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生叫佳希
发布时间:2021-09-11 幼儿一个具体的活动设计方案 设计一个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 开学一个月幼儿园工作总结20XX秋幼儿园报名快要结束时下起了大雨,我们的"摊位"从屋外搬到屋内,就在我们清点人数和款项时,办公室门口闪现一个穿绿雨衣的中年男子,胡子拉碴的,在抖落身上的雨水后,男子探头问:请问幼儿园还收学生吗?老师们开始热情的指导他怎样报名,在迈走进办公室的那一刹那,我们发现他的雨裤外面的胶布已经与里面的衬布脱落,大块大块的,随着走动一扇一扇的.他小心的从贴身掏出一个防水的胶袋,打开,拿出户口簿身份证,又从几层塑料袋里掏出一卷钱.交过九月份生活费后,他又试探性的问:以后还要交生活费吗?我们告诉他:生活费每月结算一次.然后他把自己的证件又贴身放好,谦卑的告诉我们佳希以后就麻烦大家里。
分班的时候,佳希在我班上,两天以后,爸爸带他来的时候,还穿着婴儿时期的衣服,袖口已到肘关节,下脚边已到腰身.爷俩身上和书包散发出一阵阵烟熏味.通过和爸爸的交谈,我才知道这是佳希长到五岁以来的第一次走出家门,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小朋友.而且妈妈是残疾,常年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还有一个姐姐在读九年级,爸爸要照顾一家子生活起居,还要干农活,姐弟俩的学费生活费对这个家庭来说,应该是笔个不小的开支。
第一个星期,佳希对幼儿园这个崭新的环境还不太适应,总是找不到自己的座位,找不到自己的口杯,我总是不厌其烦的教他。上课总是不知所措的一个人坐在位子上,在37个小朋友的班级里,他就像是一个陌生人,不会同其他小朋友玩耍,下课也是孤独一人。
老师们知道了佳希的家庭情况,都表示非常同情,同是关爱佳希的活动悄悄展开了。向老师把自己儿子的衣服收来一大包送给佳希,郑老师在微博上呼吁好友来帮助佳希,大家给他送来了许多衣物。放假时,爸爸对老师给孩子的帮助再三表示感谢.阿姨们教他洗澡,摆放自己的物品,给他换上干净的衣服.佳希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好像一下子长高了,长大了,脸上多了些笑容,在老师们的帮助下,他的自理能力正在一步一步提高,认识了自己的东西,会把衣服叠好放整齐.活动时,老师拉着他和大家一起玩,让性格开朗的伙伴带着他游戏.
舞蹈课上,佳希开始笨拙的摇摆着,但孩子的小脸荡漾着浅浅的笑意.科学课上,佳希开始试着举手了,虽然没有很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但我看到了一颗努力向上成长的种子的力量.游戏中,佳希开始跃跃欲试,伸胳膊摆腿的,像刚出笼的小马驹,一切都是新鲜的,好奇的.
希望佳希在与艰苦环境的抗争中,逐渐融入到我们的群体当中,获得更加美好的生活和人生.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新的一年,新希望的童真
记得那是过小年的一天,一大早园内广播里放出了新年的气息,让来园的我在小路上很远就听到欢快的音乐,感受到了新年的浓浓味道。回想起这一年里我自己这一年来做过什么呢?收获什么呢?付出什么呢?回到班上,我以新的精神面貌来迎接我可爱的孩子们,心里又打咕噜的想着今天是过小年,是不是给我孩子们准备以点点小小的礼物呢?哪有要送什么礼物才最合适呢?于是便行动起来,打开柜子一看,哇!柜子里还有糖果呢?于是我找出各种不同味道的糖果用礼物盒全包装好,等着孩子们的到来。“早上好,郭老师。”“早上好,新年快乐孩子们。”听到可爱般动听的熟悉的声音,从心里感觉到温暖和舒服。
早餐过后,姗姗而来了好几个孩子们,9点钟了开始了第一节活动课了。“小朋友们,早上好!今天我们开上一节语言谈话活动——新的一年我的希望……
我先让孩子们自由的讨论,再让孩子们大胆的上台表达出来和伙伴们一起分享。第一个上台的是最有自信可爱的小朋友,她有一个特别与众不同四个字的名字叫”孙萱睿琪”。她开始很自信的表达讲述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希望,“我在新的一年里我希望家里种好多五颜六色的花,把家里装扮的漂漂亮亮的,像图画笔那么好看”我想她微微一笑称赞道:“你真棒,老师也希望你新的一年里像花一样的漂亮。”孙萱睿琪腼腆的一笑蹦蹦跳跳的开心的回到自己的坐位了。我发现这个孩子已得到表扬或开心的事就会像小兔子一样的跳跳的很可爱的。孩子的心情好与坏会从孩子的肢体语言或面目表情体现出来。
在我脑海中里映象最深的是班上的四大活跃分子之一胡艺腾小朋友,小名叫多多。他是第二个上台的小朋友,在班上比较活跃,记得上次和胡妈妈聊访的时候谈到孩子的最喜欢的一件事,胡妈妈很惊讶的说道“郭老师,你知道我崽崽最喜欢开心的事就是打架,打架就是崽崽最开心的事,这可怎么办呢?也不知道这个孩子的想法是怎么的?”顿时,我听到并非惊讶,之前我有带班的孩子也有相似的状况,(孩子将打架当成一种快感是因为他缺乏安全感和被爱,很想将打架的过程当成自己的一种快感,是因为他缺少安全感与被爱,很想将打架的过程当成自己一种成功和发泄,通常是父母关爱的时间不多,也可以简单称为:“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心理学家指出:攻击欲望是生命体的自然的反应,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流露出攻击欲望,不过很多父母忽略这些现象,攻击性欲望和安全感缺乏息息相关的,很多父母在亲子教育中存在一个误区,以为如果孩子失去安全会表现出恐惧,会躲藏起来,不和人交往,其实不完全如此,缺乏安全感的时候,幼儿由于自己控制能力缺乏,反而容易表现出攻击欲望。)
在这天让这位孩子的发言的时候,我还记得这的被他惊呆了一下,给了我们大大的一个惊喜“老师,在新的一年,我的希望就是不在和别人打架了,做个好孩子。”胡艺腾的发言是那么的理直气壮,很自信的分享着。第一反应我奖了他一个微笑和掌声,全班小朋友给他热烈的掌声。在新年新的希望这个话题活动中有很多不一样的孩子天真的想法,可第一时间想到的却是孩子最真实、最宝贵的构思与目标,能有这样的想法和希望,我作为他们的老师很开心、很欣慰,更多的是......
有个女孩名叫怡菲
怡菲是个性格有点像男孩子的小女孩。凡是教过她的老师没有不头疼的。她个头不高,在班里众多高大的孩子中并不怎么起眼,但是却特别喜欢和男孩子一起玩。钻桌子、上椅子是常事。尤其是午睡时,她不但自己不睡,还会抓抓这个,捏捏那个,弄的其他下朋友无法入睡。没办法,为了能让她安静入睡,每天我都会抓着她的小手,轻拍着她,看着她入睡,慢慢地她改掉了一些不良的坏习惯。渐渐地我发现怡菲虽然有些调皮,但却很聪明也很有爱心。常常帮老师和小朋友做一些事情,因此我常常表扬她。每每听到我的表扬,他会更加努力地去表现自己,我很欣慰。渐渐的将目光转向其他幼儿。一天,班里的鞠欣诺小朋友穿上了漂亮的小裙子。我将她叫到眼前,夸了她几句,顺便帮她梳理了一下乱糟糟的头发并和她聊了几句。谁知这时怡菲大哭了起来,我一愣,忙走到她身边问她怎么了?她抽泣着说我不喜欢她、喜欢鞠欣诺了。我笑了,一把将她搂在怀里对她说:“怎么会不喜欢呢?你们都是老师的宝贝呀。”听我这么一说,怡菲破涕而笑了......其实,每个孩子都希望被关爱,做老师的宝贝。由于怡菲的进步,渐渐淡出了我的视线,让她误以为老师不在喜欢她了。而我想对他们说的是:“老师永远爱你们。”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又是一年开学之际,我在幼儿园新生班级门口又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孩子来到幼儿园门口,经过一番劝说,老师和这位妈妈顺利完成交接。(在劝说的过程中,我了解到这个小男孩教豪豪。)豪豪情绪稳定,老师带着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戏。但是几分钟后,豪豪突然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往门口跑。原来,豪豪看见了一直在门口张望的妈妈。看到这个情景,豪豪妈妈哭了起来,伸手想抱孩子回家。
这样的情景多不胜数,家长的这样举动、焦虑直接影响着孩子,使孩子的焦虑分离期延长,不利于孩子适应集体生活,更限制了孩子的环境适应力,因此,开学前的家长工作是新生入园前的重中之重。
首先,开学前成立亲子园,让家长和幼儿一同来园活动、游戏;其次,指导家长适时短暂离开幼儿,为长久分离做好准备;再次,与家长分析孩子的依赖指数,让家长送下幼儿后就离开;最后,开到家长,孩子放在幼儿园后,你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你想做、喜欢做的事情,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环境适应力,又完成了你自己的心愿。
孩子到了入园的年龄,家长也到了放手的时候,只要我们工作到位,就一定会让家长感受到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有一种爱应该叫放手
已经快五月,日头进入初夏,可气温却升的像盛夏,近几天已经接近30度了。有的孩子开始穿短袖衬衫了,几个怕热的孩子稍微活动活动就是满头大汗,头发湿的一缕一缕的。在我挨个检查衣服时,我发现小溪却还穿着冬天的保暖内衣,中间是羽绒马甲,外穿小夹袄和棉裤,脚上依然是冬天的棉鞋。只见小溪脸颊红彤彤的,后背已经汗涔涔的了。问他热不热,孩子摇摇头,不知所以。
哎,听话的孩子啊,爷爷奶奶的“圣旨”就如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一样,孩子们就是挣脱不了。像小溪这样的孩子幼儿园还不少,祖辈们总以为孩子在幼儿园会冻着会饿着,根本不相信老师对孩子穿着的正确建议,特别是在季节交替时,要么是给孩子捂得太早,要么是减的太晚。导致孩子活动中不够灵活,而且容易出汗。有的孩子对自己的东西看管的很到位,刚刚帮忙脱掉的衣服,转身又给穿上了,捂得满头大汗也毫不在意。再去寝室查看孩子们的书包,小溪的包里竟然没放可以换洗的衣服,真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的孩子包里倒鼓鼓的,打开一看还是冬服,根本没必要换。还好,以前老师们募捐的衣物中有一些薄的合适的,就给小溪几个孩子换上透透气。
随着城市的发展壮大和人们对经济的渴望,怀揣梦想的大量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务工,孩子和老人成为农村主要人群,留守的他们相依为命,祖辈对孙辈的照料虽无微不至,鉴于环境的逐步改善,祖辈总是害怕辜负子女对自己照顾孩子的殷切期望,于是对孩子的生活起居照顾有加,很多事情全权包办,致使孩子失去了许多动手动脑的锻炼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惰性,对祖辈一直以来的教条强化式的驯化形成强烈的依赖性,对自己的事情没有主见,也没有主动改变的意识。
记得冬天去看望孩子们睡觉,在帮助有的孩子脱衣服时,他们总是只愿意脱掉大外套,裹着厚厚的内衣睡觉,你要是坚持要他多脱掉马甲之类的,他就会以“爷爷奶奶叫我穿着睡”为理由拒绝你,即使今天让他这样做了,明天没有你的“明察秋毫”,他依然我行我素。幼儿园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园交流平台上进行相应宣传和经验交流,或是面对面地指导,但这些长辈总是嘴上应着一套,可行动上依旧雷打不动。如果孩子出现小问题或不适,他们的首要反应就是问孩子脱衣服了吗?只要天气稍稍变化有降温,就打电话问老师给孩子加衣服了没有?
小鸿前几天皮肤有些过敏,奶奶接回去在家玩了几天,等他回到幼儿园时,又是以前的一副“霜打的茄子”模样,蔫蔫地,奶奶走的时候哭兮兮的。第二天起床时,大家麻利的穿衣叠被,落在后面的小鸿手忙脚乱的,一切整理好了,吃早餐时发现他的裤子竟然反穿着。阿姨让他换过来,小鸿提着裤腰看来看去,也没找到正面,阿姨笑他又回到了解放前,不得不再次教他辨认,其实这样的工作,从小鸿入托第一天开始,阿姨老师就在不停的指导他锻炼自理能力,常常是在上学和放假之间反反复复。在问过小鸿之后,得知回家的这段时间奶奶急着摘茶叶种玉米,嫌孙子动作太慢耽搁时间,又给他包办一切了,享受了几天“幸福”的小鸿,又和大家差了许多拍。放假时,我和孩子奶奶谈心,奶奶否认回家的事情,极力表白孩子做了自己的事情。我的担忧在她看来好像就是杞人忧天,到底是什么蒙蔽了她的双眼,孩子的动作协调性差,做事效率低下,他怎么就是不愿去思考呢?
亲爱的爷爷奶奶,您的“懒惰”会让孩子变得勤快,您的“慢人一步”会让孩子先人一步,您的“示弱”会让孩子更坚强,请放手,让孩子自己吃饭,穿衣,整理自己的物品,记住自己的活动任务,这样才是真正的爱与呵护,才是您对子女真正的负责任。
大声叫好
星期四的早上,我早早的到了学校,刚走进教室不久,就有小朋友陆陆续续的来了。我说,今天早上我们不玩区角我们来写写字,小朋友欢呼起来,非常的高兴,都跑去拿笔和作业本。我说,别急,先听老师说写什么字,我在黑板上画了格式并讲解了如何写数字"4".一声号令下,小朋友开始写了。没过多久,陆陆续续的写完了,我一个一个的检查,给写的好的小朋友打了100分。突然,我看到了铭铭小朋友写的字,他的字写得歪歪扭扭的。我说,铭铭,你写的字有点像小蝌蚪在水里游泳,铭铭看了看说是有点像。我说你画得非常的棒,如果你能帮小蝌蚪排好队整齐点那就更好了,老师相信你一定做得到。铭铭点点头说,老师我这就去写。没过多久就写完了,而且写的很棒很整齐。我也给他打了100分,看着他高高兴兴地看了又看自己写的字,我真的很开心。
每一句表扬、鼓励的话语,每一个赞赏的动作,哪怕是一个点头和微笑的表情,一个肯定的眼神,都会对孩子兴趣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孩子的兴趣要靠家长的鼓励和支持。让我们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让我们以这种“赏识教育”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兴趣,给他以自尊和自信,让他心灵的翅膀自由翱翔。
教育随笔:有一种关爱叫询问
教育随笔:有一种关爱叫询问
有一天,我和同事孟老师从操场西侧的厕所走出来,老远就看见两个女生急匆匆又艰难地向厕所这边奔来。其中一位女生用两手捂着肚子,好象很痛苦的样子,另一位女生在一旁陪护她。
“你看那女孩儿有可能是来月经导致的肚子疼。”我对小孟说,“我们看看去。”
“能吗?小学生能这么早来月经吗?”
“没什么不可能,现在普遍都营养好,都早熟,提前来也正常。”说着说着我们很快来到了那两位女孩儿的面前。
我关切地问:“是肚子疼吧?”
“恩,哎吆——”那女孩几乎有点儿呻吟了。
“是不是来事了?”我依然和蔼地询问。
“恩。”
看来我判断没错。眼下她也许最需要卫生纸,先解决首要问题!想到这里,我安慰她说:“别害怕,小女孩儿来事儿肚子疼属于正常,你有卫生纸吗?没有的话我那有给你拿来。记住,明天来上学脚底加一付鞋垫,注意保暖。”我说得很快,一口气说完,因为怕影响她上厕所的速度。
“谢谢老师。我有卫生纸,不用了,谢谢!”那女孩儿说这话时一脸的虔诚和感激。
“谢谢你,老师!”那位护送她的女孩儿也向我道谢然后搀扶着她奔厕所去了。
从她们两位小女孩儿的表情看得出,那一刻,我成了她们两位的主心骨。
“你看你,真像她妈。你们认识吗?”小孟老师问我。
“不认识,但对于小学生来讲,这对于她们是个很大的难了,她们需要指点,需要帮助,需要力量支持。记得我在小学时,有一次慌乱上厕所,结果没带纸,是一位老师送我纸帮的我,我一生都对她充满了感激……”我陷入了对往昔的回忆中。
“你真好,孙姐!”她情不自禁地上前挎上了我的胳膊,“多做好事,善事是会有好报的,以后很多的幸运也会降到你头上的!”小孟调皮又认真地表扬了我一通儿。
我微笑着,心想:哪想求什么回报呢,既然让我碰上我就不能不管,只有这样,我心才安,回办公室才能心静地投入到工作中。
其实,有时关爱一个同学很简单,你只需给她一个询问,也许她就温暖了,幸福了。同时也快乐了自己。难道不是吗?
播种希望
还是在儿时,我的老师就在我的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对“教师”这一职业期望的种子。这颗种子在老师爱的雨露和关怀的阳光下,渐渐地在我心中,生了根,发芽了,长大了今天,它终于结出了果实——我也成了一位老师;当我还怀着期望看“老师”时,在他的周围总围着一圈光环,“春蚕”、“红烛 ”、“灵魂的工程师”。
于是,我就带着这样的一份崇敬走进了幼师的队伍,当我穿过了它面前的光环,走进了它的内核时,也渐渐地理解了它的内涵。教师也是平凡的,普通的,就如一颗小小的铺路石,也只是社会中的沧海一栗,大多数的老师,都只是默默地在自己的岗位上,燃烧尽了自身全部的光和热,再悄悄地退下了,没有惊人的事迹,没有辉煌的成就,犹如一块黑板,曾经写满了神奇,最后擦去的都是功和利。但在老师的手中,都握着无数的金种子——那便是希望,这就是教师的全部财富,也是教师的神奇之处。
当每个生命来到这世界上,在他们的心中,都有一块空白的土地。很多的爸爸妈妈细心地给它浇水,施肥,唯独忘了播下种子,于是他们就带着这块空白的沃土来到幼儿园,请求老师在那儿播种,老师便大把大把的把金种子散向他们的心田。老师的关爱,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热爱生命的种子;老师的宽容,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善待生活的种子;老师的才华,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渴求知识的种子;老师的期待,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当这些金种子在他们的心中扎下根,成为泥土的一部分时,这希望的种子变成了最灿烂的一朵花,慢慢的就会结出金色的果实。
喜看内向佳佳的转变
这学期,佳佳小朋友插入我执教的中班,刚进园时,我发现她不愿参加任何活动,以不主动和别人交谈,针对她这种孤僻的性格,我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1、佳佳她来自农村,刚来到城市不久。由于农村闭塞落后的条件所限,佳佳从小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熏陶。2、佳佳刚来到新集体,对周围的老师和同伴还很陌生,再加上乡村和城市两种生活环境、习惯的截然不同,使她难以适应。原因如此,造成了她的自卑、胆怯和自我封闭。根据以上分析,我采取了耐心细致的教育措施。
1、时间:2010.3.18
情况:开学已好几天了,佳佳总是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呆呆地
看着前方。今天,我又看见她在那儿傻愣着,就问她“佳佳,你喜欢幼儿园吗?”她瞪大眼睛摇摇头,用稚嫩的声音说:“我不喜欢幼儿园,我喜欢家里。”说完,就再也不愿和我交谈。
措施:针对佳佳这种不合群的性格,我首先想到的是一定要
和她多亲近、多说话。于是,我经常抓住机会和佳佳聊天,内容大多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动画片,在不知不觉中,佳佳被我所讲的内容吸引,高兴地和我交谈起来。我还暗地里关照一些能说的幼儿主动和她说话,渐渐地佳佳能和小朋友一起快乐地交谈了。
2、时间:2010.3.26
情况:游戏时,佳佳一个人坐在旁边看着,小朋友去邀请她,她
就是不愿参加。我走过去问道:“你为什么不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呢?”佳佳说:“都是假的,骗人的,我才不愿意玩呢!”说完就一个人跑去看自然角里的小动物去了。
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强制性地让她参加游戏是不行的。于是,我就带着她去参观游戏角,向她介绍每个游戏的内容,让她知道从游戏中可学到好多的知识和本领,并能了解大人的生活和工作,我还引导她观看每个小朋友玩游戏时那投入,开心的神情,以及热闹的游戏场面,使她产生了想游戏的欲望。
3、时间:2010.3.27
情况:佳佳到“理发店”转了一会儿,又出去了。我连忙追上
去问:“佳佳,你为什么不去当理发师呀!”佳佳说:“我不知道怎样理发。”
措施:佳佳想玩游戏,但因为对社会活动缺乏了解,不知道
怎样玩,我先让她观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游戏的,并和她的父母取得联系,让他们多带佳佳参观周围成人的工作,获得有关知识。游戏时,我跟随她加入到各个游戏中,随时用角色的身份去指导她。这样,佳佳很快就熟悉了各游戏的内容和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那个孤僻的佳佳不见了。现在,她已
是一个活泼可爱,对各项活动都能积极参与的好孩子了。
从以上的事例,我总结出一套较系统的教育方法,来帮助象
佳佳这一类不合群的孩子融入到集体中来。主要归纳如下:
(一)建立亲密的师生感情。
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倾听他们的心里话,细心了解其真实的感受、想法,用真诚的爱去感化孩子,让他们感受到被关心、呵护的温暖,卸下自我封闭的心灵保护层。
(二)尊重幼儿个性,因人施教。
作为教师,应注意教育对象的个别差异,每个幼儿的个性、能力、心理都是独一无二的。老师应了解、尊重他们的自身水平,并以此为根据进行个别教育。在教育时,还要注意考虑幼儿的家庭环境、文化背景等情况。
(三)注重循序渐进的一贯性。
对这种孩子进行教育,必须要有耐心,切不可期望一蹴而就,
而是要长期持之以恒,在每个生活细节中潜移默化地去改变幼儿的性格,对幼儿的点滴细微进步,都及时地鼓励,表扬,激发其与他人交往的自信。
(四)重视家园共育的一致性。
首先,教师要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并和家长共同协商应采取的教育对策。同时,教师和家长应建立互动的双边关系,对孩子的表现及时互相反馈,保持家园教育的同步一致。