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感恩的心活动方案。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在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有提前准备可能会使用到资料的习惯。资料所覆盖的面比较广,可以指学习资料。有了资料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常见幼师资料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正视孩子的虚荣心”,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导读:从某种程度上讲,虚荣心代表着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增强,表明他们期待着展示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以赢得大家的认可、称赞。

昨天我接到了小姨的“求助”电话。她说:“伟伟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请家长参加期末联欢会,伟伟不让我去,说妈妈是卖鞋的,太不体面了。非让当医生的大姨去参加,还叮嘱大姨一定要开车去学校。才上三年级就这么虚荣,长大了可怎么办啊!快帮我想想办法……”听着小姨焦急的声音,我感觉到了她的担忧。这也给我提出了严肃的问题:如何看待孩子的虚荣心,又该怎样加以疏导呢?

正确区分宽容体谅

即便是成人,又有谁能毫无虚荣心呢?其实当得知孩子爱慕虚荣时,家长或许应当感到高兴。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虚荣心代表着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增强,表明他们期待着展示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以赢得大家的认可、称赞。孩子的虚荣心大多出于单纯而强烈的不服输的心理。适度的虚荣心也是激发孩子见贤思齐、积极进取的内在动力。因此,我们要用宽容的心体谅、接纳孩子爱慕虚荣的心理,给孩子的虚荣心留出适当的生存空间。

未雨绸缪适当控制要

遏制住孩子虚荣心膨胀的势头,将其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就首先要求教育者从自身做起,端正教育思想。我们在为孩子爱慕虚荣而发愁时,应该觉察到这其实是教育者自酿的苦果。每逢家里来了客人,家长总是自豪地拿出孩子获得的各种奖状让人欣赏。在学校里,教师为了班级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总是派出个别尖子代表集体“上阵”夺魁。家长、教师在不经意间已经将自己的虚荣心转嫁给了孩子,在给孩子罩上光环的同时也在暗示孩子怎样让师长为自己感到骄傲、怎样去满足成人的虚荣心。长此以往,不仅滋生了孩子的优越感,而且使得他们不能心平气和地去面对平凡,而去苛求自己各方面都要比别人强。让孩子不那么爱慕虚荣,就请教育者先放弃虚荣:不要时时处处炫耀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争强好胜地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高低。

细心敏锐循循善诱家

家长应在平时多留心,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敏锐捕捉孩子的心理动态。孩子由正常的虚荣心到过分地爱慕虚荣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其间会有很多明显的信号,例如:孩子对衣着、文具、玩具等特别挑剔,抱怨父母不能给自己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等。当我们发现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时,唯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引导才是良策,所以不妨试试“迂回战术”。如果小姨苦口婆心地正面交谈:“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妈妈给你丢人了吗?”这恐怕不会奏效;如果恶狠狠地打孩子一顿,则可能更加糟糕。于是我帮小姨设计了一套“作战方案”,不妨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谈话,间接地问孩子:你们班学习最好的同学父母是什么职业?你最喜欢的同学是谁?同学们喜不喜欢你?咱们家有哪些让你喜欢的地方?妈妈有哪些优点?这些问题旨在启发孩子认识到小伙伴不会因为妈妈是做小本生意的就不喜欢自己,大家最看重的还是我自己的表现;虽然妈妈不像医生那样神气,但是她很爱我,和妈妈在一起我很开心,我的妈妈同样让人羡慕!这样迂回地提问并不失时机地表达出家长的想法,有利于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家长的引导。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注意孩子的自尊心


导读:这种简单不理性的教育方式,无形之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弱化了孩子与老师之间的感情,降低了孩子对老师的信赖。

一天上午,我在组织主题活动《爱妈妈》时,孩子们都在热烈地讨论着与妈妈相关的话题,王浩峰却心不在焉地用脚踢着墙壁,我暗示了他好几次,他都无动于衷,我就点名批评了他,没想到他不仅不听反而弄出更大的声音,居然用手指抠起了墙壁,这时所有的孩子都看看他然后又看看我。我非常生气,感觉到教师的尊严受到了轻视和挑战,为了在孩子面前维护我的威信,我决定对他进行惩罚――在接下来的区域活动时,让他坐着反省。他不敢表示什么,但是从他的眼神里,我感觉到他的不满和委屈,仿佛在问:老师我错了吗?

对于这件事当时我没有觉得怎样。几天过去后,偶然在网上一篇文章中看到了这样一句话“让孩子在大家面前接受批评是件很残酷的事情”。我突然感到十分不安。托班孩子是感性的,他们的情绪往往在活动中直接表露,峰峰当时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错误的行为,影响了他人的活动。而我却把他当成有意破坏的行为来对待,并当着全班孩子的面轻易对他采取惩罚。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如果换成是我被领导如此批评,嘴巴不说心里也肯定不开心的。这种简单不理性的教育方式,无形之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弱化了孩子与老师之间的感情,降低了孩子对老师的信赖。我想,当时我若能采取另一种方式,如将他抱在怀里,淡化他与全班孩子对此事的反映,待活动结束之后再单独地指出他的错误行为,可能会更好,因为这样不仅能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是什么,错在哪,同时也维护了他的自尊心。

课改之后,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被广为提倡,而这种师生互动关系应该是建立在了解儿童基础之上的,只有了解儿童,才能真正地尊重儿童,同时才能在教育活动中做到冷静地对待随时出现的特殊情况,理性地实施正确的教育方法。

关于嫉妒心孩子的发育


导读:对于孩子的嫉妒心,虽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自然现象,但不能听之任之,父母不能忽视,应及时疏导,以免形成不良性格,如脾气古怪、多疑、粗暴自卑、执拗或自暴自弃等,这是对孩子十分不利的。

嫉妒是人在交往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待遇以及生活享受等各个方面不如别人,因而产生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状态。

在新生儿期,婴儿得到了生理上的满足,吃饱穿暖了就会表现出愉快的情绪。反之,生理上得不到满足,如饥饿、疲倦等都会引起哭闹。3-4个月的情绪分化成快乐与苦恼,5-6个月时,苦恼的情绪又分化为惧怕、厌恶、发怒。1岁半以后,从苦恼的情绪中进一步分化为嫉妒和一般的苦恼。这时期如果妈妈抱了别的孩子,自己的孩子会因嫉妒而哭闹,这种嫉妒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自然现象。

引起2-3岁孩子嫉妒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常在争夺父母的爱、老师的表扬,以及能力的强弱方面孩子会自然地流露出嫉妒的情绪。

对于孩子的嫉妒心,虽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自然现象,但不能听之任之,父母不能忽视,应及时疏导,以免形成不良性格,如脾气古怪、多疑、粗暴自卑、执拗或自暴自弃等,这是对孩子十分不利的。因此父母平时要关心孩子与人相处时的各种表现,一旦发现孩子有嫉妒心的苗子,就要帮助孩子正确地对待,及时疏导。

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嫉妒心


导读:心生嫉妒会让人产生极端的思想和行为,对他人不利,对行为人本身也是一种伤害。生活中,处处都可能存在着嫉妒,所以家长要多留心,多掌握应对的策略。

美国网球名将威廉姆斯姐妹年龄相差2岁,从小一起训练,但是,她们的父亲老威廉姆斯却从来没有让她们跟对方比赛过。为什么?因为有比赛就有输赢,就有比较,而有经验的教练父亲不希望姐妹中的任何一方在朝夕相处的手足面前产生挫败感或者优越感,更不希望她们彼此嫉妒。

有经验的父母都知道,嫉妒,不可能只产生于优秀的威廉姆斯姐妹之间。

实例1独生子女的嫉妒

9个月的牛牛本来在自得其乐地玩沙子,妈妈的朋友过来了,带着自己的孩子金金。牛牛妈热情地打招呼,然后把金金抱在怀里亲热一下。牛牛立刻扔下眼前的沙子蛋糕,冲妈妈直伸手,意思是也要妈妈抱。妈妈把他也抱起来了,牛牛同时就把金金往外推……

实例2:姐妹间的嫉妒

双胞胎姐妹玉玉和璧璧从来都穿一模一样的衣服,用一模一样的毛巾和牙刷,朋友问她们的母亲为什么非要如此,母亲无奈地回答:如果买不一样的东西,两个人一定会吵架。一般都是妹妹玉玉总想要璧璧的东西,而璧璧也绝对不肯跟玉玉对调,哪怕是让妹妹先挑选都不行,而玉玉看到姐姐的选择后,仍然会改变主意……

安全感,是早期儿童嫉妒心理的根源

嫉妒,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品性,从理论上来说是因为对别人拥有的东西或能力怀有“本应该属于我”的心理而产生的一种怨愤的情绪或行为。牛牛是从温和地争取妈妈的注意——要妈妈抱他开始,一步步发展到采取排他行动——把仍然被抱在妈妈怀里的“外来者”金金往外推。玉玉对姐姐的嫉妒表现为:总是觉得璧璧的东西比自己的好。类似的嫉妒都跟孩子的安全感有关。牛牛是直接争取妈妈的关注和爱,玉玉则是通过拿到最好的东西来自我确认自己在父母那里的地位和受到的关怀。安全感,是早期儿童嫉妒心理的根源。

TIPS:

孩子可能会以很多方式来展现他们的嫉妒情绪,有的孩子也许会吃手指,有的孩子可能变得脆弱易怒,爱发脾气,甚至咬人。

实例3幼儿园里的嫉妒

青青的父亲是画家,耳濡目染,青青的涂鸦之作也显得跟其他孩子很不一样,老师就常常夸奖她,还把她的画贴出来给大家看。贝贝看在眼里,在青青画画的时候,就三番五次故意往她的画上乱涂几笔搞破坏,把青青弄得委屈地大哭。老师一再批评,也制止不了贝贝。

这是幼儿园课堂上常见的一幕。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孩子的嫉妒往往由对父母关爱的争取转变成对老师的关注的争取。贝贝通过搞破坏,成功地把老师的注意力从青青的身上转移到了自己身上——因为批评也是一种关注。

稍大一点的孩子,嫉妒心还会从单纯地争取成年照护者的关注上慢慢过渡到对同伴能力和成就的排挤和否认上。上手工课,做纸片恐龙,东东麻利地依着线条剪出恐龙的形状,又快快地涂上了漂亮的颜色,抹上胶水,粘上彩带,最先完工,老师给了他一个小星星贴在手背上,作为表扬。旁边的毛毛立刻过来对老师说:东东今天没有写字母作业,不能给他星星。

有时候,孩子告状是因为打了闹了,有时候,则是因为嫉妒。特别是一些在家中总是受到表扬和奖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跟其他孩子相处的日寸候,往往受不了屈居第二的情况。

TIPS:

嫉妒不一定是坏事。一般来说,嫉妒会被认为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和行为,但当发生在小孩子身上时,引导得当,未必就没有积极作用,因为嫉妒可以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尝试自己的限度,学习协商的技巧。

消孩子嫉妒情绪的4个方法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教育学硕士,富于幼教经验的安德鲁-格瑞先生对家长和老师如何把握和引导孩子的嫉妒情绪,提出了4条建议:

No.1应该避免在孩子之间进行比较

毛毛为什么会心生妒忌?因为东东被认为是最快最好的,别人都比不上他。好胜的毛毛当然就受不了了,采取了告状的方式来扭转局面。对此,老师不妨先口头表扬东东,然后给每个孩子都发一个小星星,告诉他们,大家都很棒。

No.2应该承认孩子的感受

嫉妒是人之常情,只是孩子不懂得掩饰而已。孩子表现出嫉妒的感受时,大人不应该立刻站出来否定,而是应该给予承认和接受。比如,当牛牛试图推开金金的时候,家长不妨跟他说:“你不喜欢妈妈抱别的孩子,是吧?你觉得妈妈应该抱你,对吧?”当孩子的情绪得到承认的时候,他的愤怒往往会减弱甚至消失,然后,再进行引导,更容易得到孩子的接受。

No.3应该让孩子自主解决纠纷

预先给孩子设立底线,比如不能打架等,然后,当两个年龄和能力都悬殊不大的孩子发生争执时,如果没有发展到武斗的程度,大人最好在一旁观察,而让孩子自己解决纠纷。璧璧和玉玉的母亲不妨给孩子买来类似但稍有区别的东西,让两姐妹自己分配,但同时告诉她们,如果有人哭了的话,就会把东西收回去。这样也许还是会有争吵,但是,为了顾全大局——避免东西被收回,往往总有一方会作出让步。

No.4应该保持冷静和清醒

童言无忌,孩子说什么做什么确实是直截了当的,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行为后面就没有深层次的动机。贝贝一再破坏青青的画,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每次搞了“破坏”,他都会受到奖赏——对他来说,老师的批评就等于关注。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也许应该尝试给予“受害者”青青更多的抚慰和鼓励,而“忽略”贝贝——只给予他平静简约的批评。这样几次下来,贝贝得不到预期的“观众”的关注,自然就觉得没意思而可能放弃搞“破坏”了。

调整好孩子的好奇心


小布丁爱上了小区里的戏水乐园,大脸妈决定送他去游泳训练班学习。一早,大脸妈提着一个大包带着小布丁去学游泳。小布丁对于鼓囊囊的包很好奇,总想看看里面有什么,可惜妈妈不让,小布丁只好时不时去动拉链。大脸妈脸色一沉,说:“这孩子,怎么总是动手动脚的!”小布丁问大包里有什么,大脸妈说:“不就是学游泳的用具吗?有什么好看的!快走,一会儿迟到了!”

幼儿园放学了,老师叫住大脸妈,说小布丁在手工劳作课上将小串珠洒了一地,老师发动小朋友一起找串珠。结果,没一会儿小布丁又将小串珠弄洒了,耽误了老师上课,所以今天的手工作业要拿回家完成。大脸妈的脸拉得老长,就差当时将小布丁一口吞到肚子里了。

小布丁却觉得老妈实在太帅了,居然能将幼儿园的手工作业带回家来完成。小布丁有意无意间总想去碰妈妈的皮包,那里面有串珠、手工本、还有以前手工课上做的贴画等有意思的东西。等红灯的时候,小布丁趁妈妈不注意,拉开了妈妈皮包的拉链,这下可好,“哗啦啦”,串珠、水彩笔、钥匙、化妆品、手机……全都掉了出来。小布丁赶紧弯腰去捡回那些散落在座位下面的小东西。大脸妈生气地说:“你这个孩子的手怎么这样爱动东西!一会儿也不肯老实!该你动手的时候你又不会动了,连珠子都穿不起来!”

恰好绿灯亮起,后面的司机按起了喇叭。大脸妈着急之下猛一踩油门,“啊哟”——小布丁的头狠狠地撞在了车门上。

絮絮叨叨:

小孩子都好奇,喜欢动动这个摸摸那个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对于外界的一切,他们都觉得很新鲜,这就是孩子的天性。我们无法禁锢孩子的好奇心,阻止他们探索的双手。

在身心成长的道路上,双手给与了孩子极大的帮助,是孩子真正的好朋友。而大人总觉得孩子探索的小手“不是时候”,用各种身体语言来表示对这种探索的不满。

小布丁对于自己第一次游泳带的“装备”充满好奇,总想打开看看里面装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其实是最正常不过的反应了。大脸妈应该事先给他展示同时简单讲解,如何穿脱泳衣泳帽,什么时候使用浮板和泳圈,甚至可以在家提前“演练”一次。这样不仅能激发孩子热爱游泳的兴趣,同时也避免了学习中小布丁的注意力分散。

至于小布丁在幼儿园里发生频繁地掉串珠的事情,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偶然发生的事件,哪个孩子不失手打翻玩具呢,如果打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可以提示家长给予配合教育;另一方面,也凸现出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不足的缺点,因为家长总是不肯放手让孩子去探索去实践,不是包办代替就是强行阻止,造成好多孩子心灵却不“手巧”。

家长们一边嫌孩子“碍手碍脚”“什么都做不好”,另一方面却在有意无意中阻止着孩子用双手探索和实践。

孩子想打开妈妈的皮包和手工课上掉串珠看似两个不相关的事情,其实都在给大脸妈这样的家长们同样的启示;在每件小事上,尽量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帮助孩子认识身边的事物,鼓励孩子亲手去实践。不要抱着“怕麻烦”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们的“动手动脚”,更不要时常责怪他们的“笨手笨脚”。

归结到一点,对待孩子和对待工作一样要多点耐心,毕竟孩子是慢慢成长的,与其约束和指责,不如耐心指导,适度放手,让孩子真正的“心灵手巧”。

小布丁和妈妈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假如你在这些小故事里发现了自己的影子,请不要笑,让我们的大手将小手牵得更紧吧!

孩子应该有同情心


导读:当孩子有打人咬人虐待小动物等行为时,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纵容鼓励,而要告诉他,打人,别人会疼的,“如果小朋友打你,你会不会疼?”要告诉孩子,小动物、植物也是有生命的,“你把它撕烂了,它会哭的”。用这样的方法一点一点培养出孩子的同情心,培养他的安慰行为能力,从而使他学会在别人碰到问题的时候,去安慰他、帮助他。

宝宝说

我喜欢撕扯家里养的花啊草啊,总是把漂亮的植物撕得乱七八糟。我还喜欢我们家的小猫,我总是把它的毛拽得一撮一撮掉下来,拽得小猫直叫唤。跟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我也喜欢拿手打他们,拿嘴咬他们。

妈妈说

我家宝宝就是喜欢动手。他似乎天生有一种攻击欲望。有时候他打了爸爸的左脸,爸爸还把右脸也伸过来让他打。我想,孩子还小,让他自由放纵一下也没什么吧。这样等他上了幼儿园,也不至于被人欺负。

专家说

孩子在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有个阶段常常会咬人、打人,这时候他是在发展他的口、齿和手的功能。但这个时候如果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孩子就可能朝着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变得缺乏同情心,养成自私、冷漠的性格。这不是正向的培养方向,也会使人在社会中处于孤立状态,难以融洽与他人的关系,不利于其发展。

因此,当孩子有上述行为时,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纵容鼓励,而要告诉他,打人,别人会疼的,“如果小朋友打你,你会不会疼?”要告诉孩子,小动物、植物也是有生命的,“你把它撕烂了,它会哭的”。用这样的方法一点一点培养出孩子的同情心,培养他的安慰行为能力,从而使他学会在别人碰到问题的时候,去安慰他、帮助他。

从同一个起点,迈向不同的方向,带给孩子的,也是不同的未来。

什么是安慰行为?

安慰行为指我们觉察到他人的消极情绪状态,如烦恼、哭泣等,并试图通过语言或行动帮助他人消除消极情绪状态,变得高兴起来的行为。

安慰行为是关心他人的一种表现。其产生基于儿童对他人的情绪具有理解能力,同时要有关心他人的意识,也就是同情心。

安慰与助人、分享、合作行为,是人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方面。

安慰行为对宝宝的未来有什么意义?

安慰行为对宝宝顺利融入社会、协调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安慰行为能力发展好的孩子,富有同情心,能避免形成自私、任性、冷漠等不良个性,成年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果只重视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其亲社会行为的教育与引导,则会导致孩子的不良个性,不利于其身心健康。

1—1.5岁是儿童安慰行为能力发展的第一个关键期。因此,父母要在这个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安慰行为能力。

怎样培养宝宝的安慰行为能力?

在游戏中培养。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游戏是培养儿童高级情感的最好途径。如:在“学做事”的游戏中,由孩子扮演爸爸、妈妈、宝宝等各种角色,享受做大人的“特权”,扮爸爸妈妈的,要做大人应干的事,打扫卫生、做饭、上班……而扮演宝宝的把平时的拖拖拉拉、撒娇也认认真真地表现出来。“爸爸”、“妈妈”觉得“宝宝”真难管。这种转换角色的游戏,让孩子很容易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理解、体谅自己的爸爸妈妈,爱父母的感情也会由此加深。

在榜样模仿中培养。同情心不是靠强行灌输而在一夜之间培养出来的,需要的是自然而然的模仿、潜移默化的渗透,是从外在到内心,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长要重视自身的情感修养,以良好的行为去激发孩子的美好情感。另外,还要善于从周围人中找到具体的榜样,或在专门的儿童早教图书、电视中,为宝宝寻找富有同情心的榜样,创造时机让宝宝去学习、去模仿,培养他的同情心。

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机培养。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随机对宝宝进行同情心的教育,从而把一时的、个别的、短暂的同情行为转化为内在的、自觉化的品质。例如在游乐场玩的时候,一个小朋友跌倒了,要及时鼓励自己的孩子去拍拍他、拉拉他。当他看到小朋友在他的安慰下不哭了,就会获得内心的成就感,进而促使他强化这种安慰行为。

相信《正视孩子的虚荣心》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感恩的心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怎样打消孩子的“虚荣心” 攀比心理很常见,人皆有之。然而幼儿园里的小宝宝之间开始“攀比斗富”的时候,就会影响孩子的心理的正常发育。 幼儿园里的“斗富对白” 前些天,班里的小朋友进行了一场令人深思的对话。对话是我们请参加某一活动...
    2021-11-09 阅读全文
  • 如何劝导孩子的虚荣心? 我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变得如此爱慕虚荣,有什么办法能劝导劝导他呢?如果家长为自己孩子的问题感到困惑时,先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有问题。 教育界有这样一句名言: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不当教育方法的家长。从...
    2021-10-09 阅读全文
  • 虚荣心强的孩子的表现 孩子的虚荣心理,常表现为下列几种攀比行为: 1.比美 如挑新衣服穿,看见别人穿了件新衣服,一定要买件漂亮的;穿了双新鞋会时时把脚伸给别人看。 2.比富 夸耀自己家的“空调”、“音响”,自己和爸爸“乘飞...
    2022-03-18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适当满足幼儿的“虚荣心” 育儿观念:适当满足幼儿的“虚荣心” 虚荣心人人都有,这应该属于正常的心理现象。不过“虚荣心”三个字用在成人身上都带有贬义,而对幼儿来说,它常与要求上进,期望获得成人的赞扬这样一些积极的因素联系在一起,...
    2020-10-06 阅读全文
  • 正视孩子的好奇心 户外活动时,看见一群孩子们围在一起不知唧唧咕咕说些什么,于是我走了过去,只见娅妮小朋友在神秘的跟其他孩子们说:“我听我妈妈说老师的肚子是因为怀孕才会这么大的,他的肚子里有一个小宝宝,用不了多久她就会把...
    2020-10-30 阅读全文

攀比心理很常见,人皆有之。然而幼儿园里的小宝宝之间开始“攀比斗富”的时候,就会影响孩子的心理的正常发育。 幼儿园里的“斗富对白” 前些天,班里的小朋友进行了一场令人深思的对话。对话是我们请参加某一活动...

2021-11-09 阅读全文

我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变得如此爱慕虚荣,有什么办法能劝导劝导他呢?如果家长为自己孩子的问题感到困惑时,先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有问题。 教育界有这样一句名言: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不当教育方法的家长。从...

2021-10-09 阅读全文

孩子的虚荣心理,常表现为下列几种攀比行为: 1.比美 如挑新衣服穿,看见别人穿了件新衣服,一定要买件漂亮的;穿了双新鞋会时时把脚伸给别人看。 2.比富 夸耀自己家的“空调”、“音响”,自己和爸爸“乘飞...

2022-03-18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适当满足幼儿的“虚荣心” 虚荣心人人都有,这应该属于正常的心理现象。不过“虚荣心”三个字用在成人身上都带有贬义,而对幼儿来说,它常与要求上进,期望获得成人的赞扬这样一些积极的因素联系在一起,...

2020-10-06 阅读全文

户外活动时,看见一群孩子们围在一起不知唧唧咕咕说些什么,于是我走了过去,只见娅妮小朋友在神秘的跟其他孩子们说:“我听我妈妈说老师的肚子是因为怀孕才会这么大的,他的肚子里有一个小宝宝,用不了多久她就会把...

2020-10-3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