班里桂孝威小朋友论个头数一数二,论年龄偏大一点,在各个方面还比较好,但有一个坏习惯上课时总是把手指含在嘴里,每次上课组织活动时看到他那个样子,心里总有些不耐烦,因此,我下定决心帮助他改掉这个吃手的坏...

2020-11-20 阅读全文

内向的孩子也可以成为人生赢家,家长做到这三点很重要 玛莎·平托一直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六年级时,玛莎的新班主任想让她变得更加外向,总是在公共场合点名让她发言,这令她十分尴尬、无所适从。 课后玛莎向班主任...

2020-09-2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